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记叙文和议论文一样吗【经典三篇】

浏览

6965

作文

3

篇1:高考记叙文议论文抒情技巧

全文共 1487 字

+ 加入清单

一、记叙文抒情技巧

1.细微之处见真诚

作文中如果能抓住体现真情的“动情点”,则能达到“一瞬传情,一目传神”的艺术效果。如优秀作文《零距离》一文片段——

儿时,我与父亲形影不离。渐渐地,我长大了,父女俩的交流却越来越少,就像一片水塘旱成了草地,又荒成了沙漠。但即便面对我的冷漠,父亲的爱也从未间断过,小时候的一声声叮咛,长大后的一条条短信,织成了密密的父爱。而我却麻木了一般,竟从未对父亲表示过感谢……

想到这里,我的面颊滚烫,终于,我发了一条短信“:爸,那边很冷吧?小心自己的胃,注意保暖!”放下手机,我竟感觉如释重负,特别踏实。不一会儿,父亲便回了短信“:谢谢乖女儿,即使天再冷,爸爸的心也是暖的”。

本文通过“我”给父亲发完短信后如释重负等细节描写形象地表达了“我”对父亲的愧疚,同时也侧面表现了父女之间深深的爱。

2.叙议结合点情理

记叙文,如果能在叙述描写后适当地抒情、议论,则是一种极好的点染,这样既可以使细节得以点化,情感得以渲染,又可以使主题得到升华,起到震撼人心的效果。如优秀作文《那一束阳光》一文片段——

我无力地走着,路仿佛格外漫长,突然,一束阳光强烈地刺痛我的双眼,这是多美的一景啊!太阳挣扎着想逃脱于地平线的束缚,那是一种不愿服输的性格啊!在阴云的笼罩下,太阳的光芒逐渐消失,取代它的只是令人恐惧的阴影。难道太阳还是无法战胜那无边的黑暗势力?然而,我想错了,一缕缕微光再次展现出来,它拼命地履行着那份执着,“皇天不负有心人”,阳光洋洋洒洒地洒向每一个角落,阴云屈服了!

我顿时醒悟过来,自己的境遇和这景不也很相似吗?原来自己不过是没认清自己。

本段先记叙自己的所见所闻,然后再议论点睛,这样既揭示记叙的主旨,又增强了抒情效果。

二、议论文的抒情技巧

1.推心置腹、变换人称

为倾吐内心难以抑制的强烈感情,考生在论述时可巧妙地变换人称,将对素材客观冷静地转述变换为与“你”直接对话。如优秀作文《流放出生命的精彩》一文片段——

终于到了西安,再向西行便再也看不到城墙的影子了,本应该继续西行,你却病倒了。大病之中,你想到了西湖上的苏堤,想到了那“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苏轼;想到了“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韩愈……于是,你又疾步西行,奔赴那原本是苦难现在却成了机遇的贬谪之地。你号召人们开垦荒田,加大生产;供水不足,你便带领人们开渠挖沟……经过你的努力,原本处于荒蛮状态下的伊犁人民填饱了肚子,改善了生存条件,逐步摆脱了蒙昧,思想受到了教育,社会风气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作者在对林则徐这则经典素材的处理上,变客观、冷静地转述为采取第二人称与林则徐直接对话,直抒胸臆,情意盎然。

2.走进材料、文中有“我”

所谓“走进材料,文中有我”就是在材料中融入我之情感,我之独到见解,从而将“我”与素材做到完美的统一。如优秀作文《德耀中华》一文片段——

华夏三国鼎立,孙权有谋,曹操有才,刘备有德。然而在青史竹帛中,最为人称道,流芳百世的,是有“德”之人。因为“德”,五虎大将甘于献命,蜀国百姓也甘于与之出生入死。再看看二战后的德国,当德国总理在世人面前惊天一跪时,我看到了一个经济腾飞的德国。道德让一个国家站得高昂,不仅在经济上,更在于立足世界的底气上。

然而,我只叹,在今天的天空下,道德似乎缺少了以前的闪耀。前几年的“周老虎”一事闹得沸沸扬扬,似乎成了揭露社会道德缺失的伤疤。再后来,毒胶囊,速成鸡,大学校长的假论文……我不禁质问,物欲面前,道德真的那么不堪一击吗?

本段与一般议论文的最大区别就是在论证的过程中,将“我”之感受始终贯穿全文。如此呈现素材,新颖;如此抒情,真挚。

展开阅读全文

篇2:记叙文议论文的结构

全文共 1409 字

+ 加入清单

有了材料,明确了主题,接着便是安排结构,给文章“搭架子”。结构上总的需求是“有序”,文章体裁不同,结构原则也不同。记叙文多用“连惯式”结构,按照事物发展和情感的变化来布局,通常顺序为“发生—发展—变化—结局”;有时,采用倒叙手法,也还是属于“连贯”的范畴。

论述性文章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内在逻辑层次来布局,常用的结构方式为“起承转合”。“起”就是提出观点;“承”即论述自己的观点;“

转”就是转向问题的反面,再加一层论述;“合”是总结,综合,结束论证。

《高考说明》要求作文“结构完整”,指的是文章的布局要有头、有身、有尾,全篇贯一,成为一个有机整体。

1.把握记叙文的结构形式,重点训练“连贯式”。

2.把握议论文的结构形式,重点训练“起承转合”式。

3.认识文章结构灵活的特点。

题目1:用“连贯式”结构,写一篇记叙文或编一个故事。题目自拟,字数800字以上。

题目2:今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是日本的田中耕一,诺贝尔化学奖评委会称他是开启生物大分子新研究领域大门的第一人。但他既不是教授,也不是硕士,博士,他只是一名普通的工程师,在日本名不见经传,他数十年潜心钻研,默默耕耘。他的获奖让日本人大吃一惊,也给我们很多启示,请你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感受。

要求:⑴采用“起承转合”的结构方式,写一篇议论文。

⑵题目自拟,字数800以上。

“连贯式”的结构,能够把事情的来龙去脉或人物的经历明白地表现出来,符合人们的认识规律。以“连贯式”写故事,要考虑时间或空间的完整状态。谈田中耕一的获奖,应当挖掘他成功的内在原因。像“学历与能力”、“平凡与伟大”、“甘受寂寞“等都是贴切的立意。

例文1严家炎

每当回忆起在北大的三十多年生活,我眼前总会浮现一副熟悉的面庞上闪露的纯真、友善、亲切、温暖的笑容,一种出现在困难时刻而令我永远难忘的笑容。

那是l968年,这年冬天在我记忆里特别寒冷。清理阶级队伍一开始,全系教师不分老少,都被工军宣队勒令迁居到十九楼单身宿舍里。北风呼啸,阴云密布,衰草瑟缩,好像整个冬天没有什么阳光。每天几乎都有新的“阶级敌人”被揪出来示众的消息。终于有一天,我也被作为“现行反革命”批斗了。开过批判会的那天黄昏时刻,听着楼外高音喇叭传出的“样板戏”主人公的唱段:“时令不好,风雪来得骤……”,我立时触电似的,浑身毛孔都感受到一阵寒意猛烈袭来,不禁打了一个冷战。我并无食欲,却麻木地下意识地走向食堂,一路上尽量低着头,避开与人们接触,以免给他人或自己招来什么麻烦。“你怎么现在才来?

还没有吃晚饭么?”有人在食堂门口,挡住了我的去路,关切地发问。

我吃惊地抬起头,在昏暗的灯光下,看到了一副熟悉而又友善的笑容。这笑容是这样纯真、亲切、温暖、深情,一下子铸刻到了我的心底。显然,这位平时和我很少交谈的同事,在这个极严峻的时刻,向我伸出了充满友情的手,他丝毫没有把我看作“反革命”,好像根本不知道下午刚开过批斗会,应该同我划清界线一样。

我知道那阵子在我身边或身后,经常会有一两位“监护人”,所以只匆忙地向他点了点头,轻轻“晤”了一下,就慌乱地走向卖饭菜的窗口,并没有正经回答他的问题,他却随着我走向窗口,直到看我买好饭菜,坐下来用餐,才默默地离去。

这一瞬间发生的小镜头,至今已过去了二十年,我猜想“他”这位当事人也许早已忘记(以后多少年中,再没有听见他重提过此事)。但这个镜头却一直摄印在我心灵的胶片上,并将永远留存下去。“

展开阅读全文

篇3:记叙文的夹叙夹议与议论文的夹叙夹议的区别

全文共 1263 字

+ 加入清单

首先,记叙文以叙述、描写为主。这表明“叙”是它的主体,“议”的文字不占主要地位。议论文以议论为主。这表明“议论”是它的主要表达方式,“叙”是它的辅助手段,不占主要地位。如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这篇记叙文,文章叙事、写景、议论融为一体,是一篇夹叙夹议的记叙文。文章叙述岳阳楼的沿革和重建经过及着重描写洞庭湖胜景的笔墨较多,而议论性的文字则只有精彩中肯的几句。议论文《纪念白求恩》评论白求恩同志的国际主义精神、共产主义精神、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的篇幅较多,而记叙他的动人事迹的文字则少而精。

其次,在记叙文中,记叙时文章的基础,记叙的内容丰富实在,生动传神感人。在议论稳中,记叙比较简明扼要。一篇成功的夹叙夹议的记叙文,往往能再现人、事、景物的原来生动的面貌,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让读者从中受到感动。因此,它要求记叙的内容必须要丰实逼真,运用多种描写手法对人、事、景、物进行生动传神的刻画描写。如记叙文《草地晚餐》就详细真实地记叙了朱德同志和大家在一起挖野菜准备晚餐、煮野菜吃晚餐、共进晚餐中让粥的感人场面,再现了朱德同志与大家同甘共苦、关怀战士的伟大形象,表现了朱德同志质朴高尚的品格。由于作者采用了外貌、语言、动作等描写手法,所以朱德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使人读来如身临其境,给人以生动逼真之感。

而议论文中的记叙则不要求如《草地晚餐》的记叙那样详细生动,相对来说比较简洁扼要。这些记叙的内容在议论文中只起论据的作用,共同为中心论点服务。如议论文《谈骨气》对文天祥、不吃嗟来之食、闻一多的故事的叙述就非常简炼、概括。因为这三个典型事例只是充当“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这个中心论点的论据的,它们分别从三个不同的角度论证了这个中心论点的正确性。因为,不要求作详尽具体生动的叙述、描写。

再次,由于两种文体的写作目的不同,因此,议论在两种文体中有着不同的地位。记叙文是为了再现人、事、景、物本来面貌,让读者从中受到感动,所以,议论不能成为文章的主体,不必作充分的论证;写议论文则是为了阐述观点看法,让读者信服其道理,所以议论成为文章的主体,并且一般都要进行充分的论证。

我们还是举两篇不同文体的文章为例来说明这个问题吧。如:记叙文《岳阳楼记》中在叙事、写景之后,作者水到渠成地在篇末发表了自己的议论以寄托自己的理想、抱负,这就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由于此文是记叙文,叙述、描写是它的主本,议论不能成为文章主体,只是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故作者不必再去论证“先天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道理,文章可就此言志作结。而议论文《首先要做“马”》则不同,它是一篇议论人才问题的文章,议论成为文章的主体。作者发表议论摆出“首先要做马,做不停地朝前跑的马”的观点。文章不像记叙文的议论一样不再加以论证,而是先后列举了上海某女青年、辽宁某青年、华罗庚的事迹三个典型事例加以充分的证明,进而分析了比“日行千里”更为可贵的是“一息尚存,奔驰不已”的“千里马精神”,说理充分有力,令人信服,达到了以理服人的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