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两会解读民生热点(热门20篇)

档案在维系社会稳定、化解民生矛盾、服务经济社会上都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档案与民生作文,欢迎大家观赏!

浏览

2999

作文

113

2024两会热点论据素材:全部取消手机国内长途和漫游费

全文共 341 字

+ 加入清单

3月5日(星期日)上午9时,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开幕会,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

李克强表示,要加快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全面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加快新材料、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生物制药、第五代移动通信等技术研发和转化,做大做强产业集群。支持和引导分享经济发展,提高社会资源利用效率,便利人民群众生活。本着鼓励创新、包容审慎原则,制定新兴产业监管规则。深化统计管理体制改革,健全新兴产业统计。

在互联网时代,各领域发展都需要速度更快、成本更低的信息网络。今年网络提速降费要迈出更大步伐,年内全部取消手机国内长途漫游费,大幅降低中小企业互联网专线接入资费,降低国际长途电话费,推动“互联网+”深入发展、促进数字经济加快成长,让企业广泛受益、群众普遍受惠。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2024全国两会热点前瞻:GDP增速、反腐新动作

全文共 3260 字

+ 加入清单

改革关键年,将有哪些关键之举?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早已绘就全面深化改革的宏伟蓝图。自那以后,每一项改革部署、每一个政策举措,都牵动着广大人民群众的心。

如果说2014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那么2015年则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改革征程中我们已经迈出了多少步?开局起步的情况究竟如何?同时,关键之年又会有哪些关键之举?将会开出怎样的改革清单,涉哪些险滩、啃哪些硬骨头?2015全国两会上,党的意志将会再次上升为国家意志,全面深化改革蓝图的部分内容,将会再次转变为具体的政府决策。对于改革,我们始终充满期待。

新常态下,GDP增速会下调吗?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15年2月5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早在三个月前,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14年11月22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降息”又“降准”,引发社会各界关于中国经济的冷思考、热讨论。

其实,自去年5月以来,“新常态”就成为人们评论中国经济时引用最多的一个词语,其不仅意味着对经济增长速度的调整,还蕴含着对经济发展质量的要求。那么,“新常态”在2015年会有哪些具体的经济政策体现?特别是“降息”又“降准”后,还会降GDP增速吗?“两会”之中必定有看点。

聚焦“三农”,农村“沉睡的资本”如何活起来?

2015年中央1号文件发布,连续第十二年聚焦“三农”。文件提出,必须把农村改革放在突出位置。要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引导土地经营权规范有序流转,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开展赋予农民对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试点,稳步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文件部署的这些改革,意在通过市场化手段,激活被长期压抑的土地、资金等生产要素和农村产权,让农村“沉睡的资本”得以“活”起来。

同时,“重大改革都要于法有据”这句话同样适用于“三农”。文件专章部署依法治农,指出必须加快完善农业农村法律体系,同步推进城乡法治建设,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做好“三农”工作。

一边是改革,一边是法治,相信这些新部署、新思路,必会成为今年全国两会热议的话题。

区域协同,会创造哪些发展机遇?

前不久,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就确定2015年区域经济发展路线图,要重点推进“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按图索骥,记者梳理发现,各地两会也确实不离上述三大关键词,积极部署对接国家战略。比如,今年河北省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大力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一带一路”核心省份新疆,在部署今年工作重点时,就把“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迈出重要步伐”放在首位强调。

显然,“区域协同发展”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其究竟会给国家、各地带来哪些发展机遇?相信在全国两会上,这个问题一定会是热门话题。

制度反腐,“打虎”“拍蝇”还会有哪些动作?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一个重大变化,就是党风和社会风气明显好转,这与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强力反腐有关,特别是对贪腐高官的查处令人瞩目,仅在两年多的时间内,就查处省部级以上贪腐高官80余名,这种反腐力度前所未有、令人震撼。

“全面从严治党”的号角已经吹响。2015年,如何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引向深入,还会有哪些“大老虎”被揪出,如何真正用制度管住权力,切实形成不想腐、不能腐、不敢腐的有效机制,进而将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人们无比期待。

公正司法,冤假错案不再有了吗?

设立巡回法庭、清理执法考核指标、推行司法公开……近日,有关法治的新闻再次屡屡见诸报端。其实,法治是近年来社会各界热议的高频词。

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专章部署“建设法治中国”之后,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专题研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对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等做出了全面、系统、科学的部署。说到底,这些都是为了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让人民群众在每一起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让呼格吉勒图、于英生等冤假错案不再发生。下一步,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还会有哪些新举措、新亮点?对此,“两高”报告自然是必读文件。

立法法修改,“红头文件”能不再“任性”吗?

立法法,一部涉及立法体制、规范立法工作的基本法。根据部署安排,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将听取和审议立法法修正案草案。在此之前,立法修正案草案已经经历“两审”,多处修改值得再思考。

地方立法权真的会扩大吗?草案拟赋予设区的市地方立法权,将较大的市(包括设区的市)制定地方性法规的权限修改为“可以对城市建设、城市管理、环境保护等方面的事项,制定地方性法规”。

同时,“红头文件”会得到遏制吗?根据草案规定,没有法律法规依据,地方政府规章不得设定减损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权利或者增加其义务的规范。

究竟如何定论,让我们拭目以待。

户籍改革,民生福祉有啥新期待?

日前,国家发改委等11部门联合发文,将北京通州等62个城市(镇)列为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这些地区将推进积分落户政策。户籍制度改革被称为硬骨头,特别对于特大城市而言,更是难上加难。如今,积分落户总算是为外来常住人口融入北京等地提供了一个机会,让他们对生活有了新的期待。

当然,民生福祉绝不仅仅是一纸户口。上学、看病、买房……这些事关百姓的民生问题年年都是热点,也说明百姓期望政府下更大功夫。正如很多网友所呼吁的,期待全国两会涌现出更多的“中国好声音”,促进社会资源分配更公平,百姓生活更如意。

巩固思想文化阵地,如何荡涤“精神雾霾”?

群众不但需要充裕的物质食粮,也需要丰富的精神食粮。对人们的思想阵地,先进的思想不去占领,腐朽的思想便去占领。特别是伴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恐怖的网络暴力、害人的网络谣言、低俗的网络色情以及其他种种网络丑态,正在影响百姓视听、玷污群众思想。

显而易见,一个良好的社会生态,对于个人成长、家庭生活、国家安全极为重要,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如今,如何让“真善美”发扬光大,让“假丑恶”退避三舍,荡涤各种“精神雾霾”,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然是值得你我共同研究的问题。

保护生态环境,如何破解“十面霾伏”?

生态环境保护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事业,也是一项全民族、全社会的共同事业。面对现实生活中的“雾霾”“污水”,我们必须形成共识:只有不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交出一张足够分量的“生态答卷”,让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才是做活“发展文章”的最根本保障,才是国家和人民最大福利。

有共识,更要有行动。每年全国两会上,生态保护、美丽中国、雾霾治理等总是提及频度最高的热点之一。今年应该还会如此,群众依然翘首以盼着一个问题的答案:如何进一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落实生态环境保护的各方责任,破解“十面霾伏”等一系列问题。

怎样坚定不移推进“一国两制”?

2014年,香港、澳门、台湾都出现了一些新变化、新情况。如何汇聚香港各界依法推进政制发展的“正能量”,并使香港进一步在国家战略的“大棋局”中找准定位;如何用好中央支持澳门的政策,推动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化发展;如何确保两岸关系这艘大船在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的基础上沿着和平发展的正确航道稳定前行,都将是代表委员关心的话题。

新形势下怎样开创强军兴军新局面?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治党治国治军新的实践中发表系列重要讲话,提出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进入2015年,如何全面推进依法治军、从严治军,如何将军队作风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引向深入等,都备受外界关注。此外,中国军力和国防预算也是海内外媒体聚焦两会的热点。

大外交格局如何打造“命运共同体”?

2014年是中国“主场外交”的丰收年,进入2015年,世界将迎来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联合国成立70周年,而推动亚太自由贸易区进程、加强“一带一路”建设等,都令外界格外瞩目中国。习近平主席还将应邀赴美进行国事访问。中美、中俄等新型大国关系,中国与周边邻国的关系,以及中国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都关乎世界和平发展与稳定,令中外舆论和观察家拭目以待。

展开阅读全文

篇2:2024年两会教育热点之一:全面二孩与“入园难”

全文共 433 字

+ 加入清单

有数据显示,受全面二孩政策影响,2019年学前教育阶段将新增适龄幼儿近600万人,“入园难”成了一个迫在眉睫、无法回避的话题,也成了各地两会讨论的热点

将关口前移,学龄前婴幼儿入托难问题也日益显现。天津市两会上,人大代表孙德红建议,由政府部门牵头,通过现有幼儿园扩班,或在企事业单位、社区建立托幼机构,填补婴幼儿入托教育空白。

相较于城市,农村儿童入园问题更加突出,其入园率远低于城市,农村幼儿园的园舍面积、保教设施、师资条件和城市相比有较大差距。除了硬件设施外,浙江省人大代表、绍兴市鲁迅小学教育集团名誉校长陶月梅在调研中还发现农村幼儿园教师人数不足、整体素质待提高、待遇保障不完善等方面的问题也亟待解决。

鼓励有条件的社会机构办幼儿园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缓解入园难,但是,民办园仍面临“二等公民”的身份歧视。河北省两会上,政协委员刘教民建议,应进一步清理并纠正对民办园的各类歧视政策,落实民办园在审批登记、分类定级、评估指导、职称评聘、表彰奖励等方面与公办园的同等待遇。

展开阅读全文

篇3:2024年两会教育热点之三:教室空气质量

全文共 431 字

+ 加入清单

地方两会上,“治霾”当仁不让成为关键词。如不出意外,全国两会上“治霾”热度也会只增不减,关于空气净化设备进校园的呼声很迫切。

上海市两会上,政协委员蒋颖呼吁,及时将空气净化系统纳入政府采购目录中,或将采购空气净化系统纳入地方财政预算,并建议“企业向教育机构赞助空气净化设备的,给予一定扶持,鼓励企业向教育机构投资和捐赠”。

蒋颖所呼吁的,在多地已有案例。2017年1月,北京市教委部署中小学、幼儿园安装空气净化设备试点工作,市级财政将给予补贴。郑州也在市直和市内9个区各挑选5至6所学校,共58所中小学(幼儿园)作为试点,安装新风系统。

尽管各地纷纷开始试点,但是目前仍没有中小学教室空气质量国家标准。标准的问题,也是代表委员们关心的话题。

“我们应该加快中小学校教室环境的立法速度。”上海市两会上,人大代表黄晨牵头提出《关于建议制定〈上海市幼儿园、中小学教室室内空气质量管理条例〉的议案》,成为本次上海市人代会上“代表背书”人数最多的议案,44名代表在议案附页上签字。

展开阅读全文

篇4:2024全国两会主要内容及精神解读

全文共 4572 字

+ 加入清单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28日下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闭幕。张德江委员长主持会议。

会议经表决,决定免去蔡武的文化部部长职务,决定任命雒树刚为文化部部长。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第18号主席令予以公布。

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授权国务院在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以及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扩展区域暂时调整有关法律规定的行政审批的决定。

会议表决通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召开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的决定。根据决定,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于2015年3月5日在北京召开。

会议分别表决通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批准上海合作组织反恐怖主义公约的决定、关于批准中国和阿富汗引渡条约的决定、关于批准中国和伊朗引渡条约的决定。

会议分别表决通过了全国人大民族委员会、法律委员会、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关于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主席团交付审议的代表提出的议案审议结果的报告。

会议表决通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关于个别代表的代表资格的报告。

会议表决通过了第四任全国人大常委会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委员会组成人员名单。

会议还表决了其他任免案。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本台消息:日前召开的政协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主席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召开政协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的决定(草案),建议全国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明年3月3日在北京召开。主席会议决定将决定草案提请政协十二届九次常委会议审议。

2014全国两会精神两会主要内容回顾

以下为中国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主要内容摘录:

--经济增长目标经过认真比较、反复权衡,把增长预期目标定在7.5%左右,兼顾了需要和可能。这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相衔接,有利于增强市场信心,有利于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实现今年经济增长目标有不少积极因素,但必须付出艰辛努力。

--物价总水平目标把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5%左右,考虑了去年涨价翘尾影响和今年新涨价因素,也表明我们抑制通胀、保障民生的决心和信心。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具备许多有利条件。但今年推动价格上涨的因素不少,不能掉以轻心,必须做好物价调控。

--财政和货币政策保持经济运行处在合理区间。完善宏观调控政策框架,守住稳增长好、保就业的下限和防通胀的上限,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今年安排财政赤字13,500亿元,比上年增加1,500亿元。但赤字率稳定在2.1%,体现财政政策的连续性。货币政策要保持松紧适度,营造稳定的货币金融环境。加强宏观审慎管理,引导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适度增长。今年广义货币M2预期增长13%左右。要加强财政、货币和产业、投资等政策协同配合,做好政策储备,适时适度预调微调。

--财税体制改革抓好财税体制改革,着力把所有政府性收入纳入预算,实行全口径预算管理。各级政府预算和决算都要向社会公开,部门预算要逐步公开到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所有财政拨款的“三公”经费都要公开,打造阳光财政。把“营改增”试点进一步扩大到铁路运输、邮政服务、电信等行业,推动消费税、资源税改革,做好房地产税、环境保护税立法相关工作。抓紧研究调整中央与地方事权和支出责任,逐步理顺中央与地方收入划分,保持现有财力格局总体稳定。建立规范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把地方政府性债务纳入预算管理,推行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防范和化解债务风险。

--金融体制改革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继续推进利率市场化,扩大金融机构利率自主定价权。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扩大汇率双向浮动区间,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稳步推进由民间资本发起设立中小型金融机构,引导民间资本参股、投资金融机构及融资中介服务机构。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健全金融机构风险处置机制。实施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加快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推进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规范发展债券市场。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完善金融监管协调机制,密切监测跨境资本流动,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和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国企改革加快混合所有制经济。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推进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试点;制定非国有资本参与中央企业投资项目的办法,在金融、石油、电力、铁路、电信、资源开发、公用事业等领域,向非国有资本推出一批投资项目。制定非公有制企业进入特许经营领域具体办法。实施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在更多领域放开竞争性业务。

--开创高水平对外开放从战略高度推动出口升级和贸易平衡发展。今年进出口总额预期增长7.5%左右。要稳定和完善出口政策,加快通关便利化改革,扩大跨境电子商务试点。实施鼓励进口政策,增加国内短缺产品进口。提升中国制造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

--投资把投资作为稳定经济增长的关键,中央预算内投资拟增加到4,576亿元,重点投向保障性安居工程、农业、重大水利、中西部铁路、节能环保、社会事业等领域。

--农村改革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抓紧土地承包经营权以及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引导承包地经营权有序流转,慎重稳妥进行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

--推进新型城镇化要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实行不同规模城市差别化落户政策,加大对中西部地区新型城镇化的支持。

--医疗卫生推动医改向纵深发展,通过改革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在全国推行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创新社会资本办医机制。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不动摇,落实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

《政府工作报告》:拉动内需 发展新“三大件”

人民网北京3月5日电 (王泽)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于2014年3月5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会上做《政府工作报告》。同一时间,中国房地产开发集团公司理事长孟晓苏做客人民网强国论坛,同步点评了2014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孟晓苏指出,中央和国务院所提出的增强内需拉动经济主引擎作用,适应中国当前的特点,应把新“三大件”作为主要发展方向,即住房、汽车和基础设施建设。

孟晓苏指出,政府工作报告在谈到2014年的重点工作中第三部分就是增强内需拉动经济的主引擎作用是根据国内外经济环境所作出的重大判断。孟晓苏指出,李克强总理早在去年刚上任时就提出“打造中国经济的升级版,首先要扩大内需”。今年在中央政治局2月24号讨论《政府工作报告》时就明确肯定了要增强内需拉动经济主引擎作用。扩大内需是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也是重大的结构调整。

孟晓苏表示,我国发展面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机遇没有变,同时国际环境方面的内涵和条件发生很大变化。他认为,新时期中国经济发展“不再是简单纳入全球分工体系、扩大出口、加快投资的传统机遇,而是倒逼我们扩大内需、提高创新能力、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新机遇。”

孟晓苏表示,在经济学上,扩大内需主要是国内消费和国内投资。早在1998年,国务院面对东南亚金融风暴对我国经济的冲击,就提出把住房建设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有效地通过住房,后来又是汽车进入家庭,推动了国内居民消费升级。加上基础设施建设,就构成了中国国内内需的新“三大件”,取代了过去的老“三大件”。他指出,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老“三大件”持续拉动中国经济增长十多年,也促使中国的工业结构从轻纺工业为主的时期,进入到以重化工为主的时期。孟晓苏认为,今天面对着“产能过剩”的局面,更需要通过内需来消化产能,把这些产能组装成居民需要的最终消费品,加大住房、汽车、基础设施建设等对于经济拉动作用。

他认为,中央和国务院所提出的增强内需拉动经济主引擎作用,适应中国当前的特点,要把新“三大件”作为主要的发展方向,释放十几亿人口蕴藏的巨大消费潜力,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发挥好政府投资的带动作用。

《政府工作报告》:保障房建设占城市住房的30%左右较适宜

人民网北京3月5日电 (李婧)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于2014年3月5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会上做《政府工作报告》。同一时间,中国房地产开发集团公司理事长孟晓苏做客人民网强国论坛,同步点评了2014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

网友问到保障房建设到底要建到多大的规模?孟晓苏认为,在中国的情况下,城市住房的30%左右作为保障房比较适宜。根据规划,我国到2015年全国保障性住房覆盖面达到20%左右,这是一个适宜的目标。香港地区和新加坡等都是用50多年的时间基本解决了住房保障问题,而现在香港的市民还反映保障房不足,为此,香港特区政府重开了居屋建设。我国城镇化正在加速过程中,各方面因素都需要加快保障房建设。

《政府工作报告》:预计今年将下放更多行政改革审批事项

人民网北京3月5日电 (王泽)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于2014年3月5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会上做《政府工作报告》。同一时间,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商务部原副部长魏建国做客人民网强国论坛,同步点评了2014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预计,今年政府行政改革还将下放更多审批事项。

魏建国认为,李克强总理在报告中谈到的“我们从政府自身改起,把加快转变职能、简政放权作为本届政府开门的第一件大事”,特别是“分别取消了416项行政审批”等一系列的数字充分表明了新政府在加强政府改革,从政府自身做起方面取得的成功。

魏建国还表示,416项行政审批改革还是少了一点,需要进一步加快。他相信政府既然能迈开这么好的一步,下一步会取得更好。他预计今年政府的行政改革还会下放更多的审批事项。魏建国敦促,政府的审批事项、政府的改革也应实现负面清单,让大家知道政府该干什么事情、不该干什么事情,这样政府下放的职能、转变职能、简政放权会有一个新亮点。

《政府工作报告》:GDP目标增幅7.5%左右符合当前实际

人民网北京3月5日电 (王泽)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于2014年3月5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会上做《政府工作报告》。同一时间,中国房地产开发集团公司理事长孟晓苏、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刘尚希做客人民网强国论坛,同步点评了2014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孟晓苏指出,李克强总理今天提出的国内生产总值增幅目标7.5%左右符合中国当前经济发展实际。

“在两会之前,全社会都在议论今年国内生产总值目标会定在多少,”孟晓苏点评到,“今天李克强总理提出,国内生产总值增幅目标是7.5%左右,我认为这符合中国当前经济发展实际,是一个‘掂起脚尖能达到、跳起来能超过’的目标。”孟晓苏认为,中国经济经历了30年的高速增长,现在已进入到中高速增长阶段。他指出,根据目前的我国的经济总量,只要每年经济增幅达到7%以上,就能够达到党的十三大确定的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刘尚希则分析指出,2014年我国经济形势确实面临着很多不确定性因素,但依然有上升的因素。“总理的报告里也特别强调了这一点。这既有国际全球的因素,也有国内的结构性的变更以及经济、社会、生态等等各个方面相互交织的影响,”刘尚希认为,整体来看,2014年的经济增长依然有上升的因素,这其中最主要的是改革所带来的信心和良好的预期,可以对冲下行的压力因素。

展开阅读全文

篇5:2024年全国两会热点内容汇总

全文共 4133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2016年中国两会,承载着“十三五”开好局的使命和2020年全面小康“倒计时”的压力。你知道有哪些热点内容吗?下面是yjbys作文网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相关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十三五”规划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了我国未来5年的发展蓝图。如何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如何确保实现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如何细化落实中央的各项决策部署,如期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任务?通过此次两会,我们将得到圆满回答。

◆脱贫攻坚战

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如今,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已经吹响,各地各部门正根据中央统一部署,以更加明确的目标、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有效的行动,深入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众志成城努力实现脱贫攻坚目标。特别是近日《省级党委和政府扶贫开发工作成效考核办法》的印发,进一步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切实担负起应有责任。下一步,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让我们一起通过两会去找寻答案。

◆供给侧改革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从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到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总书记将这项改革形容为“十三五”时期的一个发展战略重点,直到总书记在江西考察之际再次围绕这一概念提出要“加法、减法一起做”……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路线图”日渐清晰,各级党委政府认识亟须到位,适应必须主动,引领更要有为,而如何做到“到位”“主动”“有为”,在即将召开的两会上,代表委员将发表真知灼见。

◆“一带一路”

“‘一带一路’追求的是百花齐放的大利,不是一枝独秀的小利。”今年首访中东期间,习近平主席在当地媒体发表署名文章说。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是习近平主席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顺应地区和全球合作潮流,契合沿线国家和地区发展需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提出的重大倡议和构想。自该发展战略构想提出以来,沿线60多个国家响应参与,共商、共建、共享的和平发展、共同发展理念引起广泛共鸣。如何乘势而上、相向而行,使“一带一路”的足迹更长、影响更深远?两会将是集思广益、群策群力的重要平台。

◆慈善法修改

2015年1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闭幕,会议表决通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提请审议慈善法草案的议案。在此之前,全国人大常委会对慈善法草案进行了两次审议,一些重要修改内容引发社会高度关注。本次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法律还会作出哪些重要修改,并将如何进一步引领、保障慈善事业的健康发展?社会各界拭目以待。与此同时,透过慈善法修改,我们还应关注近年来立法体制机制的重要改革、显著变化,还可以观察、探讨“如何进一步提升立法质量”“如何确保改革于法有据”等重大问题。

◆司法体制改革

近年来,各级司法机关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全面提升工作能力和水平,努力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下一步,各级司法机关如何把防范风险、服务发展和破解难题、补齐短板摆在更加突出位置,提升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能力水平?特别是2016年是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的攻坚之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部署的司法改革任务大部分要在今明两年完成,各级司法机关又该如何精心动员,认真组织,如期完成改革任务,让人民群众尽早享有改革“获得感”?对此,“两高”报告值得期待。

◆绿色发展

如今,一边是严峻突出的雾霾、污水等环境污染问题,一边是群众对“APEC蓝”“阅兵蓝”常态化满怀期待。对此,从去年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更加注重促进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到中央城市工作会议要求“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布局”,再到今年的中央1号文件专章部署“推动农业绿色发展”……党中央始终强调绿色发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也已成为社会共识。那么,在2016年的这个春天,会内会外能否看到更多的青枝绿叶呢?如果可以,我们希望通过代表委员的建言献策,推动各行各业始终“绿意盎然”。

◆制度反腐

全面从严治党,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是如期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任务的坚强政治保证。2016年,我们将如何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依规治党,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将如何巩固反腐败斗争成果,健全改进作风长效机制,着力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新年贺词中指出,“着力营造政治上的绿水青山”,透过两会会风、领导干部作风,我们或许可以近距离感受、检验“绿水青山”是否环绕国家治理、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

附注:

2016全国两会热词之一:“十三五”规划

首先你要知道,2016年中国两会,承载着“十三五”开好局的使命和2020年全面小康“倒计时”的压力。啥?什么叫“十三五”?好吧,小编给你讲,我国从1953年开始制定以五年一个时间段来做为国家的中短期规划,第一个“五年计划”,我们就简称为“一五”,然后以此类推。“十三五”自然就是第十三个五年规划了, “十三五”规划的全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现在明白了吧,2016年做为“十三五”开局之年,“十三五”规划无疑成为今年两会的首要重点,今年全国两会的主要议题之一就是审查和批准“十三五”规划纲要。

此前公布的“十三五”规划建议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确立为“十三五”乃至更长一段时间内中国五大发展理念。在此基础上,中国怎样设置其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标,如何扮演在世界舞台上的角色,都有赖于“十三五”规划纲要予以明确。

2016全国两会热词之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供给侧改革,作为曾经火透了2015年的词,如果到现在你还表示不知道的话,小编罚你先去面壁3分钟。

惩罚归惩罚,善良体贴的小编还是耐心给你解释一下,所谓的供给侧改革,用直白的话来讲就是从供给、生产端入手,通过解放生产力,提升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

从2015年开始,以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为重点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经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后,已正式拉开大幕。

虽然中国高层多次强调“不唯GDP论英雄”,但这项数据依然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标。中国高层已明确提出,从国内生产总值翻一番看,2016年至2020年经济年均增长底线是6.5%以上。

受世界经济低迷影响,2016年中国经济面临很大挑战和新的不确定因素。李克强总理明确表示,要“抡起金箍棒”应对挑战,并称“只要努力,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

作为翻越“火焰山”的必经之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在两会上推出怎样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如何控制和承受改革阵痛,某种程度上决定着中国经济的未来,也影响着外界对中国经济的信心。

2016全国两会热词之三:脱贫攻坚战

习大大说了,全面小康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小康,不能出现有人掉队。未来5年,我们将使中国现有标准下7000多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十三五”规划也将把扶贫开发作为一项重点内容。

这是中国今后五年最艰巨但又必须打赢的“硬仗”。2015年11月以来,从层层立下“军令状”彰显脱贫决心,到公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详细阐述“战术”,再到设立考核“指挥棒”引导各级官员全力脱贫,中国脱贫攻坚战布局紧锣密鼓。

“十三五”开局之年,脱贫工作如何开局至关重要。高层会否在两会上对脱贫作出新的部署,是值得留意的一大热点。

2016全国两会热词之四:环保“红线”如何守

这个问题不用小编多说,早已被“雾霾”虐惨的中国老百姓对提高环境质量的热切期盼,那是如滚滚长江水滔滔不绝,具体环境质量怎么改,如何着手,这是需要关注滴。

“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中国对未来的发展划出多条环保“红线”,措辞严厉。低碳循环的发展方式离不开民众观念的更新,更需要产业改造、技术创新、治理制度等多方位共同发力。

2016全国两会热词之五:反腐“杂音”如何破

目前中国的反腐可以说是如火如荼,举世瞩目,小编已经记不清这两年有多少高官被拉下马了,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杂音”,今年初,中国官方媒体发出“反腐败可能会面临腐败‘反制的警报。人民日报刊发系列文章,驳斥“反腐败导致干部不作为”“反腐应当缓缓手”等杂音。这场“永远在路上,只有进行时”的斗争面临复杂形势。

中央纪委十八届六次全会已明确提出,力度不减、节奏不变,持续保持遏制腐败的高压态势。2016年元旦以来,已有至少6位部级以上老虎“落马”。今年两会的反腐话题,自然少不了“力度”与“节奏”两大反腐关键词。

2016全国两会热词之六:进入新时代的中国军队

2016年中国人民解放军五大战区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军队进入了战区新时代,使存在30年之久的七大军区走入历史。

中国军事改革历来牵动世界神经。撤军区设战区,是中国实施全面改革强军战略的最新标志性举措,被视为上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最大规模的军事改革。在两会上,与五大战区相关的话题料将备受关注。

2016全国两会热词之七: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

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之际,如何重振“中国制造”,是一道必须直面的难题。

去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两大概念,今年进一步要求在“中国制造+互联网”上尽快取得突破。人们期待在即将召开的两会上,看到中国制造业未来10年的行动纲领和互联网怎样加速融合,为中国产品、中国经济带来新动能。

2016全国两会热词之八:命运共同体

从“周边命运共同体”到“亚洲命运共同体”再到“人类命运共同体”,过去一年,中国与各国合作共赢、携手前进的心意越发坚定。

2016年,世界依旧很大,问题仍然不少。南海局势持续紧张,朝鲜半岛核霾未散,使倡导“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中国心”面临重大挑战。在政治外交精英云集的两会上,外界迫切需要听到中国声音,看到中国的应对方案。

更多时事论据热点资料分享:

展开阅读全文

篇6:2024两会热点素材:增进人民福祉

全文共 237 字

+ 加入清单

3月5日(星期日)上午9时,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开幕会,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

李克强表示,要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突出问题。政府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人民,要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握好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对群众反映强烈、期待迫切的问题,有条件的要抓紧解决,把好事办好;一时难以解决的,要努力创造条件逐步加以解决。我们要咬定青山不放松,持之以恒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把发展硬道理更多体现在增进人民福祉上。

展开阅读全文

篇7:2024年两会教育热点之六:残疾儿童少年精准帮扶

全文共 218 字

+ 加入清单

“广大人民群众对共享教育改革发展成果的诉求从未像今天这样迫切”,扩大教育公平的受益面,对困难群体实施精准帮扶,也非常切合政府的执政理念。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近日签署第674号国务院令,公布修订后的《残疾人教育条例》。在两会前夕,公布这样的政策,也为特殊教育增加了关注热度。关注的焦点有可能集中在未入学适龄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问题、融合教育等。在民进中央拟提交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党派提案中,就有“有关完善残疾儿童随班就读政策的提案”。

展开阅读全文

篇8:2024年高考热点时事素材:2024中国两会的“小词大义”

全文共 1830 字

+ 加入清单

2015年全国两会,主旋律是“四个全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网络搜索行为显示,“四个全面”是今年两会最热词之一。

其实,除了“四个全面”这样具有战略布局意义的大概念,还有不少迅速流行的“小词藻”。小词后面有大义,反映出当下中国社会最受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同样折射出中国发展的新走向。

热词一:7%

【语境】《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15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预期目标为“7%左右”。这一目标较去年降低0.5个百分点。

【舆论场】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后将确定怎样的年度增长目标,国内外瞩目。以“中国+经济增长速度+7%”为关键词在百度网页搜索,相关结果多达543万条。舆论普遍认为,“7%左右”GDP增长预期目标,是合理可行的。

【点评】“人为推高增速不可持续,放任经济下滑也不行,7%左右是个合理区间。”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世锦说,“中国经济正在增长速度与质量之间寻找一种新的平衡。”他指出,《政府工作报告》提到新引擎--创业创新,不仅可以对冲当前下行压力,更是下一步增长力量的孵化器。

热词二:任性

【语境】关于简政放权,《政府工作报告》直言“大道至简,有权不可任性”。

【舆论场】3月5日,“任性”一词引起网友热议。网民“bangzili”直言:回顾两会热词,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任性。

【点评】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齐奇认为,基层行政机关权力任性的空间将会被进一步压缩。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滁州市委书记李明认为,简政放权是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富有深意的一着棋,显示了全力改革的环环相扣和步步深入。

热词三:有牙齿

【语境】全国人大新闻发言人傅莹在答问中提到的“新环保法‘有牙齿’”,是全国人大首场发布会的一大亮点。履新一周,环保部部长陈吉宁的表态同样坚决:好的法律不能成为“纸老虎”。

【舆论场】污染的“硬骨头”如何啃?法律的“牙齿”如何长出来?两会期间,百姓对新环保法发出了一系列追问。以关键词“法律+有牙齿”在百度网页搜索,结果达到近74万条。

【点评】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经济学院院长吕忠梅说:“牙齿”要有力,还得“张开嘴”,需要制定配套的法律法规。“长牙齿”就是要让污染者付出代价,让重度污染者受到追究。

热词四:铁帽子王

【语境】全国政协新闻发言人吕新华继去年“你懂的”之后又让一个词“火”了。谈到反腐,他说:“绝不封顶设限,没有不受查处的‘铁帽子王’。”

【舆论场】一经“亮相”,“铁帽子王”一词就迅速成为焦点,关注度也一路攀升。百度搜索指数显示,一天之内该词搜索量达到近17万次,引发会场内外热议。

【点评】话音刚落,军方就公布14名军级以上的“老虎”落马。此后,中纪委又宣布对河北省委常委、秘书长景春华涉嫌严重违纪违法进行调查。全国人大代表、秦希燕联合律师事务所主任秦希燕说:“没有不被查处的‘铁帽子王’,这彻底破除了一些人在反腐败中的侥幸心理。”

热词五:创客

【语境】《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到“创客”,认为过去一年“众多‘创客’脱颖而出”。

【舆论场】相较于大众还比较陌生的创客群体,“创客”进入《政府工作报告》更出人意料。百度搜索指数曲线显示,这个词在两会期间于3月11日达到搜索量峰值。“这是创业最好的时代,你准备好了吗?”成为新的网络流行语。

【点评】言犹在耳,国务院就公布了《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创客”的“创”字,被注入了“创业”和“创新”的时代内涵。全国政协委员左晔说,还处于发育期的中国创客,有望给中国创新带来三种东西:潜力无穷的产品、致力创新的精神、开放共享的态度。

热词六:Duang

【语境】“过去一两年互联网和很多产业一旦结合,‘Duang’就变成了一个化腐朽为神奇的东西。”全国政协委员、百度公司首席执行官李彦宏借用这个网络热词来形容“互联网+”带来的改变,记者会现场一片笑声。

【舆论场】这个连汉字都没法写的拟声词,可做形容词、也可做名词,简直成了“万能词”,在两会会场内外迅速蹿红,也受到海外媒体的关注。有外媒说,它也许就是“时代的符号”。

【点评】李彦宏用“Duang”意在形容“互联网+”给产业带来的颠覆式创新。看病可以足不出户?机器人做保姆?这些看起来遥远的生活方式都可能在“互联网+”时代实现。全国人大代表、腾讯首席执行官马化腾建议,加快制定“互联网+”国家战略及具体意见,推动“互联网+交通”、“互联网+医疗”等新业态以及“互联网+政务民生”的快速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篇9:2024年两会热点素材:就业和收入

全文共 479 字

+ 加入清单

今年两会热点调查,就业收入话题关注度很高。

在人民网调查中,“就业和收入”热度排第四;在新华网调查中,“收入分配”高居二十五大热门话题首位、“扩大就业”居第十一位;在光明网调查中,“收入提高”以第一高得票数位居网民五大热议话题之首;在中国政府网与法制网的调查中,“扩大就业”“就业与工资”“钱包那些事儿”均受到集中关注。

这样高的关注度,原因在哪?

最近几年,我国城镇每年新增就业人口超过1000万,保就业成绩显著。但同时,稳定就业面临各种新压力。比如,劳动力市场需要消化每年新增加的1500万就业人口,招工难与就业难存在结构性矛盾,等等。这很容易让就业困难群体患上“失业焦虑症”。同时,日益激烈的就业竞争环境,也会让“就上业”但又想“更好岗”的人群,染上“职场掉队焦虑”。

有恒产者有恒心,衣食足而知荣辱。就业解决后,收入多寡,或者说钱袋子鼓与瘪,成为日子好坏的一项硬指标。当前,我国收入分配体系有待继续完善,公平与效率需更好兼顾,居民收入增幅尚未稳定跑过GDP增速。让手上票子更多,让生活品质更高,成了老百姓实打实的期盼,这也是当下最真切的民生心态“天气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2024河南两会精神解读:GDP预期增长8%

全文共 1404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1月25日,河南省十二届人大五次会议开幕。会议上都传达了什么内容,展现了什么精神呢?下面是yjbs作文网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相关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大会主席团常务主席郭庚茂、邓凯、夏杰、刘春良、张大卫、蒋笃运、储亚平、王保存、段喜中、张启生主持大会并在主席台前排就座。

上午9时,大会主席团常务主席郭庚茂宣布,河南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共有代表938名,出席开幕大会的代表877人,符合法定人数,大会正式开幕。

省长谢伏瞻作《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16年GDP预期增长8%左右。报告共分四个部分:一、“十二五”重大成就及“十三五”主要目标。二、2015年工作回顾。三、2016年重点工作。四、建设廉洁高效政府。

谢伏瞻说,要贯彻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统筹推进法治政府、创新政府、廉洁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建设,不断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和水平。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在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富民强省征程中砥砺前行,努力实现“十三五”顺利开局,让中原在实现中国梦进程中更加出彩。

大会书面听取了关于《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的说明,关于河南省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6年计划(草案)的报告,关于河南省2015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6年预算(草案)的报告。

2015年工作回顾

去年全省生产总值超过3.7万亿元,人均生产总值3.9万元,均为2010年的1.6倍;工业增加值1.6万亿元,是2010年的1.4倍。粮食生产在高基点上实现新跨越,总产量达到1213亿斤,比2010年增加126亿斤。经济大省、新兴工业大省、农业大省地位更加巩固。

2016年重点工作

一、加强结构性改革,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

二、加快新型城镇化,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三、建设现代农业,推动农业发展方式转变。

四、厚植发展优势,蓄积发展后劲。

五、强化开放带动,增强内外联动发展能力。

六、深化改革创新,激发全社会创造力。

七、保护生态环境,打造美丽河南。

八、建设文明河南,提升发展软实力。

九、保障改善民生,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

附注:2016年,为治霾,河南省级将花10亿元。

1月25日,河南省十二届人大五次会议开幕,省长谢伏瞻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说,2016年的一项重点工作“保护生态环境,打造美丽河南”,措施包括以解决大气和水污染为重点实施有效治理、以促进资源节约和生态系统建设为重点狠抓源头预防、以完善制度机制为重点加强生态环境管理。

在讲到“以解决大气和水污染为重点实施有效治理”时,谢伏瞻说,2016年要突出抓好燃煤污染防治、工业大气污染防治、机动车污染控制、扬尘综合治理、农作物秸秆禁烧及综合利用,重点实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和散煤替代,完成燃煤机组超低排放改造,淘汰和改造不符合要求的发电机组和燃煤锅炉,加快淘汰黄标车和老旧车,实施第五阶段国家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标准,省级安排10亿元雾霾治理资金,支持燃煤电厂超洁净排放技术改造等重点工作,做好重污染天气应急应对,遏制雾霾天气频发态势,力争郑州等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明显改善。

在“以完善制度机制为重点加强生态环境管理”的措施中,谢伏瞻说,要健全当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机制,落实排污单位主体责任和行业管理部门监管责任,实行一票否决并严肃追究怠政失职。还要在环境高风险领域建立污染强制责任保险制度,引入第三方治理;推进省级以下环保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体制改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2024北京两会八大热点猜想

全文共 3773 字

+ 加入清单

即便你对北京市的政坛时事一无所知,接下来的一个多星期里,只要你经过北四环到北五环之间的亚运村地区,便能从路边明显增多的警力中感受到一些不一样的气氛。

没错,北京市一年一度的“两会”就在这里召开。

作为省一级“代议制”的核心环节,在接下来的一个多星期中,北京市“一府两院”上一年的工作和下一年的安排,都要经过769名人民代表的审议批准,

同时也要经过700余名政协委员的充分讨论。而每一年这个城市所面临的大背景和大环境,以及北京市民的民意走向,也一定程度影响着会议的热点

综观北京过去的一年,一些话题已经成为北京市政市情的热点,我们不妨在开会前对这些问题精细分析,大胆猜想,梳理出今年北京市“两会”可能的八个热点话题,

这些问题也是民意关切和媒体报道的最大公约数,期待着在这次“两会”上得到回应。

猜想一:GDP降速后的“新常态”什么样?

2015年经济指标安排中,最受关注的GDP增速将定为多少?今年是“十二五”最后一年,统观“十二五”期间GDP增长目标的发展趋势,2011年到2013年一直维持在8%左右,2014年开始降至7.5%,目标水平有所下降。去年对经济指标的安排也已发出信号,本市已进入新的经济发展阶段,开始减速增长。调整疏解、结构调整、环境治理、节能减排,去年出台的《北京市新增产业的禁止和限制目录(2014年版)》,已开始积极“舍”去不符合首都功能定位的产业,未来还将对新增产业更严把关。今年,经济“新常态”的发展背景下,这些任务预计仍是本市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参看今年上半年7.2%的GDP增速,预计2015年GDP增长安排,GDP指标或许还将有小幅度下调,为“新常态”下的疏解调整预留空间。

另一重要经济指标——城乡居民收入,今年将如何安排?综观十年来政府工作报告中对GDP增速和城乡居民收入的目标安排,一路呈现逐步接近的趋势。2014年的经济指标安排,GDP增速和城乡居民收入增速皆为7.5%,首次呈现完全持平的状态。市发改委国民综合经济处处长夏翊表示,“十二五”规划将GDP和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两个指标都定在8%,已经体现了同步的导向,目标一直是实现二者同步。按照这样的发展趋势,预计今年城乡居民收入增速或将再次与GDP增速实现同步。 文/本报记者 林艳

猜想二:人口调控如何见实效?

据官方的统计显示,2013年末北京市常住人口达到2114.8万人,“控人”成为治理北京大城市病的根本之策。有媒体报道,从2000年到2013年,北京的常住人口年均增长接近60万,总人口增加了752万。人口在短时期内的过度聚集,成为制约北京发展的“瓶颈”,带来交通拥堵、水资源紧缺等“城市病”。北京人口增长最快的时期,也是控制人口措施最多、力度最强的几年。近年来北京市控制人口的措施包括“以房管人”、“以业控人”等,去年则通过外迁企业与大型批发市场的做法,发挥功能疏解、产业疏解对人口疏解的带动作用。

经过努力,去年北京的常住人口比2013年少增加了约10万人,实现了调控目标。今年,根据北京的资源环境承载力,北京市研究制定了人口控制目标。今后再做发展规划、上产业项目,有望由人口布局来倒推发展布局,从而形成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发展质量的倒逼机制。作为人口调控的关键之年,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所提及的人口调控表述非常值得期待。文/本报记者 李天际

猜想三:怎样留住“APEC蓝”?

去年11月,整整六天的“APEC蓝”,至今让人记忆犹新。“人努力,天帮忙”,让人们重新看到了希望。

现如今,人们对空气质量的关注已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去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PM2.5年均浓度下降5%的目标,但是在“铁腕治污”的背景下,实际仅下降了4%。剩下的1%差在哪儿了?市环保局相关负责人此前回应称,这里面既有气象条件不利、沙尘天气增多等客观原因的影响,也有综合治理措施不够完善等主观因素。

半个多月前召开的市委全会上再次明确,今年PM2.5年均浓度下降指标仍为5%。那么今年会采取什么样的举措确保不再重蹈覆辙?随着清洁空气五年行动计划的进程过半,明后两年的治理压力依然很大,相关政府部门又该如何应对?不难想象,在即将召开的北京“两会”上,“清洁空气”必将成为代表和委员关注的热点。文/本报记者 王斌

猜想四:反腐重拳有多重?

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反腐这个词从没有像今年这么热。去年中央巡视组到北京巡视,指出了存在小官巨腐和培训中心腐败等问题。此次“两会”期间反四风、促党风廉政建设问题也会是热点之一。制度层面,北京市委设立了“五人小组”,定期听取巡视汇报,增设了专项巡视组。北京市委下发关于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的相关文件,北京市纪委完成内设机构改革,集中力量监督执纪。这些制度层面的设计在推进依法治国的首善之区的大背景下,很可能被重点提到。北京作为首都,纪检工作制度上有没有新动作值得关注。

具体来讲,北京市去年动作颇大,门头沟区长等干部落马,小官巨腐整治行动结束,立案和处分数均大幅增长,专项整治私人会所、培训中心腐败等,这些问题会不会在“两会”上得到回应?比如整治私人会所和培训中心腐败的成绩单,这些都颇有“看点”。文/本报记者 李泽伟

猜想五:“依法治市”有何新举措?

司法体制改革在2014年提速。继首批6个司改试点后,有媒体报道,12个省份有望进入第二批试点,全国近半省份将启动司改。

北京虽不在上述名单之列,但过去一年,北京司法改革着墨颇多。北京知识产权法院挂牌,并在审案中起用“法官助理”,北京高院则在全国法院中率先在判决书上为“法官助理”署名;作为全国首批跨行政区划地方法院、检察院试点之一的北京市第四中级人民法院和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第四分院,紧随上海之后挂牌成立;最高检在全国设立的主任检察官办案责任制改革的17个试点中,设在北京的3个试点也在有序推进。

2015年,在主任检察官办案责任制改革的试点基础上,北京或有望全面推行主任检察官办案责任制。由于北京知识产权法院推行院庭长办案常态化,实行主审法官、合议庭负责制的深化审判权运行机制改革或有望在北京法院全面推行。案件质量终审负责制和错案责任倒查问责机制或有望在此基础上有所推进。这些热点问题期待能在“两院报告”中有所体现或回应。文/本报记者 邹春霞

猜想六:交通治堵还有哪些招儿?

2014年岁末,北京地铁、公交票价实现上调。在此之前,北京地铁刚刚经历了屏蔽门夹人之殇,而高峰时段的超大客流一直都是北京地铁躲不开的话题。

去年北京APEC会议期间,单双号限行等严格的交通管控措施,让人们看到了不一样的北京:交通顺畅、秩序井然,以及难得的蓝天白云。北京市副市长陈刚曾公开表示,“APEC会议期间少了一半人、少了一半车,效果就这么好,这就反证了我们的容量已经超标了。”

去年年底,北京市法学会完成了《北京市缓解交通拥堵政策法律建议》课题研究,专家给交通拥堵开出五个“药方”:立法明确公共交通的优先地位;在拥堵的老胡同、医院、学校等附近设立“交通静化区”;立法保障行人、骑车人的路权;实施“购车自备车位”制度;在部分区域实施交通拥堵费。

这些建议能否真正落到实处或许还有待考察,但交通问题及其解决方案,已经连续多年成为北京市人代会和政协会议关注的焦点。经历了2014年的“交通热点”后,相信交通问题仍会是本届人代会和政协会上代表及委员们关注的热点。 文/本报记者 赵婷婷

猜想七:京津冀协同发展怎么破局?

今年市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京津冀协同发展预计将是一大重要议题,也或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重点呈现。去年12月召开的北京市委十一届六中全会上,市委书记郭金龙部署2015年工作时曾表示,只要是区域整体发展需要的即使牺牲局部利益也在所不惜。所以,2015年在京津冀交通一体化、生态环保、产业转移三大方面如何安排,预计将是今年“两会”上的重中之重。

王安顺市长在安排2015年首都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时,提出了七大重点任务,其中的一大任务就是今年要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其中,怎样疏解首都非核心功能?在哪些领域率先突破?这些问题都盼望在“两会”上得到回应。文/本报记者 林艳

猜想八:申冬奥最后怎么冲刺?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1000多年前,面对燕北寒风,诗仙李白写下如此的诗篇,仿佛是北京和张家口的时光剪影。今年7月31日,国际奥委会将投票决定2022年冬奥会的最终举办城市,北京能否携手张家口“再次欢迎你”也将随之揭晓。

随着申办冬奥会的升温,各项冬季运动在北京、张家口等地的普及与推广力度越来越大,喜欢冬季运动的人也越来越多。业界估计,北京申办冬奥会将带动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

2014年,北京市和张家口市共同申办2022年冬奥会的消息让开通京张客运专线的建设再次提上议事日程。根据规划,京张高铁预计今年上半年开工,将于2019年前后完工,交通时间将缩短到50分钟,从北京市区一小时之内可以抵达张家口及崇礼太子城雪上赛区。

日臻完善的除了交通,还有其他配套设施,现在仅崇礼县便已拥有11家星级酒店,规模以上饭店20多家,可同时接待6000多人住宿,8000多人就餐,未来日接待能力可达到2万多人次,年接待游客能力将突破400万人次。冬奥会的申办将加快推动张家口步入首都一小时经济圈,在京津冀地区打造一个以冰雪为核心的旅游带。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2024全国两会热点解读之教育

全文共 2262 字

+ 加入清单

2016年两会如期开展,教育还是今年两会的热词。以下语文迷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关于教育的相关消息,下面就来看看两会的代表是怎么看待教育这个问题的吧。

“提升教育质量,既是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要求,也是办人民满意教育的核心要求,要根据教育的规律和人成长的规律,重设不同教育阶段的教育目标。”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民大学校长陈雨露近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提升教育质量的过程中,要尊重基层教育实践的首创精神。

陈雨露说,经济新常态的核心是结构优化和动力转化,这意味着整个经济的运行要从以速度为主转向以质量和效益为主。在这个过程中,人力资本是非常重要的要素。虽然我国现在高校毕业生从数量上看已经不少,但从质量上看与经济发展的新要求还有很大差距。

陈雨露说:“现在家长为什么天天批评教育,实际上是一种期盼,这种期盼又跟‘中国梦’的实现结合在一起,是‘教育梦’的主要内涵。所以,我们要坚持不懈地提升教育质量,这既是办人民满意教育的核心要求,也是重大的民生发展目标。”

如何提升教育质量,陈雨露表示:“我国教育整体水平的提升有很大空间。在这个过程中,我个人认为,教育改革应当是系统的改革,也就是从学前教育一直到终身教育的系统改革。”他进一步解释说,各个阶段教育的目标要有明确分工,学前教育主要的就是玩;小学教育要“博”,让孩子们多读书、多接触、多问问题;中学教育主要就是在“博”的基础,让孩子们加深对问题的分析能力;到了高等教育就是要创新,要往深处走。要根据教育的规律和人成长的规律,重设整个的教育体系。

2016年两会热点解读教育热词:高考怎么改?从取消加分开始

“教育部门会减少加分项目……今年全国性加分政策鼓励类的全部取消,只保留一些扶持性政策。”教育部长袁贵仁8日接受采访时说。当天,他在开场白中说,“大家对教育的热情让我很感动,对教育改革的关注让我深受鼓舞。”

袁贵仁表示,在缩小区域录取率差距方面,教育部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大家看了发改委的报告,今年本专科招生人数从698万增加到700万,新增两万人的指标,全部用于中西部人口大省。”

对于减少加分项目,袁贵仁说:“今年全国加分政策鼓励类的全部取消,只保留一些扶持性政策,还有一些地方性加分政策减少了六成以上,有十几个省市全部取消地方加分项目。”

关于规范自主招生问题,袁贵仁表示,从今年开始将取消推荐的限制,每个学生每个学校都可以推荐。“全部禁止以联考和培训的方式选拔学生,同时把自主招生的时间全部调到高考之后进行。此外,对于自主招生的条件、过程和结果全部公开公示。”袁贵仁说。

袁贵仁提到,目前已启动教育综合改革试点,“根据各省的申请,经过中央批准,高考改革由上海市和浙江省作为综合改革试点,现在相关学校的工作都在稳步推进。”

目前,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0%,这是跨进“普及”门槛的标志。据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数据表明,2014年我国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为86.5%,2015年可能达到87%。也就是说,未来5年,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大约需要再提高3个百分点。

其实,这不只是冷冰冰的3个百分点。全国人大代表周洪宇认为,抓公平和质量,或将是未来5年我国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改革焦点和落脚点,而如何实现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或将是今年两会讨论的重要议题。

“改革现行高考模式,必然将撬动基础教育阶段改革。”近日,河北、江苏、宁夏等地陆续公布了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高考改革再次成为今年全国两会代表委员们讨论的热门话题。

“一些教师甚至校长觉得这次高考改革无非就是考试科目的变化,最后还是要考试,还是要看分数。”但在全国人大代表、石家庄二中校长邵喜珍眼里,考试科目变化的背后,是整个教学理念的变化。

她说,过去,学生跟着课程和教学转,只能在文科理科间做出选择。改革后,学生在6门科目中自主选择3门,可有20种不同的组合,“这样不仅可以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兴趣、特长,而且也体现了课程和教学跟着学生转,对学校的教学和管理也是一种挑战。”

邵喜珍认为,这意味着学校必须打破原来按文理分科分班的教学模式,推行“走班制”,根据学生选择科目和难易程度进行分层次教学。

据了解,石家庄二中将实行双轨管理制。一方面有传统的行政班,学生管理工作由班主任负责,语数外等共同科目也通过行政班进行;另一方面,在选修科目教学上,实行导师制,任课教师不仅要负责教学,还要进行学生的管理工作。

“这种方式现已用到校本选修课程中,力争经过一到两年的探索,形成一套成熟的体系。”邵喜珍说,除了学生管理,学校师资配置也需要适应“走班制”要求。

“由于学生选择学科人数差异,将出现学科教师相对紧张或富余现象,这需要学校对整个教师队伍进行动态调整。”全国人大代表、精英集团董事长兼总裁翟志海认为,选课学生对科目教师教学也会提出更高要求。

这次改革还更加注重高中教育和大学的有效衔接。全国人大代表、河北大学副校长李小亭表示,“专业+院校”的录取方式,将会让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从单纯的分数对接,走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专业学习基础的双向连接。

“在基础教育阶段,不仅要培养学生学习能力,还要培养他们自主选择的能力。”翟志海代表建议,应加大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课程指导。

据介绍,石家庄二中已建立学生职业发展规划中心,通过大学先修课程、学长带我逛专业、家长带我进职场等,让学生尽早确定自己的职业目标。

“对学生进行人生发展规划的指导,要充分发挥专职教师和学科教师的作用。”翟志海表示,除了开设有关职业指导的校本课程外,还应该对全体教师进行相关培训,使职业规划指导渗透到日常的教学中。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2024广东省两会召开时间及热点内容

全文共 1993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近日,各地方纷纷召开两会,那么作为经济重点的广东怎么安排的呢,召开时间是什么时候?会议又有哪些热点内容?以下是yjbs作文网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相关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省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2016年1月23日开幕

省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2016年1月25日开幕

1.热点 提案 粤民营经济总量 如何夺回第一?

省民建建议:尽快出台全局性扶持政策体系

广东的民营经济发展一直走在全国前列,但总量已经被赶超。笔者从18日省民建召开的省两会新闻发布会了解到,在今年提交政协大会的提案中,省民建建议我省尽快出台扶持全省民营经济的全局性政策体系,针对涉企收费项目多这一问题,呼吁全面取消省定行政收费项目。

省民建表示,2014年,广东私营企业、个体单位数比江苏分别多37.43万户、75.49万户,均居全国第一。但广东民营经济总量首次被江苏超越。2014年,江苏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35473.10亿元,超过广东402.51亿元。另一方面,广东超大型企业数量也远少于江苏。

省民建认为,可以预见,民营经济将是“十三五”时期粤、苏两省经济竞争的主战场。建议我省尽快出台全省民营经济全局性、战略性和长期性政策体系。尽快出台《关于推动我省民营经济加快发展的指导意见》的规划性文件,将其作为进一步推动我省民营经济跨越发展和成为广东未来竞争力支撑主体的纲领性文件。

省民建分析认为,对于民营经济发展,仍存在着多头监管轻服务、涉企收费项目多的问题。2014年,我省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中的国家项目仍保留29大项,涉及28个部门的85项收费项目,省级收费项目仍保留8大项,涉及7个部门的12项收费项目。对此,省民建建议,我省应全面实施省涉企收费目录清单管理,全面取消省定行政收费项目,实行省定涉企“零收费”,同时全面清理行政审批中介服务。

2.热点 提案“互联网+医疗” 遭遇“信息孤岛”

省农工党支招:省政府牵头建立全省医疗大数据平台

随着网络医院、微信挂号、电子病历的兴起,“互联网+医疗”成为潮流。但笔者从18日省农工党召开的省两会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我省近年来产生的大量医疗数据仍然分散在不同的系统中,“信息孤岛”成为困扰高效整合医疗资源的难题。对此,省农工党建议应由省政府牵头建立研发中心,搭建起全省医疗大数据平台。

省农工党在今年拟提交的提案中表示,我省医疗领域大数据来自不同的行业,数据资源分散在不同的数据池中,彼此之间并没有太多的联系。

另一方面,由于行业标准缺失,目前来自不同厂商各类移动医疗设备未形成统一、标准的数据接口,难以实现数据互通。

省农工党建议,应由省政府牵头成立医疗大数据平台研发中心,负责医疗大数据平台建设的规划和实施。“目前,我省各级医疗机构基本建立了自身的医院信息系统,特别是三级医院,其患者信息的电子化程度已经很高,一部分市、县(区)也建立了区域性的卫生信息平台,加上全省的医保数据平台,这是建立全省统一大数据平台的基础。”

事实上,近年来,我省社保部门为解决医保病人省内异地即时结算问题,建立了省级医保“三个目录”(药品、诊疗项目和服务设施)数据平台,在全省统一了三个目录代码,并于2015年11月24日在21个地级市全面上线,目前在省内54家医保定点医院正式使用,奠定了全省医疗大数据平台的基础。

3.热点 提案 高水平大学 建设得“加钱”

省民盟提议:提升高校生均拨款水平到2—3万元

广东如何加快高水平大学建设?在18日召开的省民盟省两会新闻发布会上,笔者了解到,一份拟提交今年政协大会的《关于促进广东省高水平大学建设的建议》提出,我省应将高水平建设大学的生均拨款水平提升至2—3万元,以追平全国平均水平。

省民盟调研发现,目前,在经费总投入上,全国“985工程”大学平均投入水平约为31.50亿元,我省入选“985工程”的中山大学为48.50亿元、华南理工大学为40.40亿元。然而,入选我省高水平大学建设计划的其余5所高校中,华南农业大学、暨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平均仅为14.22亿元,与全国平均水平相差17.28亿元。

就生均拨款而言,我省普通本科院校的生均拨款在1万元左右,即使实施高水平大学建设也仅提高到1.2万元,低于教育部直属高校和发达省市的生均拨款水平。

省民盟在提案中建议,在参照北京、上海、香港高水平大学建设投入现状的背景下,建议把我省确定开展高水平大学建设的几所大学的生均拨款标准提高到2—3万元,并按照当前高水平大学建设投入力度,根据财力增长情况,逐年加大高等教育经费投入总量。

此外,提案指出,我省高校的科研经费仍存在着按政府行政经费管理,与高校的科研运作规律不相适应的现象。特别是经费拨付按年度执行,且经费拨付滞后,导致高校需要执行2—3年的项目无法有序开展工作,建议将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由当前按年度预算改为更符合科研规律的3年或更长周期。

更多热门文章推荐: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2024年两会中考热点素材:老人要扶但要立法保护施救者权益

全文共 568 字

+ 加入清单

老人摔倒不敢扶等现象表明,救助人存在较大的法律风险,我国亟待出台有关救助行为中的民事豁免法律条款。”全国人大代表、杭州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金财接受记者采访时建议,应立法保护无偿施救者权益,让人们做好事的时候避免后顾之忧。

近年来,一些地方发生了各种版本的救助跌倒老人引发的民事诉讼案,引发了不少争议。今年2月,河南大学生孟瑞鹏为了救2名落水儿童献出了生命,而被救儿童的母亲害怕担责,称孟瑞鹏自己落水,后经警方调查才认定孟瑞鹏属“见义勇为”行为。

王金财认为,“好人做不得”现象,并不能简单地归因为道德问题。道德不是凭空存在的,它需要制度的依托。目前,我国尚缺乏救助行为中的民事豁免法律条款,救助人存在较大的法律风险。

王金财建议,全国人大尽快立法保护无偿施救者权益,使救助别人带来的风险通过法律得以化解,以弘扬助人为乐、见义勇为精神。

他认为,应将救助行为免责和被救助人负举证责任,作为立法的核心内容。同时,明确规定救助人无偿救助他人而遭到的损害应由谁给予赔偿或补偿,并明确相关单位应采取的法律援助、经济补偿、精神奖励等保护措施。此外还要明确规定,被救助人如有捏造事实、诬告陷害救助人的行为应承担法律责任。

同时,他建议,还应加入相应提倡科学救助的条款,例如,如果遇上交通事故、火灾、溺水等需要专业救助的事件,应提倡救助人报警,让专业人士来救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2024两会热点话题房价解读

全文共 1002 字

+ 加入清单

2016年两会正在举行中,房价依然是一个热门的话题,特别是近期一线城市房价变化非常大的情况下房价问题更受到关注。下面是yuwenmi为大家整理的两会关于房价的问题,供大家参考。

2015年2月10日,人民网连续第13年推出两会热点调查,向网友收集对热点关注问题的投票和意见留言。截至2月28日9时,已有超过335万人次投票,其中“住房”获得网友投票34万票,暂居热点问题第9位,“社会保障”、“反腐倡廉”、“食品药品安全”暂时分列前三位。在分项调查中,对于目前房价是否在可承受范围,近9成网友表示“根本不能承受”。两会房价分析范文节选!

在分项调查中,对于目前房价是否在可承受范围,近9成网友表示“根本不能承受”,只有8.56%和1.53%的网友选择“勉强能够承受”和“可以承受”。

在近400条关于“住房”的网友留言中,不少网友称房价过高,“住房是现在中国人幸福感最缺的东西”,还有网友表示“撼大山易,撼房价难”,并感慨“生活不可谓不艰难”。

住房是现在中国人幸福感最缺的东西。

望两会把住房问题能放在首位解决。

撼大山易,撼房价难,一些大中城市通过限购等一系列措施有效抑制了房价疯狂上涨,但中小城市的房价大多是地产商说了算,如今我们一个月的工资50%以上用于支付房贷,生活不可谓不艰难。

房价比火箭升得还快,一个月交一百多的住房公积金,30年后我可以买个厕所吗?

网友:六成网友盼房价大幅下降

在“对于未来房价走势的期望”的分项调查中,有6成网友的网友期望“大幅下降”。另有13.31%和9.38%的网友分别选择“稍微回落”和 “保持稳定”。但也有部分11.14%的网友期望“未来房价走势稳步上涨”。网友留言,希望房价达到合理价位,“需要回归到理性”。

80年代、90年代的我们,面对高房价只有无语。

房价太高了,房贷也高,希望国家建更多的房子来解决住房问题,像我们大学生工作3年了想在城市里买一套房子比登天还难,希望国家有更好的政策出台。

最希望房价达到合理价位,人人安居乐业,共奔小康!

我觉得房价真的太高了,需要回归到理性。

五举措稳定房地产市场

第一,实行严格的限购政策,同时实行严格的差异化税收和信贷政策。

第二,增加土地供应面积,这些供应面积要及时披露信息,以稳定信心。

第三,增加中小套型的供应数量,特别是搞好保障型工程建设。

第四,打击各种交易上的违法违规行为

第五,正确引导舆论,主动发声,稳定人心,稳定预期,稳定市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2024年两会十大热点之四:简政放权

全文共 299 字

+ 加入清单

简政放权:推动综合监管,降低交易成本

新闻背景:从2013年开始,简政放权已连续五年成为国务院重点部署工作。此外,2014年至2016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均以大篇幅内容涉及简政放权。一系列简化审批有序放权的举措,有效激活了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2017年,政府简政放权工作将不断推向纵深。如何清理和规范涉企收费,进一步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充分放权后,如何确保依法依规加强和改善市场监管落到实处等,将是代表委员讨论热点

专家点评:迟福林表示,今年政府简政放权重要任务是监管变革,需要改变监管理念,完善监管体制,以调整和完善行政权力为核心,以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为目标,推动政府市场监管与经济转型发展相适应。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2024年两会十大热点之六:环境治理

全文共 276 字

+ 加入清单

环境治理:加强环保督察,推动绿色发展

新闻背景:在今年全国各地方两会上,各省市都把污染治理作为重要目标任务。在2017年全国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上,环保部部长陈吉宁表示,2017年要实现中央环保督察全覆盖。面对当前环保形势,两会上会明确哪些环保任务,将成为代表委员和公众关注热点

专家点评: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副主任张孝德认为,环境保护事关国计民生,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解决环境污染的难题,尤其要处理好经济转型中GDP增长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问题。如何治理雾霾、让环保执法长出“牙齿”、对数据造假问责、倒逼落后企业改造升级等问题,将成为代表委员热议话题。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2024两会热点:立法法修改,你该关注什么?

全文共 1530 字

+ 加入清单

关注政府工作报告、关注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关注两高报告,可别忘了,今年两会还有一个重头戏——听取和审议立法法修正案草案。

也许有人会说,这是给立法部门定规矩,和百姓生活太远了。实则不然,抓问题就要抓住“牛鼻子”,对于“高大上”的立法法,必须走心。

征税征地,有权不可任性

今年前两个月,国家有关部门3次给成品油消费税“涨价”。

每次“涨价”都能引来一番热议。但再怎么动嘴皮子,咱百姓该纳税还得纳税,哪怕是税负重了。其实,有心人不妨观察一下,这3次税率调整均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下发通知的形式进行。一纸通知,就真的可以让咱多掏腰包吗?

以前行,以后未必!虽说宪法法律规定,公民有依法纳税的义务。但对政府来说,也得依法征税!征什么税、怎么征税、征多少税等一系列问题都必须有章可循。要是苛捐杂税、加重税赋、税费不分,这些咱老百姓是真真不能接受的。

税收法定是趋势。立法法修正案草案拟在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专属立法事项中,将“税收”一项单列出来,明确税种的开征、停征和税收征收管理的基本制度,只能由法律规定。

相对于征税的平稳而言,征地就属于近年来社会矛盾纠纷的易爆点了。特别是在广大农村地区,土地可是农民的“命根子”,岂可说拿走就拿走?

不幸的是,土地偏偏又是一些地方政府的“钱袋子”。近些年来,一些地方政府为了实现经济效果和社会效果相统一,“掩耳盗铃”式制发相关文件,标榜征收征用土地的合法性。

如今,这一招也未必灵了!立法法修正案草案指出,非国有财产的征收和征用,都必须由法律来规定。

限行摇号?NO LAW NO TALK!

看到这里,是不是该为立法法点个赞。

再来两段文字:部门规章规定的事项应当属于执行法律或者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决定、命令的事项。没有法律或者国务院的行政法规、规定、命令依据,部门规章不得设定减损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权利或者增加其义务的规范,不得增加本部门的权力、减少本部门的法定职责。

没有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依据,地方政府规章不得设定减损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权利或者增加其义务的规范。

什么意思?打个比方,大城市交通拥堵是个问题,怎么办?实行限行、摇号。如今,法律态度很明确,限行?摇号?面对各种限令禁令,可不能政府说是什么,咱就得认什么,不妨先问一句,“有法律依据吗?”NO LAW,NO TALK。

当然,凡事都不能绝对。法律起草同样需要坚持从实际出发,需要考虑切实可行性。为此,立法法修正案草案还作出补充规定:应当制定地方性法规但条件尚不成熟的,因行政管理迫切需要,可以先制定地方政府规章。规章实施满两年需要继续实施规章所规定的行政措施的,应当提请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其常务委员会制定地方性法规。

抓紧时间提意见!

本次立法法修改的内容还有很多,据说涉及44条,其中增加了11条,修改了33条。立法法,是我国法律体系中一部带有顶层设计性质的法律,它的质量如何,直接影响到社会保障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劳动合同法等其他全部法律的立法质量,这就影响到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了。所以,如果有时间,你不妨仔细研读一番,趁着全国“两会”这个民意大平台,抓住“民主立法”这个好机遇,赶紧说问题、谈观点、提意见。

最后,趁着听取和审议立法法修正案草案之际,全国人大还向老百姓特别是他们的代言人——全国人大代表送来了多个“红包”:

——(全国人大常委会)编制立法规划和年度立法计划,应当认真研究代表议案和建议,广泛征求意见。

——全国人大常委会依照前款规定审议法律案,应该通过多种形式征求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意见,并将有关情况予以反馈。全国人大专门委员会和常委会工作机构进行立法调研,可以邀请有关的代表参加。

——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法律案时,应当邀请有关的全国人大代表列席会议。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2024年高考时政热点解读:中国共产党与世界对话会

全文共 3654 字

+ 加入清单

一、【背景材料】

2014年9月5日,为期三天的“2014中国共产党世界对话会”在北京闭幕。会议期间,与会中外代表就“中国改革:执政党的角色”这一主题,围绕“中国改革:共性与特色”、“中国改革:多元与共识”、“中国改革:竞争与共赢”三个分议题展开交流研讨。各国专家学者从不同的视角和专业领域,对中国改革的背景、特色、优势、挑战、前景等进行了多层次、多维度的交流,提出了很多有独到见解的观点和看法,增进了对中国改革和执政党角色的了解和理解。与会外国专家学者对会议的成功召开给予高度评价,认为会议议程新颖丰富,既有理论研讨,也有实践考察,既有专家交流,也有高层对话。中外学者通过为期三天高密度、高质量、高层次的思想交流交融交锋,获得了一手信息,增进了客观认知,引发了理性思考,也看到了一个让人耳目一新、开放务实的中国共产党。闭幕式后,当代世界研究中心邀请学者代表与中外媒体见面,分享参会感受并回答提问。

二、【理论分析】

1、从政治生活角度分析

(1)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其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对话会的主题是“中国改革:执政党的角色”,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执政党从根本上说是由其性质和宗旨决定的。

(2)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领导改革开放的历程和成就,说明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为改革开放指明了方向,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改革开放政策为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注人活力。

(3)中国共产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当决策制定时,党不是单纯地对决策进行解释,而是去基层倾听百姓需求,通过媒体搜集社会舆论意见、联合智库深入研究问题,并将这几方面意见汇集起来,真正让百姓满意,实现良性互动。

2、从生活与哲学角度分析

(1)矛盾的特殊性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虽然每个国家都有自身的国情和特色,都有不同的意识形态和政治制度,都有不同的经济状况和民族风情,但只要坚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都是可以和谐相处的。

(2)物质决定意识原理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中外学者通过为期三天高密度、高质量、高层次的思想交流交融交锋,获得了一手信息,增进了客观认识,引发了理性思考,这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结果。

(3)坚持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一路一带”是中国政府现在正在推动的重要战略。所谓“一路”是指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所谓“一带”,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一路一带”体现了事物的相互联系构成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

三、【跟踪试题】

全国政协副主席、中联部部长王家瑞在讲话中表示,当前,中国模式和中国道路成为世界各国学者热议的话题,除一些客观描述外,也有大量二手甚至多手的素材,导致信息失真,甚至扭曲。此次对话会将为对中国感兴趣、对中国共产党感兴趣的人建立一个沟通交流的平台,提供更多一手素材,让更多人听到、感受到正宗的中国共产党。据此回答1—3题。

1.下列关于中国共产党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 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③是中国工人阶级、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④是最重要的国家机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在当代,要把中国的事情办好,关键取决于我们党。这句话充分说明:

①中国共产党的具有先进性 ②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的确立是中国革命发展的必然结果

③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④只有加强党的领导才能改善党的领导

A.①②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③④

3.建立“对话会”这样一个沟通交流的平台,有助于中国共产党:

A.增强基层党员干部的战斗力 B.落实“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体现

C.树立中国共产党的国际形象 D.能从根本上改变党员干部的工作作风

4.中央党校原副校长李君如说,当决策制定时,我们不是单纯地对决策进行解释,而是去基层倾听百姓需求,通过媒体搜集社会舆论意见、联合智库深入研究问题,只有将这几方面意见汇集起来,才能真正让百姓满意,实现良性互动。这说明:

A.中国共产党积极履行革命和各项建设职能

B.中国共产党始终保持求真务实、与时俱进的品质

C.中国共产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行政卓有成效

D.中国共产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深得民心

此次对话会的议题为“中国改革:执政党的角色”,正是中国共产党希望向世界传递的重要信息 。据此回答5—6题。

5.下列各项符合中国共产党的角色的是:

①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②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③中国共产党是“十二五”规划的制定者和执行者

④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关系着“十二五”规划的顺利实现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下列关于中国共产党与改革的关系认识正确的是:

①改革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②党的意志通过改革上升为国家意志

③改革既要体现党的意志,也要体现国家的意志 ④在改革中,党要行使好各项国家职能

A.①③ B.②③ C.①② D.①④

李源潮在会见“2014中国共产党与世界对话会”代表时说,中国正在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中国共产党始终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希望与会代表实地了解中国发展变化,坦诚交流对话,全面客观地向世界介绍中国共产党领导改革开放的历程和成就,为推动中国与国际社会的良性互动作出贡献。据此回答7—9题.

7.在我国,很多重大方针、政策及法律的出台,背后都有民主党派及政协调研、建言的影子。这表明:

①民主党派具有法律规定的参政权 ②全国政协履行了参政议政的职能 ③全国政协与全国人大常委会共同行使立法权 ④民主党派对很多重大方针、政策及法律的出台作出了重要贡献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8.中国共产党领导改革开放的历程和成就,说明:

①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为改革开放指明了方向 ②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改革开放政策,为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注人活力 ③坚持依法执政,完善党的领导 ④中国人民自力更生,积极主动参与社会各方面的建设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9.与会代表的坦诚交流对话,有利于:

A.不断完善多党合作机制 B.理性看待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

C.紧紧把握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D.增进对中国改革和执政党角色的了解和理解

10.实践证明,每个国家都有自身的国情和特色,不同意识形态、政治制度的国家完全可以和谐相处。这启示我们在处理和解决问题时要注意:

A.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B.在运动中把握事物

C.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D.立足整体,统筹全局

11.中外学者通过为期三天高密度、高质量、高层次的思想交流交融交锋,获得了一手信息,增进了客观认识,引发了理性思考,也看到了一个让人耳目一新、开放务实的中国共产党。这告诉我们:

①要敢于承认客观事实 ②要从实际出发,不能脱离自身的实际机械地效仿别人

③理性分析是指导实践走向成功的关键 ④意识能够揭示深藏于事物内部的本质和规律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②③

“一路一带”是中国政府现在正在推动的重要战略——所谓“一路”是指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中国将进入海洋、拥抱海洋,多方向增进中国与沿线国家的联系;所谓“一带”,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国将通过陆上丝绸之路进入中亚、东南亚、俄罗斯、中东欧和西欧。据此回答12—13题。

12.“一路一带”说明:

A.联系构成事物的变化,变化的实质就是发展?

B.事物的相互联系构成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

C.事物的联系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动力?

D.发展是事物变化的趋势,事物的变化决定事物的发展

13.这些战略将增进中国和沿线国家之间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合作共享新的发展机会和发展成果。这表明:

A.立足整体就能实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B.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就能正确解决事物的矛盾?

C.部分决定整体,整体的性质决定于部分的性质?

D.要立足整体,学会对系统内部结构进行优化组合?

14.2014年是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中国如何推进落实这一雄心勃勃的改革蓝图、顺利度过改革的深水区和攻坚期,世界为之瞩目。对话会的主办方希望通过这一对话平台,促进国内外学界、思想界与中国领导层、决策层、实践层等进行坦率、深入、建设性地交流,以国际比较的视角,更客观、更全面、更深刻地认识中国执政党在中国新一轮改革进程中的角色。

请你为对话会的交流提出几点方法论建议。(至少三点)

参考答案:

1.A 2.B 3.C 4.A 5.B 6.A 7.B 8.A 9.D 10.C 11.A 12.B 13.D

14.(1)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对话交流要坚持从中国的历史的现实的实际出发,不能脱离中国的国情。

(2)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话交流要考虑不同国家的不同意识形态和政治制度,而不能照搬西方模式。

(3)坚持用联系和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对话交流要围绕中国改革这一主题,力求在交流中取得共识,在竞争中取得共赢。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关于2024年全国两会下岗职工提案解读

全文共 1083 字

+ 加入清单

下岗是对职工下岗的简称,是我国劳动力长期供大于求造成的一种客观现象。下面是2016年两会关于下岗的提案解读,供大家参考。

关于“4050"人员提前退休的提案

在企业改制进程中,对“4050”人员的优惠政策是享受3年的与国家共同按百分比负担社保,即例如以前个人缴纳社保每月要缴纳600多元,“4050”人员国家可以报销200多元,个人缴纳400多元,按照法定退休年龄正常退休。同时,各地政府想方设法设置公益岗位解决这些人的“再就业”问题。但是,由于“4050”人员年龄偏大、技能单一、就业困难、家庭负担重,生存困难,已经成为弱势群体。建议国家修改和完善现行的退休政策,对这部分人员中的男同志实行提前5年退休政策,以解决当前“4050”就业难生存难问题。

理由:

一、缩小贫富差距,体现社会公平。根据2009年各省市《政府工作报告》,在世界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各省市GDP增长都在8%以上,政府财力增长了,应该发挥均衡作用,缩小贫富差距,对曾经在企业为国家做过贡献的老职工群体实行提前退休政策,解决这个弱势群体就业难、生存难的问题,体现社会公平。

二、缓解就业压力,维护社会稳定。目前我国劳动力就业压力很大,不仅有2亿农民工,每年还要新增4、5百万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直接影响社会稳定。而“4050”人员本身年龄偏大、技能单一,竞争能力差,让他们提前退休,可以缓解就业压力,维护社会稳定。

修改和完善现行的退休政策,对这部分人员中的男同志实行提前5年退休政策,到龄一批退休一批,逐步解决企业改制遗留的问题。

退休年龄的规定

根据1978年6月国务院颁发的《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和《关于安置老弱病残干部的暂行办法》(国发[1978]104号)规定,下列几种情况可以办理退休:

(1)男性干部、工人年满60周岁,女干部年满55周岁,女工人年满50周岁,连续工龄或工作年限满10年。

(2)从事井下、高空、高温、繁重体力劳动和其他有害健康工种的职工,男年满55周岁,女年满45周岁,连续的工龄或工作年限满10年。

(3)男年满50周岁,女年满45周岁,连续工龄或工作年限满10年的,经医院证明,并经劳动鉴定委员会确认,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职工。

(4)因工致残,经医院证明(工人并经劳动鉴定委员会确认)完全丧失工作能力的。根据《工伤保险条例》(自2004年1月1日起施行)规定,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一级至四级伤残的,保留劳动关系,退出工作岗位,按月享受伤残津贴;工伤职工达到退休年龄并办理退休手续后,停发伤残津贴,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基本养老保险待遇低于伤残津贴的,由工伤保险基金补足差额。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