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河南龙门石窟导游词【热门20篇】

我爱我的家乡——濮阳。濮阳被称为龙的故乡,也是教育后代的好处所。小编收集了河南龙门石窟导游词,欢迎阅读。

浏览

5182

作文

68

篇1:游龙门石窟

全文共 420 字

+ 加入清单

洛阳不仅风景迷人而且历史悠久。不必说东汉时期美丽的白马寺,不必说古老而庄重的关林庙,就是伊河两岸的龙门石窟也让我流连忘返,久久回味。难怪白居易说:“洛阳四野山水之胜,龙门首焉。”

这个暑假,妈妈就带我来到了龙门石窟。走进龙门石窟,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个大大小小的门洞,像螃蟹窝又能像蜂巢一般。我觉得很奇怪:洞里都有什么呢?走上台阶仔细瞧,里面原来是一尊尊的佛像呀!再往前走,我们来到了宾阳三洞。这个是由三尊大佛构成的。那三尊大佛有的眯缝着眼睛,有的用庄严的目光打量着人们,煞是壮观!

接着,我们来到了万佛洞。洞里有一万五千多尊小佛。最小的连两厘米都不到。

我们沿着伊河继续向前,来到了奉先寺著名的卢舍那大佛就住在那。它身高17.4米,就连它的耳朵都比我高,有1.9米。听说建这座佛像的时候是照着女皇武则天的样子做的,这座石窟用了25年才建成的。这真是一个浩大的工程呀!

我看着卢舍那大佛坐在莲花宝座上,它仿佛在观望着对面的白园,在诉说着千年的历史。

展开阅读全文

篇2:龙门石窟日记600字

全文共 801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四大石窟之一——龙门石窟,是中国的石刻艺术古迹之一,就位于我的家乡——河南洛阳——南郊约12公里处的伊河两岸。龙门石窟已有千余年的历史,虽在多个朝代中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但也依然把超绝的艺术水平以及曼妙的形态展现的淋漓尽致。龙门石窟以它的数量之多,规模之大,题材多样,雕刻精美,蕴涵丰富而闻名世界。

刚走进龙门,就能看见一条清澈见底的河,河两边各有一座陡峭的山。河的对面是寸草不生的悬崖峭壁,成千上万、大小不一的石窟就坐落其上。

每个石窟的正面都有一尊石雕佛像,周边是各种石雕小像。大佛也好,小佛也罢,每一尊佛像,五官无不雕刻得栩栩如生,精致至极。

我最喜欢的便是万佛洞。万佛洞内南北两侧雕有整齐排列的一万五千尊小佛。洞窟呈前后室结构,前室造二力士、二狮子,后室造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二天王,是龙门石窟造像组合最完整的洞窟。窟顶有一朵精美的莲花,环绕莲花周围的为一则碑刻题记:“大唐永隆元年十一月三十日成,大监姚神表,内道场运禅师,一万五千尊像一龛”。主佛端坐在莲花宝座上,在束腰部位雕刻了四位金刚力士,那奋力向上的雄姿与主佛的沉稳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也更加衬托出主佛的安详。主佛背后还有五十二朵莲花,每朵莲花上都端坐有一位供养菩萨,她们或坐或侧,或手持莲花,或窃窃私语,神情各异,像是不同少女的群体像。五十二代表着菩萨从开始修行到最后成佛的阶位,即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

在洞内南北两壁整齐地刻有一万五千尊小佛像,每尊只有四厘米高。在南北两壁的壁基上各刻有六位伎乐人,舞伎在悠扬的乐曲声中翩翩起舞,体态轻盈,婀娜多姿。整个洞窟金碧辉煌,向人们展现了西方极乐世界的理想国土,烘托出一种热烈欢快、万众成佛的气氛。

来龙门景区游览,一年四季都适合旅游,不同的季节有不同的风景,Come to luoyang and see Longmen

Grottoes!来欣赏千年古都的多彩多姿的深厚文化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游龙门石窟作文800字

全文共 796 字

+ 加入清单

龙门石窟距洛阳市南十二公里处,在伊河两岸龙山与香山上。它与敦煌莫高窟,云岗石窟,天水麦积山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名,故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去年国庆节,我们离开了喧闹的城市,与姥姥妈妈来到了龙门石窟,准备一睹它的风采。

来到龙门,映入我们眼帘的是香山龙山两山相对,清清的伊河水从中间淌过,山清水秀,景色宜人。在南北一公里的山崖上,雕刻着2300多个窟龛,70多座佛塔,10余万尊佛像,2800多块碑刻题记。据导游介绍说:“这些石窟是中国传统方便受印度佛教影响的产物。它始建于北魏孝文帝年间,之后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五代、宋等朝代大规模营造达400余年之久。堪称中国雕刻艺术的宝库。

我们沿着西岸游览西山,首先看到的是千佛窟,虽然只有一间房屋大小,在3-4米高的石壁上密密麻麻雕刻着无数小佛像,大的只有3、4厘米,小的仅有2厘米,别看个头小,但个个雕刻精细,神态各异,排列十分整齐。

走出洞外,有一座观音佛像,她右手拿着柳枝,左手提着净瓶,姿态端庄,面目秀美,像为人间祈祷吉祥。

接下来,我们参观了石窟最有名的奉先寺,此洞穴雄伟壮观,气势恢弘,这里有几尊佛像,中间的佛像最大,身高17。14米,头高4米,耳朵长1。9米。它的雕工极为精湛,这尊大佛威严地座在莲花台上,面容慈祥,双耳垂肩。她的脸非常像武则天,这就是当时武则天让工匠按照她的形象造的大佛。只见她一只手在上,手心朝下;另一只手在下,手心朝上;这个动作表示了“天下唯我独尊”,可见她一手遮天的皇权思想多么严重,身旁的7尊佛像,是她的弟子和天王,个个面露凶色,充满威严。

龙门石窟的佛像真是多得数也数不清,让我们看得眼花缭乱。

游完龙门石窟,看到这些凝聚多少人艰辛和心血的宏伟浩大工程,被我们祖先有多少巧夺天工的艺术作品所折服,被他们的聪明才智所震撼,为我们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瑰宝而骄傲。我们要更好地保护珍惜这些历史文化遗产,让它绽放得更加璀璨、炫丽。

展开阅读全文

篇4:龙门石窟游记

全文共 707 字

+ 加入清单

放署假了,在一个阴雨连绵的星期天,我和妈妈来到了龙门石窟,这里景色迷人,游人络绎不绝。 远远望去,看到一个高高的大门洞,走近一看,上面写着

;龙门石窟,欢迎您,石窟的前面是壮观的伊河,两岸的垂柳在向我们招手,好像在说,欢迎你来到龙门石窟游玩。

龙门石窟开凿一共经历了七个朝代,百分之九十是唐朝和北魏开凿的,其他的可省略不计。我们随着导游来到第一个石窟像前,为了保护佛像,石窟前都安上了护栏。这一个石窟里有三个石窟,中间的一尊是北魏雕刻的,两边的是唐朝刻得,北魏没有唐朝雕刻的好看,主要是唐朝的技术先进了,其中一尊是李世民为他的父亲李渊建的,像这样大的一个石窟需要85000多人,经历24年才雕刻好,所以,工匠挖洞多么不容易啊!龙门石窟经历了1500多年,所以好多佛像遭到了破坏,有的是人为的破坏,好多佛像的头被偷走了,被卖到了国外,还文化大革命时期也破坏非常严重,有的是时间久远了,风刮雨淋的,自然退化了。一路上有很多小石窟,那是穷人为他们的亲人祈福而开凿的。哇,好大好壮观的佛像啊!我们远远望见最大的佛像,他有点像西游记里的唐生,走近一看,我们显得更渺小,最高的大佛高17,14米,而最小的佛像只有两历米,大佛的耳朵就有2长,据说是武则天用自己的私房钱为自己建的,仔细一看,还真有点女人的漂亮,他的名字叫卢舍那大佛,是印度语,阳光普照的意思。他左边佛面目狰狞,是托塔天王,手里托着塔,一副得意样,好像在说,谁不听话,把它装进去,右边是是一些和尚,大佛的头顶是一朵美丽的莲花,花的四周是五彩的灯。关于莲花,在很多佛像的头顶都有,莲花出淤泥而不染,连佛都想借他的光呢?

美丽的龙门石窟是我们的骄傲,我们的老祖先多么伟大啊!

展开阅读全文

篇5:龙门石窟

全文共 561 字

+ 加入清单

大家好,欢迎来到龙门石窟这个历史悠久的地方,我是本次旅行的导游钟梓健,大家也可以叫我小健,祝愿大家在我的带领下,可以玩得开心,游得愉快。

龙门石窟始建于东魏,后来西魏、北齐、北周、隋、唐和北宋等朝也断断续续刻凿了400年之久,其中唐代占其60%,北魏占30%,其余几朝只有10%,里面现存佛塔50多座,佛像10万多尊,要得到这个成果,花费了不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

关于龙门石窟,还有这样一个传说故事呢:从前有一个勤劳的孩子上山牧羊时,常听到地下传来“开不开”的声音,孩子把这事告诉了母亲,母亲大叫:“开”!话音未定,只见山崩地裂,龙门山裂开了,出现了无数山洞,而里头到处是佛像,从此,龙门石窟便闻名中外,世界各地的人们都千里迁迁的赶来,游赏这里。

说到龙门石窟,就不得不提到莲花洞。莲花洞以顶部的浮雕有一朵美丽的大莲花而得名,大家不防去看一看,请大家在游览时注意保护环境,时时劳记留影不留垃圾。

出了莲花洞,我们就来到古阳洞前,古阳洞高1120厘米,宽727厘米,深1183厘米,内有佛龛1000余个,硬刻题记800多品,是这里开凿最早,年代延续最长,内容最丰富的一个洞窟,是拍照绝佳圣地。

关于龙门石窟,我就先介绍道这里,大家现在可以自由活动,两个小时后莲花洞口集合,我带了照相机,有需要的旅客也可以叫我,再次祝大家旅行愉快!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游龙门石窟作文600字

全文共 560 字

+ 加入清单

“瑰宝珍窟百丈岩,神工鬼斧历千年。”

在多朝古都洛阳,有这样一处惊天地泣鬼神的地方,它历尽了古代劳动人民的心血,令人心驰神往,它就是坐落在伊河两岸的龙门石窟

趁着金秋国庆假期,爸爸妈妈带我到了龙门石窟游玩。

走进龙门,两排林木郁郁葱葱,石板小道更增添一种韵味。墙上的每个小窟中都有佛像。别看这窟小,佛的神情和手势都是非常清晰的。有的双手放在腿上,目视远方,让人感到温暖;有的双手合十,虔诚闭目,仿佛在祈祷什么;有的眉头紧皱,面目狰狞,盯着什么地方,让人毛骨悚然……

行至奉先寺,那尊最高最大的佛占据了我整个眼睛。那尊佛名叫卢舍那,它通高17。14米,光头部就足足高4米。他发髻呈波浪形,面部圆润,眉毛如那弯弯的明月。目光慈祥,眼睛半睁半闭,像在打瞌睡,又像是在俯视山下的伊水。嘴角藏着隐约的笑容,显现出他的慈祥与平静。他的表情就如蒙娜丽莎的微笑,让人捉摸不透,严肃中带着一份慈祥,慈祥中又有一丝神圣与威严。我不仅赞叹这惊人的高度,也佩服这精湛的技艺。

漫步伊水边,夕阳的余晖洒满水面,犹如一位少女披上素装,优雅而平静。微风轻拂湖面,层层涟漪荡在水面上,就像少女脸上漾起的微笑,让人舒适。水中的鱼儿成群结队,在水中嬉戏打闹,给平静的水面增添了一丝生机。

这次洛阳之行,不仅让我领略到自然风光的美丽,也让我感受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洛阳“龙门石窟”游记作文

全文共 949 字

+ 加入清单

暑假里,我便游览了我国的佛教圣地——洛阳龙门石窟”。 买过票要过检票处时,我才明白这..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感谢你的阅读与支持!

本文《洛阳“龙门石窟”游记作文800字》由读后感范文整理,仅供参考。

暑假里,我便游览了我国的佛教圣地——洛阳“龙门石窟”。

买过票要过检票处时,我才明白这座石窟为何要叫做“龙门石窟”,因为检票处就在“龙门”口。

进入风景区,两面连山,中间夹着一条大河,它叫伊河。听说,现在供游客走的路已经向外扩展了很多,但是看着这条河还是那么宽敞,可想而知,它真的是条“大河”。再向里走,就是我们所说的“石窟”了。一尊尊大佛浮现在我的眼前,其中最有趣的就是有一尊佛像的手式不同于其他的佛像那么庄重,放的规规矩矩的,而是像我们现在俗称的“剪刀手”。导游介绍说,这不是后来改造的,而是原建筑就是这样。还说佛祖有预知能力,在遥远的几千年前,就已经知道现在最流行的手势了。呵呵,当然,这只是传言而已。还有一尊“最美观音像”,虽然只是墙壁上几十厘米的小雕像,但是她的美丽却吸引了不少游客。在我们的印象中,观音,就是一个坐着莲花宝座,手里托着插着一条柳枝的宝瓶,一只手还拿着浮尘搭的庄重女神形象,而这尊雕像,观音却站了起来,一手拎着宝瓶,一手把浮尘向胳膊外甩。她丢弃了以往庄重的神态,以突出她优美的身段,仿佛马上就要翩翩起舞起来,真是栩栩如生,惟妙惟肖,我不禁为我国古代的能工巧匠的灵思妙手啧啧称赞起来,更为祖国有这么悠久、灿烂、美丽的文化而自豪。

再往前走,一些不和谐的东西开始出现在眼前。我注意到许多小石窟内的小佛像都没有了,还有很多小佛像的脑袋也不见了。那一尊尊大佛像,虽然一动不动的端坐在险峻的山上仍显得格外庄重,但也不再像昔日刚刚筑好后那样完美了,有的耳朵没有了,有的手指没有了,还有的那脸上布满炮灰风雨,看上去显得更加沧桑。这些美丽的残缺,有的是源于历久风雨的侵蚀,而绝大部分都是由于当年帝国主义列强侵略我国时所犯下的罪行,这里的一切,在向我们倾诉着那一段屈辱的历史。想到这里,我的心情不免沉重了起来。龙门石窟是中国石刻艺术宝库之一,2000年入选世界文化遗产。我们应该保护它们,保护我国的瑰宝,保护我国悠久、灿烂、美丽的文化!

“龙门”一游,是我今年暑假做的最有意义的一件事情!

展开阅读全文

篇8:作文400字四:家乡的龙门石窟412字

全文共 412 字

+ 加入清单

回到老家,重温龙门!一进大门,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座喷泉。这座喷泉十分美丽,喷泉里还有许多美丽的荷花,为喷泉增添了几分光彩。听讲解员阿姨说,这里的泉水能给人们带来好运。所以,人们都拿瓶子接一点,有的洗了手……喷泉里还有很多的小鱼。

绕过喷泉,来到了一个名叫白马寺的寺庙,这座寺庙为中国第一古刹。里面有许多的佛像。白马寺前有一条大河,河上有许多龙船,十分壮观。

走出白马寺,沿着小桥来到了一座大山。这座大山满山都是洞,动力有许多佛像。有的佛像是在守护着他左手边的洞口,手里拿着一把尖刀。有的佛像盘腿坐在洞里,他的两旁有两座佛像,都是他的弟子。有的佛像头上面有很多小佛像,十分精致。有的佛像头上有一圈金光。在龙门石窟上,有上百个、上千个佛像在洞里。我看见了一座很大很大的佛像,他的两旁有两名弟子,我给这座神像磕头了,保佑自己学业进步!我非常想知道为什么这座山上有这么多的洞?难道是有许多小朋友在山上刻洞玩儿吗?

我喜欢家乡的龙门石窟!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游龙门石窟作文800字

全文共 825 字

+ 加入清单

龙门石窟是河南洛阳的一个主景点。在路上,我听导游说从下往上一共有三千多级台阶。我没有去仔细数每一级台阶,但是当我走完之后我的腿就像树干一样动弹不得,所以我能感觉出来这一定不是吹牛的。那里的台阶断断续续,几乎每一部分都像一座高山,中间高两边低。

走出购票口,迎面而来的就是一棵棵高大的柳树,那些柳条我只要伸手即可摸到。提起柳树,不禁让我想起了一句古诗“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而且这条路非常的宽敞,人人一走进去就心旷神怡。它不像那些商业街,人多拥挤且热。这样的一道美丽风景使我的旅行有了一个好的开头。

继续往前走,我们就到了检票口。这趟旅行算是真正的开始了。刚进去的时候,我感觉只是环境更好一些罢了。直到我们到达刻有“龙门”两字的石门后,我看到了一片湖,湖水如野马般向前跑去。在湖中还有许许多多的船,船上的人用手轻轻抚摸着湖水。在我的右手边有很多很多的石窟,每个石窟的大小不一,但每个石窟里都有石像。遗憾的是有的石像被别人偷了!所以我看到的是有的没有头,有的半个身体没有了,有的全部都空了。

一些游客总是有手摸那些石像,那些石像被摸的像水一样的光滑,几乎感觉不到一点摩擦。有的石像甚至都凹进去了,所以现在都有栏杆围起来。我走上了台阶,看见了不同形状的的石窟,还有一些小石像,组成一幅美丽的图画。

不久,我来到了一座巨大的石像面前。在石像的对面有一个广场,那里有很多人在拍照。虽然现在已经非常的高了,但是我依然大胆的往前走。我之所以这么勇敢的往前走,是因为台阶边有栏杆。那栏杆对于我来说像墙一样,密不透风。这时候我面前出现了两条路,但是由于时间关系,我选择了往下走。当我走下来的时候,我已经气喘吁吁了,但是我看见别人依然健步如飞!

由于时间的原因,我没有继续往前走。抬头看见天已经黑了。我也没有向那条桥梁走过去,就原路返回,没能看完真可惜啊!

龙门石窟拥有佛像十万余尊,是中国石刻艺术的宝库,经过时间的洗礼仍然熠熠生辉。这样了不起的财富,我们应该好好珍惜!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游河南龙门石窟作文

全文共 3046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我常听人说,坐落在洛阳市南十三公里处的龙门石窟景色壮观,驰名中外,是雕塑艺术的宝库,吸引着许多中外游客。小编收集河南龙门石窟的作文,欢迎阅读。

第一篇:游河南龙门石窟

星期天一大早我还没起床,就听爸爸说要带我去洛阳的龙门石窟游玩,我高兴极了,一下子就从床上蹦下来。

天气格外清朗,爸爸驾着车在高速公路上飞驰,我们经过两三个小时的奔波,终于到达了洛阳的著名景点龙门石窟。一进景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成群结队的游客,随后我们找了一名导游,我们一边观赏,一边听导游解说龙门石窟的来历:龙门石窟位于河南洛阳南郊的伊河两岸,从北魏至北宋400余年开凿有2100多个窟龛,造像10万余尊,碑刻题记3600余品,它不仅体现了佛教文化,更给我们展示了当时书法碑刻艺术。一路上几乎所有的石壁上都凿有大大小小的佛像,有的躺着、有的立着、有的在微笑、有的在发怒……样子千姿百态。

跟随着导游的介绍我们来到了龙门石窟最大的卢舍那佛像跟前,在卢舍那佛像面前能让人感觉到自己很渺小,导游讲这尊佛像有17米多高,仅其头部高度就达4米多高,他的面部表情看起来慈善安详,好像在为我们的祖国祈福。

随后我们又观赏了潜溪寺、宾阳中洞、万佛洞、莲花洞等著名景点。其中莲花洞中有一个最小的佛像,它仅有两厘米大小,被称为“微雕”。

不知不觉观赏完整个景区已是下午4点多了,但我一点也没有感到累,我为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这壮丽的瑰宝而骄傲!

第二篇:游河南龙门石窟

我这个学期的星期六和星期天,我们去了河南龙门石窟。

龙门石窟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南15公里处,我们随着旅游团到达了龙门石窟景点区,我们看到最外面的一个门是与一座长桥组成的龙门石窟景点门,上面大大写着两个字:龙门。我们过了这个大门之后,里面是一个小门,导游说:这座小门以前是龙门石窟的正大门。

我们进去以后,就看到有无数个像一个食指那么大的佛像,导游说:这里是两千多年前东晋时期建造的,由于当时的皇上非常迷佛,所以让老百姓门刻了这些大大小不计其数的佛像。我们非常不明白,他们竟然能在这种高大险峻的山岭上刻上这么大的佛像真是太奇了。真不愧是八大奇迹之一呀!导游说:穷人们就只能在一些小地方可以些小佛像,而富人能雇人刻一些比较大的佛像。我们终于到达了几座大佛像面前,还有许多小佛像组成的千佛洞,我们可以看到左面的一座佛像因风化而成形状的奇特的样子,那个佛像摆了一个耶!的手势。我们再返回的路上,问导游:为什么有很多佛像都是缺胳膊少头的哪?导游回答:因为中国举行过3次灭佛活动,很多都被摧毁了。

天也不早了,我们回到了宾馆,躺在床上,我心里在想:原来这就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劳动的结晶!

第三篇:游河南龙门石窟

龙门石窟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南郊十三公里处的伊河两岸。这里东(香山)、西(龙门山)对峙,伊水中流,是中国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据导游阿姨介绍,龙门石窟南北长一公里,共有9700余尊佛像,1300多个石窟,题记和碑刻3600多处。它经北魏、北周、北齐,隋唐等六个朝代,前后用四百多年的时间完成的。在这些石窟当中,比较有名的有:奉先寺、宾阳洞、药方洞、莲花洞等。其中,最出名的是奉先寺和莲花洞。

奉先寺是中国第一个女皇帝武则天用自己的私房钱捐修的。当中最大的卢舍那佛像高17。14米,光她的头部就有4米高。她和她周围的弟子、菩萨、天王都雕刻的慈眉善目、栩栩如生,真是一件精美绝伦的艺术杰作,让人惊叹不已!而莲花洞中上千个的小佛像最小的只有两厘米高,但个个千姿百态,更让我们对那些雕刻他们的工匠敬佩万分!

但,令人遗憾的是,经过千百年的风雨洗礼,这些大佛身上的颜色已经脱落了,而百分之七十的佛像遭到了认为的破坏和盗卖,至今还有许多佛像还在国外的博物馆里收藏着,真让人惋惜!

游完了龙门石窟,我们又游玩了白园和香山寺。这次旅游,让我学到了许多知识,更是一次难忘的经历。

第四篇:游河南龙门石窟

中国四大石窟之一——龙门石窟,是中国的石刻艺术古迹之一,就位于我的家乡——河南洛阳——南郊约12公里处的伊河两岸。龙门石窟已有千余年的历史,虽在多个朝代中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但也依然把超绝的艺术水平以及曼妙的形态展现的淋漓尽致。龙门石窟以它的数量之多,规模之大,题材多样,雕刻精美,蕴涵丰富而闻名世界。

刚走进龙门,就能看见一条清澈见底的河,河两边各有一座陡峭的山。河的对面是寸草不生的悬崖峭壁,成千上万、大小不一的石窟就坐落其上。

每个石窟的正面都有一尊石雕佛像,周边是各种石雕小像。大佛也好,小佛也罢,每一尊佛像,五官无不雕刻得栩栩如生,精致至极。

我最喜欢的便是万佛洞。万佛洞内南北两侧雕有整齐排列的一万五千尊小佛。洞窟呈前后室结构,前室造二力士、二狮子,后室造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二天王,是龙门石窟造像组合最完整的洞窟。窟顶有一朵精美的莲花,环绕莲花周围的为一则碑刻题记:“大唐永隆元年十一月三十日成,大监姚神表,内道场运禅师,一万五千尊像一龛”。主佛端坐在莲花宝座上,在束腰部位雕刻了四位金刚力士,那奋力向上的雄姿与主佛的沉稳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也更加衬托出主佛的安详。主佛背后还有五十二朵莲花,每朵莲花上都端坐有一位供养菩萨,她们或坐或侧,或手持莲花,或窃窃私语,神情各异,像是不同少女的群体像。五十二代表着菩萨从开始修行到最后成佛的阶位,即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

在洞内南北两壁整齐地刻有一万五千尊小佛像,每尊只有四厘米高。在南北两壁的壁基上各刻有六位伎乐人,舞伎在悠扬的乐曲声中翩翩起舞,体态轻盈,婀娜多姿。 整个洞窟金碧辉煌,向人们展现了西方极乐世界的理想国土,烘托出一种热烈欢快、万众成佛的气氛。

来龙门景区游览,一年四季都适合旅游,不同的季节有不同的风景,Come to luoyang and see Longmen Grottoes!来欣赏千年古都的多彩多姿的深厚文化吧!

第五篇:游河南龙门石窟

我常听人说,坐落在洛阳市南十三公里处的龙门石窟景色壮观,驰名中外,是雕塑艺术的宝库,吸引着许多中外游客。今天,我们全家来到龙门石窟,终于实现了我梦寐以求的心愿。

远望龙门山,山上的树木十分茂密,大树小树肩并肩亲密地挨着,苍松翠柏,清秀挺拔。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宾阳三洞。三尊巨大的佛像端坐在洞内,他们衣裙飘飘,看起来那么慈祥、端庄,像是在迎接四方宾朋的到来。

然后我们参观了万佛洞。这里真是一个佛像的世界。他们大小不一,最大的有七八米高,最小的却只有二厘米多,连眼睛都看不清楚。这些佛像神态各异,有的端坐沉思,有的神态威严。洞里面一共有一万五千多个佛像呢。真不知道在技术落后的古代,能工巧匠们是怎样在这峭壁上造就这不平凡的奇迹的。这一座座,一排排排列有序的佛像,像是在无言地诉说着这段传奇般的历史故事。

我们拾级而上,最后看到的是最大的,也是最壮观的一个大佛——她就是闻名于世的卢舍那大佛。卢舍那大佛是唐代塑造的,她高17.4米,光耳朵就有1.74米长。原来我在电视屏幕上、宣传册上都多次见过她,对她可以说是再熟悉不过了,可站在真正的卢舍那大佛前,我还是感叹不已。仔细端详,大佛的面容端庄秀丽,一双眼睛顾盼生辉,流光溢彩,手指的关节清晰可见,脖子上戴的佛珠也圆润逼真。整个佛像线条流畅,栩栩如生。怪不得卢舍那大佛已经成为宣传洛阳的名片,驰名中外呢。

龙门依山傍水,山崖峭面平整,这神奇的地理环境和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交融在一起,才有了这绝妙的文化遗产。我完全沉浸在这美丽壮观的景色中,它使我陶醉,使我流连忘返。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骄人的龙门石窟作文

全文共 507 字

+ 加入清单

星期天一大早我还没起床,就听爸爸说要带我去洛阳的龙门石窟游玩,我高兴极了,一下子就从床上蹦下来。

天气格外清朗,爸爸驾着车在高速公路上飞驰,我们经过两三个小时的奔波,终于到达了洛阳的著名景点龙门石窟。一进景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成群结队的游客,随后我们找了一名导游,我们一边观赏,一边听导游解说龙门石窟的来历:龙门石窟位于河南洛阳南郊的伊河两岸,从北魏至北宋400余年开凿有2100多个窟龛,造像10万余尊,碑刻题记3600余品,它不仅体现了佛教文化,更给我们展示了当时书法碑刻艺术。一路上几乎所有的石壁上都凿有大大小小的佛像,有的躺着、有的立着、有的在微笑、有的在发怒……样子千姿百态。

跟随着导游的介绍我们来到了龙门石窟最大的卢舍那佛像跟前,在卢舍那佛像面前能让人感觉到自己很渺小,导游讲这尊佛像有17米多高,仅其头部高度就达4米多高,他的面部表情看起来慈善安详,好像在为我们的祖国祈福。

随后我们又观赏了潜溪寺、宾阳中洞、万佛洞、莲花洞等著名景点。其中莲花洞中有一个最小的佛像,它仅有两厘米大小,被称为“微雕”。

不知不觉观赏完整个景区已是下午4点多了,但我一点也没有感到累,我为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这壮丽的瑰宝而骄傲!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龙门石窟作文800字

全文共 784 字

+ 加入清单

洛阳的龙门石窟是个历史悠久的建筑群。

它位于洛阳城南龙门石窟十三公里,当我走进去后,第一眼看到的是龙门真是山清水秀,景色宜人。第一个石窟是一个双腿盘坐的大佛,由于当时是以胖为美的审美观,所以这尊大佛面丰体肥。

走了三十多米后,我来到了“牡丹石”旁。“牡丹石”是因为石头上面是由白色水滴状的图案一个一个的组成的,那些白色的图案很像一朵朵白色牡丹,因此人们称它为“牡丹石”。

看完“牡丹石”后,我们就会看到清澈无比的伊河,伊河在阳光的照射下,由绿色的河变成了金黄色的丝带,一阵微风吹过,一圈圈的涟漪在水面上酥酥地颤着……

我们爬上了楼梯,有一座大佛展现在我们眼前,这座大佛从远处看只能看到一尊高大的佛像,墙壁上还有很多凹凹凸凸的东西,等你走近后才会发现,那些凹凹凸凸的东西,竟然是一些只有两厘米大小的小佛像。看到这些巧夺天工的佛像,我不禁古代人们高超的工艺而折服,我真的没想到这么小的石头都能雕刻的这么精致。

我们走下楼梯大约五十米后,又看到一尊大佛,这尊大佛很有意思,这尊大佛摆着人们平常拍照时所做出“耶”的动作,他的一只手正摆,一只手倒摆,我看到这尊造型奇特的大佛后禁不住哈哈大笑起来。后来我听了导游的讲解后,才明白这尊大佛其实是指上帝保佑的意思。

最后我来到了最大,也是最壮观的大佛前,导游说,他叫卢舍那大佛,身高17。14米,头高4米,耳长1。9米,看到这尊高大威武的大佛,我感到很震惊,这么高大威武的大佛,古代人没有现代化建筑机械又是怎么建造出来的呢?我百思不得其解。我们在近景拍了一张照片,又走过伊河来到一座大山上,这里是最佳观景区,我环顾四周后,我心想:这里真的好美啊!在这里不仅可以看到龙门石窟的大部分景色,还可以看到像一条金黄色丝带环绕的伊河,还有很多形态各异的人群。

龙门美丽的景色还有很多,我还没有全部介绍完,如果大家感兴趣的话或者有机会的话,可以亲自去游览一番。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游洛阳龙门石窟记作文

全文共 628 字

+ 加入清单

洛阳南行三十里处,有龙门镇,南北朝始凿窟于香山崖壁,盛唐继之,留今日之壮观遗址。

洛水从中而断两山,奔流而去,四野开阔,青山相对而出,双桥横跨,天然之胜地也。雨后初霁,驱车行至,瞻仰之间,感慨良多。

东山之上,有白园,苍松翠柏,树木葱茏,山鸟啁叽,肃穆寂静,迂回小径,拾级而上,蛇形林中,白公陵卧于山腰林莽之间,伟业书于 高碑之上,诗廊环绕于四围,行走其间,吟哦漫步,神驰心往,感乐天之情怀,得天地之匠心。泉水淙淙,穿梭于溪涧沟渠,一池活水, 湿四周之青翠,徜徉其间,流连忘返,往返三次,静坐白亭石上,立乐天堂中,寻乐天之忧乐。

出白园,有香山一寺,烟雾缭绕,丝丝缕缕,远逝云端,前有远望之景,若人间仙境,掩映于山腰丛林之间,犹如怀抱琵琶半含半露之妩 媚,居此地也,昔日乐天得山水之乐,却心系苍生,怀忧国忧民之心。

西山远眺,俯瞰洛水滔滔,白石绝壁裸于天宇之下,大小洞窟,神往久矣。近之,栈道层叠,游人来往,仰观洞中佛龛,静坐莲花台上, 神态安详,目含善慈之光,卢舍那佛,清秀俊朗,忆昔古人之容貌,得乎魏唐之美线,叹神工之鬼斧,览艺术以观止。百十洞中塑像之尽 毁,奈何文明之愈进,文化之愈遭焚耶?

站立于山腰台上,菩萨金刚,神情肌肤,衣袂壁彩,石刻书法,山水佳地,天地灵气,尽收眼底,感岁月之沧桑,沐文化之积淀,油然生 几分虔诚,览物之情,有言所不能道也。已而日头映照,徒步疲乏,出龙门石桥,蓦然回望,此行喜乎悲乎?只为一游,抑或若有所思耶 ?

[游洛阳龙门石窟记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龙门石窟游记

全文共 789 字

+ 加入清单

洛阳龙门石窟规模宏大,气势磅礴,窟内造像雕刻精湛,内容题材丰富,被誉为世界最伟大的古典艺术宝库之一。清明小长假,烟雨慕名来到洛阳,有幸观赏到龙门石窟雄伟壮观的景象。

龙门石窟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南郊12.5公里处。从火车站乘坐81路公交车,40分钟后便来到龙门景区。只见这里山色俊秀,伊水悠悠,河中野鸭嬉戏,自然生态环境优美。两岸柳枝婆娑,如碧玉丝绦,微风过处摇曳生姿。气势不凡的龙门大桥犹如彩虹卧波,雄跨于伊水之上,飞架于龙门之口,看上去宛若门厥,令人倍感神清气爽。

跟随一个导游团队“蹭听”,了解到龙门石窟开凿于公元493年,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前后。历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北宋诸朝,开凿时间长达四百多年。东西两山现存窟龛2300多个,造像十万余尊,碑刻题记2800多块,佛塔70余座,代表了不同时代的雕凿风格,反映了不同时期人们的审美时尚。整个石崖上遍布洞窟,石像高有数丈,小齐姆指,造型生动逼真,线条细腻生动,其规模之宏大,令人叹为观止。遗憾的是,相当一部分洞窟人物刻像的头部被铲掉,有的彻底毁坏,只留下空荡荡的底座,在尘埃中诉说着它不为人所知的故事,让人扼腕。有人议论说,这可能源于文革时期的破四旧,可惜了这些千年古迹。

龙门最具永恒魅力和代表性的,当属奉先寺,规模之大,在龙门石窟中称第一。武则天自己出钱二万贯,先后用了四年时间开凿而成。这是一组斩山为石、依崖临壁凿就的群像。二菩萨高70尺,迦叶、阿难、金刚、神王各高50尺,主佛卢舍那是中国古代人物雕塑最完美的作品之一。她丰颐秀目,仪表堂堂,一泓秋水般深邃的目光微微向下俯视,默默传递着慈爱与安详,洋溢着关注人间和洞察一切的智慧之光。

出得龙门,登上对岸的山崖观龙门石窟全景,可见到完整巍峨的石刻像之壮观与神奇,很感慨古代工匠们巧夺天工的伟大创举。满天绚丽旑旎的霞光里,那青山秀水的自然景致与鬼斧神工的人文雕刻相映成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2024年洛阳龙门石窟讲解词

全文共 8269 字

+ 加入清单

洛阳,素称“九朝古都”,但实际上先后有十三个朝代在此建都。洛阳作为都城,前后历时1500年,是中国七大古都中建都时间最早、朝代最多、历史最长的古都。

距市区13公里的龙门是洛阳南面的天然门户,这里两岸香山、龙门山对立,伊水中流,远望就象天然的门阙一样。因此自春秋战国以来,这里就获得了一个形象化的称谓“伊阙”。隋炀帝都洛阳,因宫城城门产正对伊阙,古代帝王又以真龙天子自居,因此得名“龙门”,“龙门”之名即延用至今。举世闻名的龙门石窟就雕刻在伊河两岸的山崖上,南北长约1公里。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时开始营造,经过东魏、西魏、北齐、隋、唐、延至北宋,累计大规模开凿约四百余年,现存窟龛 2345个,碑刻题记2800余块,佛塔70余座,造像近11万尊。其窟龛、造像和题记数量之多,居中国石窟之冠,与敦煌莫高窟、大同云冈石窟并称为中国三大佛教艺术宝库。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于1961年确定龙门石窟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24届世界遗产委员通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龙门石窟是中国古代封建政权凌驾于佛教之上的宗教艺术,由于魏、唐两代皇室的参与而形成了龙门石窟皇家风范的重要特色,许多窟龛或造象的兴废变迁都与当时的政治形势变化有着密切关系。

“龙门山色”自古即为洛阳八景之首。北魏以来,这里松柏苍翠,寺院林立,到唐代有十寺最为有名。山脚处泉水汩汩,伊水碧波荡漾,唐代时行船往来,穿梭其中。精美的雕像与青山绿水交相辉映,形成了旖旎葱茏,。钟灵毓秀的龙门山色。伊阙风光。中国古代历史上曾有许多文人墨客,帝王将相,高僧大德徜徉于此,赋诗吟诵。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洛都四郊山水之胜,龙门首焉;龙门十寺观游之胜,香山首焉”的佳句,声名远扬,今诵尤新。

潜溪寺朋友们,下面我们将参观龙门石窟西山北端第一个大窟潜溪寺。潜溪寺为唐高宗初年雕造。洞内造像为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二天王。主像阿弥陀佛居中而坐,身体各部比例匀称,面容丰满,胸部隆起,表情静穆慈祥。两侧观世音、大势至菩萨体躯比例适中,丰满敦厚,表情温雅文静,富于人情味,揭示了唐初雕刻艺术的长足发展。阿弥陀佛和观世音、大势至菩萨合称为“西方三圣”,是佛教净土宗供奉的偶像。

隋唐时代是中国佛教发展的又一个繁盛期。佛教学风在“破斥南北、禅义均弘”形势下,南北佛教徒们不断的交流和互相影响,完成了对以前各种佛教学说的概括和总结,从而使佛教中国化的趋向更加明显,也使佛教造像艺术充满了清新与活力。因此,在造像艺术上发生了不同于北魏时代造像风格的变化,潜溪寺中的造像已揭开了盛唐那种丰腴、典雅的造像风格的序曲。

宾阳中洞 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实行了意义重大、比较彻底的汉化改革,历史上称为“孝文改制”。由最高统治者实行的政治上的改革必然对当时皇家贵族发愿开凿的佛教石窟造像有一定影响。下面我们将参观的宾阳中洞的造像风格和服饰就是孝文帝改制在文化上的反映。

朋友们,现在我们面前的这三座洞窟合称为宾阳三洞。宾阳三洞因统一规划、有计划开凿且并排布局而得名。这三座洞窟从公元500年开凿直到523年停工,历时长达24年还未完工,史书记载用工多达80多万。中间的为宾阳中洞,是北魏宣武帝为其父母孝文帝及文昭皇太后祈福做功德而开凿。洞中三壁造三世佛,从南向兹依次为过去世燃灯佛、现在世佛释迦牟尼和未来世佛弥勒佛。

宾阳中洞的窟顶是穹隆形,好像蒙古包的顶部,地面雕刻着大型莲花,周边是莲花花瓣、水波纹和其它装饰图案,如同鲜艳美丽的地毯式样子。这种形式使人很自然联想起北方游牧民族的生活。

主佛释迦牟屁,造像手法已和北魏鲜卑族拓拔部固有的粗犷敦厚之风有所不同,而是吸收了中原地区汉民族文化的成分和当时南朝所流行的“清瘦俊逸”的风尚,形成了迁都洛阳后佛教造像“秀骨清像”的艺术形式。主佛体态修长,面容清瘦,眉目疏朗,嘴角上翘,表情温和,神采飘逸。服饰已脱去了云冈石窟中双领下垂式袈裟和偏袒右肩式袈裟,改为中原地区褒衣博带的形式,衣裙下部雕作羊肠纹拖在基座前部,一层一层折叠着。这种雕造风格迅速在全国流行开,成为北魏时期佛教艺术中国化、民族化的造像特色。

这种造像手法与现实生活中的人物形象接近了许多,正是孝文帝改制在龙门石窟造像上的反映。

中洞窟门内前壁两侧下层各有一幅大型浮雕,北为孝文帝及侍从礼佛图,南为文昭皇太后及嫔妃礼佛图。这两幅作品,精美绝伦,20世纪30年代被盗凿而去,现分别藏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和堪萨斯州纳尔逊艺术博物馆。

1978年,当人们拆除宾阳中洞的清代所建砖券门时,雕凿于北魏时期造型鲜为人知的天王造像显现在人们面前。朋友们请看,当时在窟门过道两壁上发现的就是三头四臂的帝释天王和四头四臂大梵天王浮雕。

宾阳中洞完成于六世纪中叶,它显示了当时我国石窟艺术发展的高超水平。

伊阙佛龛之碑-----李泰与宾阳南洞朋友们,我们现在所看的这块大碑,名为“伊阙佛龛之碑”,由唐太宗时中书侍郎岑文本撰文,中央令、大书法家褚遂良书丹。这通碑为目前国内所见褚遂良楷书之最大者,字形奇伟秀美,是唐楷书法艺术的珍品。碑文主要记述唐太宗第四子魏王李泰为其母文德皇后长孙氏死后做功德而开凿,碑文中并有大量粉饰、美化李泰之语。因此,结合太宗末年李泰与太子李承乾争夺太子位的史实可知,李泰借为母亲开窟造像做功德,实有获得太宗好感,为自已捞取政治资本的目的和用心。需要说明的是,这通碑原应为此魏所雕的宾阳中洞的造窟碑,到了唐代李泰为节省费用,竟就势磨去原有碑文,又重新雕刻成唐碑的。

宾阳南洞下面我们参观宾阳南洞。宾阳南洞是在北魏未完工的基础上,为唐代早期又继续开凿的洞窟,所以在造像艺术上承北魏刚健之遗风,下开盛唐活泼生动之气象。主尊像阿弥托佛面部丰润,嘴唇厚大,衣纹自然、流畅。这一期间的宝座都是呈方形直角,到了盛唐才趋向于莲花束腰须弥座的形式。

洞内龛像密布,其中太宗贞观年间的题记达19处,为中国石窟中贞观题记最多的一窟。众多的造像题记为研究初唐的石窟造像艺术提供了珍贵的文字资料。

摩崖三佛龛朋友们,我们面前的这一窟因临山摩崖造像且题材为三佛而称为摩崖三佛龛。崖壁上为三坐佛,以弥勒佛为主尊居中,左、右二结迦坐佛。以弥勒为主尊的三佛题材为中国石窟所罕见。该窟无题记,结合文献研究,该窟应为武则天建立武周政权制造佛教神学舆论所开凿,宣扬武氏为弥勒下凡,以利于稳固政权。它开凿于武周政权时期,即公元690年左右,因武氏晚年发生了张柬之策动的政变,武周政权结束,该窟随即中辍,因此,窟中造像仅为毛坯,比较粗糙。

万佛洞 万佛洞因洞内窟壁上雕刻有一万五千尊小佛像而得名。窟顶莲花周围刻有“大唐永隆元年十一月三十日成,大监姚神表,内道场运禅师一万千尊像龛”的题记,表明这个洞窟完工于公元680年的十一月三十日,主持修造者是大监姚神表和内道场的智运禅师。

主佛阿弥陀佛的造像手法体现了唐代盛行的以丰腴为美的审美时尚,表现出一种雍容大度、仪态轩昂的造像风格。人物波状的发纹、丰满圆润的脸部轮廓、垂肩的双耳、宽厚的双肩、简洁流畅的衣纹都表明盛唐的雕刻技艺在这一时期已经达到了成熟的阶段。

主佛端坐于仰覆莲束腰须弥宝座上,在宝座束腰部位雕刻了四位金刚托重力士,他们的肌肉突出,富于动态,与主佛的静态,一动一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南北两壁雕刻的一万五千多尊高约4厘米的小佛,把整个万佛洞装点成西方佛国中佛祖弘扬佛法、众生虔诚聆听的场面。在窟顶碑刻题记的外侧是凌空飘舞的飞天,这飞些天手捧供果,翩翩起舞,与它对应的是窟内南北两壁壁基下部的伎乐人。每侧墙壁下部各有6位伎乐人,手持空篌、法锣、羯鼓,一方面为研究唐代音乐提供了史料,另一方面,它们与窟顶飞天上下呼应,营造了一种西天极乐世界里,歌舞升平,万人成佛的场景。

万佛洞前后两室,窟门外两侧为二力士,前室南北壁原来刻有龙门石窟体形最大、造形最为精美的护法狮子两尊,20世纪30年被盗,现藏于美国波士顿博物馆。

窟门外南壁上部刻有一观音菩萨,面部丰润,体态健美左手提净瓶,右臂向上弯曲持佛尘搭于右肩。她那扭动的身躯、微斜的头颈、丰满的胸部,形成了优美的曲线,显得含蓄、端庄,是唐刻观音菩萨的杰作。

双窟 万佛洞下的这两座洞窟因并排雕凿且有共同的前室而得名“双窟”。北洞中是三世佛造像,主尊为释迦牟尼,南北两侧是二弟子、二菩萨以及过去佛和未来佛。三世佛的造像题材表现了佛教世界里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在双窟的南洞里,雕凿的主佛是弥勒佛,南北两壁上雕有小千佛。弥勒和释迦牟尼分列在南北两个洞窟,称作双窟,它们完工于同一时代,所以在人们的想象中是当时的唐高宗李治和皇后武则天共同临朝执政的一种局面。在这个历史时期,武则天实际上是掌管朝廷的重权,奏章都由她来批阅。武则天在这一时期,为了积极树立自己就是弥勒下世这一思想,但又有碍于李治在位的实际情况,所以就把释迦牟尼和弥勒共同雕凿于南北两窟,就是现在我们看到的这种双窟并列的局面。

莲花洞朋友们,现在我们面前的这座洞窟称为莲花洞。因洞顶有一朵保存完好、直径达3米多的高浮雕的大莲花而得名。洞内造一佛二弟子,均呈立姿,为释迦牟尼带领两个弟子游说讲经之像。主佛采用高浮雕手法,两侧的弟子迦叶、阿难用浮雕手法,对比鲜明。迦叶身披厚重的袈裟,手持锡杖,胸部肋骨暴露,细腻地表现出这位佛教继承人经过艰辛岁月,长途跋涉的形象。他右手拄着的锡杖上带有九个响环,震地有声,据说是佛教中一种法器。人们听见响环的声音,就知道佛祖到来,出外叩拜佛祖、倾听佛法。

二弟子的头像于20世纪30年代被盗凿,现都存于法国吉美博物馆。

窟顶莲花周围环绕着飞天,她们手捧供果和其它的器皿,显得飘逸洒脱,在《妙法莲花经》里曾有这样的记载:飞天是佛教中的香因神,说是诸天伎乐,百千万神于虚空中一时俱作,雨众天华,表现了佛教中飞天和伎乐人营造出欢乐和谐的场面。

洞窟南壁左上部层层排列了几层小型佛像,据说这是龙门石窟最小的佛像,高度仅有2厘米,五官清晰,刻画细腻。南壁壁面上排列了许多佛龛,龛楣装饰有各自不同的特点:有帷帐式的,有的是火焰纹,有表现文殊与维摩诘对座辩法的故事,还有礼佛图的形象。在龛楣细部,有忮乐人、飞天,有莲花化生出来的菩萨;有线刻的,有浅浮雕的。其中一对飞天,她们的衣裙向上卷起,飘飘荡荡的形式好象一朵盛开的莲花,而两个飞天的面部正是莲花的花蕾。外侧是一些伎乐人向她们飘飞过来,荡起的衣裙好象莲花的枝蔓一样,表现了一种绿柳丝绦万千条景象。

这个小龛龛楣是火焰纹的造型,它的火焰向内收,到中间再向上形成火苗的苗头,火焰纹之上南北两侧各一组众生听法像,这个浮雕表现了文殊菩萨和维摩诘辩法的情景。它的上部是帷幕,帷幕是中国民俗画常有的表现形式,在这里我们看到外来的佛教文化与中国本土文化的结合,成为有中国特色的佛雕艺术形式。

窟外门楣为火焰纹,中间刻有一个兽形铺首,雕工精湛。左上方有明代河南巡抚赵岩题“伊阙”二字。

奉先寺现在,我们参观的是奉先寺。奉先寺,原名“大卢舍那像龛”,规模宏大、气势磅礴、雕像精美、技艺精湛,是龙门石窟开凿规模最大的摩崖像龛,也是龙门石窟唐代雕刻艺术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据于唐玄宗开元十年刻就的《河洛上都龙门之阳大卢舍那像龛记》记载,奉先寺为唐高宗所创,皇后武则天曾于高宗咸亨三年(672年)捐助脂粉钱两万贯,工程完工于上元二年(675年)。整个大像龛造像布局为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二天王、二力士等一铺九尊大像,主尊“大卢舍那佛”坐像,通高17.14米,头高4米,耳长1.9米,面相丰满圆润,方额广颐,眉若弯月,双目俯视,炯炯有神;略作微笑,两耳长垂,衣纹简练,灵活而又储蓄的眼睛显得更加秀美,整尊造像,给人一种庄严典雅、肃穆宁静之感。左侧迦叶,身首虽残,但仍显出一位饱经风霜的老僧形象;右侧阿难,浓眉细眼、年轻睿智、虔诚大方、充满自信,宛如一聪慧少所形象。二菩萨衣饰华丽,端庄而矜持的表情,天王严肃威武而双硕壮有力的神情,力士坚毅勇猛而双暴躁的性格,以及那无所谓惧倾力承托的地鬼,无不形神兼备、惟妙惟肖。其雕凿规模、艺术设计、人物塑造、雕像造型方面的成就,反映了唐代艺术家的高超技艺、审美时尚、美学理念和唐代美术所达到高度艺术水平。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当时统治阶级及艺术家心目中神化的“圣贤”形象,从另一侧面又折射出了当时社会佛教发展的盛况和唐代国力的强大。因此,奉先寺大卢舍那像龛群雕,既是盛唐雕刻艺术的代表,又是人类美术史上的杰作,具有永恒的艺术魅力和美学价值。

古阳洞朋友们,参观完奉先寺,我们将继续参观南面的古阳洞。著名的“龙门二十品”其中有十九品就在这一洞窟中。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七年(公元493年)迁都洛阳,孝文帝开始在龙门为其祖母冯太后开窟造像祈福作功德,王公大臣、贵族、官僚、武官将相继在窟内造像,这就形成了古阳洞内最早的一批造像,从而开始皇家营造龙门的第一斧第一凿,揭开了创建龙门石窟的第一篇章。

现在我们面前的这一洞窟就是古阳洞,它是利用天然溶洞扩凿而成的。正壁主佛为释迦牟尼,结跏趺坐于方形台座上。面相长圆,较为瘦削。头顶还塑了一个发冠,发冠本身是道的产物,这是在清朝八国联军侵略中国,慈禧太后逃亡西安回北京途中路过龙门留下的,所以当地也有人称古阳洞为老君洞。

主佛两侧的菩萨上身微微后倾,头戴宝冠,面容清秀,上身袒露,身着长裙,造型厚重,比例匀称,表情庄重文静,姿态优美,是北魏石刻艺术的代表作。

北侧墙壁上排列了三层大型佛龛,最上面一排的造像与云冈石窟有着一脉相承的联系,佛像都是结跏趺坐,形体较显浑厚。如果说它还保持着云冈石窟的特色的话,那么第二层交脚弥勒的造像,则体现了北魏时期龙门石窟造像秀骨清姿的艺术格调。人物瘦小,细腰,双腿交叉坐于台座上。北壁最上部的佛龛雕凿于北魏景明三年,我们现在只能看到佛龛残损的身躯,佛头高32厘米,被人盗走后,现在为私人收藏。最下部的一排佛龛,造像风格表现出雍容大度的特点,可能是唐早期的作品。不同时期的造像集中在同一洞窟里,说明了古阳洞雕凿时间之长,绵延朝代之久。

龙门石窟中有许多碑刻题记,经过历朝的推崇,到清代中期,人们从这2800多块题记中,精选出了二十块有代表性的作品,称为“龙门二十品”,古阳洞就占十九品。“龙门二十品”是魏碑书法的杰出代表,以“龙门二十品”为代表的魏碑体,字形端正大方,魄力雄强,气象浑穆,上承汉隶,下开唐楷,在我国的书法艺术上占有重要地位,被视为国宝。

北魏造像峻拔瘦硬的风格与魏碑斩刻奇肆的风格艺术内涵相通。历史上书法家发现了碑刻题记的价值,却又把雕像视为工匠的艺术。相反,西方研究中国艺术史的专家对北魏石雕给予了极高的评价,认为“魏的雕刻代表了人类宗教艺术的一个高峰”。

药方洞药方洞因窟门两侧刻有古代药方而得名。此洞北魏晚期创建,经东魏和北齐,直至唐初仍有雕刻,因此在雕刻艺术上呈现不同时代的多种艺术风格。洞内主佛、二弟子、二菩萨和洞外二力士及窟门八角束腰莲花柱均为北齐所雕造。该洞是龙门石窟中具有北齐造像风格的唯一大型石窟。北齐时期的雕像头部硕大,身躯如柱,给人以臃肿、笨拙的感觉。

洞口过道两侧石壁上刻有药方近140个,治疗40种疾病。治疗方法主要是药物治疗和针灸治疗。涉及科别有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皮肤科、神经科、肿瘤科、泌尿科等。所用药物多是我国农村常见的植物药、动物药和矿物药。制剂方法有丸、散、膏、汤等。

药方洞石刻药方刻于唐代初年,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石刻药方,是我国医学宝库中的瑰宝。它记录了我国古代医药的成就,在研究我国医药学上有重要价值。

皇甫公窟皇甫公窟因北魏胡太后母舅皇甫度开凿而得名。主佛释迦牟尼高3.18米,身穿褒衣带式的袈裟,衣饰用平直九刀刻法,衣裙有棱有角,坐在莲花座上。面部已经残损了,头上还留有高肉髻,右足外露,足掌向上;右臂平举,手掌上扬;左手掌心向外,手指向下,作满足人们愿望的与愿印。有趣的是,这尊大佛竟有有6个手指,据说是按照孝明皇帝的形象塑造的。由此可以看出皇甫度以佛事向皇帝献忠心的良苦用心。

皇甫公窟南、北壁基下保存有具有极高价值的礼佛图浮雕,这两幅浮雕人物图案带有浓重的绘画意味。北壁皇帝礼佛图东起前三人为比丘,前两个比丘正俯身向香炉内添香,第三位是年长的高僧,左手托钵作前导。第四人为一老妇,头饰华丽,身穿长裙大袖,左手持一莲蕾,徐步向前。弟八人为一青年男子,头戴笼冠,身穿宽袍大袖的长袍,右手托钵,有趣的是其身后还有一男童为他提衣摆。这一男一女无疑是孝明皇帝和胡太后。这一作品用写实的手法把人物的年龄,性格,身份,气质都刻画得淋漓尽致,其余的宫女有的手举华盖,有的手拿莲蕾,虔诚严肃,徐徐而行。南壁则为皇甫公夫妇礼佛图。

左右二菩萨半结跏趺坐在菩提树下,坐树下思维状。菩提树树干弯曲,枝繁叶茂。树的上方又分别刻有一组罗汉像,罗汉身穿双领下垂式袈裟,双手合十或手持莲花。

围绕着窟顶的莲花有八个伎乐,她们衣带飘扬,手持琵琶、笙、排萧等乐器,翱翔云间,由此看出在北魏时期,这些乐器就已经非常盛行了。

擂鼓台南洞 参观完西山的洞窟,请朋友们继续参观东山的洞窟。现在我们面前的这三座洞窟称为“擂鼓台三洞” 。南边的这座窟为擂鼓台南洞。洞内方形座台上的佛像被称作“大日如来”在密宗里“大日如来”指的就是释迦牟尼。主佛头戴佛冠,臂戴臂钏,脖子戴项圈,穿袒右肩式袈裟,整个造像保留了外来造像艺术风格。

佛端坐在束腰方形台座上,这种台座在武周时期是比较流行的式样。从正面看,佛头部微微向下倾斜,目光向下俯视,和礼拜者的眼神交流,流露出一种关爱世人的殷殷之情。主尊丰润的右臂搭于盘起的右膝之上,舒闲的神态、优雅坐姿都体现出佛的从容、恬静。从侧面看这尊大佛的形态,头微微向前倾斜,肩向后仰,腰向内收,臀部依其坐势显得收放有序,胸部向前隆起,腰部三道环形的衣纹线条又显现出腰部肌肉的健康有力。整个佛的造像极富质感,也正符合古人所说的:肌理细腻,骨肉亭匀。

在四壁上有高约36厘米的菩萨坐像,层层排列着有760尊之多,端坐在四周的墙壁上,神态肃穆安祥,似乎正在聆听佛弘扬佛法。菩萨在古印度都是男性的形象,传入中国后,逐渐塑成了女性的形象。

创造者对人物的形态美把握得相当适度,简洁明快的线条和人体造型的健康都表现了当时的雕凿者自身的审美价值取向及美学理想。

擂鼓台中洞 中间的这座洞窟称为擂鼓台中洞,又叫“大万五佛洞”,因洞中造有一万五千尊小佛像,且比西山万佛洞小千佛稍大而得名。主尊为弥勒,整尊造像采取高佛雕手法,背光为龟甲形背屏,周围环绕着伎乐人/飞天、骑象和骑狮的童子。

主尊端坐在束腰方形高台坐上,台坐下部延伸出两朵莲花,每朵莲花上站立着一尊菩萨,整个造像浑然一体。主尊佛头20世纪30年代 被盗,现藏于美国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

洞窟雕凿完成于武周时期,是为武氏政权歌功颂德的。西山的双窟是弥勒与释迦牟尼并坐,当时武则天还没有成为一朝之君,表明她与李志一个天皇一个天后并列的身份,而在这一洞窟中,以弥勒佛为主尊,表明她已破天荒地成了一位女皇。

看经寺 :现在我们参观的是看经寺,看经寺是龙门东山最大的一个石窟,整个窟室的平面设计基本上呈方形,与同一时期其它洞窟最大的不同是该窟正壁上没有主像,而是在洞窟地面中央建坛,上置佛像供人拜佛。据考证,该窟为禅宗开凿,洞窟造型为禅宗曾人打坐礼佛的禅堂。

窟内墙壁上部有一些不规则的零星造像,在北、东、南三壁下部雕有唐代最精美的一组29尊浮雕罗汉像。释迦牟尼去世之后,将传法的任务叫给了迦叶,迦叶寂灭后交给了阿难,之后传莫田地,传商那阿修,最后至二十九组菩提达摩。

菩提达摩是北魏时期自天竺来中国的曾人,被后代的佛教禅宗奉为第二十九代传人。看经寺这二十九尊传法的罗汉,恰好与《历代法宝记》所载西土二十九祖先相吻合。

窟内现二十六尊罗汉像保存完好,每尊罗汉像高约1.8米,与真人等高,神态各异,性格刻划入微,有饱经风霜而又睿智的、执着而又聪慧的、慈祥善良的、凶猛严历的、诙谐幽默的、严肃认真的,无不栩栩如生,是龙门石窟中现存最完整的一组罗汉群像雕刻。

龙门石窟虽然是佛教文化的艺术表现,但也折射出当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时尚。石窟中保留的大量宗教、美术、书法、音乐、医药 、建筑 等事物石料,使龙门石窟成为一做大型的石刻艺术博物馆。

古老的艺术、优美的环境、方便的交通、完善的旅游设施,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海内外学者和游人纷至沓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龙门石窟日记600字

全文共 742 字

+ 加入清单

暑假中有无数件事,有辛苦的,有开心的,也有愤怒的。但我印象最深的便是那个让人惊讶的龙门石窟

七月里,我们按着早制订好的旅行计划来到河南洛阳。上午游玩过少林寺后,就匆匆赶到龙门石窟了。

说实话,我心里可不想去龙门门石窟,听了名字便知道肯定是古人在山上刻了一座又一座的佛像。我上午去少林寺已经看了不知几百座佛像了,现在还要我来看佛像,我又不是和尚!

于是,我很不情愿地来到了龙门门石窟。看着路边一个又一个洞窟里的佛像,心想,就只有这几个佛像,还和莫高窟齐名呢,真是名不副实。

随着越往里走,佛像也开始多了起来,我却依然漫不经心跟在爸妈的后面。

不一会儿,也走了不少路了,一个平台出现在了眼前,我抬起头来看了一看,随即,我惊呆了,这里的山明显地凹了进去,眼前的一个巨窟立刻映入眼帘,那尊佛像前所未有的巨大,抬头遥望,那佛像刻得惟妙惟肖,背后和身上的彩绘也依稀可见。由于这在唐代雕刻的,人物较胖,因此也更显慈祥。他站立着,两旁稍小的佛像护着他,他的眼睛看着每一个人,让人感到莫名的威严。佛像手势仍是一个指天,一个指地,退后一步看,如一顶天巨人,向前一步看,又如一天界智者。整个佛像看上去浑然天成,完全不像是人工雕琢而成。旁边的佛像则肯定是他的徒弟了,一老一少,一高一矮,古人用这两人的对比将中间的佛像显得更加高大。

旁边千万遵佛像重重叠叠,各不相同,让人惊叹不已。看着这么多惟妙惟肖的佛像,我的烦躁之心早已烟消云散,心想:啊!这龙门门石窟真不愧为中国的四大名窟之一。它让人家宁心静气,让人感受到唐朝曾经的辉煌。这一尊又一尊的佛像素凝聚着古人一点一滴的智慧,它们是古人智慧的结晶啊!

这次的龙门门石窟之行让我深深感受到文化的美丽是无限的,它耐人寻味,每一种文化都有它独特的魅力,每一种文化都给以心灵的享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游洛阳龙门石窟

全文共 1424 字

+ 加入清单

我和爸爸去了白马寺后,随后就乘53路公交车到了离洛阳市区南12公里的龙门石窟。这里两山对峙,满山翠柏,长桥飞架,清泉绿水,伊水从其间北去,形成了一座天然门阙。秦大将白起战韩魏联军的“伊阙大战”,就发生在这里。隋朝建都洛阳,宫南门正对伊阙,因皇帝都自喻“真龙天子”,从而开始把“伊阙”改称“龙门。”

据资料记载:龙门石窟现存洞窟两千四百三十五个,造像十万余尊,碑刻题记共八百余块。此外,龙门石窟还保存着丰富的佛教艺术建筑和书法等方面的实际资料,是人们公认的石刻艺术博物馆。它和敦煌的莫高窟、大同的云岗石窟被称为我国的三大艺术宝库。

龙门石窟有许多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火烧洞、莲花洞、摩崖三佛、吐火罗僧龛、千手千眼观音龛等等、等等。在众多佛窟中,我最喜欢的是雄伟、壮观、体态最大、型态最美、艺术价值最高的露天石刻奉先寺。奉先寺的主尊佛像为卢舍那,听讲解员说:大佛高1714厘米,头部400厘米,仅耳朵就长达190厘米,比一个人还要高出一截。在佛经中,卢舍那的含意是“诸恶皆除,众德悉备,净色遍照法界”,是佛在显示美德时那种理想的化身。卢舍那一泓秋水般深邃的双目向下俯视,默默传导着他的安祥与慈爱。卢舍那全身着衣的雕刻,只是随衣挂线,仅寥寥数笔,显得朴实无华,洗炼流畅。我仰望着大佛,他面容饱满,眉目修长,身披轻纱,一双睿智的双目向胸下俯视,似乎在向人们传送着慈爱和安祥。我对的我们祖先竟能开创出这么高大、这么精美的大佛,实实令人啧啧称奇。但令人可惜的是,这样一尊庄严、朴素、美丽的大佛小臂以下,几乎崩塌殆尽。尽管如此,可在人们的眼里,依然泯灭不了卢舍那的美貌。反而让人更感到了美的联想,所以大佛卢舍那在世界的东方,永远是一颗璀灿的艺术明珠。

在奉先寺,卢舍那是主尊佛,他的左侧是她的大弟子迦叶。迦叶的刻石造像高1030厘米,立于履莲束腰台上。现在的迦叶像已经十分残破,但从残存的面部依稀可见他饱经沧桑的神韵。

主尊佛卢舍那的右侧,是释加牟尼一位最小的弟子阿难。阿难刻像高1030厘米,赤着双足,立于束腰台上。阿难出家时只有十几岁,是个小王子,养尊处优。出家后,尽管经过磨炼,还是摆脱不掉少年的稚气。他头光圆,面颊丰满,眉目疏朗,睿智中依然透出着几分稚朴与憨厚,让人看了怜爱之情油然而生。在奉先寺的佛像中,阿难的刻像算是保存得完好的了。除了他的双手残破外,其神态、外貌都雕刻的栩栩如生。

在正面三尊佛像的两侧,还有文殊和普贤两位菩萨侍从待立。他们的面部丰满圆润,双目俯视,雕刻精美细致。

除此而外,奉先寺的左右两厢,各是一天王一力士,都是佛的护法神,雕刻的手法上同样独具匠心。天王头束髻,戴宝冠,身披甲,面目威严,形象显露出一个“武”字,力士凶悍怒目,令人望而生畏。这里的菩萨端庄、文雅,天王力士的威风凛凛,全让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演义的淋漓尽致。

游览完了龙门石窟西区,过了漫水桥,又看了东区的擂鼓台南洞,擂鼓台中洞,擂鼓台北洞,千手千眼观音佛龛,香山寺和白园等景点后,我站在高处,俯视着龙景区的翠柏遍山与伊河北水相映,宛如看到了一幅美丽的画圈,我感到我们古代劳动人民太伟大了。它使我们详细了解了各个方面的历史,为我们这些后代人留下了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当我了解到龙门石窟的文物,遭到美、英、日、法、德等国的文物盗窃者,在我国的民族败类的协助下成功的盗窃到世界各地,被他们私人收藏或陈列在他们的国家博物馆里时,多么希望我们中华民族那些珍贵的文化遗产,能早日回到自己祖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游龙门石窟

全文共 430 字

+ 加入清单

有人喜欢碧水滔滔的海南,有人喜欢气魄雄伟的长城,但我喜欢高大壮观的龙门石窟

进了龙门石窟的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时花石,花石是圆形的,上面有红色的、紫色的…一些五彩缤纷颜色的小石头,使这块花石星星点点。人们都抢着让孩子们在花石前照相,使花石有了很多很多热热闹闹的气息。

再向前走了三分钟,就会看见一座高大雄伟的观音,很引人注目,因为她又大概是二十二层楼房那么高大。她穿着长衣手拿着瓶,面容很美,两颗黑珍珠似的眼睛,小巧玲珑的嘴巴,看见我们来,似乎在对我们笑呢!人们看见观音直入云天,真是无比赞叹,我特别高兴能看见这样的观音。

看!那里碧水荡漾的小湖,有了太阳光的照射,湖面上好像是由许许多多的金子和银子。我感受到人们是多么喜爱这条小河,因为小河里干干净净,看来人们学会了爱护环境。有的游人坐着船向前面划去,有的游客在慢慢地看着美丽的湖,有的游客分两条船正在比赛划船。这里有了这条小湖游客们每次都能在小船里玩,真的是开心极了!

美丽壮观的龙门石窟我喜欢,人们因你而欢喜。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2024年洛阳龙门石窟讲解词

全文共 2949 字

+ 加入清单

万水千山总是情,来点掌声行不行?(游客配合鼓掌)好的,谢谢!

各位游客朋友,大家好!

在这阳光明媚的早晨,很高兴能和各位一同前往洛阳龙门石窟。首先请允许我代表中州旅行社对各位的到来表示最诚挚的欢迎!那么我呢?就是此次行程的导游员,我姓赵,大家可以叫我赵导或小赵都可以。坐在我旁边的这位就是咱们此次行程的安全大使王师傅了,王师傅有多年的驾车经验,技术娴熟,所以咱们的安全问题大家大可放心。我和王师傅都很高兴也很乐意为大家提供服务。在此次游览过程中,大家有什么意见或建议尽可能地向我们提出,我们会乐于接受,尽我们最大的努力去帮助大家,您的满意就是对我们工作的最大肯定。最后,希望大家在此次游览过程中,忘记烦恼,忘记领导,开开心心参观,快快乐乐游览!

接下来我把咱们今天的行程给大家简要介绍一下:我们现在已经踏上旅途了,行驶在正少高速上,途径新密、登封、伊川,大约需要两个小时就到达我们今天的目的地——洛阳龙门石窟。

洛阳位于河南省中西部,黄河中游南岸,伊洛盆地北缘,因居古代城区在洛水之阳而得名。根据历年的考古发掘和大量翔实的文献,先后曾竟有十三个朝代在此建都,时间长达1500多年。是我国八大古都中,建都朝代最多,年代最早,时间最长的天下名都。由于洛阳长期作为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交通中心,所以许多重大历史事件多发生在这里,许多历史名人多活动在这里。历史学家司马光说:“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也就是说洛阳是中国历史的缩影。如果您想了解5000年的中国,那您必须来看洛阳了。

而最能代表洛阳的就是洛阳“四宝”了。

这第一宝就是洛阳牡丹。“洛阳牡丹甲天下”。牡丹由于其花型花色雍容华贵,而被称为“花中之王”。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是对当时赏花胜景的真实写照;宋代诗人苏辙为了观赏牡丹,更是“花从单叶成千叶,家从汝阳迁洛阳。”了;民间艺人李正封的“国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的唱词,道尽了牡丹的国色天香。每年4月15日至25日都会举办洛阳牡丹花会,花海人潮,热闹非凡,希望大家到时再游洛阳。

这第二宝就是当年曾经归为国力的唐三彩了!以黄——绿——白为主色调,诞生于唐代的这件工艺品,现在已经远销国外。其中,黑色的将军马被英伦友人赞颂为“伦敦黑”、“黑宝石”,有水火土所凝结的这件器物正可称得上是中国人智慧的结晶。

这第三包就是洛阳水席,一是进口水席汤水多的特点,二是似水流云的上菜顺序,即上一道,吃一道,撤一道。其特点是突出酸辣,富含汤水,滑儿爽口,食而不腻,共24道菜,8个凉菜,16道热菜。

那第四包是什么呢?就是咱们马上就要参观的龙门石窟。至于为什么把它称为第四宝?游览完后,咱们自己就知道答案了。

好了,游客朋友们,龙门石窟已经到了,在下城之前提醒大家:我们的车身为浅绿色,车牌号为豫A96888。我的手机号码是1234567。现在呢?请大家关好车窗,带好随身物品和贵重物品,跟我下车,一同参观游览吧!

沿途讲解

龙门石窟位于洛阳市南12公里的伊河两岸,这里两山对峙,伊水中流,形如门阙,故称“伊阙”,隋朝史称“龙门”,沿用至今。龙门石窟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时开始营造,历经400余年,现存窟龛2300多个,雕像10万余尊,碑刻题记2800余块。雕刻内容除了佛教之外,还涉及建筑,服饰,音乐,书法,医药等,如同一座包罗万象的石刻艺术博物馆.2000年11月,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并与敦煌莫高窟,大同云冈石窟合称为中国三大佛教艺术宝库。

各位朋友,现在大家左手边的就是潜溪寺,他是我们进入龙门西山北端第一个大石窟。潜溪寺始建于唐朝初年,距今约1300多年的历史,因在凿洞时有源源不断流出的溪流而得名。窟内洞顶雕刻了一朵大莲花,洞内所供住尊像为阿弥陀佛,佛身高7.38米,面额丰满,胸部隆起,衣纹斜垂座前,身体各部比例匀称。神情睿智,整个姿态给人以静穆慈祥之感。两侧为二弟子、二菩萨、二天王。特别是南壁的大势至菩萨,造型丰满敦厚,仪态文静,与主佛造像为龙门石窟唐代石雕中最优美的两尊。洞内前侧两壁各雕一护法天王,高颧大目、体魄雄壮、孔武有力、身披销甲,是唐代高级武将的形象。踩在脚下的夜叉,也塑造的十分生动传神。

请大家跟我向前走,路旁右侧并排坐西向东的这三座石窟,即宾阳三洞。其中以中洞为代表,中洞在北魏时称灵岩寺,明清以后才改称宾阳洞,传说是根据道教八仙之一吕洞宾之字和号的末两字相加而命名的。此洞从北魏宣武帝景明元年,就是公元500年开始雕凿到正光四年,即公元523年6月完工,历时达24年之久。宾阳中洞是一座三世佛窟。北魏由于受“法华经”影响较大,除了信仰释迦、多宝外,还信仰的对象便是三世佛了。在龙门石窟仅此一例。正面是以释迦牟尼佛像为主的五尊雕像。释迦身着褒衣博带式袈裟,通高8.4米,面部清秀、神情饱满、高鼻大目、微露笑意。释迦左右侍立着二弟子、二菩萨。二菩萨含睬若笑、温雅敦厚,给人以亲切感。窟顶做琼隆形,中央雕刻着重瓣大莲花构成的莲花宝盖。

请大家跟我一起离开宾阳三洞拾级而上,现在我们看到的就是万佛洞。万佛洞的形状是方形平顶,顶上雕一莲花藻井,因洞内刻有15000尊佛像,又叫“万佛洞”。该洞主尊名阿弥陀佛,有圆光和身光,结跏跌坐在印覆莲束腰须弥座上,一手贴身斜举胸前,一手抚膝。原洞外除浮雕的二力士之外,还有两尊石狮,即龙门唐代浮雕的精品,在30年代被盗。现存于美国波士顿艺术博物馆和堪萨斯城纳威尔逊艺术博物馆内。

请大家跟我继续前行,现在我们来到了莲花洞。这里为什么叫“莲花洞”呢?这是因为洞顶雕有大型飞天环绕的大莲花藻井图案而得名。莲花是佛教象征的名物,意为出淤泥而不染。因此,佛教石窟顶藻井多以莲花为饰,但像这样大型的莲花,雕刻的如此精美,在龙门石窟中这不多见。此洞开凿于北魏孝昌年间,属于北魏后期作品。该洞主尊释迦牟尼。两侧为胁侍菩萨,佛与菩萨之间,为侍立的伽叶、阿难二弟子。

朋友们,再登几十步台阶就到奉先寺了,奉先寺市龙门石窟中规模最大的露天窟龛,从唐高宗咸亨三年四月始建,至上元二年十二月底完工。据专家们推算,这样浩大的工程,仅用三年零九个月就成完工,这是不可想象的。为了政治上的需要,武则天捐脂粉钱两万贯,以加速了工程的进度,其名称用“奉祀祖先”之意。奉先寺的主尊名为报身佛卢舍那佛,左右为二弟子、二菩萨、二天王、二力士及二供养人,共11尊。卢舍那佛通高17.14米,面长4米,耳长1.9米,为龙门石窟中最大的佛像,结跏跌坐在八角形束腰莲花须弥座上。造像庄严、睿智、温和、慈祥,这是理想化了的社会圣贤的形象。

请大家随我继续参观古阳洞。古阳洞开凿于北魏太和十六年,就是公元493年迁都洛阳之际。洞内雕刻90%以上是北魏时期的作品,是龙门石窟群中开凿最早、内容最丰富的一座洞窟。古阳洞的造像,以其风格、特征而论,代表了迁都洛阳后北魏后期的一些变化。由北魏前期粗旷、雄健、挺实变为清秀、美丽、开始摆脱前期的作风。面部表情刻画也由严峻变得比较温和,给人以亲切之感。

好了,各位,龙门石窟的讲解到此即告一段落,接下来的时间,大家可以自由参观,参观游览时要注意安全,同时还要注意保护环境。我们三十分钟后准时在这里集合,希望大家玩得开心!我们待会儿再见!!!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龙门石窟一日游

全文共 264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天气炎热,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龙门石窟玩。到了景区门口给我们每人买了个冰激凌,我们一边吃一边走,到买票处,购票进院,票价一个人120元,太贵了,三个人就要360元。一进门就看见一个石碑,上面说1985年此地被洪水淹了一次,把有些佛像文物给冲走了。再往里走,我看到有些佛像没有头,说是被盗了,真可惜啊!古人留了这么多文物,我们没有保护好,石碑上记载这是古代人花费了几个朝代才完成了佛像的刻画,工夫不负有心人,伟大的建筑终于完成了。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一座巨大的彩色佛像实在是太壮观了!

龙门石窟实在太好玩了,我想等我长大一些再来玩!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