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端午节祭拜屈原的故事800字(汇集7篇)

人生的哲理有很多,需要我们自己慢慢体会。看幽默的小故事,体会人生的哲理。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端午节祭拜屈原的故事800字,希望大家喜欢!

浏览

1215

作文

81

篇1:端午节的传说故事

全文共 797 字

+ 加入清单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等。“端午节”为中国国家法定节假日之一,并已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最初是中国人民祛病防疫的节日,吴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农历五月初五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后因诗人屈原在这一天死去,便成了中国汉族人民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部分地区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等说法。

端午节有吃粽子,喝雄黄酒,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赛龙舟的习俗。

三闾大夫屈原的传说

屈原,生活在战国时代,年轻时就胸怀远大抱负,表现出惊人的才能,得到了楚怀王信任,官至“左徒”,据司马迁《史记》记载,他内“与王图议国事”,外“接遇宾客,应付诸侯”,是掌管内政、外交的大臣。

战国本是齐、楚、燕、韩、赵、魏、秦七雄争霸的混乱时期,秦国任用商鞅变法后日益强大,常对六国发动进攻。当时只有楚国和齐国能与之抗衡。鉴于当时形势,屈原主张改良内政,对外主张联齐抗秦,因而侵害了上层统治阶级的利益,遭到了那些受秦国贿赂的楚怀王的宠姬郑袖、上官大夫、令尹子椒的排挤和陷害。

糊涂的怀王听信谗言,疏远屈原,把他放逐到汉北,结果楚怀王被秦国骗去当了三年阶下囚,死在异国。

屈原看到这一切,极端气愤。他坚决反对向秦国屈辱投降,这遭到政敌们更严重的迫害。新即位的楚襄王比他父亲更昏庸,把屈原放逐到比汉北更偏僻的地方。

屈原在长期的流放跋涉中,精神和生活上受到极大的摧残和打击。一天他正在江畔行吟,遇到一个打渔的隐者,隐者见他面色憔悴形容枯槁,就劝他“不要拘泥”、“随和一些”,和权贵们同流合污。屈原道:“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公元二七八年,楚国的都城被秦兵攻破,诗人精神上受到了极大的打击,眼看国破之难,却又无法施展自己的力量,他忧心如焚,在极端失望和痛苦中,诗人来到了长江东边的汨罗江,抱石自沉。他死时大约六十二岁,正是农历五月初五。

展开阅读全文

篇2:端午节悼念屈原投江诗歌

全文共 805 字

+ 加入清单

一位才华横溢的洛阳才子

在2000多年

痛苦地告别长安

来到湘江之畔

蓦然间

望茫茫橘子遍野

看沉沉万里楚天

遥望洞庭烟波浩渺

闻脚下汨罗水声幽寒

遥想当年

三闾大夫屈原

揣着忧国忧民的那份肝胆

形容枯槁

被着长发行吟泽畔

国破了,家亡了

那颗滚烫的心也随之破碎了

不能挽住既倒之狂澜

只有把自己的魂魄化作一束幽兰

献给故国破碎的河山

于是汨罗江为人类写下了一首不朽的诗篇

于是5月5日就成了一种哀婉而美丽的永远

洛阳才子贾谊

伫立在奔腾不息的汨罗江边

激荡的心胸

发慷慨万千

长歌当哭

悲切中吟出了《吊屈原赋》

再铸一代骄子的壮烈情怀与对故国的深情眷恋

2000多年

弹指一挥间

在今天这又一个端午的日子

也许你只是了看到了龙舟竞渡

也许你只是闻到了粽子的甘甜

你是否还能听到“举世皆浊我独清”的声音

你是否还能感到“众人皆醉我独醒”的震撼

你是否还能体味“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忠贞

你是否还能读懂“美人”、“香草”深邃的内涵

屈子沉江给我们的不仅仅是痛楚

《离骚》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浪漫

他为我们留下了永远值得记住的《国殇》

他让我们永远敢于《九歌》、《天问》

今天你依然能听到一种声音

响彻在天地之间

为大道上下而求索

那管是路漫漫兮其修远

屈原给我们留下的是一腔浩然正气

屈原给我们的是一笔精神的经典

也许你还沉醉于渔夫的那份潇洒

沧浪之水清啊

可以洗我帽子上的红缨

沧浪之水浊啊

可以洗我的泥脚

屈原,就是屈原

他没有去渔夫的哲理中寻找平安

他心系的是楚国社稷江山

在杂草丛生的庙堂之高

他自己的心灵世界却是纤尘不染

《橘颂》的旋律就是高尚的宣言

橘子红了的时候

那份幽香的绵远

那份醇静的甘甜

那份脱俗的灿烂

他好似从中找到了精神的家园

不管流放在汉北

还是流放在沅、湘江畔

始终没有放弃自己的信念

他是一位伟大的诗人

他有的不仅仅是诗情的浪漫

他更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者

他心中始终没有懈怠担负大任的铁肩

一个爱国战士的精神就是这样

给我们民族的性格打上了深深地烙印

望湘江东去

看惊涛拍岸

往事越千年

在今天的端午节

我们依旧在怀念您

忠贞的志士——-屈原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最新2024端午节的故事:挂葫芦

全文共 773 字

+ 加入清单

很久以前,有一个神仙厌倦了神仙的生活,只身来到人间,想要看看人间的百姓们是怎样生活的。

他乔装成卖油郎,挑着担子,来到一座偏僻山村,高声叫喊卖油。村民听到吆喝,相继提瓶前来买油。平日里卖油郎做生意,都是按斤计价,收钱打油。可吕洞宾与众不同,撇下油担,闪坐一旁,一边吆喝,一边打量着四周光景,既不看称,又不数钱。全凭买油人自觉称油,随意付钱。村里有些贪图小利之人见状,喜出望外,便都趁机多称油,而少付钱。

而后一些村民闻讯,也都纷纷效仿,不一而足。 村里有个老实本分的后生见众人都是多打油少付钱,随后扬长而去。便也照此办理,拎着多打的油,兴致勃勃地赶回家中。见到母亲后,将众人和自己取巧买油之事,当作笑谈,说给了母亲。谁知母亲听罢,面带不悦,厉声训斥儿子攫取不当之利。责令儿子立即把多打的油如数退还,并向卖油郎当面赔罪、致歉。儿子遵嘱,退还了多打的油,补足了亏欠银两,还当面向卖油郎道了歉。

其实,神仙对此早已明察秋毫。但见全村百姓只有后生一人前来退油致歉,便连连夸奖其厚道诚实,善良孝顺。感慨之余,还伏身后生耳边,告知其一件秘事:“五月初一,将有大祸降临山村,在门前挂上一个葫芦,便可消灾避祸,太平无事。”

善良质朴的母亲听到儿子诉说,忙嘱其赶快把此消息告知众乡亲。听到消息的村民,纷纷在各自家中门楣之上挂起了葫芦。数日之后,果然乌云翻滚,大雨滂沱,山洪爆发。湍急的洪水冲走了村里没挂葫芦人家的房屋、家具和耕牛。而挂葫芦人家,则毫发未损,安然无恙。

此后,每年五月初一,全村人都会在此之前就早早地挂起葫芦,以祈保全家平安康泰。这个消息,很快就传遍了黄河以北的山野乡村,商市集镇。这里的人们一到端午节,就开始置备和悬挂各式大小葫芦。可是在北方地区适宜种植葫芦的地方并不普遍。于是,人们就请擅长扎纸活的画匠们用彩纸粘成葫芦状,挂在自家门上已消灾祈福,驱祸避害。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屈原爱国故事读后感作文

全文共 808 字

+ 加入清单

风中轻轻呜咽,月色淡然的寂寞暗暗褪去。

战国时代楚国臣子屈原,是个有胆识、有智慧、口才好、文章、作诗都很厉害的人。但是也因为他的天赋太好,遭到臣子靳尚的嫉妒。当他看到屈原,心中就怒火中烧,便在楚王面前说屈原的坏话,楚王不能辨明是非,一气之下,把屈原赶出宫外,但屈原仍时时担心国家大事:新皇帝上任后,靳尚又搬弄是非,屈原又被赶出宫外,后来屈原就带着满腹的委屈抱着大石,跳入汨罗江中,结束了他的一生。

屈原的爱国事迹,真的很值得我们学习,屈原虽然被小人污蔑,被赶出宫外,但他仍关心着国事,为国家操心,连死前的一分一秒,脑子离乡的也都是国事,我们很应该效法屈原的爱国精神。屈原把一生都献给了楚国皇帝,无怨无悔,虽然不是所有人都能想屈原一样爱国,但是最少也不能做想靳尚一样的小人,到处污蔑,中伤别人。

爱国是很重要的,如果连国民都不爱国的话,国家就会变得四分五裂。同样的,我们在过团体生活的时候,听从组长的命令,积极地做好自己的事,像这种爱国也服从精神是我们一辈子都受用无穷得。

爱国有多重要?如果屈原和其他大臣一样,都不是爱过的好大臣,楚国就不可能和秦国成为当时的第一强国了。我们现在没有皇帝了,但是我们要如何做个爱国的好国民?我们出生的国家就是我们的家乡。爱护家乡不乱丢垃圾、不吸毒,使我们国家的治安变好,就会有许多观光客来游山玩水,是国家的风气变好,科技进步,自然而然就成为强盛的国家。

其实爱国的方法有很多,像我们虽然不能处理国家大事,但是我们可以做的事情却很多!我们能够以自己的方式来守护我们的祖国,我们的家,现在,我们纪念爱国的屈原,因为我们不忘过去。我们不忘过去,所以我们腾飞,在纪念中,我们学会了坚强与独立;在纪念中,我们学会了反思与远眺;在纪念中,我们学会了沉痛和怀念。

几千年后的今天,我们每个人不忘历史。我们心中都明白,纪念不是纯粹纪念,在纪念中,在一种回首和追思的过程中,我们会励精图治,依然接过手中飘飘的红旗!

展开阅读全文

篇5:端午节故事与传说

全文共 808 字

+ 加入清单

五月初五,是我们中国年历的一个节日-端午节.

这个节日,是我们裹粽子的日子.每一年的这一天,许多人家都会包裹粽子,许许多多不同味道不同种类的粽子,都会在这个粽香的季节纷纷涌现.

关于端午节的由来,其实向来都说法不一.有些人都将它视为是纪念于五月初五投汨罗江的爱国诗人屈原.有人说,这一个节日在古代,是一个消毒避疫的日子.

根据文献上的记载,以及历代相传流行下来的许多端午习俗,五月被视为“毒月”、“恶月”,五月初五是九毒之首,所以这一天便流传了许多驱邪、消毒和避疫的特殊习俗如插蒲子艾叶、喝雄黄酒、祭五瘟使者等.

后来的后来,端午节的意义起了变化.人们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爱国精神及崇高的人格,将这个一直流传的端午原意给忘了,把一些原先未必是纪念屈原的划龙船及包粽子等习俗,联系到他的身上.

现在大部分得人都只记得端午节和屈原有关,而其实一些新一代的年轻人对于屈原的故事也没有多大的印象了.他们知道的是,这是吃粽子的节日,如此而已.

1.纪念屈原.公元前278年的农历五月初五,爱国诗人屈原投汨罗江自尽.深感痛惜的人们纷纷包粽子、赛龙舟,以此来纪念他,此后逐渐演化为端午节.这是最为流行的一种说法

2.道教中的祭“地腊”风俗.《道书》云:“五月五日为地腊,此日可谢罪,求请移易官爵,祭祀先祖

3.勾践操练水军.《事物记源》记载,每年五月五日,天气变暖,可以下水.越王勾践便在这一天开始操练水军,最终打败了吴国

4.纪念孝女曹娥.《会稽典录》记载,某年五月五日,曹姓巫师失足落水.他14岁的女儿曹娥哀号江畔17日,觅父尸不得,投江自杀.

5.纪念介子推.据传,为纪念介子推,晋文公发令,五月五日这一天不得举火.因为此时天气暖和,可以冷食.而此日之前冷食,易得伤寒,难以医治.

6.纪念伍子胥.《荆楚岁时记》:“五月五日,时迎伍君.”伍子胥尽忠反被杀,尸被抛于江,化为涛神.每年五月初五,钱塘江口泛起初潮,人们驾舟逐潮,希望能见伍子胥显灵.

展开阅读全文

篇6:二年级端午节和粽子的故事

全文共 764 字

+ 加入清单

上世纪五十年代,在山东农村老家过端午,印象有四:

一是吃粽子。粽子实际上头天晚上就做好了。家乡的粽子和外地不同,外地是用糯大米做的,家乡是用黏小米做的。外地多数用苇子叶做,云南等少数民族地区还用竹筒做,我们家乡除用苇子叶外,还用类似薄罗叶那样的粽子叶做,且两个粽子对着捆在一起,其他地方少见。家乡农村人过端午吃粽子就是吃粽子,也没说纪念什么,只是学校的老师说是纪念屈原投汨罗江,更没人去考证屈原是因逆耳忠言的劝谏,还是和楚怀王的后宫私通,而遭嫉恨放逐。老百姓只知道“吃了端午粽,才把那棉袄扔”,那时人穷,没有毛衣、春秋衫,只有在单衣和棉袄两者之间选择。就是说,过了端午节,就可完全脱掉棉袄了。

二是插艾蒿。天不亮就赶到远处的山野,去采苗高叶壮的艾蒿,回来后就插在门框上。据说可避邪。实际上是,家中有人得个疮疖什么的疾病,就把那干过后的艾叶采下来,揉成一个个圆锥型的小团,用香点着,让艾烟来熏患部,在中医学上叫“灸”。再就是多割一些晒干,拧成“烟绳”,夏天用来熏蚊子,因为那时多数人家没有蚊帐。没有象四川人在端午节扎艾狗挂在门上,是为了让张献忠识别是穷人家,起义军不杀。

三是扎五丝。就是把五彩或七彩的丝线拧成一股细绳,捆在手脖、脚脖上,据说可以辟邪保平安。刚扎上的时候,色彩很鲜艳。时间一长,被水湿了,掉了颜色,加上身上的灰沾上,就不新鲜了。五丝不能随意剪掉,必须等到下雨,剪掉后扔到水里,据说可以变成彩色的小蛇。

四是戴香囊。老家叫香布袋、荷包。男孩戴大锄刃,女孩戴心型的荷包。里面装的香蓬子都是自己到野地里刨回来晒干的。那时一种长在沙地里的草,根部象个黑色的枣核,用手掰开,里面是白色的,硬硬的。很香。这时的小伙子大姑娘在一起,往往瞄着荷包互相扯来抢去嬉闹调情。家乡的习惯是,戴着香囊,不能去瓜地,说一去就把瓜给轰了,光开花不结瓜。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关于端午节作文假如屈原在现代

全文共 789 字

+ 加入清单

五月初五这天,汩罗江边站着一名衣衫褴褛的男子,他便是屈原。他满脸憔悴,在嘴里念道:“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说着便爬上了栏杆准备投江自尽。

忽然,一只手拉住了他。屈原回头一看,是一个满脸严肃的保安。保安硬是把屈原拉下来说:“屈原啊,你要寻死我管不了,可是你要攀爬栏杆我就要罚款了,罚款100元。”屈原一听,立刻老泪纵横:“呜呜,年轻人,你可怜、可怜我吧!我小时候就被别人偷了1块钱,七岁掉钱袋,十岁遇人打劫……。”保安不耐烦地说:“算了,看在你是个大名人份上,只要你给我签个名就免罚款了。”说着递上一张纸和笔。签完名后,屈原听见背后传来保安的笑声:“哈哈,这下可以拍卖个十万、八万吧!”屈原叹了口气:“哎,现代的人呀!”

屈原正要翻过围栏,往下跳,又有一只手拉住了他。屈原扭头一看,见一个穿着西装,一副老板模样的中年人,中年人着急地说:“屈原先生啊,你要寻死我不会阻拦!可是你要为人们XX心理医院拍个广告再死也不迟呀!”屈原问:“怎样拍法?”“等一下你装着要跳河,然后一个穿白大褂的心理医生会冲过来拦住并开导你,最后你要做出恍然大悟的样子对着镜头说:哦,原来人生如此好!”这一万块钱就是你的。“这不是要我伪装吗?我堂堂一个大人物怎么可以做这种事情,我不干!”屈原听了大怒,转身欲跳河。

忽然,旁边传来了一个声音:“屈原先生,你到底还要不要跳河啊!”屈原回过头,立刻看到一群“狗仔队”围着自己,问:“你们在这儿做什么呀?”一个握着摄像机的男人说:“当然是来看你跳河啦!你还不快跳,你不跳,我们还怎么作报道啊!”屈原气得脸色铁青,这个世界也没有什么值得他留恋了,于是他摆出了跳河的POSE。

可是他往下一望,发现河水肮脏极了,黑色的江水中漂浮着垃圾,这还跳得下去吗?汨罗江的臭气也飘了上来,屈原被熏晕了,往后一倒,改变了历史――撞在一棵榕树上,死了。

[关于端午节作文假如屈原在现代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