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敦煌纪录片第一集观后感(推荐20篇)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火种》一片分为六个分篇,从《求索》到《创立》,详细生动地再现了我省优秀共产党员的人生履迹,精彩地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在我省的光辉历程。下文是小编整理的敦煌纪录片第一集观后感,欢迎阅读参考!

浏览

6287

作文

639

纪录片《穹顶之下》观后感

全文共 2017 字

+ 加入清单

报告大家,柴静的《穹顶之下》我已经认真看完了,汇报下感想:

首先,说说我赞同和支持的部分:

1. 在大气科学方面(比如雾霾的时空分布、来源、成分、二次反应过程等),至少在我的认知领域内,没有错误。对于一些曾经引发争议的热点话题,没有一味迎合民粹化的观点,而采用了符合科学事实的陈述。比如:

(1)不少人认为PM2.5完全是工业时代的特有产物;而片中提到了自然界本来也有PM2.5。

(2)不少人认为机动车排放对于雾霾而言并不重要,关键因素应该是工业生产排放;而片中提到机动车是北京本地PM2.5的最大来源。

(3)不少人指责政府隐藏和瞒报空气质量检测数据;而片中提到,我国政府已经建立了世界上最为庞大的在线空气监测系统,而且获取这些数据并不困难,任何人都可以在手机APP上查询并举报超标单位。

——至于其它涉及医学知识、煤品油品等内容的,我不懂,请其它专业人士把握吧。

2. 态度严肃、积极。

之前微博上的雾霾话题,有两个倾向:

第一是过分娱乐化,把雾霾的严重性稀释在众多段子和哈哈哈哈哈中无迹可寻,老百姓这么着勉强算是苦中作乐也就罢了,很多主流媒体官V也乐衷于此,久而久之显得雾霾问题很轻佻、似乎不那么重要了。

第二是过分政治化,一说到雾霾,就把个体行为撇得一干二净,纯骂政府,一边开大排放车一边购买因违规排放而降低成本而廉价出售的商品一边吃露天烧烤一边放鞭炮…一边骂政府,骂完抽支烟。

有鉴于此,柴静制作本片的态度,在现今中国还是很难得的。作为新闻从业人员,作了严肃的调查报道,将公众重新拉回到思考模式中;在质问“油怎么了”“煤怎么了”“环保部去哪儿了”之后,也强调了每一个普通市民的积极作用——“再强大的政府也无法独立治理好雾霾,要依靠的是普通人的选择和意志!”,片尾那段“我能为空气做什么”大赞,真心希望大家都行动起来!

3. 引述严谨。

片中所引用的数据,基本都来自于权威科研或监测机构。

现在有些媒体,动不动就“小编为了证实真假,也买了个PM2.5监测器,在办公室一测才发现,原来真相是…”,或者“小区张先生对此有异议,他告诉我们,以前感觉…现在感觉…”,诸如此类的无厘头实验和个人感观描述。

柴静在这方面跟他们比起来真的已经强太多了。

其次,说说我不赞同的部分:

片子中有几段,很鲜明地传递出一个意思:空气都差到这种地步了,你们还在烧劣质煤还在违规排放还在污染空气你们是不是疯了?!

这个“你们”,理论上应该包含两类:第一类是利欲熏心的黑企业黑工厂黑作坊黑老板——柴静重点关注的就是这一类。

但是柴静似乎忽略了第二类,就是那些注定无法选择的、只能用健康换取金钱的一群人。你不要笑他们蠢,他们虽然不懂化学和医学,但是耳濡目染也早就看明白了,积年累月地烧炭出去卖、开黑作坊、烧劣质煤,一定会严重损伤健康——问题就是,很多人并没有选择,对于他们来说,这不是环境,而是生计。

城市居民,尤其城市年轻人,经常以为城市就是全世界,根本不知道在城市和旅游风景区以外的中国现状。空气好不好?这只是已经远远跃出温饱线一大截的城市居民才会关心的话题。是的,城市居民有呼吸新鲜空气的权利,不过你也别忘了,城市周边大把的贫困带村庄也有出卖新鲜空气换钱的自由。

对于这部分人而言,环保不是一个道德问题,而是一个经济问题。

所以,仅仅局限在城市小圈子视角里讨论环境问题,从某种程度上说,也是一种城市霸权。

最后,说说我疑惑的部分:

我从昨天到现在一直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上述这些观点,我都在过去一两年时间中写文章表述过,比如:

“古代也有霾,虽然在成分和比例上跟现代的霾有所区别,但是就霾本身的定义而言,并不需要指定其来源。”

“北京机动车对PM2.5的贡献在20-30%之间,根据站点、季节、年份等不同,数据会有一些变化,但其作为大气污染主要来源之一,这是毋庸置疑的”

“日本爱知大学李春利教授的研究显示,东京的轨道交通出行率为86%,而北京只有12%;北京中心区市民每天乘坐私家车上下班的比例是34%,而东京中心区只有5%都不到!也就是说,北京的机动车出行率更高,排放也就更多。”

“空气治理,很多时候并不是一个单纯的科学问题,而更是一个经济学问题以及社会问题,也就是说,为了治理雾霾,一个城市及其市民,究竟能够承受多大的经济损失,牺牲多少生活舒适度?”

“雾霾的治理,不可能是一纸政令快马加鞭的奇效,更不可能在我们自己不付出任何代价或者只付出微小代价的前提下实现。”

……

——哎为什么我当年写出来的时候,被骂成“五毛洗地”;而柴静说出来,大家就说“非常震撼”呢?

我也被这种巨大反差“非常震撼”了,陷入深深思考中。

目前能想到的答案是:在公共传播技巧方面,柴静作为专业人士,确实很厉害:

比如PPT做得超赞;

比如罗列数据时,往往伴随一个引人入胜的情节或经历,让数据和结论本身异常生动;

比如自我视角选择得很巧妙,一个焦虑的母亲、执着的居民、自费制作者;

比如一些素材和表达,额,的确比较让人动容,增加了情感认同;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永远的铁道兵纪录片观后感

全文共 1031 字

+ 加入清单

历史的画面,承载文化,弥足珍贵,一脉相传;惊险的镜头,彰显精神,质朴厚重,敢为人先;鲜为人知的故事,平凡真实,斗志昂扬,触动人心,这是铁道兵的故事。

山高谷深,川大流急,若是欣赏景色,想必是极好的。但山水之上架起铁龙,美景顿时化为险境。虽无心登高望远附风雅,但也不知难而退示懦弱。“逢山凿路,遇水架桥,铁道兵前无险阻”。

你无法改变潮起潮落,但可以选择乘风破浪。筑路时,冬日单衣,冰水刺骨,仍纵身一跃,咬牙坚持,众志成城,架起桥梁,欢笑时已忘记那冷,那痛。房屋简陋,饮食单一,物质匮乏,看铁道兵,施工之隙,垦荒种粮,自力更生,又听得鼓舞士气的口号震天响,苦为荣,苦为乐,铁道兵斗志昂扬。国家需要,人民期盼,铁道兵甘愿夜以继日,奋勇酣战,多少人累坏身体,却毫无怨言。“为祖国修铁路,越艰苦越幸福”。风雨后是彩虹,艰苦后是幸福。这是铁道兵最为朴实的心愿。正是因为这样的精神,才有了联合国列为“人类在20世纪三项伟大杰作之一”的成昆铁路,才有了被称为“一条神奇的天路”的青藏铁路。

万里铁路,纵横全国,畅通无阻;八千战士,魂驻异乡,不可磨灭。舒适地坐着火车时,或远望风景,或遐想目的地,但你是否会记起那些宝贵的生命。铁道兵烈士,一个沉重却又光荣的名字。一座座烈士陵园,一位位可敬可咏的前辈。各族人民,自发扫墓,缅怀烈士。虽时光流逝,但他们质朴的音容相貌永存后辈心中。“不怕苦,不怕死”,“舍小家,为大家”,“识大体,顾全局”的铁道兵精神,化作我们的实际行动,传承远扬。

三十五载铁道兵史,三十年改革奋斗,铁建人时刻警示自己:光辉传统不可丢,昂扬斗志不可灭。忆往昔,单衣、草屋、稀薄饭;看今朝,空调、板房、营养餐。工作条件,相比以前,实为幸福。“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铁建人知道好条件由苦而来,不可不珍惜。在如此环境下,铁建人筑路会如鱼得水,得心应手。施工条件、生活条件的改善,给予铁建人极大的信心,以抓住时代的机遇。精神条件——“铁道兵精神”的传承,是铁建人勇往直前,继往开来的尖锐武器。

兵不可谓不众,将不可谓不强。铁建人何以“更高,更远,更强”。首在亮“铁道兵精神”之剑,披荆斩棘,凡遇困阻,胆大心细,处置得当。其次以人为本,领导与职工团结一心,技术人员与施工队伍携手共进。后中之重,是以铁建文化养铁建雄师。铮铮铁骨,富有内涵,技术与修养结合,硬实力与软实力共提高,是当代铁建人的风貌。

永远的铁道兵,不朽的铁道兵精神。铁建人,乘“铁道兵精神”之风,及“国富强,民便利”之志。

展开阅读全文

篇2:2024年中央大型纪录片《永远在路上》观后感

全文共 1600 字

+ 加入清单

中央纪委拍摄的大型电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已经播出3集。这几天很多媒体都在深挖这部大片的细节,描绘贪腐的套路,甚至有些媒体还帮着计算起了反腐的成本。这样的解读除了吸引眼球外,似乎和这部片子的警示本意有着南辕北辙之嫌。其实,这部片子至少可让人领悟到以下七点深意:

展示全党全国人民的反腐意志

中纪委拍这样的反腐大片,不是想证明自己的业绩,也不是在故意刻画细节,而是想通过展示审查的严格细致,凸显党中央反腐的决心和全党全国人民支持反腐的“民心”,再度表明:不管是谁,不管哪个级别,不管以哪种形式,只要腐败了就会面临党纪国法的严惩。因为腐败分子不仅有纪委在盯着,而且有全党和全国人民在盯着,“法网恢恢疏而不漏”!

“永远在路上”指的是哪条路

正风反腐永远在路上,这绝不是一句套话。我们走的道路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目标是要实现共产主义,这就要求我们无论开展什么工作,评价任何功过,都要以人民为中心,追求公平正义。而腐败和歪风邪气不仅侵害人民的直接利益,还在毁坏社会的公平正义,摧残人民对党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我们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必须和腐败及歪风邪气战斗!这就是“永远在路上”的含义!

反腐成本应该这么算

成本,是商品价值的组成部分。用在反腐上意义就深了,一些人质疑反腐成本,其实就是想质问:这样反腐值不值、对不对?这样发问本身就是个问题,因为反腐是在“治病”,是用治标为治本赢得时间,没有健康的“肌体”,什么都等于零,所以这个“本钱”要舍得下。一些人甚至把“经济不景气”也归咎为反腐的过错,这是真正的无知,没有公平的市场规则,没有清朗的政治生态,再繁荣的经济人民也不能分享,那样终究会失去“民心”这一最大的成本。这笔“账”一定要算明白!

腐败游戏官员们真的玩不起

在这部大片里,看着那么多官员忏悔,让人涌动出一份感悟:腐败游戏,官员们真的玩不起。官员们所有的荣誉、自尊和自信其实都是建立在自己对权力公正性的尊重和维护上的,一旦开了以权谋私的口子,不管有没有被查处,人格早就碎了一地。在行贿者的眼里,这样的官员不再有任何的级别,对他们也不会有丝毫的尊重。腐败官员的确谋取了巨额利益,但行贿者从官员们那里获取的利益更多更大,而且胃口越来越难满足。最后的结局,常常是贪腐官员对行贿者俯首称“臣”,实在是太傻太悲凉!

再深的套路也有起底的时候

做局越深,自己陷得也会越深,甚至不能自拔。在这些腐败套路中,归根结底有根利益的主线在。拉出这根主线,不管上面“挂”了多少人,盘了多少结,拐了多少弯,都能看得清清楚楚。而这根利益链条必然侵害周边众多相关方的利益、乃至普通群众的利益,进而引发人们的反对。所以不管腐败的局做得多深,多隐蔽,最终都会展现出这样的困局。起底只在早晚,没有例外!

正风反腐动力在这里

最近朋友圈流行着一个励志故事:通往山顶的山路难行,一位健壮的男人背个小包已是气喘吁吁。当他看到一个女孩背着一个小男孩从身旁走过时,便同情地对她说:“小姑娘,你背那么重的小孩一定很累。”女孩回答说:“你背的是包袱,但我背的是我的弟弟。”这个故事寓意深刻,用在这里也很贴切。正风反腐事关党的生死存亡,事关每一位民众的福祉,绝不是包袱,所以在正风反腐的路上,应该有决心、有力量、有梦想、有责任、有使命,不会累!

播放节点很耐人寻味

到目前为止,各地的换届选举工作还在进行中,用这样一部大片教育即将走向重要岗位的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警示我党的生存危机、展示我党刮骨疗毒的勇气、重塑人民对党的信任都是极好的,极有用的。我们要做的,不仅仅是看片和感悟,还要让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真正在心中“生根发芽”,用实际行动让人民感受到“开花结果”!

在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之际,《永远在路上》寓意着我们党领导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是一次新长征。在人民的支持下,在全党的努力下,新长征的胜利必将属于我们!

更多热门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篇3:人生七年纪录片观后感

全文共 1956 字

+ 加入清单

过去的一周,一直到2月22日晚,断断续续地,我和孩子爹一起看完了纪录片人生七年 UP SERIES》。

看这部纪录片的初衷,是为了教育孩子而做的。孩子没有什么兴趣,我俩却很高兴地看了。

这部纪录片,从14个孩子的7岁时拍起,每七年一次。目前为止,已经拍到了他们2012年也就是56岁。时间跨度大,人生轨迹清楚。本来导演的初衷,是想了解家庭背景、社会阶层对于一个人的影响。可是,看这部片子,我们却看到了不同的人生:人生是由多元因素造就的,家庭背景、社会阶层、性格、追求、目标的设定、自我调适与改变、婚姻等等因素,都是造成一个社会人的重要成分,他们的幸福与满足,他们的困惑与挣扎,都是在不知不觉中造成的。

我谈谈自己的感受:

1、社会阶层并不是完全不可逾越的,但是要有很大的跨度,却是不大可能的:下层可以上到中产,但很难到达上层;中产可以到上层,也可能因为某些原因,沦到下层;但上层终究还是上层。

Nick通过自己的努力,从农场主的儿子成为了美国一所大学的教授;下层的SUE从小就希望改变,通过努力,跻身中产;中产的NEIL却因为一个不算成熟的选择,从此生活无着落,一生相对境遇不好,等等。

上层社会的人,志向高远,见识广博,从小他们就接触不一样的教育,所以凤凰终归是凤凰。当然,除非他们不努力,可能会沦落到中产的行列。但是,一般来说,越是上层社会,他们对子女的管束越严格,孩子们也学习更加努力和刻苦,他们认为他们肩负着改变社会的责任,所以更加认真、执着。现在看来,我们应该多关注这类人的生活,他们的教育孩子的方式可能对我们更有意义。

2、人们也许从来都想象不到,父母、家庭对于一个孩子的终生影响。

在影片中,我们看到了各类孩子不同时候的不同眼神:有的孩子因为父母分开,被放在带有慈善性质的寄宿学校里,一生都带着无助,这种无助一直影响着他们;有的孩子因为父母分开,被送到国外,无论条件多么优越,她感觉到被抛弃,不开心;有的孩子因为小时候跟父母没有很多的交流,对那段感情相对陌生。

相比较而言,在家庭和睦的环境中成长的孩子,他们得到父母的陪伴更多,在人生中更从容、自信。

可以看出,父母对孩子的陪伴,与孩子的沟通是多么重要,这些影响孩子的性格,也影响他们的未来生活。

3、步入婚姻的早晚,相对决定他们的人生成功与否,也决定他们的生活品质。

这个在影片中特别明显。来自下层社会的三个女孩,其中的两个,19岁就结婚了,她们的此后的生活,就是生育子女、经营家庭、离婚、再婚、更早的有身体疾病等,另一个,因为希望先为自己的理想奋斗,其后再考虑感情的事情,她的生活就好很多,虽然她也经历了后来的离婚、再婚,但是一切还是相对完满,她得到了她想要的生活。因为她更加清楚,过早地涉入婚姻,可能给自己带来羁绊,所以她作出了不同于同伴的选择。

4、人生中的重要决定一定得慎之又慎。

NEIL自小是多么自信、可爱的小孩,可是当他没有考上理想的大学,决定退学并重新考,这个决定对于他来说可能是人生最失败的决定。他后来没有考上,父母也很不理解他的决定,他从此多年流浪在外。虽然很多年之后,他做上了志愿者性质的议员,但是他一生的贫困、潦倒,都跟那次不算谨慎的决定有关。试想,如果他读完了那个普通的大学,那么他的一生一定不同:虽然也可能很普通,但是起码是安宁的,会有家庭,有孩子,有稳定的收入,可惜他却流离失所,度过了暗无天日的多少日子。

5、家庭的稳定,是人们成功的重要保障。

片中的大部分人,尤其是中产阶级和上层社会,他们的家庭好像更加稳定、美满,离婚的相对较少,他们的事业发展也相对更加顺利。不知道什么原因,可能他们的婚姻是在他们年龄更大的时候进行的,所以相对理性,也更加稳固。他们与伴侣一起更和谐,事业也更有成就。

6、在片中,我看到了英国的发达。

他们的下层人的生活,可能是我们国内很多中产的生活;他们的中产,也就是我们的上层了。物质的富足,环境的优美,人们的生活质量,都是我们国内很多人不能企及的。记得每次回国,初到的第一天,你会感觉到处都是灰灰的,那居民楼,感觉就像是贫民窟,当然一两天就都能适应了。有时候,朋友们对生活的那种满意,让我有种井底之蛙的感觉。说实话,人家的社会还是太发达了。我们需要多少年才能赶上。

7、片子给我们展示了活生生的人生成长轨迹,我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也突然害怕人生的衰老与死亡。

因为片子是连续的,你突然能看到一个人从少年到青年,到中年,人神似,但形已经不太似。你觉得,任何人都会衰老,上层、中产、下层,谁都不例外。人生是那么短暂,你要面对亲人的离去,你得面对慢慢的身体老化,体型的变化,容颜的巨大变化,对生活的承受力,等等。这会儿,才会真正感觉,人的衰老就在眼前,还有死亡。惧怕的感觉,悲哀的感觉。

如果可能,我打算再次看看这部纪录片,从头到尾。

展开阅读全文

篇4:纪录片地球脉动观后感

全文共 518 字

+ 加入清单

生存的法则是什么?是迷惑敌人,还是隐蔽自己?NO!《地球脉动》这部纪录片告诉我:生存的法则是速度和耐力。

在《地球脉动》中有这么一个场景:一头狼对一头和妈妈走散的小驯鹿穷追不舍。那头小驯鹿拼了命地快速奔跑,只要它可以坚持跑1000米,狼就会放弃。这注定是一场速度和耐力的较量战争。可是最终那头小驯鹿还是没有坚持下来,这也意味着他将会走向灭亡。果不其然的,狼最终扑到了驯鹿的身上……看到这我不禁想着:如果那头驯鹿能够一鼓作气坚持下来,狼也会就此放弃,也许就不会有这场悲剧的发生。

是啊!速度和耐力都是生存的法则,生活中也不正是如此吗?那次跳绳比赛,练习集体跳的我因为站在最后,而那位甩绳的同学又甩的很高,所以我跳的有些吃力。“一、二、一、二、一……”口号又喊了起来。我心里想着:为了班级,为了集体,我要坚持!“啪”,绳子打了下来,我便再次跳起,我跳过去了!事实上,我跳过去的不只是绳子,还有一道催我放弃的坎儿,还有成功道路上的一块绊脚石。是的,生活中既需要耐力,又需要坚持。只有锲而不舍,才能催开希望之花,结出胜利之果。

《地球脉动》这部电影让我知道生存的法则是速度与耐力。同时他还让我体会到成功的法则是努力与坚持,只有努力与坚持共存才能成功。

展开阅读全文

篇5:2024纪录片同心战疫观后感

全文共 527 字

+ 加入清单

2020庚子鼠年的看节,不似往日热用,反而人心惶惶,仿佛不是迎接新年,而是迎接一场”战役”。

是的,正是这场战役,让你们奔赴抗疫前线。在病毒大肆蔓延的危急时刻,你们挺身而出,保护人民的生命健康。

”你们”,也许是医务工作者,穿着笨重的防护服,冒着被感染的风险,去阻止病毒的入侵,去尽心尽力地救治、照科患者,给他们生的希望。然而,还是有一名医护人员被感染导致去世,他还是那样年轻,令人惋惜,痛心。而研发疫苗、特效药的科学家们可以一整夜不合眼。已84岁高龄的钟南山爷爷全身心地投入进去,李兰娟博士每天只睡3个小时,真是令人敬佩,而心疼。

“你们”,也许是平凡的社区工作者,小区保安。普通的你们,在空无一人的街道上穿梭,挨家挨户查访,在大门风口处站岗,巡逻。

就在今天,一位社区工作者还来查访,登记,询问接触人员,出入情况。还为父母讲述社区无病患,让我们安下心。还提示勤洗手,不吃生食……真是细心。

现在,所有人出入小区都需要办通行证,保安就在狭窄的屋子里等着,让每个出入小区的人登记,出示通行证,拦住来走亲戚的人们,尽心尽力地做好本职工作。

“你们”,一线的工作人员,或是志愿者和捐赠物资的好心人士。你们,是最美的,最美的逆行者!

抗击疫情,众志成城。武汉加油!中国加油!

展开阅读全文

篇6:“筑梦中国”文献纪录片观后感

全文共 2673 字

+ 加入清单

今年是我们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诞辰94年,按照区委组织部的要求,我利用业余时间集中观看了历史文献纪录片《筑梦中国——中华民族复兴之路》,该片共分“风雨如磐”“中流击水”“正道沧桑”“伟大转折”“世纪跨越”“发展新境”“圆梦有时”7集——从该纪录片的总、分标题中,不难看出,这正是近世以降(jiang),直至当今,中华民族与中国共产党同呼吸、共命运历史的真实回望与写照。

筑梦中国,以电视纪录片的形式,从近现代以来一件件史实、史物、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思想中,映照出国家图存求亡、人民共和建立、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改革开放共逐中国梦的现当代中国史。它通过光与影的电视纪录片方式,将一部中华民族复兴史,立体而真实地呈现在人们面前。

我觉得,这部纪录片,一是解说词写的好,非常大气,站得高、看得远,语言精粹,一字千金。二是播音播得好,声音非常洪亮,有气势。三是影像资料选得好,很多是珍贵的历史镜头。 我非常喜欢此类纪录片,特别是有关党的历史片。这个片子应该作为各级党课好好看一看。现在党课缺乏教材,基层党课往往流于形式。

初谈中国梦,感觉遥远不可及。近日观看《筑梦中国》才明了,自己脚踏实地工作、安分守己做人,亦是为实现中国梦添了一己之力。中国梦,让每一个中国人都有了梦想的支撑,如阳光普照,内心温暖、乐观又有奋进的激情。

作为一名基层党员,也许在了解中国梦的政治意义与理论高度上无法睥睨他人,但我仍旧把自己作为筑梦中国的主力,不是自不量力,而是无法轻视党员的责任与爱国的情怀。

风雨如磐,我们默默积聚能量;正道沧桑,我们铸就苦难辉煌。

在筑梦中国的过程中,我们有过难以排解的苦难忧伤。那些不平等条约的背后,是近代中国面对弱肉强食这个国际“丛林法则”时无所适从的代价,更是积贫积弱的近代中国在发展过程中难以回避的苦痛。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这个命运共同体所面对的是深重无尽苦难,直到嘉兴南湖那艘画舫传出了令人振奋的声音,仿佛暗夜海洋上航行的轮船,前方忽然出现了一座灯塔。至此,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才渐渐清晰,有了更加明确的前进方向。

历史的底蕴是厚重的。从嘉兴南湖的画舫,到井冈山的星星之火;从二万五千里的战略转移,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钢铁长城;从三大战役的摧枯拉朽,到1949年10月1日天安门城楼上的庄严宣告;从“十年浩劫”中的砥砺坚忍,到改革开放的奋起直追;从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到“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的“三严三实”,这个成立时只有50余名党员的政党,如今一跃成为拥有8779.3万名党员、在一个有着13亿多人口大国长期执政的党,在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的发展史册中,书写下浓墨重彩的篇章。无论是风雨如磐的彷徨迷茫,还是中流击水的激情豪迈,无论是正道沧桑的苦难辉煌,还是伟大转折的惊心动魄,只有与历史融为一体,才能显出中华民族在追求复兴梦想、构筑复兴梦想道路上的波澜壮阔、宏远豪迈。

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每个人都应该是责无旁贷的筑梦者。随着历史的车轮进入21世纪第二个十年,我们的改革开放伟业已经进行了近40个年头,随着改革进入深水区、攻坚期,此前经济社会发展当中积累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开始显现,体制机制中各种不适应新发展的问题开始暴露,各种利益群体对改革发展的诉求也更加多元化、多样化、碎片化。

在这种情况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应时而出,着眼于国家治理理论与治理实践的有机融合,既强调顶层设计的科学指导,又兼顾具体实践的可操作性,引领全国各族人民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道路上砥砺前行、追逐梦想。

筑梦不辍,我们砥砺求索;圆梦有时,我们不忘初心。

历史,或并未走远,但终将成为过去。过去,是现在的阶梯,也是未来永恒的根基。因此,时时回望历史,铭记历史的脚步,那里有我们曾有的努力、奋斗、牺牲、沉思与追求,我们的前行这路,就会是“有源之水、有本之木”——它就会更加坚定我们永不退缩、快马加鞭的信心,让我们“筑梦中国”的步伐,走得更加沉稳、坚定、有力。

纪录片真实记载并客观反映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从风雨如磐的近代反抗外侮史,到中国共产党中流击水从南湖红船中驶出;从社会主义建设的正道沧桑中兴起,到改革开放的伟大转折中实现历史弯道超车;从“三个代表”带领中国实现新世纪的跨越,到推动和谐社会发展新境的美景如画,让我们登上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历史新高度;从习近平同志坚强有力地宣示: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到如今,中国人民奋发图强,正在走向圆梦终有时的伟大理想之路……观众们从这样一部七集纪录片中,再一次将近现代民族史、党史历历在目,对筑梦中国的道路,有了更为形象、清晰和坚定的理解与坚守。

《筑梦中国——中华民族复兴之路》,是从民族、国家与党的发展高度,通过历史真实的再现,利用历史大事件与历史小细节的交相辉映,通过以大领小、以小映大,以对历史深刻的认知与反思,用完全真实的影像,并配之以生动、深刻的解说词,将近现代及当下中国发展史和党的进步史,以形象生动、震撼人心、发人深省的纪录影像方式,全方位、立体化地展现于人们面前与心中。它由此带给人们的回顾与回想、深思与激发,都是中国人民走向中国梦必不可少的精神食粮与动力源泉。

记入史册的宏大叙事与分秒闪过的昔日细节,终将成历史不灭的记忆。回顾历史,就是要以史为鉴,让我们今天追逐中国梦的脚步,更加有力,更有信心,不走弯路,不走错路。

同时,历史也在告诉我们、告诉未来,实现梦想之过程,也并非一蹴而就,它需要一个历史的进程。因此,当下的踏实前行、努力奋斗,就是创造历史必不可少的步骤与过程,这是筑梦中国的的基石与根本。

逝去的历史,已无可更改;梦想的未来,却能从此把握。这一切,更需要我们每个人在回望与反思历史的基础上,脚踏实地,走好当下,一步一个脚印,由此,筑梦中国的理想,才能万丈高楼平地起。

每个中国人,都应在了解自己国家历史的基础上,走得更为坚定有力,向着人生目标与理想不懈前行;并让个人的梦想,与伟大的中国梦并向同行,互相拱卫、相互扶行。我们伟大的祖国,就能筑梦理想,走向未来!

《筑梦中国》以宏大的视角讲述了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奋起抗争、探索复兴的光辉历程,让我深切体会到中国梦的历史渊源和深刻内涵。实现中国梦,靠的是信念,更是行动。

作为一名基层的党员,在筑梦中国的道路上,我愿成为踏平荆棘的探路者,用我的血与汗去感染更多的人走上筑梦的路,为“中国梦”早日实现贡献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篇7:纪录片港珠澳大桥观后感

全文共 830 字

+ 加入清单

今年的10月24日,连接香港、珠海和澳门的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了。这座历经6年调研和8年施工的港珠澳大桥全长55公里,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

影片一开始就从多个角度向我们展示了这座世纪大桥的恢弘与壮丽,远远的望去,大桥仿佛像大海上的银线,直接将了珠三角地区串在了一起,对于促进港珠澳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影片以港珠澳大桥建设最后一节沉管E30 号沉放安装过程为叙述主线,真实地反映了工程的巨大以及施工的艰苦。工程人员在造就大桥的雄伟壮丽的过程中,也遇到了很多的困难,比如在施工期间的时候,曾经遭遇了大概40场台风,在去年台风“天鸽”来临的时候,紧急疏散了15000名施工人员。尽管台风如此强烈,但由工程人员精心打造的大桥却安然无恙。影片中的旁白说:“海最宽广,比海宽广的是天空,而比天空宽广的是胸怀。”正是因为有这种比天空宽广的是胸怀和信念,施工团队才能创造出这样的一个伟大奇迹。

整个施工期间遇到的最大的挑战就是建设沉管隧道,一共由33节,每节重达8万吨。整个沉管建造工程经历了1400个日夜。“深海8万吨级的接吻”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困难的一件事了,重达8万吨的巨型沉管在海底对接的误差率只能在2—3厘米,为了将工作做好,要调动万吨的巨无霸吊臂船队,在沉管的关键期间,工作人员甚至几天几夜都不睡觉,对数据进行反复的测量、计算和调配。在建第15节沉管时,遇到的海底急流卷起淤泥天填平了历经重重困难构建的沟槽,导致安装失败,要将沉管重新运回岸边,这件事令很多经过多日劳累的工程师都流下了眼泪。最后,在克服重重困难终于对接成功后,很多几日不眠不休的工程人员都因为太困了而到底就睡,这一点令我们很是感动。

另外,很多大桥的建设者们在施工期间找到了自己的爱情,结婚生子和建桥都成了他们生命中的一部分。

影片记录了大桥蕴含的时代精神,记录了大桥建设过程中的很多历史瞬间和工程人员的感人故事,讲述了他们不畏困难,努力奋斗,开拓创新的精神,这种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南京大屠杀纪录片观后感500字

全文共 2321 字

+ 加入清单

1937年12月,中国首都-----南京,沦陷了。随之而来的不仅是耻辱,还有一场惨绝人寰,今世人为人震惊的大屠杀-----南京大屠杀

南京城中,无论平名百姓,抑或是没能逃出去的达官显贵,一时间都成了日本人枪口刀刃下惶惶不能终日的待死之人。日本人屠杀中国人民的手段可谓层出不穷,毫无人性。这些手无寸铁的居民被活埋、枪杀,被做练习刺杀的对象,甚至,他们的死亡成为别人的赌约。

《南京大屠杀》纪录片观后感_篇一

1937年,当战火的硝烟升起,日本人侵入中华这片神圣的土地,他们实行三光政策,杀光,烧光,抢光,用各种残暴的手段对中国人民,彻底侮辱了我们的尊严。

从一九三七年至一九四五年,八年的抗战时间,我们抵抗日本人的压迫,整个中华大地冒着战火的硝烟。炮弹入如雨林般落在每一个角落,作为中国人的我们,怎么能坐视不管?

一九四九年中国解放,我们才重见光明,找回自由“以热爱祖国为荣”八荣八耻的第一句铭记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我们要为祖国而努力奋斗,曾经何时,有多少同胞在战争中失去亲人,性命,有多少勇士为祖国捐躯,难道他们的死就理所当然吗?他们是为了这个民族,这个国家,我们不能辜负他们的付出。

半个世纪过去了,浩浩长江依然奔腾向前,无止无尽,美丽壮丽的南京城已难寻旧时容颜,可先辈们痛苦地哀嚎将永远在灵魂深处回荡。

作为历史的回顾,我们有四大发明,古国文化,开元盛世,丝路花雨,但不该有南京大屠杀。

《南京大屠杀》纪录片观后感_篇二

今天下午,我们看了《南京大屠杀》这部影片记录了日本在南京犯下的滔天罪行

在影片中有无数个无辜的中国百姓是被残暴的日本军杀害,尸体遍地都是,人们在逃避日本军的迫害时没命的逃跑着,可就是这样,可还是被日本鬼子害得他们失去了亲人,失去了家园,失去了快乐的生活,是他们使我们中国人失去了数以万计的同胞。

日本鬼子太残忍了,他们这种把自己的快乐里隶之在别人的生命,痛苦上的行为令人发指,他们这行为不是人而是魔鬼。

看着血流成河的南京城,我不禁心酸,眼见前面的日本鬼子残害我们的同胞,每个人不仅纷纷的握紧拳头。

他们真可恶连老人,孩子,妇女也不放过,甚至。。。。。。他们的种种恶行会记在每一中国人的心中,这笔血帐早晚是要算的,到时候一定要让他们血债血还。虽然现在我们和平相处,但我们还是希望日本人能为他们过去做错的那么多的错,衷心的忏悔以及祭奠那些屈死在他们枪口下,刺刀下的亡魂。

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应该记住国耻,勤奋图强,别让这历史的悲剧重新上演!

《南京大屠杀》纪录片观后感_篇三

今天下午,我含着眼泪看完了《南京大屠杀》这部电影,它刺痛了我幼小的心灵,在我的内心深处留下了一个阴影。

七十多年前,卢沟桥事变后,日本军队为达到长期占有中国的目的,也为给正在抗日的中国军民沉重的打击,在南京进行了惨绝人寰、举世震惊的为期40多天的大屠杀。在40多天中共有30多万的南京同胞永远闭上了眼睛。

据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回忆,日军每天都要把成百上千的人赶上卡车,拖到江边用机关枪扫射后淋上汽油集体焚烧,甚至把杀人当成一种竞技娱乐比赛,看谁砍杀的中国人多,无论老、弱、妇、孺均不能幸免。

再看看我们自己,每天都过着幸福的生活,爸爸疼妈妈爱,天天吃的精致,穿的漂亮,可以无忧无虑的上学。这要是在过去,我们过的简直就是天堂般的生活呀!

经过一番深思后,我终于明白日本为什么要侵略中国了,因为中国那时太弱小了,所以才会被别的国家欺负,人民只能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覆巢之下安有完卵?所以现在,国家正在加快经济建设,使祖国强大起来,人民才能过上幸福安定的生活。我想这次中国申奥成功也是国家富强的一个标志吧!

我也终于明白为什么每年的12月3日上午都会警钟长鸣,它时时刻刻都在提醒我们勿忘国耻,提醒每一位中国人要团结一致、要尽最大的努力使祖国更加富强。

《南京大屠杀》纪录片观后感_篇四

今天看了一场历史剧《南京大屠杀》。1937年12月,日本人带领上万人来到南京,他们的带来,南京就像进到地狱一般,到处是喊杀声、枪声,人们的呻吟声。

日本人对中国人名进行大笔的屠杀。他们把人反绑在一起,带到一个隐秘的地方,拿机枪扫射。一枪下去,他们的喊叫声停止了,他们倒在血泊之中,然而日本人还不罢休,手中拿着刺刀还一具一具的刺下去,即使有人活着,他任然是无用的。

6.参观南京大屠杀纪念馆观后感汇总

日本人到村民的家中,市民家中,家庭里的每一个人都无法逃脱,每一个妇女都被糟蹋,一些有钱人的妇女把脸弄脏,不被人发现,从而逃过一劫。

所以,南京大屠杀是每一个中国人无法忘记的。

《南京大屠杀》纪录片观后感_篇五

回望历史,中国那些灰暗的日子是无法隐去的,我们所受的伤害和侮辱是无法淬灭的!

在中国的抗日战争期间,日本侵略者所犯下的滔天罪行令人愤怒!而其中最血腥的,莫过于惊世的南京大屠杀!

我想,每一个中国人都无法忘记这一天,1937年12月13日。这一天,南京论陷,这一天,噩梦开始!

我的记忆中,南京大屠杀并没太血腥,我知道死了许多人,可我并不知道,这是一次多么残不忍赌的杀寥!自从看了《南京大屠杀》纪录片之后。整个人都在一种难以置信的情绪中,日本人还是人吗?他们怎么可以这么狠心?

看着图片上的累累白骨,听着解说员那低沉得声音,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而之后我所找到的南京大屠杀的资料,更是让我瞠月结舌。

在南京大屠杀之后,中国人民被唤醒了!日本人在中国战场上节节败退!

1945年抗战胜利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对南京大屠杀的主谋者松井石根与谷寿夫进行宣判。而就在这时,日本人既然还想否认这个血腥事实。现在。日本与中国摩擦不断,这一切,谁又能说与当年那场战争毫无关系呢?

南京大屠杀是中国历史上永远铭记的事件。我们,也会将其永远铭记!

展开阅读全文

篇9:观纪录片《道》观后感

全文共 444 字

+ 加入清单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进一步加强领导干部以及党员的理想信念教育和警示教育,按照天津市纪委、天津市教育工委纪检组相关要求,2015年3月10日,河西25幼领导班子、党员以及入党积极分子看了警示教育专题片《》。

该专题片用丰富充实的内容深入剖析典型案例,展示了崔政、刘惠、耿砚铭等3名市级机关领导干部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的违纪违法行为从小到大、从量变到质变的演变过程。告诫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手中握有行政审批权的党员干部,要时刻谨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当官就不要想发财,想发财就不要去当官”的明确要求,清廉从政,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 通过观看影片,我园党员干部及入党积极分子深受教育,更加清醒地认识到腐败现象对党带来的危害,明确了在今后工作中,要在权钱色等诱惑面前经受考验、增强勤政廉政意识,要加强党性锻炼、增强党性修养,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利益观、地位观。

鲍书记也在观影结束后表示,今后我园党支部要积极开展党风廉政教育,牢固党员干部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树立和弘扬良好的工作作风。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2024央视《同心战疫》纪录片观后感

全文共 832 字

+ 加入清单

现在,一种全新的疾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正在全中国肆虐,数以万计的人因感染这种疾病而住院,有的人还因此失去了生命。然而,就当人们面对病毒的冷酷无情和猖狂而放弃希望,坐以待毙时,从我们身边站起了一支铤而走险的防治“肺炎”队伍,他们不惧艰险,冲锋一线与病毒斗争,他们就是我们最崇敬的“最美逆行者”们。

难以战胜的病魔,煽动着死亡的翅膀,降临在人们身边。就在人们遭遇它的时候,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它的英雄主义的光辉,它那英勇顽强的民族精神,它的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凝聚力,它的沉着冷静,有条不紊的战斗力。也在骤然间迸发出来,就在这迫在眉睫的时候,您们——白衣天使挽救了一条条生命。

他们每天要穿着厚重的防护服,冒着被感染的风险,精心救治着成百上千个病人。有一些女医生为了能够穿下防护服,不惜剪掉自己秀丽的长发;还有一些医护人员没有地方休息和睡觉,就席地而卧,他们心里想着:只要我休息一会儿,哪怕是一分钟,对我来说,都会好一些,都会有力气,有精神一些。有一句话让我颇受感动,每次回想起,不禁有些热泪盈眶:“哪有什么所谓的白衣天使,只不过是一群孩子换了身衣服,学着前辈的样子和死神抢人罢了。”

白衣天使们是“最美的逆行者”,他们中有许多人的名字,我们无法记住,但就是这些平凡的人,却创造出了不平凡的壮举。在这些白衣天使中,有一位英雄,他的名字,我们一生都难以忘怀,他,就是我们敬爱无比的——钟南山院士。

钟老和病毒战斗了一生,他始终没有认为自己是个英雄,他只是认为“我只是做我该做的事罢了。”耄耋之年的他,有院士的专业,有战士的勇猛,更有国士的担当。一路奔波不知疲倦,满腔责任为国为民,的的确确令人肃然起敬!他为了中国,付出了太多。当他说出那句“武汉是能过关的,武汉本来就是一个很英雄的城市。”牵动了无数中华儿女的心,就连这位英雄自己,都闪烁出了那种英雄的泪花。

面对不断肆虐的病毒,我们青少年不可能冲到一线去抗击病毒,但我们能做到的,就是在家好好学习,不要辜负自己,更不要辜负国家。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纪录片《同心战“疫”之令出如山观后感

全文共 704 字

+ 加入清单

年味是什么?年味就是每家每户张灯结彩的挂灯笼,贴红红火火喜庆的对联,放五彩缤纷的烟花。孩子们嬉戏打闹,大人们走街串巷,互相拜年。可是,今年的年味,却与众不同。

人们不再像以前过年那样热闹了,都心惊胆颤的在家里不敢出门,而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就是新型冠状病毒。它的到来让整个年变得冷清而又无趣,人们的欢声笑语也因为它停止了,仿佛让整个世界都失去了活力。

当我们都躲在家里的时候,有这样一群人却挺身而出,逆向而行。他们就是钟南院士为代表的医护工作者们,他们一起同心战“疫”,与病魔做斗争。我们知道,过年应该是团聚的时候,医护人员也有自己的家人,他们也渴望和自己的家人在这个新年团聚,甚至面对这个病毒也有点害怕,但是一颗保护每一位中国人的心,保护这个中国不再遭受病毒苦难的心,让他们选择了舍小家,为大家!此时国家比亲人更重要,有更多的人需要他们。为伟大的医护工作者们,致敬!

虽然很多人去不了一线抗击病毒,但是平凡的人们也做出了很多并不平凡的事,有的人免费给大家赠送口罩,让更多的人在疫情期间有更多的防护方式。有的人默默在小区值守,保证每一个出入人的安全,确保小区是最安心的家,他们希望国家能早日回到原有的样子。我们现在必须要听从国家的指挥,真正做到,听党指挥,能打胜仗,减轻医护人员身上的这份压力。

面对这样的疫情我们作为小学生虽然不能直接上一线战斗,也捐赠不了多少的钱来帮助那些需要的人们,我们现在能做的就是好好学习,认真真的完成现在的学业。长大以后成为一名对这个祖国,对社会有用的人才,这才是对祖国最大的回报。我相信,武汉一定能挺过来,中国也一定可以战胜这个困难,任何困难都打不倒我们炎黄子孙,武汉加油!中国加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纪录片《筑梦中国》观后感

全文共 2271 字

+ 加入清单

筑梦中国》以五千年中华民族在著书立说、齐家治国、孝道伦理、礼仪天下和忧国忧民的诸多优良品质传承,融合新时代普通百姓的奉献,为民族伟大复兴担当的故事。下面是关于这部纪录片观后感,希望对你有帮助。

《筑梦中国》这部恢弘的纪录片,讲述了鸦片战争开启的近代屈辱史一直到新中国成立后经历的风风雨雨,一路艰辛波折,终究伟业奠基、复兴在即。这是筑梦中国的壮丽史诗、大美篇章,更是历史为何选择中国共产党的生动诠释。细细思量,这部纪录片给我们传递出以下三个重要的信息:

一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是历史的必然选择,要在深化对党忠诚中推动民族复兴的经国大业。鸦片战争的一声枪响,打破了清王朝天朝帝国的安宁与幻梦,也开启了近代中国知识分子探索图强救国的漫漫之路,从“师夷长技以制夷”、“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到“君主立宪”、“三民主义”,种种尝试、失败告终。八国联军铁蹄践踏中华大好河山、戊戌六君子惨死断头台上、独裁军阀窃取革命成果,火光、血影,民不聊生、乌云遮日。直到1921年7月,伴随着浙江嘉湖一条船上传来的热烈讨论,中国共产党诞生了,在卓有远见的掌舵人的带领下,中国革命正式启航。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在五代领导人的接续努力下,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建立相对完备工业体系、及时纠正“文革”错误强力拨乱反正、大胆开启改革开放征程全力发展经济、结合实际循序渐进深化改革。同时,自始至终坚持人民至上原则,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到“四个全面”,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民族复兴的路径探索逐渐明晰,中国崛起的势头锐不可挡。这一切都表明,中国共产党顺应了历史潮流,是历史选择了中国共产党。尤其是在当前社会更加多元、加快转型的时期,我们更要认清到这一点,更加紧密地团结在党的周围,以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坚定不移地推进各项改革事业,在妥善应对新常态的挑战中凝聚合力加快发展,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实现民族复兴奉献全部力量。

二是经济社会发展才是硬道理,要强化“跳起来摘桃子”的理念推动各项工作竞进提质。邓小平曾说过:“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在90年代的初期,这句话厘清了人们思想上的迷雾,破除了社会主义姓“资”还是姓“社”的僵局,实现了改革开放的再出发。时至今日,这句话仍散发着历久弥新的魅力,并在新一代领导集体身上得到了良好的传承。习总书记讲过,群众拥护不拥护是我们检验工作的重要标准。经济社会民生正是增强群众获得感、强化社会凝聚力的重要抓手,经济发展速度适中、经济发展质量提升、吸纳就业能力增强、群众收入增长跑赢CPI涨幅山。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有志之士通过变法和革命对救国救民之路进行艰辛努力和不懈探索,求索之路充满了曲折和艰辛!在无数仁人志士抛头颅、洒热血下,革命才换来了一丝曙光。新文化运动后期,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成为主流,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和工人运动的结合,在此基础上中国共产党诞生。1921年7月23日,中共第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迎来了一个新的时代。此后的90多年,正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推翻了“三座大山”,人民翻身做了主人,中国的面貌焕然一新。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的现代化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在经济、政治和文化变革的努力中,中国社会逐渐发生变化。30多年的改革开放,国家的经济、社会、科学等多个领域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当前时期,习近平总书记又阐述了伟大中国梦的深刻内涵,为我们指明了发展方向和奋斗目标。中国梦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梦,它凝聚和寄托着几代人的宿愿,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共同的梦,是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要实现中国梦,就是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朝着“中国梦”曙光初绽的方向奋勇前进,开创祖国更为光明的复兴前景。

《筑梦中国》启发我们:发展才是硬道理。俗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19世界末期,借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浪潮,我们迎来了工业大发展的转机。但是,当时的中国已完全沦为半殖民地社会,帝国主义国家是容不得民族实业发展壮大的。一战结束后,帝国主义卷土重来,迅速发展的民族资本主义重新受到压制,张謇等创办的民族工业不断衰退,使处于萌芽阶段的中国工业革命被迫“夭折”。可以说,内忧外患之时没有丝毫发展的机会和空间。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各项事业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两个百年”的目标指日可待。但是,某些国家嫉妒中国的迅速发展,害怕崛起的中国会撼动其霸权地位、触碰其既得利益,就极力抛出所谓的“中国威胁论”来进行诬陷,还强加干涉中国领土和主权问题,在地区事务上煽风点火,有意掀起“波澜”,其目的就是想打乱中国发展步伐,阻碍中国现代化实现进程。局势越是复杂,就越是要静下心来搞好改革和发展,就越是要壮大自己实力,不给别有用心之人可乘之机。在采取政治手段解决台海、南海,东海等问题的基础上,还要防范和警惕某些国家的阴谋,要静下心来搞好发展,保障政治稳定。作为中华儿女,我们更应立足自己的本职工作,尽心尽力地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为实现伟大中国梦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筑梦中国》纪录片帮助我们温故而知新,让我们更加感受到了党力量的坚实可靠,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中华民族发展之路的艰辛曲折。在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只要坚定理想信念,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奋发有为的去开展好各项工作,就一定能实现“两个百年”的奋斗目标,伟大的中国梦也指日可待。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纪录片家园的观后感

全文共 1666 字

+ 加入清单

前几天观看了纪录片家园》,感触颇深。

影片开头是以一位故事讲述者的身份,讲述了地球四十亿年的历史与人类二十万年的历史,也深刻地指出人类为了一己之私破坏了四十亿年营造出的平衡。这部电影深深地拷问着你我:我们应该做什么?

接着,影片又以上帝的俯瞰视角,向世人展示了她是如何创造出了这绝美的蓝色星球。但她却又看着人类一点点将她毁灭,并且将人类自己也一步步送进坟墓。上帝将毒害大气层的碳囚禁在地壳,而人类却又亲手打开潘多拉盒子,让它来毒害自己的肺,但这仿佛还不够,人类还要制造出农药,聚乙烯来加速自己的灭亡。

“人类的欲望与数量似乎都在无休止的增大。人类在积极繁殖的同时,剥夺了其他物种存在的权利。因为人类的存在,现在物种灭绝的速度是正常速度的1000倍;因为人类的存在,海洋将在2050年无鱼可捕;因为人类的存在,北极在随便哪一年的夏天都有可能完全融化,而北极圈各国却早早地投入到了争夺北极航道的斗争中,他们似乎已经迫不及待了。

人类的处境不容乐观,地球变得越来越热,海平面越来越高,那么,马尔代夫、东京、纽约、甚至于广州…它们将要怎么办?环境问题没有疆界,更不要以为他离我们很远,未来并不遥远,只是要看我们选择怎样的未来。

狂热的科学家、军事家、政治家们或是对于数字十分感兴趣的人很多,可是他们却没有注意到这样一组数据,以现在的增长速度,本世纪人口总数将达到90亿;全球花在军备上的资金是援助发展中国家的12倍;每天有5000人因引用受污染的水而死亡;十亿人在饥饿边缘挣扎,而全球一半谷物用以喂养牲口或作饲料。每年有一千三百万公顷森林消失,到2050年全球将至少有两亿五千万气候难民。

正如影片所说“要悲观已经太迟。”,是该有所作为的时候了。面对贫困,数百万非政府组织证明,人与人之间的团结比各国的自私自利更强大。许多国家政府也纷纷意识到这一点。在韩国,全国性的植树计划是被破坏的森林恢复,森林覆盖率达到,四分之三纸张是循环再造,哥斯达黎加在军备与环保之间选择了环保,这个国家没有军队,他将本应投入军备的资金投入到了环保中。但是中国每星期就建两座燃煤发电站,再看看丹麦,有一座燃煤发电站将释放的煤送到地底,而非天空。

作为一个普通民众的我们应该怎么做呢?其实不管怎样做,首先要看你愿不愿意去做了,想想大家都买了些什么吧。

“We all have power to change ,what are we waiting for”地球很美,但有赖于你。

前几天,我看了一部法国纪录片《家园》,看完后,感触很深,有许多想法.

这部纪录片的开头,旁白者定位于地球母亲,就点名了中心,她是这么说的:“请听我说,你跟我一样,是智人。是一个有智慧的人。生命是宇宙的奇迹,出现于约四十万亿年前,而我们人类只有二十万年的历史,但是生命却破坏了,地球生命赖以生存的平衡。请细听这个不寻常的故事,你的故事,然后决定你应该做些什么。”

就是这一段话,使我更想观看这部电影,并且,我正在这段话的意思!

这部电影大部分是采用航拍的方式,开始是先把美丽的一面展现出来,表现出一种生态平衡的完美性。接着就是人类的出现和肆无忌惮的扩张。从不同的视觉来看拥挤的街道、消失的绿地、融化的冰川,被虐待的动物以及......这些都是人类的杰作。

看到地球这么虚弱了,我们怎能不动心?告诉自己尽可能去善待它多一点,尤其是那些富裕的人,你们的富裕生活在某种程度上过得很残忍,你们应该把你们的钱、物、力,用在环保、公益上,这样对你们也好,对所有人也好。

但片中的最后还是给予我们希望。各国政府都去积极地参与环保事业,发展洁净能源,对于我们个人最主要的还是观念和行动。避免不必要的浪费保护我们的家园。对未来悲观的预期,我们更需要乐观扎实的行动。而这样的行动让我们未来更幸福而生活。

就让我们一起来保护这独一无二的可爱的地球吧!不要再让它受伤了!

《家园》,值得我们去观看。家园,值得我们去保护。

是啊,为了人类共同的家园,是该做出行动了!从每一个人做起。关注人类最基本、最真实、最根本的需要。

节约能源,从我做起!!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纪录片《鉴史问廉》观后感

全文共 826 字

+ 加入清单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历史的教训更应引以为戒。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积极借鉴我国历史上优秀廉政文化,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这充分反映了党和国家对我国历史上优秀廉政文化的重视,以及优秀廉政文化对反腐倡廉工作的重要性和可借鉴性。

在党和国家都在大力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的时候,纪录片鉴史问廉》为我们提供了另一种视界、另一种思路。八集纪录片《鉴史问廉》是一部回望历史、展示中国古代廉政文化精华的作品。该片深入中国历史,试图从总体上探寻廉政建设与社会及文明兴衰的关系。全片共8集,分别为《兴衰之思》、《清官之念》、《清浊之辨》、《道德之择》、《文化之力》、《律令之矩》、《制度之重》和《千秋之评》。众所周知,廉政文化在中华文明史上源远流长。在先秦典籍《周礼》中,古人提出“六廉”概念,即廉善、廉能、廉敬、廉正、廉法、廉辨,意思是说一个官员必须具备善良、能干、敬业、公正、守法、明辨是非等基本品格。千百年来,百姓对清明政治和清官廉吏的呼唤,几乎贯穿中华文明史,“青天情节”也始终萦绕在百姓的心头。

我们固然希望每个官员都能像包青天、于成龙一样刚正不阿、清正廉洁,但我们更应该看到,反腐倡廉的最大利器应该是完善的制度,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必须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严格落实“两个责任”,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这样才能拥有“青天”成长的土壤,从根本上响应百姓对清明政治和清官廉吏的呼唤。

当前,全党和全国人民都在奋力追寻民族复兴的伟大中国梦,不断完善反腐败体制机制,持之以恒推进反腐倡廉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风清气正的良好环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历史纪录片《脊梁》观后感

全文共 803 字

+ 加入清单

近日,观看《脊梁》影片之后,感触良多,忍不住手痒,遂作此短文说点心得,愿与诸位交流交流。

影片中所述的真实历史,展示自1840年以来,咱中国真如歌里唱的那样:“我们战胜多少苦难,才得到今天的解放!新中国人民站起来!”咱中国人一路奋斗,历经百年,战胜无数艰难险阻,终于以巨人的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在整个“站起来”的过程中,中国***发动和引导人民,共同反对和战胜内外敌人,牺牲最巨,居功至伟,不愧为中华民族的脊梁!

近代以来,由于清朝政府腐败无能,我们中华民族积弱积贫,一步步滑向苦难的深渊。先是英军用炮舰轰开我国国门,接着是英法联军烧圆明园,再接着是八国联军冲进紫禁城的“太和殿”,接二连三的割地赔款,令我中华民族颜面扫地,国家资财陷入赤贫之境。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日本军国主义的铁蹄蹂躏半个中国,苦难深重的中国人民遭遇空前的民族危机。在“中华民族到最危急的时候”,是中国***捐弃前嫌,促成第二次国共合作,举起全民族抗日统一战线大旗,深入沦陷区,组织和带领不愿做亡国奴的人民,坚持抗战,反对投降,成为中国抗战的中流砥柱。最后与全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一道,战胜凶残的日本强盗,取得近代百年来民族自卫战争的第一次全面胜利。从此,中华民族才得以五大国之一的资格,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新中国建立之后,也是中国***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探索出适合国情的新的发展道路。其间虽也曾走过较大的弯路,可也取得很大的成就。短短十来年,初步建立起较完善的现代工业体系,民族经济得到恢复和初步发展;取得抗美援朝以及三次国家边境自卫战争的胜利,两弹一星试验成功,国家安全与和平得到强有力的保障。特别是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在中国***的领导下,我国综合国力的排名逐年上升,现在已经列于第七。一百多年来,我国无数志士仁人为之奋斗的强国梦,将在今后五十年内得以实现。想想过去,展望未来,我十分坚定地认为,中国***不愧是中华民族的脊梁!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同心战疫纪录片第四集众志成城观后感

全文共 746 字

+ 加入清单

原本期待着无拘无束的寒假,和家人们团聚过年,殊不知撞上了天灾,新型冠状病毒突如其来,神州大地一片沉寂。

往年,我和爸爸妈妈都是回到老家,与一年多没有见面的亲戚团聚,围在大餐桌旁吃着摆满一桌,热气腾腾的年夜饭,饭后坐在客厅,欣赏春晚,一家人有说有笑,不时还可以听到窗外响彻云霄的爆竹声,大年初一初二去亲戚家拜年。而今年略有不同。

这位不速之客在华夏大地猖狂肆虐,听者闻风丧胆,触者命悬一线。西湖湖畔,天安门下,游人绝迹。短短几天时间,全国相继几个地区出现了它的身影。一时之间,人心惶惶,很多地区开始“封城”“封村”。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无数医护人员前赴后继,赶往一线,只为托起生命的明天。在新冠面前,是他们冲到了一线,不畏艰难。他们,是人民群众的白衣天使,是抗病毒路上的逆行者。除夕夜,家家团圆,欢聚一堂。而他们放弃了与家人团聚的美好时光,连夜出发飞赴武汉,支援抗击新冠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高龄奋战在一线的钟南山,或许多少个日日夜夜没有睡觉,心中只有人民、国家,身姿挺拔,目光坚毅,他是希望的灯火。2003年,我还没有来到这个世界,现在我们正经历着“新型冠状病毒”,前路虽未知,但勇者亦无惧。火神山、雷神山医院施工现场灯火通明,各种机械开足马力,建设者们争分夺秒,因为早一分钟,就有可能提前一分钟遏制住疫情。

这个春节,他们比以往的春节更忙碌,任务也更艰巨。他们是第一道守卫生命的勇士,他们把病患从生死线上拉回来。他们交接的是生命,守护的是医生对病人救死扶伤的承诺。“他们是白衣天使,更是我们每个人心目中的英雄!”“哪有什么白衣天使,只不过是一群平凡的人披上了一身载着使命的外衣!”

让我们向祖国各地依然坚守岗位的医务工作者致以崇高的敬意!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武汉,我与你同在!众志成城,抗击肺炎!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2024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观后感

全文共 1977 字

+ 加入清单

让技艺背后的人“活起来”

2015年10月,时值故宫博物院90周年院庆,故宫方面破例让摄制组将镜头对准最为保密、最为神秘的文物修复单位——故宫博物院科技部。据导演萧寒介绍,其实早在五年前他们就酝酿了做一部关于故宫文物修复纪录片的选题,让那些修复大师走到公众面前,“因为他们所做的事情被大家称为全世界最昂贵的工作,他们经手的每一样东西都是无价之宝”。回忆去年马不停蹄、星夜兼程的拍摄经历,导演萧寒的脑海里至今依然盘桓着一个“赶”字。萧寒笑称,“当时是因为故宫院庆,给了我们这个机会,希望跟我们合作拍这部片子。最头疼的是工期太紧,包括后期都在赶。”

由于采用了长时间跟拍的方式,在人员配置方面,团队主创规模很小。用导演叶君的话来说就是,最多7个人,常态是5个人,“一个人在现场,两个摄影师各带两个助理。每个人要身兼数职,就像足球场上一个人要踢好多个位置一样”。主创团队又以80后、90后居多,正因为都是年轻人聚在一起,《我在故宫修文物》这部纪录片在叙事方法和剪辑节奏上颇具新意,它融合交叉了多门学科知识、技术和极富时代感的流行元素。导演萧寒表示:“在一件件冷冰冰的,几百上千岁的文物背后,其实是有鲜活的人,而这些人身上又有很鲜活的故事。我们拍文物,拍修复技艺,但我觉得更多的是希望这个技艺背后的人能够‘活起来’。”

导演叶君更爱用写作文来设喻,阐述他的创作理念。“小学语文课就就教我们怎么写好人文速写,怎样用寥寥几笔把一个人写得特别可爱。创作中,我们先描述一件价值连城的文物,然后慢慢引导观众去意识到文物背后的人更有意思,再逐级给予这个人物以‘戏份’,观众投入的感情就会逐级递增,最后变得爱上它。”

5年做田野调查写10万字资料

实际上,早在开机之前,两位导演就用了5年时间去做田野调查,一趟趟地游故宫,光是调查资料便写足10万字。尤其是叶君在拍摄时总是秒变“十万个为什么”,故宫工作人员送他一个“叶问”的雅号。再次听到“叶问”的称号,叶君面呈赧颜,“拍摄涉及到十个工艺组,每个工艺组都要构思一个文本,很多问题要问。我就老是在各个工艺组串来串去,问来问去,我又姓叶,所以得名‘叶问’。”

即使提前五年功课做足,即便头顶“叶问”的大名,创作团队还是遇到了很多棘手难题,最头疼的就是“突发事件”。导演萧寒举例称,也许团队在拍书画修复组的时候,瓷器修复组发生了一个特别棒的事,可错过了就只能是一个遗憾。再比如拟定拍摄星空的晚上,突然下起雨来,结果并不是推迟几天拍摄就可以解决的,“错过了这个时间,又要再去申请,因为故宫的安保非常的严格。你申报的拍摄周期错过了,又得重新再去申请。”这些都是萧寒在实拍过程中的真实境遇。

顾名思义,《我在故宫修文物》展现的主人公就是一个个“我”,工作在故宫一线的文物修复者。导演萧寒表示,团队在人物跟拍上的手法就是融入到拍摄对象的寻常工作和生活中去。“差不多小半年的时间,我们和故宫工作人员工作、吃饭在一块儿。一开始他们也会觉得我们是一个闯入者,到我们拍完走了,他们甚至觉得少了点什么,因为每天相见就像同事打招呼似的。”萧寒说。

除了记录文物修复者在宫墙内施展精湛手艺,他们在宫墙外的日常生活也纳入拍摄的视野。导演叶君认为这是一种接地气的表达:“他们上班也会换乘五种交通工具,他们也会遭遇堵车,他们与我们是一样的现代人,只是他们在故宫这样的场所,从事着外人看起来非常穿越的工作”。

故宫修复文物的女孩气质最好

在与这些文物修复者长达半年的朝夕相处中,叶君有一个惊人的发现,虽然这个直爽的汉子在表达起来有点欲说还休。“我觉得在故宫工作的女孩子气质很好。”追问其个中缘由,萧寒替叶君做了补充,“这个工作性质决定了她们对任何东西都是轻拿轻放的。她们的动作、仪态、气质,就像流水一样柔和的状态,而且认真细致工作中的人是美丽的,在文物修复的工作环境与氛围当中,你会觉得她特别的棒。”

在人物的选择上,纪录片第一集就把镜头对准了青铜组的王有亮师徒、陶瓷组的王五胜和两个80后年轻人、钟表组的王津师徒。纪录片播出后,像钟表组的王津,精湛的技艺和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征服了很多网友,观众再次领略到了久违的“匠人精神”。谈起拍摄对象的遴选,叶君指出,三集纪录片主要是按照文物修复工艺的门类来划分,“某个主人公可能在这一集是主角,下一集就成为了配角。这是一个多线索并进的叙事结构。好比拧麻花,两三个拧成一团,然后再下一个。”

有豆瓣网友在观后感中感慨,“用来丈量他们一生的,不过是数量不超百的书画,或者器皿,这样的一生,走得好谨慎,好珍重,好讲究,又好舒服。”至于网友对纪录片主人公的热捧,萧寒认为这是当下凡事求快求高效的互联网时代,人们从“慢节奏”中收获到的感悟。“可能这个社会,我们看到的是越来越多的急功近利,浮躁。所以,看到这一刻的时候,大家才觉得显得珍贵,才会被打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纪录片地球脉动观后感

全文共 674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看了一集纪录片,名字叫《地球脉动》。片里有一群大象经过500英里的一片干旱荒漠后找到了一条溪水,它们在水里翻过来翻过去,不停地打滚,真的是太快活了!

你知道40万只雪雁在天空飞翔是什么样子么?你知道有鸟类竟然可以飞跃喜马拉雅山么?你知道最大的地下洞穴中的奇妙景观么?看《Planet Earth》,译《地球脉动》或是《行星地球》——由英国BBC拍摄和制作的11集地球纪录片。维基上说它是对地球空前绝后的礼赞。片子的每一个镜头都可以用来做桌面。我看了后觉得一点也不夸大,零下60度帝企鹅整齐的队伍、新几内亚岛上华丽的天堂鸟起舞、大白鲨跃起一口咬住逃亡的海狗……还有山峦间的颜色如何迅速地由新绿到翠绿到金黄到艳红,直至萧瑟的冬意凛然。

巨大的预算,前后5年的拍摄时间,高画质的摄影,革命性的高超速摄影机,细腻的卫星画面,使得这部纪录片有了极度震撼人心的力量。奔涌河流,雄壮山脉,幽深洞穴,冰雪世界,蔚蓝海洋,苍茫沙漠,奇幻丛林,浩瀚草原……每一集都是一场绝对的视觉盛宴。

我看的是第一集《两极之间》,地球如此之大,有的地方生机盎然,还有的地方不适宜生存。撒哈拉沙漠里,象群成了极忙碌的一份子,他们在迁徙,不计一切只为寻找充足的水源。画面中一头未成年的小象仍在不停地迈动步伐向前走动,但它并非掉队小象中幸运的那一部分,它迷路了,向着沙漠更深处走去。尽管付出了像这样的代价,但最终,大部分象群到达了预想的目的地。看着体积如此庞大的非洲象在水中自由欢快游动的画面,我受到了很深的触动。

看完了《地球脉动》,我了解了许多东西。到现在,我才发现地球是多么奇妙啊!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2024年纪录片浦江先锋观后感

全文共 863 字

+ 加入清单

为进一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的深入开展,南部行政综合支部积极响应院党委的号召,在9月19日至26日期间,组织全体党员同志观看了《浦江先锋》教育片,学习先进人物、先进事迹,深化思考、获得提高。

这部专题片是以今年本市受到表彰的全国“两优一先”为主要对象,集中展示了优秀基层党组织、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的先进事迹。计算机软件专家何积丰学成归国,报效祖国;社区党总支书记梁慧丽服务百姓尽心尽力、不辞辛劳;崇明东滩鸟类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党支部书记汤臣栋甘做鸟类守护神,关爱自然;洋山深水港的80后桥吊司机张彦工作兢兢业业,十年如一日,屡破世界纪录……多方位展现了我市各行各业所涌现的优秀代表及他们的先进事迹,彰显了共产党员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向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展现了他们对党忠诚、勇于担当、正直无私、清正廉洁的感人事迹。

党员同志们在观看专题片后,被他们的事迹深深感动,深受鼓舞。党员们都纷纷表示,要向优秀党员学习,把他们看作学习的标杆,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热心为患者服务。同时,党员们还说:通过观看这部专题片,我们看到了来自各行各业的许多优秀党员如何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国家奉献力量,有怀着爱国之心毅然回国的拳拳赤子,有保护人民安全而辛劳工作的警察,也有攻坚克难、为研制大型客机而孜孜奋斗的科学家。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我们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尽最大努力去帮助、服务、照顾我们身边的病患。只要我们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借榜样的力量时刻鞭策自己,用先锋模范的事迹不断鼓励自己,每天进步一点点,一定可以把工作做好、做实,真正得到群众的认可。

最后,支部万文书记总结了大家的发言,指出“两学一做”就是要学好先进的精神内涵、明确努力的前进方向,因此我们要从该片先进人物和组织的典型事迹中,充分汲取精神力量,查找存在的差距与不足,明确努力方向,时时处处以共产党员的标准来衡量和要求自己,立足医院本职岗位,不断鞭策自己,积极争做讲政治、有信念,讲规矩、有纪律,讲道德、有品行,讲奉献、有作为的合格党员。

更多热门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纪录片正道基础教育改革启示录观后感

全文共 476 字

+ 加入清单

正道基础教育改革启示录》是一部反映西安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纪录片

著名学者肖云儒表示,《正道:基础教育改革启示录》的播出较好地处理了“道”与“术”之间的问题,深刻展现出了西安教育改革所体现出的公平性,同时也展现了民主与科学的第三方评价机制,给教育者以思考。[1] 一线教师葛战舟说:“纪录片中有关西安的大学区改革的尝试让一些农村的、底层的学生们拥有了同等的升学机会,这让很多农村的父母非常感动。而作为一名普通教师,教育改革的一路壮歌也让我们对孩子们的未来充满信心,为国家的发展感到自信。”

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王定华指出,纪录片的推出坚定了基础教育战线上教师们的信心,教育部通过长时间的观察发现,通过电视纪录片推广改革经验有助于打消社会疑虑,引导社会观念转变,效果良好。

纪录片《正道:基础教育改革启示录》以西安教育改革创新的尝试为例,针对中国基础教育的现状,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探讨了中国教育改革创新的途径与方法。全片力求从古与今、中与西、体与用、民族性与世界性等几个方面,回首历史,反思当下,着眼未来,对目前中国基础教育改革所面临的问题进行深度剖析。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