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纪录片《中国战疫录》观后感【热门20篇】

他运筹帷幄,实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他好学深思,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他不辍探索,实现了中国式的社会主义。他纵横捭阖,创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下面是《走进毛泽东》的观后感范文,供大家阅读。

浏览

1231

作文

641

2024年度最佳纪录片《地球脉动》观后感

全文共 1941 字

+ 加入清单

巨大的预算,前后5年的拍摄时间,高画质的摄影,革命性的高超速摄影机,细腻的卫星画面,使得这部纪录片有了极度震撼人心的力量。奔涌河流,雄壮山脉,幽深洞穴,冰雪世界,蔚蓝海洋,苍茫沙漠,奇幻丛林,浩瀚草原……每一集都是一场绝对的视觉盛宴。David Attenborough爵士的解说很精彩,语气和情绪都拿捏得非常到位,声音也十分富有磁性,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在看画面的同时看中文字幕稍稍分散了我的注意力吧。那些动人得让人不敢相信的画面,让我看的时候甚至有着几欲落泪的冲动。那种惊心动魄的美丽透过超清晰的镜头更加具有冲击力,尤其是那些极其少见而珍贵的画面。一旦念及这片子中几十秒的镜头可能就意味着几个月甚至几年内几百个工作人员的全天候付出,我就忍不住由衷地心生敬意。

影片中所述的地方,几乎都是人类的影响力无法涉及的地区,也许正因为此,这些地方才能得以保存那种原始而丰饶的美景。这部纪录片创造了很多项记录,包括很多以前从未到达过的地区,以及首次被拍摄的动物。我想那些拍摄人员必定都是心怀着对自然的无比热爱和崇敬,否则不可能能够如此准确地捕捉到她每一瞬的灵气和神韵。镜头下这些景色美得令人屏息,大自然丰盛而端庄的美让人心生敬畏,只能顶礼膜拜,不敢兴起玩味之心。

在这样的大美面前,清晰地感到人类的渺小。

几乎所有的动物一生最大的关键词都是——觅食。说起来难以想象,绝大多数动物每天只为两件事情活着:食物,以及为了获取这些食物所做的准备。因为,在现在越来越恶化和贫瘠的自然界,找到食物已经越来越艰难。这使得每一次机会都不能有一丝一毫被浪费。一次降水、一场花开,甚至17年才一轮的蝉蜕,和海底的火山喷发,都会成就一场盛宴,带来局部的暂时的生命繁衍。这是大自然不定期给予动物们的歆享。

除了这些之外,最震撼我的,就是动物的迁徙行为。为了温暖、为了食物、为了水源、为了繁衍后代……各种各样的原因,使得动物们长途跋涉,前往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旅途总是漫长而充满凶险的,艰苦的天气,透支的体力,还有最大的威胁——伺机而动、准备享受这季节性盛宴的天敌们。冒着无数的危险,它们上路了。有些是一生中第一次,而有些,是最后一次。

印象最深的迁徙动物:

蓑羽鹤。为了到达印度境内的越冬场所,每年都要进行一场地球上最有挑战性的迁徙——飞越喜马拉雅山脉,那被称为“连鸟都飞不过去”的天堑;

鲑鱼。为了从海洋回到它们的产卵地,它们穿越整个北半球,奋力逆游而上达数百英里,构成了世界上最大的淡水鱼洄游;

雪雁。它们在墨西哥湾越冬,到了春天便一路飞过北美洲前往已变绿的北极苔原,这就意味着它们要进行一场长达三千英里的马拉松式迁徙,耗时达三个多月;

蒙古瞪羚。为了繁衍后代,跨越茫茫草原,这是一年一次地球上规模最大的迁徙,然而却极少被人亲眼目睹;

……

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影片还有一个最大的亮点之一就是——音乐。George Fenton作曲及指挥的背景音乐,随着画面和情节的变动,或舒缓,或急促,或沉静,或激昂,时而如万马奔腾,时而如珠落玉盘,时而如杀机暗显,时而如九曲回肠,让人随着音乐不知不觉沉醉于其中。不,此时那已经不仅仅是背景音乐,而是融入这影片中成了不可缺少的灵魂。

然而在尽情感受这部纪录片带来的视觉享受之时,沉重的感受也时时刻刻压迫着我。我亲眼看着那些醉人的美,也亲耳听见了人类对自然所犯下的种种罪行,看见了那一连串残酷的事实。有多少种生物因为人类对环境的破坏而濒临灭绝,它们中的许多并不是直接因为人类的捕杀,而是因为环境的恶化而活活饿死的。当看到我非常喜爱的北极熊因为气候变暖引起的海面冰层提前融化而在海水里游了几百英里去觅食,在筋疲力尽又一无所得的情况下不得不去攻击拥有厚实皮层和尖利牙齿的海象,最后身受重伤躺下来时,我心里难受至极,眼睛发酸。不用把罪过推到所谓“人类”这样一个概念上,你,我,他,我们都是凶手。

如最后一集,当述说了由于环境的恶化,使得蓝鲸的数量由30万头锐减到不足9000头时,结尾处所说。Its not just the future of the whale that today lies in our hands.Its the survival of the natural world in all parts of the living planet.We can now destroy or we can cherish.The choice is ours.掌握在我们手里的不仅是鲸的命运和未来,还有这个星球上所有生命的存亡。要么灭绝它们,要么关爱它们。这,取决于人类自己。

We can now destroy or we can cherish.The choice is ours.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鉴史问廉》纪录片观后感系列六《律令之矩》

全文共 554 字

+ 加入清单

任何一个朝代对于贪官污吏都无法容忍,因为人民无法接受,正所谓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人民的心声是最大的服务对象,纵观历史长河,一个朝代的开始都会政治清明,因为会总结前一个朝代的教训,就如宋太祖赵匡胤就会命人将《戒石铭》(尔俸尔禄 民膏民脂 下移民虐 上天难欺)刻在全国的府衙门外,让每天从这里经过的官员明白:贪赃枉法是天理和国法都难以容忍的行为,而宋朝灭亡的时候呢?诚然被外族入侵并灭亡和自身政治体制国力发展有一定关系,但当时的一些奸臣迫害忠良,则更加促进了这种灭亡。

而运用法律手段惩治贪污腐败则成为历朝历代不容忽视的一个沿用制度,贯穿在中国封建社会两千多年的历史之中,见证着一个个封建王朝的兴衰成败。在中国历史上,历朝历代在惩治贪污腐败方面都出现过科学规范的廉政立法,制定过行之有效的廉政法令,出现过许多典型的人物和事例。从秦汉到明清,法律对贪污腐败的惩处越来越严厉;而越来越严密系统的法律,也成为惩治贪腐的有力武器。不断地继承和发扬不仅在于警醒世人,也更加有利于建立一个更加政治清明的社会。《律令之矩》以历史朝代为序,从惩治贪污贿赂等相关的法律制度入手,形象、生动地梳理出中国古代廉政法制建设的主要内容,挖掘其中的经验教训。正应了那句“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我们当前不也正在以严厉的惩治手段打击贪污腐败吗?

展开阅读全文

篇2:纪录片千年包公观后感

全文共 791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单位组织我们观看了纪录片千年包公》,包公是为民、公正、严明、廉洁司法的化身。包公司法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一笔宝贵精神财富,具有引领社会道德、社会风尚和社会良知的重要作用。看完专题片让我不由得想起一个当代的包公――朱f基总理。

朱f基总理是一个铁面无私、疾恶如仇的性情中人。在查出陈希同贪污腐败案后,他极为震怒地说:“反腐败要先打老虎后打狼,对老虎绝不能姑息养奸,准备好一百口棺材,也有我的一口,无非是个同归于尽,却换来国家的长久稳定发展和老百姓对我们事业的信心。

朱f基总理厉言反腐、忧国忧民,表现了一个人民公仆爱憎分明的坚定立场。他在总理任期内,防治腐败始终处于优先位置。他严词表示,要彻底查处走私案件,狠狠打击走私犯罪分子,要依法杀一批人,杀一儆百。他亲自督办厦门远华走私案,其间600多名涉案人员被审查,近300人被追究刑事责任,多名罪大恶极的腐败官员被判处死刑。对震慑犯罪、抑止腐败起到了重大作用。他常用“吏不畏我严,而畏我廉;民不求我能,而求我公”的古训鞭策自己,从来不搞特权。他外出考察轻车简从,常常与随行人员一起吃自助餐,自己拿盘子去盛饭菜。他作风务实,反对浮夸,告诫下级要“不做假账”、“做清白的人,做干净的人,说老实话”。桃李无言,下自成蹊。朱f基总理虽然退了,但他清正廉洁、执政为民的故事在人民群众中广为传诵。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坚决反对和防止腐败是全党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不坚决惩治腐败,党同人民的血肉联系就会受到损害,党的执政地位就有丧失的危险,党就有可能走向自我毁灭”。这绝不是危言耸听,我们应居安思危,乐不忘忧,时刻保持和增强对腐败的忧患意识。

“战斗正未有穷期”,我们反腐败工作虽然已经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所面临的任务仍十分艰巨。让我们像朱f基总理那样,拿出“先打老虎后打狼”的精神,加大反腐力度,执法必严,惩前毖后,杀一儆百,腐败一定能得到有效遏制。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武汉战“疫”纪录片《英雄之城》观后感

全文共 751 字

+ 加入清单

20__是中国的庚子年,庚子年在老一辈口中就是不太平的年份。擅长观测的先辈们很早就发现每当年份运行到庚子这一年,自然灾害变多,突发事件频频。因此民间就把庚子年称为庚子大坎。但是在这庚子大坎中,更展现出了中国人,中国英雄的气概。

20__新年伊始,一场疫情突如其来,来势汹汹,令人始料不及。一场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人民战争打响;为了对抗疫情,武汉封城,全国各地的高速多处都被封。然而,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全国各地的援助接踵而至,各地的捐款活动如火如荼地展开,各地的医疗力量从四面八方涌向武汉——疫情最危险的地方,与疫情相争,与死神相抗。更有八十三岁高龄的钟南山教授勇赴医疗前线。在其中, 有一种情怀,叫钟南山精神;有一种崇高,叫生命守护;有一种宗旨,叫救治患者;有一种前行,叫疫情中的逆行者;有一座高山,叫雷神山火神山。除此以外,各省也启动了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在人类共同的危难中,任何的偏见、分歧都烟消云散,日本送来援助物资,希望中国早日控制住疫情。

一样的庚子年,不一样的年代。一个又一个甲子,在历史的浪潮里翻涌迭起,浪花冲击着磨难。20__,站在苦难的庚子门槛,中国人民悲伤却不绝望,仍能自信地说,我们要打败庚子魔咒,重启20__。自信来自于时代,立足于新时代,我们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代都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0__,一个中国人期盼已久的数字。20__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也是猝不及防与新冠状病毒肆虐狭路相逢的一年。我们现在正处在船到中流浪更急,山到半坡路更陡的时刻,是一个愈进愈险,不进则退却又不得不进的时刻。相信,我们更会同心同德,战胜困境,战胜病毒。

生于这个时代,我们每个人都应扛起应抗的责任,来者不拒,勇者无敌,我们坚信这场战役,我们一定胜,我们一定胜!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天津教育纪录片《道》观后感

全文共 731 字

+ 加入清单

按照驻局纪检组要求,今天下午,维修资金中心、招投标中心和物业协会的党员、中层以上干部、关键岗位人员集中观看了警示教育片《》系列教育片之《一个无视政治纪律和规矩公然反对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典型》和《国有企业严重违纪违法领导人员忏悔实录》。一个半小时的视频节目,让大家逐一了解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原党委副书记、院长武红军理想信念垮塌,严重违反政治纪律、政治规矩,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违纪违法纪实,种种行为令人触目惊心。同时也目睹了百利机械装备集团公司原董事长张文利、医药集团公司书记、董事长张建津等我市10名领导干部违反政治纪律以权谋私、权钱交易、权色交易的违法、违纪事实。对此,大家开展了热烈的讨论。该片当事人都是我市主要单位的领导干部,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人和事,当事人的忏悔陈述,给大家触动很大。当事人涉及的违法、违纪事实不再只是滥用权力,收受贿赂的行为,而是违反党规党纪、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违反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和生活纪律。

支部书记指出,我们要引以为戒,警钟长鸣。一是增强“四个意识”,牢记党的宗旨。全体党员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四个意识”内涵,加强对党章党规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系列讲话的学习,要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二是廉洁自律做清白人。所有的党员干部和关键岗位人员,必须积极维护党纪国法的严肃性,既用宪法和法律约束自己,也用党章和党的纪律规范自己,法律面前没有特殊公民,党纪面前没有特殊党员。三、完善党的组织生活制度,加强党内监督。加强党监督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保持党的纯洁性和战斗力的迫切需要,是加强党风建设、制度建设、反腐倡廉的需要。下一步支部要进一步完善党的各项组织生活制度,切实将党内监督落到实处。

展开阅读全文

篇5:纪录片《1921点亮中国》观后感

全文共 2220 字

+ 加入清单

献礼建党九十周年,电视专题片《1921点亮中国》将于6月27日至7月1日22:30在上海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播出,6月28到30日、7月2日到3日20:30在东方卫视播出。

《1921点亮中国》由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上海广播电视台联合摄制,历时半年拍摄制作。专题片共分5集,总计150分钟,讲述了1919年到1921年间,在中国风云大势之下,中国共产党如何创立于上海的那段艰辛历程。

全片5集分别为风起、潮动、选择、曙光、星火。第1集“风起”解析厚重的时代背景,从辛亥革命开启中国革命年代开始,聚焦一代知识分子上下求索、寻找救国之道。在本集中,上海以响应五四的“六三运动”登场亮相,展现其孕育社会革命的天然气质。第2集“潮动”,详细阐述上海之所以成为党的诞生地的历史文化基因,这里不仅有繁荣的报刊出版业,更是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重镇。第3集“选择”表现的是,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在经历了工读互助团、地方自治等种种尝试,与改良主义者、折衷主义、无政府主义者分道扬镳后,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必然。第4集“曙光”放眼国际,描述苏俄和共产国际从外部帮助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始末。在第5集“星火”中,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诞生后,先后推动工人运动、马克思主义宣传、帮助各地建立共产党早期组织,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自此,中国共产党完成了独立建党进程。

在真实展现历史发展脉络同时,本片在以下方面作出了创新探索:

一、专题片突破传统党史叙事模式,在时代的大背景下,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多学科的角度,来重新审视和解读党的发展历程,具有强烈的现实关照。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本片从上海的城市特质等角度切入,讲述早期共产党人的艰辛成长之路,解读上海这座英雄城市的历史基因。另外,由于吸纳了近五年党史研究的学术成果,本片在内容选取上有别于以往党史片,把陈独秀、共产国际等在中共建党过程中发挥的作用真实还原,还展示了《新青年》杂志的变迁历程。

二、本片采访了国内外近70位专家学者,覆盖面广,视野宏大,研究机构包括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等,以及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法兰西学院、荷兰皇家科学院、日本京都大学、日本早稻田大学、美国哈佛大学、美国加州大学等。

除了党史专家,本片将汉学、历史学、新闻学、工人运动史、中外关系等诸多研究领域的学者都纳入采访范畴,使得视角更加多元、国际、公正。此外,一些党史人物的权威研究者也在本片亮相,如研究共产国际代表马林的荷兰马林纪念委员会主席迪克•德•温特、著有《中国共产党成立史》的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石川祯浩教授,为本片提供了最新的研究成果。而五四运动的见证者、106岁的周有光老先生讲述他在1919到1921年间的亲身经历,也是本片一大亮点。

三、本片全部由高清设备拍摄完成,画面优美、制作精良,以更为广阔的叙述空间,展现中国共产党成立的过程。

上海拍摄中,摄制组寻找了许多新角度,往往一个地点反复拍摄,力求镜头表现更契合文稿、更具感染力。以新老渔阳里为例,作为中共建党的重要地点,它们几乎保持了老弄堂昏暗、潮湿,甚至简陋的原貌。为了达到更好的拍摄效果,摄制组在清晨四五点、上午、黄昏、深夜两三点、下雨、晴天……驻守在新老渔阳里;单机、摇臂、轨道、甚至航拍,动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光明的、美好的、紧张的、幽暗的,不同情绪、状态的现实镜头,最终得以成功诠释90多年前那段沧桑历史。

上海之外,摄制组还前往北京、湖南、湖北、浙江等地,境外包括法国、荷兰、日本、俄罗斯。如荷兰的马林纪念活动、俄罗斯的克里姆林宫等鲜活、珍贵的镜头,都为本片增光添彩。此外,摄制组还首次启用电力升降车、遥控直升机,拍摄一大会址、外滩等重要地点,这些手段为本片带来全新的观察视角,镜头冲击力、震撼力也更强。

四、为了解决历史资料稀缺的难题,本片资料采集团队前往俄罗斯,发掘了一批珍贵历史资料,像陈独秀早年历史影像就是在国内首次披露。

摄制组自身也发挥主动性,搜集具有电视表现力的素材,比如列宁、孙中山原声录音,李大钊、马林、罗素、杜威等人物影像,都丰富了本片。另外,摄制组在日本拍摄中,专程到李大钊早年留学的早稻田大学取材,不仅搜集了早稻田大学20世纪早期的珍贵图片,还获许拍摄了李大钊入学时的学籍簿真品。

6月11日,广电总局、中央党史研究室等单位的领导专家在北京审看。审片后,专家领导给予本片高度评价,认为《1921点亮中国》立意深远,视角独特,在观点提炼和史料挖掘上有新的突破,画面语言的表达极具感染力,体现了上海广播电视台专业且精良的制作水准。

理论文献影视片创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广电总局宣传管理司司长金德龙评价说,此片很好反映了建党历程,反映了我们党怎么建立,它的时代背景,它的历史渊源,它的一些重要因素——反映了共产国际对共产党的支持,反映了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反映了中国的知识分子与工人运动的结合,反映了工人阶级作为重要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这些要素在片中都得到很好的反映。

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章百家认为,本片的研究角度比以前深化,第一涉及到了当时社会的不同层面,第二比较突出上海,回答党为什么在上海建立的问题。从这两个角度来看此片很有新意。相比建党80周年、70周年电视片,此片内容有所深化,这一点值得肯定。

展开阅读全文

篇6:《英雄儿女》纪录片观后感

全文共 1462 字

+ 加入清单

70年前的那场战争的硝烟早已散去,中国人民志愿军18万将士血染疆场,把生命留在了异国他乡三千里江山,其中包括开国领袖的长子毛岸英烈士。

是血与火铸就了我们这个的不屈民族。历史不会遗忘。据新华社报道,今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将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名义颁发“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章。

我很高兴的是,85岁的老父亲也是受奖人员之一。父亲几年前患有老年痴呆,一时清醒一时糊涂。刚刚把碗放下来,还说母亲没有给饭他吃。但只要提到朝鲜,提到在三八线、开城、上甘岭,父亲混浊的眼睛好像突然明亮了许多。

朝鲜,这个陌生的国度,是他一生最刻苦铭心的记忆。我见过父亲得过的一枚志愿军奖章,记得上面有一个和平鸽的图像。小时我常常拿在手中玩。父亲曾告诫我:不要玩丢了,这是要随他入土的。不想后来真的被我弄丢了。直到现在我一直后悔不已。

我父亲是1956年入朝的。这时朝鲜停战协议签订已有3年。因此,他上过战场,扛过枪,但没有什么了不起的战功。但朝鲜半岛上留下了他的足迹,洒下了他的汗水。他与他的战友们一样,时刻准备着冲锋。他把他的青春和最宝贵的年代,留在了三八线附近。

当美军的铁蹄踏过三八线时,中国发出严厉警告,“美国军队果真这样做的话,我们不能坐视不顾,我们要管!”基辛格在《论中国》一书中称,“中国绝不可能默许美军挥师朝鲜边境,因为朝鲜是历史上入侵中国的必经之地,特别是日本就是以朝鲜为基地占领满洲,侵略中国北方的。况且美国出兵朝鲜在战略上还意味着中国在台湾海峡和朝鲜半岛两线受敌。”

美国《国家利益》网站刊发评论,列出美国的6大教训,其中之一是不与你的对手对话是愚蠢的。文章称,1950年10月,朝鲜战争似乎戏剧性地提前结束了。以美国为首的联军占领了平壤,并逼近与中国接壤的鸭绿江边界。中国决定,它不会容忍美国军队在其边境,并警告美国必须后退,但没有成功。直接谈判可能会产生一个暂时的解决办法,也许是一条从平壤到元山的新边界,为中国保留一个缓冲国家。可惜,这是不可能的;成千上万的中国志愿军的加入,加剧和延长了战争。

抗美援朝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立国之战!自1840年至1945年这一百多年的历史,不是被八国联军侵略,就是被日本鬼子侵略。多少亿两白银被掳走,多少珍宝被豪夺,多少生灵被涂炭?是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才使中国有了今天的地位,抗美援朝一战保证中国的70年和平。新中国成立后,没有一个列强把新中国看在眼里,就连战败的小日本也没有把中国放在眼里,但抗美援朝一仗,让日本对新中国刮目相看。

朝鲜战争还起到了威慑作用,在中苏交恶最严重的时期,苏军边境陈兵百万中苏境,都不敢轻举妄动。中国以不公开的两次地下核试验,结束了苏联最后的幻想。直到前苏联解体,都没有任何一个苏联领导人,敢跟中国军队在正面战争一较高下。

1840年以后我们屡战屡败,1949年以后我们战无不胜。抗美援朝不仅仅是一场战争,更是一种精神,那种精神是不信邪、不信神不怕鬼的自信精神,是不畏强暴、敢于亮剑的英雄精神。它说明,貌似凶猛的美帝国主义并不可怕,的确是一只纸老虎。中国人从那时开始,就不再害怕地球上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支军队。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当前国际形势下,尤其不能忘记开国领袖的话: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狭路相逢勇者胜,保家卫国是每一个中国公民的神圣义务与光荣使命!

就如今的中美关系而言,这个纪念章颁发的时机恰逢其时!这是向以美国为首的、蠢蠢欲动的一切反华势力发出的一个强烈信号:美国非要把我们当敌人,我们一定要做个合格的敌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7:为了和平纪录片观后感600字左右

全文共 538 字

+ 加入清单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仍记得初中历史课上学习抗美援朝时放的这段音频。当时的中国建国尚未很久,内部也未完全安定,但在接到邻国朝鲜的求援时,仍义无反顾地选择派兵出征,抗美援朝。在观看《为了和平纪录片时,我仿佛真的回到了当初那个硝烟弥漫但却充满着中国人正义气息的战场上。作为战士,他们坚守国家大义,秉持民族气节,在战场上毫不退缩,勇于同侵略势力斗争。

阅读和观看纪录片可以让我们接近历史,但我们对历史的探索和学习,绝不能仅限于此。因为历史本身,从来不是束之高阁的文献,不是跌宕起伏的故事传说,也不是有声有色的纪录片,更不是贴满标签的习题集。它是载着无数有志之士思索与实践的经验,是浸着无数革命先烈鲜血与泪水的经历,它是活生生的

沉淀着无数人欢笑与痛苦的事实。

面对严肃的历史,我们不能采取游戏的或者过于诗意的态度,亦不能陷入极端的愤慨与悲伤。追溯历史,从不是为了仇恨过去的杀戮,而是要在今天凝聚起和平力量。“记录是为了“记住,不怨才能“不忘。”只有尽量抛除偏见

保持理智思考,我们才能对历史有更清晰 更客观的反思,历史的价值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

今日的中国不再是曾经的弱小,但不忘历史,让反思成为溯古究今的纽带,才能让我们背着理性的行囊,共同谱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瑰丽华章。

展开阅读全文

篇8:集历史纪录片《大明宫》观后感

全文共 659 字

+ 加入清单

一个时代的幸福感,不在于它是否富足,中国历史上不缺世界上最富的朝代,昔日的汴京曾是世界上最大的都城,据说宋当时国民生产总值占了世界的80%,但那个时代留给我们是什么呢?是花落人空瘦的哀怨,还是君君臣臣的猜忌?苛杂过于繁重,条条框框的教条过多,百姓,活的压抑。

一个时代的骄傲,也不应该在于它的地域有多么辽阔,元,清的时候国土面积是太啊,征战一生,到头来也只不过落个屠夫的称号。更可怕的是人心不古,在征战,杀戮中,怎么会懂得生命的可贵,在奴役压迫之下,怎么会顾及礼仪廉耻。

唐朝应该是中国最幸福的年代,不仅仅是疆域的辽阔,财富的聚集,更重要的是民族的包容感,李氏家族本来就有少数民族的血统,他们不受教条的束缚,有包容一切的度量,也有勇敢彪悍的作风,这样领导下,中国历史上出现一批的独树一帜的臣子文人,他们在上朝能运筹帷幄,上马能决胜千里。在欧洲正为宗教不同派别血染大地的时候,这里能做到各种宗教自由发展,各个民族竞技而生。即便是打过架的日本和棒子也能很好的包容,还能毫不保留的手把手的教狼,这是一个怎样自信的民族。有这样的保障,国民素质达到巅峰,真正能做到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盛唐时期的中国,更像是一个桃花仙境,世界的乌托邦。

天朝只属于哪个时代,没有包容的度量做不到,像是明朝的尔虞我诈。没有交流做不到,像是元,清的固步自封。没有自信更做不到。

对于经历一系列的殖民,战乱,思想禁锢,病痛折磨的国家,我们有包容一切的度量吗?有海纳百川的自信吗?只不过GDP涨的快点,就天朝天朝的YY起来,天朝不是靠楼推起来的,比起天朝差远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9:2024纪录片我们诞生在中国观后感

全文共 5495 字

+ 加入清单

怀着陪陪孩子,看看萌宠的心理,周日去看了这部为誉为今年暑假中国电影的“清流”之作——《我们诞生在中国》。不想,75分钟的电影却是一场视听盛宴,让人时而忍俊不经、时而悄然涕下,这是一部值得去细细咂摸的好片。

如果用一句话概述这部电影,即由世界上最好的野生动物摄影师们耗时三年跟踪拍摄,记录了雪豹、大熊猫、金丝猴、藏羚羊和丹顶鹤等动物的生存故事,并经由陆川之手剪辑,最终呈现了一部迪士尼合家欢版的可可西里。

但是我从这部电影里,看到了中华大地无与伦比的壮美河山,生发了对自然和生命的由衷敬畏,接收到的是生生不息爱的力量。它不仅仅是关于动物的故事,更是一个关于时间流转和生命轮回的寓言。

自然之美,心醉沉迷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电影的每一帧画面都是光影杰作。

巴蜀盆地的修林茂竹、苍翠欲滴,青藏高原的壁立千仞、千里冰封,可可西里的天高地阔、苍茫无垠。神农架的奇山异水、原始神秘。

片中有两处镜头让我印象深刻,一是朝阳中展翅高飞的丹顶鹤。沐浴着万道霞光,鹤群舒展修长的勃颈,扇动轻盈的羽翼,优雅圣洁到不可方物,果真是通灵的鸟儿,“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还有一处是飘落于山涧溪水的落叶。山谷叠翠,溪水泻玉流珠,清澈如镜,一枚银杏叶随水流转。叶灿黄,水莹碧,寂无声。一颗心只愿如那枚叶子,“质本洁来还洁去”,静美安宁,归于尘土。

电影大量运用了延时摄影的方式,用动态的方式,向我们呈现了平时肉眼无法捕捉到的自然美景。

苍茫群山间,须臾,云海急速聚合,遮天蔽日,浩浩汤汤,如大军压境,气象万千,时而云收雾散,睛空万里,恢复一派春和景明。

春日降临,雨后春笋破土而出,节节拔高,竞相生长。各色花朵蓓蕾摇曳,砰然绽放,自然的生命力扑面而来。

面对如此瑰丽奇观,怎不让人心生感慨?于是,史无前例的,在电影开场后三分钟,当看到洪荒壮美的青藏高原,我忽然湿了眼睛。这,就是我的国家,这,就是生我养我的土地,相对于它的天荒地老,我何其渺小,投入它广博深邃,我何其幸运。忽然非常遗憾刚刚过去的八月,没能跟随心灵导师去到藏区,看藏羚羊千里迁徙,听澜沧江奔腾怒吼。时也命也,未能成行也许是上天看到我并未准备好。期待在不久的将来,我能去往世界屋脊,与群山作一场等待已久的心灵对话。

感谢电影的摄像师们,爬冰卧雪,栉风沐雨,耗时18个月的跟踪守候,拍摄了350个小时的素材,其中摄影团队足足跟了3个月才终于拍到雪豹“达娃”的踪迹,甚至趁着它们出外溜达,冒着生命危险将摄像头贴到雪豹之家的墙上,由此拍摄到它们完整的生活图景,为观众带来弥足珍贵的镜头。

片尾彩蛋中,一位摄影师面对多变的天气,说“等待下去,一切都会改变”。是的,生活需要等待,生命需要等待。静待花开,静待改变,静待未来的精彩呈现。

音乐之魅 浑然天成

观影中,对音乐敏感的我,耳朵不时有惊艳之感。在网上一查,果然,作曲是英国人Barnaby Taylor, 是之前BBC纪录片Wild China的配乐作曲家。

第一曲《Song of Life Instrumental 》是本片的主题旋律,贯穿全片,大气雄浑,与广袤壮阔的高原大湖,原野险峰相映衬,为全篇奠定了史诗般的气质。聆听它,颇有:“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沧海桑田之感。

在群猴们开心玩着折树枝的游戏时,配以的音乐名为《Tau Tau Troop 》,这段乐曲非常特别,借鉴了京剧的曲调,运用了中国的传统的打击乐,轻松明快,诙谐有趣的旋律,烘托了猴子们活泼好动、古灵精怪的游戏场面。让我立刻想起了多年前那部国产动画片神作《大闹天宫》,齐天大圣大战天兵天将的配乐就是大量运用了京剧。说不定,作曲家就是瘦了这动画片的启示呢?哎呀,说其《大闹天宫》。是不是暴露年龄啦。

还有,春回大地时,一曲《Life Force》强而有力,行云流水的音乐体现出生命的蓬勃生机,让人心花绽放,跃跃欲试。讲述仙鹤与灵魂的传说时,《The Cycle of Life》用竖琴固定音型循环为音乐脊骨,强调生命的轮回,引人无限遐思。

如果说,电影的一个个生动的故事是一颗颗珍珠,那么这一曲曲音乐就像一根彩色的丝线,将珍珠连缀成串。可以毫不夸张的说,音乐在剧中起到了极大的诠释、烘托、渲染和升华的作用,如果没有了这些天籁之音,影片将黯然失色。

可惜,电影的原声大碟要等到明年全球公映时才能上市,只有静候了。

说完了对镜头和音乐的总体感受,具体来讲讲电音讲述的三个故事。

金丝猴的故事——叛逆的背后是爱的渴盼

金丝猴淘淘的故事,活脱脱就是一个青春期男孩从叛逆走向成熟的成长史。这个小伙子不明白为什么在妹妹出生后,父母就不再对自己的嘘寒问暖,极度渴望家庭温暖的它加入了流浪候的队伍,嬉闹打架的“非主流”生活让他暂时获得了快乐。可是,随着寒冬降临,面对苍鹰的死亡威胁,小伙子忽然发现原来“外面的世界”并不像想象那样精彩。于是,他走上了回家之路,并勇敢地从苍鹰的利爪下就下了妹妹,终于,这个叛逆的男孩终于回归到家庭的温暖怀抱。

摄影师用镜头“捕捉”到猴群的芸芸众生像。淘淘的桀骜不驯,父亲的一脸严肃,独眼流浪猴老大的世故精明,简直就是“讲述老百性身边的故事”。影片还向我们展示了一道“奇景”,大雪天猴子们直立行走,人模猴样地让人忍俊不禁。

看到淘淘最后和家人幸福依偎在一起,由衷为他感到高兴。曾经走过花季雨季的我们,也曾经历“成长的烦恼”。自卑又自傲,真诚又敏感,悲观亦开朗。内心认为自己已经是成熟的大人,可又不能独自面对现实的风雨;对父母老师关上“心门”,却又渴求知音,将心中的秘密写进日记本里。

其实,每一个叛逆的孩子的冰山下,奔突的都是希望被看到、被听到、被认同的岩浆。没有所谓的“坏”孩子,只有缺爱的孩子。所以,当我们如今也做了父母,是否应该给青春期的“淘淘”们更多尊重、更多理解,不粗暴,不越界,真正和孩子平等相待,这才是爱发生的基础。

另外,脑洞大开的我要多说一句,淘淘的故事让我想起了最近热门的“二胎”话题。当父母剃头挑子一头热地想为孩子添个伴儿,是否应该先征求一下老大的意见。就像“失意”的淘淘那样,家里的大孩子不明白为什么有了弟妹后,自己就不再是父母的宠儿了,他们幼小的心灵里满是爱被夺走的焦虑。父母如果不重视孩子的情感需求,孩子的心灵会受到伤害,甚至出现如同淘淘一般负气出走的过激行为。所以,生之前充分沟通,生之后公平对待,大宝二宝亲密相处才能成为现实。

熊猫的故事——父母的爱指向别离

熊猫篇说的是熊猫妈妈丫丫和女儿美美的故事。刚出生的美美脆弱无依,娇软的叫声让人怜爱。妈妈精心照料,温柔呵护。渐渐地,孩子长大了,她急切地想要去探寻外面的世界,一不留神,叽里咕噜滚下山坡,熊猫妈妈急忙赶来帮忙,轻轻衔起,舔犊情深。但是,孩子终将羽翼丰满,离开温暖的家。经过一次次弃而不舍地尝试后,女儿美美终于凭借一己之力爬上数丈高的树顶,宣告着与母亲的别离正式到来。

那一刻,树下的母亲仰望着女儿越爬越高,直至消失在枝叶繁茂的树顶,她亮晶晶的眼睛里,有鼓励、有担忧、有不舍、有希望。我不禁想起龙应台那段著名的话:“所谓的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人到中年,许是拥有了很多,但蓦然发现,父母已渐渐老去、儿女只一心要挣脱自己的保护去远行、朋友们于曲终之际渐渐散去、默默“目送”。有没有在这里找到你的影子,这里的“我”又是多少个我们的写照?这一生,我们被父母目送着,然后我们会目送着我们的孩子蹦跳着离开。但是我们很少回头张望,只因我们知道那份可以依靠的爱一直坚实地存在着。但是,以为永远都不会来到的那一天真的会来,再也不会有人为你守候,为你挂牵,为你等待,哪怕你已经转弯仍舍不得收回目光。

所有的爱都为了团聚,唯有父母的爱指向别离。身为子女,在父母的有生之年,要多看看他们的眼睛,而不是让他们含泪看着我们渐行渐远。做父母的也要明白,我们不可能代替孩子去体验、去生活、去获得的幸福。所以,我们不能用爱的名义去过度保护他,这其实是一种剥夺,他总要自己去穿越孤独、分离、伤痛,才能获得免疫力,才能成为他自己。才能成为他自己世界的主人。上天赐予我们成为母子(女)缘分已是最大的恩赐,陪伴他,看到他找到自己想要的生活,我们就应感恩。

雪豹的故事——自然的最终法则是公平

雪豹达娃是雪山的女王,高冷凶悍的她其实有一颗慈母心,她的每次一捕猎都是为了养育自己的两个幼崽。“女本柔弱,为母则刚”。为了孩子,她勇敢地迎战彪悍的闯入者;为了孩子,她全力捕猎伤了爪子;为了孩子,明知会九死一生,她仍拖着病体攻击牦牛群,折戟而归。春风又绿了群山时,达娃永远长眠于高原的冻土里。

许多人说雪豹的故事赞颂的是伟大的母爱。我承认母爱的伟大,但我从中看到的是自然的公平。因为公平,面对凶猛的捕食者,羚羊们只有拼命奔跑才能逃脱屠杀,因为公平,即使处于食物链顶端的雪豹,也会因势单力薄被驱逐,因伤病而挨饿受冻直至死亡。当看到雪豹和牦牛生死搏斗时,我的内心是纠结的,两位都是母亲,都是为了自己孩子的生存在厮杀,哪一方落败都让我深深叹息。但是正如摄影师不能出手相助,我们,也不能去偏袒任何一方,否则,就会破坏自然铁的定律。

小时候看影视剧,我们总是会着急地问大人:“谁是坏人、谁是好人?”如今,我们已经明白,这是世界原本就不是非黑即白、非对即错的二元对立。没有绝对的好人,也没有绝对的坏人,每个人都有生存的权力,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难处和不易。自然,自始至终依照着自己的规律运转。不帮好人,也不帮坏人。或者说既帮好人,也帮坏人,这是公平,因为无私。作为一个成熟的人,我们应该不再热衷做一个评判者,而是更多地去接纳、去宽容,去接纳万事万物,去宽容别人和自己,这就是最大的慈悲。同时,守好我们自己的本心,做好我们该做的事情,这也是我们自己的“道”吧。

在雪豹妈妈故事的开头,看到她一个人守护两个孩子。五岁的小兔不停问我:“他们的爸爸呢,去哪里了?”大大的眼睛里蓄着泪水。在她幼小的心灵里,固执地认为一个家有爸爸妈妈和宝宝才是完整的吧。我耐心地对她说,雪豹的家庭就是妈妈独自抚养宝宝的。

那一刻我不禁想到,在动物世界,单亲妈妈是自然规律。而在中国社会,“缺位”的父亲则很让人无奈。“爸爸去哪儿啦?”爸爸通常不在家,在办公室,在饭局里。爸爸在家时,也常常是形同虚设的,在朋友圈中,在游戏里。所以,中国的妈妈们大多是辛劳的,是愤怒的。于是,“缺失的爸爸”+“焦虑的妈妈”+“崩溃的孩子”=中国式家庭。缺位的父亲会给孩子的成长带来无可挽回的损失。

陈道明说过一句话:“男人最大的时尚就是多在家待一待。其实把所有该回家的人都召回家,这个社会就会安定许多。现在有多少不回家的人,不是因为事业,而是在酒桌上,歌厅里。如果晚上每个家庭的灯都亮了,也是一种时尚”。父亲们从所谓的忙碌中抽出身,从浮华的微信里抬起头,让自己的内心的那个小男孩真正成长为一个承担责任的男子汉,多给孩子一些高质量的陪伴。给妻子多一些体贴关怀,这个社会真的会很安定很多。

向死而生 爱的轮回

电影的结尾,金丝猴淘淘带着妹妹愉快玩耍,熊猫妈妈丫丫又添了一个小宝宝,雪豹达娃的两个孩子开始自己捕猎,藏羚羊依旧往返于可可西里和卓乃湖之间……春华秋实,年复一年,新的生命诞生、成长,旧的生命衰老、死去。看得出来,影片很想和观众探讨一番生死的意义所在,所以,在影片的开始和结尾,都浓墨重彩地刻画了丹顶鹤这一“神鸟”,“当一个生命走到了尽头,仙鹤会背负着它的灵魂飞向另一个美好的地方,那里有生命的轮回”。

中国人一向对于死亡讳莫如深。孔子曰:“未知生,焉知死”,但我想说,其实我们应有“不知死,焉知生”的智慧。死亡,可能是这时间唯一公平的事情,“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尽管我们都明白,我们出生后的每一天都在接近死亡,不能逆转、无法改变,但因为对未知世界的恐惧,我们仍很难做到对死亡的释怀和坦然。

如何能破解生死的迷局?我想尝试着这样回答。那就是向死而生,把每一天都当做生命的最后一天来度过。我们便没有时间去纠结、去后悔、去蹉跎、去哀怨。我们要像太阳那样去发光发热,像大河一样去日夜奔流,像羚羊一样去驰骋奔跑,像花朵一样去绽放美好。说得更具体一些,就是努力活在当下,雪豹只会在乎眼前的这一次捕猎,孩子只会陶醉此刻嬉戏的快乐,我们要向动物、向孩子学习,每一次呼吸都深沉饱满,每一次事情都全然临在,每一分每一秒都和自己的心在一起,我们就能越来越踏实、从容、坚定、勇敢,不念过往、不惧将来、不留遗憾,我们就能明白,死亡,也是生命的一部分体验,生命的全部意义,就是体验。

我们是否可以这样理解轮回的意义。我们每一个人其实和自然是一体的,我们在她的怀抱里,被天地孕育滋养,我们是万物,万物也是我们。今天,我们作为羚羊死去,躯体融入泥土,明年,我们以野草的形式,在草原上蓬勃生长,秋天,我们作为一枚秋叶沉入水底,春天,我们以鱼的身姿在湖水中自在游弋……死亡,绝不是决绝,消亡,更应该是另一种形式的重生。

参详生死的意义,是为了更加珍惜生命,更有知觉地前行。这一世,我们选择出生在这个星球、这个国家,这个时代,做父母的儿女,做爱人的伴侣,做孩子的父母,已经是最大的幸运,因为作为是万物之灵,我们远比动植物更能体会到丰富的情感,付出和收获到更多的爱。爱,流经我们、滋养我们、爱,唤醒我们,升华我们。

我们诞生在这里,我们诞生在爱里。

我们的灵魂在爱里生生不息。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2024纪录片《较量无声》观后感

全文共 553 字

+ 加入清单

這次觀看的紀錄片,讓我增長了不少知識。我原本以為,美國對我國的抵制,表現在一些國際大會上以及拉攏像日本等國家欺負中國,沒想到美國的計劃竟是如此長遠之策,並在中國已經有了很深的影響。

首先,我想說,美國從資訊技術,及向中國人民傳播民主思想入手,是一個近乎完美的計劃。他沒有破壞世界的和平,而是從中國的青少年開始,給他們洗腦,使他們完全接受自己的一套娛樂方式、教育體系,從而搞垮中國的下一代接班人。而我們青少年卻渾然不知自己國家面臨危機,“享受”著美國為我們送來的各項遊戲、電子產品,埋怨著我們的教育制度,我不禁開始著急,我希望每一位老師,都應該先讓學生們瞭解現在的國際形勢及美國的計劃,樹立起同學們的愛國情懷,“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有朝一日,假如華夏學校的同學可以當上中國的教育部部長,就一定要把中國傳統文化,世界格局及形式作為華夏兒女必修的一課。

其次,美國拉攏中國官員的行為,是公開向中國示威的可恥行為,既然我們干涉不了美國的行為,就應該從自己改變,進行深刻的自省。我認為政府應加大對腐敗官員的懲罰力度,盡最大努力從上向下推進改革。

中國未來的命運,把握在我們青少年的手中,少年強則國強,我們每個青少年都應成為一個真正的愛國人士,從現在起,我拋棄為父母讀書的理念,打心底裏樹立起為中華文化之崛起而讀書的信念!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历史纪录片《脊梁》观后感

全文共 814 字

+ 加入清单

近日,观看了《脊梁》影片之后,感触良多,忍不住手痒,遂作此短文说点心得,愿与诸位交流交流。

影片中所述的真实历史,展示了自1840年以来,咱中国真如歌里唱的那样:“我们战胜了多少苦难,才得到今天的解放!新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咱中国人一路奋斗,历经百年,战胜无数艰难险阻,终于以巨人的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在整个“站起来”的过程中,中国***发动和引导人民,共同反对和战胜内外敌人,牺牲最巨,居功至伟,不愧为中华民族的脊梁!

近代以来,由于清朝政府腐败无能,我们中华民族积弱积贫,一步步滑向苦难的深渊。先是英军用炮舰轰开我国国门,接着是英法联军烧圆明园,再接着是八国联军冲进紫禁城的“太和殿”,接二连三的割地赔款,令我中华民族颜面扫地,国家资财陷入赤贫之境。到了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日本军国主义的铁蹄蹂躏了半个中国,苦难深重的中国人民遭遇空前的民族危机。在“中华民族到了最危急的时候”,是中国***捐弃前嫌,促成第二次国共合作,举起全民族抗日统一战线大旗,深入沦陷区,组织和带领不愿做亡国奴的人民,坚持抗战,反对投降,成为中国抗战的中流砥柱。最后与全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一道,战胜了凶残的日本强盗,取得了近代百年来民族自卫战争的第一次全面胜利。从此,中华民族才得以五大国之一的资格,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新中国建立之后,也是中国***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探索出适合国情的新的发展道路。其间虽也曾走过较大的弯路,可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短短十来年,初步建立起较完善的现代工业体系,民族经济得到恢复和初步发展;取得了抗美援朝以及三次国家边境自卫战争的胜利,两弹一星试验成功,国家安全与和平得到强有力的保障。特别是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在中国***的领导下,我国综合国力的排名逐年上升,现在已经列于第七。一百多年来,我国无数志士仁人为之奋斗的强国梦,将在今后五十年内得以实现。想想过去,展望未来,我十分坚定地认为,中国***不愧是中华民族的脊梁!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纪录片港珠澳大桥观后感

全文共 830 字

+ 加入清单

今年的10月24日,连接香港、珠海和澳门的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了。这座历经6年调研和8年施工的港珠澳大桥全长55公里,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

影片一开始就从多个角度向我们展示了这座世纪大桥的恢弘与壮丽,远远的望去,大桥仿佛像大海上的银线,直接将了珠三角地区串在了一起,对于促进港珠澳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影片以港珠澳大桥建设最后一节沉管E30 号沉放安装过程为叙述主线,真实地反映了工程的巨大以及施工的艰苦。工程人员在造就大桥的雄伟壮丽的过程中,也遇到了很多的困难,比如在施工期间的时候,曾经遭遇了大概40场台风,在去年台风“天鸽”来临的时候,紧急疏散了15000名施工人员。尽管台风如此强烈,但由工程人员精心打造的大桥却安然无恙。影片中的旁白说:“海最宽广,比海宽广的是天空,而比天空宽广的是胸怀。”正是因为有这种比天空宽广的是胸怀和信念,施工团队才能创造出这样的一个伟大奇迹。

整个施工期间遇到的最大的挑战就是建设沉管隧道,一共由33节,每节重达8万吨。整个沉管建造工程经历了1400个日夜。“深海8万吨级的接吻”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困难的一件事了,重达8万吨的巨型沉管在海底对接的误差率只能在2—3厘米,为了将工作做好,要调动万吨的巨无霸吊臂船队,在沉管的关键期间,工作人员甚至几天几夜都不睡觉,对数据进行反复的测量、计算和调配。在建第15节沉管时,遇到的海底急流卷起淤泥天填平了历经重重困难构建的沟槽,导致安装失败,要将沉管重新运回岸边,这件事令很多经过多日劳累的工程师都流下了眼泪。最后,在克服重重困难终于对接成功后,很多几日不眠不休的工程人员都因为太困了而到底就睡,这一点令我们很是感动。

另外,很多大桥的建设者们在施工期间找到了自己的爱情,结婚生子和建桥都成了他们生命中的一部分。

影片记录了大桥蕴含的时代精神,记录了大桥建设过程中的很多历史瞬间和工程人员的感人故事,讲述了他们不畏困难,努力奋斗,开拓创新的精神,这种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纪录片《同心战疫》个人观后感心得

全文共 606 字

+ 加入清单

在这疫情肆虐的日子里,我们感受到了疫情之痛。在跟疫魔作斗争的日子里,涌现了许多英雄人物,谱写了许多感人肺腑的故事。

我们应该学习医护人员面对病毒毅然逆行的精神,应该学习爱心人士乐于奉献的精神,应该学习社会各界人士为了隔离病毒夜以继日工作的精神。当疫情退去以后,我们更应该懂得珍惜生命,爱护自然,懂得跟所有生命和谐相处的道理。

疫情初发之时,张敬轩医生最先诊断并坚持上报,李医生在各个网站提醒他人,是他们吹响了防护的第一哨。疫情蔓延之际,84岁的钟南山院士铁肩扛重任毅然走进武汉,拉响了人传人的预警。

人群恐慌之中,医务工作者宵衣旰食,分离出第一柱新型冠状病毒,获得病毒的全基因组序列图,为战疫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

同学们崇尚知识,崇尚科学,崇尚英雄应该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主旋律,当灾难来临的时候也是见证“知识就是力量”的时候。因此,年少的我们更应该勤学苦读,黑发能知勤学早,白首不悔读书迟,学好知识和本领不但是立身之本,也是展现自我价值,赢得众人尊敬的必由之路。

疫殇也是国殇,在全国人民齐心抗疫的同时,令我们欣慰的是,到今天为止还没有得到我们身边的人被感染的消息。

也许通过这次疫情,我们蛰伏在家里,可以深入思考一些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人和事,比如说我们一直都以为岁月静好,这一次疫情的突然降临,让我们发现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比如说当考验和变故突然来临的时候,顺风顺水的我们如何学会站稳脚跟沉着应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2024年反腐纪录片永远在路上观后感

全文共 677 字

+ 加入清单

连日来,南开区广大党员干部认真观看学习了专题片之《人心向背》《以上率下》《踏石留痕》后,大家纷纷表示,内因是决定事物变化的基础,上至政党,下到个人,只要真正有决心、有行动,自上而下真抓实管、驰而不息,不良现象就会不断减少,新的风气就会逐渐形成。“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环境对于一个人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南开区五马路小学党总支书记贾玉香说:“教育关乎着社会的发展,国家的未来。但在教师行业中也出现了职业倦怠等一些不良风气,忘记了初心,忘记了为什么要干好手头工作,偏离了一名合格党员的标准。我们应当从自身做起,从每一个党员做起,立足本岗,上好每一节课,对得起孩子生命当中的每一个四十分钟,坚定最初的理想信念,以持之以恒的耐心和决心,守望教育的春天。”

宝坻区广大党员干部连续三天观看了专题片后表示: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是民意所至、民心所向,要充分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认识到四讲四有的重要性,严格遵守党的六大纪律,真正做到公正用权、依法用权、为民用权、廉洁用权,永葆共产党人拒腐蚀、永不沾的政治本色。钰华街道纪委委员陈晨说:“这部纪录片清晰地讲述了周永康、薄熙来、苏荣等一批领导干部是如何放松思想防线,从违规违纪开始最终走向违法犯罪的深渊,党的十八大以来发生的一切都在告诉人们,正风、反腐,‘老虎’‘苍蝇’一起打,绝不是一句空话。作为一名街道党员干部,我们要以鞠躬尽瘁的作风和态度全身心地投入到为民服务的工作中去,不能辜负党和人民的信任与支持,要用我们的责任与担当,汗水乃至生命诠释对党和人民的绝对忠诚。

更多热门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纪录片观后感作文

全文共 3795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所看到的每一部影片都是有他背后所想要传达的思乡和表达的意义。每一次的观看我们都会有许多的感触和收获。下面是小编整理收集的纪录片观后感作文,欢迎阅读参考! 阿里纪录片造梦者观后感(一)

在公司领导的推荐下,有幸知道了有一部阿里纪录片《造梦者》,阳高项目组织全体职工进行了观看,阿里纪录片造梦者观后感。这是一部令人感动且颇受感触的纪录片。

创业初期,马云等创始人就敢于制定一个看似天方夜谭的远大目标——改变世界。几十个人挤在居民楼内,像在黑网吧一样,寻找实现目标的途径和方式,不考虑个人得失,不计较名誉声望,一心只为攻克前进道路上的一个个艰难险阻。

在为前路探索的时候,公司一旦决定要做一件事,所有人都能够放下个人的不同意见,拧成一股绳,全力以赴做好既定的事情,表现出超强的执行力和绝对的服从性。

面对新兴事物——阿里云,多数人不了解、不看好甚至反对,马云信任王坚,王坚敢于坚持理想。最终,这种信任和坚持让阿里云成为国内云计算领域的领头羊。

阿里人对企业的忠诚和热爱让人感动。在最艰难的时候,马云依然坚持每周进行培训,宣传企业的价值观和企业使命,构建企业文化。正是这些看似无用的培训,让员工加深了对企业的了解,增强了员工对企业的忠诚。正是这份忠诚和热爱,让阿里度过了非典隔离、经济萧条等一道道难关。

电建行业现在正处于萧条期,到处缓建、停建,而我们华鼎机械刚成立就遇上行业寒冬,和当年创业初期的阿里巴巴何其相似!阿里巴巴当年靠着信念、坚持和无以伦比的热情走出寒冬迎来了阿里的春天,我们呢,应该怎么做?

阿里巴巴有改变世界的远大目标,华鼎机械也有目标,那就是要做吊装行业的龙头老大,每一个吊装相关领域都是我们的目标市场。

阿里巴巴在实现目标的道路上遇到并克服了数不清的困难,我们前进的道路上也免不了会有大大小小的艰难险阻。困难面前,阿里人从不低头从不服输,从不怕失败,敢闯敢干。当前,受大环境影响,我们也面临着困难,这时候,更需要我们像阿里人一样大胆想、大胆闯、大胆干,凭着我们的"专业敬业、诚信可信、安全高效",开拓新的市场,扩大业务范围,不要自我设限,从而走出新的更广阔的道路。

阿里人在企业最困难的时候,对企业不离不弃,而企业对员工也一直是关怀信任。公司当前正处于前所未有的困难时期,我们也要像阿里学习,困难面前,企业要更加关心员工,员工要更加热爱企业,上下一心,摆脱困境。而不能像一些短视的企业和员工一样,遇到困难了,企业就想着减员,员工就想着跳槽,当真正走到这一步、出现这一幕的时候,也就是企业真要黄了的时候。

我相信,华鼎是一个顶天立地的企业,华鼎的员工都是忠于企业、热爱企业的好员工,在公司领导的正确决策和领导下,企业终能度过难关,凭着华鼎人的信心、野心和忠诚热情、敢打敢拼的精神,一定能像阿里一样早日涅槃腾飞。 阿里纪录片造梦者观后感(二)

阿里巴巴集团16年来首次官方发布了纪录片《造梦者》,大量未经披露的创业细节被曝光,纪录片以马云先生创业为起点,记载了阿里巴巴历史上重大的时刻、节点。作为一名创业者,笔者被阿里巴巴的创业精神所感动,并对如此成就的取得表示由衷的敬佩,阿里巴巴已不再是单纯的企业,而是一种精神,一座指引创业者前进的丰碑。这将近1小时的纪录片包含丰富的内容,笔者现做一下梳理,并发表一下自己对创业的一些感受。

这个人要改变世界。

那年马云刚刚离开大学校园的三尺讲台,背负着自己的理想走南闯北,要钱、要资源,口口声声说要改变世界,很多人都在质疑他,这样一个不起眼的小个子怎能改变世界?纪录片通过一些列珍贵的时刻,向我们展示了马云在阿里巴巴刚起步阶段所受到的挫折,没钱、没资源,到处碰壁,仅硅谷的投资人就拒绝他38次之多,我们不知道当时马云先生的心情如何,但我们可以设身处地的站在他的角度上去考虑下,当我们被拒绝如此之多还能不能继续坚持下去?成功从来不是偶然,成功是需要不断叩开一扇扇大门,最重要的是自己的心门,创业就是不断挑战自己,不断完善自己的过程,去做怕而正确的事并获得成功的经验这也许是取得成就的不二法门,观后感《阿里纪录片造梦者观后感》。很多时候挫折对于强者是良药,而对于弱者却是致命的毒药,不断的打击让马云先生一次次获得失败的经验。

也许改变世界是一种情怀,连马云先生自己都没有想到自己真的能够改变世界,是机缘还是巧合?我们无从推测,但他却真的做到了改变世界,上市那天的致辞带有明显回应当年鄙夷目光的意味,但这又如何,因为毕竟他做到了。其实,马云先生已经不单单是一个活生生的个体,而是一种精神,一种方向,阿里巴巴的情怀固然有可取之处,但战略、战术才是制胜的法宝,情怀能感动一时,却不能感动一世,正在将情怀付诸于实践才是阿里巴巴制胜的法宝。

我们不是马云,马云的成功也不可能复制,改变世界对于我们来说确实目标过大,我们需要向马云先生学习的恰恰不是情怀,而是脚踏实地,不怕挫折的精神,以及将理想与现实结合的能力。对于普通的创业者来说,做好自己的事情,为客户服务好才是最重要的。成功不是一种必然,而是偶然,马云先生的口号喊得再响亮,没有对趋势的把握,没有一步一个脚印的坚实,也不会成就今天的阿里巴巴,口号不过是一句空话罢了。

成功属于偏执狂。

阿里巴巴的成功并非马云一个人的功劳,马云在团队中可以说是最主要的贡献者,但不是唯一贡献者,阿里巴巴也不需要千千万万个马云,其在团队中是指路人的作用,也就是战略的确定人。在纪录片中我们已经看到众人对马云的否定,但其仍能抛弃一切固有的成见,咬定青山不放松,这样的成功恰恰又不是一种偶然,我们上面讲的偶然是千千万万个因素汇聚在一起才导致了这样一个结果,现在要讲讲必然。成功来源于偏执,在纪录片中我们很明显的感觉到了这点,一次次的被拒绝,一次次的叩开投资人的大门,一次次失败,一次次不断摸索才有了今天的阿里巴巴。回首阿里巴巴16年的历程,马云的偏执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次次力排众议,一次次决不放弃的精神,是我们众多创业者学习的榜样。这种偏执更多的是对一种大趋势的判断,而不像现在很多创业者只对某个痛点提出的解决方案,大的成功都有一定的相似性,即尽可能的覆盖更多的人群,很多是传统的商业模式,做互联网式的改造,或是嫁接,所以我们在创业的时候应该对传统的商业模式进行细致入微的观察,极尽可能的找到未来发展的趋势,小项目看现在,大项目看趋势。对于趋势的把握并非每个人都能做到,如果我们还无法把握趋势,那么可以从最小的项目开始,先保证活下去,有机会可以尝试其他有巨大发展趋势的行业。

梦想的实现来源于执行。

不可否认,马云先生具有很强的执行力,这点我们在其不断面见投资人上就可见一斑。很多创业者都知道应该做正确的事情,但真到该行动的时候却打起了退堂鼓,各种理由层出不穷,道理谁都懂,就看谁敢去做。创业的思想很多人都有,但有几个真的能去做做基本的地推,叩开投资人的大门?很多时候我们不是想得太少,而是想得太多,做的太少,换句胡适的话说,应该少谈点主义,多解决写问题。阿里巴巴团队的执行力有目共睹,这应该是创始人带领下的结果,作为一个团队的领军核心人物,如果只会空谈,而没有实际行动,那么又有几人会陪你拼命呢?每天都有很多人想创业,每天都有很多创业点子被想出来,但想创业的人数和真正创业的人数相差却巨大,个中原由不言而喻。

成功源自强大的团队。

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是马云先生一个很重要的特点,也是马云先生能够带领阿里巴巴如此成功的原因。没有蔡崇信的阿里巴巴可能连资金都融不到,也就没有今天的马云,能留住蔡崇信是马云强大说服能力的体现。

蔡崇信的到来,从股权架构设计到阿里巴巴融资都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可以说,蔡崇信是阿里巴巴腾飞的助推人,从此阿里巴巴走上了正轨。一个创业团队,最重要的是能力的互补,马云组建的18人团队,不敢说都能够能力互补,但对于当时情况却是完全足够。当所有人都迷茫的时候,一个团队的核心至关重要,马云先生这方面做得就很好,除了描绘出远大的理想,也用实际的行动告诉大家,他不断在努力,而且利益也得到分配。目前的创业已经早已不是单打独斗的年代,那种以家庭为基础的经营模式也早已被淘汰,剩下的是优质的内部管理以及良好的人员协作。创始人最重要的三个工作无非是找人、找钱、找方向,这里面笔者认为在找人这个方面应该花大力气。

成功源于不断的学习。

马云先生曾经讲过一句话,你可以不读书,但你不能不学习。学习应该是无处不在,没有哪一个初次创业者所有素质都具备,这就需要在创业的过程中不断进行学习,跟生活学、跟旁边的人学。淘宝的普及除了互联网发展趋势的影响,很重要的原因是解决了支付信用问题,支付宝就是这样一个产品,它的产生是根据国外先进的交易担保机制运营而生,如果马云先生没有对国外的这种模式进行过研究,哪怎么会有那灵光一闪的时刻?笔者最近正在研究华为的管理制度,除了根据中国国情而制定的规则外,很多都是向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在学习,拿过来改造再创新,任正非也支持中高层管理人员外出学习先进的经验,而且任正非本人也是无处不在学习,拿他看到某个电视剧,就能跟华为的现状结合起来,其实这已经是一种习惯,即无时无刻不把外部接受的东西加以华为化。创业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种学习的精神尤为重要,懒得学就是自满,解决问题不能只靠天赋,很多时候要靠知识的积累及再创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纪录片《筑梦中国》观后感

全文共 1071 字

+ 加入清单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1842年,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被议定,从那时起,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华儿女开始了波澜壮阔的奋斗历程,这是《筑梦中国》第一集——《风雨如磐》中所讲述的内容。从昨天晚上开始,周家山社区积极组织党员观看历史记录片《筑梦中国》,随着记录片一起回到历史时空,回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光辉历程,感知了伟大中华民族的复兴轨迹,更深刻领会了中国梦的内涵。

梦,周而复始,几经浮沉,时至今日,汇聚成了一个伟大的梦——中国梦。

——题记

关于中国梦这一题词,我第一次是在学校举办的会议上有幸听到。一位老党员来给我们讲述“中国梦教育”,他短暂而精彩的讲演历历在目,我感受到了爱国者一种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也许是因为好奇,我查阅相关资料,找到了这一题词,也做以了解。

中国梦,这是习近平主席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仪式上所提到的,它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

中国梦的筑梦道路(发展历程):记录着中华民族从饱受屈辱到赢得独立解放的非凡历史;承载着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信探索的伟大历程;展现中国梦特色社会主义前程似锦。

有了中国梦,就等于有了传奇的神话。这是民族之梦,也是每个中国人之梦。生活在这个时代,我们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且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虽然我们不需要接受战火的洗礼,但是我们有责任去弘扬民族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在中国梦的道路上,从1840年起,中华民族实现中国梦走过了109个春秋。在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立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我坚信有道路、理论、制度支撑的“中国梦”距离我们遥远,但其必定是美好的未来和前景。

作为一个中学生,也许谈中国梦有些太遥远。从实际出发,中国梦其本质就是人民幸福安康。我们每一个人为国家付出的共同梦想而奋斗,这凝聚在一起就是中国梦的巨变与升华。我不必去解释他的政治意义,而想要每个人从心中去体会。

只要我们紧密团结,为实现共同梦想而奋斗。实现梦想的力量是强大的,我们每个人实现自己梦想的努力就无比强大,我们每个人为实现自己梦想的努力就拥有了新的空间,这也使中国梦的实现更进一步。

我用一小时读懂“中国梦”,这不只是习近平所要做的政治论坛,他是要求我们每一个人去追求、去冲刺。

梦想天空分外蓝。继承上一辈的中国梦,为了下一代的中国梦,这便是我的中国梦。我要用一辈子去实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纪录片《中国战疫录》最新观后感

全文共 432 字

+ 加入清单

春节期间湖北疫情的蔓延牵动着所有中国人民的心,随着确诊和的不断攀升,其程度已经超过了十七年前的非典。在这种情况下,为了让大家充分了解这场疫情,山东教育频道特意播出了“同心战疫”的科普节目,让大家科学地看待疫情。

在观看节目期间,让我知道了什么是新型冠状病毒,我们如何防止自己不被感染,如何去用医药来防治病毒,我也知道了自己在家的时间该如何利用起来,我们身为大学生应该多关注社会问题,借此机会学习一些之前没有时间看的经典的电影和书籍。我们身为一个大学生也要为社会做贡献,积极参加社会活动,让我们看到自己的社会价值,我们要像一线的逆行者学习,学习他们的精神,坚持不放弃,坚持自己的想法,团结一致,学习也是如此,我们要好好学习。

这次山东教育卫视出的节目,让我们认识到对于野生动物的保护,也让我们知道了正确地进行日常防护:在外戴好口罩,减少接触密集人群;在家开窗通风,勤洗手,多锻炼增强身体免疫力,规律作息。

最后,我们要团结一致,众志成城,共同抵抗疫情,中国加油,武汉加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观纪录片《道》观后感

全文共 444 字

+ 加入清单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进一步加强领导干部以及党员的理想信念教育和警示教育,按照天津市纪委、天津市教育工委纪检组相关要求,2015年3月10日,河西25幼领导班子、党员以及入党积极分子看了警示教育专题片《》。

该专题片用丰富充实的内容深入剖析典型案例,展示了崔政、刘惠、耿砚铭等3名市级机关领导干部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的违纪违法行为从小到大、从量变到质变的演变过程。告诫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手中握有行政审批权的党员干部,要时刻谨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当官就不要想发财,想发财就不要去当官”的明确要求,清廉从政,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 通过观看影片,我园党员干部及入党积极分子深受教育,更加清醒地认识到腐败现象对党带来的危害,明确了在今后工作中,要在权钱色等诱惑面前经受考验、增强勤政廉政意识,要加强党性锻炼、增强党性修养,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利益观、地位观。

鲍书记也在观影结束后表示,今后我园党支部要积极开展党风廉政教育,牢固党员干部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树立和弘扬良好的工作作风。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家庭教育纪录片镜子观后感

全文共 1864 字

+ 加入清单

超过十年的酝酿和准备工作,从拍摄到制作又前后历时两年之久,按照总导演、央视社会与法频道《天网》栏目制片人卢钊凯的话说,纪录片镜子》的创作过程始终都是一个“痛苦”的过程。

“我们真实展现这群人的生存状态,就是希望更多的人通过看片子,认识到这个问题可能就在我们身边,有更多的人了解它、思考它,或者做一点点事情,这就是我们创作这部片子的初衷。如果说这个片子讲的是家明的故事、张钊的故事,某种程度讲的也是我们自己的故事。整个创作过程当中也是我们完成自我蜕变的过程,从前期拍摄到后期制作,我们都在努力完成足够克制的表达。用内容去表达,这个过程是非常痛苦的过程。”

而“痛苦”的根源在于,对于《镜子》而言,纪录片只是一种形式和一个载体,它真正的价值和意义,在于成为折射现实问题的那面“镜子”。惟有如此,才值得全情投入。

能填补这一领域内的空白部分,

让《镜子》有了存在的必要性

究竟什么样的纪录片作品,才能为当代中国在青少年教育领域所存在的问题找到解决之道呢?《镜子》的制作团队并不觉得自己找到了这个问题的答案。倒是片中的一句话让人记忆犹新:“一个有问题的孩子,它的背后一定会有一个有问题的家庭教育。”

这就是纪录片《镜子》借助90分钟的内容试图传达给每个人的核心观点。需要注意的是,这里强调的不是有问题的“家庭”,而是有问题的“家庭教育”。

如果对涉及教育问题的各类国产影视作品有所了解就不难发现,能把最终的落脚点放在“家庭教育”上,无疑是对这一问题进行认真思考后在纵深方向上的一次延展,这在以往的同类作品中尚属空白。也正是因为能填补这一领域的空白部分,才让作为纪录片出现的《镜子》显得如此与众不同,同时也具有了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值得欣慰的是,《镜子》在达到这一维度的基础上并未就此止步,而是把视角继续深入,去着重展现人与人的关系,在寻找和追问人与人究竟应该如何相处的过程中,去展开针对青少年完成社会化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的深度思考。那些沟通和交流、阻碍和隔膜,以及由此折射出的个体人格与时代特征间的种种关联,都成为这部作品关注的重心。

“敢第一个吃螃蟹”,

体现的是央视一贯的引领作用

作为中国首部深度探讨家庭情感教育的纪录片,由央视社会与法频道《天网》栏目出品的《镜子》讲述了三个因孩子辍学而陷入困境的家庭,父母们无奈将孩子送入一所特殊学校接受“改造”,却意外地让自己接受了一次触及灵魂的启蒙教育的故事。

片中出现的几个孩子,所展现出的“问题”也各有不同,有辍学的,有早恋的,有网瘾的,但他们身上存在的一个共同点,就是在家庭教育模式上都存在问题。比如有的家长将自己的理想寄托在儿子身上,一切以学习为目标给孩子增加心理压力和反抗隐患;而有的家庭里,母亲的忍让妥协、父亲的冷暴力让孩子产生了只有做出一些过格的事情才能得到关注的错误想法……

由此可见,这些“问题孩子”身上存在的所谓“问题”,往小了说是家庭压力带来的偏激反应,往大了说则是整个社会大环境造就的结果。初等教育学院张志坤副教授指出,从人类学的角度来看,全世界的青少年在人的自我觉醒过程中都会遇到这样或是那样的问题,出现类似网瘾,早恋等现象也都属于正常现象。在青少年成长的过程中,家庭、社会、学校甚至大众媒体都非常重要。每一个方面缺少了、错位了,一个人的成长就可能出现问题。

从这个角度来看,《镜子》已经跳出了作为一部影视作品而存在的范畴,而是以代际情感问题为切入点,通过客观冷静地真实纪录,呈现三个家庭的社会学样本,以情感教育缺失这一新视角,重新审视当今时代中国家庭面临的亲子关系、亲密关系等情感问题。一句话概括,就是用一种近乎直白的拍摄方式,来揭示当代中国客观存在的一些现实问题。

虽然片中只涉及到三个普通的家庭,折射出的却是整个中国社会不得不去直面的一些客观现状。对于创作者而言,这不仅意味着一种严谨求实的态度,更需要具备一份敢说真话的勇气。

用卢钊凯的话说就是:“当听到这些、接触这些事实以后,应该做一个比较深刻、值得大家思考的片子。所以从十几年前一直开始关注这个题材,后来不断地在思考这个事。对于创作者而言,如果说电视是一门艺术,应该是镜头表达的艺术,而不是自己跳出来说话。”

而这种“敢第一个吃螃蟹”的创作态度以及探索精神,体现出的是央视一贯的引领作用。尤其是在涉及到社会敏感问题的拍摄和制作工作时,如何能够第一个做出一家权威媒体应有的反应,在行业内起到表率作用,需要的不仅是仗义执言的勇气,还要具备敏锐的视角和更加深刻的洞察力。在这一点上,《镜子》无疑为同类题材的影视作品打开了另一种思路。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鉴史问廉纪录片观后感

全文共 1606 字

+ 加入清单

“廉则兴,贪则衰”是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的一个治国之道!

《鉴史问廉》的第一集——兴衰之思所讲述的西晋王朝、唐、北宋的兴衰史是对这句话最好的诠释。

石崇和王恺的斗富,表面看不过是富豪间一掷千金的炫富大比拼,背后折射的却是西晋王朝制度上的败笔,用人上的“只讲门第、无论才能”导致庸官蠹吏把持朝政高高在上,有才之士困顿江湖;经济上的“占田制”更加速了“官越大钱越多”的不正常的官阶晋升之争,而这种最不公正的制度,最终导致了西晋王朝官员整体性腐败和社会的溃败,因而在王国之后还被后世史学家赋予“中国历史上最腐败、最黑暗王朝”的“美誉”!

大唐的兴衰更是一面镜子:在经历了“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吏治清廉时代的辉煌之后,自从误用了一个不学无术而又精通音律的李林甫为宰相后,曾经的一代明君唐玄宗一步步坠入了李林甫为他精心设计的“春宵苦短日高起, 从此君王不早朝”的昏庸无为的温柔乡,进而引发了长达七年的“安史之乱”并就此终止了一代天朝的神话。

有了前朝的教训,大宋初年呈现出了许多令人振奋的治国新景象。科举制度的兴起真正做到了“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才有了一代“圣相”李沆,才有了对官员“婚丧、宴饮、车马、服饰”的严格规定,才有了对官员“贪污受贿者处以极刑”的重典,才有了包括印刷术的发明在内的科技大爆发,才有了《清明上河园》中的大宋京华梦!

可惜这样的繁华却不敌一块块石头!瘦金体的始祖——宋徽宗赵喆,热衷于艺术家的享受,大江南北的臣子投其所好的运来各色奇石异花,修建了“艮岳”的同时,提拔了一介平民却献石有功的朱勔为节度使,动摇了严密、公正的科举制度;使江浙百姓受花石纲之役二十年,怨声载道;陷入了内有方腊的起义造反、外有金兵入侵的窘境,最终蒙受了靖康之耻,北宋就此终结。而那些跋山涉水而来的艮岳之石,最终却堆砌在了金人新建大都的皇家园林中。

由此想到了前段时间网上频频闪现的“炫富照”——郭美美炫富坏了不仅仅是红十字会的名声,还引发了全国的血荒,成就了网络热词“干爹”;表哥杨达才不经意的名表炫富揭开了一个贪腐大案;湖北通山县80后女县长胡娟更是坐在铺满百元大钞的沙发上……中国的老百姓从来就是“不患穷,就患不公”,一个个官员或是官员的“干女儿”厚颜无耻的炫富照,怎能不激起人们“仇官恨富”的心理?!“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

再说说追求。人是要有追求的,可这追求必须是正能量的、利人利己的,如果打着追求的幌子,利用手中的权利,满足一己私利、贪图奢靡的享受,就不仅仅是“追求”那么简单了。原江西省长胡长清就有追求,一向以“书法家”自居,南昌的大街小巷的店铺曾经挂满了他手书的匾额,但在他2000年3月因索贿受贿数额巨大被判处死刑后,南昌的垃圾堆里处处可见他的“墨宝”!河南省原人大副主任秦玉海的摄影作品集《真水天香》曾经悬挂在上海、深圳、北京建国门地铁,在北京开过个人摄影作品展,甚至获得过全国摄影界最高奖——艺术创作金像奖,然而在他“犯事儿”后,经专业摄影师曝出内幕称,秦玉海的摄影技术近卫入门级,其作品全部都是经过必要的修图软件处理,甚至有专业摄影师为他调好光圈和速度,“就等领导按下快门”——就是这样一个入门级的摄影大师,手持着价格不菲的摄影器材,走过了《焦作山水》、领略了《云台山风光》,在《十月凤凰山》留下了《五大连池印象》,并最终结成了个人摄影精品集《真水天香》(以上均为秦玉海摄影作品集名称),他的摄影足迹也是他从勤政到犯罪的历程!这,也叫一种“追求”!

以铜为镜,可以“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今天看《鉴史问廉》,引人深思,让人清醒。要想做到“政治清明、政府清廉、干部清正”,首先我们要做的就是“干部清正”守住自己的节操。同时加强制度建设,真正“把权利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这样才能达到政治清明、国家安宁、和谐向上的治国目的。

期待着下一集——清官之念!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