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阿里山游记节选【优秀11篇】

云南,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简称云滇,省会昆明。位于中国西南的边陲,东面是广西和贵州省,北面是四川省,西北面是西藏自治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今天为大家准备的是云南游记作文,希望能满足大家的阅读需求。

浏览

2822

作文

11

篇1:阿里山游记

全文共 1257 字

+ 加入清单

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呀,阿里山的少年壮如山。”阿里山,对我而言是一个神秘遥远的名字,以前,我只能在这首歌里领略它的风采,而这个暑假,我如愿以偿地来到了宝岛台湾,来到了这神秘的阿里山。

车子缓缓地驶入了阿里山山脉,一座座连绵不断的青山映入眼帘,那是深邃的绿,高大的山峦像是一口井,此刻的我们就在这口巨大的井中。沿着曲折的盘山公路,我们的车子到了半山腰,往窗外望去,对面的山已经被薄纱一般的云雾萦绕。云雾中,隐隐约约露出一些青色,刚才挺拔高峻的山似乎害羞起来,用纱巾遮住半边脸,这又为阿里山增添了几分神秘。还没有缓过神来,车子已经驶入了一片云雾中,四周一片白茫茫,除了车灯依稀照亮了前面的道路,剩下的全都淹没在朦胧中。我们坐在车子上,颠颠簸簸,仿佛在仙境中穿行,飘飘欲仙。

经过了几个小时的车程,我们登上了海拔二千六百多米的阿里山。刚踏出车门,一阵阵寒气便扑面而来,这里的温度只有十几度,大家都披上了外套,看来“避暑山庄”的称号还真是名不虚传啊。慢慢地,我们就走进了一片森林,清凉的风儿吹拂过脸庞,惬意极了。我尽情地呼吸着新鲜空气,我已经好久没有感受到如此清静了。这里是一个天然氧吧,我也尽情地欣赏这四周的绿色,慢慢地便和阿里山融合在一起了。

沿着石梯往下走,两旁是形态各异的树木,还有不少“二代树”——第一代的树木死了,第二代树便在它死去的枯木上继续生长。有的依偎在一起,仿佛是情深的父子。这里还有不少的“三代树”,可“四代树”是很少见的。然而,我却遇见了慢慢生长着的“四代树”,只见四棵树相互扶持,缠绕在一起,仿佛它们已经融合为一体,恰似其乐融融、四世同堂的大家庭。

继续走进阿里山,不远处的人熙熙攘攘,一棵直插云霄的大树耸立着,原来这就是二千三百多岁高龄的阿里山神木!它的树干直径足有五米多,需要十几位壮汉才能合抱,需要抬头仰望才能看到它郁郁葱葱的树叶。这位传奇神木却并不显老,甚至比其他的树木更加浓郁。在阿里山,八九百岁的树木虽不足为奇,但能长到二千多岁,真的是个神话了!

告别这棵神木,我们沿着小径继续向前走,一路上的野兰花不少,大多是紫色的,却也显得分外妖娆,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增添了一笔绚丽的色彩。伴随着一路的野兰花,我们来到阿里山小火车站。是的,这里就是小有名气的阿里山小火车站。我迫不及待地登上站台,等待小火车的到来。不一会儿,远处响起了“滴答”的声响,渐渐地,小火车出现了,原来这就是它的庐山真面目了。一辆红色的火车缓缓地驶来,在青山绿树的衬托下,分外鲜艳。车门开了,我满怀期待地登上了火车,随着车内广播的响起,小火车缓缓地开动,一旁奇异的树木似乎在向我们道别。火车开到了一条上坡路,在车尾的我正好能一览火车的全貌,它像一条弯弯曲曲的小龙穿梭在山间,和阿里山浑然一体。小火车行驶在山间,我看到了溪涧,看到了成阴的绿树,看到了阿里山的身影。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小火车到站了,我们也该下山了。遗憾的是,我们并没有见到美如水的采茶姑娘。但回首阿里山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是美丽又珍贵的记忆。再见了,美丽的阿里山!

展开阅读全文

篇2:阿里山游记

全文共 847 字

+ 加入清单

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呀,阿里山的少年壮如山……”一首《阿里山的姑娘》勾起了我们对阿里山无限的向往。今年暑假,我终于有机会抵达阿里山,一睹使我魂牵梦萦的姊妹潭和香林神木的迷人风采。

在导游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了阿里山森林游乐区。山上凉爽的空气驱走了我旅途的炎热,高大笔直的树木带给我不可思议的感受。石子小路,参天树木,偶尔还会传来几声鸟儿的鸣声,一切都是那么的恬静美好。来到这里,我有一种恍如隔世的感觉。我一边贪婪地呼吸着山上清新的空气,一边慢慢向森林深处迈进。一路上,参天的柳杉取代了昔日的红桧林,路边上到处有数人合围的大红桧被拦腰砍断后的根,看得我痛心。

峰回路转,迂曲穿过一片林区,我们来到了姊妹潭。听导游介绍,姊妹潭有个神秘的传说,相传有一对姊妹同时爱上了一个男子,于是两姊妹分别在此投水殉情而亡。姊妹潭是两座天然高山沼泽,妹潭小而浅,像滩死水,姊潭面积较大,潭中有一尊木制观景台,可尽情观看山光水色的倒影。潭外有座穿越木林的环潭木栈道,沿路还有三代木、心心相印、象鼻木,夫妻树等景点,经过导游的精彩介绍,我对它们各具特色的形态和文化内涵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到阿里山,不去看神木是一大遗憾。接着,我们又跟着导游来到了传说中的阿里山香林神木前。这棵有着两千多年树龄的神木不愧是树中的精,树中的神。它那粗壮的身躯,高耸入云的枝干深深地震撼了我们在场的每一个人。它似乎吸收了阳光雨露的熏陶,凝聚了天地的精华,终于长成了如此魁梧高大的树中巨人。我慢慢地走近它,心想:在这两千多年里,该有多少次的雷轰电击威胁着它的生命啊!可是这棵神木凭借它那顽强的意志与风雨抗争,用它那笔直的身躯向人们诠释生命的顽强和执着!

“高山常青,涧水常蓝……碧水长围着青山转,那鲁湾多依娃哪呀嘿……”不知是谁哼起了《高山青》,悠扬的旋律在山林间盘旋回荡。我们在这欢快的歌声中恋恋不舍地离开了阿里山,结束一天的旅程。

阿里山之旅是匆匆的,是短暂的。但阿里山会永远地印在我的脑海中。它是隽永的诗,是甘醇的酒,使我们倾折,并留下深深的记忆。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台湾阿里山游记

全文共 391 字

+ 加入清单

2月1日,我和妈妈去到台湾,开启了7天的宝岛之行。我们去了许多景点,令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阿里山了。

阿里山位于台湾南部,它是台湾目前最高的山峰。阿里山的小火车是世界三大登山铁路中的其中一条。

阿里山空气清新,走进山里,就像置身于森林浴之中,令人感到心旷神怡。那里的雾就像是一位不肯显颜露面的神仙,也宛若是一位含情脉脉的少女。一会儿无处不在,扑朔迷离,转眼间,却了无踪迹,不知去向。

阿里山的树奇形怪状,有的像一只野猪,有的像一位少女,还有许多过百年的参天大树。整个阿里山的树木中,最粗,最高,年龄最大的就是阿里山神木了。它的树种是红桧,有12.3米粗,高45米,树龄约2300年。在2007年被名为阿里山神木。还有三代神木也颇为壮观,三棵树木同一条根,只要一棵树死去时,另外两棵也会跟着死去。他们就像是出生入死的三兄弟。由于他们的高度不一样,又被人们称为祖孙三代

阿里山真美啊!我爱阿里山。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台湾景点优秀作文:阿里山游记

全文共 1802 字

+ 加入清单

阿里山台湾岛上闻名遐迩的的一座山,这里风景如仙、山水如画,还有世界三大森林小火车的其中一个。山上白雾茫茫,缭绕着多种珍贵的参天大树,让它成了个不折不扣的人间伊甸园。现在,我们就来欣赏它的魅力吧。

上了山,山上的温度与山下的温度简直是手碰不着头。山上一片白茫茫的十分寒冷,但是却是人潮汹涌,一片兵荒马乱的样子,与一锅快炸的粥差不多。每个人都争先恐后地想抢到“宝贵”的森林小火车的票赶紧上山。我们也“抢”到了火车票,上了小火车才一会儿,马上就到了终点。

跟着人流走正确的路线,就到了一个森林里。森林里树木的叶子互相重叠着,太阳那富有暖意的光打在树叶上,让叶子成为一颗颗目不可数的绿宝石;树木却像一根根巨大的擎天柱那样直插云霄;树上长着许多苔藓,这种与众不同的苔藓是需要有比城市新鲜无数倍的空气才能长出来的,所以也算是无价之宝了。草地上的草虽然不多,但是热情的泥土和形状各异的石头给孤零零的青草加上了绚丽多彩的装饰。

自从这里被日本攻占之后,山里的古树被小鬼子砍伐并运回日本,所以现在的古树少了许多,人们对这些遗憾都十分伤感。不过,有坏处也必有好处,这些被日本人砍掉的树根又惟妙惟肖地形成了各式生机勃勃、栩栩如生的动物、以及各种各样的图案,甚至还有逼真的“爱心”形状。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是多么千变万换啊!我真是情不自禁地想赞叹大自然伟大的创造力。

大饱眼福之后,我们来到了姐妹潭。姐妹潭分为姐潭和妹潭,是两个比邻的小湖。湖水不深,但却绿幽幽的凝然不动。水面不时飘过几缕不易察觉的山岚,一霎间又消失得无影无踪,好像被水下的什么精灵摄去了似的。姐妹潭的故事是讲一对姐妹因为同时爱上了一名男子,却不愿意伤害手足之情,于是双双投潭自尽。因为这一个伤感的故事,姐妹潭的名声大噪。但是这两个潭都是死水,混浊的潭水上有很多水蜘蛛,也少不了成群的蝌蚪,有的蝌蚪已有六厘米了却还没变成青蛙,可能是水里的养分太足了吧。

走出了姐妹潭,我们进入了一个幽静的森林。这里终年大雾笼罩,所以大部分的泥土都是黏乎乎、湿漉漉的,看了都令人心里觉得不舒服。这里的树木奇形怪状、千姿百态,而且全都是“苔藓洗身”般。眼前的一片深深浅浅的绿色苔藓如同无数只小绿虫趴在树杆上,感觉全都www.99zuowen.com是变异了的树。这些树像站岗的哨兵一样笔直地耸立着,高度和年轮也令人大吃一惊。有的高度有五十几米,有的已经生长了几百年甚至两千年,差不多都成树妖了。枝杆上的条纹顺得很自然,形状如同蛇一般弯曲却又毫无矛盾感,真是大自然的神画之作。地上草丛里有几只地鼠正在慌慌忙忙地挖洞,一边手忙脚乱的还一边精灵地四处张望着。这里的虫子也有上百种,各种小飞虫和蜻蜓最多,它们操纵自如地飞舞着,十分地悠闲自在,似乎在享受着阿里山赐与它们的无穷乐趣。

我们穿梭在森林里的木栈道上,栈道的左边是山坡,右边是翠色欲滴的树林,阳光从密密麻麻的树叶中穿了进来,这里没有狂风大作的声音,只有流水与小动物在低吟鸣唱,周围显得十分静谧、和谐,让人有如升天般的美感。沉静在这种宁静的大自然中,忘却了刚进门时如同爆炸般的人潮声。这种宁静在国内的任何一个景区里(连海拔很高的黄龙)都是没有过的,这种十全十美的状况,让我们感觉是在享受生活,而不是在挑战爬山。

再往前走,发现我们进入了“巨木森林”里。眼前有一棵连体树,它的下面树干是合体的,上面却分成两棵;这棵树的高度惊人,大约有七十米高。仰头看到顶梢时,我的脖子都累酸了。森林里粗如天殿柱般的树数不胜数,树上都爬满了植物,一些罕见的鸟儿在上面叽叽喳喳地蹦蹦跳跳着,让这一切充满了生机。空气中混杂着潮湿味儿和植物散发出的天然香气,把我的肺洗得一干二净。虽然阿里山不是碧海蓝天,但是却像是神话故事中的仙境一样,令我身心受益。

山顶有个纪念碑,上面记载着阿里山的历史。还有个刻着文字的大钟,那是日本人在这儿大批砍树后,我们为了不忘国耻做的纪念,说明这片土地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顺着林间小径下山,偶尔会遇上一些喋喋不休、大声喧闹的过客。我们在木桥上拍了几张雾气濛濛的森林景色,感觉仙气十足。山上的溪流从脚下穿行而过,山脉、小桥、流水仿佛被定格了,好像人也慢慢地融入了风景里,整个世界都静止了,穿越到了“另一个”空间,让人沉浸其中,好像溺“水”般出不来了。

下了山,我们又坐上了缓缓行动的小火车,真是难舍啊!我在心中与阿里山对话:“阿里山,再见!我会记住你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5:阿里山游记

全文共 892 字

+ 加入清单

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阿里山的少年壮如山……”想必大家都唱过或听过这首歌吧。它动听的旋律为我们描绘出宝岛台湾阿里山的美丽景色,让人一听就心存向往。去年暑假,我有幸随爸爸妈妈去台湾旅游,终于见到了阿里山的真面目。

阿里山是台湾省著名的旅游风景区。海拔2000米以上,由于山区气候温和,盛夏时依然清爽宜人,加上林木葱翠,是全台湾最好的避暑胜地。

我们刚到阿里山,天空就下下起了蒙蒙细雨,雨中访名山,真是天助兴也。虽然看不清它的全貌,但映入眼帘的是密密的森林,浓浓的绿色。走进阿里山,突然感到空气很湿润,仿佛还漂浮着一种淡淡的香气,感到非常舒适。树木一棵挨着一棵,绿色一片连着一片。拾阶而上,进入山林深处,我便大口地呼吸,想多吸几口这新鲜的空气。耳边,还时不时听到几声清脆的鸟叫。

走着走着,我们看到山路旁有两个小池塘,碧绿清澈。导游介绍说这里是姊妹潭,传说古时候两位阿里山姑娘同时爱上了一名阿里山小伙,因无法割舍,分投姊潭和妹潭而得名。前面不远处,我们又看到了“三兄弟”,这是三棵树并列生长在一棵大树的树头上,如同亲兄弟一般。再往前,还有两棵“同心木”,爸爸妈妈在这两棵树搭成的“心”形前合影留念了呢。

往上又走了一段时间,我看见一排双层的楼房和一个小操场,楼房上竖着一块大牌子,上面写着:“香林国民小学——台湾最高学府”。导游一说,我恍然大悟,原来这是台湾海拔最高的一所学校。哦,真有趣。

继续往上爬,过了一座木索,我们来到了地处2182米的福德万古树。旁边有个许愿池,大家都用投币的方式许了愿,期盼希望能够实现。接着我们又来到了阿里山一大奇观——“三代木”前。三棵树实际上同属一株,年逾千岁的“第一代”已经枯死,“第二代”的树干也已经空了,而“第三代”正在繁枝茂叶地生长,让人们不得不惊叹大自然的奇妙和生命的顽强。再往前,我们又看到了另一奇观——香林神木。它高约45米,足有十多层楼那么高,树围12.3米,这样的“树王”不禁使人惊叹不已。

不知不觉中,也该返回了。但我心里仍对阿里山依依不舍。虽然没有看到美如水的阿里山姑娘和壮如山的阿里山少年,但是有机会遇到还会去的,把遗憾补上。我爱你,阿里山!

展开阅读全文

篇6:阿里山游记

全文共 648 字

+ 加入清单

“高山青,涧水蓝,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呀,阿里山的少年壮如山……”很小的时候我就听过妈妈唱这首歌。那时,我就有了要去阿里山看一看的梦想,而今天,这个梦想终于实现了。

我们乘着飞机抵达台湾,行程中的第三天就是去参观阿里山。去阿里山有一段盘山公路,我们一路颠簸,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车程到达了阿里山的山门。大家下了车,从2000多米的高处远眺,眼前云雾缭绕,连绵起伏的山峦若隐若现,好似仙境一般,更像一幅浓郁的水墨画。导游说:“云海、日出、森林、晚霞和铁路是阿里山的‘五大奇观’,刚才我们看到的就是云海。”

接着我们跟着导游进入了阿里山的原始大森林,这里的空气真新鲜,大家深深地呼气吸气,畅游在天然的森林氧吧中,大口大口地享受着大自然带给我们的天地灵气。哇,这片森林里的树木真是千奇百怪。瞧!明明是同一个树根,上面却长着两棵品种完全不同的树,而且这两棵树紧紧缠绕在一起,早已分不出彼此。看来,这就是传说中的“夫妻树”了;再看那儿,一个树根上长出的六株树整齐地排列着,就像一把打开的大扇子,我们称之为“六姊妹”;再看看旁边的这棵树,高耸入云,非常粗壮,我们张开双臂,排了十多人都不能把这棵树围起来,这就是著名的阿里山神木。仔细看了一下介绍,原来这棵树已经活了两千多岁了,看来阿里山神木真是名不虚传。一路走过,像这样的神木随处可见。

欣赏完了神木,我们又坐上了鼎鼎有名的阿里山小火车继续参观原始森林的壮丽美景。遗憾的是,我们没能在山里住上一晚,所以没有欣赏到阿里山的日出和晚霞。以后若有机会,我一定要补上这次的缺憾。

展开阅读全文

篇7:阿里山的游记作文

全文共 1801 字

+ 加入清单

阿里山是台湾岛上闻名遐迩的的一座山,这里风景如仙、山水如画,还有世界三大森林小火车的其中一个,阿里山游记作文。山上白雾茫茫,缭绕着多种珍贵的参天大树,让它成了个不折不扣的人间伊甸园。现在,我们就来欣赏它的魅力吧。

上了山,山上的温度与山下的温度简直是手碰不着头。山上一片白茫茫的十分寒冷,但是却是人潮汹涌,一片兵荒马乱的样子,与一锅快炸的粥差不多。每个人都争先恐后地想抢到“宝贵”的森林小火车的票赶紧上山。我们也“抢”到了火车票,上了小火车才一会儿,马上就到了终点。

跟着人流走正确的路线,就到了一个森林里。森林里树木的叶子互相重叠着,太阳那富有暖意的光打在树叶上,让叶子成为一颗颗目不可数的绿宝石;树木却像一根根巨大的擎天柱那样直插云霄;树上长着许多苔藓,这种与众不同的苔藓是需要有比城市新鲜无数倍的空气才能长出来的,所以也算是无价之宝了。草地上的草虽然不多,但是热情的泥土和形状各异的石头给孤零零的青草加上了绚丽多彩的装饰。

自从这里被日本攻占之后,山里的古树被小鬼子砍伐并运回日本,所以现在的古树少了许多,人们对这些遗憾都十分伤感。不过,有坏处也必有好处,这些被日本人砍掉的树根又惟妙惟肖地形成了各式生机勃勃、栩栩如生的动物、以及各种各样的图案,甚至还有逼真的“爱心”形状。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是多么千变万换啊!我真是情不自禁地想赞叹大自然伟大的创造力。

大饱眼福之后,我们来到了姐妹潭。姐妹潭分为姐潭和妹潭,是两个比邻的小湖。湖水不深,但却绿幽幽的凝然不动。水面不时飘过几缕不易察觉的山岚,一霎间又消失得无影无踪,好像被水下的什么精灵摄去了似的。姐妹潭的故事是讲一对姐妹因为同时爱上了一名男子,却不愿意伤害手足之情,于是双双投潭自尽。因为这一个伤感的故事,姐妹潭的名声大噪,游记《阿里山游记作文》。但是这两个潭都是死水,混浊的潭水上有很多水蜘蛛,也少不了成群的蝌蚪,有的蝌蚪已有六厘米了却还没变成青蛙,可能是水里的养分太足了吧。

走出了姐妹潭,我们进入了一个幽静的森林。这里终年大雾笼罩,所以大部分的泥土都是黏乎乎、湿漉漉的,看了都令人心里觉得不舒服。这里的树木奇形怪状、千姿百态,而且全都是“苔藓洗身”般。眼前的一片深深浅浅的绿色苔藓如同无数只小绿虫趴在树杆上,感觉全都是变异了的树。这些树像站岗的哨兵一样笔直地耸立着,高度和年轮也令人大吃一惊。有的高度有五十几米,有的已经生长了几百年甚至两千年,差不多都成树妖了。枝杆上的条纹顺得很自然,形状如同蛇一般弯曲却又毫无矛盾感,真是大自然的神画之作。地上草丛里有几只地鼠正在慌慌忙忙地挖洞,一边手忙脚乱的还一边精灵地四处张望着。这里的虫子也有上百种,各种小飞虫和蜻蜓最多,它们操纵自如地飞舞着,十分地悠闲自在,似乎在享受着阿里山赐与它们的无穷乐趣。

我们穿梭在森林里的木栈道上,栈道的左边是山坡,右边是树林,阳光从密密麻麻的树叶中穿了进来,这里没有狂风大作的声音,只有流水与小动物在低吟鸣唱,周围显得十分静谧、和谐,让人有如升天般的美感。沉静在这种宁静的大自然中,忘却了刚进门时如同爆炸般的人潮声。这种宁静在国内的任何一个景区里(连海拔很高的黄龙)都是没有过的,这种十全十美的状况,让我们感觉是在享受生活,而不是在挑战爬山。

再往前走,发现我们进入了“巨木森林”里。眼前有一棵连体树,它的下面树干是合体的,上面却分成两棵;这棵树的高度惊人,大约有七十米高。仰头看到顶梢时,我的脖子都累酸了。森林里粗如天殿柱般的树数不胜数,树上都爬满了植物,一些罕见的鸟儿在上面叽叽喳喳地蹦蹦跳跳着,让这一切充满了生机。空气中混杂着潮湿味儿和植物散发出的天然香气,把我的肺洗得一干二净。虽然阿里山不是碧海蓝天,但是却像是神话故事中的仙境一样,令我身心受益。

山顶有个纪念碑,上面记载着阿里山的历史。还有个刻着文字的大钟,那是日本人在这儿大批砍树后,我们为了不忘国耻做的纪念,说明这片土地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顺着林间小径下山,偶尔会遇上一些喋喋不休、大声喧闹的过客。我们在木桥上拍了几张雾气濛濛的森林景色,感觉仙气十足。山上的溪流从脚下穿行而过,山脉、小桥、流水仿佛被定格了,好像人也慢慢地融入了风景里,整个世界都静止了,穿越到了“另一个”空间,让人沉浸其中,好像溺“水”般出不来了。

下了山,我们又坐上了缓缓行动的小火车,真是难舍啊!我在心中与阿里山对话:“阿里山,再见!我会记住你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游记作文:阿里山游记

全文共 3109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它动听的旋律为我们描绘出宝岛台湾阿里山的美丽景色,让人一听就心存向往。去年暑假,我有幸随爸爸妈妈去台湾旅游,终于见到了阿里山的真面目。小编收集游阿里山的作文,欢迎阅读。

第一篇阿里山游记

“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呀,阿里山的少年壮如山……”一首《阿里山的姑娘》勾起了我们对阿里山无限的向往。今年暑假,我终于有机会抵达阿里山,一睹使我魂牵梦萦的姊妹潭和香林神木的迷人风采。

在导游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了阿里山森林游乐区。山上凉爽的空气驱走了我旅途的炎热,高大笔直的树木带给我不可思议的感受。石子小路,参天树木,偶尔还会传来几声鸟儿的鸣声,一切都是那么的恬静美好。来到这里,我有一种恍如隔世的感觉。我一边贪婪地呼吸着山上清新的空气,一边慢慢向森林深处迈进。一路上,参天的柳杉取代了昔日的红桧林,路边上到处有数人合围的大红桧被拦腰砍断后的根,看得我痛心。

峰回路转,迂曲穿过一片林区,我们来到了姊妹潭。听导游介绍,姊妹潭有个神秘的传说,相传有一对姊妹同时爱上了一个男子,于是两姊妹分别在此投水殉情而亡。姊妹潭是两座天然高山沼泽,妹潭小而浅,像滩死水,姊潭面积较大,潭中有一尊木制观景台,可尽情观看山光水色的倒影。潭外有座穿越木林的环潭木栈道,沿路还有三代木、心心相印、象鼻木,夫妻树等景点,经过导游的精彩介绍,我对它们各具特色的形态和文化内涵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到阿里山,不去看神木是一大遗憾。接着,我们又跟着导游来到了传说中的阿里山香林神木前。这棵有着两千多年树龄的神木不愧是树中的精,树中的神。它那粗壮的身躯,高耸入云的枝干深深地震撼了我们在场的每一个人。它似乎吸收了阳光雨露的熏陶,凝聚了天地的精华,终于长成了如此魁梧高大的树中巨人。我慢慢地走近它,心想:在这两千多年里,该有多少次的雷轰电击威胁着它的生命啊!可是这棵神木凭借它那顽强的意志与风雨抗争,用它那笔直的身躯向人们诠释生命的顽强和执着!

“高山常青,涧水常蓝……碧水长围着青山转,那鲁湾多依娃哪呀嘿……”不知是谁哼起了《高山青》,悠扬的旋律在山林间盘旋回荡。我们在这欢快的歌声中恋恋不舍地离开了阿里山,结束一天的旅程。

阿里山之旅是匆匆的,是短暂的。但阿里山会永远地印在我的脑海中。它是隽永的诗,是甘醇的酒,使我们倾折,并留下深深的记忆。

第二篇:阿里山游记

“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阿里山的少年壮如山……”想必大家都唱过或听过这首歌吧。它动听的旋律为我们描绘出宝岛台湾阿里山的美丽景色,让人一听就心存向往。去年暑假,我有幸随爸爸妈妈去台湾旅游,终于见到了阿里山的真面目。

阿里山是台湾省著名的旅游风景区。海拔2000米以上,由于山区气候温和,盛夏时依然清爽宜人,加上林木葱翠,是全台湾最好的避暑胜地。

我们刚到阿里山,天空就下下起了蒙蒙细雨,雨中访名山,真是天助兴也。虽然看不清它的全貌,但映入眼帘的是密密的森林,浓浓的绿色。走进阿里山,突然感到空气很湿润,仿佛还漂浮着一种淡淡的香气,感到非常舒适。树木一棵挨着一棵,绿色一片连着一片。拾阶而上,进入山林深处,我便大口地呼吸,想多吸几口这新鲜的空气。耳边,还时不时听到几声清脆的鸟叫。

走着走着,我们看到山路旁有两个小池塘,碧绿清澈。导游介绍说这里是姊妹潭,传说古时候两位阿里山姑娘同时爱上了一名阿里山小伙,因无法割舍,分投姊潭和妹潭而得名。前面不远处,我们又看到了“三兄弟”,这是三棵树并列生长在一棵大树的树头上,如同亲兄弟一般。再往前,还有两棵“同心木”,爸爸妈妈在这两棵树搭成的“心”形前合影留念了呢。

往上又走了一段时间,我看见一排双层的楼房和一个小操场,楼房上竖着一块大牌子,上面写着:“香林国民小学——台湾最高学府”。导游一说,我恍然大悟,原来这是台湾海拔最高的一所学校。哦,真有趣。

继续往上爬,过了一座木索,我们来到了地处2182米的福德万古树。旁边有个许愿池,大家都用投币的方式许了愿,期盼希望能够实现。接着我们又来到了阿里山一大奇观——“三代木”前。三棵树实际上同属一株,年逾千岁的“第一代”已经枯死,“第二代”的树干也已经空了,而“第三代”正在繁枝茂叶地生长,让人们不得不惊叹大自然的奇妙和生命的顽强。再往前,我们又看到了另一奇观——香林神木。它高约45米,足有十多层楼那么高,树围12.3米,这样的“树王”不禁使人惊叹不已。

不知不觉中,也该返回了。但我心里仍对阿里山依依不舍。虽然没有看到美如水的阿里山姑娘和壮如山的阿里山少年,但是有机会遇到还会去的,把遗憾补上。我爱你,阿里山!

第三篇:阿里山游记

“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呀,阿里山的少年壮如山。”阿里山,对我而言是一个神秘遥远的名字,以前,我只能在这首歌里领略它的风采,而这个暑假,我如愿以偿地来到了宝岛台湾,来到了这神秘的阿里山。

车子缓缓地驶入了阿里山山脉,一座座连绵不断的青山映入眼帘,那是深邃的绿,高大的山峦像是一口井,此刻的我们就在这口巨大的井中。沿着曲折的盘山公路,我们的车子到了半山腰,往窗外望去,对面的山已经被薄纱一般的云雾萦绕。云雾中,隐隐约约露出一些青色,刚才挺拔高峻的山似乎害羞起来,用纱巾遮住半边脸,这又为阿里山增添了几分神秘。还没有缓过神来,车子已经驶入了一片云雾中,四周一片白茫茫,除了车灯依稀照亮了前面的道路,剩下的全都淹没在朦胧中。我们坐在车子上,颠颠簸簸,仿佛在仙境中穿行,飘飘欲仙。

经过了几个小时的车程,我们登上了海拔二千六百多米的阿里山。刚踏出车门,一阵阵寒气便扑面而来,这里的温度只有十几度,大家都披上了外套,看来“避暑山庄”的称号还真是名不虚传啊。慢慢地,我们就走进了一片森林,清凉的风儿吹拂过脸庞,惬意极了。我尽情地呼吸着新鲜空气,我已经好久没有感受到如此清静了。这里是一个天然氧吧,我也尽情地欣赏这四周的绿色,慢慢地便和阿里山融合在一起了。

沿着石梯往下走,两旁是形态各异的树木,还有不少“二代树”——第一代的树木死了,第二代树便在它死去的枯木上继续生长。有的依偎在一起,仿佛是情深的父子。这里还有不少的“三代树”,可“四代树”是很少见的。然而,我却遇见了慢慢生长着的“四代树”,只见四棵树相互扶持,缠绕在一起,仿佛它们已经融合为一体,恰似其乐融融、四世同堂的大家庭。

继续走进阿里山,不远处的人熙熙攘攘,一棵直插云霄的大树耸立着,原来这就是二千三百多岁高龄的阿里山神木!它的树干直径足有五米多,需要十几位壮汉才能合抱,需要抬头仰望才能看到它郁郁葱葱的树叶。这位传奇神木却并不显老,甚至比其他的树木更加浓郁。在阿里山,八九百岁的树木虽不足为奇,但能长到二千多岁,真的是个神话了!

告别这棵神木,我们沿着小径继续向前走,一路上的野兰花不少,大多是紫色的,却也显得分外妖娆,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增添了一笔绚丽的色彩。伴随着一路的野兰花,我们来到阿里山小火车站。是的,这里就是小有名气的阿里山小火车站。我迫不及待地登上站台,等待小火车的到来。不一会儿,远处响起了“滴答”的声响,渐渐地,小火车出现了,原来这就是它的庐山真面目了。一辆红色的火车缓缓地驶来,在青山绿树的衬托下,分外鲜艳。车门开了,我满怀期待地登上了火车,随着车内广播的响起,小火车缓缓地开动,一旁奇异的树木似乎在向我们道别。火车开到了一条上坡路,在车尾的我正好能一览火车的全貌,它像一条弯弯曲曲的小龙穿梭在山间,和阿里山浑然一体。小火车行驶在山间,我看到了溪涧,看到了成阴的绿树,看到了阿里山的身影。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小火车到站了,我们也该下山了。遗憾的是,我们并没有见到美如水的采茶姑娘。但回首阿里山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是美丽又珍贵的记忆。再见了,美丽的阿里山!

展开阅读全文

篇9:阿里山游记为题目的作文

全文共 790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是我们一家台湾之旅的第五天,听说上午安排到著名旅游风景区阿里山游玩,我不禁想起那首曾风靡一时的台湾歌曲《高山青》。都说不去阿里山不算到台湾,当我哼着脍炙人口的“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呀,阿里山的少年壮如山……”歌词时,心情顿时变得兴奋起来。

晴朗的天空下,蜿蜒的盘山公路如一条巨蟒缠绕在逶迤的深山之间。我们一行坐着小型客车,兴致勃勃直奔嘉义市以东75公里处的阿里山。阿里山海拔高2216米,气候与厦门相差无几。一路上劳累困顿,在车上不知不觉睡着了,正好养精蓄锐。峰回路转,大约颠簸2个多小时,我们终于来到了期盼已久的景区。刚下车,一股刺骨的寒风迎面袭来,我不禁打了个冷战,赶忙拉拢衣领,裹紧单薄的身体。放眼看去,只见一片郁郁葱葱、生机勃勃的绿色大森林映入眼帘,如一泓碧绿的湖水,如一位窈窕的仙子,如一幅动人的画卷,如一首澎湃的诗歌,直教我目瞪口呆。屏住呼吸,胸襟开阔、眉宇舒展,一种莫名的愉悦刹那间从心底荡漾开去……

迂回穿过一片林区,眼前豁然一亮。到处都是未加采伐的原始森林。高大的树木虬曲苍髯,直耸云霄,如擎天神柱,如达摩宝剑,又如威武的士兵在执勤站哨。在树身之间穿行了一阵,我忽然发现一棵参天大树耸立在眼前,它就是台湾著名的红桧——“神木”。只见树高达60多米,我们四五个人伸开胳膊也抱不过来,真是罕见的庞然大物啊!据说此树树龄大约有三千年,这或许就是它被称为“神木”的缘由吧?在浩瀚茂密的团簇绿荫下,阳光斑驳而迷离,让人恍如身处仙境。老树又像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像是守护神一般庇护着大地的子民。岁月悠悠,唯有神木依然如旧。我不禁暗暗赞叹道:神木呀,你就是阿里山的灵魂所在!

车辆就要下山了,人仿佛变得稀少,静谧的山间弥漫过一阵雾气。忽然间,我觉得,这不就是唐诗中所说的“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的独特意境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变幻莫测,真叫人流连忘返……

[阿里山游记为题目的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阿里山游记

全文共 851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家乡在台湾,那里有一座美丽的阿里山

阿里山位于阿里山在台湾省嘉义县东北,属于玉山山脉的支脉,由地跨南投、嘉义二县,是大武恋山、尖山、祝山、塔山等十八座山的总称,主峰塔山海拔二千六百多公尺,东面靠近台湾最高峰玉山。

阿里山空间距离仅十五公里,但由山下一层一层盘旋绕上山顶的铁路,竟长达七十二公里,连通各森林区的支线,总长度有一千多公里。沿途有八十二条隧道,最长的达一千三百公尺。火车穿过热、亚热、温、寒四带迥异的森林区。通阿里山的铁路可与“阿里四景”(日出、云海、晚霞、森林)合称“五奇”。铁路全长72公里,却由海拔30米上升到2450米,坡度之大举世罕见。

火车从山脚登峰,似沿“螺旋梯”盘旋而上,绕山跨谷钻隧洞,鸟雀在火车轮下飞翔。登山途中,从高大挺拔的桉树、椰子树、槟榔树等热带古木,到四季常绿的樟、楠、槠、榉等亚热带阔叶树,再到茂密的红桧、扁柏、亚极和姬松等温带针叶树,到了3000米以上,则是以冷极为主的寒带林了。最有特色的树是阿里山的阿里山神木,不过在民国86年7月1日上午10时5分,1/3已伏于在铁路上,另2/3被撑着。民国87年6月29日已将2/3放倒安息,回归自然。

阿里山列为台湾风景区之一,美景纷陈早为人所称道,因此有“不到阿里山,不知阿里山之美,不知阿里山之富,更不知阿里山之伟大”的说法。由于山区气候温和,盛夏时依然清爽宜人,加上林木葱翠,是全台湾最理想的避暑胜地。

春季的阿里山,花团锦簇,游人如织,美不胜收。炎炎夏季中,倘徉在森林里清爽宜人,听鸟语,闻花香,阴离子,芬多精处处弥漫,令人享受森林浴的乐趣。秋季,除了观赏日出的朝阳与夕阳余晖璀璨绚丽的晚景外,更是欣赏云海翻腾波涛起伏的壮丽美景的最佳季节。冬季,是观赏枫红层层落叶缤纷的季节,满山的青枫,艳丽脱俗耀眼极了!

“阿里山”这个名字来源于一个故事:相传250多年前,达邦有一位酋长叫阿巴里,英勇善猎,只身翻山越岭来此打猎,满载而归,后来常常带族人来此打猎,收获颇丰,人们敬仰他,便以其名命名此山。

我爱我的家乡,更爱阿里山!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西游记节选改写

全文共 8617 字

+ 加入清单

本文是对《西游记》第四十七回《圣僧夜阻通天水,金木垂慈救小童》和第四十八回《魔弄寒风飘大雪,僧思拜佛履层冰》的部分章节的改写。夏志清说:“(各种人物之间简短对话)很难翻译,因为到处都是‘曰’字(在更通俗的小说中,代之以‘道’),每一句引语前都有这个字。在翻译成英文‘said’时成了冲撞冒失、千篇一律的强调。对于所有中国传统小说来说,专译这种简短对话场景的最好办法也许是用戏剧的对话形式,把‘曰’或‘道’变成冒号,伴随的动词修饰语如‘笑’、‘泣’等放在括号里。如此翻译,这些场景可望获得如《天路历程》和博斯韦尔的《约翰逊的生活》中类似场景的快捷和活泼。”(《中国古典小说史论·三国演义》61-62页。)本文即是试图把选中的《西游记》文本改写成类似戏剧的努力。我不清楚这种对词语顺序的轻微变换、标点符号的调整以及段落的重新划分能带来多大程度的阅读体验上的区别。因为文中有两位老者,即陈澄和陈清,为了避免混淆,我把文中多次出现的“老者”根据文意替换成“陈澄”或“陈清”,尽管他们在出场了一段时间之后才进行自我介绍。

第四十七回

(师徒们晓行夜住,渴饮饥餐,不觉的春尽夏残,又是秋光天气。一日,天色已晚。)

唐僧(勒马):“徒弟,今宵何处安身也?”

行者:“师父,出家人莫说那在家人的话。”三藏:“在家人怎么?出家人怎么?”

行者:“在家人,这时候温床暖被,怀中抱子,脚后蹬妻,自自在在睡觉。我等出家人,那里能够?便是要带月披星,餐风宿水,有路且行,无路方住。”

八戒:“哥哥,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如今路多险峻,我挑著重担,著实难走,须要寻个去处,好眠一觉,养养精神,明日方好捱担;不然,却不累倒我也?”

行者:“趁月光再走一程,到有人家之所再住。”

(师徒们没奈何,只得相随行者往前。又行不多时,只听得滔滔浪响。)

八戒:“罢了,来到尽头路了。”

沙僧:“是一股水挡住也。”

唐僧:“却怎生得渡?”

八戒:“等我试之,看深浅何如。”

三藏:“悟能,你休乱谈,水之浅深,如何试得?”

八戒:“寻一个鹅卵石,抛在当中。若是溅起水泡来,是浅;若是骨都都沉下有声,是深。”

行者:“你去试试看。”

(那呆子摸了一块石头,望水中抛去,只听得骨都都泛起鱼津,沉下水底。)

八戒:“深深深,去不得!”

唐僧:“你虽试得深浅,却不知有多少宽阔。”

八戒:“这个却不知,不知。”

行者:“等我看看。”

(好大圣,纵筋斗云,跳在空中,定睛观看,但见那:洋洋光浸月,浩浩影浮天。灵派吞华岳,长流贯百川。千层汹浪滚,万叠峻波颠。岸口无渔火,沙头有鹭眠。茫然浑似海,一望更无边。)

行者(急收云头,按落河边):“师父,宽哩,宽哩,去不得!老孙火眼金睛,白日里常看千里,凶吉晓得是;夜里也还看三五百里。如今通看不见边岸,怎定得宽阔之数?”

三藏(大惊,口不能言,声音哽咽):“徒弟啊,似这等怎了?”

沙僧:“师父莫哭。你看那水边立的,可不是个人么?”

行者:“想是扳罾的渔人,等我问他去来。”(拿了铁棒,两三步,跑到面前看处):呀!不是人,是一面石碑。碑上有三个篆文大字,下边两行有十个小字。三个大字乃“通天河”,十个小字乃“径过八百里,亘古少行人”。(叫):“师父,你来看看。”

三藏(看见,滴泪):“徒弟呀,我当年别了长安,只说西天易走,那知道妖魔阻隔,山水迢遥。”

八戒:“师父,你且听,是那里鼓钹声音?想是做斋的人家。我们且去赶些斋饭吃,问个渡口寻舡,明日过去罢。”

三藏(马上听得,果然有鼓钹之声):“却不是道家乐器,足是我僧家举事。我等去来。”

(行者在前引马,一行闻响而来。那里有甚正路,没高没低,漫过沙滩,望见一簇人家住处,约摸有四五百家,却也都住得好。但见:倚山通路,傍岸临溪。处处柴扉掩,家家竹院关。沙头宿鹭梦魂清,柳外啼鸣喉舌冷。短笛无声,寒砧不韵。红蓼枝摇月,黄芦叶斗风。陌头村犬吠疏篱,渡口老渔眠钓艇。灯火稀,人烟静,半空皎月如悬镜。忽闻一阵白苹香,却是西风隔岸送。)

(三藏下马,只见那路头上有一家儿,门外竖一首幢幡,内里有灯烛荧煌,香烟馥郁。)

三藏:“悟空,此处比那山凹河边却是不同。在人间屋檐下,可以遮得冷露,放心稳睡。你都莫来,让我先到那斋公门首告求。若肯留我,我就招呼汝等;假若不留,你却休要撒泼。汝等脸嘴丑陋,只恐諕了人,闯出祸来,却倒无住处矣。”

行者:“说得有理。请师父先去,我们在此守待。”

(那长老才摘了斗笠,光著头,抖抖褊衫,拖著锡杖,径来到人家门外。见那门半开半掩,三藏不敢擅入。聊站片时,只见里面走出一个老者,项下挂著数珠,口念阿弥陀佛,径自来关门。)

长老(慌得合掌高叫):“老施主,贫僧问讯了。”

陈清(还礼):“你这和尚,却来迟了。”

三藏:“怎么说?”

陈清:“来迟无物了。早来啊,我舍下斋僧,尽饱吃饭,熟米三升,白布一段,铜钱十文。你怎么这时候才来?”

三藏(躬身):“老施主,贫僧不是赶斋的。”

陈清:“既不赶斋,来此何干?”

三藏:“我是东土大唐钦差往西天取经者,今到贵处,天色已晚。听得府上鼓钹之声,特来告借一宿,天明就行也。”

陈清(摇手):“和尚,出家人休打诳语。东土大唐,到我这里,有五万四千里路。你这等单身,如何来得?”

三藏:“老施主见得最是。但我还有三个小徒,逢山开路,遇水叠桥,保护贫僧,方得到此。”

陈清:“既有徒弟,何不同来?”(教)“请,请,我舍下有处安歇。”

三藏(回头,叫声):“徒弟,这里来。”

(那行者本来性急,八戒生来粗鲁,沙僧却也莽撞,三个人听得师父招呼,牵著马,挑著担,不问好歹,一阵风,闯将进去。)

陈清(看见,諕得跌倒在地,口里只说):“是妖怪来了,妖怪来了。”

三藏(搀起):“施主莫怕,不是妖怪,是我徒弟。”

陈清(战兢兢):“这般好俊师父,怎么寻这样丑徒弟。”

三藏:“虽然相貌不中,却倒会降龙伏虎,捉怪擒妖。”

(老者似信不信的,扶著唐僧慢走。那三个凶顽闯入厅房上,拴了马,丢下行李。那厅中原有几个和尚念经。)

八戒(掬著长嘴喝道):“那和尚,念的是甚么经?”

(那些和尚听见问了一声,忽然擡头:观看外来人,嘴长耳朵大。身粗背膊宽,声响如雷咋。行者与沙僧,容貌更丑陋。厅堂几众僧,无人不害怕。闍黎还念经,班首教行罢。难顾磬和铃,佛像且丢下。一齐吹息灯,惊散光乍乍。跌跌与爬爬,门限何曾跨。你头撞我头,似倒葫芦架。清清好道场,翻成大笑话。这兄弟三人见那些人跌跌爬爬,鼓著掌哈哈大笑。那些僧越加悚惧,磕头撞脑,各顾性命,通跑净了。三藏搀那老者,走上厅堂,灯火全无,三人嘻嘻哈哈的还笑。)

唐僧(骂):“这泼物,十分不善。我朝朝教诲,日日叮咛。古人云:‘不教而善,非圣而何?教而后善,非贤而何?教亦不善,非愚而何?’汝等这般撒泼,诚为至下至愚之类。走进门不知高低,諕倒了老施主,惊散了念经僧,把人家好事都搅坏了,却不是堕罪与我?”(说得他们不敢回言。)

陈清(方信是他徒弟,急回头作礼):“老爷,没大事,没大事。才然关了灯,散了花,佛事将收也。”

八戒:“既是了帐,摆出满散,酒饭来,我们吃了睡觉。”

陈清:“掌灯来,掌灯来。”

家里人(听得,大惊小怪):“厅上念经,有许多香烛,如何又教掌灯?”

(几个僮仆出来看时,这里黑洞洞的,即便点火把灯笼,一拥而至。忽擡头见八戒、沙僧,慌得丢了火把,忽抽身关了中门。)僮仆(往里嚷):“妖怪来了!妖怪来了!”

(行者拿起火把,点上灯烛,扯过一张交椅,请唐僧坐在上面;他兄弟们坐在两傍,那老者坐在前面。正叙坐间,只听得里面门开处,又走出一个老者。)

陈澄(拄著拐杖):“是甚么邪魔,黑夜里来我善门之家?”

陈清(急起身迎到屏门后):“哥哥莫嚷,不是邪魔,乃东土大唐取经的罗汉。徒弟们相貌虽凶,果然是相恶人善。”

(那老者方才放下拄杖,与他四位行礼。礼毕,也坐了面前。)

陈澄(叫):“看茶来。排斋。”(连叫数声,几个僮仆战战兢兢,不敢拢帐。)

八戒(忍不住):“老者,你这盛价两边走怎的?”

陈澄:“教他们捧斋来侍奉老爷。”

八戒:“几个人伏侍?”

陈澄:“八个人。”

八戒:“这八个人伏侍那个?”

陈澄:“伏侍你四位。”

八戒:“那白面师父只消一个人,毛脸雷公嘴的只消两个人,那晦气脸的要八个人,我得二十个人伏侍方够。”

陈澄:“这等说,想是你的食肠大些。”

八戒:“也将就看得过。”

陈澄:“有人,有人。”

(七大八小,就叫出有三四十人出来。那和尚与老者一问一答的讲话,众人方才不怕。却将上面排了一张桌,请唐僧上坐;两边摆了三张桌,请他三位坐;前面一张桌,坐了二位老者。先排上素果品菜蔬,然后是面饭、米饭、闲食、粉汤,排得齐齐整整。唐长老举起箸来,先念一卷《启斋经》。那呆子一则有些急吞,二来有些饿了,那里等唐僧经完,拿过红漆木碗来,把一碗白米饭扑的丢下口去,就了了。)

傍边小的:“这位老爷忒没算计,不笼馒头,怎的把饭笼了,却不污了衣服?”

八戒(笑):“不曾笼,吃了。”

小的:“你不曾举口,怎么就吃了?”

八戒:“儿子们便说谎,分明吃了;不信,再吃与你看。”

(那小的们又端了碗,盛一碗递与八戒。呆子幌一幌,又丢下口去就了了。)

众僮仆:“爷爷呀!你是磨砖砌的喉咙,著实又光又溜。”

(那唐僧一卷经还未完,他已五六碗过手了。然后却才同举箸,一齐吃斋。呆子不论米饭面饭、果品闲食,只情一捞,乱噇,口里还嚷:“添饭,添饭。”渐渐不见来了。)

行者(叫):“贤弟,少吃些罢,也强似在山凹里忍饿,将就够得半饱也好了。”

八戒:“嘴脸。常言道:‘斋僧不饱,不如活埋’哩。”

行者(教):“收了家火,莫睬他。”

陈澄陈清(躬身):“不瞒老爷说,白日里倒也不怕,似这大肚子长老,也斋得起百十众。只是晚了,收了残斋,只蒸得一石面饭、五斗米饭与几桌素食,要请几个亲邻与众僧们散福。不期你列位来,諕得众僧跑了,连亲邻也不曾敢请,尽数都供奉了列位。如不饱,再教蒸去。”

八戒:“再蒸去,再蒸去。”(话毕,收了家火桌席。)

三藏(拱身,谢了斋供,才问):“老施主高姓?”

陈澄:“姓陈。”

三藏(合掌):“这是我贫僧华宗了。”

陈澄:“老爷也姓陈?”

三藏:“是,俗家也姓陈。请问适才做的甚么斋事?”

八戒(笑):“师父问他怎的,岂不知道?必然是青苗斋、平安斋、了场斋罢了。”

陈澄:“不是,不是。”

三藏:“端的为何?”

陈澄:“是一场预修亡斋。”

八戒(笑得打跌):“公公忒没眼力。我们是扯谎架桥哄人的大王,你怎么把这谎话哄我?和尚家岂不知斋事?只有个预修寄库斋、预修填还斋,那里有个‘预修亡斋’的?你家人又不曾有死的,做甚亡斋?”

行者(闻言,暗喜):“这呆子乖了些也。──老公公,你是错说了。怎么叫做‘预修亡斋’?”

二位老者(欠身):“你等取经,怎么不走正路,却蹡到我这里来?”

行者:“走的是正路,只见一股水挡住,不能得渡,因闻鼓钹之声,特来造府借宿。”

陈澄:“你们到水边,可曾见些甚么?”

行者:“止见一面石碑,上书‘通天河’三字,下书‘径过八百里,亘古少人行’十字,再无别物。”

陈澄:“再往上岸走走,好的离那碑记只有里许,有一座灵感大王庙,你不曾见?”

行者:“未见。请公公说说,何为灵感?”

陈澄陈清(一齐垂泪):“老爷啊,那大王:感应一方兴庙宇,威灵千里佑黎民。年年庄上施甘雨,岁岁村中落庆云。”

行者:“施甘雨,落庆云,也是好意思,你却这等伤情烦恼,何也?”

陈澄(跌脚捶胸,哏了一声):“老爷啊,虽则恩多还有怨,纵然慈惠却伤人。只因要吃童男女,不是昭彰正直神。”

行者:“要吃童男女么?”

陈澄:“正是。”

行者:“想必轮到你家了?”

陈澄:“今年正到舍下。我们这里有百家人家居住。此处属车迟国元会县所管,唤做陈家庄。这大王一年一次祭赛,要一个童男、一个童女、猪羊牲醴供献他。他一顿吃了,保我们风调雨顺;若不祭赛,就来降祸生灾。”

行者:“你府上几位令郎?”

陈澄(捶胸):“可怜,可怜!说甚么令郎,羞杀我等。这个是我舍弟,名唤陈清。老拙叫做陈澄。我今年六十三岁,他今年五十八岁,儿女上都艰难。我五十岁上还没儿子,亲友们劝我纳了一妾,没奈何,寻下一房,生得一女,今年才交八岁,取名唤做一秤金。”

八戒:“好贵名。怎么叫做一秤金?”

陈澄:“我只儿女艰难,修桥补路,建寺立塔,布施斋僧,有一本帐目,那里使三两,那里使五两。到生女之年,却好用过有三十斤黄金。三十斤为一秤,所以唤做一秤金。”

行者:“那个的儿子么?”

陈澄:“舍弟有个儿子,也是偏出,今年七岁了,取名唤做陈关保。”

行者:“何取此名?”

陈澄:“家下供养关圣爷爷,因在关爷之位下求得这个儿子,故名关保。我兄弟二人,年岁百二,止得这两个人种,不期轮次到我家祭赛,所以不敢不献。故此父子之情,难割难舍,先与孩儿做个超生道场。故曰‘预修亡斋’者,此也。”

三藏(闻言,止不住腮边泪下):“这正是古人云:‘黄梅不落青梅落,老天偏害没儿人。’”

行者(笑):“等我再问他。老公公,你府上有多大家当?”

陈澄陈清:“颇有些儿:水田有四五十顷,旱田有六七十顷,草场有八九十处;水黄牛有二三百头,驴马有三二十匹,猪羊鸡鹅无数。舍下也有吃不著的陈粮,穿不了的衣服。家财产业,也尽得数。”

行者:“你这等家业,也亏你省将起来的。”

陈澄:“怎见我省?”

行者:“既有这家私,怎么舍得亲生儿女祭赛?拚了五十两银子,可买一个童男;拚了一百两银子,可买一个童女。连绞缠不过二百两之数,可就留下自己儿女后代,却不是好?”

陈澄陈清(滴泪):“老爷,你不知道。那大王甚是灵感,常来我们人家行走。”

行者:“他来行走,你们看见他是甚么嘴脸?有几多长短?”

二老:“不见其形,只闻得一阵香风,就知是大王爷爷来了,即忙满斗焚香,老少望风下拜。他把我们这人家匙大碗小之事,他都知道;老幼生时年月,他都记得。只要亲生儿女,他方受用。不要说二三百两没处买,就是几千万两,也没处买这般一模一样同年同月的儿女。”

行者:“原来这等。也罢,也罢,你且抱你令郎出来,我看看。”

(那陈清急入里面,将关保儿抱出厅上,放在灯前。小孩儿那知死活,笼著两袖果子,跳跳舞舞的吃著耍子。行者见了,默默念声咒语,摇身一变,变作那关保儿一般模样。两个孩儿搀著手,在灯前跳舞。諕得那老者慌忙跪著。)

唐僧:“老爷,不当人子,不当人子。”

陈清:“这位老爷才然说话,怎么就变作我儿一般模样,叫他一声,齐应齐走?却折了我们年寿,请现本相,请现本相。”(行者把脸抹了一把,现了本相。)

陈清(跪在面前):“老爷原来有这样本事。”

行者(笑):“可像你儿子么?”

陈清:“像像像,果然一般嘴脸,一般声音,一般衣服,一般长短。”

行者:“你还没细看哩。取秤来称称,可与他一般轻重?”

陈清:是是是,是一般重。”

行者:“似这等可祭赛得过么?”

陈清:“忒好,忒好,祭得过了。”

行者:“我今替这个孩儿性命,留下你家香烟后代,我去祭赛那大王去也。”

陈清(跪地磕头):“老爷果若慈悲替得,我送白银一千两,与唐老爷做盘缠往西天去。”

行者:“就不谢谢老孙?”

陈清:“你已替祭,没了你也。”

行者:“怎的得没了?”

陈清:“那大王吃了。”

行者:“他敢吃我?”

陈清:“不吃你,好道嫌腥。”

行者(笑):“任从天命。吃了我,是我的命短;不吃,是我的造化。我与你祭赛去。”

(那陈清只管磕头相谢,又允送银五百两。惟陈澄也不磕头,也不说谢,只是倚著那屏门痛哭。)

行者(知之,上前扯住):“老大,你这不允我,不谢我,想是舍不得你女儿么?”

陈澄(才跪下):“是,舍不得。敢蒙老爷盛情,救替了我侄子也够了。但只是老拙无儿,止此一女,就是我死之后,他也哭得痛切,怎么舍得?”

行者:“你快去蒸上五斗米的饭,整治些好素菜,与我那长嘴师父吃。教他变作你的女儿,我兄弟同去祭赛。索性行个阴骘,救你两个儿女性命,如何?”

八戒(听得此言,心中大惊):“哥哥,你要弄精神,不管我死活,就要攀扯我。”

行者:“贤弟,常言道:‘鸡儿不吃无工之食。’你我进门,感承盛斋,你还嚷吃不饱哩,怎么就不与人家救些患难?”

八戒:“哥啊,变化的事情,我却不会哩。”行者道:“你也有三十六般变化,怎么不会?”

三藏(叫):“悟能,你师兄说得最是,处得甚当。常言:‘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一则感谢厚情;二来当积阴德;况凉夜无事,你兄弟耍耍去来。”

八戒:“你看师父说的话,我只会变山,变树,变石头,变癞象,变水牛,变大胖汉还可;若变小女儿,有几分难哩。”

行者:“老大莫信他,抱出你令爱来看。”

(那陈澄急入里边,抱将一秤金孩儿,到了厅上。一家子妻妾大小,不分老幼内外,都出来磕头礼拜,只请救孩儿性命。那女儿头上戴一个八宝垂珠的花翠箍;身上穿一件红闪黄的紵丝袄,上套著一件官绿缎子棋盘领的披风;腰间系一条大红花绢裙;脚下踏一双虾蟆头浅红紵丝鞋;腿上穿两只绡金膝裤儿。也拿著果子吃哩。)

行者:“八戒,这就是女孩儿。你快变的像他,我们祭赛去。”

八戒:“哥呀,似这般小巧俊秀,怎变?”

行者(叫):“快些,莫讨打。”

八戒(慌了):“哥哥不要打,等我变了看。”(念动咒语,把头摇了几摇,叫:“变!”真个变过头来,就也像女孩儿面目,只是肚子胖大,郎伉不像。)

行者(笑):“再变变。”

八戒:“凭你打了罢,变不过来,奈何?”

行者:“莫成是丫头的头,和尚的身子?弄的这等不男不女,却怎生是好?你可布起罡来。”(就吹他一口仙气,果然即时把身子变过,与那孩儿一般。)

行者(便教):“二位老者,带你宝眷与令郎、令爱进去,不要错了。一会家,我兄弟躲懒讨乖,走进去,转难识认。你将好果子与他吃,不可教他哭叫,恐大王一时知觉,走了风汛。等我两人耍子去也。”(吩咐沙僧保护唐僧):“我变作陈关保,八戒变作一秤金。”(二人俱停当了。)

行者(却问):“怎么供献?还是困了去,是绑了去?蒸熟了去,是剁碎了去?”

八戒:“哥哥,莫要弄我,我没这个手段。”

陈澄:“不敢,不敢。只是用两个红漆丹盘,请二位坐在盘内,放在桌上,著两个后生擡一张桌子,把你们擡上庙去。”

行者:“好好好,拿盘子出来,我们试试。”

(那老者即取出两个丹盘,行者与八戒坐上。四个后生擡起两张桌子,往天井里走走儿,又擡回放在堂上。)

行者(欢喜):“八戒,像这般子走走耍耍,我们也是上台盘的和尚了。”

八戒:“若是擡了去,还擡回来,两头擡到天明,我也不怕。只是擡到庙里,就要吃哩,这个却不是耍子!”

行者:“你只看著我,剗著吃我时,你就走了罢。”

八戒:“知他怎么吃哩?如先吃童男,我便好跑;如先吃童女,我却如何?”

陈澄:“常年祭赛时,我这里有胆大的钻在庙后,或在供桌底下,看见他先吃童男,后吃童女。”

八戒:“造化,造化。”

(兄弟正然谈论,只听得外面锣鼓喧天,灯火照耀,同庄众人打开前门,叫:“擡出童男童女来。”这老者哭哭啼啼,那四个后生将他二人擡将出去。陈家庄众信人等,将猪羊牲醴与行者、八戒,喧喧嚷嚷,直擡至灵感庙里排下;将童男女设在上首。行者回头看见那供桌上香花蜡烛,正面一个金字牌位,上写“灵感大王之神”,更无别的神像。众信摆列停当,一齐朝上叩头):“大王爷爷,今年今月今日今时,陈家庄祭主陈澄等众信,年甲不齐,谨遵年例,供献童男一名陈关保、童女一名陈一秤金,猪羊牲醴如数,奉上大王享用。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祝罢,烧了纸马,各回本宅不题。)

八戒(见人散了,对行者):“我们家去罢。”

行者:“你家在那里?”

八戒:“往老陈家睡觉去。”

行者:“呆子又乱谈了。既允了他,须与他了这愿心才是哩。”

八戒:“你倒不是呆子,反说我是呆子。只哄他耍耍便罢,怎么就与他祭赛,当起真来?”

行者:“为人为彻。一定等那大王来吃了,才是个全始全终;不然,又教他降灾贻害,反为不美。”(正说间,只听得呼呼风响。)

八戒:“不好了,风响是那话儿来了。”

行者(只叫):“莫言语,等我答应。”

(顷刻间,庙门外来了一个妖邪。你看他怎生模样:金甲金盔灿烂新,腰缠宝带绕红云。眼如晚出明星皎,牙似重排锯齿分。足下烟霞飘荡荡,身边雾霭暖薰薰。行时阵阵阴风冷,立处层层煞气温。却似卷帘扶驾将,犹如镇寺大门神。)

怪物(拦住庙门):“今年祭祀的是那家?”

行者(笑吟吟的):“承下问,庄头是陈澄、陈清家。”

怪物(闻答,心中疑似):“这童男胆大,言谈伶俐。常来供养受用的,问一声不言语;再问声,諕了魂;用手去捉,已是死人。怎么今日这童男善能应对?”(不敢来拿,又问):“童男女叫甚名字?”

行者(笑):“童男陈关保,童女一秤金。”

怪物:“这祭赛乃上年旧规,如今供献我,当吃你。”

行者:“不敢抗拒,请自在受用。”

怪物(听说,又不敢动手,拦住门喝道):“你莫顶嘴。我常年先吃童男,今年倒要先吃童女。”

八戒(慌了):“大王还照旧罢,不要吃坏例子。”

(那怪不容分说,放开手,就捉八戒。呆子扑的跳下来,现了本相,掣钉钯,劈手一筑,那怪物缩了手,往前就走,只听得当的一声响。)八戒:“筑破甲了。”(行者也现本相看处,原来是冰盘大小两个鱼鳞。)行者(喝声):“赶上。”(二人跳到空中。)

怪物(因来赴会,不曾带得兵器,空手在云端里喝道):“你是那方和尚,到此欺人,破了我的香火,坏了我的名声?”

行者:“这泼物原来不知。我等乃东土大唐圣僧三藏奉钦差西天取经之徒弟。昨因夜寓陈家,闻有邪魔,假号灵感,年年要童男女祭赛。是我等慈悲,拯救生灵,捉你这泼物。趁早实实供来:一年吃两个童男女,你在这里称了几年大王?吃了多少男女?一个个算还我,饶你死罪。”

(那怪闻言就走,被八戒又一钉钯,未曾打著,他化一阵狂风,钻入通天河内。)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