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艺术周记(通用20篇)

“言为心声”“文如其人”,伟大的艺术作品之所以名垂青史、流芳百世,除了其艺术上的极高成就,更多的是艺术家伟大人格的支撑!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艺术家的“艺”和“品”满分作文,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浏览

5529

作文

1000

小说阅读赏析艺术技巧

全文共 1855 字

+ 加入清单

小说是一种与诗歌、散文、戏剧并列的文学体裁,它是通过典型的人物形象、典型的社会生活环境和完整的故事情节的具体描写,用来形象生动地反映现实生活。(小说的基本特征:人物刻画、情节叙述和环境描写)

一、小说的定义要点:

⑴四种文学体裁是小说、诗歌、散文、戏剧

⑵小说三要素:人物、环境、情节(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二、小说的分类:(最常见的分法)

按篇幅角度分: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微型小说(微型小说又称小小说,篇幅一般在1000字左右。)

按题材内容分:武侠小说、言情小说、科幻小说、历史小说、战争小说、侦探小说等

按文体样式分:诗体小说、日记体小说、书信体小说、章回体小说、童话体小说、传记体小说、笔记小说、话本小说、传奇小说等

按创作技法分:写实小说、写意小说、现实主义小说、浪漫主义小说、现代派小说等

三、鉴赏方法

(一)人物

分析人物外貌、动作、细节、语言、心理活动的描写方法和正、侧面的描写角度,从多方面准确地把握人物形象的特征;

(二)情节

主要了解各部分的基本内容及理解、分析小说情节的方法、技巧

1.开端 交代背景,铺垫下文。(倒叙)设置悬念,引起读者思考。

2.发展 刻画人物,反映性格。

3.高潮 表现冲突,揭示主题。

4.结局 深化主题,留下思考。

①出人意料:从结构安排上看,它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然生出波澜,如石破天惊,猛烈撞击读者的心灵,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从表现手法上看,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又在情理之中。

②悲剧: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

从表现人物性格看,能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

这种结局令人感动,令人回味,引人思考。

③喜剧:从表达效果上看,小说喜剧结局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耐人寻味。

阅读者的情感体验看,喜剧性的结尾与主人公、作者的意愿构成和谐的一体,给人以欣慰、愉悦之感。

从主题上看,这样的结局凸显出的美好人性超越了战争,反映出人类向往和平美好生活的愿望。

④戞然而止,下空白的结尾。留下了 “空白”给读者想象,让读者进行艺术再创造。

(三)环境

主要理解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作用。

环境描写不管它的直接作用如何,最终是为表现作品主题服务的。

①描写自然景观,渲染气氛.

②描写社会状况,交代故事背景.

③衬托情感、预示人物命运:环境描写对人物的烘托可以是正面的,也可以是反面的,前者叫正衬,后者叫反衬。

④推动情节发展,为刻画人物做铺垫。

⑤揭示社会本质,暗示社会背景。

小结 分析环境描写,不应当孤立地进行,而应当与人物形象的分析结合在一起,当然,有时为了弄清小说的写作特点,也可以单独抽出环境描写来分析,但那要在分析了思想内容以后再进行。

(四)主题的鉴赏

1.从作者背景看主题

要正确理解一部作品,有必要了解作家的思想感情、思维方式,以及他所处的社会环境、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生活背景。小说是社会生活在作家头脑中的反映,也是作家思想感情的表现。一部作品所反映的主题,总是与作家的身世、生活、思想感情以及他所处的时代环境分不开的。因此,我们在理解小说主题时,必须“知人论世”,这个很重要。

2.从人物塑造看主题

小说作者运用各种艺术手段,都是为了完成人物形象的塑造。人物形象是作者生活经验的结晶,也是作家的生活态度的形象体现。

3.从情节发展看主题

小说写人不能离开人物活动的形式——情节,而情节又是通过一系列具有因果关系的故事来完成的。当然,故事的中心必须以某些矛盾为内容,矛盾怎样发展、怎样解决,无不体现作者对这些问题的看法。从这些看法中理解主题同样也是小说鉴赏中被经常运用的方法。

4.从语言的情感色彩看主题

小说的主题,虽然作者极力使它不显露出来,但作者在行文中总是要对自己所揭示的矛盾,以及所描述的人物等表现出一定的褒贬倾向或情感色彩。判断作者的这种情感色彩,是理解作品主题时所不可缺少的一环。

5.从整体倾向看主题

在小说的主题鉴赏这个问题上,有一个最为根本的原则我们必须永远记住——整个作品,包括作品中的每一个标点和作品里总的气氛在内,都是主题的体现——从这个意义上来看,我们可以把整个作品看作是表现主题的具体的象征物!我们应当懂得,小说的主题,它并不是一个孤立的现象,而是与小说诸要素紧密相关的整体体现。正因为如此,理解小说主题的方式方法也不仅仅限于以上谈到的几个方面,而应当是多侧面的、多角度的,小说的方方面面无不闪耀着主题的光彩。一部优秀的小说,其含义——即主题——总是全面渗透在整个作品中的。

(五)语言的鉴赏

语言风格,或幽默风趣,典雅庄重,含蓄凝练等

(六)标题作用:1起线索作用2点明主题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关于艺术的日记600字

全文共 780 字

+ 加入清单

剪纸是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最流行、最传统的民间装饰工艺品。

关于剪纸,有很悠久的历史。在汉代,古人发明了造纸术,可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了类似剪纸的工艺并流传了起来,那是人们通过镂空雕刻的技法在一些薄片材料上制作工艺品;到了汉代,人们就用纸剪出简单的花纹,到了唐代,剪纸有了很大发展,当时剪纸艺术水平已相当高超,到了宋代,剪纸艺术越发普及,开始有了以此为职业的人。

数千年间,剪纸艺术的文化底蕴没有因为岁月的变迁而变淡,反而越发的浓郁。这不由得让我对这平常的不能再平常的剪纸产生了敬畏之心,让我对这个原本认为无聊透顶的东西产生了兴趣。

一次作文课上,我们就在老师的指导下做起了剪纸。在看到教程后,我心想,这也太简单了!不就是画上再剪下来吗?对我来说,Soeasy!我抄起笔,折好彩纸就开始画起来。可没想到第一步就遇到了困难,那小狗老是画的不满意,不是脚长了就是纸不够长了,每一次都画成一个“四不像”。我气的扔下笔就不干了!心想:“哼!真无聊!不就是个破剪纸吗?有什么好玩儿的!”我无聊的向四周看看:同桌画的和我的差不多,可她还在不屈不挠地修改着;后桌抓耳挠腮,可他也没有一点放弃的意思;同学们更是忙的热火朝天的。再想想自己,唉!这点小困难就要放弃了,我不禁羞愧地低下了头。赶紧重新拾起了笔,不厌其烦地画了起来。

终于画好了,就开始剪起来。教室里安静极了,只听见“沙沙沙”的刻纸声,只看见满地散落的纸屑。不知谁一嗓子划破了这份宁静:“我剪坏了!谁来帮帮我?”回答他的是一阵“哈哈哈”的大笑声……真是有人欢喜有人愁啊!剪纸做好了,我把它贴在白色托纸上,可就是感觉太普通了点,于是我又在两只小狗之间刻了一个“吉”字。取名曰“狗年大吉”,寓意是今年大吉大利,和和美美!

看看那博物馆里的剪纸,多么的精美、细致。线条那么流畅优美,这肯定是练了数十年的结果啊!

剪纸——指尖上的艺术!

展开阅读全文

篇2:科技艺术节作文200字

全文共 211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上午,我校全部师生在学校举办第二届科技艺术节。每个学生坐到了自己的座位,第二届科技艺术节就正式开始了。我校还请来了好多名专家来欣赏节目。

我们的节目丰富多彩,有街舞、走模特、还有千手观音大型的舞蹈。有各式各样的十字绣作品,十字绣的种类特别多,有小狗、钟表、还有汽车——-特别是绣的小狗栩栩如生,像活了一样。

看到这么多好的作品,感觉到和他们还有一定的差距,我要努力学习,争取在下一次科技艺术节拿到更好的作品,来展示给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小小艺术角作文450字

全文共 456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教室非常漂亮,有百花园,有芳草地,还有书艺梯行,我最喜欢百花园。

百花园是由好几幅画组成的,有线描,有水粉,有铅笔盒。我最喜欢的一幅作品是一幅线描画,画的是一个女孩儿坐在一堵墙上,旁边卧着一只猫。那个女孩传了一件花格子短裙,乌黑的头发遮住了眼睛,双手放在腿上,好像很不开心的样子,而那只猫却眯着眼睛,嘴巴变成一条直线,好像替女孩分忧。我想,女孩是要考试了吧。看她的样子,好像不太会学习,她是不是最怕考试呢,可能因为每次成绩考得都不理想,她怕看到父母和老师失望的表情,怕看到同学嘲笑的目光,她多想考个好成绩,得到大家的认可呀。

又或者小女孩回家时忘了带钥匙,刚好爸爸妈妈都不在家,调皮的她跳上墙头,眺望着爸爸妈妈妈回家的必经之路,一只小野猫也跳上墙头,静静地蹲在小女孩身边陪着她,这时,天公不作美,突然下起了小雨,打湿了小女孩身上的衣服,也打湿了小猫的皮毛,唉,她们两个真郁闷啊!

每次站在这幅画面前,我都联想到一个有趣的故事,艺术真是奇妙的东西啊,而我们班的百花园恰恰满足了我爱幻想、爱艺术的心理,我真喜欢这里呀!

展开阅读全文

篇4:身边的艺术

全文共 219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给大家介绍“元宝”和“小兔”。

“元宝”的外形呈倒三角形,中间有花,“花瓣”上还有桃红色的小点。面食“小兔”的外形美观,奔跑着的“小兔”象征着人民奔向小康的精神。

面食的价值是什么呢?有人说:“做出来就是吃的呗!”我认为这里面还有许多意义:一、它是人们智慧的象征;二、象征着人们奔向小康生活的愿望;三、面食艺术包含着人们的创造性和艺术性;四、面食艺术体现出人们对生活的热爱。

面食“元宝”和“小兔”很好吃,可做起来很难,这里我就不介绍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5:说服的艺术初中1年级作文

全文共 1447 字

+ 加入清单

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其中封建社会占了二千多年.历代封建帝王号令天下,具有无上权力,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因为他们是天子,是代表上天来统治天下的,臣民只能绝对服从.

《诗经》云:“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而舜既为天子矣,敢问‘瞽瞍’之非臣如何?”是说舜已经做了天子,请问“瞽瞍”(舜之父)怎能不做他的臣子?由此可知皇帝的权力之大.

因此,自古以来,“伴君如伴虎”,稍有不慎,就有可能身首异处,甚至株连九族,遭灭顶之灾.但是仍有无数谋臣良相,他们怀着一颗赤胆忠心,出于对国家命运的深虑、对民族存亡的忧患,勇敢地向君王冒死直谏,结果落得轻者贬谪削官,重者惨遭灭门之祸,让功臣谋士谈虎色变,封堵进谏言路.如比干被剖腹挖心、屈原遭放逐,司马迁蒙宫刑之辱等.

然而同为讽谏之臣的优孟则深谙讽谏之术,他凭借自己的智谋,巧妙讽谏,让楚庄王欣然纳谏,不仅收回成命,而且还将他的爱马交给了主管宫中膳食的太官,做了大家的盘中之物,不得不让人佩服.那么优孟到底利用了什么法术呢?仔细捉摸,他只不过是深明讽谏之道,充分运用讽谏艺术,取得了众人称快的效果.

讽谏,亦称“设喻说理”,即用暗示、比喻、夸张、反语等方法委婉的说理,也就是用生动具体的事例说明抽象的道理.

1.为对方打算——不暴露游说目的

设身处地地为对方的切身利益着想,是游说时应遵循的原则之一.烛之武先讲明秦和晋围郑(即使是攻下郑国),秦国无大裨益;进而分析晋侯出征目的在于扩张领土,且欲壑难填.一方面使秦伯觉得枉费心机,一方面顿感危险将至矣.可见,烛之武头头是道挑拨离间了“秦晋之好”.这叫曲线救国.

邹忌可谓酒色财气俱全,竟还拥有聪明脑瓜支配下的厉害嘴巴,叫人刮目相看.他从妻、妾、客人的阿谀之词“小题大作”——以君子之心度“君子”之腹,献身说法使齐王也同理得证“蒙蔽甚矣”,于是一声令下,广纳谏言,终于“战胜于朝廷”.也使齐国夺得人才乃至发展先机.

触龙用“缓冲法”拉家常套近乎,用“引诱法”开后门托幼子,用“旁击法”谈燕后陪衬人,用‘植入法”论历史望未来.先用三寸不烂之舌变相息怒缓和气氛,再用反证法“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来巧设鱼饵,引鱼上钩,推出“为长安君计短也”的结论.迂回包抄使得赵太后主动缴械.

2.用婉言相劝——忠言顺耳利于听

下级劝说上级,由于尊卑关系不得不谦言以谏,否则会引来杀身之祸.虽然烛之武和触鸡年岁已高,但岂敢倚老卖老?烛之武早有言“无 能”,邹忌实话实说“不如徐公美”,触龙嘘寒问暖“曾不能疾走……窃自恕……”没话找话,话题轻松,铺设情境.此三者谙习“良药蜜口更于病,忠言顺耳更利于听”之道.事实亦如此,良言一声三冬暖,冷语一句六月寒.

3.巧施攻心术——先对方之忧而优

烛之武长于外交辞令,说理透辟,步步深人,层层逼紧.他抓住秦伯担忧“帮晋灭郑后反而惹火烧身”之心理,申明围郑对秦无任何好处,晓之以利害,因说服力很强,所以句句打动对方.邹忌很了解齐王处在许多人对他有所偏私、有所畏惧、有所企求的环境中,必然是个耳不聪、目不明的受蒙蔽者——隐忧国之清明;又因晓得齐王有修明内政以兴邦的宏志(心理),为此设喻使齐王欣然接受劝告,提升了齐国威望,赢得了诸侯的尊敬.触龙非常了解赵太后爱子、怜子之心,便采用拿人心比自心,以己子做诱引,动之以情申明大义,进而解太后心结.当然更见触龙为国之忧心,忠心明鉴.

烛之武、邹忌、触龙游说的成功也告诉我们:游说时要不亢不卑,言语恰到好处——既不刺激对方,又不失自己尊严.

[说服的艺术初中1年级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6:身边的艺术作文

全文共 521 字

+ 加入清单

我总觉得艺术离我们很远,似乎遥不可及,只有贝多芬的《月光曲》、施特劳斯的《皇帝圆舞曲》、肖邦的《玛祖卡》、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毕加索的《斗牛士》等一些大师级的名作尚能成为艺术,而美术课上的作品根本没有用心画,那些涂鸦之作岂能称为艺术?然后一次展览却改变了我的看法。

因为松山区各校领导要来到我校学习综合实践课,同学们的一些剪纸、布艺、粘贴画便拿出来展示,我与同学们参观时,为那些作品的美丽而惊叹。一幅潺潺流水让人身临其境,还略带几分诗意,一张自然之美让人仿佛置身于大自然,绿色盈满了眼眶。

此时,一张贴满剪纸的展板令我眼前一亮,身体像雕塑一样一动不动屹立于原地——我已完全陶醉其中了:一幅《虎跃龙腾》气势磅礴;一张《红蝴蝶》巧夺天工,活灵活现;一条《金鲤鱼》淘气可爱,却又大有跃龙门之势;一个《中国结》满带吉祥之意;一个《红福字》精美绝伦,那楷体福字是我们平日里写都写不好的,这里的“福”字不仅带有停笔、顿笔,连笔锋、笔韵都剪出来了,同学们不禁拍手称好。我素不知道红纸竟能剪出如此多的样式,让人大饱眼福,更让我明白了,艺术其实就在我们身边。

是啊!罗丹说过:世界上并不缺少美,而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让我们拿起自己的画笔与剪刀创作属于自己的艺术去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有关艺术英语作文高中

全文共 826 字

+ 加入清单

China has the history of more than 5,000 years. Many foreign people are

attracted by this big old country. They come here and want to know about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However, Chinese young people dont show much interest in

the old culture, instead they chase the fashion and some even abandon the

precious culture. For example, paper cutting, one of the excellent arts that is

inherited by our ancestors. Many foreign media speak highly of this great

handicraft and they are astonished by the wisdom of Chinese people. I have seen

this art when I stay in my hometown. Only few old people can do it. They just

take it for killing time. Paper cutting is like the old fashion and is forgotten

by the young generation. The media should report more positive information about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to inspire the young people to learn.

展开阅读全文

篇8:离不开的艺术作文350字

全文共 345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一生都有艺术,一年级画画、三年级吹葫芦丝……但是,最深的是画画,下面我给你们说说。

在一年级的暑假,我的作业早已写完,妈妈看我没事干,就给我报了兴趣班,是画画兴趣班,因为我给画画结下了不解之缘。我从小就酷爱画画,只要有笔有纸,我就不知不觉的画了起来,下面一个大椭圆,上面加一些三角形,中间点些点,这样,就画了一个菠萝。到了学画画的第一天,我就花了我最熟练的大菠萝,下面弯过来,上面竖过去,低过头,再点上点,一个完整的大菠萝就成了。直到现在,我还是离不开画画,只要看到语文书上有谁的画像,我就开始在上面填两笔,开始恶搞!我就把现在书上的蒙娜丽莎头像化成了大花脸,上课我直捧腹大笑,两手捂住肚,哈哈大笑起来,可被老师看见了,老师叫了我的名字,我只好立刻坐好,写起作业来。

我的人生,离不开艺术。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剪纸艺术作文

全文共 584 字

+ 加入清单

剪纸是一门艺术,但很少有人懂它。现在我就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剪纸吧!

剪纸是中国最为流行的民间艺术之一,根据考证,证实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600年1100年。过去剪纸常用于民俗活动和宗教仪式。而现在,剪纸更多地是用于装饰,也可以作为礼物赠送给亲朋好友。

由于地域的风俗习惯、历史文化等的不同,全国各地剪纸存在不同的风格,而广东佛山剪纸就是其中的一种。佛山剪纸历史悠久,源于宋代,盛于明朝时期。从明代起佛山剪纸艺术在民间广泛流传,并远销南洋各国。佛山剪纸按其制作原料和方法的不同,分别有铜衬、纸衬、纸写、铜写、银写、木刻套印、铜凿、染色、纯色等九大类。剪纸分为阴刻和阳刻两种不同的剪纸表现方法,可以剪人物、花草、动物等。

要想学好剪纸,先要学好它的基本功:绘画,等绘画过关后就可以开始学习最简单的用剪刀来剪。剪纸艺术中的基本符号有小圆孔、月牙形、锯齿形、柳叶形、水滴形和三角形。等绘画和用剪刀剪的基本功都练得很好之后,就可以尝试着用刻刀刻了,但是用刻刀时一定要非常小心。

我以前所就读的学校三年前就开始开设了剪纸这门学科,因此学校的同学和老师的剪纸都非常出色。《圣诞琴声》、《收获》、《花舞》等作品都是我们学校的师生精心创作出来的,在多次剪纸比赛中获奖。

结尾:剪纸是一门历史悠久的艺术,现在已被列为省首批文化遗产重点抢救对象,让我们用心去学,用心去剪,做好剪纸传承的接班人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小小艺术家

全文共 464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老师临时决定让我们捏橡皮泥,可把我们乐坏了。瞧,有的组四个人都没带橡皮泥,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因为我班的“小气鬼”很多,所以有的同学甚至试着去“偷”橡皮泥。我的组里只有张宇峰没借到橡皮泥,他急得直跺脚,但又没办法。只好呆呆地看着我们做各种各样的动物。

我选了淡橙色的橡皮泥,准备捏一只“米老鼠”。我先把橡皮泥捏软了,两手心相对,揉出了“米老鼠”的脑袋。我又扯下两块小橡皮泥搓成了一双椭圆形的大眼睛和一个鼻子。瞧,我捏了一张嘴巴、一对扇子似的大耳朵,接着我把它俩粘在“米老鼠”的脑门上……经过13分钟的“奋斗”,我终于把“米老鼠”给加工好了。

这时,我听到了同学们自夸的声音:“哈,我捏好了!”“耶!我捏了一只大恐龙!”“嘿嘿!真好玩!”我自信满满地把“米老鼠”交上讲台,发现有的同学比我捏的好多了,顿时自信就像被老鼠啃了一半的大饼,少了许多……

等到老师宣布三等奖:“这个大笨熊是谁的?”我的目光移到讲台上,一看,那不正是我的“米老鼠”哇!尽管老师把它看成了大笨熊,但我心中还是一阵欢喜……

我喜欢我的“米老鼠”!

[写艺术的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治愈的艺术作文600字

全文共 630 字

+ 加入清单

你有没有这样的体验,当你偶然间遇到一幅画或者是听到一首歌的时候,你突然觉得所有的不开心或者是纠结都随风而散了,世界突然变得明朗起来。这种感觉就是很治愈的,这样的一幅画或者是一首歌,就叫做治愈的艺术品。

我一直很喜欢这样有治愈性的艺术作品,比如说一本书,一首歌曲,一个电影,一张画,甚至一片人工园林风景。我总觉得能设计出很治愈的作品的人一定是温暖的人,这样的人一定拥有很好的人格,对生活充满了热情与憧憬。仅是因为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就足够让我爱上他们的作品。

我喜欢这样很治愈的艺术品的第二个原因是他们总是像会说话一样,让我在它们的轻声细语里慢慢地淡忘最近的烦恼。仿佛看到了所有的阳光都慢慢地落到了地面上,泛起一朵朵光斑。之前看了八月长安的《你好,旧时光》里面的主人公总是有着自己的小心酸,他们的命运总没有那么的一番风顺,但是他们都在自己阴翳中慢慢地成长,慢慢地坚强,故事的最后,是一个比较完美的结局,生命过分美好。看了这本书,我竟然也平缓了情绪,因为看到了他们的美好结局让我确信,生命里的阳光总是那么的烂漫。

我还喜欢看很多插画师的画,有的插画师画出来的女孩子,或者是陪着自己的猫咪度过一个漫长的下午,或者是在丛林里漫步,或者是在刚刚好的年纪有着刚刚好的小心事,所有的画面都像童话般那么的静好,让人看完之后,整个人都轻松了下来。

我喜欢治愈的艺术,比起那些总是让人思绪万千,悲意浓浓的作品,我更喜欢治愈性作品里的岁月静好,如果可以我希望自己也可以制作出属于我的治愈性作品。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2024优秀作文:教育的艺术

全文共 1436 字

+ 加入清单

有一天,小女孩突然对母亲说:“我最喜欢的就是台风。”这一莫明其妙的喜好是由什么魔力造成的呢?张晓风在作品《那夜的烛光》中为读者作了诠释:

台风之夜,因停电而点燃了蜡烛,小女孩秉烛走在烛光里。母亲在不经意间说了一句赞许的话,说她在烛光里走来走去的情形“看起来像小天使”。在那个夜晚,母亲“制造了一个天使”。于是,小女孩便“喜欢自身在烛光中像天使的那份感觉”,“竟和带也喜欢了台风之夜”。原来,那个有魔力的东西就是一句极平常、极常听到的赞许之语。其实,小女孩所表示出来的对于台风的热切盼望,恰恰是人性中最为实质的东西——渴望获得供认与赏识,正如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所说:“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他人对自身加以赏识。”正是因为人性中有这样的要求,作为教育者,就应该通过满足教育对象获得赏识的心理需求,不吝惜自身的赞许之语,从而促进他们的发展。

先贤有言曰:“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礼记·学记》)是说从事教育的人,就是要发扬光大人的优点而挽救人的过失的。小女孩的母亲就是在无意之间扮演了一个“长善”的角色,也正是因为她的“长善”行为,才会使小女孩念念不忘那个台风之夜。那个夜晚,在母亲眼中,她像个美丽的天使;那个夜晚,对她而言,她就是童话王国中的那个白雪公主。有如此美妙的感觉,怎么会忘记呢?由此观之,在实际生活中,对他人的“赞许”之语真的是不可或缺的,我们只嫌其少,不嫌其多。

古代教育思想集大成者——孔子,向来是很注重“长善”教育的,同学有了值得称道的行为,马上给予褒扬、肯定,从而促使他们“欲罢不能”(《论语·子罕》),想停止进步都不可能了。在教学过程中,嘉许子贡闻一知二,独立考虑的精神:“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论语·学而》)当同学的见解对自身有了启发之后,则发出由衷的赞叹:“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论语·八佾》)看到颜回笃行安贫乐道之德,孔子称誉道:“贤哉,回也!”“长善”之教,也是使弟子成为“贤人”必不可少的教学之法之一,孔子可谓善教者也。

善教者,古今同法。林清玄在他的散文作品《再加两个苹果》中讲述了一个令人深思的故事:同是一个低年级的班级,由于前后两位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同,同学的精神面貌自然也有了根本性的差异。前一位教师非常严格,“安排的作业很多,而给同学的评价却很低”;而后一位教师不只把评定同学学习的规范适当降低了,而且给特别用心的同学加上一个甚至两个刻成印章的“苹果”。后一位教师这样做的结果是,同学由原来的“畏畏缩缩,小小气气”变得“充溢自信、容光焕发”了。从发展过程来看,真正起作用的显然不是两个刻成印章的“苹果”,而是教师的爱心和教学方法,正如文中所说的那样,“不论是什么样的小朋友,爱是最好的教育,而表达爱最好的方法是欢喜、奖励与赞赏”。

“那夜的烛光”和“再加两个苹果”这两个故事,可谓有异曲同工之妙,都运用于“激励”这一教育原则方法。所不同的是,一为无意,一为有意,但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而与之对立的“最坏的算是主要靠恐吓、暴力和人为的权威这些方法来进行工作,这种作法摧残同学的感情、老实和自信,它制造出来的只能是机械顺从、思维僵化和没有思想的人”(爱因其坦)。我们的教育对象就是一个个台风来临之夜的那个小女孩,他们的心灵是需要被点亮的。

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曾一针见血地指出:“教育的艺术并不在于传授的身手,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闻者足戒,师者更当自励自勉。

[2017优秀作文:教育的艺术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小说艺术表现的作用

全文共 10888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小说,对我國读者来说还是比较陌生的。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小说艺术表现作用,欢迎借鉴!

一、研究小说艺术形式的重要意义

在文学发展的历史長河中,有过许许多多形形色色的文学样式,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而产生,发展、消亡。每一种文学样式,都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为表现当时的社会生活竭尽全力;同时,也在这一过程中完成它自身的生灭。我们有过众多出色的学者,曾对文学发展

做过同样出色的研究,从中总结出很多颇有教益的经验与规律;然而,从艺术形式上,亦即从文学本身的规律上去研究它们,却很少有人去做。至今,在我们这样历史悠久、幅员广阔的國度里,还没有一本完善的《文体学》专著,就是一个明证。

上述情况,有着深远的历史原因。在漫長的封建社会里,文学始终不能登上大雅之堂,除了诗歌可以做为赞颂统治阶级以及上层人士间酬答的工具之外,其余可以说都被视为邪端异说。特别是小说这一样式,向来受到轻慢。如果说对文学样式进行研究,前人还给我们留

下为数不少的“诗话”“词话”的话,而对小说样式的研究的著述,实在是风毛麟角。

从文学发展的历史状况来看,十九世纪以来,小说这种样式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在运用语言表达社会生活的文学诸种样式中,已经超群绝伦,人们可以一口气说出几十种乃至上百种列入世界名著的小说来。就中國文学史的情况看,曾经有过几个繁荣时期:唐宋的诗词、

元代的杂剧、明清的小说。可以说,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社会生活日趋繁杂多变,小说正是适应这种情况而完成了它的发展。这充分表明了,小说出于它本身艺术表现上的原因,才能够肩负重任,大显身手。

从艺术形式上去研究小说,不是没有意义的。不错,鲁迅曾否定过“小说作法”,但我们应该历史地、客观地去领会他的这一论断。他否定的是当时草率成篇专为骗钱的“密诀”“入门”之类的书籍,绝不反对对小说艺术进行研究。在鲁迅的著作中,论及小说作法的篇

章很多,假如不是由于斗争紧迫无暇顾及,他倒真会写一部高水平的“小说作法”来呢。

“利其器”向来是做好工作的先决条件,作小说,怎么可以不研究作法呢?

当前,我们正处在建设四化的历史时期,亿万人民高昂的情绪、举國上下沸腾的场面,需要我们调动一切艺术手段去表现它。寸有所長,尺有所短,如果我们在运用各种文学样式时,能够扬其長,弃其短,则必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小说发展的历史,就是小说艺术发展的历史。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对小说提出日益繁难的要求;这要求,成为小说艺术发展的动力,使它完成自身的发展。

中國小说,经历了漫長的发展道路。它从古代神话传说、史传文学吸取了营养,在魏晋六朝志怪、志人小说和唐宋传奇中初具规模,于宋元话本中日趋成熟,至明清小说中达到高峰。在这一发展过程中,中國小说不单在表现社会生活中越来越深刻、广泛,而且与之相适

应在艺术表现上也越来越灵活、有力。

二,小说艺术表现力在逐步提高

从小说发展的历史来看,艺术表现力的逐步提高,表现在如下一些方面:

(一)对人物刻划的手法日趋丰富、多样。

小说反映社会生活,是从记事开始的。魏晋小说,不过是如鲁迅所说的“粗陈梗概”(《中國小说史略>),因为作者们的着眼点是“搜奇记逸”。唐宋传奇,已经在叙述故事力求“宛转”的同时,注意落墨于人物形象。所以,在唐宋传奇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刻划人物的细节和人物内心世界的简单表露。到了宋元话本中,人物已经从故事的演进中凸现出来,得到了多方面的表现。有一个曲折动人的故事,固然是吸引住听众的一个先决条件;但要想真正抓住听众,还需得力于绘声绘形的渲染。这样,说活艺术必须做到:“讲论处不滞搭、不絮烦,敷演处有规模、有收拾,冷淡处拾掇得有家数,热闹处敷演得越久長。(《醉翁谈录,小说开辟》)说到底,故事中人物的命运是听众关注的焦点,说话人的“敷演”就不能不围绕着它来进行。话本中的人物,面貌是清晰可见的,这里有具体的肖象描写;这些人物的身世是清楚的,这里有概括的介绍;这些人物的言谈举止是活灵活现的,这里有语言、动作的简劲描绘;这些人物的内心是可以窥测的,这里有多种方式的心理交代。明清小说,使小说艺术达到了高峰。《红楼梦》一书,单就人物描写的艺术方法而论,可以说无愧于世界名著的称号。在人物描写的手法上,且不说那性格化的语言,也不说那独特性的动作,就那心理描写的多样性来说,也足以使人惊服。这里不但运用了结合人物行为言谈透示心理的传统手法,而且运用了条分缕析的静态剖析的创新手法,也运用了诸如幻境、梦境等等特异手法。有人说,静态剖析的心理描写手法,为19世纪西洋小说所独有,可是我们的伟大作家曹雪芹,在18世纪闭塞的中國却使用了它,恐怕这个手法的“独创权”不该归于外人吧。再说,意识流动,意识交流的写法,在《红楼梦》的幻景、梦境中有所体现,也可以说是“意识流”的较早的应用吧。综上所述,小说艺术在发展中,逐渐把人物描写推到首位,相应地也就促进了人物描写手法的丰富多样。

(二)对故事叙述的方式日趋曲折、多变。

敷演故事,一开始就成为小说着力解决的任务,但由于当时种种条件的限制,在形式上并没有那么复杂多变的手法。志怪、志人小说及传奇,大都叙述简单的故事,而且依自然顺序,平板地叙述交代。到了话本小说里,情况有了大的变化。由于说话人要靠“三寸不烂之舌”吸引住听众,就必须有一个动人而曲折的故事。故事的曲折动人,固然要靠故事本身;但在叙述交代时运用一些技巧,则不但不是多余的,而且是必需的。先提出结局,后交代过程,可以造成悬念;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使繁杂的故事得以表现;线索人物、线索物件的使用,使情节可以严谨贯通;“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使故事能够层层推进。如果仔细考察中國古典小说,就可以发现,短篇向長篇有个过渡时期,这种过渡从《西游记》、《水浒传》等著作中都可以看得出来。先有了精心构制的短篇形式,再用它连环延续,最后才有了通体安排妥切的長篇结构《红楼梦》在安排情节方面,又达到另一个高峰。繁杂的生活琐事,众多的人物行为,是那样如涓涓细流归入大海;而看去平淡的家务事、儿女情,又是那样丝丝入扣、层层相因地依据它自身的逻辑在变化发展。面对《红楼梦》所表现的生活事件,恐怕除了曹雪芹以外的作者,都会束手无策吧。看来,小说艺术的焦点从叙事转向写人,并没有降低对叙事本身的要求,而是使它进一步发展,以适应着力刻划人物的需要。何况,叙事本身,也是小说艺术的一个不可推卸的任务。

(三)对背景、环境的渲染,日趋浓重、炽烈。

由于传奇以前的小说,还只是粗陈梗概,对故事演进的背景、人物活动的环境,还很少交代。这样,那时的小说在表现社会生活的厚度方面,就很受限制。在话本小谠中,情况开始有了变化。说话人为了绘声绘形地表现人物,便不能不连同他们身处其境的社会形势与自然氛围,也加以必要的渲染。但应该看到,这种对背景、环境的交代,还是很简单的,而且有时也流于公式化,如话本、讲史乃至后来小说中的“风景赞”“器物赞”“肖象赞”等等。又是在伟大著作《红楼梦》中,上述写法达到了新的高峰。这部被誉为“封建社会百科全书”的作品,对于当时社会生活提供了那样丰富多采的画面,实在今人惊叹。《红楼梦》中社会背景和自然环境的描写,诸如政治形势的透示,人物关系的显现,世态人情的披露,风俗习惯的点染,山川景物的勾勒,用具器物的描绘,加强了作品的厚度和深度,使后世读者从中得到的东西比从历史学家、经济学家、统计学家那里得到的要多得多。这里要着重指出的是作者在完成上述任务时的技巧,曹雪芹一反过去的那种简单而又刻板的写法,结合人物言淡举止,适应故事的推进演化,或随意点染,或着力铺陈,千姿百态,各尽其巧。

(四)作者对人物、事件的评论抒发,日趋强烈、灵活。

小说的思想,主要靠故事、人物本身去完成;但是,这并不排斥作者的评论抒发。在传奇以前的小说中,还很少出现作者出面表态的情况。话本艺术中,由于有了说话人这一特定的讲述者,就可以随着故事的演进,抒发他的感慨赞叹,也可以对不同人物表示喜厌爱憎。话本中的楔子,内容中很大的因素是警世喻俗的规劝之言。《红楼梦))在这方面,同样攀上高峰。作者的意旨,竟然用了那么多的艺术手段来强调、陈述,实在是后世小说作者的楷模。在这部伟大作品里,表达作者的观点主张,是那样的形式多样,又是那样的方法灵活。这里面有几个次要人物做为作者的代言人,又有假主要人物之口发出的议论,有凭借某些细节显示的哲理,又有随处进行的即兴阐发。

小说形式的发展,原因在于小说本身。社会生活提出要求,这只是提出了文学形式发展的客观要求,能否适应这种要求完成这种发展,则要取决于文学形式本身的主观条件。在文学发展的历史上,不能适应社会生活要求而消亡的文学样式,是并不乏见的,例如中國的宋

词、元曲。那么,为什么在近最几百年间,不是别的文学样式,而恰恰是小说得到充分地发展呢?原因恐怕不难找出。

三,小说艺术表现力的特点

文学是以语言为工具来表现社会生活的,粗粗看来,它似乎不如线条、色彩、音响、造型等等手段那么生动、有力。但是,它的优点,也正在于它的表达条件的简朴。语言,犹如空气和水,无所不在,一当它掌握在巨匠手中,便生出无限的魔力。画一幅万人交战的场面,需要大幅的纸和多量的油彩,而当具体描绘时,则要有千钧的笔力;至于用色彩表现抽象的思维、声音,更是使一般匠人无能为力。在语言艺术领域中,情况则有了不同,尺幅之中可以囊括天下,寸毫之端可以尽洒风情。

社会生活,要求文学去反映它,而这要求似乎是无限的。文学反映社会生活,总是达不到极限,而只能逐步提高这种反映的深度、广度、厚度。

那么,社会生活对文学提出怎样的要求呢?概括说来,就是:对人物刻划的生动、丰满,对人物关系(故事情节)叙述的完整、多变,对人物活动的背景环境描写的细微、广泛,对人物行为的评论的深刻、灵活。

应该看到,在实现上述要求时,小说这一样式,较之诗歌、散文、剧本,有着独特的优越性。也可以说,满足上述要求,恰恰是小说之所長。下面,让我们对此做较为详细的研讨。

(一)小说可以生动、丰满地刻划人物。

“文学是人学”,各种文学作品,都以写人为中心。在人物刻划上,小说的艺术手段是多种多样的。特别应该指出的是:小说在刻划人物形象时,几乎不受什么限制。

这里,我们不妨拿小说与其它文学样式比较一下。诗歌中写人物的叙事诗,在进行人物刻划时,为适应这种凝炼的艺术形式,恐怕很难尽兴;再说,既使找到了那有力的动作、话语,也要屈从于那容量有限的诗行。剧本是供表演用的,它的主人公们,只能靠形诸于外的动作、语言去感染观众;尽管剧作家们创造了例如“独白”之类的揭示人物内心的方式,但要达到探微入细、淋漓尽至,怕也有不小的困难。

小说在这方面是得天独厚的。它可以不受时间、空间限制,或明或暗、或虚或实、或表或里、或分或合地去完成人物刻划。详细地介绍小说刻划人物的方法,不是本文的任务,这里仅就这种刻划的独异性谈谈几点看法。

小说刻划人物,能够做到集中与分散结合。在小说中,一个人物出场了,作者将对他的言淡举止、遭遇命运负责。如果他是一个主要人物,我们则看到作者在他身上浸注的心血。从集中写的角度,有出场后的大段概括介绍,有特定行为的着力描写。而从分散的角度看,

则随时随地都可写他,交代故事时可以点到他,写别的人物时可以想到他;就是在集中的概括介绍中,又何尝不是把很長时间分散的材料集拢到一起的呢。以鲁迅小说《孔乙己》为例,孔乙已出场共两次,是集中写他,这一点在剧本中可以做到;关于他身世的介绍,“有

一回”教“我”认字的描写、“有几回”给孩子们分茴香豆的交代,都是分散写的,时间很不确切,这在剧本中就难办到。

身世,遭遇、性格的概括介绍,是小说刻划人物的独特手段。它可以概括较長时间内人物的行为表现,将分散的(也是在别的样式中无法或很难表现的)材料集中表现出来。类似《阿Q正传》前几章的描写,只能在小说里出现。

小说刻划人物,也可以做到直接与间接结合。人物出场,可以写入物;人物不出场,也可以写入物。间接写入物,可以在叙述故事中捎带提到,也可以在次要人物的议论中得到反映,还可以在两个人物之间相互映衬。同是在

孔乙己身世的交代,“有一天”关于孔乙己被打折了腿的议论,结尾关于孔乙己“大约”“的确’’死了的推测,都是间接写的。这种间接描写,虽然在剧本、叙事诗、散文中也可看到,但都不及在小说中这样自由。

小说刻划人物,还可以做到写形和写神结合。读者阅读作品,为其中的人物命运所吸引,不单要了解他的言淡举止,更重要的是要窥探他的思想灵魂。人物的内心世界,是人物行为的根据;人物形象的深刻、丰满,也源出于此。在文艺发展的进程中,人们不断对此提

出更高的要求,迫使各种祥式不能不在这方面有所研讨。正是在这一点上,小说显示了它在表达上的巨大能量,小说的笔锋,可以深入到人物心灵深处,探奥搜微,似乎一切禁区死角都不存在;小说的笔力,可以梳理纷乱散漫的思绪,条分缕析,似乎一切繁难庞杂都要就范。

在鲁迅的小说中,较多的是采用结合人物行为举止透示心理的方法。仿佛是随意边一笔,竟然使读者得以窥见人物的隐秘,实在令人赞叹。在《祝福》中,几乎没有正面、直接去写祥林嫂的心理活动,然而人们从她那“瞪着”、“间或一轮”、“钉着我、“顺着”、“没有神采”、“旋转眼光”、“围着大黑圈”、“瞪着”、“窈陷下去”的眼睛和眼神中,不是可以看到她的灵魂吗?《阿Q正传》中的阿Q,对“革命”有着他自己的认识与幻想,文中第七章土谷祠的那段心理描写,实在是淋漓尽至。这些,与上述的写法不同,它得力于集中的状写与剖析。

小说的上述心理描写,在其它样式中则是较为困难的。在剧本中,一切都靠“演”出来,不是动作、言语透示,便是做作的自白 ,同时,揭示人物心理又要受到时问、空间的限制,具体些说它只能表现特定时间、地点的人物内心世界,无法像小说那样浮想联翩、思接千载。在散文中,这种以描述生活片断为主要内容的样式,怕也授难在状写人物心理时做刭尽兴,它只好采取以少胜多的写意笔法。这样,在韵味上有所得,而在细微处却有所失。就连电影文学这种新兴的能量颇大的样式,虽然有“主观镜头”、“幻想镜头”、“闪光镜头”、“回忆镜头”等等专门表现人物内心世界的独特手段,但“诉诸视觉”“瞬息即逝”这些大框子却把它套住了。有才能的电影作家,面对托尔斯泰、巴尔扎克、罗曼*罗兰等人笔下的几页乃至几十页的心理剖析,恐怕也要无能为力吧?

“意识流”手法,把小说揭示人物心灵的功能,发展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在某些方面,竟然将事物推向它的反面。鉴于小说在心理描写上的独特功能,“意识流”派的作家们,以人的意识、思维活动为描写对象,运用诸如内心独白、幻觉、自由联思、客观心理描写、心理剖析等等手法,以独特的途径反映社会生活。应该看到,从艺术的角度看,意识流手法的出现,是小说形式发展的必然结果。長于心理描写的小说,为什么不在心理描写上大显身手呢?然而,物极必反,任何事物的无限制的伸张,一定要走向它的反面。意识流派作家们,沉迷于小说心理描写的艺术快感,竟然忘记了小说本身。什么是小说?尽管目前还没有一个权威的定义,但从人物、情节、环境三方面去限定这一祥式,总不至于遭到反对。小说是在相应的环境描写基础上,通过一定的故事情节,塑造具有典型性的多种多样的人物形象,用以广泛地深入地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样式。小说要写人,写心理是写人物的内容的一部分;小说要通过故事写人(这是做为阅读文学的一个先决条件),一旦有什么东西排斥了故事情节,则势必影响艺术效果。意识流派的小说家,用心理描写冲击了一切,也就冲击了小说

本身。心理描写只是小说诸多手法之一,尽管它是有力的手法,但也不能恶性膨胀去代替一切。这正如一个人的双手,人们都希望它壮实有力,但如果它大过了身体,则要造成灾难。

我们欣喜地看到,意识流手法,在我國当代小说中得到了应用。中國作家们,对这种手法加以批判吸收,取其長,弃其短,增强了自己作品的表现力。例如,王蒙的《春之声》、《布礼》,茹志鹃的《剪辑错了的故事》,宗璞的《我是谁》等等,都因此种手法而使作品生色添采。

意识流手法,还不只限于心理描写,它还影响到结构等方面,这里不多谈了。

(二)小说对人物关系(故事情节)的叙述,可以做到完整、多变。

敷演故事,本是小说形成后即着力注意的艺术焦点,所以既使是当它转向偏重刻划人物时,也不能不在这方面积累下大量的经验。何况,小说不管是讲说还是阅读,总是要靠故事情节来吸引听众和读者的。

叙述故事的技巧,历经各代积累,到了当代小说中,有了惊人的发展。本来,人世间的各种人物关系,错综复杂、千头万绪;为了在表现它时与之相适应,逼得小说艺术不能不如影逐形。故事的表述,应该巧妙地做到“事因人生,人以事显”;同时,它本身又该首尾相

贯、摇曳多姿。小说在写人时很少禁区,在叙事时同样无甚障碍。这种叙事表现上的独特优越性,明显地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小说表现故事,具有极强的适应性。现实生活是丰富多采、错综复杂的,世间的事件千头万绪、繁缛纷纭。从时间的因素看,有些事件绵延数年,源远流長;从空间的因素看,有些事件牵涉几地,场景广阔。俗称“一口难说两家事”,该是文艺家对此难阻发出的慨叹。

小说在这方面,有着自己独占的方便。一椿上下几十年、左右数万里发生的大事件,用剧本表现它,要用许多场次,而场次过多过碎又势必为表演带来困难。诗歌虽可以借助于它独有的跳动式的节奏,在表现时间、空间时一试身手,但总是要给人以凌乱、破碎之感。小说则不然,它可以上溯下延,虽概括漫長的岁月,仍能保持其连贯;它可以左勾右联,虽漫写众多场景,仍能保持其完整。在一个特定的时刻里,可否回忆往事,可否畅想未来,对不同时态中的事件可否交叉进行叙写,其它样式对此望而却步,小说却可以挺身而出。几个相互关联的事件,平行发展又互相制约,进而纠缠绕缭,小说可以对其有条有理地加以叙写,这又为其它样式所不及。能用二、三千字的篇幅写一个人的一生吗?叶圣陶在《一生》中做到了;能够用一只笔写出互相勾联牵涉的大大小小的事件吗?茅盾在《子夜》中完成了。

小说表现故事,具有特殊的灵活性。事件的发生发展,总是依自然顺序进行的。事件发展的自然顺序,显示了事件的内在逻辑,是表述它时不可动摇的主干。然而,总是按部就班地叙写,未免使人感到平板。艺术是用有限的内容去反映那无限的世界,以少胜多是应该遵

循的总的法则。在诸多事件中,难道没有主次吗?一个事件中的各个环节,岂能轻重均等?重要的结局,应该使读者先睹为快;虽属必要但易使人生厌的交代,最好是分散进行。小说叙述故事,可以使其中的情节串动、跳跃、顿宕、隐藏;正是在这诸多技巧中,使故事的表

述生辉。在鲁迅的《祝福》中,祥林嫂的死,由于作者把它倒置在故事的开头,该是多么撼人心弦。在《药》这篇作品中,从第三节到第四节,一下子就跳过了几年,又是何等地筒劲明快。

短篇小说,把上述的灵活性发展到了极点。为什么在生活中撷取一、二场景,竟然上下勾联、左右牵涉地写出在漫長时间、广阔空间发生的人与事,恐怕得力于对小说这种特点的运用。

小说表现故事,具有极大的孕含力。小说以故事为经,以人物活动、场景描绘为纬,交织成一部部生活的书。在小说中,故事的进展恰似流动的河水,载着人物们向前行进。这股河水的容量是巨大的,简直可以负载一切。有才能的小说家,总是那么吝啬,他们不肯轻易地推进情节,这使一般看热闹的外行颇惑失望。随着情节之水的流动,人物做尽了自己的戏,环境也得到了足够的渲染,就连作者的议论阐发也达到了尽兴。在冈察洛夫的小说《奥勃洛摩夫》一书中,整整的第一部,花费了十多万字,主人公仍然象开篇那样躺在床上。这在剧本中,怕是不能令人容忍的吧?在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中,有整章的议论文字,穿插在故事发展之中,恐怕人们对此也不敢轻易否定。说讲文学,似乎从此点得到启发。一部武松的故事,可以说上几个月;“血溅鸳鸯楼”这在电影、戏剧中只能打上几分钟的事件,说书时竟要费上几天。

中國小说,具有说故事的传统,也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外國小说,由于它的发展建立在阅读基础之上,偏重静态的剖析。前者,生动活泼、引入入胜,但不免失之单薄,特别是不利于人物刻划与评论抒发。后者,条分缕析、鞭辟入里,但不免失之沉闷,对习惯看故事的中國读者,不利于普及传播。鲁迅是把这两者结合起来的第一人,他在中國小说的传统技巧基础上,吸收外國小说技巧的宝贵经验,铸造了一种全新的小说技巧。鲁迅的小说,注重在故事的演进中,通过人物自身言谈举止刻划人物,但在关键处所,也不排斥对人物的深入剖析。令人感到婉惜的是,他忙于战斗,转而运用杂文武器,茌小说创作上只是开了个头,就那样戛然而止了。

(三)小说对人物活动背景的描写,可以做到细微、具体。

人物总是生活在一定的背景环境之中的,脱离特定历史条件、政治形势、自然氛围的人物是没有生命的。问题还不限于此,文学作品的背景环境的渲染,还有另外的作用,那就是显示社会生活的时代的、阶级的、地域的、民族的气息。人们会惊异地发现,文学作品中那随意点染的一件器物、一个细节、一片场景、一种气氛,也许与故事演进、人物刻划并无多大直接关系,但却可以从它们身上看到一个特定的时代。这种点染,增强了作品的厚度与深度。后世的历史学家、经济学家、民俗学家、宗教学家、地理学家,乃至推进历史前进的政治领袖人物,都可以从托尔斯泰、契诃夫、巴尔扎克、左拉、狄更斯、马克。吐温、曹雪芹、鲁迅等等巨匠的著作中,去吸取营养。一一这些,都是小说家,说小说在这方面具有独特的功能,恐怕不是偏颇之词吧!

小说勾勒环境、点染气氛,有很大的随意性。这里没有丝毫的贬意,“随意”者,随处可行也。在小说中,可以专门介绍形势、描写景物;也可以在人物活动中,就目之所及捎带写出;还可以随着人物心情变化,使景物形态也随之变化。鲁迅的《一件小事》,几处写到

了“风”:人冒着风,风伴着人;事因风起,入以风显。《白光》中,又几处用到了“月”。月伴着人,月衬出心。一一这里的“风”与“月”,是随手点染的,既省力,又讨好,可以说是“召之即来,挥之即去”。这与剧本就大不相同了:剧本中的每一场,景物固定,既不许中途变换,又很难随时添加。

小说勾勒环境、点染气氛,又能做到有深度。一定的场景、气氛、细节、器物,总是有它历史的来龙去脉,有它现实的底蕴根源。如果能从生活中挖掘、选择具有深厚内容的细枝末节,往往起到超乎寻常的作用。这仿佛从肉猪身上割下的一块肉,它联系着周身的血脉与

神经。鲁迅在《孔乙己》中描述了鲁镇酒店的格局,它不单为主人公提供了一个活动的场所,也为我们勾勒了一个旧社会各阶级依照严格界限交往应酬的画面。老舍笔下的北京城,那漫天的黄沙,那酷热的夏日,那皇族的养鱼玩鸟,那军阀的聚宴堂会,那说书的、卖艺的、保镖的、讨饭的、拉车的、算卦的等等三教九流的生活细节的描绘,为我们提供了20世纪初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國的完整图景。

(四)小说对人物进行评论抒发,能够做到灵活、深刻。

写任何作品,都是为了表露作者的思想。作者把自己对生活的评价、主张,通过作品中人物表现出来。这种政治倾向,当然主要靠作品的情节与人物“自然地流露出来”;但是,也不排斥必要的评论与抒发。如果在关键症结之处,结合具体描绘,或画龙点睛,或条分缕析,在形象感染的基础上,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则会大大地提高艺术效果。我们拿小说与剧本比较,就会发现:在小说中作者可以随时随地出场,而在剧本中作者通常却只能退居后台。小说的作者,不单在叙事写人时,把自己的喜怒爱憎,浸注其中,而且,可以象一个万能评沦家随时表态:对事件,他可以予先提示,也可以事后阐发;对人物的言谈举止,他可以赞恶褒贬;对一些细枝末节,他可以充分挖掘它的内在意义;对不同时、地的事物,他可以联系比照,显示出本质和规律。

小说中的抒发评论,是十分灵活的。首先,小说的叙述者,就是一位合法的评论人。叙述人与事,作者先表态,使得读者不能不顺着这个思路走。其次,这种评论取材格外方便,可以就事论理,可以归拢小结,可以联系对比,还可以联想生发。又次,评论的角度是可以变化的,不单以叙述人的身份加以评论,就是以书中人物身份也可以评论;有时,还可以拟设论敌,然后加以论辩。

柳青的巨著《创业史》,在运用小说这抒发评论的手法上,达到了一个高峰。从小说的开卷,到受到干扰勉强完成的二部下卷结尾,通篇充满了论辩的战斗气息。小说的“题叙”,写了一九二九年陕西饥饿史上严酷的一页,这里边写了多少作者的感叹。主人公梁生宝出场了,作者如同一位“尊神”在守护着他,对于他的事业,发出一通又一通赞语;而对于那来自敌对势力的攻击,作者多次挺身而出去抗击;对那来自人民内部的误解,作者不厌其烦地去劝解。合作化这一空前的事业,在它的每一里程上,作者在做出形象反映的同时,又都做了理性的阐发。

小说的抒发评论,可以做到旨远意深。生活中的事物,哪怕是一些细枝末节,都浸透着生活的浆液,能否深入地开掘它,在于作者的才识。小说为这种开掘,提供了方便,只待作者去发挥才力。一包零碎的纸币,在剧本中出现,只不过是件小道具,然而在小说《创业史》第五章中梁生宝的手里出现,却不同凡响。作者先是慨叹道:  “钱对予那里的贫雇农,该是多么困难啊!庄稼人们恨不得把一分钱,掰成两半使唤。”接着,作者对这包零钱做了具体描写:“打开红布小包,又打开他妹子秀兰写过大字的一层纸,才取出那些七凑八凑起来的,用指头捅鸡屁股、锥鞋底子挣来的人民币来……”当梁生宝“拣出最破的一张五分票”付了汤面钱的时候,作者又禁不住感叹了:“这五分票再装下去,就要烂在他手里了。”这里边,并不多费笔墨的抒发评论,表达了作者对中國农民深厚的情意,也表达了他对在合作化大路上奋斗的带头人的由衷敬爱。显然,在其它文学样式中,是很难挖掘出这一细节的生活底蕴。因而也难使这种阐发达到如此的深度的。

通过上节的简略研讨,我们可以发现,小说的艺术表现力,较之其它样式来说,是突出、优异的。围绕着人物形象的塑造,小说表现出那么多的独特技巧,不能不使人重视这种文学样式,以便更好地表现社会生活。然而,正如本文开篇时说的那样,寸有所長,尺有所短,小说在具有强大表现力的同时,也有它的弱点。我们应该正视它,才能弃短就長。

小说的传播途径,主要是靠阅读,为了抓住读者,要有形象。鲜明的人物,具体的场景,为小说所不可少。如果说剧本较为概念,而可以由演出来弥补的话,空洞无物的小说则难以挽回败局。

同样是由于上述原因,小说要有故事。故事恰如一条金线,串起人物、场景、细节等等珠玉,才形成了完整的工艺品。叙事诗如果故事性不强,可以由浓重的描写、抒情来补救,而没有故事的小说,终难取得好的效果。

小说的容量大,它可以容纳那与情节关系并不紧密的次要人物、环境场景、细节器物、抒发议论,但往往由此产生偏差。有的作者随意穿插、尽兴阐发,使小说拖沓臃肿,破坏了作品的有机结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艺术——无处不在作文

全文共 516 字

+ 加入清单

艺术”这个词,乍一听起来好像离我们很远,总以为它是艺术家们,高雅者的研究对象,很难与我们这些寻常百姓套近乎。可是,如果你真的留心一下生活,艺术——无处不在

————题记

朋友送了我一幅国画,我将它挂在了屋里,很吸引人注目。远看,一抹绿色为主,整幅画给人一种神秘的感觉。

在一轮红日刚刚升起时,金色的光辉洒满了大地。巍峨的高山也在静静享受阳光的沐浴。如轻纱般的的薄雾随风吹拂。远山近树、河流、庄稼,若隐若现,连初生的太阳也隐去了它鲜艳明朗的脸,只剩下一层红晕,在迷茫中透出些红光来。一艘孤独的帆船在水面行驶着,它走过的地方,留下了一层层涟漪。蜿蜒曲折的小溪,顺着山脚涓涓流淌,那清澈的溪水,泛起花纹般的微波。一群群小鱼,来来往往的穿梭游逛。嫩绿的杨柳被夕阳倒映在水里,随着微波涟漪的荡漾,好像就快流出画面似的。

山下,层层田梯,翠色尽然。茁壮的棉苗,笔直的垄畔,一条条白色的膜光闪闪。

那满山的绿啊,好浓!仿佛把绿的精魂在鉴台上磨上几千年,然后陡然向山坡上撒了去。因为这凝重的绿,使山中的空气也变成了上等的青梅酒,不能不使人沉醉!

好不容易从陶醉于画的世界中脱出身来,我暗暗为自己感到庆幸,朋友的彩墨画为我提供了一次接触艺术,亲近艺术的机会!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我是小小艺术家作文500字

全文共 480 字

+ 加入清单

艺术是多姿多彩的。艺术就像美丽动人的玫瑰花,绽放出夺目的光彩;艺术就像火红火红的太阳,用灼热的光芒来点亮人生。

曾几何时,我在一次观看演出的时候,不知不觉就爱上了舞蹈。我把想法告诉了最疼爱我的妈妈,她却犹豫再三,毕竟学跳舞是件苦差事。但她禁不住我的软磨硬泡,最终答应了我的请求。刚开始练跳舞的时候,觉得特别新鲜,那段时间练的起劲,以致于受了几次伤。

有一天,我正在练习舞蹈,无意间听到了老师们的对话:“小班的杜晗宁身体不好,她的妈妈说学完这个月就不学了,真可惜,她还盼着上台演出呢?”我听了,呆在当场,不知所措。

回到中,我对妈妈说:“虽然您心疼我,但我已经坚持了这么久,我不想放弃。你再给我一个月时间吧,我们马上就要演出了……”依旧是老办法――软磨硬泡。最终,妈妈终于点了头:“好吧,我会去看你的精彩表演!”

一天又一天过去了,我更加努力了。很快,我渴望以久的那一天终于到来了,我站在舞台上,既紧张又兴奋,随着伴奏的响起,我翩翩起舞,渐入佳境,越跳越有感觉,赢来了台下一阵阵热烈的掌声,也赢得了妈妈那欣赏的目光。

我是小小艺术家,多姿多彩的艺术,点亮了我的人生旅途。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艺术节的作文200字

全文共 260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在我们学校进行了文化艺术节展演,第一个节目是:二(1)班的张国喜带来的街舞,第二个节目是:二(6)班的花球组合,第三个节目是:二(2)班的独唱《隐形的翅膀》第四个节目是:二(8)班的独唱《山楂果》第五个节目是:我们班徐皓槿吹的葫芦丝,她吹得悦耳动听,下来,就该我们朗诵《少年中国说》了,我们每个人面带微笑,栩栩如生的朗诵着我们已经背得滚瓜烂熟的《少年中国说》,我们声音洪亮,有感情的背。我心想:我们一定要好好背,我们要为祖国而奋斗。等,节目……,

我们今天很高兴,因为,看见了许多好节目,也迎来了期盼已久的文化艺术节!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介绍中国民间艺术作文精选

全文共 291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学校要求做工艺品,我们班的特色是“纸盘画”,就是在盘子上画画,可难哩!

最初,盘子是不画的,中间是一首中的诗意,然后就写上诗;然后,老师提倡:中间依然画诗意和写诗,边沿画一些图案,会更美观。有一少部分同学画了,但是有一大部分同学仍旧没画;现在,老师说:“同学们,现在我们改一改,改为边沿画一些精美的图案,中间不画,只写诗。”“哇!这么难!”有同学说道。我说:“为什么?”“你没有听吗?”“有呀,这么啦?”“老师说要画精美的图案呀,精美的图案画在边沿,边沿又小,图案要精美,实在很难呀!”他说很难,我画起来却很好画,很好看,并不像他说的这样难。我明白了只要认真,再难的事都可以办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音乐艺术节作文

全文共 462 字

+ 加入清单

在这天的下午,我非常的高兴!因为今天是学校的音乐艺术节,所以不用上课学校竟然让我们看艺术节表演。

老师带着我们排好队,便走进了学校的体育馆。体育馆里早已人山人海!我想:大家都一定非常期待着表演。我们找到班级的位置,做下来观看表演。

第一场表演是“京剧”,音乐一响!演员们走上舞台,个个化的妆像仙女一样。后来她们拿起话筒,秀气兰花指!唱起中华民族传统的歌来。

第二场表演是“变脸”,变脸大师走上舞台,他的穿着好像古时候的大将。后来他挥舞着手上的扇子,突然!他用手上的扇子遮住脸一下子,原本白色的脸表成了蓝色,黄色,绿色,红色……最后,他喝了一口水,可喷出来的竟然是火!这让我们大为惊讶。

第三场表演是“快乐的小丑”这是小朋友最喜欢的表演。小丑一上场,就拿起一个气球吹满,用手指一弹,气球像箭一样飞了出去同学们你推我赶,争着抢气球。后来小丑又表演了吞气球的表演都非常神奇。最令人搞笑的是,有一位同学被叫上舞台,小丑给他带上一顶帽子,可把帽子拆掉竟然是个马桶塞!

今年的音乐艺术节表演多姿多彩,显然台上的演员们都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啊。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身边的艺术七年级优秀作文

全文共 659 字

+ 加入清单

艺术的长河中,绘画是我的最爱。在我无聊的时,就会画一幅;在我失落的时,就会画一幅;在我开心的时,就会画一幅。至今,我小时候画的画虽然大都找不到了,但回想起来还是颇有些留恋。如今我六年级了,随着作业的增多,我休息的时间越来越少,更别提绘画了。

在很小的时候我就在电视上看那些工作人员在一些面版,用细小的沙子作画,这对小时候我来说是多么不可思议呀!于是我

便在楼顶上找了甚多细小的沙子装进盒子,带到楼下就开始了作画也许是那个时候我喜欢上绘画的吧!

当我还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父母就给我报了绘画补习班。回想当时在补习班的快乐情景,不由的拿出以前画观赏,不由得发现原来我小时候画的画是多么幼稚。而那时父母却一直赞不绝口,也许是因为他们不想破坏我的自尊心吧!他们为我学习绘画这条路铺好了平坦的水泥路。可在这条路上不会一帆风顺,遇到坎坷是在所难免的:那是在我刚上三年级时,老师说不教儿童绘画了,改教素描了。因为父母认为那是高年级学的,担心我会承受不住、受累,所以就不学了。因此,我的绘画生涯就终止了。

但我们又因此就放弃绘画,而是在家中仍然在画,可在家中画的就没有老师教得好。有一次,我闲着无聊便在本子上画小姑娘,可我画完后觉得我画的怎么看都超难看,便拿起笔开始修改最后我怎么改都不好看,就把本子撕了。爸爸妈妈看见了,连忙跑来安慰我:你画的蛮好的,不必伤心。我心里知道他们是在安慰我,有感觉他们的安慰似乎就是对我的嘲笑,便更加气愤从那以后我更加努力画画了。

我坚信总有一天我能在绘画这方面展现出自己的风采,像爸爸妈妈证明我的努力没有白费。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和艺术一起过周末初中作文

全文共 894 字

+ 加入清单

我酷爱艺术,爱它的绚烂历史,爱它的汩汩文化,爱它的独特韵味,更因为它在生活中处处存在,所以我更爱去发现与挖掘它。

8月5日我如约而至——来到巴黎,仅是粗略地观察了一下几座桥的轮廓与外形,心中就充满了激动:这就是我要的艺术!

为期12天的旅行让我对艺术的感受升华,现代,古典,装饰,建筑的各种不同艺术感如艳彩流苏般充实着我的内心。

然而,那个周末却令我终身难忘。

8月10日,那天的阳光舒暖,我们来到了莫奈的故居——吉维尼小镇,没有城市车流的喧嚣来往,也没有景点人流的摩肩接踵,有的,是对艺术的敬仰与感悟。莫奈被誉为“印象派之父”他在吉维尼买一小栋不算很大的别墅,却别出心裁地买下了花园与池塘。在这里的一花一草都是他亲手栽种的,这使我们一行人的心情更加激动,纷纷上前拍照。而我却满怀好奇地走进了莫奈的故居——那幢古朴的别墅。

莫奈的住宅打理得十分干净,画室里的作品陈列整齐,厨房里锅炉安详挂在墙上,仿佛是在等待它的宿主,房间里被垫折叠整齐。身处其中,莫奈的生活场景仿佛在脑海中浮现,那一切都是那样真切。我感受到了艺术的魅力,是因为艺术共同的感悟使我能链接莫奈的精神,好像坐在这位18世纪的艺术老顽童,同时又是艺术巨匠的莫奈对面切磋对艺术的感悟。

艺术,仿佛已经陪伴在我的身边。

走出宅院,我们深入至莫奈的睡莲池边。在这里,莫奈画出了精致的日本桥、曲径间的绿阴光影,更绘出了千古佳作——睡莲系列。

但我心里却一直心存疑问:当莫奈绘制《睡莲》时已经是古来稀的年岁了,并患有严重的眼病,在这种情况下他又是如何画出《睡莲》的呢?

我带着疑问走进睡莲池,当下的景色让我震惊,本以为怒放的朵朵睡莲会映入眼帘,但真正的睡莲有几朵呢?只不过是莲叶无力地飘在水面,“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的景象充斥内心。

但它又为了解答了疑惑。

莫奈晚年时已经力不从心,但他的心却没有停下对艺术的追求,朦胧的画面背后是残破的景物,但更有着莫奈对艺术的深度感知。霎时间,我的内心感动不已,不仅是钦佩莫奈,更是对艺术的力量赞叹。

……

如今已经过去了数个周末,但那个周末仍就历历在目,因为我和它度过了一个周末——艺术。

[和艺术一起过周末初中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