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孝道的传承作文(经典20篇)

俗话说的好,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古语已经明确告诉我们,孝道是非常重要的。为此开学吧给大家带来了关于孝道的传承作文优秀作文,欢迎阅读,希望你们喜欢。

浏览

4207

作文

1000

传承传统文化600字作文

全文共 614 字

+ 加入清单

孝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有黄香为父暖席,今有9岁的曹秋芳背母上学,10岁“小孝囡”照顾外婆,兄弟俩建立孝心岗为外公外婆尽孝,一个个感人的故事,让我们潸然泪下。

其实孝心,也发生在我身边。今年五月,一场大病突然袭来,我的爷爷病倒了,爸爸和妈妈连夜送他去医院,跑上跑下,终于把爷爷安顿好了。爸爸妈妈因为工作忙,没什么时间来照顾爷爷,虽说还有奶奶在,但也怕她应付不过来,爸爸妈妈还花钱请了一个保姆过来,这才放心离去。尽管很忙,但是忙完之后,无论多晚爸爸妈妈必定每天都会去看望爷爷,风雨无阻。也许是浓浓的孝心感动了上苍,半个月后,临近死神边缘的爷爷居然奇迹般康复了。

今天的我们,习惯了被长辈们照顾,习惯了爷爷奶奶怀里撒娇,习惯了“指挥”长辈们做这做那。我们可曾想过我们应该怎样为父母亲尽孝?

其实,孝顺是很简单的。帮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他们都会喜笑颜开,父母就是这么容易满足。我们不需要做得那样轰轰烈烈,只需要从一些身边的小事做起,让父母脸上每天洋溢着甜美的笑容。

记得有一次,我帮妈妈泡了一杯茶,妈妈喝后,说:“女儿泡的茶就是香啊!”那一刻,就是满足;还有一次,我帮妈妈叠了被子,一进门,妈妈就说:“呀,女儿叠的被子真漂亮!”那一刻,就是喜悦;还有一次,我帮爸爸捶背,爸爸说:“女儿捶得真舒服啊,我都要陶醉了。”那一刻,就是幸福。

还等什么?天下的儿女们,一起行动起来吧!把“孝”这个美好的字眼一直传承下去。

世间有孝,一切将更美好。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弘扬美德传承孝道作文

全文共 424 字

+ 加入清单

10月16日,都兰县工商局组织全体干部职工认真学习《“弘扬孝道文化继承传统美德”主题实践活动方案》,如何让孝敬父母,尊长敬老的观念真正入脑入心?如何让孝敬父母,尊长敬老在社会蔚然成风?

作为政府职能部门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都兰县工商局把孝敬父母,尊长敬老意识教育作为工商干部道德修养的一项基础工作,让社会群众树立孝敬父母,尊长敬老观念,养成孝敬父母,尊长敬老习惯,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该通过道德讲堂、国学教育、善行义举榜等活动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学习和宣传,要求全体干部从“孝敬父母,尊长敬老”等身边小事做起,自觉养成孝敬父母,尊长敬老的意识和良好的行为习惯。以培养全体干部孝敬父母,尊长敬老的道德品质为总抓手,进而全面提高党员干部的整体思想道德素质。

通过这次“弘扬孝道文化,继承传统美德”学习活动,大家对“孝”有了更深层次的领悟,深刻体会到了“孝道”的重要性,全局干部一致建议要经常开展此类活动,营造孝文化氛围,促进全局干部道德素质成长,践行孝道。

展开阅读全文

篇2:传承传统文化初三作文

全文共 701 字

+ 加入清单

京剧是我国的国粹,是我国深厚文化底蕴的杰出代表,它大致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角色。

我和京剧结缘还有一段故事。

在一年级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参加了学校京剧社,每个星期参加两次排练。一开始,我觉得学京剧有一点枯燥,总是反反复复练同一句话。这时有的同学也劝我不要学京剧,有空陪他们一起玩,于是我的心里打起了退堂鼓。爸爸知道这个情况后,劝我不要放弃,坚持好好地学下去。听了爸爸的话,我没有放弃,坚持参加排练。

经过自己的努力和京剧社老师的帮助及鼓励;我进步很快,唱京剧也更有信心了。如今我已经是学校京剧团的主要小演员啦,还经常代表学校参加各种演出。几年下来,我学会了很多京剧唱段如:霸王别姬、贵妃醉酒、花田错等;熟练掌握了京剧“舞长水袖”的动作要领;学会了“天女散花”“红灯记”等经典剧目。

京剧给我带来了快乐、自信。希望京剧伴我一起成长,更希望京剧在那裘盛戎演的是不是包拯呢?可是,我仍然有不少疑问书没有给解答,比如说:为什么很多京剧大师都是男演员呢?京剧的服装,道具有什么讲究吗?于是,我打开电脑去互联网上寻找答案。

上了网,我在百度知道一栏里输入了“为什么很多京剧大师都是男演员呢?”网页给了很多答案,噢!我明白了!因为早年间是不允许女性唱戏的。所以戏中的女性角色也只能由男演员来演了。

我又输入了“京剧道具与服装”,网页又告诉我京剧服装很讲究,大致分为六大类,这六大类是:长袍类、短衣类、铠甲类、盔帽类和靴鞋类。长袍类有箭衣、长背心等。短衣类有旗袍裙子等。而京剧的道具有十分写意的象征意义。比如说演员一边挥马鞭,一边做出骑马的动作,便是在骑马了。

这次通过书、互联网得知了不少有关京剧的知识,算是一次走近京剧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孝道小学生作文范本

全文共 737 字

+ 加入清单

俗话说:“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可作为人类的我们,又是如何孝敬父母,感恩父母的呢?感谢是一种情感,一种品质,一种品德,我最感谢感谢的人是我的父母。父母是给予我生命的人,他们陪伴在我成长路上,多少个春夏秋冬,多少个日日夜夜。父母就像一盏明灯,在我迷途时,默默的为我指引方向;父母就像是一把伞,在飘雨落雪的时节,他们为我撑起一片温情的天。儿女就像是父母放出的风筝,无论何时,身处何地,都有丝丝牵挂伴引。牵挂着的心无时无刻不在祈祷着儿女平安,无时无刻不在盼望着全家的团圆。可作为儿女的我们,又何曾认真牵挂过父母呢?

父母默默无闻的为我们付出,不求任何回报,而我们又何真关心过父母呢?父母倾注了一生的心血在我们身上,而我们却不知报答和感恩。“笑道父母”人们常常提在嘴边,可付诸行动的又几个呢?中国古人就十分注重“孝”,“孝”不仅显在言行,而更在于行动。古人以“百善孝为先”,而我们现在的现代人,早已融入在这个现代化的生活中。随着科技的发达,人们文化素质的提升,人们的生活水平也越来越高。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社会,国家赖以生存的思想基础。但我们这些可悲的现代人却连这最基本的孝道都不知是什么,更不会感恩。人的一生要说多少个谢谢,有时甚至是谢一个擦肩而过的陌生人,可又有谁跟朝夕相处的父母道过一声“谢”呢?谢他们的赐生之恩,谢他们的养育之情,谢谢他们对我们的关心与爱护,谢他们为我们所作的一切。

有句话说:“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今天别人给你一滴水,明天你回馈给别人一眼甘泉;今天你送别人一朵玫瑰,明天人家就会回馈给你整个春天!

朋友,不要把别人对你的关心想成理所当然,要学会感恩,感恩我们的父母,感恩所有关心我们的人!一个充满着恩情得世界,将有多美妙,处处洋溢着温馨的幸福!

展开阅读全文

篇4:跨过时光的传承作文700字

全文共 766 字

+ 加入清单

时光仿佛静止于一座古城。依旧蓝的天空,留几片浮云的孤独,不远处起伏的梯田、丘陵,守着隐约的茶香,与黄土地上饱经风霜的土楼呼应。

若是忽略楼外的人头攒动,楼内小贩的大声吆喝。这里,将会是厚实而沉重的。土楼没有花哨而繁杂的名字,那简简单单的名字里蕴藏着代代相传的家族传承。“和贵楼”,“以和为贵”,而中国自古便有“家和万事兴”的传统美德;“怀远楼”,怀望远方亲人,亦是对儿女胸怀远大的无限期望。简简单单,意义浅显,诉说着祖祖辈辈智慧德行的结晶,子子孙孙代代相传。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文化祷就一方精神。开漳圣王“安土护国”的教训凝结了漳州人的老诚、朴淳、勤奋。那高达2米的根基,是大树的根,是家庭的根,亦是长辈的殷殷希冀。厚实的土墙,纵然千沟万壑,不变的是木樑上大家庭晾着的各色衣物,从长袍变为时髦的衬衫,从百年前的崭新到如今风扬起尘土。变了的是时光,是一代又一代的人,不变的是祖训,是世世传承。

铁皮封住了大门,结实而牢靠,轻轻抚过,指尖深深浅浅的弹孔诉说着大战乱。一块被发现于猪圈内的扁,“助我义军”四字依旧清晰,闪着淡淡的光——那是简家四代人的传承。“世间善事忠和孝”,足以让身处风尖浪口的简氏,鼓起勇气去帮助国民革命军将领何应钦抵御军阀张毅。惊叹于传承的伟大,又不得不赞叹文明的千古流传。

传承,越是简单的字眼,越见前明智,意义非凡。怀远楼不同于和贵楼的老旧,纵是风扬起尘土,也掩不了琉璃窗的闪闪纹光。四代简氏,大多人下南洋,漂泊于东南亚大大小小的国家地区之间,便是身处异乡,也不变对家族祖训“忠孝家耕”的敬意。

传承、家训,印在春联上,印在门前的石碑上,更印在每个游客的心里。“斯是堂”,“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教诲,教导的不仅是简家人,更是每一位中华儿女。风扬起沙,土尘从土楼的裂缝中落下,落的是沙,沉淀于心中的,是跨过时光的传承。

展开阅读全文

篇5:传承孝道学会感恩作文

全文共 1202 字

+ 加入清单

百善孝为先,尽孝是每个人必须担当的人生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是回报父母养育之恩的起码品德风范。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尽孝是种境界,尽孝是种美德,尽孝是不能等待的,尽孝是天长日久的只争朝夕。人生不要留下“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尽孝是在洗涤净化人的心灵,这个过程有种美感。

当今社会的人们为了生活和工作,起早贪晚的参与竟争和创业,使对老人们的“朝仰暮敬”成为了一种奢望。其实,尽孝也很简单,有时尽孝并不需要投入太贵重的成本,只需要奉献出那份朴素无华的浓浓的人性的亲情。有些人不孝,说穿了就是缺少应有的人性。

尽孝更是种高雅的快乐,是世间最美的一种享受。不孝之子的灵魂是丑陋的,这种人身边通常没有真心朋友,因为养育他的父母亲都感动不了他,问世间有谁能交下他?不孝之人沒有市场,万人唾弃他。父母善待孩子是人性情感的本能,可悲的是子女孝敬老人却为何成为不了本能?

孝敬老人就要“劳而不怨,又敬不违”,孝顺,孝顺,顺者为孝,尽孝首先应包容和尊敬老人所有的生活习惯。两代人成长在不同的社会环境条件下,沉淀后也必然存在不同的思想和文化烙印。不能以你的观点去硬性改变老人的意愿,更不应该以你的观点,拒绝给老人在物质上的投入与精神上的安慰。

尽孝的本身是一个道德范畴,尽管也有物质的属性,但更重要的是思想感情上的表达与满足。古人云:“百善孝为先,论心不论迹。”尽孝,重在看心意,而不在于你奉送的物质多少。所以,尽孝与贫富没有必然关系,其实,奉养父母亲不论是一处豪宅,还是一间茅屋;不论是山珍海味,还是粗茶淡饭;不论是远隔千里迢迢的牵挂,还是近在咫尺的问候;不论是数以万计的金钱,还是端到手边的一杯清水,在老人的心目中,晚辈的尽孝心意都是等值的。

孝心也是生活中看似平常的点点心意汇聚而成的。而有的家庭在赡养老人时,大多只关注他们的吃穿,陪老人说话的时间很少,往往是东西送到就走人。更可怜的是有的住在一壁之隔一周也不探望一次父母亲,有的居住一个城区,一个月也不相往来一次,有的居住在一市区县内,甚至几年都不回去一次与家乡父母亲团聚。

尽孝是情感与艺术的综合体现。让我们更好的去多了解老人的心情和想法,保证让他们生活衣食无忧,精神有依靠。尽孝不分男女,因为父母亲养育儿女的投入成本和心血付出都是一样的。相对而言,尽孝事宜女性好于男性,难怪女儿被比喻为父母亲的贴心“小棉袄”。

尽孝是一种情操,尽孝是实实在在的物质和精神的无私投入,父母健在时应多给予他们笑声,百年之后少给予他们哭声。尽孝不是作秀,尽孝是永远的百尺竿头,需要的是终身的更进一步。尽孝是默默无闻的耕耘,它不需要贺彩和掌声,尽孝没有最好,只有不懈的努力争取做的更好。

尽孝是什么?其实,尽孝是人性良心的一个形式表现,是人性坦诚对恩情回报过程的一个诠释,尽孝是人生通往幸福的快乐驿站。孝道之义,贵在体贴,感恩之心,重在行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行孝道,知感恩!

展开阅读全文

篇6:中华孝道作文_公德作文1000字

全文共 911 字

+ 加入清单

人生最大的悲哀莫过于: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题记

从古至今,泱泱华夏的子孙无不显示着一个民族传统的自身魅力——“孝”。中华儿女泼墨挥洒出章章“孝”的佳篇。这边“十月胎恩重,三生报答轻。”,那边“尊前慈母在,浪子不觉寒。”

俗话说得好:“君子立身,孝字为本。”如果你想在社会上立身,就必须学会“孝”。“孝”的上半部分是一个“老”字,下半部分是一个“子”字。其内涵就是一个老人把自己的拐杖扔了,而自己的孩子能立刻跑过来,扶住老人,其实,这就是最基本的“孝”。

我曾经听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孩子因为与他的父母吵架,离家出走了。他走在大街上,路过的好心人问他:“小朋友,你怎么了?”那个孩子回答“我和父母吵架,便离家出走了。”“那你饿吗?”好心人问道。“饿”,孩子有气无力的回答道。好心的市民二话不说,转身从旁边的小店买了一碗馄饨给他吃。“谢谢!谢谢!”那孩子连声说道。“我只是给了你一碗馄饨而已,而你的父母却给了你那么多,你难道不应该感谢他们吗?”好心的市民说道。孩子突然明白了过来,于是就飞快的往家里跑去。。孩子回到家对父母说了很多感恩道歉的话,他也知道了孩子是父母的全部心血,父母在孩子身上寄托了所有,便从此发奋读书,成为了一个杰出的人物。想知道他是谁吗?他就是当代的大诗人——艾青。在古代和现代,人们都应提倡“孝”道,因为“百善孝为先”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一个人如果做不到孝顺自己的父母,那么就算他再有才华也没有。

“忠孝”二字无处不在,人们善于发现孝道,也用其来自勉,例如:“乌鸦反哺”,“羊羔跪乳”等等。

“孝”有三境,“父母在,子不远游,游必有方。”此为第一境,“事父母,能竭其力,养则致其乐,病则到其忧。”此为第二境,“今之孝者,是为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此为第三境,居此平衡,我自认为不过第一境。

在我们生活中,无论是过去,现在和未来,都布满着许多“孝之花”。你不能忘记这是一份深厚的感情,这是一份绵绵的爱。我紧握双手,因为拥有而感到满足,有一股温情拂拂然涌进我的心田。我深深的感动,惟有“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才不枉这一生。

“孝”就如一杯飘香的清茶,只有细细品味才能尝尽其中的味道。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关于孝道的

全文共 1051 字

+ 加入清单

有这样一个学生,在她生日前一天,她爸爸说要给她买一个蛋糕庆祝。但后来,爸爸因为工作繁忙,一时忘了买,那个女生就绝食一天表示反对。她爸爸没办法,开车又到镇里,买了一个蛋糕给女儿。关于夏天的荷花的作文

由此,我觉得这个女生实在是太不孝顺了,父母含辛茹苦地把她养大,而到头来,却因为没买蛋糕这么点小事而进行绝食反抗。她爸爸应该对她进行教育,不应该一味地顺从她。这样只会让她更加嚣张,依赖心理增强,独立性变差。还会形成唯我独尊、任性自私、骄横无礼、以自我为中心的不良品质。长大后工作怕苦怕累,不去钻研;劳动时拈轻怕重,偷工减料。总之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试想,这些养尊处优的孩子长大后能建设祖国服务社会吗?他们能养活自己算不错了。

现在的我们,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都是养尊处优,是家里的小公主、小皇帝。祖辈们大有"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牺牲精神。事事包办、时时呵护,使"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皇帝"、"小公主"的地位日益稳固。祖辈对孙儿施爱有加,往往心太软,导致教育孩子方面宽而不足,严而有余,甚至当父子之间有冲突时,往往不自觉地、不分原则地偏袒孙辈。

这个"孝"字是会意字,是一个"老"跟一个"子",合在一起就成了一个孝字。老是指上一代,子是指下一代,上一代跟下一代融成一体叫做「孝」,所以上一代跟下一代密不可分。我们看这个字就好象一个儿子背着一个老子,所以上一代念念想着如何栽培好下一代,才能对他的父母、他的祖先有所交代,甚至于是对社会教出一个好孩子,也是对社会有所交代。而孩子念念背着父母,也就是说念念把奉养父母的责任扛在肩上,时时想着父母,如何让父母更快乐,生活更圆满。所以古代的孝子确确实实都能够时时刻刻念着父母。

我们安吉孝丰,相传历代多孝子,故得"孝丰"之名。二十四孝中的"郭巨埋儿天赐金"、"孟宗哭竹冬出笋"等脍炙人口的故事均出于此。安吉还有座孝子桥。此外,孝丰镇中心小学年年都会评孝子,可见学校等教育部门对孝的重视。全国在2004年还举办了"孝亲敬老之星"评选活动。由此可见孝的重要性。

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是十七da最强音,社会科技在不断发展,和谐社会需要大家共同努力去构建。为了推进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国家颁布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将孝敬父母和尊敬长辈作为家庭美德建设的最主要内容,今年初,中宣部、教育部又印发《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实施纲要》要求中小学生积极开展"以中华传统美德和革命传统为重点"的宣传教育活动。

古人得出结论:"百善孝为先"。那么,今天你"孝"了吗?

[关于孝道的小学生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8:传承中华美德作文750字

全文共 878 字

+ 加入清单

魂,是一个人的精神所在。何为中华魂?我想,中华魂就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孝道。传承美德共铸中华魂作文500字

翻开浩瀚的历史,《黄香温席》让我们看到了中国古代年满9岁的小黄香就懂得孝敬父亲,冬天为父亲暖被的感人事迹。《张良拾鞋》的故事告诉我们要尊敬长辈。《汉文帝亲尝汤药》更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仁义、孝顺的好皇帝。这些脍炙人口的故事传诵至今,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好儿女。

古人云:“百善孝为先。”这句话告诉我们,孝是第一位的,我们想要得到别人的尊重,首先就要孝敬父母。

在我的家乡——襄阳,发生了一个真实的孝道故事。程威,一个年仅20岁的90后大学生。在2010年10月,母亲被查出患上了癌症之后,他打工救母—背母上学—休学侍母,陪母亲走完了人生的最后一程。上大学期间,为了能多挣180元钱给母亲治病,程威哥哥经常用瘦弱的身体在建筑工地搬运重达几十斤重的钢管,每次都累得双眼冒金星,双腿直发抖。有一次,程威哥哥拖着疲惫的身体从建筑工地回来给母亲做好面条端给她时,母亲却责备他不管自己,并打翻了面条。身体上的疲劳与生活上的艰辛让20岁的小伙忍不住鼻子发酸,他看着憔悴的母亲,咽下了泪水,回报给母亲一个微笑,“妈,是不是又疼了,我给您揉揉”。

600多个日夜的坚守,程威哥哥用行动诠释了为人子女的真情孝道。这是中华之魂的传承与发扬!

同学们,讲到这儿,我们是否该认真思考了?我们该如何孝顺父母,尊敬长辈,继承和发扬中华之魂—孝文化呢?我想,平时在家里,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做“小皇帝”、“小公主”;帮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长辈们生病了,我们及时给他们端茶送水,关心他们;父母批评我们了,我们不顶嘴,不任性,学会体谅父母的良苦用心。在社会上,我们要尊敬长辈。更重要的是我们要珍惜现在,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用优异的成绩来回报父母。

习爷爷说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精髓,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我们是21世纪的骄子,我们身上流淌着中华的血液,同学们,让我们行动起来吧,向程威哥哥学习,从现在开始,从我做起,热爱我们的父母,孝敬我们的长辈,让我们传承孝文化,共铸中华魂!

展开阅读全文

篇9:中学生的孝道日记

全文共 452 字

+ 加入清单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又是一年一度的九九重阳节了,因此学校组织了去敬老院慰问老人的活动。在_的带领下,我们兴致勃勃的出发了,一路欢声笑语。金色的阳光温和的洒下了大地,太阳公公笑眯眯也跟随我们来到敬老院。

我们带着买来的水果、点心等来到敬老院,刚一进去,跟我想象的有天壤之别,没有高楼林立,没有五彩缤纷的花朵,也没有幽美的环境……只有一排排整齐的平房,里面比较简陋,甚至有点发霉的味道,看着心里面泛起一种酸溜溜感觉。

看着老爷爷、老奶奶一缕缕银丝和满脸的皱纹,它们透露出岁月的痕迹,看着他们一个个身体健康的模样,这会有了稍许的安慰。我正想把带去的香酥和面包递给了一个带太阳帽的老爷爷,正要递过去的时候,一瞬间,突然出现了一个带竹帽的老奶奶来接过礼物,哈哈,有那么点小意外。他们满脸笑容的说:“谢谢,小妹妹,你真可爱”,我说了声“不客气,老爷爷、老奶奶祝你们身健康,万事如意”,然后我们都开心的笑了。

今天的活动让我知道了尊老爱幼的重要性,懂得了要关心身边需要帮助的人,要发挥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方言的传承与保护作文1000字

全文共 943 字

+ 加入清单

一次语文课上,老师一改常规,给我们上了一节不一样的语文课。

如同以前一样,我们那一天上古诗词欣赏,照例老师都会请同学朗读诗词,但这一次老师却说:“有哪位同学会说广州话?我想请一位同学用广州话来读一下这首诗。”

顿时,教室一下子热开了锅,同学们有的激动万分,有的在互相讨论,研究老师究竟有何用意。起初同学们还有些害羞,不敢读,但在老师的鼓励下,还是有人举手了。

那位同学站了起来,看了一下那首诗,默默在心中读了一下,便用广州话深情朗诵了出来:“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同学们先是因为觉得新鲜,不习惯,发出了些嬉笑声,但不久后就被朗诵同学使用粤语朗读的独特韵味吸引。当同学读完后,教室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这时,老师向我们解释了她的用意:“据说广州话是一种古语,古人很有可能是用这种语言讲话的。因此我想叫同学用广州话读一读,看看是不是比普通话更押韵。”同学们仔细回顾了刚才的朗读,发现果然如此。

正当同学们惊叹广州话的神奇时,一位来自汕头的同学举起手来:“老师,我想用潮汕话来读一下。”老师点了点头,那位同学便站了起来,用一口不太流利的潮汕话朗诵。

教室里的气氛更加活跃了,大家纷纷一边笑一边听他的朗诵。细心的同学发现,潮汕语似乎比普通话与广州话更加押韵,原来潮汕语也是古语的一种。

原本是诗歌赏析的语文课一下变成了不同地区文化的一种展现。老师说:“这就是语文的魅力,不同的语言读相同的一篇诗歌有着截然不同的韵味,这也是中华文化多样性的体现。”

其实,广州在前几年为了能普及普通话,提高市民的普通话水平,要求在学校里,老师上课与学生回答问题必须用普通话。这一规定实施后,从学生一代开始,广州人说普通话的水平日渐提高,但新的问题也随之而来——广州人慢慢不会说广州话了。

广州作为一个有着2000多年历史的古城,拥有自己独具一家的岭南文化,其中粤语就是其代表之一。但如今随着普通话的普及,学生们都讲普通话,很少讲广州话,这对广州话的发展是极其不利的。普及普通话是应该的,但在此同时,也应保护好广州话。因为岭南文化也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保护广州话就是保护了岭南文化的独特性与完整性,这才能保护中华文化的多样性。

弘扬中华文化应该是在主体文化与各种地域性特色的文化共存,而非仅仅发扬主体而排斥或同化地域文化。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孝道为主题的高中作文

全文共 965 字

+ 加入清单

古人云: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所以,心中有孝,才能感悟充满孝心的世界,心存感恩,才能体验生活给予我们的一切;孝心——不一定非得是那种惊天地、泣鬼神的大事,它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感激之心;从我出生以来,每时每刻都在父母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爱护中,同时,我也学会了关爱,做有孝心的孩子。

一天,我放学回家,刚进门,就听见妈妈在呻吟,咦?妈妈怎么没去上班?我感觉不妙,奔进卧室,只见妈妈脸色苍白地躺在床上,此刻,我眼睛充满泪花,妈妈微笑着说:“没事,先做作业吧”,“妈,怎么会没事呀,吃药没有?”,“待会吃”我学着平时妈妈的样子,用手摸妈妈的额头,啊!好烫呀!我非常果断的说:“不行,让我来吧!”可是,我的脑海一片空白,该怎么办呢?突然,我想到以前我发烧的情景,于是,我跑到洗手间,用水把毛巾浸湿,拧干放在妈妈的额头上,并把温度计放在妈妈的腋下,忙完一切,我坐在床边问妈妈病情,妈把妈撑起笑着说:“好多了,去学习吧,”但是,此刻我心里涌起一股力量和责任,必须坚守在妈妈的身边。

在等待漫长的十分后,我一看体温计,妈呀!三十九度!我赶紧在药箱里翻出几瓶退烧药,认真地看着说明书,上面写着“饭后服用”,于是我决定先给妈妈做饭。妈妈曾在我发烧是,给我做了面汤,并告诉我,发烧喝面汤比较好。好!就决定做面汤,并在汤里下了一个荷包蛋,面汤的香味扑鼻而来,这时,我的肚子开始抗议了,但我忍住饥饿把面汤端到妈妈面前对妈妈说“妈,先喝碗面汤吧。”妈妈激动的点点头,我看了鼻子一酸,心里十分难过,愧疚,我知道,这是由于我平时不懂得关心孝敬而这次让妈妈十分感动。以前把妈妈的爱当作是理所当然的,想想看,我真不应该。我默默的想着。轻轻地舀了一勺汤,用嘴轻轻地吹了几下,感觉不烫时,才喂给妈妈喝。妈妈平时就是这样照顾我的。妈妈服了药睡下后,我一直守在妈妈的身边,给妈妈换毛巾。渐渐的妈妈的烧退了,我这才想起作业还没写,便赶紧去写作业……

第二天我一早起来,就来到妈妈的屋里,问她怎么样了。她说好了,她和爸爸不停地夸我:“我们的孩子长大了,回照顾妈妈了,真是个有孝心的孩子。”我听了心里比吃了蜜还甜。

“孝”让我真切的体会到亲情的温暖,奉献的伟大。同时,我也了解“孝”的真正含义——其实就是发自内心的关爱!

让“孝”串连我们的生活,让我们的世界永远充满真情!

[孝道主题高中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家训家风与文化传承作文

全文共 10235 字

+ 加入清单

经验证明,追求家庭的和睦、富裕、安定、幸福的价值和理念,正是现代家训文化建设之所以可能的内在动力和基本依据

家训在中国具有长达3000年的文化传承,是我们建设现代家训文化的深厚渊源。家训作为中国传统社会家庭教育的主要形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或者说,家训文化是中国传统社会的基础性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特色。

中国传统家训文化的产生和发展,有其深厚的社会和家庭的基础。其根本的原因,正如梁漱溟所说,中国古代社会是一“伦理社会”。具体而言,一是家国同构的社会结构。“国之本在家”,因而十分重视“齐家”,而“齐家”在于“修身”;修身就是家庭成员个体的道德修养。这就决定了家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而修身齐家也就成了家训的主要目的和基本内容。第二,传统社会的家庭是以父家长制为主体的宗法制结构。宗法制家庭、家族的特点,就是家或家族通过立子立嫡的继承法而代代相传。家训就是达到家庭、家族得以代代延续的文化基础。以上二条决定了中国古代家训的发达。就是说,家训不仅是一个家庭、家族代代延续的文化基础,而且也是治国安邦平天下的基础文化。问题在于,在今天,产生家训文化的社会根基和内在动力还存在吗?重建家训文化还有没有可能?

由上所述,我们可以知道古代家训产生和发展有一个内在的动力机制,这就是父家长为权威和立子立嫡代代延续的宗法制的家庭结构。传统家训主要是家长对家人、族长对族人、父祖对子孙的教诲训示。以往乡里的孩子吵架,邻居就会做这样的评判说:“没爹娘戒训。”事实上,家训文化之所以有效和得以传承,关键在于父家长对于家庭成员具有无可撼动的绝对权威。不听父言、反抗父训,就是不孝,就会受到舆论的谴责、甚至是法律的惩处。所谓“家训”,实际上就是“父训”。著名的有汉刘向的《诫子歆书》、三国蜀诸葛亮的《诫子书》、东晋陶潜《与子俨等书》等,所谓《曾国藩家书》中的家训,基本上全是曾国藩对弟、对子的训示。正是由于家长的权威决定了其家训的权威性,而这种权威性决定了家训的可行性。而在今天,父家长制已经瓦解,父亲在家庭中的权威不是靠制度,而是靠作为父亲的道德威信和经济地位,就是说,父在家中的权威没有了强制性的制度保障。家人可以听也可以不听。也就是说,“家训”的建设失去了制度的保障。这是今天建设家训所遇到的最为困难的地方。其次,由于一对夫妻只生一个子女的生育政策的长期实行,以及“生男生女一个样”的宣传,改变了几千年来的“传种接代”的生育观念,这就冲击了中国人重视光宗耀祖、维护家族荣誉的传统观念。随之也就消解了立家训的这一动力机制。而在古代,家训是与家族荣誉的代代相传同行的,因而才有立家训、尊家训的动力。包拯家训就是一个典型的例证。包拯训示:“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下又嘱其子包珙说:“仰珙刊石,竖于堂屋东壁,以诏后世。”那么,在今天,还能看到这样的家训吗?无疑,现代社会已经失去了产生传统家训文化那样的社会基础。而这正是我们今天要想重建家训文化的困境所在。也就是说,在现代,我们已经没有了像古代那样建设家训文化的内在动力机制。显然,今天要重建家训文化必须要有新的建设家训的动力机制。而这,正是一个难点!回答这个问题,才能建立今天建设家训文化的信心。否则,所谓家训建设,很可能是形式的、一时的。可见,我们在家训建设中所遇到的难题是一个历史性的难题。这也就提出了传统家训文化现代转化的任务。为此,必须找到今天建设家训的动力机制。

这里,我想与大家来探讨这个难题。

在传统农业社会,自给自足的小农家庭,不仅是社会结构的细胞,而且是一个经济单元,因而更是社会存在的微观经济基础。在现代,一般来说,家庭已经不是生产性的经济单元,其对社会的重要性不及传统家庭,但还是社会最基本的生活单元,是社会结构的细胞,因而家庭的稳定对于社会的稳定仍具有基础性的作用,家庭建设依然是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这也就决定了现代家训文化培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这是现代家训建设的外在动力。当然,问题在于它的内在动力,即家庭自身是否有着建设家训文化的内在需求。

在现代,无论是主干家庭还是核心家庭,家庭和睦、富裕,家庭生活的安定、幸福是每一个家庭和家庭成员的内在的共同要求。因而,“家和睦邻”、“家和万事兴”这一传统的伦理理念仍然是现代家庭的基本理念和核心价值。而这正是现代家训文化建设的内生性的根本动力。而且,在现实的社会大环境下,人们在外工作繁重、心理紧张,更加需要家庭这一情感寄托的精神港湾,因而追求家庭和睦显得格外的强烈。这就增强了建设家训文化的内在动力。调动和发挥这一动力来重建家训文化,正是有些社区成功建设家训文化的基本经验。经验证明,追求家庭的和睦、富裕、安定、幸福的价值和理念,正是现代家训文化建设之所以可能的内在动力和基本依据。

我认为,现代家训文化的建设,必须紧紧围绕“和睦、富裕、安定、幸福”这一现代家庭的核心价值。例如,通过家庭成员的民主协商,在如何实现家庭和睦、富裕、安定、幸福价值目标上制定出为全家所共同遵循的行为规范。当然,由于各家的情况不同,家训也会各有特色,不可能千篇一律,但都有一个核心的价值追求。只有这样,才能使家训成为家庭成员的自觉要求。而能达成家庭核心价值共识的精神基础——也是最基本最牢固的因素,就是“亲情”——“亲缘”。因此,要建设好现代家训文化,就应充分而持久地激发和保持家庭成员间的亲情、亲缘这一强大的人文力量,从而充分发挥建设现代家训文化的内在动力。这就是我对“今天,重建家训文化何以可能?”的回答。

当代家训文化能够和应当如何建设

重建家训文化,有两个问题要面对:一是,继承与创新的关系;二是,核心价值观与家训文化的结合或者说同构问题

从上海市文明办在有“贤文化”的奉贤区开展的好家训好家风试点经验来看,形成了一些传承和创新的特点,如:以地缘关系为纽带聚楼和村社而居的家庭为基础,以文明创建和节庆活动为载体,重视妇女在家训主体方面的抓手作用,以征集评选表彰展示为提炼,以社校联动为促进,以政府组织培育为推手,在继承传统家训文化一些做法的同时,形成与传统家训文化不同的作用空间、载体、抓手和机制。

由此来看,与传统家训文化建设相比,当代家训文化建设具有许多史无前例的优越性,因而具有提升和建设新型家训文化的条件和前景。除了上述这些外,笔者认为还有一些新的倾向和条件值得重视:

现代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个人竞争某种程度是家庭文化、家训文化的竞争,现在狭隘化的家教也反映了这方面的需求,尽管偏向智力化了。传统家训文化鼎盛时期,家族之间相互比较袭用之风也是鼎盛的一个原因。人们意识到,越是重视家训,家庭家族越发达,反之,则越衰落。

传统家族的某种复兴,原因有许多:民营企业家百年老店的需要,因此开始重视家训文化;地方经济的拉动,重视当地名门望族资源的保护和开发;中国梦、中华文化复兴、对中华文化遗产的修复和重新评价等,这些也有利于家训文化在今天的复兴和重建。

重建家训文化,有两个问题要面对。一是,继承与创新的关系。传统家训精华,例如在为人处世上,主张宽宏大量,忍让为怀,与人为善;在修身自处上,强调慎独,完善自我,不可有欺心欺天之举;在持家治业上,提出勤俭,反对懒惰;在应举为官上,首重读书做人其次应举,提倡为官当清廉,鄙弃贪赃枉法。与今天特别开卷有益的是,如《颜氏家训》有:风化者,自上而行于下者也,自先而施于后者也;《温公家范》有:为人祖者,莫不思利其后世,然果能利之者,鲜矣;《朱子家训》有:莫贪意外之财,莫饮过量之酒。但由于历史的局限性,也存在一些糟粕,例如在家庭关系上,有严重的上下尊卑等级观念;在对待妇女问题上,有明显的性别歧视;在择业上,重仕农,轻工商,鄙弃杂艺;在认识事物上,缺乏科学指导,有许多封建迷信观念。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传统文化的讲话中,强调要处理好继承和创造性发展的关系,重点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也是我们在家训文化重建上要考虑的课题。

与此有关,对当代家训文化建设或者说中国传统家训文化的转型或重建来说,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是,核心价值观与家训文化的结合或者说同构问题。传统纲常文化通过家训文化而通俗化的经验值得重视。传统家训文化是传统意识形态的家庭化和通俗化。传统家训文化的成功在于它与传统纲常文化的同构性。因此,对当代家训文化建设来说,更重要的是内容上的同构或内化。目前的家训文化建设还是新一轮建设的初始和形成阶段。

中国传统社会是用“三纲五常”来概括和表述、维护和支持中国社会的四种关系(人自身的生产、物质资料的生产、思想意识的生产和社会生活的生产)的道德根基和伦理秩序。以伦理为本位的中国传统社会,是以人自身的生产为基础而展开的物质生活和社会生活的社会,因而形成了以维护人伦关系进而政治关系和社会关系为特征的道德根基,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妇纲”和“仁义礼智信”这三纲五常以及在它们背后可称为“纲常的纲常”的家国原则。这些也构成从先秦以来传统家训文化的核心纲常要求。

解放初至“文革”前的中国社会,笔者认为,这个时期,在国家、社会和民心三方面,形成了相对稳定的核心理念,或者更具体的,还是形成了维护和支持这四种关系,即家庭、经济、社会和精神生产的道德根基和伦理秩序的。那时候讲的是为人民服务,共产主义道德,大公无私,还有妇女能顶半边天,所以我认为可以用“民为政纲、公为私纲、夫妇同纲”来概括,代替传统五常的是“五爱”即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而在这背后的核心价值,是用共产主义道德来阐释的新的家国原则即集体主义和共产主义原则。所以这时期的家书,如《给刘若允的信》、《傅雷家书》等,反映的也是这些新的核心价值要求。

“文化大革命”打倒一切,损害了建立不久的新社会的道德根基。本来式微的家书文化也遭到了沉重打击。

改革开放后,党和政府的道德建设理想,不仅是恢复和重建解放以来至“文革”前的新道德根基,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更是要构建适应市场经济的道德体系。《公民道德实施纲要》特别是十八大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反映了党和政府在这方面的高度重视。

对新时期的家训文化建设来说,不仅是形式,更重要的是内容,不仅是传统家训文化精华的继承,而且是在核心价值观与家训文化的同构上如何走出一条新路,不仅是政府社区推动,而且是家庭、社区自身的需要,是社会整体的建设。有多少家庭就有多少家训主体,不只重视名门望族的资源,更重视普通百姓家训主体的积极性,这也是核心价值观教育和传播上的群众路线。

家风是社风的基础

家风是社会风气的基础,良好的社会风气,是以良好的家庭风气为前提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提高社会的精神文明程度,当从建设好家风始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的和谐会带来社会的和谐。同理,家风是社会风气的基础,良好的社会风气,是以良好的家庭风气为前提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提高社会的精神文明程度,当从建设好家风始。

家风又称门风。是指家庭成员在长期的家庭生活中逐渐形成并传延下去的价值观念、生活作风、生活方式、行为规范、生活习惯等总和。家风的好坏,关系到一个家庭在社会上的声誉和地位,直接影响家庭成员的成长和发展,因此,中国传统家庭,十分重视家风建设,重视家风对家庭成员的引导作用。

一个家庭的家风形成,不是偶然的,它是家庭成员共同努力的结果。其中有几个因素是起决定作用的:一是有着符合家庭实际情况的家训、家规,要求家庭成员一体遵守。这种家训家规,有的是倡导性的,让家庭成员努力去践行;有的则是强制性的,家庭成员不得违背,否则会受到家法惩戒。家庭中这一软一硬的家训家规,保证了对家庭成员的引导和约束。二是家庭中家长、长辈的表率示范作用。在家中,凡订立家训或制定家规者,都处于家庭尊长和权威地位,他们不仅对家庭成员提出种种口头或书面的要求和戒条,而且自己往往能身体力行,率先垂范,为儿孙作出榜样。长辈对孩子无论是有形的耳提面命还是无形的潜移默化,都会对家庭成员起到巨大的影响。三是中国家庭中固有的尊祖敬宗观念,使家庭成员易于接受祖训,形成门风。尊祖敬宗是中国家庭道德和家庭伦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体现,祖宗的话不能不听成为家庭成员的共识,否则就是不孝。著名的《钱氏家训》为什么能一代一代传延至今,这是钱氏后人对钱氏宗族的始祖钱镠的敬仰和认可。包拯留下的家训说:“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茔中。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宋史·包拯传》)包拯此说,一方面体现了包拯治家的严厉,另一方面也可看出,在包公那个时代,家族成员对“家籍”的重视,被清出家门所背负的社会道德谴责压力是极大的。这种对祖宗的敬畏,是家训家规得以制定和遵从的一个重要前提。

一个家庭好家风的确立和表现,并没有统一的标准,但有几条是必须做到的。一是家风正,体现在家庭成员能立德为本、勤俭持家、诗书传家、忠贞爱国等诸方面;二是与时俱进,符合社会发展,具有与时代相适应的价值标准;三是具有持久性。一个好的家风,往往绵延不坠,几代相传。西汉武帝时大臣张汤,出身一般。但从张汤起,七代显贵,门风不坠,一直绵延到东汉时期。而与张汤同时代的那些封侯拜爵者,甚至那些比张汤资格要老得多,追随汉高祖刘邦打天下的开国功臣权贵们,其家族往往经过几代就衰败了。正如《汉书》的作者班固说的:“汉兴以来,侯者百数,保国持宠,未有富平者也!”富平是指张汤的儿子富平侯张安世,为汉武帝、昭帝、宣帝的三朝重臣。为什么张汤家族能富贵绵延,其他一些家族却不能保长富之安,这与张汤的家风是大有关系的。张汤位居三公,可以说官高爵显,死时“家产直不过五百金,皆所得俸赐,无它赢(馀)”。家里原打算厚葬张汤,张汤的母亲反对,结果仅“载以牛车,有棺而无椁”,以薄礼葬之。汉武帝知道以后,感叹道:“非此母不生此子。”这是对张汤的家教和母训作了充分肯定。张汤本人和他的母亲,为张汤门风的确立作出了表率,后世子孙严遵家训,代代相传。班固讲到张汤家族世代兴旺,说张汤“推贤扬善,固宜有后”,而其子“(张)安世履道,满而不溢”。“推贤扬善”、“满而不溢”可以说是班固对张汤、张安世家族门风的一个总结。

家风正与不正,对家庭成员的一生影响很大。好的家风,能泽被后代,保证子孙走正道,生活安定,远离灾祸;家风不正的家庭,则会祸延子孙。唐初大将李勣官居宰相,临终前将子孙托付他的弟弟李弼并留下遗言说:“我见房玄龄、杜如晦、高季辅皆幸苦立门户,亦望诒后,悉为不肖子败之。我子孙今以付汝,汝可慎察,有不厉言行、交非类者,急榜杀以闻,毋令后人笑吾,犹吾笑房、杜也。”(《新唐书·李勣传》)房玄龄、杜如晦、高季辅和李勣同朝为官,都是唐初的名相,为大唐的建立和政权的巩固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本人作为高官,清廉自守,都多次受到皇帝表彰。但是,在家庭教育方面,却都失败了。房玄龄两个儿子,次子遗爱参与谋反被处死,长子受牵连被废为平民;杜如晦的儿子杜荷参与谋反被杀,其兄杜构受株连遭流放;高季辅的儿子高正业因受上官仪案牵连被贬于岭表。李勣在遗言中,深以房、杜、高三人“辛苦立门户”,最终“悉为不肖子败之”为教训,托其弟李弼从中汲取教训,负起李家门风建设的责任。宋代司马光在他的家训名篇《训俭示康》中,着重和儿子司马康谈到家风的重要性,指出近世的寇准“豪侈冠一时”,但由于他的功业大,当时的社会舆论对他还是略显宽容。可是他这种豪侈生活作风,却养成一种奢华的门风,结果“子孙习其家风,今多穷困”。从唐代李勣和宋代司马光的两篇家训我们可以看出,树立良好家风对一个家庭、对子孙来说有多么重要。

当前,家风问题严峻地摆在我们面前,一方面我们看到千千万万个普通家庭那么努力投身到家风家训的建设活动中去,另一方面,我们又从报章上不断读到“富二代”、“星二代”种种辱没其老爸老妈的负面新闻。由此,门风问题,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古代家训在当代的转换原则

古代家训的精华要用来培养当代合格的公民,而不是用来培养圣人。让古代家训“活”在当下,需要与时俱进地创新家风、家教

古代家训产生于宗法小农自然经济的农耕社会,今天是信息化、网络化和金融时代的现代和后现代社会,古代家训的诸多理念和思想观点已经不合时宜,失去了它原来意义上的历史价值。但是历代家训中所阐发的深层意蕴如“道”、“仁”、“义”等的抽象价值则是可以经创造性诠释彰显其当代意义和价值。如家训中所揭示的天道的阴阳,地道的柔刚和人道的仁义,并没有随着时间流逝失去它的价值。任何人的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包括治国理政都不能“离经叛道”,都不能搞歪门邪道,都不能离开人间正道。读家训就是要读出文字背后的深层的哲学意蕴,这种价值是可以超越时代的,因为无论古代还是当代,人的生老病死、得失荣辱、理欲义利、立志、为人、处世、交友等人生的主题基本上没有什么变化。在这里是变与不变的有机统一,犹如冯友兰先生当年所说的具体继承和抽象继承,不变的是抽象继承,变化的是具体继承。如“孝”在传统社会是做人的首要德行,在当代“孝”仍然是做人的第一德行,这是抽象继承,即对“孝”的深层原则的肯定、继承和弘扬。在当代,一个人不能孝养、孝敬父母,何谈爱亲戚朋友、同事、社区、社会上的陌生人和祖国、人民?孝道是通行天下的,无论中国人还是外国人,尽管对其的理解有所不同,其基本的内涵是普适的。但具体的行孝的行为有愚忠愚孝,有以孝装潢门面为谋取权威的伪善行为,则是应该彻底摒除的。

传统文化的一个主要特征就是精英文化与民间文化亦即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的有机统一。精英文化原本来自民间,例如儒学中最核心的概念“仁爱”来自于东夷少数民族的淳朴民风,《说文解字》、《汉书·地理志》、《后汉书·东夷传》都记载“东夷仁”。孔夫子的最核心的思想原来出自少数民族部落,把少数民族部落的民俗转化到中华民族的核心思想之中,可见精英与民间的相互依存和有机统一性。儒家是传统文化的表征,孔子把人格分为圣人、君子和小人,圣人是完美人格,孔子说他自己都没有见过。孔子说他见到的是君子,君子会犯错误,知道自己犯了错误会坚决改正。孔子明知没有圣人,为什么要将圣人作为理想人格的楷模呢?因为如果没有这样一个理想人格,我们就连君子也做不到。这就是所谓“取法乎上,仅得乎中”的道理。圣人是超越性的人格典范,君子是现实性人格,理想人格不能离开现实的土壤,当然人格的设计也不能过于理想化,这就叫“极高明道中庸”,既要有高明的理想目标,又要有合于中庸的行为;要在每天平淡无奇的日常生活中达到最高的人生境界。君子人格的最关键的要素是讲情义、道义和正义,讲责任、担当和义务。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说,儒学是讲内在超越的,是讲先内圣后外王。当代社会最重要的是要求正义、求群体利益的满足或实现,因此当代社会的人格完善不能仅靠内修,儒家的君子人格只讲责任、义务和担当在今天是不够的,光讲传统的情义、道义和正义也是不够的,而应该在为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实践中去一步一步完善自己的人格。这就要确立起现代意义上的法权人格,在日常行为中能体现出权利和义务的高度统一。还有一点,在传统社会,儒家崇尚安贫乐道,也是其有问题的地方,那就是把道德束之高阁,使它脱离了现实,甚至导致一部分人的人格分裂,表面一套,背后搞另外一套。所以,今天我们的要务是要培养真正的公民个体,讲求社会主义的公平正义,使得每一公民都懂得自尊、自爱、自信、自强,能够为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古代家训的精华要用来培养当代合格的公民,而不是用来培养圣人。首先要成为合格的公民,然后成为当代意义上的君子。用林安梧的话来说,“要使君子儒学转化为公民儒学,再生发新的‘公民君子’”。在这里,要强调的不仅仅是人格的完善,而是整个社会要完善,不是要牺牲小我完善大我,而是要在珍视小我、实现小我中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在追求和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完善每一个小我——成为当代公民。

传统的中国社会之所以两千年来形成超稳定的社会结构,家训、家教、家仪、家规和家书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家庭是孩子人格培养的第一所学校即爱的学校。传统的孝道应转化为子女之爱、手足之爱、夫妻之爱和父母之爱,以及对社会上的陌生人、团体、国家和民族之爱。孩子的人格应通过爱的四大领域成长。家庭又是人际关系的训练所,真爱首先从家庭中完成。

培育现代家风铸就公民品格

传统家风进行现代转化的内在依据在于:家庭是社会成员道德生命成长的重要环节,家风的社会性,家风是具体、历史的范畴

公民道德建设的目的是要培育现代公民品格,而现代公民品格培育的社会语境是日渐开放性、公共性、流动性的现代社会。家风在公民道德建设中能否担负培育公民品格的职责?

这在家国同构的传统社会并不成为问题。一个人在家庭里面就能得到如何走向社会的教育内容,家风成为传统道德教化的重要载体。但随着现代社会的到来,家庭在传统社会结构具有的基础性地位与功能日渐受到动摇和挑战。家庭与公共领域之间的紧张关系出现,以传统家风推进公民品格塑造就会出现张力。传统的家风就不再适应现代社会,掣肘现代公民品格的培育:

一是公与私的紧张。家庭属于人们生活的“私”领域,而社会公共生活是人们生活的“公”领域。公民品格是现代公民在社会公共、政治生活中需要的道德品质,是社会公共生活对人的伦理要求,是人的公共维度的体现。家风传递的内容主要是以孝悌为主的小共同体内部的家庭关系。

二是等级意识与平等观念紧张。传统家风背后的社会结构是差序格局的社会结构与专制统治的政治统治,传统家风是以血缘关系、人伦以及情理为前提,在道德品质方面等级制、爱有差等,长幼有序,忽视对他人、其他社会成员的关怀。“棍棒之下出孝子”、“三天不打,上房揭瓦”,如此等等。现代公民品格是基于社会成员的民主与平等之上,需要社会成员相互之间的尊重、关怀、宽容。

三是传统家风的封闭性与现代社会风气的开放性紧张。现代社会的家庭、国家、社会虽然相互独立、区隔,但却相互流动,家庭之风与社会之风相互流动。家庭相对封闭、静止,家风具有相对稳定性,而现代社会风气具有开放性,容易侵袭家风,侵蚀优秀传统道德文化与道德价值。现代社会风气中的功利主义、拜金主义等习气对家风的影响十分强烈,孝顺、尊老等观念让位于“我爸是李刚”、啃老、坑爹类似的例子比比皆是。

传统家风面临崭新的社会语境,遭遇充满开放性、流动性以及公共性的现代社会,社会基础由熟人社会转向陌生人社会。罗尔斯揭示了“理性多元化”,沃尔则也指出“社会诸领域”事实。

但是,我们可以在对传统家风创造性转化中建构现代家风,化解传统家风与公民品格培育之张力,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培育现代公民品格。

家风之所以能够成为现代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载体,传统家风进行现代转化的内在依据在于:

第一,历史地看,家庭是社会成员道德生命成长的重要环节。家风在人的道德人格形塑中承担重要的功能。尽管公民品格培育需要在公民的政治、公共生活实践中实现,但家庭生活却为个人走向社会生活提供“试验场”。家庭这个微型的共同体是个人由私人领域走向社会生活的中介。家庭是现代社会人们培养社会参与和公共精神的“操练场”,特别是在原子化的现代社会,家庭也是难得的组织化、集体生活的场域。从人的成长历程来看,个人在家庭不仅获得自然意义上的生理情感,而且获得了对待社会成员的道德情感。家风在现代社会依旧能够发挥作用。家庭成员为人处世的态度、方式会潜移默化地彼此影响,尤其是会影响子女。

第二,从内容上看,家风的社会性能够为其公共转化提供依据。家风所内蕴的道德价值一般分为两大类:一是为人处世的道德规则、道德规范,包括家庭成员之间的相处之道,也包括如何与社会成员之间的交往准则;二是个人安身立命的道德价值和行为方式,旨在提升个人的道德境界、道德修为,为个人的安身立命提供道德担保。家风的内容上体现为人的社会化与人格培育所需要的社会性内容,成就社会人需要的道德品质,社会生活中需要的社会情感、道德价值与行为模式。这些内容并不与公民需要的现代品格相违背,公民品格是公民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的综合体,是公民能够自觉地在公共生活发挥良善品质、优良德性的体现。家风熏陶下的公民能够形成社会性的道德品质,为公民品格的形成奠定基础。

第三,从唯物史观看,家风是具体、历史的范畴。家风是一个家庭的成员在社会生活中表现出的精神状态和道德氛围,是家庭的社会意识形式,根本上受制于社会存在,根据家庭的生活水平、生存语境以及社会外部条件的变化而发生改变。家风不是僵死、封闭的条条框框,也不是恒久不变的历史古董。家风与社会大的道德氛围相互贯通,会根据社会环境变化以及现代社会的需要对家庭的变化调整、丰富完善家风的内涵。家风的演进不仅吸纳传统道德价值观的内容,还需要伴随现代社会发展吸纳当代社会的核心价值,这也反映家庭的与时俱进。家风中的一些不合时宜的成分,过分守旧、等级意识、违背人性以及有背现代精神的内容也会伴随时代发展逐渐剔除。

建构符合现代公民品格的家风,需要以现代家风建设为着手,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可以考虑如下具体途径:一是重视和充分发掘家庭在公民道德建设中的地位和价值。二是家风建设在内容上吸纳传统家庭美德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是创新家庭美德的实践方式。

[家训家风与文化传承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文化传承作文

全文共 535 字

+ 加入清单

时间的长河荡起轻柔的涟漪,中华民族的光芒将河水照得越发清澈透明,我就像河边的一株小草,仰望着传统文化的参天大树。笔墨纸砚,横竖撇捺,牵着我走进传统文化的世界。

那个傍晚,太阳像是被墨水晕染过了一般,脸蛋也不再那么红了。柔和的光芒像胭脂一样涂抹在墙壁上,倒影也渐渐变得修长。阳光一路相随,我轻轻踏进这间非凡的小屋。扑面而来的是一阵沁人心脾的香,墨水的浓郁与宣纸的暗香调和在一起,令人心旷神怡,也载着我的一段回忆。

那时,我第一次执起笔杆,将无名指轻抵在笔杆后,老师的谆谆教导化作一滴滴浓墨,沾染了泛黄的宣纸。轻轻顿笔,再小心翼翼地拉出一条水平的线条,最后一收,不知练了多少遍。就这样的一根根线条,组成了劲美的汉字。时钟滴答滴答地响着,我的耐心也在悄然褪色,我加快了速度,工整的字迹也泛起了波澜。这时老师走过来,他轻轻俯下身子,对我说:“书法是一种艺术,你要学会享受这种艺术,而不是一味追求速度,放慢速度,说不定会收获更好的效果。”这句话仿佛一束光,照进我幼小的心灵。是啊,在这繁忙的世界里,人们忙于生计,稍稍放慢自己生活的节奏,也许就会找到“柳暗花明”中的那个小村庄。

传统文化的世界虽然广袤无垠,但一点一滴都滋润着我们的生活。我将会踏着脚下坚实的路,用浓墨书写传统文化的传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有关孝道心得体会优秀作文800字

全文共 855 字

+ 加入清单

活是活着呢,活得咋样?你给父母拿来山珍海味,但是就随手往桌上一礅,然后冷淡无比的来一声:“吃吧。”看见老娘在洗衣服,很不耐烦地来句:“我来。”这就是孝?孝敬本应使父母快乐,你就那么多不耐烦,他们能乐得起来吗?父母只需要物质上的“养”,就不需要精神上的“敬”?不但需要,而且老人需要的比我们更多。缺少了“敬”的“养”,一定是态度出现了问题,这个态度问题主要还是在于为人子女者的孝心不是根于诚笃。

孝道作为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作为千百年来中国社会维系家庭关系的道德准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而在新中国成立以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孝道被当作封建糟粕遭到否定。的确,传统孝道不免糟粕。孝经有云:“毛发色肤取之于父母,稍有损耗是为不孝”,这有些苛刻;丁兰“刻木求亲”稍有做作与夸张;郭巨“埋儿奉母”之举也未免迂腐。“顺者为孝”也有些不人性;至于“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让子亡,子不能不亡”就更让我们难以接收了。我们这么想不为过。我们不需要那么做,更不必要那么做,可是孝道本身所具备的美德特质我们没有资格否定。

孝道作为维系和促进以家庭为细胞的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绝对应该发扬光大,而且誓在必行。从风俗角度上说,这更是极为重要的。元代张养浩说:“盖自上而下者谓之风,因上而成者谓之俗,故风俗,国家之元气,风俗厚则元气盛……风俗薄则元气衰……”元代御史上奏时也说过:“国家以风俗为本,……而风俗厚为治之至要也。”对于当今社会的风俗如何,笔者不敢妄下言论。简单说来我们起码得有个全国上下都一致的观点吧!

一个民族的强大是因为整个民族心往一块想、劲往一块使,有相同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这就形成了强大的民族凝聚力。说到此处似乎与孝道甚远了,也过于理想化,然而离我们最近的、最实际的、也是最容易普及的统一民风不正是孝道吗?一个人还不能爱自己的家、自己的家人,又如何去爱别人的家,乃至于国家这个大家庭呢?连最容易的“风”也形成不了,那只能眼看着“疯”了。民族整体素质的提高也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发扬光大了孝道,再谈其他的也就不远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中国汉字的传承作文800字

全文共 803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汉字复杂多多,博大精深,从以前到现在都有很久的历史了。那一个在纸上的汉字,就如同一个个小精灵在纸上跳舞,只要你仔细地看看汉字,差不多就可以弄明白是什么意思了。可如今,汉字在传承上出现了一点问题。

如今,中国变得比以前富强,科技技术也比以前更发达了,大部分的人们能用上智能手机、电脑,再在家里装个无线网络连接器,就能实现“足不出户”也能“遍知天下事了”。这样虽然对我们有很多好处,但它对我们的坏处也清楚地反映了出来,比如:智能机制打字用多了,就不会写字了,很多字不是不懂,而是不知道偏旁或其中一个部分是什么,中国汉字的传承正在一代一代地被削弱。

很多人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使用了一些补救措施,比如: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播出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就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和重视,很多人反映:这些文字很多都会听不会写,同时还有《汉字英雄》的软件,让人们在游戏中学习,更方便人们去认识和传承汉字,人们对汉字的重视提高了。

人们虽然对汉字的重视度提高了,对汉字的使用也起来越标准化,但是社会中还是有很多商铺通过乱改成语里的汉字,来达到自己宣传的效果,比如:卖鸡肉的商家会在海报上写着:鸡(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卖杯子的商家则会用:有杯(备)无患;卖衣服的商家会用衣(依)衣(依)不舍。这种行为很容易误人子弟,很多小学生辨识能力较差,容易产生错觉感,在考试的时候和学习的时候容易写错字,希望有关部门进行监督和查处。

还记得古代时的汉字在名人的手下变得多么优美,那一个个汉字在纸上跳舞、飞跃,那一个个小精灵多么可爱,决不是能用其它国家的文字所能代替的,一个“人”字,虽然只有一撇一捺,但却写出了人要两只脚都要脚踏实地才能站得更稳,走得更稳、更远……这岂是其它国家的文字所能代替的?

中国汉字千变万化,博大精深,希望有关部门组织更多的活动,让更多的人重视、学习和传承汉字,这样才能让更多的人认识和理解汉字,认识汉字的来源,理解汉字的美!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弘扬孝道传承美德的

全文共 778 字

+ 加入清单

一般人认为,只要对自我的父母克尽奉养,就是孝顺了.我不反对这种看法,这是孝顺了,只是这个孝顺只限于父母罢了.虽然这种孝是最基本的,但已是孝了。

但此刻,这种看法也许会被人否认,因为许多家长都曾对孩子说:你要真的孝顺我,就拿出点成绩来.虽然此刻已不是什么功成名就、光宗耀祖的时代了,但知识却是要的,事业也总是要的。许多贫困山区的父母宁可累死饿死也要送自我的孩子上学,如果孩子真的能拿出点成绩来,那也是可谓尽孝了。

孝顺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是孝顺的为什么偏偏只有父母呢.不可否认,是父母给了我们生命,而且养育了我们,也许我们无法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所以我们需要尽孝道.但我们又能报答老师的培育之恩吗?不能.可为什么我们不对老师也尽孝道呢.要明白,是老师给了我们知识,给了我们潜力,给了我们机会,在老师的耐心指导下,培养出了大批的人才,我们为什么就不对老师尽孝道呢?我们是就应的,我们需要以优秀的成绩来回报老师的努力,我们需要才华来回报老师的培育,同样需要以成就事业来证明自我。

孝道,一个永恒不变的话题,随着时代的进步,也就应扩大范围了.也许真的要我们对整个民族尽孝对一切众生尽孝是大了点,听起来也觉得十分困难,但是整个民族养育了你,你是就应尽孝的;是许多许多的人给了你一个爱的世界,所以你也是就应尽孝的;是一切的生灵给了你一个美丽的生存空间,所以你也就应尽孝的。

成就事业方能显出你的价值.尽你自我的努力,去创造属于自我的辉煌,给生你养你的父母,给辛辛苦苦培育你的老师,给养育了你的整个民族一个满意的答案,也许这是孝的一种吧!别人给了你,你就就应懂得回报别人,中国有句老话: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对父母的尽忠尽责克尽奉养并不是孝的全部。

成就一番事业,然后在自我的事业上默默地奉献,用自我的成绩与爱心来回报世界上的种种,这也是孝顺了吧!

[弘扬孝道传承美德的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孝道的传承

全文共 702 字

+ 加入清单

崇尚孝道生命是一种幸运,生命是一种奇迹。生命在茫茫宇宙中显得那么微不足道,但却是父母赠给我们最宝贵的财富。

鸦有反哺之恩,羊有跪乳之情

——题记

感恩祖国,赐予我们诗情画意的河山,感恩青春,赋给我们缤纷多彩的梦。感恩老师,似蜡烛燃烧般的无私,更感恩父母,给予我们无尽的呵护与关爱

我曾经,体会不到‘’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对父母这般深情,甚至于觉得诗人太过矫情与做作,曾固执地认为,父母对我更多的是苛责,却不曾发现,父母将无尽的关爱隐藏在心底,埋藏在点点滴滴

总是不曾注意到,过马路时父母都会轻轻的牵起我的手,买菜父母总喜欢问我想吃什么,在书桌台前总有一杯温热的牛奶........可面对这些,我回给他们的更多的是漠然与一句漫不经心的‘’随便‘’,我后悔,渐渐地,我开始懂得了,父母的爱.......

刚回家,父母总会问我冷吗,并将我冰冷的手贴近他们的脸颊,饭桌上,总有冒着热气的饭菜,生病时,父母焦急的面孔,感冒时,桌前的药.......父母的爱,隐藏在点点滴滴

父母的爱,真的很简单,但却不平凡,父母的爱,是简单,亦是伟大,面对犹如滔滔江海的爱,我想回报他们,才发现,自己竟似滴水,无以回报他们的爱,才发现自己是那么的自私,面对他们的无私,我又能怎么做?替他们捶肩捏背,为他们端茶,以优异的成绩回报他们,不与他们拌嘴,可是,面对他们,自己做的这一切太过渺小。母亲的分娩之痛,我体会不到,父亲的劳累奔波,我亦感受不到,我又如何才能做到他们的那般无私,我唯有承载着他们的爱,驶向前方充满荆棘的路,去击碎前方的困难与阻碍

唯有感恩,感恩父母的苛刻,感恩父母的唠叨,更感谢父母的爱,我会用感恩的心,感谢你们对我无尽的关爱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传承作文800字

全文共 826 字

+ 加入清单

静静地站在心仪已久的呼伦贝尔草原上,看霞光逐渐染红天际,目光不远处,孤独地响起马头琴声,悠远苍凉的琴声回荡在广阔无垠的草原上,久久萦绕在心头……

又一个萧索的秋天,风卷携着落叶,耳旁沙沙作响,尘缘中,一缕琴音如泣如诉,随风送至我耳畔。

循声望去,只见一个青年着长袍戴高帽,只身坐在路旁的长椅上,手持一把马头琴,梯形的琴身中间略微凹陷如马面,蜷起的琴头经过精心雕琢如马头,那人颧骨高耸而眼窝深陷,宛然一副马背上民族人的模样。

情不知所起,一往情深。随着每一次弓与弦的摩擦,每一次青年人的低吟浅唱,粗通音律的我仿佛听出琴音中的幽怨与旷远。有人说,一首马头琴的旋律远比画家的色彩和诗人的语言更加传神。于我看来,这话似乎确凿。

青年人不曾停下手中的弓,反而随着乐曲逐渐进入高潮,情绪亦更加激动。情到深处,眼中不禁泛起莹莹泪花。

“这曲名叫《韵湖》,是阿爸最常奏起的。:一曲奏罢,那青年激动的心绪难以平复,开始与人们攀谈。”儿时,盘坐在阿爸膝前,他拉开琴弓,奏响一支剪不断的古老乐曲,一副遥远的画卷在面前不展开来,羌笛、杨柳、胡笳和着马头琴,这就是我最初的记忆。那时的我仿佛就对这只属于草原的乐器——马头琴有着独特的亲切感。“说着,他抚摸着琴身,红褐色的琴身闪着光泽,他说,这是几十年来被手轻抚,被汗浸润而散发的独有光彩。”阿爸也会给我讲曲子背后的故事,他说那幽蓝的韵湖也记载着曾经辉煌的往事——废墟里多少骑士散乱的蹄音叩响大漠长风;烽火狼烟是谁在刀光剑影中弯弓射大雕;留那杏花春雨江南不从而偏爱着放荡不羁的马背草原。”说着,我仿佛在他眼中看到了茫茫草原,看到了大漠孤烟……“后来阿爸年迈,弥留之际,曾抱着我,也抱着断了弦的琴‘孩子,我走了,琴弦你定要再续上,这弦、这脉、这情,可不能断。’我看着他安祥地离开,将他埋葬在草原,这把琴,我会奏下去……”

也许,马头琴果真是一家之情,是民族之脉,是历史弥留的一缕情思……

幽幽的琴声中,我闭目冥思,心随着这如泣如诉的声音逐渐升腾。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传承与创新议论文

全文共 498 字

+ 加入清单

当中国还处在帝国主义列强和封建主义两座大山压迫,在夹缝中求生存的时候,以孙中山为领导的反帝反封建团体如雨后春笋[注: 指春天下雨后,竹笋一下子就长出来很多。比喻事物迅速大量地涌现出来。]般涌现出来。他们在借鉴外国革命的基础上,力主中国革命有所超越,以摒除外国资本主义初期带来的弊端。

虽然他们的革命没有完全胜利,但这种打破思想桎梏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我想,这是我们应该继承的。不管是民主革命,还是新民主主义革命,亦或是改革开放,科学发展观,都不是生搬硬套,而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出来的。也正是因为这种精神的继承和创新,中国共产党才会成立,才能领导人民建立新中国。

时至今日,在中国正在不断向前迈进的同时,学习各种国学经典,又成为一股新的文化热潮。重要的是,在这些国学经典中,我们要学些什么,我们要继承什么,我们要发扬什么,我们要创新什么。很多国学经典是不变的真理,但在这些国学经典中,也不鲜有不适合当今社会的发展需要的。对于国学经典的学习,我们应该抱有一种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态度,而不是生搬硬套。对于学习经典,重要的不是学,而是用。弟子规、三字经张口便是,生活中却丝毫未见,这样的学习又有什么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传承和谐家风,争做美德少年作文

全文共 820 字

+ 加入清单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每家每户都有好家风,我们家也不例外。我们家的家风就是与人为善,和谐相处。

和谐是一曲美妙的音符,深深植根于我幼小的心灵;和谐是一缕灿烂的阳光,普照着我五彩斑斓的生活;和谐是一股勇敢的力量,激励着我奋勇前行。生活中的和谐之风无处不在,它既让我领略了“家和万事兴”的内涵,也让我深悟了和谐的更高境界。

我生活在一个八口之家的大家庭,有年迈的爷爷、奶奶,有叔叔、婶婶、小弟,还有爸爸、妈妈和可爱的我,一直没有分家。从我记事起,家里家外都有没有看到过大人们吵架,一直和和气气。小时候有一次,我和叔叔家的小弟,因为玩具的事争吵起来,爷爷看到后,把我叫到一旁,语重心长地说:“涵涵,你是姐姐,不管小弟做的对错,你都应该大度一些,要懂得礼让,给弟弟做个好榜样。咱们家里以后,你和弟弟是最亲的人,要学会与人为善,就像爸爸妈妈和叔叔婶婶相处的那样融洽,永远是一家亲。”同样,奶奶也苦口婆心地教育了弟弟一番,我们相互给对方承认了错误。从那以后,我和弟弟一直和睦相处,拌嘴吵架的事情再也没有发生。当然,我们幸福的八口之家更是如此,正所谓“家和万事兴”。

从小,爸爸妈妈就教育我和谐相处的理念,告诉我说:“宝贝,不管到哪里,都不要与别人打架,不要动不动就和他人发生冲突。”正因为爸爸妈妈的言传身教,正因为他们的谆谆教诲,让我学会了更好地与人相处。当同学有困难时,我会伸出热情的援助之手;当同学之间因小事而斤斤计较,我会用温暖的话语帮助他们走出矛盾的重围;当公交车上看到年迈的老人没座位时,我会主动地让开自己的座位……

现在,我已经渐渐长大了,从年幼无知的孩童变成了四年级的小学生,而且是一名光荣的少先队员。早已养成了乐于助人、与人为善的好习惯了,正在以实际行动积极践行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些点滴的进步,得益于老师的辛勤耕耘,更与我们家严格的家风是密不可分的。

和谐家风教育了我、感染了我、鼓舞了我。在以后的生活中,我将继续传承和谐家风,争做美德少年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