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中外名著读书心得合集20篇

读书使人进步,对于小学生来说,读书更是重要的活动,通过读书,能让小学生更好的成长,下面请看大家欣赏这关于我爱读书的小学作文吧!

浏览

5543

作文

921

《爱的教育》读书心得

全文共 534 字

+ 加入清单

爱的教育》是我最近读的一本感人的名著,它从一个四年级小学生的日记展开记叙,主人公是一位名叫安里柯的小男生。他关心同学,别人遇到困难时,他从不袖手旁观,总是挺身而出非常热心地去帮助那些同学和朋友。有强壮有力的盖隆,坚强的克洛西等许多伙伴。有一次,他和一些朋友一起去看生病的小石匠,路途中一拍脑袋,奔向了商店,买了三个带叶子的大橘子,又去树旁边捡了几块大石头,才走向小石匠家。虽然礼物极少,但代表了他那颗真诚细腻的心啊!

安利柯在平时也特别尊重老师,与老师之间产生了深厚的感情!也深得老师的喜爱!读四年级的时候,曾经教过他的一位女老师去世了,他和伙伴们悲痛万分,留了好几天的泪水。

对父母更是体贴,并且他能知道父母内心的感受:一个朋友去他家做客,一不小心把身上的污物抖到了沙发上。安利柯想把土扑掉,但父亲用严厉的眼光制止了他。等朋友走后才打去土灰。后来他也理解了父亲只是不想让朋友尴尬。从这一件小事中,可以看出爸爸在教育他任何时候都要尊重别人,不能伤害别人的自尊心。

读完这本书,感触很多:安利柯和同学之间那种无私奉献、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精神一直鼓舞着我!尊重师长,关心和体贴父母也让我的内心充满感动!在以后学习和生活中我以后也会学习他们,做一个懂得尊重别人、充满爱心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汤姆叔叔的小屋》读书心得作文350字

全文共 365 字

+ 加入清单

开学的后两个星期,我看了一本书叫:《汤姆叔叔的小屋》,这本书还被亨利。华兹华斯。朗费罗称该书是文学史上最伟大的胜利呢!

我在书中读到了这一句话“大家不要急,慢慢想,办法是镇定的想出来的,我们一定会想到办法的,不能急!”这句话说明了汤姆叔叔是个聪明的人。当人家在走来走去的时候,只有他一个人坐在凳子上,没有说话。然而,其他人都在说“怎么办呐,让他们给逃走了。”最终还是汤姆叔叔想出的办法。

伊莉莎有一个儿子,他也叫汤姆。他是一个可爱的孩子,他凭着他天生的可爱,打动了大家的心。

我也是个可爱的孩子哟,到外面去玩,大家都说:“这个小姑娘好漂亮哦!”每当我听到这句话的时候,心里总有一股暖流!!再吃新年饭的时候,有一些远方的亲戚老说我越长大越漂亮了。

总而言之,这本《汤姆叔叔的小屋》是每个学生必看的哦!

[《汤姆叔叔的小屋》读书心得作文350字

展开阅读全文

篇2:雷锋读书心得

全文共 445 字

+ 加入清单

大家都知道雷锋是一个善良,勇敢,智慧,乐于助人的人。但他对学习也一样,他学习是对每一分每一秒都很宝贵。所以,雷锋叔叔的这无微不至,刻苦学习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雷锋叔叔知道学习很重要,基础一切时间来学习。他学习文化,学习业务技术,什么都学,他就像吸水海绵一样,汲取着各种文化知识,来丰富他自己的脑子。雷锋叔叔只要一有时间闲下来,就哪怕只有几分钟的时间,也拿出书来读几行的,雷锋叔叔的苦学精神真令我佩服。

在连队里,晚上的时间最宝贵了,但雷锋叔叔怕影响到同志们休息,所以,在连部办公室,司务长宿舍都是他的学习的地方,他也常去指导员宿舍里学习。到那里,一坐就是大半夜,简直是像着了迷一样,一动不动。

雷锋叔叔我们中国人民的骄傲,也是我心中的骄傲。我知道雷锋叔叔学了《论人民主专政》的写道:”知识是无穷无尽的,我要老老实实学习,要不耻下问,要拜能者为老师,学会不懂的东西,学会保卫祖国和建设祖国的本领,为党和人民做出贡献。“这句话,他在刻苦学习中获得了无穷的力量和智慧。我也要像雷锋叔叔一样刻苦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关于名著读书笔记

全文共 1497 字

+ 加入清单

法律,作为人类社会协作水平提高和契约精神觉醒的产物,始终伴随着人类生产力和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而发展,由此,法学也以其专业性和庞杂性而始终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而存在。

也正因为如此,法律书籍一般以研讨型与理论性为主,导致多数的学科外人士甚至相当数量的法科初级生在阅读法学书籍时会出现不明所以、理论混淆等多种问题的产生。

最近一段时间,我有幸拜读了冯象先生的《政法笔记》,这种以随笔性质阐述基本法律问题的形式无疑是法学书籍中的一朵奇葩。冯象先生以幽默辛辣的笔触系统明确的阐述了诸如人权、贪腐等社会热点问题,即使是在接近二十年后的今天读来,仍然让人回味无穷。

“书是唯一不死的东西”,丘特切夫曾经如是说道,一本书之所以称为好书,是因为它能在人们阅读之后带给人们以无限的遐想和思考,而《政法笔记》无疑很好的做到了这一点。接下来我将从两个问题的不同角度来阐述并讨论本书所带给我的启发。

一、中外法学书籍现状问题

冯象先生在弁言部分提到一个很有意味的问题,在法律制度健全的美国,法律书籍在书店中所处的地位并不高甚至有些不受人待见,仅仅只存在一个书架,而在法律制度尚处于完善期的中国,法学书籍是大热书籍,市场十分火爆。那么这说明什么呢?这是否就足以证明中国人的法律意识就比外国人要强呢?

中外法学教育因为其社会制度及社会现实的不同,存在着许多不同的方面。美国的法学教育多集中于研究生阶段,这一制度充分考虑了法学这一学科知识的庞杂性与复杂性,在使法科生拥有各门类最基本的常识与基础知识之后,充分研究社会现实,使法科生更易于接受深奥晦涩的法学知识。而在中国,为了照顾历史状况和适应党建设法治强国的战略目标,我国的法学教育多集中在本科阶段,这一制度的好处在于大大提高了法学人才的数量,提早了法科生进入法学领域的时间,尽早的进入社会。但缺点也是明确的,我国本科阶段的法科生刚刚从应试制度下的教育中脱身,素质教育接受并不完整,接触深奥的法科知识也就比较困难。

由此可见,美国的法学书籍多只是为在研究生阶段接受法科教育的专门人才而写作的,而在中国,法学书籍则多是以宣传与教育为主,在政策号召和推动下,法学书籍必然大卖。

二、中国现行宪法的漏洞及社会运用中的问题

中国作为人民当家做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宪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起到母法和主干的作用。但由于历史问题和社会现实等多方面的影响,我国宪法事实上并没有起到上述作用。冯象先生敏锐的捕捉到了这一问题的存在,在《政法笔记》中进行了多次的探讨,下面我将选取《它没宪法》这篇文章进行论述。

宪法作为各基本法律的基础和母法,应起到明确公民基本权利与限制权利范围的作用,但是在我国,现实中宪法多起到的是一种政治宣传与明确的作用。《它没宪法》中举到一例:毛集镇石河村二百零七户农民诉毛集镇政府加重农民负担案,在此案中,很好的反映出了我国现行宪法的漏洞,我国宪法规定,行政诉讼的对象是某一具体的行政行为,而对于行政命令并无申诉权利,这就导致了农民在保护自身权益时无法可依的情况出现,而在我国宪法中,也并没有明确行政命令的违宪审查权能否由法院行使,这就导致了法院无法宣判只得求助于最高法的司法解释。可以说,这一个案件是中国现行宪法漏洞的集中体现。

对于大多数如我一样刚刚步入法学殿堂的学生来说,最需要的是明确基本法律概念,熟悉基本法律常识,改正长期社会生活中所形成的错误法律意识。而在这一时期,过于深奥的专业书籍并不能够适应我们的这一需求,而《政法笔记》通过一个个社会生活中所出现的社会热点事件,进而循循善诱,步步制导,引导出一个深层次的法学问题并鼓励读者自己思考,这种写作方法与教育方式,对我们的意义无疑是重要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名著阅读《铁木尔传》读书笔记800字

全文共 988 字

+ 加入清单

“钥匙和电报在桌子上,醒来之后,请将门关好。——铁木尔”珍娜看到了桌子上的字条,却也引出了铁木尔是谁的问题。

铁木尔是谁,这个天真的姑娘想。大黄狗在脚旁叫了两声。

珍娜被吓坏了,她很粗心,这却是奥莉娜的错误。奥莉娜将所有的活都给了比自己小5岁的妹妹,自己却大摇大摆穿着衣服,而且什么都要怪到妹妹的头上,好像自己一点错误都没有。而且还趾高气扬的说,“爸爸在信中对我说的,是爸爸叫我这样做的。”但是,珍娜知道,爸爸亚历山大上尉,是的,他是一个军人,他不会让他们这么做的。

但是毕竟奥莉娜比她大了五岁,就仗着这五岁的差距,而对她颐指气使,竭尽诋毁。

铁木尔是一个孩子,但是,却是一伟大的小英雄。他的叔叔是一个彬彬有礼的年轻人,爱上了表面美好的奥莉娜。其实,铁木尔很善良,他带着珍娜到处的行侠仗义,但是却不时的闹出一些小笑话。

铁木尔为了帮助珍娜,可以半夜冒着被叔叔骂和送回姥姥家的危险,砸开了拴着自行车的大锁。然后拼尽全力地来到了珍娜的家,然后让她见到了自己的父亲:亚历山大。

最后,也使自己的哥哥得到了加入红军的资格。真是皆大欢喜的结局。

其实,我最喜欢的一句话还是:你早就是红军了。

之前一直不知道什么是苏维埃,后来看了这本书才知道。苏维埃就是苏联加盟共和国的议会。

在这里,我明白了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也知道了,为什么旧时候人们的理想是当兵保卫国家,其实,为的不仅仅是保护自己的国家,还有就是自己那最后的尊严。也许,每个人都想要这样干,所以才如此的努力吧。

本书不只有一个故事的,但是都是发生在战争期间,这本书里的另一个主角牧卡季是一个聪明的孩子,很让人喜欢的角色。他和母亲、老祖母以及小弟弟跺跺住在一块儿。可是自从叔叔高舍温回来以后,牧卡季就没过一天好日子,叔叔高舍温很小气,不管做错什么,只知道在别人的身上撒气。牧卡季下决心要陪着母亲和弟弟离开这个家,离开那个墙头草高舍温,去找在彼得堡的爸爸。他认识了流浪孩子甘齐,并且成了好朋友,他们约定在窑洞里储存食物,用来以后的旅行。可是有一天,他们发现在他们的秘密窑洞里居然还藏了一个陌生人,他的双十字信很令人着迷,他最后的身份是军官,也是牧卡季离开这里的关键和契机。

这个故事中的结局大部分都是好的,而且里面的人的共性就是当过红军。他们自己的勇敢,在盖达尔的笔下淋漓尽致,不愧是一部出色的儿童小说,这里诠释了旧时梦想的全部意义,和人性最后降临的地方。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小学语文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全文共 1803 字

+ 加入清单

自古以来,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多种多样,而读书作为其中一种既普通又直接但却非常有效的求知方法沿用至今。作为教师,从书本中获取知识就显得尤其重要。人类创造的知识财富,如同浩瀚的海洋,博大精深。作为我们教师需要加强各方面的修养来提高自己。所以我们理应多读书,用书来净化心灵,用书中的知识充实自己。

不仅仅老师要读书,每一个想提高学识的人都要读书。在这短暂的一个学期里,我读到了平时没看过的书。读书成了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在这一个学期里,我感觉收获颇丰。以下就是我这一学期来读书的心得

常言道:茶亦醉人何必酒,书能香我不需花。我们渴望读书,渴望获得知识,但是我们却常常会有这样的疑惑:我们应该如何读书?自古以来,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多种多样,而读书作为其中一种既普通又直接但却非常有效的求知方法沿用至今。作为教师,从书本中获取知识就显得尤其重要。人类创造的知识财富,如同浩瀚的海洋,博大精深。作为我们教师需要加强各方面的修养来提高自己。所以我们理应多读书,用书来净化心灵,用书中的知识充实自己。同时我们也应抛弃古时旧的求知理念,什么书中自有黄金屋等等,都不足取。

为了使读书达到更好的效果,我除了善于动脑,找到所读文章的眼睛,心领神会之外,还写读书笔记和读后感。当然读书要有好的效果,思考是最重要的,但是正如俗话所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把思考的结果整理出来,写成笔记和感想,既有助于思考,也可以帮助我们记忆思考的结果,便于日后比较、综合、分析。如果所读的书是自己的书,我还在书的空白处写下自己看法、疑问、评论等,或做一些记号。它会加强我们对文章的理解、记忆,作文时如果要参考、模仿渡过的文章,有没有做过评注的,效果大不一样。

常听学生家长说我家的孩子只听老师的,老师的话简直比圣旨还灵,回到家里就谁的话都不听了。在研读中,我想到了学生的向师性,这是一种纯洁的美好的心理品质,我们当教师的要好好地利用和开发。在教学中,我有意或无意中出了这个那个错,学生都会及时地为我指出,这样不仅师生之间的关系逐渐融洽,班级气氛也极为活跃。

读书让我更深刻得体会了教育的民主,在学生眼里,教师能够与他们平起平坐,他们的心理也就获得了一种平衡,这样的教师最能受到学生的敬重。学生乐意与我走近,常把心里话告诉我,向我诉说烦恼,向我倾诉困难,我因此常和学生交流,这不能不说是一笔最宝贵的财富。回想每一次学生在向我表达着他们对我的感激和敬意是,我的心情都莫名的激动,我总是深深的感受到了自身的一种最崇高的价值。毫不避讳地说,这种崇高,正是我在读书工程中所获得的最大的收获,是我不断学习、不断完善的具体表现。

更深的体会是教师的成功,来自学生要当一名优秀的教师,首先就认识教师是什么?要教好自己的学生,首先必须认识学生是什么?答案是显然的:教师是人,学生也是人。如何做人?其实这不只是学生应该学会的`,更应该是我们教师要学会的!从众多的教育家的言行中我们不难发现,做人贵在求真。只有真才是美,只有真才会善。我的这种感受是在学习过程中的积累,一直以来,我就以教育家的成功经验为借鉴,坚持以认真负责处世,以严于律己,宽于待人为原则,我觉得,作为一位教师,首先必须做到:

一、说到做到,从不失信;

二、言传身教,以身作则;

三、尊重学生,一视同仁;

四、讲求效率,仔细认真;

五、严于律己,宽于待人;

六、精读细讲,教学相长。

话又说回来,常言道: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有人说,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该有一桶水。这话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再添,也有用尽的时候。我以为,教师不仅要有一桶水,而且要有自来水、长流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是固教然后知困,学然后知不足也。因此,在学习中,书本是无言的老师,读书是我学习中最大的乐趣。学习型社会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了充裕的学习资源。学习化社会中的个体学习,犹如一个人走进了自助餐厅,你想吃什么,完全请便。个体完全可以针对自身的切实需求,选择和决定学习什么、怎样学习、学习的进度等等。

简言之,同时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我觉得做一名优秀的教师其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但也并不是如蜀道之难。只要我们不断的加强理论学习,不断积累经验,长期地保持一颗好奇心,想一想今天学生又将演出一幕怎样的好戏?我今天又将看到孩子们的什么新花样?我自己又该为他们做些什么事?处处为孩子们着想,在为学生做些你力所能及的事时,你也必然有进步。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名著《小说的艺术》读书笔记

全文共 1327 字

+ 加入清单

小说的核心。什么是小说的核心或是价值所在。昆德拉在这本书中讲了这样一句话:小说诞生于幽默精神。一个不会笑、没有幽默感的人是进入不了小说的国度的。“人类一思考,上帝就会发笑。”这句犹太的谚语,在阅读之前我一直不能理解。人要活着,想要深刻有意义的活着,怎能不去认真思考世界呢,只有通过思考才能透过纷繁浩瀚的表面慢慢理清世界本身的思路。可是昆德拉告诉我这个世界存在本身并不是一个唯一或是必有一个定论。我们所能积极寻求的只是对于世界的一种理解。我们能做到的只是把握存在的某个方式。论断是愚蠢的。所以昆德拉说:小说是作为上帝笑声的回声,是个体想象的天堂,在其中没有一个人拥有真理,所有人都有权被理解。

想象死亡。什么样的小说才能带领人进入一种完全想像的境界。轻飘飘或是沉甸甸。头脑与身体完全断开。亮着昏黄灯光的夜色下的斗室成了天堂。小说总是在讲着死亡或是与死亡有关的体验。在死亡的入口或是边界,传达那种不可言达的经验。人生很无奈,活在没有经验的世界之中。我们无从寻找到世界的真理,甚至越来越难以了解自己。在这一新的处境之上建立起新的艺术,即小说的艺术,昆德拉如是说。

存在。存在是什么?存在属于人类可能性的领域,所有人类可能成为的,所有人类做得出来的。存在即是意味着存在的可能性。昆德拉认为每一部小说都在试图回答同一个问题:人的存在是什么,它的诗性在哪里?正是因为只作为可能性的存在的存在,小说的世界里充满了乐趣。

想象力。小说家肆意的想象。拥有明净的,消除了滞碍的头脑。“一个真正小说家的特征:不喜欢谈自己”。希望自己从来不存在过,被历史删除而不仅是遗忘。小说家只渴望人们记住的只是他印出的书。正是因为存在只是一种可能的状态,无法把握世界的真理,无法把握自身的真理,小说说明不了任何问题,甚至于写作者也是陌生的。真正的小说阅读,纯粹的小说阅读,只存在于对小说的阅读之中,体验唯有小说才能发现的东西。

照亮遗忘。考量一个时代的精神不应该忽视小说的精神。小说比起哲学更是充满了智慧。小说从上帝的笑声中获得了灵感,梦与现实的交融。在小说这一场所中,热情洋溢的想象力看似摆脱了真实性的枷锁。小说能够照亮人的存在,或者说小说存在的理由是要永恒的照亮“生活世界”,保护我们不至于坠入“对存在的遗忘”。但小说并不意味着幸福与希望。

复杂与延续。昆德拉在这本书中用了一个在我看来是绝妙精辟的比喻:小说不是一个没有明天的手势。这一比喻是文本的最高点。小说的精神具有延续性,每一部作品都是对之前的作品的回应。这也是我们在阅读中经常会有的体验。同一个主题在不同的小说中被反复的探讨,小说家各自用不同的方式说出唯有小说才能发现的东西。“事情要比你想象的复杂”,昆德拉说这是小说永恒的真理。

好笑。读完昆德拉这本小书,回想刚刚过去的阅读体验,有清晰的感动,世界仿佛在一刹那为我,仅仅为我一个人,打开了一个缺口,我的那些无法言达的却是深刻在心间的感受,昆德拉用他的文字代替我说出了。感动还不足表达情感。是好笑。如痴如醉的与他的文字找到了一种共鸣。明天可能会遗忘深刻,但我想好笑的感觉应该会像上帝的微笑一样,像与死亡一样,像小说企望带来的那份永恒一样,还应该像每晚穿梭在云层中的月亮。或明或暗。或圆或缺。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名著《朝花夕拾》读后感心得

全文共 617 字

+ 加入清单

我家书橱里有一本书——《朝花夕拾》,它是鲁迅先生的一本杂文集。刚看到时,我被书名所吸引,一直想读一读,只是觉得年龄还小,怕自己读不懂,所以这事就一直搁着。直到今年暑假,我又看到了这本书,我毫不犹豫地拿起来看了。

书中让我记忆比较深的一篇作品是《腊叶》。深秋时节,作者绕庭前的枫树徘徊,忽而看见一片有着斑斓色泽的病叶,便把它摘下来,夹进刚买的书里。从而使这片病叶有幸没有和群叶一同飘散。

从文中可以看出作者略带哀愁。“但今夜它却蜡黄似的躺在我的眼前,那眸子也不复似去年一般灼灼。”如今的枫叶已不像去年那般有着斑斓的色泽了,颜色也是蜡黄的了。“当深秋时,想来也许有和这去年模样相似的病叶的罢,但可惜我今年竟没有这赏玩秋叶的闲余。”从去年到今年,短短一年,作者的变化竟如此之大。作者似乎是在感叹时间的流逝,改变了太多原本美好的东西。

“雪是雨的精魂。”作者在《雪》中这样比喻到。江南的雪,隐约着青春的气息。花呀,蜜蜂呀,蝴蝶呀,堆罗汉的孩子呀,使得这雪景有了绚丽的生机更加令人难忘。“在晴天之下,旋风呼来,便蓬勃奋起,在日光中灿灿的生光,如包藏着火焰的大雾,旋转而且升腾,弥漫太空,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是啊,这就是雪,更是雨的精魂!读到这段文字,我觉得体内沉睡的细胞似乎重又苏醒,正要带领我去拼搏!

《朝花夕拾》,我觉得它就是触及灵魂深处的文学,它带给了我思想上乃至精神上的鞭策。读完它,读懂它,我似乎对人生的意义变得更加明白,更加透明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8:一本教育名著读书笔记

全文共 1199 字

+ 加入清单

寒假来临,欣喜万分,因为可以有更多时间读书了。翻开《新课程备课新思维》,心情是那么的急切,很想从中摄取新的知识,以解决课改实践工作中遇到的一些困惑。于是迫不及待地跳过开篇的引言,直接从第一章读起。浏览了几页,感觉却有点茫然。第二天再读,我改变阅读习惯,从《序》到《引子》逐句细读,竟有意外收获,这些收获不仅让我更好地理解了后面章节的内容,而且《引子》所讲一位老师的备课故事更让我悟到许多,特别是“教育无痕”这一点。我不禁感慨:抛砖引玉虽然是典故,但抛出来引玉的可不一定都是砖。

关于教育无痕,教育要“润物细无声”,以前在各种理论培训学习中也有所闻,但都没有这次体会深刻。我所教的科目是中学《思想品德》,这次读书感悟到:道德教育不是解决“知不知”的问题,主要是解决“信不信”、“行(行动)不行(行动)”的问题,因此品德教育是很需要技巧的。当学生感觉到你在教育他时,就很难让他坚信。特别是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独立意识有了一定的发展,逆反心理增强,对成年人的一味说教和唠叨有抵触情绪。所以对他们的思想品德教育应该多选择感悟教学策略:教师自己少讲或不讲任何道理,让学生自己生成问题,用事实说话,用真实的镜头说话,用现场教学资源说话,让学生感悟人与人之间相互依存的社会关系,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向生活,在生活中感悟。“新课程源于生活,新课程为了生活”。

德育不同于其他学科,她应当是用一朵云去推动另一朵云,一棵树去撼动另一棵树,一个灵魂去撞击另一个灵魂。德育追寻“真、善、美”的境界,课堂教学可以用多媒体辅助,营造情理交融的美好境界,让学生在美好境界中由感性认识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高度,从而实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实现教育无痕的境界。《新课程备课新思维》,我读了很久,认真做了几千字的读书笔记,真的从中学到很多东西。我要从现在开始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继续加强理论学习,向书本学习,向名师学习,不断提高自己对教学内容的处理加工能力、课堂组织引导能力以及评价反思能力。努力优化课堂教学操作,“重视课前预设,关注课堂生成”。努力优化课堂教学手段,根据思想品德课的学科特性,采用感悟教学策略,运用多媒体直观形象、动静结合、交互性强的特点,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身临其境,让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感悟社会生活,促进学生德行上的自主构建、自主发展。还要努力优化课堂的学习心理,灵活驾驭课堂,掌控好课堂教学环节。

作为新课程改革形势下的教师,想要随着课程改革一起成长,必须要多学习,还要多读书,从自己面临的现实情境和客观条件出发,将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自觉地对自己的教学观念、教学行为、教学习惯、教学方式以及教学评价进行认真而有效的思考和调整,同时加深对新课程的认识和创新,自觉运用新课程的理论解决教学中的困惑,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和研究素养。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展开阅读全文

篇9:中国名著红楼梦读书笔记

全文共 901 字

+ 加入清单

红楼十二金钗,黛玉温柔多情,宝钗知书识礼,探春大气稳重,湘云潇洒可亲她们确实各有各的风采,让人无限着迷,让人为之倾倒。但是于我来说,她们多了脂粉气,只是宝玉口中的如水一般的弱女子,最令我钦佩的却是熙凤。

妈妈说:“女孩子,就应该像林黛玉一样,小鸟依人,弱柳扶风。”爸爸说:“女孩子,就应该像薛宝钗一样,相夫教子,安分守己。”我说:“女孩子,就应该像王熙凤一样,独当一面,不让须眉。”凭着一张利口,熙凤上得贾母、王夫人之宠信,下获宝玉及众小姐的依赖,而嬷嬷、丫环更是对她敬畏万分。她年纪轻轻,只是些许认得了几个字,偌大的荣国府,却被她上下打理得周到得体。虽然她也有贪财弄权、狡猾善妒的一面,但是瑕不掩瑜。她的才干将贾府的男性完全比了下去,没有她贾府会更早地没落。所以说我们应当学王熙凤,做一个独立、自强的女孩。

然而可悲的是,我们总喜欢说“每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都有一个默默支持他的女人”,仿佛“成功”两个字只属于男人,却不知女人也渴望事业有成。在世人的眼里,少年应该远游,去闯荡,去追求,仿佛女子就应该在家中好好侍奉公婆,照顾孩子,洗衣、做饭,日日守候他的归来,最好是化做望夫石,在崖壁上久久伫立。殊不知女孩也有自己的可贵的梦想想要去实现。

我想起那旧社会的女子为博得男子的欣赏,痛苦地将自己的脚裹成三寸金莲。我想起那一块块高大巍峨的贞节牌坊埋葬了多少女子的青春。我想起那善良、勤劳的祥林嫂,孤苦而死,连自己真正的姓名都没有留下。封建社会,女性总是被压迫得最深。她们无心更无力去反抗这样一个男性主导的社会。

但是在当下男女平等的社会里,女子完全可以自强,可以独立。我们不能只顾涂脂抹粉,而应为已、为家、为国,去拼博,去奋斗,去实现自己的价值。因为颜值、美貌只能一时取悦别人,实力、才华才是硬道理。

君不见《红海行动》中蛟龙突击队女队员佟莉,她在枪林弹雨中与敌人贴身肉搏,毫无惧色;君不见科学研究者屠呦呦,她带领团队克难攻坚,研制出了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君不见相声演员贾玲,她敢闯敢拼,成为喜剧舞台上的最有才华的女汉子。她们都是女中豪杰,在自己的领域,闯出了一番天地,赢得了大家的尊重。

红颜当自强,我们绝不能看轻自己。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读书心得_话题作文

全文共 432 字

+ 加入清单

书,陶冶了我的性情;书,丰富了我的知识;书,开阔了我的视野;书,给予了我人生的启迪。所以,书是我最好的朋友,我的生活也离不开它。

在遭受挫折,意志消沉的时候,我会找一些励志的书籍来读,学习书中人物的优良品质,学习他们面对挫折时的乐观心态,激励自己的斗志,而是让自己抱着积极的心态去面对。

而我常常会在课余时间去看书,为此我还领略到了一套属于自己的读书方式:首先,我会细细地品读这本书中的故事内容,把其中的道理找出来,深深地记在脑子里。然后,在书里找出一些妙语佳句用笔标记起来,在有需要的时候拿出来用。另外,我还会想象这个故事接下去会有什么更有趣的事情发生?作者的生活经历究竟是怎样的?作者是因为什么原因才会写下这个故事?

生活可以清贫,但是却千万不能无书,因为博览群书的人,往往是能够通往成功大门的成功者。

“一日无书,百事荒芜。”少读一天书,得到的知识比别人少了,收获也比别人少了。但是,我相信,只要勤劳,比别人付出多一倍的努力,成功大门会为你而开!

[读书心得_话题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艾青诗选读书心得

全文共 769 字

+ 加入清单

诗歌,是反映新生活,表现新思想,表达真挚情感的完美工具。读完了《艾青诗选》我是真正理解了诗歌的内涵,还有“用生命为祖国颂唱”的艾青,他的诗歌以其独有艺术特色和情感内涵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读者。

所读艾青的诗集让我有一种灵魂找到归宿的感觉,就像在黑暗中徘徊,降临的那一缕曙光照亮了整个前方。谓国人有梦,则中国有梦。

首先,艾青的诗歌蕴含着深沉而真挚的爱国情怀。从感人深至的《大堰河,我的保姆》到令人读来感到昂扬向上的《给太阳》再到包含着作家深情,时时刻刻体现着自己希望为祖国尽一份力的《煤的对话》无不反映着诗人希望警醒世人,希望让周围的所有人团结起来为自己的祖国尽一份力。而这样的愿望在那个动乱的年代,是所有中国人的梦,是所有爱国的青年的梦。同时他对祖国大地的爱也展露在了诗歌之中,他在梦中深情地写道:“旷野从什么时候……紫的。”将艾青对祖国土地的热爱表现的淋漓尽致,对土地的热爱也是爱情作品中永唱不尽的旋律。这便是艾青那真挚的爱国情怀。

其次,艾青的诗歌也表现于他对光明,理想,美好生活的热烈追求,而这种情感集中表现在“太阳”这个意象上,太阳,光明,春天,黎明等是艾青诗中的“永恒主题”。比如在《向太阳》一诗中,诗人就以“太阳”这个十分独特的视角歌颂了抗日战争给民族带来的新生:“今天太阳吻着我昨夜流过泪的脸颊……快要佝偻了的背脊”。在这样抗日的时代,他只是希望用他的诗歌为人民带来生的希望,同时憧憬那未来幸福而美好的生活,这是当代每一位中国人的心声。他引用诗歌中的太阳来唤醒中国人民心中的爱和希望,唤起了广大而深沉的共鸣,还将在这片洒满中国人民热血意志和身躯的土地上连绵不绝的发出回响。

斯人已逝,诗情永存。艾青的热血奋斗与慷慨激昂已经化作了文字留在了《艾青诗选》之中他真挚的爱国情怀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已经化作诗句,会像春雨一样滋润着我们的心灵。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名著水浒传读书笔记

全文共 2146 字

+ 加入清单

水浒传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全书描写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108位好汉在梁山起义,以及聚义之后接受招安、四处征战的故事。也是汉语文学中最具备史诗特征的作品之一。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用白话文写成的章回小说之一。版本众多,流传极广,脍炙人口,对中国乃至东亚的叙事文学都有极其深远的影响。

水浒传是一部以描写古代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它形象地描绘了农民起义从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全过程,深刻揭示了起义的社会根源,满腔热情地歌颂了起义英雄的反抗斗争和他们的社会理想,也具体揭示了起义失败的内在历史原因。

林冲:

林冲本来是个性格平和谦虚随和的人,本应生活舒适恬淡,但是一次意外改变了他的一生,最终成为一个最令人同情的悲剧人物。

作为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本应活得很好,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厄运来到他的头上。高衙内看上他的女人,紧接着便是拦路调戏,栽赃,发配充军、暗杀。一连串的打击,都倾泻到他头上。一开始林冲没有反抗,他不愿跟上司闹翻,更不想背叛朝廷,一味地退让、委曲求全,总想寻找一个避难所,继续过他教头平静的生活。林冲的退让是自然的,是由他自身的地位所决定的。他继承祖职,有一套祖传的处世哲学,屈人之下,忍辱负重。但是,林冲还有性格的另一面,他结交天下英雄豪杰,比如像小旋风柴进、花和尚鲁智深等,都是有正义感的人物,加上他对统治者有一定的认识,吐露出 男子汉空有一身本事,不遇明主,屈沉于小人之下,受这般腌攒气 的不满情绪。林冲是一个自身充满矛盾的人,正义感和忍让在他身上同时表现得很强烈。高俅不杀人害命,置他死地,他是不会上梁山的。他的性格是在残酷的斗争中一步步发展起来的。火烧草料场,林冲的性格得到全面升华,发生质的飞跃。他看透了,绝望了,摆在他面前的只有一条生路,就是上梁山。这就是逼上梁山。在梁山这支队伍中,林冲有强烈的反抗精神,他不相信宋朝天子会真心招安,对招安提出反对意见。他认为招安不过是蔡京、高俅等奸臣设下的陷阱,招安凶多吉少。但,林冲的意见没为宋江所采纳。他恼恨、痛苦、无奈,最后默默地死去。

林冲性格特征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他使我们认识到了宋代 乱自上作,乱自下生 的历史事实。林冲这个人物形象是典型环境中形成的典型性格。封建统治阶级残酷剥削和压迫,遭到人民的反抗。从郑屠户一类的地痞流氓到陆谦一类的恶吏,以及梁中书一类的贪官,还有蔡京、高俅这些朝中奸臣和昏庸无能的宋徽宗,形成一个庞大的压迫阶级。官逼民反,各个阶层的受压迫者都揭竿而起,走向造反的道路。

武松:

武松从小父母双亡,由兄长武大郎抚养长大。武松自小习武,武艺高强,性格急侠好义。一次醉酒后,在阳谷县景阳岗赤手空拳打死一只猛虎,因此被阳谷县令任命为都头。武松兄长武大郎是一个侏儒,其美貌妻子潘金莲试图勾引武松,被拒绝,后被当地富户西门庆勾引,奸情败露后,两人毒死了武大郎。为报仇,武松先杀潘金莲再杀西门庆,武松杀死了西门庆,就被发送了孟州充军,又在十字坡结识了张青和孙二娘。后来武松醉打蒋门神最为精彩。武松为了神惹急,在狠狠的打他,这能证明武松是个粗中有细的人。他在挑逗时还可分成几个细节,三次换酒,之后说让蒋门神的小妾陪他喝酒,酒饱不让,就和他们打了起来这里包括蒋门神。

他在禽了蒋门神之后,却怕他告官和以后再把快活林夺回来,所以让他离开孟州,不得在此居住。被迫大开杀戒。在逃亡过程中,得张青、孙二娘夫妇帮助,假扮成带发修行的 行者 。武松投奔二龙山,后三山打青州时归依梁山。在征讨方腊的战斗中,武松为包道乙暗算失去一臂,后班师时武松拒绝回汴京,在六合寺出家,善终。

李逵:

李逵是中国古代小说《水浒传》中的一位重要人物,他也是在水浒传中最鲁莽的人物。天杀星李逵,长相黝黑粗鲁,小名铁牛,江湖人称 黑旋风 ,排梁山英雄第二十二位,是梁山步军第五位头领。宋江被发配江州,吴用写信让江州两院押牢节级戴宗照应。李逵这时正是戴宗手下做看守的一名小兵,就和宋江认识。戴宗传梁山假书被识破,和宋江两人被押赴刑场杀头,李逵率先挥动一双板斧打去,逢人便杀,勇猛无比。李逵见宋江父子团聚后,也想念自己的老母,便去沂水县的百丈村接自己的母亲。去时,途上遇见李鬼扮成的假李逵威胁,李鬼战败求饶,说他尚有九十岁老母,杀他就是把他和他的老母一块杀了。李逵可怜他,便饶了他,而且还给了他一锭银子,让他走了。我觉得是作者很反感像李鬼这样的人,所以就让李鬼和李逵再次遇上,而且让李逵把他杀死。李逵杀李鬼是很精彩。但是后来的李逵背着老母过沂岭时杀虎的场景最为精彩。先是去打水,然后发现老母不见了,又发现两只小虎和两条人腿,愤怒之下杀死小虎,公、母虎分别来寻仇都被杀。李逵请卢俊义喝酒,卢俊义想推辞,他却要 眉尾相结,性命相扑 。李逵对宋江情分最重,对他的话言听计从,可是一旦知道宋江做了伤天害理的事却决不轻饶,要和他大动干戈,结果发现是一场误会。在众好汉中,李逵一直反对招安。招安时,李逵不愿受招安,大闹东京城,扯了皇帝诏书,要杀钦差,还砍倒梁山泊杏黄旗,要反攻到东京,为宋江夺皇帝位子,多次被宋江制止。李逵受招安后被封为镇江润州都统制。宋江饮高俅送来的毒酒中毒后,想到自己死后李逵肯定要聚众造反,怕坏了梁山泊的忠义名声,便让李逵也喝了毒酒一块儿被毒死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爱丽丝梦游仙境》读书笔记心得

全文共 445 字

+ 加入清单

这本书是我最喜欢的一本书,作者路易斯·卡罗尔——查尔斯·路德维奇·道奇森的笔名他和德尔三姐妹见了几次面写下了爱丽丝梦游奇境。

《爱丽丝梦游奇境》被公认为现代童话的奠基之作,作品在一个怪诞的故事里点燃机智和幽默。从爱丽丝掉进兔子洞里那一刻起,美妙如梦的冒险随之展开,抽水烟的毛毛虫、坏脾气的老鼠、咧嘴笑的猫脸让人过目难忘,怪诞与幽默的组合俘获一代老老少少读者的心。其中的经典桥段、著名角色和词语早已融入文化史,常读常新,并不断为流行文化提供经典养料。

其中我最喜欢的故事是《掉进兔子洞》和《泪水池塘》两个故事讲的是小爱丽丝追随着一只会说话的兔子掉进了兔子洞,她看见兔子跑进了一个秘密花园,他也想进去,可是她太大了进不去,突然,看见桌子上有一个瓶子写着“喝我呀!”她把这瓶饮料喝了下去,渐渐地,她越来越小直到和兔子一样大小可是她没有带钥匙,又看见地上有一块蛋糕,她立即吃了下去,但是他变得和房子一样大,她很害怕于是便哭了起来泪水形成了一个池塘。

读了这个故事,我们可不能做一个小马虎,也不能乱吃东西。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描写名著青铜葵花读书笔记

全文共 902 字

+ 加入清单

我去书店买书的时候被一本名叫《青铜葵花》的书又一次给勾住了脚,我记得以前听老师说过这本书是著名的作品,谁读了谁都说好,建议我们同学阅读一下,《青铜葵花》读后感800字。我想老师的建议是没有错的,所以我就决定买这本书了。回到家后,我立刻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果然这本写的,的确很有意思。

大体内容讲的就是:一个名叫葵花的小女孩跟着爸爸在干校干活,葵花经常跟青铜一起玩耍,他俩很合得来。青铜是一个因为一场高烧而夺去说话能力的哑巴。

他家里一共有四口人:爸爸、妈妈、奶奶跟他。一家人过着贫苦的生活。一场不幸的灾难悄悄来临,葵花的爸爸乘着小船在河上,被大风浪淹死在了大麦田里的河里。

因此干校的叔叔阿姨决定把葵花寄养给大麦田的一户人家。但大麦田都不缺孩子,家里又没有钱,养不起葵花,怕亏待了她,因此没有人敢领养葵花。青铜家更是别想要,但是大家都喜欢这个小姑娘,于是他们下定决心要葵花了,就算不吃饭也要养。但是嘎鱼一家(大麦田里最有钱的人家)也想要字》。

于是跟谁,由葵花自己决定。最后葵花跟了青铜家。爸爸妈妈奶奶和青铜都对葵花格外的好,把钱省下来让葵花念书,青铜冒着大雪去卖芦花鞋给妹妹赚学费……葵花也很懂事,她的学习名列前茅,而且表演也很好,而且奶奶病了她还去江南捡银杏给奶奶赚钱治病,让自己故意考不好成绩退学,省下学费给奶奶治病,但是她善良的心没有挽留住奶奶的生命,奶奶还是走了。

最后葵花被城里的市长接走了,是因为,他看到了葵花爸爸在广场上刻的青铜葵花,很感动,所以就决定把葵花接到城里来,给最好的教育。葵花不舍的大麦田,但最后还是走了。她走后青铜不吃不喝,整天就在草垛上面傻愣着,变得消瘦极了。最后他似乎看到了葵花坐着小船正向他挥着手,他一激动,就喊出了:“葵花,葵花!!”虽然口齿不清,但是依然是他说出来的,大家欣喜若狂!

看完这本书的时候我嚎啕大哭,因为这本书描写的棒极了,我感觉我就像一条小鱼,在大海里遨游,享受海水的酸甜苦辣,不想出来。青铜家那么的穷,却一口一口的剩下饭来养葵花,他们对葵花的爱太多了,给葵花一个温暖的家,对她倍加呵护,一家人虽然是穷,但是还是过的那么的欢乐!!我感觉青铜家是天底下最善良的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幼儿园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全文共 656 字

+ 加入清单

前几天,我在《幼儿教育》杂志上看到一篇文章——“每个幼儿都是教师的宝贝”,我深受感动。

“爱孩子,真诚对待每一个孩子”这是幼儿教师最基本的职业素质,能否真诚对待每一个幼儿,并不是件简单容易的事。有些幼儿聪明、漂亮、干净,很讨老师的喜欢;有些幼儿调皮、穿戴不整洁,不讨老师喜欢。但是不管孩子怎么样,作为老师都要一视同仁。

著名作家雨果曾说过:“花的事业是尊贵的,果实的事业是甜美的,让我们做叶的事业吧,因为叶的事业是平凡而谦逊的。”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幼儿教师不仅要具有知识与能力的素质,更应该具有良好的师德修养。作为一个幼儿教师,一个优秀的幼儿教师,首先要具备的是什么?可能有人会说:是扎实的基本功,但我觉得更应该具备的是强烈的责任心和对幼儿的“爱”,没有强烈的责任心和“爱”,一切都无从做起。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们就应该对孩子负责。我们应该用“爱满人间”的胸怀去关爱每一位幼儿,对幼儿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像对待自己的眼睛一般呵护他们,像对待自己的杰作一般欣赏他们,让每个孩子在真诚的关爱中健康成长!

来到幼儿园工作已有三个多月了,但是依然记得来到幼儿园第一天的情景,看到一群群天真可爱的孩子,一张张好奇的小脸,我甚至有点不知所措。所幸的是,我遇上了这么多好的领导、好的搭班老师。正是她们,给了我帮助和鼓励,让我学到了许多道理,知道了什么是爱,什么是责任心。

让我们用慈爱呵护纯真、用智慧孕育成长、用真诚开启心灵、用希冀放飞理想,我愿用自己的双手和大家一道默默耕耘,共同托起明天的太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朝花夕拾读书心得

全文共 426 字

+ 加入清单

《无常》描述儿时在乡间迎神会和戏剧舞台上所见的“无常”形象,说明“无常”这个“鬼而人,理而情”,爽直而公正的形象受到民众的喜爱,是因为人间没有公正,恶人得不到恶报,而“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文章在夹叙夹议中,对打着“公理”、“正义”旗号的“正人君子”予以了辛辣的嘲讽。

读了这篇文章我知道了作者通过无常和阎罗王这两个人物的对比,讽刺了一些所谓正人君子,评击了旧社会,,我也感受到了作者的探求精神,也体会出了当时那个年代进化论及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对青年进步的影响。

在现在,也有不少人在表面的诱惑下而走上不归路,所以不要相信一首歌唱的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但事实并不是这样的,其实这个社会是很黑暗,很怕的,不行歌里说的那样。

所以,我们要分清社会的黑暗与光明,当然要克制盲目心里,俗话说的好,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现在的社会看着听和平,其实是很黑暗的,稍有不慎就会跌入万丈深渊,所以,现在的青少年要小心,也要、细心,正确处理社会上的关系,分清对于错。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幼儿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全文共 1601 字

+ 加入清单

翻开首页映入眼帘的就是卡森的一句话:如果一个幼儿要维持他内在的好奇心,那么他至少需要一个成人与他分享,和他一起快乐地、兴奋地探究这个神秘的世界!

作为守护在孩子身边的幼儿老师,我们都有这样的机会去分享、感受、把握这个和孩子共同快乐的机会!好奇心是孩子的天性,帮助孩子了解所处的这个世界,而好奇心正是自然科学家的基本心态,当孩子正用尽办法去探索事物时,自然科学家的精神便已悄悄萌芽了。有位科学教育工作者曾说:“当孩子问‘为什么?’时,最好的回答便是‘那你觉得为什么呢?’”这本书便是希望唤起成人去观察、发现孩子原有的好奇心,依从孩子的好奇心,提供适当的探索环境和引导,培养孩子像自然科学家的精神和态度一样,去学习如何发现和找寻答案。这本书也是老师最佳实用指南,清楚的提供老师在自然探究前的准备,并在不同阶段的探究(开放式探究、主题探究)中,详列出探究的核心概念、教学计划、引导方法和延伸活动,以及讨论时的引导话语。也让老师能在符合个別孩子的发展、兴趣和能力之下,如何从孩子自身的经验,引发他们主动观察环境;如何提供孩子好奇、发问、探索、调查、讨论、反思自己观点的机会,进而了解孩子如何在相互学习中建构概念,发展出科学探究的技巧和态度。此外,书末附有相关资源、表格,可供老师记录孩子的发现和观点,再透过这些档案检讨和发展课程。

《与幼儿一起探索自然》一书拓展了教师在教育中所扮演的传统角色。这本综合课程能指导教师开展以探究为基础的课程,该课程是以探究为基础的课程,该课程是以幼儿对周围生物世界的自然好奇心为基础的。从在室内养育生物和种植植物,到去室外搜寻动物和他们的栖息环境,并且在此基础上进行一系列的讨论活动,教师们能学到如何为教学活动做好准备,学到如何知道幼儿通过开放式或主体式的科学活动进行学习、学会观察。“如果一个幼儿要维持他内在的好奇心,那么他至少需要一个成人与他分享,和他一起快乐地、兴奋地探究这个神秘的世界。”这应该是《与幼儿一起探索自然》一书所秉承的理念,同时也符合《纲要》中“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这一思想。幼儿对于自然有着一种天生的探索欲望:看到花草,他们总试图触摸;看到小动物,他们又会满怀好奇地观察;下雨了,他们会穿着雨具,在雨中嬉戏,找寻雨水的奥秘……我们要保护幼儿的这种好奇心,我们应该让幼儿在好奇中触摸自然,亲近自然。

在幼儿共同探究和互动的过程中,他们总会试图搞清楚所见和所做的事情。他们开始建构有关事物的概念。这时,“小小科学家系列”让教师担当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确保幼儿有关科学的游戏和想法可以受到关注、深化和挑战。在幼儿探究过程中,教师最重要的任务之一,是在教室中创设一种支持和鼓励幼儿成为小小自然学家的环境与文化,而这种环境和文化的特点是:尊重生命;强调调查;分享观察的内容和观点;档案与记录;关注真实的生物。其中首要的“尊重生命”,让我特有感悟。回想到,自己在平时的自然角管理或是科学探索活动中,常常就会忽视,甚至回避这一问题。小蝌蚪死了,老师也不向幼儿说什么就把它处理掉,当他们发现小蝌蚪不见了时,来问老师,老师就会用一些非常理的话敷衍了事。久而久之,将会使幼儿形成了无视周围生物的意识。通过这次的阅读学习,我会更新自己的认识,反省自己教育中的不良问题,用全新的“自己”去带动幼儿、带动周围的成人,把尊重生命放在首位,为与我一同生活在地球上的小生命负责。

另外,我还充分体会到“家庭参与”的重要性,《与幼儿一起探索自然》一书所展示的教学案例都将家长纳入到活动的参与者中,这也能进步激发幼儿触摸自然的兴趣.我们不要总以为幼儿年龄小,不懂事,其实有时候他们脑中能闪现出成人都没有的灵感,尊重幼儿,让他们充分触摸自然,或许未来的自然学家就会在他们之中产生。这不仅仅是《与幼儿一起探索自然》一书所给予我的认识,更是应在今后的幼儿教育中贯穿始终的一种理念。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幼儿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全文共 1257 字

+ 加入清单

近日读了《新课程教学问题与解决丛书》中的《备课新思维》一书,心中有很多感想,现想与大家同分享。备课无论在什么时代都很重要,撇开学生因素,一个教师一节课活动的成败就在于备课是否成功。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对各领域的要求更是越来越高。教师在备课时,必须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按照新课程的要求,帮助幼儿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明确和协调的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在教学过程中,全面体现新课改的基本理念,并常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幼儿的学习动机等等。对于学校组织的教研活动应认真参加,吸取各项经验,丰富自己理论知识。

在新课程理念中提出:强调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教师要注意在思想上全面把握改革思路,在实践中全面贯彻改革精神,让每位学生都有其“个性”发展,每个人的优点各有不同,应针对每位幼儿的性格特点,年龄特征来因材施教。这些都是我们在备课时必须要考虑的,只有这样考虑幼儿才会得到更好的发展。比如说:大班的语言活动看图讲述《一只袜子》,这是一节看图讲述活动,针对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在活动中我们要求孩子能够完整地讲述故事的内容,并注意到细节部分,这也是考虑到大班幼儿要重点培养他们细致的观察,能连贯的表达自己所看的图片等。因每个幼儿的能力各有差异,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幼儿希望他不仅能用连贯的语言讲述故事,还需丰富故事的内容,说出好听的词语。这部分的幼儿我们在备课时就要用鼓励的语言去让她们自己发现图书细小的部分,给予较少的指导语;而表达能力较弱的幼儿则需要她能够连贯的说出故事内容即可。备课时老师要给予多点指导语言。

其次在教学目标上也应体现“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知识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相互渗透,从而促进学校教育中心的转移,使素质教育的理念切实体现到日常的教育过程中。课程标准关注幼儿的兴趣与经验,精选幼儿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服务于学生发展的功能。

现在幼儿的数学活动与幼儿的生活密不可分,如大班的10以内的减法运算,老师在备课时会考虑到利用幼儿的生活经验,设计一个超市的场景,每人手上有10元钱,超市里的商品都有明确的标价,“我拿10元钱去买2块钱的橡皮,我还剩下多少钱?同时转换成减法运算就是10-2=8”等等,这样的活动形式不仅提高了活动的有趣性,也将繁琐的数学活动变得简单化,让幼儿更有兴趣去主动地学。

最后我想谈谈我对教学设计的几点看法,针对新课标的理念,我认为自学辅导模式、问题教学模式,“探究--发现”模式等等都是能够体现其特点的,向幼儿高效的传授人类积累下来的各类知识是教育、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事实上,课堂教学室一个千姿百态、变化万千的过程,它受学科的特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对象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因而不可能用统一的超越特点的教学情景的模式来套用所有的教学过程,尤其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对教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和理念。

备课对于任何一位教师都是至关重要的,它是教学活动中最基础,也是最关键的一环节,只有做好它,才能上好课,才能提高教学质量,以上是我的一些感想,有许多不足,请谅解。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静悄悄的革命读书心得

全文共 2725 字

+ 加入清单

作为临沂六中语文学科学习共同体中的一员,我感到十分荣幸,这是一个学习的组织,在这个组织里,我学习着、成长着并快乐着!

在共同体的学习中,我有幸拜读了——《静悄悄的革命》一书,这本书是日本东京大学研究生院教育学研究科教授、教育学博士——佐藤学所写的一部专著。他在书中极其深刻地指出:这场“静悄悄的革命是从一个个教室里萌生出来的,是植根于下层的民主主义的、以学校和社区为基地而进行的革命,是支持每个学生的多元化个性的革命,是促进教师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的革命”。从《静悄悄的革命》一书中,我发现佐藤学先生在追求一种理想的教育:就是通过在学校实施“活动的、合作的、反思的学习”,创造以“学”为中心的教学,创造以“学”为中心的课程,进而将学校发展成为一个学习的共同体。书中他对学校、教师、课程的深刻阐述,给了我震撼与反思:怎样创造以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怎样才能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体性?怎样的教师才是一个真正的优秀教师?以下是我对书中关于课堂教学的一些感想:

一、 教育改革应该从每一间教室和每一节课堂教学开始

佐藤学先生在书中阐述到:“可以说没有哪个教室和其他教室飘溢着完全相同的气息,有着完全相同的问题。”他的这一阐述,让我清醒地认识到,教育教学改革(课程改革),最根本的是改变课堂教学,实实在在解决课堂里存在的问题,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要了解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应该到每个教室里去,他还提到“判断自己的工作究竟好不好,只能看教室里每个学生的表情、学习的态度,看他们是否在持续的学习”,这种对教学的评价方式,让我懂得教学中绝对不能弄虚作假,不能搞形式主义,无论是什么形式的教学,应该以“投入专注”为要求,而不仅仅以热闹为目的,要让孩子投入专注、持续地学习,而不能只是引发的学生的兴奋。

二、教学中要真实有效地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自主性”,这是每个教师需要追求并达到的目标。但是,教师的教学不能仅停留在表面的、形式的改革上。曾几何时,认为只有学生发言热烈的课堂才能更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差不多已经成了我们错误的共识,鼓励学生积极发言,不管他们的回答是否是思考后的结果,惧怕课上的冷场,都曾是自己课堂上的真实写照。正象佐藤学先生所说的“教学必须建立在还原学生的‘主体性’,克服‘主体性’神话的基础上”,就是要考虑教师、教材、同伴和学习环境的相互作用,考虑孩子的经验,与孩子进行有意义的,富有挑战的“抛接球”活动。那些“仅仅是白热化的发言竞争,学生表面活跃地不断叫着‘是的’、‘是的’,高高地举手的教室”和“那些空气沉闷、学生的身体坐得笔直笔直的教室”是属于同一类型的,同样是硬邦邦、干巴巴的关系而构成的教室。

从书中我认识到,要想真正体现出学生主体性,首先教师应能很好地用心倾听学生的各种语言,包括身体所发出的无声语言,感受学生在课堂中思想的起伏波动,与学生的想象产生共鸣,从而共同走向创造性的学习。其次在以学为中心的教学中,教师应当千方百计的在教室里构筑一种让学生有“活动的、合作的、反思的学习”,构建学生间、师生间一种相互交往、共同成长的关系。再有就是教师应做到尊重每个学生微妙的个别差异,使学生、家长及教师能够息息相通。书中最令我触动的是作者在结束语中的一句话:“学生需要的是能从容平和地、安心地学习的学校,而不是一切都明确规定、热热闹闹的学校。”

三、教学中要关注到学生不确定的回答

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每当提出问题后,如果学生回答的正是我们想要的答案时,总会不自觉地舒一口气,或会心的微笑一下,而当学生回答的不是我们想要的答案时,总是想方设法的引导学生回答出自己设想的答案上来。对于这种现象,佐藤学先生分析到“在这些学习行为中,其不确定的思考或表现与那些确定的思考和表现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明晰的思考或表现容易变成一种把思想和情感定型化的行为,而不确定的思考和表现往往在创造性的思考和表现中更能发挥威力”。这就提醒我们,确定或不确定的答案,我们都要重视,尤其是不确定的,包含有创造思维的过程,应该更为重视,如果教师能够引导学生把这些不确定的、模糊的思考和表现相互反响和激荡,课堂的内容就变得丰富多彩了。如果教师能够做到这些,学生思考的威力就会淋漓尽致地发挥,个性思维特点得到充分的发展,而在这些个性思维的相互作用下,就可能创造出“交响乐团式的教学”——不同的音响,奏出和谐的音乐。

四、教学中要学会倾听

倾听是学习的基础,是学习的重要行为。佐藤学先生提到:“善于学习的学生通常都是善于倾听的儿童,只爱自己说话而不倾听别人说话的儿童是不可能学的好的……学习,是从身心向他人敞开,接纳异质的未知的东西开始的,是靠‘被动的能动行为’来实现的行为。” 这个提示,让我意识到形成互相倾听的教室的第一步,是教师自身要自始至终地保持专心专意地、郑重其事地听取每个学生发言的态度。教师倾听学生的发言,在此基础上开展指导,远远比多说更重要。有时候我们虽然“恩、恩”地点着头,热心地听着学生的发言,但其实是希望,可以听到学生的意见和我自己考虑的是一致的。或者到大部分学生发言完毕之后就总结一句“你说的应该是这个意思吧”。所以我们其实并不是在专心接纳学生的话语。我们往往为了自己的教学进度而忽视某些学生的发言,以至未能与学生的想法产生共鸣。我们应该认真地听取每个学生的发言并做出敏感的对应,应能慎重地选用每个学生都能理解的词语讲话,这样,学生之间才会开始互相倾听,才能在教室里形成仔细倾听别人的讲话、互相交换意见的关系。就如佐藤学先生所说的“在以自然的轻声细语来交往的教室环境里,更能培养自立、合作的学习者”。

《静悄悄的革命》一书,佐藤学先生采用自己多年观察和参与的教学改革的案例,让我看到我们在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也呈现出课程改革中的艰辛和努力。读完此书,让我对新课程的改革充满了信心,面对挑战,教师要树立正确的理念,不断改变自己的教育行为,要学会聆听,要知道自己面对的是一个个的个体,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只有这样,才能充分享受改革所带来的乐趣。最后,就让我以该书最最本质的阐述来表达我的收获,那就是“这场教育革命要求根本性结构性的变化。仅此而言,它就决非是一场一蹴而就的革命,因为教育实践是一种文化,而文化变革越是缓慢,才越能得到确实的成果”。愿我们也能学习佐藤学先生的精神,一步一个脚印地教学改革,以取得实质性的成长。

读完《静悄悄的革命》一书后,它带给我们一种冷静的思考,让我们躁动不安的心平静下来,聆听学生与教师真实的声音!也许很多情况是我们无法改变的,很多改变也是艰难的,但起码我们可以从自己的课堂改变起,以自己微小的力量加入这场静悄悄的革命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世界读书日心得体会

全文共 831 字

+ 加入清单

近些年,我的诸多影视作品获得国内外极高的声誉,纪录片《大河沿》提名世界人类学民族学第十六届大会,纪录片《献牲》入选世界人类学民族学第十七届大会代表中国主题展映。同时,上述两部作品受邀美国欧亚学会第十四届年会特邀展映,《献牲》又将在今年六月受邀英国皇家人类学会电影节特邀展映——在人类学界,这个影展被称作“人类学界的奥斯卡”。

以上述这些影片创作实践为特征,大致能描述我的从业范畴为“影视人类学”。实在地说,读人类学、民族学的专业书籍只是近四五年间的事。再往前说,相对于导演、摄影、录音等等行当的高度专业性,我同样是“典型的非专业选手”,没有一天的专业学习。

那么,前后这种多少有些让人“意外”的变化,它的“奥妙”是什么呢?

实际上,就在于读书。小学六年级的时候,与同代人一样,我赶上了中国历史上极为特殊的那十年,没有太多的书可读。我读了《播火记》、《林海雪原》、《艳阳天》、《金光大道》,印象最深的是一本名为《失去祖国的人们》的小说,名为“阿科”的主人公被带离偏远小岛受尽屈辱,最终完成教育重新回到小岛带领人民与侵略者抗争。疯狂读书的时间是在1975年之后,北京、上海、广州等中国大的城市,大量文学名著的重印和每天人们在书店前排起长队等待购书的场景成为那个时代最清晰的记忆,大学图书馆大量可以借阅的图书为大学生提供了最大的方便,我读了哲学的、美学的和大量东西方的文学名著,纯理性的玄思与无数英雄人物所有的经历与场景在心底不断被重新演绎,抓住火车门柄的一瞬就会重新设想“沃伦斯基”与“安娜·卡列尼娜”的第一次见面会不会有另外一种可能?那些阅读经过的无数个日夜至今让我难忘,我想,就是在那个时候,我的感知力被启蒙,变得逐渐敏感、锐利,一直到今天都在影响我。尤为重要的,在我后来的“非职业”生涯中,虽然长期都在“职业化”以外探索,但是,读书所形成的认知水准已决定了当时我极“职业”的诉求与目标,最终指引我不断向内心的方向接近。

总结一生经历,还是一句老话:读书,是可以信任的。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