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优秀作文:春节的习俗热门20篇

一年结束了,在除夕夜是团圆夜,家家户户都张灯结彩的,庆祝一年平安结束,新的一年好的开始。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优秀作文:春节的习俗,欢迎阅读。

浏览

2659

作文

1000

关于春节的高一英语

全文共 810 字

+ 加入清单

Today is the annual traditional festival in China, "Spring Festival". The morning sun was still in bed, I was like the sound of firecrackers to wake up. I get up and wash, this is my brother and sister have been wearing new clothes neat and I go to visit my grandparents and grandparents give us pay New Years call, each made a big red, I opened the door to stay, which contained a $100 bill, I like to eat honey, happy the flowers.

After eating dumplings, my mother said that I dont have to write my homework today. I can play a day with my brother and sister. I am very happy after I hear it.

The Spring Festival is the most important festival in China. On this day, every family has to eat dumplings, set off firecrackers, put up couplets and hang lanterns, which is the happiest and happiest day of the year.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2024春节

全文共 393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的传统节日有很多,而我最喜欢过春节

三十的早晨,我早早的起了床和姥爷一起去街上买年货,街上可真热闹!大家争先恐后地挑选年货,有的买水果,有的买点心,还有的买糖果……街上的人来来往往,有说有笑的……

家中喜气洋洋的,爸爸和爷爷在贴对联,那充满祝福的对联,在阳光的照射下金光闪闪,那大红灯笼在微风的吹拂下,左右摇摆着,像是在向我招手。空气中飘来阵阵香气,香味扑鼻,我跑到厨房一看,只见妈妈和姥姥正在做我最喜欢吃的鱼呢!

晚上一家人吃着丰盛的年夜饭,餐桌上飘着浓浓的香味,空气中弥漫着浓浓的亲情……

吃完年夜饭,我就带着兴奋的心情跑到家门口,仰望着天空中美丽的烟花,有的像一条龙腾空而起,有的像一只凤凰飞向天空,还有的像即将绽放的花骨朵儿,在空中尽情怒放……美丽的烟花在空中争相怒放,砰砰作响,仿佛在为我们高兴、喝彩!

春节的街市是热闹非凡的,家中是忙碌而喜庆的,夜晚更是绚丽多彩的!我爱过春节!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春节家乡习俗作文

全文共 421 字

+ 加入清单

春节到了,每个地方都有不同的习俗,下面让我来讲一下我们家乡的习俗吧!

春节是我国传统的节日,春节来临之时,家家户户都贴春联,挂灯笼,准备迎接新的一年。春节必不可少的就是包饺子,想起饺子那美味的味道就会不由自主的流口水。

大年三十的早上,我们一家出去买面粉,买完面粉后就开始包饺子了。首先把面粉倒入盆子里,再倒入水,接着再揉搓成面团,再用保鲜膜盖上醒一会儿。在群面的过程中,我们开始剁肉末,剁菜末,再把剁好的肉放入碗里,放入香油,生抽,老抽,盐,十三香,搅拌均匀。

一切准备就绪,可以包饺子了妈妈和婶婶擀饺子皮,其他人包饺子。首先,拿一块饺子皮放在手心,接着夹起一块不大不小的肉末,用手指沾一点水抹在饺子皮的边上最后把饺子皮合起来,两边一捏就包好一个饺子了。这个像金元宝一样的饺子,有很多寓意呢!饺子又名交子或娇耳,有着喜庆团圆和吉祥如意的寓意,也有平安团圆,早日归来的寓意。

这就是我们家乡春节的习俗,你们那里有什么特别的春节习俗呢?跟我一起分享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关于春节四年级作文

全文共 320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就是农历正月初一,我最喜欢的节日——春节

春节有许多习俗放鞭炮、贴春联、守岁、看春晚……今天,我与爸爸贴对联、贴年画。到了晚上我与爸爸放鞭炮,爸爸放的鞭炮就是绿色的与红色的,一个个到天上就像是小鸟一样。妈妈与奶奶在屋子里包饺子,我也去包饺子了,我包了一个花边饺子。

到了看春节联欢晚会的时候了,我急忙跑到了楼上看春节联欢晚会的时候了,我急忙跑了楼上看春节联欢晚会。春节联欢晚会会有小品、歌曲、舞蹈……其中我最喜欢的节目还是小品。妈妈喊我下楼吃饺子了,我就下楼了。妈妈把一盘盘热腾腾的饺子端到桌子上,我们一家人坐在一起吃饺子,其乐融融,我一共吃了十五个饺子,到了凌晨一点多,我非常困,就去睡觉了。

春节,一个让我久久难忘的节日,我喜欢你春节。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家乡春节习俗作文500字

全文共 633 字

+ 加入清单

每个地方有不同的风俗。比如陕西过年要扭秧歌、敲腰鼓,台湾、广东过年要舞龙、舞狮,北京过年要逛庙会等。

我的家乡在首都北京市顺义区,在我们这里大人们从腊月初八到正月十五,把农民种的农作物放在锅里,熬成腊八粥,闻着可香可香了。各家的窗户上都贴上了窗花,大门上也贴着各种各样的对联和门神。看着门神那炯炯有神的双眼,别说是妖怪,就连“天不怕、地不怕”的我也不敢和它对视。这时,我的家人们也都在置办年货,都为了明天除夕做准备。看见大家在忙碌的干,我也去帮忙,我的任务是陪奶奶一起摘菜。

转眼到了腊月二十三,我们俗称“小年儿”在这一天我们就已经里除夕更近了,大人们有的带着自己的小孩儿开始走亲戚。车站、机场人来人往,都是急急忙忙往家里赶的人,因为除夕要吃团圆饭,求个合家欢乐。这时候很多大人也开始给家里的孩子准备鞭炮,准备迎接新年的到来。在街上的商店里,购物的人也是人来人往,进进出出挤满了人。

最热闹的还要数大年三十,大人们戴着小朋友去和家里的长辈团圆。桌子上摆满了丰盛的菜肴,过年时先请家里最年老的长辈入席,吃完饭了,大家坐在一起看春节联欢晚会,小孩看动画春晚,大人们要给小孩发压岁钱,为的是一年都平平安安。凌晨我们还要吃团圆饺子,饺子里放一个硬币,为的来年幸运。

这几天我们小孩最高兴,因为可以和自己亲戚朋友快快乐乐的玩。压岁钱可以买自己喜欢的东西,也可以攒起来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

大年初一,大人们提着礼物带着小孩到亲戚家里去拜年。幸运的小朋友还可以得到亲戚的礼物,真的好开心呀。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开心的春节小学生

全文共 944 字

+ 加入清单

近期,许多人都在提倡、争做“双拥”。然而,“双拥”包括拥政、拥民……只有这样,社会才会变得更加和谐,更加美好。眼看着春节就快到了,许多拥民的领导便向一户户贫困家庭进行慰问活动,使这个冬季不再寒冷,而是让“爱”温暖整个春节。

1月16日,县委组织部领导来到县城郊乡东溪村,走访、慰问了十多位孤寡老人,其中,陈德诚老人就是一位。领导了解到,陈德诚无子无女,与老伴相依为命。可不幸的是,在前几年,与他风雨同舟的老伴,去世了。从此,无依无靠的陈德诚的日子,就变得更艰难了。

听完后,组织部的领导都十分痛心,了解到他的生活情况和实际困难后,将筹集的一万元的慰问金,和棉被、棉衣棉服等生活用品送到陈德诚手中,并意味深长的说:“陈大爷啊!你不要担心生活的艰苦,政府会帮助你,帮你渡过难关的,好日子也一定会来的,同时你也要保重身体啊!”。

说完后,陈德诚老人的眼睛湿润了,他哽咽地说:“感谢政府对我们孤寡老人的热心帮助,有这么多人的关心,我们的生活才有了看头,才能着落,谢谢,谢谢!”说着,他紧紧地握着领导的手……我想,这样感人的一幕,谁看了都会为之动容的。

此外,县委组织部还去慰问了许多贫困家庭,了解到了实际情况后,为他们脱贫致富,而出主意,想办法,找出路,鼓励他们克服困难。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该县已落实900床棉被、2300套棉衣棉服,4000双棉袜,200双鞋子御寒物资,发放到县24个乡镇,帮助五保户、受灾户、特困户、敬老院的孤寡老人等困难群众过冬的生活问题,确保五保户每人有每一套新衣服,一套棉内衣和两双棉袜;敬老院老人每人必须有新棉被一床,鞋一双等……为困难家庭过上一个欢乐祥和的新春佳节,而送去一份关怀和祝福。

“双拥”不仅使每一个人的心中充满爱,还能使社会变得更加和谐,更加美好。这样,贫困家庭就不会感到生活的艰辛,而是充满希望,因为有了各界人士和县政府的热心帮助,还怕什么呀?“人”字的结构是相互支撑的,只要人与人之间互相关心,正如人民拥护政府,政府关心人民一样,这样才能更好地为社会服务,才能构成社会的和谐。而这样,也就不知不觉做了“双拥”的一点,不知不觉地实现人生的价值。

最后,我相信,有了“双拥”,有了爱,既使在这么凛冽的寒冬里,都能感受到春节的温暖。让我们共同祝愿,这个春节会更好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春节习俗

全文共 781 字

+ 加入清单

每年农历的正月初一,是中国最盛大的传统节日——春节。春节的来临,意味着温暖的春天即将到来;意味着里历史将翻开崭新的篇章;意味着我们也将长大一岁。

在中国过春节,大家都会提前准备年货,我的家乡也不例外。差不多在冬月的初旬,家家户户都开始备年货了。大家会买许多肉,有些灌成香肠,有些则把肉腌制后挂在阳台,经过长时间的晾晒而制成腊肉,留到过年吃。

过了腊月二十三的小年,家里就开始忙了。必须进行一次大扫除,把家里打扫得干干净净、一尘不染。还要准备一些糖和水果之类的年货,用于过年时招待客人。

小年一过,除夕很快就到了。除夕在农历十二月三十,是一年之末。在这一天,大家都要穿新衣,家家户户都要贴春联、贴窗花和“福”字。“福”字还要倒着贴,意味着“福到了”!这些都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福。

除夕夜吃团圆饭是必不可少的。桌上摆满了丰盛可口的饭菜,一家人围坐在一起,一边看着春晚,一边举杯欢庆、互送祝福。当然,还有我们小孩最喜欢的——发压岁钱。长辈们把压岁钱封在红包里送给晚辈,祝福我们在新的一年里健康成长。

除夕一过,便是春节。大街小巷满是火红的炮纸,像是铺上了红地毯,在迎接春节的到来。而这一天,人们通常会待在家里休息。

接下来的几天,大家会走亲访友去拜年,也会在家中接待客人。亲朋好友们互送祝福,欢乐与幸福洋溢在我们的周围。

正月十五的元宵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这一天,人们吃元宵、赏花灯。花灯各式各样、十分美丽,有的做成鱼,寓意“年年有余”;有的做成莲花,寓意“出淤泥而不染”;有的做成中国古代神话传说里威武的龙,寓意“龙腾虎跃”……在里面点上灯,瞬间变得五彩缤纷,美丽极了。

元宵节一过,热闹的春节也将进入尾声。大人们又开始忙碌地工作了,孩子们也要重新背上书包去上学了。

这便是我家乡的春节,一个温馨和睦的节日,一个家人团聚的节日,整个大地都弥漫着幸福与欢乐。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小学作文关于春节习俗

全文共 393 字

+ 加入清单

春节习俗有很多,其中一个就是拜年了,在新的一年里道一声祝福,送上自己就真挚的祝福。

大家都为自己的亲戚拜年,我也到爸爸的家乡去给太太拜年。太太口齿不清地说我也要给他的邻居——汪爷爷拜个年。汪爷爷没有了老伴儿,也没有了孩子。他的老伴儿因为生了重病不在了人世,在一次车祸中,它的女儿逝世了,只有一条忠诚的狗一直陪伴着他。从此以后,他不是一个人呆在家里,就是和狗狗说说话,即使他总是微笑地对人,但他的孤独和悲伤是我们体会不到的。

我和太太走到汪爷爷的家门前,轻轻地敲了一下门,汪爷爷开了门,看到了我太太,又看了看我,然后他笑了。我不好意思地对他说:“汪爷爷新年好!”汪爷爷笑了,太太也笑了。他和蔼地摸了摸我的头,对我说:“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他看着我,就像看到了他的女儿一样快乐。我悄悄递给了汪爷爷一张新年贺卡,转身走了。“那再见了汪爷爷!”我向他说。

拜年是春节的习俗,也是一个有意义的事情。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春节的习俗作文

全文共 496 字

+ 加入清单

在鞭炮声声,辞旧迎新的新春佳节,似乎人们的心中都会酝酿着浓浓的情感,这情感中包含了对家长的关心,对家乡的思念,对朋友的为问候。

在除夕之夜,孩子们是最快乐的,餐桌的美食应有尽有,令人垂涎欲滴的红烧肉,美味可口的鲤鱼,鸡肉、红烧茄子、超市的蛋饺?五个家庭组成的大家族齐聚一堂,看似是美好的景象,但你们未曾想过20双筷子,将菜放入嘴中,将湖水带出,一边吃着菜,一边又喝着的别人口水,岂不恶心。再则,敬酒时,孩子们不过只是恭维的说两句却没有诚意也得到长辈的祝福和红包,却又拿压岁钱出来攀比,大把大把挥霍。一顿看似普通的年夜饭却让人泪如雨下,大人们的白头发中又爬出了白发,一年之中辛辛苦苦打工,能待在家里的时间却不长,干脆没有春节,没有春节,没有亲人离别那一根根触动人们心弦的哭声,没有因为春节而加班至深夜的工人,没有在春节大吃大喝的X败现象,没有大人们出去打牌给孩子手机让孩子成为了“屏奴”,春节不是我不爱你,等你改变了这些坏毛病,爱你也不迟。

十二点的钟声敲响了,那些工作在岗位上的人们还在努力工作,爆竹灯火通宵,清洁工的背在一年一年的炮竹中驼了,警察也在车水马龙的汽车中老了?春节,想爱你真的很难。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春节作文3000字

全文共 2786 字

+ 加入清单

福建莆田是个神奇的地方,因为人多地少,近三分之一的莆田人到世界各地谋生意、求发展。中国工艺品市场、民营医院、建材工业有宏大的莆田人队伍,仅民营业医院莆田人开办的占全国70%。另外,莆田人自古过年都有独特的形式,这与莆田历史事件密切相关并一直沿袭至今,正如莆田地方方言具备古汉语一样,很值得我们研究和了解。

从农历十二月十六尾牙(也是中国春运第一天)到二月初二头牙,莆田风俗有着奇特的方式。

一、做尾牙

“做牙”,亦称“祭牙”。这一节俗,原本是莆仙生意人的祭祀方式,后才延伸成莆仙民间普遍的节俗。

相传在明代有个叫陈米牙的,是专门经营米业的商人。同是生意人,陈米牙的经营方式与众人不同,人家卖米唯利是图,一味赚钱;而他卖米是薄利多销,生意不成仁义在。陈米牙做生意老少无欺,在江南民间传为美谈。莆仙生意人为纪念和仿效他,便在每年农历二月初二出外做生意和十二月十六日赶回家过年时,举行祭祀陈米牙的仪式,后简称为“做牙”或“祭牙”,并把每年农历二月初二定为“头牙”,十二月十六定为“尾牙”,后来,一些生意人还把这一节俗延伸为每月初二和十六日都要“做牙”。

旧时,莆仙民间做“尾牙”那天,大、中商家必备酒席邀请同行和本店伙计们。一是联络商友之间的感情,二是决定所雇伙计的去留。按俗例,本店伙计吃“尾牙”后,即算结束雇约,至次年二月初二日,店的伙计若再被店主邀请“做头牙”,则是被继续受雇的信约,三是以“做牙”祀神、祀福,求生意兴旺。

受商家影响,莆仙民间即使没有经营生意的家庭在农历每月初二和十六日,也有“做牙”的风俗。在莆仙山区和沿海一带,民间还有为“婆姐做牙”的风俗。仙游一带称为“安婆妈”。“婆姐”即婴儿的保姆之神。凡家有婴儿的,每月初

二、十六日都要为“婆姐做牙”。黄昏备办干饭一小碗、青菜一小碟,俗称“菜瓯饭”(小花碗盛干饭),在卧房前祭祀“婆姐”,祈求其照顾婴儿睡眠平稳,饮食正常,无病无灾,快快长大。若婴儿睡眠中脸有微笑,就认为“弄婆姐”,意即“婆姐”在教婴儿微笑。

二、扫巡

莆田话把年前大扫除叫“扫巡”。“扫巡”的时间,各地都没有统一。有的地区群众从“尾牙”(农历12月16日)后开始,一般是在农历十二月二十六和二十八。也有提前,都选个“双日”中的大晴天(“双日”是莆仙群众的吉利数码),俗语说:“千补万补,洗净见先祖”、“扫巡四面光,洗净见祖公”。把家里能搬动的东西,都搬到户外,先洗刷干净,再让太阳晒干。然后室内再用竹竿绑着树枝(带叶),作成一把大大的扫把,把每个房间打扫的干干净净,这就叫“扫巡”。有的地区不受限制,腊月初直至年关前进行。群众“扫巡”的日期一般都选择双休日和天气晴朗的日子,以示吉利。“扫巡”的工具农村用芦苇、甘蔗尾巴和稻草捆成一大把像扫把,并贴上一小块红纸,然后缚在竹竿上,用于打扫清理室内外墙壁、屋梁、楼梁、楼板和天花板上附着的灰尘、蜘蛛网等污物。室内打扫清理垃圾和废物;铺地板砖的进行洗擦、厨具、桌椅、眠床等家具、被铺、蚊帐全部进行洗涤。通过清洗、打扫把室内全面进行一次卫生大扫除。有的地区群众在“扫巡”之后全家人吃一餐“擦粉”(用线面为主料配些佐料煮成的大杂烩),期望来年阖家平安。“扫巡”意味着把旧一年里的灰尘秽气打扫出门,以崭新的气象喜迎春节,跨进大吉大利的新一年。这个有益于人身健康,有保持生活环境卫生的风俗习惯,千百年来莆田人民一直保留下来沿袭至今。

三、除夕辞年祭天地

莆田民间除夕子时要祭天地,方言叫“上供天地”或“辞年”。 天地崇拜在中国汉民族和少数民族中由来已久,原始社会人类面对难以征服的大自然,就认为自然界中有一个主宰者,从而产生了想象中的“天地神灵”,并因而产生了“玉璧以祭天,玉琮以祭地”,衍生出许多祭拜天地的仪式。而这些仪式,最主要的目的还是要祈福消灾,永葆安康。

道教造神中天廷的最高统治者是玉皇,民间就一直把玉皇大帝指认为天。宋代皇帝还封一位“后土皇地祗”的神为“地母”。这样天地就各有主神。只是老百姓不懂那么多,一般只认为“天地就是玉皇大帝”。据说每年除夕子时起,玉皇都要巡安人间,所以老百姓都在这个时候备办祭品上供,感谢他对自己的庇佑,期望来年他再给自己带来好运。

“辞年”的祭品十分丰富,花果茶酒齐备,“六斋”、“十味”、线面、“龟”、“团”、鸡、鸭、鱼鲜,还有“隔年饭”,摆满供桌,烛火高烧,香烟缭绕。还要摆上“五果”,这是一种小米糕,印成圆形

和方形两种,寓意天圆地方。更重要的是一定要烧“贡银”、“天金”。传说家家“辞年”,天地吃不下,只收走“贡银”,所以祭毕茶酒要“喷银”(倒在烧“贡银”的灰上)。

神比祖宗大,所以祭完“天地”,把供桌换个位置,这些祭品可以再用来祭祖宗。祭祖时不用茶酒,但必要增添“菜、饭”,还要烧“纸钱”或“银宝”、“银纸”。

“辞年”习俗延续至今,除夕子时起,家家灯火辉煌,鞭炮声此起彼伏,煞是热闹。

四、除夕

莆田除夕又称为过年、做岁、三十暝(夜)、围炉等,有的年份农历十二月二十九日过年,亦称三十暝。

莆田人过年之前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为使年过得热闹、旺意,莆仙民间,尤其是农村,各家都要备办“红团”“番薯起”、薄糕、油炸豆腐、红柑、茶酒等,并要杀鸡(鸭)、杀猪(羊)、鱼等,称为三牲,以备祭天地、神、祖先等辞年之用。

莆仙人辞年大致在腊月二十到小年夜之间的某个晚上,一般以二十八或二十九日为多。这天中午,家家都吃“擦粉”,晚上,开始辞年时,要在院前摆一张系着金钱绣花桌裙的供桌,桌上摆着五果、六斋、三牲和贴着福、禄、寿红纸花的干线面,燃放爆竹后,全家人由年长的领头,

依次拈香跪拜天地、祖先,祈祝全家平安,来年幸福。然后在供桌前烧贡银、银纸,并再次燃放爆竹,表示辞年结束。

莆仙人看重亲情,除夕夜围炉时,大家一定要千方百计地赶回家里团聚。在围炉时,如果有人确实无法赶回家,那也要在餐桌上给他放上一副碗筷。莆仙民间围炉时餐桌上的菜大多都有吉利的寓意,如鲫鱼(俗名鲫母,谐音积宝)、蟹(要十脚全的,寓十全十美之意)、虾(谐音和,一家和和气气,和气生财)、甜丸子(莆仙方音称软粿,意即日子过得甜甜美美的),上述这四道菜是必不可少的。有些讲究古例的人家,还把木炭烧红放要烘炉里,置于餐桌下面,表示一家亲热团圆、兴旺发达。

围炉后,上辈人要给16岁以下的未婚男女分压岁钱;也有子女给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压岁钱的;还有丈夫给没职业的妻子压岁钱的。过年分压岁钱的意思对小孩子是已增一岁了,对上辈人是孝敬,对妻子则是夫妻恩爱。压岁,其谐意是压祟,即禳灾驱邪之意。

五、探亡日与白额春联

新年正月初一吃完饭后亲友登门互相拜望,叫做“拜年”,说些吉利话儿,这种习俗和全中国都一样。但以正月初二为“探亡日”,这一天互不登门,以表示对倭寇侵害中死难亲人的哀悼。至今莆田人每年这一天,都不互相串门拜年,或者走亲访友,害怕把霉头带给别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春节习俗的作文400字

全文共 542 字

+ 加入清单

写过年的风俗的作文 过年真好 过年真好,有好吃的,好玩的,还有很多有趣的习俗。 一进腊月,就渐渐地露出了过年的气息。特别是腊月二十三过后,人们就真正地开始忙活起过年来了。 最难忘的是除夕,这一天才是迎接新年到来最重要的一天。一大早,妈妈就忙着做菜做饭,爸爸忙着打扫卫生、贴对联,我则把鞭炮拿出来晒了又晒,准备“爆竹声中一岁除”。

年夜饭真是丰盛,没有什么客人,但十个八个的菜都端上来了。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喝着美酒,喝着饮料,吃着美味的饭菜,很自然的,话题就是总结过去的一年展望新的一年,我的心中感觉很充实。晚饭后重要的活动项目就是看春节联欢晚会,一直到深夜也不休息,大人们说这叫守岁。 从下午时分一直到凌晨,接连不断的是“噼里啪啦”的鞭炮声,我早已按捺不住了,几次想燃放那晾晒好的鞭炮,可爸爸不同意,说是凌晨时分燃放才更有意义。

凌晨十二点的钟声终于敲响了,我和爸爸将鞭炮点燃了,听着那阵阵鞭炮声响起,看着那片片礼花在空中闪耀,我兴奋得连蹦带跳。 鞭炮放完了,春节联欢晚会也看过了,我竟然毫无睡意,妈妈劝我早些睡,说是明天一早要回老家拜年呢。除夕过罢就是初一,回老家拜年,不但会得到大把的压岁钱,还能和小伙伴们一起放鞭炮。 就这样,鞭炮声会“噼里啪啦”地从除夕一直响到十五,这才算过完年。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春节见闻五年级作文

全文共 575 字

+ 加入清单

临近春节,大街上的年味越来越浓,和春节有关的节目也越来越多。今天,我就在家门口的商场里见识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春晚”。

那是一个诺大的舞台,舞台上面铺着粉红的印花纸,舞台旁摆放着两盆桃花,灯光照在舞台上,一些隐藏着的小管子时不时喷出雾来,让整个舞台看起来春意盎然、绚丽多彩,犹如仙境一般。舞台上表演的全都是独具闽南特色的节目,有舞龙舞狮、火鼎公火鼎婆,还有跳火堆,整个场面锣鼓喧天、高潮迭起,惹得台下的观众们不断拍手叫绝。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拍胸舞和提线木偶,当拍胸舞出场时,我眼前一亮,哇,这些胖乎乎的人装扮得好奇怪呀,他们光着膀子,穿着红色的裤子,头上戴着一个草环,脸上化了妆,看起来像小丑一样。其中一个人在猛敲铃鼓,其他人在用手拍击自己身体的各个部位,使之发出“肉的律音”。他们随着闽南特色的音乐一起跳动,一会儿扭腰一会儿摆臀,跳得非常协调也非常有趣,不过,这还不是最有特色的,让人更加意想不到的是,这竟然是一群中老年男性跳出来的舞蹈,真是太让人佩服了!

接下来的节目便是提线木偶,木偶是由一个人的双手在操纵的,小木偶看起来栩栩如生,密密麻麻的丝线是让小木偶活起来的机关,这手掌中的神奇演绎了一个个人间的小故事,让我大开眼界。

这就是家门口的“春晚”,它让我深刻地了解了泉州春节的特色民俗,也让我明白了,优良的民俗活动需要我们用心去欣赏,用爱去传承。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拓展阅读浙江的春节习俗

全文共 4067 字

+ 加入清单

开门炮:初一凌晨,家家户户第一件事是争先恐后打“开门炮”,全城一片爆竹声,象征送旧迎新和接福,俗谓“接年”。打“开门炮”也有惯例,一般是先放小鞭炮一串,称“百子炮”;再放双声大爆竹,大爆竹只放三发,意谓可解除一年的疫疠灾晦,并表示接新年。要求三发都响,声音宏亮清脆,最为吉祥。俗信打“开门炮”越早越好,象征今年随便做什么事都会顺利,如意发财,种田人会五谷丰登。有些地方在打开门炮时,还口中念念有辞:“开大门,放大炮;财亦到,喜亦到。”一般鞭炮的外皮和里皮均一色通红,燃放后纸花满地,灿中云锦,形成了满堂瑞色,喜气洋洋。现在放鞭炮在城镇已被禁止,但在农村和渔岛上仍可燃放。

拜六神:打过开门炮,各家男女穿新衣。主妇烧佛茶,以江西瓷碗盛各种祭品,供于香案。中堂悬挂祖宗图像,先拜祖宗,再拜六神(灶神、檐头神、白虎爷、井神、土地神、财神)。民间认为这六位神祗,是每家的保护神,新年祭拜,主要祈求全年人口平安,家业兴旺。

接三神:拜过六神后,又在中庭摆起小方桌,盛米一碗,盖以红纸,周围粘固,端放桌上,烧香点烛,虔诚膜拜,叫做“接三神”(即道教的玉清、上清、太清),祭后移到室内,直到正月初四,才送神撤座。

拜祖:旧时正月初一中午,在洞头县,各家要祭拜祖宗。其仪式由家庭主妇主持。先列供品,摆好酒盅、筷子,在酒蛊里斟上黄酒。在神位和供桌中间要摆一条长椅,然后点起红烛,并在祖先、三官大帝、土地神、灶神等所有神龛香炉上焚香。待红烛燃过四分之三左右或香引将焚完,此时开始烧“金纸”(一种贴着金箔,折成元宝状的纸钱,俗信经过念经才有效),放鞭炮。最后撤馔,撤馔前要先移动供桌前的椅子。拜祖时,供桌上的礼品不准动;凡祭拜过的供品,除糕点果品外,均要重新煮过或经蒸气热过才能吃。否则,都认为是对神灵、祖宗的不敬。

行香:正月初一清早,旧有“行香”之俗。全城文武官员,冠带乘舆,全副执事,鸣锣开道,到各庙宇行香,威仪甚盛,每家老年人和当家人天未亮,便已沐浴更衣,竞先赶到社庙或附近寺院里开殿门和烧头香,点香灯,有的甚至索性除夕不睡,在庙宇守等。亥时一过,赶紧烧香,表示虔诚。俗信第一个人赶到点上香最为吉利,故有争先点第一双蜡烛习俗。俗语说:“谁人最早开殿门,今年一定赚大银。”老年人到各庙宇拜殿神,主要祈祷保佑新年吉利,全家平安。但由于阶层、行业、性别、年龄等不同,来拜神者络绎不绝,有求做生意发财的,有求农业丰收的,有求子续嗣,等等。较大的庙宇如东瓯王庙,拜神者要给庙祝红包,如祈祷灵验,每年初一有钱者,要用重达百余斤的大蜡烛还愿。

开正:旧时在洞头岛,每户人家三十夜守岁到寅卯时左右,都要举行“开正”仪式。由家中尊长或家庭中生产生活的掌管人主持。主持者要“净身”(即除夕夜要戒色)并全身沐浴,“开正”前不得接触污秽之物。案桌摆大门口或天井里,桌脚上要垫两条长凳使案桌高地升高。供品有三牲、鱼肉、水果、糕点、素面等,两旁有一对尺长的大红烛,俗称“通宵”。“开正”时,主持者点燃“通宵”,焚香三柱后,全家跪地,合掌问天,进行虔诚祷告,祈求上天赐福,保佑全家在新的一年里平安、发财、万事如意。祈祷毕,全家肃立,默待一会儿,再烧“金纸”鸣放鞭炮。最后撤馔。80年代以来,已把“开正”时间提前到午夜零时,伴着中央电视台敲响的新年钟声进行。仪式也简便多了,有的只是鸣鞭炮,放焰火。但鸣放的鞭炮多了,尤其是“百子炮”,甚至几千响串在一起,声音响,时间长,热闹异常。

拜茶:正月初一早上,在洞头岛上至今还保留了一种叫拜茶的习俗。拜茶即以红枣、桂圆、年糕等煮成甜茶谓“红枣茶”,取其吉利之意:红枣--日子越过越红火,桂圆--合家团圆、平安顺利,年糕--步步登高。“拜茶”分两部分:一是拜祖宗,盛小碗,供于灶神像前;二是拜灶神,都要焚香燃烛、烧金纸、放鞭炮。拜茶之后,全家每人各盛一碗喝。因新年第一餐是喝汤的,所以,在以后的日子里,或出门在外,或在家干活儿,若遇雨受阻,人们便会以“正月初一喝汤的”这话自嘲。喝过茶后,还要再烧线面吃,俗谓“长寿面”,既是图吉利,祝愿全家老小长命百岁,又因喝茶不够饱,作为添食,可收一举两得之效。

早点:正月初一早餐,温州人喜欢吃松糕(一种炊蒸而成的甜年糕)。吃时,把松糕切成薄片,再将酱油肉中的肥肉也切成薄片,嵌在两片松糕之间,吃起来甜中带咸,别有风味。也有吃汤圆,或者煮一碗粉丝,上面放一个煮熟的蛋。这些食物均含“年年高”、“团圆”的象征意义。有的人家以过年饭杂煮,兼吃捣糕和松糕。在平阳,吃年糕和汤圆,有的先喝红糖汤,后加面和鸡蛋;在泰顺,主妇沏糖茶,蒸糖糕,端出菜头(盐渍萝卜)给合家“嘴头甜,彩彩头好”。惟乐清雁荡一带,则吃棕子。除夕夜,每家要煮一锅米粽,等岁首之日早起,全家食用。据说,吃粽子有两义,一是因为粽和“宗”同音,取怀念祖宗之意;二是因为粽又和“中”字同音,取功名得中之意。在乐清,一般人家用红枣、柿饼、汤圆。在乐清白石镇,初一晚餐吃汤包、糊邋羹、状元糕。入睡时,床前摆鞋,求天宫赐福。在市区春节期间,客来有献元宝茶的习俗,即在茶中放两枚鲜橄榄,不仅茶味清香,旦见在黄绿色茶汤中漂浮着橄榄,形如元宝,俗称“元宝茶”,含新年吉祥、发财的彩头。点心有用圆眼肉或莲子、红枣,也有肉丸、鸡蛋加粉丝的。

拜年:初一晨起,先在家内,晚辈按序向长辈叩拜行礼,称“拜年”。从初二起,邻里和亲友之间,往来拜节。如相遇于途,长揖道贺(今点头握手问好),也有彼此合掌胸口称“拜年”。到各家登门互贺新喜,亦叫“拜年”、“拜岁”。先是下辈出门到长辈家拜年,然后平辈回拜,则称“回年”。新婚夫妇初到岳家拜年,称“拜头年”,后辈到丧事人家拜年称“拜新年”。

按旧习,温州人正月初一不走亲戚。拜年时间一般是初二到初十或延至十五。在苍南,叫“探正月”,到一般亲戚家里去,都要带礼品。50年代以前,农产品比较简单,大多是桂圆、荔枝、红枣、元枣、红糖、柿饼等,用特种草纸包上,上面封有红纸(有的印有祝贺新年的花边字样),故称“纸蓬包”,又名“高包”、“红包”。每包装礼品半斤左右,需要送多少包,则根据所走的亲戚情况所定。旧时南货店,每逢春节,买红包的人特多。从十二月二十起,每晚9时后,店员们就忙着包红包到深夜,每人还能吃上一碗芥菜炒年糕当夜餐。生意好的话,要包到元宵节之后。有的店在一个红包内只装二十多个红枣。说来可笑,经过东家送西家,西家再送南家……,最后,包破了,包中红枣被孩子们挖个洞摸着吃了,有时只剩一个,还在送来送去。

在永嘉楠溪江中下游一带,在刚结婚的第一个春节,女婿到岳父母家拜年,要做米饼,俗叫“送上门饼”。用白米磨粉炊熟,放在石臼里捣腻,揉成米块,然后放在木雕成的模具内,印成一个个圆而扁的米饼,正面有图案,如双仙和合、刘海献钱、状元象等人物。数量要做一担,约50双到100双。除此以外,还要有猪肉、松糕、长寿面(索面)等。

在文成,拜年叫“貌年”。旧时,如带来满周岁的小孩去“貌”外婆外公,一般择三、六、九之日,谓之“三六九无忌”。出门时,在小孩眉心及鼻尖上画上朱红或黑墨,意避“小鬼”冲犯。正月初四,民间大都不出行,不干活,因与“死”谐音,说闽南话的人,对正月初九有忌。因“九”与“狗”谐音。

在乐清,初一不出本地探亲访友。白溪等地连初二也列为禁忌的日子,如有入乡不问俗者贸然登门,必将受到当面指责。初三起,未望“年夜”的挑着金盒去望岳父母、舅父母、干父母,兼行拜年,俗称“望正月”。礼物以松糕或捣糕为主,其次为鱼、肉和荔枝、魁圆等的红封元宝纸包,习俗规定老亲四样,新亲六样。上述被望的(包括望年夜的)长辈亲戚,一般都在灯期开始前回拜,倘婿、甥、干儿的祖父母、父母已作古,则可遣儿子前去。凡正月第一次探亲访友,不论辈分高低,都要携带红封纸包两个;被探望者必须泡茶、煮点心,或设宴款待,否则,习俗都认为是失礼。在平阳,外甥第一次回外婆家拜年,外婆家有送小牛犊的。

在洞头,同样是女儿回娘家,则要提“红桶”给父母亲,以示孝敬。所谓“红桶”,是指雕花或红漆的小木桶,里面装着熟食,还有用大鱼大肉为佐料制成的面食或糯米饭,一般在2.5-5公斤左右。俗语云:“生儿魂幡竿,生女红桶宝”。意思是说,生下儿子,死后有人披麻戴孝,送丧时举魂幡;生下女儿,正月有“红桶”孝敬。70年代以后,提红桶的习俗基本消失,“纸蓬包”也绝迹了,取而代之的送酒、肉和罐头等食品。

春节期间,对来拜年的亲友,主家大多要留饮摆酒款待,俗称“叫新年酒”,即春宴,也有专门设酒宴邀请亲友欢饮的。一般酒菜都比较丰盛。如果亲友带着16岁(虚龄)以下的儿女来,那么,就要给这些孩子压岁钱,称为“压肚兜”。亲友离去时,都要有回礼,一般是糖果、糕点、荸荠等。旧俗,若拜年不去,是断亲的表示,所以有些老亲(上代亲戚)下辈要轮流去拜年,四季八节没有往来的老亲,惟春节时一定要去拜拜年。

厅房布置:元旦日,有钱人家在中堂上,高挂赤金寿屏(家有长寿老人才可)或大幅书画,屏前有长条桌,左端万年青,缀以红花,右端置一个精细雕刻的插屏,中间或摆时钟,或摆大元宝。左右有一对大锡台(有的重百余斤,高与人齐),插上大蜡烛。长条桌前排列两张方桌,两边除同样陈列大锡台、大蜡烛外,还有一对明角灯(俗称“堂灯”),两桌中间又有个大元宝(用一斗糯米和红糖制成),插银花,缠彩红,上放几个横柑,象征财源进门。另外则陈列若干江西窑的花盆,上植各种花卉,如梅花、丁香、水仙、佛指甲之类,在花盆上贴着写有“吉利”两字的红纸条,在长条桌和方桌前面,挂着刺绣的大红缎桌围,左右两角配置雕刻精细的金漆栏干,中堂两旁挂满书画。两边排列大坐椅和茶几,披上大红缎绣的椅披,几上放置几碟茶点。如客来,分宾主就坐,除供茶点外,有以漆绘木盘托江西茶盏进茶或莲子、桂圆等点心,也有汤圆、红枣。这日,连房间里的床帷、床额、被褥之类,都洗涤换新,连梳妆台及镜子,都披上绸缎绣花的镜盖,所有的梁上、檐上了阶沿上面,都挂起美丽的宫灯,只有前梁上挂着两对红纱灯,以示隆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广西春节习俗作文

全文共 1581 字

+ 加入清单

南宁地区春节习俗

春节是南宁地区一年中最大的节日,初一零时起,家家燃放鞭炮,表示辞旧迎新。初二亲友带上礼物互访“拜年”。十五元宵节晚上闹花灯。十六县郊农村举行庙会、“抢花炮”。按壮家独特的春节习俗,还要进行挑新水、喝伶俐水、舞狮、舞鸡、舞春牛等活动。大年初一的拂晓之前,壮族的家妇就已纷纷到小河去为全家挑新水了。在挑新水时,还要捡几块与家畜相像的石头回家,并且一路走一路模仿六畜的叫声。回到家里,就把这些石头放进猪圈、牛栏,祈求六畜兴旺。然后,用新水煮新年茶给全家喝。壮家女要喝伶俐水,就是在汲新水之前,争着喝由村中公认的“伶俐嫂”捧给大家的清水,她们相信这样便可更加聪明伶俐,待嫁姑娘更是借此机会补求在新的一年里找到如意郎君。桂西一带的舞鸡、舞春牛更是别具特色。大年初一,由舞鸡的青年提着用木头、木瓜做成的两门鸡,打着锣去各家各户贺年,他们唱起吉庆幽默舞鸡歌,使主家喜笑颜开。主家从“鸡”身上拔几根鸡毛插在自家的鸡笼上,祈求六畜兴旺。舞牛更是有趣。舞牛人用系作精巧的“春牛”表演,一人在前撑着牛头,一人在后弯腰拱背甩尾巴;后面由一个手拿犁架的汉子驱赶着“春牛”,簇拥着春牛的还有敲锣打鼓的,唱春牛歌,浩浩荡荡,喜气洋洋。

舞春牛

桂西一些地区,世代流传的舞鸡、舞春牛活动,增添了春节的喜庆气氛。舞鸡的年青人提着用木头、木瓜做成的两只斗鸡,打着锣到村中各家各户去贺年。舞鸡歌吉庆幽默,使主家喜笑颜开。送给贺年的舞鸡者红包,从“斗鸡”身上拔几根鸡毛插在自家的鸡笼上,以祈求六畜兴旺。

舞春牛更为有趣。“春牛”是用竹片巧妙编织而成,牛头、牛角糊上绵纸,画上牛眼,牛身是一块黑布或灰布。舞牛人敲锣打鼓在村中表演,钻进布底的两人,一人在前撑牛头,一人在后弯腰拱背甩尾巴,后面跟着的是一个手拿犁架的汉子。此外,还有敲锣打鼓的,领唱春牛歌的,他们走到哪里,哪里就有歌声笑声。舞罢上村又到下村,从初一闹到元宵节。舞春牛的人们为农家带来了节日的欢乐,同时,也寄托着对农家丰收、祥和的祝愿。

打扁担过新年

“正月舂堂闭轰轰,今年到处禾黍丰。”这是广西马山、都安、上林、忻城等地壮家流传的一首古谚。唐代刘询在其《岭表录异》中曾生动地记载了舂堂的舞韵:“春堂者,以深木刻而槽,一槽两边,约排了柠,男女立以舂稻梁,敲磕槽舷,皆有遍拍,槽声若鼓,闻于数里,虽思妇之巧弄秋砧,不能比其浏亮也。”今天,代替舂竹的是农家的扁担,木板代替了大木槽,古老的舂堂以打扁担的娱乐形式焕发了生机。

从每年的除夕到正月十五,轻快悦耳的“登登打、登登打、登登打嘟打”的打扁担声,响遍了壮族山乡。打扁担是传统的自娱自乐活动,每一个壮家人都是打着堂的演员,妇女的动作轻巧优美,男子的动作刚劲有力,自娱自乐的“打着堂”,寄托着壮族人民祈望丰收的愿望。

打扁担的舞蹈形式有双人舞、四人穿花、多人穿花等各种套式。舞者多为双数。表演者手拿扁担,围在长凳或舂米槽旁,有节奏地时而敲打板凳,时而互相撞击扁担。扁担在手中运用自如,或正面、或反面、或侧面敲打,发出的声音或脆、或沉,声声相异,形成节奏明快、起伏有致的韵律。在扁担不断相击中,表演者不停地穿花转动,更使人眼花缭乱。技巧娴熟的各种动作,在声声扁担撞击声中轻松完成。

喜庆佳节的打扁担活动,更是热闹非常。场上长形的竹筒和锣鼓与之伴奏,围观的群众不时地传出唱彩声,节日气氛特别热烈。

在打扁担的人群中,你可以发现两髻斑白的老人和稚气十足的孩子,有的全家挥扁担上阵,有的母子同场打扁担,你赛我、我赛你,整个打扁担活动洋溢着欢乐的笑声。

赶圩路上,山民们腿走酸了,肩挑累了,就把担子一放,打起扁担,不一会儿疲劳便在扁担声中消失了。赶墟路上的打扁担活动即兴而起,尽兴而散。打扁担真是壮乡的一种轻巧而方便的文体活动。

“打扁担”的舞蹈语汇,具有丰富的农耕文化色彩,舞蹈造型与农耕劳作密

[广西春节习俗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春节习俗:贴春联

全文共 396 字

+ 加入清单

春联这种春节期间的活动从宋代开始盛行,每到过年时家家有贴春联的习俗

春联,俗称“门对”,又名“春帖”,是对联的一种,因在春节时张贴,故称春联。春联的一个源头是桃符。最初人们以桃木刻人形挂在门旁以避邪,后来画门神像于桃木上,再简化为在桃木板上题写门神名字。春联的另一来源是春贴,古人在立春日多贴“宜春”二字。

春联真正普及始于明代,与朱元璋的提倡有关。据史料记载,有一年过年前,朱元璋曾下令每家门上都要贴一副春联,以示庆贺。原来春联题写在桃木板上,后来改写在纸上。桃木的颜色是红的,红色有吉祥、避邪的意思,因此春联大都用红纸书写。

春联堪称中华民族独创的艺术奇葩,它以雅俗共赏的特性深受世代人民喜爱。有人曾这样概括春联:“两行文字,撑天柱地;一副对联,评古涵今。”贴春联,是重要的年节民俗。春节前夕,家家户户都要贴上红红的春联,一副副透着喜庆和热烈的春联表达了人们迎新纳福、企盼新生活的美好愿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春节习俗贴春联

全文共 580 字

+ 加入清单

“二十八,贴花花”,腊月二十八一大早,我和爷爷打好了糨糊、备齐了用具,开始贴春联

爷爷说:“春联内容讲究上下联对仗,横批与上下联的内容要密切相关。两联张贴的左右位置不能够错位,上下位置也要对齐,否则不仅影响外观,还会闹出许多笑话。”看来,写春联、贴春联可不简单呢。

我们先选择了单元门上的春联,上联是“财源滚滚随春到”,下联是“喜气洋洋伴福来”,横批是“财源广进”。爷爷说这副春联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经济快速发展,人民过上了小康生活后的美好心情。大门中间,我选择了色彩鲜艳的门神,左侧是手握宝剑的“尉迟恭”,右侧是挥舞大刀的“秦叔宝”,这两个门神横眉怒目,看起来十分威武。爷爷说,这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两位除暴安良、驱鬼祛邪的武将。新春到来时贴在门上,反映了人民群众祈求平安吉祥的美好愿望。贴完了单元门上的春联,我们又把上下联为“出门大吉行鸿运,进宅平安照福星”和横批“迎春接福”的春联贴在了住室门上。住室门中间我贴了一个倒着的“福”字,爷爷问我福字为什么倒着贴?我说:“‘倒’是‘到’的谐音,‘福’倒了寓意是‘福’到了。”爷爷点头笑了,还夸我爱动脑筋。

贴春联让我学到了许多知识,春联不仅营造了春节的喜庆气氛,它还包括非常深的含义,春联是中华民族的古老文化,经过千百年的演变,现在变成了反映时代潮流,体现民情、民意的现代文化。我为春联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而感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春节前过小年的习俗

全文共 1485 字

+ 加入清单

小年是春节前最后一个重要的节日,小年因为各地的习俗不同,有的地方是在腊月二十三过,有的地方是腊月二十四过。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过小年的习俗,供大家参考!

小年是春节前最后一个重要的节日,小年因为各地的习俗不同,有的地方是在腊月二十三过,有的地方是腊月二十四过。小年的习俗有很多,主要是扫尘,祭社等。今天中国吃网小编就告诉大家小年的习俗有哪些,过小年有什么习俗。

小年的习俗 小年吃什么

民间称为小年,是祭祀灶君的节日。祭灶节,民间讲究吃饺子,取意“送行饺子迎风面”。山区多吃糕和荞面。晋东南地区,有吃炒玉米的习俗,民谚有“二十三,不吃炒,大年初一一锅倒”的说法。人们喜欢将炒玉米用麦芽糖黏结起来,冰冻成大块,吃起来酥脆香甜。

小年的习俗 祭灶

小年这天,也是民间祭灶的日子。民间传说,每年腊月二十三,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因此送灶时,人们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对联、草;其中,后三样是为灶王升天的坐骑备料。祭灶时,还要把关东糖用火融化,涂在灶王爷的嘴上。这样,他就不能在玉帝那里讲坏话了。另外,大年三十的晚上,灶王还要与诸神来人间过年,那天还得有"接灶"、"接神"的仪式。等到家家户户烧轿马,洒酒三杯,送走灶神以后,便轮到祭拜祖宗。

新年后再买一幅新灶神画像,将灶神请回来。在中间这几天内,由于没有灶神的监督,一般人放量暴饮暴食、聚众赌博,放纵自己做一些自己平时也认为不应该犯的小过错。

小年的习俗 大扫除

到了腊月,家家户户都准备过年了。扫尘为的是除旧迎新,拔除不祥。各家各户都要认真彻底地进行清扫,做到窗明几净。在北京,通常把腊月二十四日定为"扫房日。

扫尘主要是将家里进行彻底清洁,主妇通常先将房里的床铺家具遮罩起来,用头巾将头包好,然后用扫帚将墙壁上下扫干净。扫屋之后,擦洗桌椅,冲洗地面。扫房之后,各店铺、居民家焕然一新。新贴的春联,鲜艳夺目,显示着红红火火的鸿福盛景。活灵活现的门神,抬头见喜的横幅,精美的窗花,五彩的年画,花团锦簇的灯笼,和神龛上丰饶的祭品,无不显示着喜气洋洋、欣欣向荣的节日景象。

小年的习俗 沐浴理发

民间有"有钱没钱,剃头过年"的说法。而沐浴理发的活动,多集中在小年前后进行。

小年的习俗 赶乱婚

过了二十三,民间认为诸神上了天,百无禁忌。娶媳妇、聘闺女不用择日子,称为赶乱婚。民谣有"岁晏乡村嫁娶忙,宜春帖子逗春光。灯前姊妹私相语,守岁今年是洞房"的说法。

小年的习俗 吃糖瓜、饴糖、麻糖等

每年腊月二十三,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因此送灶时,人们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草,其中后三样是为灶王升天的坐骑备料。祭灶时,还要把关东糖用火融化,涂在在灶王爷的嘴上。这样,他就不能在玉帝那里讲坏话了。民间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习俗,因此祭灶王爷,只限于男子。

糖瓜、饴糖、麻糖等吃食本为给灶王爷嘴上抹得吃食,逐渐演变成了小孩小年必吃的零食。晋西北有“二十三吃麻糖,吃不上麻糖啃指头”的俗话。

小年的习俗 贴窗花

建好窗花后贴在打扫一新的屋子里,给家里增添了许多过年的喜气。

窗花图案有各种动、植物、人物等掌故,如喜鹊登梅,孔雀戏牡丹 ,狮子滚绣球 ,三羊(阳)开泰,二龙戏珠,鹿鹤桐椿(六合同春),五蝠(福)捧寿,犀牛望月,莲(连)年有鱼(馀),鸳鸯戏水,刘海戏金蝉,和合二仙等等。

小年的习俗 地方禁忌

小年各地的禁忌各有不同。

相传湖北部分地区,小年忌宰杀。

河南有些地方忌讳捣蒜,认为小年捣蒜会把家里捣穷了。

台湾则忌舂米,据说会有把风神捣下来之虞,恐怕给来年带来风灾。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春节的习俗

全文共 447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和姐姐走上了街头,用眼睛看到了,用耳朵听到了,了解了许多关于中国春节“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的传统习俗

我:姐姐,今天是除夕夜,家家户户怎么都挂上了红灯笼,在门上贴上了新春联,就连窗户上都贴上了窗花,而且晚上还要放爆竹,这是为什么呢?

姐姐:说来话长呀!传说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每到除夕夜就会出来吞食牲畜伤害性命,人们只好在这一天逃往深山。有一年,一位白发老人说他能将 “年”兽驱赶走,大家不必再躲入深山。众人不信,但老人坚持让大家留下。就这样,当“年”兽来时,老人突然点燃爆竹,“年”兽被炸得心惊胆战,仓皇而逃。原来“年”兽怕红色、火光和炸响,于是每年大家都贴对联、窗花,放爆竹,防止“年”兽。明白了吗?

我:那为什么门上的“福”字要倒贴呀?

姐姐: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习俗。“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就有人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福到”。

啊!原来我们中国春节的传统习俗含有这么多意义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介绍春节的英语

全文共 583 字

+ 加入清单

My plan of next year

A new year ,a new start,when I stand on the edge of a new year,I can#39;t help thinking about my plan of next year.

Just as the old saying:"Well began is the half of the success."So I decide that I should be at work while the others are still relaxing ,and then ,at the beginning ,I#39;m quicker than the others and of course I will get better result than the others.

But ,what I really decide to do is that I must make good of anytime I can spare though it seems impossible. While,I will do my best to live up with what I have planned,and the result will prove it.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家的春节习俗作文

全文共 867 字

+ 加入清单

传统节日是一个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而来的。中国的传统节日有很多,每个节日也都有自己的庆祝形式,内容丰富多彩,这些也都属于我们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中的一小部分。春节这个传统节日也是从远古发展而来的,从流传至今的节日风俗里,还可以清晰地看到古代人民社会生活的精彩画面。

春节的习俗有很多:扫尘、贴春联、放鞭炮、吃年夜饭、守岁……但是由于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春节的习俗也会有所不同。然而,不管在哪里,春节的习俗含义是相同的——希望在新的一年里喜气洋洋,合家欢乐。

我家过春节的习俗与大部分的南方人是一样的。过年的前几天,我们全家人就一起忙上忙下的打扫卫生,把家里打扫得窗明几净,一尘不染。因为按着民间的说法“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尘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一切的“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所以我们家每一个人都出了一份力,目的就是为了使新的一年家中财源滚滚,一帆风顺。

于此同时,爸爸妈妈也从网上、超市、菜场等地打年货,购买了:各种酒水、牛奶饮料、蔬菜水果、鸡鸭鱼肉、干果杂货……使家里的储物柜堆得满满的。就连从来不爱吃零食的奶奶也从储物柜里拿了一包饼干放在房间里。

在大年三十白天,我们全家还忙里忙外地贴春联、粘年画、放鞭炮……忙得不亦乐乎。虽然有点儿累,但是每个人的心里都乐开了花,脸上也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而令我这个吃货最开始的莫过于是大年三十晚上的这一顿团圆饭。这顿团圆饭爷爷奶奶烧了很多菜:冬笋炒腰花、清炖土鸡、羊肉火锅、清蒸鲑鱼……每一道菜都是那么得丰盛,每一道菜都是那么得美味,每一道菜都是色香味俱全,真是令人垂涎三尺,使人情不自禁地想要尝尝。在吃饭的时候,我与家人们一起喝起了饮料,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家里到处洋溢着幸福与温馨。饭后,大人们还给了我压岁钱,我乐得合不拢嘴。

看着家人过春节,使我不禁想到了宋朝大诗人王安石所写的千古绝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我真希望在生活中能够月月过春节,天天是新年。

[家的春节习俗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春节的习俗作文700字范例

全文共 731 字

+ 加入清单

春节悄然接近,在外的游子都回家与亲人相聚,家家户户早已热闹非凡,此时若站在高处,便能眺望见每家门前的晒着的竹盘,家中的人们也正相聚一起共度时光。

一下楼便望见一家人已凑在大堂,脑中不禁生出疑问,这是干什么,个个挽起袖子,蓄势待发,妈妈招手让我过去,递给我一盆藕,跟着来到门口蹲着擦起藕来,只见白嫩如婴的藕被坚硬的擦板化成泥状,二姨在摆弄猪肉,小姨在剁肉,藕与擦板的清脆的摩擦声,刀与剁板的碰撞声,手在热水中的搅动声,一声声,一下下,相融相和,一曲春节序曲响起,没有感到一丝的厌烦和吵闹,但脑中的疑问还是没有打消,很快,一盆藕都消失成那一盘泥蓉,猪肉都被锋利的刀一下下剁成了肉泥,这时见外婆过来将其混在一起,加些佐料,搅拌成团,接着一个有如餐桌般大的竹盘被拿了进来,只见她们各拿起一团在手中揉搓起来,我这才彻悟,原来是做藕丸子,我便跟着做了起来,手中的肉团冒着阵阵热气,熏得人身上的寒意尽无,软绵绵的肉团被我们揪成一个个小团,在手中轻轻揉着,淡粉色的肉丸在我们的掌心旋转,尽情打磨身上的棱棱角角,尽情感受手掌的温热,那团肉丸便在自己手中渐渐成型,除此之外,她们还用家乡话唠着家常,聊聊东家的侄子,唠唠西家的鱼塘,时不时来几句调侃,引入发笑,时不时抒几丝同情,引入叹息,但句句离不开身边,句句离不开生活,好不和谐,好不愉快,一颗颗肉丸,飘着藕香,一张张笑脸,散着温情,一颗颗心,传着亲情。

渐渐的,我明白,这年前的习俗不单单是一种传承,更是家人间的关心与团圆,是心与心之间的贴近与真情,那揉搓的更不仅仅是一颗颗肉丸,还有那子女对父母的孝心,有父母对子女的关心,更多的是家人之间的亲情,我想即使没有大鱼大肉,只要有家人相伴,时光便会被美好渲染。

[春节的习俗作文700字范例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