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乌篷船怎么写(精彩6篇)

浏览

1058

作文

6

篇1:乌篷船

全文共 1298 字

+ 加入清单

子荣君:

接到手书,知道你要到我的故乡去,叫我给你一点什么指导。老实说,我的故乡,真正觉得可怀恋的地方,并不是那里,但是因为在那里生长,住过十多年,究竟知道一点情形,所以写这一封信告诉你。

我所要告诉你的,并不是那里的风土人情,那是写不尽的,但是你到那里一看也就会明白的,不必哆唆地多讲。我要说的是一种很有趣的东西,这便是船。你在家乡平常总坐人力车,电车,或是汽车,但在我的故乡那里这些都没有,除了在城内或山上是用轿子以外,普通代步都是用船,船有两种,普通坐的都是“乌篷船”,白篷的大抵作航船用,坐夜航船到西陵去也有特别的风趣,但是你总不便坐,所以我也就可以不说了。乌篷船大的为“四明瓦”(Sy一menngoa),小的为脚划船(划读如uoa)亦称小船。但是最适用的还是在这中间的“三道”,亦即三明瓦。篷是半圆形的,用竹片编成,中央竹箬,上涂黑油;在两扇“定篷”之间放着一扇遮阳,也是半圆的,木作格子,嵌著一片片的小鱼鳞,径约一寸,颇有点透明,略似玻璃而坚韧耐用,这就称为明瓦。三明瓦者,谓其中舱有两道,后舱有一道明瓦也。船尾用橹,大抵两支,船首有竹篙,用以定船。船头着眉日,状如老虎,但似在微笑,颇滑稽而不可怕,唯白篷船则无之。三道船篷之高大约可以使你直立,舱宽可放下一顶方桌,四个人坐着打马将──这个恐怕你也已学会了吧?小船则真是一叶扁舟,你坐在船底席上,篷顶离你的头有两三寸,你的两手可以搁在左右的舷上,还把手都露出在外边。在这种船里仿佛是在水面上坐,靠近田岸去时泥上便和你的眼鼻接近,而且遇着风浪,或是坐得少不小心,就会船底朝天,发生危险,但是也颇有趣味,是水乡的一种特色。不过你总可以不必去坐,最好还是坐那三道船吧。

你如坐船出去,可是不能象坐电车的那样性急,立刻盼望走至。倘若出城,走三四十里路(我们那里的里程是很短,一里才及英里三分之一),来日总要预备一天。你坐在船上,应该是游山的态度,看看四周物色,随处可见的山,岸旁的乌柏,河边的红寥和白苹,渔舍,各式各样的桥,困倦的时候睡在舱中拿出随笔来看,或者冲一碗清茶喝喝。偏门外的鉴湖一带,贺家池,壶觞左近,我都是喜欢的,或者往娄公埠骑驴去游兰亭(但我劝你还是步行,骑驴或者于你我不很相宜),到得暮色苍然的时候进城上都挂着薜荔的东门来,倒是颇有趣味的事。倘若路上不平静,你往杭州去时可下午开船,黄昏时候的景色正最好看,只可惜这一带地方的名字我都忘记了。夜间睡在舱中,听水声橹声,来往船只的招呼声,以及乡间的们犬吠鸡鸣,也都很有意思。雇一只船到乡下去看庙戏,可以了解中国旧戏的真趣味,而且在船上行动自如,要看就看,要睡就睡,要喝酒就喝酒,我觉得也可以算是理想的行乐法。只可惜讲维新以来这些演剧与迎会都已禁止,中产阶级的低能人别在“布业会馆,等处建起“海式”的戏场来,请大家买票看上海的猫儿戏。这些地方你千万不要去。──你到我那故乡,恐怕没有一个人认得,我又因为在教书不能陪你去玩,坐夜船,谈闲天,实在抱歉而且惆怅。川岛君夫妇现在1山下,本来可以给你绍介,但是你到那里的时候他们恐怕已经离开故乡了。初寒,善自珍重,不尽。

一九二六年一月十八日夜于北京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周作人《乌篷船》片段

全文共 545 字

+ 加入清单

倘若出城,走三四十里路(我们那里的里程是很短,一里才及英里三分之一),来回总要预备一天。你坐在船上,应该是游山的态度,看看四周物色,随处可见的山,岸旁的乌柏,河边的红寥和白殇,渔舍,各式各样的桥,困倦的时候睡在舱中拿出随笔来看,或者冲一碗清茶喝喝。偏门外的鉴湖一带,贺家池,壶筋左近,我都是喜欢的,或者往娄公埠骑驴去游兰亭(但我劝你还是步行,骑驴或者于你不很相宜),到得暮色苍然的时候进城上都挂着薛荔的东门来,倒是颇有趣味的事。倘若路上不平静,你往杭州去时可于下午开船,黄昏时候的景色正最好看,只可惜这一带地方的名字我都忘记了。夜间睡在舱中,听水声橹声,来往船只的招呼声,以及乡间的犬吠鸡鸣,也都很有意思。雇一只船到乡下去看庙戏,可以了解中国旧戏的真趣味,而且在船上行动自如,要看就看,要睡就睡,要喝酒就喝酒,我觉得也可以算是理想的行乐法。只可惜讲维新以来这些演剧与迎会都已禁止,中产阶级的低能人别在“布业会馆”等处建起“海式”的戏场来,请大家买票看上海的猫儿戏。这些地方你千万不要去。--你到我那故乡,恐怕没有一个人认得,我又因为在教书不能陪你去玩,坐夜船,谈闲天,实在抱歉而且惆怅。川岛君夫妇现在偁山下,本来可以给你绍介,但是你到那里的时候他们恐怕已经离开故乡了。初寒,善自珍重,不尽。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摇曳的乌篷船作文800字

全文共 788 字

+ 加入清单

听,是哪一只调皮山莺在树林中轻轻啼啭,唤醒了黎明?看,是哪一方圣洁江水漂出了一叶乌篷船,在雾中摇曳

一管紫萧絮絮而出,吹动了这一脉翡翠色的宜昌血液——清江。她轻轻地抚过莽莽的大山,荡涤着日月与星晨,千百年来不变的绿色璀璨而耀眼。近了,你看,河心漂出了一叶小舟,粗布麻衣,披蓑戴笠,一位土家老梢公,一叶乌篷船浮进眼帘。

愈来愈近,雾中朦朦胧胧隐现着的是雾一般的头发,雪一般的胡须。船头有两尾桨,却没有动。他拿一根带着带着渔网的竹竿,站立于船尾,从游漂荡,任意东西。捞鱼?人们不禁为他泛舟江上而困惑。

他的目光四处探寻着,突然,他发现了漂浮于水面上的,一块红得扎眼的塑料。他奋力摇着木桨,划去。近了,他鞠着身子,伸出竹竿,费力地舀起了那块垃圾。船桨沉闷地呻吟了一声,乌篷船也仄歪了一下。然而,他脸上浮现的是笑容,而我心中充斥的却是愧疚……

我乘坐的客轮在水面上缓缓行驶,剪开了两道深深的浪痕,迎风而去。刚才坐在舒适的木椅上,我一边欣赏船外的风景,一边嗑着瓜子,转瞬之间,瓜壳已如小山般地堆在了我的面前。接下来,我面临的是一个难题,我该如何处置它们呢?思来想去,一个邪恶的念头冒了出来,把轻盈的壳儿丢下船去,让它们漂到远方去吧!

不容我考虑,窗外的手中,风儿已把它们吹走了大半,在空中几经盘旋,最终落到了洁净的江面上,那么剌眼、恶心……此刻,看到梢公,心中立马涌起了一种从未有过的犯罪感……

眼前,梢公还在一遍一遍地捞着,船儿歪了一次又一次,江面却一次比一次更干净!我又自责起来,学过的环保意识哪儿去了?对宜昌的多瑙河怎能这么自私?

也不知刚才的瓜子壳是真如我所愿漂上了岸,还是被他捞走?无从得知。而我的眼前又浮现出了他鞠着身子,伸着手的那一幕永恒……

我把一滴悔恨的眼泪鞠在手中,站在江面的船头,望着这幅颠簸的身影,世纪之风洗涤着我的心灵。

耳畔是老梢公粗犷的喉咙,是摇曳的乌篷船上朦胧的背影……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外公的乌篷船作文700字

全文共 721 字

+ 加入清单

夕阳西下,乌篷船轻轻向前荡去,外公缓缓地蹬着双桨,船缓缓地摇晃,载着我的乡情,缓缓驶向远方……

小时候,爸爸妈妈都来到大城市里打拼,妈妈将我托付给外公,他和外婆揽下了抚养我的重任。外公的职业是“水运”,乌篷船——是他一生的命根子。他隔三差五,独自一人摇着乌篷船去帮别人运货。在他出门的日子里,外婆总是神魂不舍地带我去河埠头等呀等,直等到看见外公插在船头的标志性旗子,她才会宽心地舒口长气。最开心的是莫过于外公带我去坐船,但每一次都是浅尝辄止,船沿着河岸兜一圈就摇摇晃晃地回来了。

今年暑假,我独自回来探望两位老人。外公早退休了,但他却依旧时不时会摇船出去享受一下水上生活。见我回家,他乐不可支,让外婆准备了食物,趁太阳未下山,摇着他那心爱的乌篷船出游了。

我和外婆坐在船头,外公坐在船尾,他双脚踏在桨柄末端,击水推进,一手还不停地划着棹。棹,划破了平静的河面,划破了树的倒影。渐渐,天地似乎迷茫了,河岸边基本上不见人影、房屋,只有树、草丛交错出现……

外婆将酒和小菜放在船尾艄板上,外公随意地抿一口小酒、吃点菜肴。他任乌篷船随意地浸淫在这片湿漉漉的水色间……我操起桨儿,悠悠地一下又一下,桨儿轻松地划开水面,缓缓向前,时不时惊起岸边水草丛中的水鸟,水鸟一惊而起“扑棱棱”向不远处飞去,身后荡起圈圈涟漪,煞是好看。

也许是酒精的刺激,外公敞开怀,顺手拉下毛巾,放进河水里捞了一把,洗了洗身上的汗,咧开嘴笑着对我说:“怎么样,这里,不错吧!”我不禁连声赞叹。

天色变暗了,不知何处飘来一大坨乌云,肆意地洒下一阵急雨。我立刻吟出了温庭筠的“篷声夜滴松江雨,菱叶秋传镜水风。”诗句。外公大笑:“我的孙子会唱曲了!”

河水,脉脉地流淌着,外公的乌篷船缓缓向前荡去……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流年里的乌篷船作文700字

全文共 712 字

+ 加入清单

细雨江南,绿水环村,可这一片碧波上,少了一老一少和一只乌篷船

——题记

时光易老,日月更替,谁也无法阻止妨碍它的脚步。虽想念,却只剩下回忆。奶奶的乌篷船随着这一泓流水,消失在回忆的尽头。

小时候,总是喜欢看奶奶折乌篷船,对折,展开,看看一张纸,慢慢地变成一只小船,折角、折痕干净利落,小船精致、小巧,就好似一只真正的迷你版的乌篷船。拉着奶奶,拿着折好的小船,来到河边,轻轻放入水中,一群小鸭子瞬间围了过来,好奇着这是什么,我和奶奶一起看着小船在一群鸭子的簇拥中,愈行愈远。

长大了,虽不能时常见着奶奶,却总能收到那横跨千里寄来的乌篷船,同样的小巧精致,同样的折法,这乌篷船从遥远的浙江带来,遥寄着奶奶的思念。

奶奶走得很突然,在病房时她还不忘折几只乌篷船。看到它们时,泪水已经湿润了我的眼眶。折痕不再是那样干净利落,那一条条浅浅淡痕无不看出奶奶不知折了多少次,又失败了多少次,但我知道,奶奶虽然忘记了如何折乌篷船,却忘不了我喜欢她折的乌篷船,喜欢牵着她的手来放乌篷船,喜欢看着它远去,消失在落日余晖中,消失在水平线的尽头。

如今我不知折了多少遍的乌篷船却始终折不出的是奶奶的乌篷船。我把那只不知失败了多少次的乌篷船珍藏着,它不是最完美的那一只,但她却是最宝贵的一只。它时时刻刻都在向我诉说来自奶奶无尽的爱和关心,让我重温那段美好的时光

我拿着奶奶那只布满折痕的船,再次来到那条河边。可叹物是人非,同一条河、同一座桥,却少了一个人,我把那只乌篷船轻轻放入河中,落日余晖下目送它远去,消失在夕阳的无尽余晖中。

但我知道,在时光的尽头,有一座江南小镇和一条河,河上有着一只船,船上坐着一位老人,脚边放着,一只只折痕干净利落、精巧别致的乌篷船……

展开阅读全文

篇6:乌篷船

全文共 582 字

+ 加入清单

在绍兴游玩时,大家一定要坐一坐我们绍兴的“三乌”之一——乌篷船

早期的乌篷船有三种:大的叫明瓦,小的叫脚划船,但最适用的是不大不小的“三道”,又叫三明瓦。船篷是半圆形的,用竹片编成,中间夹箬,上面涂着黑油,所以叫乌篷船。在前后两扇固定的蓬之间放着一扇遮阳,也是半圆的,木头做得格子,嵌着一片片的小鱼鳞,直径约一尺,有点透明,所以叫明瓦。乌篷船的船尾有两支橹,船由竹篙来定船。三道蓬大约有一人高,舱内可以放下一张方桌,四个人坐在一起娱乐。

乌篷船的作用非常的丰富。以前的乌篷船是用来载人,装货用的,可谓是当时的交通工具了,我想:这应该就相当于大街上的汽车吧!

现在的乌篷船只用来载人,已经成了来绍兴的旅游者不可不乘坐的旅游交通工具了。在东湖时,它是靠船夫用脚躅桨前进的,要调整航向则要划桨,或把桨夹在腋下当舵使用。船夫手脚并用,船就在湖面轻盈的游行。小船真是一叶扁舟,坐在船底,蓬顶离你的头只有二三寸,你的手可以放在外边玩水,仿佛坐在水面上,所谓“人在乌篷船中,乌蓬却在水中。”所以有些人说:“不坐乌篷船,等于没有来过绍兴。

坐在乌篷船中,你可不能太心急了。坐在船中,船夫慢慢的使船前进,大家应该看看四周的物色:随处可见的“绿”山,水中的小鱼和浮萍,各式各样的桥,疲倦时可睡在船舱里,十分的惬意。晚风轻拂着,乌篷船的船夫要回家了,寂静的湖面上静悄悄的,乌篷船沉沉的入睡了。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