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教学风格【实用20篇】

导语:过去都是假的,回忆没有归路,春天总是一去不返,最疯狂执着的爱情也终究是过眼云烟。以下小编为大家介绍教学风格文章,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浏览

6006

作文

1000

作文教学中的生活情趣

全文共 2940 字

+ 加入清单

生活作文教学,蕴涵开放、多元、灵活等诸多元素,需要情趣相伴与相助。离开情趣,生活作文教学就会陷入枯燥、呆板的泥沼。

生活作文教学的情趣是怎样“炼”成的呢?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学习和多年作文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的认识和体会。

1引导学生学会留意生活,让作文于“真实处”见生动之趣生活是多姿多彩的,是取之不尽的作文资源库。引导学生走进生活、留意生活、感受生活,通过写真实的生活,领悟生活处处有“美丽”、有“生动”。这样的作文教学,才有情趣可言。那么,如何让作文于真实处见生动之趣呢?

1.1放开手脚,引导学生留意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生活是生命运动中具体而丰富的活动。平平常常的每一刻生活,却蕴涵着生命运动的高位意义。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走进生活、留意生活,包括每一时、每一处、每一点小小的变化,都要用心去看、去记、去写。所渭“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横看成岭侧成峰”。早上观察与晚上观察同一朵花,会有不同的“情”与“趣”、“美”与“趣”。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珍视每一天生活,看重每一次生命活动,“用笔说话”,把所见所闻所感用书面语言表达出来。

1.2放低要求,引导学生捕捉“真实”生活。综观当前的作文教学,许多学生还是很“怕”作文,大多是因为觉得“没什么内容可写”。笔者认为,造成这种怪诞现象的直接原因有三:

1.2.1学生在“真实”的生活中难以寻找“动听”、“动人”的写作素材,所以许多学生没有看重“平常”。其实,因为“真实”,所以平常。所谓平平淡淡才是真,生活中“感天动地”的“好”作文题材实在是“凤毛麟角”。没有留意真实生活,对于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变化、事物之间“不尽相同”之处,学生自然就缺乏搜集、筛选、整理的意识和能力。

1.2.2教师”教”的要求过高,导致学生“造假”。许多教师往往是以布置任务、“支你一招”的身份和口吻去“教”作文,教作文如同“压模”,希望一次性成品,包括字数、文句、结构等,都有详细“规定”。显然,这是在难为“初积跬步”的学生。学生的回应是:“真实”不“生动”,只有“以假乱真”。

1.2.3作文选的“榜样”太“优秀”。范文引路,是作文教学中常用的方法,但时下许多作文选太“优秀”,榜样过“高”,在平常的生活中,孩子掘地三尺也“挖”不出这样好听的故事来,以致许多孩子“望文生畏”。因此,引导学生写真实的生活,需要创造让学生“直抒胸臆”的环境。当然,首先要放低要求。

1.3放大优点,引导学生快乐表达真情实感。让学生体验生活作文的情趣,教师首先要善于放大优点,把学生“率性而为”的真实生活作文,视为“原生态”的“绿色”作文。杜绝造假、掺假。“胡编乱造”,一方面不利于学生养成留意生活的习惯;另一方面也不利于学生优良品质的发展。由此,教师应鼓励孩子写真实的作文。叶圣陶先生在《作文论》中说:“我们作文,要写出诚实,自己的话。”写真实的生活作文,也是作文教学的旨趣所在。

2引导学生关注平常,让作文于“细微处”见“事理”之美在许许多多的生活琐事中,蕴涵着各种各样的“道理”,包含着方方面面的“规则”。因此,要引导学生从“小处”入手,在小事中寻找作文的旨趣。如何引导学生从“细微处”入手,写出“事理”之美.

2.1在躬行中品滋味。只有身体力行,才能有所知晓、有所体味。事实上,许多事情,只有亲身去做了,才知道其意义。单凭空想、光靠书上写的,往往是肤浅的、不得要领的,甚至是“风马牛不相及”的。正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如一位学生写《种草莓》:“我精心照料着我的草莓。刚刚结成的小草莓是半圆半扁的,白中带青的。渐渐地,渐渐地,那草莓变红了,鲜红鲜红的。一眼望去,它的表皮上似乎涂了一层油似的,鲜亮、诱人!我想,正因为自己洒下了辛勤的汗水,眼前的草莓才会如此惹人喜爱,吃起来才会如此香甜!”正因为小作者亲身经历了种草莓,文中才有“鲜亮、诱人”的草莓外表呈现给读者;也正因为小作者注意到了“细微处”,文末才有吃起来“香甜”的发自肺腑的感受。

2.2在对比中明事理。众所周知,对比是认识事物最直接、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如自己与别人对比、过去与现在对比,包括生活条件方面,人们做事辛苦、细心、认真、努力程度,对生活、对事物的思考等。通过对比,让学生对生活更有感触,作文自然就会有意思、有“新意”。如一位学生写《甲鱼的窝》:“那是一个初冬的日子,我穿着两件羊毛衫,感觉还是凉飕飕的,老师带我们去参观神州第一甲鱼场的暖房。暖房是孵化小甲鱼的地方,里边的温度有32度。走进暖房,人好像到了另外一个季节里”这位学生通过甲鱼窝内外温度的对比,明确地告诉读者,甲鱼喜欢暖和的环境。

2.3在链接中诉美感。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事物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件平常的生活小事,有时给人启迪,引人深思,往往需要人们去联想。比如,有人写爬山虎: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爬山虎,无论条件多么艰苦、攀行多么困难,它总是无声无息、无怨无悔地向前,并由此联想到勤奋好学的人。于是,爬山虎有了美好的品质,有了鲜活的生命形象。这也是观察生活的乐趣、广泛联想的美感。引导学生养成注意事物间联系的习惯,不仅有助于深挖作文主题,还有助于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培养。

3引导学生体验生活,让作文于“平淡处”见“纯真”之情真情犹如一股清泉,淙淙流淌,清澈纯美。蕴涵在生活中的“情”,是自然而真切的,需要用“心”去悟、去诉说。如何引领学生关注“平淡”,思考“平常生活”中的“不平常”,表达“纯真”之情?

3.1“我爱我家”,萌发亲情。家,是情感的港湾;亲情是尘世间最为淳厚的情感。然而,在快节奏的当代生活中,许多家庭、学校常常“无暇”顾及这种情感的激发、培育和褒扬,以至于许多孩子从不去想祖辈、父辈的辛劳与奉献。许多作文中所涉及到的亲人,轻描淡写,情感浅薄。通过引导学生采集关于亲人的故事,如《我的一家人》、《节俭的爷爷》等,让孩子们真正懂得自己的亲人“为谁辛苦为谁甜”。这样,在丰富作文题材的同时,又培育了亲情。

3.2和谐交往,萌生友情。著名特级教师贾志敏曾说过:“‘生活与作文’好比‘水与鱼’的关系。”事实也是如此,在平常生活中,许多小作者,对于同伴之间发生的故事,常常觉得是“有话可说”的,而且是富有情趣的。比如:一起玩“猫捉老鼠”游戏、跟同伴学骑车、交流读书上网心得等。这些平常的故事,说不上“意义非凡”,但通过回想、提炼、描述,促使了伙伴间友情的萌生、加厚和延续。这样的作文,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生命成长的记录,是情感历练的日记,是人生的“史记”。

3.3了解家乡,萌动乡情。家乡,是个情缘深深的字眼,尽管在许多孩子看来,眼前的一切是那么“平淡无奇”,如果让他们观察和思考,常常是“皱上眉头”、“厌上心头”。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因为“心不在焉”,没有用“心”去解读家乡的纯净、亲切、可爱。通过引领孩子用慧眼去搜寻家乡的恬美,用真心去捕捉写作素材,孩子们才会真切地感受到:可爱的家乡,到处有美,有耐人寻味的作文题材。

生活作文,让学生自由而真实地表达自己,他们从中得到愉悦感、解放感和满足感,并且变得善于表达,从而形成良性循环。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努力地实践着,期待着生活作文成为语文教学中最美的诗。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常态课《第一次世界大战》教学反思

全文共 973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们教研组的听课轮到我了。自然,教研组长而已,你不是第一个,谁是第一个?有老师来听课,就像家里来了客人一般,自然要好好准备一下。在上这节课之前,在四班先是试讲了一下。本来四班是打算让学生们来进行复习的,但还是对自己不放心。讲了一下,果然发现课件制作的顺序有点问题,需要再次的进行调整一下。

开始上课是在上午的第二节。由于是常态课,就把常态课中的一些平常的做法拿了出来,先是对作业问题进行了点评,然后是对上一节课的复习提问。再就是进入学习新课的环节。但是在开始的时候,没有设计上教学目标,这是一个存在疑问的地方。运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方式,开始了本节课的学习。

本节课的学习中,特别注重增加了一些材料题的练习,让学生在学习中接触较多的材料题,增加对当时历史的认同感。通过出示材料,发现学生的思维还是比较的不错的。例如,本来我以为“阳光下的地盘”,学生会不知道是什么内容,结果,很多的学生回答上来了;再比如,“火星”值得是什么?本以为学生也难以回答的,结果,学生都顺利的回答上了。真是出乎我的意料,看来学生的潜力,需要教师努力去挖掘,只要教师创设好的情境,就一定能够发挥出学生的最大潜力。另外,一个比较得得意的地方就是让很多学生起来回答问题,这也是我慢慢的在探索中得出的一个经验,就是一定要让很多的学生回答问题,这样,才能保持他们上课的专注力。总体感觉还算是比较的流畅、自如。再者,对于拓展的地方,自己也算是比较的不错,例如,讲到了中国参加一战及战后中国的窘境;对于意大利参加一战的的根本原因,也是探讨的很到位的。另外,学习本课的时候,对前后知识的联系,也是尽量的做到温故而知新。例如,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根本原因;飞机的发明者等等。

本节课,尚有遗憾之处,就是,练习的设计上,记得还有一些深刻的题目没有设计上。罗曼罗兰对一战的评价,一些文学家对一战的描述等。都还需要作进一步的搜集整理。课堂气氛还是不够活跃,需要教师个人改进的地方还是很多的。当然,如果,从更高的标准来要求的话,就是对本节课的课堂设计上,基本上是按照课本内容平铺直叙的下来的,内容整合上基本没有。常态课的话还是可以的,如果进行评选的课,是需要作进一步的准备的。

常态课,是教师教学的一种最基本形式,只有将常态课上好了,才能在以后的优质课评选中得心应手,遇到各种评比活动不至于手忙脚乱。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小学语文教学读书笔记

全文共 3640 字

+ 加入清单

读书笔记是指读书时为了把自己的读书心得记录下来或为了把文中的精彩部分整理出来而做的笔记。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语文教学读书笔记,欢迎阅读!

最近读到一些关于语文教学的文章,学到很多新理念、新方法,但同时也发现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大多与语文教学方法有关,而语文教学方法论是和辩证法分不开的。在这里我想从辩证法的角度谈谈小学语文教学方法论。

一、整体与部分

有人提出“语文教育整体观”。所谓语文教育整体观,除了教材内容之外,在教学上,强调阅读教学的“整体输入、整体输出”。

如何理解阅读教学的“整体输入、整体输出”?从阅读一篇文章来说,如果是强调一篇文章的完整意思,不要过多的分析,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作为一篇文章的学习过程,必须处理好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因为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一般都是全篇阅读(整体)——分段阅读(部分)——全篇整理深化(整体)。因为一篇文章是有结构的,是分段构成的,篇和段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一段之中,是由词句表达的,段和词句也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读文章要一句一句地读、一段一段地读。当然,在读某一段时,必须明确该段在全篇中的地位;在读某一句话时,必须明确该句在这一段中所表达的意思;最后达到对全篇的理解。从学生的作文来说,一般也要从造句开始练习,再写片断,最后写整篇文章。如果是整体输出,从一年级就要写成文章,岂不是要求过高了?

关于阅读课要“读整本的书”。读书和学习阅读是否有区别?学生的课外阅读当然要读整篇、整本书。但是小学的语文课不能强调读整本的书,整本书也只能节选作为教材。阅读教学要教学生学习阅读,就不能一遍一遍地整体读。不能因为强调整体而忽视了部分,也不能突出部分而忽视了整体,必须是整体——部分——整体地去读。

二、分析和综合

有人提出“人的思想具有整体性的特征,思想的发生是整体的……有机的思想的整体不能真正完全地被分析。”这个问题和前面的问题是相关联的,认为思想不能分析,因此读书就要“整体输入,整体输出”。这里将思想与思维方法混为一谈。分析与综合是人的思维方法。分析与综合是彼此相反又紧密联系的过程。学生学习语文离不开分析与综合的思维过程和方法。

语文教学的分析方法,就是初读全篇课文之后,分段学习:读段时要理解段中的词句。其优点,可以对字、词、句、段所表达的思想内涵理解得具体深入。但是分析法也存在不足之处,过多运用分析法往往忽视对全篇课文的理解和运用,容易削弱语文教学的整体性、思想性、情感性。前一时期由于语文教学过于提倡分析,造成语文教学出现支离破碎的语言堆砌倾向,这是我们不赞同的。一篇文章是一个整体,如一只瓷花瓶,整体观赏十分美丽,一旦把花瓶打碎了,一堆瓷片就会失去花瓶的美。同样,一篇文章,只有从整体上把握,才能体现出文章的思想感情和美感。读一篇文章的目的,从理解的角度讲,就是要理解全篇的思想内涵,理解字词句的目的也是为了能读懂全篇。从运用的角度讲,学了语言就是要会表达,学会说话、作文,学习遣词造句,也是为了能作文成章。所以小学语文教学必须着眼于整篇,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语文教学的综合方法,就是着眼在篇章的读写和积累上。阅读中,重视对篇章内容、思想、情感的理解和感悟;训练中,重视全篇的朗读、默读、背诵;作文中,重视思想内容的正确性、谋篇的完整性。这是其优点。目前在扭转过多的分析时,强调整体和综合是正确的,但是又不能不要分析,更不能把思想看成不能分析的。因为语文教学的综合法,其不足之处,对字词句的理解和感悟不够,往往也影响对篇章的理解,如果连一句话都表达不清,也难写出通顺的文章。就如编织器物,如果原材料质地不好,必然会影响编织器物的完美。所以着眼全篇,还要打好字词句的基矗不能只见森林,不见树木。

最完善的办法是在语文教学中将分析与综合结合起来运用:既着眼于篇,又要把字词句基础打得牢固。语言训练,并不是只作语言分解性的训练,对小学生来说,更重要的是要进行综合性语言训练;进行读书、背诵、作文训练,积累语言。但是读书也不能囫囵吞枣,作文有了构思也要一句一句地写。我还是主张:讲读课要从文章的整体入手,经过必要的词句段的理解和感悟,最后必须落实在篇章上去理解,去感悟,去欣赏,去运用。

三、内容和形式

有人提出语文教学要“淡化形式”。为什么要“淡化形式”呢?语文的内容和形式是统一的。正如作家老舍先生所讲:“思想内容与语言形式是血之于肉,分别不开的,没有高度的语言艺术,表达不出高深的思想。”从语文的选材来说,除了内容要符合人文性之外,必须要从文章形式着眼。关于语文学科和其他学科的区别,叶圣陶先生早就指出:“除了文法、修辞等部分以外,是拿不出独立固定的材料来的。”他举例(项羽本纪),是历史故事;只有作为文章去学习,理解章句间的法则的时候,才算作语文教材。“所当着眼的不应只是故事的开端、发展和结局,应是生字难句的理解和文章方法的摄取”。从而得出明确的结论:“不论国文、英文,凡是学习语言文字如不着眼形式方面,只在内容上去寻求,结果是劳力多而收获少。”所以选择语文教材不能“淡化形式”,必须要内容和形式、思想和语言兼顾。从语文教学来说,也不能“淡化形式”。如果只着重在内容上、思想上的理解,那和思品课、历史课、社会课等课又有何区别呢?

在(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标”)中课程目标的设置有明确要求,既要重视“丰富的语言积累”“注重情感体验”,又要注意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感”“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这个目标体现在各学段中,尤其在第三学段,关于阅读的第5条提出:“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这些要求既说明阅读和阅读教学是不同的,又说明注意文章表达方法和过去教师大讲文章表达方法知识也是不同的。我们要正确地理解这句话,是“初步领悟基本的表达方法”,也就是说,对于小学生不能要求过高,重点应放在精彩的、逻辑严密的词句表达上;高年级适当指导学生领悟文章结构的合理性,开头、结尾的生动和深意。要指导学生“感受”作品中的优美语言,“揣摩”文章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就是说,对“文章表达方法”不能由教师去讲知识,而是要求学生自己去“感受”、去“揣摩”、去“体会”、去“领悟”,要有“自己的看法”,要“作出自己的判断”。这些都说明“课标”是非常重视内容和形式的统一,思想和语言的统一的。

四、理解和感悟

自从“课标”制定以后,在语文教学中都很重视学生的语言感悟,这是很正确的。但是大家似乎不愿提及“理解”一词。好像一谈理解就给人一种教学的陈旧感。这是有待商榷的。这里必须明确感悟和理解的关系。

人的认识是由感知——理解——应用构成的过程。理解是人的认知过程中的一个中心环节。歌德有一句名言:“凡是你未理解的,均不属于你所有。”学习任何知识,只有理解之后,才能掌握。读书不理解是毫无意义的。只有在理解语言的基础上,才能进行语言的感悟、欣赏和运用。因为理解就是将事物内在的联系和关系揭示出来,认识事物的本质。语文教学中的理解,就是通过语言来认识事物间、人物间、人与事之间的关系。要明白一段话的意思,就要把一段话中的句子读通,要读懂一句话的意思,就要先理解句中的一些关键词语。有的词联系上下文很容易明白,就不必多加解释。我们反对的是让学生抄写辞典上的词的概念,为了考试去死记硬背那些概念。但是有的词,尤其是一些成语,就要先把词的本义弄明白,再结合上下文去理解。

再说,对语文的理解是有不同水平的,一般有:(1)对字面的理解。初步理解字词句,使重点词句的内涵具体化为一种情景,能初步理解文章写的是什么。(2)对文章内涵的理解。通过分析、综合、概括、推理,能理解字里行间的比喻之意、引申之意、含蓄之意;理清文章的脉络。通过深入读书,不但能分析、概括全篇内容的要点,还要能综合地感受思想内涵,创造性地表述课文内容。(3)对作者情感的理解。通过文章的语言所表达的情语,理解作者的情感,达到作者之情、教师之情、学生之情的共鸣。从而看出理解就是思维过程,理解也是和情感分不开的。

如何理解“感悟”一词呢?“感悟”一词,(辞海)上的解释:“受到感动而醒悟。”也就是说,有所感触之后有所领悟。由此可以看出,感悟是以理解为基础的。理解达到第三种水平,情感上有所感动,同时在理性上有所醒悟或领悟到一定的道理。还以(飞夺泸定桥)的第三段来讲,只有理解了夺桥时的危急情况,才能被红军在那“千钧一发”之际,“奋不顾身”的英勇形象所感动,从而才能领悟到红军长征的艰难,在情感上感受红军的伟大。所以理解和感悟应统一起来,相互促进。

语文教学中的理解很重要,但是不能停留在理解阶段,还要引导学生有所感悟。要触动学生的感情,使之动情,才能有所悟。学生的感悟具有一定的个性特点,同一件事情,每个学生的感悟不同,所以感悟可以促进学生语文学习个性化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篇3:高中常考文学常识教学

全文共 682 字

+ 加入清单

1、《红楼梦》:原名《石头记》,共120回,曹雪芹写前80回,高鹗续写后40回。是我国古代小说中最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品,是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

曹雪芹:名沾,字梦阮,号雪芹、芹圃、芹溪。

2、《老人与海》海明威:美国小说家。1954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长篇小说:《太阳照样升起》、《永别了,武器》 《丧钟为谁而鸣》成为表现美国“迷惘的一代”的主要代表作。

3、《蜀道难》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盛唐最杰出的诗人,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风飘逸豪放,素有“诗仙”之称。和杜甫齐名,人称“李杜”。

4、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有《杜工部集》。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风沉郁顿挫。人们称杜甫的诗为“诗史”,称誉杜甫是 “诗圣”。

5、《琵琶行》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倡导“新乐府运动”。

6、李商隐:晚唐诗人。字义山,号玉生。有《李义山诗集》。与杜牧并称“小李杜”。

7、《孟子》:是孟子及其弟子编辑而成的一部语录体著作,共7篇,内容包括孟子的政治活动、政治学说及哲学、伦理、教育思想。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人。是儒家继孔子之后又一位重要的代表人物,后称为“亚圣”。

8、《荀子》荀子:名况,战国末期赵国人,思想家,教育家。是先秦时期儒家学派最后一个代表人物。

9、《过秦论》贾谊:世称贾太傅、贾长沙,也称贾生。西汉杰出的政论家、文学家。

10、《师说》韩愈:字退之,世称“韩昌黎”,唐代散文家,诗人。和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 ”的倡导者,明人列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著有《昌黎先生文集》。

展开阅读全文

篇4:作文教学反思范文

全文共 5647 字

+ 加入清单

所谓小学生作文中的个性,指的是用个性化的语言记录个性化视角中的事物,表达个性化的感情和见解。个性弱化现象,指的是小学生习作中普遍存在的题材单一,内容空洞,缺乏主见,语言贫乏的现象。有的学生为了交差,闭门造车,东拼西凑;有的学生为了追求高分,故作粉饰,言不由衷,起陈铺展,颇多规矩形同八股,语趋伪圣。同一题材的文章甚至千人一面,众口一词,属于“这一个”的独有体验、独到见解、独具匠心日渐稀有,一句话“个性弱化”了。

寻找隐藏在现象背后的本质根源,是我们力图改变的起点。笔者通过问卷调查,实验对照和个案追踪,归纳出以下几种原因:

一、生活时空窄化,个性体验匮乏

叶圣陶先生曾经这样阐述学生作文与生活的关系——“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歇”(《序》)丰富多彩的生活为学生提供了获得个性体验的可能,然而,审视当今学生的生活现状,我们忧虑重重。

笔者以本班69名学生为对象,开展了问卷调查。

表一:

往返家校间的方式               人数    比例

家长用摩托或自行车接送    62     89.88%

自己坐汽车回家                   5      7.25%

步行回家                             2      2.90%

分析:学生的生活以学校和家庭为主,两点一线,往返于两点之间的路程原本是学生自由的接触社会,亲近自然的机会,但是大多数学生都是坐在父母亲背后的车座上一闪而过,他们因此失去了感受周围变化的机会,不能自由地观察身边的草木、景致,没有机会体察人情世俗,生活的空间无意中缩小为家庭和学校两点。笔者曾经在作文课上组织学生沿着学校附近的护城河漫步。沿河马路是许多学生每日上学的必经之路。一路上,学生走走停停,有的兴致勃勃地拾着各式落叶,惊叹于它们的多姿多彩;有的打量着建筑物上的各式广告,评头论足;有的细数沿途公共设施,如:电话亭、指示牌的污损情况,感慨市民素质有待提高……在一处绿树成阴的路边小公园附近,有一个小女生提醒大家:“听,好像有鸟叫!”全班竟然都悄然驻足。笔者也随着他们侧耳倾听。果真,不知林中何处不时传来清脆的鸟鸣。当时,笔者感动莫名,看看身边的学生,这些天性好奇的孩子,眼里也都亮闪闪的。如果他们每天都有一段自己步行的时间,他们将会有多少属于自己的发现和感动呀,被家长接送使孩子在接受关爱的同时失去了很多。

表二: 假日生活调查

双休日上学科补习班    55       79.71%

长年练琴                      7         10.14%

长年练习书画               6          8.70%

长年学棋                     12         17.39%

上其他特长班               5          7.25%

分析:亚里斯多德讲过“闲暇出智慧”,有闲暇才有属于自己的自由时空:独立地思考,自主地发展,自信而能动地挥洒才智,才能心理坦然,心情轻松,释放个性。从调查来看,我们的学生 没有时间看看外面精彩的世界,读读自己喜爱的书,做做自己喜爱的事,没有属于自己思考的时间。 爱因斯坦说过,负担过重必然导致肤浅。闲暇出智慧、闲暇出思想、闲暇出想像力。个性中举足轻重的自我意识和独立精神往往是在闲暇时间中主动选择和自我反省获得的,满负荷的生活导致学生自主意识淡薄,个性兴趣磨灭。

表三: 休闲方式调查

看电视      55      79.71%

玩游戏      2        2.90%

找伙伴玩   4       5.80%

看书         17      24.64%

分析:学生的休闲方式单一,由于长期缺乏自主安排闲暇时间的锻炼机会,学生甚至丧失了主动探索周围事物的能力,即使拥有难得的闲暇,也只会选择看电视来打发时间,积累生活经验,获得切身体会的途径更窄了,生活的源泉不丰盈,作文的溪水面临着断流,更谈不上有个性了。

作为学生主要生活时空的学校和家庭,也因种种原因,使得学生的生活贫乏。前者,因学科本位的影响,升学阴影的威慑,不能提供充分的活动机会;后者,因家庭规模的缩小(越来越多的家庭是三口之家,父母又忙于工作),孩子生活的圈子也缩小了,这一切都加剧了孩子个性生活的贫乏,个性体验的匮乏。

对策:学校教育率先解放学生,把活动还给学生,让丰富多彩的各类活动回到学生的生活中,增加学生人际交往,增加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的机会。少先队活动、体育活动、综合实践活动、探究活动、体验活动……不是可有可无的装点,而是学生丰盈生命,发展个性的必需天地。

为孩子争取更多的自由时间,不要用作业填满学生的课余生活,还时间于学生,还自由于学生,还灵性于学生,还个性于学生。让他们有可能在闲情暇致中自由地交谈,敢说想说的话,能做想做的事,可读爱读的书!

二、阅读量小,精神缺少滋养,思维浅表化,缺乏个性化的见解和情感。

场景:在一次活动作文课上,笔者组织学生分成四小组,按分好的小组每人写一个词或词组,分别满足“谁”“在哪里”“干什么”“怎么样”的条件,写好后按顺序组合成一句话。因为事先要求对自己所写的内容保密,所以重组以后的句子笑话百出,有“阎王爷在落满雪的校园里往返跑,惨不忍睹。”的,有“萨达姆在马路上抢鸡腿愁眉苦脸。”的,有“杨心仪在花生壳里吃面条,难过极了。”……

活动结束后,笔者要求学生以本次活动为材料,自由发挥,写一写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许多孩子在习作时满足于记叙当时的有趣情境,边写边嘻嘻哈哈乐不可支。只有一个孩子表达了这样的思考:“四个人四个脑袋,四种思维,组合成的句子当然不合情理。看来要知道别人的心思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以,就是被别人误解了也没有必要生气,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让别人了解才是最重要的。”

背景:这个孩子平时很爱看书,而且阅读的面很宽,涉及少年百科类,小说,散文等,有写随笔的习惯,经常把自己的所思所想及时记录下来。

分析:小学生作文是观察、思维、表达的有机结合,是运用语言文字表达自己主观见解的直接方式。个性飞扬的习作无一不体现着学生深刻的主见,独有的丰富情感。但是,许多学生不善于用自己的大脑去思考,用自己的心去体会。我们不难发现,离开教师的指导,学生习作无从下笔的并不是少数,然而,一旦指导,习作中充斥的大多是教师的见解,教师的情感,学生只是简单接受而已,个性的鲜花总是难以展开她美丽的笑颜。究其原因,是学生阅读生活贫乏,精神缺乏滋养,心不够敏感细腻。叶圣陶认为:文学作品直接触着人生,它所表现的境界是个有机体,以整个人生为它的范围。阅读能吸收了许多好的意思,获得许多人生经验,不仅调节了学生的大脑,还成了学生思想、感情和内心感受的源泉。

阅读其实是在和作者进行超越时空的精神对话,语言文字为阅读者提供了无限的想象空间,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通过他的感觉、想象以及他以往的经验,转化成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画面,呈现于他的脑海,使他如身临其境,感受欢乐、痛苦、喜悦、悲伤……简直就是亲历了另一种浪漫奇异、惊心动魄的生活。作品中表达的人类社会的一些共同的基本准则,如正直、勇敢、忠诚、互助等;流露的人类最美好的感情,如母爱、友情、手足之情等;以及洋溢的对美和理想的永恒的追求,潜移默化地滋养少年人的心灵,丰富他们的思想和情感,建立起属于他们自己的审美观、道德观和价值观。如果说生活是“源”,那么文学作品就是“流”,沐浴其间,接受的是一个人的精神的启蒙,人性的铸造。我想,这便是钱理群先生所说的“打下精神的底子”吧,有了丰厚的精神的底蕴,生活的点点滴滴都会在学生的心灵中激起个性纷呈的情感浪花,也就会有属于每个学生的个性化流露——个性化作文。

对策:

1、控制作业时间,减轻不必要的负担,为孩子留出阅读的时间。

2、组织班级读书会,营造阅读氛围。班级读书会的组成,有助于学生交流读书感受,在群体阅读中,获得读书的乐趣,持久地保持阅读地兴趣。

3、提供阅读指导,把握阅读内容的质量。

4、警惕阅读中的功利主义,提倡全效阅读。阅读地功利主义表现在要求阅读能在短期内提高习作或语文水平,忽视了阅读的娱乐,认识、心理调节等功能。

三、缺乏安全感,封闭自我,抑制个性

场景:窦桂梅讲过这样一个典型的案例:北大研究生卢迪给一个小学生当家教。一天,卢迪看到了孩子的一篇作文。卢迪就问:“孩子,你的作文是不是抄来的?”

孩子生气了,说:“根本就不是,那是我自己写的。”

于是卢迪就问他说:“我问你,你热爱你的家乡吗?”

孩子看了看卢迪的表情,说:“你想听真的?”

卢迪说:“对。”

孩子说:“我根本就不爱我的家乡,这里污染特别严重,经济非常落后,这里的人我都不喜欢。说句心里话,叔叔,我就想像你那样出国留学,最后到北京、到上海这些大城市。”

卢迪说:“既然你心里这样想的,为啥不这样写?”

孩子说:“这是我的心里话,这不叫作文。作文一定要写健康的,一定要写向上的。我们这样写,老师那里过不了关,同学会笑话。”

分析:

有人说,孩子是天生的艺术家。尽管他们对现实生活的把握还不够充分,但他们的内心世界却有着很成人完全不同的色彩,那是另一种艺术,另一种精彩,只要释放出来,便会以它炫目的美丽令人惊叹。“我口抒我心,我手书我口”(叶圣陶)式的小学生作文,是一种供学生展露心灵的渠道。然而,大多数的孩子并没有幸运地找到让内心袒露出来的途径。写作文时,不是考虑我想说什么,而是思量我该说什么,把自己的真实的想法和情感关在心的最深处,还在出口落下了重重心锁,唯恐他们一不小心溜出来,被老师和同学笑话、指责。这样一来,作文中的个性自然无从寻觅。

笔者认为这种情况与教师对作文的认识和态度有关,许多教师认为,语文教学的一切成果都体现在学生的作文中,对作文寄予的期望太高,作文承载了太多的东西,孩子的作文背负了太多,以至于许多孩子在一开始就对作文敬畏三分,甚至怕得要命。加上作文的评价历来要求偏高,即使很出色的作文,也只能获得80、90的高分,永远有20分左右被扣除,被否定,孩子对自己的习作缺乏自信。

小学作文教学的成人化与文学化倾向,使我们的作文教学忽视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生理和心理特点,重视小学生独有的认识规律和心理规律(兴趣规律、注意规律、思维规律、记忆规律等),而要求小学生以成人成熟的心理去审视社会现象、人际关系,以成人思考的方式去解释、分析和解决问题,以成人的语言去表述自己的见解、认识和思想,使学生惶恐,不敢用自己的独特视角,独有语言,表达独具的情感。

教师在面对学生作文时居高临下的判官地位使学生在习作时始终处于心理弱势的状态,每一句“白底黑字”的话都将面临着教师的审视,面临着教师的评点,在这样的心灵状态下,学生很容易就采取自我防卫,关闭内心世界,选择公认的语言和思想,去迎合评点者的标准。同时,也避免了因为袒露出太多的真实自我,而可能招致的批评和否定。

总而言之,学生对袒露心灵缺乏安全的认可,必然带来封闭自我,淡化个性的结果,作文的个性就在其间弱化了。

对策:

1、给作文减负,放低作文的门槛,让更多的学生敢说话。

其实,孩子的作文只是孩子生活的反映,是简简单单的“用笔说话”。尤其是在小学习作起步阶段,孩子的只要写了就是好的,哪怕写的是流水帐,也是值得表扬和保护的。有的孩子在最初的作文中,难免有些不合语法,有的甚至不乏土语,那也无关紧要,随着语文知识的增长,孩子自然会知道怎样把他想说的话说得更明白。至于写作的技巧之类,那是以后的事,是在当孩子有了大量的写作尝试之后,才能,才有可能提及的,早了,难免拔苗助长,吓倒了孩子。教者不妨唱一唱这样的作文教学三步曲:启蒙——揭开作文的神秘面纱,让孩子敢写;提高——引导孩子观照自身,关注生活,使孩子有得写;深入——启迪孩子对现实生活的现象进行分析,形成自己的观点,丰富自己的感受……

2、多一些赏识,为孩子营造一个宽松的表达环境。

教师不吝啬自己的赞美之词,赏识孩子的习作,绝不是显得你水平低,缺乏鉴赏能力,而是恰恰显出教者的智慧——他们毕竟是小孩子,语言的发展还没有完成,怎能用一个成人的水平去衡量呢?不要用成人的水平去对孩子的文字评头论足,多一份赏识,多一份理解,孩子就多一份信心和兴趣,在宽松的气氛中,孩子也就会捧出更多,更有情趣,更精致的文字在你的面前。笔者深深地体会到,教者的溢美之词,对这些刚刚尝试用笔表达的孩子来说,是多么重要而可贵呀,往往就在此时,在教者不经意的一句赞美中,孩子对语文,对文学的兴趣被点燃。作文的神秘面纱被揭开,对作文的恐惧被消除。

3、蹲下来看孩子,发现孩子世界的合理性。

A、“蹲下”了,意味着我们抛弃高高在上的指点和说教,我们能与学生靠得更近,能发觉孩子在成人看来微不足道的小事在孩子的世界里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才能感受到孩子因为丢失了妈妈买的橡皮而郁郁寡欢不是小题大作;和伙伴拌嘴有着维护尊严的意义……教师只有“蹲下”,看到学生的心理,也才能在阅读他们的习作的时候多一份理解和尊重。

B、“蹲下”了,意味着我们“用一双孩子的眼睛去看”,我们能了解学生的千差万别。孩子本就各不相同,每个人都是一个完整的“小宇宙”。“蹲下来”的教师才可能领略到这些差别的美丽,才能和孩子一样流连童真童趣,从而赞同“我的疑问和米袋里的米粒一样多。”是意蕴生动的语言。有了这样的心境和视角,我们在评点孩子习作的时候必然多了欣赏和赞美,孩子产生的便是对教师的信赖和亲近,打开心锁,让内心的感情流出来,也就不是遥不可及的期待了。

让我们的作文教学为孩子创造一个毫无顾忌的表述空间,不要对学生发自内心的真情流露之作加以过多的评头论足,吹毛求疵,允许孩子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多一点理解和欣赏,做孩子们的知音,让孩子们的作文走近其本色与本质,让孩子的个性“像野花一样自由地生长”,换来一个作文个性化的春天。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成语故事》教学后记

全文共 2786 字

+ 加入清单

今日教学第八课《成语故事》的前两个故事。在备课的时刻,我对把如许浅近的成语故事支配在5年级教学很不认为然。由于看看课文,直白如话,几近找不到练习点,而这三个成语自相矛盾鱼目混珠和一语道破又是门生耳熟能详的,课前他们都能对成语所表达的寄意说出个也许来。

那末如许的内容该若何进行教学呢?门生的学习出发点在哪儿?课堂教学的练习点在哪儿?门生学习的愉快点又在那边呢?我频频揣摩教材,发现这三则成语故事固然看似雷同,都是按事变的发展次序来陈述,然而在显露人物的时刻,写作法子却不尽雷同。譬如第一则故事侧重捉住人物的说话来显露人物夸口以及言语先后抵牾的特色,从而陪衬出自相矛盾的主题思想;而第二则故事则首要通过人物的动作描述来显露 鱼目混珠的效果,如喷着腮帮,按着竽眼儿,装出会吹的模样,竟然也得到了和他人同样多的俸禄和只好逃脱了;第三则故事则捉住对事物的客观描写来显露张僧繇所画的龙点睛先后的变化,从而凸起点睛之笔的奇异。这样一来,本课的练习点就找到了。捉住练习点进行有用的练习,门生的学习愉快点天然会被激起出来。

那末门生的学习出发点若何肯定呢?起首诵读方面,对于如许短小直白的文章,5年级门生不难做到正确、流利,但对于人物说话、动作的诵读却由于缺少深层解读而显得苍白,那末第一个学习出发点就是在门生通过预习做到正确、流利诵读课文的基础上,引诱他们走近文本,把书读得立起来,让人物形象活起来。其次,固然课前门生都能说出三个成语的意思,但如许的知识起原,要末源于前一天晚上预习时把词典的解释背下来;要末源于过去在生活中得到的一孔之见的了解,并未在他们的心灵里发生真正的共识和感悟。因而,第二个学习出发点应该是在门生初步认识成语意思的基础上,引诱他们进一步走近文本,与人物对话,从而得到一次心灵的体验。

因而,就有了下面的教学片段:

1、捉住说话,读出矛盾。

(第一则故事教学实录)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师:谁知道矛是用来做什么的?是什么模样的?

生:矛是战场上用来袭击敌人的,长长的,顶端尖尖的,可以刺人。

师:这个刺字,文中用了一个甚么词?

生:戳。

师:对,戳就是刺的意思。跟我读:戳,谁能给戳再组个词?

生:揭穿。

生:邮戳。

师:那末盾又是什么器材?是做甚么用的呢?

生:盾是战场上用来抵抗敌人用的,模样宽宽大大的,是长圆形的。

生:也有长方形的。

师:那末,怎样的盾才是好盾呢?

生:越结实的盾越好。

师:好,请你来卖一卖你的盾。

生读文中句:我的盾结实得很,随你用甚么矛都戳不穿它。

师:嗯,有点夸口的味道了。谁再来叫卖自己的盾,比他还能夸口?

生读:我的盾结实得很,随你用甚么矛都戳不穿它。

师:哎,他夸大了这几个词:结实,甚么矛,戳不穿,你们感受到了甚么没有?

生:感受他更像在吹牛。

师:这个吹牛,就是文中说的

生:夸口。

师:谁能再给夸口换一个词,适才谁人吹牛太口语化了,能不能换一个?

生:炫耀。

师:好,那末谁来炫耀一下他卖的矛?怎么样的矛才是好矛?

生读文中句:我的矛锋利得很,随你甚么盾它都能揭穿。

师:听出来了,你的矛切实其实很锋利。谁也来倾销一下自己的矛,比他还能夸口?

生读:我的矛锋利得很,随你甚么盾它都能揭穿。

师:好,如今咱们到集市上去。

师引读:古时候,有个楚国人卖矛又卖盾。他拿起自己的盾夸口说

生读:我的盾结实得很,随你用甚么矛都戳不穿它。

师读:又举起自己的矛夸口说

生读:我的矛锋利得很,随你甚么盾它都能揭穿。

师读:有个围观的人问他

生读:用你的矛来戳你的盾,会怎样呢?

师读:谁人楚国人

生读:哑口无言,回答不出来了。

师:哑口无言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语言吞吞吐吐。

师:是如许吗?你再读读后一句话。

生:谁人楚国人哑口无言,回答不出来了。

师:他语言了吗?

生:没有。

师:看来哑口无言并不是语言结巴的意思呀,对不对?

另一个预习充沛的门生举手说:哑口无言是因为理屈、严重或胆怯而说不出话来的意思。

师:那末这个楚国人是由于甚么原因此说不出来呢?

生:由于理屈。

师:他为何感到理屈了?

生:由于他如果说他的矛戳得穿他的盾,那末他的盾就不像他说的那末结实了,如果说他的矛戳不穿他的盾,那末他的矛也不像他说的那末锋利了。以是他目瞪口呆,说不出话来。

师:以是,后来人们就用自相矛盾这个成语来比喻

生:一个人语言或做事先后抵牾。

师:是呀,你们看,原先矛和盾都是两种刀兵的名称,为何如今却用来比喻一个人的言行先后抵牾呢?恰是来源于故事中这个卖矛又卖盾的人语言先后不一致哪。

师:让我们捧起书,再次走近这个给后人无数开导、至今仍有教育意义的故事吧。

[评析:这一段的教学从课题入手,调动门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初识矛盾。然后又通过怎么样的矛是好矛?怎么样的盾是好盾?创设门生叫卖矛盾的情境,重点指点门生读好楚国人夸口叫卖的两句话,这是理解自相矛盾的基础。末了通过理解哑口无言天然引出成语所包含的意思,回扣矛盾。]

2、捉住动作,琢磨生理。

(第二则故事教学片段)

师:南郭先生混进宫中,靠着装腔作势,竟然也获得和他人同样多的俸禄。当他手捧着得手的钱,内心是怎样想的?

生:这个齐宣王真是太傻了,被我十拿九稳就骗到了钱。

生:哈哈,看来这个皇宫里还真好混啊,像我如许没本领的人也能领到俸禄,真是太棒了!

生:想我入宫前,过的是贫困寒酸的生存,现在今是昨非,我也有钱啦!

生:只要在宫中装腔作势就可以或许领到钱,如许的日子如果能不停过下去该多好啊!

师:好景不长。齐宣王死了,他的儿子齐瑉王承继了王位。他也是个喜好听吹竽的人,但是他不要许多人一块儿吹,而要一个一个地单独吹。这个南郭先生

生:只好逃脱了。

师:他为何要逃呀?

生:由于一个一个地单独吹,他就不能再浑水摸鱼了。

生:他如果不逃,被发现他鱼目混珠的话,就会犯了欺君之罪,是要被杀头的。

师:以是,他仍是逃命要紧,赶忙逃吧。那末,当他逃回家之后,内心又是怎样想的呢?

生:唉,看来没点真本事,这日子还真欠好混啊。

生:早知云云,何必当初呢?早知道会有这一天,我就该好好随着那些有本领的人好勤学吹竽了。

生:幸好我逃得快,不然被发现,我这小命就完了。

生:赶忙学点真本事吧,要不然,我又要过之前那种贫困寒酸的苦日子了。

[评析:这一个片段的教学牢牢捉住文中的两个动词 混和逃,引诱门生走近人物的内心世界,通过公道的想象,琢磨人物的生理,从而得到了雄厚的感情体验,并在不知不觉中进步了品德了解,使成语包含的意义水到渠成,昭然若揭。如许的习得比仅从词典或生存中获得的一孔之见来得更深入,也更雄厚。]

[课后反思:这节课教学扎实,练习到位,门生的运动面年夜,思惟活跃,不时显现出智慧的火花,迸发出说话的亮点,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出乎我本来的预设。我想,这统统应当归功于上课以前对教材的当真研读,对练习目的的科学掌控,以及对门生学习出发点的充分认识和精确定位,使这篇看似日常的老教材也能焕发出新课程下的生命活气。]

[《成语故事》教学后记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成长”话题作文指导课教学设计

全文共 2950 字

+ 加入清单

一、导入

1、同学们,作文之前,我想先请同学们朗读一首诗《我们上路了》。这首诗一共有12个小节。我为诗歌写了题记。我先来读一读,可以吗?

也许他们的笔触还很稚嫩,也许他们的思想还很纯真。可是,不管怎样,他们毕竟已经上路了,带着勇气和自信上路了。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相信学生,会收获许多的奇迹;相信学生,会拥有不尽的惊喜。犹如一位农人,麦收后品尝着丰收的喜悦。

刚刚才种下一粒小小的种子

刚刚才吐出尖尖的嫩芽儿

刚刚才捡到一个炫彩的贝壳

欢笑着向朋友炫耀

刚刚才从荆棘丛中跑出来

满身是伤

却富有成就

不管大人们怎么说

反正我们已经上路了

一步一个脚印地上路了

刚刚才学会了咿呀学语

刚刚才学会了蹒跚学步

刚刚才脱离了妈妈的怀抱

刚刚带着老师教的本领

走向那长满刺的荆棘丛

一步步走向自己的人生路

不管大人们怎么说

反正我们是上路了

无所顾虑地上路了

迎着初升的红日

我们迈着稳健的步伐

一点一点不断长大

也许我们会遇到挫折

也许我们会受到挑战

但是

只要我们迎难而进

人生就会多姿多彩

不管命运怎样惩罚

反正我们不会望而却步

我们在成长

在进步

因为

我们上路了

我们迈着稚嫩的步伐上路了

虽然对身旁的事物富有好奇

虽然对出现的困难有所畏惧

虽然对迷人的诱惑踯躅不前

虽然每一步都歪歪扭扭

但是我们迈出了人生的第一步

我相信

我们一定会迈出成功的第二步

我们上路了

坚强

是我们有力的翅膀

毅力

是我们成功的砝码

勇往直前

开辟属于自己的一片蓝天

我们上路了

蓝天是梦

大地是歌

让我们勇敢地上路

用爱去理解世界

让宽容充满生活

既然注定我们要面对风暴

既然注定我们只能面对困难

哪怕弄得自己伤痕累累

只要勇于面对

我们就对得起生命的意义

人生的路

只能前进

不能后退

雨过天一定会晴

我们上路了

一个石头的背后

是一道亮丽的彩虹

凹凸不平的石头

在浪花地不断冲刷下光滑

枯萎的鲜花

总是在努力下开放

压力与艰苦后是幸福

努力与前进后是成功

往前走

前面是广阔的大海

往前走

前面是明媚的阳光

勇敢地去克服困难

勇敢地去面对风浪

前进吧

向着胜利之光前进

前进吧

向着成功的光辉前进

我们上路了

离开了港口

我们行驶在人生的海洋上

经历了风雨  经受了坎坷

离开了雷鸣风暴

勇敢地前进吧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行驶下去

前面是风和日丽的美丽世界

前面有令人向往的灿烂阳光

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让我们更加懂得迎难而上

前进吧

让我们向着理想前进吧

我们上路了

2、教师小结,激发学生创作的情感。这首诗歌,同学们一定似曾相识。它的作者就是你们自己。知道吗?读着这首诗,老师的内心充满了感动。因为,你们不仅仅在身体上长高了,情感上丰厚了,思想上也日趋成熟了,开始懂得思考人生,开始懂得体味生活。并能用自己手中的笔表达内心的真实情感。我给这首诗加了一个副标题《成长宣言》,你们觉得怎么样?

3、出示话题材料。我们每个人都在快乐的成长,我们成长中的每一个脚印都会记着丰富多彩的内容。人生的美丽并不在于那最后完美的片刻,更多的,它蕴含在奋斗的每一过程中。成长中的每一天,都令人难忘:身体上成长了、生活中掌握了本领、实践中增长了才干、思想上成熟了…… 你也一定有这样的体验和感受吧?请你回味一下自己成长的滋味,以“成长”为话题,写一篇450字以上的作文,要求:语句流畅,内容具体,感情真挚,题目自拟。

二、审题

1、读材料。我们通常怎样来审题?板书:话题、材料、要求

2、抓文眼。这是一段提示性话题材料。遇到这类题目,首先应该理解话题。谁来说一说,这次作文的主题是什么?

3、解话题。什么是成长?

三、选材

1、拓思路。理解了话题,就要认真研读、补充、拓展话题材料,来打开写作思路。谁来说说,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来反映我们的成长?提示:可以从学习角度、生活角度、做人角度……

2、选材料: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成长”这个话题,把我们的思维触须引入生活,引导我们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感悟人生。现在,就请同学们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从小事入手,说一说你曾经有过怎样的成长?要求:事要小、要新。

3、说成长。学生交流所选材料,师生给予及时评价。

如:学会了合理安排时间,做时间的主人,是成长

变得稳重了,是一种成熟

正所谓吾日三省吾身,能反思自己的缺点,也是成长

开始懂事了,懂得去感受母亲、体味母亲,了不起的成长。

能用科学的方法思考问题,了不起

学会了应对挫折,说明你在成长

意志变得坚强了,也是成长

能自我调整心态,从低沉、郁闷、自卑中走出,这是一种难得的成熟。

学会了生存的技能,特有成就感,是吧?

学会了从助人为乐中感受幸福、快乐,了不起。

学会了感恩,真是难能可贵的成长

3、总结:成长的过程中,既有阳光雨露呵护,也有风霜雨雪相伴,它们都是人生的一笔财富。幸福和谐的生活,让我们品评甜蜜,懂得了珍惜;苦难艰辛的处境,使我们志存高远,实现了超越。通过以上大家的叙述,我们可以为提示材料中的省略号补充以下内容:“我们在成长中做人变的稳重了,遇事变得沉着了,心胸变得豁达了,意志变得坚强了,性格变得友善了,品质变得高尚了…….” 其实,这个省略号是永远也补充不完的。选材的过程就是反思的过程,就是进行发散思维的过程。通过补充材料,我们的思路也充分地打开了。

四、拟题

1、导语:大部分话题不能直接做文章的题目,极容易出现题大文小、泛而不深的毛病。文章的题目直接影响文章的立意、选材、构思,好的标题能收到引人入胜、先声夺人的效果。

2、拟题要求:既要简洁明了,又要能概括文章内容;既要新颖别致,又要富有个性。

3、拟题方法:

(1)扩展法:以话题为轴心,在它的前后添加若干词组或短语为题。如:以“痛苦”为话题,可拟为“品味痛苦”“痛苦中成长”、“在体验痛苦中走向自强”等。

(2)修辞法:运用适当的修辞为文章命题。如以“温暖”为话题,可拟为“渴望阳光”、“温暖唤醒我的心灵”等。

(3)引用法:引用名言、诗句、歌词、成语、俗语等拟题。如以“团结”为话题,可拟为“众人划桨开大船”;以“丰收”为话题,可拟为“稻花香里说丰年”;以“挫折”为话题,可拟为“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等。

4、学生拟题并阐释题目。

(1)以小组为单位,尽量拟出多个精彩题目,派代表板演于黑板上。

(2)阐释题目。这些题目都体现了拟题者的智慧。下面我们分三种方式阐释题目:阐释自己所拟题目;选择兜奶饽坎⑺得飨不兜睦碛桑徊欢锰饽恳竽馓庹?/P>

五、写开头

1、大家拟题和释题都非常棒。通过拟题、释题,文章的立意、选材和结构已基本确定。万事开头难,下面请同学们选定一个自己喜欢的题目,为文章写一个开头。

2、学生完成作文开头。

3、交流。师生进行及时评价。

如:开门见山,直切主题

对比制造悬念入题,吸引读者

引用名著开头,引人注意

以名言引出自己的感受,点题

以环境描写入题,制造氛围

以叙事开头,淡雅而温馨

六、总结

同学们,培根说过:“如果你把快乐告诉一个朋友,你将得到两个快乐,而如果你把忧愁向一个朋友倾诉,你将被分掉一半的忧愁。”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了“成长”这个话题,感谢同学们让老师很幸福地分享了你们那么多成长的快乐。能够关注生活中的小事,能够反思自己的言行,能够和别人一起分享快乐,在这么多人面前能够勇于表达自己的见解,这本身就是一种成长,作为你们的大朋友,我要祝贺你们的成长。通过交流,我们不难发现,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只要展开思维的翅膀,时时处处都有写作的素材。下节课,我们一起完成这篇作文,好吗?

展开阅读全文

篇7:作文教学:敲开情感的大门

全文共 2430 字

+ 加入清单

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的体现。切实提高小学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但在作文教学中,往往会遇到许多影响作文教学质量的因素。笔者认为,情感因素是作文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身需要、愿望和观点而产生的体验。它具有调节行动的功能和信号交际的功能。所谓调节功能指情感作为动力,有引起和维持行动,排除前进中的障碍的作用;其信号功能即通过表情实现的交际功能,包括肢体表情、言语表情和面部表情。

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要正确而深刻地认识事物,并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把它表达出来,就必须靠真挚的情感去体验。

首先,情感和认识过程紧密联系,认识是情感的基础,情感依赖于认识。客观事物只有当它被人们认识了的时候,才有可能引起人的情感。但情感又作用于人的认识,既可以推动,也可以阻碍认识过程的发展。例如,对一种事物的喜爱,能促使我们更全面、更深刻地去认识它,了解它;相反,如果我们讨厌一种事物,就可能性不去理睬它,甚至就在眼皮底下也视而不见。

其次,饱含情感地认识事物,使事物也染上感情色彩。而带上感情色彩的事物,往往更容易为我们认识和接受。例如:在险滩处处、重峦叠嶂的三峡间行船本是件辛苦的事、惊险的事,可是在《早发白帝城》一诗中,由于李白当时是途中遇赦,满怀喜悦,所以使选种也充满了“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轻快、欢乐气氛。又如,小语第七册中的《古井》一文,作者由于喜爱古井,而觉得乡亲们取水经过家门前时,“桶儿叮叮当当,扁担吱悠吱悠像一支支快乐的乡间小曲。”“门前的路面湿漉漉的,老是像刚下过一场春雨似的。”这样,高使行一原本抽象、呆板的事物变得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最后,文章是情感的载体,情感是文章的灵魂。所以说,语文不但具有工具性,而且有情意性。一篇好好的文章总是倾注着作者强烈的情感,没有情感的文章就如同一个没有灵魂的人一般。而许许多多的文章都是在作者激情如注的情况下诞生的。例如选入小学课本第十册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诗,被称为唐朝著名爱国诗人杜甫的“生平第一快诗”。当时由于“安史之乱”,国家四分五裂,民不潦生。作为因战而流离失所的诗人,渴望祖国统一,返回故里的心情是非同一般的,当听到“安史之乱”的叛军头目史朝义兵败自杀,河南河北相继收复,祖国得于统一的消息,而极流泪,欢喜欲狂,于是挥笔写下了这流传千古、饱含激情的好诗,可见,情感对文章来讲是至关重要的,缺乏情感是不可能写出好文章的。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作文情感呢?笔者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情感。

人的情感往往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由于小学獐情感容易受到具体事物的支配,所以,教师可以有意识地设计有关教学的情境,以激发学生的情感。例如,辅导学生写一篇介绍暑假生活的作文。首先,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爱听故事、讲故事的心理,以故事的形式告诉学生自己暑假生活里经历过的一些事,创设一个良好的氛围;然后让学生想想自己暑假生活里经历过的事情,这时学生往往就有一种跃跃欲试,不吐不快的心理。这时教师就可以因势利导,引导把自己的小故事讲出来。当然,事情一旦叙述清楚,再动笔把它写下不来,就不再困难。

第二,引导实践,培养学生情感。

实践是情感形成和发展的基础。观察实践,认识生活,才能为作文解决源头问题。例如写一个劳动场面的作文,首先必须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劳动锻炼。只有经常参加劳动,才能对劳动的艰辛有所认识,对劳动成果的甘甜有所体验,对劳动快乐有所感受,文章的内容才比较真实、充分,而且有真情实感。如果平常没有参加劳动,只能三言两语写自我服务劳动,或者从有限的几次卫生大扫除中去搜索枯肠,就写不出饱含激情的好作文。作文同生活的关系是密切的,所以我们要引导学生直生活作文的道路,克服作文教学脱离生活,脱离学生实际的弊病,把各种实践活动引进作文中来。组织学生参观访问、旅游、搞科技小制作和小实验,参加各种活动和体育活动等,从而丰富学生习作的内容,培养学生作文的情感。

第三,教师带头写好“下水”文,熏陶学生情感。

老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希望教师经常练笔------教师善读善作,深知甘苦,左右逢源------则为学生引路,可以事半功倍。故教师不断提高其水平实为要图。”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非常重视“教师下水文”。他认为学生不会写作文,“最简单的原因就是教师自己不会写作文,学生从来没有听到过教师自己议论写作文的切身体会。”从中不难看出教师“下水文”的魅力。教师爱好作文,文章写得情趣盎然,鞭辟入理,学生也会情动而辞发,逐步写好作文。

第四,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稳定学生情感。

建立良好师生关系是保持学生浓厚学习兴趣的一个外在要让学生喜欢写作文,首先要让学生热爱教作文的老师。为此,教师应以一个朋友的身份了解学生的喜怒哀乐,帮助他们解除苦恼,和他们一起阅读课外书,一起讨论读后感,获得学生的信任和爱戴。这样,学生在作文时就敢于大胆地把一些真实的事情、心理真实的感受写到作文中去。从而做到作文内容的真实具体,有真情实感,也使学生更加喜欢写作文。

第五, 肯定成绩,深化学生的情感。

根据我国心理学工作者的研究发现,每个人都有自我实现的需要,即成就需要。小学儿童的成就主要表现在学业成就范围内。在作文过程中,肯定学生成绩是培养学生作文兴趣的有效措施之一。对此,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应该遵循循序渐进原则、热情鼓励原则、区别对待原则和个性培养原则。注意发现学生作文中的优点,哪怕是一个好词,一个好句都予于热情鼓励和适当表扬。为使学生有更多成功的体验,我们可以经常创设一些让他们表现的机会,如:片断练习、即兴作文、口头作文、活页作文等。一旦发现学生的进步和优点,就给予肯定,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当学生在作文中成就需要得到满足,就一定会更深层地喜欢一写作文。

由此可见,教师在作文教学的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喜欢作文的情感是至关重要的。做到了这一点,你也将体会到作文教学成功的喜悦。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小学语文作文创新教学探讨论文

全文共 2403 字

+ 加入清单

摘要:对于小学生来说,作文是提升语文水平的重要途径。作文对于小学生表现自身情感,了解文字魅力,反应小学生文学水平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写作可以扩宽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语文修养。对于小学语文教师来说,如何在作文教学中探究新的教学方法,进行作文教学的创新和探索,是提高作文水平的关键。本文从作文的教学实际出发,分析和阐述了当下作文教学的弊端和不足,提出了有指导作用的创新教学方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创新

随着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作文教学也在不断变革。要求小学语文教师要多钻研教材,多学习教育理论,与时俱进,创新教学方法,让作文教学再上一个新台阶。纵观现在的作文教学,方法的传授压制了对学生情感的启发,学生的作文流于形式,缺少真情实感的表达。教师要丰富作文教学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形式多样的教学气氛中提高写作兴趣和写作技巧,从而实现作文带动语文成绩的提高。

1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现状分析

1.1不重视培养学生的写作情感。从作文教学现状来看,学生的作文重技巧轻情感情况突出。学生的作文要么记流水账,要么是华丽辞藻的堆砌,没有真情实感的表达和流露。文章是有章法的,作文教学如果只教学生怎样在写作时遵循规矩,而不重视让学生在文章中表达情感情绪,学会用情感写作,这样的教育教出来的只能是作文机器,而不是真正喜欢写作的人。

1.2作文教学与现实脱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写作文,有兴趣的去表达比知道写作技巧更重要。很多教师更侧重于传授学生写作方法,让学生在考试中如何取得高的分数,或是告诉学生某一类作文如何写,急于让学生的作文达到一定的思想高度和境界。这往往都是欲速则不达的教学结果。学生的写作兴趣彻底被抹杀,只剩下机械的照搬模式写作,今后写作水平的提高很难。有句俗语“编筐织篓全在收口”,所以会看到很多小学生的文章,通篇的表述都稀里糊涂,就是收尾会有个很有高度的概括,一看就是根据老师教授的作文方法加上去的。这样的作文教学往往会让学生失去写作的兴趣,违背了学生的身心成长规律,改变了他们对世界真实看法。

2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创新策略

2.1改命题作文为作文题目自拟。以前语文考试大多是命题作文,学生根据作文要求写的有板有眼,但是缺少创新,学生的思路总是围着文题,怕跑题。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考试作文的题目一般都是给范围,然后由学生自拟题目。教师在作文教学中也要让学生开阔思路,学会自拟作文题目。享受更广阔的作文创作空间。教师要循循善诱,让学生学会自拟文题创新的同时不跑题,教会学生创新的方法和规则。使学生的作文思维不断发散,打开写作思路。小学作文会在选题上不断发展,让学生更加感受到作文的文学魅力,从而使学生的写作水平持续发展下去。

2.2应用多种形式的作文教学方法。作文教学要想提高质量,必须改变教学方法,以往那种教师灌输式教学模式已经被彻底淘汰。课改之后的小学作文课堂更加生动活泼,教学形式多样,教学手段多元,随着作文课堂不断优化,学生对作文课堂越来越感兴趣,学生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朗诵自己的文章,讨论对作文题目的意见等等。学生们通过交流写作心得来提高写作的兴趣和质量。随着多媒体教学的加入,作文课堂教学也更加生动起来,视频、音频的加入,让更多的好文章进入同学们的视野和耳朵,让学生在增加见识的同时也兴趣倍增。这种形式多样化的作文课堂,不但是课改的要求,也是学生身心发展的要求。

2.3让作文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艺术源于生活。很多学生在写作时空洞无物,是因为他们没有经历,没有见识造成的。要想让学生写出一篇好文章,就要让他们从生活中、从现实中去感受,然后把感受升华到情感,最后完成文字的表达。作为教师要利用作文教学,为学生提供这样的机会,或是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多去体验生活,感受生活和自然的美好。教师可以启发式的安排一些实践活动,比如观察校园里的花草树木,比如带学生去福利院看望孤寡老人,有这样的经历,学生再写作情感会真实很多。教师还可以组织作文比赛,对作文水平高的学生进行表扬和奖励。

3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创新的意义

3.1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爱写作才能会写作。要想让学生把作文写好,首先要从培养学生兴趣入手。学生对写作有兴趣才能写出好文章。现在有很多学生讨厌写作文,只能背作文,买来作文选一个类型的文章背一篇,等考试的时候就不用再写了。面对这样残酷的现实,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必须创新。要激发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让学生喜爱写作,而不是讨厌和恐惧写作。学生只有对写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能写出好文章。喜欢写作的学生会乐于收集平时生活中的趣事写下来。随着时间的推移良好的写作习惯就形成了。

3.2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要想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首先要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作文几乎占据了考试的一少半成绩。一个爱写作的学生语文成绩不会太差。相反如果作文成绩上不去,语文成绩的提高就是空话。语文教师通过创新作文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不单单是让学生掌握写作方法这么简单,也要多读书,丰富阅历,走出家门、走出校门,到社会中去实践和感受。多进行作文练习,写作能力会加强,写作成绩也会有质的飞跃。

4结束语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创新是大势所趋,是教育规律的驱使,也是提高小学生作文水平和语文成绩的关键。小学语文教师要培养学生写作兴趣,创新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多观察,多收集写作素材,进行真情实感的表达,反映对生活的热爱和执着,展现学生的天性和童真,真正写好作文。

作者:周华 单位:大石桥市南楼经济开发区南开小学

参考文献:

[1]孙振山;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创新初探[J];中华少年;2016年11期.

[2]许雪红;浅谈小学语文作文教学[J];课程教育研究;2015年03期.

[3]刘凤霞;浅议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方法的创新[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3年09期.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制定教学策略

全文共 408 字

+ 加入清单

1)激发学生写作兴趣。通过思维、素材、表达和心理四个方面进行学生写作兴趣的激发。通过创设情境策略来锻炼学生的写作思维方面,如组织游戏、开展活动等吸引学生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通过体验生活和阅读摘抄来帮助学生积累素材。如教师引导学生走进生活,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喜欢的人、植物、动物等,激发学生兴趣;通过组织讨论交流和提供范文来增强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教师提供更多的阅读内容,让学生增加课内和课外的阅读量,积累素材。如开展阅读活动、组织讨论节目等;通过班级鼓励表扬和佳作展示来增加学生自信,提高对写作的喜爱,如开设“佳作大家来点评”活动。

2)培养良好的写作习惯

采取的策略有观察训练法去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思考习惯;有课内外活动和阅读活动策略去让学生主动动笔,积累写作素材习惯;有范文引路和班级评议活动策略去激发学生产生构思,培养积极修改习惯。

3)提高写作能力

学生写作兴趣的激发和写作习惯的培养将不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小学作文我的妈妈教案我的妈妈作文教学

全文共 3395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妈妈》品析

我的妈妈今年已经39岁了。她中等身材,不胖不瘦。两道浓黑的眉毛下面长着一对炯炯有神的眼睛。她的嘴角微微向上翘着,好像总在微笑,给人一种和蔼可亲的感觉。最近我发现皱纹已悄悄地爬上了她的眼角,这些皱纹记载着妈妈多年的辛苦,记载着对我无限的爱。

(外貌描写,从整体到局部,从上到下,并写出了感觉——和蔼可亲,写到最近的——皱纹)

妈妈的工作很忙,可是因为爸爸在公安局工作,经常值班、出差,比妈妈还忙,所以大部分家务都落到了妈妈身上。她不但要买菜、做饭、洗

衣服,还要辅导我的学习。虽然我有时也帮妈妈干一些家务,但是妈妈还是忙得不可开交。

(列出最为感动的事例来写“我”的妈妈)妈妈对我无微不至的关怀使我特别感动。记得有一次爸爸出差了,家里只剩下我和妈妈两个人。一天夜里,(这样的总结性语言,下面就围绕这个中心来写)

我突然发起了高烧。妈妈忙着给我试体温,吃药。两个小时过去了,我的体温不但没有降下来,反而升到了41度,脸烧得通红通红的。妈妈的双眼充满了焦虑,急得在地上踱来踱去,最后还是背起我上了医院。那天夜里北风呼叫,妈妈只穿一件棉袄,没带头巾,也没带手套。到了医院,值班医生给我打了一针,妈妈又把我背回了家。我趴在妈妈的背上,清晰地听到妈妈上气不接下气的喘息声,冬天的深夜是寒冷的,妈妈的头上却冒着热气。

(心情、动作描写、衣着描写最能突出妈妈对我的爱)

打了一针,我好受多了。妈妈喂我吃了药,我安静地躺在床上。妈妈打来一盆凉水,把毛巾沾湿,敷在我的头上。冰凉冰凉的真舒服啊!不知不觉,我进入了梦乡。

不知过了几个小时,我醒了。发现妈妈斜躺在椅子上睡着了。她手里还拿着那条湿毛巾,滴下来的水,弄湿了她的衣服。看着,看着,我的眼睛湿润了。(这是细节描写)我不敢翻身,生怕吵醒她。就让她安静地休息一会儿吧!我静静地凝视着她。心里一千遍、一万遍在呼唤着:“妈妈!妈妈!我的好妈妈!”(自己心里的感动)

我最爱我的妈妈了!(最后自己想对妈妈说的话)

《妈妈的手》

妈妈的手不怎么大,长期的劳动使茧皮爬上了手指,使手背上长了一层浅黑色的皮。

(最能体现妈妈的外貌描写)

妈妈的手既是勤劳的手,又是充满母爱的手。

(最能总结妈妈的话)

记得一个寒冬的下午,天气比较冷。我在做作业,妈妈在做针线活。夜深了,天气变得更冷了,我的手直打颤,不敢写了。怕把作业做坏。这时,妈妈走到了我身旁,关心地对我说:“冷吗?”她轻轻地把我的手夹在她的两手之中。顿时,我觉得无比暖和。在她的鼓励下,我终于认真完成了作业。

(故事的六要素)(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回想这些描写的词语(表情、心理感受)

记得还有一个隆冬的早晨,天气很冷。为了御寒,我和小伙伴到小河旁滑冰。我一不小心,双脚跌进了石灰坑。我好不容易把脚拔出来,可皮鞋里已塞满了石灰。“不能穿了。”我果断地把皮靴脱掉,准备要妈妈给我洗,又一想,妈妈会批评我的。最后,我想出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把皮靴藏到门缝里,等天气暖和一点再洗。

第二天,天气稍微暖和一点,我就去洗皮靴。但门缝里皮靴的影子都没有,我着急得差点哭起来,过了一会儿,镇静下来,就到别处去找。刚找到后门,就听见熟悉的“唰、唰”声,这不是**的手工作时的声音吗?我循声走去,在天井里,我发现了妈妈,她正在为我洗皮靴。她的手冻得红红的,裂开了几条缝。虽然天冷,但妈妈脸颊上仍渗出了小汗珠。我走到她的身边,夺下皮靴和刷子,一边说:“妈妈,我来洗。”

妈妈关心地说:“振振,我来吧。”我怎么也不答应,可是,她已经把皮靴和刷子夺回去了。最终,还是妈妈洗了。她洗完后,又一丝不苟地烤干了皮靴。当我重新穿上皮靴时,眼睛已被泪水模糊了。

啊,我要赞美,赞美妈妈的手——一双慈爱的手,一双勤劳的手!

《父子之间》

我从小就死了母亲,是爸爸一手把我拉扯大的。因此,爸爸是最疼爱我的人,我也从心底爱着爸爸。

小时候,我家生活很困难,爸爸是种田的,他一人要养活一家老小六口人。爸爸非常勤俭节约,但他对我学习需要的东西总是尽量满足。有一次,爸爸对我说:“孩子,今天咱俩去赶集,顺便给你买些东西。”我听了真是心花怒放!来到集上,人可真多!到处是摆摊的:有的卖铅笔,有的卖花布,还有的卖香味可口的食品??真是目个暇接。

我们走进一家商店。嗬!人来人往,川流不息,热闹非凡!只听见:“买这支钢笔。”“给1.64元。”“这个要多少钱?”??玻璃橱窗里有学习用品、生活用品??哎,一支三用圆规闪闪发亮!我对爸爸说:“爸爸,数学要学圆了,买支圆规吧!”“好!同志,这圆规多少钱!”“3.75元。”“啊?”爸爸张大嘴,望着圆规发愣。我一看,料到圆规泡汤了,垂头丧气地转身想退出去。爸爸一把拉住我:“孩子,我钱不多了。爸爸买烟的钱给你买圆规。”买好了圆规,我拿着,摸了又摸,感到无比甜蜜。

从那以后,我更爱爸爸了。爸爸在田里流着汗干活,我把水壶拎到田边,把水倒进碗里,端给爸爸喝,替爸爸擦汗;爸爸劳动回来,我第一件事就是搬来椅子,放在门前的那棵大柏树下,拉爸爸坐下,然后递上烟袋,让爸爸叭哒叭哒吸上几口烟。

前年暑假的一天,爸爸对我说:“孩子,咱农民祖祖辈辈*锄耙种田,够苦的。用机器种田,多好啊!我准备送你到上海叔叔家去,在上海念书,多学点知识,到时候回来建设咱家乡,啊?”“嗯”。几天后,爸爸带我到了上海,又怕我陌生,陪我住了几日。要回乡了,我送爸爸去火车站。路上,我想到要和爸爸分别了,心中阵阵发酸,泪痕满面。爸爸停下来,擦去我的泪水,深情地说:“孩子啊,你要好好读书,别忘了,我等你回来??”“嗯,我一定听您的话??”我哽咽着,泪水连成了线流下来。

如今,我已读六年级了,只要考到好成绩,就马上写信告诉爸爸。去年,我期终考试名列全班第二,就写信告诉爸爸。写着,写着,我激动的泪水模糊了双眼。晚上,我做了个梦,梦见爸爸坐在床上高兴地读着我的信,把我的奖状、成绩册看了又看??

爸爸的爱

我的爸爸长得很帅,圆圆的脑袋,高高的个子,壮壮的身体,人家说我们俩长得很像。他很爱吃肉,但他不爱笑,我学习成绩好了他才会笑,学习不好的时候,他还会发脾气。但是我的爸爸很爱我,我也很爱我的爸爸。

爸爸每天夜里下班回来的时候,总是会看看我的被子盖好了没有,还让我起来喝水,检查我当天的作业。爸爸知道我的英语成绩不太好,就特意给我买了一台电脑,我以为里面会有很多游戏呢,结果一个“好”游戏也没有,只有学英语的游戏和教学视频。真有点失望······。

有时候我家吃肉,爸爸总是啃骨头。我问爸爸为什么,爸爸就说“骨头好吃,又香又有营养”。但是我知道为什么:因为他把好吃的肉留给我和弟弟吃。我小时候身体不好,生病时,爸爸总会在我身边守着,甚至整夜不睡觉,怕我夜里发高烧。

······

爸爸的爱让我更快了;爸爸的爱让我更勇敢;爸爸的爱让我学习进步;爸爸的爱让我健康成长······我爱我的爸爸!

感恩

在家里,我是个小公主,要什么有什么,真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一个早上,全家人都团团转,帮我这个“大头虾”找东西,不信你瞧

“喂!妈咪,我钢笔盒呢,快帮我找找!爸爸,我的作业登记本呢,昨天你放哪儿啦?快给我找出来,我要上学了!”我像指挥官一样,站在厅中央,指手划脚的;而爸爸、妈妈却像猴子一样,钻来钻去找东西,好不容易把我的东西收拾好了,就又在厨房里忙开了。“我说呀,爸爸、妈咪!你们至于吗,学校不是有早餐给我们吃的吗?你们就不用煮了!”“那可不行,学校的早餐哪和我亲手泡制的‘爱心’早餐比呀,再说了,今天你要测验,要有个好兆头,来一根油条,两个鸡蛋(100)给我吃了,就可以拿100分了!”“妈咪!你还真迷信!”“反正都是为你好嘛!”哎!终于吃完早餐了,我们家早上的前奏也就结束了。一出了家门,我就变了一个人似的,见到老师彬彬有礼;放学后,我不是给赵大爷扫地,就是给张大妈挑水,简直是判若两人,左邻右舍都夸我是个好孩子。有一次,我准备进家门的时候,听到爸爸对妈咪说:“这孩子,要是在家也这样的话??”我听了,鼻子一酸,想:是啊,我对别人这么好,而却乎略了含辛茹苦养了我十一年的父母,多么的不应该呀!

第二天,我早早地起了床,把东西收拾好了,还亲手做了一顿早餐给爸妈吃,爸爸、妈咪都感动极了,用非常奇怪而感激的眼光看着我,我们叁人都会心地笑了。这时,我心里想:爸爸、妈咪,你们两位保姆从今天开始可要下岗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何捷游戏作文教学实录

全文共 3914 字

+ 加入清单

一、聊生活,引话题。

师:很多人说现在小学生害怕写作文。你们害怕写作文吗?

生:害怕。

师:还有人说,小学生害怕写作文,主要是因为没有材料可写。同意的请举手。

(生纷纷举手。师板书“材料”。)

师:其实我个人认为,我们不存在缺乏素材的困惑。有个著名作家说过:只要你活着,就有写不完的话。他的意思是说,生活就是最好,最大,取之不竭的素材库。

师:你喜欢你的生活吗?

生:喜欢。

师:如果让你从自己的生活中找材料写,此时,你想写什么?

生:(小声)不知道。

师:若大生活素材库,你还不知道取舍,可惜。不过也没事儿,你可以尝试写一篇想象文,说说你在未来生活中,最想知道的事吧。这样写会吗?

生:会。

师:其他处于生活中的孩子们,你们有话可写了吗?

(学生分别阐述自己的写作初步构想。)

师:记住,“只要你活着,就有写不完的话”。可是问题似乎还没解决,为什么之前大家会感觉到没材料写呢?其实不是因为没材料,而是因为不会合理运用材料。材料的运用方法很多,这节课只讲其中一种——串联组合法。

(板书:串联组合)

[评析:进入新课改后,许多教师害怕讲授写作方法,希望学生能“神而明之”,“无师自通”。其实,小学习作原本就应该是“习”得的。这里的“习”,很明显指的就是相关的写作知识、技能、方法,教师课堂教学的职责也就是传授这些知识、方法,辅助其形成技能。所以,何老师在课堂第一环节就开宗明义地亮出了教学目标——传授素材运用的方法。这一设计简洁有效。]

二、举实物,道方法。

师:孩子们,老师念初中物理时,才第一次接触“串联”这个词。谁知道什么叫“串联”吗?不知道没关系,可以猜一猜。

生:好像是关于电路的,要把许多灯泡接在一起。

师:敢猜,有勇气,有点接近了。

生:好像说的是把多种事情连在一起。

师:说得好,八九不离十啦。今天我们说的写作文时串联组合素材和物理上的电学没关系。请看(出示一串冰糖葫芦)吃过冰糖葫芦吗?糖葫芦有什么特点?

生:我吃过。由七个山楂串在一根棍子上。

师:是的,都是同样的山楂穿在一起,还有一个关键点,再观察。

生:还要有一根竹签穿过去。

师:说得好,如果取掉竹签就串不起来,联不上啦。别光想着冰糖葫芦啦,从作文角度看,这支竹签可以看作什么?

生:我觉得是文章的中心。

生:我觉得把这当作线索。

生:我觉得是作文的骨架。

师:我比较同意第二位同学说的,这竹签就象征着文章的线索,由它把各个相关联的材料串联起来。再看看,串联起来的材料,都要符合什么特点呢?

生:和山楂差不多,大小要一样。

师:我听出来了,你说的是串联的材料在整篇文章中,比例要基本一致,字数相当,详略相等。

生:还有,所有的山楂,味道要一样。不能有甜有咸还有苦。

师:味道要一样,你说的真有趣。在作文的素材中,老师管这个叫“性质要统一”。也就是材料所描述的内容,记叙的情形要大致一样,所写的内容要相关联。

(板书:字数相当、性质一致)

师:孩子们,现在我们一起来回忆并总结串联组合素材的注意事项。

生:串联时,一篇作文上所写的材料要差不多。

生:材料类型要一样。

生:详略要基本一致。

师:我补充一点,要牢记以一个线索贯穿全文,这样文章才有条理,各个材料才串联得起来。

[评析:关于素材运用的方法教学,何老师处理得很巧妙。他以孩子们常见,常吃的山楂串为教具,让孩子自由地观察、总结。这一过程既是教师自然而然的传授,也是学生言语表达的练习,一举两得。此外,何老师巧妙引导,使得学生共同发现的结果和教师的教学目标吻合,写作知识能伴随言语表达的过程中比较完整地呈现。可以说,何老师将此部分的知识传授教“活”了。]

三、说命题,讲要求。

师:现在开始轮到你们练习了。请看老师写命题——《班级“疯神榜”》。

(板书:班级“疯神榜”)

师:看到题目,你想到了什么?

生:看了题目,我想到了一些不平常的人。

生:我觉得“疯神榜”加了引号,可能有别的意思。

生:我想到了电视剧《封神榜》。

师:对,这就是一个《封神榜》的谐音命题,但跟《封神榜》一点关系都没有!请听老师解释命题要求。请大家选取四个“疯”为素材进行串联。第一个“疯”,写得是学习方面的“疯”,(板书:学习“疯”)谁能理解这学习“疯”?

生:对学习很狂热,达到忘我学习的境界。

师:是的。再看这第二个“疯”——人来“疯”。(板书:人来“疯”。)谁来试说?

生:有的人平时很安分,可一有人来访,他就变得“疯狂”了。

师:说得好,相信大家周围都有这样的例子。第三个“疯”——无人“疯”。(板书:无人“疯”)再请个孩子猜一猜命题的含义。

生:当一个人独处时,就显得“疯狂”,比如我知道有的小伙伴人洗澡时,喜欢拿着喷头当麦克风唱歌,做值日时,拿扫把当琵琶弹。(生哈哈大笑)

师:这样看来,能发现这些材料的只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自己就是个“无人疯”,其次是你无意中偷窥到别人的自我陶醉。第四个“疯”——玩得“疯”。(板书:玩的“疯”)这个“疯”,谁能理解,别把同学往坏处想。

生:不是指玩闹得疯,是指有某些方面的特长,是经历过“疯玩”后,形成的某种技能,比如打乒乓球很牛,轮滑溜得很棒等。

师:说得好,大家就照你的理解来写。请四组的组长起立。在本节课上,各组先选择一个“疯”来写,之后我们再串联起来成为一篇文章。

师(指一位组长):你们组选择哪一类材料?想写多少字?

生:想写“无人疯”,大约写150字。

师:你为大家定了字数,根据串联的要求,其他各组分别选择好内容,也各写150字左右,给你们15分钟时间,一组一段话,开始写。四个小组长巡视全组,发现小组内写得突出的小伙伴,给予重点指导,一起修改,待会儿将其作文当作小组间交流使用。

(学生练笔,师巡视。)

[评析:在方法呈现后,何老师紧接着就提供命题,讲清要求,分清任务,这样立体式的时间运用,课堂教学环节处理,使得有限的教学时间被充分利用,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度,确保了每个学生在课内的写作时间。同时,此命题切合学生校园生活的实际情况,能如夏丏尊所述的那样,引燃素材“火药库”,保证每个孩子有话可写。]

四、读例文,共分享。

师:写好后请先试着读一读,有不通顺的地方改一改,再给你们三分钟的时间。

(生试读修改自己的作品。)

师:下面,你们就是课堂的主人了,请各组派出一名选手,朗读你所写的段落,请他同学注意倾听,互相取长补短,发现有差错也可以提出。

生1:这个郑榕峰可是个典型的“人来疯”。有一次,许多实习老师来我们班听课。他呀!脸上的表情顿时丰富起来,仿佛像变脸演员一样。只见他迅速调动起全身的幽默细胞,飞快撕下一张纸,在上面写了字,往头上一抛。别的同学看见了,都像金鱼抢食一样跳上去,抢那张纸看。幸好老师及时制止。可没想到他安定不到三分钟,又开始动起来了,居然用笔在课桌敲《大河之舞》的节奏。这回老师转过脸来,怒目圆睁地问: “谁,站起来!”他竟然还挤眉弄眼的,真令人哭笑不得。

师:大家评一评,够疯狂吗?

生:真的很“疯”,实习老师一来,他简直就变了个样。

生:是啊,这段话中写到“像变脸演员一样”,很形象。

生:这位同学按照先总写一句话“这个郑榕峰可是个典型的‘人来疯’”,然后再举例说明,这样写很清楚,我们听得也很清楚。

师:写得好,听得也好。继续吧。

生2:学习“疯”子—魏嘉辰,他的疯劲无人能敌啊!大家都知道蔡老师的作业全年段最少,一天才三项,有一段时间,我和他同桌,我看见他的预习笔记常常抄满了整整一页,也不知道这要花多少时间啊呀!有时候他一中午就把老师布置的作业全“扫荡”干净了,这功夫真令人佩服。不仅如此,我很经常发现,既便下课了他也很少休息,只是拼命的读书,做作业,够疯的吧。

生3:无人 “疯”就是丁樊同学。我也是偶然发现他的“疯劲”。有一次社会实践,男生一起洗浴。他突发奇想,拿着洗发露的瓶子,模仿歌星大唱《大话西游》里的歌曲“ONIY ONE”,可真令同学们刮目相看,平时上课时,他从来没有这么积极举手发言,没想到在无教师看管的情况下,他竟如此疯狂呀。

(至此,下课时间到)

师:真可惜,大家的发言我没能听完整。不过不要紧,方法掌握了就好写。回家后,每个同学都补充写好四个材料,然后再为文章创作一个开头和结尾。以“疯”为线索,串联组合好四个材料,这样就能写出一篇很完整的作文。如果你对“疯”还有自己的理解,也可以将你个性的素材“串”上去。这种运用素材的方法很管用,也很简单。记住,这种方法叫什么?

生:串联组合。

[评析:孩子的精彩片段展示,就是本节作文指导课优质效果的最好佐证。从实际课堂效果可以看出,孩子写得轻松,对命题要求把握准确,个体的学习收效大。]

附:学生习作节选

班级“疯神榜”

石圣琦

相信大家都看过电视连续剧《封神榜》吧。知道吗,它出了山寨恶搞版的《班级“疯神榜”》。虽然只有三个人,但人物性格刻画得很鲜明!

人物NO.1:此人名曰黄晨奕,是个不折不扣的“学习疯”,此人一到六年级,他在班上没有一个朋友,也没说过任何一句话。与他做伴的,只有漫天的练习卷和堆成山的课本。每节课下课和自习课他都在对自己实施“题海战术”。我衷心祝福他早日取得应有的好成绩。

人物NO.2:此人名曰郑哲晖,是一个典型的电脑“玩得疯”。注意!各位不要把这句话的意思搞错了,不是他玩电脑玩疯了,是他快把电脑玩疯了!此人编程、上网、搞动漫、游戏下载……关于电脑的“十八般武艺”是样样精通。不过这是有代价的,他的鼻子上架了一副150度的眼镜。但愿他别那么疯狂,早日恢复正常。

人物NO.3:此人名曰周尊庆,他可是“真的疯”啦。我们全班都怀疑他是不是练了武当派的轻功“梯云纵心法”。下课铃声响了不到十秒,他就已经狂奔在操场上了。上课铃响了,他未跑回来。真的是来无影,去无踪,到了轻功的最高境界。希望他能多一些自我控制。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人物作文教学设计

全文共 3517 字

+ 加入清单

一、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四大名著经典章节,体会细节描写在文中的作用。

2.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外貌、神态等细节描写人物的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在名著中学习通过语言、外貌、动作等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写作方法。

三、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播放歌曲:《西游记》中的《天竺少女》。

设计意图:用学生熟悉的音乐拉近对名著的距离感,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

①师:刚才的音乐是《西游记》中的插曲——《天竺少女》,作词者为我们打造了一个多情美丽的少女形象,那么,如何让你身边的人也在别人的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呢?我们唯有用手中的这支笔,让他的面孔定格,成为永恒的一瞬。怎么用好手中的这支笔,请看四大名著的作者如何对人物进行细节描写。

②师:解题:什么是细节描写?

细节描写就是把细小事物,如一个动作、一种表情、一个特点用特写镜头把它放大,通过准确、生动、细致的描绘,使读者“如见其人”“如睹其物”。

二、激趣导写——读一读猜一猜

(设计意图:1、自由抢答,激发好奇心求知欲,在竞争中学会人物描写的各种描写手法。

2、整合四大名著的资源,使语文向社会生活延伸,也调动各个层次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使语文科更具张力和吸引力,观察后进生的参与。)

①师:同学们,请你猜猜他是谁?

请用“我认为他是,理由是这里运用了描写,刻画出了(性格)。”的句式回答。

片段1唐僧道:“有甚话说!出家人时时常要方便,念念不离善心,扫地恐伤蝼蚁命,爱惜飞蛾纱罩灯。你怎么步步行凶,打死这个无故平人,取将经来何用?你回去罢!”

片段2猪八戒明明自己自告奋勇,自愿去巡山,去开路,可走到半路却说:“别的和尚都修得正果,就让我来巡山么!真是晦气啊,不如我先在这里睡一觉,等会儿回去就含糊得回答师傅,说已巡完了。”接着就躺在地上打起了呼噜。

片段3那大虫咆哮,性发起来,翻身又只一扑,扑将来。武松又只一跳,却退了十步远。那大虫却好把两只前爪搭在武松面前。武松将半截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地揪住,一按按将下来。那只大虫急要挣扎,早没了气力。被武松尽气力纳定,那里肯放半点儿松宽。武松把只脚往大虫面门上、眼睛里只顾乱踢。那大虫咆哮起来把身底下扒起两堆黄泥,做了一个土坑。武松把那大虫嘴直按下黄泥坑里去。那大虫奈何得没了些气力。武松把左手紧紧地揪住顶花皮,偷出右手来,提起铁锤般大小拳头,尽平生之力,只顾打。打得五七十拳,那大虫眼里、口里、鼻子里、耳朵里,都迸出鲜血来。

片段4玄德看其人: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玄德就邀他同坐,叩其姓名。其人曰:“吾姓关,名羽,字长生,后改云长,河东解良人也。”

片段5玄德见诸葛亮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眉聚江山之秀,胸藏天地之机,飘飘然当世之神仙也。

片段6张飞大怒,睁圆环眼,咬碎钢牙,滚鞍下马,径入馆驿把门人那里阻挡得住,直奔后堂,见督邮正坐厅上,将县吏绑倒在地。张飞大喝:“害民贼!认得我么?”督邮未及开言,早被张飞揪住头发,扯出馆驿,直到县前马桩上缚住;攀下柳条,去督邮两腿上着力鞭打,一连打折柳条十数枝。

片段7凤姐儿想了一想,凡丧仪大事虽妥,还有一半点小事未曾安插,可以指此再住一日,岂不又在贾珍跟前送了满情;二则又可以完净虚那事;三则顺了宝玉的心,贾母听见岂不欢喜?因有此三益,便向宝玉道:“我事都完了,你要在这里逛,少不得越性辛苦一日罢了,明儿可是定要走的了。”

片段8黛玉越想越伤感,便也不顾苍苔露冷、花径风寒,独立墙角花阴之下,悲悲切切呜咽起来。原来这黛玉秉绝代之姿容,具稀世之俊美,不期这一哭,那些柳枝花朵上宿鸟栖鸦一闻此声,俱忒楞楞飞起远避,不忍再听。

片段9王熙凤笑道“这也不难。你把才下来的茄子把皮刮了,只要净肉,切成碎丁子,用鸡油炸了,再用鸡脯子肉并香菌、新笋、蘑菇、五香腐干、各色干果子,俱切成丁子,用鸡汤煨干,将香油一收,外加糟油一拌,盛在瓷罐子里封严,要吃时拿出来,用炒的鸡瓜一拌就是。”刘姥姥听了,摇头吐舌说道:“我的佛祖!倒得儿!”细嚼了半日,笑道:“虽有一点茄子香,只是还不像是茄子。”

②师:细节描写究竟包括哪些内容呢?

师生总结:细节描写包括人物细节描写、景物细节描写、生活细节描写。

三、拓展练习——写一写、读一读

(设计意图:通过自己动笔练习以及评阅他人的作品得到写作技巧,培养写作能力,关注全体学生,关注人物描写方法的运用。)

①师:下面请同学们看大屏幕,结合老师设定的情景,对人物进行描写。

要求:突出个性,力求形象生动。大屏幕显示:

情境一“今天公布考试成绩,王刚自以为成绩一贯优良……最后才走进教室。”王刚最后一个走进教室时是什么样的情形?

情境二“老师发下了数学试卷,王刚一看,不禁怔住了。”怔住时是什么样子?

情境三“老师宣布成绩,王刚退居20名以后,他难受极了。”从外表看,王刚怎样难受?

情境四“王刚暗下决心……”这时他又怎么想的?

②师:请同学们四人小组传阅本组本次作文,并向全班同学推荐其中的优秀作文,要求能结合作文评论其优点。

③师:我们每个人都点点自己在这十几分钟内写的作文字数,王刚只有两三分钟的表演,但你们能写得这么多这么好,这得益于我们的细节描写,那么,怎么写好细节,我们大家一起来总结一下规律:

(1)要调动自己的各种感观,对事物作非常细致的观察。

(2)要抓典型细节。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写出人物的特点。

(3)细致地写,恰当地使用比喻等修辞方法。

(4)可以适当通过别人的心理、语言描写,反映所写人物的特点。

(5)要选择恰当的词语,以期以少胜多,乃至一字传神.

(6)……

四、推荐方法——品一品学一学

(设计意图:由段到篇提升层次讲解运用技巧,以求学生能根据文章实际需要灵活设计描写方法。)

师:刚才我们从单独的片段中学习了细节描写,但一篇文章不可能如此单一,现在我们就由段到篇来讲讲整体运用的四种技巧:

1、抓住人物在相同事件的不同表现,在纵向对比中体现人物的个性。

示例:二十三回宝玉见贾政前后的一段细节描写:宝玉听说贾政叫他时,“好似打了个焦雷,登时扫去了兴头,脸上转了颜色,便拉着贾母扭的好似扭股儿糖,死活不敢去”。不得不去时,“宝玉只得去了,一步挪不了三寸,蹭到这边来”,“挨着门进去”。如此光景,不禁令人想起老鼠不得不见猫的情形。但出来时的宝玉,可就是另外一种情形了:“慢慢的出去,向金钏儿笑着伸伸舌头,带着两个嬷嬷,一溜烟出去了。”真是避之若火。进去时同出来时一相对比,就使得宝玉顽皮惧父的形象跃然纸上。

2、抓住人物在不同事件的相同表现,在纵向对比中体现人物的个性。

示例:鲁肃说:“小人奉吴侯军命,专为荆州一事而来。皇叔借去许多时间了……希望皇叔今日交还荆州为好。”鲁肃说完后,专侯刘备答复。哪知刘备无话可说,却用双手蒙脸大哭不已。哭得天昏地暗,地动山摇。鲁肃见刘备哀声嘶哭,泪如雨下,不禁惊慌失措,急忙问道:“皇叔何如此?难道小人有得罪之处。”

先主命内侍扶起孔明,一手掩泪,一手执其手,曰:“朕今死矣,有心腹之言相告!”孔明曰:“有何圣渝!”先主泣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邦定国,终定大事。吾嗣子可辅,则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为成都之主。”

3、抓住人物在相同事件的不同表现,在横向对比中体现人物的个性。

示例:第二十一回对林黛玉、史湘云二人睡态的细节描写:“那林黛玉严严密密裹着一幅杏子红绫被,安稳合目而睡。那史湘云却把一把青丝拖于枕畔,被只齐胸,一弯雪白的膀子撂干被外,又带着两个金镯子。”短短的几句话就勾勒出一幅双艳共栖图,赋予她们各自不同的睡态,体现出各自不同的性格特征,一静一动、一紧一松,分别体现了林黛玉的文弱安静和史湘云的豪放天真。

4、抓住人物在不同事件的相同表现,在横向对比中体现人物的个性。

示例:《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写“偷听”的细节有两处:一为店小二妻子奉命在小酒店有心偷听,二为林冲在山神庙无意偷听,谈话者同是陆谦、富安、管营、差拨等人。但前者写得简略,惜墨如金;后者写得详细,泼墨如云。从“偷听”者角度讲,店小二妻虽在门外,但心里紧张,既要偷听,又要防止被人发现;而后者林冲,身在暗处,无须防备,尽管细听。因此,店小二妻子只能听得藏头通过对四大名著的阅读,掌握人物描写的方法,学会生动形象描写具有个性的的人物。

落尾,似是而非,而林冲当然听得真真切切。

五、动笔写写

(设计意图:通过实践操练,加深描写手法的运用技巧。)

师:这一张张图片,引起你无限的遐思,请选择其中最能触动你心灵深处的一张图片,讲述一个与此有关的故事。

要求:1、自拟标题。

2、刻画一个人物形象。

3、运用所学的各种描写手法。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课余生活作文教学设计

全文共 2146 字

+ 加入清单

背景介绍:

1、《我们的课余生活》是三年级学生的第一次习作,它是学生今后一生写作的起点,第一节课应当把兴趣的培养放在首要位置。

2、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正好是新的学期开始,我就以愉快的暑假生活作为话题,让学生畅所欲言谈感受,为习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思考的问题:

1、如何培养学生的表达兴趣?

2、如何引导学生敢说会说?

案例描述:

一、解题“课余生活”

1、书上告诉了哪些课余生活?讲一讲上课以外的事。板书:课余

2、解说“课余生活”:课余指下课后,在学校里或在家里、校外的学习、生活、工作;今天不讲学习,不讲工作,只讲生活。什么叫生活?生活也就是不只是一次,经常这样做的活动。

3、第一组课文里告诉了我们哪些课余生活?

第一组导读提示告诉了在操场上做游戏;去科技馆参观,去少年宫演出,到小河边钓鱼摸虾,到树林里采集标本……;《我们的民族小学》写了“跳孔雀舞”、“摔跤”,《金色的草地》写了在蒲公英的草地上玩耍,《爬天都峰》写爬山,《槐乡的孩子》写爬树勾槐米。综合性学习还记录了整理房间、煮面条,和小朋友捉迷藏;展示台讲到读课外书、搜集邮票、小组办图片展。

概括起来:第一组4篇课文都讲到课余生活,只是有的写得详细,有的写得简单。

二、说生活

说一说“我们”的课余生活:在同桌或小组内说课余活动的项目,按照老师提供的提纲练说:

1、该活动的名称;2、材料准备;3、活动要求(人员组成)、规则;4、活动过程(步骤)5、活动收获(乐趣、感受)。如:踩绳子、踢毽子、滚珠子、拍豆腐、比脚力……(该简要提纲便于学生有顺序地说话,从“我们”过渡到“我”)

看看我们的课余生活

2、播放学生课余里的生活片断:捉迷藏、学书法、带小狗散步、学画画、玩沙子 (出示图片,帮助学们回忆自己的暑假课余生活)

师:夏天的天气可真热呀!我最喜欢到泗溪游泳了。瞧,小溪里的人真多,他们有的在划竹排,有的在玩水枪,还有的在晒太阳。我穿上心爱的游泳衣投进小溪的怀抱,像一条快乐的小鱼儿自由地游来游去。我学会游泳了,你呢?(出示学游泳的生活图片。)

设计意图: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运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在学生暑假生活中找寻习作素材,为学生的乐说愿写提供了条件和搜索生活的空间。因此本部分设计了出示图片回忆课余生活,老师描述课余生活,目的是让学生身临其境,回忆自己的课余生活,为下一步“说”自己的课余生活埋下伏笔。

3、说说课余有趣的事

1、师:你能像老师这样子说说自己在课余里做过的事情吗?

2、指名说自己的暑假生活,及时进行评价与指导。

生:课余我和表哥他们玩捉迷藏。

(有的学生说自己也玩了游戏)

师:你能把捉迷藏这件事说得多一点,让同学了解得多一些吗?

生:一天,表哥和他两个同学来我家玩。不知道玩什么。我们想了半天,没想出来。还是表哥注意多,说我们一起玩捉迷藏。

师:还想对他玩游戏这件事知道得更多一些吗?你想知道什么?哪位同学想知道,就来问他吧。

生1:你们是怎么玩的?

生2:你们都藏到哪里了?

生3:你都是怎么找的?

师:当你们玩游戏的时候,你们说了些什么? 哪点让你觉得最有意思?

生:轮到我来找人了,因为在我家里,我很熟悉。我找了半天没找到,突然发现床上的被子在动,我走近一看,发现了一双脚。我装作没看见,走到床边,说:“找了半天没找到,要不去床上休息下,蹦几下自己玩。”被子里的人连忙把头伸出来说:“别,我在里面。”我一看,原来是表哥。

设计意图:如何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暑假生活说得更具体呢?我采用了让学生自由采访的形式,一问一答,不露痕迹地把事情叙述得更详细。让同学们由想到说,由少说到多说,由少写到多写的过程,给学生一种示范,一种方向。

4、自由选择好朋友,对好朋友说自己的暑假生活及课余中的趣事。(要求:尽量说得多一些,说得清楚一些,说得让好朋友满意。)

5、老师根据学生的评价请出学生在班上进行交流,并进行相应指导。

6、指导学生给所说的话加上题目。

设计意图:这节课的习作目标放在培养学生写作兴趣上,要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动笔”。只要学生有了表达和交流的兴趣与信心,口语交际成功了,也为学生的写作成功做好材料准备,解决了“言之有物”的问题。

三、把我的故事记下来

1、习作导入。

师:写作文很简单,只要把自己说的话记下来,再加个题目,就成了一篇小作文了。赶快拿起笔来,把刚才对好朋友说的话记下来,再加个题目。如:《暑假趣事》、《我的课余生活----     》。

2、开始习作,教师巡回指导。

设计意图:没有经过写法指导、只凭自己的兴趣和悟性写出来的习作,天真而充满童趣,这是一种真正的自由表达,是儿童抒写生活的真情流露,体现了表达的自主性、创造性。因此本部分的设计鼓励学生说什么就写什么,表达真情实感,最终写出自己的真实生活。

四、瞧,我的作文发表了

1、自读习作。

师:请同学们写好后自己读一读,看看是否出现添字漏字。

2、小组里互读习作。

3、集体分享习作。

范读几个学生的习作,让全班同学评议,重在点出写得好的词句,及时鼓励。

4、小结。

设计意图:学生写作文,除了要表达内心的感受之外,很重要的一点动机是获得别人的赞同。满足了学生展示自我和享受成功的需要,自然能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这一环节的设计目的就是重在让学生感受成功,喜欢上习作。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风格迥异的植物作文300字

全文共 301 字

+ 加入清单

世界上有许许多多的植物,有的艳丽多彩,有的刚正不阿,有的则不屈不挠。

“大雪压青松,青松且挺直”这是大元帅陈毅的诗句。在我们家属院的后面是周山公园,就有这寒霜傲骨的松树。

春天,他们迎来了新邻居——麻雀,每当路过周山公园,都能听见鸟儿们的“演唱会”,喜鹊唱着悦耳的歌声在空中飞来飞去。而我们的松树哥哥,在春风中挥舞着双手。

夏天,火辣辣的太阳炙烤着大地,松树哥哥耐着酷暑,犹如一个个钢铁战士屹立在周山的顶峰。

冬天,他们饱受严寒,但是在枯萎的树丛中他们最醒目,只有他们是大雪压不倒的英雄,不管天气有多么寒冷,他们依旧穿着那绿色的军服,守卫着周山!

边疆的士兵就像这一棵棵的松树,是他们为我们筑起了一道道钢铁长城!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成语故事》教学设计精选

全文共 1110 字

+ 加入清单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8个一类字,认识12个二类字。

2.了解8个成语故事的内容,知道这8个成语的内在含义。

3.激发学生阅读成语故事,积累成语,研究成语的兴趣,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学会本课一类字,了解成语的内在含义。

教学准备:成语故事书,成语词典等教学时数: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了解这8个成语故事,知道这些成语的含义。教学过程:

一、看动画片导入。多媒体播放“掩耳盗铃”的故事,看后讲给学生“掩耳盗铃”这则成语出自于这个故事。什么是“成语”呢?(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形式简洁而意思精辟的,定型的词组或短语。汉语的成语大多由四个字组成,一般都有出处。)

二、认读成语。

1.自由认读。

2、指名领读。

3、齐读。

三、讲成语故事,理解成语意思。

1.根据预习情况,请学生讲成语故事,讲哪一个都行,其他的同学还可以补充。

2.根据所讲故事,总结理解成语含义。

四、复习巩固根据所给意思填成语。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学会本课8个生字。

教学过程:

一、认读成语

二、学习生字 1.生字 虎hǔ “虎”部,扩词:老虎、虎牙、壁虎、 成语:虎视眈眈、虎头蛇尾、调虎离山、放虎归山、狼吞虎咽、生龙活虎 赵zho 周朝国名,战国七雄之一。

扩词:姓赵、赵国、完璧归赵、围魏救赵 捕bǔ 扩词:捕获、捕拿、捕捉、被捕

成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捕风捉影 蝉 chn昆虫,种类很多,雄的腹部有发音器,能连续不断发出尖锐的声音;雌的不发声。幼虫生活在土里,吸食植物的根。成虫刺吸植物的汁。也叫知了。

扩词:蝉联蝉鸣蝉蜕蝉衣 翁wēng “羽”部,泛称男性老人。 扩词:富翁、老翁、渔翁、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掩yǎn 遮盖、捂 扩词:掩藏、掩盖、掩护、掩饰、遮掩

扩词:掩耳盗铃、掩人耳目 矛mo 古代兵器中的一种“刺兵”,用于刺杀。

扩词:自相矛盾、矛盾、矛头 盾dn 半包围结构, 扩词:盾牌、盾牌、金盾、自相矛盾

三、复习巩固字词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完成课后练习。

教学过程:

这节课可以上成一节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可以把书后的四道题变成成语闯关的四个项目

一、课后练习:1.成语接龙:愚公移山—山穷水尽—尽人皆知—知书达理伯乐相马—马到成功—功败垂成—成竹在胸掉以轻心—心之口快—快马加鞭—鞭长莫及2.有人物的成语:叶公好龙塞翁失马毛遂自荐孟光举案

3.有反义词的成语:七上八下颠倒黑白颠来倒去是非分明

4.有动物的成语:狐假虎威马到成功鸡鸣狗盗狗急跳墙

5.成语研究。

二、作业: 1.书写一类生字;

2.选择一个你喜欢的成语故事,讲给家长听。

三、板书设计: 成语故事 刻舟求剑狐假虎威完璧归赵 愚公移山自相矛盾掩耳盗铃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四年级上册语文《瑞雪图》教学反思

全文共 770 字

+ 加入清单

在结构上本文层次清楚,条理明确,重点突出,采用了联想,夸张的手法,语言生动优美,情景交融。在教学中我采用了如下思路,理清文章脉络,按照下雪前,下雪时,下雪后的顺序学习全文。“以学生为主体”,渗透学习方法的指导,特别是朗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在读中感受,读中想象,体会本文的语言美、景色美,以及作者的欣喜之情。朗读是一种古老的却极富生命力的学习方法,也是品读美文的重要方法。本文语言生动优美,用朗读去体会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这堂课总得来说是较好得完成了教学任务的。整堂课各个环节的设置合理,上课环环相扣,每个环节之间的过渡都非常自然。而且我在上课的始终都保持着一种高昂的情绪,这种情绪一直带领着学生从课堂的开始到结尾。这堂课我自己感觉最值得珍藏的一点便是学生的朗读,从学生一遍又一遍的读书声中,我们似乎已经可以体会到学生从诵读中享受到了快乐。特别是在教学第四自然段的时候,我先让学生默读,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然后有感情的把这个句子读出声来,之后读给你的小伙伴听,接着指名读他(她)喜欢的句子,一边读还一边做朗读指导。这个自然段的教学我引导学生运用了多种读书的方法,从第一次读到最后的一次读,学生实际上已经在不知不觉中经历一个精读的过程了。

当然,这堂课也让我暴露出不少自身的不足,这些不足带领着我进行更多的思考。首先,在教师基本职业素质方面,我感觉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还不够强,除了课前设计过的一些过渡语和叙述性语言外,其余在课堂临场发挥的语言都缺乏感染力,不够美!这一点也直接牵扯到我对学生的评价语。所以,第二点便是评价语单调,对孩子没有起到实际性的激励或纠正的作用。第三,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全员参与的深度和广度没有体现出来。这些都值得我深深地思考。

这堂课让我积累了不少宝贵的教学经验,通过这堂课的反思与感悟,我想自己会在教学道路上前进一步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教学目标

全文共 206 字

+ 加入清单

1.通过引导学生追忆生活,重温往事,点燃真情,引发学生的倾吐欲望,培养写作兴趣,

小学写事作文教案。

2.熟练运用“用一件事表达人物某一方面的特点”的写法,并学会用人物语言、动作、神态来显露特点,体现个性。

作前准备

结合语文实践活动课,开展“我来夸夸他(她)”的活动。事先有意让学生回忆和收集童年生活中自己喜欢的小伙伴的某一特点的材料,然后通过活动,相互交流,相互启发,丰富素材,让作文和生活紧密联系,为习作作好准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教学过程

全文共 2317 字

+ 加入清单

一、导入、揭题。

1、教师念儿歌《春天多美好》:小燕子,真灵巧,拖着一把小剪刀。剪彩云,彩云飞,剪柳条,柳条摇。一幅图画剪好了,春天风光多美好。

2、同学们,春天,活泼可爱小燕子从南方飞来了,喜欢燕子吗?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燕子》这篇课文。这篇文章是著名作家郑振铎写,请打开书,谁来读读。

二、初读课文体会

1、明确自学要求。

(1)读准注拼音生字,划出生字组成新词,把你认为难写字用手指在桌子上认真写几遍。

(2)自由读课文,注意读错句子要重读,直到读通为止。

2、学生自学,教师巡回指导。

3、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新词语,指名认读,全班齐读。

(2)理解词语意思。

4、朗读课文,检查是否读得正确、流利。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

这篇文章写确实很美。下面仔细读第一自然段,说说你脑子里浮现出来燕子是什么样。

1、学生自由读。

2、指名学生用自己话来说。

3、师:这自然段是一句长句子,我们怎样读懂一句长句子呢?大家先来看“单元学习提示”

4、读懂长句子步骤怎样?先……再……,用线划出。

5、下面我们就用“单元学习提示”中方法来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再读这一段。

6、问:这句话写了燕子哪些部分?它羽毛、翅膀、尾巴是怎样?

7、句子中用“乌黑光滑、俊俏、剪刀似”有什么作用?

8、归纳学习这句长句子方法。

9、指导感情朗读这一段,归纳段意。

四、进行“画图、说话”训练,深入体会。

1、我们能不能把郑振铎写燕子画下来?我请一个同学读第一段,咱们一起画,怎么样?不过读时候,要慢一点。

2、同桌同学互相介绍一下自己画燕子。

3、谁愿意到前边来把自己画燕子向介绍一下?

4、大家注意没有,作者怎么没写眼睛、嘴,是疏忽了吗?

5、这告诉我们,描写景物,一定要抓住有特色地方写。

6、朗读第一自然段。

五、指导用用“增添、”“偶尔”造句。

1、理解词义——说说“增添、”“偶尔”近义词。

2、指名造句。评议。

3、书面练习造句。

六、布置作业。

作业本1、2、3、4、6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2、3、4自然段,运用“单元提示”中方法读懂长句;背诵第4自然段。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教学过程

一、学习第二自然段

1、学生默读第二自然段,思考:第二自然段有几句话,写是什么?(燕子从南方飞回来,为春天增添了许多生趣)

2、我们先来学习第二句,齐读。

(1)这句句子是句长句子,用学习提示中方法,怎么学?

(2)说得很对,那么“黄绿眉眼”指是什么?(再读句子“黄绿眉眼”指就是柳芽)

(3)作者为什么把柳芽比作“黄绿眉眼”,为什么不就说嫩芽?

(柳树睡了一冬天,发芽就像睁开眼睛)

3、学习第三句句子。

(1)我们再来看看第三句写什么?指名同学读句子。

(2)要求学生用理解长句子方法来理解。

(3)指名同学说说你是怎样理解这一句长句子。

师:什么形成了光彩夺目春天?是怎样形成?其它词语有什么作用?

(4)什么叫“赶集”?

师:去买,还有卖,都叫赶集——请说说赶集情况,再想想赶集和春天草、叶、花生长和开放有什么相似之处。

师:古人说:“红杏枝头春意闹”,春天,万花盛开,确实给人以热闹感觉。

(5)齐读第三句。

4、学习第四句。

这么热闹、美丽春天,少了燕子可不行,请大家朗读第四句。

(1)谁能简单地说说这句话意思。

(2)“增添”是什么意思,“生趣”是什么意思?

(3)师:同学们,画家画春天少不了燕子,诗人写春天少不了燕子,歌唱家歌唱春天也少不了燕子,可以这样说,少了燕子,春天会失去一半美,下面让我们以赞美语气来朗读这一段。

二、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大家再读第三自然段,从这一段话中你知道了什么?

(燕子飞行情景,燕子飞得很快,很轻)

2、你从哪些语句中看出来?再读第三自然段第一句。

(板书:斜、掠过、唧)

3、师:一个“斜”字把燕子飞行特点写出来了,给人以又轻又快感觉,而且写出了小燕子飞行优美姿态,“掠过”这个词字典里怎么解释?

4、你从中看出了什么?读读这个词所在句子,体会体会。

5、我们从“唧”这个字也可以看出什么?

6、还有哪些地方看出燕子飞得“轻快”?

7、大家把第三自然段朗读一遍,看谁读得让人感觉到燕子飞得轻快,姿态优美。(学生练读)

8、师:“那小圆晕就一圈圈地荡漾开去”要读得慢一点,要有个想象余地,谁再把这句读一读?

师:“小圆晕”是什么?想过吗?

师:作者为什么不说“小圆圈”而说“小圆晕”“晕”是什么意思?想过吗?

师:“晕”就是日光或者月光透过云层折射出来七彩圈,你们见过日晕或者月晕吗?那七彩光圈可真美!在作者眼里,燕子点水荡起一圈一圈波浪就像日晕、月晕。不但作者笔下燕子美,就连这小圆圈也是美!咱们再读读这一句,领略一下其中美。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1、读了第三自然段,我们知道燕子飞得很轻快,姿态很优美。我们接着读第四自然段,看看写是什么,谁读懂了谁说。

2、指名说。(燕子落在电线上休息样子)

3、读懂了,哪些语句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大家读读、划划。

4、“这多么像一首正待演奏曲谱啊!”“这”指是什么?看看书上插图。

5、老师这里有一段五线谱,也就是曲谱,请想象一下,并对照一下插图,远远地看去,落在电线燕子连同电线,像不像五线谱?

师:这是一个多么贴切而又生动比喻!我们不能不佩服作者惊人想象力!同学们想一想,这会是一首什么样正等着我们去演奏曲谱?(这一定是赞美春天,赞美小燕子曲谱)

6、学生齐读第四自然段。

7、从课文中,我们进一步领略了燕子美。这一自然段还有两个词用得特别传神,不知有人注意没有,请读读第二句。

8、这里“痕”字用得好,为什么不用“条”?(因为电线远,而且高,看不清楚,在蓝天里只留下一丝痕迹)

9、大家细细读读这一自然段,再自己细细体会。

10、看图试背。

四、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五、作业。

作业本第5、7、8题。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创新作文教学指导

全文共 3534 字

+ 加入清单

作文要突出个性,没有个性就没有发展、没有创造。个性张扬既是教育的需求,也是未来社会的呼唤。

突出个性,主要表现在“四新”上,即文体新、语言新、结构新、想像新。我们要在平时习作中,注意通过模仿借鉴,并揉合自己的思考,以形成个性化的表达风格。

一、文体新,体现鲜明活泼的文体特征

如今的作文,反对启承转合的“八股式”,同样也反对对“标准”文体的生搬硬套。我们要求作者写成的文章让人耳目一新,“新”,就离不开利用手中的材料,使作品突现鲜明的文体特征。

孙膑,战国人,我国古代著名军事家,著有《孙子兵法》一部。经多次邀约,我终于在2000年后的一个秋夜采访到了他。

梅子煮酒,梅雾氤氲,酒香浓烈,我与孙膑相对而坐,话题由“剜膑”切入。

记者:孙膑先生,您智谋过人,心思缜密,却遭庞涓毒手,被剜双膑,请问您对此有何看法?

孙膑(沉默片刻):我与庞涓,同师鬼谷,同习兵法,拜为兄弟,亲如手足。我从来没有想过他们会加害于我。作为一个谋士,我熟谙兵法,知道不可过于相信别人;但作为一个人,一个有血有肉有骨有情的人,我(哽咽)……太相信他,从不疑他。然而,害我的恰恰是我最信的庞涓师兄……

记者:如此说来,正是因为您对庞涓太过相信,感情上太亲而使您没有认识到潜在的危险,从而遭此大祸?

孙膑(缓缓点头):灾萌于不疑啊。

记者:那么,孙膑先生,在后来的两次交锋——桂陵之战与马陵之战,您为何下此狠心痛歼庞涓之军,尤其是马陵一役将他逼死?

孙膑(沉默不语):……

记者:是否……因为感情上的疏远?

孙膑:也许是吧……我常想,自己在那两次大战中扮演的到底是什么角色,是单纯的敌方谋士,还是一个有着冰冷铁血的复仇者?

记者:复仇者?

孙膑:剜掉的膑骨是仇恨的种子。我与庞涓的情谊彻底断绝了,这让我的心在刹那间变冷。我用冰冷的目光看待与他的交锋,用冰冷的头脑酝酿每一陷阱……

记者:是感情上的疏远让您对与庞涓的战争有了一个新的定位?或者说,感情的疏远让您重新认识兵法,认识战争?

孙膑(无奈一笑,拂袖而去):……

西风残照,落木萧萧,却又不知是哪朝哪代了……

文章借采访手记的形式,进行现场采访,予以实录,但在实录之时又采用时空隧道的方式,巧妙地与2000年以前的孙膑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让人产生似曾相识又耳目一新的感觉。

另外,如湖南考生的《用双眼看世界——网络个人主页设计》(见《2003年高考优秀作文选》)一文,以个人主页这一前卫的形式构思,更是别具一格。福建考生的《心灵天平的使用细则》,则别开生面的采用产品说明书的形式来写,匠心独运,别出心裁,同样达到了理想的效果。

要强调的是,使用文体创新的方法写作,必须在平时将常规文体(如: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散文、寓言、小说、诗歌、戏剧等)和非常规文体(如:日记、书信、启事、倡议书、合同书、病历、诊断书、实验报告、现场采访等)的特征弄清楚,做到形式贴切,内容适宜,同时又闪现智慧的光芒。在写作时,最好使用自己最擅长的结构形式、语言方式,不然,弄出非驴非马的“四不像”来,反倒弄巧成拙了。

二、语言新,追求诗意灵动的语言魅力

俗话说: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文学的魅力靠语言表现。如果我们写出的一词一句都能恰到好处地表达我们的写作意图,或退让、或延递、或转换、或判断、或呼告、或抒情、或铺陈、或对比……一切尽在我们的掌握之中。只要达到了这一步,我们便能体验到写作的快乐。

在写作练习中,我们除了追求表达准确这一点外,我们还应追求语言的诗意化和灵动新鲜。使语言具有诗的韵味、诗的意趣、诗的风格,而且还要求力争自己的语言表现力强,有个性和质感。如果我们浏览一下近年来高考中出现的优秀作文,我们便会发现这是一个丰富的语言世界:有的气势磅礴,少年意气;有的严谨方正,老成大气;有的隽永清新,独抒性灵;有的充满机智,富有想象;有的委婉得体,合情合理;有的庄谐并出,言词灼灼……面对这些优秀的作品,我们要模仿,更要超越。

现在,让我们来看看湖南考生写的这篇《我心如雪》吧。

我心如雪

给你一个名词:选择。

问你一个问题:怎么选择?

送你一个建议:选择更好,选择无愧于心的。

我们都赤裸裸而来,没有谁天生富有,没有谁天生贫穷。人生旅途中,是攫取是放弃,是接受是拒绝,全在你自己的选择,心灵的选择。

有人为民请命,鞠躬尽瘁;有人追名逐利,勾心斗角。有人信奉“人为财死,鸟为食亡”;有人恪守“毫不利己,专门利人”。有人选择平庸;有人拒绝平凡。美与丑,善与恶,全在一念间,遗臭万年还是流芳百世,轰轰烈烈还是平平淡淡,系于一瞬。

要选择的太多太多,只想告诉你,选择好的,不要让迷雾遮掩住双眼,别让污垢蒙蔽心灵,为世人,为自己,捧一颗洁净、清纯的心。

生与死之间,邱少云选择了死,选择光荣;孔繁森选择了贫穷的山沟,选择了泽被后世,雷锋选择钉子;鲁迅选择孺子牛;海伦选择站起来,做精神的巨人;李素丽选择微笑。正确的选择可以帮助你成就很多很多。做个有价值的、无愧生命无愧社会的真正的人,人们也会赠予你回报。

一个在暴风雪中求生存的人会奋不顾身挽救陌生人的性命;一个在沙漠里跋涉的人会毅然解下水壶递给他人;但也有人把人民骑在身下,作威作福;有人由一个网络天才蜕化成流氓黑客;有人由清廉高官成为铁窗囚犯;有人为争为抢,抛头颅,洒冷血,一失足成千古恨。给你一个十字路口,不要走错了方向啊!欲望、钱财、名利、生不带来,要那么多干吗呢?到头来,反而一无所有,甚至生命,甚至自由。即使痛悔,即使流泪,又能赚得几把同情泪?也没有人会再来帮助你。

如果你是雄鹰,就选择蓝天;如果你是海鸥,就选择大海;如果你是溪流就选择清澈;如果你是腊梅,就选择清寒。

如果你是你,一个不愿失去人格,一个不甘平庸,不会腐蚀的你,就做个清纯的你,捧上一颗如雪的心——干净、透亮,抛开一切污秽、所有自私,学会在大雪中救人,在困难中解厄。

“如果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你会发现,自己很美,别人很美;你会知道,收获是种满足,付出更是快乐。选择把自己变成别人,把别人当成自己吧!

本文综合运用排比、对比、对偶、比喻,显示了作者高超的语言驾驭能力,通篇酣畅淋漓,极富感染力。

我们再来看看2003年安微考生写的《我是真的懂你》,看文章如诗一般的语言和那种灵动的艺术魅力。

我是真的懂你

鱼说:“没有人知道我在流泪,因为我活在水里。”水说:“我知道你在流泪,因为你活在我心里。”

我循梦远航,“一夜飞渡镜湖月”“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正当我“迷花倚石忽已暝”时,一位白衣飘飘,端坐在白鹿之上的俊才缓缓而至。噢,是他,诗仙李白!他面色苍白,满脸的抑郁,饮酒高歌着:“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我懂,我真的懂。李白一生爱国爱民,满腔抱负,满心希望自己能谋个一官半职为民做主,却遭到小人的陷害,皇帝昏庸听信谗言,贬了李白,疏远了他,疏远了一个伟大杰出的爱国诗人。圣上啊!你不分清白,受人蒙蔽,造成了何等错误的认识,枉害了一代风流……

我的心里默默流泪,我能够感受到李白的凄苦。我无言,只能在心底歇斯底里地呐喊着:“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逆流而下,一位老者在水一方。他那爬满皱纹的额头,那微微弓着的瘦弱身躯,那沉吟江边满脸的迷茫……我忆起了,他!“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屈原。他在江边徘徊着……突然,仰天长嗟:“天啊!奈何你这般对待我?圣上啊!你为何听信谗言,疏远我啊!天下之大,无人明吾心意也!”纵身一跃投入了滚滚奔流的江水之中

我欲哭无泪,欲助无能。只能对着江心,对着屈原呼喊:“我懂!我真的懂!”

屈原为国为民捐躯,这份真挚强烈的感情铭记在后人心中,永远不会忘记……小人当道,统治者无能。屈原满腔热血和报国之心,换来的却是“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悲哉!哀哉!

屈原被迫无奈,愤恨至极,大吼一声:“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以死表达了对国对民的忠诚。

遥想当年,小人谗言,君主昏庸,造成了疏圣贤,亲小人,造成了圣上的错误认识,造成了李白、屈原等的悲惨命运……呜呼噫嘻!

而他们为国为民所做的一切,后代人永不会忘记……“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试卷,失向来之李、屈……梦一场……

从上面两篇文章可以看出,表现力强的语言,往往直抒胸臆,造句典雅,句式整齐,善于使用叠音及偶数音节的词。有丰富的内涵,饱含哲理,显示出丰富厚重的文化底韵,同时又明白晓畅。这正是我们所追求的终极目标。

三、结构新,掌握化大为小的构思技巧

话题作文的特点是命题宽泛,自由度大。也正因为如此,选择适当的材料来限制话题,就成为当务之急的事。俗话说“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为了避免面面俱到,就需要我们学会“化大为小”的功夫,做到“择其一点,为及其余”。下面我们来看这篇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2024幼儿园中班教育教学计划

全文共 1178 字

+ 加入清单

又是一个学期开始了,为了让班级充满活力与创新,为了能更好地塑造孩子们的心灵,让他们得到全面的发展,也为了使新学期班级上能有更新的气息,特制定工作计划如下:

一、常规教育方面:

三年级的学生,对于学校的日常生活和学习已经比较适应,每一项规章制度对于他们来说也是比较熟悉的。但是他们正处在由低年级向高年级转化的阶段,许多地方还需要班主任在日常生活中能有序的引导,并且内容要近一点、小一点、实一点,时时处处向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常规教育。因此,我决定从以下几点入手:

1、充分利用班队会及晨会的时间学习《七字歌》、《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并在日常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知道什么行为是对的,什么是不对的,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并对表现不够好的学生,及时进行点拨、指导,加强教育。

2、合理利用升旗仪式、班会,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通过听国旗下演讲、开主题班会,使学生懂得做人的道理,培养其爱国主义情感。同时,让学生在各种活动和劳动中学会合作,学会生活。

3、充分发挥各项活动中的教育阵地的作用,增强学生的荣誉感,使学生心中有他人、有集体。

二、班级纪律方面:

一个班级,要想有良好的班风,必须要有良好的纪律才行。因而,我从以下几点入手:

1、课堂纪律:首先,共同制定班规班纪,并制定相应的奖惩办法。这样学生既感到有趣,又可以在不知不觉中遵守纪律。由于是孩子们自己制定的,这样变被动的各种要求为主动的行为,有助于学生将文字内化为行为。

2、课间纪律:课间是学生轻松休息的时间,丰富多彩的课间活动,就是解决课间纪律乱的法宝。我会让学生下课后多出去开展"跳绳、做游戏、踢毽子"等活动,使学生既健体又受教育。同时,随时提醒学生要注意的危险活动和场地,寓教于乐。

三、卫生方面:

讲究卫生很重要。俗话说,病从口入。整理好卫生,既能使身体健康,又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还能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1、个人卫生:要求衣着整洁,做好"三勤",桌洞勤清,物品勤摆,两操勤做。

2、班级卫生:每天分派值日生清扫,设立卫生监督岗,进行检查与监督。对于主动、及时打扫卫生的同学或小组,进行奖励。同时利用花草美化环境,并进行爱护环境和花草的教育。

四、班干部的培养方面:

班级管理光靠班主任一人来管理是不够的,而班干部却是班级管理的小助手。这学期我将采取班干部轮流制(包括班长和组长),使班级管理再上新台阶,让每个孩子的潜能都得到充分的挖掘,培养有个性的人,使孩子们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合作和学会管理。

还给孩子们一个金色的童年。这学期,我将会蹲下身子和学生说话,用心去交流,用欣赏的眼光寻找孩子身上的每一处闪光点。我相信,只要关爱孩子,尊重孩子,宽容孩子,我们就能找到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上述措施只是我对班级本学期的初步打算,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不断地加以改进。争取在管理班级这项工作中越干越好。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