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孙文龙故居800字汇编13篇

鲁迅之所以能成为大文豪是因为他从小就对自己要求很高,平且有很强的自制力。小编收集了孙文龙故居800字,欢迎阅读。

浏览

7491

作文

138

篇1:雷锋叔叔故居游记作文800字

全文共 770 字

+ 加入清单

盼望着,盼望着,春天已经来了,也盼来了这次去长沙的旅行。这是一次

认识雷锋叔叔感悟雷锋精神的旅程。

三月五日,早上七点二十分,同学们早早的就集齐在学校操坪等待开往长沙的大巴

。一路上,大家有说有笑,表现的都很活跃。有的同学表演了小节目;有的同学

讲了雷锋叔叔的小故事。来之前,我问了爸爸雷锋是谁,是做什么的,为什么大家都记住了他的名字。

不知不觉中,大巴车就载着同学们来了雷锋叔叔曾经住过的地方——长沙望城雷锋镇。

导游姐姐来了,她依次介绍了在这里游览的地方。首先我们去了保存雷锋叔叔使用过的物品的房间,里面有雷锋叔叔使用过的红樱枪和一些农具。导游姐姐说,红樱枪是雷锋叔叔用来与敌人坏人斗争的武器;然后我们去了雷锋叔叔的纪念馆,里面陈列了许多一定要做一个对人民对社会有用的人,一个乐于奉献的人,一个甘于付出的人。纪念馆里还纪录了雷锋叔叔无私帮助许许多多不认识的、认识的人的事迹。有帮买车票的,有风雪中送人回家的,有把自己的收入寄给困难的人的,有农忙时帮人干农活的,有帮助同事学习的,很多很多,只要是能帮助到别人的,或者别人需要帮助的,雷锋叔叔总是能出现在那些遇到了困难的人身边,而且雷锋叔叔一直都是这样坚持着,从没有视而不见。雷锋叔叔有很崇高思想,一直是那样乐于助人,把他人的困难当作自己的困难,把他人的幸福当作自己的幸福。我还看到雷锋叔叔是因为开车出差,因为公务死去的。后来毛主席写了“向雷锋同志学习”,人民把每年的三月五日定为向雷锋学习日。最后,同学们还在导游姐姐的带领下参观了中华文化纪念馆。

临走前,老师还有同学们一起,在雷锋叔叔的铜像前合影留念。雷锋叔叔的铜像是那么的高大庄严,普素的外表中透着精神的伟大,从此雷锋叔叔也在我小小的心灵中留下了伟岸的身影,我也要像雷锋叔叔那样,不努力学习知识,长大后做一个对人民对社会有用的人,一个乐于助人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2:纪检机关孙文龙纪念馆观后感

全文共 761 字

+ 加入清单

臧克家曾经写到: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的人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马。有的人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有的人情愿做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有的人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有的人他活着是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骑在人民头上的,人民将他摔垮,给人民做马的,人民永远记住他!把名字刻入石头的,名字把尸首烂得更早;只要出风吹过的地方,到处都是青青的野草。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他的下场可以看到;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的活,群众把他抬举的很高很高。一个共产党员、县委书记逝世三十多年来,人们没有忘记他,反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更加的敬仰他、缅怀他、传颂他……

那么,我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应该如何做呢?我认为该做好以下三点:

一、提高政治理论修养,坚定共产主义信念

信念是一个人的灵魂,决定着一个人的人生精彩。作为新时期的党员,更应该不停地学习,不断地充实自己,只有理论上保持正确性政治上才能慢慢成熟,信仰才会坚定,思想目标才更加执着,行动上才会不可动摇。

二、牢记党员身份,“思想上入党”从现在开始

当我们庄严宣誓的那一刻起,我们就有的特殊身份“共产党员”,这是一个给我们带来光环和荣誉的身份,更是一个给我们带来监督和责任的身份。一名真正共产党员,不单单是形式上的入党,更重要的是思想上入党。组织上入党是一时的,思想上入党是一世的。

三、为人民服务,从身边做起

平凡中的伟大,正是从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我们要把为人民服务始终作为自己理想的起点,信念的支点。在工作中牢记党的宗旨,把实践好、维护好和发展好对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得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实际行动实践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认认真真学习,勤勤恳恳工作,踏踏实实做人,甘于奉献无愧于心,我认为这是一个党员最基本的要求,它将指导我一生的前进方向。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游鲁迅故居

全文共 822 字

+ 加入清单

同学们,你们去过鲁迅故居吗?嘿嘿,这个星期,我有幸去了绍兴参观鲁迅的故里。你想知道这位著名的文学家,他的家是什么样子的吗?别急,请听我慢慢讲来。

鲁迅故居经过部分装修后,有周家新台门,周家老台门,鲁迅祖居、百草园、三味书屋……我们先来到了三味书屋,这里是鲁迅小时候学习的地方。鲁迅十分敬重塾师寿镜吾,称赞他为“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顺着导游指给我们的方向,我看到了当时紧挨老师座位旁边的鲁迅的书桌。据导游介绍,其实当时鲁迅的座位并不在那里,他的座位一开始在书屋的南墙下,由于别的学生经常去后园玩耍,影响他的学习,所以就要求塾师把他的座位移到东北角。不经意间,我发现在他书桌的右下角还刻有一个“早”字。在我好奇心的驱使之下,我在导游的口中又了解了隐含在这个“早”字背后的一段感人的故事:那是有一次,鲁迅因给父亲买药,导致上学迟到,而被老师训斥,之后鲁迅并没有为自己找借口,而是在课桌椅的右下角刻上了“早”字,时时刻刻提醒自己。

走出三味书屋,鲁迅那种勤奋学习的形象深深地印入了我的脑海。联想到平时自己的表现,我不禁有些脸红。这时,妈妈温柔地摸着我的头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女儿啊,你要像鲁迅先生一样勤奋、努力、刻苦地学习,长大了才能像他一样有所作为啊!”听了妈妈的话,我深深地点了点头。

随即,我们又去参观了百草园。绍兴鲁迅故居的院落很深,看过好多间屋子,拐过好多条小道,才走进鲁迅的童年乐园—百草园。

一进百草园,便看见碧绿的菜地,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粉红的草牡丹,我的脑海中不禁浮想起鲁迅在这儿度过的童年时光:在光滑的石井栏上跳上跳下;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盈的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听蟋蟀们弹琴;将何首乌连根拔起,与小伙伴们摘覆盆子……鲁迅在这儿度过的童年生活一定十分精彩!

天快黑了,我带着不舍的心情离开了绍兴,离开了先人的故居,但我的思绪却还久久地停留在那里。下次,有机会我还要再去会一下鲁迅的童年!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毛泽东故居参观记作文800字

全文共 818 字

+ 加入清单

今年寒假里,爸爸开车带我去旅游,从三亚回来的路上,我们去了韶山冲——毛泽东故居

参观毛泽东故居的人车水马龙,门前排了好长好长的队。在排队的过程中,我浮想联翩,在我的脑海中出现了毛泽东学习的场景,我想他和我这么大的时候是怎样学习的呢?是在什么环境下学习的呢?有没有和我们一样宽敞明亮的教室?有没有像我们一样和蔼可亲的老师呢?还想少年时的毛泽东是和我脑海里长的一样的吗?一边想一边就随着人群慢慢的进入了毛泽东的故居里。

故居里面和我想的还真不一样,看了好多关于毛泽东的生平事迹,才知道毛泽东是个这样的一个人。首先,我看过毛泽东的书房后,发现他的学习环境和我们的教室一点也不一样,他的书房没有我们教室一排排整齐的桌椅,也没有我们教室里大大的黑板,还没有窗子,只有一个方形的桌子和一个长长的凳子,而且他的老师就只有一个私塾先生教他所有的知识。有一次,他因为私塾先生对他管教太严厉了,他就离家出走了,去外面流浪了好几天才回来,回来后他体会到了私塾先生对他的用心,从此以后他就更努力发奋读书了。这个事迹让我也很受感动,我现在在这么好的环境里学习,以后我一定要更用心的学习。其次,让我印象深刻的一幕是我看见毛泽东写的好多书信,里面我能看懂的好些话,让我很感动,其中有写给他儿子的书信,知道了伟人也有脆弱的一面,也有一个和爸爸、妈妈一样爱孩子的心,感受到了毛泽东一生既伟大又平凡。最后,也是最让我感动的是毛泽东的孝心,爸爸给我读了毛泽东写给母亲的《祭母文》,生动地展示了毛泽东母亲以及毛泽东自己的精神世界,让我更懂得了父母亲的不容易,我要从今天起好好孝敬我的父母和长辈。

走出故居,我又回头看了看毛泽东的故居,他的故居不像天安门那样庄严雄伟,而是一个典型的南方农舍,农舍的前面有绿水、有绿油油的菜地,后面还有绿绿的山,故居显得这样宁静和古朴。这次韶山冲之行,既增长了知识,又让我看到了不一样的风景,我以后一定要好好学习,长大后做一个对民族和国家有贡献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游洞桥奇泉观施肩吾故居作文600字

全文共 764 字

+ 加入清单

清晨,太阳公公早早的起床上班了,太阳光如同利剑一样射到大地上,有时风大起来,小草们好似在跳集体舞。偶尔野花也会绽开花瓣,向人们展示自己的身姿。静静地等待,还能听到鸟鸣呢,“叽叽喳喳”的好似在唱歌。

今天呢,我们来到第一个任务基地,那就是洞桥奇泉。让我们想不到的是,我校的章校长竟是这里本地人。当走下大巴车,就能清楚地看见"第一江南奇泉"几个大字雕刻在巨石上。听从老师的指挥我们徒步向前,山水潺潺,如听天籁。路边风景,让人目不暇接。阳光透过竹林,若隐若现,别有一番韵味。往上走,清澈见底的泉水进入了我的眼幕。哇,这水简直跟矿泉水一样,直接可以饮用。踏在石板,近距离可以看见几块长着青苔的小石头,泉水"哗哗哗"的在石头上弹琴呢。泉水由上阶流到下阶,一路上可有趣啦!有的翻了一个跟头、有的平缓的往下流、还有的一个跟头接着一个的……观察了不一会儿,机智的细心的我们还发现泉水好像在变魔术,一会流的缓,一会儿流的急。老师告诉我们这个是"虹吸现象"还让我们做了一个实验,让我们更加了解了这个奇怪的现象。

接下来,我们又来到了施肩吾的故居。我们先来到了他住的村子,一眼望去,一座座砖头房,呈现在眼前。有些还保存着以前的红木杉房呢,更加重了以前浓厚的古都风貌,我们还来到了施肩吾的娱乐场所,也就是我们最爱玩的滑滑梯。一棵树干削去大半便完成了一个滑滑梯,可好玩了呢。我们一个个都兴高采烈地滑状元玩的游乐设施,"嗖"的一声便滑到底下。由于天气太热,所以屁股仿佛坐上了蒸笼似的。然后,我们满头大汗地登上了状元楼,这也是曾经施肩吾读书写诗的地方。了解当时情景,后来我们还去了吃当地特色美食,比如:那边比较出名的状元馒头、米粿、冰米糖等等……

这次活动让我们欣赏到了山泉的美丽和奇特,还让我们知道有一种叫虹吸的气象,更让我们知道富阳有一位伟大的状元名叫施肩吾。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游邓小平故居作文800字

全文共 795 字

+ 加入清单

2月5日,我们在四川广安,游玩牌坊的邓小平故居

出客栈大约几百米就到北门,过了北门就进入邓小平故里周围,首先看到的是古树坪的黄桷树,树龄高达170多岁,它是邓小平年幼时经常玩耍的一棵老而又高大的树。在别处似乎没有见到过这么高大的黄桷树。空气中还含有一丝丝青草的香气,这时的空气多么新鲜、清新啊!

一路顺着走道。随着走道两边的树木,树木时而多,时而少,时而稀疏,时而密集,鸟儿鸣叫声也时时变化。

我们过了“德政坊”,走了大约八百米就到了蚕房院子,这里还没建好,唉!真是走了狗屎运,没关系,还有其他景点,我在心中暗暗自念,到了神道碑,真是壮观,一座高几十米的碑立在这儿,让我忽然觉得自己好渺小,像蚂蚁那么小,而神道碑就像一个巨人,只要“巨人”一抬脚,我们就完了,参观完神道碑,我的心里忐忑不安。

来到了邓小平故居。房子真大啊!邓小平爷爷的家人也很厉害,对于我们来说,简直就是鹤立鸡群,叫人只能抬头仰望。罗盘田离邓小平故居最近,罗盘田真奇怪,一个个呈圆圈状,参观了翰林院子,邓小平爷爷小时候上学的地方,翰林院子的古筝声飘到我耳边,这里的古筝声不仅让人心旷神怡,似乎还让人在脑海中浮现出这样的情景:邓小平爷爷与同学背着古诗、课本,学习很认真,我觉得我应该向邓小平爷爷学习。

最让我记忆深刻的是邓家老井和长廊美食。

邓家老井留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奇,为什么说他奇呢?因为邓家老井的井水比平地面高出60厘米,井口呈圆形,井水冬天温润,有点暖,夏天甘甜,解渴,即使是干旱时期,这井里的水照样〝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是邓家迁入广安挖的,它的井水涓涓流出,终年不断,养育了邓小平和几百个村民,邓小平爷爷喝了这井水15年,直到他离开家乡,周围的村民现在都用上了自来水,但邓家老井仍在汩汩流出。

长廊美食里的伤心凉粉、凉面、辣子鸡……这些美食让吃货口水〝飞流直下三千尺〞,让人不由想起了“翻身不忘毛泽东,致富更思邓小平”这句话。

展开阅读全文

篇7:走进巴金故居

全文共 778 字

+ 加入清单

暑假中,上海旅行的第三天,妈妈说:“我带你去走走武康路吧,路两旁的法国梧桐到了秋天特别美。”“可现在是夏天啊。”“那儿不止有漂亮的法国梧桐,还是一条很有故事的路。”听妈妈说得那么神秘,我就快乐出发了。

走在幽静的武康路上,两旁的法国梧桐伸出翠绿色的手臂,罩住中间不宽的马路。道路两旁有许多建筑风格各异的小洋楼,这条路虽然只有一千多米,却布满了数不胜数的名人故居,难怪妈妈说这是一条很有故事的路。我一路走马观花,来到了巴金故居门前。

这是一栋三层小洋楼,卧室里放着简单的床和桌子,还有很多看起来很旧的书。其他似乎没什么好看的了。我拉着妈妈刚准备走,一阵大雨倾盆而下,我们只好退回屋子里避雨。

这时,巴金故居里的一位讲解老师走过来,指了指楼梯墙上的一幅画儿问我:“你读几年级了?来,你看看这幅画,知道是谁吗?”“知道,是巴金。”“对,可是你仔细看看,它是用头发丝做的。”“头发丝能做成画儿?”我一听来了兴趣,走上前认真地看了起来。果然!它是用头发丝做的,巴金笑眯眯的眼神和开怀大笑的神态,栩栩如生,就像是一副素描画。我们看了一遍又一遍,啧啧称奇。

因为下着大雨我们又没带伞,我索性走回屋内仔细参观起来,这里是一个书的世界,一排排书架上布满了各个国家的书籍,据说藏书有好几万册。再看看简介,原来这位巴金爷爷是一位文坛巨匠。获得过无数荣誉,意大利“但丁国际大奖”、“苏联人民友谊勋章”、“法国荣誉军团勋章”……还有诺贝尔文学提名。真是位了不起的人。

在一楼有一处被巴金爷爷称作“太阳间”,其实就是一楼的走廊,加装了几扇窗户,阳光可以透进来。我们坐在那走廊房的椅子上,从落地窗往外望去,院子里的花园枝繁叶茂,雨打在树上,哗啦哗啦地响,滋润着树叶,给周围的空气增添了一丝湿意。我不由得想要看看他写的书。

回到家,我便去书店买了这位了不起的人写的一本书—《家》,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参观莫言故居作文

全文共 811 字

+ 加入清单

4月20日,虽然天气小雨,气温骤降,但却没有因此而浇灭了这群孩子的热情。从参观莫言旧居,听导游讲解莫言的成长之路,到学习扑灰年画和泥老虎的制作工程 ,孩子们认真拍照做笔记,好奇、兴奋和开心让他们这次东北乡之旅变得乐趣无穷。

据了解,此次红高粱文化游学活动为期两天,分两个批次共有150位小学生参加。而他们均是来自青岛市一家教育培训学校的学生。“我们希望能够通过这些边玩边学习的体验让他们去感受不同的文化氛围,这次去莫言故居参观,让他们体会一次文学大家的成长环境,然后让他们从实践中领悟道理,远比学校里书面知识的浇灌有趣。”带队的吕老师告诉记者,这次之所以将活动的主题定为“静心品味红高粱,文明体会东北乡”就是让他们除了学习知识,增长见识之外,更培养一种文明的好习惯,不破坏沿途一砖一瓦,帮助旅途中需要帮助的小伙伴。

“本次游学之旅,我们首先会去莫言故居、莫言文学馆参观,下午则带领着孩子们去姜庄和聂家庄体验扑灰年画和泥塑的制作过程 ,中午午餐的时间还将品尝高密的特色美食——炉包。”高密春秋假日旅行社的姜导游告诉记者,此次红高粱文化游学活动将旅游与学习结合到一起,孩子们不仅可以在游玩中结识更多的小伙伴,还能够通过自己的所见所闻和亲身体验学习到更多的课外知识。

“女儿这次来高密游学,我顺便也跟着过来看看。”同行的学生家长徐女士则表示,她很早之前就想来莫言故居、莫言文学馆等地来参观了,可是一直都找不到机会。“这次和女儿一起来,主要是开扩一下她的视野,帮助她多积累一些生活的素材,培养她吃苦耐劳的精神,顺便也了解一下东北乡的文化氛围。”而此次游学中,与家长纯粹的学习性相比,孩子们显然要兴奋得多,“这次能出来玩实在是太爽了!”今年10岁的张惠瑶兴奋地表示,由于平日里爸爸和妈妈工作很忙,很少能抽出时间陪她,而这次简短的游学过程 ,除了让她认识了很多同行的小伙伴外,还见到了许多自己以前从来没有见过的东西,而这着实让她开心了不少。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游吴承恩故居作文800字

全文共 813 字

+ 加入清单

吴承恩,淮安人,我国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的作者,明代杰出的文学家,他所创作的《西游记》家喻户晓,名扬中外。

吴承恩的故居,作为淮安人的我,怎能不去看一看呢?在学校的组织下,我们怀着激动的心情,走进了位于古镇河下打铜巷的吴承恩故居。导游阿姨告诉我们:“吴承恩故居是由故居主体,美猴王世家艺术馆,吴承恩生平陈列厅三部分组成的。总占地12500平方米,建筑面积3520平方米,由63间房屋和许多亭台轩阁,假山池塘所组成的明代风格的园林建筑群。”

穿过一片苍翠的竹林,我们来到了吴承恩故居的正厅。厅前廊柱上的对联是:“搜百代阙文,采千秋遗韵,艺苑久推北斗;姑假托神魔,敢直抒胸臆,奇篇演出西游”。它高度概括了吴承恩一生的文学成就和名著《西游记》的历史价值。厅正中安放着一尊头像,是专家根据吴承恩的头颅骨和明代人的装束复原的,科学地再现了吴承恩生前的相貌,在我国众多的古代历史文化名人塑像中,只有这一座是根据逝者的头骨“复原”而不是根据想象创作的。头像面部肌肉略显松弛,但精神矍铄;神态略显冷峻,显示出他性格倔强和一种与世俗抗争的精神;颦眉凝神,好像已经与他笔下人物一起遨游在神话的境界中。

接着我们跟随导游来到《西游记》的诞生地——吴承恩爷爷的书房。那书可真多啊!书架上摆得满满的,一排排整齐地放着。仔细端详这些书,虽然还很平整,但边沿已经破了,已经昏黄的不成样了,里面密密麻麻地批注字迹依然清清楚楚,真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看着看着,我眼前浮现了吴承恩爷爷勤奋专注,昼夜操劳,笔耕不辍的样子。吴承恩爷爷就是这样勤奋而广集搜寻,执着而厚积薄发,终成举世鸿篇巨制——《西游记》。

我们又先后参观了吴承恩生平陈列厅,美猴王世家艺术馆等,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最后来到故居的后花园,阵阵清风裹着芳香吹得我久久不想离开。休息了好一会儿,我们才依依不舍地“打道回府”。

这次游玩,我不仅了解了吴爷爷伟大的成就,还为我是淮安人而感到自豪。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游鲁迅故居

全文共 841 字

+ 加入清单

绍兴似乎从古至今是一个出名人的城市,也可以说,这个城市是以名人而新的。但是一踏上绍兴,脑海里便只有“鲁迅”这个深刻的印象罢。也是因为鲁迅,给绍兴添上了些许浓郁的“书气”。

绍兴总会给予人一种“老夫子”式的感觉。在冬天里,绍兴可算是生冷的,只不过还带一点清新,让人从沉闷中释放出来。昨晚的雪还未化完,便堆积在檐上。小水珠从中渗出来,极有声韵地“嗒叭”垂下来。“横眉冷对千夫指”的鲁迅的孩提住所就坐落在绍兴市区。第一次看见,真仿佛是几十年前的古镇,永不褪色的意蕴,与这日新月异的城市相映成趣。在鲁迅故居的一条街上,有不少民间特色工艺品摆在那儿。还有弥漫的臭豆腐的香味飘散,似乎再次强调了绍兴的饮食特色。中间的水道上三三两两的停着乌篷船,似乎还在重现昔时的江南水乡。不少戴着乌毡帽的游客与老人穿插在人群中,别有特色。作文网:zw.yjbys.com

在这个昔日的辉煌的大户人家里,虽是大年初二,却还是挤满了前来探寻的游客,不乏有闻名而来的老外。鲁迅的故居已大部分被修建,只留下故屋里的木板中的裂缝去探个仔细了。最真的,还是鲁迅故居里破损不堪的椅子,还有不成样子的一触即崩的棉絮,还有鲁迅睡过的木床,反应着当年这个伟大的历史人物的点点滴滴。我们还从被从远处“搬”来的三味书屋中看到了鲁迅所用的课桌与椅子,桌子上的那个“早”已经依稀,只是那黑白拓片还在描写着这一段“轶事”。则在“百草园”中,或许上面的杂草们已经做了几十年的替更,但是那片土地还在,洁净的轻纱一样的雪把这方寸土地轻轻地盖住,令人不禁想觉三尺土追寻当年鲁迅的脚印。这时下起了淅淅沥沥的雨,从那连珠中,竟让人品味出一段江南的气息。更像是一幅水墨画,挂在故乡的记忆中。

鲁迅走了,带来了一拨又一拨或许永无止尽的来凭吊的人们,绍兴的故居还在沉睡中,让游客忍不住多窥一眼,庸俗的土墙还在大话着上个世纪,如今,只能从一个个故事与猜想中,扪问当年时节。

一片属于绍兴的棕黄色,记忆中的人儿还在吃着茴香豆,喝着温黄酒,安静地听着,属于乌篷船的故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参观王淦昌故居作文800字

全文共 842 字

+ 加入清单

阳光明媚,春暖花开,我们张青莲小学毕业班的孩子们迈着轻快的脚步,前往王淦昌故居。一路上,春风拂面,鸟儿啁啾,路旁的玉兰海棠笑靥绽放,如喷花般的飞泉,让树下天真烂漫的我们心花怒放。

穿过宽阔的马路,经过一座小石桥,就来到了支塘南街,四周古色古香,白墙黑瓦,恍若来到了另一个世界。踏在厚实的由一块块历史悠久的石板铺成的路面上,不由自主地想象着,或许在几百年前,也有一个人,如同我一般,漫步在这老街上……走着走着,路两边的房子像是有磁力一般,越走越窄,最窄的地方只容得下两个人并排走过。不一会儿,就到了纪念馆门口,稍抬头,就看见了一块大匾,是王淦昌的得意门生,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题写的“王淦昌故居”五个大字,在阳光的映照下,显得更是庄严挺拔。

整个故居坐东朝西,共有三进三院。跨过门房,进入大厅,我们开始认真地听讲解员给我们介绍王淦昌先生的生平事迹,讲解员讲得生动,我们听得仔细。王淦昌先生的一生都献给了核武器的研究,曾3次与诺贝尔奖擦肩而过。为了中国的第一颗原子弹的成功研制,整整隐姓埋名17年,世界少了一个著名的核物理学家,而我国多了一个两弹一勋……听着听着,我们都被王淦昌先生爱国奉献精神深深打动了。

房间一进又进,四周墙壁上整齐有序地展示着先生的照片和生平资料,再看看那些保存完好的王淦昌先生用过的日常用品,一把椅子,一盏灯,几本书,让我更是身临其境,仿佛看见了先生当年在这里发奋读书的样子。

最后,我们转入后花园,里面的山茶花长满了深绿色的叶子,这满树的叶子中簇拥着大红色的山茶花,煞是好看,边上就是王淦昌先生的铜像,他面带笑容,眼睛炯炯有神,显得谦逊又平易近人。

直到夕阳西下,我们才缓缓地走出故馆。回去的路上,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对比王淦昌先生,我实在需要改变。我想:伟人的故居之所以这么特殊,是因为伟人赋予了他非凡的意义吧 !作为小学生的我,只要努力让自己每天进步一点,就可以在将来为祖国做贡献打好坚实的基础。此刻开始,我要牢记:学院士精神,育正修文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回报祖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爸爸的故居小学作文

全文共 793 字

+ 加入清单

大年初二,我随爸爸妈妈来到了爷爷家拜年。初五,我与爸爸又开车来到了爸爸的故居,那是爸爸小时候住过的房子,房子如今变成我二爷爷家的仓库了。 屋子是个两层的标准的石头建筑结构,由黄土、白石灰和鹅卵石等材……

大年初二,我随爸爸妈妈来到了爷爷家拜年。初五,我与爸爸又开车来到了爸爸的故居,那是爸爸小时候住过的房子,房子如今变成我二爷爷家的仓库了。

屋子是个两层的标准的石头建筑结构,由黄土、白石灰和鹅卵石等材料堆积而成,鹅卵石在爸爸的老家有的是。听说是当年由我爷爷一个人从江边挑来,用汗水和努力换成的。每个房间都有门槛,这是古老的艺术。

房子的外墙上是用黄土、石灰相拌粉刷的,大部分已掉了,露出一层层的叠得整齐规整的鹅卵石。听爸爸说石头间是用白石灰代替水泥的,那时候水泥、砖块很少又昂贵,而白石灰也有很强的粘性,用鹅卵石造房子已经是很好了,并不多见。爸爸说,他是十三岁离开这儿,去住村外新房子的,算起来也有二十八年了,房屋现在看起来还是那样的牢固。这几间小小的房间、客厅虽然旧得不成样子,但却包含着爸爸多姿多彩的童年生活。

房屋门口的村子里,便是爸爸小时玩耍的地方。爸爸小时候可调皮了,但也很聪明,所以村里的人对爸爸是又爱又恨。有一回天刚暗下来,爸爸的六爷爷在自家门口放了洗脚桶准备洗脚,旁边放了双干布鞋,看见爸爸仍在外面玩耍,便对爸爸说:“小调皮,你还不回家,天都黑了。”爸爸一听,竟然说他小调皮,于是趁六爷爷转回屋里拿擦脚毛巾时,把干布鞋扔进水桶里,撒腿就跑回了家。爸爸的六爷爷后来得知是爸爸干的“好事”,就告诉了我爷爷,结果不用说也知道,爸爸被惨惨地打了一顿。

从出生到现在,我是第一次见到爸爸的故居。以往,都是爸爸说他童年的趣事,比如上树捉麻雀、摘桃子、到江里抓鱼……想象着,却从没见过,但我却能感受到。

这儿卫生不如城里好,但空气还是很新鲜。这里是爸爸的故居,有爸爸的回忆。

[爸爸的故居小学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参观老舍故居有感作文800字

全文共 801 字

+ 加入清单

说起北京的名人,最先想起的便是老舍先生了,为了更加了解老舍,这个暑假我便去了老舍的故居参观

老舍的故居在北京市东城区丰富胡同19号,老舍的故居大门坐西朝东,进入二门,来到一个三合院,院子里有四棵大树耸立着。这两棵柿子树和两颗梨树是老舍先生于1954年亲手所栽。小院因此得名"丹柿小院"小院,加上北房三间和东西二房为纪念馆的主要部分。

东西二房为《老舍生平创作展》先生各个时期不同版本的作品荟萃其间,还有照片、手稿及生前的遗物等。再现了先生一生的成就,展览分为"红旗之子、东方学院、山东岁月、八方来凤、美国之棋和丹柿小院"六个部分。

老舍从一个卑微家庭出身、世代文盲的贫穷孩子,到最后的授予“人民艺术家”美誉,写出《骆驼祥子》、《茶馆》、《龙须沟》、《四世同堂》等传世不巧作品,这让我十分的佩服。

老舍的作品我最熟悉的当属《骆驼祥子》了。《骆驼祥子》真实地描绘了北京一个人力车夫的悲惨命运。祥子来自农村,在他拉上租来的洋车以后,立志买一辆车自己拉,做一个独立的劳动者。但经历了三起三落后他绝望了成为了一具行尸走肉。在读完《骆驼祥子》这部老舍笔下具有悲剧色彩的名著之后,我的第一感觉是理想与现实的不相符。祥子一生梦寐以求的洋车终在无数次巅簸坎坷中碎了,散了。的确,理想与现实的不相符造就了无数的遗憾。有时候梦是不可能成真的,即使像祥子那样不知疲倦地追求,梦想最终还是破灭了。老舍用这本书反应出了当时社会不让好人有出路的事实。

老舍利用一个一个的作品来讽刺、反应当时社会的现状。去谱写当时社会的黑暗,所以我觉得老舍是伟大的。正如他的自我写照:"我是文艺界的一名小卒,几十年来日日操练在桌与小凳之间,笔是枪,把热血洒在纸上。"

这次参观让我加深了对这位生在北京,长在北京的人民艺术家——老舍的了解。让我的心灵受到了震撼,老舍的一生是伟大的,他的作品启迪着后人,更是通过阅读,我感受到了自己生活的幸福,感谢现在的伟大时代。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