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游农村(通用19篇)

生活中你一定又遇到不少有趣的事情,下面给大家分享几篇游农村,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

浏览

4467

作文

644

农村的明天会更好作文

全文共 1078 字

+ 加入清单

前几天,女儿在微信中说“考上研究生了,拿到驾照了”,还说今年要开车送我回老家过年。我盼望着,盼望着……

今年是我48岁的本命年。遥想儿时过大年的情景仍历历在目。那时农村大多数家庭普遍穷、姊妹多、住房少,生活接济困难。我家姊妹七个,五男二女,劳力不少,挣工分也不少,但就是粮食总接济不上,更谈不上盖新房。因为穷,没有足够的房子,几个哥哥的婚事都受到了很大影响。幼小的我,心底曾暗暗发誓要好好学习,用知识改变命运,将来要干大事创大业挣大钱盖大房子,让自己最亲最爱的人有衣穿、有房住、有肉吃。而那时平常人家很少吃肉,只有过年过节才会多少割上一点肉。于是小伙伴们都盼望着过年,可以吃好穿好玩好。

我清楚地记得那时最好的年饭,碗底多是自家制作的红薯粉条,然后再蒙些花肉、豆腐、海带和肉丸。每逢大年三十、初一做好年饭后,妈妈总要我们先给大伯大娘送去,然后才允许我们动筷。那时长辈给的压岁钱都是一毛两毛,五毛就不多。那时也很少有人喝酒,即使到舅舅家也是大人们沾沾嘴而已。

那时的新衣多是自家用蓝布、黄布做的,鞋也是姐姐纳鞋底,妈妈上鞋帮,很少有百货大楼买的东西,第一次买鞋就是解放军叔叔穿的那种带橡胶味的“黄鞋”。啥时能穿上一双真正属于自己的皮鞋或胶靴,骄傲地行走在村中大街上,也是我幼小时的一大梦想。

那时最难忘的是老家上坟。我们老家祖宗留下规矩,凡是男丁,不管你干啥,不管有多忙,不管有多远,年三十必须赶回老家上坟。说是老祖宗要清点人数,赐福家人,必须人人到场,不到场就是不孝。那时上坟都是年三十晚上,踏着厚厚的积雪,带上贡品和鞭炮到祖坟集中,依次给祖上进香,然后燃放鞭炮,火光冲天,炮声震震。从燃放鞭炮声音的高低、时间的长短就可以听出一个家族富裕的程度和人员的众寡。后来改成年三十下午上坟,上坟的人员也不仅仅限于男丁,女娃也可以,虽然方便了行走,但再也看不到“火树银花不夜天”的景象了。

还有就是农村过年看大戏。那时没有电视,几乎村村都要排戏。我们村排练的《洪湖赤卫队》、《刘胡兰》、《朝阳沟》等剧目,至今我还记忆犹新。可惜剧中的老演员不少已不在人世,但他们那熟悉而又习惯性的唱腔设计和那一招一式的表演动作还不时浮现在我眼前……

现在的农村,我儿时的梦想都已实现。成排成行的小楼规划齐整,一户一院住着宽敞明亮,硬化的街道干净整洁,街道两旁还有路灯,不少家庭都安装了闭路电视或网络电视,大多数农民都用上了手机,商场超市一个接着一个,有的还有网吧、歌舞厅,城乡差别在一天天缩小,农民的幸福指数在一天天提高。我相信有党的正确领导,广大农村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农村的明天会更好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我的家乡作文农村

全文共 333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家乡在钟祥,那里的莫愁湖一年四季都非常美丽。春天,柳树发芽了,柳枝一直垂到水里,美极了;夏天,阳光洒在湖面上,荷花也在互相比美;秋天,落叶都掉到湖面上,像一个个小船;冬天,大雪纷飞,整个莫愁湖都成了粉妆玉砌的世界。

我的家乡还是着名的“长寿之乡”。那里的食品都是关于长寿的,什么石牌的五香干,什么客店的葛粉啦……但要说我最喜欢的,就是葛粉了。

葛粉是像沙子大小的白色颗粒,乍一看,就好像白糖一样。葛粉具有能使人打起精神的功效,所以这对上班族的帮助很大。钟祥还被称为“历史文化名城”。因为那里的显陵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之一”,并且还是嘉靖皇帝父母的陵墓呢!这使我为我的家乡感到自豪。

我爱家乡的盘龙菜,也爱家乡的显陵;我爱家乡的葛粉,也爱家乡的莫愁湖;但我更爱我的家乡!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农村党支部两学一做专题教育心得

全文共 1745 字

+ 加入清单

最近,我们在与基层组工干部交流思想时发现,基层党组织在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时,有这样“三大难题”需要认真解决好。

要抓实党员教育的“全面覆盖”。前些年我们党开展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认真抓了党员教育的“全面覆盖”,这次开展“两学一做”同样需要解决好党员教育的“全面覆盖”问题。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也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推进,大量的外出务工党员,很难有一个固定的居所,党组织关系也未随着工作流向进行及时转移。这部分党员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更需要关注,需要多做一些到位有效的工作。他们的学习问题长时间得不到很好解决,这次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对这些“口袋党员”来说,无疑是一个极好的教育机会。基层党组织尤其是非公党组织要特别注意这项工作的衔接与沟通,把每个党员的教育抓实,做到一个也不能漏,一个也不能少,一个也不能掉队。抓教育全覆盖肯定有难度,但不能说有难度就放下,而是要迎难而上,要千方百计想尽一切办法解决好这个难题。党员自身也要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和要求,主动投身到这次“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来,让自己受教育,让心灵受净化,让行为更规范。

要整治后进支部的“软弱涣散”。前年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一些地方下了大力气,整治后进支部卓有成效,但这项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一方面是有的后进支部还没有彻底整治到位,另一方面是有的后进支部当时整治到位了,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工作的改变、任务的调整、书记的更换,有可能又回到以前的老样子,与此同时,世界形势复杂多变,国内改革发展任务十分繁重,基层党组织应对各种困难问题风险的能力还需要提高,凝聚人心干事创业的方法手段措施还需要更加多样,对党忠诚、个人干净、敢于担当还需要强化。只有不断的修复与强健,没有永远的不变与先进。基层党组织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担负着十分重要的责任,自身建设好坏与否至关重要,“打铁还需自身硬啊”!抓支部的过硬与带头,不是一句空话,涉及到每一个党员的具体行动,更需要拿事实说话,至少学习上要沉得下来,理解上要十分透彻,行动上要步调一致。支部成员个个都应当是合格党员,才能带动每个党员向合格党员看齐。合格党员的体现,首先要看支部是不是合格支部。看支部是不是合格支部,要先看支部书记是不是合格的支部书记。支部在这次“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能否交出优秀答卷,先决条件是要把后进支部变为先进支部,后进党员变成合格党员。否则“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便会成为一种形式主义。

要防止作风问题的“死灰复燃”。作风建设一直在路上。事实表明,作风建设认真抓有效果,放一放就会出现反弹。去年开展的“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成效应当说是明显的,一些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作风上有很大改观。但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一些地方一些党员干部在思想、组织、作风、纪律方面还存在这样那样的突出问题,有些问题还变着花样换了马甲,而且在一些地方一些领域还有愈演愈烈的趋势。这就不得不让人思考,为什么会出现教育一阵好一阵,教育过后又死灰复燃?一方面,说明教育还没有深入灵魂进入骨髓,另一方面,惩处力度不够大,还没有形成震慑。通常是,教育前紧一阵,教育中很收敛,教育后更放松。这在一些党员干部身上尤其是犯了严重错误的党员干部身上反映特别明显,而且影响极其恶劣,群众更是深恶痛绝。要想作风问题不反弹,就得从心灵深处筑牢拒腐思想防线,而不是简单地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多管齐下治理作风顽症是永恒的主题。“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有没有成效,一个极为重要的标志,就是要看全体党员队伍作风建设是不是真正上了一个新台阶。

眼下,全党上下都在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形势喜人,值得期待。但发展还不平衡。有的地方和单位动得早,已经在开始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学习教育。有的地方和单位正在紧锣密鼓地做前期调研和摸底工作。有的地方和单位还没有起步显得滞后了一些。无论如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都要引起各级党组织的高度重视,抓紧抓实抓出成效。每个支部都要实打实地开展,上级党委都要给所属支部以有力指导,每个党员都要主动地把自己摆进去,每个党员都要让自己的思想灵魂受到教育受到震撼。只有这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才能尽快变成现实!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对农村留守人群的思考作文

全文共 1574 字

+ 加入清单

三十年改革开放,三十年历史烟云。

中国人迈着坚实的步伐,从食不果腹到大国崛起,从传统的农业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高歌猛进。“八千里路云和月”,由孱弱到强盛,由动荡倒退到国泰民安,中国人有着自己的发展智慧,眼光内敛而锐利。在这三十年的风雨兼程中,有过道路的曲折难行,有过革新的阵痛,有过思潮的较量,有过苦闷的彷徨,只是乐观、豁达、进取、坚韧、永不言败的民族精神支柱,承载着改革开放这艘新世纪的航船一路向前。

城市和农村,是改革开放的两个车轮。城市精英荟萃,社会资源集中丰富,是改革开放发展的龙头,引领在前;农村聚集了大量的劳动力,土地广袤,是改革开放强有力的推手。从上世纪90年代起,数以万计的农民开始向东部沿海、城市迁徙。规模之大,场面之恢弘,实属中国历代人口迁徙,乃至世界人口迁徙的奇观,中国城镇化由此吹响号角。这群离开土地南下的农民,被称之为“农民工”。第一代农民工,多是独行侠,或是夫妻携手闯荡。孩子、老人、妇女依然留守农村,“空巢”由此出现——留守老人、留守儿童、留守妇女。毋庸置疑,农民工的出现是中国改革开放历史发展的必然,是中国社会化转型的必然,在城镇化建设和发展的进程中发挥了举足重轻的作用。这只劳动力大军挥师南下,进工厂、建高楼、做保姆、搞环卫,凡是需要劳动力的地方,他们义不容辞,为国家建设贡献了自己的绵薄之力。

正是由于大批青壮年只身外出外出,儿童、妇女、留守老人逐渐凸显了“空巢”、“留守”这一中国式农村现象,同时也逐渐演变成一个社会问题。

首先是留守儿童,由于父亲或父母亲离家出走,他们被托付给爷爷、奶奶或其他亲戚朋友照顾,或自己独自生活,这样极易造成他们亲情缺失、家庭教育缺失、性格孤僻、自我封闭、心理失衡等。留守儿童杀人惨案、溺水案、伤害事故、涉毒涉黑等报道屡屡见诸报端,他们道德失范的拒绝被抛弃的挣扎,不能不让我们深感忧虑和反思。尽管政府、社会各界和学校都在苦苦寻求解决办法,但父母的亲情陪伴和良好的家庭教育,我们谁能替代?

其次,“空巢”老人的生活窘境,更多让我们唏嘘。他们年老力衰,却要参加繁重的体力劳动;他们自己生活都需要照顾,却要照顾孙子、孙女;老年的落寞,固守家园的情感孤独,让他们形单影只,亲情的慰藉甚至超过对生活的需求。他们默默地承担着一切——繁重的劳作,照顾孙子女的重任,独自承受的落寞。

独撑一片天的留守妇女,依然有着难以诉说的艰辛和苦楚。她们干农活家务,家里缺少了主要劳动力——老的老、小的小,自然成了农活家务的主要承担者,同时还要担护起子女的监管和教育。其实这些都不算什么,多一份艰辛,多一份担当,她们能承受,但情感和性的需求,能暖她们心窝的“水壶”,在寂寞长夜又向谁去诉说?困惑的留守妇女,红杏出墙的她们,除了遭受谴责、抛弃、流言的攻击,谁又真正走进他们的心灵深处,关心她们真实的生存处境?谁又给她们一条健康的、不悖人伦却又符合人性需求的活路?

三十年改革的成就,城市——高楼林立,宽阔平坦的柏油大道车水马龙,商场里的物品琳琅满目,城里人钱袋鼓胀,生活富足;农村——发展迅猛,青砖绿瓦,谷物丰收,乡镇街道新房突兀,老百姓也跳起了城里人的坝坝舞。国家强盛了,一洗曾经贫穷落后挨打的屈辱,人民安居乐业,用勤劳的双手继续创造崭新的生活。是改革给了我们国家发展的动力,是改革让我们向大国崛起,是改革让我们老百姓有了对明天更美好的描绘。但放眼未来的眼光又让我们俯下身来,去关注这样一群人的生存困境——留守的老人、妇女和儿童,因为他们是我们的父亲母亲、妻子和孩子,因为他们在为我们无声的默默地坚守家园,所以他们需要我们的爱、呵护和理解。请多给他们一缕亲情的阳光,多给他们一点虚寒的问候,多给他们一点宽容的理解,多给他们一点爱的抚慰,这样“留守”着亲情、关爱、情感,世界便少了一份荒凉,多了一份希望!

[对农村留守人群思考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农村趣事插秧作文600字

全文共 672 字

+ 加入清单

五月,正是插秧时。这不,我和爷爷奶奶一起去插秧。身背小箩筐,筐里装着秧苗,一起出发了。

我们来到田埂旁。远看,几块水田连在一起,就像一块巨大的白玉盘。奶奶连忙放下筐,说:“开始咯!”我们从筐里拿出秧苗,脱下鞋袜,把裤子卷得高高的,爷爷奶奶下到水田,插起了秧。我看爷爷奶奶插得那么顺利,心里可急了,正准备迈进水田,奶奶却说:“小心点,田里的淤泥会吃小脚呢!”我才不相信呢,我大踏步走到水田里,结果,淤泥像绳子一样一下把我的脚绑了起来,使我动弹不得。我一使劲,身体摇晃,差点摔倒。还好奶奶连忙跑过来,把我一把抓住,要不然我就倒在水田里,摔个“嘴啃泥”了。慢慢地,我熟练了许多,可以在水田里穿梭自如。我仿佛是一条小鱼,在水田里快活地游来游去。

学会了基础,使我信心倍增,我从筐里拿出一株秧苗,极其努力地把它插进水里。结果,根是插进去了,可是秧叶却漂在水面上,看来太用力不行。于是,我从筐里拿出第二株秧苗,轻轻地插到水里,不料,秧苗又浮在水面上。我连忙跑去问奶奶怎么插,奶奶说:“用大拇指和食指捏住秧苗,插进水里时,当水流到手背时就插好了。要记住,一次多插点秧苗,起码三四株。”从奶奶那里得来了经验,我马上用了起来。果然,秧苗都插进去,不会再浮到水面了。

正插得起劲的时候,突然,我感觉到脚下痒痒的,似乎有什么东西在挠我的脚心呢。我忍住了笑,用手缓缓地从水里捞出了一些小蝌蚪,原来是这些小家伙们在捣鬼。我们一直忙到下午3点多才插完这块水田,累得我腰酸背痛,满头大汗。

我和爷爷奶奶坐到大树荫下,边休息边望着那绿绿的水面,心里却无比开心与自豪,农村的生活真有趣!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和谐新农村作文

全文共 497 字

+ 加入清单

夏日的一天,在一个小村子里,有几座山连绵起伏,蜿蜒起伏的群山像一条即将腾飞的卧龙,又像曲折的万里长城。山上树木葱茏,郁郁苍苍,一点也不比金山银山逊色,正所谓“金山银山,不如青山绿山”!

山下,十几棵大树疏疏朗朗,那儿一棵,这儿一株,绿得好像是用深绿颜料浓妆淡抹的一样。旁边一片田野一望无际,这一块种着豆秧,那一块种着玉米,绿油油,金灿灿,这景色也别有一番情趣。豆田里,一个中年人挽起裤角,戴好草帽,正在烈日下锄草,豆大的汗珠滴入土中,正如李绅所说的,“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啊!

田野边上,一座茅屋后,一片茂密的小竹林青翠欲滴。茅屋前有几棵大树枝干遒劲,枝叶茂盛。有对老夫妻正在絮絮谈心。旁边一个年轻的小伙子正默默无语地编织鸡笼,那鸡笼即将编成。边上一条潺潺流淌的小溪清澈见底,岸边有许多青草生机勃勃。小溪里荷叶挨挨挤挤,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绽裂似的。一位四五岁的小孩小心翼翼地采了一枝莲蓬,剥出嫩嫩的、香香的莲籽儿,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

好一派其乐融融的新农村美景呀!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农村初级中学作文教学的反思与启示

全文共 4948 字

+ 加入清单

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一种人类特有的人才培养活动。通过这种活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学生积极自觉地学习和加速掌握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促进学生多方面素质全面提高,使他们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农村初级中学作文教学的反思启示,欢迎阅读。

【摘要】本文针对近年来农村中学的写作教学实际,分析当前农村初中作文教学的现状,反思当地的教学实践,指出作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三大误区并分析“误区”形成的原因。为走出这三大误区,语文教师必须在新课标指引下,首先要做的是激发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变“要我写”的消极应付为“我要写”的积极主动;再以“抓立意”为宗旨,以“作文评价”为媒介,让每个学生在写作中体验到到成长和成功。

【关键词】作文教学;教学误区;激发兴趣;抓立意;重评价;促成长

从事农村语文教学近二十年,笔者亲历了传统语文教学到新课标语文教学的变革。欣慰地看到学生语文素养正在逐步提高,同时也忧心地感到,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写作表达能力方面的发展有所欠缺。为改变这一状况,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指导下,笔者有意识地对本地区几间农村中学的教学环境和教学现状做了调研和反思,并与同事们一起致力于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探究和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七到九年级学段作文教学做了明确的定义:“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正因为“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所以,作文教学一直以来是语文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索的一项重要课题;更因为写作能力的考查在中考中占百分之四十的比重,让一线的语文教师尤其是毕业班的任教老师视为提高成绩的堡垒。就是在急于攻破这座堡垒的“战役”中,农村初中语文作文教学逐渐陷入以下三大误区。

(一)文体写作的单一性

初中阶段,部分语文教师认为能写记叙文就能应付中考,写好记叙文就能决胜中考,而花时间教学其他的文体是费时费心,徒劳无功。于是,只训练学生写记叙文,基本不教授也不提倡学生写其他的文体。尤其在农村中学,因学生的语文基础相对薄弱,表达能力相对较低,这种做法就更普遍了。

步入这一作文教学误区的主要因素是受中考作文命题的影响。广州市乃至广东省对中考作文考点的规定是:能写记叙文,做到内容具体;能写简单的说明文、简单的议论文。近十年来,广州中考作文题型都适合写记叙文。如2008年的《又见枝头吐新芽》、2009年的《其乐融融》、2010年的《奖励自己》、2011年的《游戏》、2012年《改变一点点》等,尽管写作要求里有注明“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但这些命题从记叙文文体切入可以很稳当地组织一篇600字以上的考场作文,从议论文文体切入却较难把握,从说明文文体切入根本就无法成文,更何况有些文题还就只能写成记叙文,如《又见枝头吐新芽》、《其乐融融》等。这就使得我们的部分语文教师认为,只要教学写作记叙文,在中考考场上作文就可以万无一失,至少可以拿个及格分。其次是受前几年流行的“写作可以淡化文体”的说法的影响。“淡化文体”之说引起了一部分教师的误解:认为中小学生写作不需要有文体感,不必讲究文体的格式,既然这样,也就没必要再学习写作其他的文体,师生都落得个轻松,何乐而不为?于是乎,从七年级开始,就只要求学生写记叙文,而说明文和议论文基本不做要求。

“初中阶段只学写记叙文就行了”这一急功近利的做法是老师对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极不负责任的做法。作为一名合格的中学语文教师,必须改变这种错误的观念和做法,还学生写其他文体和常见应用文的权利和能力!

(二)写作教学的无序性

很多教师上作文课没有作文教案,没有对作文教学进行学期计划安排,课堂随意性很强。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⒈作文教学的随意性

相当一部分初中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存在随意性问题。具体有两个方面的表现:一是时间安排的随意性。这节课不想讲新课了,就抛个题目、发句话给学生“这节课完成什么什么题目的作文,45分钟堂上完成,字数在600字以上”;有时能做到每两个星期布置学生完成一篇堂上作文;有时却是一个月都不要求学生练笔。二是课程内容安排比较随意。教师一般是在决定堂上写作的当天才去思考决定写作题目;或者是今天在哪个资料上看到了一个很有新意的作文题目,教师自己可能还来不及好好地推敲,就急不可耐地在课堂上让学生动笔写作,更谈不上有规范的作文教学设计。这些教师,对“课标”中关于写作的要求“作文每学年一般不少于14次,其他练笔不少于一万字。45分钟能完成不少于500字的习作”,除了“其他练笔不少于一万字”之外,其他的都能做到。但这种没有计划和针对性的作文训练模式,只是完成了作文的次数而没有顾及学生作文水平的真正提高,也很难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教师的随意率性的教学行为反馈到有些学生眼里,可能就成了写作文只是“凑够字数,完成次数,上交充数”而已。

⒉缺乏有序训练

写作是一种表现和创造能力,在语文的听说读写能力中属于比较高级的能力,需要以其他能力为基础。同时,写作还与学生心理发展机制有关,还应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学生写作能力的发展,应遵循他们身心发展的规律循序渐进。课程标准写作的学段目标与内容,体现了这种思想。但具体到写作教学上,教师就甚少能按照课标的要求,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入手,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来组织作文教学。甚至连初中语文课本中每个单元安排的“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都难以一一落实到教学中。如果以上环节未能很好地实施,本还可以通过作文批改、讲评来弥补不足。但不幸的是,这道最后的防线到了一些不大负责任的教师眼中变成了有名无实。作文批改、讲评基本处于信马由缰的盲目状态。学生的习作一学期能被老师批阅四次已经是很荣幸了。至于偶尔有之的作文讲评,大多时候也只是说说错别字、病句的大致情况,读一、两篇范文而已。

写作教学内容的随意、无序,写作教学形式的单一、枯燥,使得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写作训练时勉为其难,写作兴趣无法激发,写作能力难以提高。

(三)对写作素材积累的无要求性

近些年来,教师对学生的课外积累渐渐淡化到不作任何要求。笔者为这一语文活动在初中阶段的流失而深深痛惜。这不是语文教师的不作为,我认为其主要的原因在于我们的孩子挤不出这个课外时间来做这个似乎跟提高升学分数关系不大的事,他们每天被迫要把自己埋在能立竿见影的题海中,加上网络文化的浸蚀和社会普遍存在的浮躁心理的影响是造成他们无法静下心来完成这一项“系统工程式”学习活动。最初的时候,教师是有把这一活动布置下去的,但由于大部分同学无法做到,即便是做到的,也只是个形式,没有实在的价值,渐渐地,教师只好无奈地放弃这一要求了。笔者正是经历了从“坚持到放弃再到重拾”的过程。

在《新课标》指引下,笔者坚持实践以下三个作文教学理念,走出了三大误区,提高了作文教学质量。

(一)激发“我能写”的自信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提出:“作文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作为语文教师要真正领悟“作文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的内涵,绝不能陷于中考考什么就教什么的功利之中。

曾经一段时期,笔者总是翻阅大量的资料尤其是各地的中考作文命题,收集自认为命题新、创意深、价值大的作文题,通过编排顺序后,便模拟中考考试的要求,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里一一完成。但如此一个学期下来,学生的写作能力不但没有明显的提高,反而更畏惧写作了。因为,他们感觉那些作文命题太深刻,离他们的生活实际似乎很远,每次好不容易憋出一篇作文来,又让老师划掉了一大堆,一说用词不当,二说叙事不具体,三说中心不突出等等,所以,一到写作文时,就有畏难的情绪。到第二学期,笔者改变了策略,开学初,便让每个学生自己写三至五道作文题,再经过师生们共同筛选后,由老师结合课本中的写作要求,根据本期的教学安排将题目有序归类安排十次课堂写作,课余同学可以自由写作抒怀,要求每星期坚持交一次周记,变“要我写”为“我能写”,“我要写”。半个学期下来,每个学生都能在45分钟完成一篇600字以上的作文,作文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

作文教学应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需要出发,把学生放在主体位置上,尊重学生的生活,时时关注学生的需要、情感和发展,激发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作文教学中来,激发“我能写”的自信。写作安排上,一定要注重让学生有话可说,有感而发,有感即发。他们乐意写,一切就好办。

(二)抓立意,促成“人”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突出了“立意”,更加鲜明地提示:“文以意为帅”。正所谓“练字不如炼句,炼句不如炼意”。注重立意,其实质是关注学生的心灵,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也就是关注学生的成长。

作为语文教师,要利用作文教学,既抓立意,又促育人。要做到这点,教师必须让作文教学呈现出开放的状态。把学生的生活经历、思想感情、情感心理等因素,巧妙地贯穿在学生的写作活动之中,成为学生学习语言的动力、契机或材料,并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收获成长,享受成功感。例如:过去语文课开设口头作文或说话训练,深受学生的欢迎。但由于认识不明确,特别是因为中考、高考都不考,具体操作的时候,随意性较大,时间一紧就被挤掉。通过对作文教学的不断探究,笔者不再只看到学生的眼前分数,而是更重视学生的长远利益,重视学生的“人”的发展。所以,坚持开设这一活动,这不仅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学会用心灵、用真诚与人交流和沟通。就在这关注、交流和沟通中,学生们展示了自我,开阔了视野,丰富了阅历,提升了心智,形成了正确的情感价值观:以上这些,正是我们学生写作的“源头活水”。有了它,还用担心学生写不出“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立意深刻”的文章?而他们的心灵也正是在这样的一次次写作中接受了洗礼,收获“知识”与“人文”的双丰收。

(三)“因材施评”,关注成长

以前的作文教学通常是由老师批阅学生作文,走“打一个分数写一句批语”的套路。而那些评语大多是笼统的词句,诸如:“优”“良”“语句较通顺”“能围绕中心组材”等。这样的评价没能根据学生个体的实际,更没有让学生积极互动参与进来。这种忽视了学生主体地位的评价方式,无法激发学生的作文激情。新课标建议我们写作评价要“采取非常开放的态度,提倡从实际出发,进行多元化评价”,做到“因材施评”,让学生在作文评价中体验到知识生成和发展的过程。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展开:

1.评价形式方面:根据文题的不同和学生写作能力的差异来确定评价方式。笔者认为师生互动共改是比较科学的评价方式。具体操作中笔者往往将师评与学生互评融合起来,先让同学之间相互阅读和评价,相互讨论作文的优缺点,然后,同学们对争辩未定的问题提出来,由老师在课堂上进行点评并给出对应的指导建议,让学生在参与评价的过程中相互交流,取长补短,不断掌握评改作文的本领,使他们不但会写,而且会改,完善作文的全过程,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作文综合能力。

2.设置分层评价:学生存在认知和感官以及思想上的客观差异,作文是学生个性化的情感表达,学生写作能力存在差异。这就要求教师对作文能力较弱的同学,评分尺度要稍微松一些,多发现他们的优点和长处,多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对写作能力好的要严格要求,要指出他们的不足,以求更上一层楼。教师还应该做到对每个学生每学期至少有一次面对面手把手的写作指导;让每一位学生至少有一次作文哪怕是一个片段能在班上宣读;将每次的优秀作文或某方面表现突出的作文装订成册,在班上传阅。注重以激励为主,让每个同学体验到创作的成就感,让他们能真切地感受到自己在写作中成长起来了!

无论采用何种方式展开作文评价,都要遵循“眼中有‘文’,心中有‘人’的原则,以促进人的终身发展。

参考文献

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温儒敏。关于2011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对话,语文建设,2012

作者单位:广东省广州市萝岗区九佛第二中学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农村游记的作文

全文共 802 字

+ 加入清单

踏着春的盈盈脚步,怀着满满期待,我漫步于乡村的田野,前来轻抿一口这乡村的春酒。

在温暖的天气里,在明媚的春光中,蓝天似打了蜡,树叶都似打上了轴彩,世界忽然变得明朗起来了。

漫步在乡村的小径上,微风轻拂而过,淡淡醉人的春绿充盈在草间,犹如一杯清酒,恬静而淡雅。

阳光洒在乡村的小径上,把春光调得很淡却很醇,浅浅地斟在每一个杯形的野花里,好像在等待一位有缘人,前来轻抿。世界突然安静了,只留下绿色在眼瞳里流连:探头的小草是嫩绿的,待放的油菜是黄绿的,抽芽的树叶是红绿的,还有爬山虎的翠绿及常青绿的苍绿,熙熙攘攘挤满了整片田野,用饱含生机的绿去点缀春天。

漫步在小径上,踏着微润的泥土,浓浓的芳香薰人如醉,宛如一瓶浓酒,醇香而浓烈。

微润的土地,混点春草和新翻泥土的气息,挤进我的鼻腔,让人无法拒绝却又让人如此贪婪。越过一片池塘,池岸停着一叶小舟,仿佛静静等待我去撑一支橹浆,池边一株桃树静静伫立,那粉嫩的花瓣是否等待着落上我的肩头,池中那对小鸭是否等着跳上我湿热的掌心轻啄一缕柔发。登上小舟轻划微波,花瓣散落在肩头,散落在我撑开的裙兜里,散发着丝丝清香,小鸭也调皮起来跳上我的手掌甩给我一身春水,又咯咯笑着跳走了,哦:这俏皮的春天!

漫步在乡村的小径上,携着淡淡阳光,心也被树林变得安静下来。若如一坛陈年的老酒,清香而如醉。

轻轻踏入桃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阳光透过片片树叶,似乎我也被染成了粉红色,投在脸颊,投在身上,温暖而芳香。鸟儿也兴奋地跳出家门,从这棵树跳上那棵树,在桃林中跳起了树的舞蹈;有的还不忘一展歌喉,鸣声上下,形成一首首悦耳的交响曲;有的鸟儿调皮地飞过我的肩头,留下一片掠影,存入我心中永恒的记忆中。

我不禁一笑,哦,这绝美的春天!

吻着淡淡春光,抿着醇香春酒,漫在在乡村的小径上,我将片片桃花瓣夹入书页中任香气漫延,洗涤着自己的灵魂。

抿着这乡村的春酒,我醉了,醉在这春光里,醉在这似梦般晶莹剔透的春天里。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关于农村环保作文

全文共 468 字

+ 加入清单

乡风文明建设,造就了溪底村广大村民“勇于奉献、扶弱帮困”的“溪底精神”.无论是碗窑水库、白水坑水库建设的需要,还是黄衢南工程建设的需要,溪底村的这一精神都得以充分显现.

“支持政府工程建设是分内事.”在黄衢南工程建设拆迁征地期间,这是在溪底村村民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村民邹增交,因白水坑水库建设、黄衢南高速建设需要,3年内两次拆迁,每次都是先进,并成为黄衢南高速江山段的第一个动迁的拆迁户.平瓦厂地磅房、琉璃瓦厂部分厂房等也因项目建设主动拆迁.

扶弱帮困也是溪底村村民的美德.在得知周炉村修水坝缺少资金时,该村在资金上主动给予帮助,成为我市强村与弱村结对的又一个缩影.不仅如此,溪底村在岩河村硬化道路、集镇建设等方面都是出钱又出力.

乡风文明村容美,溪底的村民们感到生活十分惬意.如今,村民们都享受到房屋财产、意外伤害及相关的政策性保险等待遇.每逢“老人节”,村里的老人根据不同的年龄段,还可领到50元至300元不等的慰问金.村民们由衷地说:“真没想到我们农村老百姓也过上了文明生活:垃圾不再乱倒,说话懂得礼貌,白天辛勤劳作,晚上读书看报……”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关于农村的美丽的高二作文

全文共 997 字

+ 加入清单

一年四季的农村是那么的美丽,它使人每时每刻都充满愉快感。春天,天气转暖,草长莺飞;春天,耕耘播种,充满希望。春姑娘像神圣一样,悄悄地来到这个昔日充满孩子们欢声笑语的农村里。春天的农村真是不同凡响。

麦田里,一位位勤劳的农民正在辛勤的劳动着。不大一会儿,他们那憔悴的脸上流出了一丝晶莹的汗珠,但是,他们还是怀着喜悦的心情来种植。忙了一天的农民们,一个个汗流浃背,骑着自己的自行车,高兴的回家去。

早晨,小朋友们拿着风筝,到那刚刚睡醒的田野里快乐玩耍。他们放着风筝,大大小小的风筝飞在天空中。有橘红色的大金鱼,摇摇摆摆的像游在水里一样,看它游的多快活呀!有金色的小蜜蜂,它是那么的忙,紧着采蜜呢!还有凌空展翅的雄鹰,它好像看见了可口猎物,张开双爪,要抓住猎物……小朋友们玩的是多么愉快,他们心里似乎只装着那美丽的像个绿姑娘的春天。这使我想起了一首奇丽的小诗:“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说的真好呀!

清晨的田野美丽极了,露珠像天空中的星星一样,在阳光照耀下晶莹的闪烁着,田野成了“绿油油的天空”,五颜六色的露珠被一望无际的田野衬托着,真像是大地母亲和明朗的天空连成了一个整体。看那田边的柳树,是那么的绿,绿的耀眼,绿的透明,它们在春风的吹拂下,洗梳着它的美丽的嫩绿的秀美的润发。柳树像一位披头散发的美丽少女,在微风中翩翩起舞,她的舞蹈婀娜多姿,十分优美,令人陶醉。

田边有一条波光粼粼的小河,嫩绿的小麦倒映在清凌凌的小河里,显得更绿了;蔚蓝的天空倒映在清凌凌的小河里,显得更蓝了;洁白的云朵倒映在清凌凌的小河里显得更白了。我走过去,想用这清凉的河水洗一洗脸,可是我犹豫了,因为我生怕弄坏了这一幅美好的画卷———

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活泼可爱的小燕子,它们像天使一样美丽。小燕子匆匆忙忙地从南方又赶到了北方,回到了另一个家,它们在这里生儿育女,快乐的生活着。

在微风中,在阳光中,它们斜着身子在天空中掠过,唧唧地叫着,有的由这边的稻田上,一转眼飞到了那边的柳树下边;有的横掠过湖面,尾尖偶尔沾了一下水面,就看到波纹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几对燕子飞倦了,落在电线上。蓝蓝的天空,电杆之间连着几痕细线,多么像五线谱啊!停着的燕子成了音符,谱出一支正待演奏的春天的赞歌……

农村的春天到处洋溢着生机和欢笑,让我们一同去农村,感受它的美丽纯朴吧!

[关于农村的美丽的高二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农村日记600字中学优秀

全文共 730 字

+ 加入清单

虽然乡村没有城市的繁华热闹;没有川流不息的汽车;没有高耸入云的商场楼房,但它有独特的悠闲之美。乡村的悠闲美是独特的,是繁华热闹的城市人向往、追求而无法得到的。

早晨,乡下人家的公鸡把你从睡梦中叫醒,睁开朦胧的双眼,美好的一天开始了。

古语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乡下人家在早晨红红的太阳刚刚从山头升起的时候开始劈柴做饭,这时候,从他们的房前屋后走过,肯定会看到袅袅炊烟缓缓升起,也会闻到混着泥土的青草气息和淡淡炊烟中的饭香。乡下人家做的饭虽然没有山珍海味,但却十分好吃,即使是在很远的地方闻到一点香味也会令人垂涎三尺。

农闲的时候,中午吃饭他们会把桌桌椅饭菜搬到门前的树下,一家人围在一起热热闹闹的吃起来,边吃饭边聊天。聊得都是些生活中的琐碎小事。当然,有时候也会聊聊地里的庄稼、圈里的牲畜、打工的收入等关乎生计的大事。就这样午饭伴着闲聊,不知不觉中一两个小时过去了。

午饭后,大人们在简单地收拾和休息之后开始了下午的忙碌。男人们要么去工地上干活,要么在家里把房前屋后的杂物进行整理,把厕所、牲畜圈里的粪便挑到庄稼地里去。女人们开始收拾家务、洗衣服,各忙各的,干累了他们会坐在树荫下喝口水、休息一会,虽说农活和家务活也很累,但也十分惬意。

晚饭过后,男人们通常会出去串串门,几个人聚在一起抽抽烟、喝喝茶、聊聊天。女人们会相约去散步,三五成群的,沿着村边的小路边走、边说、边笑,趣谈一天发生的事情,哪怕是很累的事,从他们嘴里说出来都是那么轻松,那么让人心情愉快。孩子们也会跟在大人的后边,边走边打打闹闹,这也是他们一天最高兴的时刻。

这就是农村独特的悠闲美,是城市人向往但无法得到的风景。我对农村十分向往,总盼着假期到来能够回到爸爸的老家去,感受农村的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写农村结婚的对联

全文共 379 字

+ 加入清单

成家当思创业苦;举步莫恋蜜月甜

初衷不改同心结;八方欣观比翼飞

窗前共议四化业;灯下同攻百科书

吹箫堪引凤;攀桂喜乘龙

春风堂上初来燕;细雨庭前乍开花

春满洞房双被暖;花盈绣枕并头香

春暖花朝彩鸾对舞;风和丽月红杏添妆

大地香飘蜂忙蝶戏相为伴;人间春到莺歌燕舞总成双

但愿和合百千万岁;为歌窕窈一二三章

但愿情长久;何须语蜜甜

笙箫奏凤凰;鼓乐迎佳宾

诗题红叶同心句;酒饮黄花合卺杯

驶向光辉彼岸;张开理想风帆 室霭祥云花团锦簇;天生佳偶璧合珠联

暑水绣枕垂罗帐;月照牙床透夜光

双飞却似关睢鸟;并蒂常开连理枝

双花并蒂红似火;千禧同荣贵如金

水面鸳鸯同戏水;心头伉俪互交心

堂开蓬莱景;人醉武陵春

同驰千时跨骏马;齐度百年植秀花

同德同心奔富路;相亲相爱建新家

同谋革命千秋业;共建勤劳百世家

同心同德参加四化建设;相亲相爱创造幸福家庭

欣逢佳节迎淑女;聊备水酒待亲朋

新郎新妇新生活;美德美才美前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农村生活

全文共 528 字

+ 加入清单

去新化的路上,我一直想,家里有空调,舒适的大床,柔软的沙发,还有电视,电脑,来到农村,这日记怎么度过啊!在我焦虑中,此时,我们已经不知不觉到达了目的地。

站在这里。放眼望去,没有高楼大厦,没有热闹的大街,没有超市,没有游乐场,存在的,只有最纯朴的绿色,绿山,绿树,绿水。绿田。空气也十分清新,使人一闻便神清气爽。这使我心里宽慰不少。

下午,侄女说要去新化四中。新化四中,不是爸爸的母校么,于是我也嚷着要去。走在路上,侄女给我认识了许多农作物,让我增长了不少见识。似乎走了很久,还没到,我便问离四中还有多远。谁知,侄女说:“就走不动了?我们刚刚走的还不到三分之一的路程呢,走过去大概需要2个多小时,我们平时走多了。也就习惯了,你们在城市里,出门大多乘车,走不动也是正常的。呵呵。”望着侄女,耳边回响刚刚的一番话,我似乎明白了什么。并在心里下定决心,今天一定要走完全程。

晚饭后,大家都坐在屋门前乘凉,有的是自然风,没有电风扇,有的是人与人之间最近距离的沟通,不是电视上的对白。此时,我发现,这才是人们最纯朴的欢乐,最原始的欢乐,在高科技面前制造出的快乐和这比起来似乎显得微不足道了。

几天后,该回家了。此时,没有了来时的抱怨和担忧,只有对这片土地最真诚的热爱和不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新时代新农村作文600字

全文共 724 字

+ 加入清单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我们的生活逐步迈进了一个新的时期。改革开放40周年来,我们的农村发生了很大变化,这变化甚至可以说是翻天覆地的。

以前我们村的马路坑坑洼洼,骑车经过很是颠簸。一遇到下雨天就更不方便,经常摔倒。现在马路变成了全新的柏油马路,就连田间地头也铺上啦,我们农村的道路可以说是四通八达!以前我们的村子里垃圾遍地都是:碎纸屑、垃圾袋、柴草叶、干树枝……尤其是每逢集市后,大街上就好像来了一场垃圾龙卷风,又脏又乱的样子简直是惨不忍睹!现在,道路两边都放上了垃圾桶,每天都有清洁工打扫,我们的村子变得就和城市里一样干净整洁了!

还有我们的学校,以前学校都是老房子,破旧不堪。现在老房子变成了一座漂亮的三层教学楼。教学楼穿上了一身漂亮的五彩衣,远远望去,就像一位美丽的神仙姐姐,她每天微笑着招呼我们走进校园,又每天微笑着欢送我们走回家去。教学楼的后面还有一排崭新的平房。那是老师们的宿舍和其他用房,而且每间房子里都安装了空调,这样,我们的老师就不怕冬天的严寒和夏天的酷暑了。

最使我吃惊的还是我们村的孟良河!

以前的孟良河,河面上漂浮着各种垃圾,不时地散发出难闻的腥臭味。我每天上学、放学都要捏着鼻子从桥上经过。现在,孟良河周边都安上了护栏,村里还派人用挖土机和铲车清理了河道两岸的杂草和垃圾。河水变得十分清澈,周边垃圾也没有了。现在每当人们从桥上经过,都会忍不住驻足欣赏一番。

妈妈说:“我们村之所以能变得这么美好,那是因为改革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我们同时也要感谢国家的好政策!”在学校里老师也经常教育我们要爱护环境,环境好了,生活才会变得更美好!

我坚信在这个新时代,在这个新农村,我们一定会茁壮成长!飞向那片属于自己的蓝天!去创造一个更崭新的时代!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聚焦“三农”,农村“沉睡的资本”如何活起来?

全文共 258 字

+ 加入清单

2015年中央1号文件发布,连续第十二年聚焦“三农”,意在通过市场化手段,激活被长期压抑的土地、资金等生产要素和农村产权,让农村“沉睡资本”得以“活”起来。文件提出,必须把农村改革放在突出位置。要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引导土地经营权规范有序流转,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开展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试点,稳步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

同时,“重大改革都要于法有据”这句话同样适用于“三农”。文件专章部署依法治农,指出必须加快完善农业农村法律体系,同步推进城乡法治建设,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做好“三农”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农村家乡的变化作文600字

全文共 607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村里又迎来了一拨参观的客人,他们看着这条路、这片景、这群人,无不为这一切蜕变竖起大拇指。

听爷爷说在上世纪80年代初,村里通往外界的路仅是一条狭窄坑洼的土路。一到下雨,雨水相积,道路泥泞,车辆完全无法通行。如今,一条通往镇区的大公路贯穿了整个村庄。道路宽阔整洁,没有任何垃圾,有的只是道路旁整齐放置的分类垃圾桶。快瞧,那是什么?一辆绿色公交车正在这路上奔驰,这可是我们镇里第一条农村公交线路。

沿着公路一直走,我们便来到了我最爱的小公园。以前这里随处可见猪舍鸭棚、老旧旱厕,杂物破烂,环境十分令人担忧。现在,人们的生态环境意识提高了,许多村民都纷纷主动把倒塌的老厝旧舍整理出来,无偿交给村里统一规划建设。经过了七十二变,这里依次建成了户牖园、安忆园、红憩园、春夜喜雨园等微景观。微景观星罗棋布,点缀于村落之间,构成了一片诱人的景。傍晚时分,这里便热闹起来了,有老人在话家常,有妇女在唱歌、跳广场舞,还有小朋友在追逐打闹。这片景,让村里的人们过得快乐,过得幸福。

休闲公园修好了,但绿化维护怎么办呢?“我来浇水。”“我来扫地。”“我来维修。”村民们纷纷主动出工出力。“这是一个有温度的村庄,这是一群有故事的村民。”石头墙上的这句话很好地诠释了这群人的信仰。这群人,让我们家家门前旧貌换新颜。

爷爷说党的好政策像一团熊熊燃烧的火焰,点亮了我们村的路、景、人。只要跟党走,不忘初心,相信这火会点亮更多路、更多景、更多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农村中学作文教学的反思与启示

全文共 4839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在传统的作文教学上还有什么不足呢?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农村中学作文教学的反思启示,希望能帮到大家!

【摘要】本文针对近年来农村中学的写作教学实际,分析当前农村初中作文教学的现状,反思当地的教学实践,指出作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三大误区并分析“误区”形成的原因。为走出这三大误区,语文教师必须在新课标指引下,首先要做的是激发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变“要我写”的消极应付为“我要写”的积极主动;再以“抓立意”为宗旨,以“作文评价”为媒介,让每个学生在写作中体验到到成长和成功。

【关键词】作文教学;教学误区;激发兴趣;抓立意;重评价;促成长

从事农村语文教学近二十年,笔者亲历了传统语文教学到新课标语文教学的变革。欣慰地看到学生语文素养正在逐步提高,同时也忧心地感到,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写作表达能力方面的发展有所欠缺。为改变这一状况,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指导下,笔者有意识地对本地区几间农村中学的教学环境和教学现状做了调研和反思,并与同事们一起致力于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探究和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七到九年级学段作文教学做了明确的定义:“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正因为“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所以,作文教学一直以来是语文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索的一项重要课题;更因为写作能力的考查在中考中占百分之四十的比重,让一线的语文教师尤其是毕业班的任教老师视为提高成绩的堡垒。就是在急于攻破这座堡垒的“战役”中,农村初中语文作文教学逐渐陷入以下三大误区。

(一)文体写作的单一性

初中阶段,部分语文教师认为能写记叙文就能应付中考,写好记叙文就能决胜中考,而花时间教学其他的文体是费时费心,徒劳无功。于是,只训练学生写记叙文,基本不教授也不提倡学生写其他的文体。尤其在农村中学,因学生的语文基础相对薄弱,表达能力相对较低,这种做法就更普遍了。

步入这一作文教学误区的主要因素是受中考作文命题的影响。广州市乃至广东省对中考作文考点的规定是:能写记叙文,做到内容具体;能写简单的说明文、简单的议论文。近十年来,广州中考作文题型都适合写记叙文。如2008年的《又见枝头吐新芽》、2009年的《其乐融融》、2010年的《奖励自己》、2011年的《游戏》、2012年《改变一点点》等,尽管写作要求里有注明“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但这些命题从记叙文文体切入可以很稳当地组织一篇600字以上的考场作文,从议论文文体切入却较难把握,从说明文文体切入根本就无法成文,更何况有些文题还就只能写成记叙文,如《又见枝头吐新芽》、《其乐融融》等。这就使得我们的部分语文教师认为,只要教学写作记叙文,在中考考场上作文就可以万无一失,至少可以拿个及格分。其次是受前几年流行的“写作可以淡化文体”的说法的影响。“淡化文体”之说引起了一部分教师的误解:认为中小学生写作不需要有文体感,不必讲究文体的格式,既然这样,也就没必要再学习写作其他的文体,师生都落得个轻松,何乐而不为?于是乎,从七年级开始,就只要求学生写记叙文,而说明文和议论文基本不做要求。

“初中阶段只学写记叙文就行了”这一急功近利的做法是老师对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极不负责任的做法。作为一名合格的中学语文教师,必须改变这种错误的观念和做法,还学生写其他文体和常见应用文的权利和能力!

(二)写作教学的无序性

很多教师上作文课没有作文教案,没有对作文教学进行学期计划安排,课堂随意性很强。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⒈作文教学的随意性

相当一部分初中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存在随意性问题。具体有两个方面的表现:一是时间安排的随意性。这节课不想讲新课了,就抛个题目、发句话给学生“这节课完成什么什么题目的作文,45分钟堂上完成,字数在600字以上”;有时能做到每两个星期布置学生完成一篇堂上作文;有时却是一个月都不要求学生练笔。二是课程内容安排比较随意。教师一般是在决定堂上写作的当天才去思考决定写作题目;或者是今天在哪个资料上看到了一个很有新意的作文题目,教师自己可能还来不及好好地推敲,就急不可耐地在课堂上让学生动笔写作,更谈不上有规范的作文教学设计。这些教师,对“课标”中关于写作的要求“作文每学年一般不少于14次,其他练笔不少于一万字。45分钟能完成不少于500字的习作”,除了“其他练笔不少于一万字”之外,其他的都能做到。但这种没有计划和针对性的作文训练模式,只是完成了作文的次数而没有顾及学生作文水平的真正提高,也很难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教师的随意率性的教学行为反馈到有些学生眼里,可能就成了写作文只是“凑够字数,完成次数,上交充数”而已。

⒉缺乏有序训练

写作是一种表现和创造能力,在语文的听说读写能力中属于比较高级的能力,需要以其他能力为基础。同时,写作还与学生心理发展机制有关,还应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学生写作能力的发展,应遵循他们身心发展的规律循序渐进。课程标准写作的学段目标与内容,体现了这种思想。但具体到写作教学上,教师就甚少能按照课标的要求,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入手,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来组织作文教学。甚至连初中语文课本中每个单元安排的“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都难以一一落实到教学中。如果以上环节未能很好地实施,本还可以通过作文批改、讲评来弥补不足。但不幸的是,这道最后的防线到了一些不大负责任的教师眼中变成了有名无实。作文批改、讲评基本处于信马由缰的盲目状态。学生的习作一学期能被老师批阅四次已经是很荣幸了。至于偶尔有之的作文讲评,大多时候也只是说说错别字、病句的大致情况,读一、两篇范文而已。

写作教学内容的随意、无序,写作教学形式的单一、枯燥,使得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写作训练时勉为其难,写作兴趣无法激发,写作能力难以提高。

(三)对写作素材积累的无要求性

近些年来,教师对学生的课外积累渐渐淡化到不作任何要求。笔者为这一语文活动在初中阶段的流失而深深痛惜。这不是语文教师的不作为,我认为其主要的原因在于我们的孩子挤不出这个课外时间来做这个似乎跟提高升学分数关系不大的事,他们每天被迫要把自己埋在能立竿见影的题海中,加上网络文化的浸蚀和社会普遍存在的浮躁心理的影响是造成他们无法静下心来完成这一项“系统工程式”学习活动。最初的时候,教师是有把这一活动布置下去的,但由于大部分同学无法做到,即便是做到的,也只是个形式,没有实在的价值,渐渐地,教师只好无奈地放弃这一要求了。笔者正是经历了从“坚持到放弃再到重拾”的过程。

在《新课标》指引下,笔者坚持实践以下三个作文教学理念,走出了三大误区,提高了作文教学质量。

(一)激发“我能写”的自信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提出:“作文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作为语文教师要真正领悟“作文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的内涵,绝不能陷于中考考什么就教什么的功利之中。

曾经一段时期,笔者总是翻阅大量的资料尤其是各地的中考作文命题,收集自认为命题新、创意深、价值大的作文题,通过编排顺序后,便模拟中考考试的要求,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里一一完成。但如此一个学期下来,学生的写作能力不但没有明显的提高,反而更畏惧写作了。因为,他们感觉那些作文命题太深刻,离他们的生活实际似乎很远,每次好不容易憋出一篇作文来,又让老师划掉了一大堆,一说用词不当,二说叙事不具体,三说中心不突出等等,所以,一到写作文时,就有畏难的情绪。到第二学期,笔者改变了策略,开学初,便让每个学生自己写三至五道作文题,再经过师生们共同筛选后,由老师结合课本中的写作要求,根据本期的教学安排将题目有序归类安排十次课堂写作,课余同学可以自由写作抒怀,要求每星期坚持交一次周记,变“要我写”为“我能写”,“我要写”。半个学期下来,每个学生都能在45分钟完成一篇600字以上的作文,作文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

作文教学应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需要出发,把学生放在主体位置上,尊重学生的生活,时时关注学生的需要、情感和发展,激发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作文教学中来,激发“我能写”的自信。写作安排上,一定要注重让学生有话可说,有感而发,有感即发。他们乐意写,一切就好办。

(二)抓立意,促成“人”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突出了“立意”,更加鲜明地提示:“文以意为帅”。正所谓“练字不如炼句,炼句不如炼意”。注重立意,其实质是关注学生的心灵,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也就是关注学生的成长。

作为语文教师,要利用作文教学,既抓立意,又促育人。要做到这点,教师必须让作文教学呈现出开放的状态。把学生的生活经历、思想感情、情感心理等因素,巧妙地贯穿在学生的写作活动之中,成为学生学习语言的动力、契机或材料,并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收获成长,享受成功感。例如:过去语文课开设口头作文或说话训练,深受学生的欢迎。但由于认识不明确,特别是因为中考、高考都不考,具体操作的时候,随意性较大,时间一紧就被挤掉。通过对作文教学的不断探究,笔者不再只看到学生的眼前分数,而是更重视学生的长远利益,重视学生的“人”的发展。所以,坚持开设这一活动,这不仅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学会用心灵、用真诚与人交流和沟通。就在这关注、交流和沟通中,学生们展示了自我,开阔了视野,丰富了阅历,提升了心智,形成了正确的情感价值观:以上这些,正是我们学生写作的“源头活水”。有了它,还用担心学生写不出“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立意深刻”的文章?而他们的心灵也正是在这样的一次次写作中接受了洗礼,收获“知识”与“人文”的双丰收。

(三)“因材施评”,关注成长

以前的作文教学通常是由老师批阅学生作文,走“打一个分数写一句批语”的套路。而那些评语大多是笼统的词句,诸如:“优”“良”“语句较通顺”“能围绕中心组材”等。这样的评价没能根据学生个体的实际,更没有让学生积极互动参与进来。这种忽视了学生主体地位的评价方式,无法激发学生的作文激情。新课标建议我们写作评价要“采取非常开放的态度,提倡从实际出发,进行多元化评价”,做到“因材施评”,让学生在作文评价中体验到知识生成和发展的过程。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展开:

1.评价形式方面:根据文题的不同和学生写作能力的差异来确定评价方式。笔者认为师生互动共改是比较科学的评价方式。具体操作中笔者往往将师评与学生互评融合起来,先让同学之间相互阅读和评价,相互讨论作文的优缺点,然后,同学们对争辩未定的问题提出来,由老师在课堂上进行点评并给出对应的指导建议,让学生在参与评价的过程中相互交流,取长补短,不断掌握评改作文的本领,使他们不但会写,而且会改,完善作文的全过程,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作文综合能力。

2.设置分层评价:学生存在认知和感官以及思想上的客观差异,作文是学生个性化的情感表达,学生写作能力存在差异。这就要求教师对作文能力较弱的同学,评分尺度要稍微松一些,多发现他们的优点和长处,多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对写作能力好的要严格要求,要指出他们的不足,以求更上一层楼。教师还应该做到对每个学生每学期至少有一次面对面手把手的写作指导;让每一位学生至少有一次作文哪怕是一个片段能在班上宣读;将每次的优秀作文或某方面表现突出的作文装订成册,在班上传阅。注重以激励为主,让每个同学体验到创作的成就感,让他们能真切地感受到自己在写作中成长起来了!

无论采用何种方式展开作文评价,都要遵循“眼中有‘文’,心中有‘人’的原则,以促进人的终身发展。

参考文献

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温儒敏。关于2011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对话,语文建设,2012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农村暑假趣事作文

全文共 828 字

+ 加入清单

我外婆家在农村,每次放长假我都要去外婆家,因为那里曾有我的童年“欢乐曲”!

今年暑假,我又到外婆家去了。我和表哥可是玩的黄金搭档。下雨了,我和表哥头上套了个塑料袋就跑到露天里打起水仗来了,大人们都拿我们没办法,淋得像只落汤鸡才肯回家。有时,我拿出我的“宝剑”(木头做的),一人一把。我当聂风,表哥当步惊云,啪啪地打了起来,闹得不可开交……我和表哥常常玩得捧腹大笑。然而,在外婆家跟外婆打乒乓球更是一件让我乐不可支的趣事

外婆家的操场上有一张乒乓球桌,我经常缠着外婆跟我比赛。外婆打球时,腰弯着,眼睛直盯着那球,一脸自信、严肃的样子,那神情好像是要进行一场激烈的比赛似的,让我觉得外婆是一个乒坛老将。但我的发球技术可是一流的,外婆往往是手忙脚乱。外婆刚起拍子,球就从拍子底下钻了过去。偶尔外婆会碰到球,可那球机灵得像只小鸟一下子不知窜到那里去了。轮到外婆发球时,总是软绵绵的,我来一个扣球,外婆就输了。外婆不计较输赢,总是嘿嘿地笑,倒像是胜利了似的,逗得我也莫名其妙地笑起来。输赢乃兵家常事,有时我也会输给外婆。

在外婆家的日子里,还有一件令我心驰神往的事——爬山。每天傍晚,夕阳落下,月儿偷偷地躲在山坳里头,羞答答地像个初次登台的少女。爸爸妈妈把我带到午山上,虽然那只是个丘陵,没有珠穆朗玛峰那么高大,但风景很优美,让人心旷神怡。山上绿树成阴,郁郁葱葱,远远望去真让人看不清里面藏着什么奇花异草。山上的空气十分新鲜,吸上一口比喝了蜜还甜,一直甜到心底。爬山的人三三两两有说有笑,十分开心,一边爬一边观赏着眼前一幅幅美丽如画的风景。一景一物都让我开心、快乐,爬山的疲劳,如同山间那一层层薄雾一样,一点点淡开,一点点弥漫,一点点消失到无影无踪……那时候,我是多么心旷神怡呀!快乐就像那午山丰富的山体一样庞大、充实,让我正好抱一个满怀。

我在外婆家还有许多快乐、有趣的事,就好像天上那璀璨耀眼的星星数也数不清。这一件件难忘的事,将是我童年中一颗颗明亮的星星,伴我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农村的变化作文描写

全文共 440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是星期天,早上10点左左我和表哥表妹和大姨一块去上姥姥家,从过年到现在才来过一次,因为我在上英语班,所以没时间。

由于我们去的晚了一点,所以上车后没位坐了,我们只好站在那里,上次过年来时,车经过的路边上是无边无际的麦地,现在像城市一样路旁都在盖房子和盖好的房子,到油坊店时才有一座位,和我表哥坐下了,大姨和表妹坐在车前面的位上。

终于到了汝南埠,来到了汝南埠乡政府,从进大院里一看,以前伙房院里是一条路,两边是花园,现在成了房子,现在再也散发不出花香。只有以前是楼的计生委院,院里是我们小孩玩的地方,大约水泥地占院的48%,花坛占院的54%,我们在那里玩三个字,捉迷藏等等好玩的游戏,现在让我看到了农村变化。我们每次大约都是在吃完饭后到那集合玩。每次都玩到十点多。

当然我们也能玩,我们都在最后一天的下午是写作业的时间。我在姥姥家不能光吃她的喝她的,我每天早上起来后是先扫地,然后倒垃圾以及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每次来到姥姥家的变化总是大,让我知道了农村的人不是傻大黑粗的农民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农村体验生活作文

全文共 559 字

+ 加入清单

车子行驶在公路上,两旁是一望无际的田野。

沃野里是种子生根、发芽的地方,株株苗儿在这里迎接着阳光,吸吮着雨露。

我和爸爸下了车,走在散发泥土清香的田埂上,心里别提有多么欢喜了。

眺望远方的一亩亩地,满是翠绿,有几位农民正埋头苦干着。

咦,怎么没有稻子?我暗自纳闷。

走,走啊。

爸爸拉着我的手,快步带我去前面一位老奶奶那儿。

老奶奶头戴一顶帽子,身上穿着一件非常朴素的蓝色外衣,枯瘦的手上握着锄头,正在翻地。

爸爸很快就和老奶奶交流了起来,我在一边看着老奶奶轻松地锄地,手不觉痒痒的,也想试试。

我试探着问:可以让我试试吗?老奶奶微笑着把锄头递给我,用鼓励的眼神看着我。

我把锄头提起,再砸下去,虽说不重,可也够累的,才锄了几下,就气喘吁吁了,忙把锄头还给老奶奶。

老奶奶笑了笑,又继续锄地。

您是在种什么?爸爸问。

是蚕豆。

老奶奶把蚕豆递给我,我听着老奶奶的话,在一个坑里播下了四粒蚕豆,心中祈盼着它们能快快长大。

这么大的地有多大?我问老奶奶。

老奶奶想了想,回答:大约八分吧,一亩地是十分。

那种稻子年产量呢?大约是八百斤左右吧,多时有一千到一千二百斤左右吧。

那够一家三口吃多久呢?这个要算咧,我们家里五六口人,去年吃到现在还没完呢。

您年收入是多少?一亩地大约一万元左右吧。

不论我怎么问,老奶奶纵使热情耐心地回答,这也许就是农民那质朴的品质吧。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