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参观李大钊纪念馆有感(最新20篇)

导语:北京和台北都有故宫,两个故宫都是游客首选的景点。记得有人说过:“北京的故宫有宫无宝,台湾的故宫有宝无宫。”小编收集一个台北故宫的作文,欢迎阅读

浏览

645

作文

1000

参观918纪念馆初二记叙文

全文共 615 字

+ 加入清单

这天,沈阳依旧是下着大雪的。早上,我们踩着蓬松的雪排队上车准备前往9.18纪念馆

室外的温度很低,大约有零下25度左左。我们来到了目的地,纪念馆的外型设计成了一本书,上面还写着9.18纪念馆。在那之前,我根本就不知道9.18是什么,只是抱着一种好奇心掀起沉重的门帘开始了参观的旅程。

里面的灯光暗沉沉,看着墙上一幅幅惊心动魄的画面,一行行的文字都揭露了日本人对中国人所做的惨不忍睹的行为。难道这世界就不能拥有和平吗?他们的良心何在啊?我伤心而又愤怒,难道世界没有战争就不算世界了吗?

纪念馆里还有很多很多十分逼真的模型。里面都是些无辜的平民百姓啊!他们向我们伸出那充满血痕的手,痛苦不堪的面容。他们没有吃的,没有喝的,饱受日军的折磨,他们受尽了耻辱。我还看见,那个充满血腥的房间里,没有呼吸声,也没有心跳声,只留下了那堆堆的白骨。一个小山坡上竟堆满了尸骸,看得我们很多人都全身发抖。我们恨日本人,我们用手指着日本人的画像,戳着他们的头颅,以泄我们心中的怒火。

我们仿佛听见了受灾同胞那凄惨的叫声,看见了那被杀戮同胞无助的眼神。礼堂里的所有参观者肃穆地站着,每个人都低着头,屏住呼吸。我想他们应该是在悼念那些战死沙场的英雄和奋勇抵抗外侵者的百姓们吧,那些值得我们学习他们精神的人们。

我很难过地离开了纪念馆,这里的那一副副历史画面让我重新认识了这个世界。我是多么想知道,这个世界什么时候才会停止战争。 我只想说我们不需要战争!我们需要和平!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参观烈士陵园作文600字

全文共 742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是星期六,一早就由妈妈带着我到巴中的川陕革命烈士陵园游览。在路上妈妈要我拿好笔记本和笔,做好笔记,并要求我从小就要做到缅怀革命先烈,学习纪念革命精神,感受爱国主义革命情怀,让心灵得以洗礼,饮水思源,珍惜先烈用鲜血换来的幸福生活……

我们来到川陕革命烈士陵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铁血丹心雕塑广场。广场中间屹立着一座大型人物雕塑:他们有的摆着冲锋的姿势,表情十分严肃,好像敌人就要到来了一样;有的互相握手、有的互相拥抱,好像在对穷苦人说;“乡亲们!你们的苦日子终于熬到头了,幸福美好的生活终于来到了。”

往前走,就是千秋大道,它是铁血丹心广场与陵园牌坊的连接线。千秋大道全长425米,步梯最宽处30多米,最窄处10多米,台阶两有一棵棵挺拔的苍柏,就像红军战士坚守着这片土地一样,让我对红军先烈的敬仰之情由然而生。

千秋大道的另一端就是陵园牌坊,它由汉白玉石雕刻的,牌坊上刻着“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几个红色大字,它们苍劲有力,气势雄伟壮观。

过了牌坊就是陵园的核心区————烈士集墓,妈妈说它有100多亩,从高处看每个白色的墓碑和墓碑上的红色五星,就像闪闪发光一样,集墓的前方是红军当年亲手磊的“红军烈士纪念碑”。所有的墓都整整齐齐,好像在等待着检阅一样。这时听讲解阿姨说:“这里安葬了9000多名红军烈士”。啊!居然有这么多红军烈士在这里牺牲,“1934年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从鄂、豫、皖入川北时,军总医院设在这个村子里,当时战事紧迫,条件恶劣,缺医少药,很多战士没有得到及时医治而牺牲”。听到这,我心情十分沉重,红四方面军为了解救受苦受难的老百姓,为了新中国的成立而牺牲。

我们应该把红军精神化成我们前进的动力,化成战胜一切困难的信心,加倍努力学习,把我们祖国建设的更加繁荣富强!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参观平津战役纪念馆有感

全文共 215 字

+ 加入清单

4月21日上午,凌研里社区组织社区党员及群众参观平津战役纪念馆

在观展的整个过程中,大家神情庄重,或注目凝视或由衷感叹,通过观看一段段历史文字、一张张珍贵图片、一件件先烈遗物,详细了解了平津战役的全部过程。一件件真实的展品、一段段感人的故事,颂扬着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也铭刻着革命前辈为创建新中国浴血奋战的丰功伟绩。

此次参观活动为社区的党员提供了难得的爱国主义教育机会,进一步增强了党员意识和宗旨意识,增强了社区党组织的凝聚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参观“人间奇迹”韶山灌渠作文900字

全文共 948 字

+ 加入清单

“银河天上来,奇迹人间创”。这句话用来形容韶山灌渠这个伟大的工程再适合不过了。最近,我们小记者就参观了这个“人间奇迹”,它给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

一到灌区,陈列馆的馆长伯伯微笑着迎接我们。他先向我们介绍了陈列馆的概况:面积有多大,陈列了什么东西,为什么要建陈列馆等,接着还一一回答了我们的提问。然后沈老师给我们介绍了她所向往的“银河飞渡”,并告诉我们怎样去参观这个了不起的水利工程……

我的心里充满了疑问:是一座纯金镶钻的桥吗?既然是飞渡,应该是一座飞起来的桥吧?或者是像美国的“金门大桥”那样的钢铁巨龙吧?……可是,当我们真正踏上“银河飞渡”时,我的心一下子坠入了谷底!原来这飞渡竟然是用沙石和水泥建成的桥啊!而且,经过几十年的风吹雨打,有的地方沙石裸露出来,斑斑驳驳;有些地方长满了青苔,混泥土已经脱落。远远看去,就像一个饱经沧桑的老人坚毅地挺立在广阔的田野上。我的心里一直嘀咕着:不就是一座破桥嘛,还是什么飞渡呢!随行的小记者都在笑话这座“破桥”,有的甚至心不在焉,一路嬉笑着离开了。

当我们再次返回陈列馆,仔仔细细地了解后我们才惊叹,韶山灌渠这个工程是多么的伟大。原来,韶山灌区建设于1965年,十万劳动大军仅用了十个月的时间,就建成了总干渠和北干渠。灌溉着湘乡、宁乡、韶山等七个县约2500平方公里范围内的100万亩农田,是我们湖南省最大的引水灌溉工程。陈列馆一组雕像,栩栩如生地记录着当年建设“银河飞渡”的场景:劳动者们咬着牙关,紧绷着脸,手里紧握着锄头、铁镐、铁锹,还有一辆辆来回奔走的手推车。当年,我们的祖辈就是用这些简陋的劳动工具开山劈石,用肩挑、用手挖、用手推车一车一车地运,十万人用这么简陋的工具,凭着顽强的意志劈开了100多座山、填平了近50条沟谷,运送了近亿方土石,建成了总长达900公路的韶山灌渠,创造了这个名副其实的“人间奇迹”。

韶山灌渠静静地流淌了50多年,浇灌着两岸的万亩田地,养育了一代代勤劳的人们。现在,辛勤的韶灌人还在不断的完善和建设着灌渠,栽树、植草、清淤、修缮,让灌渠的水汩汩流淌,川流不息。

韶灌这一伟大工程,在科技发达、有大型挖掘、装载机械的今天,修筑这样的工程已不是难事。但是,当年祖辈们不畏艰辛、吃苦耐劳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记念和学习,而且必将代代相传。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参观兵马俑博物馆作文600字

全文共 630 字

+ 加入清单

在这个色彩缤纷的寒假,我与文学社的伙伴们一起研学游古长安—西安。其中,最令我难忘的是那雄伟的秦兵马俑博物馆

2月7日上午,我们一行人经过二个小时的车程,来到博物馆。大家领了门票,过了两道大门。迎面,三座兵马俑坑出现在我的面前,右手边彩绘铜车马博物馆。我们的辅导员魏老师先带和我们参观彩绘铜车马。

一进大门,一张照片吸引我的眼球。这张照片是但是挖掘铜车马前的模样。上面的两辆马车已是破烂不堪,破碎的零片互相辗轧,惨不忍睹!魏老师和我们说,这里展示的是1号铜车马和2号铜车马。我们跟着魏老师参观了2号铜车马,这两彩绘铜车马虽是仿制品,但是能感受到战国时期秦国的高超炼铜技术。2号铜车马的车顶是一块5毫米厚微微弯曲的铜板。车前是四匹矫健的战马,一位车夫握着缰绳,笔直站立在车门前。这辆马车的奇特之处就在于设计精巧的车窗,如果你想从车外看车内,就是徒劳之举,即便凑近了也看不真切。这可是利用了针孔原理。从车内往外瞧,外面的景象一览无余,十分清晰。

面对这些精巧的彩绘铜车马,大家啧啧称赞。进入二号俑坑,我的呼吸差点停止。眼睛盯着最完整的一座兵俑细看,我从老师的解说中了解到他是独一无二的跪射俑。他造型奇特,从侧面看就像一张陕西地图,他身材魁梧,单跪在地上,炯炯有神的眼睛直射前方,哪怕敌人再凶悍,他也毫不畏惧。

将军俑威武雄壮,气压四方。看他昂首挺胸,嘴角微微上扬的样子,定是对自己的部队感到骄傲。

这些栩栩如生的兵马俑都是用古人的汗水和智慧创造的,他们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参观中国科技馆有感

全文共 231 字

+ 加入清单

马瑞凯

今天,阳光明媚,我们上地实验小学全体师生去了中国科学技术馆春游。

因为我们提前分了小组,所以我们就必须小组活动。科技馆真大,里面有各种各样的体验活动,比如说小球历险记;惯性实验等等。我认为有趣的是小球历险记,它的规则是我们分别操控一个机器去帮助小球绕一圈又回来然后又来一圈,以此类推。我们还每组发了一个任务册,这样不但让我们玩到了,而且还让我们学到了。

我觉得科学在我国是重要的,原来清朝就科学发展的不好就不会让列强欺负,所以我们应该为我们的祖国贡献一份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篇6:2024年参观郭永怀纪念馆

全文共 7050 字

+ 加入清单

郭永怀是唯一一位为中国核弹,氢弹和卫星实验工作均作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

在中国开始研制核武器时,他负责动力项目研究。提出了“铁条包布”的设计思想。为核武器真正武器化做出贡献。

1956年年底,刚刚成立几个月的力学研究所迅速发展为全国力学研究中心。不久,郭永怀受命出任研究所常务副所长。

1958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创建了化学物理系,郭永怀出任首任系主任。这期间,郭永怀创办了《力学学报》和《力学译丛》,并亲任主编,翻译出版了《流体力学概论》等多部学术名著,先后开展了新兴的高超声速空气动力学、电磁流体力学等多项课题的研究,其成果不断引起国际科学界瞩目。

在中科院组织的星际航行座谈会上,郭永怀提出我国要发展航天事业,并就运载工具、推进技术等问题发表了许多重要见解。不久,他当选为中国航空学会副理事长。

1965年,我国将研制发射地球卫星提到议事日程上来,郭永怀负责人造地球卫星设计院的领导工作。

郭永怀还负责指导反潜核武器的水中爆炸力学和水洞力学等相关技术的研究工作。此外,在潜-地导弹、地对空导弹、氢氧火箭发动机和反导弹系统的研究试验中,他都作出了巨大贡献。

在郭永怀的努力下, 1966年10月27日,我国第一颗装有核弹头的地地导弹飞行爆炸成功!1967年6月17日,我国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 郭永怀牺牲的第二十二天,我国第一颗热核导弹试验获得了成功!

攻克“突破声障”的理论堡垒

1908年,莱特兄弟实现了人类飞行的梦想。到三四十年代,飞机平均时速达到了三四百公里,人们正在为进一步提高飞行速度而奋斗。这是航空发展史上第二个里程碑。为了提高飞行速度,在技术上遇到了极大的困难,也就是说,当飞机以接近于声速的速度飞行时,阻力剧增,升力骤降,头重尾轻,舵面失灵,甚至机翼、机身发生强烈振动。因此,跨声速流是当时摆在力学家和航空工程师面前的一个艰巨课题。人们形象地称这一难题为“声障”。

在理论上进行研究也有很大困难。一方面,在跨声速范围内,即使是薄翼和细长体,线性化理论不再适用,必须考虑非线性效应;另一方面,由于出现兼有亚声速与超声速区域的混合流动,必须发展混合型方程的理论,尤其是当来流速度超过某一临界值以后,会出现激波,所以,在流场中存在着未知的间断面,通过该间断面,物理量的变化是不连续的。20世纪三四十年代,在冯卡门领导下,有一批科学家聚集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的古根海姆航空实验室为攻克这个堡垒进行了大量艰苦的研究工作。其中,郭永怀在跨声速领域的理论研究方面作出了杰出贡献。

郭永怀对跨声速流动不连续解的研究不仅在数学上有创见,即采用了渐近分析方法来克服超几何级数收敛缓慢的困难,更重要的是,他与钱学森一起,在《可压缩流体二维无旋亚声速和超声速混合型流动和上临界马赫数》一文中提出了所谓“上临界马赫数”的概念,回答了机翼上何时会出现激波这个重要的理论问题。尽管人们当时凭直觉已经意识到激波的出现是气动特性改变的主要原因,但起初往往只注意下临界马赫数(即流场中第一次出现声速的飞行马赫数)这个参数。郭永怀的连续解说明,即使飞行速度超过了下临界马赫数,在理论上连续解依然可能存在,只有当飞行马赫数超过了上临界马赫数(即流场中第一次出现极限线的马赫数)时才会出现激波。这时等熵流动条件破环,流动出现分离与旋涡,流体的一部分机械能转变为热能。所有这些因素都会严重地改变流场与气动特性。所以,真正有实际意义的是上临界马赫数,而不是下临界马赫数。这是一个重大的发现。郭永怀还进一步用稳定性理论解释实际临界马赫数会介于上下临界马赫数之间的原因,这也是对高性能气动外型的设计的先驱性工作。

郭永怀对激波与边界层相互作用的研究回答了激波是怎样影响翼剖面气动特性的这个重要问题。在这一时期,已有的简化模型只在速度型上逐步接近实际,但均未考虑粘性效应,所以至多给出定性结果。郭永怀用两种不同途径直接考虑了弱激波从平板边界层的反射,得到了平板上压力分布、流线曲率、分离点等物理量的变化规律,包括层流与湍流边界层的情况。他的结论同里普曼的实验结果十分一致。这对于机翼上出现激波后,气动特性的变化的分析研究具有深远的意义。

发展奇异摄动理论

在20世纪40年代,由于计算机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而在流体力学中只有罕见的几个准确解,所以,寻求物理问题的近似解析解颇受青睐。摄动理论就是求物理问题近似解的一种有效手段,所以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

但是,在应用摄动法时,所得到的解往往不是在整个区域中一致有效的。为了克服这一困难,奇异摄动理论应运而生,奇异摄动理论最常用的两个方法是匹配渐近展开法和变形坐标法。郭永怀在这两个方面都有贡献。实际上,1904年,普朗特提出的边界层理论是匹配方法的雏型,它来自物理上的直觉。后来经过包括郭永怀在内的许多科学家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将这类方法系统化、数学化,直到范戴克提出匹配原理以后,才真正上升为比较完整的理论。郭永怀还推广了庞加莱的变形参数法和莱特希尔的变形坐标法,使它对于一阶方程即使是非线性的情况也适用。他还将边界层方法同变形坐标法结合起来,以消除边界层前缘的奇异性。钱学森于1955年在《应用力学进展》的一文中将这种方法命名为PLK方法(庞加莱、莱特希尔、郭永怀)。在郭永怀的《关于中等雷诺数下不可压缩粘性流体绕平板的流动》一文中,不仅克服了前缘奇异性的困难,给出了有限长度平板二阶阻力公式,使适用范围扩展到Re=15左右,而且准确地描述了平板前缘附近缓慢流动的流场特性。PLK方法在力学和其他学科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现在,摄动理论成为比较完整和系统的学科,郭永怀则是这门学科最重要的十几位理论奠基人之一。

郭永怀不仅是著名的空气动力学家,而且是一代应用数学大师。将工程科学与数学紧密结合是他进行力学研究的风格。这种风格主要体现为:

1、从事力学研究,选题必须有比较明确的(包括远期的)应用背景。力学研究既不能象纯粹数学那样只用演绎的方法进行工作,也不能局限于非常具体的技术问题,必须将实践上升为理论,从中发现规律性的东西。

2、在大量观察与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对问题物理机制进行分析,提炼出既反映现象本质,又便于数学分析的简化力学模型。

3、采用一切现有的有效数学手段,将问题求解到尽可能彻底的地步,在必要时,要研究与发展新的数学方法,以满足工程需要。

4、对分析结果进行物理解释,揭示规律,并同实验与现场观测作比较。

郭永怀的这种学术风格可以追溯到著名的德国哥廷根学派。高斯不仅是大数学家,而且是物理学家、天文学家。本世纪初,哥廷根大学应用力学系是数学家克莱因)创立的。普朗特在那里提出了边界层与升力线理论。普朗特的学生冯卡门将这种风格带到了加州理工学院。而郭永怀凭着他坚实的数学物理基础,将这种结合提高到了非常完美的程度,并给我国的力学界、应用数学界以深远的影响。

开拓我国的近代力学事业

50年代,由于航天技术的迅速发展,促进了高超声速空气动力学的发展。1957年,郭永怀在《现代空气动力学问题》的报告中,指出高超声速空气动力学应该是我国随后一个时期的重点研究方向。他和钱学森极力倡导在国内开展高速、超高速空气动力学、电磁流体力学和爆炸力学等新兴学科的研究。为了将这些领域的研究铺开,他在北京组织了高超声速讨论班,研究探讨了许多前沿领域的重大课题,对我国高速飞行器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20世纪中叶,由于能源危机迫在眉睫和高速流动中电离现象的出现,磁流体这门新学科引起了国际上的广泛关注。郭永怀抓住这一苗头,于1961年在力学所筹建并领导了磁流体力学研究室。他为这个室选定了三大研究课题:磁流体和等离子体稳定性;磁流体直接发电;同位素的电磁分离。他还以敏锐的眼光指出磁流体发电原理应当和原子能技术结合起来。这是很富有创造性的思想。60年代初,郭永怀指出了爆炸力学在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并负责指导力学所爆炸力学室。他组织制定了第一个全国性的有关爆炸力学的规划,在爆炸力学的民用和国防应用方面提出了许多重要意见。这一时期,郭永怀还担任了核防护新技术领导小组副组长,并直接指导完成了《三峡水坝抗核爆炸模拟实验中相似关系换算》的技术报告。

郭永怀异常重视实验研究和实验设备的建设。为了在“一穷二白”的状况下开展力学实验研究,他提出了搞实验要符合我国国情的思想。他说:“就象高能物理研究那样,我们不能搞昂贵的大型高能加速器,但可以用小型设备来观测宇宙线;我们搞气动力的,不能一上来就搞大型风洞,而搞激波管和激波风洞却是力所能及的捷径。”他十年如一日,大抓这两项设备的建设。在他负责我国制导规划研究期间,他又亲自领导了电弧风洞、弹道靶和高温激波管的筹建工作。这些实验设备不仅为基础研究和国防任务提供了大量可靠数据,而且为国内建设同类设备提供了经验,同时还培养了一批专门人才。

郭永怀一直是力学研究所的主要学术领导人。他不仅在筹建研究室、培养人才、建设实验设备、规划研究方向、指导研究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而且还身体力行,参与许多具体课题的研究。他在高超声速讨论班上提出了许多重要思想和精辟见解。他认为:当飞行马赫数超过5以后,介质的动能足以激发分子内部自由度,因此必须考虑振动松弛、离解与复合、电离与中和化学反应等效应的影响;在计算高超声速无粘流体绕钝体的流动时,最关心的是物面上的物理量,因此应当正确分析激波层中物面附近(而不是激波附近)物理量的数量级关系。1961年,他指出:对于钝体绕流,在一定条件下,后身流场中会产生“悬挂”激波。他还提出了小钝锥熵层分析方法,解释了压力过度膨胀和回升现象。他还为寻求确定激波形状的简易方法进行了探索。1964年,他提出云粒子侵蚀课题。日后的发展证明,云粒子侵蚀是实现全天候攻击与突防和反弹道导弹必须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之一。此外,郭永怀还提出要研究电磁波和等离子体鞘套与尾迹中的流动之间的相互作用。

郭永怀是我国近代力学事业的开拓者之一。他和钱学森、周培源、钱伟长等一道,规划了我国高等学校力学专业的设置。他和力学家们运筹帷幄,认真研究了近代力学的发展方向,制定了学科的近期发展规划和远期奋斗目标,使我国力学学科的面貌大为改观,特别是近代力学科学一起步就有很高的基准,只短短的几年功夫,在某些方面就已接近于世界先进水平。

辛勤培养科技人才

早在回国以前,郭永怀就同谈镐生探讨过回国后如何培养力学人才的问题。回国后,他始终把培养科技人才当作头等大事来抓。

1956年,我国恢复建立研究生制度。郭永怀积极筹划力学所的研究生培养。在第一批招生中,他一人就带了5名研究生,以后又亲自带过几批。他主张:培养人才要“言教、身教,以身教为主”。在教学和科研中,他自己做表率,经常同年轻人一道解决一个个具体的技术问题。在培养研究生和助手时,他注重使他们在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两个方面都得到提高。他对年轻人的指导和帮助是启发式的、循序渐进的,重点强调掌握科研方法,提高科研本领,而不仅仅是解决某些具体问题。在他的培养下,研究生中有不少已成为所级学术领导人或博士研究生的导师。

1957年,郭永怀和钱伟长组织并领导了清华大学力学研究班。他除负责研究班的日常组织工作外,还亲自执教,讲授流体力学概论。开课前,他把辅导教员找来,亲自带领他们到有关高等院校的实验室参观,对一些关键问题给予一些启示,再让他们为课程安排一个实验计划,使这门课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临毕业前,郭永怀亲自指导安排学员们的毕业论文题目,并设法每周都同辅导教员和学员碰头,了解进展情况,帮助解决问题。清华大学力学研究班前后共办了三届,毕业生达290多名。现在这些学员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各个部门,特别是在国防科研单位和重点院校的力学系或力学专业教研室,他们起着顶梁柱的作用。

郭永怀在培养人才方面不遗余力。1958年,他兼任中国科技大学化学物理系主任和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教授,讲授高速边界层。执教中,每堂课都凝结了他的心血。他评论和分析学者们成功与失败的经验,使初入门的研究人员都深受启发,甚至终生受用。在讲到求解各种形式的NS方程时,他总是眉飞色舞,侃侃而谈,指出采用什么样的变换有希望获得成功,走哪一条路是徒劳的,会遇到什么问题,症结何在。凡听过他课的人都感到回味无穷。陆士嘉也常常赶来听郭永怀的讲课。她当时曾评价说:“只有他能讲得这样传神。”

郭永怀是一位优秀的教育家。他将自己比作一颗石子,甘愿为青年人的成长铺路。他深感大批培养优秀人才是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重要保证。培养学术接班人这一艰巨任务在他的工作安排上占有突出的地位。他的一言一行都体现了这一点。1961年,他曾写道:“当前的打算是早日培养一批骨干力量,慢慢形成一支专业队伍。”随后他欣慰地说:“由于几年的工作,已经见到效果。”

献身我国的核武器事业

1960年5月,郭永怀被调到核武器研究院(九院),并兼任该院副院长。他在处理好力学所日常工作的同时,把大量精力花费在研制核武器这项对我国政治、国防和科技发展有重大意义的事业中。在原子弹研制初期,郭永怀主要负责力学方面的领导工作。

在原子弹理论探索阶段,郭永怀对一些关键问题的解决作出了重大贡献。例如,当时在第一颗原子弹采取什么样的引爆方式上存在不同意见,郭永怀通过比较两者的优劣,大力支持“争取高的,准备低的”的方针,即以较高级的“内爆法”作为主攻方向。又如,在炸药爆轰波的理论计算上,郭永怀正确地提出用一维特征线法进行,解决了一大批理论和技术难题。为了使大家了解爆轰学,郭永怀还亲自讲授了爆炸力学。

在爆轰物理试验过程中,郭永怀经常深入试验现场,指导工作并协助开展试验。当时,为确定原子弹爆轰聚焦技术方案,争论是很热烈的。年轻的物理学家陈能宽提出了一个难度和风险都很大、但却能少走弯路的聚焦方案。许多人对此持怀疑态度。郭永怀从力学角度反复估算,大胆支持采纳这个方案。为了配合爆轰试验,郭永怀还指导设计部人员进行不同试验元件的结构设计,使爆轰试验得以顺利进行。

郭永怀十分重视并经常在九院的会议上反复强调核弹的武器化和系列化,指出要努力做好核武器的后期发展工作。在此后的进程中,他一直负责总体结构设计、外型设计以及环境模拟实验的指导与把关。他很早就安排了一系列与武器化有关的预研课题,包括结构设计、外型设计、飞行弹道、物理引信、环境试验项目与设备等。在弹体结构设计中,郭永怀提出了许多独特的设想,包括薄壳结构、通用核航弹等。它们都在后来的工作中逐步得以实施,对核武器的轻型化、实战化和系列化以及新原理实验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环境试验方面,郭永怀在建立我国核武器环境试验设备及分析研究上起了主导作用。他从技术人员的配备、课题的安排、试验项目的确定和试验设备的筹建等多方面入手,使我国有了一整套大型、精密、试验范围较广的设备,包括冲击、噪声、振动、过载、温湿度、霉菌、盐雾的组合试验设备和大型离心试验机等。他还亲自出马,找有关单位协商研制专门设备。

郭永怀的科研眼光长远,在他心中始终装着武器化阶段的长远计划。他提出动态环境试验要开展随机振动、高速冲击和噪声试验。为了提高核武器的适应性,他提出开展拓宽温度试验。九院当时分工不分家,郭永怀的注意力也常常超出力学领域之外。他特别关心“安全论证”课题的研究。“安全论证”就是研究当飞机投下核武器后,能否以及怎样安全躲过光辐射、冲击波的威胁。为了保证绝对安全,郭永怀极力主张理论计算与模型空投试验结合进行。为此他还亲自过问并参与计算核航弹和氢弹空投过程中的飞行弹道、伞-弹弹道特性。在他的倡导下,经过严格的计算与分析,每次核试验飞机都安全返航。

郭永怀参加了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试验,以后又参加了核航弹、氢弹和导弹核武器试验。他对我国核武器事业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例如,他对核武器系列化发展提出许多建议和设想;他指导进行了反潜核武器的水中爆炸力学研究、水洞试验以及调研工作;对研究发展潜地导弹也作出了贡献。此外,郭永怀还应两弹结合时期的需要,对我国核武器科研体制提出了重要设想。

1968年10月,郭永怀再次赴青海,筹划我国第一颗导弹热核武器试验工作。在离开青海之前,他对这次国家试验进行过评价发言。当时,试验的理论方面有“过早点火几率”问题;实验方面有设计内球新结构问题;材料加工方面正考虑产品自热和装配贮存问题;在整体系统方面有“弹、伞、机”的协同配合问题。郭永怀从这次热试验的准备情况瞻望1969年和以后的任务,大胆提出今后设计要重新考虑上述各方面的问题,为我国核武器的机动、安全、和小型化指明了方向。12月5日,郭永怀从兰州乘飞机返京。当飞机在北京机场着陆时,发生了一等事故,郭永怀不幸以身殉职。

郭永怀为我国的力学事业、国防科技事业贡献了毕生精力。他在回国后的短短12年时间里所做的工作之多令人叹服。他参与了我国小型地空导弹、氢氧发动机和反导导弹的研制;他翻译并出版了普朗特的名著《流体力学概论》,组织翻译了《爆炸力学》;他担任了《力学学报》和《力学译丛》两个杂志的主编;他是中国力学学会理事和中国航空学会副理事长。郭永怀的学术成就和高尚品德受到人们的敬仰和钦佩。为了纪念他,中国科学出版社分别于1982年和1990年出版了《郭永怀文集》和《郭永怀纪念文集》。1988年12月5日,在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大院东侧绿荫丛中为郭永怀树立了一尊汉白玉雕像。郭永怀的光辉形象将永存人间。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关于参观的英语

全文共 304 字

+ 加入清单

My grandma believes in Jesus, so she goes church every week. As I grow up, my grandma takes me to the church with her. The building is so special and a large statue in front of the house. The big cross is the obvious symbol. So many people gether in the church, they pray together. I feel the peace here.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参观兵马俑作文300字

全文共 411 字

+ 加入清单

悠悠五千年历史,我们就像跟着一条奔腾的巨龙,在中国的时空中遨游着,此时正来到了秦史皇的陵墓——兵马俑

刚走进大门,我就惊呆了,一排排整齐的人马出现在我面前,他们杀气腾腾的样子更是让我大吃一惊,我看见每个兵马俑的样子也不一样,有的.手里拿着锋利的宝剑,有的穿着威武的战袍,还有的穿着威风凛凛的战袍……它们都不戴头盔,不是因为它们装备不足,而是因为它们觉得头盔太重,会放慢速度,这也体现它们的坚定、勇敢。

你们知道兵马俑是怎么被发现的吗?为什么还有好多地盘没有开始挖掘呢?让我来告诉你们吧!在一个农村里,因为缺水,在挖井时,农夫挖到一个“人头”,它栩栩如生,那人又在周围挖了挖,又找到了手、脚等等,他惊呆了,通知了考古学家,他们到这里一挖,兵马俑就出现在大家面前了,但却在几分钟内快速氧化,至今科学家还是束手无策,这就是为什么还没开挖的原因。

虽然技术还没那么先进,但我相信,总有一天,我们会看到更加栩栩如生,更绚丽多彩的兵马俑。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参观博物馆作文1000字

全文共 1102 字

+ 加入清单

寒假来了,终于有足够的时间依照自己的兴趣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真好。

恰好深圳博物馆有特别的展览——吉金铸史——青铜器里的古代中国,专门展览青铜器的。青铜器,古时称“金”或“吉金”,是重要的文物研究门类之一。最近我特意去市民中心东翼的博物馆新馆,参观这些神奇的“铸史”。

说到博物馆,我并不陌生。还记得我第一次去博物馆是在小学一年级,那时,我刚知道博物馆这个地方,恰好父母带我去参观。第一次相遇博物馆,我以为那里挺好玩,就邀请相好的同学一起去。我们俩因为学识浅薄,并不知道那玻璃罩下的一件件文物有何价值,有什么意思。即便我从小对历史有兴趣,喜欢听历史故事,我还是走马观花,并没有仔细参观。

记得当时看那一件件文物,我只看好看的,尤其是那些玉石宝石,而青铜器陶器因为不光鲜耀眼而被我忽略了。岁月流逝,我日渐长大,一年又一年的学习与积累,使我对青铜器有了新的认识。虽说它没有玉石金子闪亮好看,但也有自己的价值与美。我渐渐喜欢上了青铜器,也喜欢去博物馆了。

如今,我再次来到博物馆展厅,看到一件又一件青铜器,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用途不同,我倒觉得亲切起来。我首先看到的是一尊鼎,子龙鼎——迄今发现最大的商代圆鼎,20世纪20年代出土于河南辉县。真有缘,那里是我的老家。子龙鼎形体巨大,铸造精细,给人一种威严肃穆的感觉,因鼎上刻有“子龙”而得名。铭文“子龙”,也是目前所知的带有“龙”字最早的青铜器。“子龙鼎”与“司母戊大方鼎”并列,一圆一方,合称商代青铜器双璧。

看到在《国家宝藏》上介绍的文物,妇好尊,我不由得心生敬意。尊的主人妇好是中国有文字记载的第一位文武双全的女战神,战绩辉煌。我想象着她辅佐商王武丁的传奇,似乎她的智慧和勇气能穿越时空,令我敬佩。

再往里看,各式各样的器具都依次展现,小到拇指大小的摆件,大到一人无法举起的大鼎,有吃喝用的器具,也有战场上的刀剑。我在想,在科技水平极其低下的古代,我们的祖先怎么会创造出如此神奇的物品?相隔几千年,我该怎样参透其中的奥秘?

展品大多刻有铭文,我凭借自己对文言文的一些了解,细细读起那文字。依据铭文,我大概知道了器物的主人是谁,它是用来干嘛的,那时发生了什么事。我还能从中知道很多我未学过的知识,我也更有兴趣了解这些古代文物了。

再看外形,这些青铜器无不做工巧妙,其细腻的纹路让我惊叹,真的难以想象在那个落后的年代居然能造出如此精巧的器物,这不能不令现代人折服。

参观博物馆,欣赏吉金铸史,我在青铜器里认识古代中国。这些承载着中华民族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辉煌文化的各类器物,实在值得我们去珍惜,去传扬。这个寒假能参观这么“遥远”的展览,我深感幸运,以后假期也会多多亲近博物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参观科技馆

全文共 491 字

+ 加入清单

汪振轩

听说科技馆很好玩,我特别想到那里玩,今天终于如愿以偿。

一到科技馆,老师把我们领进一个展厅。我读完前言,便不禁开心地一蹦三尺高。因为它展示的是一些中国古代的智力游戏,我很喜欢智力游戏。我们进入展厅,开始自由活动,只见里面有许多游戏,有“仙人摆渡”、“惊蛇出洞”、“八仙过海”,还有伤脑筋的“十三块”。

最令我注目的是“八仙过海”。只见8个木板,上面分别画着八仙,并标着序号,放在一个九宫格里。八仙过海的游戏规则是把木板打乱,不把木板拿出,利用这个空格把木板按顺序排列。我排好了一二三,不一会儿,又排好了四五六,但是七和八的位置反了,我不会让七和八交换位置,只好去找别的游戏玩。

这时,我发现一个名叫“小球旅行记”的游戏,它是由许多机构组成,例如:同步带机构、涡轮涡杆机构、凸轮机构等。其中我玩了同步带机构。使用它时要转动转盘,通过转轴转动齿轮,经齿轮推理推动传送带,通过摩擦把球运走。因为摩擦不能把物体固定在传送带上,所以我必须要转很快,难度很大,我试了好几次才成功。

“好书读越多,越让人感到无知。”通过这次和科学的交谈,我感受到在科学大海里,我所知道的只是九牛一毛、沧海一粟罢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参观科技馆有感

全文共 274 字

+ 加入清单

姚琨奕

今天,我满怀兴奋地参加了学校组织的中国科技馆春游活动。

到了科技馆,老师把我们分成各个小组,各组分别完成自己的任务。我和陈奕霖、张子博、马瑞凯分成了一个组,我们依次完成了潜水艇实验、避雷针体验和人体发动机体验,我和组员们相互配合,团结一心,共同完成了各种实践题。在这么多的实践中,我最感兴趣的是人体发动机。人体发动机也就是在介绍人的心脏运转。心脏主要分为两部分:心房和心室,人在呼吸的情况下,心房心室会一起运动,给人体各器官提供血液,人才能生存。

这次的科技馆之旅让我体验了中国先进的科技,让我更直观的看到了生命运转的过程,也体会到了团结的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参观第一师范有感作文500字

全文共 523 字

+ 加入清单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们有幸和校长妈妈一起参观湖南第一师范

走进校园,我们看到里面都是毛爷爷的照片,雕像,随着讲解员姐姐的解说,我不禁被这些图片背后的故事深深震憾到了,毛爷爷青年时期竟这么勇敢,当时几千名北洋溃兵杀入第一师范,毛爷爷为了保护第一师范,带领着几名警察和学校保安用计谋让北洋溃兵以为学校有很多的保卫,便纷纷上缴手枪,举手投降。过了几年,毛爷爷与他的同伴出去游学,他们两个一块钱都没带就出发了,为了弄到钱买东西充饥,毛爷爷和他的同伴便写字卖钱,要知道毛爷爷写得一手漂亮的字,就这样他们靠着卖字换食物充饥,支撑了整个四百多公里的行程,最后终于安全回到了长沙。而最让人佩服的是毛爷爷的坚韧,每天清晨,别人还在做着美梦的时候,毛爷爷就独自一人来到井边,用瓢舀着冷水洗澡,在夏天的时候可能会觉得很爽,可是毛爷爷连冬天也在井边忍受着寒风和冷水的洗礼,春夏秋冬,不管哪一天他都坚持着,这种坚韧不拔的精神让我深深的感动了。

毛爷爷能这么成功的原因就是他非常勇敢,努力,坚持,每每做一件事情看似很容易,可要一直支持下去,那可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要是我们都能做到持之以恒,那么做什么事情都容易成功,我要学习毛爷爷的这种精神,为我们祖国的繁荣昌盛贡献一丝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参观秦始皇兵马俑作文350字

全文共 334 字

+ 加入清单

暑假,妈妈带我去西安旅游。我们去了华山、回民街、华清池……我最喜欢的,是秦始皇兵马俑

一早起来,我们就乘车来到了秦始皇兵马俑历史博物馆。妈妈请了一个导游,给我们详细讲解。

先来到一号坑。一走进去,我就看到了一个拱形大厅。坑里的兵马俑很整齐,就像一个方阵。导游说:“这地方本来是一块田,因为种不出来农作物,就有人一直往下挖井,结果却挖到了兵马俑。”一号坑最多的俑,是武士俑。这些俑身高差不多一米八,千姿百态,有的像正在准备战斗,有的像是在思念家乡。

再到二号坑。这儿都是马或骑兵俑。战马栩栩如生,好像正在狂奔,战士们骑在马上向着远方冲锋。

来到三号坑。这里的兵马俑都是将军俑。将军俑身材魁梧,身披铠甲,昂首挺胸,好像经战多年,区区战斗小事一桩。

你们喜欢兵马俑吗?去西安看看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参观蒙牛工厂作文800字

全文共 853 字

+ 加入清单

你喝过牛奶吗?当然喝过!你喝过蒙牛牛奶吗?当然也喝过!那么,你见过牛奶是怎么样制造的吗?你喝过刚出炉的新鲜牛奶吗?哈哈,那就不一定了吧?我们这次去就是为了参观蒙牛工厂,看看牛奶是怎样出炉的。

刚进蒙牛工厂,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整整齐齐的花纹牛。这些有红的,有黄色的,还有紫色的……身上有牡丹,有玫瑰,还有铃兰……,颜色各异,形态多端。这里还可以模拟工人挤奶,不需要用消毒水喷到乳头上,然后再用抹布擦拭,接着在每个乳头上都连上一根管子,运输到桶子里,看看总共要花几秒,一般的工人,只要49秒就完成了。你行吗?

我们被要求穿上防菌服和鞋套,然后像运输牛奶一样,我们被装在一个管子里运过去参观。接着,我们看到了许多机器。一台台不锈钢的机器,一根根不锈钢的大管道,十分壮观,这里是机器的海洋,也是盒装牛奶的海洋!一桶桶还未消毒的牛奶,纷纷进入管道,然后变成一小盒的蒙牛盒装牛奶从机器里出来,我十分激动,心想:“这么多的牛奶可以卖多少钱呐?”

牛奶先经过机器高温消毒,然后被机器都装一个个小盒子里面,运输管道把它摆成一列,就像排得整整齐齐的士兵,最终塞成一大箱的牛奶,wow!最后一个机器最厉害,可以同时把四箱牛奶整理好,打包成集装箱的样子,然后运输到全国各地。我想:“它是怎么知道所有的盒子全都摆放平整了?是不是它有一双眼睛呢?最熟练的工人也不能像它装的那么快、那么整齐。”初步计算了一下,牛奶从消毒到包装成盒装牛奶,大概需要20分钟,真是神速!

蒙牛工厂里有设置了很多童话梦境,十分有趣儿。墙上贴着阿尔卑斯山脉的画面,不远的栅栏上有一个老人在给一只牛挤奶。金色小屋里面摆满了玩具,真是一幅美好的画面。感觉特别的温馨。整个工厂也感觉特别有人情味。

要准备出工厂了,蒙牛工厂的阿姨们非常热情地请我们喝了刚出炉的牛奶以及刚加工好的牛奶冰淇淋,我十分高兴,一口气把它们都吃完了。那牛奶是那么的甘甜、那么的纯正,我觉得是有生以来喝过的最好喝的牛奶!

是我们的工人用汗水创造了牛奶,健康中国人!是我们中国人创造了这么现代化的工厂,我很自豪!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一次难忘的参观作文500字

全文共 486 字

+ 加入清单

8月4日下午,我们来到了安阳市殷都区水冶镇井家庄村北边的彰德水泥厂参观学习。

一进大门,我被眼前的一番景象惊呆了!绿树成荫,洁净如新,之前水泥厂给我的印象只有脏、乱、差,因为几年前妈妈从水泥厂检查回家的时候,总是会一身灰,一身泥。俗语说的好,解决脏乱差,就要决心大,决心下不大,还是脏乱差。所以国家严格环保治理要求,2016年的环保粉尘排放量是120克,2017年是60克的粉尘排放量,而今年粉尘排放量则降低到30克。预计明年的排放指标比30克还要少。于是就有了我们现在看到的一座座花园式企业。

水泥是怎么样生产出来的呢?让我告诉你吧:石膏、矿渣、熟料、石灰石等八种材料,经过皮带轮输送到原料仓,经过计量配料后到达水泥磨机,经水泥磨机中的许多钢球研磨增加细度,通过水泥仓进入包装机装袋出厂。让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水泥磨机,它直径三米五,每小时可以做出55吨水泥呢。

最后一个环节让我尤其喜欢上了这个水泥厂,我们和水泥厂的化验室主任面对面,你问我答,这位化验室主任专业知识渊博,谈吐幽默,告诉了我们许多水泥、环保方面的知识,和这位叔叔交谈有一种愉快感。

真是一次让人难以忘怀的参观体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参观青少年普法教育馆作文500字

全文共 553 字

+ 加入清单

秋高气爽的十月,我们幸运星小记者们在王老师带领下,走进青少年普法教育馆,学习各类法律知识。

第一个展厅是环保教育展厅,走进展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模型,模型的最上方是一个地球仪,地球滴下一滴水输送到管道里。最下面的管道分为五部分:生活用水、饮用水、建设用水、工业用水、农业用水。导游姐姐介绍说:“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吗?”刘一然举起手回答:“这是地球上水的五大用途。”导游姐姐说:“差不多是这个意思吧!大家都知道,地球上陆地和海洋的比例是71:29,但是71%的水资源中只有很少很少的淡水,大家看这个模型,地球下的这一滴水,如果把它比喻成地球上所有的淡水,那么你们觉得淡水少不少呀?”“少。”我们大声说道。这个展厅教育我们要节约用水。

体验完了环保展厅,我们来到消防安全展厅,在里面我们学习到了许多发生火灾时的自救知识。我们体验了烟雾走道,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弯腰走过通道。

我们来到了交通安全展厅,在这里我们进行了交通安全知识竞赛,我们队大获全胜。

最后,我们来到了禁毒知识展厅。我们见识到了各种常见毒品:冰毒、大麻、鸦片、吗啡、海洛因等,我们还观看了如何拒绝毒品的视频,还看到了罂粟花那美丽的样子下黑暗的面孔。

参观完了我们在门口留影,然后依依不舍地回家了。这次参观体验让我受益匪浅,真希望以后能多举办这样的活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参观消防局作文400字

全文共 461 字

+ 加入清单

2019年4月14日,天气晴好,我们萧山日报小记者一行人参观了萧山消防局,当了一回小小消防员。

进入消防局,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辆辆消防车就地待命,有紧急照明车,有救火车,还有运输巴士……朝内看去,消防车上配备了许许多多消防物品:有高压水枪、消防锤、升降云梯、切割锤等等。我们第一次看到这么多实体消防车,一会儿爬上梯子,一会儿研究控制平台,兴奋不已。我们还换上了帅气的消防服,俨然一名名小小消防员。

在我们活动期间,“乌拉乌拉”的警报突然响起,我看到几名消防员快速集合,立马跳上消防车,拉响警报,2辆消防车火速赶往事故现场。消防人员这种甘愿为人民赴汤蹈火的可贵精神深深触动了我。

随后,我们来到消防训练场,观看了消防队员徒手攀爬四楼的精彩表演。消防队员在我们的注视下,仅用一根粗麻绳,手脚并用,像蜘蛛侠一样,不到22秒时间就“嗖嗖嗖”地爬上了四楼,看得我们目瞪口呆。

2个小时的参观,使我受益匪浅,懂得了消防员这份职业的艰辛和伟大,他们为了人民的消防安全,舍己为人,敢于上刀山,下火海。我们更应珍惜生命,从我做起,加强消防安全意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参观外桐坞村作文500字

全文共 550 字

+ 加入清单

循着习爷爷的足迹,我们和马假日小队来到了外桐坞村。

外桐坞村有着青山绿水,享有“画外桐坞”的美誉。这个小村落被如同一大块翡翠般的茶山环抱,走进村子仿佛还能闻到茶香。一条小小的溪流“哗哗”地唱着欢快的歌儿,穿村而过。一座座房屋簇拥着坐落在风景秀丽的小山坳里,四周还有挺拔苍翠的树木环绕,如同人在画中游。

我们首先来到了一道长廊,长廊的墙上挂着许多人的照片,有共产党员,有村委干部,有年过古稀的老寿星,还有光荣的军人。他们的照片组成了一面荣誉墙,成了这里一道亮丽的风景。

接着,我们又进到了一个房间,这里有六位伟人的塑像,其中有孔子,有孟子,有诸葛亮,也有苏东坡。我们双手伸直,举案齐眉,对孔圣人行了三拜之礼,还体验了一下做古代书生的感觉。

最后,我们去了朱德纪念室,这是当年朱德总司令来外桐坞时住的地方。木头的房子,石刻的瓦,草编的椅子,木雕的家具,还有门口那个石砌的深不见底的井,都展示出改革开放以前人们生活是多么的贫苦,也更衬托了我们今天生活的美好。

走出屋外,崭新的房屋简洁美观,高科技物品随处可见,马路上一辆辆汽车飞驰而过,天空中一架架飞机映入眼帘。再回想起屋内的设施,我不禁感叹到:在一代代主席的领导下,在无数共产党员、无数平民百姓的共同努力下,短短几十年内,我们的生活品质大大提升,这可真是一个奇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参观九一八纪念馆有感

全文共 748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们来到沈阳,机会难得,公公立马让我们参观了“九一八”历史博物馆。

来到“九一八”历史博物馆门口,我们看见了一块像日历一样的巨大石头。上面写着:1931年9月18日,星期五。夜10时许,日本军队自己轰炸了南满铁路柳条湖路段,却指出是中国军队所为,便攻打北大营。东北将领在不抵抗命令的情况下(蒋介石下的命令),忍痛撤离。从此,国难降临,人民奋勇抗争。读完这一页,一股悲愤与感动油然而生。(这篇文章除了写出所见,更重要的还要写出贯穿全文的情感,因为“九一八”这沉重的历史)

刚进博物馆,一副醒目的照片便映入我们的眼帘。上面描述的是马占山将军的军队在南满铁路上阻击日本鬼子的场景,还看到马占山将军亲手写下的四个大字“还我河山”。顿时,我也仿佛置身那个年代,热血在心中沸腾!(加上的所感)

看完战争图片的展览,我们又看到了刻在墙上的义勇军进行曲(国歌),旁边还有聂耳先生的亲笔。耳畔似乎回响着这激情澎湃的旋律,眼前仿佛浮现出人民勇敢抗争,不断前进,前进,前进进的画面。

我们还看见了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的腊像,知道了制造南京大屠杀的日本人谷寿夫被判处死刑。中国并没有将所有的日本人都杀掉,而是将这些日本人进行改造,等他们改邪归正之后,再将他们送回日本。这也让全世界明白,我们中国是不喜欢用武力解决问题的,中国是人道的!

看完展览,大家每个人的心中都在滴血,而且每一滴血似乎都凝固成一串问号:日本帝国主义何以敢对我泱泱大中华举起屠刀?这里的每一幅图片,都是一连串铁打的事实,为何有人至今不能正视它?竟然还篡改它?落后就要挨打,何以落后?这里的每一尊遗容都在呐喊,这呐喊在告诉我们什么?

“忘记英雄的民族是堕落之族”!,我想,每一个到此目睹当年“九一八”真实画面的中国人,都会有此强烈的感受,也都会将它刻骨铭心!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南京大屠杀纪念馆一游作文500字

全文共 444 字

+ 加入清单

说起南京大屠杀,已经是好久以前的事了,看完之后,想不到祖国还有一段这样凄惨的历史,真让人伤心。

今天早上,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南京大屠杀纪念馆,我们刚一来到门口,就看见一个女人手里抱着一个孩子,只见她仰望苍天,仿佛在说:“苍天啊,救救我吧,我丈夫死了,孩子也死了,只留下我一个人,我到底该怎么办。”接着,我们来到了下一个铜像旁,这是一个老人,怀里抱着一个孩子,手里又牵着一个孩子,仿佛在说:“这两个可怜的孩子啊,日本人杀死了你的爹娘,放心吧,我一定会好好保护你们的。”

接着,我们进入了馆内,里面的墙上都写着许许多多遇难者的名字我们越走越深,里面播放着一些凄惨的音乐,接着,我们来到了日本人烧毁南京城的地方,那里一片废墟,已经不是往日那个繁华的城市了,接着,我们继续往前走,看见了日本人在我们中国做下的滔天大罪,就凭这些,难道还不能证明日本人对我们的残忍和杀虐吗?我真伤心啊!

由此可以看出,那时的我们还不发达,所以,作为下一代的我们,应该努力读书,长大之后为国家做贡献,使我国不被其它国家欺凌。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