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非物质文遗产文化作文【20篇】

一个校园的发展,不仅仅在于校园的设施建设,更需要做到的是校园的文化的建设,好的校园文化能让整个校园充满和谐友爱的氛围,下面就是关于校园文化的作文范文,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接下来开学吧给你们收集整理了一些非物质文遗产文化作文优秀作文,欢迎查阅,希望你们喜欢。

浏览

7240

作文

521

篇1:保护文化遗产英语作文小学

全文共 1334 字

+ 加入清单

In recent years, there are more and more Confucius Institutes being built

all around the world, which shows that our Chinese culture become much more

popular than ever. As one of the four ancient civilizations, China has long

history and creates many splendid cultures. The ancient culture once had great

influence on the world, such as Japan, South Korea and other Asian and European

countries.

From the respect of school, Confucianism, Mohism, Taoism, and Legalism are

the main schools created in ancient China, and they also have great influence on

the Modern China and the world, especially the Confucianism. They deeply root in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and people’s daily lives.

Specially, kung fu, traditional Chinese painting, poem, opera, cooking,

clothing, architecture and many other kinds of cultural forms make up the

splendid Chinese culture. The kinds listed above are the typical ones which

connect to each other at the same time. For example, painting, clothing and

architecture has many things in common. And each kind of cultural form contains

numerous intentions.

In short, Chinese culture are the accumulation of Chinese history, which

makes Chinese culture colorful and prosperous. If one wants to know or study

Chinese culture deeply, he or she must spend much time in it, otherwise he or

she can only get the tip of an iceberg.

展开阅读全文

篇2:世界文化遗产五年级作文700字以上

全文共 951 字

+ 加入清单

大家好!我是来自“绝不一般”旅行社的导游,我姓袁,大家可以叫我小袁或者袁导。今天,我们要参观的莫高窟景区,是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还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它与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云门石窟、甘肃麦积山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在参观时,要做到走路不观景,观景不走路,注意安全。大家还要注意,因为洞窟中的壁画年代久远,请不要触摸,也不要用强光照射。谢谢配合!

我们现在来到了景区大门口。莫高窟始建于十六国时期,一个僧人经过此地,发现金光闪闪,如现万佛,于是便开凿国第一个洞窟。日后又有很多法师凿窟修禅。原名“漠高窟”,沙漠的“漠”,意为沙漠的高处,因“漠”与“莫”发音相同,因而现在叫“莫高窟”。

请大家抬头看,整个崖壁上都是整齐排列的洞窟,一个紧挨着另一个,像蜂巢一样。这些洞窟的开凿先后共经历了十个朝代,才形成了大家目前看到的规模。到元朝以后,这里就禁止开窟了。后来这里还成为游牧地区,慢慢地衰落了。又经过了几百年,敦煌的经济又开始恢复,莫高窟也重新被人们注意。不久之后就发生了震惊全国的藏经洞事件。莫高窟的主持王道士在清扫时发现了藏经洞,里面有五万余件珍贵的文物。但清政府腐败无能,文物都被西方探险家以不正当的手段抢走了,造成了中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浩劫。

游客朋友们跟紧了,我们要进洞窟了。因为洞窟中的壁画年代久远,颜料与空气长时间接触容易氧化褪色,所以为了保护这些珍贵的文物,景区每天会选择不同的石窟向游客开放。

这里就是我们今天要参观的是243号窟。洞内比较暗,请大家小心脚下,跟着我的手电筒光向正前方看。我们可以看到的是一座北魏时期的释迦牟尼佛像。他身穿印度式样的袈裟,头扎扁圆形发髻,可见我们北魏时期的佛教深受印度佛教的影响。不同时期的洞窟,里面的塑像和壁画风格都有所不同,这和不同时期的人们的审美和当时的文化有关。现在大家可以左右看看,墙上画有很多飞天的壁画。她们穿着飘逸的长裙,有的在翩翩起舞,有的在弹奏美妙的乐器,有的手捧美丽的鲜花……大家有没有发现,这些壁画不是特别完整,东少一块,西缺一片。这都是被当时西方的“探险家们”用化学胶水粘走的,现在很多都流失海外。

今天的莫高窟之旅到这里就结束了。欢迎你们有机会再来莫高窟旅游,欣赏不同的洞窟。再见,祝你们旅途愉快!

展开阅读全文

篇3:世界文化遗产五年级400字

全文共 574 字

+ 加入清单

莫高窟,俗称千佛洞,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开凿于鸣沙山东麓的崖壁上,有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地。1987年,莫高窟凭借着它悠久的历史和精美的壁画、彩塑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最有想象力的壁画是第257窟的九色鹿壁画。它是一部连环画,故事主要讲述了善良的九色鹿在恒河救起一个落水者,此人获救后却忘恩负义,向宫廷告密,并带领国王一行捕捉九色鹿,最终受到惩罚的故事。

最壮观的彩塑是九层楼里的那尊大佛,大佛高35.5米,比莫高窟第二大佛高9.5米,两膝间有12米,而一只脚就高达2米,不愧是莫高窟的第一大佛!佛像的眼神非常慈祥,像是在看自己的孩子,她的脸圆圆的,嘴唇厚厚的,长长的,是典型的“以胖为美”的风格。

而莫高窟最著名的洞窟就是九层楼和藏经洞了。九层楼的洞窟编号为96号,是一座红色飞檐式的雄伟建筑,高45米,开凿于初唐,那时是四层,之后在晚唐时期修建成五层,1935年正式建为九层。

藏经洞的洞窟编号为17号,它建在16号窟里面,是为数不多的窟中窟。窟中原有五万多件珍贵文物,但被斯坦因等人从王圆箓道士手中骗走,而剩余的几千件则被运往北京。

这就是我介绍的莫高窟,而那里还有很多未解之谜等待我们探索研究,所以我们要好好学习,努力去解开谜题,为国家作出贡献,使我们的祖国变得更加强大!

展开阅读全文

篇4: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兵马俑

全文共 511 字

+ 加入清单

兵马俑是我国重要的历史文物,据说是杨培安老先生在挖井时无意中发现的。秦兵马俑位于西安的陵东的博物馆,它规模宏大,气势雄伟,目前已经发现了三个俑坑,其中一号俑坑最大,有50个篮球场那么大,出土的兵马俑有一千多个,估计共埋有六千多个兵马俑。古代认为

阴阳相通

,阴间和阳间是一样的,因此秦始皇在13岁登基时希望自己去世后能有一支强大的地下军队保护自己和自己的江山社稷,于是下令造了和真人一样大的兵马俑。可惜的是,许多出土的兵马俑已经破损了。

二号和三号俑坑虽然小了一些,但因为坑比较深,所以出土的陶俑相对比较完整。兵马俑不仅拥有宏大的规模,而且品种也十分繁多,将军俑身材魁梧,有的仰首视天,有的低头含额,好像在思考如何战胜敌手。

武士俑杀气腾腾;中级吏官俑忠心于怀;文官俑捻着胡须,好像下一秒就会诗兴大发;跪射俑单膝跪地,好像一箭射出去就会旗开得胜;那些小马驹儿,身材和真的马一般大小,那跃跃欲试的样子,好像一声令下就会腾空而起与敌人拼个你死我活。仔细观看,每个兵马俑五官、身材、神态都各不相同。据说,他们都是按照秦始皇军营里的将士们塑造出来的,难怪这样弱栩栩如生。规模宏大,威武端庄、种类繁多

秦兵马俑真是世界雕刻史上的一大壮举压。

展开阅读全文

篇5:世界文化遗产日

全文共 304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天气很舒适,老师带着我们去参观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用小三角做出来的仙鹤、福娃、龙虾、孔雀、水壶……五颜六色,非常好看。还有用纸剪出的蝴蝶、竹子;还有用糖做出的马、蛇、龙、小猪、长颈鹿;还有用手工做出来的鲜花戒指、冰激凌娃娃。用小珠珠穿出来的小球。其中鲜花戒指是最引我注目的,大人戴就把它拧大,小孩戴就把它拧小。还可以把它拧到铅笔头上,还可以用线绑在戒指的小环上当项链。它真是一个多功能的戒指啊。

观看了这么多的作品,一个个象真的一样让我大开眼界,增长了见识。我很高兴,我想到我不会做,我一下子又难过下来,但是我想到不会做可以学,我以后要好好学,发挥想象图片,观察力,争取给老师做的一模一样好看。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描写世界文化遗产长城得

全文共 497 字

+ 加入清单

万里长城不仅仅是我们中华人民得骄傲,而且其中还蕴含着我们古代人民得劳动智慧和辛勤得付出。当我们站在万里长城得青砖上或在欣赏长城得美时,我们就会有一种自豪感。同样,这一项宏伟得建筑令我们后人赞叹不已。

建造这一项宏伟得建筑时,既没有机械,又没有运输工具。这完全是用人力完成得。不管严寒酷暑,人们还是坚持工作。即使下着暴雨或刮起大风,他么也在辛勤得工作。就这样经历了多少日夜得风风雨雨,万里长城在这儿拔地而起,显示出中华人民得气魄是多么得宏伟,伟大。这些古人何不具有一种顽强得毅力和不屈不挠,不被困难吓倒得精神呢?而我与他们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我感觉自己是中看不中用,惭愧不已。

比如说那一次考试,我总觉得自己“天下无敌”,可以“居高临下”。可以易如反掌地消灭一切困难。结果做到一题难题,百思不得其解。最终还是没有被我攻下来,结果那一次考试只考了90分。现在当我想起这一件事时,觉得自己很可耻和惭愧,愧当炎黄子孙,愧当中国人,也更别与问天无愧得人相比较了。

所以,从现在开始,我也要让“万里长城”在我心中扎根,然后“拔地而起”,树立一种坚定得信念,让祖国繁荣昌盛,让下一代因我们得贡献而再一次赞叹不已。

展开阅读全文

篇7:世界文化遗产300字满分

全文共 317 字

+ 加入清单

假期的一天,我们一家来到了闻名中外的黄山风景区旅游。

到黄山脚下,我抬头望去,只见山峰穿过云间,我不禁惊叹:“哇,好高的山啊!”我迫不及待地跨进缆车,开始了登山之旅。

下了缆车,我们一路往前,不一会儿就看到了课文中提到的各种各样的奇石。就说仙人晒靴吧。石头高高地立在峰顶,两头翘起,就像天上仙人正在晒靴子呢!还有外形像笋的竹笋石,一大一小两块石头叠在一起的葫芦石……

除了奇形怪状的石头,最吸引我的是那些立在悬崖峭壁上的松树。团结松是很多棵松树长在一起,龙爪松的根粗粗的,显露在地面以外,像极了龙爪。黑虎松、迎客松更是闻名遐迩。

登上来到光明顶时,已经是下午了,看到远处正在向更高的山峰——莲花峰前进的游客,我忍不住赞叹,大自然真是太神奇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8: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兵马俑

全文共 704 字

+ 加入清单

西安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城,被称为十三朝古都,一共出了74代皇帝。这么有历史的地方,爱好旅行的我怎会错过?所以前年暑假,妈妈妹妹和我慕名前去一睹古城风貌。

先不说西安的大雁塔、古城墙,最要紧的是先去参观被称作“世界第八大奇迹”的兵马俑。我在书本上早就学过关于兵马俑的文章,可是它究竟长的是什么样的,我要亲眼去看看。

我们顶着炎炎烈日来到了秦始皇兵马俑的参观景点,排队参观的游客真多!看来跟我一样想亲眼目睹兵马俑真面目的人真不少。兵马俑分别有1号坑,2号坑和3号坑。一号坑规模最大,东西长216米,宽62米,面积13260平方米。二号坑东西长124米,宽98米,面积为6000平方米。三号坑面积520平方米。

我们重点参观的是一号坑。走进一号坑,我被眼前的景象震撼了!巨大的深坑中排列着一队队兵马俑,令人眼花缭乱,不知从何看起。正好有大学生志愿者讲解员,我们就请一位大哥哥带我们参观。

我们在一号坑看到的兵马俑大都是完整的,是灰土色的,这都是出土后经过修复的。而它们在出土时大部分都已经损坏了,要不没有脑袋,要不没有手臂,要不没有脚,要不没有上半身,很多都是残片了,原本的的颜色也是五颜六色。

考古学家证明,从根据挖掘的兵马俑坑来看,兵马俑曾经被毁坏过。在如今发掘出的兵马俑坑中,能明显的看见兵马俑像是被盗过,并且还用大火毁灭过,在兵马俑坑中如今还残留着大火烧过的痕迹。

兵马俑跟真人一样大小,武士俑身材健壮,每个兵马俑都长得不一样,神态表情也各不相同,有的双目炯炯有神,有的凝视远方,有的若有所思……

我这次参观只能算走马观花,虽然亲眼看见了一个个兵马俑,但是关于兵马俑的很多知识我并没有弄清楚,只能留着下次再来好好研究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9:世界文化遗产五年级

全文共 913 字

+ 加入清单

六月七号,我和妈妈一起到北京的颐和园游玩。

颐和园,原名清漪园,始建于清乾隆帝十五年(公元1750年),历时15年竣工,是清代北京著名的“三山五园”咸丰十年(公元1860年)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时同颐和园遭严重破坏,佛香阁、排云殿、石舫洋楼等建筑被焚毁,长廊被烧得只剩11间半,智慧海等耐火建筑内的珍宝佛像也被劫掠一空。光绪十二年(公元1886年)开始重建,光绪十四年(公元1888年)慈禧挪用海军军费(以海军军费的名义筹集经费)修复此园,改名为“颐和园”,其名为“颐养冲和”之义。关于挪用的海军军费,经专家考证,一共挪用了7年,每年30万两,占全部修复费用的1/3以上。光绪二十一年(公元1895年)工程结束。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颐和园又遭八国联军洗劫,翌年,慈禧从西安回到北京后,再次动用巨款修复此园。

到了颐和园,我就不禁地感叹道:“颐和园不愧是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只见华丽的屋檐下有一块牌匾,上面写三个刚劲的古文字“颐和园”。进入园内阁首先看到的是“仁寿殿”。听说这是乾隆时名为“勤政殿”,光绪时改为“仁寿殿”,是慈禧和光绪朝会大臣的场所。慈禧地位比光绪高,在场所前面有一个高傲的凤,后面是一个龙伸出一个龙爪,像一个乞丐要饭,所以这条龙叫“乞丐龙”,这就体现出慈禧太后的野心。接着,我们看到了“延年井”,听说和了这里的水可以延年益寿。延年井开凿于1903年,是帝后茶膳的专用水源。据说慈禧太后饮后活了七十多岁(后经鉴定此井中的水含有矿物质)。

然后,我们又逛了玉澜堂、永寿斋……永寿堂是清末总管太监“李莲英”在院内的住所,这里有一棵树打造成了凤的形状,这里比皇帝的住所还要好。

我们又看见了叫“青芝岫”巨石,俗称“败家石”为什么呢?因为乾隆皇帝把颐和园送给他母亲,看到这样一块好石头,就花费巨款把巨石运了进来,在要进门的时候,石头进不去。就把门拆了,把石头运进去,再把门装上。皇帝的母亲看到不高兴了,这个石头拆了我的门,破坏了我家的风水宝地,应该叫“败家石”。

颐和园放射出的光彩,足以让我们自豪地说:“颐和园,美丽的园林,是我们的!”颐和园是一颗镶嵌在广阔国土上、镶嵌在人民心头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世界文化遗产作文500字

全文共 560 字

+ 加入清单

我奶奶在大运河边上住了几十年,从小我就听着奶奶讲大运河的许多故事。据说隋炀帝喜爱扬州的琼花,为了观赏琼花,隋炀帝命手下调运800多万民工修凿大运河,它的开通大大促进了,南北度经济的的交流。

隋朝大运河始建于公元605年前,隋炀帝利用已有的经济实力,征发几百万人,开通了一条中贯南北的大运河,共用800万民工,费时六年,大运河线贯全长2700余公里,成为宁波大运河,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之一。

浙东运河位于中国大运河最南段,至今有2500多年历史,2014年中国大运河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大运河不仅仅是著名的京杭大运河,还包括隋唐大运河和浙东运河,而大运河宁波段就属于浙东运河。

作为浙东运河天然水道的姚江奉化江,汇流甬江奔向大海,三江汇合之地,便最宁波的三江口,三江口就是浙东运河的出海口。

如今大运河依然有着漫长四通八达的水道,以及无数的桥梁,码头和船闸,直到现在很多依然在使用。沿岸那些曾经的官仓、会馆驿站和路亭,就仿佛一个个历史的符号,记载了大运河千年的变化和沧桑。如果说长安与洛阳是陆上丝绸之路的起点,那么宁波便是中国大运河的终点。同时也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宁波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两段一点,包括浙东运河,虞余段,浙东运河宁波段和宁波三江口的庆安会馆,其中庆安会馆是中国大运河海上丝路连接点。

这就是大运河,中国人的骄傲。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世界文化遗产”作文900字

全文共 903 字

+ 加入清单

古老的城镇,热闹的街市,朴实的人民……这一切的一切,勾勒出了一幅神仙般的画卷——那就是美丽的丽江古城。我国有这样一座美丽的古镇,我无时无刻不因此而感到自豪。自豪它的美丽,它的古老,它的朴实,以及它浓浓的人情味。

古城里的小路是青石板铺成的,在岁月流逝之中,在无数人脚步的踩踏下,更显得光滑温柔。城镇里面还穿行着许多河流——那是玉龙雪山的雪融化后,流到古城的水。全古城总共有三百多座桥,木桥、石板桥,星罗棋布。

里面的房子基本都是四合院,每户家里都飘着清淡的草木香气。这里的人特别喜欢养花,天井里都栽满了各种各样的花花草草,再养上几只鸟,更是一派鸟语花香的景象了。外地游客来此地观赏,累了的话,乐意坐在街边茶楼里赏着花,品着茶。络绎不绝的游人们,注视着墙上纳西族的象形文字,听着悠扬回荡的音乐,置身于一种忘我的境界当中,全身心放松,如痴如醉。本地人的生活非常悠闲,平日里,在院子里摆上一张桌子,两张椅子,跟朋友聊聊天,品一杯清茶,看着花草树木争奇斗艳,听着枝头的鸟儿高声歌唱,享受这人间仙境。夕阳西下时,老人们会在家门口安详地坐着,等着自家的孙子孙女放学回家,听他们讲一讲在学校里发生的趣事,欢乐的气息徘徊在绯红的晚霞下,令人沉醉。

最令人难以忘怀的,是丽江古城的心脏——四方街。那里人山人海、热闹非凡。特别是傍晚时,老人们会点上一堆柴火,奏响音乐,手牵着手,围成一个大圆圈翩翩起舞,以表示团结和谐。这时,来自全国各地五湖四海的游客也会情不自禁地牵起旁边人的手,一起跟着音乐的节奏,跳起了纳西三步曲。夕阳西下,大家都沉醉在一片喜悦和欢乐之中。

夜幕降临,古城里的每一家商铺都灯火通明,河边两岸的水面上五彩缤纷,闪闪发光。河对岸是酒吧——游人的天堂。在那里,听着富富有浓浓的民族味的歌曲,尝着香气扑鼻的美酒,享受着那里本地人的热情,你会情不自禁地沉醉到“小桥流水人家”的世界里呢!

丽江古城,它历史悠久、朴实自然、古色古香,简直是人间宝库。城镇里的布局鳞次栉比,既具有城市风貌,又具有水乡韵味。它就像是一颗璀璨发光的明珠屹立在云南的西北部,它古老的文化更是一块令国人赞叹不已的神秘瑰宝。那让人流连忘返的景色,真是独特啊!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中国世界文化遗产满分作文400字

全文共 468 字

+ 加入清单

长城位于北京延安区军都山关古道。它规模宏大,非常雄伟,被誉为八大奇迹之一。

长城长8851千米,宽约为5公尺,它的东南部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除了黄土高原地势较高外,大部分在海拔2000米和海拔500米。它从东边山海关一直到西边的嘉峪关,曲曲折折的像一条长龙,盘旋于大地上。

烽火台是长城重要的设施,它又称烽燧,用于点烽火台传递重要信息的高台。是古代最重要的防御设施,是为了防止敌人入侵,发现敌情所建设。每格5千米就有一座,白天焚狼烟,晚上点明灯。

长城的城墙很有建筑性,高大坚固,是用巨大的条石和城砖筑成的。顶上也铺着方砖,很平坦,并且十分宽,五六匹马都能并列走过去。城墙外沿有两米多高的成排垛子,垛子上方有方形的瞭望口和射击口,供瞭望和射击用的,非常牢固。

长城始建于周朝,从战国以来经历20多个诸候国和封建王朝的修筑,最早是楚国开营建长城,后来各国修筑自己的长城。秦统一六国后秦始皇就开始把各国长城连起,绵延万于里,遂称万里长城。

俗话说:“不到长城非好汉。”长城是中国的古代的文化遗产,非常雄伟。是世界八大奇迹之一,是中国的一张金字名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人教版初二下册四单元作文:一份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_700字

全文共 729 字

+ 加入清单

我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节日的起源和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潜移默化地完善,慢慢渗入到社会生活的过程。它和社会的发展一样,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我国古代的节日,大多和天文、历法、数学,以及后来划分出的节气有关,这从文献上至少可以追溯到《夏小正》、《尚书》,到战国时期,一年中划分的二十四个节气,已基本齐备,后来的传统节日,全都和这些节气密切相关。

节气为节日的产生提供了前题条件,大部分节日在先秦时期,就已初露端倪,但是其中风俗内容的丰富与流行,还需要有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最早的风俗活动是和原始崇拜、迷信禁忌有关;神话传奇故事为节日凭添了几分浪漫色彩;还有宗教对节日的冲击与影响;一些历史人物被赋予永恒的纪念渗入节日,所有这些,都融合凝聚节日的内容里,使中国的节日有了深沉的历史感。

到汉代,我国主要的传统节日都已经定型,人们常说这些节日起源于汉代,汉代是中国统一后第一个大发展时期,政治经济稳定,科学文化有了很大发展,这对节日的最后形成提供了良好的社会条件。

节日发展到唐代,已经从原始祭拜、神秘禁忌的气氛中解放出来,转为娱乐礼仪型,成为真正的佳节良辰。从此,节日变得欢快喜庆,丰富多采,许多体育、享乐的活动内容出现,并很快成为一种时尚流行开来,这些风俗一直延续发展,经久不衰。

值得一提的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历代的文人雅士、诗人墨客,为一个个节日谱写了许多千古名篇,这些诗文脍炙人口,被广为传颂,使我国的传统节日渗透出深厚的文化底蕴,精彩浪漫,大俗中透着大雅,雅俗共赏。

中国的节日有很强的内聚力和广泛的包容性,一到过节,举国同庆,这与我们民族源远流长的悠久历史一脉相承,是一份宝贵精神文化遗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2024年高考最新时事作文素材:捍卫舌尖上的文化遗产

全文共 1565 字

+ 加入清单

2014年,一部名为《舌尖上的中国》的纪录片受到网友热捧,以此为话题的内容频频“刷屏”,当年5月21日悄然登上了微博话题搜索的榜首位置,单日搜索超过15万次,是位列第二话题的将近两倍;淘宝零食特产的搜索量环比增加了13.54%。大多数网友表达了丰富的观看体验——“口水和眼泪齐飞”;“美食里蕴含着中华文明,能够感受到民族的伟大。我不仅饿了,也流泪了”;“大半夜的放这种电视,完全没办法睡觉!口水流满床!”;“帅成渣了!文化,就是真真切切的生活,无须刻意创造”;“我所有的童年美好记忆,都是这种人与自然的微妙和谐、亲情和吃”;“现在一吃鸡腿,就会想起小时候奶奶做的鸡腿,想起爱我的奶奶”……

每年六月的第二个星期六是中国的“文化遗产日”。2014年的活动主题是“让文化遗产活起来”。农业文化遗产是老祖宗留给我们非常珍贵的东西,要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埋藏在大地上的遗产、记录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那些看似高不可攀的文化遗产,不再只是远离生活、没有生命的化石,而是成为生活中随时随地可以“吃”一口的精神食粮。同样,对于每日三餐的饮食文化也是我们亟需关注的话题,我们有必要反思现代工业文明给农业带来的危机,探讨通过对传统农耕方式的恢复与借鉴来确保我们的食品安全,捍卫舌尖上的文化,确保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

【参考范文】

捍卫舌尖上的文化遗产

舌尖上的中国,深夜播出,却火遍全国。舌尖上的中国“很美很诱人”,可“嘴边上的中国”是不是这个味儿?这是摆在老百姓面前的严肃话题。反观现在我们面临的问题,无论是粮食危机问题,还是食品安全问题,都成为考量政府智慧的考题。做好“舌尖上的中国”这篇大文章,破解粮食与食品安全问题,需以舌尖上的文化遗产保护为切入点。

舌尖上的文化遗产保护要做到“吃得饱”。民以食为天,美食文化是中国文化独特的组成部分,自古以来,中国人就讲求调和无味,味道不仅仅关乎食物的烹饪,还关乎自然哲学。中国历来是一个挣扎在温饱线上的民族,历朝历代都有过和饥荒作斗争的历史,而改革开放以后,我们的经济快速发展,温饱得以解决,短时间内解决了一个历史顽疾,而百姓也就由过去求温饱转向求美味。

舌尖上的文化遗产保护要做到“吃得好”。享誉全球的科学家袁隆平培育出杂交稻,解决了国人的温饱问题;即使引起广泛争议的转基因作物也确为解决人类的粮食危机作出了重要贡献。“每一硬币都有两面”,新技术的应用能够解决百姓吃得饱的问题,但是这些粮食品种的迅速普及,也给物种多样性、粮食品种多样性以及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带来巨大挑战。要在思考并解决让全国人民“吃饱饭”的同时,为解决让人们“吃好饭”的问题做好技术以及农作物上的准备。将祖先历经千百年培育出来的各具特色的传统农作物品种及相关技术,最大限度地保护起来传承下去,为人类未来高质量生活、多口味需求,保留下更多的物种、技术与人力资源。

舌尖上的文化遗产这块金字招牌要“擦得亮”。从烹饪精细的贵族美食,到技法各样的市井百姓饮食再到各具特色的民族、宗教饮食,古老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有色香味浓之誉,无华而不实之嫌”,如何才能发挥出中华饮食文化的优势与特色?《舌尖上的中国》将人与美食的关系阐释得淋漓尽致。《舌尖上的中国》制作团队满怀诚意,不仅带来了视觉盛宴,同时传承了民族文化,这也说明了我们的文化产品一样可以取得成功,而这背后正是强大的文化产业作为支撑,只有产业化,市场化,才能真正地激化活力,擦亮舌尖上的文化遗产这块“金字招牌”。

事虽难,做则必成。捍卫舌尖上的文化遗产,需要我们真抓实干、求真务实,既要保障粮食安全,留好我们的口粮,也要保障我们的食品质量,让我们在吃得饱的同时,更要吃的安心、舒心、放心,更要吃出健康、吃出增长、吃出文化,唯有如此,才能保护好群众的根本利益;惟有如此,才能传承好我们的文化遗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2024介绍中国文化遗产说明文

全文共 302 字

+ 加入清单

北京故宫是一个庞大的建筑群,它位于北京中轴线中心,是明清两代皇帝居住的地方,它的旧称是紫禁城,是世界五大宫之首。

北京故宫可是很大的,占地七十二万平方米其中十五万平方米是建筑面积从永乐四年开始建设的,以南京故宫为蓝本建筑于1420年,也就是明成祖18年建成的,它是一座长方形城池,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四周围有十米的城墙。城外有52米宽的护城河。

紫禁城内的建筑分为外朝和内廷两部分,外朝中心为太和殿,永和键,保和殿,其中太和间最为重要,原名奉天殿,后来改成皇极殿,清顺治二年才改成太和殿。

内廷的中心是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统称后三宫,是皇帝和皇后居住的正宫。

北京故宫不愧是中国人民的智慧的结晶。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中国世界文化遗产600字五年级

全文共 657 字

+ 加入清单

斑驳的城墙,郁郁葱葱的古树,凸凹不平的石板路,这是明孝陵在我心中留下的印记。今年暑假爸爸妈妈带我去了南京明孝陵,一睹那里的风采。

一踏入明孝陵,迎面而来的就是一条长长的道路,这便是石象路神道。走在神道上,两边是形态各异的`神兽石像,有马、貔貅、狮子、大象、骆驼等。只见马儿四腿撑地,正欲飞奔;貔貅怒目圆睁令人毛骨悚然;大象尖露巨牙,随时准备抗击敌人……据说这些动物象征帝陵的崇高、华美,也起着保卫、辟邪的作用。

走过神道,在小路上就能看见沿途的一些民国时期的碉堡,战士们曾在这里抗击日本人的进攻。走出小路,就可以望见不远处一道又一道的城墙,那便是朱元璋的陵墓。

穿过几道高大雄伟的城墙,墙壁上的石头缝里长满青苔,给人以强烈的沧桑感。上到城墙,一片风光尽收眼底。近处,是陵区里连绵不断的古树,红墙黑瓦的城门,以及熙熙攘攘的游客。稍远处,是一个半圆形的拱起的宝顶,宝顶几乎占了半个山丘,规模宏大,明太祖朱元璋的墓就坐落在这崇山峻岭之中,墓没有被开发,与山林几乎融为一体。远处,整个南京城区在朦胧的雾蔼中若隐若现,整个城市就像在树林中一样。

城墙里面是个宫殿,殿内的墙上挂着明朝的历史介绍,殿中间则被开发成了探索朱元璋地宫的AI体验馆。我怀着浓重的好奇心报了名,工作人员给我戴上一个奇怪的头盔和耳机,VR眼镜里便出现了虚拟的刘伯温。我跟着刘伯温一步步探索朱元璋神秘的地宫,看到了明亮的长明灯、陪葬的金银珠宝和仆人、严密的防御系统……让我惊叹于古人的智慧。

明孝陵,你承载着大明王朝多少的历史,诉说着明都多少的故事!再见了,明孝陵。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世界文化遗产五年级作文700字以上

全文共 1093 字

+ 加入清单

“不看秦始皇陵兵马俑等于没来过中国。”这是法国一位前总统对秦始皇陵兵马俑的评价。作为中国人,我们必须要了解一下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秦始皇陵兵马俑。

秦始皇陵兵马俑最初于1974年的春天发现,当时一位农民打水时无意间发现一个武士头俑,引起考古学家关注,由此发掘出秦始皇陵兵马俑,在1987年不仅成为了世界文化遗产,还成为了全世界第八大奇迹。短短13年,它是怎样让全世界人了解自己的呢?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工艺技术和专家们对它的评价。秦始皇陵兵马俑模拟了秦代真实的车、马、人等,所有兵马俑都是由黏土烧制而成的陶器,然后再把其他部位黏在一起。今天我们看到的这些俑,貌似很普通,实际意义非同一般,正如专家们所说的:“那些略小于人形的陶俑形态各异,连同他们的战马、战车和武器成为现实主义的完美杰作,同时也保留了极高的历史价值,还可以补充一部分文献的不足,给人们对古代马车、兵器等的了解提供很大的帮助。”

秦始皇陵兵马俑目前已经发掘出共4个坑,每一个坑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先来看看一号坑,坑中有武士俑500余件,战车6乘,驾车马24匹,还有许多剑、矛、弩等兵器。坑的东部有210尊与人等高的武士俑,排成三列,前三个领队,他们的神态、发型都各不相同,手执弩机,像前锋部队,紧随其后的是一个阵容整齐的主体部队,个个手执3米左右的长矛、戈、戟等兵器,两侧还各有一个武士俑,很是威风,又好像随时可以进入战斗的状态。

大家是不是觉得一号坑已经很壮观了呢?不,还有二号坑,它是整个兵马俑中最大的俑坑。二号坑中共有约1300多个兵马俑,战车80余辆,分成四个梯队。第一梯队,60个立式弩兵俑,160个蹲跪式弩兵俑,他们排成圆形,轮流射击,以弥补射击速度慢的缺点。第二梯队,由64乘战车组成,每辆车前4匹陶马,三个列兵俑,中间一个拉马辔,左右两个各持一个长柄兵器。第三梯队由19辆战车,264个步兵俑和8个骑士俑组成,每辆战车后有8—36人。第四梯队由108个骑士俑和180匹陶鞍马俑组成,每匹马前有骑士俑一个,这么庞大的一支队伍,任何人看了都不由得心生敬畏,看来大秦帝国能统一其他六国是有原因的。

虽然一号坑和二号坑很壮观,但他们全是下级士兵俑,埋入三号坑中的可全是指挥官,看,最前排是一乘战车,后面都是武士俑,大概是指挥官们信任的亲兵吧!四号坑中并没有兵马俑,就被匆忙填埋,专家们在四号坑中发现了火焚痕迹,他们推测可能与西楚霸王项羽入关火烧阿房宫有关。

如此壮观的秦始皇陵兵马俑,对我们了解中国古代历史有着不可估量的帮助,它们再现了秦国灭六国,一统天下的神威。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秦始皇陵兵马俑当之无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作文

全文共 506 字

+ 加入清单

我对祖国秀丽的山河有一种神圣而不可侵犯的情感。尤其是那屹立在崇山峻岭之中、纵横交错、气势磅礴的万里长城。长城如巨龙般蜿蜒盘旋在崇山峻岭之间,若隐若现,举世无双的魅力无以伦比,深深牵动着我的心弦。

万里长城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这片稀稀壤壤的土地站了几百年了吧?你让多少中外游人赞不绝口,将祖国美景尽收眼底。

登上去,闭上眼睛,呼吸着的古老气息,眼前浮出一幅悲壮的历史画面,中国被其它国家踩在脚下,受尽欺凌。可现如今,东方雄狮,你站起来了,就像这万里长城一般永久屹立于世界东方,沐浴着璀璨的阳光,蓬荜生辉。在长城内外群山之间的处,傲然挺立着许多烽火台,它们历经风雨,每一砖一瓦都姿态各异,各具特色。

“不到长城非好汉”,那陡峭忐忑的“好汉坡”在万里长城也颇有名气,是一道独具色彩的风景线。

再次凝望长城,我不禁浮想联翩,古人是多么伟大,他们当时在那么恶劣的环境下,持之以恒。烧出一块块石砖一点点砌成坚不可摧的城墙,可谓是贡献了青春美好时光,贡献了终身。我们要弘扬中华人民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精神,还要将这种美德代代传承下去,将祖国各行各业建设得欣欣向荣,一步步迈向富强。

长城,你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的象征。我为你骄傲、自豪。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描写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五年级作文600字

全文共 448 字

+ 加入清单

人们都说泰山好,泰山秀气,泰山美丽,真是言不需啊!因为我看到了它,我完全被它的美丽征服了。泰山,魅力无穷。

油绿

行到泰山脚下,抬头望去,一片绿色。这是独特的绿,这深中带浅、浅中带深,深绿、浅绿一融合,那可真是绝顶

险峻

泰山真是险啊!上到南天门以后,有一个大下坡叫“十八盘”,这坡一看就让人心惊胆战。这个坡度几乎成了直角,稍不留神就会踩偏掉下去,十分危险。四周是万丈深渊,所以下这儿只能小心翼翼。泰山真险啊!是别的山没有的险,这是泰山独有的魅力。

绝顶

我终于登上了最高峰——玉皇顶。站在山顶,我大喊着“我登上山顶了!”这个声音好响亮,在山的四周回荡着。看着脚下一片片的人,我仿佛是一位仙人遨游在云海里。看着正在吃力向上爬的人们,心里有一种豪迈奔放的感觉,深刻领悟了“会当凌绝顶

只有亲自临泰山绝顶

泰山不仅历史悠久,景观雄伟震撼,而且文化底蕴厚重,难怪圣贤名士、平民百姓对它那么崇敬。齐鲁行,游蓬莱仙境,赏崂山秀馆,登东岳泰山,令我更爱锦绣中华的大好河山。泰山用它独有的魅力征服了人们,它是独特的,是美丽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五年级世界文化遗产作文500字

全文共 665 字

+ 加入清单

“行遍江南九十九,不如南浔走一走。”没错!这是一座有着历史文化底蕴的古城。一个人文资源充足,中西建筑合璧的江南水乡古镇,也是江南蚕丝名镇。古镇的风景古朴温美。日下,这里小桥流水,月起,这里仙雾缭绕,犹如一幅仙境般的江南水乡画卷。下点小雨的古镇更有味道了,走在那潮湿的青石古道上,看着那一叶扁舟,摇曳在悠悠水巷,在蒙蒙的烟雨中,徜徉着浪漫的气息,简直魂都要丢了。

千百年来,这里经济繁荣,商贾流通,造就了一个个商业创奇,也构建了一座座豪门宅邸。古镇上保留的老房子大都是几大富豪家族的,比如张石铭旧居,是江南巨富、南浔四象之一的张颂贤之孙张均衡所建。大宅气势宏伟,富丽堂皇,风格独特,将江南传统建筑和西洋建筑巧妙地结合在家一起,是一座中西合璧的经典之作。旧宅内,庭院深深,回廊曲折,楼层错落,楼上楼下共有244间,不愧是号称“江南第一巨宅”。还有驰名全国的嘉业藏书楼,百间楼,江南园林小莲庄,小镇的守护神广惠宫等等。

除了这些名胜古迹,我们南浔所产的“辑里湖丝”也驰名中外,成为“耕桑之富,甲于浙右”,孕育了无数的丝商群体。在清代的时候,它是名贵的皇室贡品,是帝王们的御用品,代表着帝王的崇高权位。

此外,还有各种地道的特色小吃和小菜,有桔红糕、定胜糕、薰豆茶、大头菜、绣花锦菜还有浔蹄。就拿我最爱的这个浔蹄说吧,肥而不腻味,入口即化,色泽鲜嫩,放到口中就是松软香滑的回味。电视栏目中也专门录制了我们南浔的猪蹄,之后更是远近闻名。

如今,我们南浔古镇已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是不无道理的。南浔并非难寻,何不来我们南浔走一走,看一看,品一品呢?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