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中国传统文化节日作文【优秀20篇】

导语:我最喜欢的节日是春节,春节是中国及一些亚洲民族一个古老的传统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因此春节的习俗也多种多样。因为相传年兽怕红色,怕火光和怕响声,所以人们便有贴春联、放鞭炮、敲锣打鼓等习俗。下面是小编收集“中国传统文化节日作文”。欢迎阅读!

浏览

2134

作文

1000

发扬优秀传统文化作文

全文共 1054 字

+ 加入清单

大家好,我是东方红小学501班的__,我是一个活泼可爱的小男孩。通过收看诗词大会,让我对中国的古诗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江淮大地深受道家和儒家思想的熏陶,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诗人辈出,古有嵇康、刘长卿、张籍,今有胡适、海子等大诗人;江淮风景也怡人,不信你看,有诗为凭——“昔在九江上,遥望九华峰。天河挂绿水,秀出九芙蓉”;“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我的家乡山好,水好,人更好;心中顿然感觉的很自豪,也更要好好学习,传承历史的使命。

传承经典,弘扬传统文化。作为铜陵人,寻找古人在我的家乡留下的足迹;呀!大诗人李白来过,从来没有感受到和伟大的诗人如此的近距离;今天我带大家了解大诗人李白留宿我家乡留下的作品,五松山也由此而得名至今……

我宿五松下,寂寥无所欢,田家秋作苦,邻女夜舂寒。

跪进雕胡饭,月光明素盘,令人惭漂母,三谢不能餐。

这首诗里的五松山,就是我的家乡,铜陵的五松山;诗中讲到五松山下,住着一个姓荀的农民老妈妈,李白有一天晚上借宿在她家,荀妈妈听说是大诗人李白,想到用雕胡饭款待他。诗开头两句“我宿五松下,寂寥无所欢”,描写了李白住在偏僻的乡村,没什么可以引起他欢乐的事情,所见所闻都是农民的艰辛和困苦。“田家秋作苦,邻女夜舂米”秋收的季节,农民劳动的辛苦,本来秋收是喜获丰收的季节,但农民在繁重的税赋压迫下,没有一丝欢笑,农民白天收割,晚上舂米,邻家妇女舂米的声音传来,一声一声,显得格外凄凉。五六句写到主人荀妈妈:“跪进雕胡饭,月光明素盘。”古人席地而坐,屈膝坐在脚跟上,上半身挺直,所以荀妈妈将饭端来时也跪下身子呈进给李白。荀妈妈特地做了雕胡饭,是对李白的热情款待。在那样艰苦的山村里,老人端出这盘雕胡饭,李白深深地感动了,最后两句说:“令人惭漂母,三谢不能餐。“漂母”用《史记·淮阴侯列传》的典故:韩信年轻时很穷困,在淮阴城下钓鱼,一个正在漂洗丝絮的老妈妈见他饥饿,便拿饭给他吃,后来韩信被封为楚王,送给漂母千金表示感谢。这诗里的漂母指荀妈妈,荀妈妈这样诚恳地款待李白,使他很过意不去,又无法报答她,更感到受之有愧。李白再三地推辞致谢,实在不忍心享用她的这一顿美餐。

李白的性格本来是很高傲的,他不肯“摧眉折腰事权贵”,常常“一醉累月轻王侯”,在王公大人面前是那样地桀傲不驯。可是,对一个普通的山村老妈妈却是如此谦恭,如此诚挚,充分显示了李白的可贵品质。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作为当下的我们,既要继承传统,又要开创未来,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2024年端午节传统节日

全文共 316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是五月二十八日,小朋友,你们能猜出今天是什么节吗?当然今天是端午节。那么你们知道这个节日是怎样来的吗?让我来给你们讲爷爷告诉的故事:从前有一位爱国诗人,名叫屈原。他是楚国人。当国家受到侵略危险时,向朝廷献计,却被赶出朝廷。屈原心里很悲伤,就含恨跳入汨罗江身亡。当地人得知此事,渔民立刻驾船打捞尸体。有的向河里撒米,让鱼吃饱肚,不去咬屈原的尸体。

后来,人们把农历五月初五定为端午节。人们过节是让大家想起屈原的故事,发扬爱国主义精神,保卫祖国,建设祖国。

这一天,有的赛龙舟,有的吃粽子,有的在家门上插艾叶,有的开纪念大会。纪念活动丰富多采。

我们一家人吃着粽子,听着爷爷讲故事,开心极了。去立志一定热爱伟大的祖国。长大了一定报效祖国。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关于中国传统节日作文400字三年级

全文共 417 字

+ 加入清单

春节是中国民间最隆重盛大的传统节日,是集祈福禳灾、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

中国人把过春节叫做过年。相传,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凶猛怪兽,没到腊月三十晚上,“年”到了一个村庄,两个牧童在比赛牛鞭子。“年”忽闻半空中想起了啪啪的鞭声,吓得望风而逃。它窜到另一个村庄,又迎头望到了一家门口晒着件大红衣裳,它不知其为何物,吓得赶紧掉头逃跑。后来它又来到了一个村庄,朝一户人家门里一瞧,只见里面灯光辉煌,刺得它头昏眼花,只好又夹着尾巴溜了,人们由此知道了“年”有怕响,怕红,怕光的弱点,便以放鞭炮、贴春联等来应对,于是逐渐演化成今天过年的风俗。

每年年三十,爸爸都会带我和妈妈一起去爷爷奶奶家过年。在爷爷家爸爸会带着我一起贴春联、门神和福字。爷爷奶奶和妈妈会一起准备丰盛的年夜饭。吃完年饭,大家都会换上新衣服,一起到户外和邻里街坊放烟花炮竹。

年初一一大早,我们要给长辈拜年,长辈会给我们红包。这个时候是我最开心的。

过年是我最开心的时候。

展开阅读全文

篇3:传统文化话题

全文共 660 字

+ 加入清单

说起“酱”这个字,你肯定马上就会想到酱油、肉酱、麻辣酱这一次春游,我们年段就来到了位于厦门的古龙酱文化园。

经过了二十多分钟的车程,我们来到了古龙酱文化园。面对这个近五万平方米的文化园,我们充满了期待。排着队伍依次上了一条长长的走廊。走廊左边是目前亚洲最大的油晒场,总面积大四点四万平方米,有五万五千五百五十九个传统酱缸,据说它荣获了大世界吉尼斯记录呢!晒场工人还细心地把一个个有深有浅的酱缸摆成了“古龙”二字,真是气派。而在走廊的右边,便是酱油的制作过程了。

走进展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条盘着火红圆柱腾空而起的鳞巨龙,气势磅礴。顺着巨龙仰头向上看去,屋顶是圆弧形的斜面竹片,让人仿佛坠入了一个大酱缸之中。厅内一幅古法制酱的绘画长卷上,还有人吆喝着“卖酱油咯”,又让人仿佛置身于喧嚷的集市。

拐了一个弯,便是一条长廊,走经这条条逶迤蜿蜒的长廊,仿佛穿越了时空隧道。在这里不仅介绍了酱的由来,酱的传播,也了解到了各国的不同的酱文化。原来平日里看似平凡的酱都是先人们智慧的结晶和深厚文化的积淀。徜徉于酱文化的历史长河中,对酱有了更全面的认识,最令我记忆深刻的是酱油的酿造基本过程:首先要挑黄豆,浸泡,放进机器里蒸煮;后拌曲,并放进醅间里发酵;接着,把发酵好的黄豆放进传统酱缸里,加盐,就要开始长期的日晒了;日晒后的酱缸里就会出现油了,工人将他们抽出来再行复晒,最后把半成品酱油沉淀酵化,过滤灭菌才会变成我们身边随处可见的酱油。

怎么样?酱油还是有许多讲究的吧。这次春游不仅开心,还学到了许多知识,希望你有空也来古龙酱文化园玩一玩。

展开阅读全文

篇4:中华传统节日

全文共 825 字

+ 加入清单

要说中国的传统文化有多少,有多深,恐怕没有人可以讲明白。一直以来中国的传统文化都是源远流长且博大精深,赢得不少的国外的朋友青睐,想必这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然而最深得人心的节日,也就是每一年的春节了。

每逢临近春节的时候,人们总会去集市上买很多东西,例如年货、大橘子、鱼、瓜子、果仁等等各种新年必备的东西,此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春节必备物品,那就是——春联。说到春联,这个是每家每户必备的东西,人们总会精挑细选每一对春联,贴在门上,增加了喜庆的气氛,尤其是在父母那一辈的人们,他们对于春节可以说是十分的看重。他们会在窗户以及大门口房间贴上大大的“倒立”的福字,称为福到的意思,还真的很有意思。

在大年三十的晚上,一家人团聚吃饭,有的会聊一通宵,有的会在大年初一,凌晨四五点起床准备迎接春节,因此,小孩子们则会穿上新衣裳,换上新发型,兴高采烈地向大人们送祝福,那就是“新年快乐”。在儿时的我,对于春节的憧憬可谓是十分的强烈,因为爸爸妈妈只有在这个时候才回家一次,其余节日基本上都不见人,因此每到春节的时候,我都会很兴奋,不仅可以跟爸爸妈妈一起吃饭,而且还可以拿到很多的红包,也就是大人给小孩子的压岁钱。

到了大年初二,我便会跟随爸妈一起去给姑姑表姐以及其他很多的亲戚拜年。因此我几乎每一次都会提前准备好大大的口袋,还要带上一些好吃的糖果,别提到底有高兴了,然后吃完早餐之后,我们就开始带上很多礼物,一起坐车去拜年。从我记事开始,我就一直都是跟随父母去拜年,领红包,几乎每一年的压岁钱都是我的最多,可能是因为我是最小的,所以大人们总会特别疼爱一些吧!

如今现在也长大了,虽然对于春节的风俗,近些年来,人们好像越来越不注重,感觉年味也淡了。但是中国的传统文化还是会一代传一代,代代相传地继承下去,所以我还是会死皮赖脸地在大年初一跟父母要压岁钱,同时也会给父母一个大大的红包作为回礼,这代表着我对新年的寄托,对父母的祝福,希望他们健康吉祥、开开心心的享受晚年。

展开阅读全文

篇5:中国文化传统节日小学三年级作文

全文共 390 字

+ 加入清单

清明是我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由于二十四节气比较客观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气温、降雨、物候等方面的变化,所以古代劳动人民用它安排农事活动。《淮南子?天文训》云:“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按《岁时百问》的说法:“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可见这个节气与农业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按阳历来说,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春游(古代叫踏青)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的习俗。

直到今天,清明节祭拜祖先,悼念已逝的亲人的习俗仍很盛行。

展开阅读全文

篇6:中国传统文化礼

全文共 606 字

+ 加入清单

孔子曰:“不学礼,无以立”,意思是:没有文明礼仪,是不能在社会及家庭立足的。文明礼仪是人们在生活中养成的一种习惯。对一个人来说,礼仪是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养、知识水平的外表;可对祖国来说,礼仪却是生活习惯,品德的反映。

文明礼仪是中国传统的高尚品德,古代也有很多故事讲述着文明,礼仪的高尚。古代东汉末年的时候,有一家的父亲买了一些梨子,到家后,父亲特地选了一个最大的梨子给孔融,可孔融却摇摇头说:“我是最小的,所以应该吃最小的梨,大的梨子应该给哥哥吃。”父亲听到后感到非常惊讶,小小年纪的孔融竟然懂得谦让。这个“孔融让梨”的故事告诉我们做人应该懂得谦让别人,文明礼仪应从小做起。尊重别人,等于尊重自己,谁又不想尊重自己呢?所以要先尊重别人。要学会在学校尊重班主任、在家中尊重长辈、在工作中尊重上司、在社会中尊重人民、就一定会成功的。

在日常生活中,礼仪也是无处不在的,有很多的榜样值得我们学习。文明礼仪不仅仅指的是行为,还有仪态、语言、神态,这都是表现个人礼貌的一部分。在生活中,有许多举手之劳都是养成文明的习惯:捡起一张不起眼的纸屑、随手关灯、不践踏草地、遵守交通规则、见到班主任,熟人说声好或给个微笑……都是文明礼仪的表现。也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语言,在请别人帮忙的时候加个“请”字,事后说声“谢谢”,都会让别人觉得很有礼貌和文明,别人就会觉得是个值得交的好朋友,简简单单的三个字,就给别人留了好印象,难道不好吗?

展开阅读全文

篇7:中国传统文化之象棋作文

全文共 920 字

+ 加入清单

在我 的成长路上,接触的棋牌类游戏多种多样,然而,让我情有独钟的仅仅是中国象棋,不是陆军棋或斗兽棋,更不是国际象棋,而是以三十二个子演化出上亿种走法的中国象棋,喜欢的理由很简单——因为棋如人生 ,这也是中国象棋的文化魅力所在。

中国象棋最早于战国时期便有记载,并于北宋末基本形成现在的形态。三十二个子在九宫格上公平对弈,拼的是智力、是谨慎、是判断力。这就是与人生一样,一样的起点,不一样的走法与选择,最终导致了不一样的结局。

一棋不慎,满局解输。这是我第一个从中国象棋中学 到的道理。象棋中的每一步都必须谨慎小心,因为一步的失误可能导致你将死兵败。人生的走法也一样,当一不小心被眼前利益所蒙蔽双眼,不顾道德 法律,尽干作奸犯科之事,最终将迎来的必定是将死兵败。然而,人总免不了犯错,不可能步步完美,一旦走错一步棋,你需要的是及时醒悟,然后综观全局,思考要比别人多,决心要比别人坚定,汗水更要比别人流的多,这样方能力挽狂澜,反败为胜。人生何曾不是这样?

成功一次便沾沾自喜,骄傲自大,这样的人下棋往往会以作文网http://Www.zUoweN8.coM/失败告终。骄兵必败,这一步你所占到的利益并不代表永远,是这一盘棋的利益,或许下一步,它将化为一把利刃直插你的心藏之地,导致前功尽弃,将死兵败,人生也是如此,一次成功并不代表一生的成功,因为不到最后,还不知鹿死谁手。

坚持就是胜利,这个人生成功之路的通行证在象棋中一样行得通,其中最好的证明便是:兵过河当车用。看似平凡无奇的小兵,在努力 冲过楚河汉界后,就相当于象棋中杀伤力最强的车。人生的努力似乎微乎其微,但若将之以恒,它将化为过江的兵,带领你走向成功。

象棋中有一种特别的对弈方式——让子。这是高等者为让对弈公平一点而对低等级者采用的方式——一开始便把自己的某个或某几个子让出来,不参与此局的对弈。棋如人生,有的人或先天或后天的失去了某种普通人所拥有的能力,他们便是残疾人。因此,不要嘲笑或蔑视残疾人,因为在人生的棋盘上,他们比普通人高出好几个等级,残疾只是他们的让子,而不是他们的对弈失败。

中国象棋文化博大精深,现在仔细品读,喜爱之情愈而加深。棋如人生,其实,品读中国象棋文化就是在品读人生。

展开阅读全文

篇8:中国传统文化京剧作文

全文共 1509 字

+ 加入清单

舞台上演绎的悠久传奇舞台上哼哼哈哈细而圆滑的嗓音,以及换转、优雅的手法将京剧的魅力表现的淋漓尽致。京剧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了,它是我国文化的精粹,也是我国最大剧种。它博采众长,是中国戏曲艺术中的瑰宝。它将多种文化艺术融于一体,展现了中国悠久的传统文化。京剧在悠悠京胡伴奏下,给人天衣无缝的感觉。京剧在推陈出新的同时,还不断弘扬安和、安稳、安详的风貌,因此才能在“国粹”的宝座上安然不动。我对京剧的迷还要从它那华贵的服装说起,各种各样、五彩缤纷的服装使我眼花缭乱。尤其是贵妃头上戴的那顶凤冠,让我羡慕不已。京剧的内容大多取自历史流传的历史佳话,讲述了一个个可悲可泣的让我们赞叹的生动故事。我在电视上看过一曲《包青天》,使我明白了包拯那种刚正不阿、清真廉洁、铁面无私的崇高品质。令我感叹不已。

我发现京剧中也有许许多多的传统文化精华,不仅能开拓我们的视野和身心,更能让我们去体会古老的文化艺术。我最喜欢唱旦角的梅兰芳,他是京剧艺术中最卓越的表演家。一曲《贵妃醉酒》、一曲《霸王别姬》让我深深的体会到了京剧的韵味。我虽然不能成为第二个梅兰芳,但我可以去发扬京剧,可以尽自己最大的力量去支持京剧,让更多的人像我一样酷爱京剧,走进戏曲影院,去发扬和认识我国的戏曲文化。

有一件事使我对京剧更是不能忘怀。有一天,池艺敏突然兴奋地对我说:“王红瑶,宋老师让我们去三楼多媒体室。”“干什么?”我一脸迷惑。“去了你就知道了。”池艺敏李玉娇神秘地说。于是,我怀着奇怪的心情到三楼多媒体室想探个究竟。原来我们几个有幸被选上到县上参加文艺汇演,我们演唱的就是京剧《都有一颗洪亮的心》我们几个在宋老师的带领下,去更深地了解京剧这门独特艺术。音乐宋老师走到前面,笑容满面地对我们说:“今天,我和同学们将一起认识、了解‘京剧’这门艺术精髓。下面,我先给大家唱一段。”哟,老师还会唱戏,这可挺新鲜的,我还以为只有京剧演员才会唱戏呢。同学们都鼓起掌来,怀着激动的心情期盼着老师开口。这时,大屏幕上出现了一位凤冠霞帔、细眉柳腰的京剧演员。这是老师从网上下载的视频,是为老师伴奏的。突然,京剧演员舞起来,一段段美妙的戏词从老师嘴里飘了出来,时快时慢,细尖又不乏柔美,像一阵春风,吹进我们的心田。真不敢相信这段戏是老师唱的。再看那位京剧演员,身段婀娜,莲花小步,不时挥动她那美丽的“水袖”。而我们几个,眼睛早已看直了;心却飞到了舞台上,随声附和着和老师一同唱着、演着。一曲末了,掌声喷泻而出。宋老师听了掌声,高兴地说:“谢谢大家。你们知道吗?看戏时,大家不仅仅要鼓掌表示赞美,还要叫‘好’。叫‘好’时声音要大,还要有‘儿’的尾音,这样就读成‘haor’明白了吗?”“明白了!”答应声大得刺耳。叫“好”?我回想起电视上看戏时,演到精彩段时,确实都要叫“好”,没想到平时觉得乏味的京剧还有这样的独特之处!老师说要教我们一段京剧《都有一颗洪亮的心》。这时,宋老师用铿锵的高音唱起了这段京剧:“奶奶,你听我说……”宋老师又一句句教我们唱。最后,我们一起站起来跟着屏幕上唱:“虽说是,虽说是亲眷又不相认,可他比亲眷还……”还一边做着动作,仿佛自己真的是戏剧里的人物,激发我再次对京剧艺术的自豪之情和热爱之情,宏扬中国传统艺术!

这堂课完美地结束了。我们恋恋不舍地回到了班里,嘴里还念着“奶奶,……”这堂课,我感受到了京剧独一无二的魅力,我了解了京剧,原来它具有如此有魅力!曾有一个外国人说过一句话:“中国如果没有京剧,也就不成其为中国了。”总之,京剧艺术极富魅力,只要细细鉴赏,就能发现无穷无尽的妙处来。我会继续看京剧、唱京剧的,并希望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朋友理解京剧,喜爱京剧。

展开阅读全文

篇9:以传统文化话题

全文共 1578 字

+ 加入清单

我国的历史悠久,自古流传下来的文化也是博大精深,在各个传统的节日当中就可以体现出它的丰富内涵。

春节,可以说它是我国最重要的一个传统节日,一提到她大家就会想到一个字“新”新年,新衣,新钱,新的事。她是新的一年的开始,“一年之计在于春”自然这个辞旧迎新的节日就叫“春节”。春节是一个合家团圆的节日,在这一天里,在外上学的、工作的亲人全都要赶回家中,包饺子吃团圆饭,然后在起谈天说地,在一起看电视,过通宵,然后在新年钟声敲响之际放鞭炮,其乐融融共渡幸福时刻。为什么人们一到春节就要这样做呢?这就是古代传统文化造就的了。新年的第一顿饭就是吃饺子,大家看看饺子的形状是不是很像古代的元宝呢?我们的古人心思细巧,把面皮里包上馅捏成元宝形状,寓意新的一年财源滚滚,幸福安康。当然也少不了挂灯笼,贴对联和福字,还有放鞭炮,这都是为了驱赶年兽,当然这只是传说,福字的贴法也不同,有人正贴,有人倒贴,正贴福字解释成福正了,倒贴福字解释成福到了。想想是不是很有讲究?这红红火火的新春景象正是传统文化的真实写照。

正月十五是一年之中第一次月圆的日子,一提到她大家就会想起一种食品“汤圆”,在这一天里人们都要吃上一碗热气腾腾的汤圆,那幸福就从汤圆的香浓中流露出来了。民间流传着“过了十五才过了年”的说法,我想古人也许是想借用这小小汤圆给春节画一个圆满句号,也可能是暗示在新的一年每个人都能取得圆满。想想是不是很有学问?原来古人对这外慧内秀的小汤圆有种寄予啊!。

清明节,一提起她人们就会想到一个字“祭”,自然会有种肃穆的感觉,同时也有一种温暖扑面而来,每年四月五日前后是春天真正到来的时节,告别了冷酷萧索冬天的大地又迎来了新的生机。在北方的清明节里,小草吐出了新芽,树枝也柔软起来,金黄的迎春花盛开着,美丽极了,而在这一天,人们要去扫墓祭奠死去的亲人和祖先,我想古人把清时节安排在生机盎然的时节里是对逝者的尊重,同时也是暗示后人要不断进取,焕发勃勃生机。想想是不是很有门道?原来古人对这个节日有种寄托啊!

端午节,一提到她人们就会想起一种食物“粽子”,自然就会想起一个人屈原,他是春秋时楚国著名的诗人,他是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他创造了离骚体对后世影响极大。他一心想报效楚国,但受小人诬陷,被流放边疆,被流放的屈原仍然思念祖国,满腔的爱国热情无处寄托最终投汩罗江自尽了。在屈原投江后悲恸的人们为了不让鱼儿吃掉屈原的尸体,就把糯米团扔入江中,慢慢地就变成了我们现在吃的粽子的传统习俗了。而人们在江中划船扔粽子的行为,慢慢地就衍变成了现在赛龙舟。在屈原的作品中无处不体现出自身高贵纯洁的美好追求与人格修养。所以古人为了纪念他就将他投江的那天农历五月初五定为端午节。想想是不是很有来历?原来古人对这个节日有种追念啊!

中秋节,一提起她人们自然会想起一个字“圆”,月圆,人圆,事事圆。这一天当然少不了吃月饼,一家人坐在一起吃着香甜的月饼,品茶,赏月,聊天,那情景真是美轮美奂啊。可谁知道古人为什么定农历的八月十五为中秋呢?原来自古皇帝就有“春朝日,秋祭月”的规矩,秋就要拜月,而八月正是秋天的中间一个月,十五又是月圆之日,所以皇帝选择这一天来拜月,后来文人,大夫也纷纷效仿。而“秋”又有庄稼成熟之意,农作物在秋天成熟,收获,百姓们也因此期盼中秋的来临。还有传说嫦娥奔月也是这一天,所以八月十五就定为中秋节了。吃月饼代表月圆人团圆。古人从正月十五的汤圆到八月十五的月饼,想想是不是很有文章?原来中秋节体现更大的圆满啊!

这些都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每一个节日都离不开两个字“团圆”,在团圆的背后自然体现了一种亲情。在传统节日文化中,我们可以寻找到我们人类祖先战胜自然,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勇敢,经验和智慧,同时也能体会到人类对于自然力量的敬畏尊重以及对古人美好品格的推崇。我们要将这些传统节日世世代代传承下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描写中国传统节日400字三年级

全文共 424 字

+ 加入清单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看到这句诗之后,大家应该知道我接下来要写什么——春节。

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一个传统节日。春节前要逛花街、贴对联、准备年货、全家一起吃年夜饭、包饺子、拜年等习俗,但我最喜欢的是逛花街。

花街不但有各种各样的花,而且还有很多好玩有趣的玩具,甚至有很多好吃的零食。花街的花姿态万千、颜色各异。有幽蓝的蝴蝶蓝、有烂漫的桃花、有肥乎乎的多肉、还有香气袭人的百合。这些花实在太漂亮了,我和妈妈忍不住要买,可买花的人太多,实在难以下手。但我还是依靠小小的身体,挤过人群,再拨开几位大大的身体,来到了漂亮的花面前,我挑选了几束毛茸茸的圆圆的黄黄的小花,最后我又精心挑选了三枝淡紫色的大百合。它们被包在一张大报纸里,我小心翼翼抱在怀里,一位叔叔看见了说:“小朋友,你选的花好美呀!”我听了叔叔的话,心里美滋滋的。我抱着花继续逛,弟弟买了自己喜欢的玩具,还有我俩最喜欢吃的零食。

晚上,我们就可以吃年夜饭、看春晚了。这就是我最喜欢的春节。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中国传统文化

全文共 952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是一个历史文化悠久的文明古国,中国人民几千年来创造了无数灿烂辉煌的传统文化。也许中国有了基本的道德准则、和礼仪文化。

中国从古代以来就被世人称为“文明古国,礼仪之邦”。中国具有五千年的文化风俗历史。中国古代的教育学家孔子就教育我们“不学礼,无以立。”的话语。

毫无疑问,传统礼仪文化对于我国社会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一般说来,社会上讲文明礼貌的人越多,这个社会便会越和谐。

在当今社会中,我们应立足于吸收民族文化中的精华,建起一片属于自己的文明天空。我们应该以自己祖国的传统文化为荣,让中国的传统文化更好地发扬和继承下去,而不是让传统文化逐渐地埋没和暗淡下去。

中华上下五千年,传统文化一路风尘仆仆走过来,有的是深厚的文化底蕴。但在今天,一提及中国传统文化,大多数人并没有什么清晰的概念,甚至有很多现代的年轻人并不喜欢过中国的传统节日。其实,除了端午节以外,我们国家还有许许多多的节日,比如春节、清明节、中秋节等。可相反,他们更喜欢过外国人的洋节日。例如白色情人节、圣诞节、万圣节等丰富多彩的外国人的节日,他们认为过这样的节日更有意思,更能够符合现在的潮流。但年轻人对于传统文化的理解却是意识十分淡薄。

中国的传统文化正在遭受着史无前例的遗忘与不屑,传统文化是中国几千年来老百姓的智慧和汗水的结晶和产物。是不能够被人们轻易的轻视和糟蹋掉的。

中国的传统文化,应是体现中国人价值的生活方式,传录它们还可以使我们的文化内涵发扬光大。

传统文化毕竟是中国传承了几千年的血脉,若血脉堵塞,中国只能被称为是一个现代国,而不能称其为中国了。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它足以使国人和海外人引来容耀和自豪,它是中华民族重要的凝聚力,没有它,国人将迷失自我。没有它,中国便将只剩下一个空壳子。

纵观古今中外各国发展,世上没有一个民族是会否定自身的传统文化的,没有任何一个民族会认为自己的优秀的传统文化是过时的,有害的。

而传承和继承并发扬中国传统礼仪文化。是每个华夏儿女的责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无愧地大声说:“我是中国人!”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是民族的精神支柱。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国人民乃至全人类的宝贵财富。

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对于外来文化,应该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样才能够更好的保护中国的传统文化,不让它受外来文化所侵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

全文共 698 字

+ 加入清单

传统文化影响着我们

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而且传统文化也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们的言行。

相信大家都看过古装剧吧,大家是不是都认为古装剧里所说的历史都是真实的呢?其实并不全是真的。因为有些古装剧为了追求光鲜亮丽的视觉效果和精彩的叙事情节,从而就会改变原有的历史,甚至还会添加一些虚假的历史情节。但是,如果你看的古装剧是玄幻类的体裁那就要另当别论了。

但是有一点要注意,并不是全部古装剧所说的历史都是虚假的。有些古装剧是根据真实的历史情节来改编的,这些电视剧有利于我们学习历史事件。就比如《智取威虎山》这部电影来说吧,他就是由中国近代抗日历史来改编的哟。

大家有没有听过《中国话》这首歌呢,里面有一句歌词“全世界都在说中国话,孔夫子的话越来越国际化”。没错,现在中国的传统文化越来越流行,越来越受到重视了,因此举行了许多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电视节目了,如《中国诗词大会》和《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等等。

正因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使许多国外友人也爱上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从而,纷纷来到中国或国外的孔子学院来学习。说到这里我不禁为我是一位中国人民是一名华夏儿女而自豪,也为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传统文化而骄傲自豪!

大家知道《汉语桥》这档节目吗?它是供世界上所有热爱中国文化的朋友们来进行交流、学习以及切磋的一个平台。它的比赛方式别具一格,是通过游戏来进行比赛的,从而使选手在轻松欢快的氛围中进行比赛,让选手更好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当时在观看比赛时,有些题目我都不会做呢。这时我又为中国传统文化感到骄傲自豪!

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传统文化与优秀品质不断影响着我们,让我们当今的社会变得更加美好幸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优秀传统文化:中国诗词你最美作文900字

全文共 868 字

+ 加入清单

暑假期间,我看了《中国诗词大会》,那脍炙人口、博大精深的诗词深深地震撼着我!

中国的诗词真美,它天然去雕饰,自然纯粹;它香气馥郁,四季飘香,它悠长缱绻,绵延古今!

我轻轻翻开《唐诗宋词》,和诗人一起畅游在自然山水之间。“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水绿山青,正是天然之色彩。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像香。”这是四季飘香之气息。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千里黄云百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这鸟鸣猿啼风吼雨声,实乃天籁之音,绵延悠长,绕梁不绝。

古诗词不仅处处描绘着自然万物,也深深寄托着人们的感情。

诗词中有真情。“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的慈母情;“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挚友情;“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思乡情……这浓浓的感情,无一不体现出中华儿女的真性情!

诗词中有大义。岳飞精忠报国,死而后已。他一生征战无数,以至于匈奴兵对他闻风丧胆,他率领的岳家军打出了我堂堂中国的威风。“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舍命为国、坚守情操、誓死不屈的英雄气节,让我们深深体会到什么是顶天立地的中国人!

静夜中,晨日里,每当我一卷在手,读着读着,就会神游在古诗里。忘记陪伴我的只是简单的桌椅,也常常忘记我只不过是一个六年级的小学生。吟诵古诗,我仿佛来到智慧的源头。我们中国人的智慧在古诗里,我们中国人的美在古诗里,我们中国人的历史也在古诗里。中国的古诗词是传统文化中一朵永不凋谢,瑰丽的奇葩!

中国诗词你最美!一景一物,一花一草。只要我们用心去体会,去感受,就能遇见最美的它!

我喜爱中国诗词的唯美!但我更爱我们伟大的祖国!身为中华的炎黄子孙,我们为你骄傲,为你自豪!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传统文化节日元宵节小学生

全文共 1410 字

+ 加入清单

白驹过隙,我们刚刚告别了收获满满的祝福开心和快乐的2022年春节,又迎来了今年第二个中国传统节日——元宵节。元宵节又称上元节,是新年的第一个月圆之日,在这一天里,人们吃元宵,放鞭炮,纷纷走出家门去看灯会,放烟花,欢乐极了。今天我就和你来分享元宵节的欢乐和精彩瞬间。 White foal has gone through the gap. We just bid farewell to the full blessing and happy Spring Festival 2022, and ushered in the second Chinese traditional festival this year -the Lantern Festival.The Lantern Festival, also known as the Yuan Festival, is the first month of the New Year. On this day, people eat the Lantern Festival, set off firecrackers, and walk out of the house to watch the lantern festival.Today I will share with you the joy and wonderful moment of the Lantern Festival.

今天是正月十五,上午的时候我和妈妈出去,大姨给了我一大包鞭炮,到了晚上家家户户都开始放鞭炮,整个小区的天空都变成百花盛开的花园了,我和妈妈吃完汤圆后,就在我不断地催促下匆匆忙忙地下楼来到楼下的空地上,无比兴奋地先点上一根香,然后拿出鞭炮准备开始放鞭炮。

首先我们要放的是一个名叫“笛音牡丹”的礼炮,一共24发,外表画的是五光十色,样子十分美丽,不知道放出来的怎么样,我有点迫不及待地点上去,随着“轰”的一声一颗光亮的火球拖着一缕长长的尾巴冲上了夜空,然后在空中“嘣”的一声炸开了,许多红和绿的小火花从里面奔涌而出,好像一群机灵的萤火虫提着自己的“小灯笼”在空中跳着欢乐的舞蹈,又好像天女散花来帮助我们点缀元宵节的夜空。

然后我又拿出5个小礼炮放在地上,一个一个点上去它们也不负我所望,好像相互比赛似的竞相绽放出灿烂绚丽的火树银花,为平淡的夜空增添了一丝光彩。然后我又拿出几个礼炮点燃它们,随后就听见了“嘭”的一声抬头一看一道亮光笔直升起,最后在空中“啪啪啪”地爆开了,看到它,我心里非常开心。

不经意间我一抬头看到一连串红色和绿色的烟花上升,直到空中,“嘭嘭嘭,嘭嘭嘭”伴随着一连串的响声绚烂夺目的烟花在空中随之绽放,在夜空中画出一幅优美的画卷,看着看着,我的眼睛就应接不暇了,我也完全背着个烟花吸引住了,我就想这是谁家的烟花?好漂亮啊,简直就像一群五彩缤纷的小星星在空中跳舞。我看得如痴如醉,这时妈妈把我叫过来,于是我就开始放我最后的鞭炮——电光炮。随后我就点燃它,把它高高举起来朝向天空,停了一会,从里面蹿出出一簇红色的火花直奔天空,然后在空中炸开……

鞭炮终于放完了,我和妈妈收拾收拾,随后,一边议论着今晚的烟花一边回到了家,开始享受我们的精神晚餐——元宵晚会。

就在今天我收获了许多开心,在元宵晚会的节目中我又收获了许多字谜知识。这不光是欢乐的元宵节也是难忘的元宵节。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中国世界文化遗产600字五年级

全文共 620 字

+ 加入清单

颐和园位于北京的西北部,是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是中国四大名园之一,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颐和园有许多传说,我就先讲讲颐和园名字的由来吧,它原名是清漪园,公元1886年开始重建,公元1888年慈禧挪用海军军费,修复此园。

进入颐和园的大门,走一段路,就来到了十分有名的长廊。这条长廊可不一般,他被评为世界上最长的长廊,全长728米,分成了273间画廊,每幅画上画着人物、花草、风景,最震惊的是几千幅画,没有一幅是相同的。长廊的两旁栽满了花,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吹上来,让人感觉十分凉爽。

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登上万寿山,从上向下看,颐和园的景色,尽收眼底。

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了,湖光山色相映成趣,湖水碧绿,景致极佳,我们吹着春风坐在湖旁边,舒舒服服地观赏着周围的风景。在十七孔桥的旁边有一头用铜雕刻的牛,我非常好奇地摸了摸,它的表面十分光滑。湖堤上有好几座式样不同的石桥,桥栏杆上有上百根石柱,每根柱子上都刻着一只小狮子,没有一只是相同的,金色的阳光,撒在这些狮子身上,像是给了他们生命力。

昆明湖真清澈啊!清澈的像一面镜子,湖面上有许多小船,仔细听,还能听到船桨划过波浪涌动的声音。船划过水的声音,让我想到了一首首钢琴曲,回荡在我的耳边。

颐和园也有许多传说,比如“七孔桥头说铜牛”。颐和园昆明湖东堤岸边,十七孔桥桥头不远处,有一只神态生动、栩栩如生的镀金铜牛,昂首安卧于岸边。

颐和园到处都有美丽的风景,说也说不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2024小学生继承发扬中国传统文化书信

全文共 958 字

+ 加入清单

在今天,一提及中国传统礼仪,大多数人并没有什么清晰概念,甚至则一位这种传统礼仪人化是过时的东西。因此,中国礼仪文化正在遭受着史无前例的以往与不屑。

然而,中华民族传统礼仪文化是中国人民几千年来处理人际关系的实践结晶,是人与人之间行为规范的准则。

杨时与他的学友游酢为求的正确答案一起去老师家请教。时值隆冬,天寒地冻,来到程家时,适逢先生坐在路旁打坐养神,杨时二人不敢惊动老师,就恭恭敬敬立在门外,等候先生醒来,过来良久,程一觉醒来,从窗口发现侍立在风雪中的杨时,只见她遍身披雪。脚下雪已有一尺多后了。此后,“程门立雪”的故事就成了尊师重道的千古美谈。

礼仪是律己,进人是一种规范,是表现了对他人的尊重。古人云“不学礼,无以立”文明礼仪不仅是个人素质、教养的体现,也是个人道德和社会公德的体现。

东汉黄香仅仅九岁,就懂得尊老爱幼,孝顺父母。在冬天严寒之时,就用自己的身体将父母的被子温暖后,再请父母安寝;在夏日炎热之际,则用扇子给父母扇凉驱蚊,以侍奉父母安寝。黄香温席是在中国传统孝之礼仪,孝顺父母,从小事做起。

近百年来,由于种种原因,一些优秀的伦理道德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如今的人们已经有了较之过去更为雄厚的经济基础来孝敬老人,心已经没了,孝敬父母不是有心无力,而是有力无心。

唐朝贞观年间,西城回纶国是大唐的藩国,一次,回纶国为了表示对大唐的友好,派使者带一批珍宝见唐王,其中最珍贵的是白天鹅。途中,白天鹅不谨飞走,使者只拔下几根鹅毛,却没能抓住白天鹅,使者在担心害怕之余吧鹅毛献给了唐太宗,唐代宗并没有怪罪他,反而觉得他忠诚老实,不辱使命,从此,“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的故事干为流传开来。

中国传统礼仪,应是体现精神价值的生活方式,传录它可以使我们的礼仪化发扬光大。

传统礼仪毕竟是中国传续了几千年的血脉,若血脉堵塞,中国只能被称为是一个现代国,而不能称其为中国了。中国传统礼仪文化博大精深,它足以使国人和海外人引来容耀和自豪,它是中华民族重要的凝聚力,没有它,国人将迷失自我;没有它,中国便只剩下一个空壳。

纵观古今中外各国发展,世上没有一个民族失否定自身传统礼仪的,没有任何一个民族会认为自己的优秀的传统礼仪是过时的,有害的。而传来中国传统礼仪文化。是每个华夏儿女的责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无愧地大声说:“我是中国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以传统节日元宵节三年级

全文共 756 字

+ 加入清单

也许很多人奇怪,元宵节并不是赏月的时候呀!是的,往年元宵节的月远不如中秋节妩媚,但昨天是个例外。 Maybe many people are strange, the Lantern Festival is not a time to enjoy the moon! Yes, the month of the Lantern Festival in previous years is not as charming as the Mid -Autumn Festival, but yesterday is an exception.

昨天是正月十五元宵节,江城一片火树银花,但自己的眼睛却久久停留在上方。明朗的夜空中偶尔飘过几朵暗云,自己仿佛看到了月儿被隐藏在一大片暗影之后,忙目不转睛地望着那儿。及分钟过去了,月亮还是没露脸,是自己看走了眼?——不,这回不可能看错了!

之间一块天空变成了银灰色,月儿竭力把清辉从云边上放射下来,给暗影添了一圈银色的光环,像是一条游移不定的丝带,真是“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过了一会儿,那带着一圈金环的月亮终于升起来了!她,先是金黄金黄的,徐徐地穿过一缕一缕轻烟似的云雾。突然,就在那一眨眼间,月亮的颜色变浅了,变白了,她傲然地,高高地升起来了!她圆得那样可爱,那样纯净,好似白璧无瑕,就像一个银色的大玉盘反射出道道白光。

皎洁的月光把半边天都照亮了,只有在远际的天空才能寻到几颗星星,像镶嵌在白玉旁的珍珠,闪着淡淡的光,正慢慢隐去,月朗星稀。奔腾了一天的长江平息了,轻轻的流淌着。一轮圆月倒映在水面上,晚风微拂,波光粼粼,像一条缀满宝石的绸带。河面亮了,好像一面明镜,地面亮了,白茫茫一片,像铺上了一层霜。

此时,自己仿佛已经远离阵阵爆竹声,好像即将飞到月亮上去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中国过年传统文化

全文共 413 字

+ 加入清单

大年三十早上,我七点多起的床,没顾得上吃早饭,就跟随爸爸妈妈来到了爷爷家。

在路上,我见到了许多有趣的事情,比如:一个小朋友在放三角雷,他把五颗三角雷的引线拧在一起,再用小铁锹在树坑挖了一个小洞,把三角雷埋起来,只露出引线,等他点燃引线,三角雷便在树坑里炸开了花,因为以前我也放过三角雷,所以我对它十分了解。那个场面就好像打仗时地雷炸开的景象,只是没有地雷的威力大。

到了爷爷家,我和弟弟就这屋那屋的跑开了,妈妈问我们在干什么,我们俩就说:“我们想放炮,看爷爷给我们买炮没有。”果然不出我所料,在阳台上找到了一个黑塑料袋,打开看看,果真是爷爷给我们买的一大包炮,把我和弟弟都乐得大叫起来。人家都是见钱眼开,我们这是见炮眼开,赶紧的就拿了些炮下楼去放了。

等到大年初一早上,我更是起了个早,四点多钟就起床了,跟随爸爸妈妈还有爷爷去了老家拜年,一转就是一大圈,把老家的爷爷奶奶,叔叔大伯们都拜了一个遍,还真是累人啊!这个年过的真充实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读后感

全文共 968 字

+ 加入清单

冥冥中似乎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在引导着我们在向一个方向靠近,又仿佛所有积累下的困惑、忧虑、不解在刹那间得以理解和融通,当我们在现今快节奏的生活工作中拼搏人生时,当我们时时惊诧于人世社会中种种有悖常理之现象时,一丝隐约的不安抑或是顾虑涌上心头,我们不得不反思:我们的国家,我们的这个社会以及这个社会的人们到底缺失了什么?到底是趋于一个什么样的价值取向?

通过学习传统文化课程——《弟子规》,顿悟间,忽然怅然若释,一切的不解和疑惑都好像有了方向和答案,“人生难得顿悟之时啊!”,通过对于传统文化的学习、体会、分享,我深入并充分感受到了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凝结的精华,感受到了先师孔子总结的《弟子规》中其包罗万象的为人之道、处事哲学、行为准则之魅力,恍然明白:这才是做人之根本啊!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多么经典、深刻而又质朴的内涵啊,纵观世界,哪个国家有我们这个民族积累了五千年的文明史,为后世留下了诸如《弟子规》这样的传统文化精髓瑰宝呢!但非常现实的客观问题是,一方面,我们有着宝贵的传统文化精神遗产,另一方面,国人却多数无从得知甚至是排斥误解,舍本逐末地在世俗名利场上竭泽而渔,一代又一代丢失着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做人处事之根本,以致于社会上才有了如此之多的冷漠、无情、虚伪、失责甚至是道德沦丧,君不见,从“我爸是李刚”到“官员醉驾公车撞人事件”,从“复旦学子冷视黄山救命牺牲警察”到“云南中学宿舍再现学生自殴致亡事件”,我们几乎每天都可以在网络或新闻上看到一幕又一幕的令人惊叹之举,太多太多无法理喻、违背常规的事件一次次肆无忌惮的冲击着国人的道德神经,痛定思痛,从深层次剖析,这难道不正是一种道德行为准则和人生价值观的缺失吗!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幸得以有机会了解学习中华传统文化《弟子规》,探求到了人生最重要的精神支撑力量,才不枉对于生命旅程的价值,一份厚重的历史责任使命感顿时激情澎湃于心头,我们再也不能沉默了,身为华夏五千年文明继承的炎黄子孙,我们有责任,更有义务从自我做起,身体力行的学习和践行《弟子规》,同时带动身边更多的群体去逐步了解、学习、接受和行动起来。

“传承文明、继承祖训”,让我们慷慨立志: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践行优秀道德品行,共同开启一份“责任、使命、行动”的规划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关于中国传统节日作文400字三年级

全文共 434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老师为了明天的包汤圆活动,利用了一节课的时间,给我们讲了冬至的来历,冬至的传说,冬至的习俗和现代人如何过冬至,还有怎么做汤圆。

冬至的来历有很多种说法。根据史书记载,冬至源于汉代,盛于唐宋。《清嘉录》有“冬至大如年”之说,这表明古人对冬至十分重视。人们认为冬至是阴阳二气的自然转化。

关于冬至的传说是这样的:在江南水乡,有冬至之夜全家欢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饭的习俗。相传,共工氏有不才子,作恶多端,死于冬至这一天,死后变成疫鬼,继续残害百姓。但是,这个疫鬼最怕赤豆,于是,人们就在冬至这一天煮吃赤豆饭,用以驱避疫鬼,防灾祛病。讲完了这些,老师把我们分成了8个小队,我和杨晨曦、林朝植、黄颜翔、黄伟森和陈主杰分在了同一小队。

最后,老师给我们看了一个视频,这个视频告诉了我们怎么包汤圆,将面和好,馅做好,然后将面做成一个个小小的圆扁片,将馅放进去,收口,掐掉多余的一点,搓圆。

冬至,是我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传统节日,我真期待明天的到来,希望明天的DIY汤圆活动开展成功。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