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关于环境与发展的议论文(汇集20篇)

导语:我们的很多学生,看到一个作文题目不知道怎么动笔,无话可说,那就是因为缺少了对生活的观察,对作文素材的积累。下面是开学吧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相关人物论据素材,欢迎阅读与借鉴,谢谢!

浏览

6902

作文

51

篇1:保护生态环境的议论文

全文共 476 字

+ 加入清单

有一次国王做了一个可怕的梦。第二天一位巫师来到了王宫,他就对国王说:“您做的梦完全是乌鸦在作怪。”国王听信了巫师的话,立刻命令城里的锡兵去捕捉乌鸦。

就这样,乌鸦死的死,伤的伤。时光流逝,转眼间过了一年。乌鸦几乎不剩几只了。一天,有一只幼小的乌鸦被锡兵打伤了,它艰难地飞啊飞,直到第二天,它才飞到没头脑的家里。它一边伤心地哭泣,一边跟没头脑讲述它们的悲惨遭遇。没头脑听了气愤极了,说:“真是岂有此理,国王肯定是受了巫师的蛊惑,我一定要去面见国王,为你们讨回公道!”没头脑为小乌鸦包扎好伤口就马上动身去王宫。经过两天时间终于到王宫了,在锡兵的带领下他见到了国王,国王不但没听他的劝告,还把他哄出了王宫。

过了几年,全国上下到处都是害虫,人们的庄稼都遭到了害虫的破坏,甚至连王宫里也到处都是。国王这才知道生态环境的重要,他没想到他下令捕捉的乌鸦其实是捉害虫的能手。

第二天,没头脑又去找国王,国王一见到他,马上迎了上去,说:“当初我真应该听你的,我已经放了捕捉的所有乌鸦。”没头脑说:“是啊,我们不能破坏生态环境,否则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保护生态环境真重要啊!

展开阅读全文

篇2:环境与发展英语作文

全文共 1128 字

+ 加入清单

velopment and the Environment

It is undeniable that the worsening environment has become the biggest concern of the present-day world. Land resources are dwindling because of water loss and soil erosion. Waste gases poison the air we breathe. The rivers and lakes are polluted by waste dumped in them from factories. It is probably no exaggeration to say that deterioration of the quality of the environment threatens the existence of mankind itself.

Some people are of the opinion that the environmental problem is the price we have to pay for economic development. But I do not think that this argument is valid. After all, what is the point of economic growth if peoples lives are adversely alfected by worsening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There is plenty of evidence to show that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an be achieved by balancing economic growth with protection of the environment. The key to achieving this is to make people aware of the seriousness of the problem. Both governments and ordinary citizens should join hands to make this world a better place to live in, not only for ourselves, but also for future generations.

展开阅读全文

篇3:环境与发展英语作文

全文共 1319 字

+ 加入清单

Some people believe that economic development should never be at the cost of the environment.They think the present serious environmental problems are largely caused by rapid?economic development.For example,land resources are shrinking because of the industrial development and the expansion of cities.Deserts are spreading because of over grazing,poor fanning,tree cutting,and strip mining.Our air and water supplies are being polluted by poisonous gassesand waste products.It is important,therefore,that we should take another look at the way in which our industries and cities are developing.

However,other people think it unnecessary to consider environmental problems now and our first priority should always be given to economic development.They believe that environmental problems are inevitable and unavoidable in the proces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They are only the by product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which can be dealt with later when we have the time and money.

I think the second idea is completelywrong.Our ultimate aim in economic development is to provide a comfortable and happy life for our people.What is the point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if we achieve it at the cost of our environment?There has been much evidence to prove that a balance between the two helps more rapid and continuous development.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勇登浪头搏发展议论文

全文共 908 字

+ 加入清单

手上的一抹清烟,转眼也飘在大洋彼岸,远在异国的商品,也能在我们眼前琳琅。全球化浪潮的席卷,可谓必然,而故意去抵制,拒绝,似乎也显得并不理智,唯有勇敢地登上浪头,才能搏得发展的机遇。

在《浅析经济全球化对世界经济的影响》一文中,阐述了许多全球化的利弊。诚然,全球化如同一把双刃剑,在我们利用它时,它也损伤我们自己。其中,该文谈到“全球化对是世界贸易的促进作用“。它让各国出口总额增进了许多。同时全球化也给中国的经济带来质变。例如可口可乐,这间诞生于全球合作大环境下的公司,就生产和销售便对中国的就业,税值产生了巨大影响。宛如一滴水滴入中国经济的湖面上,而泛起阵阵涟漪。

而引进外商,也有诸多不利,例如汽车行业,确也在合资公司的挤压下,难有自己独特的品牌。但,丰满了羽翼,即使天高,也要翱翔;伸展了枝叶,即使风大,也应不倒,学会了挑战,即使浪高,也要勇登。不与“狼”共舞,怎能在这竞争激烈的舞台上,搏得一盏灯光,怎能在这挑剔的观众眼里搏得热烈的掌声。

波涛汹涌,掀起一层层巨浪,击打在岸边礁石哗哗作响,或扑倒在海边沙滩渐渐消沉。当连天的巨浪扑天盖地而来,冲浪者,有的畏惧,站在岸边远远观潮,那份危险与他无关,而那份刺激也再无缘,而他能拥有的,或是一份揪心,或是一份嫉妒。有的勇敢,踏着冲板逆浪向上,浪花在左,蓝天在右,虽说有时会被巨浪淹没,有时被巨浪无情地抛下,但没有时那份勇气,怎有那份高站浪头的快感。

冲浪需要技巧,而在全球化中抓住机遇也需方法。为如何顺利享受浪花的拥戴,如何抓住发展的稻草?

全球化是在利益的驱使下所衍生,这是在《全球化下的世界》一文所言。

在这种利益之下,为不被巨浪淹灭,我们需要地是发展自己独特的品牌。其中包括思想,传统。唯有品牌的成立,才不会让情人只过人节,却忽略元宵与七夕。才会使得屈原是中国的,才能让我们能在这百花齐放的春天,争得蝴蝶的垂怜,蜜蜂的青睐。

同时,环境的可持续性,以及自主创新能力,是目前成为世界工厂的中国,需要向前迈进的重要一步。只有如此,我们才能寻求更好的发展,只有如此,我们才能在世界之林屹立不倒!

转眼烟雾更加弥漫,转眼商品更加多元,转眼又掀起新的巨浪,我们只有:勇登浪头,博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篇5:环境与发展英语作文及译文

全文共 1427 字

+ 加入清单

Development and the Environment

It is undeniable that the worsening environment has become the biggest concern of the present-day world. Land resources are dwindling because of water loss and soil erosion. Waste gases poison the air we breathe. The rivers and lakes are polluted by waste dumped in them from factories. It is probably no exaggeration to say that deterioration of the quality of the environment threatens the existence of mankind itself.

Some people are of the opinion that the environmental problem is the price we have to pay for economic development. But I do not think that this argument is valid. After all, what is the point of economic growth if people's lives are adversely alfected by worsening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There is plenty of evidence to show that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an be achieved by balancing economic growth with protection of the environment. The key to achieving this is to make people aware of the seriousness of the problem. Both governments and ordinary citizens should join hands to make this world a better place to live in, not only for ourselves, but also for future generations.

环境发展

不可否认的是环境恶化已成为当今世界上人们最担心的事了。因为水资源的浪费和土壤被侵蚀,土地资源逐渐缩小。我们呼吸着有毒的空气,河流和湖泊也被附近的工厂里排放出来的废弃物严重污染了。不夸大其词地说,环境质量的恶化很可能威胁人类的生存。

有些人说环境问题是我们为经济发展所付出的代价。对此,我不敢苟同。如果人类的生活被日益恶化的环境污染所影响的话,那么,经济发展的意义何在?

足够的证据表明: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平衡可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关键是使人们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政府和普通市民两方都应该携手使地球成为更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这不仅是为我们自己,也是为我们的后代。

[环境与发展英语作文及译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我国外刊资源建设的现状与发展研究议论文

全文共 5889 字

+ 加入清单

【内容提要】加入WTO后,外刊工作面临困境,迫切需要通过协调来建立全国外刊资源保障体系。文章阐述了我国外刊资源共建共享所取得的成就,并对推进全国外刊资源共建共享提出了建议。

【摘要题】信息资源建设与管理

【关键词】外文期刊/信息资源/共建共享

我国加入WTO后,外刊工作面临两大难题,一方面,外刊价格持续上涨,而各馆经费的增长远远落后于外刊价格的增长,各馆所订外刊种数急剧消减,而另一方面,国际交流扩大,外刊需求增加,目前从整个外刊资源现状来看,其馆藏不足以满足需求。因此,我国外刊资源的共建共享工作任重而道远,应积极总结经验,加大协调力度,以共建我国外刊资源保障体系。

1 外刊资源建设面临的困境

外文期刊价格自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一直呈直线上升趋势,据统计,平均每年上涨幅度超过20%。致使国外文献订购严重滑坡。1996年全国外文书刊的订购量比1986年平均下降80%。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外文期刊从5050种下降到900种,减少82%;北京大学图书馆减少74%;北京图书馆减少45%。加入WTO后,外汇并轨,外刊价格进一步上涨、虽然近年来大多数图书馆和情报机构都已增加了外刊订购经费的投入,但外刊购置经费的增加远远赶不上其价格的增长,订购外刊的品种和数量依然在减少,我国外刊资源总量不足,与世界一些文献信息资源收藏的服务机构相比,我国处于相当低的水平,科技期刊只占世界期刊出版量(种)的5%左右。目前我国外刊入藏总量约为2.5万种,国家图书馆2002年订购外刊9274种,不到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外刊入藏量的一半,北京大学是我国高校图书馆中订购外刊最多的,2002年订购2122种,加上中文期刊最多不超过1万种,美国收藏文献信息最多的10个大学图书馆期刊收藏数量均在3万种以上,其中哈佛大学收藏数量最多,达10万种。而2003年绝大多数图书馆和科研机构所订外文期刊数量继续下降,我国国内普通高校图书馆外刊资源状况更加不容乐观,我馆是河北省高校中藏书最多的图书馆,2003年外刊只订购了160种,比2002年减少140种。据笔者调查,大多数省级公共图书馆2003年订购的外刊只在百余种左右。目前世界上外刊约20万种,其中有价值的约为5万种,发达国家一般以5万种为引进目标。由此可见我国与国际公认外刊收藏种数仍有较大距离。

文献保障率进一步减弱。据调查,在266个学科和主题领域中。一次文献提供率基本满足要求的学科和主题只占30%左右。同时,由于文献信息资源分属于不同行政管理部门,客观造成了条块分割、机构重复、缺乏统一规划和组织协调,协调采购力度不够,重复采购依然非常严重。据对国家直属或非直属的74所高校图书馆的调查,1996年引进外刊的复本量为2.02,重复订购2122种,占外刊订购总数的40.5%。因此我国未能充分协调外刊文献信息资源的整体化建设。

2 我国外刊资源共建共享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2.1 国家对外刊资源的共建共享非常重视,我国外刊资源共建共享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

早在1957年国务院就颁发了《全国图书协调方案》,国家科委成立了图书小组,协调外文书刊采购、联合编目和建立全国、地区中心图书馆委员会等项工作,我国外文科技期刊保障体系初步形成。80年代后期,为遏制外文书刊进口锐减,国务院采取了三大战略措施,建立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中国高校文献保障系统、全国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协议。1999年我国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及其它文献信息机构共124个单位,联合发起《全国文献信息共建共享倡议书》,提出要协调外文文献的订购,每年定期召开全国或地区性的外文书刊文献订购会,开展代订、补充订购、文献委托、国际交换等业务,实现外文文献多品种、少复本,使有限的资金得到合理的利用,建立科学合理的文献保障体系的目标。此举掀起全国外刊共建共享的高潮。

特别是近年来网络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我国三大系统在外刊的协调采购、特色数据库建立、馆际互借、文献传递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大进展,2002年5月在中国科技大学召开的全国高校外刊订购协调会议上已做出决定,高校系统与国家图书馆、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及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上海图书馆合作编制2003年度外刊预订联合目标。该目录对于掌握全国的外刊资源情况,合理布局、协调采购、馆际互借等,均有极大的意见。同时也标志着我国三大系统外刊协调有了实质性的进展。这是我国加入WTO后首次召开的全国性高校外刊会议,此次会议对于开展全国性跨系统的外刊资源共建共享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我国公共图书馆系统,高校图书馆系统,科研图书馆系统,农业系统,医药系统及各省市纷纷成立协调机构,使全国的外刊协调工作出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2.2 外刊收藏单位协调意识增强,系统、区域间协调成效显著

系统与区域间的协调是我国多年来外刊协调的主要模式,协调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国际互联网上我国系统、地区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协作网不断开通,文献资源共建共享观念已经深入人心。北京、上海、江苏、广东、山东、福建、安徽等省以及全国化工系统、电子系统、医药系统等都建立了网上外刊联合目录检索系统,提供借阅、复制、传递等服务。

尤其是以国家图书馆为中心的北京地区、以上海图书馆、上海科技情报所为中心的上海地区,在外刊资源共建共享上取得明显成效,北京地区的图书馆情报单位每年召开外刊采购协调会,根据分工购藏的原则,进行合理的资源配置,节约了大量资金,如国家图书馆与清华大学、上海大学交通大学等11所学术图书馆率先联合订购了荷兰Elsevier公司的1100余种电子期刊全文Web版数据库,在我国图书情报界产生了很大影响,目前已有62个高校及科研单位订购了该数据库。上海文献资源协作网已从1994年的19个单位,扩大到目前的60多个单位,1999年就规定成员馆单位订购8000元以上的高价刊原则上不出现复份,协调节约经费100余万元,新增份数近千种。

我国高校系统的有志之士,多年致力于外刊的共建共享工作,全国高校图书馆工委期刊工作专业委员会代管外刊协调以来,已有百余所院校参与,节约经费2000万元。我国高校系统的文献资源协作网:“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体系”(CALLS)的文理中心近年引进的一批在国外有较大影响,且内容适合我国文理科重点学科建设的全文数据库、参考数据库以及电子期刊,通过各地区中心向CALLS成员馆的广大读者提供网上文献检索和全文传递服务,取得显著效果。2002年5月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召开的2003年度全国高校图书馆外文期刊订购协调会议上,对新形势下高校外刊协调的内容、全国性跨系统的外刊协调、完善与扩充外刊预订目录和按重点学科分工保种、目次服务、文献快速传递等问题,达成共识,决定从2003年编制《全国性跨系统的外刊预订联合目录》,按重点学科分工收藏外刊资源,逐步建立高校外刊文献资源保障体系。

2.3 外刊协调机构工作规范化,协调内容深化,目标更加明确

大多数协调机构工作渐趋规范,制定协调规章制度,定期召开协调会议,确立各种阶段性研究项目。同时从各个协调机构的工作目标来看,对协调的内容逐步深化,目标更加明确,以往的期刊订购协调一般是以节省书刊经费,在一定区域范围或学科范围内,多馆合作,减少复本,在馆际间进行资源共享为主要目的。而当前对订购协调工作的认识更为深刻,不仅仅满足于减少复本、增加品种,而是积极跟踪国际国内的研究进展及外刊出版动向,了解国内各馆的期刊订购现状,对各馆订购外文期刊复本较少的期刊,根据国内各高校的重点学科设置进行协调订购;对于国外新创办的期刊,向相应的图书馆进行推荐订购。以保证国外的重要期刊在国内不断订,国外新创办的重要期刊在国内有收藏,使我国外刊收藏体系更加科学,结构更加合理。

2.4 各图书馆外刊的采购操作更加成熟,更具科学性

各图书馆在外刊的选择上,同以前相比,减少了盲目性,注重调查研究,选择订购与重点学科以及重点研究项目有关的核心期刊和专业期刊,优先采购国内已购买版权的外刊,协调采购电子版、网络版期刊,参加集团购买,分摊经费,共同享受建设成果,同时收集网上免费资源,加强国际交流,进行国际交换等拓宽外刊来源。

2.5 网络发展迅速,服务手段现代化、多样化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文献资源服务的网络化环境逐渐形成,一般院校都建有各自的校园网,基础条件好的地方,在校园网的基础上,实现了地方联网,形成了区域网络化,全国大中型图书馆对文献信息都

采用计算机管理,对文献资源的采选、分编、检索、统计等都在网络环境下运行,为外刊资源的共建共享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如最近开通的“上海教育网络图书馆期刊传送系统”对“上海市16所高校馆藏外文期刊数据库”及“国家科技中心馆藏11000种外文期刊”进行网上传递,实现资源共享,从而实现文献信息资源的合理布局,提高文献资源的利用率。

各图书馆针对以往外刊利用率偏低的问题,都更加注重外刊的开发与利用,大多数图书馆都积极参加全国范围内的外刊联合目录数据库建设,如目前全国有499家图书情报机构的外刊文献被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制作的《中西日俄文期刊目录数据库》收录,编制馆藏外刊目录,注重宣传,开展全方位的咨询服务,如开展外刊信息定题服务,选择重点研究课题,经常提供对口的外刊信息和各种专题性文摘、综述、参考资料等服务。

3 推进全国外刊资源共建共享的建议

3.1 立足现实,开拓创新

随着21世纪世界科技竞争的加剧,国外信息资源对我国科技的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将会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新时期,在文献资源的建设中应根据我国国情,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规划,既不能思想僵化,闭门造车,也不能盲目跟进,对项目的建设必须有明确的目标,确实的范围。在目前文献数量急剧增长、文献类型多样化、现代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情况下,建设适合我国经济文化发展需要的文献保障体系,更需要广泛吸收国内外先进经验,创新技术、创新管理,走出一条适应我国社会发展的文献资源共建共享之路。

3.2 确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协调模式

外刊文献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模式,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直是全国图书馆界探讨的热点,在我国外刊文献资源共建共享的实践中也表现了多模式共存的状况。然而从大多数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以及从多年来我国外刊文献资源共建共享的实际成效来看,有两种模式已经成为我国外刊资源共建共享的主要模式。一是建立全国系统内的外刊文献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模式;二是建立以省、大城市为中心的跨系统的外刊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模式。这两种模式是构建我国外刊资源保障体系的切实可行的模式。当前应积极总结这两种模式的成功经验,探讨解决出现的问题,进一步确立新形势下合作的深度和广度,以推进全国外刊资源共建共享的进程。

3.3 各地发展不均衡,应启动中小型图书馆共同参与

从全国范围来看,协调工作各地发展并不均衡,外刊资源共建共享发展较快的大都集中在经济科技文化发达的地区,如北京、上海、广东、山东、福建等,不少省市刚刚起步,尤其在中小城市,缺少协调机构,信息闭塞,一些中小型图书馆在外刊资源建设中仍然存在严重的“大而全”、“小而全”思想。有些单位至今没有加入任何一个协调组织,各自为政,从而文献保障率越来越低,这必将形成恶性循环,迫切需要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

3.4 多渠道筹措经费,保障各级协调工作的顺利进行

经费问题一直是外刊资源共建共享的关键因素,也是图书情报界人士探讨的热点之一。由于缺少经费的支持,各地区、各系统的协调工作也是做做停停,目前协作机构多是按经费比例收取成员馆协调费用,由于没有稳定的经费来源,协调机构的工作没有保障,曾经参与外刊资源共享、协调订购的图书馆,也很难坚持下来,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具有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不仅有益于每一个参与的图书馆,同时也对整个周边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有益,因此,在政府拨款的同时,还应通过多种渠道筹措资金以保障协调工作的顺利进行。

3.5 加强立法,使共建共享走向法制轨道

目前我国还没有颁布《图书馆法》无法为全国文献共建共享提供法律保障,仅靠一些图书馆之间的倡议,本着“积极参与、平等协作、承担义务、互惠互利”的原则来进行还不够,很难维持协调工作局面,迫切需要通过法律手段来制定文献分工购藏方针,规定各成员馆的责任、范围和服务方法以及自身的利益,奖惩方式等,没有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的保障,缺乏约束机制,任何共建共享也只是建立在自发的松散的结构体系上,很难维持协调工作的局面。

3.6 深入开展对外刊资源共建共享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的外刊建设出现了新的问题,同时信息环境的改变,又为外刊工作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因此,有许多课题需要研究,这些问题主要包括:①对我国外刊资源整体化协调发展的保障机制的研究;②如何在数字化和网络化新技术的基础上建立一个高效的、符合社会未来发展需要的、能对我国教育科学文化发展提供有力支持的文献保障体系;③对协调机构整体利益与成员馆个体利益的研究;④如何建立协调指标体系,将协调工作进行量化研究,通过科学评估,为调整协作系统各馆的期刊订购提供科学依据;⑤如何在共建共享机制下对各图书馆进行文献资源的评估;⑥目前电子期刊资源已经成为整体文献资源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加强电子期刊资源收藏和利用的调查研究,以进行科学的电子期刊成本与效益分析;⑦如何加强电子期刊的协调共享和网上文献传递工作;⑧由于新技术在期刊工作中的广泛应用,电子期刊的大量出现,给期刊工作者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从现有期刊人员总体情况看,业务和管理水平亟待提高。

【参考文献】

1 刘俊英等.现代化进程中的大学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2,(2):25-27

2 叶继元.入世后我国外刊资源建设的主要问题与对策.图书情报工作,2002,(10):101-105

3 同1

4 欧阳轻娥等.入世后外刊资源建设刍议.情报探索,2002,(3)

5 蔡丽萍.外刊工作研究综述.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3):64-66

6 王凌等.论建立全国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机制.河南图书馆学刊,2000,(3):43-45

7 2003年度全国高校图书馆外文期刊订购协调会议纪要.大学图书馆学报,2002,(4):89

8 朱硕峰.国家图书馆在外文文献资源保障体系中的作用.国家图书馆学刊,2002,(3):21-25

9 国家科技部.关于“九五”期间文献资源建设和发展的若干意见

展开阅读全文

篇7:环境与发展的精彩作文

全文共 970 字

+ 加入清单

人类走过了一段漫长而有光辉的历史之后,在不得不开始正视自己的缺点的时候,已经深刻地认识到: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必要条件,发展是人类生存的必须手段,保护环境,发展生产都是为了美好的生活,那种牺牲环境以求发展的路再也走不通了。

请看下一组资料:

据统计,从1950年到1980年的30年间,全世界森林就减少一半,年损失率为1%-2%;全世界每年水土流失240亿吨,土地沙化、碱化,失去耕种能力;全世界每年用去燃料70亿吨,然后排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约20亿吨。“伦敦烟雾”正在世界各地出现,酸雨已扩散到世界各个角落,连珠穆朗玛峰的积雪中也发现了污染物质,南极企鹅的肝脏中也有ddt成分,全世界每天有3万人因饮用污染的水,而患病死亡……这一切,都向人类亮起了红灯:毁坏环境的发展,将使人类遭到灭顶之灾。

昔日绿草茵茵,近日乌烟瘴气。近年来,人们生活的环境正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就在我们不遗余力地改造自然的同时,环境也在悄悄地影响着我们。曾几何时,我们能畅游西湖那清澈的湖水、品味栖霞山年年飘落的枫叶、沉醉于紫金山千年不移的气势。而今面对着这些支离破碎的景观,我们又能做些什么呢?环保成了我们唯一的选择。

那么,我们是不是要悲哀地呼吁人类从此就停止生产、停止发展呢?显然,用智慧创造了一切的人类,生存一刻,就不会也不可能停止发展,坐以待毙。积极的态度是全人类共同承载命运,通力合作,继而迎接环境的挑战。1972年,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宣言》为我们指明了奋斗的方向,奠定了合作基础;1992年第二次世界环境和发展会议又向我们发出了“人类自己拯救自己”的号召。我们相信,像创造财富一样,人类也一定会满怀信心地在改善生态环境中求得新的发展。

中国,作为地球大家庭的一员,在这场关系人类生存的共同行动中,当然是丝毫也不能懈怠的。摆在我们面前的艰巨任务是,根据中国的国情,谨慎地使用资源,竭尽全力地保护环境,不为增长的数字困扰,以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质量为目标,为逐步实现中国古已有之的“天人合一”的美好理想而斗争。

有人说:“当地球上剩下最后一只老虎,最后一只鳄鱼,最后一只熊徒劳、哀鸣地寻找配偶时,人们会看到自己的结局。”只要全世界人们共同努力、保护环境,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一天也许永远不会到来。愿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在这场保护环境、发展经济的斗争中,都能拿出切实的行动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8:世界关注中国发展的内外环境

全文共 440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未来的发展空间有多大?世界探寻这个问题时,掂量着中国所处的国内外环境

韩国湖西大学教授全家霖侃侃而谈:美国的量化宽松政策导致全球经济日趋复杂,而欧洲和日本效仿美国的量化宽松政策,也并未利好世界经济。全球经济不景气,给中国保持经济高增长带来困难。

从国际形势看,全球经济还未完全从上一轮金融危机的阴霾中走出;恐怖主义和极端势力的威胁增多;乌克兰危机等地缘政治因素给世界经济带来不确定因素……

西班牙加里西亚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中国问题专家里奥斯认为:“中国在经济和安全方面面临的战略竞争加剧,需要极为慎重,同时又不能不作为。”

从国内形势来看,经济结构调整、生态治理、能源安全和劳动力配置等都是摆在中国政府眼前的紧迫问题……里奥斯认为:“中国现代化建设的目标能否实现取决于正在进行的改革能否取得成功。”

阿根廷拉普拉塔国立大学国际关系研究所研究员西蒙诺夫表示,中国目前探索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模式史无前例,需要“非常聪明的全面改革方案”。

尽管面临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但国际舆论对中国抱有信心。

展开阅读全文

篇9:保护环境刻不容缓_议论文作文

全文共 1829 字

+ 加入清单

仰望天空,灰蒙蒙的;俯视脚下,尘土飞扬;眺望黄河“波涛汹涌,却泥沙称霸”……

看着眼前的一切,大家不禁破口而出:“还我蓝天,还我净土,还我火红的太阳和那清澈见底的河水!”是的,它们在哪儿?在哪儿?如今的地球已是千疮百孔,这是为什么?一句话:地球孕育了人类,人类却糟蹋着地球。

1952年12月5日~8日,伦敦正值冬季,潮湿而沉重的空气压在伦敦上空,使伦敦一连几天沉浸在浓雾之中,四天中死亡四千余人。在以后的两个月中,陆续又有近八千人死亡。1957年1962年又发生了此类事件,原来杀人的”烟雾“是由伦敦上千万个烟囱排出的。大量的黑雾使尘砾的浓度为平时的10倍,SO2的浓度为平时的6倍。烟雾中Fe2O3使SO2氧化产生硫酸泡沫,凝结在烟尘上形成酸雾,导致”烟雾事件“

1953年,日本熊本县水俣湾附近的小渔村中,有人起初口齿不清,面部痴呆。后来耳朵聋了,眼睛瞎了,全身麻木。最后神经失常,高声嚎叫而死。直到1956年,又有96人得了同样的病,其中18人死亡。此后,以熊本大学为主组成的医学研究所通过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找到了原因。原来,建在水俣镇附近的一家氮肥厂,三四十年代相继采用汞催化剂生产醋酸乙烯和氯乙烯。大量含有甲基汞的废水,废渣排到水俣湾。甲基汞进入水体后,靠水体自净难以消除,人吃了便生病死亡。

1948年12月3日凌晨,在印度博帕尔市郊的一家美国联合炭化物公司农药厂,底下储气管内的45吨剧毒液体异氰甲脂在三四小时内全部漏掉,滚滚浓烟严重污染周围环境,20万忍受害,1500多人当场死亡。经调查,在故事发生后的一年多时间里,在博帕尔市居民中降生了许多畸形怪胎。”博帕尔惨案“发生之后,博帕尔市从此被人们称为”死亡之城“。……

同学们,如此这般的震惊世界的环境污染导致大规模灾害的不计其数,在心惊胆颤的同时,我们是不是也应该扣心自问一下了呢?

如果你说这是世界级的灾难,对我们无法造成危胁,那就请看看我国的环境污染资料吧!到时候,你就不会认为我在危言耸听了。

据统计:目前我国沙漠及沙漠化土地共149。6万平方公里,现在仍以平均每年增加100多万平方公里的速度发展,甚至一向与沙漠无缘的我国南方,也出现成片的沙荒地。而与沙化日益增长相反的是我国森林资源则日益减少。如东北长白山林区,森林覆盖率比建国初期减少了约18%。目前砍伐量已超过生产量的50%以上,我国的森林覆盖率仅为13。98%,现居世界第121位。

80年代初,我国对5。3公里的河段进行调查,水污染不能灌溉的约占23。3%,水质合格的仅占14%,地下水也难逃厄运。

再说由于空气质量越来越差,人们患白内障的数目越来越多,发病率比原来提高了1/5,一天平均有24多种植物和1种动物灭绝,科学家预测,在过几年,如果人类继续不加节制地破坏环境,捕杀野生动物的话,那么我们熟悉的老虎等也将会灭绝……也许又会有一天,美丽的牡丹月季,可爱的熊猫就会离开我们!这一切难道还不可怕阿?现在,世界上的沙漠面积已增长到陆地总面积的1/4,在中国所占的比例更大。而每年我国至少有一个县大小的地方要被沙漠吞噬,更有许多宝贵的耕地资源在流失,这一切难道还不足以使人心疼吗?

惊人的数据,一起起的事故令人触目惊心,如何对待环境污染变成了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

1972年6月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的联合人类环境会议上通过了著名的《人类环境宣言》。它是保护环境的一个划时代的历史文献,是世界上第一个维护和改善环境的纲领性文件,文献的制定是不够的,人类的发展需要利用自然资源,而自然又是有限的,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这一矛盾,还必须在未来建立一种新的经济方式。英国的著名经济学家K·E·博尔丁提出两种经济模式,一种是对现在的自然界进行掠夺,破坏式的经济模式,称之为”牧童经济“;另一种是未来应建立的模式,叫做”宇宙飞船经济“。它要求人们改变将自己看成自然界的征服者和占有着的态度,而是把人和自然环境视为有机联系的系统即人-自然统。

法规的制定,经济模式的提出,执行者必然为人。于是人的素质便成了解决环境污染的重点所在,有对后代负责,对自己负责的责任心,有保护环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觉悟,才能从点滴小事中保护环境,保护我们共有的这个家园。我们是跨世纪的一代!远视未来,我们有很大危机,从而更加加重了我们的责任感。我们要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自己身边的一点一滴做起,为祖国增添一抹绿色,添一点生机勃勃。

自然虽可以改造人,人更可以造自然,人定胜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科技发展与环境保护

全文共 812 字

+ 加入清单

伦敦烟雾事件,洛杉矶光化学烟雾,日本水保病,这些都是人类驱逐唯物利益而利用科技破坏自然的下场。前两者均在五天内造成五千多人的死亡,而第三者直接造成两百人死亡,并使此病状持续二十余年。

科技正破坏着自然环境,甚至是人类正生存着的环境科技发展与环境保护作文科技发展与环境保护作文。可科技不过是人类对整体自然的肢解和断裂性理解的产物,而我们却越来越被自己所创造的这股异己力量所支配。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也就是说,若要长久,必顺大道。人要循序渐进,必须要与自然万物和谐相处。否则,结果就是灭亡,因为进化的终点就是灭亡。

从这个角度来说,科技反自然。但是,科技与自然真的就只能是同持一山的两只猛虎吗?也许未必是这样。

我去过三次世博会,那里是真正的“绿色”世界,煦风转动着风车,夏雨浇注着花草,柔光明丽的色彩。这些小小温心的场景不只是美丽,更是制造能量,支撑起整个大大的园区。不看说明,根本就不会想到这就是“风光互补”电源。自然与科技居然能结合得那么好科技发展与环境保护作文文章科技发展与环境保护作文。就像黑与白结合后的水墨画,充满了独特的气息。再如“紫蚕岛”,建筑不再是冰冷的钢筋水泥,它能对自然做出回应,然后降解。还有“种子圣殿”,“中国结”,零排放的公共交通,共同营造了真正意义上的绿色家园。

绿色家园应是科技与自然的共同体。既不能完全地回归自然,拒绝一切发展,也不能过分地靠着科技为所欲为。两者既像水与火般互不相溶,却又“皆不可抛”。既然光与影能完美结合,那它们也一定能共有。而世博会就是完美的答案。科技与自然靠着一种动态平衡,正同台演说着新的理念。

科技是用来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当科技不再以展示“人类”拥有的智慧,并能以此站在顶点为目的时,它便能与自然相融合,成为制造“绿色”的元素,进而创造绿色的文明。我希望这样的科技终有一天能化为现实。它显然已不是现代科学的范式,但最重要的是,它将能重筑并维持环境的浑融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农村经济发展的议论文

全文共 1651 字

+ 加入清单

一、问题的原因分析

第一,农村干部综合素质匮乏。大部分农村干部都是从当地农村选举或举荐出来的,大多文化水平有限,也没有经过正规的合同管理方面的培训,缺乏做好合同管理的思想、信心和能力。缺乏相应的法律意识。干部较低的文化水平直接限制了他们对相应法律法规知识的学习和接受能力,大部分农村干部都没有相应的法律常识和政策积淀,使得合同管理存在很大的盲目性。第二,缺乏专业的合同常识和知识。农村经济承包合同的不合理性主要表现在,有些合同在订立和变更时,并不是以书面的形式出现,而是以口头形式,这使得合同当事人双方在时间较长的合同期限内很容易改变约定,很容易产生合同纠纷,给双方都带来麻烦和损失。很多合同并没有将双方的权责做出明确规定,使得违约、追责等无法解决。有的合同中缺乏相关法律条款的引用,使得合同失去了应有的科学性。而上述几个问题出现的直接原因就是农村干部的文化水平、法律常识较低,从而在经济承包合同内容方面做不到专业化和科学化。第三,自身条件的限制和外部环境的影响。农村合同管理受到诸多自身条件的限制,比如理论和实践的匮乏、物资的紧缺、专业人员的缺乏、思想意识方面的薄弱等,使得农村经济承包合同管理工作较于一般的合同管理工作存在很大的特殊性和困难。另外,由于许多外部环境的影响,比如政府和农民的不支持、政策法规的变动、经济承包市场的变化等,使得农村经济承包合同在制度的确立和执行方面得不到理想的效果。

二、对策与建议

根据以上出现的问题以及原因分析,我们提出对农村经济承包合同的几点建议。

1.提高农村干部综合素质首先,在广大农村干部中大力宣传农村经济承包合同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让他们树立合同管理意识,从思想上重视对合同的管理;其次要重点培养农村干部的责任心,采用责任制和奖惩制相结合的方式,软硬兼施,提高农村干部的责任心,并且注意在合同管理机构及部门重点选用责任心较强、综合素质较高的干部人员;第三提高干部员工的文化水平。政府部门应该定时对员工进行培训,并提供机会鼓励他们继续学习或深造,切实提高他们的文化水平,做好法律法规和政策动态的宣传和培训工作。综合利用各种媒体,宣传并坚持中央及本省对于农村经济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向广大农民群众和农村干部进行法律普及,帮助农村经济承包合同管理和执行工作更顺利地展开。

2.明确规定统一合同形式乡镇政府行政部门要对上交的各种农村经济承包合同进行强力管理,按照同省、同地区或同范围对合同的格式进行统一,对于原有的合同要进行清查和整理,并及时补全相应的手续,尽可能地将农村经济承包合同带入规范、标准的作业道路上来。尤其对于合同中的合同基数问题,要确立以指标为中心的管理方式,对可能影响指标变化的因素进行及时排除,比如为了不使物价上涨对指标产生影响,就可以在条件允许范围内将货币指标改为实物指标,按当年产品的实际价格,换算为实物指标。

3.建立健全的经济承包合同管理体制明确合同管理组织机构职责权限,可以将县乡两级划分为同一级成立农村经济承包合同管理机构,并办理工商物价准发的县乡两级合同鉴证、仲裁纠纷等事业性收费许可证。成立县级合同仲裁委员会,委派一名专人专门负责经济承包合同业务,使得各级合同管理组织机构具有明确的职责权限。应该明确规定各类农村经济承包合同都要一式四份,一份由本村合同管理小组保管,一份由当乡合同管理委员会保管,剩下各一份由两个当事人保管。无论是乡还是村都要将合同进行分类整理归档。相关的业务主管部门要做好定期业务报表的制定和上交,以乡为单位起报各项经济承包合同指标,从而为上级部门宏观决策提供参考。

三、结论

农村经济承包合同管理是一项复杂、繁琐、全面的工作,其质量的好坏受到多方面因素的相互影响,仅仅依靠某一问题的解决或某一方面的改善是无法提高农村经济承包合同管理质量的,只有在充分结合当地经济特点的前提下,客观、认真分析经济承包合同中存在的问题及问题产生的原因,并参照管理目标统筹兼顾,寻找出切实有效的对策和措施,才能顺利展开农村经济承包合同管理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发展才是硬道理议论文

全文共 972 字

+ 加入清单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企业越来越面临市场的竞争和选择。这次我们考察的浦东钢铁公司,同样需要进行机制改革及产品结构的调整,这个过程充满着跳战与机遇。

这次通过对国营大企业的调查,进一步加深了对改革开放的认识,对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沦的理解,联系实际,进一步明确我们肩负的职责。

调查内容有如下几点:(1)浦东钢铁公司的概况;(2)目前企业的经营情况;(3)企业发展对企业员工的要求;(4)现代企业对人才的要求。

浦东钢铁公司是大型铝铁联合企业,产品品种达四千多种,可以适用于国民经济发展的各种领域。例如:航天航空,航海,工业,农业,民用,军用,医用。目的该公司有职工二万多人,分别服务于26个不同生产职能的生产、管理、科研部门。

浦东钢铁公司的主要生产产品为钢和钢材。该公司的全年钢产量能力为的200万吨,占全市钢铁生产的三分之一;钢材产品约为180万吨,占全市钢材生产的四分之一。

浦东钢铁公司全年的生产产值近40亿,在上缴税利最好的时期可达3—5个亿,是全市税利的大户。

目前企业已完成现代企业的改制,成为国家投资为主体的全民国营企业公司。

浦东钢铁公司是一个有80多年历史的老企业。新中国的诞生使钢铁企业得到了强大的发展。浦东钢铁公司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建设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三中全会确立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十四大提出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给浦钢公司的发展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和机遇。 目前企业正面临产业结构调鳖,产品品种开发管理现代化,员工分流

再就业等十分艰巨的困难形势,企业改革到了艰难的阶段。企业员工、

领导和群众正全力克服前进道路上的种种困难,争取走出困境。

通过这次社会实践,使我们看到了当前国营大中型企业的基本面

貌。市场经济的竞争是十分激烈与无情的。如果没有适合市场的产品,企业就不能生存下去,就会被市场竞争淘汰。因此,在这种形势和社会大背景下,国营企业必须走改革的路。

通过这次社会实践,也使我们看到了我们年青一代肩负的历史使命。目前我们虽然仍在高中学习,但不久的将来,我们都面临社会、企业的选择,所以一定要学习好基础知识,加强自身秦质,才能胜任将来的工作。我们的国家与国际先进技术相比还有一定距离,市场经济又对人才提出更高的要求,从这一点出发,我们要趁目前的良好学习条件和机会,抓紧学习,提高自己,为将来参与祖国建设打好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适应环境发展自我

全文共 737 字

+ 加入清单

露珠本来无色,但落在枫叶上它红红的闪烁,落在荷叶上却泪滴似的透明。为什么它会出现这种变化?是因为它能够适应环境发展自我。

早在很多年以前,达尔文就提出过“适者生存”的观点,如果不能够适应环境,那我们如何求生存、谋发展呢?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就发生了巨大变化,为了与国际接轨,中国加入了WTO组织,向国外大开港口之门。这与清政府的闭关相比,何尝不是一种创新,一种适应环境?正因为中国适应了世界的环境,才能够使中国日益强盛,国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

众所周知的新课改早已施行了几年,其内容与老教材截然不同。为何会有新课改?这说明中国的形势发生变化,以往的教育模式已跟不上中国发展的步伐,所以必须改革教育模式,适应中国发展的需求。虽然课改引人争议,高考模式仍然待定,但我相信它是正确的。在现代社会的大潮流中,如果我们不谋求创新,那就如同“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与其在暴风雨中翻船,那为何不放手一搏,也许我们会从中发展自我,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人人都需要发展自我,人人都需要适应环境。

当5·12大地震到来时,大地一片狼藉。试想一下,如果当时你被埋在废墟之下,你会怎么办?是失声痛哭,孤独绝望?还是坚定不移,为生命奋斗?诚然,若想生存,我们就必须先适应那种环境。当我们适应后便不会再感到害怕孤独。只有适应它,我们才能保持冷静,为自己加油、鼓励,创造出生命的奇迹。正如所有救出的人,他们的心灵都得到了发展。他们已适应了那种环境,他们知道他们需要的是坚强的毅力,所以才会有地震中的歌声,地震中的少先队礼,地震中那想喝冰镇可乐的欲望。

因为适应,所以发展。当你进入一个陌生环境,不要害怕,不要犹豫,积极融入。当你真正适应那个环境时,你就会得到发展。就像露珠一样,挑战极限,绽放出你不曾拥有的色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发展和环境的英语作文

全文共 1217 字

+ 加入清单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more and more high buildings are being built in large and medium-sized cities across the country. in urbanization, however, one thing should not be neglected---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t is unscientific to judge a city’s modernization level by the number of high buildings. recently, a new concept “environmental image” has come into being and become an important criterion with which to evaluate a city.

the concept stresses that a modern city must have efficient environmental promotion. it must have a proper proportion of green land, clean water and fresh air. to add more greenery to a city, i would like to make the following proposals:

1. we should popularize “vertical greenery” technique, that is, to plant more green-leaved plants like boston ivy in densely-located buildings. the roof space of buildings should be used fully to plant flowers, fruits and grasses.

2. certain room should be reserved for green belts, green patches in the building of new residential districts and the reconstruction of urban areas.

3. measures should be taken to strengthen people’s awareness of greenery. people should, for example, be encouraged to plant “wedding trees” and “birthday trees”.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发展和环境的英语作文

全文共 1013 字

+ 加入清单

now, the degree of urbanization has been deepening and we enjoy the convenience brought by urbanization. how does everybody know how the cities began? long time ago, the world had only a few thousand people. these people moved from place to place, hunting animals for food. no one knows how or when these people learned about growing food. but when they did, their lives changed greatly. one thing is certain that they gathered in the rich place or near water. in that age, water and climate are the most important to lives. it is the rich water and comfortable climate that gathered people from different places. they began to live near one another, so that the first village grew. many people came to work in the villages. then the villages became bigger and bigger.when machines were invented, life in the villages changed again. factories were built. there were a growing number of people living near factories. because of the increasing people, more and more buildings were built. and then cities were built.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关于文化发展议论文

全文共 1158 字

+ 加入清单

传承中华文化,固守诚信品德

前些天爸爸让我看了篇报道,大大的配图照片是一个苍老且再也普通不过的老农,正站在破旧的房屋面前,举着粗糙但坚实的手,似乎坚定地要告诉我们什么,再看配图标题,粗粗的黑体写道:“温州‘诚信老爹’身上流着道德血液”,小标题是:“八旬老人还儿债,诚信做人动乡邻”,整篇报道是讲一个“温州八旬老渔民为在台风中死去的三个儿子还债五年至今”的故事。诚信老爹,一个本来就生活拮据的老人,在承受了失子的巨大悲伤过后,平静地对债主说出“人死债不烂”这样的话,用“子债父还”之举诚信守诺,用“诚信”之心感动了全村的人,也深深地感动了我,让我肃然起敬。

德,不因显爵而高尚;品,不因贫穷而低劣。诚信老爹,这就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再现。中华上下五千年,就是一个中华文化的文明史,诚信、谦让、勤俭、仁义、从善如流等太多的中华美德故事了。

诚信,从《陈太丘与友期》中的陈太丘信守承诺;《孟母不欺子》中的孟母坚持说到做到,到商鞅的“立木为信”,曾子的“杀猪偿信”等故事我们都耳熟能详

这些都是古老的故事了,历史和时间或许把它们打磨得有些褪色了,但无论光阴的轮回,世事的变迁,都决不会被一个有道德、有品德的中国人会遗忘、丢弃。

而当今社会,随着那种摒弃诚信牟取暴利的风气的不断蔓延,食物都是“有毒”的,连自己亲手生产的馒头自己绝对不吃,这不仅是令人痛心疾首的社会现实,更是一种道德传承的沦丧的悲哀!企业家们,为了一切的利益,可以坑害人民,可以见利忘义,身体中再不流淌道德的血液!眼睁睁地,看着儿童的脸上不再洋溢着灿烂的笑容,老人的气息愈来愈沉重,年轻人的朝气荡然无存,生产问题食品的人们难道没有一丝从心底里的愧疚吗?扪心自问,当所有的食物大家都不敢轻易食用,当所有的诚信都被利益所吞噬,当所有的人全都以鄙夷的眼光打量着身边的人,冰冷的世界,那些赚得的金钱可以使人感到温暖吗?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早在二千年前,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已经告诉了我们,一个人要是失去了信用,那他将什么事都做不成。失去了美貌有健康陪伴,失去了健康有才学追随,失去了才学有机遇相跟,而失去了诚信你所拥有的一切不过是水中月,镜中花,如过眼烟云,终会随风而逝。

中华文化浩如烟海,传承中华美德,固守诚信品德,就如同一个国家有了灵魂,大树有根,江河找到了源;不然,只能堕落,只能枯萎,只能干涸……

真的,看似平凡困苦的“诚信老爹”,却让我们看到了人性复苏的点点闪亮,这与当下一些有悖于中华文化的行为,值得我们思忖与反思。诚信的传承也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传承,需要我们重归无尘的心灵,用“诚”和“信”,让人与人之间少一分冷冷的怀疑,多一份暖暖的笑容!只有有了诚信我们才能发现:青草绿树,蓝天白云,花香鸟语,美丽无处不在;花开花落,云卷云舒,月圆月缺,美丽尽存其中……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科技发展与环境保护

全文共 771 字

+ 加入清单

科技与环保伦敦烟雾事件,洛杉矶光化学烟雾,日本水保病,这些都是人类驱逐唯物利益而利用科技破坏自然的下场。前两者均在五天内造成五千多人的死亡,而第三者直接造成两百人死亡,并使此病状持续二十余年。

科技正破坏着自然环境,甚至是人类正生存着的环境。可科技不过是人类对整体自然的肢解和断裂性理解的产物,而我们却越来越被自己所创造的这股异己力量所支配。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也就是说,若要长久,必顺大道。人要循序渐进,必须要与自然万物和谐相处。否则,结果就是灭亡,因为进化的终点就是灭亡。

从这个角度来说,科技反自然。但是,科技与自然真的就只能是同持一山的两只猛虎吗?也许未必是这样。

我去过三次世博会,那里是真正的“绿色”世界,煦风转动着风车,夏雨浇注着花草,柔光明丽的色彩。这些小小温心的场景不只是美丽,更是制造能量,支撑起整个大大的园区。不看说明,根本就不会想到这就是“风光互补”电源。自然与科技居然能结合得那么好。就像黑与白结合后的水墨画,充满了独特的气息。再如“紫蚕岛”,建筑不再是冰冷的钢筋水泥,它能对自然做出回应,然后降解。还有“种子圣殿”,“中国结”,零排放的公共交通,共同营造了真正意义上的绿色家园。

绿色家园应是科技与自然的共同体。既不能完全地回归自然,拒绝一切发展,也不能过分地靠着科技为所欲为。两者既像水与火般互不相溶,却又“皆不可抛”。既然光与影能完美结合,那它们也一定能共有。而世博会就是完美的答案。科技与自然靠着一种动态平衡,正同台演说着新的理念。

科技是用来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当科技不再以展示“人类”拥有的智慧,并能以此站在顶点为目的时,它便能与自然相融合,成为制造“绿色”的元素,进而创造绿色的文明。我希望这样的科技终有一天能化为现实。它显然已不是现代科学的范式,但最重要的是,它将能重筑并维持环境的浑融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科技发展的利与弊议论文

全文共 617 字

+ 加入清单

科技发展是利大还是弊大?很多人都无法给出真确答案。

如果世界还是以前的,人们出行会有很大的不便。人们可能还活在那种茹毛饮血的原始生活,并且有些疾病无法医治,只能眼睁睁的看着那些人们去世。人们会越来越愚昧无知。现在科技发达了,人们告别了那茹毛饮血的生活,许多病可以医治,人们的健康就有了保障。生活也更丰富多彩了:电视可以让人们知道许多事,电话又可以让相聚很远的两位朋友得到联系。网络的出现,使许多人在家就可以看到很多的新闻,可以看书,还可以学习。在电脑上还有淘宝、天猫等网购中心,让人们不出门就可以购买很多好东西。现在许多学校都建立了信息室,可供在校的学生、老师查阅很多资料,帮助学生们的学习更上一层楼。可见利大于弊。

可有些人为了钱财滥捕、滥杀小动物。化工厂排出的废水、废气、废渣等又严重的污染了水资源、森林资源、大气资源,破坏了自然环境。汽车的出现,虽然方便了我们的出行,但牌坊的尾气造成环境的污染却影响我们的健康;电视等娱乐设施的出现,虽然给人们带来了方便,但是却无形的阻隔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更是网络的出现,使一些不法分子有了可乘之机,扰乱人们的生活,还使一些正在美好学业上的青年坠入网络陷阱。以前人们捕捉食物,躲避野兽,渐渐得养成了强健的体魄。现在呢,小孩子们天天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无忧无虑的生活,小孩子渐渐变的懒惰起来,身体也变的虚弱。可见弊大于利。

科技发展有利也有弊,只要我们爱护环境,不沉迷于网络,就一定可以利大于弊!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人与环境议论文450字

全文共 702 字

+ 加入清单

人与他所身处的环境是密切相关的,环境对人十分重要。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因此,好的环境可以感染一个人,而坏的环境可以影响一个人,让人走上歧途。我们要想健康的成长,就一定要在一个好的环境中成长。

在战国时代的孟母,因为看到孩子的生活环境不好,就连续搬迁了3次。那时的孟子热爱学习,就”近朱者赤“,后来成为了一名儒学大师。这说明,我们身处在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远比在一个乌烟瘴气的环境好许多。

但这里所说的”环境“并非生活条件怎么这么优越,而是周围的人的品德、道德修养怎么样。例如,那些从小生活在皇宫中的皇子,受到天下一流的教育,吃穿住行都十分优越,最终却很少成材的,大都是一代不如一代。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他们一般都是和宦官长大的,身边的人对他阿谀奉承,这会滋长那些皇子的傲慢。他们交的都是些狐朋狗友,久而久之,自然“近墨者黑”了。

我们从中可以看出,环境对人的巨大的影响。好的环境可以给人以美的熏陶、无声的改变人的性格;坏的环境却会,令人蒙蔽,甚至走向堕落之途。也许我们都想生活在好的环境里,但这是不可能的。当我们无法改变周围的环境时,可以改变自己。

自古以来,有许多寒门弟子,他们出身低贱,却一样取得了成功。就比如凿壁借光的匡衡,自己家境贫穷,父母也没多大文化,家庭环境不好。但他热爱读书,想尽一切办法为自己创造条件,最终获得了成功。我们也不应该抱怨自己的条件不好,我们应该多向匡衡哪样的人学习,自身环境不行,就创造出好的条件,自己拼出一个天地。

我们人可以说与环境息息相关,因此,环境对我们而言十分重要,我们要尽量处于一个良好的人文环境之中,或者,去创造一个这样的环境或氛围。我相信,我们行,我们一定行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农村经济发展议论文

全文共 1518 字

+ 加入清单

一、加大对农作物种子市场的监管力度

1.对种子市场的生产经营行为进行规范

在种子生产的过程中,种子企业就需要重视对种子的质量管理,必须按照相关的标准进行生产,加强质量监管机制,剔除在生产过程中不合格的种子,不让其进入流通市场。经营者在进行种子的采购之前,就需要对其进行检测,并且按照一定的标准与要求来完成种子的贮藏。在这其中,经营者必须本着诚信经营的原则,选择正规的进货渠道,并要求供货商提供质量检验报告,不销售假劣伪质产品,不做虚假的种子宣传,科学的宣传种子的品种特点与培育技术,才能更好的避免种子纠纷的产生。种子管理的职能部门,也要定期对经营者进行种子的生产、加工、储藏、检验进行专业技能与知识的培训,并对参加培训的人员建立档案,这样才能提升种子从业人员的职业素质。

2.增强对种子的试验示范管理

相关的种子监管的职能部门要重视对种子市场的监督,做好种子的试验示范、技术引导、以及后续跟踪管理工作,对于较新的品种要及时的公布相关信息,指导农民正确的选种、育种、防止在质量上存在着重大缺陷的种子投入生产,并且可以定期的淘汰那些已经过期的种子。

二、对种子进入市场进行严格的把控

1.严格的把控生产经营者的经营资质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等相关的法律法规,严格的把握种子的生产经营许可证,严格的按照相关规定发放执照。强化相关的行政许可管理,对于部分的申报材料要进行实地的考察,检验其真实性。特别是要对其检验室以及相关的仪器设备进行严格的把关。这样来保证申报材料的真实度。

2.对已有许可证的企业进行监管

本着“谁发证、谁监管”的原则,完善对种子企业行政许可的全程管理,整理出还在许可期内的组织,对其设备、人员、生产状况进行现场勘查,及时发现问题,并要求企业进行调整。还要求企业进行对种子的生产经营情况进行档案整理,完善种子生产的信息报告体制,针对那些不合格的企业应该给予吊销执照的处罚,这样才能更好的完善种子市场。

3.完善新品种的引进制度

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一个重要过程就是加强对新品种的引进与推广。种子企业和管理部门应该对新品种的引进与推广进行大力的宣传,深化人们对于其重要性与必要性的认知。同时还应该根据具体的市场需求,来做好品种的规划推广策略,加强与相关科研部门的联系,了解新品种的特性,确定试验地点,并且能充分发挥相关农业补贴政策的作用,确立主打品种,并且做好技术宣传与指导,给农户在种子的挑选上提供一定的帮助。

4.加强种子储备调控制度的建立

要进一步加强种子储备调控制度的建立,在这个制度体系中,以企业为主体,以财政资金为依托,完成种子储备调控的市场化运作。这样可以确保一些受灾地区在灾后能够更好的保证种子的供应,及时的满足其对于种子的需求。

三、不断提升种子的管理水平

一方面要保证相关的工作人员,因为种子的管理工作具有较强的专业性与针对性,所以对于工作人员的素质要求较高,需要其既懂技术又懂管理,因此在完善种子管理体系的建设中不仅要给予政策和财务上的支持,还要保证其配备人员的素质,建立一支作风优良、业务精干、装备精良的管理班子。另一方面,还要加强种子管理基础设施的建设,为了保证农民使用的都是质量优良的种子,相关的职能部门在种子检测设备的投入上要予以重视,同时还应该不断进行种子试验基地的建设,这样才能选择出适合本地地理位置、气候特征、市场前景良好的优良种子。完善相应仪器设备的配备,应用现代化的手段来进行种子市场的管理。结束语只有不断加大对农作物种子市场的监管力度、对种子进入市场进行严格的把控以及不断提升种子的管理水平和能力,这样才能更好的完善种子市场秩序,保证农民使用种子的质量,更好的推进农业生产,进而实现农村经济跨越式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