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孝道精选作文:弘扬孝道文化(精品20篇)

浏览

2003

作文

287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作文800字优秀篇

全文共 939 字

+ 加入清单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从古至今,从现代追溯五千年的历史。传统文化顾名思义,就是从古代一直流传至今的文化,这些文化都是古人,我们的失人,从他们身上演变而来的。比如,屈原是清明节的代表,屈原如果穿越到现在,绝对会是一位伟大烈士,供在中国最大的烈士陵园。

由于屈老的坚贞不屈,为国为民,不畏强权,誓死不做卖国的,宁可跳入江中牺牲自己的性命,也不会为了一点小利益,而出卖国家出卖自己的人格,不会践踏自己的尊严。

屈原死后,他的后人们为了纪念他,虽然他一直活在人们的心中,但是现实中还是需要表示一下的,他们在屈原自杀的江中划着小船,撒着用叶子包着的米团,人们觉得这样鱼虾就会吃这些米团,而不会吃屈原的躯体了。由此在江中划船变成了赛龙舟,撒米团演变成了现在家家吃的粽子,而在那一天人们把那一天定位了纪念屈原这位伟大的爱国之士的纪念日,每年的4月4日就是纪念屈原的日子,我们叫它“清明节”。

例如这样事例还有很多,很多人肯定都不明白,在除夕春节为什么要放鞭炮,让我来告诉你为什么。

相传每年有一天,有个叫“年兽”来扰乱居民的安全,出居民粮食,毁他们的房子,弄的他们人心惶惶。可是看年兽那么凶恶高大,他们却又不敢与之抗衡,终于有一天他们发现年兽怕响声,于是家家户户都在年兽来的那天放起了鞭炮。年兽听见这些鞭炮响声,吓得落荒而逃,人们终于又回到了平静的生活。那天就成了除夕春节,就是这么来的,家家户户都要过年,给红包,这样才吉利,说这一年都会富富贵贵,平安无事。

这些都是我们中华的传统文化,我们中午的传统文化节,所以源远流长,就说明我例举的仅仅是个皮毛,还有好多好多的传统文化是我们所不知道的,就是有了这些传统文化我们才会多姿多彩,这传统文化代表了我国古代到今天,人民的智慧结晶。

就是靠的这些传统文化,而就是这些传统文化是别的国家,甚至别的星球所没有的,它们是我国独一无二的,是智慧,是结晶,是成果,所以它们会源远流长。

中华传统文化又是博大精深的,你想模仿想复制那是远远不可能的。如果是简简单单的,有何是堪称“传统”这两个字,就算再给你十年,五十年甚至一百年,它只会越来越神秘,你永远知道的不是它的皮毛,其精髓不是精深,而是很精深,非常的精深。

所以我说中华传统文化是源远流长,是博大精深,是独一无二的。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弘扬中华文化,传承中华美德

全文共 1360 字

+ 加入清单

夫读书将以何为哉?辨其大义,以修己治人之体也,察其微言,以善精义入神之用也。 —— 王夫之

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伟大民族,渊源于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在五千多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流传下来,有着博大精深的内涵和鲜明的特质。是一个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具有影响,有益于子孙后代的优秀精神遗产,有利于社会发展和民族团结意识、信念、价值追求、走向文明的思想、品格、伦理、气质、观念、道德风范以及是一个有着的与时俱进总的概念。它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即具有传统型,又具有时代性;既蕴含着对优秀传统精神的继承,又在不断结合着当今时代特点,是历史传统精神、革命传统精神和时代精神的有机统一。

古往今来,一个民族的兴盛往往与民族精神的高扬同步,一个民族衰落时半响的往往是一个民族精神的残音。可以说,民族精神是民族存续的精神命脉、民族团结的精神纽带、民族兴盛的精神资源,对任何一个民族的生存和发展都有着极端重要的意义。传统优秀文化是培养民族精神的资本,是一个国家或民族历史文化长期积淀的结晶,是一个国家或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蕴藏着中华民族自立自强的不竭动力,凝聚并影响着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念、伦理道德、文化心理、审美旨趣,是世世代代华夏儿女安身立命的共同精神家园,这就是独特的本组文化和知识结晶,是历经数千年发展而积淀下来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内涵深刻,蕴藏着大量的人文内涵。它将作为人的精神个体和文化艺术,上升成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时代、乃至全人类的共同财富,它将世世代代传承下去,对塑造人们的精神灵魂,开启人们的智慧,陶冶人们的情操,拓展人们的视野,可见,这就是拥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中华民族传统经典著作,是我们中国人的精神根源;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灵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情感的载体;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支柱。

当今时代需要我们重新唤起关于本民族精神的记忆,找回那些已经被人们遗忘的优秀经典著作。阅读经典是为了汲取传统优秀经典文化的精华,弘扬传统优秀经典著作。特别是青少年对阅读传统经典著作来说,传统优秀经典的世界:就是塑造心灵的世界;开启智慧的世界;陶冶情操的世界;拓展视野的世界;唤醒的世界。阅读经典对他们洞察人生,精华灵魂,理解人生的意义和目的,找到正确的生活方式、方法。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人类的智慧、世界的瑰宝,是我们民族生存的根基,是我们民族精神的纽带,承载着中华民族精神和传统文化教育的精华,是民族文化和知识的结晶,犹如“精神母乳”,是哺育一个民族的精神源泉。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宝贵资源,是我国民族文化教育精神的一个庞大载体,通过阅读搜集和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开拓视野、陶冶情操,积累文化,不断增大词汇量、扩大阅读量、增加诗文诵读量,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激发他们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热情,掌握诵读技巧,培养阅读习惯和能力,使学生在诵读中增强语感,感受语言精华,有利于语言能力的培养,语文水平和审美能力的提高,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培养开朗豁达的性情、自信自强的人格、和善诚信的品质。阅读经典著作可以让青少年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为将来博览群书打下基础。使青少年学生养成自学能力,即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开阔了眼界,从而又了解到我国优秀的文化和民族精神,产生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思。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当代如何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优秀作文

全文共 1524 字

+ 加入清单

由尼山世界文明论坛组委会等单位主办的“中华传统文化当代继承与弘扬高层专家座谈会”日前在北京举行。

会议由许嘉璐主持。他说,研讨中华传统文化在当代继承与弘扬这个题目,是为了寻求中华文化的当代发展,为了理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脉络。为此,我们拟了两个分论题,一个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也就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传统文化的关系问题;一个是中国文化走出去与提升中国化国际话语权的关系。为什么要设立第二个论题,这也是我们大胆的推断,就是在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中国很重要的一个任务,是文化外交,就是我们常常说的中华文化要走出去。现在世界上对于中华文化的了解应该说是相当片面的、缺乏的,甚至是误解的、扭曲的。至21世纪的前十年,中国经济实力在国际上地位显而易见,而中国的文化与中国的经济地位不相衬。所以,我们谈当代文化的弘扬,就应该把中华文化走出去纳入到思考的范围。儒学是中华文化走出去的重要切入点,在对外文化交流中,应重视发挥儒学易于为世界多元文化所接受的优势。

与会专家就中国传统文化的定位、马克思主义与儒学的关系、中国文化的关系等问题展开讨论。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定位

张岂之认为,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时间,中国传统文化研究取得很大的成绩,但是有一个不足,就是儒学研究的历史基础薄弱。老一代的马克思主义学者研究中国传统文化,首先要研究社会史,追求历史和逻辑的一致性。儒家伟大之处就是它的社会性,儒家学说的出发点就是爱亲,第一要爱我的亲人,爱我的家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没有这样的社会基础,怎么会把儒家的亲情解释的非常清楚呢?研究儒家,研究中国传统文化,要吸收老一辈马克思主义学者的经验,要把历史唯物论的方法继续坚持下去。

邢贲思认为,中华传统文化在当代继承与弘扬,有一个问题必须搞清,就是儒家思想在当代的价值究竟是什么?儒家思想最值得我们来研究、传承、弘扬的,就是他强调人要自我反省。西方从古希腊哲学开始,强调要从外部世界来寻找知识的源泉,所以认识论在西方哲学里面是比较发达的;儒家思想则强调从人自身来寻找一种价值,从人的自身来寻找安身立命、为人处事的一些基本原则,所以它强调道德教化,强调人自己要不断的反省自己,只有人自己把自己的精神方面保持一个比较好的状态,你才能谈到影响别人,去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个是儒家思想很重要的东西。

关于马克思主义与儒学的关系

陈来认为,马克思主义与儒学的关系应该考虑三方面因素。首先应该考虑民族因素。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在中国做事情,第一不能脱离中国作为一个现代民族国家的框架;第二,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不能脱离民族文化传统。其次,应该考虑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各个阶段是不同的。我们今天的阶段不是一般讲马克思的普遍原理跟传统意义上的中国革命怎么结合,是要跟我们建设现代化的中华民族国家怎么结合。中国化有不同的阶段,今天就是要建设一个现代化的,但是仍然是一个中华民族的民族国家。再次,应该考虑中华民族的团结和凝聚。

汝信认为,当前最大的问题是怎么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问题。中国将来的新文化绝对不是新儒学,但是儒学的一切最精华的东西都会在马克思主义思想中得到继承,因此马克思主义者是中国最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马克思主义与儒学的关系,是马克思主义对儒学的批判继承关系。

李君如认为,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些问题不要回避,回避了之后可能引出好多争议。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时对孔孟之道的批判,这是客观的历史。讲马克思主义,要讲马克思主义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清算。新中国建立以后,马克思主义不仅仅是政党指导思想,也是一个民族的行动指南,这期间,我们清理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文化,这个过程不能回避。

[当代如何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优秀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3:传承中华文化弘扬传统美德高中作文

全文共 660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有五千年多年的文化个历史,而我国文化这本书中最重要的一页是传统美德。这些美德培养了许多杰出的人才,还为五千年的文明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正如孟子所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们先从家庭说起,一个家庭要和谐美满,最重要的是敬老爱幼。自古至今,人们一直在传承这一精神。相信大家都知道《三字经》上有“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这句谚语吧,它讲的是一位东汉人黄香,他的母亲在他9岁的时候就去世了,黄香十分悲伤,就把对母亲的思念和爱全部倾注到了父亲的身上。冬天的寒夜非常冷,黄香就先钻到父亲的被窝,给父亲把被窝用自己的身热暖,才到自己的床上睡觉。夏天的夜里很热,黄香就手持蒲扇给父亲扇。黄香九岁便知道孝敬父亲,足以证明敬老爱幼的精神从古代就开始了。

古人曰“不学礼,无以立”,文明的礼仪不仅是个人素质、教养的体现,也是个人道德和社会公德的表现。但在近百年来,人们往往忽视这个不起眼的“传统美德”,一些优秀的美德被遭到破坏。现在人们有了雄厚的经济,往往以为得到了全部,但是他们错了,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如果你把金钱当成上帝,它便会像魔鬼一样的慢慢的吞噬你的灵魂。”

传统的美德是五千年来中国流动的血液,如果我们把这个主要的血液堵塞,那还谈得上什么“中国”!中国传统美德的博大精神,它会使我们中国人感到自豪,它会使我们中国的力量凝聚起来,如果没有了它,中国会逐步走向灭亡……传承和发展中华的文化和美德是每个华夏儿女的义务,更是责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无愧的说出:“我是中国人!”

[传承中华文化弘扬传统美德高中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4:中国的孝道文化作文

全文共 1349 字

+ 加入清单

规范“仁义礼智信”五德,是中华社会坚实的文化基础。以前每家每户的堂屋中都挂着“天地君亲师”的牌位,每个家庭都会终身敬奉。世界各个民族,没有哪个民族像中国传统文化这样。敬天地,主动顺应自然,尊敬和顺从天地造化对人类的影响;尊君,对帝王实行的使民众安居乐业的良好政策能遵从和拥护;尊师,对教诲过自己的师长毕恭毕敬,永不忘怀;尊亲,孝敬父母,关爱亲人,高度重视家庭孝道

西方文化缺乏“孝道”这个词,没有“孝”和“悌”字的对应翻译。他们没有像中国文化这样具有巨系统和分支系统,在精神系统方面的论证和阐述可以说是粗线条式的。但这并不意味整个西方缺少“孝悌”就不具备类同性。

西方人是用“爱”字对“孝道”这个中国专有名词进行了转换,用“爱”来包罗了这个内容。西方国家,孩子十八岁以后,父母就不再监管,甚至孩子在家里帮忙做家务父母都要按劳付酬。比如,父母让孩子把房间里边打扫一下,打扫完了,孩子把手一伸:“给钱。”父母就给他几块钱,因为他劳动了、付出了。孩子付出了劳动,父母就要按劳付款,好像很天经地义。孩子超过了十八岁,父母已经没有养育责任了,子女也会很自觉地付出劳动,索取相应报酬,他们对父母是用爱心来表达自己的爱,而不是用“孝”,不是用奉养的方式,也不是用中国孝道文化系统论中的“小孝”“中孝”“大孝”“至孝”这样一个框架理念来认识“子孝”的范畴,只是用“爱”来进行解释。

西方是用“爱”的子系统感恩心来表达他们的孝意。感恩心中高度概括了“孝”与“悌”的内涵,但是并没有十分明确和细化。中国的“慈爱”和“孝顺”,构成一对和谐的整体;慈爱与感恩,同样可以构成一对和谐的整体,这是西方文化差异上的变通方法。

美国前总统罗斯福家里被盗了。一位朋友知道后写信安慰,他在给朋友的回信中写到:“感谢上帝,这个小偷只是偷了东西,而没有伤害我的性命;这个小偷只是偷了部分东西,而不是全部;第三个最值得庆幸的是,做贼的是他,而不是我。”他用感恩心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分析,而且用逻辑推理方法进行剖析,找到建立自己心理平和状态的一个方式。他没有仇恨诅咒小偷,而是以一种豁达大度的胸襟处理这个事情。他没有说“真倒霉”,相反从三个方面、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出对自己良性心态进行调解的原因。面对失盗,罗斯福豁达大度,他将感恩心延伸到了对任何事物的认识,反而在坏事中找到了感恩的三条理由,这种非凡的气度,得益于他从小就获得良好的教育和培养。与道德根文化中的细致分类,有相通之处。

孝与爱,东西方的不同表现,找出东西方文化的连接点,对于了解东西方文化中孝悌与感恩心之间的关系极有帮助。复兴孝道文化,对孩子教育及早贯彻感恩心教育,这是中和融化西方文化强势进入东方文化的一种变通方法。培养孩子们感恩心的同时,将其升华到孝道文化中,对孝道文化教育的提升和增强道文化的包容性极其有帮助。

对西方类似的教育思想,我们要有一个初步认知,既看到他们的不足,也看到他们的长处,对其长处要兼蓄并储,对其不足要有明确的认知,防止以西方文化中的“不足”伤损中国文化中的“有余”。在孝道文化这个领域,在仁德这个系统当中,有非常完整的结构,在能量上可以损有余而补不足。在基本框架上,不应当用西方文化解读东方文化,不应当肢解我们的基本文化框架和教育的整体系统。

[中国的孝道文化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弘扬道德文化重建中华文明作文

全文共 1527 字

+ 加入清单

董巍

中华文明历史久远,绵绵不断,究其根源和核心就是道德文化。我们的先人将老子五千言称作“道德经”,帛书版为《德道经》。她问道论德,探天地之本源,究宇宙、社会、人生之法则,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寻求了一条终极大道。

什么是“道”?“道”,就是那终极目标,也是那到达目标的方法、途径。她可以被描述,但只有到达的人才能真正理解;她也可以被谈论,但语言文字毕竟与现实有差距。熊先生讲“道是○”,如何理解?我以一个未见道的人用思维推测之,道即是空,也是圆满;她什么都是,什么也都不是。是当下,是整体,是一念,是万念;是无,是所有。是那本体存在的状态,也是那终极的存在。亦如《心经》所讲:“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什么是“德”?“德”是道的作用,同样也是进道的方法。熊先生讲“德一”,讲了德的作用,一生二,二生三,乃至生万物。还讲道光德能。德蓄积到了顶点,就成道、得道。也有人讲,一切的存在都是粒子的振动。振动的频率低,就成为有形的物质;振动的频率高,则成为精神,乃至能量、光。其实这一切,都不过是我们的意识和感觉所把握的、认知的,被经验或者说共业所固化的。至于真相到底为何?只有超越于常人的感觉、意识状态,才会体会“非常道”。

如何以德进道,即是蓄积能量。如何蓄积能量,人心死,道心存,至虚极,守静笃。把自己彻底清空了以后,能量才能进来,这是一种途径。我们常常还说,行善积德。那么何为善?一般人认为利己则善,真正的善,则是彻底的无我。如果不能无我,就尽量无为。否则,心念一生,便有分别,就难以至善。能做到无我而有为,则一切为皆善行。即“上德不德,是以有德”。

这是讲本体论上、认识论上的道德,是有些形而上的味道。而社会生活层面的和政治、经济上的道德,则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道德观。主要指伦理规范,建立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正如“失道而后德”。人类社会在文化形态上,似乎是在逐步下降,当道德也不能规范人们的行为时,只好用法律来制约。在一个人人具有自觉的道德感的社会里,法律是不存在的。在一个人人都以具有道德为荣的组织里,一切都是和谐发展的。有些人自以为聪明,虽然学会了讲道德,以道德标榜自己,却只希望别人道德,而自己却暗行不道德之事,则是最大的不道德。“天道无亲,恒与善人”。

老子五千言,揭示了宇宙、社会、人生的规律,为人类生存、生活和发展指明了道路。几千年来一直哺育着中华民族的成长,是中华民族源源不断的精神源泉。每当中华民族遭遇劫难,面临困难的时候,以老子思想为基础的中华人文精神就会焕发出巨大的能量,使中华民族的子孙能够吸收营养、获取力量,重新站立起来。

现代的人类似乎已经迈入了文明时代,科技昌明,物质丰富,生活便利,寿命延长,并且能够克隆生命,探索太空,世界的秘密似乎逐步被人类所掌握。人类的自我膨胀也越来越大,似乎可以为所欲为。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基础上的人类相信,能够凝聚人类的所有智慧,克服各种挑战,最终实现对自然和宇宙的征服,使他们臣服在人类的脚下,听从人类的指挥。人总有一天会成为宇宙的主宰。

然而,自然也不时运用各种手段敲打人类高傲的头颅。科技是一把双刃剑,在带来物质享受的同时,又给人类带来了各种麻烦和灾难。在享受丰富的物质成果时,人们的精神却越来越脆弱,新的疾病也不断出现,生存环境也受到破坏。人们不禁发问,人类是否在伟大的梦想实现之前,作为一个物种就会永远地在地球上消失了?

为了探求人类可持续的发展之路,人们将目光投向了古老的中华大地,投向这个养育伟大民族的智慧宝库。

愿这个世界,“道行天下,德润万物”。

(本文作者工作单位系中央编绎出版社)

选自中央编绎出版社熊春锦先生著作《德道行天下》寄语Ⅲ

[弘扬道德文化重建中华文明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弘扬爱国文化

全文共 741 字

+ 加入清单

一个亘古不变的话题,历史的车轮转动千年,爱国也便沉淀为一种文化。爱国文化的醇香越来越浓,我不禁陶醉其中。

爱国就是苏武的持节南望。当大漠的风将他的手雕刻得龟裂,当大漠的霜雪染白了他的双鬓,他依然手握节毛尽落的旄节,眼睛跨越千山万水,寻找着回家的方向。叛将卫律的威胁不能让他容色稍变,匈奴千金封候的许诺不能让他动摇片刻,因为他心中装着两个字“祖国”。为了这两个字,他把“生是大汉人,死是大汉臣”的信条铭记心间。于是我知道了,爱国需要一种坚毅的品格,它使我们无论如何都不能背叛自己的祖国。

爱国就是岳飞“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的豪情壮志。当岳飞“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壮志凌云被皇上的十二道金牌召回临安,英雄再难以倾力保家卫国。纵然是“白了少年头,空悲切”的惆怅哀痛令人心酸,也敌不过朝野中奸佞小人的流言蜚语,最终只能背负着“莫须有”的罪名饮恨长辞,但他成了民族魂。岳飞的爱国之声回响在大地山河间,让我懂得了何谓“精忠报国”的铁骨铮铮,澎湃着我爱国的血液。

爱国就是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水土汗青”的崇高信念。当宋军防线崩溃,他依然转战各地,纵然兵败被俘,元军四次劝降,仍不能动摇他的浩然有爱国之气。纵然忽必烈亲自出马,他仍正气凛然。他以死实践了“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誓不休”的坚定执著的爱国心。于是我明白了爱国就是在国家危难之际同国家同生死,共患难。

当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爱国就是救灾官兵救人时的奋不顾身,就是志愿者在灾区的一个眼神,一处帮助,就是全国亿万群众捐款捐物的热情。在奥运会举办之际,爱国就是运动健儿在竞技场上的奋勇拼搏,就是志愿者的一次微笑,就是国民不乱丢垃圾,文明现看比赛的行为……

于是我领悟了,踏踏实实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就是最大的爱国。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弘扬革命精神增强文化自信发言稿

全文共 1421 字

+ 加入清单

双休日,我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来到红安革命老区,接受红色传统教育,先后瞻仰了李先念故居纪念馆、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历史纪念馆、董必武纪念馆、七里坪长胜街革命遗址群。在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烈士纪念碑下,我们神情凝重,庄严肃穆,向革命烈士纪念碑敬献花篮,缅怀革命先烈的劳苦功高。面对鲜艳的党旗,在纪念碑下集体举手宣誓,重温入党誓词。我们一路追寻着红安革命历史的足迹,追忆着红安英烈们的感人事迹。我们重温历史,体会感受着“朴诚勇毅,不胜不休”的红安精神,心灵一次次接受老一辈革命精神的洗礼。

在红安的两天日子里,感受最深的是红安人民的革命精神,纪念馆内一幅幅画、一张张照片为我们述说着一全个个鲜为人知的、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一幅照片就是一段光荣的历史,一张行军图就是一段艰辛的历程,一件革命文物就是一本生动的党史教材。现代的声光画影中让我们感受到了红色风暴以及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烽火的峥嵘岁月。看着生动的历史画面和一件件文物,听着讲解员饱蘸深情的讲解,使我对红安革命先烈的发展历程及其创下的不朽功勋有了更加系统和深刻的认识。一个个感人的革命故事在眼前呈现,一个个鲜活的革命人物在脑海浮现,一幅幅生动的历史画卷在眼前展开,两天的行程让我知识有增加、思想有提升、心灵有净化、党性有锤炼。

一部鄂豫皖苏区的革命斗争史就是一部中华民族争取民族独立,人民民主和自由的革命战役史;一部鄂豫皖苏区的革命斗争史铸造了惊天地、泣鬼神,百折不挠、不胜不休的红安精神。我们来到这块红色的土地上,全面学习了这一段艰苦卓尽的革命战役史,学习了革命成功的宝贵经验,学习了伟大的红安精神,我们将传承革命精神,发扬革命精神。

学习红安精神,就是要学习红安人民创造的“朴诚勇毅、不胜不休”的革命精神。为了革命理想,红安人民抱着革命必胜的信念,执着坚韧,发奋图强,作出了巨大牺牲,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学习红安精神,就是要学习红安人民创造的不怕牺牲、勇于牺牲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在硝烟弥漫的革命战争年代,四十八万红安儿女在家门口赴汤蹈火,进行艰苦卓尽的革命斗争,为中国革命的伟大事业献出了十四万英雄儿女的宝贵生命。四十八万红安儿女,人人是英雄好汉;新婚的妻子送丈夫参加红军,娘亲送儿子上战场;妈妈将亲生儿子顶替革命红军前往刑场勇敢就义,真是感天动地。

学习红安精神,就是要学习红安人民创造的“一图两不图(图奉献,不图名,不图利)”的忘我奉献精神。红安人民杀身成仁的品格和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托人民、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的本质,是完全的、纯洁的革命精神,永载史册,光照千秋。

这次革命传统教育让我们不虚此行,经历了一次革命精神的洗礼和教育,心灵受到一次又一次的震撼,心中充满了对烈士的敬仰和崇拜之情,更加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才能发展中国,才能带领我们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崇高信念,团结奉献,努力工作,求真务实,爱岗敬业,用实际行动为党旗增添光彩。

作为审计战线上的一名党员,以前在面对困难和压力时,也有过消极情绪及退缩的想法。今天学习了红安革命史,深刻领悟到红安精神后,深切感悟到作为一名成长在和平年代的党员,虽然不需要我们向战争年代的先烈们那样抛头额,洒热血,但我们要时刻牢记历史,传承和发扬朴素、诚实、勇敢、坚毅,不胜利不罢休的红安精神,并要把这种精神融进审计工作中,因此,我们要思考工作、做细工作、创新工作,不继推进工作向前发展,做忠于职守的行动者。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孝道精选作文:弘扬孝道文化

全文共 1094 字

+ 加入清单

弘扬光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首先要大力传承孝道文化。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孝亲敬老代代相传,贯穿于整个历史进程,形成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成为具有社会普遍意义的行为准则和社会道德教育基本内容。孝为一切德行之本,是一切教化产生的根源,孝道文化所体现的核心理念是要求每个人一生都要恪守躬行并实现着至高至善的孝道,做到孝敬父母,尊长敬老。孝道文化所提倡和要求人们所做到孝敬父母,尊长敬老,不仅是我们人类固有的传统美德,而且还是一切动物生存的本能,羔羊有跪乳之恩、牛有舔犊之情、乌鸦还知报恩,寻食喂养飞不动的老乌鸦,被列为孝乌。孝道文化除了孝敬父母、尊老爱幼,把它上升到道德的层面外,还延伸为尊重他人,忠于国家、办事诚信、邻里和睦、济世救人等范围。孝道文化在历代都受到尊重和弘扬,在当前加强文化建设,建设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更要大力传承孝道文化。

如何大力传承孝道文化呢?需要全社会来行动,需要每个人来行动,形成学习孝道文化、提倡孝道文化、践行孝道文化的浓厚氛围。通过大力传承孝道文化,提升群众道德素质,共同建设我们的美好家园。在传承孝道文化上,一是宣传部门要把孝道文化列入公民道德教育的宣传内容,大力宣传孝道文化,把孝道文化和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有机结合起来,使孝道文化在新时期中发扬光大,成为人们的道德标准和行为准则。二是教育部门要加强对学生的敬老教育,把孝道文化引进学校,使学生明确什么是孝道文化,如何学习孝道文化,如何使自己的日常行为符合孝道文化要求,让孝道文化从小植根于学生心中,使每个学生成为孝道文化的传承者和实践者。三是社区、村、居委会要大力宣传孝道文化,推荐敬老典型,树立孝亲榜样,让大家学习。同时鞭鞑不孝道行为和不孝道家庭,形成孝道光荣、不孝道可耻的良好氛围。四是机关企事业单位要开展系列以“讲品行、重孝道”为主题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大力弘扬孝道文化。要建立完善“个人德孝行为”管理档案,把德孝情况作为晋级评先的重要依据,明确不孝亲敬老的不提拔、不重用、不晋级。五是我们政协要发挥人才济济、联系面广的优势,组织专家学者宣讲孝道文化,编辑孝道文化宣传小册子,达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把孝道文化深深植根于乐清大地,成为我国践行孝道文化的楷模与表率。

作为市委、市政府可考虑每三年开展一次“十大孝贤道德标兵”、“十大孝贤媳妇”典型评选活动,采取行行推荐、层层把关、注重实绩、自下而上的方式,严格审查、严格标准,确保先进典型人物事迹的真实性和认可度,对评选出的先进典型由市委、市政府进行隆重表彰和奖励,成为全市人们的学习榜样,把我们乐清建设成为弘扬光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孝道之乡。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弘扬孝道美德

全文共 801 字

+ 加入清单

我有一个很严厉的父亲,我被他打过,严厉地批评过,同时也被他对我的爱感动过。原本我以为他只是一个爱我的严厉父亲,后来我才发现他还是奶奶的孝顺儿子。他用他的行动让我懂得了孝顺的意义,同时也教会了我要做一个孝顺的孩子。

我的父亲很少笑,看到他那严肃的表情之后便会让人变得紧张。那几日我的奶奶生病了,父亲严肃的脸顿生了无法用言语形容的担忧。记得那一次我和他一起去爷爷奶奶家探望生病的奶奶。

他一回到奶奶家,连鞋都没脱,就冲到奶奶的屋里。只见我奶奶双眼紧闭,双眉紧蹙,皮包骨的手放在那早已凹陷下去的肚子上。父亲坐在她的床边,把手放在她的额头上摸了摸,给奶奶盖了盖被子。走出房间,给我爷爷说:“爸,给我烧一壶水,我给妈妈擦擦身子降降温。”爷爷并没有照着做,跟我父亲说:“用酒精擦,效果好,降温快。”说完,爷爷去找酒精去了。爸爸追上去,拉住爷爷,语重心长的说:“爸,用酒精,效果确实好,降温确实快。但是,我妈妈年纪也大了,她的心脏又不好,会受不了的。不是吗?”爷爷停下来,看看我父亲,回答说:“是吗?我怎么没听说啊?!”“爸,这都什么时候了。我当然是为了我妈妈好啊!爸,相信我!”父亲说完,爷爷就去烧水去了。

“吁……”水烧开了!父亲赶紧把水倒进盆子里,调节好水温,准备给奶奶擦身上。父亲先用一块热毛巾敷在奶奶的头上,在用另一块热毛巾,小心翼翼的给奶奶擦胳膊。在擦到脚的时候,奶奶的脚上有脏的东西,父亲就一点一点的搓,非常轻。搓完了,只见脏的东西没有了,而脚,却一点也不红。

看到这,我想起父亲告诉我那几句名言:亲有过,谏使更。恬吾色,柔吾声。这是《弟子规》里面的话,意思是:父母有过错,劝他们更改。要面带笑容,语调柔和。还有一句是: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这几点,父亲都做到了。他不只是告诉我对长辈要尊敬,要孝顺,更重要的是要把名言变成你自己的东西——行动。

很庆幸有这样一个好父亲,在我眼中,这个世界上,父亲是最完美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全文共 2040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传统文化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现,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它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除了儒家文化这个核心内容外,还包含有其他文化形态,如佛教、道教等。

提起传统文化,成长于文化断层期的现代人多数没有什么清晰的概念。有所涉猎的人可能感叹地说,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兼容并蓄,和而不同,似乎无从谈起。“博大”是说中国传统文化的广度---丰富多彩,“精深”是说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度---高深莫测。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的特色,是中国宝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是五千年文化的积累,是中国文化保持长久生命力的重要因素。

任何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不管是对历史负责,还是对未来负责,都应保有自己的文化特色,保护自己的文化遗产。

首先,我们应该从精神上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是历史的长期积淀,形成为社会意识的潜流,渗入到了社会心理的深层,她的影响随处可现的。只有深入学习弄通弄懂传统文化,我们才能真正读懂中国,在深入了解传统文化基础上,根据社会发展需要,时代进步的要求,创造性地为中华传统文化精髓充实新的时代内容,使之不断完善发展。

如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诚信、感恩、孝道、仁德、慈爱、正气、勤学、节俭、修身、立志等等的弘扬,浓缩了传统文化立世做人荣辱观。

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和谐”的思想博大精深,和谐理念作为一种普遍的精神特质,为儒家、道家等研究和论述,成为各家各派思想学说的灵魂。和谐理念跨越时空,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发展史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儒、墨、道、法、兵等主要思想学派对和谐思想都有深刻的阐发。儒家提倡“中和”,强调“礼之用,和为贵”,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和睦相处,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道家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提倡遵道以行,率理而动,因势利导,合乎自然,虚静处下,海涵宽容,从而建立起自然和谐的治国秩序。墨家倡导“兼相爱,交相利”,主张实现个体与社会的有序一体,道德与功利的和谐一致。法家主张对个人、社会、国家三者关系正确定位,在大一统的格局内,实现国家主导下的社会和谐。兵家讲求“令民与上同意”,强调“先和而造大事”,把“令之以文,齐之以武”作为治军经武的重要前提,视“和谐”为克敌制胜的根本保证。中华文化能够生生不息,中华民族能够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与和谐精神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我们应该继承和弘扬的就是这种优良传统,如温和、善良、恭敬、节俭、谦逊的美德,再如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忧国忧民、以德化人、和谐持中等,这些传统精神世上其他民族所无法匹敌的,也是我们要继承发扬的。

其次,我们要从文化内容上弘扬传统文化。

翻开中国的历史长卷,综观而得的尽是璀璨的星火:远古神话的浩大纯美,诸子散文的洋洋洒洒,辞赋经文的博大精深,唐诗宋词的经典奇葩,辉煌了中国五千年的文化。

中国文化是迄今世界上最久远、最稳定、最辉煌、最丰富、最发达的文化之一。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悠悠五千载,经历了萌生期、形成期、确立期、繁盛期和总结转型期几大时期。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叔子指出,一个民族的凝聚力,主要体现在对本民族人文文化的认同程度。缺少人文精神的民族最终会走向虚无、走向异化。如此说来,当前国民对传统文化的追随,便是民族凝聚力逐渐增强的体现了,由此可见,诵读千古美文不仅是正确的,也是极其必要的。我们要主动、积极地阅读文化典籍,欣赏文学作品,考察文物古迹,真正了解我们的先人留给我们的遗产,做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积极弘扬民族文化传统文化,我们虽不能全盘吸收,可我们有义务把它发扬光大,使其成为我们的资本和骄傲。

另外,我们要多从艺术形式上弘扬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在五千年的文化沉淀过程中,为我们民族积淀了丰富的民族文化素材,主要体现在汉字、传统精神、传统图形、水墨意境、传统手工艺等各个方面。从商周青铜器到汉代工艺品,从举世闻名的“唐三彩”到古朴优雅的宋代瓷器,从明代苏绣到清代家具,构成了中华民族的工艺历程。再看中国的绘画、书法、戏剧、建筑艺术、民间艺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底蕴体现的淋漓尽致,我们随处可见的中国古典建筑、太极图纹、画像石、金石篆刻、蓝印花布、木刻插画、脸谱文化、民间剪纸、装饰纹案、书法文字等。都是最能反映中国特色的艺术形式。它是一种既有高品位的中国文化内涵,又有符合世界当今潮流的崭新样式。如果真正了解了这些艺术、形式就能反映出中国五千年的文化精神。我们要加强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形式的研究、整理,从中吸取精髓,使之发扬光大。

“传统化”和“本土化”的回归,是跟上时代的步伐与时俱进,与世界接轨的渠道,同时将传统文化发扬光大,这是我们对传统民族文化的一种反思,甚至可以说更是一种责任。只有使中国不断的加快全球化的进程,并积极的宣传中国文化,才能让世界了解中国文化核心价值观,才是中国真正腾飞的时候!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我与孝道征文:弘扬孝道兴家兴国

全文共 6442 字

+ 加入清单

人这一生最悲情的事不是贫穷,不是疾苦却是“老有子女无依靠、老有子女无孝养”。怎样才能让这样的最为悲情的事不发生呢?必须要弘扬孝道”。“孝”,老字在上,子字在下,在字面上就告诉着世人,告诉着我们后辈儿孙,孝就是尊老、敬老、孝老,时时将老人放在心上。

在寒梅吐蕊,瑞雪迎春之时,南充市召开了第一届“十大孝星”表彰大会,市委书记李仲彬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我作为一名基层的纪检干部也十分荣幸地在分会场参加了此次表彰大会,始至终我满含热泪,因为我已深深地被这些孝星们孝敬长辈、自强不息、大爱无疆的精神感动。此次表彰大会无疑给全市人民上了一堂生动的思想教育课。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更是忠孝文化的发祥地,孝敬父母、尊老敬老是我们传统美德中最核心的东西。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孝道意识在人们的脑海中越来越淡薄了。生活中“老有子女无依靠、老有子女无孝养”的悲剧时有发生,李书记在这次表彰大会上也讲到了他自己亲眼所见的不孝的例子。但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莫过于《今日说法》节目中“泯灭的人性”的案例。两个七旬老人被杀死在家中,最后查出的凶手竟然是他们的亲生女儿,平时最经常来往的亲生女儿。这个女儿之所以要杀死父母,是因离婚后的她又交了一个男朋友,男朋友提出结婚,可面对没钱没房子的男朋友,她还是拒绝了结婚的请求。她的男朋友说等你的父母死后,房子和钱不都是你的吗?然后,她就果真动了杀死父母的念头。先是安眠药,结果发现父母没死,然后又用刀杀害,最后用水冲洗现场,残忍至极,完全丧失人性。当时,我看完这期节目陷入了深深的沉思……这些不孝的人就应遭到世人的唾弃、遭到天谴。这样不孝爱生她养她之父母,难道她还会忠于爱情,忠于国家吗?这样的人靠杀害父母获得钱财建立的家庭会兴旺吗?

伟大的德国思想家恩格斯是孝敬父母的典型。他父亲去世后,留下了一笔可观的遗产,引起了他几个兄弟之间的财产纠纷,当时正值他的母亲身患重病,为了不使母亲伤心,他主动放弃了那份属于他的遗产,平息了家庭可能出现的纠纷。后来,他在一封信中提到:“我可能会有成千上万的财产,但我永远不会有另一个母亲。”是啊,金钱财富固然是诱人的,可是父母却是永远的珍宝啊。他们给予了我们太多太多,小到无微不至的关怀,大到教我们做人做事,这些都无法用金钱去衡量。因此,我们应当孝敬父母,就像恩格斯所做的那样,为了使他母亲平静舒适地度过余生,他毅然放弃了自已的利益。恩格斯的这种做法,体现出了“孝”的精髓,他本人也成为后人效仿的典范。

韩非子说:“古之人目短于自见,故以镜观面;智短于自知,故以道正己”。意思是:“古人因为难以看到自己的面容是否整洁,所以就发明了镜子来照看自己的脸面;智商再高的人,他们也难以看到自己的过错,所以他们就用法则来端正自己的品行。”古人为了教育后人具有孝心,编有“二十四孝”的故事,古人为我们树立了这二十四面“镜子”,让我们从小能对照检查自己的孝言孝行。这次评选出的南充“十大孝星”为南充全市人民树立了十面镜子。他们是孝心的种子,让孝道遍地发芽;他们是孝心的火把,让孝道之光由此绽放。

子路借米孝敬父母,东汉时的黄香为父亲夏天在睡前用扇子赶打蚊子,寒冷的冬夜为父亲暖被窝是历史上公认的“孝亲”的典范。李密《陈情表》以侍亲孝顺之心感人肺腑。老一辈革命家朱德著文《回忆我的母亲》,以无限的深情赞颂了母亲无比的爱和高尚的品质。毛泽东接到母亲病危的家信,星夜上路,昼夜兼程,他抚摸着母亲的棺木放声恸哭,悲痛之中挥笔写下《祭母文》:“吾母高风,首推博爱”。宋庆龄孝心至诚,在母亲灵前“饮泣不已”。陈毅探母,执意要给瘫痪在床的母亲洗衣服。李鹏事母至孝,每逢假日,李鹏夫妇总要带上母亲喜爱的食物,到母亲处请安问好。

现在,随着我国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口的比例是越来越大,特别是空巢老人较多。老年人的养老送终成为了社会与家庭的大问题,我们的父母辛辛苦苦地把我们培养成人、成才,但当他们年老体弱的时候却没有人来照顾赡养他们了。扪心自问我们经常是否会有这样的想法:等一等、再等一等,时间还早、日子还长、父母年轻还能动;现在挣钱不多,等多挣一些钱了,再好好报答、孝顺父母;房子太小了,等房子再大一点,才把父母接到身边来;工作太忙,工作清闲些再说……但是,请不要忘了,别让等待成为遗憾。我们不是做不了媳妇的主,就是做不了女婿的主,接上老人来家里也只是为了带孩子,奶奶来带孩子来了,却把爷爷一个人丢在老家半饥半饱、孤独无依地生活着。等到孩子能上幼儿园了、长大了,又开始感觉老人打扰自己的二人世界了,开始嫌弃老人家没有好的卫生习惯。可在我们小时候嫌弃过自己满嘴黄牙的父母亲吗?我们虽然长大成人掌握了许多学识,但是我们的孝心和良心反而缩小了许多,我们难以发现自已已经蜕变成了一个不忠不孝的不义之人。

金钱有价,孝心无价。南充市本次“十大孝星”评选活动,旨在用那一颗颗坚强的孝心,去唤醒那些仍然沉睡着的良心。作为一名党员、一名基层纪检干部,无论什么事更应该带好头、树立好榜样。特别在孝道这一关乎家风家教的问题上,更应该走在前列。在中华民族的传统中,孝悌是第一位的。《弟子规》开篇就说: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讲的第一位就是孝。能否做到孝悌,决定着一个人的道德品质。父母对子女既有生育之情,也有养育之恩,更有教育之责,一个人如果连自己的父母都不孝敬,还谈什么爱社会、爱民族、爱国家?如果一个领导干部连父母都不孝敬,又怎么能够把群众当亲人,为群众服好务呢?如果一名党员连父母都不孝敬,又怎么能够真正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呢?又怎么能够让群众信服于我们呢?有人是这样来衡量人才的,有德有才是极品,有德无才是合格品,无德无才是废品,但无德有才是危险品。所以,做一名干部,首先要有孝心、有爱心,然后推己及人。这是作为领导干部的大德。

小羊有跪乳之恩,乌鸦有反哺之情。生活中却有许多不关心、不赡养自己父母亲的不肖之徒,虽然老年法规定子女“不常回家看看”将属违法行为,父母亲有诉讼儿女的权利,难道说看望关心赡养自己的父母亲还需要法律来监督吗?作为中华儿女的我们就从现在做起,从孝敬自己的父母亲开始,常回家看看,让孝老、尊老、敬老蔚然成风。孝道起,家可兴,国才旺。让我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注入孝心这个震天动地的正能量吧!犹太人谚语说的好:

父亲给儿子东西的时候,儿子笑了。

儿子给父亲东西的时候,父亲哭了。

我们还记得我们“笑了”、父母“哭了”的事吗?,记得做一个孝顺的子女。这一辈子,能让你欠太多的,而且不求回报的只有父母,不要抱怨父母的唠叨…… 多多体谅他们、感恩他们、关心他们!

愿天下的子女都懂孝道。祝天下的父母都快乐长寿!

【3】我与孝道征文:孝,是照进父母心里的最和煦阳光

4月2日—清明节的第一天下午,在简单收拾了一下行李之后,我和妻子、女儿一家三口驱车回到老家—南部县伏虎镇。母亲就住在那儿,暂由我的大嫂照顾。

这次回家,我主要目的是看一下母亲,看她是否一切安好;再次是到逝去的亲人的坟头挂一下清明,表达一下我对他们哀思和怀念。

母亲尚好,83岁的老人仍能走路、爬楼、说笑,就是因为长时间在外面活动,脸上晒得黑了些,略有些瘦。牙齿也只剩下了两颗,已经松动,不能吃较硬的食物。而父亲,离开我们快有两个年头了。

当晚,妻子和女儿去了女儿外婆家。女儿喜欢农村的一切,鸡、鸭、牛、猪、猫、狗,一切动物都特别令她感兴趣,还有散发出泥土清香的土地,满眼嫩绿的麦苗,翩翩飞舞的彩蝶。而我,决定留在伏虎,陪母亲说说话,摆摆“龙门阵”。在姐姐家,我和母亲吃了晚饭,边看电视边说话。婆媳关系是古老中国最不好处理的关系之一。大哥不在家,我担心母亲和大嫂又闹矛盾。母亲连连说,大嫂今年性格改多了,她们相处的还好。

父亲是2013年10月30日晚突然发病的,当时就不能说话,陷入昏迷,身体也不能站立。母亲非常惊慌,急忙招呼邻居喊来亲友,将父亲急送到南部县中仁医院治疗。我是第二天一早赶到南部县城的。因为觉得民办医院的医疗技术和设备可能不及公立医院好,在通过电话和哥姐商量后,我们把父亲转到了南部县人民医院。经过医生检查,父亲被诊断为脑梗,需住院治疗。远在宁波务工的两个哥哥得知父亲的病情后也急忙往回赶。

在南部县医院治疗期间,我们三兄弟轮流照顾父亲。给他买饭端汤倒水、叫医拿药、洗脸擦身、搀扶着大小便。老实说,平时看到别家的病人感觉挺脏的,但是,侍候生病的父亲,我们都没有觉得脏、觉得累,都争着抢着干,这或许就是血缘关系和亲情的力量吧。我因为还要上班,就只能在每周五下午回南部,每周一回南充,其余时间由两个哥哥照管。经过了二十余天的治疗,父亲的病情稳定了一些,能和我们说话,也或多或少可以吃一些流食或煮得很软的饭,主治医生就建议我们搬回家慢慢调养。

在伏虎镇二哥家中调养了十几天时间,我们感觉到父亲的病情没有多少好转,几弟兄商量着又把父亲送回了县人民医院治疗,就这样一直到2014年春节前夕。或许是叶落归根的想法,也或许是春节团聚的愿望,父亲也急着要回伏虎。在找主治医生给父亲开了些必需的药物后,我们把父亲搬回伏虎照顾。

在二哥自建的住房里,我们几弟兄依旧轮流照顾父亲。见城里老人走路背个“随身听”,边走边听音乐,我也给父亲买了一个,乘回家时拿给了他,给他放他爱听的戏剧。父亲越来越没有胃口,身体变得更加虚弱。我们找到伏虎镇中心医院的医生给父亲开了一副开胃的中药,熬好了端给他,可他无论说什么也不喝。见此情景,我拿起药勺喝了两口,对父亲说,“不怎么苦呢,喝嘛。”父亲见我为他尝药,会心的笑了,勉强着喝了几药勺。

过了几天,父亲出现了尿不出来的症状,憋得他很难受,我们又急忙从伏虎镇中心医院找来熟悉的护士,为他导尿。经过了这几次折腾,我们几弟兄觉得还是住在医院放心些。征求父亲意见,他坚持不去县医院了,于是我们就近把他送到了伏虎镇中心医院。

在医院里,父亲每天都要输营养液,吃药。后来他出现了大便变黑的情况。医生说,这是内部脏器出血的反应,治疗这种病情,一是靠止血,二是靠输血。于是我们“两条腿走路”,一边在医院里找医生开药治疗,另一边由我找在县卫生局工作的高中同学帮忙,在南部县血站拿一些血液,总共拿了两次,输了一千多毫升。

在伏虎镇中心医院住院治疗期间,我依然是每周五下午回家,星期天回南充(有时遇到父亲病危的情况,就会向单位请假提前赶回)。每次回家,我都会从南充给父亲带一些馄饨、大枣糕等他喜欢吃的食物。临走时,我都会打一些热水,为父亲擦擦脸、擦擦手;用我的手握住父亲的手,用我的脸贴一贴父亲的脸。因为我知道,我可能赶不上父亲远行的时候。父亲没有说什么,但我看得出,他浑浊的目光中满含着不舍。父亲也特别想念我,我走后几天,总要问大哥二哥我是不是要回来了。在我从南充返回推开病房门的那一霎那,我总会看见父亲开心的微笑。姐姐也趁着在医院照顾父亲的机会,打了一盆热水,给父亲洗了一次脚,因为她知道,这可能是最后一次在父亲面前尽孝—她要赶去宁波一个民办学校上课。

在伏虎镇中心医院治疗期间,父亲的病情依旧不见好转。据医院年龄较大经验丰富的医生说,父亲可能还患有消化道方面的重病。我们又问在其他医院工作的同学,又说像父亲这样大的年龄根本没法做全面的检查,只能保守治疗。这个消息立刻又让我们灰了心。

再后来,父亲的身体变得极度虚弱,甚至出现了幻觉。那一天,我们几弟兄都在场,父亲忽然变得紧张起来,自言自语地说:“洪刚和永先来抓他了”,他所说的两个人都是我们村先前已经去世的,并要我拉紧他的手。他说话已变得含混不清,我们几弟兄听了很久才听明白父亲的意思。我想那时,父亲心里一定充满着恐惧。可对于此,我们毫无办法,只能是站在他身边,使劲拉着他的手,让他感觉到他的亲人就在他身边,从而增添一些战胜恐惧的力量。

过了不多一会儿,父亲的头脑又清醒过来,他说,生死由命,富贵在天,谁也不能抗拒。或许父亲已经知道自己大限将近了。

接下来的日子,父亲几乎吃不进去什么饭。母亲用红枣、大米给他熬的稀饭,他也难得吃上几口。就这样,一直靠盐水维持着生命。

父亲最后的几天,已经变得不能说话了,只是还保持着微弱的呼吸。见父亲病危,我只得给单位请了假,在家守候着父亲。几弟兄也开始商量父亲的后事,并着手置办棺木、孝衣,处理请阴阳先生、看坟地等事务。

父亲是2014年4月5日(清明节,农历三月初六)下午5时许去世的,享年83岁。父亲去世的当时,我正在医院病房外跟远在宁波的姐姐通电话说父亲的病情,二哥突然着急地喊我,说父亲老了(我们当地对长辈去世的一种说法)。长时间积聚起来的悲伤导致我当场放声痛哭,边哭边往病房里跑,电话那头也立即传来了姐姐的哭声。

按照风俗习惯,我们在父亲病房床前烧了些纸钱,找医院附近的农户买了引魂鸡,在医院外放了鞭炮,然后找了辆农用车把父亲运回老家土葬。母亲得知父亲去世的消息,一路哭着往医院里跑,在路上拦住载父亲遗体的那辆农用车,伏在车上痛哭,我们好不容易才把她劝离。那一种生离死别的场景,那一种“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忧伤、酸楚和遗憾立刻充斥内心,我们几弟兄也禁不住热泪滚滚。

父亲在我们那一带很受敬重。解放之初,他当过现在三个村的农会主席。在他那一代的人中,他也算是一个文化人,当过民办教师,写得一手好毛笔字,打得一手好算盘,曾被南部县供销社招聘为正式干部。同时,父亲也是一个热心肠的人,邻居家的房子被大风吹垮了,他背着背篼去化粮。其他的人都是两手空空回来,他总能凭借他良好的人缘背回来几十斤粮食。他见不得软弱的人受欺负,总爱打抱不平。这些,都慢慢集聚着远近人们对他的好。

父亲也是一个很有孝心的人,他常给我们讲他年轻时候的事:父亲从伏虎供销社退回来后,卖掉了皮衣皮鞋,给家里买了一头水牛,给爷、婆和大爷都买了衣物,连母亲都说他太老实了,没有私心。父亲那辈有三弟兄,但爷、婆和大爷的棺木都是父亲一个人置办的。父亲常教育我们,“父母面前不要怕吃亏”,“屋檐水滴旧坑坑”,父母的言传身教对我们影响很大。

父亲追悼会上,我们村在家的大人几乎都来了。我也代表家人发了言。我说,我们要像父亲那样,心怀善念,乐于助人;我们兄弟姊妹一定要搞好团结,照顾好我的母亲,这既是我们向父亲和亲友作出的庄严承诺,也是我们怀念、追思父亲的较好办法,更是我们作为儿女应尽的责任。

安葬完父亲,我要回南充上班了,大哥、二哥、姐姐、姐夫也要外出务工了。我担心母亲一个人在家孤单,就和妻子商量了一下,于4月14日把母亲接到南充和我们同住,一直到年底又和我们一起回到老家。

2015春节期间,我们几弟兄、妯娌聚在一起,商量由每家供养母亲四个月。大哥开始,我第二,最后是二哥,每年如此轮转。不想刚过了二个月,性格要强的母亲就因琐事和大嫂吵架后,赌气独自回到二哥自建的房里居住。得知这个消息,我很不放心年迈的母亲,便利用回家给父亲烧一周年的机会,租车把母亲接到南充来了。

和我们住在一起,母亲有了依靠,有了陪伴,和邻近的老年人一起聚聚,偶尔也会有些欢笑,渐渐走出了父亲去世的阴影。我自己也觉得内心得到了安慰。因为,我所做的,正是一个为人儿女者应尽的责任。

现在,我也是一个14岁女儿的父亲了。有了亲自抚养孩子的经历,才会真正懂得“养儿方知父母恩”的厚重意义。其实,在这个世界上,儿女们在父母面前的付出,都远没有父母在儿女面前的付出那么多、那么好、那么真。还有,在父母面前尽孝不一定非要分那么公平,弟兄姊妹之间,能力大点,可以多出一点力,能力小的,可以少出一点力。尽孝尽力与否,全看我们自己内心是否把父母看得那么重。

挂完清明离开伏虎回南充时,我硬塞给母亲500元钱,叮嘱她饿了就买些自己喜欢的食物吃,也告诉她,再过两个月,我就开车回来接她到南充。母亲满口答应着,我看到那一刻,幸福和微笑悄悄爬上了母亲那满是沧桑的脸,好像有一束和煦的阳光霎时照进了母亲饱经风霜的心,暖融融、情深深。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孝道作文1000字

全文共 980 字

+ 加入清单

一个人由咿咿呀呀的稚童到心怀理想的青年,这个过程叫成长。由后者到身躯佝偻的老人,这个过程叫衰老。但我认为这两者具有一致性,成长就是衰老,这是亘古不变的定理。

什么时候意识到自己长大了呢?当走在爸爸身后看到稍稍弯曲的后背时;当坐上家里的“老爷车”感到鞋子与地面的磨擦时;当听到洗澡后妈妈帮我梳特不好梳的头发叫我蹲下的声音时……这所有的一切都在提醒我:当我在成长的时候,我最爱的人在变老。这本身就是对生命的消耗,意识到这一点,我相信所有人都会第一时间想:以后该怎么办?然后开始想象自己想要的生活,但是很遗憾,许多人都觉得太不现实,然而,有一项,肯定所有人都能做到,那便是孝!

古语云:“百善孝为先。”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自一个人呱呱坠地起,便与一个家庭联系在一起也因此有了最浓厚的一份亲情。从个人角度而言,孝道是道德的要求,从国家角度而言,孝道不仅仅是道德的要求,更是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体现。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五千年辉煌历史的国家,做为中华儿女,我们应该把这属于炎黄子孙的传统美德传承下去并发扬光大,这正是我们代代相传的传统使命。

我国自古就有著名的二十四孝的故事,其中有一篇讲的是孝子王祥卧冰求鲤的故事:王祥的亲生母亲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而他的继母并不喜欢他,好几次去王祥的父亲那里告状,可王祥很听继母的话,继母让他做的事,他都会尽力把它做好。一天,后母生病了,想要吃活鱼,可外面风呼呼地吹,天空中飘着大雪,河面都结了厚厚的冰,怎么可能捉得到鱼呢?这时,王祥灵机一动,他想:我可以用自己的体温使这河面的冰熔化。于是,他就脱掉了衣服,趴在寒冷的冰面上,他冷得直打哆嗦,但为了继母,他一直忍着。突然,他身下的冰面裂开了,两条鲤鱼蹦了出来,他高兴极了,提着两条鱼就回家给继母煮汤喝了。其实读完这个故事后,我也深有感触,想着自己也要像王祥一样,为父母做一些事。但是因为太懒了,所以做的很少。

写此文时,因为没有构思,本想胡诌几句,草草了事。而静下心后,却觉得难,太难!是因为父母为我做的太多了,说不尽。也源于这些年对父母极少关心,且前日在书上看到一句话:子欲养而亲不待,所以心里感到愧怍,不愿写此文。

回望这几年,由于自己由于自己的任性,让父母操碎了心。我知道父母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我好。爸,妈,今后我一定会积极上进,不惹你们伤心。既然生命短暂,那便毫无遗憾的渡过这一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全文共 1824 字

+ 加入清单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包罗万象;中华民族坚忍不拔,傲然挺立与飞沙走石之中千年不倒;中华古人博学多识,成就了我华夏五千年的璀璨文化。

纵观五千年华夏岁月,英雄人物比比皆是,灿若星河。他们博学,他们大气,他们不羁,他们豪放。正是因为有了他们,我中华大地创造了五千年不衰的奇迹;正因有了他们,我华夏民族凝成了独一无二的耀眼明珠;正因有了他们,我中华民族养育了更多的英雄儿女。孔子就是历史长河之中一颗夺目的明星,他他作为我国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中国的古代大教育家,大思想家,给我们留下那么多的文化遗产供我们后人学习借鉴。还有李太白,他因为生活于恢弘浪漫的盛唐,给后人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绝篇。

这些挺立于中华大地的文人骚客,给我留下了那么多宝贵的文化遗产,并且历史上的英雄们那种坚忍不拔的精神鼓舞了我中华民族无数的后人:谭嗣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毛泽东,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他们为我们民族的改变经历自身最大的努力,为了我国,为我们人民,他们毫无畏惧,才创造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而我们,明明在我们身边有芳香四溢的花朵,却偏要伸手去采悬崖边上的孤芳。

我们现在的中国人,不但是我国璀璨的文化结晶如无物,反而崇洋媚外,处处效仿外国,不仅丧失了我国特有的文化底蕴,就连几千年文化艺术的积淀也在消失殆尽。

现在的中国人都以外国的文化艺术马首前瞻,总是认为外国得一切都好,就连中国的传统文化的节日也遗失了。

我国历史上的那么多文人墨客,政治学家,军事学家为我们留下那么多珍贵的历史文学供我们借鉴学习,而我们从来没有仔细研读我国的文化艺术,只知一味的学习外国。长此以往,国之将亡。

让我们携手弘扬我国的传统文化,光耀“我家”——中国的门楣!

当书信被电子邮件取代,当脚力被各种交通工具代劳,当传统文化在濒临灭绝的边缘苦苦挣扎:处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我们又该何去何从?科技为上,传统靠边?还是传统为要,科技为辅?

在如今纷繁芜杂的大环境下,科技与传统文化不可偏废。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根,我们的魂;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促进社会进步,让人享受舒适生活:积极发挥科技优势,大力弘扬传统文化已成为我们的必然选择。

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便对西方现代科技有一种盲目的恐惧或崇拜,西方的坚船利炮轰开了中国国门,打碎了天朝上国的美梦,也在国人心中种下了恐惧而又歆羡的种子。科技强国也被无数国家奉为圭臬。科技霸权在美国等西方国家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现代科技的优势展露无遗。

但我们就该为此放弃传统文化?中国传统讲究仁义礼智信,中国文化具有兼容并包性,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伟大的中国文化是我们传承千年,历久不衰的法宝,也是我们走向复兴,开创未来的根本保障。虽然,传统文化不乏糟粕,虚荣、麻木等劣根性便是糟粕的体现。但,我们不能否认传统文化的精髓让我们经久不衰,绵延不绝。文化的包容维持着中华民族的和谐与稳定,也为民族大家庭不断注入新鲜血液,使其焕发生机。五千年的积淀造就的是传统文化的强大生命力。

社会转型期的今天,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激烈碰撞,逐步融合,而在这碰撞与融合中,各自焕发出新的的生机。科技赋予传统文化科学特性和创造力。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也是经济发展的强大驱动力,而科技发展中形成的科技精神,包括科学思维,科学态度,科学价值观念等,深刻的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影响着传统文化。在科技条件下,传统优秀文化经过现代科技的陶冶和兼容,具有了新的创造活力,它既蕴含了现代科技的新成果,又指导着现代科技条件下的民族文化不断创新和发展,永葆生机和活力。发挥科技优势,改造传统文化,是保持传统文化生机的不二法门。

同时,传统文化的道德原则、和谐理念也指引着具有民族特色的现代科技的发展与走向。先进科技的发展为人们创造了巨大的财富,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现代建筑的发展并随着邻里人情的冷漠,交通工具的进步伴随着健康的,电子文档的的发明也不可避免地产生书写能力的退化。而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也只能依靠传统文化。英国著名的哲学家汤恩比博士在上个世纪70年代就提出了令举世深思的论点:“挽救二十一世纪的社会问题,唯有中国的孔孟学说和大乘佛法。”而七十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也在巴黎宣布,解决21世纪人类的生存问题,必须去2000多年前的孔子学说中汲取智慧。弘扬传统文化,解决科技发展带来的各种问题,也指引着科技的发展。

充分发挥科技优势,大力弘扬传统文化,让传统文化和现代科技在碰撞交融中永葆生机与活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弘扬孝道文化

全文共 1449 字

+ 加入清单

“孝”是中国人特有的一种文化表现,长久的存在于中国的历史之中,是构建于血缘关系上的一种特殊的情感。传统中国文化在某种意义上,可称为孝的文化;传统中国社会,更是奠基于孝道之上的社会,因而孝道乃是使中华文明区别于其它文明的重大文化现象之一。

在西方,人们讲究独立,当子女成年后一般不和父母一起居住。但是在中国,养儿为防老的观念一直都存在。赡养年老的父母是子女应尽的义务,也是晚辈对长辈缅怀感恩之情的一种自然的流露。

“孝”深深的奠基在中国人的道德观念当中,无疑是中国人心中道德的最低标准。无怪乎很多品牌例如椰导鹿龟酒,养生堂龟鳖丸等在中国市场投放的广告都以“孝”为主题。

“孝”是一种超越时空的情感,是中国人特有的文化机制。在传统的中国社会与文化中,孝道具有根源性、原发性、综合性,是中国文化的一个核心观念与首要文化精神,是中国文化的显着特色之一。

我们从孝的起源到孔子孝道思想的继承与开展,了解孔子如何去芜存菁,将殷商迷信的鬼神观人文化,知道慎终追远的意义;将周代表面的孝行内在化,真诚的孝、亲、爱,进而达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这种天下一家的理想境界。这种境界并非不可能,而是需要每个人先放下心中的对待,真心的善待自己的父母,在这个过程中,包容人世间的荣辱得失、称讥毁誉、吉凶祸福,以平常心看待这些过程。因为我们知道烦恼愤怒并不能解决问题,那就将我们这愤怒无明的心放下,祈求上天来替我们安排,以喜悦的心来面对每一个当下,那么我们的心自然可以达到无限的包容,可以化解人世间一切的不如意。

孝在中国传统社会具有文化之源、社会之基的重要地位,这是有其历史根源的。孝道具有人民性与封建性、精华与糟粕、历史性和继承性的两重性,其历史作用也表现出积极与消极的两面性。

孝之所以成为中国文化的核心,就在于孝是中国文化精神(民族精神)——人文主义的思想渊源,当代社会文化应当努力实现功利主义与人文主义的统一。以孝为基础的中国人文主义传统是建构当代社会时代精神的重要文化资源。对孝文化的传承要有批判和鉴别的吸收和摒弃。

中国是个以“孝”为文化核心的社会,“孝”的观念规范着中国人的生命行为和政治方向。它虽然不是宗教,但是具有宗教的功能和价值,甚至超乎宗教 ,成为人生而为人的重要核心思想。最早的“孝”观念源自上古祭天祀祖的仪式 ,此时先民开始有“报本反始” 的观念。西周封建制度后,有了宗族制度,产生五伦观念: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因而“孝道”由此产生 。到了孔子,礼崩乐坏,孔子以“仁”重新赋予礼乐新生命,拨乱反正,将流于形式的孝行内省化、人性化,成为人自我实现的重要价值观。

孝在当代社会,不再具有泛孝主义的地位,而只能重新回到其作为家庭伦理的地位上来,现代的新孝道具有人格平等性、义务并行互益性、注重感情性、强调自律性等特点,孝对处理当代家庭亲子关系,对社会、家庭解决养老问题,形成尊老风尚,建立“不分年龄人人共享的社会”都具有积极的作用,甚至如果能发扬其衍生意义的积极内含,吸取其合理成分,那么对当代社会文明建设、发扬爱国主义,增强民族凝聚力,振兴中华均具有积极价值。孝的培养与实践是提高当代人道德素质的起点。孝是形成现代和谐人际关系的价值渊源,是形成和睦社会风尚、保持社会稳定的精神措施之一。孝是爱国心的根源和动力,孝是民族团结、兴旺发达的精神基础,是中华民族精神和凝聚力的核心。

至少我个人认为一个人不能没有“孝”,中国也不能没有“孝”文化。作为现代的人,更应该继承中国“孝”文化中的精华,并且让其更具有现代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全文共 473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有很多传统文化,比如,剪纸、品茶、春节、放鞭炮、舞狮子等,我最喜欢的传统文化就是过端午节了。

端午节在农历五月初五,这一天,人们都要吃粽子,有的地方还进行赛龙舟的活动。这天,奶奶买了很多粽子。我剥开用叶子做的粽子皮,里面是糯米和红枣,吃在嘴里软软的,黏黏的,甜甜的,非常好吃。我家还买了用五彩线编成的粽子和公鸡,挂到门上,听说这样可以避邪。

我想知道,端午节是怎么来的呢?我上网寻找答案。原来,过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屈原是楚国的贵族,他为国尽忠,却遭奸臣毁谤陷害,被迫在五月初五这天含恨投江自尽。人们得知后,纷纷划船追赶拯救。大家争先恐后,就演变成后来的赛龙舟。为了保护屈原的尸体不被鱼吃掉,人们用竹筒装糯米饭投入江中,后来渐渐改为用粽子包裹,再用彩线缠绕,形成了粽子。人们对屈原如此敬仰,不仅是敬仰他的文学造诣,更敬仰他的忧国忧民、不畏强暴、磊落坚贞、大义凛然的嵩高品质。

还有一些节日也是为了纪念古代的人物,比如,寒食节是为了纪念春秋时晋文公的臣子介之推,七夕节是为了纪念牛郎织女。这些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我们要将它们发扬光大,传遍世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弘扬孝道美德

全文共 2256 字

+ 加入清单

赵玉周的长篇小说《新养老时代》,始终散发着一种深思人生的气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的深思像对话,像勘探,也像是阐释一种主张。但归结起来却很简单,就是如何赡养老人。

在《新养老时代》中,作家赵玉周正是立足于“孝”,对“顺”进行了质疑。叶丽作为一个从农村来到城市生活的女性,她内心中深藏着对家人的爱,她不是一味地对老人愚昧地顺从,而是从人伦感情出发表现出心中的敬,并使这种敬爱和谐、融洽、完美。可是所有的生活都不会像湖面的水,总有刮风起浪的时候。这种和谐很快就因为苏美华骨子里无形中遵循着的传统打破。该书的开篇点明主题叶泽春很烦。烦是因为妻子叶丽回了乡下老家。因为小夫妻的暂时分别,不经意把城市、乡村两个不同的地域环境与人物无形中堆砌到一起。叶丽在母亲和爷爷奶奶耗尽心血的抚养下长大成人,为尽自己的孝心,她用行动演绎了生活中最美的乐章。这是生活中最美的人性显现,也是整个社会所要弘扬的主题。但她的做法很快就被融入到各种交织的矛盾之中。作为知识分子的苏美华,理应熟谙道德伦理,理应顺应时代进步,但她的骨子深处所表现的家庭观念更多意义上是对道德伦理的亵渎和曲解。为了让叶丽的爷爷奶奶离开城市,她不择手段让儿媳怀孕、找人设局进行诽谤。面对这样的压力考验,叶丽并没有屈从地选择沉默。相反,丈夫的不解、婆婆的不满、周围同事的猜疑、亲人的担忧接踵而至,使得故事情节环环相扣,展现出了深刻的思想,并对当下的养老制度提出了疑问。正如中国作协副主席张炯在本书的序中写道:“这是一幅关于传统与现代、城市与乡村矛盾纠葛的现实画卷。表现出的是作者深厚的艺术功力和可贵的担当意识。”又何尝不是呢?责任与道德的交锋,是人性与爱的碰撞,也是对人类生存的反思和坚守,它反映出的并不局限于当下社会传统的逐渐消失,人们的道德水平的渐行渐远。

那么,如何使社会道德重新回归理性和传统的轨道呢?说到底这不仅考验着每一个人的道德标准与取舍,也对社会建立完善的保障机制提出了质问。

作为一个当下越来越沉重的话题,走向老年是每一个人都要面对的现实问题。自然,作家无法指责社会制度存在弊端,但在面对中国的“银发危机”愈加严重的现代社会,他还是发出了心声:满足老人尊严、自由度和支配欲望便显得特别的重要。由于作家赵玉周对农村生活特别谙熟,又拥有城乡的生活经历,更多时候在文字中不刻意为故事制造矛盾,不过分地讲求写作技巧,他只是顺其自然更好地抓住了主人公叶丽的细节表现。通过这些细节来表现故事的可读可圈之处。

赵玉周用其现实触角,艺术地塑造出了叶丽有血有肉的饱满形象。她的精神世界不独独是居家过日子的那种平常,其中还有着对老人们的赡养和关爱。然而,赡养和感恩,这生活中平淡之极的事情,却不经意牵动着两个家庭之间的冲突。冲突也让厚道实在的叶泽春在爱情面前充满着浪漫又有着坚韧。但母亲的怂恿摧毁了夫妻间的信任。从猜疑到提出离婚,再到无法解决事端时喝药自杀,让这对从相爱、恩爱到相濡以沫的真爱夫妻,成为在生活矛盾中的坚守者。叶泽春在双方家庭的强大压力下几乎无能为力,但又不能袖手旁观,他既想力挽家庭这座大厦,又通过自杀流露出内心的绝望。这全都归结于自身责任的不清楚与缺乏理性的认同,构成了他在处理赡养老人问题上的矛盾纠结。正如他最终选择自己命运着落时的自白所言:“她能不能够活着还是一个问题。她就是想养她的爷爷奶奶,那是养育她的亲人啊,她有错么?”自然,她是没有错的。如果有,这所谓的错只能是社会道德流失后产生的不良后果。

透过这声嘶力竭的呐喊,我们从中发现生活里不仅有谎言,有虚伪,更充斥着大量的矛盾。所有的现象仿佛雨后的浮萍,良莠不分地纠结在一起,让人无法辨识。也就在这时,赵玉周很小心地提出了心中积蓄已久的疑问: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老龄化问题的日趋严重,老人们在哪里养老?如何养老?

无形的压力下,叶泽春消失了内心的满足和向日葵般的笑容。内心深处的纠结愈发地缠绕着他的心绪,让他无法舒展开来。这个时候,他面对叶丽离家出走、面对母亲百般欺骗、面对叶丽爷爷去世等诸多的压力,只能选择毅然决然与家庭绝别。这绝别是对叶丽不应为此蒙冤呐喊的响应,是对社会养老资源需要进一步完善的感喟。最终,叶泽春带着对妻子的无比愧疚和对妈妈的恨,绝望地喝下了“百草枯”。

那一刻,叶泽春似乎彻底解脱了,可他需要背负起的却是不孝的称谓。“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自然,作为男人的他以这种方式选择逃避,无疑不是最好的办法。

《尔雅》中说,善事父母者为孝。作者赵玉周之所以选择孝道为突破口,目的还是想通过家长里短的故事来感化人性,倡导年轻人学习孝文化,学会爱戴孝敬老人,让辛劳一世的老人们幸福、安逸地享受晚年。同时他也立足自己,从另个层面向社会发出呼吁,希望老人们要理解当下的年轻人所处的变革环境,在生活中以不同的方式来分担他们的压力。故事最后,大家重归于好,苏美华脸颊上流下两颗大而晶莹的泪珠,真实地折射出了中国社会丰富多变的历史万象,深刻地揭示了人性的复杂与坚韧,宏观地展示了家庭、养老以及爱情如何永恒的内在的秘密。

可以说,《新养老时代》承载着生命的沉重话题,在与孝道文化紧紧纠缠的同时,依然要面对社会严峻的现实。养老话题的提出,既是对生活现状的一种反思,也无疑是对中国传统孝文化回归的理性引导。通过人性的深刻剖析,那种生于城市的优越和长在农村的朴实不断糅合、被认可,使得共同赡养老人的意义体现出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友爱,也只有这样才能将作者所要表达的深意思想表现出来,达到理想中的完美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弘扬朱熹文化书信

全文共 1172 字

+ 加入清单

朱熹是百科全书式的思想家。他对中国文化的哲学、经济学、政治学、经学、伦理学、历史学、文学、教育学等各个领域,都作了全面系统的梳理总结和创新。朱熹有很高的艺术修养,与朱子结交的朋友也是文学艺术修养很高的人,如陆游、辛弃疾等人。朱熹的诗文受到后人喜爱和追捧。朱熹认为,文皆从道流出。文从心里流出,强调文道合一,文道同源。他提倡文艺创作宜深入百姓日常生活之中,形象称之为“通身下水”他一生创作各类散文游记等2777篇,创作诗词1167首。

朱熹不仅实现了理论的时代化,还致力于理论的大众化普及化。他注重理论普及化读本的编写,重视民俗改造和社会礼仪的重建。著名的《朱子家训》字字珠玑,提出为人处事一系列规则。如:“见老者,敬之;见幼者,爱之。有德者,年虽下于我,我必尊之;不肖者,年虽高于我,我必远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手书了“读书起家之本;循理保家之本;和顺齐家之本;勤俭治家之本”。

晚年,早已名满天下的朱熹,为宁宗进讲《大学》。耿直清廉的他对朝政多有批评,使平庸的宁宗不满。宁宗以干预朝政的罪名,把他逐出朝廷。朝廷一些守旧平庸的官员容不得朱熹的清廉正直,容不得朱熹的创新理论。他们恶意编造种种谎言,攻击朱熹的学说为“伪学”。他和他的学生弟子受到残酷迫害。这在历史上称“庆元党禁”。1200年,朱熹在建阳考亭忧愤而死,享年七十一岁。作为治学极为严谨的学者,朱熹临死还在修改《大学诚意章》。

创新理论、真理的光辉总是抵挡不住的。作为民间学者的朱熹,他的思想逐渐被社会接受。1209年,这场历时十年学术迫害的“党禁”终于平反。宋朝廷赐诣朱熹曰“文”尊为朱文公。理宗肯定朱熹思想“有补于治道”,“历万世而无弊”。1212年,朱熹《四书集注》被朝廷列为国学。他制定的《白鹿洞书院揭示》被颁发太学遵行。明朝以《四书》为科举取士之书。1455年、1523年,先后赐建安(今福建建瓯)、婺源的朱熹后裔为世袭的翰林院五经博士,同时推行祭朱制度,同祭孔一样,每年春秋两季。1712年,康熙下诏朱熹配祀孔庙“十哲”之列,朱熹牌位进入大成殿。康熙称朱熹为“集大成而续千百年绝传之学,开愚蒙而立亿万世一定之规”。亲书“学达性天”匾额赐予武夷山紫阳书院。

孔庙是中华民族文化圣殿,承担着文化传承与教化、促进中华民族融合与统一的功能。进入孔庙的,都是为中华民族文化繁荣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学者。自春秋以来,从祀孔庙者152人。其中孔子弟子77人;生于宋朝之前者31人,之后者44人。在宋朝之后44人中,福建13人。他们是:游酢、杨时、罗从彦、李侗、朱熹、黄干、蔡沈、陈淳、真德秀、蔡清、黄道周、李纲、胡安国,如果加上朱熹父亲朱松、蔡沈父亲蔡元定,则有15位福建学者进入孔庙。同时朱熹是春秋以来,唯一列入十哲,进入大成殿的圣人,显示了朱熹在中国文化史的独特的崇高地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弘扬朱子文化思想书信

全文共 379 字

+ 加入清单

18日,海峡两岸朱子齐家思想与当代家庭建设学术研讨会在武夷山举行。来自海峡两岸的专家学者、朱子后裔以及在家庭建设中承担主要工作和重要角色的妇联干部、武夷学院师生近200人参加了活动,共同研究朱子齐家思想,探讨当代家庭建设。

今年是朱熹诞辰885周年,海峡两岸都将举办一系列活动进行纪念,而此次研讨会也是系列活动之一。一直以来,海峡两岸都在实践和推广朱子文化。台湾方面已先后举办了纪念朱熹诞辰880周年系列活动、六届的朱子之路研习营活动、三届的武夷山朱子文化节等,并结下丰硕成果。

当日,参会的两岸人员在武夷学院师生的领诵下,齐诵《朱子家训》。两岸专家还分别从《朱熹的道德思想对家庭美德建设的价值》、《朱子对孝的诠释及其对现代社会的启示》、《修身是齐家之本,齐家是治国之本》等20多个角度,论述朱子齐家思想的社会价值和对两岸家庭建设的意义,让与会人员饱享精神大餐。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弘扬传统文化

全文共 812 字

+ 加入清单

在如今相对开放的国际环境里,各种地域文化交汇融合,过各种洋节日的中国人也越来越多,这使得中国的传统节日渐渐地不被重视。现今保护中国传统文化是我们每个人肩负着的使命。

中国的传统和文明都需要传承。这些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生存和发展的产物。现在的中国人,未来的中国人,若是无法了解自己的祖先和民族的发展,轻视这些传统和文明,那么这样的中国人也就失去了属于自己的特色。

中国的传统节日和中华民族数千年来形成品性的紧密联系,也使得中国的传统节日不容被西化。中秋节寄托了游子对家的思念;端午节展现了耕作的劳动人民对丰收的喜悦;清明节表达了亲人对逝去者的哀思;新年则体现了人民向往和平快乐生活的朴素愿望。这些节日背后所存在的意义,是任何一个洋节日无法替代的。

因此,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提倡保护重视中国的传统节日。清明,端午从原来没有节假日变成了休假一天,电视媒体也日益加大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宣传,提高人们的了解和重视程度。

在这个受到外来文化强烈冲击的21世纪,我们太多地关注于西方万圣节的南瓜;情人节的玫瑰;圣诞节的白胡子老人。从而忽略了新年的“福”字,端午的艾草,中秋的月饼,对于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来说这都是一种本土文化的丢失,没有了这些文化和传统,我们也将丢失自己的信仰,失去自己的特色。

身处于现今社会的我们依然要懂得不崇洋媚外的道理。外国的传统和特色往往不适合拥有古老历史的中国。就像君主立宪制不适用于中国;刀叉无法成为中国人吃饭的主要工具;直接的说话方式无法改变中国人的婉转一样,洋节日也不应该成为中国人的节日。

一个民族的传统节日,是历史文化在千百年里长期积淀和凝聚之后又经后人总结和实践而成的,从种种节日风俗里,后世的人们可以清晰地体验到先民生活的历史文化图景。当承载着民族传统文化的节日不再受重视,节日的文化内涵渐渐被遗忘,中国“文明古国”的盛誉也将不复存在。

我们需要加强对传统节日的宣传与弘扬,从自身做起,保护中国的传统文化。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端午节国旗下讲话_弘扬传统文化

全文共 890 字

+ 加入清单

老师们,同学们:大家早上好!

昨天是农历五月初五,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民间流传着这样一首儿歌:“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撒白糖,赛龙舟,喜洋洋。”端午节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那么它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节日呢?

第一,端午节是纪念诗人的节日,是爱国的节日。因为爱国诗人屈原见国破人亡,五月初五投汨罗江。屈原沉江后,古人将竹筒装米投入江中,万舟齐发、呐喊鼓乐吓退蛟龙,以此表示对屈原的崇敬和怀念,后来演变成为吃粽子、赛龙舟的习俗。经过千百年的传承,屈原的爱国主义情怀与端午节的人文内涵已密不可分。端午节成为中国人传递爱国主义情感和精神的重要仪式。

第二,端午节是卫生节。端午前后正是春夏交替之时,天气炎热,多雨潮湿,蚊虫滋生,病虫害渐多,是传染病的高发时期。为了避免疾病的发生,古人在端午节前后插艾叶、悬菖蒲用以驱蚊蝇、虫子,净化空气。 端午这一天,成年人还要喝黄酒和菖蒲酒驱蛇虫,小孩子要佩戴藏有朱砂、香草的香囊预防疾病。 这些习俗表达的是古人驱瘟避邪、祈福健康平安的愿望。这样来看,端午节是中国最早的“卫生防疫节”。

第三,端午节是体育节,因为人们在这天要在水上赛龙舟。龙舟竞渡是一项很有气势、极具合作精神的竞技活动。端午竞渡能对群众性的水上运动、强身健体、民众团结起到很好的推动和促进作用。现在龙舟竞渡逐渐演变成一项国际体育赛事,起到友谊纽带的作用。

第四点,端午节是美食节,因为我们要吃可口粽子。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人们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形状看有四角形、锥形、菱形、有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的“筒粽”。 从馅料看,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则有豆沙、鲜肉、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其中以浙江嘉兴粽子为代表。可谓粽叶飘香粽子可口。

同学们,中国的传统节日五彩缤纷,文化内涵丰厚,因为地域不同,各地的习俗也稍有不同。有些传统的习惯已经淡化了不少,今天的国旗讲话,我们了解了端午文化,也希望我们能作为传统文化的传承者。让我们怀着敬爱之心积极学习和保护我们的传统节日和传统文化,让古老的华夏文明焕发新的风采!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