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家教家风演讲题目【通用20篇】

老师就像我们的母亲一样,照顾,培育着我们这一群淘气的孩子。如果说,我们是一朵朵娇弱的花朵,您就是爱花的女主人,耐心的让我们在您的滋养下成长。您还记得吗?您刚来到我们这个大家庭的时候,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家教家风演讲题目,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浏览

3635

作文

139

篇1:弘扬中华美德,传承家风家教

全文共 916 字

+ 加入清单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这是人们经常说的一句话。我这艘快乐的小船每天都生活在家里这片蔚蓝、温暖的港湾里,虽然无拘无束,却有着家规这条看不见的航线在指引着我一路向前的方向。下面我就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家的家风

爸爸告诉我,做人一定要“孝”为先。

“百善孝为先孝”,孝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家的饭桌是长方形的,每次吃饭,爷爷会坐在中间的椅子上,奶奶坐在右手边的第一位,爸爸坐在左手边第一位,妈妈坐在右手边的第二位上,我坐在左手边第二位。这样一个简简单单的座位安排却包含着长幼尊卑和浓浓的孝义。吃饭的时候往往是爷爷先动第一筷,我们才捧起饭碗在浓浓的香气中吃饭,因为这样才能体现出对爷爷的孝顺与恭敬。妈妈经常说“只有小事情的孝道做好了,才能成就大事情的孝道”

姥姥告诉我,为人处世一定要有“礼”。

判断一个人的品质可以从他的言谈举止中得出评价。我们家姥爷、姥姥、妈妈都是老师,呵呵,可以算得上是“书香门第”了。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我一出生就被大人教导要有礼貌,要知书达理。我没能达成长辈们的心愿,整天疯玩,遇到开心的事就哈哈大笑,一有不开心的事就会闹情绪。姥姥就会一直耐心地给我讲南宋理学大师朱熹曾写过一篇《朱子家训》。我到现在仍能熟练地背诵其中一段:“君之所贵者,仁也。臣之所贵者,忠也。父之所贵者,慈也。子之所贵者,孝也。兄之所贵者,友也。弟之所贵者,恭也。夫之所贵者,和也。妇之所贵者,柔也。事师长贵乎礼也,交朋友贵乎信也。见老者,敬之;见幼者,爱之。有德者,年虽下于我,我必尊之;不肖者,年虽高于我,我必远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现在我成了邻居、老师眼里文明、稳重的好孩子,还经常会成为其他孩子的“学习榜样”呢。

妈妈告诉我,生活要“干净”。

妈妈是是个勤快的女人。每天都会把家收拾的井井有条。每当看到我的房间有一点小凌乱的时候,就会逼我把房间收拾干净,把东西各就各位放好,直到她顺眼了为止。在妈妈的不懈努力下,我们的家成为了一个干净整洁的家,家里的每个人在她的影响下都变得干净利落。我也因此被学校评为“十星少年之卫生星少年”。

“讲孝道”、“有礼仪”、“爱干净”代表了我家的良好家风。我会继续把他们发扬光大,创造更美好的明天。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开封市“血脉传承---我的家风家教故事”征文活动

全文共 935 字

+ 加入清单

开封市血脉传承---我的家风家教故事征文活动

记者昨日获悉,由市关工委、市委老干部局、市文明办、市妇联、市教育局主办,在全市范围内启动开展了“血脉传承---我的家风家教故事”征文活动,即日开始,希望广大市民和家庭踊跃参与。

此次征文活动以“血脉传承---我的家风家教故事”为主题,征文时间即日开始,一直持续到2016年11月1日。全市广大家庭可自行参赛,也可以各主办方为单位组织稿件参赛。内容上,用第一人称讲述亲身经历的家风或家教故事,可以是好的经验和做法,给大家以示范、借鉴;也可以是曾经历过的家教误区和挫折,给大家以警醒、启发。要求贴近生活和时代,以小见大,情感真挚,积极向上,1800字左右。作品忌空洞、纯理论。须保持原创性、真实性。稿件下方,请留下真实姓名和联系方式。主办单位将从中评出一、二、三等奖及组织奖,分别颁发证书、奖牌。

来稿寄至开封市关工委办公室,信封注明“征文”字样。也可发电子邮件至 kfshggw @163.com。邮寄地址:开封市延庆街1号市老干部活动中心(市关工委办公室),邮编:475000。

【“我的家风”有奖征文启事】

为进一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大力倡导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市新闻信息中心现面向社会开展“我的家风”有奖征文活动。

一、征文要求

1.征文以家风、家训、家教等为主要内容,就发生在自己家庭或身边的事情,以故事、随笔、评论等形式形成1000字左右的文稿,除诗歌外体裁不限。

2.征文来稿发至电子邮箱xh.xwzx@163.com,文档以“我的家风+文章名称”命名,或邮寄至兴化市新闻信息中心编辑部。文稿尾部请注明投稿人姓名、联系方式。

3.本次征文活动参与对象仅限兴化市范围内常住人口或在外的兴化籍人士。

二、征文时间

从即日起至2014年7月30日止。

三、奖项设置

征文结束后,主办单位组织相关专家进行评选,从本次征文中评定一等奖1名,奖励1000元;二等奖3名,各奖励600元;三等奖6名,各奖励300元;优秀奖若干名,各奖励100元。同时,《兴化日报》将选择部分优秀作品刊登。

中共兴化市委宣传部

兴 化 市 文 明 办

兴化市新闻信息中心

2014年5月22日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好家风好家教

全文共 1315 字

+ 加入清单

家风是传统文化传承的载体,更是社会主义价值观宣传教育的重要载体。千百年来,中华优秀文化通过一代代家庭长辈的言传身教和家风传承,深入到每个中国人的血脉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领导干部要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廉洁修身、廉洁齐家。无论大家小家都有家风家训,我的家庭则秉持着“以教立家、以俭持家、以德治家、以爱兴家”的家风家教

“以教立家”是我家风的第一点,使我的家庭改变了贫穷的命运。我出生在一个偏僻贫苦的农村,父母含辛茹苦的养育了我们九个孩子,为了维持生活不惜把菜地种上黄烟,到二十里外的多个村庄将黄烟换成粮食来糊口,兄弟姐妹的衣服一个传了一个,即使生活如此艰难,父母也尽自己最大的能力供孩子上学读书。父亲因为不识字吃过不少苦头,有一次他(担任队长时)去县里开会,因为不识字已经到达目的地却还要向路人询问开会的地点,他意识到没有文化的可怕,使他在年近70岁时仍拼命干活供孩子上学,当时村里的很多人都不理解,但父亲心中始终坚信知识改变命运。如今我们兄弟五个都通过努力学习走出了农村,这在我们那个小山村就是一个奇迹。受父亲的影响,我也秉持着以教立家的家风教育我的孩子努力读书,她通过努力也考上研究生。让孩子多学知识,创新进取,提高自身素质做一个有利于社会的人。

“以俭持家”是我们家一直保持的良好习惯。尽管现在生活条件好了,我们仍教育自己的孩子: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我的孩子在潜移默化中传承着节俭的家风,生活里她不浪费粮食,不乱花一分钱。每次煮饺子前她都问我们吃几个,然后吃几个下几个,买衣服的时候只要觉得价钱贵再喜欢也不买,从孩子的生活点滴中就能看出“以俭持家”的家风对我们家人的影响。

“以德治家”是我家风的重中之重。重视以德治家当属“古今一理”。作为党员干部以德治家的意义不仅仅是使家庭具有良好的家德和家风,更重要的是要着眼于人民,着眼于国家,着眼于党风和社会风气。我的家庭中长辈们“以德业遗子孙”,指引后代踏上成人正道。对我来说印象最深的是在我的结婚典礼上父亲以朴实的行为教会我爱国爱党,知恩感恩。那一天父亲十分激动,面对亲朋好友他激动的说:“我的儿子进了工厂,感谢共产党!”,在座的人都笑了,但这句话却深深印在我的脑海,使我时刻铭记要知恩感恩、兢兢业业、爱国爱党。“以爱兴家”是我们大家庭的幸福和睦的重要保证,兄弟姐妹各个家庭间不分你我。长辈们无微不至的关心每个孩子,每个成员更是孝敬家里的长辈。只要一有时间,无论路途多么艰辛,子女们总会携带家人去看望父母,尽自己最大的能力让老人度过快乐幸福的晚年,所以在我们家总能看到热闹的四代同堂的温馨景象。生活里条件稍好的姊妹总会主动帮助稍差的姊妹,大家庭成员之间相互理解,相互关心。正是这样的家风使我们每个人都懂得去关爱他人,所以我也努力将这份关爱延伸到工作中,关爱身边的每一个同事。“以爱兴家”既是小爱驻家,更是大爱驻国。

良好的家风传承是社会风尚的健康发展前提,每个家庭都应构建起具有各自特色的家风和家教,作为家庭的核心人物更是要责无旁贷担起这一重任,传承“以教立家、以俭持家、以德治家、以爱兴家”的家风家教,为社会风尚进步发展、为伟大的“中国梦”的实现贡献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篇4:立家规、正家风、严家教优秀征文:忆述我的家风

全文共 1632 字

+ 加入清单

程氏家族在周铁镇溯源悠久,在我伯父程绶勋和父亲程绶彬辈下有许多子女,与我同辈的男儿都排名“民”,西民、冠民、怀民、葛民、天民、苏民、虎民、演民;女儿都排名美琛、美瑜、美瑛、美琴。我的兄弟姊妹大都在外面工作,有些留在家乡。他(她)们正直朴实,睦邻友善,在不同的岗位上都做出了努力。最令人怀念的是大阿哥西民,他在苏州中学执教后回周铁镇任竺西中学校长,勤奋办学,悉心育人,深受学生和家长的爱戴。但在1957年受诬不屈而遭革职,文革中更受冲击,1970年含冤病故,直至1982年彻底平反昭雪。在我这样的大家庭中,从小受到良好的教养,更受到家乡乡风和母校校风的熏陶,始终铭记“竺西母校恩,周铁故乡情”。我懂得了政治品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职业道德是多么重要,并以此来教育、影响自己的子女,在全家共同形成了良好的家风

为一家之长,有一个具有时代特征的“二四二”家庭。“二”是老俩口,“四”是儿子儿媳和女儿女婿,“二”是孙儿和甥女。我的老伴胡友梅,善良、正直、敬业,长期担任第三军医大学药理学教研室主任教授,后来任命的新主任长期出国未归,她就一直“代管”着,一些导师对研究生不够关心,研究生找她指导实验,修改论文,直至答辩毕业,她做了大量“为他人作嫁衣裳”的工作而无怨无悔。我担任第三军医大学校长兼党委书记,她祘是三医大的“第一夫人”,从不干预校政,从未为他人说情求事。71岁退休后在家里当起我的“秘书”,电脑上的打字,制作讲课多媒体课件……,多由她担当,直至现在86岁,依然如此。我由中央军委授记一等功的庆功大会上说“我的军功章里有她的一半”,全场想起了热烈的掌声。

1986年起作为三医大的“正军职党政一把手”,儿子程红岩和女儿程红缨也祘是“高干子女”,但他(她)们却远离一些高干子女的不良习气。红岩在上海第二军医大学附属医院放射科工作,该院院长、后担任二医大副校长,再来三医大任校长的吴灿同志说,他很长时间不知道“程红岩是程天民的儿子”。红缨在西南医院心内科当护士,该院政治部主任江帆也很长时间不知道“程红缨是程天民的女儿”。红缨的公公是位老农民,在湖南家乡因病住院,缺乏照料,已经是教研室主任、副教授的程红缨到湖南看望,为公公用好几盆水擦洗又黑又臭的身躯,换上干净衣服,老人感动不已,乡间传为佳话。

我们作为父母都忙于工作,对儿女少有关照,并受文革等影响,红岩、红缨高考都差几分未能录取。老俩口一辈子教了不知其数的大学生和很多研究生,但自己的子女却没能考上大学,为此也确有感伤。但我们都把很多学生当成自己的子女,也就感到了宽慰。红岩、红缨奋发努力,走上了奋发成才的路子。红岩后来考取了研究生,毕业后分配到刚由吴孟超院士主持建立的肝胆外科医院放射科工作,他带着一名护士和一名临时工“起家”,一步一步发展,现已成为相当规模和水平的放射科。他在肝癌“介入治疗”等方面已颇有建树,不少病人慕名请他治病。在众多“海归”、博士等的剧烈竞争中他以高票当选为“教授”。儿媳潘慧璋是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口腔科副教授,牙科矫形是其专长,自己工作很忙,还悉心照顾红岩,对在南京的父亲母亲和在重庆的公公婆婆都很孝敬,我老俩口生病住院,都要赶回来看望、陪伴和照料。红缨也在工作岗位上刻苦自学,成为三医大学护理学院基础护理教研室主任,评委优秀教师,获全军院校育才银奖。儿女都立了功,入了党,都已年过半百,仍在勤奋工作。女婿周林原为心内科医生,到美国留学多年,回国后被调到科管岗位,后任三医大学附属大坪医院院长和野战外科研究所所长,工作任务十分繁重,在外是正师职领导,在家是第二代家人的一员,夫妻恩爱,尊重老人,爱护女儿,连保姆也直呼他“周林”。我们全家充满了尊老爱幼、和谐欢欣的氛围。孩子们的进步成长和良好家风,成为我们两位耄耋老人心情愉快和身心安康的主要原因。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和万事兴,每个家庭都具有良好的家风,则整个社会就风清气正,体现和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就有了更加扎实的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家风家教征文

全文共 2092 字

+ 加入清单

霍村小学韩会娟

一个家族的兴旺,是要靠一代或几代人的努力和积淀,长此以往,代代相传。这种言传身教及其这些零散的只言片语,铸就了治家兴家的经验总结,引领其家庭走向兴旺辉煌,进而彰显出家庭的特点和风格或风尚,这就是家风。 家风是变化的。俗话说,村看村、户看户,外甥看老舅,侄女看亲姑。看什么?就看他们如何做人做事。把看到的故事在家庭成员中交流、探讨,吸取其中的经验教训,这就是学习、观摩的过程,就是充实、调整自己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做人做事的体验变成准则,变成思想观念,变成自觉,左右着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即使外人不让你那么做都很难。家庭每个成员的共同自觉,就是家风。

下面根据记忆所及,就我家的家教家风择要整理如下,虽属一鳞半爪,在我心目中却弥足珍贵。从我记事起,全家人吃饭时依次围在一桌,必须待长辈进餐,晚辈才可进餐,同时大人边管娃喂饭,显得格外其乐融融。席间各抒己见,畅所欲言,这大概是传承家教的最佳时间。当然随时随地都可进行,不拘一格,有时拉家常、有时谈时政、有时讲礼仪、有时论处世、有时还引发出些小故事。例如:《鞭打芦花》是说古时有一贤智少年,早年丧母,其父亲续弦又生一弟,寒冬腊月,其弟身着棉衣虽薄而动作如常,未见寒意。但他棉衣虽厚,却啬缩不前,父亲误以为萎懒,执鞭竟打,衣破处芦花绽出,父亲识透继母虐待之心,决意将其休掉,他竟劝阻父亲言道:“母在一子单,母去两子寒”父觉得言之有理,只好作罢。继母倍感羞惭自愧,若被休掉,我儿岂不亦受冻饿之苦?从此痛改前非,善待二子。用两句话成全了一个家庭,同时又感化了继母,这是多么难能可贵的事。其才智气度令人敬佩,确实让人受益匪浅,启迪良多。

家教的传承除借以上类似故事外,还有更多的名言警句和零散的只言片语。为了叙述方便,将其归纳为励志上进、修身养德、勤俭节约和处世为人四个方面略加阐述。

一、励志上进的教育

人非生而知之,要涉猎社会,就必须有更多的历史文化知识,科学技术知识和社会人文知识。虽不能博学通览,但学无止境,多多益善,况且天下父母谁不望子成龙。故先辈常谆谆教导“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又如“学如积薪”也就是说知识在于积累,也在于循序渐进才有“积土成山、积水成渊”之喻。唯恐为学不刻苦努力,由于年幼生活安逸没有压力,学业因之荒废,因此提出“古之圣贤豪杰无不从困苦中来哉,”给以借鉴。更有“如负薪、如掛角、如囊萤、如映雪”的小故事给以鞭策。“少小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知识能改变命运,但又

要认识到学习不是轻而易举的事,“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更要珍惜光阴,故有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的训诫,更提醒不但说“有志者事竟成”,况且还要坚韧不拔的毅力,“铁棒磨绣针,功到自然成”则是口头禅。可见先辈渴望子孙成材的良苦用心。

二、修身养德的训诫

诸葛亮戒子书中提到“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意思是修身必使其身心处于清静无为境界,然后通过自强不息地学习,升华对天时地利社会物候能够做出正确的认识与判断,形成各自独特的见解,从而指导个人的思想行为,很好地服务于社会,成为国家有用之才,把所获成果贡献给社会,让民众分享,不擅自奢华浪费,这大概就是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的含义,正一副对联中写到:“计利当计天下利,求名应求万世名”。其实修身是修纯粹素朴、真诚无妄、自然无为之道德,那么个人就应当正确把握自己,首先做到举止规范、处事豁达、通晓事理、光明磊落,借鉴“人贵有自知之明”“穷有志气富有德”,奉行“言必信、行必果”,“应人事小、误人事大”的诺言。在救济乡亲的困难时,常以“饥时给一口,胜似饱时给一斗”,不做锦上添花的小人,要做雪中送炭的君子,始终保持厚德载物。

三、勤俭节约的提醒

勤俭节约是我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父母在日常言:“一勤天下无难事,百忍堂中有太和”与“勤能补拙”鼓励子孙学习工作必须刻苦勤快,只有这样“功夫不负有心人”.光勤劳不知节俭,丰硕的成果会被白白浪费掉,实为憾事。所以“省下的就是挣下的”和“打牛千鞭不舍粟米一颗”,及“稀吃三年买头牛,稠吃三年卖头牛”都是让人勤补拙俭养廉的懿范垂训。这次政府推出的“光盘行动”和资源节约型、环境保护型国家,无不遥相呼应,故应继续发扬。

四、处世为人的规劝

通过修身养德最终还是如何落实到处世为人的实际行动上。“百善孝为先”是先辈育人的经验结晶,假如一个人不孝敬父母,有谁敢与他交往共事,因为他在人心目中名誉太糟。所以只有孝敬父母,尊敬师长,那子孙也照样会孝敬你、照顾你,师长也会尊重你、信任你,这样你的事业才会兴旺发达。正如孟子所云:“敬人者,人恒敬之,爱人者,人恒爱之”。 “满招损,谦受益”是先辈留给我们处世为人的经验总结。只有虚怀若谷,才能盛得无限物资,满则无处着落。毛主席曾说“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总是让人处世应当谦虚谨慎,戒骄戒躁。 在社交中,语言可以交流思想传递讯息,然而就有“言多必失”“祸从口出”之诫。故“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显得十分重要。我家就有“听话如同尝汤”和“话有三说,巧者为妙”的训诫。谨记“一句好话三冬暖,恶语出唇六月寒”的谚语,提高自己的办事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6:以家教家风家训为主题的

全文共 1368 字

+ 加入清单

家风又称为门风,家风其实就是在家庭里形成一个统一的道德标准。所以说,一个良好的家风可以帮助在家庭中的成员更好地学习一些人生的道理和做人的道理!

"学以增智,学以立身",把勤于学习作为培育良好家风的常态任务。圣贤由学而成,才能由学而得。一个政党会因学习而强大,民族会因学习而富强,同样,家庭会因学习而不断进步和发展。高尚的人格,美好的操守,是一开始从家庭的熏陶、而后在学习和工作的实践中长期培育而成。古往今来许多有识之士,无不重视以文化人、以学治家,把个人的修身立业与培养良好学习家风联系在一起。从小就养成善学、爱学、勤学的习惯,才能不断陶冶道德情操、提升气质风范,也才能避免陷入少知而迷、不知而盲、无知而乱的困境。古人说:"学者非必为仕,而仕者必为学。"党员干部不仅要做勤于学习的表率,还要激发家庭成员的学习兴趣、培养学习习惯,通过学习立身立德、增智强能,这样也能使良好的学习家风薪火相传。

"为官发财,应当两道",把甘于清贫作为培育良好家风的价值追求。是为子女留下万贯家产,还是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这是检验党员干部是否具有良好家风的重要标志。唐代诗人罗隐就有"国计已推肝胆许,家财不为子女谋"的名句留传后世。李克强总理对政府官员也有着掷地有声的话语:"为官发财,应当两道,既然担任了公职,为公众服务,就要断掉发财的念想。"当官即不许发财,这是党的性质宗旨决定的,是职业要求决定的,也是家庭教育必须遵循的。事实说明,家财越多越有可能滋生懒惰心理,扼杀创造精神,这对家庭对社会都是极为不利的。真正高明的父母,是把优良思想和品德操守留给子女,这样才能为家人赢得长久的荣誉和尊敬,为家庭带来长久的欢乐和安详。

"俭以养德,德由俭来",把乐于节俭作为培育良好家风的行为准则。崇尚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古代,就有"勤于持家,俭以养德"之说。节俭,是一种生活态度和价值取向,是一种催人奋进的精神力量,唯有从小就接受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教育,才能真切懂得"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防止产生优越感,自觉克服骄娇气。节俭既是一种美德,也是个人健康成长的护身法宝。现实中,有的党员干部就是从追求奢侈生活开始,逐渐走上违纪违法道路的。要自觉远离奢侈欲的诱惑,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思想,不仅自己要以俭为荣,还要让子女过过穷日子、苦日子,使他们真正把节俭作为一种意识,嵌入灵魂深处,作为安身立命之本,成为生存智慧的理性选择。

"堂前教子,枕边教妻",把严于管教作为培育良好家风的重要环节。家庭给人以归属感,成为人们内心情感最柔软的一部分。正因为此,家庭容易成为人性弱点的避风港,原则易在亲情面前变通,底线易在亲情面前突破。对家属子女管理不严,常常导致家庭不幸。党员干部要自觉把好作风贯穿于家庭生活之中,经常向家人宣传政策法规,帮助他们划清是非、美丑、荣辱的界限,对枕边风善而从,恶而弃;对子女的不正当要求,要坚决予以拒绝。同时,"身教重于言教",要求子女家庭和睦,自己首先要感情专一;要求家人洁身自好,自己首先要远离低级趣味。只有这样,才能把家庭打造成一个追求进步的家庭,一个经得起风浪考验的家庭,一个和谐幸福的家庭。

希望家家户户都能够形成一个良好的家风,让家风帮助我们学会做人的道理,在社会中形成良好的风气!

[家的家风家训主题的作文600字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我的家风家训家教

全文共 732 字

+ 加入清单

国有国法,校有校规,家有家风。我家的家风是:“好好做人、好好学习。”

家人们从小就教导我要好好做人。

爸爸教育我要守信。记得二年级的一个周末,因为我表现好,所以,爸爸准许我玩一小时电脑游戏。但是,我玩游戏超过了时间,爸爸很严肃地收起了电脑。之后,便语重心长地对我说:“棠林,要守信,不然,长大后你到社会上是会很麻烦的!”

姐姐告诉我要诚实。因为“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三年级的一天,我不小心把姐姐最爱的玻璃杯打碎了。我很怕被挨骂,不过最后,我还是鼓起勇气,向姐姐道歉。但是,姐姐原谅了我,并且对我说了句意味深长的话:“杯子打碎了不要紧,如果你因此失去了诚实,就没有人会相信你了。”

妈妈教育我要谦虚。四年级的一次考试中,我考了全班第一,回到家我得意洋洋得告诉了妈妈。妈妈和蔼的对我说:“棠林真棒!再接再厉,不过要记住:‘谦受益,满招损。’”

家人们不仅教导我好好做人,还教育我要好好学习。

五年级,我因沉迷网络,所以期中考试只考了八十几分。回家路上,我很害怕妈妈会怎样对我。但是回到家,妈妈却对我说:“失败不可怕,可怕的是就此跌倒!你要以此为起点,争取下次取得更好的成绩。”然后妈妈和我分析原因,为我解答难题。经过妈妈的辅助和我不懈的努力,我的成绩直线上升。在期末考试中,我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莎士比亚曾说过:“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在学习上,我有个好习惯:爱读书。从我跨入了小学的大门,我便开始读一些故事书。后来这几年里,我开始接触一些文学书,例如《骆驼祥子》、《城南旧事》、《窗边的小豆豆》。我一有时间就拿出一本来看。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以礼仪之邦而着称的国家,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这些孩子,也一定要发扬这种精神,只有这样,我们才不愧于我们的祖先,不愧于是一个继承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我的家风家教故事_五年级作文

全文共 893 字

+ 加入清单

有编辑问:“这是你的笔名吧?”还有人忍不住打听:“当初怎么给你取了这样一个名字?”其实这个名字不是笔名,是真名,是爷爷为我取的。虽然他去世已经31年了,但我时常想起他。

爷爷也算是一位老干部,新中国建立后当过我们县修造船厂的厂长,改革开放初期我们县成立国营的航运公司,他应该也称得上“元老”,加之奶奶也是航运系统的老职工,按照政策,父亲可以去航运公司上班,但爷爷没有找关系、“动脑筋”让父亲“坐办公室”或从事调度调配等较为轻松的工作,而是让父亲到一只小木船上当了一名最普通的水手,天天水里来浪里去,一干就是几十年,从小木船到水泥船再到铁板船,父亲直到下岗其最高职务都只是一只内河小船上的“大副”。

后来哥哥出生了,父亲问爷爷取什么名字好,听说爷爷一锤定音:取名“正志”,谐音“正直”,如果再生一个孙子就取名“正气”,兄弟二人名字的最后一字合起来为“志气”,做人不仅要正直正气,还要有志向、有骨气,不是靠自己本事得来的东西坚决不要——这是爷爷一辈子的坚守,他希望能传承下去。有件小事充分体现了爷爷的这种性格。

我们家紧邻公路,记得我四岁的时候,有次一辆运西瓜的货车翻到路边,西瓜滚得到处都是,左邻右舍闻风而动,大呼小叫:“有不要钱的西瓜吃啦!”看到很多大人小孩把大大小小的西瓜往家里搬,搬了一趟又一趟,我和哥哥站在屋檐下馋得直流口水,看着看着西瓜快被搬完了,我就缠着哥哥说:“我们也去搬西瓜吧!”哥哥拗不过我,并且他自己其实也非常想吃,就说:“好吧,我们也去搬几个!”说着就打算往外走,一直没做声的爷爷忽然大声怒喝:“我看今天谁敢去!”震得我头皮发麻,只见爷爷脸色铁青,写满震怒和威严,似乎要过来揍人,我们都被吓住了,再也不敢挪动半步。

在我人生的很多关口,常常有一些“高人”指点,要我去给某人送点礼“拜拜码头”,但是我总是想起爷爷的那一声怒喝:“我看今天谁敢去!”他这句话就像杨震的“四知”一样沦肌浃髓,我在多个机关、多个岗位工作过,从没送过一次礼,从没多报一分钱账,没收过一个红包。有时我会向别人解释我名字的来历,不是炫耀与标榜,而是下意识的提醒与情不自禁的回忆

[我的家风家教故事_五年级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9:立家规、正家风、严家教征文:不占公家一分钱便宜

全文共 989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父亲是60、70年代一名大队干部,母亲是位农村妇女,大字不识一个,母亲现已过世,如今老父亲已85岁。可是,父亲平时的许多“语录”却时时让我想起。其中的“不占公家一分便宜”这话,给我的印象最深刻。几十年了,我一直不能忘怀。如今,它不仅成了我门宗“立家规、正家风”的家训,我还希望它成为“严家教”家风,世代传承下去。

这句话,我记得听于文革时期,那时还小,父亲是大队支书,母亲在生产队劳动。其时的生活状况可想而知,那年头,家家户户都到生产队按人口和劳动力称“口粮”。每个月去称口粮,生产队的保管员为了拍父亲的马屁,总是多称一点给我家,妈妈似乎心里有点数,为了生计却从来没知过声,心照不宣。又一次父亲去称口粮回来后称了一下,去发现了十来斤,就连忙去问母亲,我今天去称口粮怎么多了十来斤,你们以前称多不多呀?母亲一听,一声不吭,只埋头干活。父亲见母亲不吭声,心里有底了,他毕竟是做干部的,知道里面的“猫腻”,一下子就火了,冲我母亲大声说:不能占公家一分钱便宜,你懂不懂?!你占公家的便宜,我就是以权谋私,你知道吗?说着就要母亲把到现在多称的口粮全部退给公家。我是一个大队的“当家人”,如果个个像你这样,“公家”还不早就瘫了,我是公家的干部,要对得起公家!吓得我母亲再也不敢作声,含着泪把几次多称的口粮有全部退了出去。十几年后,我长大了,母亲和我说起这事,还说,是的,你父亲就是那次对我发的火最大。但也让我一辈子都记住了“不占公家一分钱便宜”的规矩。

我也算是一辈子“吃公家饭”的人。始终将“不占公家一分钱便宜”作为立身处世的规矩。因为在我的观念里,国家也好,集体也罢,都是“公家”的事情,拿公家的钱为公家做事是天经地义的。因为,我记着“不占公家一分钱便宜”是“吃公家饭”的底线。

现在我的女儿、女婿也成了“吃公家饭”的人。刚工作时,我的父亲总在他们耳边絮絮叨叨地重复的“名言”,他的孙女孙女婿向他大声保证说记住了,他仍然不放心,要我“勤拎拎他们的耳朵边子”。所幸,女儿、女婿还算自觉,虽然处得岗位都不错,钱还是可以“捞”到的。但终究抗住了诱惑, 没忘记爷爷的“语录”,坚守着“不占公家一分钱便宜”。

如今,女儿、女婿也有了自己的孩子,我成了公公。虽然她们的孩子还小,但我却常与女儿、女婿说:假如以后孩子吃“公家饭”,不必谈大道理。就不忘爷爷那句话,“不占公家一分钱便宜”。有这话,就够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家风家教

全文共 486 字

+ 加入清单

家风是一个家的道德标准,他就好像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我家也有家风,它教育着我该如何正确的做人。

从小我的父母便教育着我做人要守信,自己做不到的事情就不要随便去答应别人,因为如果到最后你没有办到就会让人失望,你也会失信于人,下一次便不会有人要你帮忙,也不会有人要帮你的忙。

一次,老师让我们去查关于鲁迅的资料,我的同桌家没有电脑,他不知道该怎么办,我自告奋勇要求帮他。但晚上回家之后我只顾着去打游戏而忘了去查资料,到了到了第二天上课我才想起来,但已经晚了。我和我的同桌被老师罚站了一节课,还被叫家长。妈妈听说了这件事后第一件事就是教育我:做人要守信,办不到就不要答应。办不好就要承担责任。

自从那件事过后,妈妈的话就一直印在我心,我也从未再失信于人。

守时是妈妈的口头禅,她不光自己守时,还经常提醒其他人也要守时。每次和人见面,妈妈总是早到的那一个,还经常教育我,做人要守信,守时。我也耳濡目染,每次和同学出去时总要提前到十分钟。而我也可以在这十分钟里干许多事。

一个家庭的家风总是引导着一个孩子前进的道路,也在影响着孩子的一举一动。父母就是孩子最大的导师,也最能影响孩子。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家风家教作文

全文共 393 字

+ 加入清单

淄博市临淄区齐陵二中小学部 二年级一班 李江涵

老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家的家风家规吗?下面我就给大家说一下我家的家风吧!

我们家的家风就是:“孝” 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爸爸妈妈一直告诫我:百善孝为先!家风是一条应该牢记的座右铭。每次吃饭时,我都是最后一个坐下,因为有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先坐下后,我再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位置坐下。有一次,家里留客人共进晚餐,当时我在外面玩得累了也饿了。于是回到家里也顾不上跟客人打招呼就去厨房吃了点东西,没有想到,客人走后,爸爸狠狠地批评了。

介绍完我家的家风后,我再来介绍一下我家的家规吧,我们家的家规是:“事不过三”同样的事情不能重犯,也许是我每次出去玩时都超过了妈妈规定的时间,因为这缘故,我们家的家规就诞生了。

有了家规家风,我们才可以在社会上立足,才能让自己走得更远!铭记家风,为自己的人生奠定坚实的基础,踏出坚定的步伐,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指导教师:刘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我的家风家教作文800字

全文共 768 字

+ 加入清单

从小,妈妈就教育我,对待长辈,我们要有礼貌,这样才是个懂事的小孩儿,这也让我一直记得,见到长辈,要主动问好。尊敬长辈似乎已在不知不觉中成了我的习惯。我们家呢,在和长辈一起吃饭的时候,都会先等长辈动筷,其余的人才会动筷,妈妈说,这也是一种礼貌,所以每一次和长辈一起吃饭时,我都会看到,长辈先动筷的情景。记得一次家里的聚餐,吃饭时,长辈还没有动筷,大家也都没动筷,那时,我就问妈妈:“妈妈,为什么她们都不吃饭啊?”妈妈笑着回答我:“因为这是一种礼貌啊!你看,长辈都没有动筷,所以我们不能动筷。”我又问:“那是不是一定要等长辈动筷了,我们才能吃饭啊?”妈妈说:“对,在我们和长辈一起吃饭的时候,如果长辈没有动筷,那么我们就不能动筷,知道了吗?”我说:“嗯嗯,我知道了,我知道了,我会记得的。”然后,长辈动筷了,在长辈动筷后的,大家也都吃起了饭,从那次聚餐之后,我就又学到了一个知识,我觉得这应该算是一种餐桌礼仪吧!

我记得我小时候,老是不喜欢端起碗来吃饭,有一次,妈妈看见了,就打了我的手,妈妈对我说:“吃饭的时候,要把碗端起来!”我就问妈妈:“为什么呀?”妈妈回答说:“因为端起碗来吃饭,也是一种礼貌啊,你想想,如果你去别人家吃饭,如果不把碗端起来,别人就会说,这个小孩不懂礼貌。”我听了之后,立马就把碗端起来了,因为我不想让别人认为,我是一个没礼貌的小孩,然后我对妈妈说:“妈妈,以后我知道了!”从那以后,爸爸妈妈看见我不端起碗来吃饭就会提醒我,我被提醒后,也会立马把碗端起来。

我一直会告诉自己,我要做一个有礼貌的人,因为爸爸妈妈在日常生活中,就一直在教育着我,我不想让爸爸妈妈的教育全都变成废话,所以我总是会遵守该遵守的礼貌。

懂礼貌也是我在日常生活中学会的知识,这也让我知道了,生活中有很多的小细节,都需要去注意,这样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书香三八家教家风主题征文

全文共 1499 字

+ 加入清单

家风,也叫门风。

重在和谐,多讲孝道,尊老爱幼,彬彬有礼,和睦四邻。

刘文忠,现在居住在内蒙古乌海市海勃湾区大庆社区幸福新村南区,退休教师。是内蒙古作家协会会员,先后在《乌海日报》《内蒙古日报》《草原》《中国黄河》《中国当代诗人》等发布作品1000多篇,百万余字。发表长篇小说《魔咒》《杨家河畔》。

随时代节拍,刘文忠在新浪博客,百度空间,一起写等开辟了空间,发表了电子诗集《紫枫林》《点亮心灯》等十余部,《乌海放歌》《乌海湖》等电子书。

今年,刘文忠又被林荫街道党工委聘任为关工委常务副主任,五彩林荫志愿服务大队副队长,五老宣讲团副团长,深感肩膀上的担子更重了,更要做出表率,家风更严,不利于团结的话不说,爱国爱党爱家,和邻居搞好关系。

和许许多多家庭一样,刘文忠的家都传递着爱和感动。家庭的和谐,社会的文明,城市的文明,是每一个公民的责任。

爱人关瑞英,孝敬老人,关爱小辈,从来不计较个人得失,她作为一个家长,勤俭持家,每一个举动,都影响家里的人。为人忠厚老实,办事待人大方得体,作为母亲,她的言行,影响着家里每一个人的性格、气质的培养,品德、世界观的形成密不可分。对待子女本着“给一个健康的身体,教给做人的道理,学会生活的技能,道路靠自己走。”他们一个个都成家立业,健康幸福地成长。

从老一辈起,心地善良,帮贫济困,是刘文忠家做人的根本。他记得,就是在大集体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家里人都吃不饱,苦菜半年粮,家里来了讨吃要饭的,也要用小勺给一点。用奶奶的话说:“他们没有办法才出来讨吃,开口难呀。”

刘文忠所在的小区,发现一个叫白大的光棍老汉,脾气古怪,和别人合不来,生活困难,没有规律,还有前列腺病,他知道后,主动打招呼,帮助介绍好大夫,买药,又和他结成了帮扶对子,成了好朋友。

刘文忠的爸爸是个大孝子,对爷爷奶奶非常孝顺。问寒问暖,有好吃的东西首先孝敬爷爷奶奶。家里有客人来,或是过年过节,爸爸都主动下厨,爷爷奶奶都夸爸爸做的饭好吃。刘文忠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因为他家在农村,大多数时间都和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在一起。所以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对他们影响最大。

农村虽然苦,对孩子既要关爱无比,又要严格要求。每当家里吃一些好吃的,先把爷爷奶奶请来,请不来不开饭。孩子懂事开始就讲《孔融让梨》、《香九龄替父温床》等故事,教育在潜移默化中。

刘文忠的家族有记录百年,没有一个人触犯法律,成了村里的佳话,刘家子弟,勤劳致富。

美丽的花儿装扮了世界,文明的我们美化社会。

家风如细雨,润物细无声。

刘文忠在互联网上所写的东西,都是积极向上的,歌颂真善美。所以发表每一个字,都千锤百炼,最后署上刘文忠真实姓名,真实联系地址。

勤勤恳恳做事,任劳任怨,脚踏实地。亲人也好,邻居也罢,要用的阳光心态去面对,“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这就是刘文忠做人的宗旨。

来到乌海这几年,在大庆社区郭美丽等人帮助下,刘文忠参加了乌海举办各种征文活动,获得了内蒙古妇联,内蒙古共青团,共同举办的征文三等奖;中国楹联大赛内蒙古二等奖;乌海旅游征文优秀奖,作品被内蒙古作家协会编入《草原人与中国梦》。2016年《内蒙古关工委》2-3期采用3篇作品,内蒙古日报,乌海日报,中国作家网等发表乌海风貌作品百余篇,开辟了新浪“五彩林荫。乌海好人”平台,在街道党工委书记张继雄,副书记马林荫的策划下编写了15万字电子书《五彩林荫碧水琴旋》,引起了一定反响,只要你在百度搜索“五彩林荫乌海好人”8个字,就可以看到。

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怕挫折,不怕困难,尊老爱幼,不贪求奢华。时时刻刻从善如流,厚德载物。好家风就像一棵树,枝繁叶茂的百年大树,让子子孙孙都在它的荫蔽之下振兴家族,利国利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议家风谈家教征文

全文共 784 字

+ 加入清单

良好的“家教”之于良好的“家风”至关重要,良好的“家风”之于一个家庭乃至整个社会的和睦、和谐、文明、进步也是不可或缺,这个绵延了几千年的优良传统,说它是中华民族的一条根,也毫不为过。

中国传统文化的资源是很丰富的,家训、家教、家风就是极具价值的一个系列。《大学》里提倡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家”正是个人与国家、社会之间最重要的连接点。每个人都是由“家”走入社会的。毫无疑问,良好的家风、家规、家教对一个人的道德水平、审美标准、操守品行,乃至生活习惯的形成,有着无可替代的重要性。社会由个人组成,家风是社会风气的基础。

良好家风的形成必须靠家教。不幸的是,我们今天已经不自觉地将“教育”窄化为“学校教育”,以为“学校教育”就是“教育”的全部。我们并没有将“家教”安置在“教育”的重要位置上。在这种语境下,“家教”甚至成了校外补课的同义词。这难道不让人担忧吗?曾国藩晚年在《与弟书》中写道:“子弟之贤否,六分本于天生,四分由于家教。”我们真应该三思其言。

在传统中国,几乎每家、每族、每姓都有自己的家训,通常在汇聚族人祭祀祖先时,由族中长老领诵,敬谨恭读,这就让族中子弟从小耳濡目染。可惜的是,这一优良传统曾经被我们自己摧毁并且遗忘;可喜的是,近年来,它已经在民间复苏并且复兴。凝聚着祖先智慧的教诲、训诫,又重新在子孙后代的耳畔响起,滋润着他们的心田,培育着良善的种子。

“家训”不仅是每个家族的财富,也是社会的财富。“家教”不仅关乎每个家族的子弟,也关乎社会整体。良好的“家风”,非常有助于构建和谐社会。

今天,我们应该认识到,教育不等同于教养,文化不等同于文明。教育必须体现为教养,文化必须落实为文明,才有真实的价值与意义,否则一切都是虚无缥缈的空中楼阁,都是令人怀疑的。从教养、文明的角度看,家训、家教、家风的地位和作用,就更加不言自明、毋庸置疑了。

1.议家风谈家教征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家风家教

全文共 562 字

+ 加入清单

“无规矩不成方圆。”一个国家有自己的法律制度,一个家庭也有自己的家庭准则。

家风,作为一种无形的力量,一直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每一个人都生活在一个原生家庭中,家庭中的家风好,这个人才会茁壮成长,如果家风不好,这个孩子在成长中就会走弯路。生活中不乏这样的人,父母早已有名有望,然而由于不重视家教,最终致使子女走上了犯罪的道路,这样的教训是沉痛的。这也从反面证实了家教的重要性。是呀,难怪在同一间教室里,在同一个老师的教育下,学生会有优劣之分!

中华民族素有“礼仪之邦”之称,向来重视家教。早在战国时期,便有了《孟母三迁》和《曾子杀彘》的优秀家教故事,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诸葛亮也是一位品格高洁才学渊博注重家教的父亲,他在《诫子书》中这样教育他的孩子:“非淡泊无以明志 非宁静无以致远”, 就是告诫那八岁的儿子:不清心寡欲就不能使自己的志向明确坚定,不安定、清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理想而长期刻苦学习。于是像孟子、岳飞这样一代又一代的伟人便在这样的家教中应运而生。

家教,在几千年的历史传承下,去其糟粕,留其精华,一些家风家训中的精华融入新的道德建设中。什么“女子无才便是德”、“棍棒底下出孝子”、“传男不传女”,已被岁月的流冲走,而那些脍炙人口的家训,已经是“家家之训”,形成了“家家之风”。中华民族文明的脚步正在新时代的家风中稳步向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家风家教作文

全文共 520 字

+ 加入清单

家风家教,是一个家庭,乃至一个家族的精神产物和文明素质,并经过长时间的更新,发展,兼收并蓄而流传至今,确实值得我们传承并发扬。

我的家风家教,其实只是几个字“诚实守信,勤俭持家”。这短短的八个字,却蕴含着对交往,对生活态度的道理。

“诚实守信”,是现在交往最重要的品格。不仅让我们“对人以和,待人和善”,更让我们“交之以信,谈之以诚”。古代有一句话“人无信,无以立”,人若无信,的确无法在自己的交往圈中树立好的形象。与他人交往也是一样,如果无信,在他人心中便留下不好的印象,进而使自己无法在社会上立足。可见“诚实守信”是多么的重要啊!正因如此,“诚实守信也便成了我的家风家教。母亲说:诚信可以让我获得更多朋友,那么我就会很快乐。

“勤俭持家“,在生活中更为重要。”历览前朝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勤俭持家,让自己的家庭免受饥寒,贫困;让自己的家庭和谐,幸福。这便是家庭的根本,而这一切,是勤俭所带来的。”“勤俭持家”使我们的生活得到了保障,便成为我的家风家教。

正是这样的家风家教,让我不攀附权贵,不奢移度日;不撒谎骗人,不敲诈勒索。使得我拥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谐的家庭环境。我定会将其发光扬大,一直传承下去,让我拥有向善,向上,向美的青春正能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家风家教征文:我的家风家教

全文共 872 字

+ 加入清单

家教是子女在家庭中接受的影响和教育,是一个人一生所受的初始化教育。家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多年来形成的传统风气、风格和风尚,它承载着一个家庭或家族的生活方式、生活态度、文化氛围、理念、价值观和人生观等,构成一个家庭或家族独有的特色。许多长盛不衰、地位显赫的家庭或家族,都有各自兴旺发达的秘诀——良好的家教家风。良好的家教和家风对一个人有非常显著的影响。

中华民族注重家庭,传下许多关于家教家风的著作,如民间的《二十四孝》《家训书》,较为正式的《颜氏家训》《曾国藩家书》《国语》《论语》等。这些书籍记载了大量的有关家教家风的箴言和故事,都是长辈传授的经验、礼仪等,以供晚辈学习。

我出生在一个教师家庭,爸爸妈妈都是大学老师,很重视家教家风的传承。妈妈教育我:“要友善待人。”为了使我明白这个道理,妈妈在我很小的时候就给我讲“孔融让梨”、“王泰让枣”的故事。她怕我在学校与其他人发生冲突,有事没事就给我上“政治课”,教育我不要动不动就与同学产生矛盾,要与其他人和睦相处。在妈妈的教育下,我几乎没有和同学闹过不和。

爸爸教育我:“要学会自立。”从幼儿园开始,爸爸就开始教我使用剪刀(还是那种比较锋利的);三年级的时候,爸爸教我倒开水;现在,爸爸又准备教我骑自行车了。他说:“如果现在不学会这些基本的技能,长大以后就什么也做不了。”这大概就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吧。

爸爸妈妈不仅注重言传,更注意身教,比如说遵守交通规则,爸爸妈妈即使在很忙的情况下也会等绿灯,不闯红灯;再比如说勤俭节约,爸爸妈妈每天晚睡早起,辛勤工作,从不铺张浪费。爸爸妈妈的以身作则让我更加体会到这些习惯的含义。现在,我上五年级了,已经在爸爸妈妈的教育下养成了一些好习惯,这些跟我的家教家风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妈妈还是一如既往地给我上“政治课”,爸爸还是孜孜不倦地教我学各种东西。这些都是我的好家风。

良好的家风传承可以促进风尚的健康发展,每个家庭都应有各具特色的家风和家教,家长们应该责无旁贷地当起这一重任,形成家庭的凝聚力,让社会风尚健康发展;使千万个家庭能组合成一股强大的振兴中华的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家教家风

全文共 2085 字

+ 加入清单

一个家族的兴旺,是要靠一代或几代人的努力和积淀,长此以往,代代相传。这种言传身教及其这些零散的只言片语,铸就了治家兴家的经验总结,引领其家庭走向兴旺辉煌,进而彰显出家庭的特点和风格或风尚,这就是家风。 家风是变化的。俗话说,村看村、户看户,外甥看老舅,侄女看亲姑。看什么?就看他们如何做人做事。把看到的故事在家庭成员中交流、探讨,吸取其中的经验教训,这就是学习、观摩的过程,就是充实、调整自己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做人做事的体验变成准则,变成思想观念,变成自觉,左右着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即使外人不让你那么做都很难。家庭每个成员的共同自觉,就是家风。

下面根据记忆所及,就我家的家教家风择要整理如下,虽属一鳞半爪,在我心目中却弥足珍贵。从我记事起,全家人吃饭时依次围在一桌,必须待长辈进餐,晚辈才可进餐,同时大人边管娃喂饭,显得格外其乐融融。席间各抒己见,畅所欲言,这大概是传承家教的最佳时间。当然随时随地都可进行,不拘一格,有时拉家常、有时谈时政、有时讲礼仪、有时论处世、有时还引发出些小故事。例如:《鞭打芦花》是说古时有一贤智少年,早年丧母,其父亲续弦又生一弟,寒冬腊月,其弟身着棉衣虽薄而动作如常,未见寒意。但他棉衣虽厚,却啬缩不前,父亲误以为萎懒,执鞭竟打,衣破处芦花绽出,父亲识透继母虐待之心,决意将其休掉,他竟劝阻父亲言道:“母在一子单,母去两子寒”父觉得言之有理,只好作罢。继母倍感羞惭自愧,若被休掉,我儿岂不亦受冻饿之苦?从此痛改前非,善待二子。用两句话成全了一个家庭,同时又感化了继母,这是多么难能可贵的事。其才智气度令人敬佩,确实让人受益匪浅,启迪良多。

家教的传承除借以上类似故事外,还有更多的名言警句和零散的只言片语。为了叙述方便,将其归纳为励志上进、修身养德、勤俭节约和处世为人四个方面略加阐述。

一、励志上进的教育

人非生而知之,要涉猎社会,就必须有更多的历史文化知识,科学技术知识和社会人文知识。虽不能博学通览,但学无止境,多多益善,况且天下父母谁不望子成龙。故先辈常谆谆教导“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又如“学如积薪”也就是说知识在于积累,也在于循序渐进才有“积土成山、积水成渊”之喻。唯恐为学不刻苦努力,由于年幼生活安逸没有压力,学业因之荒废,因此提出“古之圣贤豪杰无不从困苦中来哉,”给以借鉴。更有“如负薪、如掛角、如囊萤、如映雪”的小故事给以鞭策。“少小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知识能改变命运,但又

要认识到学习不是轻而易举的事,“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更要珍惜光阴,故有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的训诫,更提醒不但说“有志者事竟成”,况且还要坚韧不拔的毅力,“铁棒磨绣针,功到自然成”则是口头禅。可见先辈渴望子孙成材的良苦用心。

二、修身养德的训诫

诸葛亮戒子书中提到“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意思是修身必使其身心处于清静无为境界,然后通过自强不息地学习,升华对天时地利社会物候能够做出正确的认识与判断,形成各自独特的见解,从而指导个人的思想行为,很好地服务于社会,成为国家有用之才,把所获成果贡献给社会,让民众分享,不擅自奢华浪费,这大概就是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的含义,正一副对联中写到:“计利当计天下利,求名应求万世名”。其实修身是修纯粹素朴、真诚无妄、自然无为之道德,那么个人就应当正确把握自己,首先做到举止规范、处事豁达、通晓事理、光明磊落,借鉴“人贵有自知之明”“穷有志气富有德”,奉行“言必信、行必果”,“应人事小、误人事大”的诺言。在救济乡亲的困难时,常以“饥时给一口,胜似饱时给一斗”,不做锦上添花的小人,要做雪中送炭的君子,始终保持厚德载物。

三、勤俭节约的提醒

勤俭节约是我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父母在日常言:“一勤天下无难事,百忍堂中有太和”与“勤能补拙”鼓励子孙学习工作必须刻苦勤快,只有这样“功夫不负有心人”.光勤劳不知节俭,丰硕的成果会被白白浪费掉,实为憾事。所以“省下的就是挣下的”和“打牛千鞭不舍粟米一颗”,及“稀吃三年买头牛,稠吃三年卖头牛”都是让人勤补拙俭养廉的懿范垂训。这次政府推出的“光盘行动”和资源节约型、环境保护型国家,无不遥相呼应,故应继续发扬。

四、处世为人的规劝

通过修身养德最终还是如何落实到处世为人的实际行动上。“百善孝为先”是先辈育人的经验结晶,假如一个人不孝敬父母,有谁敢与他交往共事,因为他在人心目中名誉太糟。所以只有孝敬父母,尊敬师长,那子孙也照样会孝敬你、照顾你,师长也会尊重你、信任你,这样你的事业才会兴旺发达。正如孟子所云:“敬人者,人恒敬之,爱人者,人恒爱之”。 “满招损,谦受益”是先辈留给我们处世为人的经验总结。只有虚怀若谷,才能盛得无限物资,满则无处着落。毛主席曾说“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总是让人处世应当谦虚谨慎,戒骄戒躁。 在社交中,语言可以交流思想传递讯息,然而就有“言多必失”“祸从口出”之诫。故“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显得十分重要。我家就有“听话如同尝汤”和“话有三说,巧者为妙”的训诫。谨记“一句好话三冬暖,恶语出唇六月寒”的谚语,提高自己的办事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家风家教伴我成长为题目的小学作文

全文共 1051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是礼仪之邦,五千年的文化传承至今,深深铭刻在每个中国人的心中,俗话说得好:无规矩不成方圆:从孟母三迁到岳母刺字,每个家、都有家训、家规、家风、好的家训、家规、家风不仅承载了祖祖辈辈对子孙后代的鞭策与期望,也同样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良民族之风!

家风又称为门风,家风其实就是在家庭里形成一个统一的道德标准,所以说一个良好的家风可以帮助在家庭中的成员更好的学习一些人生的道理和做人的道理。“学以增智,学以立身,”把勤于学习作为培养良好家风的常态任务,学以至用,圣贤由学而成,才能由学而得,一个伟大的民族会因学习而富强,一个政党会因学习而强大,同样一个家族,一个家庭会因学习而不断的进步和发展,高尚的人格,美好的操守,是一开始从家庭的熏陶,而后在学习和工作的实践中长期培育而成。家里的长辈教育我从小就要养成善学、爱学、勤学的习惯,才能不断的陶冶道德情操,提升气质风范,才能避免陷入少知而迷,不知而盲,无知而乱的困境,通过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求知的学习兴趣,立身立德、增强智能,这样才能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使这种学习的家风一代代的薪火相传。

家中的长辈,及学校的老师们教给了我们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是出自《弟子规》中的生活规范,初学时,我只会背,并不懂字里行间的深刻含意,是父亲告诉我说《弟子规》原名《训蒙文》是儒家思想的基础,同时也是人性的基础,爷爷奶奶经常教育我:“人”字很好写,但是要学会做“人”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其次在一切的日常生活中说话做事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和大家相处时要一视同仁,平等博爱,要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学习。尊师重道,勤俭节约。这些都是很重要非做不可的事,如果做了之后还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就应该好好学习其它有益的学问,并把自己所学的知识,学以致用,付诸实践,在实践和生活中发现自己的缺点及不足之处,虚心接受批评,爸爸说爷爷奶奶说的这些就是《弟子规》这篇文章中的含意,教导我要用行动来体现。虽然我现在只是一个一年级将踏入二年级的小学生,对于《弟子规》中的生活规范还懵懵懂懂,但是我明白了一点,在我们家也有家风,它就是教育我如何做人!

家风、家教就是一家的道德标准,如同粮食一般,是每一个家庭必不可分的成分,我家的家风家教“如何做人”它让我从中养成了许多良好的品质。希望家家户户都能够形成一个良好的家风,帮助我们学会做人的道理,构建文明和谐的社会风气,那我们的中国梦就会美梦成真!

[家风家教伴我成长为题目的小学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家教家风

全文共 924 字

+ 加入清单

家风是什么?家风也叫门风,是指家庭一贯的作风,是给家中后人们树立的价值准则。《颜氏家训》中说:“笃学修行,不坠门风。”

如果用传统“五常”来诠释“家风”,那就是对亲属朋友有宽厚兼爱之“仁”,对妻子同事存朋友往来之“义”,在家庭内部树规则约束之“礼”,行为处事有明晰是非之“智”,待人接物含轻利重诺之“信”。如此,持之以恒,润物无声,自然慢慢能营造出正面、积极、和谐的家风。

中国逐渐进入小时代的今天,重拾良好家风很有必要,正逢其时。对于党员干部而言,家风连着党风政风,它是折射作风的一面镜子,是透视党风的一个窗口。因而,党员领导干部的家风建设,绝不是私事、小事,而是关乎党风政风作风的大事、要事。领导干部要重视家风、管好家风、扶正家风,家风正,则作风优、党风清、政风淳。

许多老一辈革命家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我们作出了示范。毛泽东把子女送到农村、部队,让他们到最艰苦、最危险的地方去经受锻炼。周恩来生前订有10条家规,公私分明,不做特殊公民。刘少奇的一些亲属想凭借与他的关系办点私事,他一针见血地指出:“我是国家主席不假,但我是共产党员,不能随便行使自己的职权。”老一辈革命家不仅严于律己、一心为民,而且有严厉治家的优良传统,充分展现出其克己奉公、修己治家的政治品格和道德品质,一直为后人所传诵称道。

近年来,一些地方相继出现“近亲繁殖”、“萝卜招聘”、“因人画像”“绕道进人”等涉及领导干部违规提拔任用子女亲属的问题,严重损害了党的形象,干部群众对此反映强烈。如此家风范式,缺失的是底线的约束、文化节的涵养、文明的浸润,亦为人们所不齿。

习近平关于家风的一段话,“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总书记的话犹在耳畔,对我们是一种教育,一种鞭策,更是一种深情期盼。

家风连着党风,家事连着国事。领导干部务必时时牢记使命,让共产主义理想、精神、道德在家风中闪闪发光,让爱国、爱民、爱党之情高于爱家、爱妻、爱子之情。各级干部执政施政当以治家为本,在“正好家风、管好家人、处好家事”上下工夫,真正以良好的家风养成廉洁的作风、促成优良的党风、孕育向善的政风。

正家风,也当成为党员干部的“看家本领”。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