0

与节日习俗有关的作文(20篇)

浏览

577

作文

74

感恩节节日习俗作文

全文共 587 字

+ 加入清单

初时感恩节没有固定日期,由各州临时决定,直到美国独立后,感恩节才成为全国性的节日

每逢感恩节这一天,美国举国上下热闹非常,基督徒按照习俗前往教堂做感恩祈祷,城市乡镇到处都有化装游行、戏剧表演或体育比赛等。分别了一年的亲人们也会从天南海北归来,一家人团圆,品尝以“火鸡”为主的感恩节美食。

美国当地最著名的庆典则是从1924年开始的梅西百货感恩节游行(Macys Thanksgiving Day Parade)。

每逢感恩节这一天,美国举国上下热闹非凡,人们按照习俗前往教堂做感恩祈祷,城乡市镇到处举行化装游行、戏剧表演和体育比赛等,学校和商店也都按规定放假休息。孩子们还模仿当年印第安人的模样穿上离奇古怪的服装,画上脸谱或戴上面具到街上唱歌、吹喇叭。散居在他乡外地的家人也会回家过节,一家人团团围坐在一起,大嚼美味火鸡,并且对家人说:“谢谢!”。感恩节后,学校会让同学们画一张感恩节的画,大部分学生都画的是火鸡。

同时,好客的美国人也忘不掉这一天邀请好友、单身汉或远离家乡的人共度佳节。从18世纪起,美国就开始出现一种给贫穷人家送一篮子食物的风俗。当时有一群年轻妇女想在一年中选一天专门做善事,认为选定感恩节是最恰当不过的。所以感恩节一到,她们就装上满满一篮食物亲自送到穷人家。这件事远近传闻,不久就有许多人学着她们的样子做起来。不管遇到谁,他们都会说:“THANK YOU!”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节日习俗

全文共 497 字

+ 加入清单

在春节到来之际,每一个地方都会过春节,由于地方不同,所以春节的习俗也不一样,今天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天津的春节习俗。

腊八儿:天津人称腊月初八为“腊八儿”,有喝腊八粥的习俗。许多天津人还在这天用醋泡大蒜,名“腊八醋”。

逛娘娘宫:腊月十五,年货上市,以娘娘宫为中心的宫角宫北大街更是热闹非凡。男孩子到这儿头一个目标就是风葫芦,成年男子到了这里,忘不了买灯笼,女人们则来“洗娃娃”的。只要从娘娘宫栓回的娃娃每年都要“洗一回”,是节前必做的事情。

糖瓜祭灶:腊月二十三,是灶王爷升天的日子,家家要买糖瓜儿,等到夜里十二点祭灶王爷。待香燃尽后,请下灶王爷像,点火烧了,等到了大年三十再买新的灶王像,这又叫“灶王码子”,年复一年。

吊钱儿:吊钱是用彩纸剪成的图案,贴在门窗的玻璃和横棱上,作为春节喜庆气氛的点缀,贴上的吊钱儿只能到正月初五损坏,否则一年都会不吉利。

“破五”正月初五,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吃饺子,菜板要剁响,让邻居听见,以示正剁“小人”。天津人把不顺心的事归结到“小人”身上,要除掉“小人”才行,初五晚上放炮,也有辟邪免灾的意味。

以上这些就是天津的春节习俗,不知道大家都了解了吗?

[节日习俗作文示例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小学生作文元旦节日习俗

全文共 715 字

+ 加入清单

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家家户户都高高地挂上红灯笼、贴上红对联、吃团圆饭、放爆竹其中逛庙会和放爆竹是老北京人过春节主要的文化娱乐。

每逢正月初一至十五,人们都要去逛庙会,大家也一定都去过热闹的庙会吧,下面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庙会的由来吧。

庙会,又称庙市或节场。提起中国古代的庙会,人们会联想到庙,认为庙就是道观寺庙。顾名思义,庙会就是在寺庙附近聚会,进行祭神、娱乐和购物活动。庙会在北京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了,它继承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为什么说庙会继承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呢?庙会上有许多让人眼花缭乱的传统节目:舞龙、舞狮、吹糖人儿、拉洋片、捏泥人庙会上不但有许多精彩的传统节目,还有一些美食:香喷喷的羊肉串、年糕、糖葫芦真好吃呀!

放爆竹是小孩子春节时最喜欢的娱乐,每当放爆竹时,看着美丽的烟花在空中绽放,我不禁想起王安石的《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大家知道放爆竹的来历吗?我给大家介绍一下吧。传说,很多很多年前,森林里有种非常凶恶的野兽,叫做年。每年夏历腊月除夕那天,它都要出来大吼大叫,专门吃人和牲畜。当时没有人能够制服它。为了躲避年的灾难,人们都要在除夕那夭杀猪宰羊敬供年,让它胀满肚子,才不伤害人畜。 有年腊月除夕这天,人们忘了杀猪宰羊来敬年,年一来就大吼大叫,要想吃人。人们没法只好关上大门,爬到竹楼上去躲着。年从这家走到那家,到处转来转去找东西吃。它见到处空空荡荡的一无所得,不由气得发疯嚎叫。这时,邻近一家的竹楼失火了,火势很大,烧得竹子劈劈啪啪地乱响。年听到这突如其来的响声,吓得逃回森林去了。 从此,放爆竹就成为了一个过年的习俗一直传到今天。

[小学生作文元旦节日习俗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家乡的节日习俗小学

全文共 484 字

+ 加入清单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节随着夏姑娘的呼唤来到我们的身边。

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插柳……因为清明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要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锻炼身体。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离死别的悲酸泪,又有踏春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点的节日。

早晨,我匆匆忙忙的随着爸爸妈妈来到山上,在上山的时候,看见几只马儿正在搬着“行李”往山上走。有一只肥肥壮壮的马儿在分岔路口走错了。后来才知道,原来是马儿累了想喝水罢了。

不知不觉我也累了。渐渐的走不动了,越来越吃力了。抬头一看,山路还远着呢!我真希望眼前有一张床放那儿,让我躺上去休息一会儿。那该多好啊!

呀!终于到了,整个人都舒服了好多好多。妈妈从袋子里拿出了几根蜡烛,想点燃火。我立刻会意到了老师曾说过,在山上不能放火。飞快地跑上去阻止妈妈,没想到火已经点燃,也已经在烧纸了。我们心自问,自己该不该把蜡烛吹灭呢?忽然想到了爷爷,看到了爷爷和蔼的脸,于是没有去阻止了。马上拿起扫把帮忙扫垃圾,呀!一年下来树叶可真不少啊。

时间匆匆我们祭拜了爷爷,就离开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4:2024龙抬头是哪天及节日习俗

全文共 1640 字

+ 加入清单

抬头又称“龙头节”或“青龙节”,节日日期为阴历二月初二,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根据民间传说,此为主管云雨的龙王抬头之日,也意谓著在此之后雨水会渐多。也有人认为“龙抬头”指的是百虫开始于初春苏醒:如俗话说“二月二,龙抬头,蝎子、蜈蚣都露头。”因古代中国是农耕为主的国家,所以人们非常希望通过对龙的祈求行为来实现降雨的目的。同时,该日也是传统的理发吉日。

龙抬头:2015年3月21日 农历二月初二 星期六

龙抬头是什么意思?

二月二龙抬头是汉族民间传统节日。流行于全国各民族地区。此节风俗活动较多,又有花朝节、踏青节、挑莱节、春龙节、青龙节、龙抬头日之称。

节日当天,家家杀鸡敬祖,吃两色(黑、白)糯米饭,祈求土地神保佑全家安宁。是日有许多关于龙的活动,故称龙抬头日。二月二龙抬头之俗,早见于明刘侗、于奕正《帝京景物略?卷二春场》:“二月二日,曰龙抬头,放元旦祭余饼,薰床炕,曰薰虫儿,谓引龙,虫不出也。”清代仍沿其俗。富察敦祟《燕京岁时记》: “二月二日,古之中和节也。今人呼为龙抬头。是日食饼者谓之龙鳞饼,食面者谓之龙须面。闺中停止针线,恐伤龙目也。

龙抬头的由来

龙抬头农历二月初二,俗称青龙节,传说是龙抬头的日子,它是我国农村的一个传统节日,名曰“龙头节”。俗话说:“二月二,龙抬头,大家小户使耕牛。”此时,阳气回升,大地解冻,春耕将始,正是运粪备耕之际。传说此节起源于三皇之首伏羲氏时期。伏羲氏“重农桑,务耕田”,每年二月二这天,“皇娘送饭,御驾亲耕”,自理一亩三分地。后来黄帝、唐尧、虞舜、夏禹纷纷效法先王。到周武王,不仅沿袭了这一传统作法,而且还当作一项重要的国策来实行。

于二月初二,举行重大仪式,让文武百官都亲耕一亩三分地,这便是龙头节的历史传说。又一说为武则天废唐立周称帝,惹得玉帝大怒,命令龙王三年不下雨。龙王不忍生灵涂炭,偷偷降了一场大雨。玉帝得知便将龙王打出天宫,压于大山之下,黎民百姓感龙王降雨深恩,天天向天祈祷,最后感动了玉皇大帝,于二月初二将龙王释放,于是便有了“二月二,龙抬头”之说。实际上是过去农村水利条件差,农民非常重视春雨,庆祝“龙头节”,以示敬龙祈雨,让老天保佑丰收,从其愿望来说是好的,故“龙头节”流传至今!

节日习俗

恭祭华胥氏过“龙头节”,充满了崇拜龙的思想观念,以为龙治水行雨,决定庄稼丰歉,万万得罪不可得罪。旧时这天早晨,人们要敬奉碾子,传说碾子是青龙的化身。有的还把磙子支起来,表示“龙抬头”。大人小孩多在这天剃头理发,意思是剃“龙头”,以显尊贵、图吉利。妇女忌做针线怕“扎瞎了龙眼”;不磨面,不碾米,不行大车,怕“砸断了龙腰、龙尾。”

二月二这天大多数农家都吃“鼓撅”(手搓面条),俗称“顶门棍”。为什么吃“鼓撅”?有人说,吃了“顶门棍”,把门顶住,邪祟不入,一年太平。有人说,过春节大家都吃闷了、玩昏了,吃一顿“鼓撅”顶灵性,就开始干活过日子了。也有在二月二这天吃搅团的,说是给龙糊鳞整甲,使龙抖擞精神升天降雨。有几句讽刺懒婆娘的民谣说:“过了正月二十三,懒婆娘愁得没处钻。又想上了天,没鞋穿;又想钻了地,没铧尖;又想上了吊,丢不下二月二那顿油搅团。”当地还有在这天炒豆子的习俗,民谣曰:“二月二,龙抬头,家家锅里嘣豆豆,惊醒龙王早升腾,行云降雨保丰收。”有人还在附近的药王庙里烧香叩头,祈保平安。

传统节日,时在农历二月初二龙抬头。明人刘侗的《帝京景物略》中说:“二月二日曰,龙抬头、煎元旦祭余饼,熏床炕,曰,熏虫儿;谓引龙,虫不出也。”俗话说“龙不抬头天不下雨”,龙是祥瑞之物,和风化雨的主宰。“春雨贵如油”,人们祈望龙抬头兴云作雨,滋润万物。同时,二月二正是惊蛰前后,百虫蠢动,疫病易生,人们还祈望龙抬头出来镇住毒虫。清潘龙陛《帝京岁时记胜》:“二日为龙抬头日,乡民用灰自门外蜿蜒布入宅厨,旋绕水缸呼为引龙回。都人用枣糕、麦米等油煎为食,曰薰虫。”《掌故大词典》。

地方风俗:山东聊城一带二月二这天男性都要理发,龙抬头这天理发希望一年好运!

展开阅读全文

篇5:节日习俗作文

全文共 396 字

+ 加入清单

以前过年 ,只是和大人凑热闹。今年过年我知道了不少和春节 有关的风俗习惯 。

大年三十的上午每家每户都要贴春联,以示迎春之意。外公每年都要挑选一幅称心如意的好春联。今年选的上联是:喜气洋洋财旺旺,下联是:好运多多福连连。横批是:吉星高照。这足以预示新的一年里的幸福 生活。

年三十午夜吃饺子,也是每家必不可少的。老人们都说吃饺子好。吃饺子包含着非常丰富的文化 意义。饺子谐音交子,就是相交子时,交好运发大财。因饺子的形状又像金元宝,故又象征团圆和财富。

大年初五俗称“破五”,意思是人们要走出家门进行户外活动。这天上午我和外公外婆 沿着河堤,从将军码头一直走到新华码头。这里是滑冰场,男女老少人头攒动,人们身着五颜六色的节日新装,好像给冰场上装点了盛开的鲜花。人们有的在滑冰、有的在打冰车。还有的在冰道上从高处往下放冰车,大家玩的真尽兴!大人、孩子和老人,一片欢歌笑语

这不正是太平盛世的真实写照吗?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关于节日习俗的作文鉴赏

全文共 1880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是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关于节日习俗的作文。是纪念屈原以身殉国,跳入汨罗江的日子。为了不让鱼虾们把屈原身体上的肉吃掉。人们就用粽叶包裹着糯米,投放到汨罗江里。并且人们也要吃粽子、咸鸭蛋,在家门前挂菖蒲和艾草,还要喝放了一些雄黄的酒,人们还要举行赛龙舟。这不,我们一家人带着外婆、舅舅、舅妈、小表妹去江津中山古镇观看赛龙舟。

经过1个多小时的长途跋涉,我们来到了举办赛龙舟的地方——江津中山古镇。因上午下雨,原本在上午的赛龙舟改在了下午(下午是晴天)。爸爸见我对赛龙舟很感兴趣,便滔滔不绝地为我介绍起来:“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一项重要活动,在我国南方十分流行,它是中国民间传统水上体育娱乐项目,已流传两千多年,是多人集体划桨竞赛。赛龙舟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兴起的。,船长一般为20—30米,每艘船上约30名划手。有26个划手,1个舵手,2个鼓手,还有1个喊号子的。”我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下午,我们走出客栈,来到了河边。河边的吊脚楼悬在岩石上。为了遮挡强烈的太阳光,家家户户的阳台顶上都挂着蓝布。我们走过了石桥,继续向前走去……

“哇!看到龙舟啦!”表妹叫道。“真的是!”你看,龙舟的颜色各不相同:鲜艳的红、明亮的黄、黯淡黑和清爽的蓝。原来,龙舟的颜色是跟据四海龙王的颜色刷的漆来定的。

我们刚一来到河边,划手们就出场了。喝,一个个都非常强壮。并且不同的龙舟上的人都 穿着不同颜色的背心。“请参赛选手入座!”裁判员用扩音器叫道。划手们按照序号坐好位置。“1——2——3!出发!”

顿时,鼓声大作,观众的喊声和运动员的呼声汇成一遍,响彻云霄。参赛队员们用力把木桨向后划。紧接着,船慢慢地移动起来渐渐地,渐渐地,每条船都越来越快,好似漂浮在水面上看不出来一丝波纹。渐渐地,渐渐地红色的龙舟慢慢地超过了其它龙舟。黑色的龙舟显然是体力不足了,落后于其它龙舟。啊,只剩下30米了,25米,20米,红色龙舟遥遥领先,蓝色龙舟又追赶上来,两条龙舟不相上下。10米,只剩5米了!呀,蓝色龙舟领先了。最后我不说大家也知道:蓝色龙舟赢了。蓝色龙舟的划手们下船后,都拥抱在一起,表示他们心中的喜悦。看完比赛,我念念不舍地离开了风景如画的中山古镇。

我觉得今年的端午节最好玩、最有趣。因为这一次的端午节让我领阅到了民俗风情。

泼水节的传说

泼水节是傣族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阳历四月十三至十五日)。傣语叫做“楞贺尚罕”,即“六月新年”或“傣历新年”。实际上泼水节就是傣历的元旦,因为傣文历法,新的一年是从六月开始计算的。

可是泼水节由来的传说却有两种。:很早以前,一个无恶不作的魔王霸占了美丽富饶的西双版纳,并抢来七位美丽的姑娘做他的妻子。姑娘们满怀仇恨,合计着如何杀死魔王。一天夜里,年纪最小的姑娘侬香用最好的酒肉,把魔王灌得酩酊大醉,使他吐露自己致命的弱点。原来这个天不怕,地不怕的魔王,就怕用他的头发勒住自己的脖子,机警的小姑娘小心翼翼地拔下魔王一根红头发,勒住他的脖子。果然,魔王的头就掉了下来,变成一团火球,滚到哪里,邪火就蔓延到哪里。竹楼被烧毁,庄稼被烧焦。为了扑灭邪火,小姑娘揪住了魔王的头,其他六位姑娘轮流不停地向上面泼水,终于在傣历的六月把邪火扑灭了。乡亲们开始了安居乐业的生活。从此,便有了逢年泼水的习俗。现在,泼水的习俗实际上已成为人们相互祝福的一种形式。在傣族人看来,水是圣洁、美好、光明的象徵。世界上有了水,万物才能生长,水是生命之神。

而位于丽江华坪地区的傣家泼水节的故事却独具特色。这里的傣族人是中国乃至亚洲纬度最北的傣族部落。他们的故事是这样的:

相传在很久以前,金沙江边一个聚居在密林深处的傣族村寨,因树林起火,村民处在被大火吞没的危难之中,一个名叫李良的傣家汉子,为保护村庄,不畏危险,冲出火网,从金沙江里挑来一桶桶江水,泼洒山火,经过一天一夜的劳累,山火终于被泼灭,村民得救,李良因为劳累流汗流干了,渴倒在山头上。村民打来清水给李良解渴,但喝了九十九挑水也解不了渴,后来,李良一头扑到江中,变成一条巨龙,顺江而去。有的人说,他变成了一棵大树。傣族人民为了纪念李良,每年农历三月初三之一天,每家房屋清扫一新,撒上青松叶,并在选定的江边或井旁,用绿树搭起长半里的青棚,棚下撒满厚厚的松针,两旁放上盛满水的水槽,午间太阳当顶时,众人穿行于棚下相互用松枝蘸水洒身,表示对李良的怀念和对新年的祝福。这项活动延续至今,成为傣族人民辞旧迎新、祝福吉祥的节日--泼水节。

泼水节来临,傣家人便忙着杀猪,杀鸡、酿酒,还要做许多“毫诺索”(年糕)以及用糯米做成的多种粑粑,在节日里食用。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春节节日习俗作文

全文共 347 字

+ 加入清单

年夜饭的名堂非常多,南北各地不同,有饺子、馄饨、长面、元宵等,而且各有讲究。北方人过年习惯吃饺子,是取新旧交替“更岁交子”的意思。又因为白面饺子形状像银元宝,一盆盆端上桌象征着“新年大发财,元宝滚进来”之意。有的包饺子时,还把几枚沸水消毒后的硬币包进去,说是谁先吃着了,就能多挣钱。

吃饺子的习俗,是从汉朝传下来的。相传,医圣张仲景在寒冬腊月,看到穷人的耳朵被冻烂了,便制作了一种“祛寒娇耳汤”给穷人治冻伤。他用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温热的药材,用面皮包成耳朵样子的“娇耳”,下锅煮熟,分给穷人吃,人们吃后,觉得浑身变暖,两耳发热。以后,人们仿效着做,一直流传到今天。

新年吃馄饨,是取其开初之意。传说世界生成以前是混沌状态,盘古开天辟地,才有了宇宙四方,长面,也叫长寿面。新年吃面,是预祝寿长百年。

展开阅读全文

篇8:二月二龙抬头节日介绍及习俗

全文共 1673 字

+ 加入清单

抬头(二月二)又被称为“春耕节”、“农事节”、“春龙节”,是汉族民间传统节日。龙抬头是每年,农历二月初二,俗称青龙节,传说是龙抬头的日子,它是中国城乡的一个传统节日。庆祝“龙头节”,以示敬龙祈雨,让老天佑保丰收。二月二,相传是土地公公的生日,称“土地诞”,为给土地公公“暖寿”,有的地方有举办“土地会”的习俗:家家凑钱为土地神祝贺生日,到土地庙烧香祭祀,敲锣鼓,放鞭炮,建国后此俗逐渐淡化。

1传统节日编辑龙抬头,[1] 农历二月初二[1] ,俗称青龙节,传说是龙抬头的日子,它是我国农村的一个传统节日,名曰“龙头节”。俗话说:“二月二,龙抬头,大家小户使耕牛。”此时,阳气回升,大地解冻,春耕将始,正是运粪备耕之际。传说此节起源于三皇之首伏羲氏时期。伏羲氏“重农桑,务耕田”,每年二月二这天,“皇娘送饭,御驾亲耕”,自理一亩三分地。后来黄帝、唐尧、虞舜、夏禹纷纷效法先王。到周武王,不仅沿袭了这一传统作法,而且还当作一项重要的国策来实行。于二月初二,举行重大仪式,让文武百官都亲耕一亩三分地,这便是龙头节的历史传说。又一说为武则天废唐立周称帝,惹得玉帝大怒,命令龙王三年不下雨。龙王不忍生灵涂炭,偷偷降了一场大雨。玉帝得知便将龙王打出天宫,压于大山之下,黎民百姓感龙王降雨深恩,天天向天祈祷,最后感动了玉皇大帝,于二月初二将龙王释放,于是便有了“二月二,龙抬头”之说。实际上是过去农村水利条件差,农民非常重视春雨,庆祝“龙头节”,以示敬龙祈雨,让老天保佑丰收,从其愿望来说是好的,故“龙头节”流传至今![2]

农历二月初二,之所以称为龙抬头节,其实与古代天象有关。旧时人们将黄道附近的星象划分为二十八组,表示日月星辰在天空中的位置,俗称“二十八宿”,以此作为天象观测的参照。“二十八宿”按照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划分为四大组,产生“四象”:东方苍龙,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北方玄武。“二十八宿”中的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组成一个龙形星象,人们称它为东方苍龙,其中角宿代表龙角,亢宿代表龙的咽喉,氐宿代表龙爪,心宿代表龙的心脏,尾宿和箕宿代表龙尾。《说文》中有龙“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的记载,实际上说的是东方苍龙星象的变化!

古时,人们观察到苍龙星宿春天自东方夜空升起,秋天自西方落下,其出没周期和

舞龙

方位正与一年之中的农时周期相一致。春天农耕开始,苍龙星宿在东方夜空开始上升,露出明亮的龙首,夏天作物生长,苍龙星宿悬挂于南方夜空;秋天庄稼丰收,苍龙星宿也开始在西方坠落;冬天万物伏藏,苍龙星宿也隐藏于北方地平线以下。而每年的农历二月初二晚上,苍龙星宿开始从东方露头,角宿,代表龙角,开始从东方地平线上显现,大约一个钟头后,亢宿,即龙的咽喉,升至地平线以上,接近子夜时分,氐宿,即龙爪也出现了。这就是“龙抬头”的过程。之后,每天的“龙抬头”日期,均约提前一点,经过一个多月时间,整个“龙头”就“抬”起来了。后来,这天也被赋予多重含义和寄托,衍化成“龙抬头节”、“春龙节”了![3]

二月初二龙抬头的形成,也与自然地理环境有关。二月初二龙抬头节,主要流行于北方地区(南方水多,土地少,这天多流行祭祀土地社神)。由于北方地区常年干旱少雨,地表水资源短缺,而赖以生存的农业生产又离不开水,病虫害的侵袭也是庄稼的一大患,因此,人们求雨和消灭虫患的心理便折射到日常信仰当中,二月初二的龙抬头节对人们而言也就显得格外重要:依靠对龙的崇拜驱凶纳吉,寄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龙神赐福人间,人畜平安,五谷丰登。龙抬头那天属蛇的和属龙的洗衣服好,洗去一身的晦气。 另外一说法:二月初二,龙抬头,相传二月初二是轩辕黄帝出生的日子。夏历二月初二,传说天上掌管降雨之神龙王抬头。意味今后雨水就会多了起来,有利于耕种。一种说法是龙王因思念失去的女儿,因此总是在农历二月初二这天从海底抬头出来,望着失去女儿的方向,以寄思念。

二月二龙抬头要吃什么

2015龙抬头是哪天及节日习俗

二月二龙抬头的来历及传说

二月二龙抬头的由来与习俗

二月二龙抬头的民俗汇总

展开阅读全文

篇9:节日习俗

全文共 4124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有很多的节日,这些节日都有不同的习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节日习俗作文,欢迎查看! 关于节日习俗的作文篇一

今天是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

关于节日习俗的作文。是纪念屈原以身殉国,跳入汨罗江的日子。为了不让鱼虾们把屈原身体上的肉吃掉。人们就用粽叶包裹着糯米,投放到汨罗江里。并且人们也要吃粽子、咸鸭蛋,在家门前挂菖蒲和艾草,还要喝放了一些雄黄的酒,人们还要举行赛龙舟。这不,我们一家人带着外婆、舅舅、舅妈、小表妹去江津中山古镇观看赛龙舟。

经过1个多小时的长途跋涉,我们来到了举办赛龙舟的地方——江津中山古镇。因上午下雨,原本在上午的赛龙舟改在了下午(下午是晴天)。爸爸见我对赛龙舟很感兴趣,便滔滔不绝地为我介绍起来:“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一项重要活动,在我国南方十分流行,它是中国民间传统水上体育娱乐项目,已流传两千多年,是多人集体划桨竞赛。赛龙舟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兴起的。,船长一般为20—30米,每艘船上约30名划手。有26个划手,1个舵手,2个鼓手,还有1个喊号子的。”我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下午,我们走出客栈,来到了河边。河边的吊脚楼悬在岩石上。为了遮挡强烈的太阳光,家家户户的阳台顶上都挂着蓝布。我们走过了石桥,继续向前走去……

“哇!看到龙舟啦!”表妹叫道。“真的是!”你看,龙舟的颜色各不相同:鲜艳的红、明亮的黄、黯淡黑和清爽的蓝。原来,龙舟的颜色是跟据四海龙王的颜色刷的漆来定的。

我们刚一来到河边,划手们就出场了。喝,一个个都非常强壮。并且不同的龙舟上的人都 穿着不同颜色的背心。“请参赛选手入座!”裁判员用扩音器叫道。划手们按照序号坐好位置。“1——2——3!出发!”

顿时,鼓声大作,观众的喊声和运动员的呼声汇成一遍,响彻云霄。参赛队员们用力把木桨向后划。紧接着,船慢慢地移动起来渐渐地,渐渐地,每条船都越来越快,好似漂浮在水面上看不出来一丝波纹。渐渐地,渐渐地红色的龙舟慢慢地超过了其它龙舟。黑色的龙舟显然是体力不足了,落后于其它龙舟。啊,只剩下30米了,25米,20米,红色龙舟遥遥领先,蓝色龙舟又追赶上来,两条龙舟不相上下。10米,只剩5米了!呀,蓝色龙舟领先了。最后我不说大家也知道:蓝色龙舟赢了。蓝色龙舟的划手们下船后,都拥抱在一起,表示他们心中的喜悦。看完比赛,我念念不舍地离开了风景如画的中山古镇,我觉得今年的端午节最好玩、最有趣。因为这一次的端午节让我领阅到了民俗风情。 关于节日习俗的作文篇二

世界上还有几个节日要吃香喷喷的粽子呢?世界上还有几个节日要比热闹的龙舟赛呢?

没错,只有端午节,一个伟大的节日,一个神圣的节日。说起端午节,还得从屈原的故事说起。

传说,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荐能,富国强兵,力主联秦抗齐,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反对,使屈原被谗免去职位,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屈原报国无望,便含恨投江自尽。

屈原死后,出国的百姓异常悲痛,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凭吊屈原。有些渔夫则驾起船只,把事先准备好的粽子、鸡蛋扑通扑通地往江里丢,说是让鱼吃了,就不会咬屈原的尸身。流传至今,便有了吃粽子的习惯。所以过端午节的这天,满街都是卖粽子的小贩,我们家家户户都要包粽子。你知道粽子是怎样包的吗?哈,不知道吧?那就让我来告诉你吧!

先用一些新鲜的粽叶包住糯米,在里面放各种配料,然后用线捆扎好。包好的粽子放在锅上蒸,等满屋飘着粽子香的时候就可以吃了。吃粽子的时候,要先把线解开,剥开粽子叶,里面藏着红红的粽肉,升腾着热气,散发着一种特有的粽香,两个粽子用盘子装着,活像两颗亮晶晶的红白宝石。糯米在灯光照耀下晶莹剔透,散发着浓郁的糯米香。我不禁抓起一个粽子,狼吞虎咽地吃起来,味道真是棒极了。

吃完粽子,便来到河堤上观看龙舟赛。在这一天,每个村子都会组织一支队伍,而后拉到涟水河进行比赛。只见碧波荡漾的河面上,五颜六色的龙舟整装待发,队员们个个摩拳擦掌,仿佛胜券在握。而站在岸边的观众比队员们还要紧张,个个屏息凝视着河面。裁判一声令下,一艘艘龙舟像离弦的箭一样,飞一般地向前冲去。

顿时,河面上鼓声震耳欲聋。一千米的水道上,队员们憋红了脸,咬紧了牙,拼命地划。太好了,我们村的龙舟领先了,因为我们村的队员配合默契,所以龙舟就特别听他们的指令,行动自如。龙舟的身后留下了一条条波纹,原来平静的水面,如布满硝烟一般。尾随在后的龙舟,不紧不慢地跟着,鼓手们也使出了吃奶的劲,使劲地敲,这锣声一声接着一声,清脆而有力。

别的龙舟也不甘落后,一边划船,一边和着鼓声,“一二一二”地喊着口令往前冲,那口令里充满了对胜利的渴望。河面上热闹极了,口令声、锣鼓声、划桨声,汇成了一首激昂雄浑的乐曲,乐曲里有着浓重的端午节的气氛。

故乡的端午节啊,你给了我多少喜悦和欢乐啊!端午粽飘香,龙舟响当当,好事成双双!端午节流露出的是地道的故乡情,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是对诗人屈原爱国精神的一种钦佩。吃着正宗的家乡粽子,看着精彩的家乡龙舟赛,心里别有一番滋味。 关于节日习俗的作文篇三

泼水节是傣族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阳历四月十三至十五日)。傣语叫做“楞贺尚罕”,即“六月新年”或“傣历新年”。实际上泼水节就是傣历的元旦,因为傣文历法,新的一年是从六月开始计算的。

可是泼水节由来的传说却有两种。:很早以前,一个无恶不作的魔王霸占了美丽富饶的西双版纳,并抢来七位美丽的姑娘做他的妻子。姑娘们满怀仇恨,合计着如何杀死魔王。一天夜里,年纪最小的姑娘侬香用最好的酒肉,把魔王灌得酩酊大醉,使他吐露自己致命的弱点。原来这个天不怕,地不怕的魔王,就怕用他的头发勒住自己的脖子,机警的小姑娘小心翼翼地拔下魔王一根红头发,勒住他的脖子。果然,魔王的头就掉了下来,变成一团火球,滚到哪里,邪火就蔓延到哪里。竹楼被烧毁,庄稼被烧焦。为了扑灭邪火,小姑娘揪住了魔王的头,其他六位姑娘轮流不停地向上面泼水,终于在傣历的六月把邪火扑灭了。乡亲们开始了安居乐业的生活。从此,便有了逢年泼水的习俗。现在,泼水的习俗实际上已成为人们相互祝福的一种形式。在傣族人看来,水是圣洁、美好、光明的象徵。世界上有了水,万物才能生长,水是生命之神。

而位于丽江华坪地区的傣家泼水节的故事却独具特色。这里的傣族人是中国乃至亚洲纬度最北的傣族部落。他们的故事是这样的:

相传在很久以前,金沙江边一个聚居在密林深处的傣族村寨,因树林起火,村民处在被大火吞没的危难之中,一个名叫李良的傣家汉子,为保护村庄,不畏危险,冲出火网,从金沙江里挑来一桶桶江水,泼洒山火,经过一天一夜的劳累,山火终于被泼灭,村民得救,李良因为劳累流汗流干了,渴倒在山头上。村民打来清水给李良解渴,但喝了九十九挑水也解不了渴,后来,李良一头扑到江中,变成一条巨龙,顺江而去。有的人说,他变成了一棵大树。傣族人民为了纪念李良,每年农历三月初三之一天,每家房屋清扫一新,撒上青松叶,并在选定的江边或井旁,用绿树搭起长半里的青棚,棚下撒满厚厚的松针,两旁放上盛满水的水槽,午间太阳当顶时,众人穿行于棚下相互用松枝蘸水洒身,表示对李良的怀念和对新年的祝福。这项活动延续至今,成为傣族人民辞旧迎新、祝福吉祥的节日--泼水节。

泼水节来临,傣家人便忙着杀猪,杀鸡、酿酒,还要做许多“毫诺索”(年糕)以及用糯米做成的多种粑粑,在节日里食用。 关于节日习俗的作文篇四

伴随着隆冬的不期而至,年离我们也越来越近了。俗话说:大人望插田,小孩盼过年。小孩期盼过年的主要原因就是:有新衣服穿,有好东西吃,有压岁钱收,有烟花爆竹放。

我们这里过了腊月二十五,村人就纷纷开始打糍粑了。打糍粑的场景可谓是一幅壮观、和谐的风景画。往往三五户相邀,将浸泡好的糯米搬到一宽敞户家里,大锅大灶,干柴猛火,一会儿功夫,甑里糯米就蒸得热气腾腾,香飘满屋。趁大人将蒸熟的糯米倒到“地窝子”(对舀子)里时,小孩们以迅雷不及掩耳之速从“地窝子”抓上一把香喷喷的糯米饭塞人口中。

接下来有四五个年轻体壮的男人各持一根木棒,围着“地窝子”你上我下“快、准、稳、狠”地杵起来。“嗨——哟!嗨——哟!”那节奏,犹如一支甜蜜生活的交响曲。小伢们也围着蹦蹦跳跳,口里跟着“嗨哟”。不一会,粒粒糯米饭就变成了白色的黏糊状了,男将们紧接着用木棒将白色黏糊状撬起来搁到撒有膏粉的门板上,一位年长者用涂满菜籽油的手将白色黏糊做成一个圆圆的大饼,象征着团团圆圆,圆圆满满!

大年初一,要算是孩子们最高兴的一天了。这一天小孩们一大早就起床了,跟着隔壁的哥哥姐姐,犹如一支浩浩荡荡的大部队,到每家每户去拜年。来到主人家,哥哥姐姐们会向他们拜年,并说一些吉祥的话,主人听后,会立刻露出笑脸,一个劲地夸我们乖。然后从房间里拿出一盘零食,各种各样的都有,帮我们装上满满的一口袋,在临出门前,还会让我们再抓点在手上吃。

有时,去到爷爷奶奶家拜年,叔叔婶婶在一旁就会起哄:“拜年可不是嘴上说的,拜年是要拜的,不拜可没的压岁钱哦!”一听到有压岁钱拿,“扑通”一声跪下一大片:“祝爷爷奶奶身体健康,寿比南山。”此时,爷爷奶奶、叔叔婶婶们都笑得合不拢嘴。拿到压岁钱了,向主人道谢后,便要开往下一家啦!

现在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了,家乡的节日活动内容也越来越丰富。何止是春节,老百姓一年到头每天都在过节啊,天天都是快乐的! 关于节日习俗的作文篇五

今天是元宵节,我和妈妈还有小朋友们一起去赏花灯,看焰火。

晚上我们来到了时代广场,那里灯火辉煌,各式各样的花灯、彩灯已经把广场装扮得像一座金碧辉煌的殿堂,红彤彤、金灿灿、亮堂堂!

抬头望去,天空中出现了许多美丽漂亮的烟花,有的似银河倾泻,银光闪闪;有的似秋天里竞相开放的菊花,五颜六色,争奇斗艳;还有的似孩子的笑脸,甜蜜蜜,喜滋滋。晴朗的夜空瞬息万变,像一幅幅画卷在你眼前呈现。轰鸣的爆竹声不绝于耳,我们的笑声、叫声都淹没在这一片片爆竹声中……

一个个孔明灯带着我们的心愿向天空飞去,又给天空增加了一些美丽的音符。

此时此刻,已经感觉不到了寒冷和黑暗,我仿佛置身于一个烟花的世界中,仿佛变成了一个礼花精灵,久久不愿离去……明年元宵节的花灯和焰火会不会比今年的更精彩呢?我期盼着……

[节日习俗作文5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中元节是什么节日:中元节由来、习俗、吃什么

全文共 2566 字

+ 加入清单

每年的农历7月15日是中元节,那么中元节是什么节,中元节的来历,中元节都有哪些习俗?下面小编一一为大家解答。

中元节又称“七月节"或盂兰盆会",为三大鬼节之一。中元节是道教的说法,"中元"之名起于北魏,有些地方俗称"鬼节"、"施孤",又称亡人节、七月半。根据古书记载:"道经以正月十五日为上元,七月十五日为中元,十月十五日为下元。

中国自商代以降,就非常相信鬼神。虽然在他们的信仰中除了人鬼之外,还有天神和地只的存在,但是却以“人鬼”作为中心信仰。

中元节,即是和人鬼有密切关系的节庆。

中元节是什么节

中元节的由来

“中元”之名起於北魏,中元节又称“鬼节”或“孟兰盆会”。根据五杂俎的记载:“道经以正月十五日为上元,七月十五日为中元,十月十五日为下元。”修行记说:“七月中元日 ,地官降下,定人间善恶,道士於是夜诵经,饿节囚徒亦得解脱。”佛教也在这一天,举行超渡法会,称为“屋兰玛纳”(印度话ULLAMBANA)也就是“孟兰会”。孟兰盆的意义是倒悬,人生的痛苦有如倒挂在树头上的蝙蝠,悬挂著、苦不堪言。为了使众生免於倒悬之苦,便需要诵经,布绝食物给孤魂野鬼。此举正好和中国的鬼月祭拜不谋而合,因而中元节和孟兰会便同时流传下来。

中元节的传说

有关中元节的传说很多,最主要的有—阎罗王於每年农历七月初一,打开鬼门关,放出一批无人奉祀的孤魂野鬼到阳间来享受人们 的供祭。七月的最後一天,重关鬼门之前,这批孤魂野鬼又得返回阴间。所以七月又称鬼月。 目莲救母的故事:佛陀弟子中,神通第一的目犍莲尊者,惦念过世的母亲,他用神通看到其母因在世时的贪念业报,死後堕落在的恶鬼道,过著吃不饱的生活。目犍莲於是用他的神力化成食物,送给他的母亲,但其母不改贪念,见到食物到来,深怕其他恶鬼抢食,贪念一起食物到她口中立即化成火炭,无法下咽。目犍莲虽有神通,身为人子,却救不了其母,十分痛苦,请教佛陀如何是好。佛陀说:“七月十五日是结夏安居修行的最後一日,法善充满,在这一天,盆罗百味,供巷僧众,功德无量,可以凭此慈悲心,救渡其亡母。”这便是台湾普渡拜“好兄弟”的由来。

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为“盂兰盆节”,也称“中元节”有些地方又州俗称“鬼节”,“施孤”。本是印度一种佛教仪式。佛教徒为了追荐祖先举行“盂兰盆会”;佛经中《盂兰盆经》以修孝顺励佛弟子的旨意,合乎中国追先悼远的俗信,于是益加普及。

中元节吃什么

中元节,俗称鬼节、七月半,是中国民间最大的祭祀节日之一。很多地方在中元节有特定的饮食习俗,那么中元节要吃什么呢?

东莞中元节要吃濑粉

东莞有吃濑粉的习俗,而且几乎在整个东莞都通用。当然,不同片区,吃濑粉的方法还是有所不同的。像常平,他们喜欢用山地熬汤,随之黑黝的汤底便是当地濑粉的最大特色。而在莞城,盂兰节这天吃濑粉倒没什么特别,特别的是过去的老莞城有很多人懂得唱木鱼歌(部分镇区也有此风俗),试想在这个不属于阳间的日子,街头巷尾传出似有似无而且抑扬顿挫的木鱼歌,确实给这个诡异的节日又增添一丝神秘!

江西中元节要吃包子

江西省:吉安人中元节焚纸,然而禁止孕妇折纸锭。据说孕妇折的纸锭,焚化后鬼拿不动,送到阴间也无益处。放烟花时,法师向台下掷包子、水果。传说妇女抢取包子一个,次年就可得子。小孩抢得包子,一生可不受惊吓。安远县祭祖,先於七月十二日起焚香泡茶,早晚上供。至十五夜烧楮衣冠,纸钱祭送。

河北中元节要吃蒸面羊

河北省南皮县七月十五携带水果、肉脯、酒、楮钱等前往祖先墓地祭扫。并持麻谷至田梗,称为“荐新”。广平县中元节以时鲜食物祭拜祖先,并准备果蔬、蒸羊送给外孙,称为“送羊”。清河县七月十五上坟祭扫,以蒸面羊赠送女儿。

山西民间有中元节,百姓蒸面羊,既祭且食。长子县的牧羊人家於中元节屠羊赛神,俗传如此可使羊只增加生产。又赠肉给诸亲戚,家贫无羊者则蒸面作羊形来代替。

浙江中元节要吃饺饼

浙江省:天台中元节吃“饺饼”,筒类似春卷。又有放路灯的习俗,以六个壮丁为一组:一人敲锣、一人打梆、一人提灯笼、一人沿途撒盐米、一人沿途摆设香烛(插在一片蕃薯或芋头上),一人沿途摆设一块豆腐及一饭团(置於一片大树叶上),大约每隔百来步设一处祭品。

山东中元节要吃粗茶淡饭

山东省:独陵县称中元节为掐嘴节,家家吃粗茶淡饭。

江苏中元节要吃扁食

江苏省:吴县居民中元节以锡箔折锭,沿路焚化,谓之“结鬼缘”。仪徵县各地尚流行一种纸鬼,内藏碗灯,有赌鬼、酒鬼、大老官等等。宜兴县中元节河中放四艘船,一艘放烟花,一艘载佛婆念佛,一艘烧锡箔纸锭,一艘放河灯。东县乡民於此日吃扁食,是一种以面粉和糖作成畚箕形的食品。上海放河灯时,在船尾点缀红红绿绿的纸灯,称为“度”。

中元节要吃鸭

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这天,全国很多地方都会选择吃鸭子。这是取了谐音,“鸭”就是 “压”,吃鸭子就能压住这天上来游走“揾食”(莞语)的鬼魂了。东莞人一般会吃莲藕煲鸭。除此之外,莲藕煲鸭还有季节性的原因。立秋过后,又是鸭子肥美、 莲藕盛市的季节,因此莲藕煲鸭作为中元节的一道风景也是食出有因的。

莲藕煲鸭汤与其它汤水的做法相似,先把洗净的鸭块用调料腌数分钟后飞水 备用,然后再把准备好的药材放到锅里煲滚,接着加入莲藕与鸭块,武火煲滚后,再改用 文火煲约莫两个小时就可添盐食用了。这个汤还有两个小窍门不可不知,一是莲藕遇铁易变黑,改用沙煲熬汤则可;二是鸭子选用麻鸭为佳,因其脂肪适中,肉质嫩 滑,所煲的汤不但生津、解毒,而且喝起来更是温润养人。

中元节要吃花馍

七月十五节前,民间妇女盛行面塑活动,晋北地区最烈。一家蒸花馍,四邻来帮忙。首 先根据家庭实有人数,给每个人先捏一个大花馍。送给小辈的花馍要捏成平型,称为面羊,取意羊羔吃奶双膝下跪,希望小辈不要忘记父母的养育之恩;送给老辈的 花馍要捏成人型,称为面人,意喻儿孙满堂,福寿双全;送给平辈的花馍,要捏成鱼型,称为面鱼,意喻连年有余。如今则完全依据主人的情趣,羊、虎、牛、鱼、 兔、人各种造型的馍都有。人均一兽的花馍捏完以后,还要再捏许多瓜、果、桃、李、莲、菊、梅等造型的花馍,点缀以花、鸟、蝴蝶、蜻蜒、松鼠。个头较前要 小,做为走亲戚,看朋友的礼品。这些面塑蒸熟以后,再经过五色着彩,看上去栩栩如生,每一件都可以称为绝佳的手工艺品。七月十五看面塑,已经成了农家妇女 一展灵巧手艺的节目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关于节日习俗作文400字:寒食节习俗

全文共 719 字

+ 加入清单

清明最早只是一种节气的名称,其变成纪念祖先的节日与寒食节有关。寒食节是中国古代较早的节日,传说是在春秋时代为纪念晋国的忠义之臣介子推而设立的。其实,从历史的实际来看,禁火冷食主要反映了中国古人改火习俗的遗迹。原始社会,先民们钻木取火,火种来之不易,取火的树种往往因季节变化而不断变换,因此,改火与换取新火是古人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春三月正值改火的时节,人们在新火未到之时,要禁止生火。汉代称寒食节为禁烟节,因为这天百姓人家不得举火,到了晚上才由宫中点燃烛火,并将火种传至贵戚重臣家中。

寒食节期间的习俗,主要有禁火冷食和后来成为清明节主要内容的祭扫坟墓。中国古人对祭祀祖先十分重视。上古时候,家中有人去世时,只挖墓坑安葬,不筑坟丘标志,祭祀主要在宗庙进行。后来在挖墓坑时还筑起坟丘,将祭祖安排在墓地,便有了物质上的依托。战国时期,墓祭之风逐渐浓厚起来。

秦汉时代,祭扫坟墓的风气更盛。据《汉书》记载,大臣严延年即使离京千里,也要定期还乡祭扫墓地。在唐代,不论士人还是平民,都将寒食节扫墓视为返本追宗的仪节,由于清明距寒食节很近,人们还常常将扫墓延至清明。诗人们的作品,也往往是寒食、清明并提,如韦应物有诗句说:“清明寒食好,春园百卉开。”白居易也有诗句说:“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朝廷鉴于民间寒食、清明并举已相沿成习,就以官方文书的形式正式规定,清明到来时,可以与寒食节一起放假。这项规定距今已经1200多年,说明从那时起清明开始具有某种国家法定节日的色彩。

宋元时期,清明节逐渐由附属于寒食节的地位,上升到取代寒食节的地位。这不仅表上坟扫墓等仪式多在清明举行,就连寒食节原有的风俗活动如冷食、蹴鞠、荡秋千等,也都被清明节收归所有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节日习俗:中国武汉国际赛马节

全文共 605 字

+ 加入清单

赛马是一种比赛骑马速度的历史悠久的运动项目,自古至今形式变化甚多,但基本原则是竞赛速度,为参加比赛需专门养育、训练马,为了让选手能更加的和所骑行的马融为一体。

早在上世纪前叶,拥有三大赛马场的武汉曾是中国最有名的“赛马之都”。赛马节以“九州庆华诞一马动长江”为主题,包含国内级别最高的速度赛马赛事全国速度赛马锦标赛以及国际骑师邀请赛、中国速度赛马公开赛和会员杯也与赛马短途赛6大赛事组成。

武汉是湖北省的省会,中国15个副省级城市之一,华中地区最大都市及区域中心城市,中国长江中下游特大城市,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科教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世界第三大河长江及其最长支流汉江横贯市区,将武汉一分为三,形成了武昌、汉口、汉阳三镇隔江鼎立的格局,唐朝诗人李白在此写下“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因此武汉自古又称“江城”。武汉属北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有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夏季酷热、冬季寒冷的特点。武汉的文化底蕴深厚,有"京剧之母"美誉的汉剧便鼎盛于汉口,最终与徽剧合流诞生了国粹京剧。经中国马协批准,从2009年起到2011年,武汉获得连续三年的全国速度赛马锦标赛举办权。

中国武汉国际赛马节是武汉市人民政府主办的大型城市节庆活动,由武汉市体育局、武汉市东西湖区人民政府、东方神马集团承办,2003年10月1日首届中国武汉赛马节暨第五届全国速度赛马锦标赛在东方马城武汉成功举办,时间定于10月的最后一个周六下午举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节日习俗作文

全文共 296 字

+ 加入清单

来了,每一个地方都有它的春节风俗。我们东北的风俗就由我来介绍一下吧。

春节的时候,我们东北不会忘记的一件事就是在家里和面包饺子,这时候,家里人会想出许多的办法来让家里人>幸福,好运。比如说有些人会把一个红枣放进饺子皮让人嚼一嚼就嚼到了好运。还有一些人把一个杏子放进了饺子皮让人咬一咬就咬到了幸福。

对了,东北还有一些人玩一种东西来庆祝新年,那就是红红的鞭炮。吃完热乎乎的饺子就会来放鞭炮,人们把鞭炮立在雪堆上点燃了就马上跑去远处看。“砰!砰!砰!”鞭炮炸开一团火焰出了来,代表着红红火火。

这就是东北的风俗。

我竞争的目标是我原来的职位——班长,原因是我很快乐我也要带给同学们快乐,建立心中快乐星球!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家乡的节日习俗

全文共 1017 字

+ 加入清单

世界上还有几个节日要吃香喷喷的粽子呢?世界上还有几个节日要比热闹的龙舟赛呢?没错,只有端午节,一个伟大的节日,一个神圣的节日。说起端午节,还得从屈原的故事说起。

传说,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荐能,富国强兵,力主联秦抗齐,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反对,使屈原被谗免去职位,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屈原报国无望,便含恨投江自尽。屈原死后,出国的百姓异常悲痛,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凭吊屈原。有些渔夫则驾起船只,把事先准备好的粽子、鸡蛋扑通扑通地往江里丢,说是让鱼吃了,就不会咬屈原的尸身。流传至今,便有了吃粽子的习惯。所以过端午节的这天,满街都是卖粽子的小贩,我们家家户户都要包粽子。你知道粽子是怎样包的吗?哈,不知道吧?那就让我来告诉你吧! 先用一些新鲜的粽叶包住糯米,在里面放各种配料,然后用线捆扎好。包好的粽子放在锅上蒸,等满屋飘着粽子香的时候就可以吃了。吃粽子的时候,要先把线解开,剥开粽子叶,里面藏着红红的粽肉,升腾着热气,散发着一种特有的粽香,两个粽子用盘子装着,活像两颗亮晶晶的红白宝石。糯米在灯光照耀下晶莹剔透,散发着浓郁的糯米香。我不禁抓起一个粽子,狼吞虎咽地吃起来,味道真是棒极了。

吃完粽子,便来到河堤上观看龙舟赛。在这一天,每个村子都会组织一支队伍,而后拉到涟水河进行比赛。只见碧波荡漾的河面上,五颜六色的龙舟整装待发,队员们个个摩拳擦掌,仿佛胜券在握。而站在岸边的观众比队员们还要紧张,个个屏息凝视着河面。裁判一声令下,一艘艘龙舟像离弦的箭一样,飞一般地向前冲去。顿时,河面上鼓声震耳欲聋。一千米的水道上,队员们憋红了脸,咬紧了牙,拼命地划。太好了,我们村的龙舟领先了,因为我们村的队员配合默契,所以龙舟就特别听他们的指令,行动自如。龙舟的身后留下了一条条波纹,原来平静的水面,如布满硝烟一般。尾随在后的龙舟,不紧不慢地跟着,鼓手们也使出了吃奶的劲,使劲地敲,这锣声一声接着一声,清脆而有力。别的龙舟也不甘落后,一边划船,一边和着鼓声,“一二一二”地喊着口令往前冲,那口令里充满了对胜利的渴望。河面上热闹极了,口令声、锣鼓声、划桨声,汇成了一首激昂雄浑的乐曲,乐曲里有着浓重的端午节的气氛。

故乡的端午节啊,你给了我多少喜悦和欢乐啊!端午粽飘香,龙舟响当当,好事成双双!端午节流露出的是地道的故乡情,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是对诗人屈原爱国精神的一种钦佩。吃着正宗的家乡粽子,看着精彩的家乡龙舟赛,心里别有一番滋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节日习俗作文

全文共 990 字

+ 加入清单

同学们,你知道过春节有哪些习俗吗?年前跟爸爸妈妈一起回老家过春节,加上从网上查看资料,我知道了一些春节的习俗,你想了解吗?

在我老家的很多地方,春节是从腊月二十三开始的,一直持续到正月十六才结束。有一段歌谣是这样唱的“二十三祭灶王,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杀猪肉,二十七油渍渍,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热黄酒,三十杀鸡祭祖。”其实最主要的传统习俗有这么几项:

祭灶王。腊月二十三也叫小年或祭灶节,是一项在中国民间影响很大、流传极广的习俗。现在民间有的地方还在灶间设有“灶王爷”神位,也有的灶王爷神像直接贴在墙上。这天晚上,民间讲究吃饺子,意思是“送行饺子迎风面”。

扫房子。迎新首先要除旧,也就是年终大扫除。扫房子的时候,全家上下齐动手,用心打扫房屋、庭院,擦洗锅碗、拆洗被褥,干干净净迎接新年。

贴春联:每到过年时,家家户户都要贴春联。春联,俗称“对子”,大都用红纸书写。一副副透着喜庆和热烈的春联表达了人们迎新纳福、企盼新生活的美好愿望。

倒贴福字:人们往往用一个“福”字来表达对福运、福气、幸福的向往和追求。每当辞旧迎新的时刻,家家户户都要把“福”字贴在屋门上,意味着福气进入家门。许多地方还倒贴“福”字,利用“倒”与“到”的谐音,寓意“福到了”。

守岁:也叫“熬百岁”。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在一起,吃过年夜饭,点起蜡烛或油灯,围坐炉旁闲聊,大家终夜不眠,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压岁钱:除夕守岁之时,长辈要给晚辈压岁钱,希望压岁钱能驱邪免灾,保佑孩子平平安安。压岁钱寄托着长辈对晚辈的殷切希望和深情关爱,因此,要合理使用压岁钱,把它用在学习上或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

放爆竹:爆竹是春节中最具有过年味道的标志,每当进了腊月,就能听到各处不断响起的爆竹声,代表着春节已经来临了。同时,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劈劈啪啪的爆竹声辞旧迎新。燃放鞭炮是中国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

拜新年:拜年是春节期间的重要活动,它与除夕夜的团圆饭一样,是最能体现“年味”的春节习俗。初一起床后,晚辈先在自己的家里向长辈磕头拜年,然后,由家中的长兄率领晚辈,去村里其他人家向长辈磕头拜年。从初二开始,就要上门给亲戚拜年,在“过年好”的道贺声中,拉近了距离,增进了亲情。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民族节日习俗作文

全文共 543 字

+ 加入清单

春节,人们俗称“过年”。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习俗

在城市里,除夕那天,人人都穿起新衣服,清洁自己的房子,贴春联、购买年货,然后把买来的新年货摆放好。晚上,家家都做好了丰盛的年夜饭。人们吃过饭后,就在规定的地点放烟花,或者在家看电视转播的春节联欢晚会。

我们家的过年习俗是这样的,快过年的时候,我们一家人就开始忙碌起来了。奶奶开始包包子、蒸馒头。我家的馒头可有特色了,外形是小桃子的馒头是桃红色的,吃起来又香又甜。外形是小兔子的馒头可爱极了,它的两只眼睛是用红枣做的,我都舍不得吃。我和妈妈一起去超市购买年货,我们买了很多东西:小饼干、小兔子抱抱、糖果、鸡肉、鸭肉、水果、干果和汤圆等等。

二十八那天上午,我们一家人早早就起床了,因为这天是大扫除。我们二话不说,马上开始干活。我和爸爸扫地,妈妈擦窗户和门。两个小时后,活就干完了,真个家变得窗明几净,漂漂亮亮。

大年三十晚上,我们一大家人聚在一起,有伯伯、娘娘、叔叔、姑姑、哥哥、姐姐。我们的团圆饭很丰盛,有鸡鸭鱼肉。我们吃的可香了,大人们喝着葡萄酒和啤酒,而我们小孩子只喝果汁和牛奶。吃完了饭,有的出去玩,有的在家看电视,我和爸爸在院子里燃放了烟花和鞭炮。

我在兔年里许下了新年愿望:在新的一年里我要发奋学习,天天向上,做一个听话、懂事的好孩子。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节日习俗作文

全文共 576 字

+ 加入清单

正所谓“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朋友,如果你来我的家乡,就可以看到重阳节正宗的民风民俗。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在重阳节,正是看老人、饮雄黄酒的节日,我们家也正是如此。

在公鸡打鸣、太阳出来时,我们迎来了重阳节,姥姥听见公鸡打鸣,便拿了几根艾草挂在门头上,还说:“艾草不上头时,不能说话,不然不吉利。”

清晨,姥姥就开始打扫房间了,随后,又用了几根艾草扫了扫屋里的地板,我也学着姥姥拿了几根艾草,姥姥边扫边念着俗语:“艾草扫一扫,蚂蚁蚊虫都往外跑。”

刚出了屋门,姥爷拿毛笔,在我头上写了一个“王”字,还说:“写上这个,妖魔鬼怪都不敢骚扰你。”

临近中午,是我们小孩最开心的时刻,因为我们可以要食物了。小孩子们挨家挨户串门,还可以要两三块糖和一些小零食。

回到家中,家里变得和春节一样热闹,亲朋好友都来家中聚餐,厨房里也开始“叮叮当当”忙了起来,顿时,开始了一段交响乐:“咕嘟咕嘟”“呲啦”“叮叮”等声音此起彼伏。

吃饭时,客人们井然有序地坐着,饭也是琳琅满目:有糖醋鱼、四喜丸子、白糖赤米、手扒鸡等,只见姥姥给妈妈夹菜,爸爸给姥爷倒酒,小孩子们也吃着五花肉、火腿,大家其乐融融,这场面,如果你看了以后,你会觉得十分温暖。

太阳悄悄爬上了老枣树,我坐在摇椅上,听姥姥给我讲她小时候的故事,在温暖的阳光下,我就这样乘着凉风,晒着太阳,迷迷糊糊地睡着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节日习俗

全文共 2844 字

+ 加入清单

节日彩蛋

圣诞节一过,复活节巧克力蛋便在糖果店里摆出来了。那些最小和花样最简单

的很便宜,孩子们用自己的零花钱就可以买下来。这段时期上市的彩蛋有两种。小的一种叫方旦糖,长一英寸多一点,外面是一层薄薄的巧克力,里面是又甜又软的面团,然后再用彩色的锡箔纸包装成各种形状。另外一种是空蛋,稍微大一点,一般比鸭蛋还大一点。里面什么也没有,只是包着一个巧克力外壳。只需打碎外壳,吃巧克力片。复活节临近时,糖果店的橱窗里会摆满比这些更精美的彩蛋。同时还有各种各样的用来吸引孩子们的小礼物出售。上面装饰有毛绒绒的羊毛做的小鸡,小鸡的嘴和脚都粘在卡片上。幸运的孩子可能从亲友那儿得到好几种这样的礼物。

复活节彩蛋是为了给人们带来快乐——确实如此!这些彩蛋精美漂亮且富有装饰性,它们代表着人们的美好心愿,并与你分享季节更替的喜悦。

过去,在多数西方国家里,复活节一般要举行盛大的宗教游行。游行者身穿长袍,手持十字架,赤足前进。他们打扮成基督教历史人物,唱着颂歌欢庆耶稣复活。如今节日游行已失去往日浓厚的宗教色彩。节日游行洋溢着喜庆的气氛,具有浓烈的民间特色和地方特色。在美国,游行队伍中即有身穿牛仔服踩高跷的小丑,也有活泼可爱的卡通人物米老鼠(Mickey)。在英国,游行多以介绍当地的

复活节彩蛋

历史和风土人情为主,游行者化装成为苏格兰风笛乐队以及皇宫卫士,吸引了众多的游客。复活节的到来还使人们纷纷换上新衣。过去基督教教徒会在节前去教堂行洗礼,然后穿上自己的新袍,庆祝基督的新生。穿戴一新的习俗保留至今,因为人们认为节日里不穿新衣是要倒运的。复活节期间,人们还喜欢彻底打扫自己的住处,表示新生活从此开始。

节日期间,人们按照传统习俗把鸡蛋煮熟后涂上红色,代表天鹅泣血,也表示生命女神降生后的快乐;大人孩子三五成群地聚在一处,用彩蛋作游戏;他们把彩蛋放在地上或土坡上滚,最后破裂者即为获胜,胜利者可以得到所有游戏者的彩蛋。该活动非常普通,即使是白宫,也要在复活节中组织这种游戏,不过这里是将彩蛋放在草坪上滚;人们相信,彩蛋在地上来回滚动可以使恶魔不断惊颤、倍受煎熬。这种风俗历史悠久,鸡蛋是复活节的象征,因为它预示着新生命的降临,相信新的生命一定会从中冲脱出世。

节日象征

复活节的另一象征是小兔子,原因是它具有极强的繁殖能力,人们视它为新生命的创造者。节日中,成年人会形象生动地告诉孩子们复活节彩蛋会孵化成小兔子。许多家庭还会在花园草坪里放些彩蛋,让孩子们玩找彩蛋的游戏。复活节小兔和彩蛋也成为节日期间抢手的商品。商场出售各式各样的小兔和彩蛋状商品,还在小小的食品店和糖果店摆满了用巧克力制成的小兔和彩蛋,这些“食品小兔”神态可爱,彩蛋形状不一,吃起来味道香甜,送给朋友也很适宜。

食品特点

复活节中美国人的食品也很有特点,多以羊肉和火腿为主。据传说,有一次上帝为考验亚伯拉罕的忠诚之心,命令他把独生子以撒杀掉作祭品,亚伯拉罕万分痛苦,最后,他还是决定按上帝的旨意去做.就在他举刀砍向儿子的一瞬,上帝派天使阻止了他.亚伯拉罕便将一只公羊为祭献给了上帝。以后,用羊作祭品祭祀上帝就成了该节的习俗。吃火腿的习惯,据说是英国移民带入的。当初,英国人用吃火腿表示对犹太人禁忌肉食品内含血的蔑视;今天,已发展成复活节的传统食物。不过,人们在复活节期间依然经常吃复活节罐头。

节日礼物

复活节是基督教纪念耶稣复活的节日。传说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死后第三天复活升天。每年在教堂庆祝的复活节指的是春分月圆后的第一个星期日,如果月圆那天刚好是星期天,复活节则推迟一星期。因而复活节可能在3月22日至4月25日之间的任何一天。

典型的复活节礼物跟春天和再生有关系:鸡蛋、小鸡、小兔子、鲜花,特别是百合花是这一季节的象征。复活节前夕,孩子们为朋友和家人给鸡蛋着色打扮一番。这些蛋有的煮得很老,有的只是空空的蛋壳。复活节那天早上,孩子们会发现床前的复活节篮子里装满了巧克力彩蛋、复活节小兔子、有绒毛的小鸡及娃娃玩具等。据说复活节兔子会将彩蛋藏在室内或是草地里让孩子们去寻找。一年一度的美国白宫滚彩蛋活动经常被电视台实况转播。

节日休息

德国政府规定复活节休息两天。在节日里,家人团聚,品尝各种传统食品,亲戚朋友见面要互相祝贺。象征生命的蛋、火、水、兔等成了复活节的吉祥物。鸡蛋和兔子在西方是新的生命和兴旺发达的象征。鸡蛋的本色象征太阳,把鸡蛋染成红色则象征生活幸福。在复活节中,父母要特地为孩子们准备制成鸡蛋、兔子形状的巧克力糖。亲友间要互赠彩蛋。在莱茵河中游和黑森东部的一些城镇,至今保留着“彩蛋树”这一古老习俗。人们把成百的蛋壳涂上彩画,串成蛋链,在复活节这天挂在松树上,制成彩蛋树,大人孩子围着彩蛋树唱歌、跳舞、庆祝复活节。而阿尔卑斯山的姑娘们则通过赠送红鸡蛋来表达自己的爱情。在复活节这天,姑娘如果向某一小伙子赠送三个红鸡蛋,表示姑娘向小伙子求爱。关于兔子成为复活节的吉祥物,是有一段传说的。

在古代耶稣复活之日,正值斯堪的纳维亚地区居民庆祝大地回春的“春太阳节”, 作为草原、森林动物中多产动物之一的兔子,它象征了春天的复苏和新生命的诞生,同时它又是爱神阿弗洛狄特的宠物,也是日耳曼土地女神霍尔塔的持烛引路者。因此,经常把兔子作为给孩子们送复活节鸡蛋的使者,深受孩子的宠爱。在复活节这一天孩子定会收到兔形礼物。火不仅给人类带来了光明,也使大地获得了新生。作为耶稣再生的象征,复活节的许多活动都与火相关。

节日焰火

复活节这一天,人们在教堂前点烛以示圣化,并将圣烛迎进千家万户。这一天,孩子们最快乐的事是把圣火送到各家。他们在教堂前用圣火点燃树枝,然后奔跑着送到各家各户,其间充满着欢快的节日气氛。在德国的巴伐利亚地区,每年的复活节居民们都要举行火炬赛跑,以庆祝耶稣的再生。而北莱茵上威斯特法伦州的吕克台复活节滚火轮更是远近闻名。六个巨型大木轮被火点燃滚下山谷,就像六个火球从天而降,漆黑的山谷被大火轮照得通明,它与五彩缤纷的焰火交相辉映,再次显示了火给人类带来了新生。

作为德国唯一的少数民族索布族人则是用百骑大合唱的形式来庆祝耶稣的复活。

复活兔比赛

在复活节这一天,是到处都可以见到那漂亮的百合花的影子,迷人的百合花象征着神圣和纯洁:人们都是喜爱以在春季、复活节左右的时候寻找那盛开的百合花来代表心中耶稣基督的圣洁。而形状十分像喇叭的百合花,也正像是在大声宣扬着我们心中耶稣基督复活了的好消息。特别是白色的铁炮百合花在基督教中是被视为他们的“复活之花”,代表着心中的纯洁与神圣,绝对是是复活节中不可缺少的花卉,所以它的英文名字也就叫做EasterLily。铁炮百合的香味十分浓郁,形状极其迷人,所以世人又称它为麝香百合。

作为德国唯一的少数民族索布族人则是用百骑大合唱的形式来庆祝耶酥的复活。一个个身穿黑色上衣、头戴黑色礼帽的索布族人,骑在用彩带、鲜花和白色贝壳装饰的骏马上,浩浩荡荡地行进在林间小路上。他们边走边用粗犷雄厚的嗓音高唱赞歌,场面十分壮观。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作文:中华传统节日习俗

全文共 394 字

+ 加入清单

我今天给大家说一说中华传统节日有什么习俗吧!

我先写一首歌谣,你们猜一猜这是什么节日吧!“闹元宵,月正圆,闽台同胞心相依。扶老携幼返故里,了却两岸长相思。热泪盈眶啥滋味?久别重逢分外喜!”你们知道了吗?那就是元宵节了。元宵节是个各家重逢团员的节日,又是吃团圆饭的节日呢!只要到了这个节日人们都不约而同地去外面赏月、吃元宵,那天的夜晚就像欢乐的海洋!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灯节”,象征着团团圆圆,家人也寄托了对孩子的美好祝愿!

要不然我再给大家写一首诗,再猜一猜这是什么节日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热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不错,这就是清明节。清明节有好多讲究,有禁火、扫墓、踏青、荡秋千和放风筝等等一系列讲究,这里放风筝的寓意是随着春风把他送到天涯海角,给我们带来好运!

中华传统节日还有很多,希望大家都来关注中华传统节日的各种有意思的习俗!

[作文:中华传统节日习俗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节日习俗

全文共 357 字

+ 加入清单

我国的传统节日—春节又到了,这让我想起了春节里习俗,例如祭灶、贴对联、包饺子、放炮等。

我喜欢的习俗是放炮。说起放炮,它还有个来历呢!相传古时侯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尖角,凶猛异常。“年”一直深居海底,在除夕的时候就会爬上岸来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大家都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的伤害。直到有一年除夕,大家像往常一样逃离村庄的时候,有位白发老人留了下来。当“年”准备闯进村肆虐的时候,突然传来一阵爆竹声,“年”混身颤栗,再也不敢进村了。然后那位白发老人身披红袍出现在“年”的面前,“年”竟然仓惶而逃了。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从此以后,每到除夕,家家户户都贴红对联,燃放爆竹。

今年,我买了许多许多鞭炮、擦炮、烟花、和大雷子。我可以尽情的燃放烟花爆竹了,让这一些永久的留在我的记忆里吧!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