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电影可爱的骨头是真实事件吗【精彩20篇】

猫,是月光下的独行者;猫,是阳光间的休闲者;猫,是桠枝上的穿梭者。可爱的小猫作文怎么写吗?一起来看看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可爱的小猫作文,希望大家喜欢。

浏览

6661

作文

21

篇1:惊悚电影可爱的骨头观后感

全文共 3202 字

+ 加入清单

可爱骨头》讲述了14岁的少女苏茜被邻居谋杀分尸后在天堂俯瞰人间的故事。然而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罪案故事,而是一个关于女孩的灵魂的成长、家庭亲情的羁绊以及灵魂升华的故事。在《魔戒》三部曲导演彼得杰克逊的再造下,原著小说中女孩细腻的心理与灵魂世界的描写化作了缤纷的色彩,惊悚黑暗的谋杀事件也被导演淡化,恶人终将有恶报,而孩子纯洁的灵魂却也终得到救赎。就如彼得杰克逊自己所言:“这是关于每个家长最黑暗的恐惧——失去孩子的故事。然而它最终是一个关于挽救爱的故事。”

影片以丰富的灵魂世界的想象、超现实主义的意象构造,以14岁女孩的目光,带领观众体味了别样的死后世界,以及从这个死后世界面朝人世的亲情、家庭的眺望。

一、绚烂而残酷的童话世界

苏茜的童话世界,是构成影片的最主要的世界,代表着纯洁的少年儿童憧憬“爱”的世界,尽管这种爱在现实的社会中总是惨遭蹂躏。苏茜从死亡到最后的顿悟,找到真正的天堂有一个过程,而电影的主旨也即在这个过程之中。

一开场,影片向我们展现了一个活泼开朗、情窦初开的苏茜。她热爱照相,勇敢,曾经开着在弟弟巴克利被树枝卡住咽喉的时候急中生智驾驶从未开过的汽车将他送去医院。在西尔莎•罗南的完美演绎下,一切美好的词汇拿来形容这个豆蔻年华的少女都显得苍白,然而诚如鲁迅先生所言,悲剧就是将美好的东西撕碎在你的眼前,这就是导演的目的,让观众对苏茜之后的惨遭分尸显得更为痛心。

苏茜从死亡的一刻起,导演就开始构筑起她在In-between的生活——或者说,她的灵魂世界。那是一个绚烂但也残酷的世界,它不属于人世,亦不属于天堂,而是一个童话般处于两者间隙的世界。

导演对于灵魂世界的构建是奇特的。蒙太奇与摇镜头的完美结合,苏茜在玉米地被邻居哈维杀害之后,她的灵魂却挣扎着逃出了哈维的地下小木屋,一路狂奔。在导演的设定下,刚刚死去的人类灵魂出窍,他们与人间世界的联系有一个渐渐剥离的过程。苏茜在逃亡过程中与脾气古怪又似乎有些通灵的露丝擦身而过,仿佛一阵风、一阵雾。她看到街头的尽处,父亲杰克拿着她的照片疯狂地在向路人打听她的踪迹。她撕心裂肺地呼喊他,可是当杰克惶惶然仿佛听到什么的时候,导演在这里用了个绝妙的镜头,一辆卡车驶过这个街角,随之带过一片雾霭,父亲所在的街角亦变成了无人的巷角。家中,只有母亲与警察对话的飘渺的声音——苏茜彻底孤独了,她被从她的人间世界剥离。导演就用这种想抓住而不得的惶惶然写出了苏茜初步入死亡的心理。

从接受自己的死亡到对人世家人亲情的眷恋,再到放手离开——苏茜的心理转变有一个过程。这些残酷中,我们看到影片向我们随之展现的却是一番“完美”的童话世界,这种完美是属于苏茜的,从绿草地到金黄的玉米地,从球形的乐园到阴阳两分的海边,就像雪花玻璃球里的“企鹅”意象所谕示的:苏茜进入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完美的世界,孤独而绚烂。

二、童真视野下的超现实主义意象隐喻

电影中,导演将大量笔墨献给了苏茜死后再两个世界的间隙“In-between”——灵魂世界的描述,在导演所设定的世界观中,每个或每几个关联的人死后会独有或共享一个通往天堂的世界。浓重色彩的铺排,让我们看到了属于纯洁的苏茜的灵魂世界,或者说,一个孩子的天堂。这当中,有些意象具有现实与虚幻的隐喻,深具达利油画般的超现实主义,充满绚烂与残酷并存的童话色彩。

1、灯塔:

灯塔这一意象在影片中出现在三个场景中,一是父亲的模型瓶中的海上灯塔,其次是苏茜被杀时的地下小屋中黑白壁挂上的灯塔,最后是苏茜灵魂世界中的巨型灯塔。灯塔给人的意寓往往是给人希望的指路明灯,但我认为,在《可爱的骨头》这部影片中,灯塔却象征着一种封闭世界的孤独,象征着苏茜离开亲人的孤独。模型中的灯塔也好,罪案现场黑白的灯塔壁挂也好,哪怕是苏茜灵魂世界的巨型灯塔,都是在一种封闭环境中,孤独地矗立,仿佛有光,却是死的,无希望的,就像苏茜永远不能再回去。

2、企鹅:

装在雪花玻璃球中的小企鹅是电影一开场就出现的意象。“苏茜,别担心,他活得好的很呢;圈住它的是一个完美的世界。”父亲告诉小苏茜的这段话隐喻着苏茜的命运,或者说,照应着电影的主旨。小企鹅的意象还出现在了苏茜死后的灵魂世界之中,化作一只巨型的绿叶企鹅,宛如山峰一样挺立在苏茜的天堂。小企鹅的命运就如同苏茜的一样,尽管孤独,却是在一个完美的灵魂世界中,一个不同于人世的地方,生活着。

3、照相:

做一个摄影师是苏茜的理想,苏茜生前最喜欢拍照,甚至还拍下过凶手哈维的剪影。在《可爱的骨头》中,有一段色彩异常斑斓的疯狂,深具童话的幻想色彩,苏茜在这个百变的灵魂世界里畅游,而相机的意象即再次出现在这段理想化的疯狂中。所以说,以摄像师、相机、杂志封面等为代表的照相生活象征了苏茜内心的理想,也是梦幻般灵魂世界的组成原则。影片中另一处出现相片的情景是黑暗的,相片中记录的是苏茜寂寞的死后世界——两者巨大的反差正是理想与现实的反差。

4、茶花:

血红色的茶花是罪的象征,它是罪的起源,也是罪的证据而贯穿始终。哈维先生是在茶花树前看到了苏茜,并产生了犯罪欲望。苏茜在灵魂世界打开装着自己尸体的保险柜,发现的也是一朵茶花。后来又是凋谢的茶花在意念中的重新盛开引导父亲隐约意识到苏茜的死亡与哈维的关系。所以我们可以将这血一般的茶花看做罪的昭示。

5、冰锥:

在影片中,冰锥象征着苏茜的愤怒,尖利的刺口是审判之剑,是死亡。冰锥在苏茜满含愤怒地对哈维先生控诉的时候出现,冰锥断落,是死亡的宣告。“每个人终有一死”,灵魂世界中同样被杀害的小女孩霍利劝导苏茜放下仇恨,仿佛恶人终有恶报,而冰锥即是对恶人的审判之剑。影片的结局中,冰锥这一意象又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凶手哈维就被这审判之剑击中脑袋,摔下悬崖而死。

6、街心亭:

纯白唯美的街心亭是苏茜与初恋相约的地方,充满着爱和人世的眷恋,苏茜也是站在这个街心亭,从她的“天堂”向人间眺望。所以街心亭象征着苏茜对家的眷恋,是苏茜眺望家的窗口。她从那里关注着家庭里各成员的每一天琐碎的生活,看着妹妹找到恋人,看着初恋雷与女同学一天天走近。然而也是这个街心亭的挂念,使得家人也不能将她忘却,痛苦不堪,所以当苏茜看到爸爸为了她而被打重伤打算放手让他们继续生活时,街心亭在瞬间枯朽、崩塌。

7、生命树:

这是西方世界乐园的典型象征,在影片中亦是如此,伊甸园的生命树是通往真正的天堂的入口,亦是通往真正的灵魂自由的门户。

这些意象的隐喻使得整部电影充满浪漫的童话色彩,带着孩童视野的隐喻与经验,并且在这童话中又有残酷的现实因素、纠结人心的亲情羁绊——这是真正的动人。

三、现实而温馨的亲人世界:可爱的骨头终会愈合

《可爱的骨头》主旨究竟在何?影片构建如许梦幻般童话的灵魂世界究竟为何?苏茜放弃指正凶手而选择和初恋的爱人做最后的相见,使得凶手逍遥法外究竟为何?

原著作者和导演都向我们展示了这样一种考虑:

一个家庭,犹如人的周身骨骼,即使有一块破损了,缺失了,但骨架终会长全,作为缺损部分的她,固然依恋这个家庭,大家也都在忆念中感到遗憾,但全家经历了这场灾难与悲痛之后,终于融溶和合。这就是影片片名《可爱的骨头》之来历。小主人公苏茜离开了,可是她的家庭却终归要走下去。

影片探讨的是比亲情更让人思考的话题。苏茜与父亲之间的羁绊,苏茜与母亲之间的情感,甚至是年幼的弟弟巴克利,也都能感觉到苏茜在两个世界的缝隙中眺望、牵绊着他们,仿佛有一只眼睛,时刻紧盯着他们,这让家人们也难以放下她离开的悲伤。父亲近乎偏执地寻找凶手,母亲近乎绝望地逃避苏茜的死亡,妹妹琳赛对哈维终日的怀疑,这些都是因为,他们不曾放下她,他们渴望真相,他们渴望慰藉。

所以说,影片是一个关于心灵愈合的故事,而我们和苏茜一样,在窥视整个人间生活的过程中成长,收获从容。在苏茜人间与天堂的双维世界中,导演向我们展现了一种亦真亦幻的情境,使得影片别具一种孩子般的超现实主义幻想与孩子的亲情渴盼。

展开阅读全文

篇2:2024可爱动画电影《爱宠大机密》观后感

全文共 958 字

+ 加入清单

昨天去看了《爱宠大机密》,如热评所说,这才是真•疯狂动物城:两只因为闹矛盾走失的小狗把隐匿在城市各个角落的小动物们都引出来了,上天入地下海,最后在布鲁克林桥上演禽兽大作战。整部电影几乎没人类什么事,展现的是完全动物视角的纽约城。

小动物当主角的电影,萌的卖点就不必多说了,更何况《爱宠大机密》是出自小黄人的“爸爸”照明娱乐-把几个黄色圆柱体打造成全球超级IP的卖萌高手,形象自带招疼体质,对他们来说都是基本功。

有人觉得这不过是一部只靠卖萌交功课的好莱坞流水线作业,我却无法同意。二刷后总结了一下片中海量彩蛋,从画面的渲染技术到仅仅两秒的过场戏,都能看到《爱宠大机密》精致的用工和幽默又情怀满满的巧思:

致敬梗:

1、《爱宠大机密》里基本没有太多对宠物主人的正面刻画,不过从很多细节能看出主人的个性和萌点。比如鹦鹉小绿豆的主人,竟然是一个纹身光头肌肉男,这个猛男想必也是搞影视的:小绿豆一出场,踢开笼子的画面,背景是希区柯克名作《鸟》的海报,这部电影其实是个讲述鸟类莫名袭击人类的惊悚片,跟鹦鹉形象形成反差;

2、瘸腿狗老头对胖猫冰冰一见钟情,对冰冰勾勾搭搭的时候,被冰冰以“我是猫”拒绝,老头的原声台词是:Nobody is perfect,致敬了比利•怀德的《热情如火》,原片里杰克•莱蒙扮演的杰利乔装成女人遭到富豪求爱,他告诉富豪“I’m a man”,富豪的回答正是“Well, nobody is perfect”。

3、麦克和杜老大从下水道逃跑的时候,把路过的一只乌龟踢翻撞倒追杀他们的动物,这个镜头从声效到画面都模仿了超级玛丽游戏里最经典的乌龟弹射技。

4、纹身猪和蜥蜴打扮成大妈被路人发现,蜥蜴突然从猪的胸口蹦出来,致敬的是《异形》里经典的怪物从宿主身体钻出来的镜头,这个梗也被不少片子玩过。

5、博美犬啾啾看的那部狗血肥皂剧“Passion’s Passion”是戏仿美国家庭妇女超爱的墨西哥爱情剧,给剧中男主角配音的Jaime Camil自己就是演这种电视剧的。

6、坏兔子的造型疑似致敬皮克斯著名的搞笑短片《魔术师与兔子》,不管是水汪汪的蓝眼睛,还是比例失调的粉红兔耳,几乎如出一辙。电影里兔子也提到自己的主人是魔术师,后来放弃了事业;而兔子见人就咬的疯狂性格则是借鉴了英国恶搞喜剧《巨蟒与圣杯》里的神秘杀人兔。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可爱的骨头电影观后感

全文共 1727 字

+ 加入清单

读完原著已经是几年前的事了,记得当时并没有过于惊艳的感受,不过在得知Peter Jackson会将其改编成电影,又有全明星的演员阵容,于是才愈发开始期待电影的上映。其实现在回想起来对原著的剧情已经很模糊了,记得比较清楚的是全书始终以苏茜的主观视角讲述故事,在此基础上表现的梦幻美好的天堂,感人的亲情爱情以及关于凶杀案的悬疑非常精巧的融为一体。然而在改编过程中这种精巧却变成一堆缠在一起扯不清理不开的线团,虽是上等金线,却始终是混乱不堪。

个人最满意也最喜欢的是电影的前30分钟,即苏茜被杀之前的段落。这个部分流畅自然,情感和线索的铺垫以及主要人物悉数登场,而在温馨轻松的剧情下暗涌的是令人不安的悬念。看到这里时我还不禁在想是否北美媒体对Peter Jackson太过苛刻,然而电影从第30分钟开始便每况愈下。

第一部分中有场戏很棒,当苏茜在地下室惊恐地面对凶手时,她的家人正在快乐地享用晚餐,导演在两个场景之间不断交叉剪辑,营造出的气氛落差感非常有效。同样有效的是临近片尾时的最后那次交叉剪辑,苏茜“附身”到那个通灵的女孩上,与她心爱的雷接吻,与此同时凶手正将藏着她尸体的保险箱推入巨大的垃圾坑。这里两个场景的剪辑讲述的是苏茜意识到仇恨远远没有爱来得重要,因此她才没告诉通灵女孩她的尸体就在那个箱子里,而选择了与雷共度她在人世间的最后一个小时。

但除了这两场戏,影片中大多数时候的剪辑手法是无效且毫无章法的。因为在苏茜死后,现实中发生的一切都是由她以第一人称在讲述,她看到的这些事不仅仅是流水账更对她情感和思想产生巨大作用,让她从留恋到放手,从仇恨到释然。然而电影却在大多数时候将两者分割开来,一边苏茜在天堂看到的梦幻场景,花俏华丽充满想象力,一边是与苏茜无关的现实世界,家庭的破碎和凶手的活动。两者几乎完全脱离联系,甚至连续有几个段落完全没有苏茜出场,感觉天堂发生的事是一部奇幻电影,现实中发生的事又是另一部悬疑剧情片,并且镜头的切换甚至会出现毫无逻辑的情况,而时有时无的苏茜的旁白更显剧本的巨大缺陷。例如我颇为失望的苏茜在天堂观察现实世界的方式,导演让她站在白色的亭子中作出一些看到现实世界后的反应,她通过幻象看到雷在等她,或者直接参与到父亲在玉米田被陷害的过程,甚至通过结冰的水滴也能看到现实世界,但除此之外影片大多数时候苏茜与现实世界都是断裂的,仿佛现实中发生的事大多与她无关,她只是在天堂里面彷徨无聊时而开心时而低落时而愤怒时而伤心罢了。

剪辑的混乱也同时导致了叙事节奏的混乱,观众可能刚要被悲伤的气氛感染却突然被拉进梦幻世界要为特效和大场面赞叹,还没缓过神来突然又回到悬疑气氛中琢磨凶手究竟会不会被发现,如此气氛情绪混乱糅杂的情况电影中多次出现,看完全片回想起整部电影甚至不能理出其叙事条理。此外影片的配乐也是多次出现莫名其妙的状况。

当然不能说《可爱骨头》除第一部分外一无是处,虽然丝毫没有情感触动,电影最终也总算成功传达了原著的主旨。全片亮点也不少,例如苏茜的姐姐进入凶手的家盗取证据那场戏就惊悚异常,她父亲跟踪凶手进入玉米地却被陷害那场戏也很不错,当然还有最噱头的天堂戏,贯穿全片却喧宾夺主,看来Peter Jackson最拿手的仍是魔幻片。演员的表演也基本上保持水准,女主角苏茜的扮演者Saoirse Ronan在《赎罪》中惊鸿一瞥后,通过此片再次证明她将是好莱坞的明日之星;一号反角Stanley Tucci同样出色,其压抑在众人前的变态和狰狞通过面部表情一览无遗;Mark Wahlberg, Rachel Weisz和 Susan Sarandon由于表演空间不够只能说是顺利完成任务。

写到这里我才发现其实我对本片最失望的不是它混乱的叙事条理和节奏,而是所有让我感到惊喜的部分我都在预告片里面看到了,特别是天堂的梦幻戏,特别出彩的几个场景都在预告片中了,实在没想到彼得大帝的新作对我来说几乎沦为了那种“预告片更好看”的电影。

PS:貌似有很多观众没明白“可爱的骨头”的含义。

“骨头”一词在电影最后有出现,女主角的一句旁白有点题。

大意应该是骨头断裂后总会长出新的骨头,意指女主角的家庭以及这个家庭亲情~同样也可以指那些关心她爱她的人的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篇4:真实事件改编《马石山十勇士》观后感

全文共 615 字

+ 加入清单

已经很久没有被这样的革命历史题材战争故事片触动了,这里就不发表“现在生活来之不易”的情感感叹了,看了很多的商业影片,国内的国外的,突然间很怀念小时候和长辈在一起看战争片的情景,那个露天老街的黑白影像年代,什么《小兵张嘎》、《闪闪的红星》 、《地道战》 、《地雷战》、《铁道游击队》 、《上甘岭》、《英雄儿女》 、《董存瑞》 、《血战台儿庄》 、《平原游击队》、《红色娘子军》等等等等,这样一些经典镜头,是永远无法从脑海中抹去的, 直到今天回想起来那时抑制不住的激动心情,还特别感动。

电影《马石山十勇士》讲述的是抗日战争时代的故事,1942年,2万日军叫嚣着“连天上的飞鸟也要打三枪”对马石山方圆数十里进行残酷的扫荡,为了解救被围的父老乡亲,胶东军区的八路军和敌人展开了较量,有一个班的10名战士往返数次冲破敌人的火网,护送1000多名群众成功突围,而自己为了吸引敌人的注意力被围困在了马石山上,依然斗志顽强,和敌人殊死搏斗。

这部电影最值得欣赏的是,这是一部用现代电影科技拍的黑白影片,犹如前段时间热映的《南京,南京》, 我们这80后一代小时候多半都会遇上学校包场看电影的好事,那时候我们接触了不少黑白战争片,都是共和国电影初期的经典作品。虽然这部影片光影处理仍然有一些瑕疵,不太到位,比较偏向黑暗,不太看清人物的表情,但当你投入到电影情节中,这样黑白的处理才更显战争的残酷和人物的心理状况,我还是期待以后有更多这样类似的影片出品。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大事件电影观后感

全文共 1108 字

+ 加入清单

看了《大事件》,深觉此片是唸电影、传播理论、新闻以至文化研究的必看港产电影。无怪乎会被康城影展看中──诚然,《大事件》一片,其雅俗共赏的拍摄手法,简单的取材(老生常谈的兵捉贼游戏)以至剧情和对白引伸出来的种种讽喻,确是杜琪峰回应当下香港社会以至回应「电影」这种艺术本身的诚意之作。

*以影像语言揶揄影像语言──真实与虚构:从长镜头到分裂后再拼凑*

如果错过了影片开首的数分钟长镜头,确是观众的损失。那长镜头就如一个客观的第三者,由军装警员喝问悍匪「袋入面系d咩黎?」开始,由左至右,低至高,目击整场枪战如何发生,一如纪录片般真实。

剧情中提及,由陈慧琳饰演的督察Rebecca,如何利用割裂后再拼凑的,经过刻意选取的影像(蒙太奇),挽回警队的形象。于是,片开首时的长镜头(真实),与剧情中督察处理办案影片的手法(不真实),形成了一个强烈的对应。

电影语言中的「蒙太奇」,本身就如督察处理办案影片的手法一样,是经过有目的地筛选,剪裁,拼合,以图表达特定的讯息(在片中,要表达的讯息就是警察英勇行为)。杜琪峰以电影语言(影片本身),去揶揄影像媒体本身的真实性,其心思和精细的设计,确是港产片中少见的。

此外,影片最后安排由从头到尾都没有戴上过摄影镜头在身上,没有在电视上曝过光的警员张家辉,成功拯救自以为叫所有警员戴上镜头就可以知道所有实况,可以控制大局的督察Rebecca,亦是很有心思的安排──影像讯息再广再强也好,始终也没有人可以知道所有真相。

*媒体与权力──谁操控媒体谁就有权力*

媒体和权力的关系,亦是影片探讨的重点之一。兵捉贼,双方斗智斗力各不相让的桥段,在港产片中屡见不鲜,但杜琪峰却玩出了新趣味。警方利用剪接后的影像,在电视发放给公众,企图挽回警队声誉;匪帮却以互联网这个传播力比电视更强的渠道,发放警方被匪帮的炸彈赶入穷巷和「匪民同乐,同台食饭」的影像,拆穿警方的西洋镜,令警方在公众和传媒面前大出洋相。在此,jingfei双方的胜负,已经不仅是建立在「捉得到」和「走得甩」之上,亦建立在「谁更能操控媒体和讯息的发放」之上。在这个信息泛滥的年代,谁操控了媒体,谁操控了讯息的发放,谁就拥有权力。这个已几乎是全球性的权力游戏了。杜琪峰对这种现象的质疑和感叹,在片中表露无遗。

*雅俗共赏──在探讨与质疑以外亦不失娱乐性*

杜琪峰的《大事件》,确实做到了「雅俗共赏」。寻常观众可以从jingfei斗智和幽默笑位中 得到jingfei类型片的娱乐趣味,对社会/媒体议题较为敏感的观众亦能从影片的深层阅读中找出趣味。其实除了上述种种以外,杜琪峰对当下香港传媒质素以至政治现实,都有讽喻,不过我且在此搁笔,让其他站友继续讨论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哲理故事:真实的可爱

全文共 556 字

+ 加入清单

听说日本的一个电视台有一个热门节目,就是专门收集新闻节目中主持人的失误,譬如念错台词或者把话筒掉地上之类,以此结集而成一档节目,结果出人意料地受观众欢迎。

另外,还有一个例子,也是日本的一个主持人,有一天他很疲倦,刚进演播室就对着观众说道:“星期一的早晨真让人难受啊!”日本这个国家由于文化渊源的缘故,在意识形态的某些方面和我们国人有相似之处。所以我们可以猜测得到,后台的编辑策划们立刻冲进来,慌忙告诫他,不能这样说,应该说多么美好的星期一早晨啊!让我们奋发努力,加油加油,过好这一周吧!这个主持人问,你们真觉得星期一早晨愉快吗?大家望着满满的一周工作日程表,说,当然不,可是我们对观众只能那样说。最后,主持人坚持说真话,没想到看到这档节目的观众无比开心,充满了干劲。

我个人也有类似的经验。十几年来,我写字基本上是用电脑的智能拼音,偶尔用笔写字,写出来总觉得不像。有一次,我忽然问身边的一位朋友,晨曦的“曦”字我写出来怎么看着不太像啊?他笑得什么似的,说,大作家,我更“崇拜”你了啊!

另外一次,我和一位女友从赛特购物中心出来,我们分别找到自己的车后,便站在路边商量着再去王府井看看。我想了想,忽然问,王府井怎么走啊?女友先是愣了一下,然后使劲搂住我的肩,说,我好“崇拜”你啊!没人相信你是北京长大的,你跟着我走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7:血淋淋的真实事件

全文共 414 字

+ 加入清单

我今天去游泳时,我姐姐和我一起去的。我们中途想去小便,爬上来后,我和姐姐几乎同时摔了一下,可能是太滑,我倒没什么事,只是擦破了点皮儿,我滑得跪倒了就在可恶的生锈铁下水道旁边,我没什么事,可姐姐却跌倒在铁下水道那,她脚不知怎的一抽就进去了下水道,拔不出来了,很疼。我赶紧去叫人,来人围住了,赶紧用铁竿试图锹开来让姐姐的脚出来。可惜,越锹越紧,夹得姐姐的脚越痛。后来不知道怎地总算拔出来了,姐姐的小腿,却流了很多血,很痛,我看了真心疼。毕竟是表姐呀,我和她很亲的。表姐现在住在医院里,真不知什么时候才可以好,真的是……唉!表姐她皮肤本来就不大好,这么一来,唉!再说开学的时间不多了,她那伤怎么好得了!我看到姑姑姑父眼里盈着泪。可又有什么办法!哼,都怪游泳池旁的下水道,偏偏要在那,又不是标准的栏杆3分寸,偏偏是6、7分寸,人的脚可以完全塞进去了!虽说这受伤的不是我,可是,伤的是我最亲的表姐,你看,这怎么办!!!(可恶,气死我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8: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深海浩劫》观后感

全文共 355 字

+ 加入清单

2016好莱坞压轴高分灾难巨制电影深海浩劫》在北美一经上映便成为“年度黑马”,口碑横扫同期影片,烂番茄83%的极高评价与IMDb的7.7优秀评分充分证明了影片的绝对品质。这部取材于6年前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石油泄漏爆炸事件的电影,在上映前就让众多观众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加上逼真的特效、宏大的场景和走心不做作的情节,使得影片才刚刚上映,依然在各大进口片夹击之下取得佳绩,收获无数观众地极力点赞。

电影中从灾难发生到最终众人逃生的整个过程,令许多观众都看得汗毛立了起来,众人顽强的抗争和舍己为人的精神打动了无数观众。有观众甚至激动的说道:“终于在国内大银幕上又看到一部能激动竖拇指的电影。前半段沉稳老练的叙事铺排,后半段华丽的镜头(点名那个跳海跟拍长镜头)和音效,奥斯卡最佳音效编辑奖若少了你还有什么投票的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可爱的骨头电影观后感

全文共 1658 字

+ 加入清单

听说《可爱骨头》是一部小说改编的电影,而这部小说又得到了很高的评价,那么我决定到电影院里去看这部电影。

因为我没有看过原著,所以对原著暂时不敢妄加评论,或许看过之后会有一些新的看法,但看这部电影除了因为原著的评价很高,还因为导演是大名鼎鼎的彼得·杰克逊。彼得一直是我欣赏的导演之一,当然除了他拍的《金刚》我不大感冒以外,其它的作品我真的非常喜欢。我记得自己曾对彼得有过这样的评价:如果说T.R.R托尔金是小说《魔戒》的作者,那么彼得·杰克逊就是《魔戒》的视觉作者,而这部《可爱的骨头》亦是如此。

这部电影被定为罪案类影片,不过可能是原著的关系,这部电影不仅拥有罪案类作品那种诡异和惊悚的气氛,还带有一种本不可能与这种气氛融合的童话氛围。一个十四岁的小女孩被一个变态杀人狂杀死,这本身是一件很让人觉得发指的事情,而影片并没有太多惊悚片常见的那种血腥恐怖的场景,虽说每次凶手的出场都让人觉得气氛紧张,但更多的笔墨着落在一个十四岁女孩眼中的美丽世界,尽管她的灵魂已经到了天堂。

影片的开始和小说的开始一样,以一个14岁的女孩的口吻讲述自己的故事:“我姓沙蒙,听起来就像是“三文鱼”,名叫苏茜。一九七三年十二月六日,我被杀害时不过十四岁”("My name is Salmon, like the fish … first name, Susie. I was 14 years old when I was murdered on December 6, 1973.")。

《可爱的骨头》也一个关于“爱”的故事,但不只是《人鬼情未了》的爱情,还有亲情、友情。Susie热爱她的父母,她的外婆,她的妹妹和弟弟,她的同学、好友,她的初恋,当然她也热爱生活。虽然Susie离开了她所爱的这些人,但是她在天堂佑护着他们,而他们也觉得Susie一直和他们在一起,护佑着他们幸福的生活。

这里我不得不说,彼得·杰克逊也是一个造梦大师,他在影片中也采用了大量的CG技术(有很多亲朋好友问我啥叫CG,简单解释就是用电脑制作出的人物或画面),与AVATAR《阿凡达》创造出的那种奇珍的外星世界不同,《可爱的骨头》中的天堂是色彩斑斓的,犹如童话般的世界,让我们不得不回忆起童年、少年时代和伙伴们玩耍的美丽时光。Susie已经被杀死了,这是一个残酷的现实,但是Susie在天堂看到的人间依旧是色彩斑斓的,依旧是美好的,当然除了凶手的宅邸。

其实这正是这部电影最难拍的地方,首先是惊悚与唯美的融合,其次是童话与残酷的现实融合,最后是“阴暗”与“阳光”的蒙太奇手法的运用,我在这里不想给大家透露太多的剧情,但大家看到这部电影的海报就会发现,右边的女孩伴随的是阳光和色彩斑斓的世界,而左边的凶手则是阴暗诡异。可以说,彼得·杰克逊为了将这本小说拍成电影用了一番苦心。

圣诞到新年的一月份这段时间有多位世界知名的导演几乎同时发布自己的最新作品,从目前的票房和持续的宣传力度来看,詹姆斯·卡梅隆的《AVATAR》(《阿凡达》)几乎过火。就拿澳洲来说,电影院线从去年12月初就上映了《阿凡达》,到现在依然火爆,远的不说,就说我家附近的这家电影院,每天晚上6点过后的几场放映依然有大量的观众涌影院去观看。不仅如此,我还听说国内卖出了《阿凡达》的天价票,还有些人连票都买不到,也不知道是真是假,如果真是这样就有点太夸张了,那么詹姆斯·卡梅隆又可以笑傲中国票房几年了。但如果让给我选择从去年12月份到目前为止我最满意的电影是哪部,那么我会毫不犹豫的选择《可爱的骨头》,《阿凡达》的锋芒对其它电影显得是那么的不公平,但这也是商业电影竞争的残酷性。

IMDB到目前为止的打分时6.9分,这些天我观察了一下,分数在6.9到7.3之前浮动,应该说分数还是中规中矩,很多给了差评的网友多半是因为看过原著,所以对影片有些挑剔。客观点说,如果小说也是这样一种叙事手法,那么确实不大容易搬到银幕。

写到最后,我想起了彼得·杰克逊在这部电影中亦露了一脸,大家看电影的时候不妨也找找导演在哪里。呵呵!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深海浩劫》观后感

全文共 665 字

+ 加入清单

因为毕业论文的开篇案例就是墨西哥湾溢油事故,所以关注这部电影很久,作为美国目前最大的原油泄露事件,给海洋造成的污染与伤害是人类远远不可估量的,逝去的不仅仅是数字中的十一名石油工人,更多的是87天无止境的石油排入浩瀚不可及的大海,损失的也不仅仅是1.27亿加仑石油,还有不可弥补的生态损害,并不是我所研究的海洋生态补偿所能完成的任务。

作为一名自称海洋法律方向的学生感到无比惭愧,仿佛是在一切不可挽回的破坏背后来说几句无关痛痒的慰藉。看完电影后,我突然发现,渺小的不仅是人类个体,更多的是我们的视野。从自然索取者继而演变成剥削者、掠夺者,事前没有足够的防御措施,事后才来救济,救济不完全,留下的痕迹遍布了数十万平方公里。剧中那只挣扎的被石油污染成黑色的大鸟,将来会要变成成千上万只,被石油污染不得不面临死亡威胁的海洋生物,同时也象征着未来的人类。

我们在挣扎,在负隅,在顽抗,自认为用尽了力气,最后得来的却是大自然的反噬,无边无际的黑暗在慢慢吞噬着我们。那些受害家属声嘶力竭的质问,绝望的哭泣和拥抱,盲目行走伤痕累累的幸存者,是一场突发大灾难不断敲击脆弱心灵的结果。

第一次在电影院里看灾难片,带给我的震撼远及我所爱的英雄主义电影,真正的英雄是没有超能力的平凡者在突发事故面前奔跑在最前线的人,他们没有翅膀,却拼尽全力飞得更高,来保护其他人。除了开篇有些冗长无趣,中期就开始精彩,后期迷失自我,仿佛一同感受,生死存一线的危机。

我觉得非常好看,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关注海洋污染问题,尽力避免污染的扩大,给海洋生态系统一个安全的家。

更多热门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可爱的小狗啃骨头

全文共 338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万里无云、阳光明媚。我们嗮着午后暖暖的太阳,啃着美味的鸭脖子,坐在孔庙公园的石凳上,看着来来往往的人群,感到很幸福。

不远处有一只黄白相间的小,可能是闻到了肉的香味,摇着尾巴,扭着屁股,一路小跑过来。跑到我们跟前停了下来。它在地上闻了闻,接着摇摆着毛茸茸的尾巴抬起头眼睛睁得大大的、向我们示好。

我被它的样子打动了,于是扔了一块骨头在地上,它看到骨头落地,立刻跑过去用鼻子闻了一闻骨头,然后伸出粉红色的甜头舔了一舔,骨头很快钻到了它的嘴里,还时不时发出“咔嚓咔嚓”的响声。它眯着眼睛,抬着头,一副很享受的样子。好像它的生活里面只有骨头,没有烦恼。

我一块接着一块地扔,它一块接一块的吃,吃得肚子像西瓜一样。

我度过了一个快乐的下午,小狗得到了一份美食。人和动物一定要和谐相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惊悚电影可爱的骨头观后感

全文共 723 字

+ 加入清单

刚刚看到这部电影的名字的时候,脑海中一下就闪现了小时候看的《格林童话》中的《会唱歌的骨头》,看完电影后再将那故事翻出来,近结尾处,那根雪白的骨头唱道:

“你我亲爱的小牧童啊

你吹的是我的小骨头,

我的哥哥杀死了我,

把我埋在了桥下头,

为的是抢去那野猪,

好把我的公主夺走!”

当隐藏的真相大白天下的时候,一切的道貌岸然皆毁于一旦。

本片描述一个在14岁被谋杀的女孩Susie在死后目睹一个没有自己的世界的故事,但是,无论开始的创伤如何剧烈,时间平息了一切,犹如一个人的骨骼,即使缺损了一块,日久天长整体骨架始终会长全。

此片是由犯罪对被害者以及被害者的家庭的影响着手叙事,与其他描述犯罪电影不同,如从罪犯角度描述的《香水》,从调查者(警方等)角度展开调查的《犯罪心理》等。从一个普通家庭而铺陈开的亲情的演绎,使这部近乎阴森的电影变得温情起来,导演的功底使这两者得以巧妙的平衡,不会觉得生硬不自然的地方。

对于影片中Susie为什么不走,而要一直徘徊在the world in between,很明显是因为她依恋她的家依恋她的家人,然而就这样看着因为她的离开而引发的一幕幕家庭悲剧,她也不好受,但她仍然不愿离开,她放不下自己生活了14年的世界,她的情感从刚开始的迷惘焦虑到对罪犯的憎恨,直到最终以一吻结束了自己对这里的全部依赖。

我觉得一个人死后居然不想着一定要为自己报仇,为无辜的受害者们报仇,而是仍然惦记着自己被扼杀在襁褓中的爱恋,真是忒伟大了,本片另一个要传达的大概就是只顾着记仇,自己也会被仇恨所桎梏,而无法幸福吧。Like they say,

When you harbour bitterness,happiness will dock elsewhere.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深海浩劫》观后感

全文共 1489 字

+ 加入清单

最近几年好莱坞越来越喜欢拍现实题材灾难片,去年有讲述全球关注的“智利矿难”的《地心营救》,今年则有这部讲述“墨西哥湾原油泄漏事件”的《深海浩劫》,以及“全美航空1549号航班迫降纽约哈德逊河”的《萨利机长》,明年还有两部重现“波士顿马拉松爆炸案”的影片等待上映,仿佛“重大热点事件”已经成为好莱坞争抢的大IP,而《深海浩劫》的写实感更是令人印象深刻,没有好莱坞虚构类灾难片那种常见的“套路”,而是以近乎纪实的方式展现了灾难发生的全过程,因为“真实”已经足够火爆、刺激与震撼。

《深海浩劫》的故事背景是这样的:2010年4月20日,英国石油公司在美国墨西哥湾租用的钻井平台“深水地平线”发生爆炸,导致大量石油泄漏,酿成一场经济和环境惨剧,成为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一次漏油事故。虽然这是一场持续将近三个月的灾难,电视新闻里几乎每天都在进行连续剧式的播报,每个人应该有意无意都看到过,而本片聚焦的则是海上钻井平台“灾难发生的那一刻”,详细讲述这一重大灾难背后的技术成因和人为疏忽,以及灾难发生时的英雄壮举。

好莱坞的灾难片往往都爱加入家庭片元素来强化情感色彩、拉近同观众的距离,本片就从马克·沃尔伯格扮演的技术工程师的家庭展开故事,展现他所拥有的甜美妻子和可爱女儿组成的幸福家庭。他用可乐饮料来给小女儿讲解石油钻探原理的那场戏,也算是用形象生动的方式在对观众进行讲解。此外,影片充斥着大量有关海洋石油钻探的操作规程、技术细节、专业机器、工作环境等方面的专有名词,以及钻探工人团队同管理层之间的矛盾。一般的灾难片往往用前半个小时来做铺垫,而本片的铺垫戏份用得更多,很显然,导演是真正想让观众将灾难成因了解得清清楚楚,才这么事无巨细地加以展现。此外,大量的文戏也用在了刻画一个个性格鲜明的钻井工人身上,同时对于那些大腹便便的管理层,影片也并未进行脸谱化的反派形象刻画,而是揭示出他们同钻井工人基于不同的利益与立场所产生的必然矛盾。而且暗示英国石油公司重利益不重安全的公司文化,才是灾难发生的罪魁祸首,而钻井平台上的美国管理层,只不过是在这样的公司文化之下,做出符合自身职位利益的决定罢了。

影片展现的钻井平台石油泄露+燃爆的大灾难,也是此前灾难片从未表现过的,看起来比较有新鲜感,当然,在某种程度上也会对观众造成某种陌生感,比如说影片反复用特效画面表现的石油是如何经过钻探管道从海底喷出的过程,恐怕没几个观众能真正看懂。但是,石油在钻井平台上喷溅泄露并引发大爆炸的壮观场面,无疑属于观众“喜闻乐见”的灾难戏和特效大场面。尤其是爆炸那一下的冲击波破坏力格外强劲,仿佛一枚炸弹在每个人身边爆炸一样,大部分人无论身在钻井平台的何处,都瞬间被爆炸气浪掀飞出去,整个钻井平台也瞬间变成一颗火树,让观众对于海上钻井工作的危险以及石油泄露的恐怖都有了更为深刻鲜明的认识。

由于影片根据真实事件改编,所以并没有像常见的灾难片那样,过于戏剧化地营造一波三折、险象环生的灾难逃生动作戏,而是较为写实地展现了钻井工人们自救和逃生的过程。大部分人在大爆炸之后其实都安然无恙,也能够迅速乘坐救生艇逃生。影片的英雄主义主要体现了以马克·沃尔伯格为代表的少数工人身上,有一场戏马克·沃尔伯格穿过火场去接通电源,一路躲过各种爆炸和倒塌物,还有一场戏是一位工人去爬上吊塔驾驶室,挪开即将倒塌砸向幸存工人的吊塔,可惜他在完成任务之后不幸牺牲。最后,马克·沃尔伯格和一个黑人女工人因为没有赶上救生艇,还上演了一场飞跃火海、跳进大海的逃生戏,没有谁是常见灾难片中那种具有超凡体能、无敌运气的“光环主角”,有的只是基于责任与勇气的平凡英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真实事件改编《马石山十勇士》观后感

全文共 1139 字

+ 加入清单

其实,在这场反“扫荡”战斗中为掩护群众而牺牲的何止“十勇士”,那个夜晚和十勇士同样壮烈的是数百勇士!

十六团团长周光、政委张寰旭率团机关和部分连队突围时,发现沿途有很多群众,遂派人四处聚拢失散的群众,带领群众一道突围,结果延误了时机,拂晓时分遭遇“扫荡”日军,周团长、张政委指挥部队拼死阻击敌人,掩护700多名群众冲出了险境,而张寰旭政委和参谋长陈志英、参谋周文彬、组织股长牛文蔚等100多名指战员英勇牺牲。

十六团一营三连刘指导员带领一排20多名战士,在马石山北麓组织第四批群众突围时被日军发现,激战中刘指导员和20多名战士全部牺牲在马石山的悬崖峭壁上。

十七团二营营长孙涛和团敌工股长赛自来带领第七连突围至马石山以东时,遇到数百名群众,随即组织部队阻击日军,掩护群众突围,赛自来牺牲,孙营长被战士强行拖出阵地。三连连长丛培露、指导员黎光指挥全连百余名战士与日军展开搏杀,除6人受伤被俘外,其余全部牺牲。

十七团八连、九连在马石山东麓掩护500多名群众突围成功,转移至马石店,未及突围的数百名群众全部被日军杀害。当获悉小股日军宿营于海阳郭城镇,为了给死去的乡亲报仇,十七团决定八、九两连向郭城镇发起攻击。战斗发起后才发现日军多达千人,攻入镇中的八连遭到优势日军围击,力战不退,只生还3人。

在马石山南麓战斗的胶东行署公安局警卫连指导员也叫王殿元,他带领三排16名战士连夜救援千余名群众脱险,天亮后被日军包围,血战至中午,16名战士全部牺牲。王殿元负伤倒地,将最后一颗手榴弹枕在头下,用右手扣住拉弦,与冲上来的日军同归于尽。

为解救被敌人追赶至半岛最东端的群众,东海独立团二连一排和日军战斗至弹尽粮绝,剩下的7名战士宁死不屈,怀抱枪支跳入了大海。

这是一个无比悲壮的夜晚:八路军救出了被围的6000多名乡亲,五六百指战员为此献出了生命。

岂止是那个夜晚,在抗战八年的日日夜夜里,胶东八路军夜以继日地和侵华日军进行战斗,烈士的遗骨埋遍了胶东大地;岂止是胶东大地,白山黑水长城内外大江南北,人民抗日武装都在进行着反侵略的正义战争,战士的鲜血染红了神州大地。

这是怎样的一支军队?青山遗骨可以作证,那个夜晚可以作证,抗战的全部历史可以作证:他们是真正的人民子弟兵,是世界上少有的仁义之师、正义之师、威武之师。他们用最差的武器打败了最强的敌军,他们的勇气和力量来自人民,来自他们和人民群众血肉相连的亲密关系。有了这样一支人民的军队,我们伟大的民族就能够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个结论,印证着历史,也昭示着未来。

看过电影后大家的心情都很激动,影片真实再现了先烈们战斗牺牲的壮烈场面。虽然时间已经过去六十多年,但是我们不要忘记他们!用他们伟大的精神时刻激励我们,让我们不要忘本!“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2024可爱动画电影《爱宠大机密》观后感

全文共 2141 字

+ 加入清单

简单来说,《爱宠大机密》讲述的是小狗麦克和杜老大从家中走失,历经磨难,最终平安回家的故事。不得不说,这是一篇普通却优秀的动画片,国语版由何炅和陈佩斯领衔配音,很是有趣。 说它普通是因为这部影片的主角全部都是我们身边的宠物;说它优秀则是因为在影片结束时,总能让人眼眶湿润,看到那真实的爱与哀愁。

Part 1 宠物们每天的“朝九晚五” 在纽约一幢热闹的公寓大楼里,有这样一群宠物:杰克罗素梗麦克,纽芬兰犬杜老大,博美犬啾啾,兔子小白,英国短毛猫冰冰,巴吉度猎犬老头儿等等... 影片把每天主人出门后、回家前的这段时光描述成宠物们的天地——有的和其他宠物一起出去玩儿;有的聚在一起分享主人的糗事;还有的在不停捯饬自己的外貌,使自己看上去更可爱,以便从主人那里要来更多的零食。每逢“朝九晚五”的主人们出去忙碌,宠物就进入了一天中最自由、最惬意的时光。 影片中的麦克(何炅配音)是一只十分黏人的宠物狗,每天最大的乐趣就是坐在门口等着主人凯蒂回家。它自我感觉良好,认为自己是凯蒂生活的中心,享受着凯蒂的爱。杜老大则是凯蒂从收容所带回来的一只壮硕、毛茸茸、不懂社交的巨型犬。他历经磨难,毕生的梦想就是拥有一个温暖的家;他讨人喜欢,唯一的愿望就是再也不回去收容所。但这位体型威猛的新伙伴不仅自私还有点儿粗鲁,不但分享了麦克的爱,还把麦克原本平静幸福的生活搞得一团糟。于是麦克开始反击,将其视为“第三者”并百般阻挠,最终他们一起遇到了动物界的黑帮大哥兔子小白(陈佩斯配音),卷入了一场跌宕起伏的城市历险记。 小白是纽约城里被遗弃宠物大军的带头大哥,呆萌外表下有一颗被伤害了的心,它和它的伙伴们住在纽约城市阴暗的下水道里,一心伺机报复人类;而小博美啾啾是麦克的邻居,一直暗恋着麦克,当麦克遇到危难时,她率先挑起大梁,号召街坊邻里的小伙伴走上了一条寻找营救麦克的路。

Part 2

谁的世界没有秘密? 谁的世界没有秘密?人类如此,动物界亦然。 动物们都深深爱着自己的主人,无论平时再疯闹,也都会摇着尾巴等待主人回家。都说人类的感情是那么的脆弱,而宠物们对我们却是那么的忠诚。 其实,宠物们不是无所畏惧,他们怕极了情谊的丧失。在他们心中,也可以有深沉的爱。作为主角之一的杜老大,个头大棕色的毛又密又乱,邋里邋遢,还霸道自私,和麦克上演宠物版的“宫心计” ,一点都不讨人喜欢。但令人惊讶的是,在他回忆老主人的时候,竟展现出了无比温柔的那一面。那个时候他还小,他的主人是一个老头子,他们一起吃饭,一起玩耍,一起睡觉,主人陪他长大,他陪主人变老。朝夕相伴间,度过了最美好的时光。而美好的日子总是那么短暂,有一次杜老大走丢了,多年后却不敢回家。他失落地问麦克,“主人还会记得我吗?他大概已经忘了我吧!”这让我想到了之前看的纪录片《狗狗在中国》,其中有一段描述了一个家庭和一只养了十年的下身瘫痪了的腊肠犬。自从腊肠生病后,就每天想方设法讨好主人,主人对着镜头流着泪说:“我知道他怕我们丢下他。” 我们不是主人,我们是家,我们是一切。在影片的设定中,性格分裂的兔子小白的存在也给人启迪。他外表娇小可爱,内心却很是阴暗,一心想复仇,毁灭人类。这当然是有原因的:他回忆起随着当年魔术师主人的失业,他被狠心的遗弃;伙伴纹身猪也很可怜,在纹身店里,所有的学徒都拿他练手,但当他身上被纹满了各种图案已经没有价值之后,最后也被抛弃。于是,地下管道的反人类组织里出现了被遗弃的各种动物,有蛇,有老鼠,有鳄鱼。数不胜数的动物们,让我们不禁扪心自问,我们到底做了什么才让爱变成了怨恨? 欢声笑语,想来也是影片的初衷——人与动物和谐相处,可以建立更深层的依赖关系。我们可以选择他们,但一定不能抛弃他们。

Part 3

爱是永不止息,爱能战胜一切 圣经里如是说:“爱是永不止息,爱能战胜一切,爱永远不会失败。”正如电影里所描述的,麦克和杜老大争风吃醋互相排挤,最后两败俱伤,一同落入了坏人的手中,但最后因为他们的互相帮助和爱使大家逃离困境。下水道里的动物们因为仇恨而汇聚,但面对危难最终因着爱而彼此联合,最终成为了朋友;就连遗弃宠物帮的老大小白,也因为爱被收养,有了一个爱他的主人,和幸福的归宿。小白刚刚被新主人抱在怀中的表情是愤怒的,但当小女孩轻柔的抚摸他耳朵的时候,这个黑帮老大小白兔瞬间安静下来,表情转变成不可思议的萌态。 动物是懂得情感的,他们只需要一点点温度,就会欢天喜地毫无保留地爱着人类。

所幸,电影的最后,爱战胜了一切。经历了一场大冒险之后,每只动物都平安回到了家。他们站在门口,摇着尾巴,怀着迫切的心情开心的迎接主人回家。

Part 4

宠物也需要我们的陪伴,而不仅仅是陪伴我们 每当夜晚的时候,灯火通明,几乎每户人家都有一只可爱的宠物。他可能是一条狗,一只猫也可能是一只小鸟,一条小鱼,甚至是一只小仓鼠。他们日日夜夜陪伴着我们,给彼此带来温情。 我们可以依赖的东西太多,而他们却只有我们。宠物也需要我们的陪伴,而不仅仅是陪伴我们。《爱宠大机密》这部普通却又优秀的动画片,会让人看到那真实的爱与哀愁。

心情不好的时候,不妨多看些有关陪伴、成长、亲情的电影,用这种最简单不过的主题让我们自己热泪盈眶,让我们学会更爱身边的一切!

更多热门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大事件电影观后感

全文共 973 字

+ 加入清单

电视摄制队无意中摄得警队于街头被陈一元率领的悍匪重创,令全港市民哗然。警方威信顿时荡然无存。为了重整士气,全港三万名警察誓要捉拿重犯归案。同时,警方为挽回声誉,通过大众传媒表演的一场捉拿匪徒的“媒体秀”。市民全都屏声静气,观看这场电 视史上前所未有的“大事件”。

影片中媒体拍到警察举手投降的照片,引发了市民的警察办事能力的怀疑。在这里体现了媒体对民众的控制能力。后来,警方也通过媒体来演戏,这就让我们怀疑了媒体的真实性和透明度。所谓的传媒报道其实就是一部分人操控的戏。

在当地社会,媒体的作用无孔不入,他们的诱导和塑造能力是前所未有的,绝不能被低估。从《大事件》影片中可以看出,传者是主动的,相对于处于主导地位,受者则是被动的、容易接受影响。

《大事件》中警方打感情牌,制作宣传片向媒体和市民 宣讲警察有家室的苦衷。此外,在用餐时间警方还给执勤警察和媒体记者送上丰盛的工作餐和水果饮料,表现出无微不至的善意与关怀。与此同时,当大楼内受困的 劫匪通过电视报道得知警方公布的言论时,他们也通过网络发布自己录制的资料与素材,资料内警方行动受挫,而劫匪关心人质,共进丰盛午餐再一次令舆论哗然。 除了这双方之外,里面还有一方就是信息传播的媒介,即新闻媒体。

然而不得不说到的还有影片中重要的一个人物——方洁霞,她站在警方的立场上决定了哪些新闻可以报道,哪些必须剪掉,她就是对整个信息加工、筛选的的把关人。传播者不可避免的会站在自己的立场上与视角上,对信息进行筛选与过滤,这种对信息进行筛选与过滤的传播就是把关。方洁霞正把来自各处的新闻汇集后,把对于警方不利的新闻报道剪掉,只对媒体公开一些有利于挽回警方颜面的新闻报道,这就把她作为一个把关人的位置毫无保留的暴露出来。当然,在当今的社会大环境中像方洁霞这样的把关人并不少在,事实上,在整个社会范围的信息大循环中,每个人都有意或无意的充当着把关人,都在自觉或不自觉的扮演把关人的角色。

由于大众传播的信息面广、量多,因而影响巨大。因此不难体会到,作为传者的大众媒介,责任是重大的。公关部门需要借助传媒这一最强大的大众传播 媒介向公众发布组织的相关信息,在影片中就是通过传媒重塑警察的英雄形象;另一方面,新闻媒介也要通过公关部门来获取新闻信息或者新闻线索,也就是影片中直播警察抓贼这一重大新闻。

复旦视觉

[大事件电影观后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良心永不过期真实事件

全文共 1341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以德报怨应该是感动人的一种方式了吧。这也是良心的一种表现。

2007年11月,澳大利亚新任总理陆克文对外发表公开声明,向澳大利亚土著人过去遭受的不公待遇表示诚挚的道歉,并将接受他们合理的索赔要求。声明一经发表,在一片哗然中,人们的思绪不禁又飘飞到一百多年前。

19世纪60年代开始,生活在偏远的内陆定居点、过着简陋生活的澳大利亚土著人,遭到了当时政府的残酷压迫。他们的儿女,即将被硬生生地从他们身边抢走,交由当时的白人家庭抚养、教育。

谁想亲生儿女眼睁睁地被人从身边抢走?谁想自己的家庭被人无情地毁灭?愤怒的澳大利亚土著人终于筑成了抗击外敌的战线,与侵袭者展开了殊死的搏斗。但是,两者之间的实力悬殊太大,澳大利亚土著人根本就抵挡不住武器先进、装备精良的入侵者,最终以惨败而宣布投降。自然,他们的儿女也就被入侵者活生生地从他们身边夺走,融入了一个又一个陌生的白人家庭里。

这些澳大利亚土著人的儿女,自从寄养在白人家庭之后,便失去了以往的一切自由。他们被限定在固定的区域内活动,每天都要干一些连成人都无法忍受的重活,时常受到白人的虐待,而且还被禁说他们自己的家乡语言。

澳大利亚土著儿童的这一悲惨历史,直到尘封了一百多年才被世人揭开。1997年,一份名为《请允许他们回家》的报告,详细披露了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一百多年的时间内,澳大利亚土著儿童被迫离开家园并接受白人家庭虐待的事实,从而让这一问题引起了澳大利亚社会的重视。而澳大利亚土著儿童,因此也被称为“被无情掠走的一代”。在此期间内,澳大利亚政府对此从来都是漠然视之,不理不问。

一百多年来,澳大利亚土著人也曾对此进行过无数次的声讨,但都无果而终。直到上个世纪70年代,澳大利亚政府才注意到澳大利亚土著儿童的问题。但却一直拒绝道歉。澳大利亚几届政府都认为,澳大利亚土著儿童的遭遇是过去政府所为,属于过期行为,他们完全没有道歉的义务。更让他们担心的是,道歉可能会引发澳大利亚土著人数额巨大的索赔。

澳大利亚国内,虽然也有很多人支持政府向土著人道歉,但都因政府的不予理睬而以失败告终。在支持道歉的浩荡队伍中,陆克文就是其中的一名。从小就从书上得知这一史实的他,心里就发誓一定要还澳大利亚土著儿童一个公道。他始终认为,个人也好,国家也好,都应对过去的事情负责。

2007年11月27日,终于位列澳大利亚政治舞台中心位置的陆克文,力排众议,毅然决定向澳大利亚土著人公开道歉。陆克文向反对他道歉的人解释:“确实,澳大利亚土著人所遭受的不公待遇是过去政府所为,但我们作为澳大利亚的领导者,有义务承担过去政府所犯下的错误。因为,在一个崇尚文明、自由、发展的现代化国度里,行为可以过期,良心却永不能过期!”

陆克文代表国家公开道歉之后,正当澳大利亚政府准备等待澳大利亚土著人大规模的索赔时,令他们意想不到的事情却发生了。原来,一向要求索赔呼声很高的澳大利亚土著人,在得知陆克文公开道歉一事之后,竟纷纷偃旗息鼓,停止了一切索赔的要求。从陆克文公开发表道歉声明一直到现在,澳大利亚所有的州政府,都没有接到任何一例关于澳大利亚土著人的索赔要求。

澳大利亚土著人这样解释,我们之所以不需要赔偿,是因为他们的道歉,已经给了我们心灵上最大的慰藉。更重要的是,我们也有良心!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真实事件改编《马石山十勇士》观后感

全文共 473 字

+ 加入清单

在暑假期间,我看了一部感人至深的红色电影——《马石山十勇士》。影片讲述了九名性格各异的战士在其班长王殿元的带领下,帮助马石山的乡亲们突出重围的故事。七名战士先后身亡,三名战士被逼至尽头,但他们视死如归,藐视敌人,纵身跳下悬崖。这一刻,我深刻感受到了一股充满中国人的正义的味道。同时也为十位勇士的牺牲感到难过。

影片中有一人虽不时十位勇士之一,镜头也不过几个,但我记住他了。他叫冯源书,只是一个被鬼子强迫做翻译的马石山的青年人而已。他将自己所知道的情报告诉了王殿元。面对村里人的愤怒与不解,甚至还要打死这个“汉奸”。冯源书跪下来由衷地说道:“乡亲们,俺不想看到你们受到伤害,俺也是中国人哪!”最后,冯源书为了帮助王殿元而倒在了罪恶的枪口下……冯源书的爱国精神,说不定我们这些后生也不具备的。

不仅如此,看完此片,我也为自己而感到羞耻,革命先烈用热血与生命铸就了我们今天的生活。而我,却是如此不争气,整天贪婪地“吃”着前人给我的“苹果”,我错了,彻彻底底地错了,“或许我该为祖国做点什么”我这样想着。所以,我必须更加努力地学习,为祖国复兴奉献自己的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热血教师观后感——真实可爱的克拉克先生

全文共 699 字

+ 加入清单

新学期工作的第一天,带着假期的余乐,心情依然异常的放松,没有丝毫的工作状态。黄校长很会读心,工作第一天就有好点子,让我们观看《热血青年》,观看过程悲喜交加,观看后受益匪浅。

《热血青年》讲述的是一位美国教师克拉克为了拯救一群“不可救药”的学生所做的种种努力,他有一颗坚持不懈的心,终于让那些看似刁蛮的孩子重拾了自己的梦想,走上了正途。这是一部感人至深又不乏幽默的片子,让我们在看的时候不禁笑又不禁深思,甚至不禁掉泪,而这都是克拉克老师带给我们的感受。

我之所以喜是因为这是一个超可爱的老师。影片的一个细节感动了我。克拉克老师为了能让这些孩子安静的听自己讲话,他甚至用了一种“自残”的方式——只要孩子们15秒不说话,他就喝一罐奶,而孩子们为了看他吐,真的安静了一节课。我们说这个老师超可爱,是因为这节课他只讲了动词,但他却付出了常人无法可想的代价。这个“可爱”却深深的感动了我,他将学生放在了自己的身体健康甚至是生命之上,这不就是我们学校倡导的以生为本的真实写照?

还有一个细节令我非常感动,说他让我感动是因为他的真实。当他在“苦口婆心”的劝导说服而毫无成效之后,在一个女孩子成功的惹怒了他之后,他爆发了,内心的那种无奈让他终于有了放弃的念头。我想,我们都能理解他,因为爱的深,所以内心的无力会被无限的放大。但他还是回来了,继续为了这些孩子的未来无私的付出着。看到这里,我想如果我们每一个教师面对自己班里的那些所谓的“坏”孩子的时候,能像克拉克老师一样。我想,我们会成为在孩子的生命中有所影响的人。

观看了影片,我被克拉克老师的人格深深感染了,悲喜有之,收获有之。感叹之余,我将继续思考,继续向前......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可爱的小狗啃骨头

全文共 426 字

+ 加入清单

在这9年的成长过程中,我见过许许多的小动物的动作,有公鸡在打架、小猫在爬爪子、熊猫在吃竹子……,其中让我印像最深刻的就是小在啃骨头,它的动作像大海的水永远不会干涸一样永远印在我心中。

记得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天空飘着几朵轻纱般的白去,我像往常一样回到家。忽然,我听到从厨房里传来一阵汪汪的声音,我来到厨房,只见我的那只黑白相间的狗狗在橱柜上转来转去,圆圆的小鼻子,像一个小珠子一样,鼻子上方装着两颗宝石。我看见小狗的样子,就从冰箱里拿出了一个光骨头,小狗看见了,从橱柜上跳下来,我索性的把骨头丢到地上,小狗咬起骨头,走到了一个偏僻的角落,津津有味的吃起来。小狗先头上的咬了,然后舌用脚按住中间,又咬了一口,最后,它把中间剩下的咬起来,放到了它的小饭碗里,然后跑到它的小窝里呼呼大睡起来。看来,这只小狗做事还是有绐有终的。

这就是小狗在啃骨头的情景,这件事虽然过去了,但是我还记的清清楚楚,每当想起小狗在啃骨头的情景,就会让我想起那只小狗的可爱的样子。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