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党员《筑梦中国》纪录片观后感(实用20篇)

《大国工匠》纪录片里面的人年龄有别,但都拥有一个共同的闪光点——热爱本职、敬业奉献。下面是党员观看大国工匠的观后感范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浏览

4627

作文

1000

南京大屠杀纪录片观后感500字

全文共 2321 字

+ 加入清单

1937年12月,中国首都-----南京,沦陷了。随之而来的不仅是耻辱,还有一场惨绝人寰,今世人为人震惊的大屠杀-----南京大屠杀

南京城中,无论平名百姓,抑或是没能逃出去的达官显贵,一时间都成了日本人枪口刀刃下惶惶不能终日的待死之人。日本人屠杀中国人民的手段可谓层出不穷,毫无人性。这些手无寸铁的居民被活埋、枪杀,被做练习刺杀的对象,甚至,他们的死亡成为别人的赌约。

《南京大屠杀》纪录片观后感_篇一

1937年,当战火的硝烟升起,日本人侵入中华这片神圣的土地,他们实行三光政策,杀光,烧光,抢光,用各种残暴的手段对中国人民,彻底侮辱了我们的尊严。

从一九三七年至一九四五年,八年的抗战时间,我们抵抗日本人的压迫,整个中华大地冒着战火的硝烟。炮弹入如雨林般落在每一个角落,作为中国人的我们,怎么能坐视不管?

一九四九年中国解放,我们才重见光明,找回自由“以热爱祖国为荣”八荣八耻的第一句铭记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我们要为祖国而努力奋斗,曾经何时,有多少同胞在战争中失去亲人,性命,有多少勇士为祖国捐躯,难道他们的死就理所当然吗?他们是为了这个民族,这个国家,我们不能辜负他们的付出。

半个世纪过去了,浩浩长江依然奔腾向前,无止无尽,美丽壮丽的南京城已难寻旧时容颜,可先辈们痛苦地哀嚎将永远在灵魂深处回荡。

作为历史的回顾,我们有四大发明,古国文化,开元盛世,丝路花雨,但不该有南京大屠杀。

《南京大屠杀》纪录片观后感_篇二

今天下午,我们看了《南京大屠杀》这部影片记录了日本在南京犯下的滔天罪行

在影片中有无数个无辜的中国百姓是被残暴的日本军杀害,尸体遍地都是,人们在逃避日本军的迫害时没命的逃跑着,可就是这样,可还是被日本鬼子害得他们失去了亲人,失去了家园,失去了快乐的生活,是他们使我们中国人失去了数以万计的同胞。

日本鬼子太残忍了,他们这种把自己的快乐里隶之在别人的生命,痛苦上的行为令人发指,他们这行为不是人而是魔鬼。

看着血流成河的南京城,我不禁心酸,眼见前面的日本鬼子残害我们的同胞,每个人不仅纷纷的握紧拳头。

他们真可恶连老人,孩子,妇女也不放过,甚至。。。。。。他们的种种恶行会记在每一中国人的心中,这笔血帐早晚是要算的,到时候一定要让他们血债血还。虽然现在我们和平相处,但我们还是希望日本人能为他们过去做错的那么多的错,衷心的忏悔以及祭奠那些屈死在他们枪口下,刺刀下的亡魂。

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应该记住国耻,勤奋图强,别让这历史的悲剧重新上演!

《南京大屠杀》纪录片观后感_篇三

今天下午,我含着眼泪看完了《南京大屠杀》这部电影,它刺痛了我幼小的心灵,在我的内心深处留下了一个阴影。

七十多年前,卢沟桥事变后,日本军队为达到长期占有中国的目的,也为给正在抗日的中国军民沉重的打击,在南京进行了惨绝人寰、举世震惊的为期40多天的大屠杀。在40多天中共有30多万的南京同胞永远闭上了眼睛。

据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回忆,日军每天都要把成百上千的人赶上卡车,拖到江边用机关枪扫射后淋上汽油集体焚烧,甚至把杀人当成一种竞技娱乐比赛,看谁砍杀的中国人多,无论老、弱、妇、孺均不能幸免。

再看看我们自己,每天都过着幸福的生活,爸爸疼妈妈爱,天天吃的精致,穿的漂亮,可以无忧无虑的上学。这要是在过去,我们过的简直就是天堂般的生活呀!

经过一番深思后,我终于明白日本为什么要侵略中国了,因为中国那时太弱小了,所以才会被别的国家欺负,人民只能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覆巢之下安有完卵?所以现在,国家正在加快经济建设,使祖国强大起来,人民才能过上幸福安定的生活。我想这次中国申奥成功也是国家富强的一个标志吧!

我也终于明白为什么每年的12月3日上午都会警钟长鸣,它时时刻刻都在提醒我们勿忘国耻,提醒每一位中国人要团结一致、要尽最大的努力使祖国更加富强。

《南京大屠杀》纪录片观后感_篇四

今天看了一场历史剧《南京大屠杀》。1937年12月,日本人带领上万人来到南京,他们的带来,南京就像进到地狱一般,到处是喊杀声、枪声,人们的呻吟声。

日本人对中国人名进行大笔的屠杀。他们把人反绑在一起,带到一个隐秘的地方,拿机枪扫射。一枪下去,他们的喊叫声停止了,他们倒在血泊之中,然而日本人还不罢休,手中拿着刺刀还一具一具的刺下去,即使有人活着,他任然是无用的。

6.参观南京大屠杀纪念馆观后感汇总

日本人到村民的家中,市民家中,家庭里的每一个人都无法逃脱,每一个妇女都被糟蹋,一些有钱人的妇女把脸弄脏,不被人发现,从而逃过一劫。

所以,南京大屠杀是每一个中国人无法忘记的。

《南京大屠杀》纪录片观后感_篇五

回望历史,中国那些灰暗的日子是无法隐去的,我们所受的伤害和侮辱是无法淬灭的!

在中国的抗日战争期间,日本侵略者所犯下的滔天罪行令人愤怒!而其中最血腥的,莫过于惊世的南京大屠杀!

我想,每一个中国人都无法忘记这一天,1937年12月13日。这一天,南京论陷,这一天,噩梦开始!

我的记忆中,南京大屠杀并没太血腥,我知道死了许多人,可我并不知道,这是一次多么残不忍赌的杀寥!自从看了《南京大屠杀》纪录片之后。整个人都在一种难以置信的情绪中,日本人还是人吗?他们怎么可以这么狠心?

看着图片上的累累白骨,听着解说员那低沉得声音,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而之后我所找到的南京大屠杀的资料,更是让我瞠月结舌。

在南京大屠杀之后,中国人民被唤醒了!日本人在中国战场上节节败退!

1945年抗战胜利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对南京大屠杀的主谋者松井石根与谷寿夫进行宣判。而就在这时,日本人既然还想否认这个血腥事实。现在。日本与中国摩擦不断,这一切,谁又能说与当年那场战争毫无关系呢?

南京大屠杀是中国历史上永远铭记的事件。我们,也会将其永远铭记!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英雄儿女央视大型纪录片观后感

全文共 631 字

+ 加入清单

“只要还有一个人,就要战斗下去,人在阵地在”,特级战斗英雄杨根思发出的铮铮誓言,鲜明体现出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打仗从来都是“狭路相逢勇者胜”。抗美援朝战争中,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使用了除原子弹以外的当时所有新式武器和战争手段,战争异常激烈、残酷。面对强敌,志愿军将士充分发扬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以压倒一切敌人而决不被敌人所屈服的气概亮剑杀敌。他们敢于近战夜战、迂回挺进,以各种轻型武器对付敌人的飞机、坦克、大炮;他们即使身负重伤,也要从血泊中爬起来同敌人血战到底;他们冒着密集的轰炸和严密的封锁,建成了打不断、炸不烂的钢铁运输线;他们同敌人“空中拼刺刀”,创造了世界空战史上的奇迹。“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务,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志愿军将士发出“三个不相信”英雄宣言,以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大无畏精神,打败了侵略者,奠定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

我军历来是打精气神的,过去钢少气多,现在钢多了,气要更多,骨头要更硬。在我国由大向强、将强未强之际,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来自各方面的严峻挑战,人民军队必须做好随时打硬仗的准备,继承和发扬我军敢打必胜的精神品质和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培育“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战斗精神,砥砺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血性胆魄。把培养大无畏的英雄气概融入练兵备战各方面全过程,从难从严从实战要求出发摔打部队,形成练兵不懈怠、备战不松劲、打仗不怕死的昂扬士气,确保在党和人民需要的时候拉得出、上得去、打得赢。

展开阅读全文

篇2:高分纪录片《地球脉动》观后感

全文共 890 字

+ 加入清单

沙漠里久旱之后的一场甘雨,荒芜如火星般的地表忽然奇迹般地焕发出勃勃生机,沉寂的地下,长达三十年的种子争相萌发,绚丽夺目的小花布满整片山谷,数天之内,它们生长、开花、凋谢、死去,完成一次轮回;委内瑞拉平顶高原,柯南道尔的“失落的世界”,在世界落差最大的瀑布从峰顶流下,陡然急降近千米,水雾在阳光下幻化出绚烂的彩虹。在这样的激流里,居然生活着不少动物,为了生存,在与水流的力量抗衡的斗争中,它们各显神通。智利海岸,终年无雨,但仅仅凭着云雾带来的水汽,就给沙漠带来了生命的奇迹,仙人掌在夜间绽放美丽花朵,花蜜成为迁徙的鸟儿沿途的美餐;飞越喜马拉雅,是蓑羽鹤每年迁徙的必经之路,面对世界上最高的山脉、虎视眈眈的天敌金雕,面对生死之间的挑战,蓑羽鹤忍着寒冷和饥饿,一下一下地展翅爬升,从绵延雄伟的雪山群上掠过,去往那温暖的越冬家园;成千上百的帝企鹅挤在一起,以相互的体温抵御零下40度以下的严寒和秒速30米以上的暴风雪,确保身体下面的蛋能平安度过世界上最漫长的黑夜,当新年的第一缕阳光洒落,地平线上渐次出现雌企鹅的身影时,生命的希望之火也被重新点燃。

无论在什么恶劣的环境,只要有一点点的可能,生命就自然地找到出路。这就是自然法则,也是《地球脉动2》为人类展现的自然精神。可是这些精神却渐渐被人类腐蚀。

每年往返于地球两极之间的蓝鲸,在深蓝色的海上穿行,泛起阵阵白色浪花。但是由于人类捕杀,数量有几千万只,已锐减至不足万头。沙漠野生双峰驼,也因为人类的猎杀,不足一千头,甚至为了躲避人类的捕杀,只能生存在环境最恶劣的撒哈拉沙漠戈壁滩。就像刘慈欣在黑暗森林法则里说:宇宙就是一座黑暗森林,每个文明都是带枪的猎人,像幽灵般潜行与林间,轻轻拨开挡路的树枝,竭力不让脚步发出一点儿声音,连呼吸都必须小心翼翼:他必须小心,因为林中到处都有与他一样潜行的猎人,如果他发现了别的生命,能做的只有一件事:开枪消灭。

在《地球脉动2》里,我们看到更多我们生存的星球上一些鲜为人知的秘密,但在我们惊讶赞美的同时,我们也需要重新思考,人类在整个地球文明上的位置,更要想一想那个亘古不变的问题:我们是谁?我们将去往哪里?

展开阅读全文

篇3:纪录片《致未来书》观后感

全文共 370 字

+ 加入清单

历史是种子,它储藏着我们的秘密。我们感激命运与前辈带给我们近乎完美的生命,那是置身于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探索救国之路,实现自由、民主的背景中不屈不挠的代名词。

纪录片致未来书》正是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纪录片团队致敬前辈追寻梦想、泽被后人的又一个奉献。追溯我与这个团队的合作,要始于《1937南京记忆》,一群创作阅历丰富、艺术积淀深厚、价值判断自信、影像表达娴熟、老谋深算的“定海神针”与朝气蓬勃先锋前卫的年轻人组合成的创作团队,令我印象深刻。

这之后,我开始关注江苏广电纪录片创作中心这支气韵生动、内力十足的创作团队和他们的作品,在我们一起合作《东方主战场》前后,他们先后创作了8集纪录片《中国梦中国路》、10集纪录片《外国人眼中的南京大屠杀》、8集纪录片《中国大运河》、3集纪录片《朗世宁》……每一部都是呕心沥血,深耕细作,充满着历史情怀。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党员教育电视片《历史的抉择》观后感

全文共 297 字

+ 加入清单

2017年3月23日上午,黄河路社区组织党员50余人收看专题教育片《历史的抉择》。

《历史的抉择》是由德阳市委组织部、广汉市委组织部联合摄制,并在全省党员教育电视片观摩交流活动中荣获一等奖,该片主要讲述的是德阳市广汉市向阳镇在全国第一个摘下“人民公社”的牌子,揭开农村政治体制改革序幕的故事,该片真实生动地再现了德阳市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历史时期,推进农村改革的历史篇章。

观看影片后,社区组织大家学习讨论,大家纷纷表示,通过观看《历史的抉择》这部专题教育影片,诠释了德阳各级党组织和党员敢于担当、敢为人先的先锋模范精神,我们要以切实的行动认真学习,认真工作,提高工作技能,为基层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展开阅读全文

篇5:纪录片我们诞生在中国观后感

全文共 891 字

+ 加入清单

在《使徒行者》、《危城》、《微微一笑很倾城》、《盗墓笔记》、《爱宠大机密》等大片的轰炸下,纪录片《我们诞生中国》刚上映已经被挤得没有位置了。即使片方打出了用时3年,耗资1000万的宣传策略,排片率依旧维持在每个影院每天6场左右的数字。但即使是这样的“惨况”,也丝毫没有掩盖《我们诞生在中国》的闪光点。

导演陆川,12年前曾拍过《可可西里》,之后《王的盛宴》铩羽,有人说这次带着《我们诞生在中国》回归,业内好评“这是质量上毫无争议的作品“,被冠于这样的标签后,陆川饱受质疑,这部风格绮丽的电影能否成为8月的票房黑马,好戏似乎才刚刚开始。

正如陆川自己所说,在美国叫自然电影,nature movie,在国内还没有,这应该是中国电影历史上第一部自然电影。用三种动物,四时更替,讲述生命的轮回。在豆瓣上看,评价8.3分,已经相当不错了。

大家都说看这部片子就像是看赵忠祥老师的动物世界,何必花那个钱去电影院看动物世界呢?但从某种意义上看,动物世界只是陈述动物的生活习性,而电影则用拟人化的角度把动物的一举一动丰富化。

就如片中熊猫丫丫要面临女儿美美学会独立而离开的那一天;金丝猴淘淘自从有了二胎妹妹就变得很沮丧;雄性藏羚羊在望眼欲穿的等待母羊的归来时,却选择了另结新欢……这跟人类的世界几乎无异。

在狗血校园爱情电影的审美疲劳中,《我们诞生在中国》的确是电影界的一股清流,不能说这部片子有多好,但最起码它回归到人们最本初的东西——对生命的敬畏,陆川能坚持从《可可西里》走到《我们诞生在中国》是难能可贵的。

在《可可西里》上映以后,唤起了对于野生藏羚羊的保护,使得其种群有了数十倍的增长,如今已摆脱濒临灭绝的境地。对于这样的改变我们应该庆幸,野生动物是有权利有资格和人类共享地球的。

已近天命之年的陆川在去年儿子诞生的时候曾写下这样一段话:“我想表现这些动物是如何映射人类生活的,他们生宝宝,就像我们人类一样。他们把最好的给孩子,去抚养他们,也跟我们一样。他们会成功,也会失败。当他们失败时,后果也可能是可怕的。他们会去做对家庭最有利的事情,这也与我们人类产生共鸣。“此番话也正是陆川拍这部片子的初衷。

展开阅读全文

篇6:2024年向《榜样》看齐做合格党员观后感

全文共 1187 字

+ 加入清单

榜样是旗帜,代表着方向;榜样是资源,凝聚着力量。“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必须把树立先进典型作为引领和激励党员保持先进性的重要举措。要把合格的标尺立起来,把做人做事的底线划出来,把党员的先锋形象树起来,用行动体现信仰信念的力量。

先进模范是社会的宝贵财富,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崇德向善是社会和谐发展的精神动力,见贤思齐加强道德品质修养的重要方法。我们在向先进模范学习的同时要广泛深入开展学习宣传先进模范活动,激励和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在全社会蔚为风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力量和有力道德支撑。

崇德向善,是中华文明发展历史的光辉结晶,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崇德向善的品德,增进了人类与自然、国与国、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发展。一个文明社会,首先应该是一个有道德的社会。一个社会把什么东西当成最值得追求和尊敬的,决定了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这不仅是一个道德问题,而且是一个政治问题,这也正是我们学习先进模范、宣传崇德向善、弘扬中国精神的重要意义所在。

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的不断推进,整个社会进入矛盾错综复杂的转型期,“涉险滩”、“啃硬骨头”需要我们有强大的精神动力和高尚有力的道德支撑。物质的发展,并不必然带来精神的富足。现实中我们的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然而我们的精神生活却没有随之得到提升,我们多数时间、多数人都缺乏发自内心的感动。先进模范蕴含的正能量,恰好能弥补我们心灵的这种缺憾。先进模范的身上闪耀着道德的光芒与光辉,他们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是公民道德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的楷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力量和有力道德支撑。

古人曾经说过: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先进模范为我们树起了一个个标杆,给我们指明了努力的方向,给我们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力量和有力道德支撑,为我们促进道德修养提供了借鉴。我们要充分发挥先进模范正能量的引领作用,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做到乐于助人、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做到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做到崇德向善、见贤思齐,促进道德修养,进而使社会正气发散传播,使整个社会道德水准不断提升,形成崇德向善的社会风尚。

时代需要道德风尚来引领,社会发展需要道德楷模的正能量来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道德模范强大的精神力量和有力的道德支撑。我们要向先进模范学习,要大力宣传先进模范的感人事迹和优秀品质,激励广大干部群众以道德模范为榜样,崇德向善、见贤思齐,促进道德修养,让崇高的道德追求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精神是时代最盛开的花朵。以先进典型为标杆,从中汲取强大精神力量,我们就一定能推动“两学一做”深入开展,使每个党员学有标杆、做有榜样,努力践行党的宗旨,保持为民本色,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事业中奋发有为、建功立业。

展开阅读全文

篇7:《为你而歌》纪录片观后感

全文共 762 字

+ 加入清单

平凡的岗位做出不平凡的事业,这就是我观看《为你而歌》后最深刻的感想。

张进来一位普通的农村干部,在深山沟里带领村民治富,远近闻名,成效显著。

李银环一个特教老师,爱事业,爱岗位,爱孩子,愿把一生奉献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让板结的土地长出绿草,开出鲜花,结出硕果。

董学法一个普通的外来务工人员,有着不平凡的作为,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互助友爱。

刘永泉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赢得了群众的认可,用辛勤劳动的汗水为住户送去党和政府的关怀与温暖,展现着新时期一个平凡的基层共产党员的风采。

他们时刻牢记自己是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他们在为自己的理想辛勤耕耘,他们把自己的一切交给了党。他们可歌可泣的动人事迹感染着我,只有高尚的情操,才能做到像他们那样,也只有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才能像他们那样忘我工作,锐意进取,勇于创新。才能像他们那样在面临困难和危险的时候,要把人民的利益摆在第一位,奋不顾身,挺身而出。在物质利益面前,做到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公私分明,克已奉公,方便让给群众,困难留给自己。

我作为一名林业工作者,做就要做出名堂,做出味道。我决心以英雄模范为榜样,树立甘愿吃亏、不怕吃苦、为人民无私奉献的人生观、价值观。时刻牢记林业工作是生态建设的主体,时刻把林业工作与我区的生态建设紧密联系起来,树立生态立区的观念。

作为书记我更要虚心向模范人物学习,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充实自己,在工作中勤于思考,勇于实践,大胆创新,真心实意地想着群众,认真听取群众意见,虚心接受群众的批评和监督,处处关心群众疾苦,切实为群众谋利益,甘心情愿地做群众的知心朋友。

在平凡的岗位可以有不平凡的业绩,平凡的人可以有不平凡贡献。在林业这个平凡的岗位上,我要以一个合格的共产党员的条件要求自己,不动摇自己的信念,朝着既定的目标前进。在平凡的岗位上发挥自己的光和热。

展开阅读全文

篇8:纪录片老县长高德荣观后感

全文共 881 字

+ 加入清单

高德荣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22日下午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报告会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刘云山看望报告团成员,向高德荣表示亲切慰问,对学习宣传高德荣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提出要求。

雷锋在日记中说:“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颗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颗最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守在你生活的岗位上?” 高德荣就是这样的一滴水、一线阳光、一颗粮食、一颗螺丝钉。

“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在一些人眼里,高德荣并没有干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是他扎根基层、心系群众,长期坚守在条件艰苦的独龙江畔,主动返乡扎根独龙江,全身心致力于家乡建设发展,一心扑在群众脱贫致富上。这种“舍小我顾大我,弃小家顾大家”的思想境界,的确感人至深。

高德荣曾任云南省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县长。身为一个厅级干部,他颇有些传奇色彩。他最珍爱独龙江的山山水水、喜欢穿一件“独龙族褂褂”、出行总是带着“N件宝”、经常住在老乡家里、三十多年几乎顾不上家……试看今日的官场,像高德荣这样无官气、“接地气“的官员还有多少?“一心为民的好县长”,高德荣当之无愧。

高德荣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清白做人、干净做事、坦荡为官,把“为民务实清廉”落实在行动上,生动诠释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的要求,展现出共产党人的精气神,传递着向上向善的正能量。与他相比,那些专向群众“口袋”下手的干部、拉帮结派混“圈子”的干部、擅长送往迎来吹牛拍马的干部,能不惭愧吗?

“见贤思齐焉”,弘扬高德荣精神、争做“四有”好干部,党员干部不仅要内化于心、更要践之以行。既要保持政治定力、坚守法律制度的底线,把清廉作为立身之魂,又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把老百姓的利益摆在第一位;既要守纪律、讲规矩,学会为欲望设定底线,又要为官有为,敢于负责、勇于担当,用实干苦干惠及群众。

“天地之间有杆秤,那秤砣就是老百姓”。怎样学习焦裕禄、杨善洲、王瑛、任长霞、高德荣的公仆精神、走好为政之路,值得每一个党员干部深思。

更多热门文章推荐:

展开阅读全文

篇9:看《叩问初心》警示片最新观后感心得体会

全文共 1123 字

+ 加入清单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讲话中,深刻阐述了开展主题教育的重大意义,阐明了主题教育的目标要求和重点措施,对开展主题教育提出了明确要求。作为基层的党员干部,在这场主题教育活动中,我们该怎么做,个人认为,要做到以下三点:

时常为初心温故知新。“初心”,指做某件事的最初的初衷、最初的原因,也可理解为最初的梦想,最初的感觉和样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初心,有自己的梦想,在不同的历史维度和特定身份下,自然有不同的“初心”。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了,一艘红船在位于中国东南一隅的浙江嘉兴南湖的湖面上扬帆起航,载着共产党人的初心,一路向前。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次提出“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指出“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为什么出发”,当然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而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道路不是一路坦途,共产党人栉风沐雨,砥砺奋进,与时代大潮共舞,与改革开放同行。作为共产党人,在永葆“初心”的同时,也要经常温故知新,不断赋予“初心”以新时代和新。

经常为初心除尘清污。窗明几净,心里才亮堂。物质上的房子要经常打扫,心灵的房间,不打扫也会落满灰尘,蒙尘的心会变得灰色和迷茫,渐渐地就会迷失了方向。大到“老虎”小到“苍蝇”,一个个落马的官员,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初心”被蒙上了厚厚的尘垢,找不到了。他们忘却了初心、忽视了律己、迷失了自我、用错了权力、放松了警惕、失去了监督、最终犯下大错,锒铛入狱。“初心”被蒙上了厚厚的尘垢,找不到了。试想,如果经常想想,日日三省其身,为党为国为人民谋而忠乎?时时回望初心,精心呵护初心,用力擦亮初心,一路走来,有初心的指引,还会迷路吗?需要我们不断的运用新时代新思想,紧跟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教诲,不忘初心,不辱使命,永远牢记服务人民的宗旨,为实现共产主义伟大梦想不懈奋斗。

常态为初心坚守使命。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始终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不同时代不同使命,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一个国家和民族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和任务不同。新时代呼呼新担当,新使命催生新任务。国内,决战决胜全面小康的任务迫在眉睫,国际形势更是复杂多变。在这关键时期,党员干部们应该主动站出来,承担历史使命,勇于担当负责,在各自工作的领域积极主动作为,时刻保持斗争精神,敢于直面风险挑战,用实际举措践行“初心”。“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发展是硬道理”“大家撸起袖子,加油干”,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用热情和责任坚守使命,带领广大干群一直向前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2024反腐专题纪录片《永远在路上》观后感

全文共 1103 字

+ 加入清单

对于白恩培等人的腐败行为,使自己真正在思想上受到了震憾和教育。看着这些人,哪一个过去不是热血方刚、踌躇满志的同志,而今天却成为阶下囚,这就是因为他们在这改革开放深入进行的重要时期,也是社会转型阶段,没有时刻进行理想信念的修养,加强作风建设,导致理想信念动摇,丧失党性原则,宗旨观念淡薄,把权力当成谋取私利的资本,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占据头脑,价值观发生偏离,堕落为犯罪分子。观看结束后,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对存在的这些社会问题,下面谈谈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这些人在他们强取豪夺完成由腐而败的进程中,为什么会一路畅通呢?这些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深挖其根源有如下几点:

一、执法观念严重错误,权力异化,把党和人民赋予权利当作自己的东西。贪婪成性,手中的权力就是他们敛财、“称霸”的“法宝”。那么权力的本质是什么?权力因何而生,又应为谁而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二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但是在他们手中的权力却蜕变为强取豪夺、祸国殃民、实现个人私欲的工具。

二、缺乏执法监督机制、体制漏洞,民主建设形同虚设,出现利用手中职权为所欲为,以个人意识代替法律。从外部环境分析,这十几年正是我国改革开放深入进行的重要时期,也是社会转型阶段。新旧体制转轨,两种体制并存,思想意识形态多元化是这一时期的特点。体制上漏洞为他们的犯罪提供了空间和土壤,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促使一部分公职人员对自己手中的权力产生了错误认识。从制度层面看,我们的一些制度缺失,也是他们犯罪的重要原因。虽然党和国家采取了多种措施予以遏制,但是收效仍然不很明显。从法制层面来看,“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群众在恶权面前的是无奈和妥协。从深层次看,是社会法律意识的缺失和法律的不完善。因为前者的缺失使人们不懂得、不善于用法律来保护自己,唯有妥协;制度的缺失,则导致无法可依,对霸权的滋生横行无能为力,为权钱交易留下空隙。社会法律意识的提高是防腐拒败的基础,务必长抓不懈;现有的法律规范更多的是关注和惩罚已然的职务犯罪,对职务犯罪的预防性立法远远不够。立法的欠缺和法律监督权限设置上的结构性缺陷,也给现阶段预防职务犯罪的司法实践带来了困惑。

因此,我们认为要从根源上防止腐败,应该作到以下几方面:

一是始终坚持政治理论学习,坚定理想信念。

二是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端正思想作风,提升思想境界。

三是始终坚持执行党的各项廉政建设规章制度。这些腐败分之地下场警示我们:在社会主义中国,法律面前没有特殊公民,党纪面前没有特殊党员。要严格遵守廉洁自律的有关规定,耐得住艰苦,管得住小节,挡得住诱惑,做一个清清白白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纪录片《同心战疫》观后感

全文共 944 字

+ 加入清单

近日,在主持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强调,要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凝聚众志成城抗疫情的强大力量。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在这场抗“疫”中,我们要做棵“石竹”,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我们要有“咬定”的狠劲儿。咬盯疫情,有的放矢。要充分发扬党员干部艰苦奋斗精神,激发关键时刻冲得出、危难之际豁得出的带头风范。要坚持依靠群众,锻造出群防群控、联防联控的铜墙铁壁。要保持科学严谨的工作作风,实事求是,公开透明,及时为人民群众注入稳心剂、凝心剂。咬盯疫情,更要有“决不让疫情魔鬼藏匿”、不获全胜不收兵的狠劲儿,对自己狠一点,举措更严一点,防“疫”的胜利就多一层,就能早一刻为群众的生命财产搭好“安全线”、筑牢“堡垒墙”。

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我们要有“立根”的顽劲儿。越是艰难越向前,越是艰难越挺立,这就是顽劲儿。我们向“疫魔”宣战,全民都在“狙击”,每个人都是逆行者。“疫情未来10天至两周或迎来高峰期”,更需要我们携手逆行,携手抗击,万众一心、共克难关。对于个体来说,天降大任,苦心志,行拂所为,在危难中得以锻造,对一个国家也是如此。实践告诉我们:越是经历过艰苦环境磨炼的国度,生命力越是顽强,越是倔强,因为她的“根”深深地扎在“岩石”之中。

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我们要有“千磨”的坚劲儿。自强不息、劲健有力是中华民族固有的精神基因。曾记否,我们之所能历经无数战乱饥荒、屡受外敌欺侮侵略而始终怀揣梦想,不折不挠、奋起抗争,愈挫愈勇、奋发图强,一路高歌前行,就是因为我们骨子里那股“宁折不可曲”的坚劲儿。面对“疫情”蔓延,不恐慌,不麻痹,心理上藐视,行动上重视,方法上科学,这才是我们战“疫”的正确打开方式。

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我们要有“任尔”的豪劲儿。要游泳总会呛水,要前进总会遇阻,凌寒暑而不渝其色,这就是我们的豪劲儿。“统一指挥、统一协调、统一调度,令行禁止”,这是我们体制的优势和制度的力量,也正是我们打赢这场战“疫”的信心之源、活力之源、动力之源。越来越多的患者被治愈出院,病毒疫苗和药物的研发也在不断推进,频传佳音,这就是胜利的成果、希望的曙光。

栉风沐雨,不畏浮云,自信击“疫”,我们一定能破“疫”前行、行稳致远!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同心战疫》纪录片观后感

全文共 969 字

+ 加入清单

张杰有一首新歌《最美中国人》,歌词朴素却感人:“你抖落人生的仆仆风尘,平凡梦想,点亮日月星辰……”时光的车轮尚未驶进2020,新冠肺炎这位不速之客突如其来,猖狂肆虐于神州大地,许多中国人都奋不顾身地参加了这场“战役”,他们何尝不是最美的呢?

你瞧,那个叫杨伟英的护士长。当她走出负压病房,脱下厚重的防护服时,原本清秀的脸庞上留着深深的压痕,身上的衣服也已被汗水浸湿。若是把衣服拧成一团,定能拧出一大把汗水。再看看那个名叫李芹芹的护士吧,褪下那密不透风的防护服就能发现,她的双臂因为过敏而变得红肿。那一道道红痕,真是让人触目惊心!然而,她们有想过退缩吗?有想过趁大家不注意时临阵脱逃吗?不,她们从未如此。也许,她们的脸和手臂在此刻已不堪入目,但谁说她们不是最美的人儿呢?她们的美,美在兢兢业业,美在勇敢无畏。

病毒肆虐时,还有一群普普通通的人美得让你挪不开眼。江苏江阴周庄镇东林村有一位73岁拾荒阿婆,当她听说疫情十分严重时,揣着辛辛苦苦攒下的9000元钱到村委会,欲支援防疫工作。遭村委会婉拒后,阿婆当场急得嚎啕大哭。年迈的阿婆虽然衣着简朴,脸上涕泗横流,但她的善举却彰显出一种别样的美丽。还记得因保姆纵火案被网友熟知的林生斌吗?妻离子散的悲痛没有压垮林爸爸。在杭州红十字会公示的捐款明细中,他捐出了5000个单价18元的口罩,总价值90000元。他原本仪表堂堂的相貌在妻儿离世后慢慢衰老,却又在这一瞬间,成了大家眼里的“中国之美丽者也”。他们的美,美在舍己利人,美在无私奉献。

马克思说:“社会的进步,就是人类对美的追求的结晶。”除了不可计数的无名战士奔赴前线抗“疫”,社会上的诸多企业也纷纷伸出了援手。各大银行多则捐出几亿元,少则捐出几千万元;视频APP里的佼佼者,如快手、腾讯,也都先后捐出了1亿元、3亿元这样惊人的数目;在这个手冲奶茶被大众淘汰的时代,“香飘飘”奶茶却捐出了1000万元;在医疗物资紧缺的时刻,阿里巴巴公司设立10亿元医疗物资专项供给基金,为了让火神山医院拥有丰富的物资保障,阿里团队还帮忙搭建了无接触收银系统。它们的美,美在大气担当,美在责任心强。

“最美中国人,顶天立地大写的人。不必多想也不用去问,就在身边把心灵温润。”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中,有最美的中国人冲锋陷阵,我们便能满怀希望,守候由他们绘出的斑斓春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中国伟大工程纪录片观后感

全文共 1799 字

+ 加入清单

所谓“超级工程”,在我理解中是指那些能够代表一个地区、一个时代的伟大工程。2012年,中央电视台推出了大型纪录片《超级工程》,记录了五个中国重大工程项目——港珠澳大桥、上海中心大厦、北京地铁网络、海上巨型风机和超级LNG船。我有机会粗略地观看了一遍,深有体会。

首先,在观看过后,我内心油然而生出自豪感。每一个超级工程的背后,都体现着伟大的祖国的经济科技实力,代表着中国发展的里程碑。这五项工程从不同方面代表着中国工程的最高水平,其中港珠澳大桥、上海中心大厦、北京地铁网络都直接和土木工程相关联,这也是我观看纪录片的原因,这让我更加了解国内土木工程领域的发展。

其次,我在观看过程中了解了很多相关知识。

第一集的港珠澳大桥,大桥的建立联系了香港、珠海和澳门三地,使当地人民的往来交通大大便利。建造人工岛是工程的一大关键,东西两个人工岛连接着世界上最长的沉管海底隧道。同济大学桥梁系教授葛耀军教授带领学生们利用风动模型解决共振问题,为工程的改造作出贡献。这体现着我们同济大学土木工程水平在全国处于领先,这更令我这个土木学子深深感到骄傲。工程师们说出的那句“没有岛我们就造一个”,令我感到中国工程师的那种骨气!

第二集讲述的上海中心就屹立在我们身边,再熟悉不过。没想到建造过程却是如此艰难,如此充满创造力。众所周知,上海的土质是软土,不利于基础的稳固性。纪录片里,工程师做了个小实验,用豆腐代表上海的软土,然后将一个上海中心的模型放上去,结果豆腐直接就碎掉了,如果这样是实物,后果可想而知。解决方法是在土壤中打入坚固的基桩,然后浇筑钢筋混凝土底板。大厦采用风力发电这种绿色的能源方式,用来提供大厦的照明用电。一共19种绿色技术每年能为大厦节省25%的能源费用。这种符合可持续发展观的建造理念令我佩服。

第三集讲述的是北京的地铁网。地铁,在当今社会对于大城市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大城市中,路面堵塞堵塞已经成为顽疾。地铁的出现能够大大便利交通,缩短交通时间。西方国家地下系统大多与城市同时形成,甚至先于城市形成,而北京地下错综复杂的管道系统对于修建地铁来说是个重大困难。不过工程师们通过自己的坚持和智慧,不断克服困难,是这项超级工程得以实现。这对于选择地下建筑工程方向的我来说,是一种特殊的激励!  同样的,海上巨型风机和LNG船令我震撼。

另外,影片中,超级工程的建造过程,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现在的中国,个人或者企业的实力还是太薄弱,大型项目超级项目很难有私营单位完成,而中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需要继续基础建设,发展基础交通运输等项目。当你看到超级工程中那5个上百亿的项目我真的在感慨国家在大型项目建设中超凡的实力。这也可以侧面反映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能够集广大财力人力完成看似不可能的壮举。这些超级工程能带动的就业及区域发展是非常积极和正面的。从事超级工程的设计与建造近期来看不仅能促进就业,拉动经济,中期来看对区域发展也有莫大的鄙夷,而更重要的是,在超级工程的施工建设中所遇到和解决的困难能为我们提供难能可贵的经验。

接下来说说《超级工程》这部纪录片。这部纪录片拍摄得很对工科生,或者说至少很对我的胃口。相比之下,它的解说不像是《舌尖上的中国》的解说那样华丽诱人,而是采用一种客观严谨的语气,平淡中叙述着工程的神奇。而且,在表现手法上,为观众展现了许多易于理解的实验,用一些简单易懂的知识解释工程的复杂名词,使观众更好地理解工程过程。有人说,这种纪录片枯燥无味,但我看来却是每一帧每一秒都是那么的奇妙有趣。

纪录片还通过描写各行各业的人民的真实生活,来体现他们从超级工程中受益匪浅,从侧面展现超级工程的重要意义和价值,使“超级工程”这个名词不再束之高阁,而是紧密贴紧人们的生活。纪录片还将更多的镜头对准了那些参与到工程建设的普通人,通过真实的笔触鲜活地呈现了奇迹背后的艰辛历程,令这部科学类工程题材纪录片充满了浓厚的人文情怀。追随镜头,观众看到了技术人员驾驶世界上最大盾构机开掘北京地铁隧道的艰辛,目睹了海上吊装巨型风力发电机的壮举,感受到站在上海中心大厦俯瞰浦江两岸的心旷神怡。

可以说,《超级工程》这部纪录片改变了我对中国工程实力的看法,很难想象这些巨型伟岸的工程杰作是我国工程师独立设计建造出来的。如今,中国也能自豪地对全世界展示属于中国创造的工程奇迹。这是我们的骄傲,也是激励我们新一代工程师的强大动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党员干部《筑梦中国》观后感

全文共 1171 字

+ 加入清单

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基本陈列时向国人宣告了要实现中国梦。他说:“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最伟大的中国梦。”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是中国近代史中中华儿女为之奋斗的方向,也是我们先辈们努力追求的不竭动力和渴望进步的夙愿,它深深体现了今天中国人的理想。

纪录片中展现了以“四海平静,天下太平”而取名的南京静海寺风貌,这座为郑和下西洋所作功勋所建的寺庙,却在四百多年后见证了中国海上的屈辱。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两年后的1842年,清王朝代表被迫和英国侵略者在这里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开启了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被列强侵略与压迫的屈辱历史。也是从那时起,中华儿女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开始了艰辛的探索历程。

落后就要挨打,面对他国列强的侵略,一批有识之士为了救国救民开始了屈辱苦难中的抗争。影片中展示了民间组织的金田起义、后来的太平天国运动,虽都以失败告终,但都是国人自救的有力佐证。清王朝面对列强的洋枪大炮,兴起了以“自强”“求富”为目的的 “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风生水起,但终究未能救国,却在历史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群雄逐鹿的时代到来了,列强们对中国的凯觎之心昭昭可见 ,积贫积弱的中国任人宰割,《辛丑条约》的签订,中国完全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至此,民族之基摇摇欲坠。没有刻骨铭心惨重代价的付出,就无法找到前进的道路,就不会有后人的“振兴中华”的强力呐喊和变法图存的警钟,更不会有推翻封建专制政体的决心和毅力。

维新变法、义和团运动,清王朝最后的垂死挣扎,已抵挡不住“巍巍哉,革命也!皇皇哉,革命也!”的时代召唤。《革命军》、《警世钟》、《猛回头》,一篇篇檄文,在二十世纪初,喊出了国人的心声。前人的冲锋与失败,后人的前赴与后继,屈辱和抗争并存是多么的震撼人心!更让我看到这样一个迫切寻求伟大复兴的民族,是如何一步步求变的。一只沉睡的东方雄狮,正在醒来!风雨如磐,沧桑历史,让我穿越在历史时空中,深切感知我们中华民族的复兴轨迹。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这个命运共同体所面对的是无尽的深重与苦难,落后就要挨打,这是符合弱肉强食这个国际“丛林法则”,在筑梦中国的过程中,我们经历了难以排解的苦难忧伤,走过了风雨如磐的彷徨迷茫,今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已渐渐清晰,我们有了更加明确的前进方向。 但历史告诉我们,实现梦想之过程,并非一蹴而就,它需要一个历史的进程。正如总书记讲话中所言,这是一次“自我革新”。没有任何梦想是唾手可得,只有自强不息坚定梦想的奋斗才会实现伟大的梦想。当下,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每个人都应该是责无旁贷的筑梦者。作为一名基层普通党员干部,在筑梦中国的道路上,愿成为踏平荆棘的探路者,为“中国梦”早日实现贡献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纪录片走向海洋观后感

全文共 1282 字

+ 加入清单

走向海洋》坚持以精确的文献、专家的发言作为叙事基础,展示了中华民族历史风帆在指南针引航下曾经独占鳌头的历史篇章,说到北宋海外贸易已经“被赋予了相当重要的地位”,并产生了中国第一个航海贸易法规“广州市舶条”;“巨大的中国商船,往来于广阔的海洋之上,由此而来的巨额收入,源源不断地流入南宋国库”;“在元朝,隋唐以来利用大运河运送漕粮的方式,改由海运完成”等等,真让人眼前不断发亮。而像李约瑟在《中国科技史》中写道:“他们在潮汐理论方面一直比欧洲人先进”;像“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有幸目睹了帝国强盛的海上事业”;像“阿拉伯旅行家苏莱曼发现"仅广州一地,旅居于此的阿拉伯商人就超过了12万"等等,以多视角调度观察和展示近代化进程的基本样貌时,就不能不让人心头发热了。

《走向海洋》在画面风格上强调与历史相吻合的厚重品质,在远去历史情景的复原中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努力使叙事接近典籍的记载又不刻板。譬如说“公元1405年,三宝太监郑和命令船队在距离卡里卡特5海哩的洋面上抛锚”时,动画用了一个空中俯瞰的角度,来表现“这个截止第一次世界大战全球最大舰队”的气势,“依靠旗语和钟鼓,抛锚的命令被迅速地传递到317条大船上。868名文官,442名将校,35名通事、180名医生以及1万多士卒、水手、工匠……有条不紊地做着登陆前的准备”,文献数据在这里变得生动起来。而当说到当地国王“小心翼翼地询问使节来访的目的”时,动画则采用了只见身形而不见容貌的手法,把人物神态“活化”的很入情理。

《走向海洋》用一组观战者拍摄的历史照片反映“甲午海战”北洋水师的覆灭,令人触目惊心。作品通过类比手法,表现中日两国面对海权时代到来所不同的表现令人深思,日方是特别命令,将《海权论》包括魏源的《海国图志》“译本分发给陆、海军、政治领袖和学校”,“要求每位舰长都随身携带”;而在另一方的中国,却被束之高阁。在这样落后的海洋观念、腐败的政治体制下,即使“师得夷之长技”又能何如?因为此,苦心经营了20年的北洋舰队,在慈禧太后的喧天寿庆声中走向失败,主创者特别引用日本联合舰队司令给丁汝昌的劝降书,观众的感受已经不是苦涩所能包含得了的了。

《走向海洋》揭示了新中国海洋事业起步、发展与进步的种种轶闻秘事,展示了人民海军虽举步维艰却步步雄健的历史步伐,如海风浩荡展开壮丽画卷,使人不能不为领袖们的智慧胆识而击掌叫绝,不能不为先驱者的献身勇气而感怀动容。《走向海洋》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各国争夺海上权益,强国维护海上霸权的现世状况,看得让人惊心动魄;用数据调查反映国人麻木的状况,让人扼腕沉痛;讲到邓小平有关搁置争议、共同开发钓鱼岛问题中,“主权属我”的前提被长期忽略甚至有意删去,更让人贲张而坐不住了。《走向海洋》重点分析了国家迅速发展对海洋资源越来越高的依存度及窘迫状态,把海上安全严峻的问题尖锐地挑了出来,带着人们登临“经略海洋”的战略高地,临海凭风、长线思考、催人觉醒,这实际才是主创者的真正用意!因为“在历史的汪洋中,没有哪一种文明,能够永远保持一帆风顺”,这种警策在当下娱乐成风的中国荧屏上实在难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纪录片《台湾光复》观后感

全文共 2159 字

+ 加入清单

【篇一】纪录片台湾光复观后感

台湾被割让是中华民族的耻辱,中国人民为洗刷这一耻辱进行了长达50年的艰苦卓绝的斗争。

从马关签约、台湾被割让的消息传到台湾的那一天起,台湾人民反对日军占领的斗争就从来没有停止过。签约的消息传到台湾,台湾民众掀起了反割台的浪潮,表示“愿人人战死而失台,决不愿拱手而让台”。当条约被正式批准、割台已成为不可避免的事实时,台湾各界人士和广大民众自发组织起来,从日军登陆台湾的第一天起,就进行了顽强的抵抗。由北到南,在5个多月占领台湾全岛的过程中,日军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惨重的代价。共有包括近卫师团长北白川宫能久亲王在内的4800名日军官兵死亡、2.7万人负伤。其伤亡人数比在甲午战争中日军的伤亡人数还要多出近一倍。台湾军民用自己的顽强抵抗显示了中国人民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完整的顽强意志。

1895年11月,日本首任台湾总督桦山资纪向日本政府报告“今本岛全归平定”。然而,正是从这时起,台湾人民反抗日本殖民统治、争取回归祖国的斗争也拉开了序幕。在1895年至1915年前后长达20年的武装抗日运动中,台湾各地的民众先后在林大北、陈秋菊、詹振、林李成、胡嘉猷、刘德杓、简义、柯铁、黄国镇、林少猫、林添福、简大狮、詹阿瑞、黄茂松、蔡清琳、刘乾、林朝、罗福星、余清芳等爱国志士的领导下,前仆后继,与日本军警展开了殊死战。他们的斗争,许多都以恢复中国对台湾的主权为诉求。其中,胡嘉猷的义军公开使用光绪年号,宣称“此次征倭,上报国家,下救生民”;柯铁义军的旗帜上写着“奉清征倭”四个大字;罗福星领导的斗争以“驱逐日人”、“光复台湾”为号召;余清芳领导的噍吧起义也提出了“光复台湾”的口号。武装抗日斗争基本结束之后,非暴-力的民族抵抗运动又在台湾岛内逐步地发展起来。以林献堂、林呈禄、蔡培火、蔡惠如、蒋渭水、王敏川、连温卿、谢春木、林木顺、谢雪红、简吉等为代表的一批民族志士,先后分别领导了议会设置请愿运动、台湾文化协会、台湾民众党、台湾共-产-党、台湾农民组合、台湾工友总联盟等,通过他们的组织和宣传,岛内民众的民族意识有了很大的提高,民族抵抗运动形成了一个高-潮。在以后反对日本殖民当局推行的“皇民化运动”的斗争中,许多台湾民众以坚持民族气节为荣,不向日本殖民统治者的淫威屈服,坚持不学日语、不改日本姓名,体现了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

1937年,随着中国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许多台湾民众纷纷加入到祖国抗战的行列中来。他们或者到重庆,或者去延安,参加抗日工作。他们在祖国大陆先后组织了台湾革命青年大同盟、台湾革命民族总同盟、台湾革命团体联合会、台湾革命同盟会等抗日组织,进行抗日活动。他们深知,只有彻底打败日本帝国主义,台湾才能摆脱日本的殖民统治,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台湾革命同盟会1942年3月就曾经声明:他们“确信台湾必能重返祖国”,“台湾民众之最大热望,即系重返祖国”。

从“九一八”到“七七事变”,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进一步扩大,中国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中华民族经过8年的浴血奋战,付出了3000多万人牺牲的代价,在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共同努力下,终于迫使日本无条件投降,收复了宝岛台湾,洗刷了国土被割让的耻辱。台湾回归中国,得到了国际社会广泛的支持和认同。1943年2月1日,中、美、英三国首脑签署的《开罗宣言》明确宣告:“我三大盟国此次进行战争之目的,在于制止及惩罚日本之侵略。……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满洲、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1945年7月26日,中、美、英三国政府签署,后来又有苏联参加的《波茨坦公告》再次申明:“开罗宣言之条件必将实施”。1945年10月25日,盟国中国战区台湾省受降仪式的举行,就是具体实施《开罗宣言》的步骤之一。而中国政府代表宣布“全权统一接收台湾、澎湖列岛之领土、人民、治权、军政设施及资产”,面交给驻台日军代表的命令,就是台湾重归中国的法律文件。

虽然从1895年到1945年,台湾有50年的时间离开了祖国的怀抱,但1945年台湾重回中国版图、重新置于中国主权之下的历史无可辩驳地证明:台湾宝岛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任何人都不能把台湾和大陆分开。不论“两国论”,还是“一边一国论”,“台-独”分-裂势力企图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图谋,都违背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损害中华民族的感情,与13亿中国人民为敌,是绝对不可能得逞的。

【篇二】纪录片《台湾光复》观后感

由国台办和中央电视台联合出品,九洲文化传播中心和央视中文国际频道共同制作的四集大型历史文献纪录片《台湾光复》在央视中文国际频道播出以来,山东威海市组织动员社会各界,特别是台办系统、广大台属以及常住台胞、台商观看,在各界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大家一致认为,该片再现了台湾被迫割让、台湾同胞英勇反抗日本殖民统治、全民族抗战胜利终获台湾光复回归祖国的历史变迁,展示了台湾光复后的建设、发展状况以及近十年来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获得的丰硕成果,揭示了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反映了两岸同胞命运与共,团结御侮,共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必然。

今年4月26日,《台湾光复》剧组在威海刘公岛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先后实地拍摄了东泓炮台、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院、丁汝昌故居、陈列馆等中日甲午战争有关历史遗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城管局《筑梦中国》观后感

全文共 1320 字

+ 加入清单

大型系列片《筑梦中国》中,习总书记给“中国梦”下了一个具体的定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习总书记大音希声,令人感觉振聋发聩,肾上腺素急剧分泌。耳畔瞬间充满了唐朝乐队的重金属呐喊: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脑海里瞬间闪过一组画面,万邦来朝,四海升平,秦皇汉武,唐宋华章......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那该是多么宏大壮阔豪迈荣耀的场面啊!

平生第一次,感觉自己的想象力,明显不够用。于是恨自己的格局和胸怀,跟近平、克强他们相比,差距太大。

照执法局惯例,这样的大型活动之后,每个人都要谈谈心得体会的。按理来说,对于我们这样的准专业机构的准专业人员,写个读后感之类的中小学生作文,应该是信手拈来。然而,目前单位“三严三实”学教活动正开展的如火如荼,两个事情结合起来考虑,还真把人难住了。要跟组织交真心,讲实话,这是当前严肃的政治任务。假大空套,穿靴戴帽,扯旗放炮,王顾左右而言他,这些统统不能搞。

在我看来,宏大壮丽的中国梦是由13亿人口的小梦想汇聚而成,我的梦想,也是中国梦的一个组成部分。今天斗胆,跟领导和同志们汇报下小人物的中国梦,汇报下小城小爱小情怀,汇报下《我的城管我的城》。

多年以来,在下深受“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这样的封建糟粕思想误导,很长一段时期,就本职工作而言,仿佛都没有什么梦想。最近一段时间,在领导和同志们的关怀教育指导帮助下,尤其是观看了《筑梦中国》系列片之后,沉寂在内心深处的梦想种子开始复苏。竟然开始认真琢磨,在城管局,我可以为弟兄姐妹做些什么,类似这样高大上的问题。

转岗到城管局以来,在规划支队,弟兄们照顾我,见我体格不行,只让我从事些拉警戒线,递送工具之类的轻体力劳动;在市容支队,弟兄们也照顾我,选取二院门口相对容易管理的几个摊位让我蹲守。这些咱都铭记在心,感激不尽。即便出于知恩图报的朴素思想,我也应该发挥下自己的长处,为大家做些事情,才安心。

我有一个梦想,拍好《我的城管我的城》这部微电影。从历史传承和现实需求两个方面论证城管工作的合法性与合理性;把我们城管工作的方方面面呈现给广大市民看;让老伙计小伙伴们自己演自己,在繁重工作中体验下当演员的欢乐。

我有一个梦想,编一首《城管之歌》给大家。无论工作中还是工作间隙,用音乐来传递我们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我有一个梦想,组织一台超级棒的晚会。让姑娘小伙,踊跃登上舞台,展现自我一刻。为我们自己表演,为广大市民表演,展示我们的文艺范儿。所谓人生,其实就是为自己的梦想和兴趣而进行的表演。无梦无趣的人生,活一辈子跟活一天没有区别。

我有一个梦想,设计一组卡通人物城管形象。让城管执法形象显得温情一些,人性化一些,促进我们和广大市民相互理解相互包容相互友爱。

我有一个梦想.......算了,不说了,从自身所处位置看,顶多只能想这么多,要认真领会贯彻“三严三实”学教活动,再想就不切实际了。大丈夫立于天地之间,要么没有梦想,要么有个大大的梦想。以梦为马,照耀我们的前程。小城管不怕大场面,因为有梦,一切皆有可能。

中国梦,于我而言,绝非一蔬一饭,绝非肌肤相亲,他是另一种欲望,是疲惫生活中的英雄梦想。

梦想在上,孤独在下。一点感怀,匆匆草就。请领导和同志们批评指正。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2024年大型纪录片第三集《踏石留印》观后感

全文共 1721 字

+ 加入清单

【同期声】黄苇町(《求是》杂志研究员)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就是这些不正之风的存在,“四风”的问题,它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了,它已经形成了一种惯性,我们要一直抓下去,一直抓到底,永远在路上,你只有这样才可能使它避免一个反弹,避免一个在很多人,让有些人认为这像运动式的,过一阵就没事儿了,让这种幻想彻底打消,而且只有这样才能使咱们的,通过正风肃纪,使我们的新风气、新作风,真正成为一种新常态。

【解说】纠正“四风”必须抓常、抓细、抓长,才能斩断一些党员领导干部错误认为正风反腐总会有松懈之时的念头。各地纪委在执纪监督中发现,一些党员干部依然心存侥幸,说一套做一套,明里一套、暗里一套,将享乐奢靡问题改头换面、转入地下。天津市西青区西营门街道原党委书记高祝杰就把这一套做法发挥到了极致。

【同期声】李文彩(天津市西青区纪委党风政风监督室主任)

太奇葩了,这么多年咱们治理“四风”问题,查违反八项规定的问题,没有发现这么奇葩的这种行为。

【解说】究竟是什么行为,让工作人员发出这样的感叹呢?

【同期声】李文彩(天津市西青区纪委党风政风监督室主任)

这就是高祝杰的一处办公用房,进来以后我们可以看到,书柜、衣柜、办公桌跟普通的这个办公用房是一模一样的,在勘查的过程当中,我们发现这个衣柜有一个,透出一道亮光,我们觉得挺可疑,打开以后里面挂着衣服,这个衣柜没有了后挡板,直通里间,俨然就是一个暗门,大家可以进来看一看,这个里间里边,这个床铺、电视、衣柜、冰箱一应俱全,卫生间、洗浴设施一应俱全的,俨然就是一个高级宾馆。

【解说】2013年,西青区对超标准办公用房进行了集中清理。这个带套间的306办公室是高祝杰原来使用的,清理之后他搬到了对面较小的303办公室。但是他仍然拿着306的钥匙,暗地里作为他的休息室。

【同期声】高祝杰(天津市西青区西营门街道原党委书记)

还有侥幸心理,觉得部门这么多,领导干部这么多,怎么会查到我呢?掩耳盗铃吧,欺骗组织,也欺骗自己。

【解说】在现场能看到,这组柜子恰好和里面套间的门高度平行,如果不是仔细盯着柜门看,一般人很难发现里面竟然别有洞天。2015年,有知情者向天津市委巡视组反映线索,高祝杰办公室里隐藏的秘密才得以曝光。

【同期声】李文彩(天津市西青区纪委党风政风监督室主任)

他是专门定做的,他这个柜子是沿着门框,这么高度来做的,正好把这个里间这个门挡上,想通过这种瞒天过海,认为风头已过,就能够躲过检查、逃避检查,实际上是自欺欺人的。

【解说】高祝杰以为,可以用小聪明躲过检查,没想到最后还是躲不过查处,最终因涉嫌严重违纪接受组织调查,类似这样花样翻新的“四风”问题并不少见。

【解说】中央八项规定实施以来,公款旅游这一早就被明令禁止的行为,受到了更有力的管控。但就在这样的形势下,有些人却还在想方设法,另辟蹊径,接受甚至主动要求服务对象安排旅游。

曾任青岛日报社党委副书记、青岛报业传媒集团总经理的王海涛,就犯下了这样的错误。他负责报社的经营管理和广告业务,因此和许多广告客户来往密切。

【同期声】王海涛(青岛日报社原党委副书记)

我对他们的所求就是希望多投放广告,为青岛报业集团多争取利益,他们和我,希望和我能够多接触,也是希望媒体在某些方面,比如说他们出现问题的时候,在新闻上能够予以关照。凡是找我的我都会给他们处理好,就不在媒体上进行曝光了,会这样处理好和客户的关系。

【解说】为了感谢王海涛这种“关照”,当地一家地产企业提出邀请他出国旅游。双方商量在2014年巴西世界杯期间,去一趟巴西和美国。王海涛作为党员领导干部,出国审批是非常严格的,那么王海涛是如何通过审批的呢?

【同期声】高升杰(青岛市纪委纪检监察室工作人员)

他这种接受企业邀请的出国不可能批下来,于是他们就想了一个规避的手段,就是通过这个地产公司,在国外的一个公司以考察项目的名义出具了一个虚假的邀请函,然后又联系旅行社,就是按照考察项目的行程提供了虚假的行程单。

【解说】这就是王海涛提交审批的虚假行程单,上面列的全都是邀请方在美国的地产企业和当地项目工程公司等参观内容。而这一份才是王海涛一行真实的行程单,实际都是旅游观光,包括夜游曼哈顿、游览耶稣山、参观圣保罗大教堂等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幸存者-见证南京1937》纪录片观后感

全文共 1608 字

+ 加入清单

1937年的南京,仅仅用"浩劫"和"地狱"也难以形容那段血泪交加的历史。那是一段人人都不愿回忆,可人人都不得不提起的往事--那段梦魇的烟云,伴随着这座凝聚着太多复杂情感的石头城,永不湮灭。

作为一个中国人,作为一个生活在和平年代的中国人,作为中国90后崭新的一代,我们有理由不去拆开那历史的尘封,可恰恰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必须去体会那段交错的时空,因为这不仅仅是整个南京的灾难,整个中国的灾难,更是全人类的悲哀。

打开空白文档,几欲动笔--无从下手。因为看完影片后,波澜的情感早已充斥着心灵的每一个角落。

作为整部影片的导演,他无疑是残酷的。硬生生地揭开那些南京浩劫幸存者心灵的伤疤,让他们再一次想起那段,被埋没了半个多世纪的记忆。可,他却又是无奈的,他仅仅想让世人了解那骇人的真相。相信他在剪辑影片的时候,心中一定也积蓄满了泪水。

在一组组镜头背后,我看到了政府的无能,百姓的凄惨,更体会到日军阴暗与魔鬼的一面。

可是,真正让人潸然泪下的,不仅仅是那一组组穿插的胶片镜头,更是那一群在南京城最危难时刻,挺身而出的外国人。

那红色的十字标记,让因战乱而流离失所的人们感到了些许慰藉,那被外国人执着地划出的四平方公里的"安全区域",似乎是这些难民的,唯一的,也是共同的家。

看着平地上支起的无数简陋的帐篷,看着伤势各异的痛苦民众,联想到南京市长竟然可以抛下这么多黎明百姓,却将21万吨面粉,几十车盐等生活物资交付于几个外国人,我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惆怅于愤怒。

在中国政府都无力回天的情形之下,一些西方人,却向中国伸出了他们的橄榄枝。他们中不乏传教士、教师、医生与商人。甚至还有德国纳粹的党员。究竟是何种力量支持着他们,我想,那一定是他们的良知与虔诚的心灵把!

他们的胸怀是博大的。他们甚至从未想到过退缩,犹然记得华群小姐的那番话:"那满手的鲜血,我用肥皂拼命地搓洗,甚至涂护手霜、擦香水,可仍旧难以除去那阵血腥,至今,我仍能闻到那股气味。我想,我一辈子,也不会忘记这股味道了......"是啊,日军的行为,不仅给人们带来了永不消退的创伤与记忆,更玷污了他们自己的旗帜与心灵!

电影院内虽然座无虚席,可真的,所有人的心,也都满溢了呢?在这一幕幕惨绝人寰的场景之下,居然还有人能够说得出话,甚至笑得出声,这究竟是不是一个人,一个中国人所应有的行为呢?他们的心,究竟是何等的冷漠?!

记得有一幕是这样的叙述的,狂妄的日本军官到安全区,要求交出100名妇女,专供他们"消遣",这样他们才答应不去强暴其他妇女。本以为没有任何人会理睬这些无耻之徒,可没想到,这时,从人群中,竟主动站出了几十位妇女。我当时震惊的说不出话来,倘使她们曾经沦为日军的"奴仆",可她们的灵魂却是最高洁的!

不禁将这次的屠杀与纳粹屠杀犹太人作比较,全然不同的态度。战后,德意志人民深刻的历史反思与勇敢承担战争后果的态度博得了欧洲人民的谅解。可直至今日,日本当局仍旧未给我们一份满意的答卷,甚至妄图掩盖这段历史,走着与德国相反的道路。我想,这应该也是至今抗日题材作品屡见不鲜的缘由之一把!

由此想到了前日军士兵东史郎先生的忏悔,正是他这种精神让人们原谅的他,他也因此含笑着离开了人世,洗清了自己生前所犯下的罪过。

曾经拯救过中国数万同胞的拉贝先生,在战后回国后受到了不公的待遇,陷入了极为贫穷的境地,然而欣慰的是,受到他救赎的人们自发地筹集了几千美金,并 陪伴他走过了生命最后的旅程。

这一刻,人性的光辉在闪耀着!拉贝先生他是我们心中的神与救世主,永远都是!

这是一段不灭的记忆,它像一盏长明灯,永远留在世人心头。

感谢那些曾经帮助过,关心过中国的人,以及给予人们关怀,并勇于揭露史实的人,他们才是真的英雄!

几个晚上,都辗转反侧,难以入睡。脑海中一直浮现着种种画面,以及日军老兵接受采访时,那淫秽而又恶毒的话语。

我想,就让这罪恶,永远存在在那些不知忏悔的无耻之徒心中,伴随他们,一起深埋地下把!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其他地理纪录片观后感

全文共 640 字

+ 加入清单

地理·中国》是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科普类电视栏目。该栏目以地质科考为线索。以普及地理学知识为宗旨,介绍地质学的新发现、新成果、新探索,展示地质地貌的新、奇、特、美。它在带着观众感受大自然神奇魅力的同时,传播科学知识,并传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相互依存的理念,对于我们正在汲取知识营养的青少年来说,观赏性特强。 《地理·中国》栏目,采用外景行进式拍摄与主持人演播室串联的形式,展示地质科考的过程,讲述地质科学的原理。演播室部分,主持人要对关键的科学知识、原理进行介绍,并通过道具、实验进行演示,展现地质地貌的结构、成因及演变,展示地质学的魅力。

首先它题材宽广,观赏性强。中国的辽阔大地,蕴涵着全世界最丰富的地理、地貌资源,这为《地理·中国》栏目提供了丰富的选题内容和创作空间,大自然神奇、瑰丽、壮美的景观,也会使节目具有很强的观赏性。 其次它解密自然,知识性强。《地理·中国》栏目,以对自然现象的探问为发端,以地质科考为线索,通过展示地质科考的推理和求证过程,揭示科学原理,普及科学知识,以满足观众对自然的好奇和求知心理,具有很强的知识性。 其三它行进式科考拍摄,可视性强。 “以行进中的地质科考”为主线,摄制组跟随地质专家,在科考行进中发现问题,求证问题,解答问题。既有科考问题求证过程的悬念吸引,又有行进式拍摄的新奇看点,使节目具备很强的期待性和可视性。 通过观看《地理·中国》,使我更加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更加培养了我的学习兴趣,更加坚定了我成为祖国建设有用之栋梁才的理想信念。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