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建党伟业的观后感20171000字(汇编4篇)

《建党伟业》的故事从辛亥革命开始,讲述了中国共产党建立的过程。你看过《建党伟业》吗?下面就是小编整理的2024建党伟业观后感800字_观建党伟业有感范文大全,希望大家喜欢。

浏览

4003

作文

108

篇1:观看建党伟业心得体会

全文共 993 字

+ 加入清单

看过庆祝建党95周年献礼大片《建党伟业》后,我突然对自身及周遭的一切有了新的审视和感悟,我不禁扪心自问:这个时代真的亏待我们了吗?我们又真正从中索取了多少,付出了多少?

我们大多习惯了身处和平年代,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去追求更加多姿多彩的多元化生活,去朝着五彩斑斓的梦想去努力奋斗。相比那个备受列强欺凌、战火纷飞民不聊生的年代,我们不用提心吊胆的辗转流亡、饥寒交迫,至少我们还有和平的生活,追求梦想的权利和实现梦想的可能,所以我们还是幸福的。

当然,我们在通往梦想和成功的路上也会有失败和遭遇不公,但和那些革命先驱者的鲜血和生命比起来,显得渺小和不值一提,因为我们还有更多再来一次的机会,直至获得成功的喜悦。而革命先烈们有的只是前赴后继的坚定信仰,以及将这种信仰托付给同志继续传递的信任,他们甚至大多还没见到过成功的曙光,和他们比起来,我们还是幸福的。

现在有很多人把幸福指数时常挂在嘴边,或抱怨自己的幸福感差,或抱怨国家整体幸福指数不如一些发达国家。孰不知如美国、英国、荷兰、日本这些发达国家,也才是近年来才开始的幸福指数的研究。相比连活下来都不容易的旧社会,我们今天还能座而论是否够幸福,这本身难道不就是一种幸福吗?更何况我们的党和国家历来都把民生放在头等重要的位置,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伟大目标,并在大力实践之中,而幸福指数也渐渐成为了各地政府在改善民生道路上的新追求。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改革开放30年来,国人体验的更多的是来自于西方物质文化的浸染,对比解放前,大家追求幸福生活的渴望没有变,但为之奋斗和付出的精神信仰有所缺失。我们往往会身在福中不知福,会更多的患得患失,会感觉迷茫没有目标,而忽略了我为这个社会贡献了什么。或许是如古诗中所言: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也或许是因为国家经济发展处在转型期,从上到下都会感到阵痛,会暂时降低对幸福的感觉,但从这一刻觉醒还不算晚,我们还有用双手去创造美好幸福未来的大好时光。

《建党伟业》让我重温了革命先辈们的纯净信仰,那股为实现理想不惜牺牲一切的强大精神力量,再一次的净化了我的心灵。为了前人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和平生活,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为了后人更加美好的未来,我们没有理由不幸福的活着。就让我们一起从现在开始,担起历史赋予我们这一代人的责任和使命,用最初的平实心态,去携手创造和谐幸福的美好家园,把我们的祖国建设的更加强大。

展开阅读全文

篇2:2024建党伟业观后感400字

全文共 1045 字

+ 加入清单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今天,我们回顾历史,不仅是缅怀前辈的光辉业绩,更重要的是着眼于新世纪,作为新世纪的青年,我们要肩负起党和祖国人民的重托,重塑这东方巨龙的雄姿。

建党伟业》,重温中国共产党建党那段峥嵘岁月,感受革命先辈崇高的信仰以及他们为了自己的崇高信仰而执着地去努力奋斗,用他们的青春与热血,描绘出新生的中国,谱写了一曲瑰伟壮丽的文明之歌。我们今天的一切,都与他们当年的奋斗和努力息息相关,血脉相连。

看完《建党伟业》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内心异常澎湃,我被那个时代所震撼,被那个时代青年的激情和热血所动容,被他们为了实现理想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的精神所感动。我的脑海中始终闪现两个词——“责任”与“使命”。

到底是什么催使他们从容的面对打击、伤害甚至死亡?我想,那一定是他们强烈的爱国主义高度责任感。爱国使他们感知责任、使命使他们上下求索,不惜一切代价的寻求祖国富强、民主、自由之路。

无论在什么时代,我们都希望能够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那么究竟怎样才能最大实现自己的价值呢?毫无疑问,那就是将自己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投身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当今世界,现代中国,我们的责任更加重大,使命异常艰巨。祖国的强盛,中华的振兴,任重而道远。我们一定要增强历史责任感和时代紧迫感,肩负起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挥洒艰辛与汗水,为祖国的明天而努力奋斗,谱写新的华章。

忠于党,报效国家,服务人民,是当代有志之士永恒的追求。看了这部影片,我被深深的震撼了。三四十年代的中国,民族危机,内外战争不断,人民出于水深火热之中,在这个曾经一度辉煌耀眼的东方,燃起的是熊熊的战火,滚滚的狼烟。仿佛把我们带到那个艰难而又催人振奋的岁月中,去追忆那段历史,缅怀远去的革命先辈。心底由然想起了那句话:“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遐想着当年历史的种种,心潮起伏。同时也感到了沉重的历史使命感。如果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身处在这个剧变频增、竞争激烈的时代,面临着经济全球化、社会多元化的挑战,把祖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推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就需要全体中国人把强烈的爱国热情转化为做好本职工作和为社会服务的具体行动。

作为一名有志之士,忠于党,报效国家,服务人民,是我们的毕生不变的追求,而安心服役,做好本职工作,就是报国为民的最有效的途径。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建党伟业观后感

全文共 991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全体党员教师,一起去万达影院观看了电影《建党伟业》,看完之后很震撼,这是一部极好的电影,它上映得很及时,正逢建党90周年,是献礼之作,这部电影云集中国明星108人,很有观赏价值。讲述从1911年辛亥革命后到1921年党成立这段时间内的故事,剧情自孙中山回国开始,至中共“一大”召开告终,展现了这十年间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故事与风云人物,可以说辛亥革命后的军阀混战、五四运动后的知识精英崛起以及最后点睛之笔的建党伟业这三个历史时期构成了整部电影。最精彩的还是“建党伟业”这部分历史,主要以毛泽东、李大钊、陈独秀、张国焘、周恩来、蔡和森、向警予等第一批中国共产党员为中心,讲述他们在风雨飘摇的时代中为国家赴汤蹈火的精彩故事。

电影《建党伟业》真实地记录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过程,是一个青春、激情、奋斗、献身的故事。在那一代年轻人的身上,担负着救亡图存、改写历史的大任。正是这批年轻人,用他们的青春与热血,描绘出了新生的中国,谱写了一曲瑰伟壮丽的文明之歌。我们今天的一切,都与他们当年的奋斗和努力息息相关,他们与我们,昨天和今天,血肉相连。

由于自己是性情中人,在观看影片时候仍然有三处让人感动落泪的场景。

电影《建党伟业》真实地记录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过程,是一个青春、激情、奋斗、献身的故事。在那一代年轻人的身上,担负着救亡图存、改写历史的大任。正是这批年轻人,用他们的青春与热血,描绘出了新生的中国,谱写了一曲瑰伟壮丽的文明之歌。我们今天的一切,都与他们当年的奋斗和努力息息相关,他们与我们,昨天和今天,血肉相连。

由于自己是性情中人,在观看影片时候仍然有三处让人感动落泪的场景。

90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要求。从1921年到1949年,甚至有超过370万中共党员为了国家和民族的独立自由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十三名代表,五十多位党员,星星之火,终成燎原;90年艰苦辉煌,60余年国运昌隆,气壮山河,声震寰宇!90年前,中国共产党为黑暗的中国点起了一盏明灯,照亮了漫漫革命之路;90年后,《建党伟业》追本溯源,去寻找和讲述光明源头的故事。

感谢《建党伟业》摄制组,再次让我感受那段历史, 重温入党誓言,让我为自己是一名中共产党员感到骄傲和自豪。在今后我会以优秀的品德、高尚的人格、渊博的学识、卓越的才能,脚踏实地努力工作,为党旗增光添彩。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建党95周年献礼纪录片《筑梦路上》观后感

全文共 1016 字

+ 加入清单

关于梦的动宾短语,我能想到的无非就是做梦、追梦、圆梦、托梦、解梦,以及前几年因为一部好莱坞电影而为人所熟知的“盗梦”。“筑梦”这个表述我这是第一次听说,它让我联想到国歌中“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的悲壮,因此也就平添了一份令人肃然起敬的厚重感。

能不厚重吗?因为这个梦不是一般的梦,而是几百年来无数炎黄子孙念兹在兹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鉴于西方某些党派的历史均已超过两三百年,刚满95岁的中国共产党,充其量不过才走到人生的中年。尽管在血气未定的少年时代犯过不少错误,但在领导全国人民筑梦的路上,她的成绩也确实是有目共睹。如今,历史已然步入了“新常态”的车道,如果我们坚信梦是筑出来的并且下定了一直筑下去的决心,那么以下几点就不得不倍加注意:

首先,要坚持画好的蓝图。规划是个严肃的事情,因为它关系到工程的进度和项目的成败。你也许可以对“详规”略作调整,但却不能突破“控规”,更绝不可以违反“总规”。半路变卦的结果往往是事与愿违、面目全非,甚者还会就此停滞不前,把理想中的摩天大厦生生糟蹋成了烂尾楼。而这样惨痛的代价,我们已经在别人身上看得多了,并且注定和他们一样承担不起。

其次,要严控构件的质量。相传古代筑造城墙时,每一块砖上都刻有制造者的名字,一旦出现质量问题唯他是问。“中国梦”虽然不像《义勇军进行曲》中所唱的那样用“我们的血肉筑成”,但仍需要国人心甘情愿地把自己打造成质量过硬的砖瓦。甭管别人怎么样,先看看自己做得如何。处于关键部位的共产党员们,更应该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如果由于抵挡不住内心的蠢动和外界的腐蚀,“承重墙”变成了“粪土之墙”,那“中国梦”又怎么可能筑得成呢?既然“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那些腐烂的砖头瓦块就非抠掉不可,而且还要想办法彻底消除腐烂的病根。

最后,要弥缝彼此的差异。把“中国梦”的构件比喻成砖瓦也许太过理想化了,因为所有个体不可能像一个模子出来的那样千人一面,总归有些显著的差异,形状也未必规则。手艺高超的工匠,会允许那些石料保留自己的棱角,并帮助其找到合适的位置。通过巧妙的堆砌和对空隙的弥缝,它们将被黏合为一个整体,稳固坚挺且壮丽巍峨。

筑梦路上》,除了前两个字的耐人寻味之外,后两个字其实也颇有讲究——它点明“中国梦”的筑建将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始终处于进行时的状态,此时回顾作为核心力量的中国共产党近一个世纪的风雨沉浮,不仅激励我们要继续添砖加瓦,同时也提醒大家千万别忘了初心。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