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关于小满的由来(推荐20篇)

小乌龟很胆小,巴西龟喜欢吃肉,中华贵喜欢吃素食。我每次给它们喂食时,它们都把头躲在龟壳里,等我走开以后,接下来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关于小满的由来,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浏览

3593

作文

1000

元旦的由来

全文共 694 字

+ 加入清单

一年一度快乐的元旦又要到来了,大家都很开心。但是大家知道元旦的由来吗?

从前,在一个风景如画,山清水秀的小村庄里,生活着一群小动物和一群从外地来的人。奇怪的是这里的小动物都和人一样有感情,但都不会掉泪。大家生活的其乐融融。

有一户人家养着一只狗和一只猫,狗叫元元,猫叫旦旦。元元的胆子特别大,连狼也畏它三分;而旦旦却胆子很小,见了一个稍大些的老鼠就抱头“鼠”窜。它们两个原本应该是“冤家”却成了好朋友。

有一户人家养着一只狗和一只猫,狗叫元元,猫叫旦旦。元元的胆子特别大,连狼也畏它三分;而旦旦却胆子很小,见了一个稍大些的老鼠就抱头“鼠”窜。它们两个原本应该是“冤家”却成了好朋友。

有一天,元元和旦旦一起在山坡上玩耍,正当它们玩到兴头上时,

却被一只狼给盯上了,而它们却毫无察觉。这条狼在草丛里虎视眈眈的看着它们,口水只落三千尺,看起来有好几天没吃东西了,但转念一想:我认识那只狗,一只狼肯定打不过它,还是叫些兄弟吧!想罢便离开了。不一会儿就叫了一大群狼,全是被元元打伤过的,准备报仇。

狼一冲出来就被元元察觉到了,对旦旦大喊:“旦旦,快跑,狼来了!去叫村庄里的人来帮忙!”旦旦一听到元元说的话腿立刻就软了,元元挺身而出,挡在旦旦前面与狼搏斗起来。元元虽然厉害,但由于寡不敌众被扑倒在地。旦旦不知哪来的勇气,把压在元元身上的狼撞倒在地。然后冲下山坡,去叫村里的人帮忙。

等“救兵”来到时,元元已经死了。旦旦见此,流下了眼泪。从此不吃不喝,不久就去陪元元了。人们见此,不由感叹:“我们人类有时会为一些利益而放弃友谊,而它们却把友谊放在了第一位!”

那天正好是一月一日,人们为了纪念它们,把那天定为了元旦。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清明节的由来

全文共 357 字

+ 加入清单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大家都知道这是一首杜牧写的清明古诗。

今天是星期五,我爸爸一大早说:“清明节到了,祭祖坟了,这是我们中华的风俗。”我得意地说:“谁不知道啊!好像就你知道一样。”妈妈和我一唱一合害得爸爸一个字都不敢说了。

我们一家三口人来到祖坟前面,我们先拿出打火机,然后拿了几串小鞭炮放放,刚开始放,我就躲到了爸爸妈妈的怀里,连头都不敢升到外面看一下,爸爸说:“孩子别怕,放鞭炮没什么好怕的。”妈妈说:“是啊,放鞭炮不要怕。”我说:“我就怕,我害怕得很啊!”我原本是个喜欢放鞭炮的人,可现在为什么这么怕了呢?这都怪一个小鞭炮若的祸,那是我六岁的时候,我再玩的时候检到一个小鞭炮,我把它给放了,可是它爆炸的速度太快了,只听啪的一声,我的手被炸出了血,当时我痛的哇哇大哭……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母亲节的由来

全文共 486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是20xx年的5月12日,是母亲节。有心的一定会记得。

日起源于古希腊。在这一天,古希腊人向希腊众神之母希布莉(Cybele,宙斯、波塞冬、哈德斯、得墨忒耳、赫拉和赫斯提亚的母亲,故称众神之母)致敬。到古罗马时,这些活动的规模就变得更大,庆祝盛况往往持续达三天之久。当然,古时人们对女神的崇拜只不过是一种迷信,它同今天人们对母性的尊敬是大不相同的。在17世纪中叶,母亲节流传到英国,英国人把封斋期的第四个星期天作为母亲节。在这一天里,出门在外的年轻人将回到家中,给他们的母亲带上一些小礼物。

20xx年11月13日,全国政协委员李汉秋就曾以《创设中国母亲节》为题,提出设立中国人自己的母亲节,并提出孟母可作为中国母亲节的形象代表。20xx年12月,中国民协节徽文化委员会、邹城市委市政府、北京东方道德研究所、石家庄市中小学生校外综合实践活动基地等4家“母亲节”核心发起单位正式成立“中华母亲节促进会”,确定将农历的四月初二,也就是孟母生孟子这一天定为中华母亲节,并决定在首届中华母亲节到来之际举行一系列庆祝活动。现在世界流行的母亲节是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是美国最先设立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3:中元节的由来

全文共 242 字

+ 加入清单

中元之名起於北魏,中元节又称鬼节或孟兰盆会。根据五杂俎的记载:道经以正月十五日为上元,七月十五日为中元,十月十五日为下元。修行记说:七月中元日 ,地官降下,定人间善恶,道士於是夜诵经,饿节囚徒亦得解脱。 佛教也在这一天,举行超渡法会,称为屋兰玛纳(印度话ULLAMBANA)也就是孟兰会。孟兰盆的意义是倒悬,人生的痛苦有如倒挂在树头上的蝙蝠,悬挂着、苦不堪言。为了使众生免於倒悬之苦,便需要诵经,布绝食物给孤魂野鬼。此举正好和中国的鬼月祭拜不谋而合,因而中元节和孟兰会便同时流传下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4:端午节的由来作文

全文共 515 字

+ 加入清单

农历五月初五,俗称“端午节”。“五”与“午”通,“五”又为阳数,故端午又名端五、重五、端阳、中天等,它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据说,吃粽子和赛龙舟,是为了纪念屈原,所以解放后曾把端午节定名为“诗人节”,以纪念屈原。至于挂菖蒲、艾叶,熏苍术、白芷,喝雄黄酒,则据说是为了压邪。尽管端午节年年过,但是关于端午节的来历,却不甚清楚,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诸说。

端午节的来历之一:纪念屈原说。此说最早出自南朝梁代吴均《续齐谐记》和北周宗惊《荆楚岁时记》的记载。据说,屈原于五月初五自投汩罗江,死后为蚊龙所困,世人哀之,每于此日投五色丝粽子于水中,以驱蛟龙。又传,屈原投汩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一直行至洞庭湖,终不见屈原的尸体。那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当人们得知是打捞贤臣屈大夫时,再次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看来,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与纪念屈原相关,有唐代文秀《端午》诗为证;“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展开阅读全文

篇5:“38妇女节”的由来

全文共 1828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三八妇女节是我国一个最尊重女性的节日,这一天女性的地位是很高的,下面是小编整理的“38妇女节”的由来,欢迎大家阅读!

国际三八妇女节(International Working Women‘s Day)

联合国妇女权益和国际和平日(U.N. Day for Women‘s Rights and InternationalPeace)

我国第一次纪念“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是(不能用“始于”)1924年。当年,我国劳动妇女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于广州举行了"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的纪念活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于1949年12月通令全国,定3月8日为妇女节。

关于国际妇女节的起源,大多数的文字记载是这样的:美国芝加哥女工在1909年3月8日这一天为了争取政治、经济上的平等权利而举行了盛大的游行示威。第二年,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的第二届国际社会主义妇女代表大会上,克拉拉·蔡特金提议把这一天作为国际妇女的节日。于是,国际妇女节就诞生了。其实,国际妇女节的确立及其庆祝日期的选定,并不是简单地与某一具体的历史事件相关联。

3月8日 是三八妇女节,又称国际劳动妇女节、妇女节,是世界各国妇女争取和平、平等、发展的节日。关于三八妇女节的由来,有几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

1908年3月8日,1500名妇女在纽约市游行,要求缩短工作时间,提高劳动报酬,享有选举权,禁止使用童工,她们提出的口号是“面包和玫瑰”;面包象征经济保障,玫瑰象征较好的生活质量。五月,美国社会党决定以二月的最后一个星期日做为国内的妇女节。

1910年,德国社会学家蔡特金(Clara

Zetkin)建议为了纪念美国服装工人的罢工应设定一天当“国际妇女节”。该建议被在哥本哈根召开的国际妇女社会学家会议接受,但并未定出具体日期。

1917年,俄国妇女号召在 2月23日

罢工以要求“面包和和平”,抗议恶劣的工作环境和食物短缺。这天依据俄国使用的儒略历是当月的最后一个星期日,折合成欧洲广范使用的格里高历是 3月8日 。

1924年,中国共产党在广州召开了第一次“三八”节纪念大会。

1949年,我国中央人民政府做出决定,将 三月八日 定为妇女节,该日全国妇女放假半天,举行各种仪式纪念,庆祝活动。

1977年12月,联合国采纳了一项决议声明,联合国妇女权益日,根据各成员国的历史和传统,各成员国确定在一年的某一天,对联合国而言,国际妇女节定为

3月8日 ,且从1975年开始。

第二种说法:

1909年3月8日

,美国伊利诺斯州芝加哥市的女工和全国纺织、服装业的工人举行规模巨大的罢工和示威游行,要求增加工资、实行8小时工作制和获得选举权。这是历史上劳动妇女第一次有组织的群众斗争,充分显示了劳动妇女的力量。斗争得到全国乃至世界其他国家妇女群众的广泛同情和热烈响应,最后取得了胜利。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战争的阴影笼罩着世界,帝国主义企图瓜分殖民地。1910年8月,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了国际社会主义者第二次妇女代表大会。出席会议的有17个国家的代表,会议讨论的主要问题是反对帝国主义扩军备战,保卫世界和平;同时还讨论了保护妇女儿童的权利,争取8小时工作制和妇女选举权问题。领导这次会议的著名德国社会主义革命家、杰出的共产主义战士克拉拉·蔡特金倡议,以每年的3月8日作为全世界妇女的斗争日,得到与会代表的一致拥护。从此以后,“三八”妇女节就成为世界妇女争取权利、争取解放的节日。1911年的

3月8日 为第一个国际劳动妇女节。

我国是1922年开始纪念"三八"节。中国妇女第一次群众性的纪念"三八"节活动是1924年在广州举行的。

1949年12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规定每年的 3月8日

为妇女节。联合国从1975年国际妇女年开始庆祝国际妇女节,确认普通妇女争取平等参与社会的传统。1977年大会通过了一项决议,每个国家按照自己的历史和民族传统习俗,选定一年中的某一天为联合国妇女权利和世界和平日。对联合国而言,国际妇女节定为

3月8日 。

第三种说法:

在第一种说法的基础多一件争取自身权利的事件:1857年3月8日,美国纽约的服装和纺织女工举行了一次抗议,反对非人道的工作环境,12小时工作制和低薪,游行者被警察围攻并被驱散,两年以后,又是在三月,这些妇女组织了第一个工会。

不管事件过程到底是怎样的,我们都可以看出一个世纪以来,各国妇女为争取自身的权利做出了不懈的斗争和努力。历史告诉我们,这一天得来不易。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国际儿童节的由来作文

全文共 421 字

+ 加入清单

儿童节,也叫"六一国际儿童节",每年的6月1日举行,是全世界少年儿童的节日。

1949年11月,国际民主妇女联合会在莫斯科举行理事会议,中国和各国代表愤怒地揭露了帝国主义分子和各国反动派残杀、毒害儿童的罪行。为了保障世界各国儿童的生存权、保健权和受教育权,为了改善儿童的生活,会议决定以每年的6月1日为国际儿童节。

在此以前,世界上的许多国家就有儿童节。1925年,国际儿童幸福促进会倡议建立儿童纪念日,英国、美国、日本等国积极响应,先后建立了自己国家的儿童节,英国规定每年的7月14日为儿童节,美国规定5月1日为儿童节。日本的儿童节很特殊,分男女儿童节,男儿童节5月5日、女儿童节3月3日。我国在1931年也曾经规定4月4日为中国儿童节。

自从1949年确立6月1日为国际儿童节以后,世界各国纷纷废除原来的儿童节,而统一为"六一国际儿童节"。我国中央政府1949年12月宣布:以"六一国际儿童节"代替原来的"四四儿童节",并规定少年儿童放假一天。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清明节”的由来作文500字

全文共 579 字

+ 加入清单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我想许多同学都知道这首关于清明节的诗,但是你们对清明节的来历是不是很清楚呢?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因国乱出逃,来到了一个非常穷的地方,这是他们的食物也没有了,身边只有介子推等几个臣子了。重耳因长期风餐日晒饿的快不行了,介子推偷偷的从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一块肉,煮了一碗肉羹汤给重耳吃,但重耳并不知道这是介子推自己身上的肉,过了许久,重耳才知道并流下了感动的眼泪。十九年后,重耳作了国君,就是历史上的晋文公。作了晋国国君后的重耳奖赏了当初伴随他流亡的臣子,但唯独没有介子推,许多人都未介子推鸣不平,劝他去面君讨赏,但介子推并没有去,而是带着母亲在绵山隐居。晋文公听说后羞愧极了,亲自带人登门去请介子推,但这时的介子推已离家去绵山。晋文公带人来到绵山,但莽莽大山,让他们无法找到介子推,为了将他找出来,于是晋文公下令火烧绵山。大火并没有将介子推逼出绵山,却将他活活烧死了。火熄灭后,大家看到的是介子推背着母亲,靠着一颗大柳树烧死了。晋文公见状十分悲伤,这时大家在树洞里发现了一封血书: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这一天定为寒食节。第二年去时,发现那棵老柳树又复生了,所以,寒食节的后一天是清明节。

看了这个故事你们是不是对清明节有了更多的了解。

展开阅读全文

篇8:端午节的由来

全文共 473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是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我们一家人在饭厅快快乐乐的吃着粽子,我突然问爸爸:“端午节是怎么来的呢?”爸爸说他也不知道,其他人也纷纷表示不知道。于是,我只好自己去翻书查找。

相传在古代,楚国谋士―屈原深受楚怀王的重用。那些卑鄙小人就经常在楚怀王面前说屈原的坏话,楚怀王渐渐不用他了,屈原见自己的政治抱负不能实现,悲愤不已。有一回强大的秦国派人找楚怀王议和,屈原看出这是秦王的阴谋,便去劝阻楚怀王,没想到楚怀王不但不听他的,还将他驱逐出都城。结果楚怀王一到秦国就被关机牢房里,三年后因忧郁成疾死在了秦国。楚怀王死后,楚襄王即位后,整天吃了玩,不理朝政,楚国一天一天衰弱下去。屈原多次劝说楚襄王,反而被流放到了遥远的汨罗江边。后来亲王占领了楚国的都城,屈原知道了这个消息后悲痛万分,因不愿做亡国奴而于农历五月初五这天跳进了滚滚的汨罗江里,后来百姓们为了保全屈原的尸体而往江里面投放粽子和鸡蛋,希望江里的鱼不要吃屈原,还把船装扮成龙的样子在江面上划来划去以便驱赶水怪。从此为了纪念屈原的爱国精神,就把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定为端午节。

喔,原来端午节是这样来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9:万圣节的由来

全文共 488 字

+ 加入清单

万圣节由来万圣节的由来明天就是万圣节也就是鬼节,你们知道它的起源吗?古时候人们认为恶灵在每年10月31日的夜晚重返人间,为了驱逐恶灵,他们会将房子里的炉火和烛台熄灭,将房子弄得很荒凉,好像没人居住一样,这样恶灵就不会进屋去。他们也会故意穿得很邋遢,看起来很丑,这样恶灵就不愿意接近他们了。另外,他们还知道恶灵害怕噪音,于是他们穿着奇形怪状的服装上街游行。万圣节像今天这样有趣,是因为异教徒没有听从教会。他们在万圣节继续沿用许多缩温节的仪式,有些仪式现在仍然存在。

例如,"不给糖就捣蛋"(trick or treat)这个习俗,来源于异教徒相信鬼魂会在每年降临人间的时候给活着的人制造麻烦。为了保护自己不被恶灵伤害,人们穿上看起来像鬼的衣服,并且准备面包、鸡蛋、苹果等食物当供品以求好运。人们戴着面具,穿着迷惑鬼魂的鬼服,挨家挨户收供品。慷慨的人点起灯火,受到良好祝愿,但吝啬的人却受到威胁。这个习俗延续至今,成千上万的儿童穿戴起来,逐户敲门要求款待。然而大多数现代人并不怕鬼,在万圣节,当小气的人看见有人拿着"家伙"经过,并朝小气的人的家里丢鸡蛋的时候,不免会有些提心吊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端午节的由来作文50字

全文共 390 字

+ 加入清单

农历的5月初5,是中国的传统节日——端五节。端五节是怎样来的呢?这就要从很久很久之前说起。

年龄战国时期,楚国有1个大夫叫屈原,他不但是1个管理国度的优秀人材,还是1个伟大的诗人。事先,秦国把楚怀王抓走了,屈原建议楚怀王的儿子楚顷襄王把大王救回来,但楚顷襄王怕打不过秦国,优柔寡断。有1个坏人不想让屈原受宠,就在楚顷襄王眼前说屈原的好话,楚顷襄王信了那团体的话,就把屈原的封地没收了,把他放逐到汩罗江那里了。终究,楚国被秦国灭掉了。由于屈原是1个很爱国的诗人,他痛澈心脾,就写了1首《天问》的诗,决计和国度共存亡,就抱着1块石头跳进了汩罗江,完毕了他悲壮的终身。事先,许多人为了救屈原,就驾着船,向江里投饭团和肉丸,并向江里倒雄黄酒,避免鱼虾咬伤屈原的身体。后来,人们为了留念这位伟大的诗人—-屈原,就把每一年的农历5月初5定为端五节,并在这天,举行赛龙舟活动,并包粽子、喝雄黄酒。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端午节的由来400字作文

全文共 421 字

+ 加入清单

农历的五月初五,是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端午节是怎么来的呢?这就要从很久很久以前说起。

春秋战国时期,楚国有一个大夫叫屈原,他不但是一个治理国家的优秀人才,还是一个伟大的诗人。当时,秦国把楚怀王抓走了,屈原建议楚怀王的儿子楚顷襄王把大王救回来,但楚顷襄王怕打不过秦国,犹豫不决。有一个坏人不想让屈原受宠,就在楚顷襄王面前说屈原的坏话,楚顷襄王信了那个人的话,就把屈原的封地没收了,把他流放到汩罗江那里了。终于,楚国被秦国灭掉了。因为屈原是一个很爱国的诗人,他心如刀割,就写了一首《天问》的诗,决心和国家共存亡,就抱着一块石头跳进了汩罗江,结束了他悲壮的一生。当时,许多人为了救屈原,就驾着船,向江里投饭团和肉丸,并向江里倒雄黄酒,防止鱼虾咬伤屈原的身体。后来,人们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诗人—-屈原,就把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定为端午节,并在这天,举行赛龙舟活动,并包粽子、喝雄黄酒。

我一定要像屈原那样做一个爱国的小学生。

[端午节的由来400字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圣诞节的由来

全文共 397 字

+ 加入清单

在将临节期,教会的布置全都以蓝紫色为主。圣坛的桌巾、讲台的台帷、牧师袍的肩带都是紫色。并且圣坛中央通常会放置一个用长青树的叶子作的花环,中间有五枝紫色的长烛,每个星期日,便多点上一枝蜡烛。到最后的圣诞夜里的“普世同庆”点上中间的最后一枝蜡烛。烛光象征着在许多年前的圣婴孩耶稣其第一声啼哭里,为这世上带来了光明。

而圣诞老人其实是西元第三世纪的尼可莱斯主教。他曾冒死解救被处殛刑的政治犯、也揭发过贪婪官吏屯粮,使百姓渡过饥荒。在宗教被迫害时,被捕入狱,身上满是鞭痕、钳伤与烙印,仍坚持其信仰。而后半生留在米拉,设立孤儿院、照顾病患、贫民。尼可莱斯生平事迹中,最脍炙人口的是他慷慨助人的行径和对孩童的爱心,这些事迹后来被儿童文学家,予以丰富的想像而成为我们现在所知圣诞老人故事。

圣诞节最重要的意义是讲“饶恕”与“和好”,而非等待圣诞礼物。在这宁静的夜晚,想一想有没有人得罪你,你还没原谅他、饶恕他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六一儿童节的由来作文_节日作文900字

全文共 799 字

+ 加入清单

六一儿童节了,小朋友们一定会穿上漂亮的衣服,兴高彩烈地度过自己的节日。可是,你知道“六、一”儿童节是怎么来的呢?让我来告诉你吧!1949年12月,国际民主妇女联合会在莫斯科举行会议。会上,中国和世界各国劳动妇女代表,揭露了帝国主义和各国反动派迫害儿童的罪行。为了保障全世界各国儿童的生存权、保健权、教育权等基本权利,会议规定了每年的6月1日为国际儿童节。1949年12月2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发布通令,规定“六、一”国际儿童节为中国儿童的节日。

六一国际儿童节是全世界儿童的节日,也是全世界爱好和平,为争取儿童生存、健康和受教育的权利而斗争的日子。1925年,“国际儿童幸福促进会”举行第一次国际大会,发表了有关儿童福利问题的原则以后,一些国家先后有了儿童节的规定,如美国定为10月31日,英国定为7月1日。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各地经济萧条,成千上万的工人失业,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儿童的处境更糟,有的得了传染病,一批批地死去;有的则被迫当童工,受尽折磨,生活和生命得不到保障。为了给全世界儿童争取生存、保障和受教育的权利,加强各国儿童的友谊,国际民主妇女联合会于1949年11月在莫斯科召开了执委会,正式决定6月1日为国际儿童节。

我国儿童节,早期为每年的4月4日,是1931年根据中华慈幼协会的建议设立的。新中国成立后,劳动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广大少年儿童也成了国家的小主人,为了培养广大儿童的国际主义思想,1949年12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发出通令,废除旧的“4·4”儿童节,将6月1日作为我国的儿童节。与“六一”国际儿童节统一起来。从此,每年的这一天,全国少年儿童都要举行各种活动,欢庆自己的节日。许多公共娱乐场所特地为孩子们免费开放,各机关、团体、企业在这天还向本单位职工的子女和幼儿园的小朋友馈赠礼物,这是孩子们最愉快的一天。

这就是六一儿童节的由来,你们知道了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中秋节的由来

全文共 603 字

+ 加入清单

“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根据我国古代历法,农历八月十五日,在一年秋季的八月中旬,故称“中秋”。一年有四季,每季又分孟、仲、季三部分,三秋中第二月叫仲秋,故中秋也称为“仲秋”。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根据我国的历法,农历八月在秋季中间,为秋季的第二个月,称为“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称“中秋”。中秋节有许多别称:因节期在八月十五,所以称“八月节”、“八月半”;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所以又俗称“月节”“月夕”;中秋节月亮圆满,象征团圆,因而又叫“团圆节”。在唐朝,中秋节还被称为“端正月”。关于“团圆节”的记载最早见于明代。《西湖游览志余》中说:“八月十五谓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送,取团圆之意”。《帝京景物略》中也说:“八月十五祭月,其饼必圆,分瓜必牙错,瓣刻如莲花。……其有妇归宁者,是日必返夫家,曰团圆节?。中秋晚上,我国大部分地区还有烙“团圆”的习俗,即烙一种象征团圆、类似月饼的小饼子,饼内包糖、芝麻、桂花和蔬菜等,外压月亮、桂树、兔子等图案。祭月之后,由家中长者将饼按人数分切成块,每人一块,如有人不在家即为其留下一份,表示合家团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小寒由来

全文共 969 字

+ 加入清单

每年1月5日或6日太阳到达黄经285°时为小寒(slightcold),它与大寒、小暑、大暑及处暑一样,都是表示气温冷暖变化的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十二月节,月初寒尚小,故云。月半则大矣。”小寒的意思是天气已经很冷,我国大部分地区小寒和大寒期间一般都是最冷的时期,“小寒”一过,就进入“出门冰上走”的三九天了。

我国古代将小寒分为三候:“一候雁北乡,二候鹊始巢,三候雉始鸲”,古人认为候鸟中大雁是顺阴阳而迁移,此时阳气已动,所以大雁开始向北迁移;此时北方到处可见到喜鹊,并且感觉到阳气而开始筑巢;第三候“雉鸲”的“鸲”为鸣叫的意思,雉在接近四九时会感阳气的生长而鸣叫。

这时北京的平均气温一般在一5℃上下,极端最低温度在—15℃以下;我国东北北部地区,这时的平均气温在—30℃左右,极端最低气温可低达—5℃以下,午后最高气温平均也不过—20℃,真是一个冰雕玉琢的世界。黑龙江、内蒙古和新疆45°N以北的地区及藏北高原,平均气温在—20℃上下,40°N附近的河套以西地区平均气温在—10℃上下,都是一派严冬的景象。到秦岭、淮河一线平均气温则在0℃左右,此线以南已经没有季节性的冻土,冬作物也没有明显的越冬期。这时的江南地区平均气温一般在5℃上下,虽然田野里仍是充满生机,但亦时有冷空气南下,造成一定危害。

小寒时节,除南方地区要注意给小麦油菜等作物追施冬肥,海南和华南大部分地区则主要是做好防寒防冻、积肥造肥和兴修水利等工作。在冬前浇好冻水、施足冬肥、培土壅根的基础上,寒冬季节采用人工覆盖法也是防御农林作物冻害的重要措施。当寒潮成强冷空气到来之时,泼浇稀粪水,撤施草木灰,可有效地减轻低温对油菜的危害,露地栽培的蔬菜地可用作物秸秆、稻草等稀疏地撒在菜畦上作为冬季长期覆盖物,既不影响光照,又可减小菜株间的风速,阻档地面热量散失,起到保温防冻的效果。遇到低温来临再加厚覆盖物作临时性覆盖,低温过后再及时揭去。大棚蔬菜这时要尽量多照阳光,即使有雨雪低温天气,棚外草帘等覆盖物也不可连续多日不揭,以免影响植株正常的光合作用,造成营养缺乏,天晴揭帘时导致植株萎蔫死亡。高山茶园,特别是西北向易受寒风侵袭的茶园,要以稻草、杂草或塑料薄膜覆盖篷面,以防止风抽而引起枯梢和沙暴对叶片的直接危害。雪后,应及早摇落果树枝条上的积雪,避免大风造成枝干断裂。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五一劳动节的由来

全文共 822 字

+ 加入清单

同学们,再过两天就是五一劳动节了,你们知道五一节的来历吗?老师搜到了一些资料,发到网站上,快来读读吧!

五一国际劳动节亦称"五一节",定在每年的五月一日。它是全世界无产队级、劳动人民的共同节日。

此节源于美国芝加哥城的工人大罢工。1886年5月1日,芝加哥的二十一万六千余名工人为争取实行八小时工作制而举行大罢工,经过艰苦的流血斗争,终于获得了胜利。

为纪念这次伟大的工人运动,1889年7月,第二国际宣布将每年的五月一日定为国际劳动节。这一决定立即得到世界各国工人的积极响应。1890年5月1日,欧美各国的工人阶级率先走向街头,举行盛大的示威游行与集会,争取合法权益。从此,每逢这一天,世界各国的劳动人民都要集会、游行,以示庆祝。

中国人民庆祝劳动节的活动可追溯至1918年。这一年,一些革命的知识分子在上海、苏州、杭州、汉口等地向群众散发介绍“五一”的传单。

1920年5月1日,北京、上海、广州、九江、唐山等各工业城市的工人群众浩浩荡荡地走向街市、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游行、集会。李大钊专门在《新青年》上发表了《“五一”运动史》,介绍“五一”节的来历和美法等国工人纪念“五一”的活动,号召中国工人把这年的“五一”作为觉醒的日期。陈独秀也为庆祝这个节日发表了《上海厚生纱厂湖南女工问题》一文,揭露资本家剥削工人剩余价值的真相。陈独秀又在上海船务栈房工界联合会作了《劳苦者的觉悟》的演说,阐明了“劳动创造世界”。“做工的人最有用最贵重”的观点。在北京,一些青年外出宣传,散发《五月一日劳工宣言》,唤起工人为反对剥削、争取自身权利而斗争。这是中国首次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的活动,也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五一”劳动节。

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于1949年12月将5月1日定为法定的劳动节,是日全国放假一天。每年的这一天,举国欢庆,人们换上节日的盛装,兴高采烈地聚集在公园、剧院、广场,参加各种庆祝集会或文体娱乐活动,并对有突出贡献的劳动者进行表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平安夜的由来

全文共 1259 字

+ 加入清单

奥地利靠阿尔卑斯山的地区,出了不少的乡村诗人,加上奥地利人,本是爱好音乐的民族。他们大部份的人民,信仰耶稣基督。所以每到圣诞节,在这崇山峻岭的一些小镇和乡村里,许多歌唱世家的男女,像中古世纪的吟游诗人,不断的把圣诞歌的词句和乐曲,加以改进或创新。他们很多人,长于弹奏乐器,而且几个人聚在火炉边,就能当场作出新的圣诞歌,成了后来圣诞歌的宝藏。有一些歌曲,也许当时唱唱,或唱过一两年,就被新的圣诞歌所取代了。但是其中的一首,不但流传下来,而且是世界最出名的圣诞歌,它就是大家熟悉的“平安”。

据说这首圣诞歌,是阿尔卑斯山下沙司堡的牧若瑟神父,在一八一八年撰写的歌词,曲子则是乐师方济葛鲁伯所作的。不幸它在那乡村圣堂歌咏团的抄写本中,埋没了十多年。后来,被一位喜爱音乐的人发现,就把这首圣诞歌,带到城里的音乐会上演唱,非常受人欢迎。于是,渐渐的流传到奥地利各地,再传到了德国。一八三九年,这首圣诞歌传进了美国,不到几年功夫,就普遍得到人民的喜爱。再经过著名歌唱家的演唱,电台的播放,这首圣诞歌-平安夜,普遍的流传世界,而且各国都有翻译的歌词。不管是不是基督徒,几乎都熟悉这首“平安夜”,聆听的时候,而且会哼唱起来。

关于“平安夜”这首圣诞歌,词句和曲子的写作,有不少的传说,下面所介绍的故事,最为动人美丽。 献祝福网

原来在沙司堡附近的一个小村,住著一位音乐师方济葛鲁伯,妻子亚纳,他们有个天真活泼的儿子小方济。葛鲁伯在牧若瑟神父的学校里,教授音乐;主日则在教堂中领导圣歌队。每晚他回到家里,喜欢坐在院子里的大树下面,弹琴作曲,一家三口过得幸福快乐。不幸的,一八一八年秋天,可爱的小方济,突然因病去世,这一家顿时失去了欢乐,葛鲁伯夫妻二人再也没有笑容。这年圣诞夜,葛鲁伯独自去圣堂,参加子夜弥撒,他的心再也不像以前那样的活跃欢欣。圣诞节的欢乐,似乎跟他没关系了。弥撒结束以后,葛鲁伯匆匆的回家,在路边传出儿童们的歌声、嘻笑声,他的心更为沉重。进了家门以后,一片凄凉。他呼唤妻子的名字,没有回答。点上灯,看到妻子亚纳,趴在小方济以前睡过的床边抽泣。葛鲁伯再叫她,她不理。葛鲁伯无奈的叹口气,只好拿起乐器来,想演奏乐曲,来排解妻子的悲伤。 献祝福,祝福网

当葛鲁伯打开琴盖,一张字条掉在地上,他捡起来一看,原来是前几天,牧若瑟神父所写的「平安夜」歌词,要他配上乐曲,由于思念小方济而忘了这事。这时候,窗外的夜色寂静,葛鲁伯联想到过去的一切,就坐在灯台前的椅子上,面对著妻子,开始谱“平安夜”的曲子。他边谱边弹边唱。这时候,妻子亚纳听到美妙的歌曲,忘记了其他,慢慢走近丈夫葛鲁伯身边,流著眼泪说:“亲爱的葛鲁伯,求天主宽恕我们吧!现在我明白了天主的圣意,小方济的去世,我们不该悲哀,应当喜欢!因为你弹唱的时候,我彷佛看见一大群小天使,来到我们的房子里,小方济夹在中间,随著他们快乐的唱著:救世主诞生了!”

“平安夜”的曲调和歌词,搭配得天衣无缝,聆听的人,不论是否基督徒,都为之动容。如果说它是世界上最美妙动人的歌曲之一,相信没人反对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中秋节月饼的由来

全文共 1508 字

+ 加入清单

月饼是汉族人民喜爱的传统节日特色食品,月圆饼也圆,又是合家分吃,象征着团圆和睦,在中秋节这一天是必食之品。古代月饼被作为祭品于中秋节所食。

据说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于唐朝开始。北宋之时,该种饼被称为“宫饼”,在宫廷内流行,但也流传到民间,当时俗称“小饼”和“月团”。发展至明朝则成为全民共同的饮食习俗。

时至今日,品种更加繁多,风味因地各异。其中京式、苏式、广式、潮式等月饼广为我国南北各地的人们所喜食。

古代月饼被作为祭品于中秋节所食。据说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于唐朝开始。北宋之时,该种饼被称为“宫饼”,在宫廷内流行,但也流传到民间,当时俗称“小饼”和“月团”。后来演变成圆形,寓意团圆美好,反映了人们对家人团聚的美好愿望,也是对亲朋好友深深的思恋。

汉族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饮食习俗。据说起源于唐代。《洛中见闻》曾记载:中秋节新科进士曲江宴时,唐僖宗令人送月饼赏赐进士。宋代大诗人苏东坡有诗句“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赞美月饼,从中可知宋时的月饼已内有酥油和糖作馅了。到了元代,相传人们曾利用馈赠月饼的机会,在月饼中夹带字条,约定八月十五夜,同时行动,杀死赶走蒙古“鞑子”。到了明代,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更加普遍。明·沈榜《宛署杂记》载:“士庶家俱以是月造面饼相遗,大小不等,呼为月饼。”《酌中志》说:“八月,宫中赏秋海棠、玉簪花。自初一日起,即有卖月饼者,……至十五日,家家供奉月饼、瓜果。……如有剩月饼,乃整收于干燥风凉之处,至岁暮分用之,曰团圆饼也。”经过元明两代,中秋节吃月饼、馈赠月饼风俗日盛,且月饼有了“团圆”的象征义。经清代到现代,月饼在质量、品种上都有新发展。原料、调制方法、形状等的不同,使月饼更为丰富多彩,形成了京式、苏式、广式等各具特色的品种。现在,月饼不仅是别具风味的节日食品,而且成为四季常备的精美糕点,颇受人们欢迎。

月饼一词最早见于南宋吴自牧《梦梁录》中,那时的月饼是菱花形的,和菊花饼、梅花饼等同时存在,并且是“四时皆有,任便索唤,不误主顾”。可见这时的月饼,还不只是在中秋节吃。至于月饼这个名词的来历,已无从考证。但是北宋著名文人苏东坡留有“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的诗句,或许这是月饼这个名称的来源以及月饼做法的根据。

中秋节吃月饼相传始于元代。当时,中原广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统治阶级的残酷统治,纷纷起义抗元。朱元璋联合各路反抗力量准备起义。但朝廷官兵搜查的十分严密,传递消息十分困难。军师刘伯温便想出一计划,命令属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入饼子里面,再派人分头传送到各地起义军中,通知他们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义响应。到了起义的那天,各路义军一起响应,起义军如星火燎原。 很快,徐达就攻下元大都,起义成功了。消息传来,朱元璋高兴得连忙传下口谕,在即将来临的中秋节,让全体将士与民同乐,并将当年起兵时以秘密传递信息的“月饼”,作为节令糕点赏赐群臣。此后,“月饼”制作越来越精细,品种更多,大者如圆盘,成为馈赠的佳品。以后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流传开来。一些地方还形成了很多特殊的中秋习俗

明代起有大量关于月饼的记载,这时的月饼已是圆形,而且只在中秋节吃,是明代起民间盛行的中秋节祭月时的主要供品。《帝京景物略》曰:“八月十五祭月,其祭果饼必圆。”“家设月光位于月所出方,向月而拜,则焚月光纸,撤所供,散之家人必遍。月饼月果,戚属馈相报,饼有径二尺者。

月饼寓意团圆,也应该是明朝开始的。如果综合明朝有关月饼与中秋节民俗的资料来看,应该能够看出月饼取意团圆的历史轨迹:中秋节祭月后,全家人都围坐一起分吃月饼月果(祭月供品)。因为月圆饼也圆,又是合家分吃,所以逐渐形成了月饼代表家人团圆的寓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平安夜吃苹果的由来作文

全文共 444 字

+ 加入清单

大多数欧美家庭成员团聚在家中,共进丰盛的晚餐,然后围坐在熊熊燃烧的火炉旁,弹琴唱歌,共叙天伦之乐;或者举办一个别开生面的化妆舞会,通宵达旦地庆祝圣诞是一个幸福、祥和、狂欢的平安夜、团圆夜。圣诞之夜,父母们会悄悄地给孩子们准备礼物放在长统袜里。

宽恕、祝福和欢乐、幸福

圣诞夜的高潮是基督教堂在圣诞夜举行的活动。圣诞夜弥撒一般分为两次,晚上9~10点的一次对教众举行;另一次是子夜时分的大弥撒,这是圣诞夜的高潮。子夜大弥撒在午夜结束,此时,正好圣诞节来临,常常伴随着教堂的钟声,敲响了对世界的宽恕、祝福和欢乐、幸福。

喜庆的红色

平安夜送平安果,这个习俗据说是中国才有的。因为中国人比较注重谐音,比如洞房花烛夜,把花生红枣和莲子放在被子下面,寓意“早(枣)生贵子”。平安夜就是圣诞节前夜,圣诞节是12月25日,平安夜就是12月24日夜晚。

苹安夜

苹果的“苹”与平安的“平”同音,于是中国人寓以苹果“平安”的吉祥含义。于是就有了平安夜送苹果的习俗。送苹果代表送的人祝福接受平安果的人新的一年平平安安。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峰会由来

全文共 236 字

+ 加入清单

当地时间2014年11月15日下午,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第九次峰会在澳大利亚布里斯班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题为《推动创新发展实现联动增长》的重要讲话。习近平指出,中国经济将继续保持强劲、可持续、平衡增长势头,每年增量相当于贡献了一个中等发达国家的经济规模。作为2016年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主办国,中国愿意为推动世界经济增长作出更大贡献、发挥更大作用。这意味着,2016年G20峰会,将由中国主办。

2015年2月,杭州成功获得2016年G20峰会举办权。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