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苏轼北宋著名有哪些500字(热门20篇)

导语:苏轼,宋代重要的文学家,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下面是小编整理一些关于苏轼写作素材,欢迎查阅,谢谢。

浏览

4194

作文

279

篇1:风流人物苏轼作文

全文共 518 字

+ 加入清单

在中国源远流长的文化史上,有一颗璀璨夺目的巨星横空出世,成为大宋文化中最亮丽的一道风景,他,就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旷世奇才——苏轼

他的天才,他的灵动,他的超逸,他的多情,他的别致,浑身散发着诗香。大起大落,沉浮莫测的人生,曲折多难的儿女情长。走近苏轼,揭开他心灵深处的神秘面纱,去感受他的顽强、乐观的信念与超然自适的人生态度。

“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人生的跌宕起伏,狂风暴雨,他一笑泯千仇,淡然漠视,在烟雨迷蒙的人生中探求新的道路。“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苏轼的坦然乐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身遭贬谪又蒙受冤屈,处境险恶,生活困顿,但他临危不惧,永远坚信阳光总在风雨后。

风雨不断打击着他支离破碎的人生,苏轼没有见风使舵,也没有惊慌失措,而用平常心去面对,去承受。他带着乐观旷达,走进自然,走近山水,消除一切挫折、不幸。登临山水,怀古凭吊,去感受大自然的雄奇壮丽,抒发自己的壮志豪情,在苦闷中寻求超越与解脱。“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他苦闷与彷徨的同时,他为泛舟赤壁静谧美好的景色所陶醉,对归隐江河以寄余生的向往。他将有限的生命融入大自然,使精神得以获得超然,获得自由。

展开阅读全文

篇2:著名的旅游景点作文:游南岳衡山

全文共 497 字

+ 加入清单

南岳衡山是我国五岳名山之一,素以“五岳独秀”“中华寿岳”“文明奥区”“宗教圣地”著称于世。

8月1日爸爸妈妈带我去了一次南岳,我们先坐车到了南岳门口,买了门票后,我们坐上了环保车,沿弯弯曲曲的公路七拐八拐的到达了半山亭,然后我们又上了览车,沿着索道慢慢的往上爬,地面离我们越来越远,走到半空中览车突然滑了一下,吓得我心惊胆战,一会儿我们到了南天门,一出南天门感觉山上的树木在风的带领下跳起了摇摆不定地舞蹈,走了一段路后到了观日台,那儿人山人海,起初天空上黑乎乎的,只有星星和月亮,慢慢的,天空翻起了一半白,一半胭脂红,然后又慢慢变成了枯红色,这时太阳只有一个灯炮那么大。真像远处的一盏灯,慢慢变成盘子那么大,一会儿太阳害羞一样躲进云里,慢慢地露出了半张脸,真是“犹抱琵琶半遮面”呀!太阳又慢慢的出来了,并且越来越大,也越来越白了,天空也随着亮了起来,看完了日出,我们又登上了祝融峰,祝融峰真高啊!抬头一看云雾弥漫,感觉自己在仙境一样,再往下看,所有的山层层叠叠都在我们脚下,像都在我们的脚下,像都在向我们跪拜,真是”一览众山小”呀!看完了祝融峰,我们又沿着原路依依不舍地返回了。

南岳衡山真好玩啊!

展开阅读全文

篇3:著名人物介绍的作文

全文共 507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家乡泰州出了不少名人,有林则徐、郑板桥、胡锦涛等,这其中当然也少不了唱戏曲出名的梅兰芳。

梅兰芳,江苏泰州人,1894生于北京的一个京剧世家,10岁就在北京广和楼演出《天仙配》;1913年他首次到上海演出,在大新路口丹桂第一台表演了《彩楼配》、《玉堂春》等戏。初来上海就风靡了整个江南,当时里巷间有句俗话:“讨老婆要像梅兰芳,生儿子要像周信芳”。 第二次来沪时,演出了《五花洞》、《真假潘金莲》、《贵妃醉酒》等拿手好戏,一连唱了34天!1918年移居上海,这是他戏剧艺术炉火纯青的顶峰时代,综合了青衣、花旦、刀马旦的表演方式,创造了醇厚流丽的唱腔,形成独具一格的梅派,被称为梅派大师。1930年春,梅兰芳率团赴美献演京剧,获得巨大的成功,报纸评论称,中国戏不是写实的真,而是艺术的真,是一种有规矩的表演法,比生活的真更深切。

在京剧艺术家中,出访最多和在国内接待外国艺术家最多的当属梅兰芳,他把中国京剧表演艺术和艺术家谦逊、朴实的优良品质介绍给了各国人民,他的这些活动不仅增进了各国人民对中国文化的了解,也使我国京剧艺术跻入了世界戏剧之林。

梅兰芳先生是中国表演艺术的象征,是我国人民的骄傲,更是我们泰州人民的自豪!

展开阅读全文

篇4:这儿真美——家乡著名的沙沙河

全文共 466 字

+ 加入清单

三五班杨轲淳指导老师:张娜

我的家乡有一个著名的景点是沙沙河。那里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是人们游玩的好去处。

春天,柳树姑娘把春姑娘给他染绿的头发浸泡在清澈见底的水里。小鱼游到她的头发底下,仿佛给柳树姑娘说悄悄话:“柳树姐姐,你好漂亮啊!”

夏天,这儿可就是乘凉的好去处。黄昏时,网红桥这里就最热闹了,桥上的人在上面摇着桥,他们也不怕掉下去,就是偶尔有人掉下去了,他们也感到很不服气,就一而再再而三地往桥上爬,再接着往下掉。岸上的人不停地尖叫着,呐喊着,好像盼着摇桥的人掉下去游泳一样。

秋天就不一样了。金黄金黄的银杏树叶掉在地上非常美丽!就像铺上了一层厚厚的金色地毯一样,如果有人把车停在那里。叶子笼盖在车上,就像给车盖上了一张金色的防尘布。

还有人想知道冬天是什么样吗?我来告诉大家。冬天,鹅毛大雪,银装素裹像是给大地穿上了一层白色的衣服。人们在道路旁、房檐下堆着一个个各种各样的雪人。小朋友们在房檐下收集着一个个各种各样的冰雕,手冻得通红通红的,可是他们一个个很开心,仿佛忘记了这是冬天。

啊,这儿真是太美了,我们美丽的沙沙河真是美不胜收呀!

展开阅读全文

篇5:著名的历史典故七: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全文共 466 字

+ 加入清单

[语出]  先秦·左丘明《左传·昭公二十八年》:“愿以小人之腹,为君子之心。”

春秋时,有一年冬天,晋国有个梗阳人到官府告状,梗阳大夫魏戊无法判决,便把案子上报给了相国魏献子。这时,诉讼的一方把一些歌女和乐器送给魏献子,魏献子打算收下来。魏戊对阎没和女宽说:“主人以不受`贿赂闻名于诸侯,如果收下梗阳人的女乐,就没有比这再大的贿赂了,您二位一定要劝谏”。阎没和女宽答应了。

退朝以后,阎没和女宽等候在庭院里。开饭的时候,魏献子让他们吃饭。等到摆上饭菜,这俩人却连连叹气。饭罢,魏献子请他们坐下,说:“我听我伯父说过:‘吃饭的时候忘记忧愁’,您二位在摆上饭菜的时候三次叹气,这是为什么?”阎没和女宽异口同声地说:“有人把酒赐给我们两个小人,昨天没有吃晚饭,刚见到饭菜时,恐怕不够吃,所以叹气。菜上了一半,我们就责备自己说:‘难道将军(魏献子兼中军元帅)让我们吃饭,饭菜会不够吗?’因此再次叹气。等到饭菜上齐了,愿意把小人的肚子作为君子的内心,刚刚满足就行了。”魏献子听了,觉得阎没和女宽是用这些话来劝自己不要受`贿,就辞谢了梗阳人的贿赂。

展开阅读全文

篇6:著名的旅游景点作文:八达岭长城

全文共 467 字

+ 加入清单

长城是我国古代一项伟大的建筑工作,也是人类文明史上的奇迹之一。长城修筑于公元前七八世纪,上下经过两千多年,共二十多个诸侯和封建王朝修筑过长城。

从古至今,长城以它的雄伟壮丽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旅游者。而我决定在北京的延庆县一睹八达岭长城的雄姿。

刚来到长城脚下,我就被长城的气势压倒了。透露着历史气息的八达岭长城蜿蜒起伏,好似一条卧龙。登上长城,扑面而来的迷雾为长城蒙上了一层“面纱”。凹凸不平的台阶一个接着一个,有许多地方都已经凹的变成了小弧线,由此可见,来长城游玩的游客那是数不胜数啊!我继续往上登,一排排木条映入了我的眼帘。我扶着长城围墙往下看,郁郁葱葱的树木好像在恭候游客们的到来。经过不断地攀登,我终于来到了“好汉坡”,虽然已经满头大汗,但此时此刻,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复。刚巧,老天下了一场“及时雨”,雨不大,但仍感到清爽无比。这场雨似乎给长城又增添了几分神秘,同时,我有了一种腾云驾雾,飘飘欲仙的感觉。

雨停了,清新的空气中夹杂着泥土的芳香。回家的路上,花朵变得更加娇艳,绿叶变得更加青翠。

长城,蕴含着中华人民千百年来的汗水和心血。

展开阅读全文

篇7:话说风流人物苏轼

全文共 486 字

+ 加入清单

暗想,在疏星度河之夜,人未寝,水殿风来,暗香已满,试问人,夜如何?目光穿透荧荧的窗纸,看槛外月波淡淡,玉绳低转,屈指算西风,又叹流年偷换。

透过千年的红尘,眺望苏轼远去的背影,寻找已经走远的灵魂……

竹杖芒鞋于一身,吟笑徐行且一路,他渴望的是披一袭蓑衣,让心灵沐浴着自由的春光,任凭那湖海烟雨、任凭那山高水阔都泰然度此平生,苏轼的灵魂轮廓是潇洒的,在潇洒中却丝毫不少侠气如虹,在他看来,倒行归隐山水中才是最为逍遥的事。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淘没淘得千古的英雄人物,我无从得知,可我却知道,这句词过尽千古风流人物之口。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苏东坡的感叹是无尽的愁,乌台诗案的痛在他心中留下太深的疤痕,彼时的他多么希冀自己的人生只是南柯一梦,可过往的马蹄声告诉他,这是事实,悲痛之余,把樽中的美酒洒向江中,祭拜那亘古长空的明月。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吟诵舌尖这句已嚼烂的词,突然感到一种不可言表的情愁。对自由的思念跨越了时间空间的界限,化作优美的文字,在高楼徘徊了千年不绝……

苏轼的灵魂是无迹可寻的,因为他的灵魂是气体……

只能在这里祝愿苏轼有一个好的今生来世……

展开阅读全文

篇8:著名的旅游景点作文:游东方明珠塔

全文共 456 字

+ 加入清单

2月22日,我和爸爸、妈妈一起游了东方明珠塔。我们从虹梅南路出发,坐218路公交车到了上海的万体(可容纳1万人的体育馆),在那转乘公交42路到达外滩观光隧道,坐上观光车到了黄浦江对岸,看见了雄伟的建筑物东方明珠塔。

东方明珠塔高大雄伟,东方明珠塔是由11个大小不一高低错落的球体组成,犹如一串从天而降的明珠,散落在上海浦东这快尚待雕琢的玉盘上。在阳光的照射下闪烁着耀人的光芒。三条柱子共要15个人才围得起来,如同一个个神话中的巨人两脚跨开,顶起这世界第三,亚洲第一高的塔楼。这塔楼有468米高,如同一根擎天柱。

我们上到263米高,直径45米的上球体中俯瞰,只见塔下人海茫茫,波涛起伏。黄浦江上船只跑来跑去,就好象是陆地上的汽车窜来窜去,又如水中的鱼儿游来游去。

平视,只见金茂大厦挺立在万房之上,就好象是万房之父俯瞰自己的儿女一样。金茂大厦是世界第3、中国第1的大厦,这大厦就象是第2根擎天柱一样。

仰望,只见万顷白云交插缭绕在塔尖,太阳在云层后看着这两根擎天柱,高兴得笑了。

我们就这样度过了一天,一个很有意义的一天。

展开阅读全文

篇9:给远在黄州的苏轼写一封信

全文共 537 字

+ 加入清单

尊敬的苏轼先生:

您好!自幼我就喜欢品读您的诗文,今天,我怀着激动的心情,在这里向您抒发我对您滔滔不绝的敬仰之情。

曾记否,那“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的淡泊恬静;曾记否,那“竹枝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豪迈无畏;曾记否,那“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的豁达乐观。

乌台诗案,打不倒你“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的积极进取;贬谪生涯,磨不灭你“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的悠然自得;杭州游历,道不尽你“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的心境开阔。

您的诗词,是千古传诵的名篇佳作。多少人为您诗文中的那豪放不羁而拓展了词作诗文的眼界,又有多少人为您那丰富的题序、典故而突破了传统诗词的界限?您,改变了传统的诗词格局,提出了“自是一家”的创作主张,不可不道是一声“千古风流人物”!

不多言您的诗词,可即便是您闲暇时的书法画作,却也亦是精品。您书法的那风格跌宕起伏更是您那一生屡经挫折的体现。您画作的那自然神似更是为“士人画”、“文人画”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这样的您,引得多少文人敬仰吟诵?那于常州的猝然离世又获得多少人的遗憾感慨?

您的逝去终究为您的一生画下了句号。您一生虽仕途无望却在多少人心底留下了那绚烂的神话?

此致,

敬礼!

您的仰慕者:星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苏轼简介

全文共 463 字

+ 加入清单

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1-3] 。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受诬陷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4]

苏轼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并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水落石出之苏轼

全文共 479 字

+ 加入清单

苏轼水落石出的名人故事——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四川眉山人,北宋时期的大文学家、书画家。他生性豪放,学识渊博,极富文采。在被贬嫡黄州时,曾两次游历黄州城外的赤壁,写下了两篇传世之作《前赤壁赋》和《后赤壁赋》。

当时,十月夜晚的月光分外皎洁明媚。苏轼和他的两个朋友沐浴着和煦的秋风,兴致勃勃地一起在城外散步。月白风清的美丽夜景,使他们诗兴大发,和朋友相聚,畅叙友情,更使他们忘记了一切烦恼,他们和歌吟诗,畅所欲言,欢乐之至,无以形容。苏轼突然想到了酒。他急忙赶回家中,询问妻子家中是否有酒。妻子笑了,拿出一罐藏了很久的酒,说这就是供给他临时需用的。

苏轼大喜过望,连连称谢,拿了酒,赶回朋友中间,来到赤壁下的长江岸边,登上小舟,泛舟游玩。

这时,只听见东流的江水发出潺潺的声响,在万籁寂静的夜晚显得特别清脆,岸边千尺陡壁,峻峭如削。一座座高大的山峰屹立,悬在山峰间的月亮显得小了;江水下落,沉在江水之下的石头,露了出来。

出处宋·苏轼《后赤壁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匕水落石出。”

释义:江水下落,水下的石头自然露了出来。比喻事情经过调查研究和对证,终将真相大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陈景润_现代著名数学家的故事

全文共 538 字

+ 加入清单

陈景润到了上学的年龄,父母给他找了一所离家近的小学,送他去读书。在所有的学科中,他特别喜欢数学,只要遨游在代数、几何的题海中,他就能够忘却所有的烦恼。

陈景润平时少言寡语,但非常勤学好问,他总是主动向老师请教问题或借阅参考书。

一个中午,最后一节课下了,陈景润走出教室,回家吃饭。他从书包里拿出一本刚从老师那儿借来的教学书,边走边看。书上的内容像电影一样一幕幕地闪现,陈景润就像一个饥饿的人扑到面包上,大口大口地吞吃着精神的食粮。

他只顾专心致志地看书,不知不觉偏离了方向,朝着路边的小树走去。只听“哎哟”一声,他撞到了树上。

抗日战争爆发初期,陈景润刚刚升入初中,中学里的一位数学老师使陈景润的人生之路发生了根本的改变。这位老师就是曾经任清华大学航空系主任的沈元老师。有一次,沈元老师向学生讲了个数学难题,叫“哥德巴赫猜想”,学生们“叽叽喳喳”地议论起来。

沈元老师最后又说了一句话:自然科学的皇后是数学,数学的皇冠是数论,而哥德巴赫猜想则是皇冠上的一颗明珠!

陈景润听了这句话后,内心不禁为之一震:“哥德巴赫猜想、数学皇冠上的明珠,我能摘下这颗明珠吗?”

1973年2月,陈景润的关于(1+2)简化证明的论文终于公开发表了!“陈氏定理”立即在世界数学界引起轰动,专家们给予他极高的评价。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我眼中的苏轼作文500字

全文共 503 字

+ 加入清单

相信在许多人的印象中,苏轼是豪放的,就如《江城子密州出猎》里的“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擒苍”一样。他诗词虽豪放,命运却坎坷,但又是幸运的。

苏轼,字子瞻,又名和仲,世称苏东坡。这个看似平淡的名字,却在中国文化史上成为一座永恒的丰碑。

苏轼于嘉祐二年进士及第,曾在凤翔、杭州、密州等地任职。相比于平民老百姓,他已是幸运。元丰三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晚年又因新党执政被贬,大赦北还是病逝途中。

观苏轼大起大落的一生,年少时当官,后又连连被贬,为何因。在苏轼的中年,他终于醒悟:他的坎坷,皆因他自己的嘴。俗话说:“病从口入,祸从口出。”他即不得旧党眷顾,又不得新党接纳,只因他的咄咄逼人,口无遮拦。

虽然苏轼被贬,居住条件艰苦简陋,但仍乐观幽默,豪放旷达。根据曹臣所编《舌华录》载,苏轼一日饭后散步,拍着肚皮,问左右侍婢:“你们说说看,此中所装何物。”婢女应声道:“都是文章。”苏轼不以为然。另一婢女答道:“满腹智慧。”苏轼也以为不够恰当,苏轼的爱妾朝云答道:“学士一肚皮的不合时宜。”苏轼即刻捧腹大笑。

苏轼被贬,却在这大仙大落中变得沉稳。在这坎坷的命运中成长,在成长的过程中更圆滑。这,便是我印象中的苏东坡。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我眼中的苏轼作文500字

全文共 518 字

+ 加入清单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在这苍茫中,一位高大的人物向我走来,他就是北宋诗人苏轼

从“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中,我看到了残红褪尽,春意阑珊的暮春景色,看到那不为人知的惋惜。从“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哪复计东西”中了解到他那颗凄惨的心。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做岭南人”他有一颗开朗的心。哪怕是一贬再贬,心中依然豁达乐观。在苏轼困顿时,和妻子的相激相慰是他莫大的精神支柱,而妻子的离世,让他坠入低谷,写下了慷慨悲凉的诗句“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句句情意缠绵,凄凉哀婉,字字感人肺腑,如见血泪,自然而又深刻。

他豪迈骄狂,却又不流于俗艳,“簌簌无风花自坠,寂寞园林,柳老樱桃过”更见送别情谊。“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心中只有故乡。多层面的苏轼展现在我眼前,洒脱,平淡,豪迈,婉约,这些不同的形象都在我心中占有了一席之地。

苏轼的诗画面宏大,气势恢宏,韵调铿锵,感情奔放。典故的运用如同口出,直抒胸臆,细细品味,有浩瀚之感,浅显易懂。

奔放,与李白同舟,却比李白多了一些婉约;洒脱,与杜甫共济,却又不少细腻,这就是苏轼所做的独到之处。我眼中的苏轼,形如洪波,气若山河,诗意未老。他就像一棵明星,永远在我心中!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著名的反义词是什么

全文共 527 字

+ 加入清单

一、【反义词

无名

二、【基本解释】

[famous;celebrated] 有名,出名

著名人士

4、[ache]∶疼痛苦楚

三、【英文翻译】

1.famous;well-known;celebrated;noted;

四、【短语造句】

这些著名的父亲和女儿的照片。

These photos are of famous fathers and daughters.

奥巴马已经赢得了一场著名选举。

Mr obama has won a famous election victory.

我是一家著名人类关系机构的地区主管。

I direct the region of a famous human-relations agency.

金先生是美国最著名的托口秀主持人。

Mr. king is the most famous talk show host in america.

我们是通过柏拉图的对话来了解著名哲学家苏格拉底。

We know about the famous philosopher socrates through platos dialogues.

五、【详细解释】

《东周列国志▪第四回》:“庄公曰:‘制邑岩险著名,先王遗命,不许分封。除此之外,无不奉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苏轼会挽雕弓如满月

全文共 519 字

+ 加入清单

综观近几年高考优秀作文,会发现一个很有研究意义的现象,那就是虽然面对不同的高考试题,各地的考生却一同把目光投向历史上那些震撼我们、激励我们的“经典人物”“经典素材”——李白、苏轼、项羽、屈原、司马迁、王昭君、杜甫、李清照……

【经典素材】

1.《题西林壁》:“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2.《赠刘景文》:“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3.《蝶恋花》:“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4.《水调歌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5.《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6.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

【考场热用】

是那个“拣尽寒枝不肯栖”的寒鸦么?是那个“一蓑烟雨任平生,何妨吟啸且徐行”的行者么?是那个高唱“大江东去”的诗人么?苏轼,一个被宋神宗称赞为“才与李白同,识比李白厚”的千古大家,在遭受小人泼来的污水,遭受贬谪后,忘却了所有的失意。他在黄州种地酿酒,“夜饮东坡醒复醉”,在黄州“倚杖听,江声”,写下“大江东去”。他总是那样的淡泊从容,他总是将所有的痛苦失意抛之脑后,铭记着世间之美丽。不然,何来“亲煮东坡肉”,何来“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旷达与豪迈?

——四川考生《那阵风吹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6〕苏轼

全文共 463 字

+ 加入清单

苏轼(1037~1101),中国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县)人。

苏轼有着多方面的文学艺术才能,诗、词、散文、书法、绘画皆有精湛的造诣。他是中国杰出的文豪,是北宋文坛领袖.建树了多方面的文学业绩.散文与欧阳修并称“苏欧”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的诗清新刚健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开宋一代诗歌新貌.词风豪放雄浑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改革了词风,开拓了词境,提高了词品.他在文学艺术的各个领域都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苏轼同时是宋代杰出的书法家,居北宋书坛“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四大家之首。苏轼书法早年学徐浩、柳公权,中年又学颜真卿、杨凝式,最后形成独特的风格。他精于行书及楷书。苏轼的行书与黄庭坚的清劲、蔡襄的温淳婉媚不同,而是笔墨丰肥圆润、浑厚爽朗;因其修养广博,故“学问文章之气,郁郁芊芊,发于笔墨之间”,天真平淡,格调俊逸,以气韵见胜。其作《黄州寒食帖》用笔浑厚遒逸、跌宕多变,富有情感,被誉为“天下第三行书”。其书风之影响至今不绝。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苏轼简介

全文共 464 字

+ 加入清单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1-3] 。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受诬陷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4]

苏轼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并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给苏轼的一封信

全文共 536 字

+ 加入清单

尊敬的苏轼先生:

您好!

我是__县的一个普通的中学生,借此机会,向您表述我的心声。

每当我漫溯于历史的长河中,你就会从那远古走来,与我一路同行,采撷那朵朵知识的浪花。你号称东坡先生,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散文家、诗人、豪放派词的代表。你与你父亲苏洵、弟弟苏辙皆以文学名世,同列唐宋八大家之中,世称三苏。你那梦笔如花的才情,你那铁骨铮铮的节操,你那风流儒雅的气度,让我钦佩,让我眷恋,我为你倾心。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述说着你的理想和豪情,“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记述着你的开阔和洒脱;“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呈现了你真挚的情感和无限的相思。在我眼中,你是灵动的、宁静的;多情的、乐观的;朴拙的、豁达的;别致的、独特的。

我倾心于你的宁静。“谁见幽人独往来,飘渺孤鸿影”。你青衫磊落,游戏与山水之间,摒弃官场是你的选择。我倾心于你的乐观。“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面对黑暗而虚伪的世界,你激浊扬清,乐观向上。我倾心与你的朴拙。“努力尽今日,少年犹可夸”是无人可及的。我倾心与你的似水柔情。“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字里行间融入你,多少爱与牵挂,唯有用那无尽的孤独追忆。

你厌恶官场,不追求个人的地位和名利,你虽平穷

八年级二班__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以张怀民的口气给苏轼写一封信

全文共 540 字

+ 加入清单

敬爱的苏轼:

您好!

我非常钦佩你的才华,还有您那出色的文笔。您的才华真的是很令人惊讶,相您一定会是一个杰出的官员。

只可惜您满肚子的“不合时宜”的思想,让您未能如愿以偿。您总是快人快语,有什么讲什么,想到什么说什么。作为晚辈的我却认为,一个有才华、有大志的人说话、做事应学会随机应变,这样才会在那纷乱的朝中能为自己保留一席之地。有时“心直口快”并不见得是件好事,有时甚至会为自己惹来祸端,不仅在那时候是这样,在当代也亦是如此。

您的佳作流传至今,广为世人所吟咏,学者们都以您的诗词作品来修养自身,您的作品勘称是一流。您的一生可谓是跌宕起伏,大起大落,经历了许多的悲欢离合,可以想象那个时候是多么的艰辛!而您却其在间经受了不少坎坷辛苦,您经历了多少次的生死离别,但因为您的豁达,这些事看似没有带给您太大的困扰,但您的心里其实早已伤痕累累了吧?而我又何尝不是呢?

在我所阅读您的诗里您多次都有提到,或在诗里隐喻到希望自己能得到重识,似乎有种怀才不遇的感情。但是晚辈认为,如果只是将自己没有重用这件事怪罪于朝廷,那就错了,因为如果自己能说会道,不仅拥有非常好的才能还能灵活运用大脑,您想,这样的人怎能不会得到重用呢?

敬爱的苏轼,我非常的喜欢和钦佩您,要能更深的走近您 ,了解您。

此致

敬礼

裴心怡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