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红海行动影片观后感推荐20篇

《红海行动》讲述了中国海军“蛟龙突击队”8人小组奉命执行撤侨任务,突击队兵分两路进行救援,但不幸遭到伏击,人员伤亡;同时在粉碎叛军武装首领的惊天阴谋中惨胜的故事!接下来小编搜集了红海行动影片观后感,欢迎阅读查看。

浏览

7063

作文

546

湄公河行动电影观后感

全文共 1063 字

+ 加入清单

近日,慕名去看了《湄公河行动》,在国庆期间推出的电影,传统的表现手法,有卧底,有战,有牺牲,有成就,不一样的教育意义,故事改自于真实事件,也就是发生在2011年的震惊中外的湄公河惨案,影片最大程度的还原了事实真相,也是对此事件中那些逝去的生命的默哀与尊重。历史不应该被遗忘,只有背负着历史前行的民族,才能够更加坚定脚下的路。

看完电影最大的感受就是常年驻守在国土周围的缉毒警察的奉献和国家对于每一位国民无声的爱意。当我们还在生活中抱怨空气环境差,公交太拥挤,人情世故凉如水时,殊不知我们所拥有的安定的生活是多少仁人志士所苦苦支撑的。侠之小者,济困救贫;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因为有了国家这一强大的后盾,13位被冤死的中国船员才能够沉冤得雪,不至于在死后还要背上误会的恶名;因为有了缉毒警察,卧底的默默付出,一个个操纵毒品市场、杀人放火的毒枭才能够落入法网,得到应有的惩罚。所谓上帝的归上帝,凯撒的归凯撒,大致便是如此吧。

电影中印象比较深刻的还有便是毒品与暴力对于孩童心性的影响,明明还应该是天真烂漫,调皮捣蛋的年龄,却要被训练成一个个无情的杀手,两个孩子在玩俄罗斯手的残酷游戏,身边一群年龄相仿的孩子在欢欣鼓舞,一个孩子失手被杀,周围的孩童表情各异,但唯独没有惊恐与哀伤。他们的眼里是对逝去的生命极度的漠视,因为没有得到过爱,也就无所谓仁慈。更不必说那些试图反抗毒枭,不愿意种植毒品原料而被斩断手臂的村民了。

地区发展的不平等,孩子的成长也就不平等,安定地区的同龄人也许此刻正在父母的怀里撒娇,而他们却要遭受毒品与暴力的种种折磨。在面对孩子般的杀手时,警察犹豫了,因此他失去了一条腿;在忽视孩子所可能带来的杀伤力时,整个指挥部被强力炸药炸了,为了打赢这一场战,我们中国付出的代价远远不止13条人命,但是我们还要坚持,因为他代表了中国这样的一个决心,只要是中华儿女,不论她在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她的人身安全、财产安全都被国家母亲所时刻关心与保护着。那些在战争中逝去的生命,是为了保护更多的无辜生命,悲剧的发生固然令人心痛,但更为重要的是要遏制更多类似的悲剧发生,苦难本身是没有价值的,是我们的反思行动才让他有了价值。

电影中的卧底警察方新武最后死在了国外,死在了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在外面漂流的太久了,久到一个卧底的身份直接取代了完整的他,当被问到如果此次任务完成,会不会选择回到中国,而他的一句话则表明了自己的态度:这个落网了还会有下一个。魔鬼是永远不可能消失的,正如光明的背面必定是有阴影。但我们还是要心怀希望,勇敢的迈出前进的步伐。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幽默温情影片《追捕野蛮人》观后感

全文共 1409 字

+ 加入清单

当野蛮与清新这两种元素碰撞在电影中时,再融入和声这一流行文化加以调和,便能迸发出强烈的化学反应,不仅能给观众带来与众不同的视听感受,还具有着较强的心灵冲击。与其说电影《追捕野蛮人》是一股清流,不如说其本就秉承着冲刷污浊的市场,释放观众内心浓郁情感的原则,影片以上世纪镜头和画面的风格,加之高度渲染的色彩,将新西兰的崇山峻岭和当地人的性格特点完美的呈现在了观众面前。

公路片的泛滥,模式和套路的重复使用,加剧了部分冒险电影口碑和票房的走向失败,曾经能博人眼球的打斗戏份和惊险刺激的逃亡元素,也逐渐让观众难以下咽,更是让公路片的市场变得千疮百孔。既作为一股夹杂着森林气息的南太平洋清流,又作为一部公路片,电影《追捕野蛮人》可谓是玩了一手的好戏,在有着海洋和森林元素的包裹下,在笑点的严格把控下,不腻人还清新脱俗,做到了真正意义上的与众不同。

地处南半球的新西兰,广袤的丛林和人口的稀少,造就了其独特的地域优势,而好莱坞的兴起和繁盛正是将它神秘的面纱揭了下来,展露在公众面前,当许多导演为了一部巨制的拍摄地苦恼时,去新西兰取景便成了不二的选择。就《追捕野蛮人》而言,影片通过大量的远景和全景镜头,将新西兰的大好河山全部收入囊中并且展现给观众,使之观赏影片的同时也是在观赏新西兰的风光景色,对于该片来说,其完美的达到了一部旅游宣传片才有的效果。

影片最引以为傲的是冷幽默的处理和表达,既不排列密集,也不尴尬生硬,不经意间的出现成了调节影片气氛的催化剂,而且每个点的自然流露,都能成功的将观众代入进去。除了冷幽默外,丰富和夸张的戏剧性也是影片的一大亮点,关于设定方面,最为荒诞的便是全国大搜捕,作为直接影响和推动剧情发展的设定,其所彰显出的喜剧力度不可谓不大,抛开传统的观念,这次不真实不贴近实际的的表现手法,却是将剧情很好的衔接在了一起。

合理的人设,再加以细致的塑造,便能给一部影片增添不少精彩内容。就电影《追捕野蛮人》而言,熊孩子瑞奇这一人设就包含了大量的喜剧元素,更可以说是整部影片戏剧化的集大成者,作为最引人侧目的一个角色,又加之朱利安本人的“惊人”演技,其在影片中的一举一动都似乎成了让人捧腹的笑料。对于瑞奇这一人设来说,本有着反社会反人类的定位,却因剧情的发展逐渐转变成了正派的代表,且这种转变也正是观众所需要的,无论是其身上所展现出的治愈力,还是外表胖而心不胖,除剧情之外的暖入人心才更具有价值。

通过影片中叔侄二人由不得已原因导致森林逃亡的设定的体现,就是完全在黑化城市和城市中的人,更不难发现的是,影片多次强调“自由”一词,去抨击城市的罪恶,以及太多条条框框的生活,就影片的标题而言,不正是优雅的讽刺了如今所倡导的“自由人,自由社会”吗。勇于打破常规是好事,用喜剧去讥讽,去讲述大话题更是何乐而不为的事情,如同影片类似于“神经病”般的做派,疯子一样的剧情,但显然是尤为成功的。

镜头画面的怀旧感,以及新西兰的靓丽风光,使影片在视觉体验上便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以及大量语言内容致敬其他电影作品,极具戏剧性的故事情节,这些特点都使得《追捕野蛮人》拥有了独具一枝的地位和价值。在这个秩序井然的时代里,观众能看到如此不按常理出牌且又另类的影片,总的来说也是一件不可多得的好事。纵观喜剧片市场,以污作为题材似乎成了新的主旋律,而这类的影片虽然有着不错的口碑和票房,但观众终究也会审美疲劳,只有小众和边缘类型的影片才能经得住考验。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心理学影片观后感

全文共 579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看了一个很有意思的视频,如果你中奖得了一个亿,你将会怎么拿?看到这类问题,我们第一反应应该是欣喜之后考虑这笔财怎么花吧。而这个视频要说的是借由中奖之后怎么拿奖金的例子来阐述一些心理学效应。

情况一,你去买白菜,要十块钱,但你愿意再多走到前面一公里的话,就可以买到五块钱等量等质的白菜;情况二,你去买电脑,要三千块,但你愿意再多走前面一公里的话,就可以买到两千九百九九十五的电脑。显然,前者你更倾向于走多一公里去买白菜,而后者你却坚持买三千块的电脑。同样是便宜五块钱的商品,为什么我们有时愿意付出时间与精力(一公里)去追求而有时却完全不会?现代心理学可以解释许多看似怪诞的人类行为,比如有些人在噪音下注意力更加集中,比如斯德哥尔摩综合症等等。在情况一和情况二的对比下,说明人们在追求某事物之前就会从某些方面来衡量接下来的行为是否符合预期利益。不同情况下参照物的不同往往影响人们的决策。

我们想象自己突然获得一个亿的奖金,但这种兴奋感会很快消失。所以为了延迟这种快乐的感觉,在心理学上有个好玩的解决方法。这就是我们去拿奖金的时候分批次拿,每一次只拿一些奖金,这样就可以在拿到全部奖金之前享受这种快感了。这就是心理学上的“幸福的事情分开做”。与之相反,如果我们想要减轻痛苦的感觉,这就要我们尽量减少历经痛苦的时间,比如不喜欢写作业,那么我们可以快速高效地完成作业。

展开阅读全文

篇3: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片《血战湘江》观后感

全文共 850 字

+ 加入清单

主旋律影片血战湘江》18日来到曾参与湘江战役的红一师献映,导演陈力携主创团队与部队官兵见面。

中新网北京2月18日电 (记者 马海燕)由王霙、保剑锋、徐箭、孙维民、耿乐、张一山等参演的主旋律影片《血战湘江》18日来到曾参与湘江战役的红一师献映,受到部队官兵的欢迎。

1934年11月27日至12月1日,中央红军在湘江上游广西境内的兴安县、全州县、灌阳县,与国民党军苦战五昼夜,最终从全州、兴安之间强渡湘江,粉碎了蒋介石围歼中央红军於湘江以东的企图。但中央红军也为此付出了惨重代价,部队由长征出发时的8万多人锐减至3万余人。“三年不饮湘江水,十年不食湘江鱼”足以说明战争之惨烈。

曾执导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和电视剧《海棠依旧》的女导演陈力担任该片导演。陈力表示,就像电影宣传海报上所说,拍摄该片是为了祭奠5万英烈。剧中没有用过一个3D镜头,全部演员都是实景拍摄。不管炸点多近,不管演员名气大小,大家都亲自上阵。

导演陈力、主演王霙等与官兵共同观看影片《血战湘江》。

据悉,剧组动用兵力7600余人次、群众3.5万余人次,使用炸药2吨多、油料83吨,力求真实还原当年的湘江血战。当年参与湘江战役的部队红一师也参与了该片拍摄。

扮演毛xx的特型演员王霙说,自己演了近60次毛主席,这部戏是导演抠戏抠得最认真的,姿态、形体甚至说话的逻辑重音她都会注意到,这也保证了一个接地气、有血有肉有激情的毛xx的呈现。

青年演员徐箭在片中饰演周恩来。他说,这是自己第一次扮演伟人。参与该片,才明白了什麼叫炮火连天、什麼叫抛头颅撒热血。

在影视剧中扮演过几十次周恩来的孙维民此次饰演一个跟著红军长征的裁缝,一针一线为部队缝军装。和孙维民合作多次的陈力说,既能演伟人,也能演小人物,这是孙维民的最大优势。

在剧中担任副导演的唐田客串了邓颖超。唐田表示,片中有名有姓的演员有30多个,都是导演一个个定下来的。无论是王霙、孙维民等资深演员,还是保剑锋、耿乐、张一山等年轻演员,他们都很好地完成了任务。

[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片《血战湘江》观后感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小兵张嘎影片观后感

全文共 453 字

+ 加入清单

暑假里,我看了一部爱国主义影片《小兵张嘎》。这部影片反映了一个13岁的小兵--张嘎的传奇故事。

这部电影主要是讲张嘎子从小就没有爸爸妈妈,他跟着奶奶生活,后来奶奶被日本人害死了,他的嘎子就成了孤儿。于是,嘎子决定加入八路军的队伍,打鬼子去,为奶奶报仇。在多次战斗中,他表现得非常好,困难当头,嘎子是如此的机智和勇敢。比如把西瓜皮扣在了日本翻译官的头上,在河边缴获了一支手枪,又勇敢的救出了很多村民和自己的小伙伴等等。可在一次战斗中,他被日本鬼子抓到了敌人的一个司令部里,让敌人始料未及的是,小嘎子在敌人疏忽的空挡,竟一把火烧掉了敌人的司令部,在八路军的配合下,他不仅全身而退,而且还消灭了敌人。嘎子可真是一位勇敢的男孩啊!

看完这部影片后,我的感想很多:张嘎生活在战争的年代,那样的环境培育了他坚强不屈的意志,机智勇敢的作风;我们现在生活在和平的年代,更应该体会到幸福的来之不易啊。张嘎能不顾一切为自己的奶奶报仇血恨,那我们为什么不能报答爸爸妈妈的精心关怀,考出好成绩来呢?我们要学习张嘎的那种精神,勇往直前!

展开阅读全文

篇5:爱国主义影片《马石山十勇士》观后感

全文共 963 字

+ 加入清单

故事发生在42年11月23日 地点是胶东地区 马石山 故事的讲述的马石山十勇士是整个马石山突围战中最有名的一个集体 实际上在11月23日日军将7000余群和八路军部分部队包围在了马石山地区 而八路军各部队建制已经被打乱 基本上是各自为战 但是所有部队都以掩护群众突围为第一要务 最后有6000余群众顺利突围 八路军各部牺牲指战员500余人

结合电影说说当时八路的主要战斗情况

八路军胶东军区13团7连6班由班长王殿元率领,在马石山西麓掩护群众突围,三次进出日军包围圈,救出1000多名群众.就在第四次进入日军包围圈时,遭遇日军攻击,10人全部牺牲,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马石山十勇士".王殿元和坚持到最后的两个战士用手榴弹自爆而死,枪支被砸毁.这十个人本已经突围但是为了救群众毅然返回了包围圈 最后全体牺牲

同日16团团长周光,政委张寰旭率团机关和部分连队突围时,发现沿途有很多群众,遂派人四处聚拢失散的群众,带领群众一道突围,结果延误了时机,拂晓时分遭遇"扫荡"日军,周团长,张政委指挥部队拼死阻击敌人,掩护700多名群众冲出了险境,而张寰旭政委和参谋长陈志英,参谋周文彬,组织股长牛文蔚等100多名指战员英勇牺牲.

16团1营3连指导员带领1排20多名战士,在马石山北麓组织第四批群众突围时被日军发现,激战中指导员和20多名战士全部牺牲在马石山上.

17团2营营长孙涛和团敌工股长赛自来带领第7连突围至马石山以东时,遇到数百名群众,随即组织部队阻击日军,掩护群众突围,赛自来牺牲,孙营长被战士强行拖出阵地.连长丛培露,指导员黎光指挥全连百余名战士与日军展开搏杀,除6人受伤被俘外,其余全部牺牲

17团8连,9连在马石山东麓掩护500多名群众突围成功,转移至马石店,未及突围的数百名群众全部被日军杀害.当获悉小股日军宿营于海阳郭城镇,为了给死去的乡亲报仇,17团决定8,9两连向郭城镇发起攻击.战斗发起后才发现日军多达千人,攻入镇中的8连遭到优势日军围击,力战不退,只生还3人.

胶东行署**局警卫连指导员带领3排16名战士连夜救援千余名群众脱险,天亮后被日军包围,血战至中午,16名战士全部牺牲.

东海独立团2连1排为解救被敌人追赶至半岛最东端的群众,战斗至弹尽粮绝,跳入大海.

通过上面这些战斗想必大家就能明白为什么八路能得到群众的支持了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关爱儿童影片《守护青苹果》观后感

全文共 489 字

+ 加入清单

守护青苹果》以可爱的卡通人物形象,让儿童正确地认识自己的身体部位,告诉孩子们哪些行为属于性侵害、遇到坏人时怎么办、遭到不法侵害后怎样求助等知识。同时,也告诉家长要自觉负起责任,加强对儿童的身体关注和心灵关爱,积极进行心理疏导,承担起保护儿童的义务。

通过观看短片,大家明白了对孩子性知识的教育应该更坦然些,平时要及时聆听孩子的呼声,教育孩子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大家要共同努力,关心关爱孩子,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环境!

性教育不仅是该团队公益项目“守护青苹果”的核心活动,更是该团队此次暑期实践活动的一大特色。据悉,微尘·心的队员事前就“性知识”做了简单的调研。经过分析,发现大多数孩子对“性”的了解程度不尽人意。

“其实,在传统观念的束缚下,家长通常都会选择避免与孩子提及有关于‘性’的话题。另外,由于教育体制的限制,学校亦很难开展相关课程。这二者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孩子们在‘性’方面知识的缺乏,这也是近年来幼女性侵事件频发的重要原因。”吴川市边山小学主任林保生说。在课程设计上,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将性知 识传授孩子们,同时为孩子们讲解了相关的防范措施以及受到侵害后的应对措施。

展开阅读全文

篇7:2024喜剧影片大闹天竺观后感

全文共 227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看了王宝强的处女导演作品《大闹天竺》,简单说两句:

缺点

I.整体感觉:只能说还可以,如果做一个比较的话:演技不如《泰囧》,思路一样没有创新:都是找一个“重要文件”。

2.影片的硬伤是整体结构不清晰,多个片段“强奸式”插入;画面太狗血,刚开始就乱,后面看着就想吐,最后还恶心了一把六小龄童;

3.王宝强的演技:王宝强和岳云鹏的表演做作至极,观看后可能会造成不适。

4.本片有笑点,但都是尴尬得让人笑不起来的笑点。比较俗

优点

1.画面、场面不错

2.结局与超出想象

展开阅读全文

篇8:2024年教育影片《黑处有什么》观后感

全文共 3109 字

+ 加入清单

黑处有什么》不是一部普通的青春片,一如它的片名,黑处有深意。影片在叙事中没有直面当时的现实政治环境,而以青春记忆来反思我们这个社会一些根深蒂固的意识形态和青春成长环境,暗中还原了90年代那个被遗忘的角落。 孩子的世界往往是大人世界的寓言,晶莹剔透的纯真,终有一天被揉搓成沟壑纵横的世故。

电影的海报是女孩正对赖宁的画像敬礼。电影里的主角曲靖是中原飞机制造厂子弟中学的初二学生,她酷爱唱歌,追随流行音乐,但倔强胆小,学习成绩一般,不被老师们看好。一次学校大会上,校长把赖宁奖颁给了这位其貌不扬却会在周末到敬老院做义工的女学生,这另班主任也对她刮目相看。电影这一段其实极具讽刺意味,曲靖上台是戴着头套,所谓的荣誉在她看来却像是寡廉鲜耻的意外获得。镜头一转,即便回到家,曲靖也遭到了母亲的抱怨。这个中原飞机制造厂的中年女职工,勤俭持家心直口快,刀子嘴豆腐心,疼爱女儿却从不口头承认,每日忙碌于工作和家庭琐事之中。在她看来这份厚重的荣誉远不如一张三好学生奖状或者好成绩单来得实惠有荣光。

曲靖的生活环境在那个特殊的90年代,那年我刚出生。我的父母大学毕业后进入国营大厂,那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呢?在我懵懂的记忆中,它很像一个没有白墙的笼围,或者说因为过于庞大以至于你看不见围墙。它又像一个微缩版的社会,应有尽有,每个人做着自己的事情,有时会听见人群间的相互争吵。从长辈们的口中获知,在诸如河南这样经济欠发达的地区,依从毛主席的三次世界大战理论,为避免敌人集中袭击,成百上千的厂矿被安置于深山荒野的落魄地方。这里的人既不算农村人,也不算城里人,他们既因为能吃上公家饭而庆幸,同时又为边缘的身份感到恐慌,无数青春和梦想也便葬送于此。处于青春期的曲靖就生活在这样一个大厂家庭,她对任何事物都充满好奇心,听父母话却又心怀小叛逆,想要挣脱规矩却又被规矩捆绑,羡慕同桌张雪可以自由自在地生活,却不敢大胆地追求自己喜欢的人和事物。电影里曲靖站在阳台上小声哼唱流行歌曲,伴着简单灵动的舞蹈,空气停转,树林里弥漫着雨后青草的气息。角落里的男孩崔剑专注的眸子和躲闪的身影,为电影打上青春的符号。

电影背离传统的道德逻辑,通过一种展现女儿和父亲关系的叙述策略,以家庭的人际伦理关系为叙事中心,表现出自己的政治立场。曲靖的父亲,是毕业于西北医学院的公安局侦查科法医,正直勤俭古道热肠,与邻居及街头商贩相处和谐打成一片,对待案件一丝不苟,办案讲究证据,不冤枉一个好人也不放过一个坏人,可最终结果却是因为冲动情绪被领导调至资料室,再无机会参与办案。对曲靖无限疼爱却从不溺爱的爸爸在那个时代亦是赖宁式的角色,却在警察中郁郁不得志不被同事理解。电影通过父亲这个角色,突出了利他与利己、爱与恨、义与利、团体认同与个人叛逆之间的矛盾,洋溢着对平常好人的赞颂,张扬克己、爱人、谦让的社会观念。所以电影的高明之处是将主旋律的情怀暗藏在伦理叙事中,显得不突兀矫揉,浑然天成。

90年代的世界文化空间里,中国亦是一场多声部演奏的舞台。电影中青春的懵懂和悬疑的惊措最终都殊途同归,用父女间的伦理感情包装政治意识形态,用家庭的纽带设计叙事高潮,以唤起观众的心理认同和情感共鸣。影片中没有刻意的煽情手段和外露的表达技巧,前半部分小虎队之歌等年代化的青春符号,唤起观众曾经的记忆和回想,品尝出青春美好的味蕾,也为后面的叙事做出铺垫。

整个河南小县城笼罩在一种萧条颓废的气氛中,就像炎热夏天雨后落叶带着的黏腻感,让人觉得闷热难受。那时的人们纷纷遭遇下岗,很多人失去了他们奋斗了大半辈子的工作,得到的却只是几万块买断工龄的钱,对于庞大的生活来说微不足道入不敷出。所以电影里曲靖的母亲对不会赚钱的警察父亲总是怨声载道,父亲与假公济私、不择手段的张雪爸爸相比,形成强烈的反差。这位张警官与警署老曹一丘之貉,深得老曹重视,屡获表彰,是公安局公认的侦查骨干。可就是这么一位自负的强劲父亲,面对女儿的“遇害”却瞬间六神无主彻底崩溃。张雪发育成熟高大丰满,对学习毫无兴趣留级三年,成为曲靖的同桌。和《左耳》中的吧啦性格相似,她不屑世俗,有主见爱自由重情义,追求新潮,是大家眼中的不良少女,却对曲靖关爱有加。因班主任的恶毒语言张雪独自一人离家出走,去她向往已久的海口生活。最终在县城的防空洞里一具女尸被人发现,警察认为她被奸杀,父亲也深信不疑。

最初的青春节奏瞬间戛然而止,凶案的悬疑步步深入。其实在这样的县城发生凶杀案不足为奇,这又可以追溯90年代的社会政治环境。当时的经济几乎是处于极度的紧缩状态,无所事事的下岗人群成了社会的不安定因素。他们的信仰被完全击落,生活无处安放。社会和党抛弃了他们,失去信仰和生存信念的人带动了更加烦乱的社会动荡。当时的刑事案件的发案率奇高,一些震惊全国的重案也都发生在那个时期。整个社会的阳光都被生存的乌云遮盖得严丝合缝,似一张苦大仇深的脸。在这个颓废的大环境下,本来该是一片净土的学校也无法幸免。并且限于当时的科技医学水平,警察处理案件的方式简单粗暴,也就有像张雪父亲那样好大喜功面对女儿意外又无所适从的警察,以及像曲靖父亲这样刚正不阿一心为公却又无法伸展的法医。导演王一淳说,限于国家审查因素,电影对警察的批判力度是很隐晦的,但带给观众的思考却意味深长。

当洁净的长衫沾上青春的血迹,现实开始表露狰狞。这个让人遗忘的工厂角落,健全的法治环境无从建立,缺乏保障的整个县城都处在不安定的混乱状态。悲剧发生的原因远不止一种,这一起刑事犯罪反映了当时的种种现实,例如体制对知识分子的束缚,漠视人性的法律和道德。影片中部开始下起的雨似乎从没有停息过,青春的淅沥用无尽的雨夜洗礼,仿佛一切的罪恶都被雨声掩盖覆灭。青春本能性的懵懂和无知,才是与这灰暗世界抗衡的最好武器。贯穿全片不止的雨,夜空呼啸而过的防空警报,影片努力复原了我们对二十年前那个逝去时代的触觉和感受。少女懵懂的情怀和潜藏在黑处的情欲一起蠢蠢欲动,让这个春天美好又邪恶,像漫天飞舞的柳絮,看不清摸不透。大局的动荡,微弱的人力,使我们与真相都失之交臂,但其实真相并不重要,少女成长的轨迹和时代的变迁才是更为深入人心。

电影中的世界,爱是一只载向理想尽头的船只,现实则更为温柔。想起电影《我也有爸爸》中的乔安山,撞死雷锋后结果丧失了自由,不得不以行善的方式终身为雷锋守墓,这是悲哀。90年代的中国正在全球性的现代化进程中,一幅驳杂的文化场景呈现在群众面前,其中交错着现代、后现代,甚至还有前现代的踪迹和声音。电影用道德秩序的重建来代替社会秩序的重建,用伦理冲突来构造戏剧冲突。迥异于传统青春片中用煽情场面来制造高潮,《黑处有什么》在青春之路上衍生出一条黑暗的甬道,提醒人们在不断忘却的同时又产生新的回忆,对那个时代保持渐显的领悟。作为一个旧世纪的终结和一个新世纪的降临之间的过渡年代,无序又不断为之努力的社会形态,用父母、同学、同事的人伦关系阐释,以证明其存在的合理性。

导演王一淳是70年代的女性,她十年磨一剑创作的剧本,青春成长暗处的汹涌激流,具有一种广博的视野视角,还原了90年代的社会风貌,细节充满隐喻的智慧。有人说这是少女中国版的《杀人回忆》,但是我觉得更为精妙之处在于,电影对社会年代的还原,对家庭的回忆,以及对父母关系的理解。在这个飞速向前发展旧遗迹消失殆尽的时代,在有限的条件下,故事的地点设立在陈旧的工厂社区,简单的政治环境下对女性的暴力鱼贯而入,时代的性压抑及日常无聊生活所掩盖的惊悚感表露无遗。电影回望和梳理回忆的方式,对人性世界的表现深度,单纯共性戏剧化的影视语言,统一形成了特殊的时代风格。

更多热门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寻家之路影片《雄狮》观后感

全文共 381 字

+ 加入清单

从《雄狮》影评中可以看出,相比较于传统的类型电影,《雄狮》的风格更加偏向于纪实,这也就导致了它的情绪流淌是缓慢而真实的,诸多好莱坞巨星的动情演绎也使得这种真实更容易的让观众产生共鸣:在人类文明进化史上,“回家”是一个永恒的主题,生于母体,长于世界,最终又回归于爱,这一轮回勾画出来的圆就是人生。《雄狮》影评表现不错。《雄狮》讲述了一个人内心成长的故事,而起源于爱的又终将回归于爱,所以才会让观众在现实与虚幻之间感受到温暖。《雄狮》影评中有人提到,在影片最后导演提到,尽管萨罗失踪了25年,但是他的母亲卡姆拉,从未放弃相信他会回来,所以从未搬过家,再回归到正片中妮可·基德曼的那一段动情讲述,这一系列人性的自我表达,都使得这部片子在最细微之处温暖人心、感动观众。

眼下这部优秀的剧情片正在全国公映,如果你想一睹真容,不妨去影院观赏。相信这部电影会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红色影片《勇士》观后感

全文共 957 字

+ 加入清单

第一次观影《勇士观后感

3月3日中心组织欣赏了微电影《我们说好的》首映礼,首映礼后中心组织全体党员和员工分批欣赏了“红色经典电影”。第一次观看电影《勇士》,使我想起了学生时代学习的课文《飞夺泸定桥》。第一次观影,只感受到了敌我装备之悬殊,枪战之激烈,场面之震撼。第一次观影,带着欣赏枪战电影的心态看完了炮火连天和枪林弹雨,炮弹呼啸,子弹不断,感叹中国电影亦有了好莱坞般的制作特效。第一次观影,只看到了自己熟悉明星精彩演绎、童星林妙可成熟演技,以及四川方言配音带给我们的听觉幽默,也就仅此而已。

第二次观影《勇士》观后感。

4日中央6台电影频道在晚上黄金时间20时播放了电影《勇士》,这是我第二次观影,我把电影介绍给家人,说出我们公司刚刚组织员工看过,电影很精彩。原本准备看CCTV5足球比赛的家人放弃了中国足球,我们一家人又一起观看了电影《勇士》。家里人觉得电影场面很激烈,虽然看多了谍战的丝丝入扣,但看到红军战士坚韧的性格和艰难的急行军,还是觉得深有感悟,看红军战士一路翻山越岭,沿路击溃了好几股阻击的敌人,但战胜敌人的决心使他们忘记了饥饿和疲劳。在漆黑的夜里,他们冒着雨,踩着泥水继续前进。这种顽强拼搏,不怕牺牲,不畏艰险的精神深深打动了家里的老人和孩子。家人也觉得对小孩子很有教育意义,观影后一家人都感叹着:真是不容易!

第三次观影《勇士》观后感。

28日,中心再一次组织欣赏了微电影《我们说好的》颁奖礼,这是我第三次观看《勇士》。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我却觉得,每看一次侧重点都不同,观影角度都有不同,这就有了更加深入的体会和感悟。历史重新回到“飞夺泸定桥”战役,说是“飞”真是贴切恰当,一个“飞”字道出了红军长途奔袭之快速,消灭敌人之迅速,占领阵地之大捷。 泸定桥因此而成为中国共产党长征时期的重要里程碑,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不朽的篇章,有“十三根铁链劈开了通往共和国之路”的壮美赞誉。新中国十大开国元帅,其中就有七位元帅长征时经过了泸定桥。当时在激战后的泸定桥上,刘伯承元帅曾用脚重重地在桥板上连跺三脚,感慨万千地说“泸定桥,泸定桥,我们为你花了多少精力,费了多少心血,现在我们胜利了,我们胜利了”!朱德总司令在长征回忆中题词“万里长江犹忆泸关险”的诗句,充分说明了红军长征飞夺泸定桥的艰险与壮烈。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教育影片《小孩不笨》观后感

全文共 1325 字

+ 加入清单

小孩不笨》是一部教育片,对家长教育孩子,以及孩子自我发展有个性的好处。

在新加坡,华人的孩子需要精通英文、数学,而中文学不好没关系。但如果中文没学好,还是会影响到孩子以后到中国的发展。

有两对父母,他们教育孩子的方式虽然十分不一样,但是结果一样是不好的。做生意的一对父母,他们把大部份时光用在经营自我的事业上,和两个孩子的密切关系很少,而导致姐姐叛逆,和不良分子混在一齐,只因妈妈老是不履行诺言。弟弟Terry变成一个没有主见,不会反抗的“听话”的孩子。这对父母,满足了孩子的物质需要,却满足不了他们的精神需要。这一家子,没处理好家庭关系。

Terry从小就听话,主动性很弱,只会顺从他人的意见,显然的,他的权力动机很弱。每个人都有期望得到别人的关心、支持、友谊等的需要,这种需要促使人们交朋友,寻找他人的支持、参与群体的活动,然后构成交往动机。从影片中看,Terry的交往动机是挺强的。

另一对父母,父亲是设计师,母亲是中文教师,他们两人在教育自我的孩子(国彬)上的方式很不一样。父亲在孩子的课业上,从不施加压力,任孩子自由发挥。而母亲,在孩子的课业不能进步时,很焦躁,很烦恼,总是有“恨铁不成刚”的感觉。于是她用打骂的方式表现她的心焦。而她这样貌做,不断地刺激了孩子的幼留意灵。孩子也很无奈,很气自我。严重的后果是,孩子想不开,有了轻生的念头,也差些做出了傻事。看到这时,片中人物哭了,我们观看者也流泪了,心里说不出什么滋味。

影片中的李老师,教育孩子们,不要逃避困难,要去了解、认识困难,把困难的底细摸清楚,然后克服困难。她给了孩子们很多的鼓励和信心。在国彬考试作x后,她帮忙劝德育主任不要告诉他父母,因为她了解国彬的状况。国彬把自我画的图画送给李老师,李老师就替他投稿,参加比赛。那画上是一个孩子的脸孔,戴着学士帽,而左眼却泪流不止,眼神黯然。看了这幅画,我很难过,因为我明白这个孩子——国彬,很痛苦。

该片结尾部分,我们当时在看的人都流泪了,包括我们的老师。Terry很胆小,但他逐渐长大,很勇敢地用自我的骨髓挽救了国彬的妈妈,两家人逐渐淡化了以前的误会,互助互爱,共享欢乐。

往往,很多家长只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略了孩子的兴趣和特长。

当人们由于发展受挫时,会下意识的将自我看得很低,从而产生一种轻视自我的自卑情绪。影片中的国彬,他虽然成绩总是不及格,但他有很强的绘画潜力。他能将一个人的头像,画得惟妙惟肖,可谓是天赋异懔。然而,因为学习差,他常被高级班的同学嘲笑、欺负,间接导致他有自卑感。

我们要抛开自卑的情绪,在被他人看不起时,我们应当将其看作动力,赶超他人,再来,从新塑造自我的形象。在被鄙视时,我们得自我看得起自我,从自我身上找到个性之处,来发展自我。如果我们坚信自我能进步,并常持续自信,那么,自卑的情绪就不会深刻的侵扰我们。

不管是家长,还是小孩,都要信任自我和自我的家人,家长不该一味地强迫孩子,让孩子的童年蒙上阴影,不该自以为是地对待孩子,不该不以为然地忽视孩子的兴趣和特长,将孩子陪养成“死书呆”。作为孩子,我们要体谅父母,做事情要尽自我的所能。我们大家要处理好家庭关系,亲子关系,事业问题和学业问题等。

[教育影片《小孩不笨》观后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心理学影片观后感

全文共 806 字

+ 加入清单

吮指少年》又叫《吸拇指的人》,这部获得第55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银熊奖”“最佳男主角奖”的电影,是一部心理影片。电影讲述了一个17岁的高中生贾斯汀生长在一个普通而温馨的四口之家:父亲迈克是一家工厂的经理,母亲奥黛丽是护士,还有个弟弟乔。青春期的莫名压力使贾斯汀常常下意识地吮吸拇指。但最终贾斯汀摆脱了压力的困扰发挥了自己对社会问题的领悟,逻辑思辨潜力成为一名纽约著名大学新闻专业学生。

影片中首先让我感动的是亲子关系,当父亲为了阻止儿子吮吸拇指时,在儿子的拇指上写下了MFC。贾斯汀对女朋友的解释是MotherFuckingSucker(混蛋)这种解释简单而又叛逆。其实真正意思是父亲的名字Mike.F.Cobb的首字母的缩写。父亲对儿子的爱与期盼都写在那个拇指上,每一天儿子都要吮吸数次的拇指上。

影片中,贾斯汀的牙医佩里对他吮吸拇指的行为进行了催眠治疗,他告诉贾斯汀当你害怕感到孤独时,闭上眼睛幻想自己在森林里抚摸能给自己带来安全平静的力量动物,看着它,研究它,当你想吮指时,用意念召唤你的力量动物(给予力量的心灵动物)。你不再孤独,不再害怕,你不再需要吮指,你的手指也不再需要你。其实,佩里的催眠治疗做得很好。但是,佩里和贾斯丁分别时说一句:“从此刻开始你的手指吮起来像烂肉了。”这是后催眠暗示。

贾斯汀在改变时的心理震动和行为上的过激行为都把人性面临改变时的弱点刻画地十分丰富。每个人都面临着改变,以前或者将要,无论是机遇还是风险的改变,都对未来抱着一种无法确认的心灵折磨。

贾斯汀在学校的一些表现常常造成老师及同学的困扰,例如:常出现注意力无法集中,坐立不安,小动作频繁,精力过人的现象。贾斯汀被医生确诊ADHD(注意力缺陷过动症),之前父亲和老师只认为是一种不良习惯。但最感谢的是辩论老师看到贾斯汀心疾病背后的智慧,而一步步培训成为一个多次获奖的辩坛高手。这带给贾斯汀自信和成功的喜悦,是他人生的一个重大转折。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不一样的青春影片《六弄咖啡馆》观后感

全文共 2096 字

+ 加入清单

前几日同事约看《六弄咖啡馆》,最后看了《哆啦A梦:新·大雄的日本诞生》,影厅出来,看到《六弄》巨大的海报,海报上只有董子健一个人认识(看过董子健出演的《山河故人》)。

老早前,在某网文上看到它和《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我的少女时代》并称台湾青春电影三部曲,这评价是颇高的,至少前2部都挺让我触动的。

去电影院看了《六弄》。人生像一出戏,每一弄都把人带向一个结局,最终的结局和最初的开始早就在冥冥中注定了。

不得不说,关闵绿是个痴情的少年,但也是个傻X的少年。痴情是个褒义词,他单纯善良,爱心蕊,从高中开始,一直到大学。小绿是个付出型人格的人,这种人格并不完整,某种程度上注定会把一段感情带到沟里去。他打工,挣钱给心蕊买东西,他千里迢迢从高雄坐火车去台北看她,只为和她见面,亲亲,甚至坏事儿都没做过。

如此看来他是个好少年吧。

可是感情里,好少年通常没有好结局,感情应该是一种不自觉的双方共同维护的情感关系。现实里,大家爱的是王大陆,爱的是柯景腾,爱的是有点坏坏的男生,愿意爱,也愿意在爱情里收割女孩的心思。(说到这里女二和心蕊在学校一个阶梯上聊天,关于选择罗杰还是小绿那里,取景是《那些年》里一样的画面吧,还有考大学成绩下来后,小绿和心蕊坐在一个圆形圈里大树下的秋千上,那里也是《我的少女时代》里王大陆带妹子滑旱冰的地方吧。)

感情是个互动的过程,电影几乎没有呈现过女孩为男孩在这段感情里做过什么。不是说指责女生,而是显然电影重点要强调的是小绿的付出型人格在感情中的体现。感动么?感动。但生活要的不只是千里迢迢的感动,要的还是平淡如水的陪伴。

最让我感动,觉得很燃很热血的地方是,小绿叫上自己的好兄弟,骑车从高雄到台北去看妹子。大桥上一辆车都没有,他们骑着摩托在风雨中疾驰,最终到台北,露宿街头。他去问猫店,那只加菲的时候,我就猜到肯定被那学长买去送妹子了。果不其然。

千里迢迢的浪漫,最终败给了平淡如水的陪伴。

站在感情中立的立场上看,电影里,女孩几乎就是几句话,或者偶尔的亲亲,就搞定了男孩,甚至男孩吃醋她和学长变魔术那里,小绿也是在姑娘的一个小魔术把戏里被她给融化了。如此看心蕊,包括她关于未来的规划,关于他没陪着她,关于她在大城市里价值观的成长,甚至还说心蕊幼稚没成长——她好像是个绿茶婊。我觉得这里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小绿把心蕊看成了自己的一切,当然电影不足的一面是,他妈妈也是他的一切,可却没有表现出来。

电影只有一个主角,即关闵绿。关闵绿的爱情几乎是一个独角戏。独角戏得他觉得他在付出,所以,当姑娘被抢劫了钱包,他千里迢迢赶到台北,还会发生那样一段争吵,他知道付出,却不明白陪伴的意义。

所以,当最后小绿和心蕊感情破裂,他们在咖啡馆里观点冲突。小绿说我在磁带上贴着,要永远和你同在,他不断地强调要与妹子同在,直到最后他摔了杯子。我就觉得,从现实的角度,我也是个有些付出型人格的人,可我真的不想做小绿那样的人,虽然曾经的我也很像他,为了爱疯狂,疯狂折磨自己,可那一点也不是爱情。所以,现实里的我在找寻情绪的出口,至少努力地改了,变得更节制而尽可能的理性。

疯狂意味着盲目,盲目意味着会做很多傻事。比如最后小绿,夹在女友离开,以及亲人离世的夹缝里,心心念念地给好兄弟写信,要他去开一家咖啡馆,然后自己选择去死。大抵就是那晚,他叫妹子一起看烟花之后,没有回去,也永远没有回去了,溺死在了海里吧。所以也才有了好兄弟最后一个人在海边,比划着少年时他们一起玩闹的动作,那是这个好兄弟最后的纪念。

可是,我丝毫不觉得小绿的死让我感动或者觉得无奈。我就觉得他懦弱!看电影期间,我猜到他和心蕊会分手,他妈妈会去世,可我还猜了,小绿和心蕊分手,小绿痴情地一个人学好英语,去西雅图学做咖啡,最后妹子反而没有去,留在了台湾,少年多年之后,在他们曾经熟悉的街道,开了一家咖啡馆。最后,多年多年之后,妹子已经嫁给了别人,偶然推门进来,发现店老板是小绿。

如果是这个结局,我可能会默默地为小绿点个赞,你是个痴情的人。

可他选择去死,我只能说,你是个懦弱的人。死亡意味着虚无,就算好兄弟帮你把这家店继续开下去,于你来说已经失去了意义,却抛给了好兄弟一个情感的负担,这个负担可能是终身的包袱。

同为付出型人格,我都看不起你。所以,不想做小绿,也不希望心蕊做小绿的女朋友。从个人视角去看小绿和心蕊的感情,觉得心蕊或许有点太不近人情,可现实的角度,却又觉得,你怎么可以把自己的终身托付给一个遇到家人离世和情人分手的困境而选择死亡的人!(补充一句,心蕊那个女演员,短发的样子真漂亮。哈哈。)

这个人得多不成熟。生活里,可能还有很多比失去家人失去情侣更大的痛苦和苦难,埋伏在你人生的前路上。

记得之前看过一个豆瓣状态,千万别和内心戏很多的人做朋友。那些人会在心里把一个小事情发酵成很多很多的情绪,这直接影响人和人的简单相处。的确,那不是个好习惯。虽然不知道小绿到底是个怎样的人,不难猜出,他也是个内心戏很足的少年。强大的内心戏,把他逼入了死胡同。

同样经历过亲人离世,经历过爱情分崩离析,看我还多贱地活着,像一碗鸡汤一样,还在用心地等待那个将至之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红海行动观后感

全文共 665 字

+ 加入清单

电影末尾,当舰尾举行遗体告别仪式的时候,面对飘扬的五星红旗,片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网上还有留言说:看完《红海行动》,感觉好像挺亏欠军人似的。对于这种正能量满满的电影,我是举双手赞成的。美军也正是通过《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变形金刚》等系列电影让普通民众更直观更感性地了解队的。

可以说,前几年的拥军爱军仅仅是停留在口号上,很多战友购票时是不会选择插队的。许多车站装修时甚至直接取消了军人候车室。

习**说:要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受尊重的职业。这当然不仅仅是工资待遇方面,更多的应该是社会的认可与尊重。

人是一种社会性的动物,是需要精神需求的,在某些情况下甚至是大于物质需求的。否则,大部分人是不会愿意加入海军陆战队,不愿意参加这种营救行动的。

最近的“军人依法优先”、“军人购票打折”等现象,让所有的军人心里都暖暖地,并非真的赶时间差几分钟,而是感动于全社会对军人职业的慢慢理解和包容。

《红海行动》中的营救人质虽然是虚构的,但十年之后电影中的场景必然会出现。大国的崛起之路必然是战争,别无他途。因为旧的霸主不可能心甘情愿地将既得利益和地位拱手相让。英国的称霸在于击溃了西班牙;美国的崛起,在于打败了墨西哥和英国殖民者,并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巩固了霸主地位。

中国的民族复兴之路也必然摆脱不了历史的规律。到那时,大国的威严将不容侵犯,对国民利益的保护也必将触及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每个人也都会因为拥有一本中国护照而感到骄傲。

电影落幕,我难抑心中的激动,当即发了一个朋友圈:明知前方枪林弹雨,明知前方命在须臾,只因职责所在,所以义不容辞。救你,不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湄公河行动观后感

全文共 366 字

+ 加入清单

这片公安部授权的,里面有几段没衔接上还是因为不能泄密,包括其实并没有点明那9个泰国士兵的处理,因为虽然后来泰国军方宣布是个人行为,但是很难有说服力,毕竟直接打死13名船员的是泰国军队,但是泰国不肯配合,这9个人也直接处理然后撇清关系了,所以整个专案组只有糯卡这边一个方向了,缅甸泰国都不配合,最后是在老挝的帮助下才抓住糯卡,电影索性就避过泰国那条线直接讲的抓捕糯卡了,我觉得也合理,好片

我对湄公河惨案还有一个印象,这个事件被曝光的时间,刚好是乔布斯去世的时候,结果中文网站上全充斥着乔布斯走好的言论,那个时候有被气到,现在片子拍出来了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这件事了

片子的娃娃兵让我想起了血钻里的娃娃兵,他们有罪吗?没有罪吗?我认为他们只能被称为动物,没有思维,动物般凶猛。

最后,向缉毒警察致敬,缅怀湄公河惨案里牺牲的同胞和那13位公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影片《当幸福来敲门》观后感

全文共 1367 字

+ 加入清单

当幸福来敲门/The Pursuit of Happyness 》就是这样偶然被看到,又感动了我的电影。黑人克里斯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医疗器械推销员,妻子忍受不了经济上的压力离开了他,留下5岁的儿子克里斯托夫和他相依为命。克里斯银行帐户里只剩下21块钱,因为没钱付房租,他和儿子被撵出了公寓。

费尽周折,克里斯赢得了在一家著名股票投资公司实习的机会,但是实习期间没有薪水,而且最终只有一人可以成功进入公司。

学妹曾经告诉我一个故事,让我每次想到都觉得莫名恐怖。她说,她硕士毕业去广东求职,一个中学要招几个老师,结果南来北往的硕士博士挤了快有一个礼堂。可想而知,竞争有多么残酷。看来,中外求职者都面临着同样的挑战。但是克里斯和许多“80后后”的大学毕业生不同,他更加的坚韧:为了节省时间,上班时候不喝水,以避免上厕所。以疯狂地速度给客户打电话,打完一个,直接按挂机键就拨下一个电话。白天,克里斯忍受着一次又一次被拒绝的失望,带着微笑在公司和客户之间穿梭。回家,则要带着儿子穿过污秽的街道,忍受房东的咆哮。

终于,交不起房租的父子俩流落街头。克里斯和儿子在午夜地铁里相对无言,儿子不能理解为什么不能回家住,爸爸却开始玩游戏:“我们通过时光机,到达古代了!”儿子立刻兴奋地配合起来,环顾左右。父子俩在“恐龙”的追杀下,逃到了一个“山洞”里,“山洞”是什么呢,其实是一间男厕所。克里斯搂着熟睡的儿子,坐靠在厕所的墙面。午夜的灯光很惨白,这个消瘦的,营养不良的父亲,默默地流下了泪水。

父子俩依旧为了幸福到来而努力。他们开始住收容所,而面对有限的床位,这个奔跑起来像猎豹一样的人,有时候得把草原上的爆发力运用到打架上面来。儿子在简陋的收容所床上睡着了,父亲还在埋头修理推销的医疗器械,或者翻那本厚厚的笔试全书。

钱包磨损得厉害,而且,太瘪了,每张钱都很熟悉。老板要借5块钱,犹豫再三,摩挲着纸币,最终还是把钱送了出去。X血。鲜血在塑料袋里面渗开,那是一个男人所能奉献的最后。拿着卖x的钱,克里斯仍然去买电子元件。一点点的希望,都要去坚持。

对于父母,最心酸的事儿是什么呢,就是子女的一点可怜的愿望得不到满足。克里斯托夫的唯一的玩偶,“美国英雄”,在一次挤车的过程中掉到了地上。5岁的男孩悲伤欲绝,克里斯坚硬的表情下,读出的是面对困难的凶狠和惨痛。但是,无论多么深切的无望,都并没有摧毁父子间的亲情与他们的信念,他们相信幸福总会落到自己的身上。“你是个好爸爸”,克里斯托夫跟着爸爸四处流浪,可是孩子的心灵,衡量的砝码和天使是一样的。

克里斯最终成为了投资公司的员工,看似冷漠的白人老板们,此时显出他们的些微温情。他忍住了泪水,颤抖着拿起自己的物品,走入了茫茫人海。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间,克里斯举起手,为自己鼓掌,那无声的,一下下重重的掌声,是在为自己喝彩。其实,克里斯托夫的“美国英雄”并没有失落。

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美国梦”:一个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实现自己的梦想,幸福,会来敲门。很多人往往会关注对于梦想的树立,而往往忽略过程的艰辛。特别是,当面对一个看似无望的现实的时候,有多少人会坚持,而多少人会放弃呢?生活总是在不断地修正,并且提醒我们,顺应大潮的人总是较有可能抵达成功的彼岸。可是,确实是有些人,愿意逆流而上。我相信,这是导演对于逆行者的一点鼓励。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暖心影片帝企鹅日记观后感

全文共 593 字

+ 加入清单

我今天在学校看了《帝企鹅日记》,我觉得在南极白茫茫一片,四处都是浮冰,但勇敢的企鹅们从不屈服,在如此恶劣的困境下傲然生存,它们可真顽强。在我们这个温暖的地方,有人还抱怨不好。

各种企鹅住在各个地方,不过为了使刚出生的小企鹅不受气候突变所带来的危险,它们会在同一天同一时刻出发,千里迢迢来到寒冷终年、冰雪覆盖,但环境相对稳定的南方大平原产蛋,每一组几百个,几天之内就会成为几千个或几万个。到了那个地方,企鹅妈妈就开始产蛋,蛋产完了,企鹅妈妈就回到海洋捕食。企鹅爸爸则依然坚守岗地,直到宝宝的妈妈回来。因为寒风的经常突袭,爸爸们必须把蛋藏在两腿之间,后脚掌着地又要坚持不吃三个月。要是企鹅妈妈知道自己的小宝宝遇难了,就会像疯了一样去抢别人的孩子,这也代表了他们对宝宝的爱之深呀!过几个月,小企鹅们再大一点就与伙伴一起玩耍了,妈妈们再也不让他们躲在那柔软的腹部下,要叫他们自立更生了。有趣的是,企鹅们也有“幼儿园”,“幼儿园”是由一个企鹅妈妈和很多企鹅孩子组成的,企鹅妈妈的工作就是不让秃鹰把小宝宝叼走,同时教会小企鹅独立成长。

看完整部影片,我知道了什么叫顽强,帝企鹅在那么寒冷的南极,还能克服种种困难,难道生活中的小困难我们都克服不了吗?企鹅妈妈、企鹅爸爸为了保护自己的后代,与恶魔般的天气斗争,这样的爱难道不值得去赞叹吗?我的妈妈和企鹅妈妈一样爱孩子,我要报答妈妈爸爸,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2024年湄公河行动电影观后感

全文共 405 字

+ 加入清单

警匪动作巨制《湄公河行动》近期进行了首轮试映,收获到场观众的一致好评。

《湄公河行动》是建国以来中国警察第一次在境外追捕一个外国人,这个真实的新闻震惊了全世界,不亚于美国抓捕本-拉登。随着中国对外贸易的日益增长,更呈现了中国在崛起之后有能力保护海内外每一个中国公民并为他们讨回公道,让海外的中国人更有归属感、安全感,增强民族自信!

《湄公河行动》对于真实案件的还原程度高,突破了国产警匪片传统的良心之作,不仅拥有强悍的制作,情节的展现也极具冲击力。

在《湄公河行动》试映期间,所有观众给予了一致性高度好评,影院相关负责人更是表示《湄公河行动》有绝对实力为2016年国庆档电影市场“扛起大旗”。

影片节奏感极强,动作场面冲击力强,毫不拖泥带水是所有观众对《湄公河行动》产生的最大共鸣,观众表示,电影《湄公河行动》没有浪费每一帧画面,精准地抓住了观众的心,可以让观众迅速入戏!通过境外追捕,提振了国民民族自信心,和安全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交通安全影片观后感范本

全文共 468 字

+ 加入清单

5月22日,星期五下午最后的一节课,学校组织咱们全校同学看了一场“交通安全讲座”。

下午第三节课上课了,老师走进教室,打开了电视机,只见一位身穿制服的警察有模有样的指着屏幕给咱们讲了一桩又一桩触动人心的车祸。咱们听的心一上一下,砰砰直跳。

咱们目不转睛的盯着电视屏幕,教室里安静的出奇,我心想:教室里真安静啊!恐怕连针掉在地上都能听得见吧!

突然施老师说:“这位同学你怎么哭了啊?”随着老师的这一声话下,咱们都顺着老师的目光看向那位同学。原来是毛同学哭了,老师就让她的同桌去问,因为,毛同学听不见,老师就让她写在纸上。原来是毛同学想起了自己的妈妈,毛同学的妈妈是在一次车祸中失去了生命。同学们赶紧都去安慰毛同学。

这次交通安全讲座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一辆小轿车与电瓶车相撞,顿时,电瓶车四分五裂,电瓶车的主人霎时飞出好几米外,当场死亡。这种事经常会在咱们身边发生。咱们应该认真学习交通安全的法律法规,遵守交通规则。当咱们徒步行走于人来车往的马路时,应不在马路上嬉戏打闹,多一份谦让于耐心,不闯红灯,走人行横道,这样就会多一份安全,少一件车祸。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2024年革命理想教育影片《血战小朱庄》观后感

全文共 269 字

+ 加入清单

历时半年多的紧张拍摄和后期制作,由市委宣传部、淮北市相王影视文化传媒公司联合摄制的高清电影《血战小朱庄》,正式拍摄完成并取得公映许可。6月12日下午,《血战小朱庄》首映式举行。

《血战小朱庄》是一部抗战题材电影,它再现了1944年8月新四军四师师长彭雪枫为策应中原战役,破坏日伪调兵计划,恢复津浦路西革命根据地,率部越过津浦铁路,挺进路西的英勇故事。

值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播放抗战题材影片有着更加深刻的意义。它让我们回首烽火硝烟的战争年代,缅怀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先烈,更重要的是它让我们铭记历史,热爱祖国和人民,倍加珍惜今天的和平。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