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全国两会十大看点:改革关键年将有哪些关键之举(精彩20篇)

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和政协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将分别于2024年3月5日和3月3日在北京开幕。据不完全统计,参加本届两会的汽车界代表和委员如下排名不分先后:下面是开学吧给大家推荐的一些全国两会十大看点:改革关键年将有哪些关键之举优秀作文,欢迎阅读,希望能帮助到您。

浏览

334

作文

176

2024全国两会扶贫心得体会

全文共 829 字

+ 加入清单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扶贫开发工作,必须在工作机制上创新突破,确保扶贫工作更加科学精准有效。

进一步健全干部驻村帮扶机制。加强对驻村工作队的管理,充分发挥工作队作用,协助基层组织贯彻落实党和政府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积极参与扶贫开发各项工作,帮助贫困村、贫困户脱贫致富。同时,进一步落实“市四家班子领导每人联系1个扶贫工作重点县、1个贫困村、结对帮扶5个贫困户;处级领导每人挂点联系 1个贫困村、结对帮扶3个贫困户;科级干部每人结对帮扶2户贫困户;一般干部每人结对1户贫困户”5321扶贫帮扶机制。

进一步完善资金投入和整合使用监管机制。按照“简政放权、高效安全”的原则,对扶贫和相关涉农资金进行清理和归并整合,给予县级更灵活的项目资金调配权,把“大水漫灌”变成“滴灌”,确保财政扶贫资金使用更加精准更加有效。科学搭建县级整合平台,打破部门利益格局,统筹整合扶贫资金和其他相关涉农资金,集中使用在重点脱贫项目上,以达到资金整合、政策叠加、事半功倍的效果。按照资金“谁安排谁负责、谁审批谁负责、谁拨款谁负责、谁发放谁负责”的原则,主动落实监管责任。

进一步完善金融服务机制。贷款难、融资难是贫困地区农户和企业发展面临的老大难问题。充分发挥政策性金融的导向作用,支持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和主导产业发展。加大对贫困地区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农民合作社、扶贫龙头企业等新型农村生产经营主体的金融服务力度,不断扩大信贷服务覆盖面。增加财政贴息资金投入,扩大扶贫贴息贷款规模,提高贴息标准,适当放宽贴息额度,引导金融机构向扶贫对象发放扶贫贴息贷款。发展农业保险,扩大贫困地区农业保险覆盖面。

进一步创新社会参与机制。建立和完善广泛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开发扶贫制度。继续加强与区内外对口帮扶单位的联络与协调,争取宽领域、多层次的合作。继续加强与广东东莞市东西扶贫协作,加强双方经济技术交流和经贸合作。吸引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开发扶贫,鼓励引导各类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以多种形式参与扶贫。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2024年全国两会精神传达内容提纲

全文共 5010 字

+ 加入清单

2008年经济危机以来,发达国家尚未完全走出危机的影响。发达国家中复苏状况最好的美国,经济增速也远低于危机前发达国家3%-3.5%的平均经济增长速度。欧元区、日本的表现则更加糟糕。在此情况下,同时期金砖国家和亚洲出口导向型高收入、高表现经济体的经济也都巨幅下滑并且情况比中国严重。自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中国每年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超过30%,这一成果来之不易。

第一点 : 国有企业是企业 , 也是一种组织

科斯1937年的著名的文章《企业的性质》指出,在一个企业、一个组织内部来进行经济活动,与由市场分工来完成经济活动,是相对的两种形式。采用哪一种形式,取决于企业内部的组织成本和市场上交易费用的相对比较。在市场上,通过分工、交易进行生产,有交易费用;在企业内部生产,可以节约这些交易费用,但是企业自身运行会产生组织成本。当企业逐渐扩大,进行了纵向一体化扩展之后,组织成本上升很快,超过了市场上的交易费用,那么企业就不能再扩大了,企业的边界也就确定了。

苏联式的计划经济体系,也就是所谓的“国家-超级公司”,是一个巨大的组织,这个超级公司内部的组织成本太高,所以苏联式的全盘计划经济体系,走不通,必须要从组织移交给市场。中国的国有企业,走到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组织成本也非常高,出现的各种问题,包括所有权缺位、内部人控制、公司治理差等等,也可以看成为组织成本攀升到了一定的程度,因此不得不进行改革。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大规模的国企改制,把大量原本由国企来进行的经济活动和生产,转向市场、转向由民营企业来生产,就是为了克服这些组织成本。这也就是产权改革的逻辑。

当然了,在现实中,关于国企如何改革,政府不会仅仅考虑效率,还有其他考虑。毕竟,政府有自己的战略目标,需要控制国民经济命脉,或者说要控制所谓的战略性行业的制高点。制高点这个词,是列宁在1922年11月共产国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提出的。他认为在政府能力有限的情况下,不可能把控所有的经济活动,那么就要选择其中比较重要的,所以要“占领经济领域战略制高点”。这个观点提出之后,各国群起效仿,很多资本主义国家在历史上都试图通过控制经济命脉来实现战略目标,例如,英国艾德礼政府,法国戴高乐政府,等等。战略性行业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范畴,通常包括例如石化、钢铁、核工业、兵器工业、民航,甚至是航运、电信、煤炭、市政设施等。

所以我想说的第一点逻辑,就是当国有经济的组织成本太高的时候,就会从国有转为交给市场,这就是十八届三中全会说的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体现。具体实现方式可以是国有企业通过多种方式改制变成民营企业,也可能是民营企业参股国有企业,来改善公司治理、降低国企的组织成本。但是在现实中,出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也就是“控制制高点”的考虑,计划经济、国有经济在战略性行业中,仍然占有很大的比例,没有进行产权改革。

在近期国企改革的文件中,产权改革的逻辑体现在2015年8月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中,根据国有资本的战略定位和发展目标,把国有企业划分为不同类别,分类改革、分类监管、分类考核。以前,曾经有的主张按照企业市场化程度分,分为垄断类和竞争类;有的主张按照国有资本职能分,分为收益性和公益性;有的主张按照企业的产品服务分,分为一般竞争类、特定功能类、公共服务类。而2015年这个文件,就把国有分为商业类和公益类,商业类中又分为处于充分竞争行业和领域,以及处于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这两种。处于充分竞争的行业的,要实行公司制股份制改革,积极引入其他国有资本或各类非国有资本实现股权多元化,国有资本可以控股,也可以参股,也也就是遵循着产权改革这一逻辑。但处于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虽然允许非国有资本参股,允许竞争,但要保持国有资本控股地位。而公益类国有企业主要采取国有独资形式。后面这两类企业,就因为战略考虑,没有服从产权改革的逻辑。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提出,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在电力、石油、天然气、铁路、民航、电信、军工等领域迈出实质性步伐,这七大行业,其中一些在传统上被认为是战略性行业,是制高点行业,是要由国家绝对控制的。而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在这些行业也要实质性的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说明原来认为是战略行业的,未必有那么强的战略性;保持绝对国有,可能带来比较大的效率损失,所以还是要进行产权改革。《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凡法律法规未明确禁入的行业和领域,都要允许各类市场主体平等进入;凡向外资开放的行业和领域,都要向民间资本开放;凡影响市场公平竞争的不合理行为,都要坚决制止,这体现了产权改革的逻辑,是非常值得肯定的。

第二点:是对于那些不交给市场、继续由政府控制的经济活动,也就是对继续保持国有产权的企业而言,要尽量降低其组织成本,降低政府和国企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减少委托-代理问题造成的低效

关于政府如何管理经济活动,这方面比较经典的思想,是哈耶克的分权思想,他认为经济活动常常是自组织的,会形成自发秩序,分散的经济行为主体掌握了很多独特的信息,也就所谓“地方信息”(local information)。因为距离远、沟通不方便,中央很难获取和处理这些信息。哈耶克在1945年经典文章《知识在社会中的运用》中指出,要充分利用这些“地方信息”,就要分权,也就是让掌握地方信息的基层来做决策。

对国企而言,如果说彻底的分权是把国有企业彻底剥离、移交给市场,那么部分的分权至少是在政府内部往下分权,分权给地方政府。也就是说要尽量属地管理。这方面的改革经验就是国企的下放。上世纪末,在“抓大放小”的思路下,一方面进行了大规模的国企改制,同时国企的下放也很普遍。比如说把央企下放给省国资委,让这些企业成为省属企业。举例来说,中央要管理北京的央企,可能还相对容易;但是要管理外地的国企,在信息的获取、沟通,以及监管方面,都存在困难。对上海的国企、对广东的国企而言,中央在管理过程中,信息成本越来越大。那么把这些外地的、离北京距离远的地方的央企,下放成为省企,实行属地管理,省国资委更容易了解企业信息,能更好的进行监管。同样,省国资委管理省属国企的时候,也有信息问题、有距离问题,也就存在进一步把省属企业下放给各市各县,进行属地管理的做法。

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中国进行政府机构改革,撤销了很多工业部委,比如煤炭部、冶金工业部、化工部、机械工业部等,这些部委下辖的企业也就被下放给了地方。在2004年成立国资委之后,所辖的央企业经过多次下放,逐渐减少,最后留下了100多家。国企的下放,是对地方的分权,体现了从“条条管理”转变成“块块管理”的特点,大大的降低了信息成本,激发了地方的积极性。

但在这方面,一直以来都存在分权不彻底的问题,包括国务院国资委和地方国资委的关系问题。一方面,要尊重下级国资委的出资人权利,地方国资委首先是向地方政府负责,地方要负起监管地方国企的责任,毕竟地方信息掌握在基层手里;但另一方面,国务院国资委又要加强国资系统的“垂直指导监督”,这就往往会代替或者干预下级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职责,就容易把地方国有经济的“块块”重新变成“条条”,与不能根据企业所在的具体环境采取对策,管理上僵化,管的太死。

所以我想说的第二点逻辑,就是当政府继续保持控制对国有企业的控制,保持国有股权的情况下,也要分权给地方政府,注意利用地方信息、发挥属地管理的效果。国务院国资委应该集中于央企的监管。

第三点:是在给定一级国资委管一级企业的前提下,在具体管理上,要少干预企业的具体经营决策

当前的国资监管还是剥夺了企业的很多权力,在某种程度上将国企变成了国资委的下属。以2017年最新颁布的《中央企业投资监督管理办法》为例,央企需要每年送审年度投资计划;在做出投资决策后不能马上实施,需要国资委审核;投资项目中途变更的,还必须上报国资委。在这种监管体系下,国资委实际上变成了一个超级董事会,成了央企的大脑。然而,国资委作为行政管理部门,对企业经营过程中复杂多变的信息的掌控能力肯定不如企业经理人,后者能够迅速处理复杂多变的信息,自主权应该得到保证。在国企的监管上,如果监管太细、分别制定各种详细的考核目标,本质上就类似一种精细的计划,就容易重蹈计划经济的问题。

这里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信息技术的发展,大数据、云计算的出现,使得信息沟通越来越容易。那么这些技术进步,是不是就能够让精细的计划管理、监管成为可能?关于大数据,待会儿沈艳老师会专门讲到。小数据通常具有结构化的特征,在使用中比较透明、容易处理。而大数据作为经济活动的衍生信息,包含了不少冗余信息,夸大或瞒报的现象隐藏的会更深,这对于分析和处理的要求肯定更高。所以我觉得,在某种程度上,大数据的出现,反而增大了信息处理的难度。

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曾经出现过一次著名的“计划经济大论战”,一方是奥地利学派,另一方是奥斯卡·兰格,兰格相信,借助于更好的计算机,政府中的计划者是可以同时确定现代工业化社会中数百万种产品的需求状况和生产制造能力的,因此可以精确地计算出数百万种商品和劳务的价格,替代看不见得手的市场机制。在当时论战中,兰格也是因为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中央计划经济充满了信心,认为计算机可以让计划无孔不入,实现资源配置的效果。我想,上个世纪计算机第一次出现带来的震撼,肯定不亚于今天大数据、云计算所带来的震撼。但不变的一点,是我们必须认识到信息的难题不可能靠技术解决。说到底,信息采集的再多,最终也需要人来理解,需要人来决策。管理中的委托代理问题、信息不对称问题,本质上是人的激励问题,而人的激励问题本质上是机制设计问题,而不是技术问题。所以,信息技术的发展,并不能缓解国有企业监管中的信息成本问题。

所以我想说的第三点逻辑,就是从信息的角度讲,各级国资委管理国企,应该给企业更多的自主权,发挥企业的信息优势。国资监管应该弱化过程监管,着重于业绩考核,就象高校的学术委员会一样,对教授如何做研究不做指导(当然也无法指导),而是根据研究成果对教授进行考核。

第四点:是国有企业内部的管理问题

国企在前几年国进民退的浪潮中大幅扩张,收购了很多民营企业,以控股股份公司的方式形成了大量的企业集团。实际上,登记注册类型为股份公司的企业,相当大的一部分其实是实质上的国有企业。当前,很多国企都有5个层级,子公司、孙公司、曾孙公司、玄孙公司,央企下辖的法人企业数量很多都有上千家。这么复杂的架构,一方面强化了行政性,比如子公司是厅级、孙公司是处级,每一个公司、每一个岗位都有对应的行政级别,这就强化了行政层级在企业中的角色。另一方面,信息在大型企业集团中的传播也就大打折扣,增加了管理难度、降低了效率。有研究发现,通常来说,低层级的企业效率更高,但是资产的增速更慢,这说明层级低的企业可能更灵活,但是其积累的资源、利润也被高层级的母公司拿走了。在国企集团中,用行政级别来配置资源,容易形成扭曲。

所以我说的第四点逻辑,就是从组织架构、从信息的角度出发,在国企内部应该压减法人企业的数量、压缩管理层级。这一点在去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动中央企业结构调整与重组的指导意见》中有体现。今年两会期间的记者会上,国资委负责人也提到,经过改革,中央企业减了2730个法人,使管理层级缩小,管理穿透能力增强,这是值得肯定的。

另外,在国企的重组方面,行政化色彩比较浓;尤其是跨省的远距离兼并,使得决策权集中,但那些分散在各地的公司,在兼并之后常常难以协调,并出现信息沟通的困难,同时兼并往往还强化了垄断。从信息和组织的角度来看,国企兼并不应该强行推行、不应该为了兼并而兼并。兼并当然可以更好地统筹协调产能布局,减少重复建设和重复投资,但可能强化官僚化的组织架构,在形成巨无霸企业的同时,也因为信息问题效率低下。在今年两会期间的记者会上,国资委负责人提到“兼并重组后的融合很重要,重组不仅要资本合、资源合、组织合,更要做到理念合、战略合、管理合,在物理变化的基础上加快化学反应。”这句话强调了组织架构需要理顺、需要融合的重要性。

简单的总结一下。从组织结构、从信息的角度看,国企改革应该用分权的思路,减少行政干预,更充分的利用市场配置资源的优势、更充分的利用地方信息、更充分的利用企业掌握的分离的信息,从而提高效率。

展开阅读全文

篇2:2024全国两会3月3日和5日开幕公告

全文共 1372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和政协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将分别于2016年3月5日3月3日在北京开幕。下面是yjbys作文网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相关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读懂中国须先读懂“两会”,观察中国须先观察“两会”。今年的两会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和思维环境中。

2016年中国两会,承载着“十三五”开好局的使命和2020年全面小康“倒计时”的压力。

随着中国官方提出“五大发展理念”、经济“新常态”等新理念、新思维,经济、民生、环保、反腐、军事等近年来的两会热门话题被赋予新内涵。读懂这些热点背后的含义,也就读懂了中国的政经“密码”。

经济“速度”如何调

虽然中国高层多次强调“不唯GDP论英雄”,但这项数据依然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标。中共高层已明确提出,从国内生产总值翻一番看,2016年至2020年经济年均增长底线是6.5%以上。“十三五”开局年的中国经济如何“起跑”,势必成为外界研判中国未来五年经济发展的窗口。

习近平曾在讲话中指出,制定好方案是做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础。而随着供给侧改革从“权威人士”的论述,逐渐变成地方经济和部分产业“去产能、去库存”的现实压力,今年两会中国政府将为此开出何种“药方”,引人关注。

民生“短板”如何补

除了守住经济发展的“底线”,“补齐短板”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规划”的重点。从层层立下“军令状”到22省份考核扶贫成效,中国官方未来五年的脱贫攻坚布局已日渐清晰。每年减贫1000万人“硬任务”的背后,是中国各地迥异的发展条件与脱贫难题。今年两会,北京需要特别倾听欠发达地区代表委员们的声音,这将使“精准扶贫”等政策的落实更接地气。

民生问题与民众“获得感”紧密相连。每年两会,一些经深入调研形成的提案议案,都会成为与会者讨论的焦点。这些来自一线的有益经验与因应之策,将有助各地的政策制定者相互启发,并辔而行。

环保“红线”如何守

中国民众对提高环境质量的热切期盼,让“环保”成为近年两会的热门话题。习近平就“十三五”规划建议稿重点说明的九个问题中,有三个与环保有关。由此可见中共高层对绿色发展的重视与决心。

“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中国对未来的发展划出多条环保“红线”,措辞严厉。低碳循环的发展方式离不开民众观念的更新,更需要产业改造、技术创新、治理制度等多方位共同发力。

反腐“杂音”如何破

今年初,中国官方媒体发出“反腐败可能会面临腐败‘反制’”的警报。人民日报刊发系列文章,驳斥“反腐败导致干部不作为”“反腐应当缓缓手”等杂音。这场“永远在路上,只有进行时”的斗争面临复杂形势。

中央纪委十八届六次全会已明确提出,力度不减、节奏不变,持续保持遏制腐败的高压态势。2016年元旦以来,已有至少6位部级以上老虎“落马”。今年两会的反腐话题,自然少不了“力度”与“节奏”两大反腐关键词。

军事“战略”如何说

军事话题每年两会总能成为关注点。2016年开年,中国军队改革动作频频,加之去年中国领导人裁军30万的承诺。在中外记者云集的两会舆论场,中国需要耐心解答,传递“和平崛起”的自信与声音。

岁末年初,习近平两次授旗致训词,提出全面实施改革强军战略。从陆军领导机构、火箭军、战略支援部队到五大军区,人民大会堂的录音笔和镜头,将记录下解放军代表以新身份首次亮相两会。

展开阅读全文

篇3:2024全国两会精神学习心得

全文共 283 字

+ 加入清单

社会保障是关乎基本民生福祉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制度安排,也是公众关注度最高、反映最敏感、聚焦最持久的重要民生领域。经过近30多年来的改革与发展,中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已经从计划经济时代的国家负责、单位(集体)包办、板块结构、单一层次、封闭运行格局转化成为现在的政府主导、责任分担、社会化、多层次化。 “十二五”(2011-2015)可以说是新型社会保障体系从长期渐进的试验性改革状态走向成熟、定型的重要过渡期,“十三五”(2016-2020)必定要步入成熟、定型发展的新阶段,即全面建成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体系,并真正踏上更加公平、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中国式福利国家台阶。

展开阅读全文

篇4:2024全国两会内涵心得体会

全文共 916 字

+ 加入清单

2016年全国两会”恰逢“十三五”的开局之年,“两会”主题有望围绕“十三五”规划展开。作为“十三五”的重要板块,节能减排行业关注度持续上升。在地方两会上,多省市部署了2016年环保重点工作,推进地方节能减排产业的发展。业界认为,全国“两会”即将到来,对于节能减排行业来讲,又是一个机遇。

去年“两会”之后,节能减排一度成为二级市场热点,随着我国可持续发展的紧迫性凸显,经济社会永续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和生态资本的要求越来越高。响应节能减排的呼声,打造绿色经济升级版的时代要求还会持续升温。

近年来,为缓解我国能源供需矛盾、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技术进步、改善环境质量,我国政府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出台了一系列推动节能减排的政策措施。在各项政策的鞭策下,我国节能减排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十二五”前三年我国累计节能约3.5亿吨标准煤,相当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8.4亿吨。2013年全国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氮氧化物排放总量与2010年相比分别下降7.8%、9.9%、7.1%、2.0%。

随着节能减排工作的稳步推进,节能减排的经济价值得到极大提升。我国节能环保产业迎来快速发展机遇,到2015年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将达到4.5万亿元,成为国民经济新的支柱产业;“十二五”期间,节能服务产业保持连续五年持续增长,是我国采用市场机制推动全国节能减排的重要力量。据统计显示,节能服务产业总产值从2010年836.29亿元增长到2015年的3127.34亿元,年均增长率为30.19%;我国新能源(600617)建设规模扩大,能源结构优化,新能源发电装机国内应用市场打开,截止到2013年底,并网核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生物质发电装机分别达到1461万千瓦、7548万千瓦、1479万千瓦、730万千瓦;2013年6月以来,我国已经有7个省市启动碳排放权交易试点,至2014年8月中旬深圳、湖北、北京碳交易市场累计交易规模均突破1亿元大关。

随着新环保法的颁布,相关配套政策的陆续出台,未来我国将进一步加大对环境污染的治理力度,并逐步完善和规范节能减排行业的发展,未来我国节能减排行业发展潜力依然较大。

展开阅读全文

篇5:2024学习全国两会精神心得体会

全文共 838 字

+ 加入清单

在中国新一届政府上任即将满三年的时候,一个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中国越来越吸引着世界的目光。中国“两会”会给世界带来什么机遇?答案只有一个,中国的和平崛起必然惠及全世界。党的十八大报告就指出,中国将继续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将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将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国际事务,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将始终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巩固睦邻友好。这是中国对世界的承诺。

在新的历史时期,我国的发展能有今天的成就,离不开自身艰苦的努力,也得益于和平发展的世界环境,得益于对经济全球化红利的分享。正因如此,中国在推动全球共同发展的问题上更加由衷和自觉。从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到供给侧改革,从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到完成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全世界各国都看到了机遇,从我国经济转型升级中寻找动力,互利共赢、共同发展,无疑是世界瞩望中国的重要考量。为此,全世界各国人民乐于听到我国“两会”上传来“第一引擎”强劲澎湃、稳健有力的声音。将未来“不确定”的世界注入“确定性”。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同样离不开中国。回眸过去的一年,习近平出席了联合国核安全峰会、上合组织峰会、二十国集团峰会、金砖峰会、亚太经合组织峰会,为世界安全、为全球治理,阐述“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一年来,我国坚持求同存异方针,与7个国家新建伙伴关系,同11个国家提升伙伴关系定位。一年来,习近平总书记的外交带来足够多的“干货”,签署了数百项国际大单。一年来,我国“一带一路”倡议得到世界范围的响应。这些都证明了我国对世界发展所做的贡献,展现了大国的情怀和担当。

2017年是世界经济复苏的重要年,同时也是国内稳增长的关键年。在这样的背景下,“两会”的召开也就必然会得到国内以及全世界各国的关注。这是压力,更是发展的动力,站在历史的高点,就需要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通过改革创新、转型升级在新起点上开拓新局面、在新常态下迈上新台阶,为世界经济健康复苏注入更为强劲的“中国动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6:2024年全国两会精神传达会发言提纲

全文共 1089 字

+ 加入清单

过去四年的全国两会,习近平总书记每年都会在3月5日下午如约前来,参加上海代表团审议。今年,他希望上海继续按照当好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的要求,在深化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上有新作为,在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上有新作为,在推进社会治理创新上有新作为,在全面从严治党上有新作为。

四个“有新作为”,虽然是习总书记对上海这个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提出的与时俱进的新要求,但其精神对其他城市同样具有指导意义。每个城市,都有各自不同的着力点,都有自己奋斗的目标,也都要“有新作为”。其中三个环节,对每个城市同样适用——

解放思想。也即打破旧有思维,不固步,不自封,不满足于已经在创新驱动发展、优化经济结构、深化改革等方面取得的那些成就。那已是“过去时”,需要以“现在时”继续发力,恪守定位、擘画新图。要像习近平总书记说的那样,解放思想、勇于突破、当好标杆,对照最高标准、查找短板弱项,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进一步彰显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试验田的作用,向世界亮明我国全方位开放的鲜明态度。

勇于担当。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是党中央在新形势下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的一项战略举措。承担起这个战略任务,必须有担当精神,必须有责任自觉,必须有使命意识。要看到这是国家赋予试点省市责无旁贷的重任,广东、上海、福建、天津、辽宁、浙江、河南、湖北、重庆、四川、陕西——包括所有定位为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城市——都要自觉担当好这一使命,不负国家重托,不负人民期望。

敢为人先。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抑或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社会治理创新,都是前人没有干过的事情,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拿来,因此特别需要敢为人先、勇吃螃蟹的精神。缺乏这种敢试敢闯的劲头,就别指望能把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成为开放和创新融为一体的综合改革试验区,成为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推动市场主体走出去的桥头堡,也就不可能实现实验区改革同全市改革、同国际金融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的联动,不断放大政策集成效应,并在社会治理创新上有所斩获。

总之,加快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步伐,走出一条符合超大城市特点和规律的社会治理新路子,是关系国家发展的大问题。对此,要持续用力、不断深化,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增强社会发展活力,同时也要强化智能化管理,提高城市管理标准,更多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手段,提高城市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管理水平。

蓝图绘定、目标确立,跟进的应该就是实干,用实干推动发展、用实干赢得未来。还是那句话:使命重在担当,实干铸就辉煌。实干为中国2016书写了沉甸甸的答卷,也会为2017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带来惊艳的成就。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大学生全国两会学习体会

全文共 1191 字

+ 加入清单

2016年3月初,中华人民共和国召开全国政协和全国人大会议。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教育、科技、卫生等各个领域。会期十天,两会期间五百多件议案,七百四十多份建议和意见集中反映了国家领导人对国家各个领域改革和发展的高度关切,对解决好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重大问题的愿望要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强大推动力。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是我国政治之帆,更是老百姓的民生期待和厚望,在今年的两会期间大致有如下几个热点问题

一、经济发展

如今的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上海强大的经济贸易纽带推动亚洲经济的发展。如此同时,今后中国仍面临更深层矛盾,资产持续高涨,消费不足,通货膨胀等复杂的经济形势,中国政府在两会期间着重把中国经济战略侧重于“调结构”,“防通胀”加快发展方式转变这一主题变的更加凸现。

二、楼市房价问题

在去年全国各地房价普遍暴涨,打碎了年青人安居乐业的梦想。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更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而又健康的发展,房地产业商家也应该流淌这道德的血液。温总理而表态说自己有信心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势头。在两会期间,总理还强调在未来五年内,每年将建造三千万套房子,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住房要求。

三、教育事业

中国教育事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当前“有学上”、“上起学”已经不是问题,百姓需求的焦点变成“上好学”,促进教育公平,也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热点,从理论上将这是百姓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增长与现实供给短缺的矛盾,但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不仅包括资金上的投入,也应包含合理的布局,调整结构,优质资源整合,师资力量的强化,保障师生安全,转变教育观念,教育方式,特别加大教育改革力度,更应采用多元文化的办学模式,强化知识更新,不能变成单一的“发文凭”。

四、就业难的热点问题

首先,对十三五期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回顾,这过去的五年内,我国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显著提高,我们能够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的发展,使国民不断强大,经济不断发展,国民教育不断提高,高校不断扩招,大学生群体不断扩张膨胀,就业难的一系列社会性的问题更充分暴露这些问题,无形中把大学生划分到实实在在的弱势群体,解决就业难的问题是两会期间党和国家政府高度重视的问题,解决好这一问题既能有效促进社会发展和社会稳定,也能真正把知识变成生产力,从而推动一个国家的实际发展。

通过这以上政府工作报告的学习,我进一步加深对一下几个方面的认识和体会:一是必须坚持科学发展,我们战胜各种严峻挑战,靠的就是科学发展。二、作为一名大学生更应该及时调整,准确修正自身工作方向指导,通过学习两会精神从而了解国际内的形势,坚决拥护党中央和国家所做出的科学决定。三、在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中自觉践行两会精神,自觉履行学生应尽的义务,积极参加两会精神的学习,讨论和实践中去。四、一定要铭记历史责任,发扬两会精神,为中国的进一步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篇8:2024年学习全国两会心得体会

全文共 545 字

+ 加入清单

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关系国运。民生是为政之要,必须时刻放在心头、扛在肩上。共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不仅需要经济社会不断发展,更需要民生持续改善。

解决民生问题是最大的政治,改善民生更是最大的政绩。回望过去的一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6.3%;农村贫困人口减少1240万,易地扶贫搬迁人口超过240万;棚户区住房改造600多万套,农村危房改造380多万户;国内旅游快速增长,出境旅游超过1.2亿人次,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有新的提高。可以说,民生工作内涵与外延在不断深化和拓展,13亿多人民越来越有“获得感”。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探索中国道路的过程,就是不断为民造福的过程。尽管过去一年的民生改善工作卓有成效,但在住房、教育、医疗、养老、食品药品安全、收入分配等方面,人民群众还有一些不满意的地方。就以与民生改善关系密切的扶贫攻坚而言,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深入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今年再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000万以上,完成易地扶贫搬迁340万人。这既是对人民的承诺,更是对政府的鞭策。

“天下顺治在民富,天下和静在民乐。”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只有不停地奔跑,才能站上更高的起点。只有各级政府干字当头,真抓实干、埋头苦干、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干,才能无愧时代、不负人民。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关于全国两会精神心得体会

全文共 1266 字

+ 加入清单

两会是在全国人民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重要时刻召开的重要会议,全面体现了党的十八大精神。两会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稳中求进,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坚持改革开放,推进制度建设和创新坚持以人为本,推进以改善民生的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教育、文化、廉租住房等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坚持扩大内需,推进调整投资和消费关系。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切实贯彻好两会精神,就能做到科学发展、持续发展、人与社会和谐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两会既是民主政治的盛会,也是对中国发展的检阅。从城镇化率历史性地突破50%到覆盖13亿人的全民医保体系初步形成,从粮食总产量实现了历史罕见的“八连增”到全面实现九年制义务教育,正是取得这些扎扎实实的成就,我国实现了“十二五”良好开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站上了新的起点。事实与变化最有说服力,学习两会精神,回顾发展成就,就更能坚定信心,坚持改革开放这一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不断增强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不断增强坚持和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不断增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信心百倍向着既定目标不断前进。

贯彻落实好两会精神,攻坚克难才能激发动力。当前,世情、国情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突出,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躲不开、绕不过。我们既要正视前进中的问题与矛盾,也要看到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在较长时期内继续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具备不少有利条件,世界经济政治格局总体有利于我国和平发展。

贯彻落实好两会精神,开拓前进才能再创佳绩。形势有新变化,现实有新挑战,人民有新期待。从两会的新起点出发,需要我们勇于变革、勇于创新,努力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取得新进展、在深化改革开放上取得新突破、在改善民生上取得新成效。

认真学习领会“两会”精神是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我们要重点学习领会好《政府工作报告》。要深化理解,吃透精神,自觉把思想统一到“两会”精神上来,把行动落实到保证完成《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各项任务上来,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我们要深刻领会和认真落实胡总书记总书记提出的增强“三个意识”的要求。要增强忧患意识,始终保持务实高效的工作标准,奋发向上的昂扬锐气,开拓进取的创造活力;要增强公仆意识,始终保持心系群众、服务人民的高尚情怀,牢记使命责任,忠实地实践党的根本宗旨;要增强节俭意识,始终保持艰苦奋斗、勤俭干事业的优良作风,坚决抵制歪风邪气,树立新风正气,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我们要认真学习和切实掌握《物权法》和《企业所得税法》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精神。《物权法》是规范财产关系的民事基本法律,《企业所得税法》是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要法律,侨务工作的内容与两部法律有着密切联系。要深刻理解这两部法律的颁布实施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及侨务工作的发展带来的重大影响,对深化我国改革开放、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2024全国两会开幕式直播

全文共 596 字

+ 加入清单

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已经在3点的时候举行了开幕式,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直播地址,欢迎大家继续阅读。

会议直播地址:http://lianghui.people.com.cn/2016cppcc/GB/402622/402824/index.html

会议时间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将于2016年3月3日在北京开幕。14日闭幕,会期11天。

会议议程

听取和审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和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以来提案工作情况的报告;

列席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

听取并讨论政府工作报告及其他有关报告;

讨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

讨论慈善法草案。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议程(草案):

一、听取和审议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

二、听取和审议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以来提案工作情况的报告。

三、列席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听取并讨论政府工作报告及其他有关报告。讨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讨论慈善法(草案)。

四、审议通过政协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政治决议。

五、审议通过政协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关于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的决议。

六、审议通过政协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提案委员会关于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提案审查情况的报告。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2024年全国两会召开心得体会

全文共 1196 字

+ 加入清单

有一种期待叫两会,有一个梦想叫全面小康。进入三月,“十三五”开局之年的“两会时间”,更是非比寻常、举世瞩目。

最近,各大网站推出的两会热点调查中,社会保障、居民收入、医疗改革、环境保护等话题居于排行榜前列。热烈的讨论中,跳动着梦想的脉搏,从一个侧面折射出百姓的所思所盼,让即将拉开帷幕的两会承载起厚重民意分量。

两会是透视改革发展的窗口,也是连通社情民意的桥梁。来自四面八方的几千名代表委员,带来了一份份反映群众心声的议案提案,也带来了人们对改革发展的真切感受:腰包更鼓了,保障更多了,出行更方便了……2015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实际增长7.4%,城镇新增就业1312万人,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参保人数超过13亿。不管是个体的生活,还是宏观的数据,都在展现越来越动人的民生图景,都让习近平总书记履新之初的庄重承诺愈发激荡人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民生是最好的注脚。当决胜全面小康的历史大幕开启,国家发展的宏图,全面小康的目标,在老百姓那里是点点滴滴的改善、实实在在的期盼。扶贫更精准,对策更有效,日子更红火,这是贫困地区乡亲们的期盼;天空蓝起来,交通顺起来,城市更宜居,这是市民们的期盼;门槛再低些,环境再宽松些,服务再便捷些,这是创业者们的期盼……身后是人民期待的目光,心头是万家灯火、百姓忧乐,代表委员的肩上,是一副沉甸甸的担子。在国计与民生的交融互动中,梦想呼唤着新的进发。

为梦想规划好蓝图,奋斗才有方向,行动才有指南。制定好“十三五”规划纲要,解决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干什么”“怎么干”的问题,是今年两会的最大看点所在。做好这篇大文章,五大发展理念是主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主线,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主旨。“天下之事,虑之贵详,行之贵力”,广大代表委员着眼发展新问题、民生新期盼,努力接地气、听民声,积极建真言、谋良策,就能促进新发展理念落地生根,就能绘出有改革力度、民生温度、实践精准度的发展蓝图,为国家发展引航指路,也为普通人的梦想搭建广阔舞台。

为梦想汇聚力量,攻坚才能制胜,前行才能致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在补短板、解难题,这既是发展的瓶颈所在,也是百姓的关切所在。从弥合城乡差距,到平均每月减贫近100万人的脱贫攻坚任务,从啃下民生领域改革“硬骨头”,到建设美丽中国的紧迫课题,无不需要凝聚各方面智慧与力量,一起为决胜全面小康想招发力。广大代表委员履好职尽好责,发挥好桥梁纽带作用,就能汇集民智民力、增进改革共识,推出叫得响、立得住、群众认可的硬招实招,形成全社会齐心协力攻坚克难的发展态势。

“只要坚持,梦想总是可以实现的。”习近平总书记在新年贺词中的铿锵话语,宣示了中国砥砺前行的信心,也道出了13亿人追求梦想、不懈奋斗的心声。让我们满怀新期待,接力新征程,合力推动中国发展的航船,同心共筑全面小康的梦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2024两会全国两会热点教育提案盘点

全文共 2202 字

+ 加入清单

3月3日,2015年全国两会拉开大幕,与往年相比,今年人们对两会热点的看法也在悄然发生变化,据新华网推出的两会热点调查显示,在22万网友参与的投票中,教育公平话题以6.14%的关注度排在第七,这个曾经位居前列的社会热点话题用逐渐降温的“走势”,体现出了国家和地方的众多强力教育改革举措或已初见成效。

教育是民族复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促进教育公平,是坚持社会主义制度下教育公益性、普惠性的必然要求。面向未来发展,就让我们共同盘点,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又有哪些教育话题引发了代表委员们的关注,代表委员们又提出了哪些涉及教育的令人期待的议案、提案或建议。

【提案】全面普及高中义务教育

全国政协委员李和平在提案中建议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将现行的九年义务教育制度延长为十二年义务教育,推行高中阶段(含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的全免费教育,彻底解决缺少国家政策和资金保障的问题。他表示,目前我国浙江、山东、深圳、福州、珠海等地已经进行了十二年义务教育(高中纳入义务教育)试点,可借鉴这些地方经验,在全国全面普及高中义务教育。

【点评】普通高中教育是连接九年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的纽带,处于承上启下的特殊地位,担负着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为高等学校输送优秀人才职责,将普通高中教育纳入义务教育范围对普及十二年义务教育、健全完善高中教育机制意义重大。

【提案】在中学推广专项体育课

全国政协委员姚明带来了在中学阶段推广专项体育课的提案,他表示,在深化改革的过程中,学校体育课发挥着主导作用,在全民健身提升为国家战略的大背景下,为了有效达成体质健康促进、运动技能掌握和健全人格培养的三维目标,在中学阶段全面推广“专项体育课”是有效增强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突破口。

【点评】“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改革试点”经验,充分证明了“专项体育课”产生的积极效果,其核心是通过对某一项目相对深入的了解,培养学生的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锻炼。即使运动能力不一定能达到专业水平,但学生一定会对某个项目有兴趣、懂门道,在赢得自信的同时,也将为终身锻炼奠定坚实基础。

【提案】加强农村教育师资力量

民进中央向全国政协大会提交了《关于进一步调整我国农村教师编制的提案》,认为当前我国农村教师编制测算“标准上超编”,但“现实中不足”,农村教师编制的核心问题是改变教师的配置方式,可采用“基本编+机动编”的方式使农村地区教师数量能满足正常的教学及相关工作的需要,对于结构性缺编严重地区,依据人力资源的市场定价,可建立边远地区从教激励制度,通过提高工资、住房和子女教育等方面的待遇提升农村教师的岗位吸引力。

【点评】教师稳则教育稳,教师地位高则教育地位高。在我国农村学生还占大多数的情况下,发展农村教育,解决农村师资队伍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希望能通过加强农村师资的补充与流动,提高农村教师的社会地位与收入待遇,真正使农村的孩子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提案】提高民办高校教师待遇

全国政协委员俞敏洪的提案是“提高民办高校教师待遇”,他呼吁政府有关部门要制定具体时间表,尽快清理并纠正对民办高校的各类歧视政策,并加大对民办高校的政策支持与财政补贴。教育部门要打破体制壁垒,在工龄、社会保障、退休待遇等方面实现公办与民办高校的并轨。

【点评】民办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促进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为我国教育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在现实中,民办高校的教职员工在工资补贴、社会保障、退休待遇、职称评定、评先选优、子女上学等方面,与公办高校相比仍有很大差距,而这种不平等会导致民办高校教师待遇低、保障低、地位低,教师队伍极不稳定,流失严重。如何尽快让民办教育从业者摆脱这种尴尬境地,值得深思。

【提案】高等职业教育应设“工士”学位制度

全国人大代表周洪宇在提案中表示,我国高职院校学生知识和技能水平差异性很大,以单一的学历证书作为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难以适应现实需要,建议建立高等职业“工士”学位制度,授予优秀高职毕业生“工士”学位,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努力学好文化知识和专业技术技能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也有利于提高高职毕业生的社会认可度,营造全社会尊重技术技能人才的良好氛围。

【点评】目前,不少地区出现企业“用工荒”与求职难并存现象,说明单纯的大学学术教育不能完全满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升级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而高职教育在这方面可以起到重要作用。增设“工士”学位,可以促进高等职业教育的内涵发展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让每一个学生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提案】将孔子诞辰日设为国家阅读节

全国政协委员朱永新在提案中表示,如今人们对着手机屏幕的浅阅读盛行,真正对经典的有效阅读却日益式微。他建议把孔子诞辰日9月28日设为国家阅读节,以仪式感对疏于阅读的人们加以警示和唤醒。同时,把国家阅读节设定在9月28日,正值学生上学时期,接下去的国庆假期又为活动的后续开展、为成年人的节后阅读提供了更多时间。

【点评】孔子是我国的文化符号,把国家阅读节定在孔子诞辰日有纪念意义,也能赋予节日更深厚的文化内涵。目前全国各地的全民阅读还很不平衡,尤其出现了越是经济发达地区越是着力推动阅读、越是经济欠发达地区越是忽视阅读的两极分化现象。经济与精神的同时失衡让人忧心忡忡,而把推进全民阅读上升到一项国家战略的高度不失为一条值得尝试的路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2024年教师全国两会精神心得体会

全文共 1513 字

+ 加入清单

两会”前夕,有家关注中国形势的境外媒体说,温XX的政府工作报告将阐述中国的总体经济、社会和和对外政策目标。中国是世界第三大经济体,去年经济增长速度位居世界首位,而大多数国家仍在复苏道路上挣扎前行。这家媒体说,温XX在开幕时作报告和在闭幕时答记者问,都会比去年要乐观。

“人大”刚刚开幕,温XX正在作报告。听报告,看形势,我们听出总理的乐观和振奋,更听出了总理的清醒和冷静。

乐观和振奋大有根据,很有“底气”,振奋在于成就、自信和力量。温XX在报告中说:“201X年是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去年这个时候,国际金融危机还在扩散蔓延,世界经济深度衰退,我国经济受到严重冲击,出口大幅下降,不少企业经营困难,有的甚至停产倒闭,失业人员大量增加,农民工大批返乡,经济增速陡然下滑。在异常困难的情况下,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坚定信心,迎难而上,顽强拼搏,从容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在世界率先实现经济回升向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新的重大成就”。他说:“过去的一年,极不平凡,令人振奋”。

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当然乐观和振奋。201X年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关键一年。这一年,中国政府领导中国人民干得不错。事实摆在世人面前,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约翰•罗斯致信《金融时报》说,201X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是主要经济体中最高的,达到了8.7%。中国国内需求的快速增长取代了外需对增长的作用,显示出中国应对外部环境的高超能力。亚洲之所以能够迅速领先于世界其他地区走向复苏,中国纯进口的增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并没有陶醉于乐观和振奋,面对今年的经济形势,心很热,头脑却很冷,充分认识到冷静比乐观更重要。早在“两会”召开之前,温XX就说“如果说过去的一年是进入新世纪以来经济最为困难的一年,那么今年将是中国经济最为复杂的一年。”指出今年是中国经济最复杂的一年,是清醒的认识、冷静的分析,是实事求是。

温XX在今天的报告中,有一段讲得十分清醒和冷静。他说“今年发展环境虽然有可能好于去年,但是面临的形势极为复杂。各种积极变化和不利影响此长彼消,短期问题和长期矛盾相互交织,国内因素和国际因素相互影响,经济社会发展中‘两难’问题增多。” 他在报告中明确指出“经济社会发展中仍然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他说“我们必须全面、正确判断形势,决不能把经济回升向好的趋势等同于经济运行根本好转。要增强忧患意识,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努力化解矛盾,更加周密地做好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的准备,牢牢把握工作的主动权。”

温XX的报告清醒而冷静,我们听报告、看形势更要清醒而冷静。要看到,虽然中国在国际金融危机惊涛骇浪中成功实现反转,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但在发展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切不可飘飘然。我们还要清醒地看到,今天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关系密切,中国经济的快与慢、兴与衰,两会精神学习心得不可能不受世界经济的影响,不可能独善其身。中国经济今年面临的复杂局面,既反映了自身发展过程中必然要经历的阶段特性,也是全球经济与中国经济互动的必然。今天,虽说在世界经济已经露出复苏的曙光,各国都在雄心勃勃地准备“过五关,斩六将”,但别忘了,“走麦城”的悲剧随时可能发生。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岂能盲目乐观和振奋?

有些外国媒体对今年中国经济形势的复杂,或真心实意、或心怀叵测,已经表示了担心。有的文章认为,中国的银行“可能重复让西方陷入金融危机的同样错误。”有的文章甚至用了“中国:无限增长还是濒临崩溃”的标题,但作者最后的判断却是:“中国可能会经历痛苦的金融紧缩,但这并不一定会导致增长率暴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2024全国两会学习心得体会

全文共 1571 字

+ 加入清单

和以往相较,结构性指标全面优化。如最终消费支出对国内生产总值(GDP)的贡献率达到66.4%,比去年提高15.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50.5%,首次过半。

民生指标进一步向好。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实际增长7.4%,跑赢GDP0.5个百分点;基尼系数为0.462,连续7年下降。

总量指标相对逊色。如GDP同比增长6.9%,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实际增长12%,进出口总额同比下降7%,均创近年新低。

结构性指标和民生指标持续改善,反映了中国决策层主动适应引领新常态的战略取向和战略部署。总量指标呈下行态势,则反映了中国经济目前面临着较大压力。

一是经济减速压力。目前有效供给和有效需求不足并存,周期性因素和结构性因素叠加,共同影响乃至推动了经济下行态势。

二是金融稳定压力。股市大幅下跌,挫伤了投资者信心;人民币快速贬值,导致资本外流。股市汇市交互作用,对金融秩序形成冲击。

三是企业经营压力。PPI连续46个月下降,税费、融资、物流、社会保险等成本居高不下,导致大批企业效益下滑、亏损面扩大,部分行业部分企业已经处于生死临界点。

四是失业率上升压力。虽然目前就业数据相当不错,但是隐性失业问题正受到越来越多关注,关于隐性失业显性化的警示日益增多。

五是外部看空压力。世界经济持续疲弱,短期内很难为中国经济提供外部动力,同时中国经济衰退论再次抬头,制造了不少外部噪音。

在五大压力之下,观望者有之,困惑者有之,悲观者有之,信心十足者亦有之。

从历史上看,每一次成功转型都是在压力之下实现,每一次起飞的动力都是从压力转换而来。从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到近几次国务院常务会议透露的政策信号来看,决策层对五大压力的认识清醒且深刻,政策储备充足且有效。

总体来看,中国正在选择的经济解压路径主要有四条。

第一条是靠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长期解压。中国经济下行的压力在相当程度上来自于多年积累形成的过剩产能、高杠杆、高库存、高成本,釜底抽薪的 解压办法当然是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供给侧改革的核心要义正是要建立清除过剩产能、清理僵尸企业、清掉要素流动障碍的体制机制,这是对症下药 的根本之策。

第二条是靠需求侧管理实现短期减压。扩大有效需求,释放消费潜力,增加有效投资,保持经济运行在有效区间,才能避免经济退潮后各类风险的“水落 石出”。为此,加大地下管网、宽带网络、地铁、电动车充电桩等与民生和消费关联的投资,积极引导互联网消费、服务消费、绿色消费,都是短期减轻经济下行压 力的有效切入点和着力点。

第三条是靠人力资本投资实现缓压。经济压力积聚到一定程度总会向就业传导,化解失业压力宜疏不宜堵。堵的做法主要是把压力传导给企业,通过行政 手段限制裁员减员,这种办法显然难以持续。疏的办法从国际经验来看,主要是开展大规模技能培训,既可以为暂时找不到工作的摩擦性失业人员提供缓冲时间和空 间,又可以为产业升级提供技能人才储备。对于今天的中国而言,疏的办法无疑更有价值,不但有助于当前缓压,也可以把今天的压力转换为未来的动力。

第四条是靠大国腾挪空间实现分压。大国的特点是“西方不亮东方亮”。转型中的大国,区域在分化,行业在分化,企业在分化。大国的优势在于,只要地区有亮点、行业有亮点,人就会不断流动、资本就会不断流动,压力就不会积聚一点,就可以在流动、转移中逐步弱化和分解。

这四条路径是中国决策层从经济体制、宏观政策、人力资本、市场空间进行的战略布局,是在中国经济发展面临速度换挡节点、结构调整节点、动力转换节点之际因势而谋、因势而动、因势而进的重要举措。

看懂了中国经济新常态的大逻辑,看懂了新理念指引下的改革发展大布局,就可以更为深刻地理解2015年中国宏观经济数据的来之不易,更可以找寻到2016年以及未来更长时期内中国经济的信心和希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2024年教师全国两会精神心得体会

全文共 483 字

+ 加入清单

一年一度的“两会”在阳光明媚的三月如期举行,这次全国“两会”是在党的十七大之后召开的特别重要的会议,是换届的大会,也是在我国即将迎来改革开放xx周年并在首次举办奥运会的大好形势下召开的特别重要的会议。

通过学习,我更加深了对“两会”重要思想的理解和认识。“两会”重要思想一直代表先进消费力的发展方向、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总结我们党八十多年历史经验得出的一个重要结论,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两会”不是三个方面的简朴相加,而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发展先进消费力,促进经济增长,是发展先进文化、完成人民根本利益的物质前提和基础;发展先进文化,是发展消费力和完成人民利益的灵魂;代表和完成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发展消费力和先进文化的根本目的,是共产党人全部工作和实践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中国发展迅速,为世界经济作出积极贡献。保障改善民生,将进一步促进社会和谐。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彰显中国的务实和远见。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中国的发展成就突飞猛进。作为新世纪的研究生,我更要学好专业知识和政治理论,为我们的祖国贡献终身。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2024全国两会精神学习心得体会

全文共 1116 字

+ 加入清单

2015年全国是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履职的舞台,也是亿万群众论政的平台。从两会受到关注,我们看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热度,也看到了亿万中华儿女的巨大协力。民有所呼,“会”有所应。如何破解民生困难,人们期待从两会找到答案。

在听完了习近平总书记在人大闭幕会上的讲话,我深深的体会到中国梦的现实指日可待。总书记从“路径选择,精神支撑,力量来源”等几个方向,向全国人民和国际社会镶金解读了“中国梦”。实现中国梦是中国执政党的目标,更是全体中国人民的梦想。中国梦不只是富裕梦,还是对幸福和有尊严生活的期许。

这次中国两会为实现中国梦迈出了实实在在的一步。它是中国发展关节点上的一次重要会议。利郎会不仅完成了十年来最大规模的国家高层人事交替,还为新一届政府开局之年的工作作出细致安排。它把中国十八大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变为国家意志,为落实党代会的大政策方针作出了具体部署。为实现中国梦进一步凝聚意志,统一思想。

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过程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只要我们紧密团结,万众一心。为实现共同梦想而奋斗。实现梦想的努力就有广阔的空间。

通过本次实践活动对两会的学习我深切体会到了党中央和各位全国人大代表在实现中国梦的道路上所做的努力,每个人都在尽自己夫最大的努力在为自己祖国美好的的明天而献言献策,作为一名大学生,我很自豪自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这样我就觉得我自己和我们的国家、我们的党深深的连在一起。自己所做的努力,不仅是在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也是在为中国梦的实现贡献了自己的一点力量。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当中,轰轰烈烈的事迹不会经常有,[莲山课件]但是平凡之中见伟大,自己要尽力做好身边的每一件小事,是自己无愧于国家、无愧于党,我想这才是一个中国人,一名中共党员应该做的事情。

通过本次实践活动对两会的学习,令我深切地体会到作为一名当代的大学生更应该以建设好自己的国家、奉献社会为己任。自己的梦想与中国梦息息相关。因此,在未来实现梦想的道路上,除了要付出艰辛的汗水,更重要的是是自己的理想有一个正确的方向,紧随时代潮流,密切联系社会和国家所需,一路向前。

还有一点自己很想说的是,我是一名女生,毕业后准备走向工作,可是今年的就业形式很不好,特别是对于我们工科女生,很多企业工厂都不愿意录用我们,到目前为止自己都没找到一份让自己一般满意的工作。思前想后,我也做了一下自己的总结,感觉还是自己的能力不够,再想想自己对待一些事情的态度比如说两会等,发觉自己今后应该端正看事做事态度,完成一名合格大学生应尽的职责,关注该关注的,了解该了解的,学到该学习的,这才是我今后工作学习生活道路上应该履行和完成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2024两会快讯:关于教育改革话题热点解读

全文共 1561 字

+ 加入清单

随着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和科技体制改革的深化,教育体制改革要采取综合配套、分步推进,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科技体制改革相适应的教育新体制,走出教育发展的新路子,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并且赋予教育“新的角色”。面对经济新常态,中国教育改革肩负着怎样的新使命;面对外来文化的快速发展和渗透,中国的传统文化如何从夹缝中崛起;面对国家各领域的改革风起云涌,习式改革将对中国教育又有何深远影响。在一个谋“变”的时代,教育改革已经在路上,在2015年,教育将让中国变得更加优雅。

2015年两会召开时间揭晓,全国人大十二届三次会议将于3月5日召开,政协会议将于3月3日召开。在会议开始之前凤凰网教育频道特别搜集调查了网友希望在两会议案提案中出现的教育热点问题,现整理如下:

未成年人性教育入课堂

过去一年中,我们很难过地又看到许多学生被性侵的报道,除将违法者绳之以法外,对在校学生进行适当的性教育,做好自我保护,无疑更能减少此类事件的发生。性教育在我国依旧是个充满尴尬的问题,如何做好性教育是值得我们整个社会深思的问题。

贫困地区高考政策扶持

英语实行社会化一年多考,不分文理班,异地高考政策,高考改革题中之义涉及方面众多,而前面的问题在过去一年都有了实际性的进展,接下来就是试点推广的有序进行。2015年两会期间教育部长袁贵仁透露,将通过增量投放2万招生计划的方式,扩大重点高校定向招收贫困地区农村学生。除此之外,向贫困落后地区进行政策性倾斜想必是人们更希望看到的。

高校去行政化管理

2015年两会教育部长袁贵仁在记者的追问下说,关于教育去行政化,目前中央正按照程序调研和起草意见,最后经过中央通过后贯彻实行。在记者们不依不饶的追问下,袁贵仁部长无奈地表示,意见正在具体起草中,这项工作不是教育部牵头,有很多部委……“具体有什么内容和安排,现在还不能告诉大家”。一年过去,不知是否有答案。

职业教育改革

2015年全国人大代表沈琪芳在发言中说:“职业教育是一种教育类型,并不是一个层次,不要存在一种误区,总觉得职业教育是低等教育层次,这种理解是一个误区。”教育部副部长李卫红说:“职业教育的转型发展刻不容缓,希望能够尽快解决各部门之间对职业教育的认识,增强对职业人才的培养力度,对职业教育的转型发展达成共识。”然而,改变大众对职业教育根深蒂固的印象不是靠说话就能解决的,需要实际的行动,高考双轨制在2015年呼声极高。

素质教育

去年9月初,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决定从今年起取消体育、艺术等特长生加分项目。曾经“风靡一时”的艺术教育在取消体育、艺术等特长生加分项目后能否“返璞归真”,大家充满期待。艺术、体育作为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内容常年被加分政策压迫扭曲,普通的学生得不到应有的高质量的素质教育机会,希望这一政策能够促使相关部门在素质教育上有所发力。

教师工资改革

我国早在1994年1月1日实施的教师法第二十五条明确规定:“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2006年9月1日实施的新义务教育法从旧法中的“不低于或者高于”删掉“高于”,仅剩下了“不低于”,更加贴近实际,执行难度系数也有所降低。2009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关于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的指导意见》,再次重申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而去年发布的《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要求依法保证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再次将话题抬出,反复强调。到今年教师工资不低于公务员的说法喊到了21年,实际情况却不太乐观。

和其他社会民生问题一样,中国的教育问题持久而复杂,我们不能期待这些问题在一夕之间全部解决,但愿反复提起,不停进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2024全国两会学习心得体会

全文共 2704 字

+ 加入清单

1月25日、26日两天,李克强总理又接连在中南海主持召开了3场座谈会,分别听取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代表,专家学者和企业界人士,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界人士和基层群众代表对《政府工作报告(征求意见稿)》和《“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征求意见稿)》的意见建议。

在专家学者和企业界人士参加的座谈会上,全国人大财经委辜胜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刘世锦强调要坚持创新驱动,大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清除无效供给、改造落后供给、创造新的供给,释放需求潜力。东南大学华生建议要坚持改革开放、注重体制机制建设。摩根大通朱海滨就化解过剩产能、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提出建议。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官庆建议要着力推动中国标准建设,打响“中国建造”品牌。万向集团鲁冠球强调要深入推进简政放权,调动民营企业积极性和发挥社会资本的力量。新浪公司曹国伟提出要把互联网平台和传统产业改造相结合,进一步推动创业创新。

李克强总理和大家互动交流。他强调,实现新旧动能转换接续,要坚决有序有力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当前要突出抓好钢铁、煤炭行业淘汰落后产能,坚持发挥市场倒逼作用,政府重点是支持做好员工分流安置,推动企业瘦身健体、提质增效。大企业也要开展“双创”,主动“+互联网”,通过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等方式,广泛集聚各方资源,实现个性化设计、柔性化制造、网络化营销,以模式创新促进传统产业焕发生机。

2016全国两会精神内容心得体会【3】

一年前,运丰冶金公司一座70万吨产能的炼铁高炉停产。现在,公司靠生产钢坯勉强支撑着,员工也比最红火时少了一半,剩800多人。

运丰所在的河北南部钢铁重镇武安市,距北京400多公里,辖区内18家钢铁企业中两家已被市场淘汰,部分企业自行减产应对行业严冬。按计划,到2017年底,武安的炼铁炼钢产能要比2013年压减约四分之一。

在钢铁产量占中国四分之一的河北,许多钢铁企业和运丰眼下的境遇相似。化解过剩的钢铁、水泥和玻璃产能是河北调整偏重工业结构的重点,今年将再压减炼铁产能1000万吨、炼钢产能800万吨。

一段时间以来,“经济下行”成为海外舆论谈论中国时经常提到的词汇。中共中央政治局日前召开会议强调,把握好稳增长与调结构的平衡,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抓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去产能是改革的五大任务之一。

“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迫在眉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是今年全国两会上的热点,有关部署值得期待。”国家行政学院教授许耀桐说。今年的全国人大会议还将审议“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中国未来五年的发展宏图。专家们认为,这个规划如果通过并顺利实施,将给中国和世界带来更好的发展机遇。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仍是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目前中国经济正从几十年高速增长阶段进入以中高速增长为特征的新常态阶段。舆论高度关注中国今年和“十三五”(2016-2020年)期间的增长预期,以及中国推动经济转型、实现中高速增长的改革发展举措。

去年10月召开的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在国家政策推动下,创业创新在中国社会蔚然成风,去年新登记企业每天超过1.2万户。

首都北京的战略定位之一便是科技创新中心,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例已连续五年保持6%左右,遥遥领先全国平均水平。有“中国硅谷”之称的北京中关村去年专利申请授权量增速创新高。中关村创业大街吸引了大批创业者。

“中国正在涌起创业创新的热潮。与以色列一样,中国也可以成为创业的国度。”《创新的天梯》作者、以色列理工学院国家政策研究机构资深研究员什洛莫·迈特尔对记者说,“中国梦”也包含“创业梦”。

在他看来,中国要避免“中等收入陷阱”,需提升全要素生产率,而这离不开创新和技术进步。迈特尔对中国经济持乐观态度,相信中国今年能够实现6.5%以上的增长。

“考虑世界经济不稳定性和中国经济的体量,实现这一预期将是了不起的成就。”迈特尔强调。

“十三五”时期是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面临世界经济不确定性、国内结构性矛盾、7000万人脱贫和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等诸多挑战。

在江西井冈山市茅坪乡神山村,54户有四分之一是贫困户。春节前夕,中国最高领导人习近平到这里了解扶贫情况时强调,扶贫、脱贫的措施和工作一定要精准,要因户施策、因人施策,扶到点上、扶到根上。在扶贫的路上,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家庭,丢下一个贫困群众。

63岁的神山村贫困户张成德在政府精准扶贫政策帮扶下,养起了山羊和娃娃鱼,去年纯收入增加了4000多元,他的二儿子决定今年不再外出打工,留下来帮助扩大养殖规模。

“有了党和政府的好政策,不出几年我们家就能脱贫致富,到2020年一定可以和全国人民一道实现小康梦。”张成德对未来有信心。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发展和改革研究院院长邹东涛认为,除精准扶贫以外,预计今年政府工作报告还将继续推出改善民生的新举措,让百姓有更多获得感,采取有力措施治理环境污染,让百姓拥有更多健康清洁空间。

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在部署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任务时还指出,推进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着力实现合作共赢。

“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提高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质量,在更大范围推广复制。目前,除了已设自贸区的上海、天津、广东和福建外,有多个省份提出建设自贸区申请。

辽宁省的“十三五”规划提出,积极争取国家批准设立大连自贸试验区,寄望于通过扩大开放倒逼改革和创新。由于体制机制和经济结构等原因,这个老工业基地去年的经济增速仅为3%,在31个省区市中最低。

同时,自贸区建设与“一带一路”和京津冀协同发展等战略的融合,也有望助推中国区域协调发展和塑造对外开放新局。

迈特尔说,中国经济正在从投资和外贸拉动转向消费拉动,中产阶层不断壮大。作为全球为数不多的强劲增长的巨大市场,中国未来的发展将给世界带来更大机遇。

今年两会还将审议讨论慈善法。这将是中国建设法治国家的瞩目一步,也将有利打赢扶贫攻坚战役。

实际上,推进依法治国也将是未来五年的重要工作。中国的司法系统做了大量的改革,从反腐败到惩治各种犯罪,再到服务经济发展,都有新措施新成果。

两会是中国年度重要政治会议。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属于中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人们通过两会,观察未来一年及五年,中国如何坚持走具有自己特色的道路,用自己的办法来应对挑战。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将在今年两会的各种议程议题中得到反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2024全国两会会议会期为安排为

全文共 200 字

+ 加入清单

人大会议时间:3月5日-3月15日,11日休息。

政协会议时间:3月3日下午-13日下午,共11天。

**2015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十二届三次会议议程**

今年人大会议较2014年整体会期多两天,3月5日--3月15日上午结束,历时10天半。其中1天用于审议和表决对依法治国战略至关重要的《立法法》修正案,1天用于表决确认因工作调动而去职的2名人大常委会委员,以及审议政府工作报告附属的计划报告和预算报告。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全国两会学习体会

全文共 2385 字

+ 加入清单

提请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查的“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以20篇80章、25个专栏、148页的篇幅,向外界细致描绘出到2020年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四大发展图景。

经济更强:增长保持中高速 创新驱动见成效

作为世界第二经济体,未来五年中国经济将会呈现怎样的面貌,举世瞩目。

“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在“主要目标”一章中,描绘了五年后中国经济的“预期模样”: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发展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创新驱动发展成效显著、发展协调性明显增强……

“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翻一番,意味着这五年我国经济年均增速至少要达到6.5%以上。同时,以目前的发展趋势看,未来五年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将加快发展,新产业新业态喷涌而出。”全国人大代表、清华大学教授蔡继明说。

“十三五”期间中国经济结构将进一步优化:一方面,服务业比重会在‘十二五’基础上大幅提高;另一方面,在第二产业内部,‘中国制造’将走向‘中国智造’。”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认为。

尤其值得期待的是,今后五年,我国经济动力转换进程将进一步加快,创新驱动取代要素驱动,有望成为拉动中国经济的最主要引擎。

“‘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不但专辟一篇详解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而且把创新理念融入诸多方面,可见国家对创新的重视。可以预见,在国家一系列举措下,到2020年,创新的难点痛点将逐步突破,中国经济的动力转换将实现新的跃升。”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工商联专职副主席李路说。

民生更实: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

“我们村在山沟沟里,以前去趟镇里都费劲。现在不仅修上了6米宽柏油马路,还通上了‘绿色小康车’,想去哪里都方便。”在山东省沂南县岸堤镇冯家庄村,村民冯光金说。

当“绿色小康车”为冯光金的出行带来根本改变的同时,一项涉及13亿多人便利出行的大部署即将展开。根据“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我国将完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五年内,实现高速铁路营业里程达到3万公里,打造城市群与周边重要城镇一小时通勤都市圈,推进建设国家高速公路网,完善优化超特大城市轨道交通网络……一系列便利出行的民生大举措有望出台。

不仅在出行方面,在教育、医疗、就业、养老等涵盖民生领域的各个方面,“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描绘出无比绚丽的图景。

当厚厚的纲要草案呈现在代表委员面前时,“普12”成为教育界代表关注的热点话题。根据规划,未来五年我国将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0%以上,这意味着我国劳动年龄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进一步提升。

“在25项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中,我们注意到继‘十二五’人均寿命增加1岁后,‘十三五’时期人均预期寿命又提升了1岁,这意味着在公共服务、医疗、养老等方面,国家将有更多的投入。”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科技厅副厅长罗平说。

细读纲要草案可以发现,大到贫困县全部摘帽、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小到家庭医生上门服务、建设集约化停车设施,更细更实的民生关切贯穿始终。

“规划纲要草案为我们描绘出让全体人民群众在共建共享发展中享有更多‘获得感’的美好图景,值得期待。”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东营市委书记申长友说。

生态更优: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

根据“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今后五年,我国将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十三五’期间,我国将迎来环境治理的攻坚期和总体改善的转折期,需要政府拿出更大的决心和勇气。而‘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的诸多生态环保的表述,正彰显了这种决心和勇气。”全国政协委员、湖南省环保厅副厅长潘碧灵认为。

纲要草案提出要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强化排污者主体责任,形成政府、企业、公众共治的环境治理体系,实现环境质量总体改善。纲要草案指出生态环境领域将实施多个重大工程项目,以及开展包括1000万亩受污染耕地治理修复和4000万亩受污染耕地风险管控在内的环境治理保护重点工程。

“一些重大治污工程,如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综合治理,现在明确列入规划,这让我们看到了党和政府治理环境的坚定决心,也为我们描绘出美丽中国的美好愿景,令人振奋、值得期待。”全国人大代表、中科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所长吴金水说。

制度更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作为最早进入中国的外国3D打印企业之一,来自比利时的上海玛瑞斯公司十分看好中国市场的广阔前景。

“中国政府部门十分重视知识产权保护问题,保护力度不断加大,这打消了我们的顾虑。”上海玛瑞斯三维打印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琴恩说。截至目前,玛瑞斯已在上海设立研发中心,并成立中国分公司,拥有数十家合作伙伴。

今天,“深化知识产权领域改革,强化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已经写入“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

“仁圣之本,在乎制度而已。”翻看纲要草案,制度建设所占篇幅之重超乎想象,成为未来五年工作重中之重。

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建立现代产权制度、建立健全现代财税制度……根据规划纲要草案,一系列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将在未来五年有望取得突破性进展,形成有利于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

严密的制度,才可为人民群众的衣食住行建立更加可靠的保护网和救济网。透过“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充满民生温度的制度设计令人印象深刻——

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实施居住证制度,推动更多人口融入城镇;深化住房制度改革,向着“居者有其屋”的目标加速迈进;实行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制度,建立全程可追溯、互联共享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平台,努力实现从农田到餐桌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全过程监管;改革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完善未成年人监护制度,建立健全残疾人基本福利制度,不断彰显社会公正……

“制度是国家治理的基石。规划纲要草案格外重视制度建设,‘十三五’必将成为各项制度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极大提升的关键五年。”清华大学教授胡鞍钢认为。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