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一钱不值的解释300字通用20篇

春天又到了,形容春天的词语都有哪些呢?以下是小编带来的关于春天的词语,希望对你有帮助。

浏览

5987

作文

1000

篇1:5术语与缩写解释

全文共 326 字

+ 加入清单

1.1 产品定义

提示:用简练的语言说明本产品“是什么”,“什么用途”。根据经验,概念罗嗦含糊的产品很难被用户接受。所以产品定义一定要简练且清晰。

1.2 产品开发背景

提示:从内因、外因两方面阐述产品开发背景,重点说明“为什么”要开发本产品。

(1)因方面着重考虑:开发方的短期、长期发展战略;开发方的当前实力。

(2)外因方面着重考虑:市场需求及发展趋势;技术状况及发展趋势。

(3)如果是合同项目,请说明项目的来源。

1.3 产品主要功能和特色

提示:

(1)给出产品的主要功能列表(Feature Lists)。

(2)说明本产品的特色。

1.4 产品范围

提示:

(1)说明本产品“适用的领域”和“不适用的领域”。

(2)说明本产品“应当包含的内容”和“不包含的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拓展:两字好词加解释

全文共 311 字

+ 加入清单

1、冰冷:很冷。

2、惧怕:害怕。

3、沸热:滚热。

4、溽热:湿热。

5、郁热:闷热。

6、炙热:炽热。

7、灼热:炽热。

8、悲切:非常悲痛。

9、哀愁:悲哀忧愁。

10、悲叹:悲哀叹息。

11、快乐:心意稍顺。

12、悲痛:悲伤哀痛。

13、仇恨:仇视愤恨。

14、忧虑:忧愁思虑。

15、畅快:轻松愉快。

16、悲戚:悲伤哀伤。

17、严寒:极度寒冷。

18、燥热:犹炎热。

19、冰雪:比喻清纯。

20、焦热:犹酷热。

21、愤然:愤怒的样子。

22、悲悯:哀伤而同情。

23、悲惨:悲苦凄惨。

24、哀痛:悲伤;悲痛。

25、愤恨:愤懑悔恨。

26、狂喜:极端高兴。

27、寒冬:寒冷的冬天。

28、湿热:潮湿闷热。

29、冬令:冬季的气候。

30、愉悦:欢乐,喜悦。

展开阅读全文

篇3:详细解释

全文共 341 字

+ 加入清单

◎ 生性 shēngxìng

[natural disposition] 从小养成的习性;天性

生性倔强

(1).天性;性格。 元 乔吉 《两世因缘》第一折:“只是孩儿有一件病,生性好吃口酸黄菜。”《水浒传》第三八回:“ 李 家兄弟生性不好,回乡去必然有失。”《说岳全传》第二八回:“这是家将 牛皋 ,生性粗卤,贤弟休计较他。” 邹韬奋 《经历》九:“可是我生性不做事则已,既做事又要尽力做得像样。”

(2).犹生命。 元 杨梓 《豫让吞炭》第二折:“众军民往来奔竞,咫尺间海角飘零。投至得闹炒炒阵面上逃了生性。”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三》:“凡物生性未尽者,以火炙之皆动,是其理也。”

(3).生气,发脾气。《醒世姻缘传》第四四回:“倘或处得过激,孩子生性恼出病来,悔就晚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基本解释

全文共 350 字

+ 加入清单

◎ 伤痛 shāngtòng

(1) [sad]∶伤心痛苦

懊恼伤痛的面容

(2) [pain]∶肢体因受伤而痛苦

浑身伤痛坐不起来

详细解释

(1).因受伤而疼痛。《列子·黄帝》:“斫挞无伤痛,指擿无痟痒。” 唐 司空图 《唐宣州王公行状》:“明日,中贵人復敛败卒尚四五千人,伤痛之声与尘埃相杂而至。”

(2).伤悼,哀痛。《史记·律书》:“今 匈奴 内侵,军吏无功,边民父子荷兵日久,朕常为动心伤痛,无日忘之。”《后汉书·和熹邓皇后传》:“自谓感彻天地,当蒙福祚,而丧祸内外,伤痛不絶。” 唐 郑处诲 《明皇杂录·补遗》:“逆党乃缚 海清 ( 雷海清 )於 戏马殿 ,支解以示众,闻之者莫不伤痛。” 周恩来 《彭杨颜邢四同志被敌人捕杀经过》:“他们嘱咐党中同志不要因他们被捕而伤痛,要继续努力谋得革命的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篇5:礼让的详细解释

全文共 316 字

+ 加入清单

[构成]

偏正式:礼〔让

[例句]

要学会礼让别人。(作谓语)

[同义]

推让、谦让

近义词

谦逊、谦让、推让

反义词

争夺、计较

英文翻译

1.give precedence to sb. out of courtesy or thoughtfulness; comity

◎ 礼让 lǐràng

[give precedence to sb. out of courtesy or thoughtfulness;comity] 守礼谦让

守礼谦让。《论语·里仁》:“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 邢昺 疏:“礼节民心,让则不争。” 晋 葛洪 《抱朴子·诘鲍》:“衣食既足,礼让以兴。” 唐 韩愈 《祭马仆射文》:“束其弓矢,礼让优优。”

展开阅读全文

篇6:词语解释

全文共 291 字

+ 加入清单

mǎ bù tíng tí ㄇㄚˇ

马不停蹄(馬不停蹄)

◎ 马不停蹄 mǎbùtíngtí

[continuous;hurried journey without a stop] 奔波忙碌,不得休息。比喻时刻不停顿地前进

词语解释

mǎ bù tíng tí ㄇㄚˇ ㄅㄨˋ ㄊㄧㄥˊ ㄊㄧˊ

马不停蹄(馬不停蹄)

比喻一刻也不停留,毫不间歇。 元 无名氏 《小尉迟》第三折:“今日箇将遇敌头,直杀的他马不停蹄。”《金瓶梅词话》第二五回:“爹若这等纔好,休放他在家里,使的他马不停蹄纔好。” 老舍 《二马》第三段三:“ 亚历山大 把果碟子递给他,马不停蹄的往下说。”

成语词典已有该词条:马不停蹄

展开阅读全文

篇7:详细解释

全文共 340 字

+ 加入清单

1. 像雪一样的洁白。

《太平御览》卷八六○引 晋 束晳 《饼赋》:“尔乃重罗之面,尘飞雪白。”《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五回:“这里场盐是雪白的,运到 汉口 ,便变了半黄半黑的了。” 冯至 《半坡村》诗:“雪白的棉花纺成了细纱,雪白的细纱织成了布匹。”

2. 比喻品格高洁或清白无瑕。

《后汉书·宋汉传》:“太中大夫 宋汉 ,清修雪白,正直无邪。” 南朝 梁 刘孝标 《广绝交论》:“ 颜冉 龙翰凤雏, 曾 史 兰薰雪白。” 明 朱国祯 《涌幢小品·雪白》:“谚曰:‘雪白百姓。’谓人身上无一点瑕类也。”

3. 借指白色的事物。

宋苏轼 《次荆公韵四绝》之一:“深红浅紫从争发,雪白鹅黄也鬭开。”此指白花。 宋 苏轼 《和子由游百步洪》:“城东 泗水 步可到,路转河洪翻雪白。”此指白浪。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塞翁失马成语解释

全文共 251 字

+ 加入清单

塞翁失

sài wēng shī mǎ

近义词:失之东隅、因祸得福

反义词:因福得祸

用法:主谓式;作宾语、分句;用于安慰语

解释:塞:边界险要之处;翁:老头。比喻一时虽然受到损失,也许反而因此能得到好处。也指坏事在一定条件下可变为好事。

出处:《淮南子·人间训》:“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故福之为祸,祸之为福,化不可极,深不可测也。”

例子:处士有志未遂,甚为可惜,然“塞翁失马,安知非福”。(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七回)

展开阅读全文

篇9:详细解释

全文共 315 字

+ 加入清单

◎ 激励 jīlì

(1) [urge;enconrage;impel]∶激发勉励,使振作

老校长激励新校长不要紧张

(2) [actuate;excitation]∶传递动力使其作功或活动

此脉冲就会激励安装在车库中的设备,使门自动地启开

(1).激发鼓励。《六韬·王翼》:“主扬威武,激励三军。”《英烈传》第十四回:“ 太祖 又説:‘此举非独崇奬 常将军 ,正以激励诸将。’” 杨朔 《潼关之夜》:“她的丈夫几次激励她说:‘勇敢点吧!你该作大众的母亲,不要作一个小孩的母亲。’”

(2).犹斥责。《后汉书·袁安传》:“司徒 桓虞 改议从 安 。太尉 郑弘 、司空 第五伦 皆恨之。 弘 因大言激励 虞 曰:‘诸言当还生口者,皆为不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基本解释

全文共 264 字

+ 加入清单

[释义]

(1) (动)用在动词后;表示离开或经过自己所在的地方。对准敌人的坦克把手榴弹扔过去|老乡又送过去被子给战士们盖。(作补语)

(2) (动)用在动词后;表示反面对着自己。我把信封翻过去;看邮戳上的日子。(作补语)

(3) (动)用在动词后;表示失去原来的、正常的状态。病人晕过去了。

(4) (动)用在动词后;表示通过。蒙混不过去了。(作补语)

(5) (动)用在形容词后;表示超过(多跟‘得’或‘不’连用)。鸡蛋还能硬得过石头去!

[构成]

动补式:过〈去

[反义]

过来

近义词

已往、从前、以前、昔时、昔日、往时、往日

反义词

未来、将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详细解释

全文共 304 字

+ 加入清单

(1).迟缓;缓慢。《易·困》:“来徐徐,困於金车。” 高亨 注:“徐徐,迟缓也。” 汉 桓宽 《盐铁论·国疾》:“夫辩国家之政事,论执政之得失,何不徐徐道理相喻,何至切切如此乎?” 前蜀 李珣 《女冠子》词:“对花情脉脉,望月步徐徐。 刘 阮 今何处,絶来书。” 杨朔 《泰山极顶》:“如果说 泰山 是一大幅徐徐展开的青绿山水画,那么这幅画到现在才完全展开,露出画卷最精彩的部分。”

(2).安稳貌;宽舒貌。《庄子·应帝王》:“ 泰 氏,其卧徐徐,其觉于于。” 陆德明 释文引 司马彪 云:“徐徐,安稳貌。” 成玄英 疏:“徐徐,宽缓之貌。” 唐 萧颖士 《江有枫》诗之五:“君子居焉,惟以宴醑,其乐徐徐。”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详细解释

全文共 263 字

+ 加入清单

◎ 暖流 nuǎnliú

[warm current] 水温高于周围海水的海流,通常自低纬流向高纬,水温沿途逐渐降低,对沿途气候有增温、增湿作用

(1).指温泉。 唐 赵王贞 《和过温汤诗》:“坎德疎温液,山隈派暖流。”

(2).从低纬度流向高纬度的洋流。其水温较所到区域的水温为高。

(3).比喻心中感受到的温暖和激动。 巴金 《探索集·友谊》:“我越想越是感到心里充实,越想越是觉得一股暖流流遍我的全身。”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三部十七:“一股暖流在他身上流动,他感激地站了起来,说:‘工人同志这样热爱生产,太使我感动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详细解释

全文共 293 字

+ 加入清单

◎ 失慎 shīshèn

(1) [carelessness]∶疏忽大意;掉以轻心

行动失慎

(2) [cause a fire through carelessness]∶指失火

货舱失慎,延及舱面

(1).失火。语本《周礼·天官·宫正》:“春秋以木鐸修火禁。” 贾公彦 疏:“谓宫正於宫中特宜慎火,故修火禁。” 清 薛福成 《庸盦笔记·述异·轮船失火》:“货舱失慎,延及舱面,燃着自来火,遂至不可扑灭。” 震钧 《天咫偶闻·南城》:“ 咸丰 末,户部失慎,火三日不熄,存案悉燬。”

(2).不慎。 章裕昆 《文学社武昌首义纪实·蒋翊武下起义令》:“ 孙武 装弹失慎爆炸, 邢伯谦 以其事来告。”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详细解释

全文共 263 字

+ 加入清单

停止抵抗,向对方屈服。

唐陆贽《放淮西生口归本贯敕》:“其投降人等,权於诸州县安置者,亦任各从所适。”辽懿德皇后《伏虎林应制》诗:“灵怪大千俱破胆,那教猛虎不投降。”明唐顺之《为擒获溃兵及奸细事疏》:“馀党怜其被脇,既已投降,悉从轻典,理合题知。”梁斌《播火记》四八:“为了革命,流血并不可怕,最可怕的是投降与屈辱!”

投降,定义为军人在自愿或长官的命令下,停止对敌人的战斗并成为战俘的行动。战斗人员投降时多会竖起白旗或高举、张开双手。

国家、政权或政府亦可能选择投降以停止战争或军事冲突。这些投降的手续包括签订停火令、和约或降书。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详细解释

全文共 294 字

+ 加入清单

◎ 流传 liúchuán

[circulate;spread; be in circulation; be made known extensively] 谣言、新闻或其他信息在人们中间的传播

流传后世

一则正在流传的谣言

传下来;传播开。《墨子·非命中》:“声闻不废,流传至今。”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三:“当时 吴濞 、 邓通 ,皆得自铸钱,独多流传,至今不絶。其轻重适中,与今钱略相似。” 清 陈廷焯 《白雨斋词话》卷三:“ 徐电发 词,当时盛负重名,至於流传海外,可谓荣矣。” 秦牧 《艺海拾贝·核心》:“那些平白如话,而又表达了群众心声或者阐述了深刻思想的诗句,可以世代流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详细解释

全文共 309 字

+ 加入清单

(1).劳苦操作;辛劳操持。《诗·豳风·鸱鸮》:“予手拮据。” 陆德明 释文:“ 韩 《诗》云:‘口足为事曰拮据。’” 明 姚士粦 《见只编》卷中:“ 陈 远使外国,拮据军事。一日,方与 杨中丞 计议,忽焉中痰而卒。” 清 曾国藩 《台洲墓表》:“有子男五人,女四人,尺布寸缕,皆一手拮据。”

(2).艰难困顿;经济窘迫。 唐 杜甫 《秋日送石首薛明府辞满告别三十韵》:“文物陪巡狩,亲贤病拮据。”《红楼梦》第一一四回:“手头不济,诸事拮据。” 清 梁绍壬 《两般秋雨盦随笔·林抚军奏疏》:“自 道光 三年水灾以来,岁无上稔,十一年又经大水,民力愈见拮据。” 冰心 《两个家庭》:“听说她的经济很拮据,债务也不能清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成语解释

全文共 349 字

+ 加入清单

【基本解释】蝉变为成虫时要脱去幼早的壳。比喻巧妙地脱身逃遁,使对方不能及时发觉。

【英文释义】 a cicada casting off its skin -- to do a quick change

【引证解释】

1.比喻趁暂时未被对方察觉,制造或利用假象,乘机逃脱。 元马致远《任风子》第四折:“天也,我几时能够金蝉脱壳?”《西游记》第二十回:“这个叫做金蝉脱壳计,他将虎皮盖在此,他却走了。”茅盾《子夜》二:“他一定感到恐慌,因而什么多头公司莫非是他的‘金蝉脱壳’计罢?”

2. 比喻蜕变改易。 清李渔《闲情偶寄·演习·授曲》:“先则人随箫笛,后则箫笛随人,是金蝉脱壳之法也。”瞿秋白《论文学革命及语言文字问题》:“古代 中国 文,现在脱胎换骨,改头换面,用了一条金蝉脱壳的妙计,重新复活了起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引证解释

全文共 340 字

+ 加入清单

亦作“ 喧哗 ”。声音大而杂乱。

《后汉书·陈蕃传》:“今京师嚣嚣,道路喧哗,言侯览 ……等与赵夫人诸女尚书并乱天下。”

宋 欧阳修 《别后奉寄圣俞二十五兄》诗:“欢言正喧哗,别意忽於邑。”

明 冯梦龙 清 蔡元放 《东周列国志》第七十五回:“孙武吩咐宫女,分为左右二队。右姬管辖右队,左姬管辖左队,各披挂持兵。示以军法:一不许混乱行伍,二不许言语喧哗,三不许故违约束。”

清 鄂尔泰 《赠方望溪》诗:“翛闲依然两学士,相视一笑无喧哗。”

聂绀弩 《阔人礼赞》:“极低声的微语,也能压倒一切的喧哗。”

见“ 喧哗 ”。

声大而嘈杂。

《吕氏春秋·乐成》:“诚能决善,众虽喧哗而弗为变。”

唐 韩愈 《读》诗:“欲不布露言,外口实喧哗。”

《镜花缘》第三一回:“市中摆列许多花灯,作买作卖,人声喧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成语解释

全文共 271 字

+ 加入清单

心:指思想、感情等。指每个人的思想也象每个人的面貌一样,各不相同。

成语出处:《左传·襄公三十一年》:“人心之不同,如其面焉,吾岂敢谓子面如吾面乎?”

成语繁体:人心如靣

成语简拼:RXRM

成语注音:ㄣˊ ㄒ一ㄣ ㄨˊ ㄇ一ˋ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用法:人心如面作宾语、定语;指个人心思不同。

成语结构:主谓式成语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英语翻译:individual thinking is as varied as individual looks

其他翻译:Quot homines, tot sententiae.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详细解释

全文共 273 字

+ 加入清单

◎ 是非 shìfēi

(1) [right and wrong]∶对与错;正确和谬误

是非问题

(2) [discord]∶口舌;纠纷

搬弄是非

(3) [appraise]∶评论;褒贬

不屑随人是非

(1).对的和错的;正确与错误。《礼记·曲礼上》:“夫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也。” 晋 陶潜 《拟挽歌辞》之一:“得失不復知,是非安能觉?” 邓小平 《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祝辞》:“对实现四个现代化是有利还是有害,应当成为衡量一切工作的最根本的是非标准。”

(2).指辨别是非。《孟子·公孙丑上》:“无是非之心,非人也。”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