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礼让斑马线的现实意义精彩20篇

这次活动我很开心,真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活动。下面是小编整理优秀范文,欢迎查阅!

浏览

3537

作文

62

礼让斑马线

全文共 541 字

+ 加入清单

2011 年8月28日,我们“小蚂蚁”假日小队来到了政苑小区要来进行每种车的礼让程度观察与调查活动。我们计划观察二十分钟时间,统计一下各种车辆在斑马线上的文明礼让情况。根据小队的分式情况,我的任务是主要观察与统计公交车在斑马线上的表现情况。我们来到了一个没有红绿灯的马路上,找了一条斑马线,在那里开始观察与调查。

过了一会,一辆公交车缓缓的开了过来,根据我以往的观察情况,觉得他肯定会在斑马线上让行人的。我向马路对面的路旁一看,正好有一个老爷爷拄着一根拐杖,慢慢的走在斑马线上,那辆车到了斑马线之前,他果然停了下来,等那个老爷爷过了马路后才开走。可是在公共汽车汽车同行旁边车道上的好几辆小轿车,他们都好像没有看到这位老爷爷,没有让哪位老爷爷,从他的身边快速穿过,让我们觉得好紧张。但是只要是公交汽车,每一辆来到斑马线,他们都会让那个老爷爷先走过去才开车。这时一个阿姨看见公交车在让她,于是她给那个公交车司机一个大拇指。

几辆小轿车的车主看见了公交车的行为,于是他们也开始礼让行人了。

最后,我们统计了一下调查的数据,发现公交车礼让的次数最多,轿车礼让的次数最少。现在我们有汽车的家庭越来越多,我真得希望更多轿车司机们在斑马线上礼让他人,方便他人同时也在教育身边的孩子,让我们的社会更文明。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文明礼让斑马线

全文共 986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想和大家说说在“文明礼让斑马线”活动中,我们公交车如何做到在斑马线前礼让!斑马线,大家都很熟悉,在红绿灯路口、学校门口、繁华路段,都会见到斑马线,在道路交通中,斑马线被称为生命线。 然而,在日常交通行为中,有相当一部分驾驶人或行人缺乏对斑马线作用的认识 。 就本人如何在斑马线上前让行谈谈自己的心得与大家共勉:

车让人 人让车 让出社会的和谐

自3月3日文明礼让斑马线活动开展以来,我的第一次让行带给我的是,车让人 人让车 让出社会和谐的感动!3月3日在中山广场门口的斑马线前,我驾驶车辆第一次体会停车让行。以前我在通过斑马线时,我虽然会减速慢行,但是没有那种必须要停车让行的习惯。今天我看到很多要过马路的行人,没想到公交车会主动停下,都愣在那里,我赶紧对他们做了个请他们先行的手势,他们才恍然大悟,赶紧往前走,当他们走到我车头的前方的时候,有位行人还扭过头对我竖起了大拇指,我相信我和这位恕不相识的行人的行为,必定感染了整个车厢的人,也必定会提升我们城市的文明程度。

如何避让随意乱穿马路的行人

在车辆经过市政府县学街南口时,虽然是有灯控,但是地处繁华路段,随意不遵守交通法规的行人随处可见,这时注意力必须高度集中,不但要注意斑马线上有没有行人,还要注意不经斑马线横过马路的行人和急速通行的电瓶车。为有效避让横过马路的行人,车子应适时减速,确保安全。

做好示范一样开心

其实每一次让行,我都会有不一样感受。有一次我开车行经到惠贞书院门口时,正巧有一位妈妈领着小朋友过斑马线准备到对面的学校,小朋友装了个停车的手势,我就停在斑马线让行,(其实我早就减速)还对他笑笑并挥手让行,小朋友笑眯眯地对他妈妈说:“妈妈你看我的手势多像交警叔叔啊!阿姨就给我让行了,我真厉害啊!”那个母亲就对孩子说:“你看这个阿姨做的多好啊,给你让行,还对你笑呢!”同时一辆私家车看到我停车让行时,也主动跟着在斑马线前停了下来,那对母子很顺利地安全地过了马路。

路口通行也不急加速

有时虽然是绿灯放行,可是作为驾驶员必须也要控制车速,观察好四周行人及电瓶车的动态,必要时开启车上的语音提示器,将车速控制在15公里左右缓行,确保行人完全横过马路后才缓缓地提速前行。

我想:“文明礼让斑马线”活动的宗旨要形成,车让人、人让车,人人自觉遵守交通法规、人人文明礼让的社会氛围,真正创造一个安全、畅通、文明、和谐的交通环境。

展开阅读全文

篇2:礼让斑马线

全文共 2111 字

+ 加入清单

上周日中午,我到离家不远的菜市场买菜,当返回至住所斜对面没有交通信号灯的路口时,一辆接一辆的小汽车、摩托车在几条车道呼啸而过。我顶着火辣辣的秋阳站在斑马线上等了好几分钟,如潮的车流才稍稍缓和下来。

当看到左方向来车至少相隔几十米远时,我便迈步过马路。可刚行走至路中央时,斜对面一辆日式吉普车便朝我行走的车道来势汹汹地斜转过来。此时,左方向那辆小汽车又已疾驰到我的身后,使得我进也不是,退也不是,只好站在原地,待那耀武扬威的吉普车转过弯来驶离之后才继续前行。

斑马线,又称人行横道线,是行人穿越马路时的绿色通道。在人流量较多的地方和十字路口,交警部门都设置了斑马线,以维护安全有序的道路交通环境。《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机动车行经人行横道时,应当减速行驶;遇行人通过人行横道,应当停车让行。”这一法律条文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原则。

然而,在现实社会生活中,许多机动车驾驶员尤其是汽车驾驶员漠视法律、漠视这条生命线。他们在享受现代物质文明的同时,精神却很不文明,在斑马线上非但不按规定减速避让行人,反而毫无顾忌地鸣着喇叭加速前行。早在十几年前,我所在地就明文禁止机动车在城区鸣放喇叭,可是机动车的喇叭声仍在斑马线上不绝于耳。

礼让斑马线,虽然这是个老话题,但作为一个常常步行的人,我还是有话想说,有话要说,对于行人路过没有交通信号灯的斑马线时那种无奈、那种恐惧、那种不被人尊重的愤慨心境,似乎有不吐不快的感觉。在拿到汽车驾驶证前,我平时上下班或买菜购物,很多时候都是步行往返。为支持环保,也为了健身,即使成了有车一族后,节假日不用赶时间上班,外出办事或购物能够在半小时内到达的我都坚持步行。从家里到单位需经过六个没有交通信号灯的路口,从家里到菜市场需经过五个没有交通信号灯的路口,这些路口虽设有斑马线,可我极少能够享受斑马线上行人应有的礼遇。好些时候,我看到顺方向来车还相隔很远,便准备迈步过马路,而那些机动车便“嘀嘀嘀”地鸣喇叭,并以五六十迈的速度呼啸而来;时常就算已行走至斑马线的中央,而来车仍不减速,使卡在车流中的我担惊受怕、进退维谷;有时未带雨具出门,又在步行中突然遇到下雨,过马路时便期盼那些机动车能停一停、让一让,而现实总是你淋你的雨、他开他的车,不溅你一身污水,你就够幸运的了。

平时,还常常看见一些机动车逆行在斑马线上。有次,我就险些在斑马线上被逆行而来的摩托车撞倒。那是几个月前的一个下午,我到当地电视演播厅参加会议,想到从家里步行到会场也不过二十来分钟,于是便步行去开会。当散会后返回至一条只亮黄灯的右转弯车道的斑马线前时,我只顾观察左方向有无来车,当确认无来车后便一边注视左方向一边过马路。可只迈了几步,“嘎吱”一声,一辆逆行而来的摩托车在我身旁右侧刹停。顿时,我直冒冷汗,心想如果那骑摩托车逆行的年轻女子未及时把车刹停,就会把我撞倒。

更让我感到寒心的是,上年年初的一天,从当地新行政中心开会返回途经一个从南向东、从南向北、从南向西同时亮绿灯的十字路口时,坐在车上的我看见一位白发苍苍且驼着背的大伯拄着拐杖站在从南向北的斑马线上,而从南向西的汽车、摩托车密密麻麻地把他夹在路中央,没有一辆车减速或停下来避让一下。霎时,我的心好像被针扎了一下,仿佛听见一位弱者在声嘶力竭地呼唤社会的文明。

看见这一冷漠场景后的第三天,心里仍很气愤的我写了《善待斑马线》的帖子发到我现居地和家乡的论坛上,以此呼吁驾车的坛友从我做起,善待生命、善待斑马线。

我们知道,在道路通行中,对于机动车驾驶员来说,行人尤其是老弱病残幼等群体的行人无疑是弱者。而对于弱者,古人就存有怜悯之心。“为鼠常留饭,怜蛾不点灯”,这不仅仅昭示着古人对动植物的保护,更深的寓意在于劝导人们怜爱弱者、保护弱者。

由于斑马线这一行人穿越马路时的安全线并不安全,使得附近一些小学在学生上放学时段,要派出教职员工在学校门前的斑马线上护送孩子们过马路;又由于好些机动车的霸道,使得许多行人都习惯了在斑马线前避让机动车。时常我驾车在没有交通信号灯的斑马线前停下车来避让行人,行人仍不敢迈步,就是一个例证。

斑马线,是承载了生命权的一种标识,能够直观地衡量一个地区的文明程度。柏杨先生曾说:“判断一个国家是文明抑或是野蛮,只要看他们的车辆对斑马线、对红绿灯的尊敬程度,马上就可得出结论。”由此,我常想斑马线就像一面哈哈镜,横行霸道的人在这面哈哈镜前,映照出的是其扭曲的灵魂。有时外出观光,见到那密密麻麻见庙烧香,见佛磕头的人群,我就突发奇想:要是这些人中的驾车者,能以敬畏神灵之心敬畏斑马线上的生命该多好!

斑马线上机动车鸣喇叭与行人争道,折射出人们公民意识的淡薄和社会公德心的低下,这不能不说是五千年文明古国的悲哀!其实,我们在斑马线上让一让、停一停,并不会耽误我们什么,况且生命与时间相比、生命与物质相比,生命永远是摆在第一位的。因此漠视交通法规、漠视斑马线上的行人、漠视生命,也是对自己人格的践踏、对自己生命的践踏!

礼让斑马线,这是起码的社会公德,也是机动车驾驶员最基本的“驾德”。愿我们每一位驾车者从现在做起、从自身做起,礼让斑马线,共同营造文明有序的道路交通环境

更多热门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篇3:礼让斑马线

全文共 509 字

+ 加入清单

前些时候,我在电视上看到:政府规定机动车要在斑马线前停车停礼让行人,。我心中有一个问号:那么多开车的人,会做到吗?

那是一个星期三,放学了,我背书包慢慢地走出了校门。走走,就走到了一条没有红绿灯的马路前。我像往常一样走到斑马线前,左看看,右看看小心翼翼地往前走,才走了一两步,就有一辆小轿车飞驰而过。我来不及多想,往后退了两步。等小轿车走了以后,我才继续往前走。

我记得那个时间段车特别多,又走了几步,往左右一看。这不看可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啊!这车子一辆挨一辆,像一条龙似的向我驶来。我变得手足无措起来。不知是前进还是后退,或是原地不动,好像怎样做都是错的。忽然,一个急切的声音响起:“快往前走!”我循声望去,哦,原来是这条“龙的头部”——一辆公交车缓缓停下,只见那个司机穿工作服,乌黑光亮的眼中闪烁出善良的光芒,那位司机叔叔见我向他这边望去,微笑朝我这边挥手,示意我赶快过马路。我心里顿时涌上一股暖流。再看看公交车后面的车辆都等不及了,汽车喇叭的“嘟嘟”声响个不停。我便赶快走过了马路。

我记得一个人说过:“得到他人的关爱是一种幸福,关爱他人更是一种幸福。”那位叔叔的行为一直让我很感动。

我相信这样的好司机一定会越来越多。

展开阅读全文

篇4:礼让斑马线,文明你我他作文600字

全文共 619 字

+ 加入清单

这个阳光火辣辣的周末早上,我参加了萧山日报社举办的“家庭公益一小时”活动。

这个活动的主要内容是跟着交警叔叔一起在各个路口进行交通文明劝导,在斑马线前拦出一条安全线。在沸羊羊哥哥那里领取了红马甲之后赶到我今天要站岗的位置——市心广场北门。我们到达那里的时候,发现已经有其他的志愿者家庭在那里指挥了,作为小记者的我当然得去采访她们一下啊!通过我们的交流得知小姐姐她们是湖滨小学的志愿者,她们经常来和交警叔叔维持斑马线持续,而且她们的装备也很完善,不仅有自己的团队,有自己统一的服装,还有每人一个大拇指形状指挥牌子,上面标着“文明过马路,礼让斑马线”的标语。在和交警叔叔和志愿者阿姨的沟通下我加入了她们!

志愿者阿姨告诉我:“如果有行人要过马路,就把牌子向外伸把车子拦住,让行人安全过马路,如果没有行人,就要把牌子伸平。”这个路口没有红绿灯,车来车往,人来人往,我要不停地换方向,要不是有个小姐姐帮我一起举牌子,我估计我都会累哭!

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我发现公交车的司机叔叔最守规则,每次都会停下让行人,给他们点个赞!其他车辆有部分会,但是有部分还是开的飞快,同时行人在过马路时有部分急冲冲的,交警叔叔拦也拦不住!我想如果大家都自觉礼让,人配合车,车配合人,那就会为规范市民文明出行描绘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看着辛苦的交警叔叔,我下决心一定要做一个遵守交通规则的人,同时我也会给我身边的人宣传我今天学到的交通知识,劝导她们也要做一个遵守交通规则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文明礼让斑马线

全文共 518 字

+ 加入清单

文明交通”这四个字在我们心中是多么渺小,可是如果你不重视,后果也是极其严重的!在我们的一不留神下,生命可能会受到威胁!生命是宝贵的,只有一次。

我们每一天上学,早上过斑马线,眼睛要时时刻刻盯着周围有没有车辆,不要只顾看红绿灯而不看周围车辆。爸爸妈妈早上送我们去上学,也要提醒他们要“红灯行,绿灯行”别为了节省时间而乱闯红灯,这可是一种不良行为。可能还会发生车祸。人让车,让出一片温情,让出一片秩序;车让人,让出一片安全,让出一片理解。在这个世界上,只有人与车互相谦让,才能尽可能地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减少死亡的人数,珍爱宝贵的生命。

就说上个星期天吧,我和妈妈正在斑马线上行走,说时迟那时快,一辆摩托车在我们在不经意间擦肩而过。我和妈妈吓住了,周围的行人们也纷纷指责那个开车的小伙子,说他这样做会撞到人的。那位小伙子不但不听,还撅着嘴,笑声嘀咕:“要你们管?这是我自己的是,多管闲事!”

过了一会儿,我和妈妈在街头发现围着一群人。当我凑进去一看才知道,刚刚那位开车不小心撞到我们的小伙子撞到了一位骑着自行车的阿姨。那位阿姨受了一点伤,听别人说,刚才那位阿姨撞后飞出去几米!

那位小伙子在一旁,不停地有人在旁指责他,他羞红了脸,任凭别人责骂他。

展开阅读全文

篇6:现实意义

全文共 657 字

+ 加入清单

在21世纪,这种伟大的民族精神值得特别珍视和发扬。日本军国主义在和平年代仍然阴魂不散,日本极右势力极力通过各种方式企图为侵略战争翻案。中国和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与正义的人们应保持高度的警惕。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只有尊重和正视历史,才能赢得未来。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拉开了中华民族八年抗日战争的序幕。一个这样的民族,开始在一种痛苦中学会以血还血、捍卫生命和民族的尊严。70年过去了,之所以还在纪念“七七事变”,并不是仅仅纪念那个打响抗日战争第一枪的日子,而是纪念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的八个年头,所要怀念的英烈也不仅仅是“七七事变”中抗敌的勇士,而是整整八年抗日战争中死难的所有勇士和平民。因此,每一次的“七七事变”纪念日、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和“九一八事变”纪念日,都有充分的理由用最隆重的心态去怀念和反思。“七七事变”纪念日是一个符号,这个符号寄托了中国人在近代和现代国际政治上太多的尊严和荣誉。如果说抗日战争是中国民族独立和解放运动的重要过程,那么“七七事变”就是为纪念这样一个历史过程所选择的注脚。从这个注脚开始,整个中国已经被全民族独立和解放运动的大潮所席卷。抗战胜利到现在已经67年了,当年的抗战老战士,今天大部分都不健在了。当年抗日英雄的故事,只能通过银幕、书本或纪念馆里去找当初抗日将士形象。随着时间的推移,东北抗联、在太行山上、保卫华北、保卫黄河、地雷战、地道战等等激发民族勇气的英雄形象,在新一代身上似乎变成了电脑游戏,这恐怕是那些为了中华民族独立解放而殉难的三千多万血肉之躯万万没有想到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7:礼让斑马线

全文共 693 字

+ 加入清单

“红灯停,绿灯行”这连三岁小孩都知道的道理,而我们又有多少人能做到呢?看:行人视斑马线为装饰线;过马路时从中间翻越护栏;有时候甚至在交通警察的眼皮底下,车辆也会闯红绿灯;行人也会大摇大摆地横穿马路。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汽车成了人们的主要的交通工具,可就在它给我们带来了的方便同时,它也给我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灾难: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消失在飞驰的车轮下,一个个幸福美满的家庭转眼破碎不堪。的确,现在城市的马路上,车水马龙,川流不息,可就在这一片繁荣背后,究竟隐藏着多大的危险呢?

尽管大家对文明交通的重要性都心知肚明,可一走上繁忙的大街,有人就将安全抛到了九霄云外,对红绿灯也视而不见。

有一天,我和婆婆来到一个交通路口,红灯在前方很醒目地亮着。车子在马路上疾驰,行人就在其间穿梭,有时人与车真的是擦肩而过。我立在马路边,看着此番情景,心中就像打翻了五味瓶,那种滋味难以形容。正在我发呆的时候,被婆婆的一双大手牵“醒”了,原来婆婆正准备拉着我向马路中间闯。我连忙抽回手,嚷道:“婆婆,不准闯红灯。”“别人都不遵守交通规则,我们在这里傻等什么呀?再说了,闯个一两次有什么?”婆婆理直气壮地回答。“别人闯红灯,是他们无知,可我们必须要等到绿灯的时候才能过马路。老师经常对我们说要做一个文明交通者,还倡导我们从身边最亲近的人监督起。再说,大家都有你这种思想,别人能闯我就能闯的话,那我们重庆的交通何时能规范呢?”婆婆听了我的话,不好意思地点了点头。

遵守交规,人人有责。作为一名小学生,我们要尽自己的绵薄之力,做到“文明交通我先行。”为你、为我、为大家营造一个文明交通、畅通交通的和谐社会。

更多热门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现实意义

全文共 738 字

+ 加入清单

创业创新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不熄引擎,是植根于每个人心中具有顽强生命力的“种子”。推动发展,不仅要解放社会生产力,更要解放社会创造力。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13亿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中间,蕴藏着无穷的创造力。试想一下,如果13亿人的创新创造潜能充分释放出来,那将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什么样的变化。从自然禀赋看,创新是中华民族的固有气质,中华文明5000多年生生不息,源于中国人民自强不息、敢于创新的禀性。从历史经验看,新中国开启了自力更生、自主创新的大门,改革开放更是点燃了人人创业创新的火种,从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到城市国有企业改革,放开集体经济,发展私营经济等,都是着眼于调动千千万万人的积极性创造性。从发展阶段看,现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传统增长动力在减弱,资源环境约束在加剧,要素成本越来越高,必须走转变发展方式、提质增效升级之路。中国要在世界新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新格局中占据主动,必须靠创新。世界上资源有限,而人的潜力无穷,这就是更大范围、更高水平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从哲学意义看,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既是解放生产力,更是解放人自身的创造力,实现人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从时代趋势看,中华大地正在兴起新的创业创新热潮,出现了以大学生等90后年轻创业者、大企业高管及连续创业者、科技人员创业者、留学归国创业者为代表的创业“新四军”,草根创新、蓝领创新、创客、众创空间等新的形式层出不穷。创业创新正在成为一种价值导向、一种生活方式、一种时代气息。从客观条件看,人们消费需求多层次、多样化,需要更多的解决日常生产生活难题、形成新产业新业态的产品和服务。从制度环境看,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引导和鼓励市场主体加快创新,促进创新要素在更广范围内加快流动。

展开阅读全文

篇9:礼让斑马线

全文共 2100 字

+ 加入清单

上周日中午,我到离家不远的菜市场买菜,当返回至住所斜对面没有交通信号灯的路口时,一辆接一辆的小汽车、摩托车在几条车道呼啸而过。我顶火辣辣的秋阳站在斑马线上等了好几分钟,如潮的车流才稍稍缓和下来。

当看到左方向来车至少相隔几十米远时,我便迈步过马路。可刚行走至路中央时,斜对面一辆日式吉普车便朝我行走的车道来势汹汹地斜转过来。此时,左方向那辆小汽车又已疾驰到我的身后,使得我进也不是,退也不是,只好站在原地,待那耀武扬威的吉普车转过弯来驶离之后才继续前行。

斑马线,又称人行横道线,是行人穿越马路时的绿色通道。在人流量较多的地方和十字路口,交警部门都设置了斑马线,以维护安全有序的道路交通环境。《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机动车行经人行横道时,应当减速行驶;遇行人通过人行横道,应当停车让行。”这一法律条文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原则。

然而,在现实社会生活中,许多机动车驾驶员尤其是汽车驾驶员漠视法律、漠视这条生命线。他们在享受现代物质文明的同时,精神却很不文明,在斑马线上非但不按规定减速避让行人,反而毫无顾忌地鸣喇叭加速前行。早在十几年前,我所在地就明文禁止机动车在城区鸣放喇叭,可是机动车的喇叭声仍在斑马线上不绝于耳。

礼让斑马线,虽然这是个老话题,但作为一个常常步行的人,我还是有话想说,有话要说,对于行人路过没有交通信号灯的斑马线时那种无奈、那种恐惧、那种不被人尊重的愤慨心境,似乎有不吐不快的感觉。在拿到汽车驾驶证前,我平时上下班或买菜购物,很多时候都是步行往返。为支持环保,也为了健身,即使成了有车一族后,节假日不用赶时间上班,外出办事或购物能够在半小时内到达的我都坚持步行。从家里到单位需经过六个没有交通信号灯的路口,从家里到菜市场需经过五个没有交通信号灯的路口,这些路口虽设有斑马线,可我极少能够享受斑马线上行人应有的礼遇。好些时候,我看到顺方向来车还相隔很远,便准备迈步过马路,而那些机动车便“嘀嘀嘀”地鸣喇叭,并以五六十迈的速度呼啸而来;时常就算已行走至斑马线的中央,而来车仍不减速,使卡在车流中的我担惊受怕、进退维谷;有时未带雨具出门,又在步行中突然遇到下雨,过马路时便期盼那些机动车能停一停、让一让,而现实总是你淋你的雨、他开他的车,不溅你一身污水,你就够幸运的了。

平时,还常常看见一些机动车逆行在斑马线上。有次,我就险些在斑马线上被逆行而来的摩托车撞倒。那是几个月前的一个下午,我到当地电视演播厅参加会议,想到从家里步行到会场也不过二十来分钟,于是便步行去开会。当散会后返回至一条只亮黄灯的右转弯车道的斑马线前时,我只顾观察左方向有无来车,当确认无来车后便一边注视左方向一边过马路。可只迈了几步,“嘎吱”一声,一辆逆行而来的摩托车在我身旁右侧刹停。顿时,我直冒冷汗,心想如果那骑摩托车逆行的年轻女子未及时把车刹停,就会把我撞倒。

更让我感到寒心的是,上年年初的一天,从当地新行政中心开会返回途经一个从南向东、从南向北、从南向西同时亮绿灯的十字路口时,坐在车上的我看见一位白发苍苍且驼背的大伯拄拐杖站在从南向北的斑马线上,而从南向西的汽车、摩托车密密麻麻地把他夹在路中央,没有一辆车减速或停下来避让一下。霎时,我的心好像被针扎了一下,仿佛听见一位弱者在声嘶力竭地呼唤社会的文明。

看见这一冷漠场景后的第三天,心里仍很气愤的我写了《善待斑马线》的帖子发到我现居地和家乡的论坛上,以此呼吁驾车的坛友从我做起,善待生命、善待斑马线。

我们知道,在道路通行中,对于机动车驾驶员来说,行人尤其是老弱病残幼等群体的行人无疑是弱者。而对于弱者,古人就存有怜悯之心。“为鼠常留饭,怜蛾不点灯”,这不仅仅昭示古人对动植物的保护,更深的寓意在于劝导人们怜爱弱者、保护弱者。

由于斑马线这一行人穿越马路时的安全线并不安全,使得附近一些小学在学生上放学时段,要派出教职员工在学校门前的斑马线上护送孩子们过马路;又由于好些机动车的霸道,使得许多行人都习惯了在斑马线前避让机动车。时常我驾车在没有交通信号灯的斑马线前停下车来避让行人,行人仍不敢迈步,就是一个例证。

斑马线,是承载了生命权的一种标识,能够直观地衡量一个地区的文明程度。柏杨先生曾说:“判断一个国家是文明抑或是野蛮,只要看他们的车辆对斑马线、对红绿灯的尊敬程度,马上就可得出结论。”由此,我常想斑马线就像一面哈哈镜,横行霸道的人在这面哈哈镜前,映照出的是其扭曲的灵魂。有时外出观光,见到那密密麻麻见庙烧香,见佛磕头的人群,我就突发奇想:要是这些人中的驾车者,能以敬畏神灵之心敬畏斑马线上的生命该多好!

斑马线上机动车鸣喇叭与行人争道,折射出人们公民意识的淡薄和社会公德心的低下,这不能不说是五千年文明古国的悲哀!其实,我们在斑马线上让一让、停一停,并不会耽误我们什么,况且生命与时间相比、生命与物质相比,生命永远是摆在第一位的。因此漠视交通法规、漠视斑马线上的行人、漠视生命,也是对自己人格的践踏、对自己生命的践踏!

礼让斑马线,这是起码的社会公德,也是机动车驾驶员最基本的“驾德”。愿我们每一位驾车者从现在做起、从自身做起,礼让斑马线,共同营造文明有序的道路交通环境。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礼让斑马线从我做起作文500字

全文共 548 字

+ 加入清单

每当我过斑马线时,耳边都会想起一首儿歌:“红灯停,绿灯行;红绿灯,要看清……”这么简单的道理,连小孩都懂,难道我们不懂吗?其实,人们都懂,但是做起来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上学路上,我曾看到这样一幕:我站在马路边等红绿灯。一位妈妈拉着一个五六岁的小女孩,急匆匆地想横穿马路。咦,还是红灯呢!小女孩拉住妈妈的衣袖,抬头说:“妈妈,幼儿园老师说过,过马路,红灯停、绿灯行。”“哎,小朋友好样的!”旁边一起等着过马路的老爷爷向她竖起了大拇指。这时,小女孩妈妈的脸“唰”一下红了。看啊,一个小朋友都能知道要遵守交通规则,而有的人却无视交通规则。红灯时,人应该让车,确保司机能够安心地驶过十字路口。

在斑马线上,醒目地写着“车让人”,可是有些司机你注意到了吗?这时车应该礼让行人,确保行人能够平安地过十字路口。

有一次,一位老奶奶一手提个菜篮子,一手住着拐杖,小心谨慎地横穿马路。突然,一辆小车飞驰而过,老奶奶躲闪不及,悲剧发生了。原来是小车司机为了赶时间,竟然猛踩油门,抢过十字路口。司机到了斑马线为什么不减速,为什么不礼让呢?如果司机停下来,对老奶奶招招手,叫她先过去,这样不是很好吗?“快就是慢,慢就是快。”我外婆虽然没文化,但她常说的这句话却是至理名言。

大家行动起来吧!遵守交通规则,礼让斑马线,从我做起!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礼让斑马线征文

全文共 843 字

+ 加入清单

斑马线也即人行横道线,为道路上白色而平行的粗实线,因酷似斑马身上的花纹而得名。斑马线是供行人横过道路使用的,是行人的安全线、生命线,神圣不可侵犯。

总公司在“文明公交行动”中所倡导的礼让斑马线,就是对行人的尊重、就是对生命的尊重!

之所以把礼让斑马线提到如此这般的高度,是缘于斑马线上曾经有着沉痛的教训。进行百度搜索,可以看到成千上万个发生在斑马线上的事故案例,个个铭刻心骨。就在不久前、就在城南的一处斑马线上,一条鲜活的生命瞬间就葬送在了车轮之下。究其根本原因,说轻了是违反交通法规,说重了是无视行人的生命安全。《道路交通安全》的“让行原则”明确规定:遇行人横过道路时,减速慢行;遇行人正在通过道路时,停车让行。不得与行人争道抢行。此规定泛指一般道路,若遇斑马线,就更应该让行人优先通行了。否则,在人的生命至高无上的前提下,按照《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责任认定原则”,将由机动车一方承担责任;只是在有证据证明行人有违反交通法律法规行为的,才能减轻机动车一方的责任;唯有事故是行人故意造成的,机动车一方才不承担责任。倘若要证明这一点,难度极大,甚至根本就不可能。这就意味着,一旦在斑马线上发生事故,机动车一方必承担全部责任无疑!为了表示对生命的尊重,重大交通事故中承担主全责任的当事人,还必将依照《刑法》的相关规定受到严厉的法律制裁!

斑马线彰显着对行人生命的尊重、关乎着行人的生命安全,必须礼让!礼是礼节、礼貌,让是不争、不抢。礼让斑马线就是车辆通过斑马线时先慢、先停、先让,有礼节、礼貌的避让行人,不争不抢,让行人优先通行。

礼让是一种修养、是一种境界、是一种传承、是一种美德、是一种必须。礼让斑马线,可以让出一份文明、让出一份和谐、让出一份畅通、让出一份安全、让出一份幸福。

不要抱怨现行的交通环境、不要指责行人的交通行为,以《道路交通安全法》为准则,吸取既往的事故教训,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礼让斑马线,对行业的形象负责、对行人的生命负责。这也就是总公司开展“文明公交行动”的目的之所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礼让斑马线

全文共 561 字

+ 加入清单

“红灯停,绿灯行,红灯亮了停一停,绿灯亮了快步走……”过马路了,一首儿歌回响在我的耳畔。小时候,我只是觉得这是一首轻快动人的儿歌;现在,我发现这首歌竟然有十分巨大的现实意义。

那是星期一的早晨,我正提着作业袋兴致勃勃地往学校走,眼睛还时不时望望身边匆匆走过的行人。忽然,我的眼睛看见了一个乱跑的孩子,心也被揪了起来。那是个7岁左右的小男孩,他的身边没家长,此时他正一个人走过川流不息的马路,我担心极了,眼睛被磁铁石吸住了似的一刻不离地紧紧盯着他。他就要走到另一头了,我心中的大石头快要放下了,可就在此刻,一辆车从那个男孩身前正要驶过,他好像什么也没看见,没有躲闪,还是自顾自地走着,眼看着车离那个男孩越来越近了,我害怕地闭上了眼睛,“呼——”的一声,那辆车急拐弯从孩子身前疾驰而过,那孩子跌坐到了地上,总算有惊无险。

也许,在这个孩子和他的父母眼里,汽车不是凶猛的野兽,而是温顺的绵羊。在他们的观念里,车祸的后果可能不严重,只是钱能解决的问题。但是,我认为他们错了。灾祸就像猛兽,时刻躲藏在我们的周围,只要稍有不慎,它就会看好时机,忽然跳出来咬你一口,而这一口可不容小觑,轻则受伤,重则失去宝贵的生命。

所以,为了我们宝贵的生命,为了我们亲爱的爸爸妈妈,我们在生活中定要时时小心,刻刻遵守交通规则。因为生命无价啊!

更多热门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文明过马路礼让斑马线作文400字

全文共 405 字

+ 加入清单

城市里,斑马线的颜色越来越浅,人们似乎忘记了它的存在,或者说是淡忘了它存在的意义。

每个星期六,我都会穿过那条很长的斑马线去上课。站在斑马线边上等待的人总是显得那样迫不及待,见到车辆没有启动,不管是否绿灯就急忙跨步前行,却经常会碰到右转的车辆,结果总会发生一些意外。

这只是最小的意外。不遵守交通规则的车辆,为了赶时间在斑马线前急驰而过才是最可恶的。挑菜的老伯,行动速度缓慢,菜筐遮挡了视线,被车辆撞倒。或是电动车速度过快,与小车相撞。类似这样的事故在斑马线前不断上演。一次次血的教训,终于唤醒了大众的文明之心。

十字路口那举着旗帜的,穿着红马甲的志愿者,那一块块立着的警示牌,还有那些站岗的警察叔叔,无不在倡导“文明过马路礼让斑马线”。

经过一段时间的劝导,突然发现,城市里的斑马线的颜色已经变得鲜艳,车辆缓慢地停止,等待斑马线上的人们通过,感动的人们竖起了大拇指。这样一幅和谐的景象,给城市增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文明礼让斑马线

全文共 290 字

+ 加入清单

上午,我和台州晚报的小记者一起来到外东浦的十字路口看一些汽车是否遵守交通规则,把不文明的现象和礼让的现象记载下来。现在就听我来说说吧:

我们先站在斑马线的附近看,只见一个骑自行的男子,就在绿灯快要变红灯的一刹那间竟然骑自行车若无其事地冲过去,真险啊!忽然,我们又发现一位叔叔正在车流之间停停走走,差点从车上摔下来,真担心啊……

虽然现在有许多不文明的现象,但也有互相谦让的好市民,看前方福民大厦路口,车水马龙,司机们并不因为拥挤而烦躁,而多是笑眯眯地相互礼让,等待……

尽管通过这次活动,我知道不文明的现象依然存在,但只要我们遵守交通规则,文明谦让,我相信我们的城市一定会更美好起来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三年级礼让斑马线

全文共 432 字

+ 加入清单

斑马线,是承载了生命权的一种标识,能够直观地衡量一个地区的文明程度。柏杨先生曾说:“判断一个国家是文明抑或是野蛮,只要看他们的车辆对斑马线、对红绿灯的尊敬程度,马上就可得出结论。”由此,我常想斑马线就像一面哈哈镜,横行霸道的人在这面哈哈镜前,映照出的是其扭曲的灵魂。有时外出观光,见到那密密麻麻见庙烧香,见佛磕头的人群,我就突发奇想:要是这些人中的驾车者,能以敬畏神灵之心敬畏斑马线上的生命该多好!

斑马线上机动车鸣喇叭与行人争道,折射出人们公民意识的淡薄和社会公德心的低下,这不能不说是五千年文明古国的悲哀!其实,我们在斑马线上让一让、停一停,并不会耽误我们什么,况且生命与时间相比、生命与物质相比,生命永远是摆在第一位的。因此漠视交通法规、漠视斑马线上的行人、漠视生命,也是对自己人格的践踏、对自己生命的践踏!

礼让斑马线,这是起码的社会公德,也是机动车驾驶员最基本的“驾德”。愿我们每一位驾车者从现在做起、从自身做起,礼让斑马线,共同营造文明有序的道路交通环境。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礼让斑马线

全文共 532 字

+ 加入清单

全运会的脚步离我们越来越近,和谐、畅通、文明、有序的道路交通环境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共建文明的交通环境,是每位市民应尽的职责。为此,济南时报泉城义工志愿服务联络站向全体市民及驾驶员发出倡议:

一、做文明驾驶人,提高自身修养,杜绝疲劳驾驶和违反禁令标志、超员、超速、超载等违法行为,不开斗气车和带“病”车。做到不违反信号、不争道抢行、不乱停乱放、不随意变道。

二、车辆遇有信号灯让行人通过时,应当停车让行;当行人还在穿越马路、变为放行车辆信号时,驾驶员也应礼让行人优先通过。做到车辆让行人、转弯让直行、右转让左转、超车让对行。

三、车辆通过没有交通信号灯控制的人行横道时,注意避让行人。待行人通过后,安全驶越“斑马线”。在行驶中,要特别注意避让老弱病残孕等行动不便的人。

四、行人应在人行道内行走,没有人行道的靠路边行走。行人横过道路时须走人行横道、人行天桥或地下通道;通过有信号灯控制的人行横道,要注意观察两边来车,不要闯信号灯。

五、酒后驾车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全体驾驶员要增强社会责任感,自觉养成“开车不饮酒、酒后不开车”的习惯,并能主动劝阻他人不要酒后驾车。

期待已久的全运盛会即将到来,做好东道主是每位市民的责任和义务。文明出行,从礼让斑马线开始,从我做起。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礼让斑马线作文

全文共 309 字

+ 加入清单

前些时候,我在电视上看到:政府规定机动车要在斑马线前停车停车礼让行人,不然就要罚款。我心中有一个问号:那么多开车的人,会做到吗?

有一天,我和外婆正在经过斑马线,看到不远外驶来一辆6路公交车,我和外婆想等公交车开过再走,便停了下来,出乎意料的是:公交车在我们面前停了下来,车上的驾驶员叔叔对我们摆了摆手,示意我们先过去,我对叔叔说了声谢谢,便拉着外婆快步走过了斑马线。

这件事深深在烙在我的脑海里,我国交通一直很拥护,经常出现堵塞、撞车的现象,严重的时候还导致死亡。如果每个开车的人都能像这位叔叔一样,做到文明礼让,我们行人能自觉遵守交通规则,那么,我们就能生活在一个安全的环境中了。

让我们都从最简单的做起:礼让斑马线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文明礼让斑马线

全文共 983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想和大家说说在"文明礼让斑马线"活动中,我们公交车如何做到在斑马线前礼让!斑马线,大家都很熟悉,在红绿灯路口、学校门口、繁华路段,都会见到斑马线,在道路交通中,斑马线被称为生命线。然而,在日常交通行为中,有相当一部分驾驶人或行人缺乏对斑马线作用的认识。就本人如何在斑马线上前让行谈谈自己的心得与大家共勉:

车让人,人让车,让出社会的和谐

自3月3日文明礼让斑马线活动开展以来,我的第一次让行带给我的是,车让人,人让车,让出社会和谐的感动!3月3日在中山广场门口的斑马线前,我驾驶车辆第一次体会停车让行。以前我在通过斑马线时,我虽然会减速慢行,但是没有那种必须要停车让行的习惯。今天我看到很多要过马路的行人,没想到公交车会主动停下,都愣在那里,我赶紧对他们做了个请他们先行的手势,他们才恍然大悟,赶紧往前走,当他们走到我车头的前方的时候,有位行人还扭过头对我竖起了大拇指,我相信我和这位恕不相识的行人的行为,必定感染了整个车厢的人,也必定会提升我们城市的文明程度。

如何避让随意乱穿马路的行人

在车辆经过市政府县学街南口时,虽然是有灯控,但是地处繁华路段,随意不遵守交通法规的行人随处可见,这时注意力必须高度集中,不但要注意斑马线上有没有行人,还要注意不经斑马线横过马路的行人和急速通行的电瓶车。为有效避让横过马路的行人,车子应适时减速,确保安全。

做好示范一样开心

其实每一次让行,我都会有不一样感受。有一次我开车行经到惠贞书院门口时,正巧有一位妈妈领着小朋友过斑马线准备到对面的学校,小朋友装了个停车的手势,我就停在斑马线让行,(其实我早就减速)还对他笑笑并挥手让行,小朋友笑眯眯地对他妈妈说:"妈妈你看我的手势多像交警叔叔啊!阿姨就给我让行了,我真厉害啊!"那个母亲就对孩子说:"你看这个阿姨做的多好啊,给你让行,还对你笑呢!"同时一辆私家车看到我停车让行时,也主动跟着在斑马线前停了下来,那对母子很顺利地安全地过了马路。

路口通行也不急加速

有时虽然是绿灯放行,可是作为驾驶员必须也要控制车速,观察好四周行人及电瓶车的动态,必要时开启车上的语音提示器,将车速控制在15公里左右缓行,确保行人完全横过马路后才缓缓地提速前行。

我想:"文明礼让斑马线"活动的宗旨要形成,车让人、人让车,人人自觉遵守交通法规、人人文明礼让的社会氛围,真正创造一个安全、畅通、文明、和谐的交通环境。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中华传统美德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

全文共 2740 字

+ 加入清单

中华传统美德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文明进步,体现了人类文明中具有永恒价值的道德智慧,至今仍然是广大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维系良好关系的基本道德准则,对于民族复兴、国家强大、人民幸福、社会和谐也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时代价值。

中华传统美德是实现中国梦、振兴中华的精神动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当今时代的头等大事。占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中国的崛起,将彻底洗雪中国近百年的历史屈辱,也将改变世界历史的进程。中国人民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接近这个梦想。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明确指出:“国无德不兴。”道德不仅是一种国家治理、社会秩序整合的工具,而且是国家兴旺、人民幸福的强大精神动力和软实力。那么,在当代,优秀传统文化或传统美德何以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精神动力呢?小康、大同理想是当代中国梦的文化根基。习近平总书记执政伊始,就提出了中国梦这个得到当代中国人普遍认同的国家、民族发展理想。中国梦内含着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三重意蕴。这个梦想不仅是当代中国人的理想追求,也深深反映了中国人自古以来不懈追求进步的光荣传统。这种不懈追求的理想,就是古人长期以来追求的“大同”理想,即求大同与奔小康。习总书记说,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传统忠德的责任担当意识是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动力。传统忠德虽然有忠于君主之臣德的糟粕成分,但同时也包含着一种尽心竭力、利人利公的做人做事态度。“天下为公”即是传统忠德的精髓,它鼓舞着人们为祖国的兴旺发达艰苦奋斗、矢志不渝。今天弘扬传统美德,就要求我们每一个人自觉为国出力、爱国报国,爱岗敬业、脚踏实地。因此,我们一定要继承发扬传统美德,与时俱进、转化超越,使每个人的点点微光,汇聚成照亮民族复兴伟大梦想的熊熊火炬。

中华传统美德是实现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的可靠保证。道德不仅包含了一定的人生观、价值观,可以为民族复兴提供精神动力,它还是一种行为规范,可以调节人际关系,实现社会和谐,并对民众的幸福生活起到保障、促进作用。首先,弘扬传统美德有利于提高公民的自律意识,加强自身道德建设。当前,公民自律是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自觉遵守道德规范,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弘扬传统美德,能够使人们在追名逐利的竞争中,使自己的心灵得到放松;在仁、义、礼、智、信的熏陶下,人们的内心会重新建立规范的道德标准,从而规范自己的行为,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自觉维护社会道德风气。其次,弘扬传统美德有利于提高社会的他律意识,形成社会监督合力。在现阶段道德松弛、管理乏力的社会背景下,他律的作用不可忽视。弘扬传统美德,通过道德教化,能够使人们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人道主义等情感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形成良好的公德体系,从而科学地指导公民的他律行为,群众、媒体及政府能够有效对道德失范的行为进行严格监督、打击,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第三,传统美德以仁爱为本,以民本为用,它构成伦理与政治的思想基础,也是社会和谐的基础。“仁者爱人”是中国伦理思想的核心,这奠定了中国伦理的利他主义价值导向。爱不仅是一种感情,也是一种意志、行动和义务,心中有了爱,就必然为爱所驱使,为所爱的人奉献、尽义务,关心他、爱护他。弘扬爱人之积极情感,可以唤醒我们的道德良知,提升我们的奉献意识,使人与人相互为善,彼此之间充满友爱。在当代社会,向传统道德致敬,重建公正、诚信的良好社会环境,以此确保社会和谐有序、人民幸福安康,刻不容缓。

中华传统美德是优化人际关系、重建道德秩序的重要支撑。社会道德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是根置于民族文化的沃土,是传统美德的延续和升华。承接中华传统美德,就是要以中华传统道德的背景为基础,把传统道德中的这些符合时代要求,有助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内容承接下来,推广到全体人民中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进行道德教育修养的“好教材”,人们通过学习把握“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有助于“正确处理义与利、己与他、权与民、物质享受与精神享受等重要关系”。他在会见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的讲话中强调“要始终把弘扬中华民族传统德……作为极为重要的战略任务来抓,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力量和有力道德支撑。”当前,正处在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历史时期,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不断增强,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呈现多元化的特点。道德也因面对复杂的利益关系,出现了多元、多样、多变的复杂情况,甚至出现了道德滑坡。如,为求利润,制假售假;路人跌倒,无人敢扶;医患不信,关系紧张;人与人之间缺乏基本的信任和宽容等等,要扭转这种状况,亟待进行道德重建。而弘扬传统美德,就抓住了解决当前社会生活中存在的道德滑坡和道德危机等问题的牛鼻子,顺应了人民群众对良好道德风尚的期待与向往,唤起了人们内心善良的道德意愿和道德情感,以大爱、真善、孝亲、诚信等,传播释放正能量,构建正常社会道德秩序,重振精神家园。

中华传统美德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厚根基。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溶入全民族的精神血液,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是一项重大战略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入耳入脑入心、敦化为民风民俗民德,一条重要的途径,是必须与中华文化的根本相融通,生长于斯、发展于斯、创新于斯。我国传统的“仁、义、礼、智、信”等价值观念及“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等精神追求,已经融入中国人的血液,成为大众的基本行为准则。应充分利用中华传统美德的丰富资源,不断强化人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习近平总书记讲话强调,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精髓,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要处理好继承和创造性发展的关系,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这里的关键是正确处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的关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主要有两个途径,即制度建设和道德建设。在道德建设上,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到每个人身上,体现其道德教化的功能,就必须以中华传统美德的传承实践为基础。中华传统美德能提升公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认同感,增强价值判断力。也就是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中华传统美德的传承必须一起抓:一方面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一方面注重中华传统美德的传承。离开中华传统美德的传承和实践孤立地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弘扬,就不能体现讲话的要求和精神,不能充分实现道德建设的功能。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浅谈毛泽东群众观及其现实意义毛概论文3000字

全文共 6150 字

+ 加入清单

毛泽东群众观是对马克思群众史观的丰富和发展,是关于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地位、作用以及如何领导群众的一系例论述。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浅谈毛泽东群众观及其现实意义概论文的内容,欢迎阅读!

摘要:作为中国共产党重要理论体系的毛泽东思想,对我国的现代化起着重要的指导和促进作用。毛泽东群众观是毛泽东思想的一部分,随着社会形势的转变,它在不断地向前发展,并对当下党的执政方式转变有着指导意义。本文从毛泽东群众观的历史渊源出发,探寻其创立过程,并简略分析其主要内容,指出它在我国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民本 毛泽东 群众观 现实意义

毛泽东群众观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革命战争年代中不断形成和完善的对人民群众的认识、党群关系以及人民群众的作用等方面的总结及认识。毛泽东的群众观是对马克思群众史观的丰富和发展,是关于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地位、作用以及如何领导群众的一系例论述。毛泽东群众观结合了我国传统历史文化和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精髓,它贯穿于整个毛泽东思想中,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法宝。

一、毛泽东群众观的历史渊源

(一)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

“民本”思想,是我国古代文化中的一种重要执政体现,而且经历了较长时间的演进。早在西周时期,周公就提出了“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强调了人民是国家的根本,是国家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对“民本”思想有重要发展的要数孟子,孟子在《孟子·尽心下》中提出“民为贵,社樱次之,君为轻”,这即是“民贵君轻”。到了荀子时期,他提出了“君舟民水”,强调群众和国家之间的关系。

毛泽东从小就熟读古代典籍,对中国传统文化和思想极为了解,自然而然地就会受到“民本”思想的熏陶。毛泽东成长的年代,正是底层群众受压迫,遭受磨难的时代,他所生活的环境深深刺激了他,使他自然而然地接受了“民本”思想。因此,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是毛泽东群众观的理论来源之一。

(二)马克思主义的群众史观

历代王朝统治者重视群众百姓,主要还是为了维护自身的统治地位,而并非真正考虑群众百姓。虽然也有极少数的君王想执政为民,但都没有科学的理论做支撑。但毛泽东群众观则有着马克思主义的群众史观作为理论基础。

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按照马克思主义观点,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动力和决定力量,只有人民群众才能创造真正的历史。而中国革命就是中国人民进行革命战争争取解放的过程。毛泽东较早地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不仅阅读了大量介绍马克思主义的书籍,而且将其理论与方法用于实践。因此,毛泽东提出了“人民战争”的思想,指出“因为革命战争是群众的战争,只有动员群众才能进行战争,只有依靠群众才能进行战争”,在实践中,毛泽东进一步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创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理论。

二、毛泽东群众观的创立过程

毛泽东的群众观的主要理论渊源是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及近代中国民主思想,依剧毛泽东所经历的不同的革命时期,毛泽东群众观的创立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一)雏形:学生运动时期

1908至1920间,旧中国学生运动轰轰烈烈,尤其是五四运动。早期虽然毛泽东读了大量书籍,精通“民本”思想,但他仍将拯救旧中国的希望寄托于英雄人物。五四运动爆发后,使毛泽东看到了群众力量的强大,因而他的思想发生了转变,从寄希望于圣贤转向依靠群众。毛泽东关于人民群众权力及民主思想在这一时期出现雏形。在这一阶段,毛泽东先是叹“国民之愚”,提倡用教育来救国救民。后提出“工业无产阶级是我们革命的领导力量”的论断,标志着毛泽东的群众观向唯物史观的转变。

(二)成形: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1924年至1937年,大革命和土地革命战争的实践促成了毛泽东群众观思想的形成。1925年,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中,毛泽东对中国社会各阶级进行了明确详细地划分,并界定出了“人民群众”的范畴。1926年,在《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中,毛泽东指出:“农民问题是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所谓国民革命运动,其大部分即是农民运动,如果没有农民从乡村中奋起打倒宗法封建的地主阶级特权,那么军阀和帝国主义势力就不会根本倒塌。”这样的论述,对划分敌我矛盾,建立广大的群众战线,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这一阶段的主要观点有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动力、正确领导和教育群众、统一战线是三大法宝之一、群众路线等。

(三)成熟:抗日战争时期

1939年至1945年,是人民群众艰辛抗战的八年,而这八年也是毛泽东群众观成熟的八年。抗战时期,毛泽东发表了许多著作,系统阐述了群众路线思想,形成了完备的理论体系。

1943年毛泽东在《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中说:“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又到群众中坚持下去,以形成正确的领导意见,这是基本的领导方法。”概括出了中共群众路线的内涵。1945年,在《论联合政府》里,毛泽东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再次深刻地阐述了群众路线。在《论持久战》一文中,毛泽东指出中国人民一定能战胜日本帝国主义,因为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在七大的《论联合政府》的报告中,他进一步强调:“只有这种人民战争,才能战胜民族敌人。国民党之所以失败,就是因为他拼命地反对人民战争”。这些论述深刻揭示了革命战争的力量之源。在军事斗争的力量组织方面,毛泽东提出,我们的经验是:依靠人民、再加上一个比较正确的领导,就可以用我们劣势装备战胜优势装备的敌人。人民战争中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是革命战争主的主要力量,但是武装群众的方式也不能放松,“人是第一,武装第二”,要把武装群众与非武装群众相结合,正规军和游击队、民兵相结合,主力兵团与地方兵团相结合,根据地的对敌斗争与敌占区人民的反抗斗争相结合等,在政治、经济、文化、外交全部领域里都开展全民战争,汇成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这一阶段的主要观点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权力来源于人民、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等。

(四)完善:解放战争时期

解放战争时期,在新的形势下,毛泽东重新界定了“人民群众”。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毛泽东分析了各阶级的地位、作用以及人民政权的结构与职能,而且突出了无产阶级的地位,强调了人民群众观你的作用。在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下,解放战争取得了胜利,而这一胜利也可以看做是毛泽东群众观的胜利。在建国后,面对帝国主义的威胁,毛泽东依然坚信人民力量的强大,指出“帝国主义如果发动对我国的侵略战争,我们将实现全民皆兵”,依靠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来战胜敌人。

(五)曲折:社会主义建设初期

成立新中国后,一系类的土改、镇压反革命、“三反”、“五反”等运动,对稳定国内局势,恢复生产,促进经济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而这些工作也正是毛泽东群众观的实践体现,而且获得了成功。到1957年后,毛泽东群众观开始进入曲折阶段,直至1976年文革结束。这一时期,毛泽东过分夸大了人民群众的能动性,而忽视了客观规律,使得毛泽东群众观带有唯心主义色彩。这一阶段的主要观点有发挥群众的主观能动性、具体分析知识分子、提高群众素质、反对个人崇拜等。

三、毛泽东群众观的主要内容

毛泽东的群众观的内容非常丰富,贯穿于毛泽东的革命生涯及一系重要著作中。毛泽东群众观是在中国社会的实践中形成的,既是理论体系,也是思想体系。综观毛泽东的理论著作,毛泽东群众观的主要内容有这些:

(一)相信人民、依靠人民

“相信人民,依靠人民,为了人民”可以说是毛泽东群众观的基础。纵观毛泽东的一生,他都在为人民群众而奋斗着,可以说他的所有实践活动都离不开“人民群众”。毛泽东曾说:“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他看到了群众的力量和需求,因而坚定地走在群众路线这条道儿上。在制定革命纲领时,他就将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标准;在革命斗争中,他尊重群众的革命精神;在选择革命路线时,他坚持依靠群众,广泛发动群众。可见,中国共产党只所以能胜利,就因为有广大群众的支持。人民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得民心者得天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些都是中国封建社会关于人民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的论述。把中国人民从三座大山中解放出来的毛泽东,并没有象人类历史上一些君王,忘乎所以,形成社会发展史是个人历史的唯心史观。毛泽东曾有“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什么?是群众,是千百万真心实意拥护革命的群众”、“革命战争是群众的战争,只有动员群众才能进行战争,只有依靠群众才能进行战争”、 “依靠民众则一切困难能够克服,任何强敌能够战胜,离开民众则将一事无成”、“党群关系好比鱼水关系。如果党群关系搞不好,社会主义制度就不可能建成;社会主义制度建成了,也不可能巩固”等。从这些论断不难看出,毛泽东是一个历史唯物主义者,他的“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论断,是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的真谛的高度概括。

(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毛泽东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他人生行动的准则。在他的著作中多次出现“为人民服务”的话语。如他在中共七大的报告中指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毛泽东还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上升到党的事业中,并提升到真理的高度。他要求共产党员必须要为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着想,必须坚持真理,而真理都是与人民的利益相一致。毛泽东不断强调“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并且将“为人民服务”落实到满足人民群众的利益中。1944年9月,在中共中央直属机关为追悼张思德而召集的会议上,毛泽东第一次公开提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在这之后,毛泽东还有很多关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论述,如:“我们的每一个指战员以至每一个炊事员、饲养员,都是为人民服务的”、“三心二意不行,半心半意也不行,一定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我们应该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全心全意地为中国人民服务”、“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等等。毛泽东全心全决为人民服务的观点,是对《共产党宣言》中关于“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自觉的独立的运动”观点的继承和发展。党的七大通过的党章,把“全心全意为中国人民服务”作为党的宗旨写入党章。

(三)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观中去。”,是我党宝贵的历史经验总结,也是我党的基本路线之一,是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毛泽东的这一思想,主要包含两方面的内容:其一,向群众学习,倾听群众心声。毛泽东要求党员干部向人民群众学习,学习群众的做法,认真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其二,密切联系群众。毛泽东十分重视党群关系,他认为党群关系的好坏关系到革命和建设事业能否成功。1943年6月,毛泽东在《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一文中写到:“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就是说,将群众的意见(分散的无系统的意见)集中起来(经过研究,化为集中的系统的意见),又到群众中去作宣传解释,化为群众的意见,使群众坚持下去,见之于行动,并在群众行动中考验这些意见是否正确。然后再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再到群众中坚持下去。如此无限循环,一次比一次地更正确、更生动、更丰富。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毛泽东关于群众路线的论述还有很多,如:“领导肯干和广大人民群众在组织中在斗争行动中发生正确关系的思想,正确的领导意见只能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又到群众中坚持下去的思想”、“许多同志,不注重和不善于团结积极分子组成的领导核心,不注重和不善于使这种领导核心同广大人民群众密切结合起来,因而使自己的领导变成脱离群众的官僚主义”、“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又到群众中坚持下去,以形成正确的领导意见,这是基本的领导方法”等等。把群众路线与马克思认识论有机的统一起来,是毛泽东独创性的卓越贡献。毛泽东的群众路线也被作为中国共产党根本的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

在毛泽东的倡导下,中国共产党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作为工作的原则,密切联系了广大的群众,最终取得了一系列的胜利。

(四)人民群众的利益高于一切

马克思主义认为,政党是阶级斗争的工具。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政党,代表的是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目标就是要为满足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奋斗。在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认为革命的目的是要建立民主政权,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更加重视人民群众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各方面的权利。

四、毛泽东群众观的现实意义

毛泽东群众观经历了不同时期的检验,是我党宝贵的财富,在我国当下的社会主义建设中,有着诸多现实意义。

(一)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基础

毛泽东群众观与邓小平群众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有着一脉相承的关系。邓小平在新的社会形势下扩展了毛泽东的“人民群众”的范畴,将由有利于国家稳定和经济建设的的人群纳入其中,团结了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来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江泽民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的“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也是在新的形势下对毛泽东群众观的发展。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也是要求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也是以毛泽东群众观为基础的。可见,毛泽东是新时期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基础。

(二)有利于促进执政党关注和改善民生

经过30多年改革开放的积累,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同时随着社会的转型,中国共产党还面临着许多的问题。当下社会,最热门的话题莫过于老百姓的民生问题,虽然人民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了,但快速的社会发展并未能满足广大群众的各项需求。比如就业难、买房贵、看病难等等问题,一直是社会的热点,而且已经引起了群众的一些不满。可以说,解决好当前的民生难题,是我党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解决民生问题,需要党员干部深入基层,了解群众的疾苦,听取群众的建议和意见,从解决百姓的小问题入手,真正与群众打成一片,形成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良好局面。

(三)有助于处理好党群、干群关系

有调查显示,当今腐败问题已成为人民群众最痛恨的主题,一些腐败现象已经严重地影响到党群、干群关系。一些官员的所做所为已经无形地在党和群众之间设立了壁垒,如有官员曾对采访的记者说:“你是准备替党说话,还是准备替老百姓说话?”在当前的形势下,能否解决好腐败问题,不仅关系到社会的稳定,更关系到执政党的兴衰。各种腐败问题都是与人民群众的利益所背道而驰,因此要解决好腐败问题,处理好党群、干群关系,就应当真正做到为人民服务,真正考虑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而这也正是毛泽东群众观的体现和要求。

结语

毛泽东群众观集我国传统“民本”思想和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于一体,并经历了不同时期的实践检验,而且具有极强的生命力,在经历了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领导人发展后,必然能继续朝前发展,对推动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