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朗读者》勇气为主题的观后感2017推荐3篇 作文精品20篇

秋天,叶子一片片落下,带着一丝丝的遗憾,投向大地母亲的怀抱。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朗读者》勇气为主题的观后感2017推荐3篇 作文,欢迎大家阅读。

浏览

6958

作文

334

《朗读者》观后感

全文共 543 字

+ 加入清单

周六晚八点,我准时打开电视,观看《朗读者》,这是第一期,也是我和《朗读者》的第一次"遇见".

就像董卿阿姨在节目开始的时候说的那样,有时候,就算遇见也没有什么印象,有的"遇见"却会从此改变我们的生命。这改变生命的"遇见",濮存昕就经历过。他小时候是一个残疾孩子,被同学们嫌弃,体育课上跑步的时候,也没人愿意和他一组。同学们甚至还给他起了个绰号——"濮瘸子".我想,那时候的他心中肯定受到了极大的伤害。幸运的是,他遇见了荣国威荣大夫,荣大夫为他做了整形手术,那是他生命中的转折点,他从此可以和正常的孩子一样了!可以跑、可以跳了!这对荣大夫来说,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手术,是他做的许许多多手术中的一个,也许他对此毫无印象。但对濮存昕来说,这是他生活中最美的"遇见".他朗诵了老舍散文《宗月大师》节选,内容讲的是老舍对曾经将自己领进学堂的刘大叔的感恩之情。我想:我也会对帮助过我的人心存感激。

还有蒋励,他和他的三个同事都曾担任过"无国界医生",在战乱和灾难中救死扶伤,平均每天接受四十个新生婴儿,在工作中,他们随时"遇见"生死。《答案在风中飘扬》让我们明白平静的生活多么值得珍惜。柳传志"遇见"失败,许渊冲"遇见"古今中外文化的碰撞……

遇见,是多么美好,愿我们一生中,都拥有无数次美好的"遇见".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青春初心主题团课观后感

全文共 350 字

+ 加入清单

5月3日,团市委举办“青春初心”烟台市各界青年喜迎党的十九大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九十五周年主题团课,市委副书记王继东出席活动。

历届老团干、优秀青年典型、青联委员、青企协会员、青少年工作者、普通青年代表等近800人参加活动。本次团课分为道路回望、信念力量、学习践行三个篇章,市青少年宫、烟台职业学院等近20个单位先后表演了《少年中国说》等文艺节目,优秀青年典型和青少年工作者模范代表分别讲述奋斗历程、分享青春感悟,号召广大青年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努力成就事业梦想、实现人生价值。

主题团课结束后,各界青年纷纷表示,将以优秀典型、先进楷模为榜样,不忘初心、开拓奋进,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务实的作风投入到工作中,为推动烟台发展率先走在前列贡献青春力量,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少先队建队日主题直播观后感心得

全文共 744 字

+ 加入清单

“嘀嗒”,十月,在这多雨的季节里,党的恩情像阳光雨露一般,培育着一朵又一朵的精神文明小花开放。你瞧,我这朵小花不正在怒放!

自从“争章手册”发下来,我决定按照手册上的要求做,争做好少年。

我一改往日不团结同学的坏习惯,努力做一个好学生。我每天早上在路上遇见同学,总是热情的打招呼;我改掉了往日待人不礼貌的毛病,使用礼貌用语……但我做得最好的,却要数那次掏水池了。

星期五放晚学后,我和表妹来学校玩,不知不觉的走上了东教学楼。我在楼梯的拐弯处,看见了一个教室前的自来水池。表妹想过去洗手,我同她一起去。还离水池有几米远,就闻到了一股难闻的臭味。好奇心驱使我和表妹仔细的找臭味的源头。到了水池边,我惊呆了:里面是上美术课多余的墨汁、颜料水,还有水池旁办公室老师们吃剩的稀饭……这些东西堵住了水池的下水口。表妹一看,捂着鼻子就跑了,我也想离开。一阵风吹来,我戴在胸前的红领巾随风飘了起来,在夕阳的照射下,显得格外刺眼。红领巾仿佛在问我:“你算得上是少先队员吗?”我的脸火辣辣的,决定来清理这个自来水池。望着那乌黑的、漂着脏物的污水,我心里又发愁了“到底是掏还是不掏呢?”终于,掏的信念占了上风。我挽起袖子,伸出手去掏脏物。我的手在乌黑的水中找着,抓住了一把稀饭!好恶心!我赶快把这把稀饭倒在路边捡来的塑料袋里,我在水中找着、翻着,没想到翻到了一个饮料杯来,我灵机一动:用饮料杯将污水舀出来,倒在另一个水池里。“对,这就么办!”我高兴极了。当倒完最后一杯污水时,我舒了一口气。这时池底的脏东西全露出来了,我将这些脏物全部用手掏出来,装在塑料袋里。过了一会儿,水池里的脏物全部清理完了,我又将水池清洗了一遍。望着在夕阳下反光的水池,我笑了,红领巾也跳起舞来了。

盛开的文明之花啊,你为红领巾增添了一丝光彩!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朗读者第七期主题观后感

全文共 369 字

+ 加入清单

似乎一夜之间,人们都从撕名牌的狂热爱好者变成了诗词歌赋和历史正剧的拥趸。无论综艺节目,还是电视剧,突然发生了一次风格上的逆转。《朗读者》《见字如面》《中国诗词大会》刷爆朋友圈,《大明王朝1566》十年后复播被重新发现,惊为神作,《大秦帝国》引起的诸多热议与争议,这一切似乎都在证明着某种“正剧”的复兴。

看似巧合的背后其实有着深切的原因。政策的推动、大众接受美学的嬗变、文化心理的基础,都在这个时刻与那些节目的风格互相印证。这是娱乐至死的拐点,还是多元化选择的开端,或者只是附庸风雅的昙花一现?答案只能留给时间。

《朗读者》舞台上的董卿和春晚舞台上的董卿不太一样。她不再身穿华服,也不再把发髻高高竖起,她穿着一身浅粉色套装,搭配白色的丝质围巾。她所讲的那些话也不再是导演给她的主持人文稿,她开始讲她心里的话。这一次,她的身份是主持人兼制作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4:2024央视节目《朗读者》麦家观后感

全文共 430 字

+ 加入清单

上周末,由董卿担任制片人并主持的央视节目朗读者》播出了第三期。作为首位登上《朗读者》的作家,“中国谍战小说之父”麦家朗读了一封从未公开发表过的信件。节目播出后,这封《致信儿子》引发了观众和网友的热烈讨论,被称作“2017最美家书”。

麦家曾凭借谍战小说《暗算》摘得中国传统文学最高奖项“茅盾文学奖”,《风声》《解密》等一系列作品创造了一个属于谍战小说的辉煌时代。《纽约时报》称赞麦家脱离了数十年来“西方看中国作家”的传统模式,《泰晤士文学增刊》曾评论麦家称:新世纪以来中国文坛崛起的只有一个作家,就是麦家。

因为在文坛收获了众多的读者,“麦家”及其作品,自然也成为了当代文坛炙手可热的大IP——他的每一部作品均都被改编成影视剧,《风声》《解密》更是一度掀起中国当代谍战影视的狂潮。

虽然麦家凭借作品在业界和读者群中获得了巨大的影响力,但在生活中,他行事低调内敛,极少在公众面前讲述自己的个人生活。此次,在《朗读者》节目中,麦家是第一次公开分享自己与儿子的父子故事。

展开阅读全文

篇5:2024年《朗读者》王佩瑜观后感

全文共 436 字

+ 加入清单

对王珮瑜来说,在综艺节目上的走红是一把“双刃剑”。首先提高知名度对于推广京剧有着十分显著的效果,但为此也必须付出相应的代价,在采访中王珮瑜表示:“原来我更多的就是专注自己在专业上的一些事情,而现在会匀出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来接受一些媒体采访,还有筛选要不要去一些节目。”甚至走红之后,一些之前没想过的节目和代言都找了过来,这让想要坚持传统艺术和京剧演员属性的王珮瑜不禁感叹“希望自己不要太红”。

这样的担忧不无道理,京剧毕竟是个传统行业,这种形式的走红对于一些老艺术家来说甚至有点“离经叛道”。王珮瑜也坦言,在尝试用不同方法推广京剧的过程中,会受到一些老前辈的质疑,“我觉得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能取悦到所有的人。在做一些尝试的时候,很多我们这个业界的老师们发现他们的学生和孩子有一天不在他们的规范当中去做他们认为对的事情的时候,一定会有质疑。”对于这些值得尊敬的前辈的质疑,王珮瑜表示会用谦卑的态度来应对,在保证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放在京剧传统剧目传承上,再挤出时间做新的推广和传播。

展开阅读全文

篇6:近视防控主题直播观后感心得

全文共 655 字

+ 加入清单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如果王之涣少了双眼,想必就写不出这千古传颂的诗了,眼睛是我们的灵魂之窗,眼睛带我们看尽了人世间的,喜、怒、哀、乐。如果没有了眼睛,人生就陷入了一片黑暗。我认为小学生要爱护视力要从三力做起,那就是控制力、忍耐力、行动力。

首先是控制力。现在的小学生爱看电视,爱上网打游戏,眼睛可以说是超时工作,当然,近视就不知不觉得找上门,所以我认为小学生要学会控制时间,控制时间,控制看电视的时间,控制打游戏的时间,让眼睛得到充分的休息,远离近视的威胁。

第二是忍耐力。有句话说:“行得正,坐得端。”很多人看书时弯腰驼背,没有保持眼睛与书本的距离─30到35厘米,导致愈看愈近,甚至看电视时,东倒西歪的躺在椅子上,最后近视就找上门。所以我认为小学生不要贪图一时的舒适,要忍耐不变,时时提醒自己,要求自己,所谓习惯成自然,学会忍耐一时的不便,就可以远离近视。

第三就是行动力。每次用眼超过30到40分钟就起来走一走,让眼睛得到充分的休息,假日时多到郊外走走,多看绿色植物,甚至多吃对眼睛有意的蔬菜水果,例如:红萝卜、绿花菜,所谓坐而言不如起而行,就是这个道理。

最近我从书上看到中美洲的萨尔瓦多,当地生活贫困,所以少了电视、电脑,当地的孩子整日学自然为伍,所以当然少了近视族,可见是生活习惯造成了近视,所以我认为,小学生要爱护视力,要从控制力、忍耐力、行动力,这三个基本动作做起。

假如苍鹰没有翅膀,就不能搏击长空;假如船检没有罗盘,就不能破浪远洋;假如生命中没有眼睛,就不能绽放生命之花。

展开阅读全文

篇7:从小学先锋长大做先锋少先队建队日主题直播观后感

全文共 549 字

+ 加入清单

“红领巾”一提到它,大家都很熟悉。每当红领巾在我胸前飘扬,我从心底就会油然而生一种自豪感,这红领巾不仅代表我们少先队员对祖国的忠诚,而且还蕴含着我们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之情。

记得7月1日那天,班级里召开了关于中国共产党建党_周年的班队会,老师先给我们讲了中国共产党的由来,我们听完心情是激动的,我们更加敬爱我们的党。接下来,我在班级朗诵了《党在心中》,我还清晰记得,我朗诵时心情是那样的心潮澎湃,似乎眼泪都要流淌下来,当读到“党啊,我亲爱的母亲,您用坚强的臂膀,维护了祖国的统一,民族的尊严”时,我感觉胸前的红领巾似乎在鼓励我,似乎在告诉我:“今天祖国的繁荣昌盛,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指引。”当时,我就坚信,作为党的孩子,我要努力学习,长大后要做一名对党有用的人。接着,班级里的同学都向党表达了最真挚的祝福。最后,班级所有的同学合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当时我感受到所有的同学都是非常用心的在唱这首赞美党的歌,没有党就没有我们现在美好的生活,我们胸前那鲜艳的红领巾似乎在微笑,似乎和我们一样在向我们敬爱的党献礼。

亲爱的妈妈——党,_岁的您,还是那样的年轻,指引着我们前进。胸前的红领巾,你指引着我们少先队员努力学习。我相信有了红领巾的指引,我们会更加努力,会交给我们“伟大的妈妈”一份满意的答卷。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朗读者》观后感

全文共 2382 字

+ 加入清单

当朗读声起,画面上出现那本会翻页的书籍,电视不再是充满喧嚣和吵闹的舞台,缓缓流动的朗读声中能触摸心灵与文字交汇时感动的震颤。

董卿用一段段的情感,一句句的文字,向人们昭示着真善美,像一股清泉,一束暖阳,沁入人们心扉,温馨而舒适。

从《朗读者》的“遇见”,到“陪伴”,到“选择”,再到“礼物”,最后回归到“第一次”,每一个故事,每一段历程,每一场画面,都让人感悟深远。正如这淅淅沥沥的春雨,滋润着我们干涸而又沉闷的心灵,那挣扎着要挤出灵魂的感悟,透过心灵的千年古屋,已然绽放出诗的语句。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这是撩动心弦的遇见。

“这位妹妹我曾经见过”这是宝玉和黛玉之间初次见面时欢喜的遇见。

“风情云淡的片刻间,我看到了这个世界最为深刻而美好的东西”这是我和《朗读者》之间的遇见。

第一期朗读者濮存昕小时候是一位残疾孩子,被同学嘲笑,体育课上跑步也没人愿意和他一组,甚至同学给他起外号“濮瘸子”。我想,那时候他的内心是有多受伤,要有多坚强?但上帝再给你关上一扇门的时候总是不会忘记给你打开一扇窗,濮存昕透过这扇窗户遇见了改变他命运的荣国威大夫,荣大夫给他做了整形手术后他可以和正常小孩一样跑、跳了。他在节目中带来的朗读是老舍的《宗月大师》节选,其中这么写道:“没有他,我也许一辈子都不会入学读书。没有他,我也许永远想不起帮助别人有什么乐趣和意义、、、他是宗月大师。”老舍遇见了宗月大师,走上了读书这条路,成就了他后来的种种,写出这么多优秀书籍,这大概是他最美丽的遇见。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相信很多人都被这句话打动过,也对此寄予着美好的期许吧。为何孤单的黑白两色会多姿多彩,为何是非对错总在上演不同的精彩,为何生活会这般曲折离奇,为何我们会喜怒变换着心情?只因这个世界上有太多的东西陪伴着我们。感谢陪伴,《朗读者》第二期上孩子问妈妈:“你为什么爱我?”,妈妈回答道“不为什”。这就是母爱,母亲陪儿子读书16年,这种陪伴真的太刻骨。林青玄的《百合花开》中我最爱的一句“我们要全心全意默默地开花,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看似平凡的话语,却十分动人,我们这代人,身在滚滚红尘中,又有几人能像百合般,孜孜不倦的追求一中永不停歇的生命状态呢?我想百合终其一生给了自己最美好的陪伴。

朗读者第三期的主题是选择。生活处处皆选择,面对鸦片泛滥,长此下去,全中国将无御敌之兵且无充饷之银的危难境况下,虎门销烟是林则徐的选择;面对元人的种种威逼利诱,“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罢休”是文天祥的选择;“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生而取义也”是孟子的选择。选择是一次又一次自我的突破和重塑过程,选择比努力更重要,或彼或此。

董卿说:“当我们仰望星空,放眼浩荡,这蔚蓝色的星球是宇宙给人类最好的礼物;当我们低头思索,凝神注目,自然界中的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是最宜人的礼物;孩子是父母的礼物,江河是大地的礼物,八千里路云和月是多娇江山的礼物。”我想说,我们每个人都是自己最好的礼物,我们生命中遇到的人和事都是一份礼物,或轻或重,都是一种体验和成长。李亚鹏在《朗读者》中跟女儿说:“上帝给了你这伤痕,我要让这伤痕成为你的荣耀”,这大概就是一份特别的礼物。倪萍《姥姥语录》中说:“自己不倒,啥都能过去,自己倒下,谁也扶不起你。”2004年她离开央视后踏上漫漫为子求医路,一次次的徘徊和煎熬,一次次的坚持和面对,生活还在继续、、、这份不易也是生活赋予她的礼物,让她更具有韧性。

人的记忆具有首因效应,第一次收到鲜花,第一次恋爱,第一次远行,第一次极限运动,第一次被爸妈夸奖、、、第一次的经历总是那么刻骨铭心,越多的第一次代表越丰富的人生,第五期节目回归到“第一次”。王学圻带来了第一次导演《天堂鸟》的经历,热情,坚强和不服输的信念给了他这一次顶尖的成就。他朗读了《平凡的世界》,我仿佛看到了孙少平第一次见到心动的女孩小霞时的羞怯与欣喜;少安第一次收到润叶的告白信时内心的纠结与痛苦;可那时代里打不穿的思想封建如那牢不可摧的保险柜。少安与润叶,那一对双水村里青梅竹马玩到大的童真少年,就因为身份不平等生生把思念埋葬;少平与小霞这对抱负远大的知识青年,在一起谈理想谈希望,却只能是梦中的姑娘。

有人说,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件事如爱情一般,会让人觉得,迟来的开始,也可以如此美好。然而阅读时,你会发现那些会心一击的触动,那些相见恨晚的感动,那些与作者心神相通的时刻,像极了遇见真爱一般的心情。《朗读者》给我的就是这种感觉,它教会我养成阅读的习惯,在阅读中遇见自己,成就更好的自己。

当代大学生在阅读方面的缺失已然是个大问题,“现在的大学生都不肯下功夫去较真,所谓浮躁,是大家的心浮躁。”江苏扬州举办的第六届江苏书展上,第九届茅盾文学奖获得者、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格非谈及现在大学生的快餐式阅读时说道。

在这网络化的大数据时代里,大学生接受信息的途径很多,信息面也非常广,并不存在无书可读的情况,相反,书多得难以选择是最大的问题,想读书但不知道读什么书,各种推荐书单眼花缭乱。其实我觉得,不管读什么书,一定要多元,另外,要读干货,才会慢慢形成自己的见解,三观才慢慢变得更强大。对阅读没有自己的看法,一切以简单方便为主,这种浅阅读并不利于大学生的成长。

我认为大学生的阅读除了自主,同时也需要学校、组织方面创设一定的阅读氛围,环境的影响力非常重要。比如学校可以定期举办读书会,让学生报名分享自己近期的阅读和一些感受;另外可以邀请一些文学大咖举办阅读讲座;图书馆方面可以在图书的质和量上花多点心思;另外,图书馆可以每周做个统计,将本周借书最多的同学做个排行榜公布在图书馆大厅,并将每周畅读书籍书单公布出来,对同学们的阅读将会起到一个引导作用。

生活不止,阅读不息。在阅读中遇见更好的自己,你值得拥有。

展开阅读全文

篇9:2024年《朗读者》第三期观后感

全文共 473 字

+ 加入清单

麦家曾凭借谍战小说《暗算》摘得中国传统文学最高奖项“茅盾文学奖”,《风声》《解密》等一系列作品创造了一个属于谍战小说的辉煌时代。《纽约时报》称赞麦家脱离了数十年来“西方看中国作家”的传统模式,《泰晤士文学增刊》曾评论麦家称:新世纪以来中国文坛崛起的只有一个作家,就是麦家。

因为在文坛收获了众多的读者,“麦家”及其作品,自然也成为了当代文坛炙手可热的大IP——他的每一部作品均都被改编成影视剧,《风声》《解密》更是一度掀起中国当代谍战影视的狂潮。

虽然麦家凭借作品在业界和读者群中获得了巨大的影响力,但在生活中,他行事低调内敛,极少在公众面前讲述自己的个人生活。此次,在《朗读者》节目中,麦家是第一次公开分享自己与儿子的父子故事。

《致信儿子》是一封麦家写给远在美国留学的儿子的信,“儿子,当你看到这封信时,你已在我万里之外,我则在你地球的另一端。地球很大,我们太小了,但我们不甘于小,我们要超过地球,所以你出发了。这是一次蓄谋已久的远行,为了这一天,我们都用了十八年的时间作准备;这也是你命中注定的一次远行,有了这一天,你的人生才可能走得更远……”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2024年反腐倡廉主题片《永远在路上》观后感

全文共 359 字

+ 加入清单

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10月23日消息,大型电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第六集——《拍蝇惩贪》将于今晚8点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开播。

本集讲述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坚决整治和查处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通过剖析山东、广西、安徽、新疆、贵州等省区发生在基层侵害群众切身利益的6起典型案例,说明基层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易发多发、量大面广,“微腐败”也可能成为“大祸害”,它侵害的是群众切身利益,啃食的是人民的获得感,伤害的是基层群众对党的信任。

本集介绍了中央和地方各级纪检监察机关采取一系列有力举措,加大力度整治群众身边的“蝇贪”,重点查处发生在民生资金、“三资”管理、土地征收等领域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让群众更多感受到正风反腐的实际成果,筑牢党执政的根基。

更多热门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最新关于组织收看《致敬向疫而行的你》主题晚会直播观后感

全文共 972 字

+ 加入清单

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既是一场巨大的灾难,也是考察、检验、锻炼基层党组织的一次机遇。广大党员干部要恪尽职守,坚守岗位,做疫情防控的组织员、宣传员、监督员、协调员和战斗员,筑劳疫情防控的坚强“红色防线”。各级党委要敏锐地认识和把握住契机,在“疫考”中加紧锤炼基层党组织,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做疫情防控的“组织员”。各级党组织要充分发挥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切实担负起组织党员、动员群众,群策群力防控疫情的重大政治责任。尤其是农村、社区党组织,要及时传达党的声音和决心,严格按照安排部署,组织动员一切力量,切实强化防控意识和防控措施。积极做好权威信息传达、思想教育引导、舆论舆情监控和有关信息研判报送等工作。

做疫情防控的“宣传员”。广大党员要切实发挥带头作用,加强引导,理顺情绪,多渠道、多途径、多形式向社会公布疫情情况,及时解释疑惑、回应关切,规范信息发布,及时澄清不实传言及谣言。要认真做好群众组织宣传动员工作,统筹协调、广泛发动最广大的人民群众配合参与,主动加强对被隔离群众家人的关心关怀,不断健全疫情防控体系。要带头宣传疫情防控知识,配合加强网络舆情引导,不信谣、不传谣,引导广大群众正确理解、积极配合、科学参与疫情防控,着力构筑起“人民战争”的防控网络。

做疫情防控的“监督员”。广大党员同志,要积极落实防控要求,带头并劝导村(居)民不串门走亲访友、不参与聚会聚餐,尽量不出门、出门戴口罩,不购买、不食用野生动物,做好个人防护;发现有相关症状的,要积极向党组织报告,同时劝导、提醒这类人员主动到村(社区)登记体检。对疑似病例第一时间向党组织反映并护送到定点救治点隔离治疗,及时做好患者家属、亲友的思想工作。

做疫情防控的“协调员”。要做好疫情防控措施,口罩、消毒液等医疗物资的保障供应是关键。广大党员同志,特别是有资源、有能力、有意愿的党员同志,要积极协调疫情防控所需物资,力所能及的做好后勤保障工作。

做疫情防控的“战斗员”。哪里最困难,哪里最危险,哪里就有共产党员。在危急时刻,每个支部都要成为“一个堡垒”,每名党员都要是“一面旗帜”。以“战斗者”姿态肩负责任,及时亮身份、当先锋、作表率,做好排查登记、卡点驻岗和杀菌消毒等各项工作,用实际行动践行基层党员干部的初心和使命、忠诚和担当。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观后感的主题作文

全文共 524 字

+ 加入清单

《开学第一课》每一期都有不同的主题,它自2008年以来陪我们成长至今,让我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使我们在开学的第一时间就能尽快调整自我、明确奋斗目标,进入最佳学习状态。今年《开学第一课》以“中华骄傲”为主题,有字以溯源、武以振魂、文以载道、棋以明智、丝绸新路五个篇章,给我们展现了值得中华儿女骄傲和自豪的中国传统文化,为我们讲述了中华文化传承至今的故事。

穿越中国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值得我们骄傲的还有四大发明、精美瓷器、茶叶、丝绸及西域中那条满载辉煌的古道—丝绸之路。它起始于古代中国,是连接亚洲、非洲、欧洲的古代贸易之路,而丝绸就是最具代表性的货物。唐朝是丝绸之路的繁荣鼎盛时期,明代中期以后,海上交通代而起之使丝绸之路全面衰落。2013年习书记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把丝绸之路变成了一条神奇的纽带,在中国与世界之间架起了一座政治经济文化的桥梁,将中国的传统文化传递到全世界。丝绸新路从此成为中国走向世界的标志,它记录着中华民族一步步走来的辉煌。

《开学第一课》从源远流长的汉字讲到了古典文学,从博大精深的传统武术讲到了国粹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永远是我们的骄傲,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每个青少年的责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2024年少年强中国强主题开学第一课观后感800字

全文共 899 字

+ 加入清单

2020金秋时节来了,我们的暑假生活就此结束。每到开学的季节,大家便会把目光放在“开学第一课”,全国的中小学都开展观看“开学第一课”的活动,我们对于开学第一课也是比较期待的,能够从中学到不少知识。

对于开学第一课的理解,我有着不一样的想法,纵观以往开学的主题,其目的都是为了让学生接受不一样的教育,比如今年的主题是“少年强,中国强”,我们观看开学第一课的时候,一定是抱着学习的态度观看,而不是看完就过了。节目的意义为了传达抗疫的知识和学习抗疫精神,作为小学生的而我们,要深刻的认知节目的重要含义。

开学第一课的意义非常重大,可能有的人认为不需要,但我觉开学必须要有这样的一个节目。我们经历了漫长的暑假,相信每个人多多少少都忘却了学习,想要在开学第一天迅速回归状态,没有一两个星期的缓冲期,谈何容易!“开学第一课”是让我们收心的课程,不同于传统的授课形式,利用电视媒体的方式学习,可以很好的抓住大家的内心。如果是通过传统的授课方式来说学习,想必很多同学都不能接受,更不用说学到什么了。

“开学第一课”除了有让我们收心的效果,还能激发同学们的学习热情,这是学习最重要的情绪。前面也说了暑假让我们忘却了学习,重新回归课本,内心会有诸多的抗拒。这个时候我们需要“开学第一课”引导,让我们的注意力重归学习课本上,这也是第一课最重要的意义。

在2020年开年,我们遭遇了新型冠状病毒,各行各业的人为了抗击疫情,举全国之力来打赢这场胜仗。如今疫情已经得到控制,但我们不能忘却疫情带来的痛苦,所以“开学第一课”不仅对我们学生重要,对老师的教育内容也很重要。既然作为新学期的第一课内容,我们肯定要与老师有交流和沟通,“开学第一课”既是开学节目,也是老师和我们互动的重要方式,可以让老师更好的了解我们每一个人。通过开学第一课,我们了解到了更多的防疫知识,保护我们自身的安全,虽然我们没有上战场,但只要我们保护好自己,同样也是为祖国做贡献。

第一堂课的时间过得很快,大家在看完以后都有很多想法,我们每个人都对第一课做出了回答,老师对我们的学习态度很满意。未来的学习道路,我将秉承“开学第一课”的教育理念,将全部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2024年亲情主题电影非常主播观后感

全文共 1716 字

+ 加入清单

作为一个都市浪漫喜剧,结局肯定是皆大欢喜的。这一点不是先锋到极致的导演,一般是不会去乱冒险的。那么在结局已知的情况下,如何铺设道路上的未知欢乐,就成为了衡量喜剧好坏的重要标准。韩国最卖座喜剧《非常主播》就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范例。

很多人都喜欢把“故事为王”挂在嘴边。确实一个离奇的故事,往往是对观众最直接的诱惑。很多人不屑的“知音体”和“标题党”就是这种商业潜规则的过度化产物,却也是“故事为王”理论的最佳佐证。车太贤33岁、朴宝英19岁、王锡玄6岁,把这三个人设定为“祖孙三代”,让人一看就觉得很不可思议。海报上三个人在沙发上倾斜的样子,怎么看也不像是三代之家啊。这个看上去不合适的选角,恰恰成为了故事“离奇化”的口子。两代人都遭遇了未婚先孕的“丑闻”,这要是放到电视台上,还不是个哭天哭地的大热闹?在这里却打着喜剧标签,让那些既喜欢看热闹,又怕别人说自己笑话人很冷血的人可以放下姿态,大义凛然地去探探别人大丑闻的八卦。

好在八卦热闹的观众还是少数,大部分观众都是冲着品味快乐时光而来的。影片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在抛出“意外女儿带着外孙找上门”这个大包袱之后,一直到“社会原谅,舆论接受,三代人和睦相处”结果出现之前,这段过程中如何让观众看得轻松、看得愉快。故事的离奇性把观众吸引来,导演接下去就需要让他们高兴地离开。这个过程在本片中的处理显然是成功的。本片在处理一些经典桥段的时候,都体现出了处女作的初生牛犊之气,新意十足。

本片一大亮点是对男主人公身份的逐层揭示。看过全片我们才能对男主人公的经历有一个大致的了解。这与通常的电影创作理论——前10分钟交代清楚主要角色的身份和背景,并不相同。本片的开始,我们只知道车太贤扮演的是一个有风流心,没太多风流资本的主持人,而且还是个过分热衷广告事业的主持人。对于一个播音主持,如此注重外在形象,又如此热衷广告事业,是多少让人感觉奇怪的。这其实就是为其身世做的伏笔。影片不到20分钟就因为女儿和外孙的到来快速进入了故事的主体内容,一点儿都不拖泥带水。之后主要事件分成了两部分:女儿参加唱歌比赛,和外孙进幼儿园。这个时候,女儿的吉他和演唱功力都显得出类拔萃,而外孙在幼儿园小露的一手钢琴功夫更是惊为天人。看到这里观众不禁会开始嘲笑韩国人全球No.1的YY功力了。

后来不经意间,车太贤透露出自己第二张专辑的失败。原来如此啊!车太贤原来是一个过气的偶像歌星!这就一下解释了N多谜团。就更深层次而言,这里是对韩国娱乐圈近期连续爆出的丑闻的暗讽。把高高在上的艺术天才和低低在下的问题少年之间的道德差距一下抹平了。影片最后,车太贤专门为自己曝光的丑闻召开了记者招待会。这里是本是一个典型的自悔和得到社会原谅的桥段。可是出人意料的是,就在车太贤深情地念白自己道貌岸然的文稿时,被绯闻搞臭的影星痛扁狗仔记者的好戏旋风般卷走了现场的所有记者。本来还忐忑不安的车太贤面对空空如也的记者会现场傻了眼。观众则被导演的这一手神来之笔搞得哭笑不得。

记者会的段落可以有三个层面的理解。第一、用意想不到的事件避免了煽情的苦闷,是喜剧的本源。第二、揭示了娱乐圈人气争夺的残酷,讽刺了记者不求道德标准只追新鲜爆料的扭曲态度。第三、暗示了只要真心接受,社会舆论并不是最重要的。车太贤和女儿之间已经建立了血浓于水的真正情谊,社会就不需要他的道歉,而是直接原谅了他。这里即是对那些犯了错,装可怜祈求大众原谅的明星们最刺骨的嘲讽。

本片另外一个出彩的就是小演员王锡玄的表情。被戏称为“韩国小新”的王锡玄不愧“表情之王”之名,成为影片最逗乐的节骨眼儿。本片的喜剧色彩,主要靠车太贤的“热”表演,和王锡玄的“冷”表演形成的强烈反差。车太贤继续的是成人搞笑影片的表演路子,采用夸张的动作和表情,把人物的“囧”推向表层化。王锡玄则表现出了类似葛优和史蒂夫-卡瑞尔之类的冷幽默。王锡玄的表情并不多,但是他最突出的特点是表情的快速变化,从傻笑到痴呆之用0.01秒。最经典的就是在车太贤打牌出老千被他发现后,小鬼嘴角间冷不丁出现的轻蔑一笑。真是天才啊~~~

回家一查,这片子竟然是导演姜炯哲的长片处女作! 天啊。兄弟,你真有前途! 王锡玄,你也有前途!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开学的一课》主题幸福的观后感

全文共 246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我在电视上观看了《开学的一课》,今年的主题是:幸福。节目中,请来了很多嘉宾,他们谈了谈自己对的理解,成龙说:“幸福是付出越多,幸福就越多。”

李娜说:“幸福是只要今天比昨天有进步,你就是第一。”邓亚萍说:“幸福是我要自信,我一定有我自己独特的价值。”

我对幸福的理解是:我要快乐的成长,我要努力的学习,我要与同学分享喜悦,我要奉献爱心,我要乐观生活,我要自信大方。幸福是快乐的。幸福是无私的。

耳边响起了熟悉的音乐“幸福在哪里......”幸福在我们每一个努力奋斗的成长过程中!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朗读者第七期主题观后感

全文共 333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维和部队,一个庄重神圣的名称。无数的维和战士前往危险、贫瘠的地区守护世界的和平。2016年6月1日凌晨,中国驻马里维和部队遭到火箭弹袭击,三级士官申亮亮不幸遇难,年仅29岁,危险时刻发生在他们的身边。维和部队的战士们来到《朗读者》的舞台上将朗读献给他们的兄弟。

他是《士兵突击》里的高城,是《我的团长我的团》里的张迷龙,是《我的兄弟叫顺溜》中的司令员陈大雷,他就是张国强。这次来到《朗读者》,他不是讲述自己的故事,而是为了维和部队战士们朗读。

离家与父母的告别,毕业与老师同学的告别,分手与恋人的告别,转身与陌生人的告别……这是生离;还有亲人、爱人、友人离世的告别,这是诀别。那些你还未说出口的告别,我们在这里倾听。本期主题词“告别”,说一说那些来不及说出的告别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朗读者》第十二期观后感

全文共 555 字

+ 加入清单

2016年8月,里约奥运会上中国女排时隔12年再次站上了奥运会最高领奖台,而带领这群平均年龄不足24岁的年轻女将们拿下这块金牌的,正是中国女排第一个黄金时代中的主力——郎平。

32年前,郎平在洛杉矶奥运会上获得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块金牌,也创造了堪称奇迹的五连冠历史。而以她为代表的五连冠女排队员们,更成为80年代人们心中最深刻的记忆,用她们的女排精神鼓舞了整整一代人。那时候,郎平其实也只有24岁。

里约奥运会后,不少媒体报道了郎平为女排主攻手朱婷[微博]缓解压力的细节。对于22岁的朱婷来说,作为队里的重要得分点,重大比赛前的压力足以压垮一个人,而郎平的信任给了她极大的力量来对抗这份压力。而在32年前,同样是主攻得分手的郎平,面对东道主承受的压力丝毫不弱于朱婷。节目中,谈起这段经历,郎平坦言:“当年的比赛规则还不同,如果主攻一旦发挥不好就失误率很高,所以压力很大,也不敢找队友说,一说大家压力都挺大。所以我自己去找的袁导聊聊,聊得流眼泪了,我是一个特别爱哭的人。”值得一提的是,这次女排运动员惠若琪、袁心玥、魏秋月、徐云丽也来到《朗读者》的舞台上,与郎平一同朗读。

在这些不同的青春中,我们或许能看见自己,或是回忆起一些早已忘却的记忆。月6日(周六)晚起央视一套和央视三套黄金档播出的《朗读者》,一起再见青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2024年朗读者观后感勇气

全文共 1162 字

+ 加入清单

基于朗读艺术庄严的诗意体验和脱俗的端庄气质,诵读文化一直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特别是近些年,随着微博、微信等自媒体的兴盛和传播,《为你读诗》《为我读诗》《我们读诗》《读首诗再睡觉》等微信公众号和各种文学群、诗词文化朗读群相继活跃起来。人们通过手机APP软件录制配乐音频,借此表达对优美文字的赏读和对生命灵性的体悟,为奔忙的灵魂探寻一片诗意的栖息地。此外,北京单向街书店的流动朗读盛宴、北京植物园曹雪芹文化中心的品红课等读书沙龙活动和网络电台,也通过现场和微信平台互动等方式,定期与观众诵读曹雪芹、鲁迅、加缪、海明威、苏珊·桑塔格、伍尔夫、辛波丝卡等大师的作品,通过文字音律之美回望历史、品鉴经典,享受与大师同频共振的情感体验和精神快感。在欧美国家,朗读作为新书销售的“敲门砖”一直是作家和文学爱好者心灵倾诉和情感交流的有力手段。欧美作家在新书签售时往往要面对公众朗诵自己的作品,借着朗读,作家向读者展示自己的新作和心路历程,读者也借这个机会满足了“看下蛋鸡”的好奇心。在台湾文学界,朗读在有些作家眼里被视为另一种凝视。

台湾文化总会为台湾著名作家录制了“为台湾文学朗读”的录音,为台湾文学界保留了几代文学家真实而深情的声音文本。这其中有黄春明开朗说故事的笑声,郑愁予时而激昂时而柔情的朗读,白先勇用温柔的声音朗读《永远的尹雪艳》,王文兴以地方口音朗读《背海的人》,司马中原用诙谐的声音说鬼故事等,百位作家不同的声音质地和口音,一如他们的作品般特色鲜明,交融出台湾文学深情多彩的面貌。在台北城南历史博物馆到中正纪念堂的南海路一带的站牌边,设置有文化总会“为台湾文学朗读”的录音,只要用户连上手机,就可以聆听郑愁予、余光中、洛夫、痖弦、张默等台湾著名诗人用他们自己的声音朗读的自己的诗作。不仅如此,台湾文化总会为监狱里的服刑人员制作了文学录音节目,以期透过文学艺术这种温柔、安静的力量让犯人们走上新的人生路。

实践证明,他们看到了生命改变的可能。可见,朗读不仅能使语言凝结成诗,使文学插上翅膀,还能消除身体里淤积的浊气,冲刷心灵的尘埃,撞击生命的火花,触动心底最柔软处的神经,使人生的价值得以光亮。更重要的是,它是读与思的结合、口与心的交汇,既悦耳又悦心,兼具美学品格和力量,蕴含着强大的生命感召力。

在当前这个过度娱乐化的年代,综艺节目《朗读者》如一股清流,把人们从单纯娱人耳目的视觉和听觉的暴力中超拔出来,为公众构建了一个朗读的空间,召唤出人们心底潜藏的读书热情,这正是它积极的文化意义之所在。固然,我们不能寄希望于几档文化综艺节目就能改善阅读的贫瘠并抵达文化的深处,但它至少为诵读营造了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美好情境,用深沉而朴素的情怀守望了初心,让国人从中重拾对生命的感动和敬畏,在淡淡书墨香、琅琅读书声的缭绕中走向雅致、走向深邃。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2024年警示教育主题展观后感

全文共 746 字

+ 加入清单

随着“维护核心、铸就忠诚、担当作为、抓实支部”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的不断深入,为进一步夯实广大党员干部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根据市委统战部的统一部署,6月7日,市工商联组织全体党员干部参观学习了由市纪委主办的“利剑高悬、警钟长鸣”天津市警示教育主题展。

“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 进入展览的序厅,同志们深深为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于进行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把全面从严治党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强烈的历史责任感、深沉的使命忧患感、顽强的意志品质,旗帜鲜明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为党的国家事业发展积聚了强大的正能量所震撼。在一例例为鉴、为训的警示案前,在一封封反思、反过的悔罪书前,全体同志们思想、心灵又一次得以净化和洗涤,一致表示:要始终保持清醒头脑,时刻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过好权力利益观、思想道德观、监督管理关和廉洁自律观;要持续加强党性修养,用国家的法律约束自己,用党的纪律规范自己,耐得住清苦,管得住小节,挡得住诱惑,防微杜渐,筑牢思想道德防线,不断提高拒腐防变能力。

市工商联党组书记刘道刚同志在参观学习小结中指出:深化警示教育成效,要同贯彻落实市委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结合起来,同正在开展的“维护核心、铸就忠诚、担当作为、抓实支部”主题教育结合起来,同巩固巡视整改成果结合起来。要通过警示教育,积极响应习总书记关于建立“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和对天津工作“三个着力”的重要指示精神,不辱使命、不负重托,真正发挥好工商联的桥梁、纽带和助手作用,不断创新、不断深化,切实将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紧紧地团结在党的周围,切实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宏伟目标有新作为、新提升、新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朗读者》第三期观后感

全文共 857 字

+ 加入清单

小时候我很喜欢看动画片,舒克和贝塔这两只小老鼠,会说话、一个开飞机、一个开坦克。我想看了这些动画片的孩子,仿佛就映衬了今天那句话:心灵和肉体,总要有一个在路上。心灵我们在路上了。这两只富有正义感的小动物,代替我们惩恶扬善。在虚拟的动物世界里,行侠仗义。

我三个月前关注了郑渊洁父亲郑洪升的微信,起初我不太相信,以为是郑渊洁代笔,但是今天看了《朗读者》--《父与子》篇,了解到郑洪升86岁,每天4点半开始创作编写微博,我终于信了。

2012年卡梅伦问郑渊洁,为何能把独家发表自己作品的《童话大王》坚持写了几十年。郑渊洁说源于父爱。郑渊洁喜欢用钢笔,一次的钢笔半个月没灌水仍可用,半夜上厕所,发现父亲在替他灌墨水,很感动。父亲当夜问他能坚持写多久,儿子回答只要父母活着他就写下去。父亲说只要儿子坚持写下去他和妈妈就坚持活着。多么朴素的动力!

郑渊洁把命题作文《早起的鸟儿有虫吃》改为《早起的虫儿被鸟吃》,老师责令其当着全班道歉并自辱百遍,郑渊洁当堂点燃鞭炮被开除。郑渊洁害怕父亲责骂,把自己的经历写成了短篇小说,有情节、有转折、很煽情。郑洪升深明大义,决定在家里自己教授儿子课程。我也想到了自己的父亲,在小学竞争大队长的时候,三年级的竞选演讲稿就是父亲替我写的,直到小学毕业前我都很认为父亲的作文水平比语文老师高。父亲每次出差回来,都会给我带很多书,我童年最好的礼物,就是父亲的书,大部分是童话书,也有故事集,其实,有书的日子都是节日。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郑渊洁就是用一种毅力来回馈父母的肯定,坚持将一本只有自己作品的杂志写了三十多年,发行几亿本,破吉尼斯世界纪录。而我,也在努力的练习写作水平,尽量不让幼时父亲的期望落空,那就是饱读诗书,读写增文采。

从昨天晚上凌晨三点我工作到今天下午五点半,回到家中,我依旧要写完这篇文章,因为文笔不写就生锈了。趁着中午喝了点茶叶强打精神,就是要向郑渊洁学习,他可以坚持几十年死磕一本杂志,我为什么不能坚持365天更新微信呢?当一件事坚持的足够久,就会成为习惯,如同营养融化进血管里。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