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红海行动影片观后感【精选20篇】

《红海行动》讲述了中国海军“蛟龙突击队”8人小组奉命执行撤侨任务,突击队兵分两路进行救援,但不幸遭到伏击,人员伤亡;同时在粉碎叛军武装首领的惊天阴谋中惨胜的故事!接下来小编搜集了红海行动影片观后感,欢迎阅读查看。

浏览

7202

作文

546

爱国主义教育影片《库尔班大叔上北京》观后感

全文共 789 字

+ 加入清单

2月13日,本土爱国主义教育影片库尔班大叔上北京》在城市、农村院线等开始放映,我州各地各族群众通过走入影院、手机视频网站等途径观看影片,引发强烈反响。

库尔班出生在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从小过着贫困的生活。解放后,他翻身当家作主人,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他怀着对党和领袖的感恩之情,多次要骑毛驴上北京看望毛主席。1958年6月28日,他作为全国劳动模范在北京中南海受到毛主席的亲切接见,实现了他一生中最大的心愿。各族干部职工、居民在观看影片的同时,也见证着新疆的变迁,感受着今天幸福、美好的生活。

阜康市城关镇维民村村民麦蒙说,看了电影以后,非常感同身受,过去家家的生活非常困难,现在党的政策好了,种地一年比一年好。

阜康市畅岁园社区干部杨维静在工作之余观看了这部影片,感触也很深。她说,通过看这部影片,像库尔班大叔这样感恩党、感恩祖国、感恩人民的人就会不断的涌现出来,我们的生活就会变得越来越好,越来越和谐稳定。

昌吉市警苑社区的孙洋是去年11月招考到社区工作的,听说社区要组织观看影片《库尔班大叔上北京》,他主动从网上找到片子,做好播放的准备工作。看到影片上的库尔班大叔在年轻时饱经苦难,新疆和平解放后,他过上了自由幸福的生活,令孙洋激动兴奋。他说,这部影片深深地打动了我,作为社区的一名新干部,我今后会更加努力工作,服务好每位居民。

警苑社区副书记张金芝说,这部影片将这份跨越了半个多世纪的民族感情,再次展现在我们眼前,这将激励我们各族群众在今后更好地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也让我们社区的工作者,更好地服务居民,发动居民,更好地搞好民族团结。

国家统计局昌吉调查大总队驻警苑社区工作队干部治晓萍说:我是第一次观看这部影片,看完以后真的是挺感动的,作为访惠聚工作队的一员,我今后要为辖区的居民做好民族团结的表率,通过民族团结一家亲这个活动,更好的把各民族团结在一起,共居、共学、共事、共乐。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集结号影片观后感

全文共 1440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看的电影,是我最喜欢的导演冯小刚导的。我对冯小刚这人导的片子一直认为是冷幽默,喜剧性很强!也是我喜欢的一点。

集结号是冯导演第一次执导的战争题材的片子,不知道他抛掉了原有的风格,是不是还能那么优秀的完成全国人民期待的大作呢?怀着这样的一种心情来到了电影院。

故事一开始就是中原野战军独二师一三九团三营九连,面对国民的一次阻击战,指挥员就是连长谷子地,本片的主角张涵予饰。这名优秀的演员是在早些年我是从《贻笑大方》开始认识他的。他原来是给大片配音的一名配音师。但他的的演技很是独特。我很喜欢他的风格。

在一开始的这场战争中战争场面,效果以及各种特效,都是我所看过他的片子中没有见过的。在老外的大片中的场面这样的战争视角也是不多见的。可以说是很独特。在九连接到团长命令后,全连战士义无反顾,冲向了最前线。这次的阻击任务是以一个连的兵力,阻击敌军的主力队伍,可以说是鸡蛋与石头相撞。团长的命令是,在没有听到集结号吹响的的情况下,就算剩下最后一人也要坚持的打完。在这样的情况下,九连仅剩途的四十八名人员,以最大的努力去阻击敌人。其实阻击敌人是为了整个大队伍的安全撤退。也就是说一开始团长就给全连的人员一条死路。但是就在仅人的48名人

员而且还在不断的牺牲中,他们打到了最后剩下最后一人,也就是连长谷子地。共击迎接敌军的正面进攻4次。其中3次击退敌军,共击毁敌军坦克三辆。全连牺牲人数四十七人。要知道他们的武器只是一挺重机枪,一门火炮,其它都是步枪和手榴弹!在这样的悬殊这样的火力情况下,但他们成功的完成了阻击任务。为大队伍的撤退做出了巨大的牺牲。随后就是这个队伍的撤编,等谷子地回来的时候,已经没有了原有的队伍。后面的生活他就一直生活在寻找自己的队伍,等找到后,才发现原来他们的47名付出生命的兄弟战友,都被国家认为是失踪,失踪包括战死、被俘、退跑。这与烈士的荣誉比起来,自己心里不能平衡了。然后谷子地就在原来阻击战的故地寻找自己的战友遗体。最终还是在国家开发的时候,发现了47具白骨,证实了当时的战争!国家给予了他们应有的荣誉。

自己看完为后剧情所感动,这才是中国人,这才是中国男人,才是中国的军人!为了国家可以牺牲一切!为了战士可以付出一切!里面的其它剧情也是非常的感人的。比如说:为了不让自己兄弟的尸体落在敌人手里,又牺牲一人专门掩埋了所有的人员。为了战友踩地雷后能保住一条腿,顺利完成任务,自己去冒生命危险为战友脱险!

整部片子都在围绕着命令(也就是集结号)而展开。一开始收到的是集结号的命令。中间为了保全性命和违背命令的斗争,让战斗中最勇敢的大棚排长,在临死的时候说是自己听到了集结号。但是谷子地没有听到,所以必须坚持到最后一刻。最后在了解到队伍根本没有吹集结号,也就是说牺牲一个连的性命换取最终的胜利时,谷子地,表示的很悲情。他好像是被最好的战友(也就是下达命令的团长)出卖了。最后自己想到了国家最后的胜利,自己平静下来,觉得团长那么做也是对的。用自己说是每年都给团长送烟酒的话来体现一个军人最后做出的巨大牺牲,也就是心里的牺牲。影片最后在47名战士的墓前,让当初的司号员,吹响了当年没有吹响的集结号。全剧用这样的场景来结尾,也就是说给了所有还在血战中的士兵一个安心的号声,让所有死去的战友们安心的死去。想到这里我的泪再也忍不住了。

这样的片子,大家真的值得一看。而且值得去电影院去看。电影院的音响效果比较煽情!

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的前辈更是不易!我们要牢住历史!珍惜现在!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抗战影片观后感

全文共 1320 字

+ 加入清单

90后的我们,生长在和平年代,不曾经历战争,只能从书本影视上了解一点战争历史,最让我喜欢的战争题材是抗击外来侵略者,尤其是艰苦卓绝的八年抗日战争,中国人民机智勇敢,壮烈不屈,荡气回肠,可歌可泣。

电影《铁道游击队》,就是抗日战争的一个缩影。1956年拍摄的《铁道游击队》,虽然是一部黑白影片,但是,50年代能够拍摄出如此佳作,实属不易。而今观赏,依然扣人心弦、引人入胜。难怪父辈们反复观看,喜爱有加。

电影《铁道游击队》,是根据同名小说拍摄的。小说《铁道游击队》不是凭空杜撰的故事,而是发生在抗日时期的真实传奇。铁道游击队,是从百姓中走来的抗战特种队伍,是抗日战争时期活跃在现山东枣庄微山湖一带为主要区域的抗日武装。其传奇般的英勇事迹及影响,在全国及世界留下光辉篇章。该游击队成立于1940年1月25日,由八路军苏鲁支队命令成立,成立时称“鲁南铁道队”。人员最多时达300余人,铁道游击队由苏鲁支队任命洪振海为队长,杜季伟任政委,王志胜为副队长。铁道队挥戈于百里铁道线上,截列车、打洋行、毁铁路、炸桥梁、与日伪展开殊死搏斗。令日伪闻风丧胆。铁道队还成功护送刘少奇、陈毅、罗荣桓等领导人以及千余名抗日将士过境。被肖华将军誉为"怀中利剑,袖中匕首"!1945年10月,在枣庄和临城的1000多日军向一支不足百人的抗日游击武装投降。这是有史以来军事受降中十分罕见的一幕。

电影《铁道游击队》剧情简介:抗日战争时期,一支由大队长刘洪、政委李正带领的铁道游击队,活跃于山东临城、微山湖一带的铁路线上。他们破坏敌人的运输交通,牵制敌人的兵力,配合主力部队作战,屡建奇功,当地百姓称之为“飞虎队”,观后感《抗战影片观后感300字》。日本侵略军小林部队及其特务队长冈村视飞虎队为心腹之患,千方百计进行围剿。刘洪在战斗中负伤,得到寡妇芳林嫂精心照料,两人产生爱情。

不久,日军前来偷袭,刘洪、李正指挥有方,大败冈村特务队。日军恼羞成怒,四处烧杀,肆意报复。被激怒的刘洪欲在微山湖上与日军正面对阵,幸亏李正赶来及时劝阻,飞虎队实力得以保存,但李正却因此负伤。飞虎队休整后,力量壮大,在与冈村特务队的激战中,全歼敌人。可是芳林嫂在执行侦察任务时却遭敌兵逮捕。不久,抗战胜利,李正伤愈归队,率队赴临城阻遏xx党军队。北上,救出了芳林嫂,并迫使小林残部投降。

电影插曲《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充满了豪情和浪漫,洋溢着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赢得了广大群众的喜爱,在全国传唱几十年而不衰,家喻户晓。时至今日仍让人心动不已,具有着极强的感染力。

欣赏电影《铁道游击队》,使我又一次感受到国家兴旺,匹夫有责;抗日救国,不分老少。由铁路工人、小摊贩、矿工和流浪者组成的非正规部队,在党组织的正确领导下,才提高了思想,具有了组织纪律性,明确了打鬼子救中国的历史使命。其次电影情节曲折、险象环生,扣人心弦、引人入胜,具有很高的观赏性;机智勇敢,舍生忘死,展现了中国人民的良好品质。这其中,我认为团结就是力量,也正是因为团结一心的凝聚力,才有了步调一致的号令,才能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看了这部红色革命电影,使我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只有努力学习,掌握本领,才能服务人民,报效祖国。

[抗战影片观后感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影片《悬崖上的金鱼姬》观后感

全文共 683 字

+ 加入清单

本片讲述了名叫波妞的一条鱼躲开父亲的视线,遇到了宗介。波妞被卡在瓶子里,宗介在砸瓶子的时候把手弄伤了,波妞舔了舔,伤口奇迹般的愈合了,原来波妞有魔法。宗介还把最爱的火腿肠给波妞吃。之后,波妞的父亲用魔法把波妞给带走了波妞和宗介都闷闷不乐。波妞拒绝父亲给的食物,还说要变成人类。在姐妹的帮忙下,波妞得以逃脱。但在波妞与宗介汇合后,宗介的母亲理纱却不见了。波妞用魔法把船变大,与宗介一齐踏上了寻找理纱的旅途。在穿过一个山洞时,波妞又变回了鱼。在宗介就要受骗的时候,时奶奶为了救他们,和他们一齐掉进了大海里。当他们醒来一看竟然到了海洋之母身边。波妞的泡泡与宗介相吻后,波妞变成了一个真正的小女孩。

影片中善良、包容、帮忙等完美的一面都表现得淋漓尽致。我感受到爱的伟大能够越过很多约束,比如影片中女主人公波妞本来是一条鱼,正因宗介的爱能够变成人;结尾也是用爱来结尾。全文都是用爱来贯通的,而主要表达的也是爱。我在书上看见了一个故事:这是发生在美国洛杉矶一带的大地震。一位年轻的父亲安顿好妻子便冲向儿子所在的学校。他大声喊着儿子的名字,找到儿子的教室开始挖掘。很多父母赶来都绝望的离开了,只有这位父亲心中默念着儿子说的话:“无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齐。”他挖了38个小时,他听见了儿子的声音,儿子说有14个同学,让他们先上去。最后这对父子紧紧相拥,留下了幸福的泪水。读完了这个故事我感受到了让这对父子心连心的是那一句话、是爱!爱就是那么伟大

其实生活中到处都有爱,我们要学会去爱,这样我们才会感恩,才能真正感受到生命的完美,才能感受到生活的幸福!

[影片《悬崖上的金鱼姬观后感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小兵张嘎影片观后感

全文共 339 字

+ 加入清单

我看了《小兵张嘎》这部影片,我很喜欢张嘎。

《小兵张嘎》讲了在抗日战争时,嘎子和奶奶住在一起,奶奶被日本鬼子杀死了。嘎子要给奶奶报仇,想当八路的侦察兵,八路队长认为嘎子太小不行,不给他发枪,老钟叔送给他一把木头做的枪。嘎子不灰心,一定要当小八路。嘎子和好朋友:英子、胖墩、佟乐,四个人一起帮八路办事、打鬼子,是一群勇敢的孩子。在和日本鬼子的战斗中,嘎子被抓住,关在了敌人的碉堡里,嘎子趁鬼子不注意放火烧了碉堡,找机会跑出来了。战斗胜利了,八路队长表扬了嘎子,奖给他一支真正的小手枪,嘎子终于当上了八路侦察兵。

我喜欢嘎子的聪明,勇敢、不服输的样子。从嘎子身上我学到了很多,我要向小兵张嘎学习,做一个懂事的孩子,在学校,认真听老师讲课,好好学习。在家里,爱爸爸和妈妈,做听话的好孩子。

展开阅读全文

篇5:红海行动观后感600字

全文共 626 字

+ 加入清单

前不久,我观看了电影《红海行动》。电影内容感人至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红海行动》这部电影是根据2015年也门撤侨事件改编的,真实复现了我国首次武装撤侨的过程,讲述了中国海军陆战队8名“蛟龙突击队”队员临危受命,前往非洲解救被绑架中国人质的故事。情节扣人心弦、步步惊心,紧张得让人窒息。

看完这部电影,我由衷地敬佩这些特种兵叔叔们。他们遇事沉着冷静,坚强勇敢,不怕牺牲,在人民群众身处危难时,总是冲到前面,视保护人民的生命安全为己任,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和团结协作精神,历尽千辛万苦,成功解救了人质。他们是最美的“逆行者”,是名副其实的最可爱的人。他们是最专业的军人,个个身怀绝技,置敌人于死地。他们是名副其实的子弟兵,总能化险为夷,确保人民的平安。

《红海行动》展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的迅速崛起和威力,展现了中国军队迈入世界强国行列的事实,突出了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民解放军不断增长的特种作战能力。我深深地感受到国家的繁荣富强对国民的重要性。我们再也不是任人摆布、欺压的弱国。不论中国公民身处哪个国家、遇到多大的困难,祖国总能想方设法帮助你、保护你。是的,就是那句话——“无论你在海外遇到了怎样的危险,请你记住你的背后有一个强大的祖国。”

我虽然只是个四年级的小学生,但是我的爱国之心和大人们一样赤诚。我为生活在这样一个富强、平安的国度而自豪,决心利用人生最宝贵、最美好的时光,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长大也要像解放军叔叔们一样,成为对祖国人民有用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6:纪录影片守望明天观后感

全文共 341 字

+ 加入清单

影片在新的历史条件和时代背景下,以大量的历史档案资料及生动鲜活的共产党人先进事迹为背景,通过90分钟的影像浓缩,大视角、全景式的再现了中国共产党九十年的光辉历程,让人们深刻认识到为什么“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从而更加热爱我们党,热爱我们的祖国。

依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全面落实中共中央《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和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和中央五部委《关于进一步开展中小学影视教育的通知》等文件。贯彻落实习近平同志关于“用党的历史教育党员、教育干部、教育群众尤其是教育青少年,积极推动党史教育进学校、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的讲话精神。影片是一部弘扬爱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精神的电影,也是一部史实准确、主题鲜明、内容翔实、导向正确的中国共产党党史影像教科书。

展开阅读全文

篇7:青春影片高考1977观后感

全文共 1590 字

+ 加入清单

怎么拍好主旋律电影,仍然是官方体制下各大电影制片厂的难题。《云水谣》可能是近几年最受欢迎的主旋律制作,但除了几个官方认定的奖项,它的含金量还不足以代表中国电影的某个侧面。

给我印象最好的是《离开雷锋的日子》。和雷锋无关的故事,却比雷锋本身更贴近人心。当年在电影院里把不少人看哭了。除了刘佩琦出神入化不露痕迹的表演,它自始至终落点都在普通人身上。乔安山是一个背负着“救赎”的凡人形象,这是此片天生的优势。

如果是典型,是模范,还要拼票房,挣口碑,主旋律电影的胃口可就太大了。在中国过亿的电影里,有一部叫《生死抉择》,外国人肯定很难理解为什么它能挣到撑。那是我们中国特色,宣传部下命令,各大机关单位还有学校组织的,叫做包场电影。

但再走这个路子,主旋律电影根本不要想与时俱进。于是有了另外一批人,号称要独辟蹊径,把主旋律拍得好看精彩,于是走了特效路线。这其中的代表人物是政协委员冯小宁同志,他的代表作是《青藏线》《超强台风》,等等。

可惜我觉得《青藏线》是我从小到大看过的拍得最糟糕最恶心的主旋律电影——不过据说如果看了《超强台风》之后,前者要退居第二。我想,自上而下可能都不会有人觉得《青藏线》是个好片子,甚至包括冯小宁自己。出于起码的尊重,我抑制住了一次又一次退场的冲动。

如果只跟人拼砸钱,意识形态宣传的本事还停留在上世纪50年代,那我们的各大电影制片厂们可就太傻了。这是《青藏线》影响食欲的根本原因所在,而幸好《高考1977》没犯这样的错误。

它有一种回归到80年代电影的朴素和诚恳,这让人可以原谅很多显而易见的问题,比如仍然掩饰不住的急切表达欲,又或者毫无必要、观点陈旧的感情戏,以及电视剧一般滥情的几个小转折。

导演和演员让《高考1977》站住了脚。江海洋是传说中的第五代,但其实我之前并未听说过他,查了资料才知道,1977年高考生之一,进了北电著名的78级。这起码是他自身出发的真实履历,一个连自己都不相信的导演是没法拍出一部让别人相信的电影的。

紧接着就靠孙海英了。孙海英在媒体上形象并不好,常常被网站做成标题来刺激80后和90后,然后能在回帖里看到大量人身攻击的字眼。他喜欢开炮,而且习惯性地上升到道德和社会责任的高度,如果去做政协委员,一定会成为被追逐的对象。

孙海英因为《激情燃烧的岁月》而红,但我个人认为并不是他演得好,而是他就是石光荣。孙很难驾驭别的角色,他从戏里到戏外,从作风到思想,整个都还生活在那个被市场经济扫荡殆尽的年代,所以在媒体上偶尔的大嘴事件并不奇怪,也该为社会所宽容。

在《高考1977》里,孙海英的角色,一个北大荒的革委会主任,是最出彩的角色之一。同理可证,不是他演得好,而是因为他就是角色本人。在他后面的是被打成反革命的大学教授,同样是老演员赵有亮。一个讲述高考生的电影里,两个老头子成了最有光彩的角色,说来有点滑稽,也可以说是编剧的歪打正着。

很可惜的是,教授这个知识分子,其戏份处理得简单潦草,力度上相当差,倒是一贯在伤痕文学中作为反面角色出现的“革委会主任”,有人性,有感情,一副老大粗的外表下藏着一颗善解人意的心,这可能是《高考1977》对影视作品中的传统文学形象一个小小的翻案吧。

触及文革的电影很少,此片是一个侧面。我们的批判高度都停留在谢晋的年代,几乎由他一己之力达到。《高考1977》没能突破,在片子里呈现的流放生活并无残酷,也无丑恶,少见压抑,对伟人改变历史寄托了老一套的感激之情,在全片视点能够做到以今观古的同时,这样的温和无论如何不太正常。

当然了,既然是上影集团出品的献礼片,不可能要求它在批判上作出什么贡献。《高考1977》的价值在于文献意义和个人史,江海洋有足够的资历讲述,而又聪明地采取了通俗剧手法,所以,作为一个完全跟那段历史不沾边的年轻人,尽管瑕疵点点,我在银幕前仍被不自觉感动。就冲这点,它比《青藏线》强至少十倍。

更多热门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篇8:艾滋病预防教育影片观后感

全文共 356 字

+ 加入清单

《费城故事》是一个关于艾滋病人遭遇歧视的电影,看来让本人感受颇深。

每个人都有在这个世界上公平生存的权利,艾滋病人也应该一样,这样一个特殊群体由于它的可传染性而受到个方面的歧视,用工歧视,等等一些方面的歧视。

本人想,要真正解决这个问题,应该加强对艾滋病的宣传,让大家都来了解艾滋病,而不是把它当作一个魔鬼来看待,对艾滋病人敬而远之。只有我们对艾滋病有了了解,才会消除心中的恐惧,才会从心底来真正的接纳这些特殊群体。

很高兴的是,艾滋病逐渐受到政府部门的重视,在世界上,设置了世界艾滋病日,从这一点上我们可以看到了我们逐渐开始关注这些群体,在这方面的财政投入也日益增多,相信不久艾滋病将会被攻破。

也许只有这样,才会少一些安得鲁,艾滋病人才能真正感受到社会对他们的关心,他们并没有被社会抛弃和遗忘,这样社会才会更加和谐。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影片《冰河世纪5》观后感

全文共 426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一家人去电影院看了3D版的冰河世纪5,笑点不少,情节也不是太复杂,反派也不如前几集那么突出,但,还是一部不错的电影。

第一次看到冰河世纪这部电影,是2003年的时候,同事拿光盘给我们共享电影,就是冰河世纪的第一部,正好是台湾人配的,主解喜德那种磁盘的带点卷舌的声音,加上各种诙谐幽默的台词,动作,奇思妙想的各种镜头,一下就喜欢这部电影。

后来,这部电影果真又出了续集,从第一集开始的那三个奇葩组合,树懒,长毛象,剑齿虎,继续给我带来不少的欢乐。客观的说,第二还是有不少好玩的东西,但感觉上,还是比第一要差那么一点点。

后来到第三集第四集,慢慢的只是孩子们更喜欢了,从第四集到今天看的第五集,都是和孩子在电影院看的,有不少笑点,但,确实没有第一集那么精彩了。

虽然后面几集没有超越第一集的精典,但还是觉得,这是一部非常适合全家人一起观看的电影,尤其现在有了团购,一张电影票二十几块钱就搞定了,去电影院,喝着可乐,吃着爆米花,消磨一两个小时,是蛮好的全家活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红海行动观后感800字

全文共 887 字

+ 加入清单

还原真实而残酷的战争

大年初五,被老家的哥哥姐姐们拉着去电影院看了场电影,想到还有一篇作文要写,便写了下来,这是第一次写影评,不足之处请多多提建议。

先说一说我看完的感觉吧。对于电影我本身是不怎么感兴趣的,被拉着去看,只好在电影眼里坐了两个多小时,出来时都11点啦,但是看完的时候还是有种怎么这么快就没了的感觉。我没看过太多电影,只能说和在学校看的《建军大业》一个感觉。这不是在贬,两部电影看完后都有一种还没回过未来的感觉,说不出来,但感觉就是好!

至于好在哪里,我觉得吧主要还是真实。很真实,没有《战狼》里面一个人怒刷全场,一个人割草无双的场景,因此战场上的艰难求生,每个人心中不屈的战意,坚定的信念更能感受得到。可能是我比较肤浅吧,我感觉影片中死了人,当然是“蛟龙突击队”中的队员,我就感觉这部影片够真实了。一场战斗,一个人都不死,不说不可能,但还是有种不真实的感觉。虽然,如果死了人,那么及时完成了任务结局也并不是一个太完美的结局,但正因为这不是那么的完美,才让我感觉到了真实,才让我在看到结局:船上的所有中国海军对着两名牺牲的队员的骨灰盒还是什么敬礼时心中有了感动。说到真实,有个细节方面,是哥哥告诉我的,他说电影里面的装备都能看得出来是很好的装备,这才符合特种部队的身份。而且,武器之间的战斗也合情合理,比如说用坦克的反应装甲去接破甲弹,他说如果是穿甲弹那就……

有好的那就还有不好的,我个人感觉这部影片最不好的就是结尾有一点太仓促了,这个很容易就能看得出来。影片前一段描述的很仔细,每个细节都不放过,到了后面总是感觉跳过了一些什么东西,看着心里总感觉缺了点什么。就连网上的朋友们都说是影片超时了,最后要剪掉一部份,可能是没剪好还是怎么看着怪不舒服的。

最后再说说感悟。有很多想法,却也只憋出来了一句话,生活在这样一个和平,环境稳定的国家真好。

最最后,我想说中国的电影事业还要努力不是拍摄方面,我讲的是放映方面。这部影片中有很多血腥场景,国外动画都知道用黑色来覆盖血红,游戏里也用绿色来代替,然这部影片不仅不做处理,也没限制年龄,从这点上我觉得中国的电影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红海行动观后感

全文共 697 字

+ 加入清单

开年第一个工作日,我们集体观看了近来口碑颇佳的军事题材电影《红海行动》。影片根据在2015年发生的"也门撤侨"真实事件改编,讲述中国海军“蛟龙突击队”8人小组奉命执行撤侨任务的故事……

观影的意义并不仅仅是接受视觉的享受或心灵的放松,更重要的是,我们可以从这些光影中获得自己尚未拥有甚至是自己不可能拥有的人生经历,得到形形色色的人对待生活、生命的态度,以此形成自己对于世界、社会、人性、爱情等完整、立体的认识。

一部口碑票房双丰收的作品,必有如出水芙蓉般的魅力、深度以及普世的价值观。生于今日之中国,战场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很遥远,但“红海”一词我们在当今社会却常有耳温,在行业、商业市场上尤为突出,每一个企业似乎都在想尽一切办法杀出“红海”,拥抱“蓝海”。

教育贯穿整个人类文明史,时至今日,虽形式、侧重各有不同,但殊途同归,教育领域是不折不扣的红海之地,真正的师者必是对教育事业怀有使命感和敬畏之心的。因此要把教育工作做好,具备“红海行动”的能力和素养是必不可少的。

事业绝不是一个人的独行,团队协作、分工明确、高效执行、目标一致是做成任何事业的必备前提,做真教育,除以上几点外,更要有自下而上的勇气和信心,勇敢扛起教书育人这四个字,信心百倍的面对每一位孩子和每一个生命。勇气,来自于根植内心的责任和使命感;信心,来源于的知识储备和文化修养。唯有如此,才能在这片红海中脱颖而出,于混沌处亮一盏明灯。做教育行业中“口碑票房”双丰收的《红海行动》。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藏器于身,待时而动。强于内而胜于外,授以业而传其道。

勇者无惧,红海弄潮,蛟龙一出,四海翻腾。愿我们勤勉之、共精进,熙生未来,麓力同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张艺谋导演的影片《大红灯笼高高挂》观后感

全文共 3265 字

+ 加入清单

雁儿——渴望

她过早的成熟了。她的纯真过早的衰竭。

看到颂莲挽起袖子洗手时,她觉得这个新来的女孩与自己如此的相似。同样年轻。似乎同样的家境。在一瞬间她们甚至有成为朋友的可能。

可是当“四太太”的喊声响起的时候,她几乎自卫的把她隔绝在外。

她很可怜。她觉得她的命运是这一个又一个新来的太太造成的。像《上阳白发人》中的女子,把一生未见君容归咎为杨妃之过。

她的幻想一次又一次的被这些新来的太太打破。

她觉得这个新来的太太和她如此相似。不明白为什么自己不能代替她。

她最鲜明的标签是渴望。

她的渴望如此直白。跟老爷偷欢的时候看到颂莲进屋,她眼睛里甚至没有恐惧。直入人心的目光好像在做一件大义凛然的事。

她的渴望如此真实,即使是因为点灯被当众处置,她仍毫无悔意,她倔强的跪在雪地里,始终不肯认错。

她渴望。没有任何羞愧,因为她觉得她的渴望是正当的,几乎像一种理想。

自己点灯笼,想象捶脚的感觉。当太太们的捶脚声响在院子里的时候,她陶醉的想象自己。

她真的还太年轻,所以轻易地被卓云拉拢,并作为牺牲品。

她因为渴望而不得将愤恨转嫁于颂莲。

她至死不知道她该怪的是谁。如果真要怪,怪的是“府上多年的老规矩”;她至死也不明白,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

颂莲——徘徊

颂莲刚出现的时候,还是两只粗粗的大麻花辫儿。脸上带着烈女的表情。她是个心里有成算的人。也是在乎爱情的人。她的话仿佛是说,她想嫁一个她爱的人,可是如果不能嫁一个她爱的人,就干脆嫁一个有钱人。哪怕当小老婆。这是种宁缺的态度。为了保住爱情的纯度。

她嫁入一所大宅。气派端方。

她走进大宅的时候,眼角全是自尊和不屑。可是镜头中她被挤压在墙根。又的确太渺小了。

她甚至避开了去接她的花轿。也不让管家帮她提东西。她反感这一切。

她各色。她还那么年轻。

大宅幽深。端庄森严。不见人影。一路走来只有脚步声。

她在其中穿过一扇又一扇的门。这些是她要走一辈子的路。

进入之初,甚至不知如何融入。

抬灯入院,点火,燃灯,悬挂,一干人等面无表情,空荡的院子响着每一个动作的回音。几个女人走进来,进屋说“照府上的规矩”。

洗脚,捶脚,梳头,更衣。这是一个完整的仪式。未见男主人,只见男主人的红灯笼。她脸上带着惶恐。

院落的幽兰色,其中有灯笼的红。像一个暗藏杀机的洞穴。

她觉得老爷很温柔,不管是问捶脚是不是舒服还是要她过来仔细看看都是温声细语,只有聪明人能窥视背后的杀机,把一个人慢慢磨蚀掉棱角的力道,而她尚年轻,相比这大宅。

她仿佛看见了她长长的寂寞,像镜子里自己的泪,只有灯笼陪自己欣赏。

空间和人都是这样封闭。即使读过书,那些学问在这里也是用不上的,聪明和学问不成正比。她以为自己很聪明,却不知道自己不通世故,只是凭直觉先入为主的接受卓云排斥梅姗,在受挫时毫不掩饰自己的不满;她无法洞悉这里的哲学,她只知道自己忽然成了太太,似乎应该是主人,起码应该高过一个丫鬟,却不知道她的地位远远没有稳定,随时可能坍塌;她也无法接受老爷和雁儿的偷欢,她还在徘徊中,不知道自己到底是谁,她不知道既然能够有四位太太,那么和一个丫头偷欢并不是不能容忍的大错。

直到捶脚的声音如筛子般响在大院里的时候,她才意识到,她开始需要这件东西。

她甚至发现,不能点灯吃不到想吃的东西。她终于有些明白。于是当有人再问起为什么大学没有读完的时候,颂莲的回答已经不再是家父病了供不起,而是念书有什么用,还不是老爷身上的一件衣裳。而当她发现布偶上自己的名字时,并且是卓云的字,她终于知道她的生存是如此的需要争斗。她慢慢开始蜕变。

假孕。这是她并不高明的手段。可当长明灯点起来的时候,她还是自我欣赏的迷醉其中。她终于开始欣赏这种争斗。

这种不高明的手段终于了解了她的徘徊。

她在不知不觉中葬送了雁儿和梅姗的生命。

她并不像卓云那样暗喜。她悲伤。她的不扯定性决定了她即使没有被封灯,也始终处于徘徊的境地。

梅姗——抗争

梅姗是陈府的一颗痣,长在最敏感的部位。

这种抗争并不是卓云式的用尽手段,而是不屈就于一个封建姨太太的位置。

梅姗历经了颂莲式的徘徊,以独有的方式坚强的在陈府中存活,不管是自我沉迷的在院子里自唱自赏,还是和高医生偷情,她都像她身上一件件色彩艳丽的衣服一样,张扬凌厉,棱角分明。

因为她尚存资本,老爷仍然保持着对她较强的兴趣,因此她不用像卓云那样因为惧怕失去而费劲心机;她漂亮,嘴角暧昧的笑带着隐晦的性欲味道;她有自己的生活;她为陈府生有一子,这是她基本的保障;她聪明,是对陈府的规矩和本相最知根知底的一个,正因为此,她不会耗尽力气去抗争;她也尽可能多的保留了她的真纯:她的真诚和刻薄都露在外面,她的抗争太肤浅,她在梅姗的新婚之夜把老爷叫走,在叫不走的时候在清晨的院落大声的唱戏,

在不想客气的时候毫不掩饰,连招呼也懒怠打,也不会在饭桌上像大太太和卓云都在老爷面前给颂莲夹菜,在点灯的时候,不会像卓云那样殷勤的笑。

她不爱老爷,她也不缺少爱。她的抗争并非自己的需要,只是成了她在陈府中的一种必要习惯。

她毫不掩饰她的寂寞,也毫不掩饰她惊人的美丽。

她是大院里最真实的人,在空旷的楼台上唱戏,不会因为颂莲上来挑衅停住,铿锵嘹亮,神采飞扬。戏唱完了,脸上的哀怨无奈也一并裸露;她不会客气的停下说话,戏也是如此。

“你想听,可我不想唱了。”这是她的生活态度。

这就是梅姗,她在和她自己的定位抗争,她还有力气。

她在规矩之中,又在规矩之外。她不是规矩的恪守者,只是在沿着规矩的边缘小心翼翼的走。

她看得最清楚,戏做得好能骗别人,做得不好只能骗自己,连自己都骗不了的时候就只能骗鬼了。

她原来想一直能骗别人,至少也能骗自己,但最后真的连鬼也骗不了,抗争的结果是,香消玉殒。

卓云——臣服

她的欲望很大,她一直在挣扎中,可这种积极的挣扎实际上就是一种臣服,对自己姨太太身份的臣服,她沉湎与其中不能自拔,这是她毕生的事业。

和大太太比起来,她更像一个当家太太。

她懂得这个院子的处事哲学,笼络新人,孤立排挤。

她活在外面的是一张假面。

只有她一个人,在点别院灯的时候知道谦和的对笑。但只有她一人,心里真正的难受。

她是最真心在乎老爷的人,她会在老爷面前给颂莲夹菜,因为老爷说大家要好好照顾她;她会带着一点炫耀去找颂莲剪头发,因为老爷说头发短了会显得年轻。

但在乎并不意味着她爱。她并不懂得爱。是她需要。她除此以外一无所有。但是她懂得,哪院点灯哪院就可以点菜,点灯的太太连下人都会高看一眼,点灯就意味着能在陈府中得到真正的地位。

她是最锲而不舍的一个人。她臣服于作为男人衣服的定位,并把一切努力当成理想。她不但像大太太那样保全自己,还要争取更多。

她默不作声的解决了所有的障碍。

到底谁真正的聪明呢?颂莲?梅姗?如果论争斗的技术,只有说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了。

只是她不知道,她马上就要垂垂老去,无论她怎么挣扎,她最好的结果,不过是成为大太太。

大太太——心死

她甚至没有名字。眼睛里没有光彩。她是唯一一个听到哪院点灯的时候,脸上的表情丝毫没有变化的太太。

因为她知道不可能是她。

她毫发无伤的在陈府活到那么大年纪,早已经被磨砺出坚硬的心。

还有,没有人知道她有多大年纪,是真的垂垂老暮之人,还是因为丧失了希望。

她脸上的皱纹更多的只能依稀让人想到老爷的岁数。

话很少。表情很少。她最为深切的反应,也不过是承认自己早就是老古董了,预言陈家早晚败在这一代手里。

有意思的是,在她一字一句缓缓慢慢与颂莲对话时,背景中的两个丫头也缓缓慢慢的擦拭着房间里的物件,虽是年轻的女孩,却像是慢动作。

有意思的还有….身份确认,字里行间的话,大太太更像是一个母亲。

在这个中国封建时代的浓缩院落,大太太艰辛的母仪天下。这时我们想想,其实为什么皇后总那样尊严神圣,是因为她屏蔽了人的正常欲望。

她从颂莲式的徘徊,进入梅姗式的抗争,经过卓云式的臣服,欲望已经磨蚀。

当她不能占有自己的丈夫时,最好的心态莫若把他当作儿子。这时欲望消失。她得以保全自己。

当颂莲厌恶她的老气时,她并不知道,在这个院子里,最好的生存法宝就是,心死。

五太太

如同春夏秋冬又一春。

从渴望到进入,从徘徊与抗争到臣服与心死。又是新的轮回。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影片城南旧事观后感

全文共 660 字

+ 加入清单

记得着名作家巴尔扎克曾经讲过这样一句话:“童年原是一生最美妙的阶段,那时的孩子是一朵花,也是一颗果子,是一片懵懵懂懂的聪明,一种永远不息的活动,一股强烈的欲望。”由此可见,童年对于我们是多么的重要。而在今天,我要向大家讲述一部关于童年的电影,它便是作家林海英的着作——城南旧事

大家可能已经看过了这一部电影,从中讲述的是英子童年在北京城南所发生的种种事情,十分感人,打动人心。当然,这一部电影中最能给而留下深刻印象的的任务当然是故事的主人公,英子了。

英子于二十年代末居住在北京城南的一条小胡同里。她有许多特点,如天真,爱问,善良乐于助人等等。不过在我认为它最突出的特点是善良和乐于助人。她的被人称为“疯女人”的邻居秀贞是她来到北京城南所交到的第一个朋友。秀贞曾经与一位大学生暗中相爱,并且怀了孩子。可是自从大学生回了老家后就再也没有任何消息。秀贞的小女儿小桂子也被家人扔到了城墙下,生死不明。当善良并且乐于助人的英子知道以后,就想要帮助她。在英子知道妞儿的生世和小桂子十分相似,并且发现妞儿脖子上的胎记时,立刻带她去见秀贞,让她们分离多年俩母女团聚。可是在团聚的第二天,她们就不知去向了。

不但如此,英子还十分同情一位憨厚而善良的小偷,因为她知道他并非是自愿做带着骂名的小偷的,是因为他要筹齐弟弟的学费,让弟弟上学罢了。可是因为英子的一个失误,将一件证据交给了便衣警察,使得他被巡警抓去,造成了英子童年时的小小悲伤。

这一部电影讲述了作者英子二十年代末的悲伤与快乐,离别与重逢,能使人悄然落泪,希望大家也能去欣赏这一部电影。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2024励志影片《唤爱》观后感

全文共 425 字

+ 加入清单

唤爱》是由童星张博翔,国家一级演员王虎城,实力演员杨欣、李松珂等联袂主演的励志电影。

首先,该片取材自真实人物原型,讲述了母亲病逝后,照顾瘫痪父亲,扛起家庭重担的5岁孩子孙家宝的励志故事。虽与多部好莱坞大片撞期,但《唤爱》还是凭借其自身独辟蹊径的题材、过硬的影片质量及蕴含的深沉感动引起了网友关注。

其次,随着上映日期的宣布,《唤爱》也发布了一款定档海报,海报上流着伤心泪水的小主人公尤为引人关注,眼神里充满了伤感、无奈,但向上看的举动也透露出了坚强与勇气。海报设计充分表达出了影片的态度与精神——生活虽充满苦难,但我还是要迎头向上,同时与影片的主题故事也十分契合。影片通过聚焦特殊群体,想要用小主人公的悲惨经历唤醒社会对该类群体的关注,引发对生命本身及人生苦难的思考。

最后,作为一部关注特殊家庭、苦难儿童的励志影片,《唤爱》凭借其过硬的质量曾先后曾入围2016美国金门国际电影节、美国民族国际电影节、2016美国长岛国际电影节及2016北京青年影展。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心理学影片观后感

全文共 717 字

+ 加入清单

《天才捕手》可谓群星实力飙戏的典范,其中奥斯卡女神妮可基德曼时隔多年搭档英国气质男神裘德洛,继《冷山》之后再次上演情侣档;而英国绅士代言人科林费尔斯则与裘德洛再组“黄金搭档”,上演传奇编辑与天才作家雕琢作品的非凡经历。在这出两大英伦男神联手崛起文坛的大戏中,妮可基德曼活生生地被推到痛不欲生的边缘。

影片制作精良视听效果极佳,既有流畅愉悦的头脑风暴,也有牵动人心的情感纠葛。此次科林费尔斯和裘德洛的出演,将编辑与作家激烈的探讨和创作过程展现的淋漓尽致,不少观众在映后表示:“从未想到编辑与作家的生活能如此有趣,关系能如此融洽,一定要叫上好朋友一起来看。”而妮可基德曼在片中偏执痴情的形象,也让不少迷弟直呼:“黑化的妮可简直叫人欲罢不能!”问及影片中的情感抉择,不少观众表示工作与家庭同等重要,实在难以抉择。

《天才捕手》凭借天才人物的传奇故事和感人肺腑的情感纠葛,成为开春最受瞩目的好莱坞大片。除了科林费尔斯和裘德洛的激情过手,还有女神妮可基德曼上演的“虐恋”戏码,高潮迭起,圈粉无数,不少影迷秒变“自来水”,网友“橘子”表示:“看这种电影很容易发生共鸣,无论是谁,都或多或少要在感情上做出选择,强力推荐大家来看,值回票价,《天才捕手》上映以来,在观众中引爆一轮又一轮的讨论,超高的还原度满足了观众的好奇心,上座率一路飘红。许多观众表示,珀金斯和沃尔夫的创作过程历经艰辛,矛盾一再升级。网友“栖栖”则发文:“裘德洛狂热直率饰演工作狂,科林叔不动声色配对老辣搭档,妮可积怨偏执客串魅力发嗲夫人,这种好莱坞实力派戏骨靠扎实演技撑起的佳作,完全可当教科书看”。有部分女性观众表示,十分心疼伯恩斯坦夫人,不仅要担心女人抢男人,还要担心男人抢男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看湄公河行动观后感

全文共 781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和朋友一起去看了《湄公河行动》,经历了两个小时的心惊肉跳之后我问朋友你有什么感想?朋友说:我永远都不会吸毒,以及糯卡(片中毒枭头目)有点帅气。接着她问我,那你呢?我仔细想了想,回答说:我也不知道。

我是真的不知道说什么,我知道这是由真实事件改编的,可能真相是比影片描写得更加复杂也更加令人心痛。我也明白影片想描写毒品的可怕,缉毒警察的艰辛不易,我国国防实力的增强以及捍卫国民安全的决心,但是怎么说呢,这些民族主义爱国主义的形而上学的东西我总是感受无能。

我一直都是一个法律观念道德意识特别淡漠的人,政治一直以来我都是避谈的。首先觉得自己能力学识真的没有达到针砭时弊的水平,其次对于这种形而上学靠脑子的东西我真的不愿意思考。最近又开始重新看《纸牌屋》,越发觉得,政治就是立场不同的人选择让你看到你该看的。好了,勿论国是。

说说电影,单纯就电影来说,我觉得的是一部好电影,人物的刻画,尤其是毒枭,从不同角度,展示的特别饱满。关于毒枭组织的恶毒狠厉方面,不得不说那些个小孩子起到了很大作用,小小年纪的少年,被训练来贩毒杀人,看到警察毫不犹豫举起枪那一个镜头我没有敢睁眼,越是反差大的事物越能引起人们的内心激荡。还有一个方面比起火光四射的热兵器我总是更恐惧那些赤裸裸的刀剑棍棒,可能因为更直观更易做到吧。剧情方面也都是可以猜得的,刚开始一起强调的“幕后大boss”后面也不了了之了,主角光环环绕,槽点呢也不少,比如每个人生气都是骂娘,张口闭嘴都是,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主角两人互相骂娘的时候有点出戏。演员方面总感觉毒枭方面的人物更出彩,狠厉,无情,唯利是图表现得更淋漓尽致一点,对张涵予爱不起来的原因之一就是类似的角色演得太多,总觉得没有多大差,彭于晏就算贴上胡子也依旧帅气。最后我和朋友统一觉得毒枭头目扮演者很帅气,回头一搜结果人家还是泰国的影帝。附上图片。

更多热门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纪实影片《南京梦魇》观后感

全文共 843 字

+ 加入清单

日本觊觎中华河山不是从第二次世界大战才开始,日本企图的也从来就不只是区区一个中国。日本军国主义政客的贪欲和疯狂使无数的人,也包括日本人,化为白骨。

假如只是将其看作一场军国主义的对外侵略,未免过于狭隘。日军留下的血债早已超过政治,化为野蛮生物甚至战争机器对人类文明的摧残蹂躏。他们所效忠的无尽欲壑如同绞索扭曲他们的人性,心灵扭曲的人,自然会动手扭曲起眼前的世界。

屠城的鲜血和腐尸已经堆积得失去刺激,毫无人性的酷刑博得快感的一笑之后,剩下的恐怕也只有空虚和恐惧。细菌战的活体实验有条不紊地进行,面前的“原木”在他们眼里的唯一身份,也不过是比小白鼠更合适的实验材料。不仅战俘,失去利用价值的日本兵或“研究员”也同样成为实验品。在日军凌辱成千上万异国女性之时,无数日本女人也正怀着“效忠”的热忱主动奔赴前线。自幼接受日本军阀政治教育,大概也早不将自己当作人类,不遵守机器人三守则的机器,便也无所谓“人性”。

由此说来,一路烧杀抢掠闯入中国的日本兵也是受害者。

政客的欲望剥夺了他们的精神世界,只留下麻木效忠的行尸走肉。因被抽去人性而腐烂的心,只能感受到地狱的炼火,只有靠拼命制造禽兽亦制造不出的惨案驱赶心中的空虚,用反人类的惨象喂食心中噬咬他们的阴影。阴影快速膨胀,胃口愈来愈大,他们身上的血腥也愈来愈浓,终于连自己被吞入嗜血的阴影。

当抗日战争的烽火燃遍中华大地,忘记人性的机器必然成为炮灰。森森白骨难填政客的欲壑,前线的战斗机器在政客眼中,大抵也不过是群弃之如泥沙的棋子。机器的残骸余血涂抹政客的红顶,更为幕后的操纵者抵挡了一部分来自国际上的仇恨和唾骂。

事实上,沦丧人性的从来也不止二战时期的日军。不论时代、不论地位、不论具体事件、不论国籍,他们应该有个共同的称呼:文明的公敌。正如日军暴行最贴切的评价,也许不只是反华,更是反人类。

南京梦魇,不只属于南京,不仅属于中国,它是全人类的一场梦魇,一场人类文明的浩劫。人类避免它重演的唯一方法,大概也只有不再过度欲望的诱惑下昏睡,而始终保持人性的清醒。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励志影片中国合伙人观后感

全文共 1462 字

+ 加入清单

我一直不太喜欢看电影,总认为电影的节奏太快,我的思维跟不上,所以总是把电影拒之门外,直到那天无意间看了《中国合伙人》的宣传海报,三大“帅锅”装扮得极为特别的造型引起了我的兴趣,在网上搜索着看了一遍,有点意思,有些地方没看明白,于是乎,又看了一遍。后来想想,之所以会这样,都源于片中很多触动人心的地方。

影片的背景是从1980年代到21世纪,在新中国这30年间大变革背景下,三大“帅锅”为改变自身命运,最终实现“中国式梦想”的故事。更可以形容为这部影片是在这激荡三十年中关于一个土鳖,一个知识分子,还有一个浪漫骑士的“中国式成功”故事。

孟晓骏、王阳和成东青是那个时代下最典型的身影。他们中,一个是自视甚高、锋芒毕露的海归后代;一个是醉心诗词、风流倜傥的浪漫骑士;一个是不修边幅、默默无闻的一大土鳖。正是这样各走极端、格格不入的三个人,在偶然之中建立起了友谊,并创下一段“神话”故事。无论是最初的合伙还是最后的分歧,片中最动人情感是友情。片中三人的友情面临着重重考验,包括1999年南斯拉夫中国大使馆被北约军机轰炸、还有ETS美国普林斯出版社控告新梦想侵犯版权,又把三子再次凝聚起来,共同面对新梦想的困境。时间是个好东西,它能让曾经热烈的感情变得冷静,也能让热血的友情变得相濡以沫:你失意了给你唱《海阔天空》,你迷茫了听你唱《外面的世界》,不管世界怎么变,我们失败了还是成功了都一起唱《光阴的故事》。

这也是一段关于青春的“血泪史”,三名主人公所代表的是所有年青人都可能有过的经历。这部影片不仅带领观众回顾了青春的“血泪史”,更让观者找到了同故事情节中种种青春挫折上的共鸣。 三个人不同的性格,不同的人生观,不同的生活、情感遭遇,都有让每一位观者或多或少地从里面找到自己的影子。我们曾经或正在经历的青春,谁都有过没落的时候,谁都有过爱恋的伤痛,日常生活中所能遭遇的挫折,在片中这三个人物的身上都有着相应的折射,于是在他们的故事里找到了那份久违的共鸣而被震撼。

在这部影片中,我觉得更出彩的还有一些经典的台词:“什么是梦想,梦想就是让你感到坚持就是一种幸福的东西”,“我们只有在失败中寻找胜利,在绝望中寻求希望”。我还很喜欢片中美国老太太的话 You are young, you can go far away from here, she will get stuck here。是的,在我们的人生路上只有坚持住了,那些过往的伤痛才会成为闪闪发亮的光点!还有那句最戳人心窝的“如果皱纹最终会刻到你的额头上,那就别让它爬到你的心上。”我们现实中总是让太多太多的人被挫折击溃,于是忘记了曾经的梦想。然而梦想是最不该放弃的,即使生活磨平了你的棱角,但不要让它磨灭你的灵魂。

《中国合伙人》确实是一部让50后深思,让60后动容,让70后震颤,让80后楷模,让90后启迪的励志传奇大片。看完这部片子,有了一种“想去做点啥”的冲动,让沉寂的心突然有了活力。

整部片子,细细品来,不难发现它更还原了一个“中国梦”的实现过程:甘为人下的谦卑态度、百折不挠的进取精神、趋利避害的实用主义原则、以及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信念,终于换得扬眉吐气、衣锦还乡的成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将决定了你的前进方向,思路决定出路,这是这部电影中人物创业的最根本的出发点。

是的,梦想需要坚持,所以不论你是土鳖、是愤青还是海龟,都应该像电影里的主人公一样去做梦、寻梦、追梦、圆梦,让我们一个个小梦支撑起我们的中国梦,这样我们的中国梦才能更快更好地实现!

[励志影片中国合伙人观后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红色影片《勇士》观后感

全文共 554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学校组织孩子们观看了长征系列电影《勇士》,讲述了红军战士在长征路上披荆斩棘、奋勇杀敌的历程,其中最主要的是“飞夺泸定桥”的部分。

“飞夺泸定桥”是红军长征途中的一场关键性战役,战士们在两天之内长途跋涉了两百四十里山路。连夜的兼程,战士们穿着草鞋都磨破了脚。一路上,中央军前后夹击,山路崎岖泥泞,等战士们历经艰险到达了泸定县,有的终于疲惫地倒下了,倒在了泸定桥的西岸,永远地与之为伴。敌军拆除了桥上的木板,红军战士们一个个扒在索链上交替匍匐前进。两边的炮火声震耳欲聋,我们的战士在枪林弹雨中冲锋前进,最终夺下了泸定桥。电影真的很震撼,战士牺牲的片段让我们看得抹眼泪。前人浴血奋战的历史,我们要牢记在心,有了他们的奋勇杀敌,才有我们的现在。这坚贞不屈的爱国情,应激荡在我们每个人的心怀。

原来一直不懂“民族”的概念。曾私以为民族只是同一片土地孕育的碰巧生长在一起的一群人罢了,各种过活,各取所需。但原来,民族是信仰,民族是理想,民族是坚持,民族是在千万的炮火中也要冲出一条血路的执着,是就算我倒下也有下一个人替我活下去的决心,是铮铮铁骨下的款款柔情,是虽然畏惧但义无反顾往前冲的勇猛,是一场历练,也是一段成长。电影让我动容,让我震撼,让我开始想要作为“民族”概念下的人而活着,让我为我们的伟大民族而骄傲,而自豪。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红海行动观后感

全文共 591 字

+ 加入清单

作为一部春节档巨作,《红海行动》已经一次又一次的创下奇迹。刚过完年从老家回来第一件事就是交上朋友去电影院享受这部史诗级大片,

这部电影一共有两条线,一条是明线——蛟龙小队奉命撤侨;另一条是暗线——法籍华人夏楠追踪报道黄油来源。电影一开始就是中国海军勇锉索马里海盗的镜,直接让电影头进入全程高能。不同于另一部大片《战狼》,这部电影并没有个人英雄主义色彩,相反,团队合作显得更为突出,这也更契合团队精神的时代潮流。

看完《红海行动》,我们都不有的联想到现实中。中国是一个有着上下五千年文明的泱泱大国,在如今混乱的国际局势里也具有极强的影响力,但是,在国内总有许多吃瓜群众对祖国说三道四,过度贬低中国,打磨民族自信心还不断宣传一些崇洋媚外的思想。像这些眼光片面、不明实际的键盘侠,在自己发声时是否摸过自己的良心?

的确,中国不像曾经的大唐王朝那般雄霸天下,中国也的确在近代遭受侵略并处于落后阶段,然而,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奋起直追,用三十年的时间,一跃成为世界强国。中国已经不再是上个世纪的东亚病夫!尽管离超级大国还有一段距离,但是还有时间,中国也还在努力。与那些老牌大国对比没错,错的是对比之后的反应,发现差距,我们应做的不是崇洋媚外,而是取长补短!

当代中国人最缺什么?没错,最缺民族自信,最缺那种在国外能抬着脑袋走大路的霸气!所以,树立民族自信,也应成为一代时代潮流。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