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挂印知县喻秉渊观后感(通用2篇)

浏览

6676

作文

2

篇1:挂印知县喻秉渊观后感

全文共 857 字

+ 加入清单

有学者道:“清官是我国历代统治者标榜自诩的镏金外衣,清官是人治社会的产物”。也有学者说:"清官是责任与道德的产物,是百姓对重廉守节官员的最高褒奖,是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作为各位,应该有以下之感慨。

一、家境贫寒,苦学之念成就立身之本

“寒窗十年读书灯”。喻秉渊胸怀“一朝为官,要造福一方民众”的宏图壮志,勤学苦练,寒窗苦读,虽家境贫寒,但一心为民的壮志未消,奋发图强的意志不减。相传,有一次喻秉渊在读书时,达到了忘我的状态,妻子郭秀云多次唤其吃饭,但他已全身投入学习,手拿大饼,竟醮着墨汁吃了起来。这种忘我的态度,不懈的韧劲,对于身处闹市的现代学子,更值得我们永远敬重和学习。

二、耕读传家,严学之举指引子女成长

“执政为民,清廉为官,除奉薪身家之外,不可贪占他人一分一文!”对子女的教导和匡正,喻秉渊坚持身先示范,以情感化的家庭教育方式。特别是面对知县雷梦初的金钱贿赂,他更是要求子女“不可贪占他人一分一文”,用甘于清贫、谨守人生的坚定信念,感化了妻子,教育了子女。这种耕读传家,正派为人的行为示范,正是我们应当具备的行为准则。当其妻弟接受贿赂时,毅然挂印辞官,以赎自己对家属管教不严的过错,此种举动,充分彰显了喻秉渊严于律已,清廉刚正的崇高品质。

三、民生为本,兴学之风倡导尊师重教

“民生之本在农,国家之本在学”。剧中,喻秉渊秉持“让学子安心科场,为国家选拔青年才俊”的理念,极力发扬兴学倡学之风。为修葺考棚,捐俸禄,当田地,倾其所有,无怨无悔。这种以“国家至上、民生为本”的大家思想难能可贵,正与当前“党以重教为先,政以兴教为本,民以助教为荣”的全民兴学倡学的大好氛围一脉相承。

恩阳“清官”喻秉渊清正廉洁,谨守人生的崇高示范,是知情义、懂感恩、要阳光的人的真实写照,更是教育人加压奋进、拼搏进取的历史典范。“一人廉,其身独善;一家廉,代代相传;一乡廉,民风肇端;一国廉,盛世福延绵。”这是一曲浩然的正气歌。树秉渊风范,展优良学风。作为观看的诸位,更应做到先贤之学,后世传承,以廉洁的风范,用优良的学风,做好日常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挂印知县观后感

全文共 816 字

+ 加入清单

记得去年在巴人广场观看市委市政府举办的廉政晚会中,就出演了一场恩阳的一名清官喻秉渊这个人物的节目,在场的观众无不为巴中有这样一名为人清廉的历史人物而骄傲,虽然只是一个短短的片段,但演员表演得出色生动,令观众震撼,没有一个不拍手称好,掌声经久不息。自此,喻秉渊这个堪称巴中的“包青天”就深深烙在我记忆最深处了。今晚我再一次有幸观看了恩阳区承办的川剧《挂印知县》。

全剧主要讲述的是关于倡廉守节的故事。在云南被广大百姓称颂的“喻青天”喻秉渊从云南保山县任上挂印请辞,带着一家老小,几个包袱,一块御赐“问心堂”的匾额,以及一盆盛开的紫薇花,回到了故乡恩阳,开始了耕读的农家日子。

当时的巴州知县雷梦初,自命不凡,慵懒怠政,其属下蓝师爷欺下瞒上,鱼肉百姓,致使百姓罢耕请愿减免过重的捐税。蓝师爷为了掩饰劣迹,拉拢刚正耿直的喻秉渊,在雷梦初面前,肆意蛊惑,并为喻设下贿赂陷阱,欲将素以清廉闻名的喻秉渊拉下水。面对金钱的诱惑,喻秉渊训诫家人,慨然将银子退还,并对雷知县予以劝诫。雷梦初被喻秉渊之品格感动,如梦初醒,深刻反省庸碌无为,纵容属下等行为,着力整顿吏治,革职收监蓝师爷,并清偿考棚用度,废除过重苛捐杂税以安民生,得到百姓称颂。

全剧的主题正如剧中所言:一人廉,其身独善;一家廉,代代相传;一乡廉,民风肇端;一国廉,盛世福延绵。全剧共分罢耕、农事、议礼、守节、劝谏、同乐六个部分。演员表演的更是绝妙盛鼎,步步到位,尤其主角喻秉渊的扮演者李艳冬把喻秉渊的善良、正直、公允,表演得栩栩如生,塑造得非常善良、正直,令在坐的观众无不徐然起敬,称扬赞叹,每一场的表演都是掌声不落,就连结束时各位演员谢幕的时候,观众掌声还依然不停,带着一份留念缓缓离开剧场。如此廉洁的声势难道不是带给了社会至高无上的正能量吗?我深感振奋和深受启发。廉是国之基础,家是国之根本。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也是反腐倡廉的重要阵地,只有确保每一个细胞的健康,社会才能抵挡“病毒”的侵袭。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