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齐柏林cv【热门12篇】

浏览

3522

作文

12

篇1:柏林之恋散文_[第四单元]写散文作文800字

全文共 761 字

+ 加入清单

艺佳挚友:

收到你的来信已有半年之久,每每提笔回函却不知如何,回国已长达一年,回想在斯图加特的最后时光,憋闷的自己都快受不了了。有大把的时间看书和外出公干,自由的安排每一天的生活。很喜欢德国淡淡的,萧瑟的冬天,回到中国,最大的改变就是要“忍受”,忍受不美的环境,难受的交通,拥挤嘈杂的人群,丑陋的楼群,汽车尾气,勾心斗角,压抑的办公室,这些只能摇摇头咬牙忍受下来。以前还没觉得这么难以忍受,当初太多太多的不情愿,如今太多太多的怀念!

13年kimi刚刚出生不久,我和家人自驾游去了西藏。世界屋脊、雪域天堂,高到极致、美到极致。神圣到极致。在拉萨晒晒太阳、喝杯甜茶、看大昭寺信徒叩拜、吃一碗热腾腾的藏面、在傍晚的八廓街随人流转,想想就向往。想念拉萨的阳光,青旅的早饭,光明的甜茶,大昭寺广场来来往往的人,八廓街曲折的小巷,药王山上大家都拿着50块人民币拍照,骑车去寻找拉萨河的中午,还有几乎时刻都能看到的布达拉宫。

记得在哈佛等妻子下课,她向她的朋友这样介绍我:他永远不会跟你吵架,他的每个毛孔里都渗透着对世俗文化居高临下的包容,包容到不屑跟你讲道理,包容到让你自己觉得低俗自卑,当你快要憋死,快要疯掉的时候,你能想到的只有一个字逃。

我始终在怀念那段婚姻生活,时时刻刻在牵盼着她们,我时常会想如果要忘记就太对不起她们了。

2015年1月1日我在阿勒泰将军山,依旧如从前一样喜欢日行千里,登山而望一览众山小,越宁静自己便越发孤独,生活有些混乱,也不知向谁道出心中的苦闷,国内不像国外一样,游刃有余的掌控自己的生活。挣扎在宗教幻象的完满和生命真实的虚无中,左右摇摆,不知自己在搞什么。既无力承受痛苦的真相,又无法真的相信温柔的借口。求主的帮助,主的带领,无论如何,毕竟只有一生。

已此不知还能诉什么,便就此终了,望吾友在英国生活万事顺心。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柏林墙

全文共 698 字

+ 加入清单

下午,华晨带来了他的宝贝:一只龙虾和一只螃蟹。它们共同居隹在一只饲养盒里,中间被一道“柏林墙”隔开。

这龙虾和螃蟹并非同族,长得可真像同族兄弟:它们都身披棕褐色的铠甲,看上去威武无比。看龙虾,只见它鼓着双眼,怒目圆睁,伸着两根长长的龙须,一副舍我其谁的王者气势。它不断伸缩着自己的八条腿,伴随着钳子不时“摩拳擦掌”发出的“咔嚓咔嚓”声,似乎在做战前的准备工作。再看螃蟹,八条尖尖、长长的腿支撑着胖乎乎身躯,走起路来可是“横行霸道”。它的眼睛圆圆的,它不时伸出双眼上下左右摇摆,似乎在不断地寻找战机。

为了推进盒内的统一大业,罗老师推倒了“柏林墙”, 龙虾和螃蟹完全暴露在对方的视野中。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螃蟹立刻横行着踏入龙虾的领土,踩住了龙虾的腿,首先发起了武装挑衅。这还了得,龙虾被惹怒了,只见它“泰山压顶”爬到了螃蟹身上,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使劲用钳子夹住对方的腿。螃蟹来了个“金蝉脱壳”,用它的武器钳子将龙虾翻下身来,推向一边。全班顿时响起地震山摇的加油声:“螃蟹加油!”“龙虾加油!”龙虾更生气了,来了个“蛟龙入水”,用钳子使劲把螃蟹往上一推,使出“四两拨千斤”。你猜怎么着? 螃蟹竟飞出了饲养盒。回头看龙虾,只见它挥舞着两只大钳子,威风凛凛,仿佛向我们展示它才是真正的王者。

螃解被重新放回饲养盒,教室里又响起潮水般的呐喊声。可是螃解和龙虾面对呐喊却无动于衷,一动也不动,似乎懒得去理对方。它们是在养精蓄锐,还是已经厌倦了战争?过了一会,螃蟹似乎害怕了,想逃出盒 子。正在螃解攀爬盒沿时,壮观的一幕出现了:龙虾竟把螃蟹拉了回了,安抚起螃蟹,两史弟还手拉手相互依偎着。到底是同盒兄弟啊!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德国柏林墙

全文共 311 字

+ 加入清单

1961年,民主德国政府沿西柏林四周筑起了长近170千米,由水泥墙钢丝网和瞭望塔组成的封锁线,用以阻止居民外流和西方势力的渗透。这条封锁线被称为“柏林墙”。从此,德国因为所谓意识形态的差异成为两个分离的“双胞胎”。

“隔阂之墙”没有换来德国的和平稳定,反而阻隔了德国人千丝万缕的情思,阻隔了那一颗颗渴望统一的赤子之心。

考场热用如今的柏林墙已经拆除多年,然而说到墙,每个人心中还藏着一分忧郁,藏着一分恐惧。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今天,巴以冲突,台海问题,韩朝分割……一切的一切,都在冲击着“和平”与“发展”这两个关键词,都是在重复建设阻隔人类大家庭的一道道墙。

其实,多一份宽容和爱心,少一份隔膜,世界不就更加美好了吗?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柏林警方:为警犬穿上“保护鞋”

全文共 298 字

+ 加入清单

据德国《图片报》4月9道,前不久,柏林女警察玛丽安的搭档——7岁的警犬马修休了3周病假,因为它的脚被街上的玻璃划破,不能再上街巡逻。但现在,它再也不用赤脚巡逻了,因为柏林警方将给警犬穿上“保护鞋”。

柏林约有135只警犬在服役,它们负责寻找毒品、爆炸物及尸体。但遇到坏路况,警犬常常会被碎玻璃、钉子划破脚。而警犬鞋由氯丁橡胶制成,既轻便又耐穿,可大大降低警犬受伤的风险。这鞋的价格高达80欧元,几乎与一般人穿的球鞋价格相当。

小杂评:与前段时间“拦车救狗”的举动相比,柏林警方关爱警犬的行为更让人动容。这种关爱亦让我们想起了著名影片《忠犬八公》,人与狗之间的温情,脉脉涌动。

话题拓展:关爱、守护、位置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在柏林续写400字

全文共 397 字

+ 加入清单

车厢里一片寂静,静的可怕……

战时后备役老兵把他的妻子送到了疯人院,来到了前线。这时候,没有几个兵了,都是退役备役的老兵,望着那敌人来势汹汹的军队,老兵心想:这次,我也要去见三个儿子了!这战争何年能结束啊?国家何时可以太平啊?又有多少人为了战争而献出宝贵的生命啊?

想到了这里,敌人已经来到了面前,后备役老兵提起枪,准备战斗,他提好精神,杀死了不少敌人,可就在他的一不留神,敌人的一发子弹已经朝着他飞了过来,只听“啊——”的一声,血花喷了出来,又听“啪——”的一声,后备役老兵倒在地上牺牲了,眼边一条长长的血痕流了下来。过了半个时辰,这支由几百个人不到的队伍,就这样彻底的被敌军给消灭完了!

过了几年后,战争结束了。这所疯人院里,精神病人都被接了出来,送回到以前的故土。在回乡的一列火车上,那位失去了丈夫,以及三个儿子的老夫人,不停地数着:“一,二,三,四,一,二,三,四……”车厢里面则是一片死寂。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柏林选择“一流”梦想

全文共 379 字

+ 加入清单

(梦想有多高,成功就有多大)

柏林是美国历史上著名作曲家之一。他刚出道时,一个月只能赚120美元,很是潦倒。当时音乐界的著名大腕奥特雷很欣赏柏林的才能,于是问柏林:“你愿不愿意做我的秘书,月薪不低于800美元。”

紧接着,奥特雷又开诚布公地告诉他:“如果你接受的话,就只能成为一个二流的奥特雷;如果你坚持不懈地努力,总有一天会成为一个一流的柏林。”

柏林面临着人生与事业的重大选择,面临着在一流与二流之间的重大选择。如果选择二流,可以说是背靠大树好乘凉,能够生活得既舒适又滋润;如果选择一流,那将投入艰苦的奋斗、顽强的拼搏与激烈的竞争中。

称心如意的二者取一的选择,实际上是不存在的。柏林思之再三,决定选择一流,选择成为一个“一流的柏林”。

一个人为之奋斗的目标越高、越实际,他的潜能挖掘得就会越充分。后来,柏林经过艰难的跋涉,终于成为那一时代美国最著名的作曲家之一。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柏林警方:为警犬穿上“保护鞋”

全文共 213 字

+ 加入清单

据德国《图片报》4月9日报道,前不久,柏林女警察玛丽安的搭档——7岁的警犬马修休了3周病假,因为它的脚被街上的玻璃划破,不能再上街巡逻。但现在,它再也不用赤脚巡逻了,因为柏林警方将给警犬穿上“保护鞋”。

柏林约有135只警犬在服役,它们负责寻找毒品、爆炸物及尸体。但遇到坏路况,警犬常常会被碎玻璃、钉子划破脚。而警犬鞋由氯丁橡胶制成,既轻便又耐穿,可大大降低警犬受伤的风险。这鞋的价格高达80欧元,几乎与一般人穿的球鞋价格相当。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柏林墙

全文共 849 字

+ 加入清单

2012年,是柏林墙倒塌的23周年。23年前那个戏剧性的夜晚,象征着德国分裂及资本主义世界和社会主义世界分界线的柏林墙轰然倒塌,表明冷战完全结束了。 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23年的时间也就恍然一瞬。作为个体的人,在我们庆祝23岁生日的时候,我们会有太多的东西可供展望,或许我们会首次觉得自己也有很多东西可以回顾。23年前,冷战结束了,如同我们个体的人一样,现在冷战后的世界也进入了成年期。

1989年,以苏联为主导的苏式社会主义制度崩塌,同时,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制度获得了表面的胜利。我之所以说“表面”的胜利,因为巧合的是,现在这种制度自身也面临着严重的经济和政治问题,尽管这种巧合让人不快。23年前,这些严重的经济和政治问题并没有露出任何端倪。 现在,我们不仅要庆祝柏林墙倒塌23周年,还要继续曾经的梦想。现在的生活依然让人焦虑,而且有时依然让人摸不着头脑。对于那些曾经期望甚高的人来说,现在的生活并没有带给他们好的感觉。 或许我们真的会怀念冷战的那些日子。当时,我们的确面对着核毁灭的持续威胁;

然而,如果我们能忽略这种威胁(当时大多数人的确能忽略这种威胁),相对来说,当时的生活更安定,变数更少。而且东西方都一样。 现在,统一的德国出现了一种所谓的“东德之痛”的现象。东德人还怀念着那种简单而安定的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生活:有保障的工作,国家分配的住房,快乐的青年营,官僚统治的社会,却真的非常稳定。当那些出生于前东德时期的人抱怨他们失去了太多的时候,他们的西德同胞就会称呼他们为“爱抱怨的东德佬。当然,作为回应,东德人会轻蔑地称呼他们为“无所不知的西德佬”。尽管东西德已经统一23年了,西德人依然会直白地训斥前东德同胞不愿努力工作,不愿为自己的生活承担责任,一味地依赖国家来照顾他们的一切。双方都创造了一些陈词滥调,然而,这些陈词滥调却反映了一些真实的东西,至少反映了双方在世界观方面的真实冲突。这种冲突植根于东西德分裂时期双方不同的经历。1989年11月9日,将存在28年零3个月的柏林墙倒塌。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德国柏林墙

全文共 926 字

+ 加入清单

突然发现,属于我们的故事越来越少回味了,我们是从什么时候这么在意自己的专属空间?

——题记

“静静地陪你走了好远好远,连眼睛红了都没有发现。”

渐渐地遗忘时间,也被时间遗忘。毫无理由的嘲笑过往,抬起头蓦然间发现,自己竟在悄然间倒退,倒退回原点—一段没有你的昨天。

昏暗的灯光下,翻腾的烟占据了一夜又一夜,透过窒息的烟雾,看见自己单薄的身影,心里澎湃着异样的纠结。或许,在这木雕流金的岁月里,在这私欲横溢的年代里,不离不弃的只有自己的影子,还有那堵你我都在不断用心增高的墙。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习惯了独处,彼此零距离的隔阂也显得很无奈。熟悉的耳语以越发生涩的口吻一遍遍述说着,往日近乎疯狂般的热情也消耗殆尽,仅留下一堵浅灰色的墙,一遍遍地诠释我们的可望不可即的以后。

永远忘不了,你那个180°的转身,那是我从未相识的陌生。遥遥路灯下,那被岁月拉的几乎变形的过往,还在那里驻足,好似等我再一次的擦肩而过,而我,选择了向左转,空留一段美好的苦涩的记忆在夜风里摇曳……

可,我们已不是我们,过往的一切一切已被我们丢在风里,却又回首苦笑看着那些泛黄的记忆碎片随风剥落,徒留我傻傻的站立着……久久……沉默着,背向而驰的你我已再不会有留恋的情结。在这场用心的演出中,我们都成为自己的小丑,只是在筑墙——一堵可以给予自己安全感的墙。而彼此也淡淡地被互相遗忘。

氤氲飘渺的过往,留下的只有无限的唏嘘和回忆,这样的我们,吞噬着那仅存的一丁点快乐。我们只是在筑墙——一堵可以给予自己安慰的墙。而彼此也在偷偷流泪。

你淡淡地说再见,我也痴笑着说珍重。再见,即时不见,风中回荡着这句话,空中似乎也开始弥漫些许的彷徨。无奈,我们的距离渐趋渐远,那是天之尽头般的距离。我们只是傻傻的在筑墙——一堵可以给予自己幸福的墙。而彼此也默默的回首。

有些记忆太过美好,我们放弃不了,就像我们无法不去依恋呼吸的空气般,时时的期待,时时的迟疑,时时的忐忑……又无奈的站立在痛苦而又徘徊的崖边,彷徨那说不清的失落。几句平常的话语,不咸不淡的腔调。我们只是在筑墙—一堵可以给予我们自由的墙,而彼此也轻轻叹息……

不同空间的我们,又像近在咫尺,时时刻刻看到对方,而又可以保证我的墙167°,你的墙157°,各得其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德国柏林墙

全文共 845 字

+ 加入清单

2012年,是柏林墙倒塌的23周年。23年前那个戏剧性的夜晚,象征着德国分裂及资本主义世界和社会主义世界分界线的柏林墙轰然倒塌,表明冷战完全结束了。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23年的时间也就恍然一瞬。作为个体的人,在我们庆祝23岁生日的时候,我们会有太多的东西可供展望,或许我们会首次觉得自己也有很多东西可以回顾。23年前,冷战结束了,如同我们个体的人一样,现在冷战后的世界也进入了成年期。

1989年,以苏联为主导的苏式社会主义制度崩塌,同时,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制度获得了表面的胜利。我之所以说“表面”的胜利,因为巧合的是,现在这种制度自身也面临着严重的经济和政治问题,尽管这种巧合让人不快。23年前,这些严重的经济和政治问题并没有露出任何端倪。现在,我们不仅要庆祝柏林墙倒塌23周年,还要继续曾经的梦想。现在的生活依然让人焦虑,而且有时依然让人摸不着头脑。对于那些曾经期望甚高的人来说,现在的生活并没有带给他们好的感觉。或许我们真的会怀念冷战的那些日子。当时,我们的确面对着核毁灭的持续威胁;

然而,如果我们能忽略这种威胁(当时大多数人的确能忽略这种威胁),相对来说,当时的生活更安定,变数更少。而且东西方都一样。现在,统一的德国出现了一种所谓的“东德之痛”的现象。东德人还怀念着那种简单而安定的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生活:有保障的工作,国家分配的住房,快乐的青年营,官僚统治的社会,却真的非常稳定。当那些出生于前东德时期的人抱怨他们失去了太多的时候,他们的西德同胞就会称呼他们为“爱抱怨的东德佬。当然,作为回应,东德人会轻蔑地称呼他们为“无所不知的西德佬”。尽管东西德已经统一23年了,西德人依然会直白地训斥前东德同胞不愿努力工作,不愿为自己的生活承担责任,一味地依赖国家来照顾他们的一切。双方都创造了一些陈词滥调,然而,这些陈词滥调却反映了一些真实的东西,至少反映了双方在世界观方面的真实冲突。这种冲突植根于东西德分裂时期双方不同的经历。1989年11月9日,将存在28年零3个月的柏林墙倒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柏林,亚历山大广场》

全文共 246 字

+ 加入清单

安娜·希格斯(Anna Seghers, 1900—1983)的早期小说,描述了在遭受专制统治的社会里人的极端不安全感。她的小说《过境签证》(Transit)表现的是移民逃亡的命运。她的写作风格是一种带有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的现实主义叙事风格。小说《第七个十字架》(Das siebte Kreuz)综合了时代的沮丧和希望。她在小说的结束语中写道:“我们都能感受到,外在的强力能够多么深和多么可怕地侵入人,直到他的最深处;但我们同样也能感受到,在人的最深处仍有一些无懈可击和坚不可摧的地方。 ”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柏林墙_抒情散文

全文共 675 字

+ 加入清单

这里,有最好的抒情散文,它们不是名家之作,全是普通百姓的作品。它们并没有被整整齐齐地印在洁白光滑的纸上,光鲜亮丽地放在书店的货架上,而是一条一条地盘踞在那斑驳的墙上——柏林墙的墙角。对,是柏林墙,那上面的一条条,全都是世界上最优秀,最优美的抒情散文。

不记得是哪一年了,那一堵平时再平常不过的钢筋水泥墙,可以为我们遮风避雨,筑起我们房子,学校和办公室的墙,如今却无情地横在德国中央,将一块完整的国土无情地分成两半,就此分割,与此同时,无数人的心也被分割成两半。

仅仅是那一堵墙,将德国分出了东德与西德,东边西边,远在天边。那堵掉了皮的斑驳断裂的墙,如同当时活生生被断裂开的情感一样,伤口很深,无法抹去。那一幕幕的斑驳,将痛苦的回忆全部融进了墙里。墙上墙皮地脱落,不仅仅是因为年代的遥远,更多的是为那无情分割的情感伤疤的沉痛悼念。那墙立起时,亲人相隔永不能见的心酸痛楚的泪水,滴在柏林墙上;那隔着铁丝网,攀在墙上想要翻越回家却无能为力的哭叫声,回荡在柏林墙上;那为了偷偷越过墙去,而活生生地折叠自己身体藏在汽车发动机里时无奈而坚定的目光,烙刻在柏林墙上。

终于,柏林墙解除的那一刻来临的。人们欢欣喜悦的泪水、笑声全都融进了柏林墙。包括至今为止,来参观柏林墙断垣残壁的游客。也将自己的期待,对和平对团结的期待,期待幸福美好未来的愿望,一条条呈于柏林墙上,融进柏林墙……

柏林墙,用情感筑成的墙,所有的辛酸,无奈,痛苦,喜悦,幸福和期待全在里面了,它就是一部最真切,最有水平,被注入了全部情感的抒情散文。

希望有那么一天,我能有幸站在柏林墙边,写下自己的抒情散文……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