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小学美术课教学反思20篇简短(精彩20篇)

放假,是指在规定的日期停止工作或学习,休息,度过假日。小编整理的小学美术课教学反思20篇简短,希望大家喜欢!

浏览

1293

作文

400

作文公开课的教学反思

全文共 716 字

+ 加入清单

前几天,我讲了一节关于教育小同学珍惜时间的作文公开课,虽是旧题重谈,但我的精心设计让同学获得了很多感悟。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要知道梨子的滋味,就得亲口尝一尝。”这充沛说明了通过实践活动认识客观事物的重要性。作文是内心情感的真实流露,根据小同学年龄特点,要拨动他们的心弦,亲身体验无疑是最有效的。

在我提问“对一分钟时间长短的感受”时,同学众说不一。我做了如下布置:

环节一:

一分钟的第一次体验:鼓励同学摆出自身最拿手的高技术动作,一分钟内不能动。瞧,小朋友们动开了,有的单腿撑地“金鸡独立”,有的倒立墙边“猴子捞月”,有的仰头望天“品赏月色”,还有的做蹾马式“苦练武功”,可谓千姿百态,屹立不动。在我喊“停”时,个个涨红了脸,苦不堪言,后悔自身所选的动作,纷纷述说着自身的感受:“这一分钟太漫长了!”“一分钟真难熬啊!”“简直度日如年哪!”我认真听取,记录下来。

环节二:

一分钟的第二次体验:看书、写字、记单词任选,一分钟内看谁读得多、写得多、背得多。小朋友们纷纷埋头苦干,片刻之后汇报结果:有读了一篇小短文,有写了八个成语,有记了三个单词……他们纷纷体会到时间虽短暂,但仍有收获。

经过两次不同的体验,进行对比与交流,同学们从心底里懂得了时间的珍贵,我趁机让他们写自身的感悟,他们情绪高昂,做到了有感而发,作文写得很胜利,思想上又经历了一次洗礼。

小同学受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的限制,他们的写作需要教师提供一定的情境去体验,需要老师的指导协助等外部条件促使他们写出更好的文章。亲身经历活动过程,体验其间乐趣,同学自然就有话可说,有感可发,有情可抒了。我们教师要以最大限度的调动同学的写作兴趣为最终目的,让同学减少对作文的恐惧感,乐于写作。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小学期中考试反思

全文共 423 字

+ 加入清单

昨天是期中考试,今早我就期待着自己的成绩!

到了学校后,我就听见有同学说我语文90分,数学95。5分,英语98分。听了这些话后,我心中却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因为老爸规定了:这三科必须都考到95分以上,即使有一科考到了也不行,要两个月不准看电视和上网。我不禁垂头丧气了!可在同学看来,我三科都考90分以上,是十分好了,而且还得了全年级第8名!

就在这天回家后,我把成绩都告诉了老爸,本以为老爸会把我狂骂一顿,可结果并不是这样的,只见老爸一阵欣喜,他对我说:我就知道你这丫头达不到这样高的分数,只好偷偷在心底把95分改成了90分以上!我听了立刻变得生龙活虎了,还在老爸脸上亲了一口,我说:还是我最最亲爱的老爸最好了,我的奖励呢?我可要双分了哈,谁叫你骗了我呢!好好,给你,有压力才会有动力吗,你倒怪起你老爸我来了,真鬼机灵!老爸笑着说。

下回再也不上老爸的当了,现在我上网去了!不过,想想老爸这样做也是为了我好呀!考试之后有垂头丧气的时候,也有高兴的时候!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教学反思是改革需要的作文

全文共 785 字

+ 加入清单

随着科技、经济的迅猛发展,社会对教师的要求不仅体现在专业知识和能力结构上(能力中应具备的反思能力常被忽视),更主要的要求教师具有开拓、创新精神。而要想开拓创新必须对反思有所体验,养成反思的习惯,形成反思能力。

新课程中新内容的增加,要求教师具有创新精神。新课程增设了“数学建模,探究性问题,数学文化”。这三个模块式的内容,这些内容的增设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数学素质。这些内容要求教师用全新的教学模式来教学,因此,要求教师具有创新精神,要能推崇创新,追求创新和以创新为荣。要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要善于打破常规,突破传统,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使思维有超前性和独创性,不反思思维习惯中的不合理行为是不可能具有创新思维的。

新课程的多样性、选择性要求中学数学教师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现代的教学观、人才观。新课程的选择性是在共同基础上设置不同的系列课程,以供学生进行适合自己的选择。整个数学课程体系,包括课程设置、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等,都将致力于根据学生的不同兴趣,能力特征以及未来职业需求和发展需要而提供侧重于不同方向的数学学习内容和数学实践活动,这就要求教师反思传统的教学观念以及衡量人才的标准,教师不再是权威,只是平等的参与者,不仅是解惑者,还应是问题的诊断者,学习的启发者,要求教师了解学生的个性发展,指导帮助学生按自己的能力需要选择所需课程。这决不是一个把抱残守缺者所能胜任的。

终身教育的提出,要求教师具有可持续发展的人格。未来社会的知识结构是信息化板块结构、集约化基础结构、直线化前沿结构,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才能适应社会,中学数学教师首先应通过自学,参加继续教育学习或一些培训班学习,提高自身的专业理论水平,其次通过随时随地教学反思,收集资料,充实自己的实践知识,并将这种学习反思内化为教师自身的“自觉行为”。

[教学反思是改革需要的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搭石》教学反思作文

全文共 513 字

+ 加入清单

首先,我关注了学生多种方式的阅读。上课学生听老师范读课文,整体感知了课文内容,初步了解了搭石风景的亮丽。接着,我又引导学生通过默读、自由读、感悟读、齐读、背读等多层次、多角度地读,充分地接触文本,在阅读中感悟美、欣赏美,突出了教学重点。同时,通过重点段的品读,又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家乡这道风景的亮丽。在整节课我注重了对学生关爱他人美好情感的熏陶和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引导。比如在过渡语、小结语、评价语和激情语中潜移默化的渗透。学生情感与文本产生了共鸣,感受到乡亲们浓浓的乡情。

二是加强了说写训练。课文中多次出现假设句子。教学中,让学生初步了解了假设句子的意义,然后仿照课文中的句式说身边的美,进行说写练习,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语言内化与表达。

三是注重传授学习方法,揭示学习规律。在本节课教学中,我不光引导学生了解意思,也提示理解的方法。如在理解重点词“协调有序”时,学生通过课前预习了这个词的本义,我又引导学生说出了这个词的引申义,即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思,然后再联系上下文理解这个词用得准确。又如:在开课伊始,让学生边默读课文,边思考,边画句子,边理解,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有掌握了一种很好的阅读方法。

[《搭石》教学反思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写植物作文教学反思

全文共 1440 字

+ 加入清单

四年级的学生还处于习作的起始阶段,我将习作教学的主要目标定位为:凭借孩子感兴趣的方式,给孩子以实实在在的指导,降低难度,培养孩子习作的兴趣和自信心,在习作中学会做人。删繁就简、化难为易是我不变的追求。

生活中,我们每天都在和大自然打交道:变化多端的天空、汹涌澎湃的大海、美不胜收的公园……可是,当我们在课堂上让孩子说说印象最深的自然景观时,占主流的往往是这样两种回答:或“记不清楚了”,或“不知怎么说了”。面对这样的情形,即使我们讲再多写景的方法恐怕都收效甚微。那么,我们该如何让孩子笔下的景活起来呢?我的做法如下:

一、观察——让学生眼中有景

写作源于观察,这是尽人皆知的道理。写景的作文尤其离不开观察。上习作课的前一周,我便把观察的任务布置下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处自然景观,进行全面、细致的观察,做好记录。针对现在的孩子在观察方面存在的问题:1、观察粗糙、笼统不仔细;2、观察混乱,缺乏顺序性;3、观察对象比较孤立,观察一点就会做出简单的判断,我在布置学生观察的时候,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准确、全面、精细。让学生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捕捉到大自然的神奇,这是教学成功的第一步。

二、交流——让学生心中有景

习作指导课上,我注重了交流这一环节:讲讲自己印象深刻的自然景观,看能不能让听众也为之心动。我注意选准时机,将写景的方法融入到具体的作文情景中,比如:学生讲到仙湖植物园的全貌时说:“那里有的是树,有的是花,有的是草……”我马上追问:“像什么呢?”学生们便七嘴八舌:“像世外桃源”,“像人间仙境”,“像一个绿色王国”……当学生讲到碧云草的颜色、形状时,我首先肯定他抓住了特点,然后又问:“有风的时候,碧云草又会是怎样的呢?”学生说到了“翩翩起舞”、“说起了悄悄话”等。在交流这一环节中,我将具体的写景方法:抓住特点、考究顺序、动静结合、点面结合、虚实相映、情景交融等一一渗透进去,学生自然而然习得。而学生在表达中出现的语病等问题,更在具体的语境中得以点化。在思维碰撞中,学生心中的景越来越清晰了。

三、动笔——再现心中的美景

作文之所以难教,习作之所以难写,主要原因是被人神秘化了,高高在上,脱离生活实际。其实,“作文即生活,生活即作文”。学生动笔之前,我真诚地对他们说:“你们人人会说话,所以人人都能写好作文。现在就拿起手中的笔,把自己心里的神奇景象记下来,让别人也来分享你的快乐,这岂不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吗?”解放孩子的心灵,他们一定会在阳光下舞蹈。

四、评价——体验习作的快乐

现在的大人孩子大都迷恋游戏,之所以这样,是因为游戏永远给人希望。如果我们的作文课堂始终能给人带来希望,那还有人厌倦它吗?学生辛辛苦苦写出来的东西,如果你说全是废话,相信没有人不沮丧的;点评习作如果能不断地给学生注入成功的喜悦,这样的课堂谁不喜欢呢?我非常欣慰地看到这样一种情形:总有几个孩子缠在我身边问:“老师,什么时间讲评作文啊?”那眼睛里燃烧的是写作的热情啊!身为教师,我要做的就是保护它,让这种景象更加壮观。为此,点评习作时,我让学生以欣赏的眼光看待别人的习作,分享别人的经验;而我更是放大优点,热情鼓励。孩子们俨然自己做了一件了不起的事呢。

五、修改——扬长避短画面活

在和谐的习作磁场中,我强调“好作文是改出来的”、“非宁静无以致远”,让学生对照成功的范例,检查自己的不足,完善自己的作文。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呈现在纸上了,一个个瞬间定格成了永恒……

这堂课已经成了我生命中最难忘的一幅画,最神奇的一道景。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关于作文教学反思

全文共 3352 字

+ 加入清单

所谓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作文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从改革开放至今,作文教学历经三十余年,教学流派纷呈,实验研究也取得了一定成绩,总结了很好的写作教学经验,比如关注生活、读写结合、注重积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让学生快乐地写作,多写多练等等,当代作文教学现状及反思。但毋庸讳言,作文教学现状也实在令人堪忧,许多学生仍怕写作文、甚至讨厌作文,所写文章思想贫庸甚至低俗、情感虚假、文字不通、表达无个性、无创意。许多有识之士认为作文教学每况愈下,并非危言耸听。许多老师怕教作文,作文教学效率低下,有的甚至因怕教作文而放弃教语文。

我们不禁要问:我们的作文教学到底怎么了,为什么屡遭诟病,原因何在?笔者就近三十年的语文教学经验,就这一问题谈点粗浅的认识,以求方家指正。

首先,我们的中小学作文教学还没有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能被广大教师接受的理论体系。虽然流派众多,但有的缺乏理论根据,有的逻辑性不强不成体系,难以形成较大的影响。

诸如什么是作文?学生为什么要教作文?什么样的作文才是好作文?学生怎样才能学好作文?教师怎样教好作文?作文课又是一门什么性质的课程?写作的本质和写作教学的原理是什么?怎样实现作文教学的科学化?诸如此类等等,基本的问题不搞清楚凭什么教学?又凭什么能提高作文的质量?长期以来语文教学的现状是有作文而无作文教学,因为作文只是阅读的附庸只是单元练习中的一个作业。没有独立的教材,教学时大家只好各现神通。拿作文的练习来说,大家都知道作文教学属应用型学科,实践性很强,多练是必须的,写作技能的培养和形成必须要经过多次反复练习,可我们的学生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写了几百次作文,又有多少能写出好文章来呢?对教师而言,练什么?怎么练?练多少?恐怕没有几个人能回答出来。同此教学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十分严重。盲目性表现在作文教学的目的不明确,从现象上来看,人教版根据阅读教学内容和综合性实践活动安排相应的作文训练,似乎是一种有目的写作训练,然而为什么要进行这样的写作训练?这种训练要达到什么目的?没有多少人能答上来。随意性是指作文训练无计划、无序列安排,是零敲碎打的。长期以来,写作依附于阅读,无独立的教材,更加重了教学的随意性和盲目性。作文教学效率低下也就可想而知了。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属于人文学科的语文课程,难于列出类似于物理、数学那样客观的学科要素、不可或缺的概念以及公认的定理。即使有人能列出一些概念、原理,学生记住了这些概念,却未必能提高语文素养。在语文教学所涉及的学习内容中,有一作文最为极端。作文与人的灵感、才华、个性、创造性关系最为密切,因而也是最不可捉摸的。迄今为止,在人类整个知识框架中,有关作文教学工人的概念、原理,几乎还是众说纷纭。学生的作文能力也很难像教数学、物理那样,通过公式、原理等知识的记忆、例题的讲析,通过规范严谨的技能训练得到成正比、可以检测的提高。正因为如此,不少人士普遍认为,作文几乎无规律可言,学生的作文水平不是靠教师教出来的。

第二,“阅读决定论”的失误:古典经验主义的作文教学思想的残留。叶圣陶先生的“阅读决定论”的作文教学观念是当代作文教学观的重大失误。这种作文教学思想认为“读好就能写好”。中国有很悠久的语文教学传统。两千多年来,传统的语文学习活动,为这种观点提供了大量的成功实例。从民谣俗语的“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到专家学者的论断“文无定法”;从杜甫的治学名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到鲁迅的愤世之言“从不信文章作法”,在一切优秀的文学作品中,就全部标着“怎么写”,那还需要作文课吗?所以,长期以来,作文教学的基本模式是依靠学生长期、大量阅读文章,从优秀范文中感悟其妙处,慢慢积累起判断分析文章优劣的标准:在通过大量而零碎的作文习作,来积累写作经验,教学反思《当代作文教学现状及反思》。这种以模仿和习得为主的学习方式,在古代确有道理,一些大作家的成长经验也验证了这一思想,但却是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为代价的。在社会生活内容日益多样、信息总量急剧增加的今天,学生用于语文学习的时间被大大压缩,非语文课的教学和作业时间占去了学生主要的学习精力和时间,这种靠单纯的阅读积淀进行作文习得根本就不可能,况且阅读有阅读的任务,不全是为写作服务。时代需要的作文教学是在掌握写作心理、思维的原理和规律的基础上进行的科学的作文教学设计,而阅读只是提高作文教学质量的一种因素罢了。

第三,“文话同一“论的失误:写作意识和写作思维特征的淡化。长期以来,叶圣陶先生的“文话同一”论对中小学作文教学产生了极大影响。这种作文教学观认为,说好就能写好,但现实中我们常常看到口才很好的人写起文章来却并不一定漂亮,两者并不是一回事。说话是一种线性化时间化的思维,一种叙述式的思维。而写作是一种空间性的思维,一种结构化的思维,一种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的思维。这种写作意识和写作思维特征的淡化,导致写作过程的虚化,到目前为止,我国整个语文教育学界对学生作文的核心知识、作文的基本技能仍然没有统一的认识,国内绝大部分教材中关于作文的部分,大都语焉不详。有的干脆对作文避而不谈:有的只出几道题目,不谈作文教学:;有的只列出写作要素和技能目标,没有具体的训练过程,教师不得不对教材所列出的训练点进行二次开发。这些教材把作文教学过程设计的重任交给了任课教师,大家只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八仙过海、各显神通。造成了作文教学的随意性和盲目性。而如何教学生作文,自然也就成了语文教师的难题。

第四,传统作文教学以“文”为写作教学的出发点和写出“好”文章(好的标准整齐划一,对全班学生一个要求;有的用文学作品的标准衡量学生写作,拔高了要求)为作文教学的归宿,于是为了写出“好”文章来,教师在教学中用各种手段提高学生的“文章品味”,教学内容是文章学(包括文体学)知识,让学生了解文章的构成,以传授文体知识、分析例文、模仿范文和纠正学生习作中的的主要问题为主要手段,可是学生作文缺乏个性、缺少激情、抄袭成风、甚至害怕作文、厌恶作文。这不能不令我们深思:花了那么多时间指导修改,学生为什么还写不出理想的文章,我们的教学科学吗?问题究竟出现在哪里?我们的精力究竟应该花在什么地方?中国古代的学生作文大都做成没有思想,只代圣人立言的“八股文”,而现今学生的作文,也只不过是新变种的八股文而已,有诗为证:开头提出小问题,一线一定要到底,还要边叙边议,结尾点出大道理。

“文体中心论”的作文教学思想滋长了以模仿为主的作文学习之风,导致了学生动力的缺乏,久而久之,产生厌倦情绪,丧失学习作文的积极性,写作能力没有真正形成,写作的创造性表达也就无从谈起。当然一味否定文体写作训练也有失偏颇,进行适量的文体写作训练仍然十分必要,但不能把这种训练作为作文教学的主要内容。笔者认为当务之急是教者应搞清写作的基本原理,重视写作者的主体作用,做到“眼中有人”,建立能长久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和表达欲望的教学机制。目前这种“以人为主”新的教学机制正处于探索之中,主要内容是充分发挥写作者的主体性作用,让写作者保持长久的写作动力,构建写作思维模型。

第五,应研究外围因素对写作的影响:生活、阅读、思维、听说与写作的关系,尤其是生活、阅读、思维与写作的关系最为密切,提高了学生认识生活的能力,解决好了读与写的问题,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爱好阅读乐写好写的好习惯,作文教学也就成功了大半。

第六,我们对作文教学的目的、性质、写作的本质、学生、教法搞清楚了,再研究一下我们自己,要求学生会写,我们是不是会写?一个自己都不喜欢写作、不会写作的教师,能体会写作的甘苦吗?能顺利指导学生的写作吗?学生作文要写得好,除了自己的天赋与努力外,老师在其中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获得美国1980年国家优秀教师称号的密苏里州中学教师贝弗莉·拜姆斯说得好:“教师会写作,学生就会学得更好;教师如果不是仅仅作为学生作文的裁判员去工作,而是作为一个编辑去工作,那麽他会获得更大的成功。”

总之,语文教师应多研究写作教学的规律,反思传统的写作教学,努力探索作文教学的科学化。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浅谈小学生作文入门的教学

全文共 2592 字

+ 加入清单

内容摘要: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对学生的入门写作会有很大的影响,作文引导的如何,对学生由怕作文到爱作文起到关键性的作用,课堂教学的引导,读写结合的渗透,观察生活的方法,是引导学生作文入门的主流。

关键词:激发兴趣、读写结合、观察生活、语言的鼓励性

小学三年级的语文教学工作,包括承担学生作文入门的指导。一直以来,作文教学都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比较棘手的一个问题,学生怕作文,甚至把作文视为是一项“苦事”.经过近几年在作文教学方面的实践总结,我觉得学生能否由怕作文到爱作文,这与作文入门的指导有很大的的关系。下面就谈谈本人的几点看法:

一、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

小学生对任何新的事物都有感兴趣的一面,并且有探知的欲望。三年级的学生,此时还未接触作文,真希望自己快点知道,作文究竟是怎么回事。是难是易?是有趣还是乏味等等一系列问题存在他们的思维空间时,我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觉得特别要引导好第一节作文课。这就是激发好学生的作文兴趣。

第一次给学生上入门作文时,我没有照章地按作文要求让学生作文,而主要是让学生理解什么是“作文”.并且是在谈话中用最熟悉、最形象的事物,通过设置问题的形式,让学生自己理解“作文”的含义。其中有一段话是这样的:也许同学们很想知道怎样写作文,其实作文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比如你们的妈妈在自己心目中漂亮吗?有多漂亮?你想告诉你的同学、老师吗?怎样说才能把漂亮的妈妈让别人知道呢?听了这些问话,学生们的兴趣来了,并且各抒己见,同桌之间议论纷纷。看到这一情景我接着说,你讲的如果能写出来让人看,就成了一篇作文。学生们听了,觉得更新奇,并感觉到作文原来既有趣又简单。接着,我还告诉他们,不光写妈妈,还可以写爸爸、爷爷、奶奶------甚至你觉得有趣的事情或者是其他有意义的东西都可以写成作文,告诉别人。这时,作文的概念就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了。

二、注重读写结合的教学

万事开头虽然难,但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第一节作文课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我觉得教师还得注重培养他们读写结合的习惯,所谓读写结合,就是读不离写,写不离读,这就关系到学生作文水平进一步提高的问题。

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阵地。在课堂教学中,除了教会学生识字、写字,理解课文内容外,还要引导学生怎样把一些好词、好句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刚开始作文,不要求学生篇幅的长短,只要求语句通顺、连贯,把所有学的字、词、句恰当地利用上去就行了。比如在教学《艰苦的岁月》时,课文中有很多描写老红军外貌的句子。我便适当地加以引导,让学生想想哪些相干词语、句子可以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此时在学生的理念中就会形成一种意识,原来学习课文也可以帮助写作文。因此,更觉得作文简单、有趣。这样学习课文也会更认真更投入。

另外,读写结合还涉及到课外活动的开展。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拓宽、深化和发展。在课外活动中,主要从课外阅读与组织实践活动两方面来扩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多方面的素质。比如建立“班级图书角”,保证时间的前提下,首先有针对性地选择材料提供学生课外阅读,教育学生多看名人作品和

《小学生优秀作文选》等好文章。由此养成勤于读书、思考、动笔的良好习惯。如此一来,既提炼了阅读方法,又把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有机地衔接起来。

在组织实践活动中,主要通过开展团队活动,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比如说组织学生登山、游览公园、举行“钉纽扣比赛”“讲故事比赛”.活动后,要求学生把自己亲手做的或亲眼看到的人与事,有条理、有重点,流畅地写出来。由此一来,学生对写作就有更进一步的认识,觉得活动也能写作文。因此除了爱作文,也会更积极参加各项活动。

三、教给学生观察生活的方法

小学生的作文不能只是为了写作而写作,也应该指导学生去观察生活。观察生活首先要有顺序、有条理。写静态事物时要写出它的形状、颜色、大小、用途等内容。并要求学生按从远到近或从左到右、从上到下、从整体到局部的顺序去观察,然后有条理地写下来。写动态事物应包括写动物、活动变化的事物等。如写动物,就要写出它的外形体态及生活习性的内容。写活动变化的事物,就要写出它活动变化的情况。对这类动态事物,我们可以采取“游动”的方法来观察。如在一次写一动物的作文过程中,事前我讲明了“游动”的观察方法,让学生按这方法去观察自己家养的一种动物,并让学生有条理地写出来。这样,有的学生写“我家的一头黄牛”,能把黄牛写得栩栩如生,看了他的文章,就像亲眼看见他家养的牛一样。写叙事时,我要求学生按时间推移或地点变换的顺序来观察,要观察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重点是观察事情的经过和主要办事人物的行动。作文时把事情的来龙去脉写出来,把主要办事人办事的过程写具体即可。写人时要求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神态和心理活动来反映人物的性格特点。写人的文章可以“一事表人”,也可以“多事表人”.

当然,观察事物不能只为观察而观察,应展开想象来丰富文章的内容。因为事物之间都是互相依存,彼此联系的。要由表及里地去认识事物,找出它的内在联系,从而全面地,本质地了解事物。

在作文中教给学生观察生活的方法,不但可以帮助他们提高写作水平,而且可以帮助他们更深地体验生活。

四、批语要有鼓励性

作文对于小学三年级的学生而言是个新鲜事物,维持他们的作文兴趣与激发他们的作文兴趣同等重要。而给学生成就感,写些具有鼓励作用的批语则是维持作文兴趣的有效手段。作文是一种综合性很强的训练,带有很大的创造性,因而学生的劳动也十分艰辛。所以不少学生把作文视为难事,怕写作,不想写作。在这种情况下,学生费九牛二虎之力写出了文章,却得不到老师的肯定与表扬,反而得到老师的否定与批评,那种不好受的滋味可想而知了。因此,批改作文时我认为应批些鼓励性的话,使学生看了批语,心情激奋,爱写作,想写作,下次写作文时,决心写得更好;如果批语不好,学生则会感到灰溜溜的,只能是适得其反,讨厌写作,怕写作。那么,作文教学定会失败或收效甚微。

实践使我认识到,小学生作文入门的教学对学生以后作文水平的提高以及对作文的爱好都有很大的关系。因此,三年级学生的作文入门教学非常重要。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论文》杨树芳主编 语文出版社出版

2、《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教师读本》 秦训刚、宴渝生主编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3、小学语文《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学设计》 张贵新、侯国范主编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深度思考该如何提高小学作文教学效率

全文共 5881 字

+ 加入清单

一、小学作文教学所面临的问题

近些年来,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小学作文教学从教学观念到教学方法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学生的作文质量也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在上海也产生了以贾志敏老师为代表的,以趣真活实为特色的作文教学经验。这些教学经验的一个共同点就是:着眼于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以激发学生的作文动机和兴趣为突破口,并强调在作文教学的过程中扎扎实实地训练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表达真情实感的基本功,以及发展学生认识事物的能力。毫无疑问,这些成功的作文教学经验对我国小学作文教学的改革,起到了很大的推进作用。

然而,毋庸讳言,就整体而言,小学作文教学中依然存在着一些带有普遍性的问题,有的问题甚至还相当严重。从学生方面看,普遍存在着怕写作文,不会写作文,或者觉得作文时没有东西好写的情况。至于文字方面如错字连篇,词不达意,句子不连贯,意思表达不清楚,则更是比比皆是。从教师方面看,作文教学则普遍存在着重形式训练,轻内容指导;重作文专门技能训练,轻作文基本能力与习惯的培养;片面强调多写,却忽略了多读;片面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却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从教材方面看,至今还没有一本科学的、权威的、系统的作文训练教材。

在整个基础教育阶段,小学作文教学的改革是各学科教学改革中最活跃、最引人注目的,其改革的力度也是最大的。那末,为什么学生作文的质量及作文教学的效率却长时间处在低水平状态上呢?山东郭宗明老师早在1992年论述40年来我国语文教学的总体失误时曾尖锐地指出:现代人往往只注重研究如何把学生教好,而忽视了学生自身蕴藏着的学习语文的潜能;只注意了在如何教的一些具体方法研究上下功夫,却忽视了人类掌握语文的特殊规律。众所周知,一个学龄前的儿童,在运用口头语言进行交际的时候,几乎是不存在多少障碍的。用5、6年的时间就让儿童掌握了口头语言,应该说,人类在教儿童掌握口头语言方面的实践是成功的,并且是多快好省的。而为什么儿童进入学校开始学习和掌握书面语言就不如掌握口头语言来得顺利呢?有的学生看似掌握了书面表达能力,他们的作文也能做到有中心思想,有内容,有条理,有情感,文字也顺畅,但却让人有一种虚假的感觉。

以去年和今年上海地区的中考作文为例,去年的题目是《母爱》,结果在学生的笔下死了一批母亲,许多学生在作文中几乎都是面对着母亲的遗像或遗容来表现母爱的。今年的题目是《良师》,结果在学生的笔下,又死了一批良师。为什么良师、良母都该死呢?难道不这样,我们的学生就无以表达他们对良师、良母的感情吗?如果我们不去回避这些问题,而是勇敢地去正视这些问题,我们就会发现:学生作文中出现的问题,正是我们在作文教学中过分强调作文技巧和方法的训练,过分强调选材上的新奇所致。作文教学之所以如此灾难深重,从哲学的高度来反思,我觉得主要是由作文教学要求上的复杂化与作文教学方法上的简单化所致。所谓作文教学要求上的复杂化,是指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目前仍然存在着比较严重的文学化和成人化的倾向,而其根源在于对学生作文的要求过高、过难、过急。例如在对小学生作文的目的要求上,有的竟提出了有所为而作和立意要深选材要新的目的要求。毫无疑问,这样的目的要求是违背《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以下简称《大纲》)精神的,也是违背儿童的认知规律和脱离儿童的生活实际的。因此,这样的目的要求,必然会挫伤儿童习作的积极性,造成学生怕写作文的心理障碍,最后导致学生文风不正或是不会作文。

所谓作文教学方法上的简单化,是指在小学作文教学中,长期以来把书面表达与口头表达的概念混淆了。其实,这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口头表达几乎可以将心里怎么想的,就怎么说出来,在表达上有时还可以借助体态、语气、环境等因素将心里想的顺畅地表达出来,使别人能够听懂。而书面表达时则无法借助这些有利因素。尽管有时候把心里想的如实写出来别人也能读懂,但在大多数情况下,这些心里想的东西只有经过了一番构思以后,再用合乎规范的文字写出来,别人才能够读懂。然而,遗憾的是,在作文教学中,有人竟将书面作文简单地与口头作文等同起来,这种简单化的做法造成的直接后果是,长期以来,小学作文教学没有在学生学习书面表达这个刀刃上用力气,致使学生碰到作文越写越怕,越怕越不会写。

二、要从素质教育的高度来认识小学生作文的性质与小学作文教学的性质

众所周知,文化素质在人的素质结构中是最重要的素质,而语文素质又是构成一个人文化素质的基本素质。从基础教育的要求看,作文能力又是一个人语文素质的主要标志。

为什么作文能力是一个人的基本素质?换句话说,我们为什么要教学生写作文呢?我国学者张寿康先生则认为:写作是一种需要,是社会和职业需要的一种有力的技能。基于这种重要性,人们要学会思考和文章写作。张先生进而指出:写作是一种以语言为工具,调动观察、记忆、思维、想象等大脑功能反映客观事物的综合实践活动。由于儿童处在学习阶段,张先生又明确指出:学生作文属于练习性写作,亦即带有习作的性质。这就是小学生作文的性质。

至于作文教学的性质,就是要训练学生学会思考和文章写作。《大纲》是这样表述的:小学作文教学的性质,是训练学生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为此,朱作仁先生曾就小学作文教学的性质作过精辟的分析,指出:小学作文教学是一种对学生进行初步的书面习作的训练。所谓初步的,即以学习和掌握语文这一交际工具,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为直接的、启蒙的目的。所谓书面的,即是一种书面表达,不是口头表达。所谓习作的,是指儿童的习作一般不涉及社会价值,即学生作文不是以向社会发表为目的的。

小学作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要提高教学效率,就必须明确小学生作文的性质是练习,小学作文教学的性质是训练。并以这两个性质作为小学作文教学的指导思想。

三、要根据语文学习的基本性质来改革小学作文教学

语文学习具有3条基本性质,这就是模仿多通道长效积累的性质。所谓模仿的性质,是指儿童主要靠模仿来丰富语言,并使语言规范化。因为语言有继承性,约定俗成,不能任意创造。所谓多通道的性质,指语文是交流思想的工具,是表现实际生活的,耳闻、目睹、交谈,到处都有学习语文的机会。所谓长效积累的性质,是指一个人语文知识的习得和语文能力的形成需要依靠长期积累。根据语文学习的这3个基本性质,小学作文教学应该从模仿入手,加强读写结合的训练,并千方百计地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指导学生学习观察,学习思考,学习写作。

1.要正确理解模仿的作用,并从模仿入手指导学生学习作文。

模仿在儿童语言学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大量的研究和实践都已表明:儿童学习语言的能力是很强的,而这种能力主要来自于模仿。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学龄前期的儿童成功地学习和掌握了口头表达能力,几乎完全依赖于模仿。那末,让儿童学习书面表达的时候,为什么要另起炉灶呢?其实,任何学习都是从模仿开始的,儿童初学作文更是如此。问题是让学生模仿什么,以及怎样的模仿才是最有效的?这是一个看似简单,其实很值得研究和探讨的课题。比如,针对学生模仿范文所写出的千篇一律的作文,有的人就担心这样会束缚了学生的思想和创造力。但是没有哪一个成人面对模仿大人牙牙学语的儿童,会去指责这个孩子所说的话与大人千篇一律。基于学生善于模仿,需要模仿的心理学基础,小学作文教学应当大力提倡和鼓励学生从模仿中学习作文。

那么,怎样的模仿是科学的、行之有效的呢?大量的研究和实践都表明,小学作文教学中的模仿必须以阅读为基础,把读和写有机地结合起来。因为模仿的性质表明,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也是靠模仿得来的,且主要依靠模仿规范的语句,而不是日常生活的语汇。所以让学生熟读和模仿范文可以使学生的书面表达规范化,并进而养成良好的书面表达习惯。由此看来,由模仿导致的千篇一律并不可怕,它只是一种暂时的现象。随着儿童生活经验的积累,知识面的扩大,词汇的丰富,以及写作技能的逐步掌握,儿童作文的个性就会逐步地形成。

当然,我们也不能片面地夸大模仿的作用,那种认为学习课文就是为了供学生作文时模仿,认为读仅仅是为了培养写作能力的观点,实际上把模仿引入了机械模仿的误区。这样就无异于取消了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任务。其实,对于一个学生来说,培养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是同等重要的,正如叶圣陶先生所指出的:阅读和写作是对等的两回事,它们各有其所应达到的目的。

2.要充分利用语文学习多通道的性质,引导学生到生活中去学习和丰富自己的语言。

既然语文学习具有多通道的性质,那末我们在指导学生作文时,就不能把作文训练限于课堂教学一个通道,而应把学生引导到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去,这就需要我们的教师要千方百计地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学习和丰富自己语言的能力。

语文工具是全社会通用的,学生掌握的词语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这就要求学生在作文时具备广博的知识和丰富的词汇,并具备一定的认识事物的能力。语文学习多通道的性质给学生带来的好处是:使学生接触和运用语言的机会增多,使课内课外相互补充,便于学生自学。但这种性质给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是:造成学生之间的差距增大,同时也使一部分学生不重视课内学习。这就提示我们,在作文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组织学生之间的交流,学生在交流中获得的启发是一种很好的学习。在交流中,教师不应被课堂上少数尖子学生的精彩发言所迷惑,要经常检查那些不声不响的、中等偏下学生的学习情况。只有十分耐心地帮助和指导这一部分学生,作文教学质量才会取得大面积的提高。

此外,根据语文学习多通道的性质,教师布置的作文也不宜过多。尽管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需要依靠多写,但须有一个度,即以不堵塞学生学习语文的多通道为宜。反之,如果作文布置得过多,学生学习语文就只剩下课堂一个通道了,这就不利于学生作文能力的形成。

3.根据语言学习长效积累的性质,小学作文教学要在引导学生积累语言上多下功夫。

根据语言学习长效积累的性质,学生掌握书面表达能力需要经历一个长效积累的过程。且语文是应用性很强的工具,具有随身携带、随用随取的优势,这就需要培养学生养成随时积累的习惯。但是,问题是学生学习语文形成短效积累较易,而形成长效积累则相当困难。这是因为语文知识数量繁多、联系疏松、组合多变,并且与提高认识事物的能力、扩大知识面结合着进行。实践证明:传统教学中那种让学生多读多背、熟读成诵的做法是个好办法。这样做的好处是,学生通过对一定数量的范文的熟读成诵,可以达到长效积累的目的。这样,当学生在进行作文的时候,就往往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了,进而可以随用随取了。

四、要遵循儿童写作的心理规律,注重培养学生的作文基本能力

著名教育心理学家潘菽先生在分析了儿童作文过程中的心理因素后明确指出:儿童写作过程中起着主要作用的心理因素大致有这样几种,即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当然还有兴趣、意志、注意力等其它心理因素。这几种能力贯穿于搜集材料、确定中心、选择材料、安排结构、驾驭语言、修改文章等各项作文专门能力之中,构成了学生作文的基本能力。

因此,小学作文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作文的专门技能,更要注重培养学生作文的基本能力和习惯。那末,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我们应当怎样来培养学生的作文基本能力呢?根据儿童写作的心理规律,儿童作文基本能力中的核心能力是思维能力。所以,小学作文教学必须以训练学生的作文专门技能为基础,以培养学生的作文基本能力为核心。

1.要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学生观,注重激发学生的作文动机。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小学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目中有人,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和思考的时间,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用自己的脑子来思考问题。这就需要我们的教师,一方面要下放学习权,另一方面要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写作文真正成为学生的一种需要,使他们养成自觉写好作文的习惯。这就需要激发学生的作文动机。吴立岗先生曾根据活动心理学的原理,提出了小学作文教学应当从动机走向目的的训练模式,并主张让学生从小学低年级起就写成篇的文章,因为只有让儿童完整地表情达意,才能激发他们的强烈的作文动机。当然,这与在低年级要加强句子训练、中年级要加强段落训练的要求是并不矛盾的。

2.要注重观察能力的培养,让学生作文时觉得有东西可写。

研究表明,观察是学生认识世界的窗口,学生通过观察,可以获得源源不断的作文材料。儿童通过观察在脑中储存的材料越多,其思维就越活跃,这样当他提起笔来作文的时候就会觉得有东西可写了。反之,那些平时不会观察、不善于观察的儿童,当他们提起笔来作文的时候就会觉得没有东西可写,他们作文中的一个通病就是言之无物。

儿童的观察力是需要进行培养的。怎样培养呢?有些教师采取了素描作文的方法,实践证明这样做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很有效的。此外,现代教育技术如多媒体在作文教学中的运用,对培养学生有目的、有条理地观察事物的能力是很有帮助的。当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更主要的还是要养成学生善于观察的习惯,要指导学生把观察所得以日记的形式及时地记录下来,并长期坚持下去,这样做定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3.要注重作文构思能力的培养,让学生作文言之有理、言之有物、言之有序。

由于儿童的内部言语还没有得到充分发展,他们在初学作文时还不会构思,这就需要教师进行培养。研究表明,学生作文时运用语言表达思想,从想到的到说出的再到写成的,既是语言的过程,也是思维的过程,两者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但两者又不完全是一回事,各有规律可循。教学实践表明,没有经过严密构思而写出来的作文,即使作文材料再丰富,也是难以围绕一个中心把意思表达清楚的。因此,作文教学中要特别注重培养学生构思作文的能力,要指导学生找出材料间的内在联系,并能根据一个中心,选择材料,组织安排材料,把意思表达清楚。培养学生的构思能力,要充分发挥口头语言的中介作用,坚持从说到写的原则进行训练。由于口头语言显现于外,教师很容易发现学生在作文中:感知是否精细?是否抓住了重点和特点?思考是否严密?思路是否清晰?前后是否连贯?中心是否明确?用词是否恰当?这样,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在口头语言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及时指导。学生一旦具备了构思作文的能力,他的作文自然就会言之有理、言之有物、言之有序。

当然,培养学生作文能力,提高小学作文教学效率所涉及的问题还有很多。然而,只要我们遵循儿童语言和思维发展的规律来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小学作文教学的效率就一定会得到真正的提高。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小学次单元练习的反思

全文共 596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是语文单元测试,同学吗!”周老师对我们说。

上午同学们一个个都在埋头背语文课本,我想:语文嘛,没什么难的。“叮铃铃,叮铃铃!”上课铃响了,随着老师的脚步声,同学们的心情就像一块陨石落地一般沉重,紧接着,试卷发下来了。我迅速的瞄了一眼试卷,“哇!好简单!”我心花怒放。于是我匆匆开始答题,丝毫没有察觉到错别字与理解不对的地方。“叮铃铃,叮铃铃!”下课铃响了,我笑嘻嘻地交上试卷,心里满是美滋滋的感叹号!

我满以为这次能考个好成绩,结果在发试卷的那一天,我喜滋滋的接过试卷一看,却不有的傻了眼,心里的白云一下子散完了,一下子化作了一片乌云。我急得不知所措,不止怎么回去与妈妈交代。

在放学的路上,我慢吞慢吐地走回了加,低着头,一直在思索着怎样面对家中的“沙尘暴”。有时,我的脑袋里会闪现出这样一种方式,我回家以后把试卷藏起来,但想想又不行,因为试卷要签名;有时我又会想:干脆就不签名把,不然,我还要被进行“沙尘暴”……但是我还没有想好,就已经到了家,妈妈一看我的作业,就开始看试卷,我在等着妈妈的训话,等妈妈看完全部的试卷,完全出乎我的意料,妈妈一点也没有说我,只是跟我讲了讲道理,说说考试时的一些技巧,并开始给我透彻的分析了一边,并跟我说以后一定不能骄傲,一定要谨慎做题了,我用力地点了点头。

俗话说的好:失败是成功之母。我相信,我吸取了这次教训以后一定认真努力学习!

[小学作文一次单元练习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动物作文教学反思

全文共 703 字

+ 加入清单

上完这节课后,还似乎有一种理还乱的感觉,当中的诸多环节还不算成功,对于课堂的处理确实值得再思考。

首先,这次的经历让我心中留有遗憾的同时,也让我明白了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始终如一地饱含激情和热情,并且不能轻易受到环境的影响,这是对教师心理素质的一种考验,而我这次就是没有经得起这样的考验。

其次,在本次习作课,我考虑更多的是自己应该如何上好它。所以在选择材料上,我是站在自己的角度上,根据已有的经验去设计,而考虑到孩子方面确实还不够。师傅的一句话让我对这堂课又有了新的认识。对于人类残杀动物的图片我找了许久,花了不少心思,但这些图片过于血腥,震撼力太强,也许会影响到孩子们的心灵。这又不得不让我佩服师傅对教学的敏锐力,以及考虑问题的全面性。是啊,我们教师教书是为了学生,一切都要从学生出发,为学生着想。而我在选择材料的时候,虽然花了不少精力,但更多考虑到的是选取的图片如何配合我这次的作文教学,根本就没有想到这些血腥的图片是否会给学生的心灵留下阴影。看来,我要对自己的这堂课重新定位了。

再次,“如果你是被捕杀的动物中的一员,你想对这些捕杀你的人说些什么?”如果这个问题换成直接以动物的名字呼出,“藏羚羊,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小海豹,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对于学生来讲,他们可以更加入情入境,投入到我的课堂中,畅所欲言了。

最后,在作文评价环节中,这也是很关键的一步,由于我没有状态,随便抽取了3个学生的作文,蜻蜓点水式的点了一下,没有进行系统的评价和修改的指导,一堂习作课就这样草草收场了。

今后,是要多学习,多听听习作的观摩课,多向有经验的教师取经,争取从跌倒的地方重新站起来,让孩子们爱上写作,写好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教学反思怎么写

全文共 488 字

+ 加入清单

作为一个教师,必须经常写教学反思,在不断的思考和改进之后,自己的教学成绩才可以提高。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教学反思怎么写的内容,欢迎大家查看。

教学反思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堂教学目标的落实。一堂课有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三维目标的落实是检验一节课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准。

二、学生课堂的表现。要总结自己一堂课的成败,学生是检验官。在课堂上学生的反应,说明了你课堂知识结构安排是否合理,组织课堂活动能力是否有效。

三、课后学生作业情况。教师一般会选择与本节课内容重点紧密联系的习题让学生完成作业,作业的正确率直接反映了本节课的知识是否落实。

四、教师自己的情绪。如果一节课下来,教师自己很快乐,达到了教学相长的效果,那一定是一节很不错的课。如果下课铃声响后,教学任务没完成,教师还有点生气,那就得调整课堂的教学活动了。

五、同事的评价。教学反思的书写,离不开教师群体的智慧,你可以通过别人的鉴赏,了解到自己这节课的得与失。

六、学生学情反馈调查问卷。教学反思的目的是为了促进自己的教学,那么做一份学情调查问卷是不错的选择。让学生对自己教学作一个真实的评价,从中找出问题,解决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写人作文教学反思

全文共 1200 字

+ 加入清单

这次作文指导课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教师备课时高估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我这次讲授的内容是指导写人。备课时,我的教学思路是这样的:先联系所学课文,多媒体出示高尔基、李四光、列宁、宋庆龄的填空题让学生复习旧知;接着让学生互相说说自己身边最熟悉的人;然后出示一篇经典的写人范文,让学生读一读,评一评,互相启发,明确写一个人要通过写一件事,抓住外貌、动作、语言、神态来写,突出人物的特点;最后让学生参照范文来写自己最熟悉的人,写完后请一两个学生读习作,集体来评讲。结果上课,学习范文时,体会不出写人的方法,和预设的效果相差甚远。评讲习作时,学生读出来的习作记流水账,语言干瘪,人物特点突不出来。

2、课堂中问题情境设计的趣味性不浓。

三年级学生刚接触学习习作,总觉得太难太难了,提不起写作的兴趣。如果课堂中问题情境设计的趣味性不浓,学生就更不乐意上习作课了。这次习作研讨课,学生的注意力不够集中,也就体现了问题情境设计的趣味性不浓,引不起学生的兴趣,学生和老师的心灵不能产生共鸣。因此,多数学生写的习作,写事的过程不够具体,写人的人物的特点不够突出。

通过这次研讨活动,我认为在今后的备课中,我们应该从以下几点来加强备课,不断提高课堂效率。

一、要全面了解学生水平。

在备课时,在备学生中,特别要关注每名学生,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关注学生素质的提高这个核心目标。我们要根据所教内容,找出新旧内容之间的关联,寻找学生的现实水平,明确未来要达到的水平,以便确定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备学生”,只有这样,我们在备课、上课时才能有的放矢。

二、制定恰当的切合学生实际的学法。

事实上,学生智商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但每名学生都有其自身优势。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辩证的思想看待学生,研究学生的心理特点,深挖不同层次学生的潜质。特别要尊重学生由生活经验引发的思维,坚持思维无禁区论,视学生

为自主的人、发展的人和有潜力的人,最大限度地调动其潜能,促进自身主动发展。对于学困生应采取补救措施,对优秀生采取特殊的额外措施。通过备学生,加强备课的目的性、针对性和实效性,进而优化教学过程,发展学生潜能,促进学生情意和人格的健全发展。

三、课堂中问题情境设计的要有趣味性、典型性与层次性

课堂教学中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是在一个接一个的问题情境和问题解决中实现的。为了使学生积极地进入思维状态并能获得成果,所设计的问题必须是典型的、有趣的和具有层次性的,要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而这些在经历了教学实践后,当然就有了更深的体会和更好的改进。此时,再反思和进行教案的改进,就变得更有针对性。

总之,在备课活动中,认真做好“备学生”的工作,对于切实提高备课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认真地备课,教师可以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努力提高自己教学方式的可行性和合理性,真正提高课堂效率,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关于作文的反思与指导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英语作文的教学反思

全文共 1107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高二的几位老师都有同感:学生的作文越来越难改,批改一篇作文花上的时间要比写一篇作文的时间还要多,而学生也越来越害怕作文,不喜欢写作文,甚至讨厌、不写作文。这个既令学生又另老师伤脑筋的问题还真不容忽视。为此,我们几个一起查询资料、讨论,以求找到解决的办法。现简单小结一下,以促进今后的英语教学

一、 向学生解释英语写作的重要性。

英语写作能力的提高需要持之以恒的长期训练。如果学生对写作重要性认识不够,他们就不能积极主动地去配合老师搞好写作训练,甚至产生逆反心理,产生对立情绪,英语写作就会半途而废,达不到预期目的。因此在平时教学中,老师要经常性地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写作重要性的教育。学生一进入高中就要让他们了解初中和高中英语教学要求的异同。

二、指导学生写作时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

1.教师要有明确合理的教学计划和教学程序,组织系统规范的有序训练。刚开始的时候,我们要求所有学生至少每周写一篇作文。而不少学生因为英语基础太差,写作相当困难。因此作文迟迟交不上来。基于这种情况,后阶段作文我们对于部分学生适当放宽了要求。

2.坚持循序渐进的训练原则。写作要先易后难,先短后长,先学会运用简单句、并列句,后学会用复合句表达,先写正确句子逐步过渡到围绕一个人、一件事、一个观点去写有中心的文章,由不限定时间到限定时间,由限定时间长到限定时间短,由限定字数少到多……同样,不少学生,尤其是对英语不感兴趣的一些男生每次写作时总是以“不知道”为由不写。我找他们谈话,鼓励他们哪怕是先写自我介绍。第一次就写出自己的姓名,出生年月和出生地。第二次你还可就自己的爱好写一两句或者介绍自己的家庭也可。学生哈哈笑了:这个容易。但事实上就这么简单的他们也犯了不少错误。这使我更明白了对于学生不能急于求成。

3.分程度要求。当今的素质教育主张分层次教学,对学生的要求不能一刀切,对学习好的要求要高,对学习差的要求要适当低一些。要避免有些学生轻而易举而沾沾自喜,而有些学生却无从下手。

4.注意讲评。任何人都喜欢听好话,学生也一样。因此我们要经常指出学生的优点,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同时委婉地指出缺点和错误,避免以后重犯。

5.基础知识和能力并重,听说读和写并举。在平时教学中应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启发引导学生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如遇到优秀的句、段或篇提示学生注意欣赏作者的表达法,把它们作为范例,在自己写作中加以模仿和运用。又如遇到英汉表达方法不同之处,提示学生注意英语的正确表达法,切忌出现汉语式的英语。要帮助学生养成正确运用标点符号的好习惯,切忌一点到底的错误方法。

6.要求学生在写作中宁简勿误,不能养成随随便便的习惯,要养成严谨推敲的作风。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教学反思

全文共 936 字

+ 加入清单

现就中学作文教学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首先,必须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写作文的重要性。

对于语文,作文分数比例是让人不敢忽视的,在150分的总分中作文就占了1/3甚至更多,这是一个很大的比重,由此可见,写作教学真可谓是语文学科教学的“半壁江山”。尤其对于普通班的学生,就算他们的基础和阅读比较差,但是却不会影响他们在作文方面拿多一些分数。因此,在语文教学中,不光我们语文教师要重视作文教学,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从根本上认识到作文的重要性。要让学生知道你基础再差都要去写作文,特别是在考试中,千万不要以为自己的作文写得差就胡乱完成甚至不写。

其次,培养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的能力。

写作文,最重要的就是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真情实感从哪里来呢?那就是现在生活,我们只有在仔细观察现实生活,从生活实际出发,对现实生活进行思考,才能做到表达出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我们一定要让学生充分认识现实生活,让他们体验生活,从中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领悟能力,让他们从中学会独立表达,写出发自内心的话语。引导学生留心生活,观察生活,从生活中积累素材是写好作文的重要途径。让学生充分认识现实生活,让他们体验生活,不但能有效地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而且能让学生把自己的真情实感通过自己的笔墨描绘下来。因此,我们平时应该多引导学生去参与社会活动,仔细观察,认真寻找其中的素材,那么他们的习作一定会绚烂多彩。

第三,避免面面俱到。

在以前的作文训练中,我们教师往往会要求学生在文体、立意、谋篇到谴词造句做到面面俱到,且字数一般不得少于600字。但是,这样的要求却并不一定能收到良好的训练效果,因为大多数学生完成这样的一篇作文需要花费不少的时间。而且,由于一次作文花费的时间多,而语文又不能仅上写作课,写作的次数很有限,每学期仅六至八次作文,训练重点又不突出,学生的写作能力自然难以提高。并且,每次作文要求面面俱到,学生很难取得成功,受到老师的表扬。长此以往,在多次失败的打击下,学生就会对作文产生厌倦、害怕甚至对抗的心理。在这种消极情绪的支配下,又怎能写出好作文呢?因此,在作文训练中我们最好进行某一方面的训练,而不应面面俱到,希望学生能一次性地就写出一篇上好的作文来,对普通班的学生更是如此。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语文教学反思周记

全文共 581 字

+ 加入清单

通过这一周教学,收获最多的——可能就是在课后汉字的书写上加大了指导和批改力度,对生字的把关从平时书写到作业都是比较严格的,包括拼音的规范书写;同时努力弥补了在期中考试中出现的种种不足,包括在平时尽量多穿插短文阅读和看图写话的练习,使孩子在平时能够多听多练,才不会在考试中束手无策,同时每项练习尽量落实到每个人。

不足:通过这一周的教学感觉自己在内容的安排上仍然感觉分配的不是很协调,前松后紧的情况时有出现,甚至有时会因为考虑“面面俱到”而导致“面面不实”。有时候一节课既想要练习说话,又要练习阅读,还要讲新课,所以会出现阅读练到了,写话讲到了,但是新课的讲解没有砸实。如25、26课因为穿插的其他练习比较多,导致识字课的正课时间也就在20到25分钟,这直接会导致新课的讲授受到阻碍,教师讲了,学生听了,但学生是否真正掌握,却没有检测的时间。因此平时的教学还应具体明细,新课就是新课,练习课就是练习课,不能混为一谈。同时在课堂的管理上,还应加大力度,对孩子的听课状态即时调整。同时细节的处理上还应认识上去,对有的孩子上课脱鞋的情况,没有及时的进行思想教育,这也是教师需要改正的问题,教学的前提应该是教育为先。同时不能因为即将期末考试就一味的练习再练习,应当从孩子的兴趣出发将每堂课落到实处,到什么时间做什么事情,一步一步完成教学任务,也能让孩子从根本上扎实掌握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对联教学反思

全文共 754 字

+ 加入清单

教学设计总是落后于真实的课堂,教学总是一种遗憾的艺术,这或许就是课堂之所以美丽的真正原因吧。下面说说我对这节课的反思

教学本课,我的初衷是把它 设计定位为一节关于对联知识的普及课,目的在于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知传统文化的魅力,学习鉴赏对联,学习基本的对句,提高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我的优点是思路清晰,循序渐进,重点突出。贯彻新课程理念,构建开放、有序、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课堂以教师为主导,体现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做中学”。让学生人人参与,人人享受学习。

亮点为:

1 、教学引入部分,设置情境,联系生活,且富有语文气息。从学生关注的社会大事——高考改革说起,先引起注意,激发学习兴趣;再明确学习任务,让学生有方向性。选取焦点话题引入,内容新颖,学生处于轻松、好奇的状态,在此情况下自然导入本节课学习内容——对联。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抓住学生兴趣,可引导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相信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2 、拟写对联部分的设计充分考虑学情,先示例,再做基础练习和能力提升练习。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通过对联“读——补——改——写”这样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让学生一步步感知对联的特征,为进一步的学习奠定基础。学生动手动脑,学以致用,把死的知识转化为灵活运用的能力,这是教学成功的关键。设题难度较小且循序渐进,好比低处的果实,学生“跳一跳”,就能够到,从而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关注全体学生,调动学习热情,人人参与,享受课堂。 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非一朝一夕练成,对对联,先入门是关键。在能力提升环节链接高考,以引起学生重视。

我的不足是课堂评价较为单一;对名联趣联内含的传统文化涉及不够,欣赏部分可稍加大比重,拟写部分稍稍压缩,或可尝试,这将又是一个新的挑战。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语文作文教学反思

全文共 735 字

+ 加入清单

语文能力是生活、学习、工作的基础,作文能力是语文能力的综合体现。作为中学语文教师清楚地知道:中学阶段作文教学肩负的重任——要让学生掌握三种文体和应用文等写作能力,作文水平达到规定的层面,以适应升学或就业的需要。然而具体到实施作文教学,教师往往一口难言,尤其是对于农村中学教师难教、难改;学生难学、难写。作文教学陷入重重困境。

困境之一:源于教材。首先,写作知识和训练点散见于阅读之后或课文分析之中,缺少片断等基础单项训练和梯度性的作文训练。整体上明显的现出重读轻写,写作依附于阅读的情况。第二方面,课本上的写作知识介绍简约,训练点分布零散,点与点间联系疏松、衔接不强;缺乏具体的作文教例、教参、教案等工具书。第三方面,写作训练量少。

困境之二:源于教师。教师苦于手中无作文教材,仅凭单元之后的短小作文指导来进行教学是远远不够的。造成教师作文课难备、难教,故作文课堂教学弹性大,或多讲,或少讲,甚至不讲,只将作文题目和写作要求往黑板上写出,整堂课时间交给学生支配完成。这样随意、自流、无序的作文教学,知识含量低,往往收不到教学的预期目的。

困境之三:源于学生。大部分学生怕作文,究其原因:农村学生生活面相对较狭窄,又忽略生活的观察,因而素材少——没话写;没有掌握各种文体审题、立意和布局谋篇的基本写作知识及方法——不会写;认识能力低,语言词汇单薄,驾驶语言能力不高——写不好;这是农村学生作文“三大难”问题,其中自然有学生自身的因素,也有教师和教材原因。

总之,面对种种境况,农村中学作文教学确实陷于重重困境之中。那么,应如何走出困境呢?寻找出路是不可逃避的问题,这是语文教师务必面对和肩负反思的职责。要从反思中寻求出路,要勇于正视上述陷我们于困境的种种问题,针对问题,寻求对策。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语文作文教学反思

全文共 4356 字

+ 加入清单

刘少云

古人云:“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我们作为语文教师要想要突破作文教育,那就要想如何“思变”。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以下是我对语文作文教学的一些心得与反思。 美国著名的教育家,心理学家加德纳,把人的智能分成八种不同的表现形式,而语言技能(语文应用能力)位于首位,由此可见在教育家的眼里,学生的语言智能的发展是多么重要。然而,长期以来学校教学中形成的一个怪圈,就是学校的师生天天用,天天练的语言,却在分数最高的作文中缺乏成就感,于是很多学生不敢说自己语文学得好,连语文教师也不敢说自己的语文教得多好。究其原因在于:语文的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取决于一个基础的问题,一个长期积累语言材料的问题。一个人语言贫乏,必然带来思维的贫乏;而思维的贫乏必然影响学习能力的提高。在我所带的两个班中,学生语言材料贫乏表现得十分突出,特别是理科班。课堂上比较活跃,课后却把大部分时间放在了学习其他科目,因而语文知识积累不够,语文能力也不高,尤其是在作文的审题立意上让每一位老师头疼。在新的教学改革下如何写好作文,尤其是写好高考的材料作文是我们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首先:引。如何使学生端正态度引导学生写好作文呢?常言说得好:“方向明,决心大”。树立坚定的信念,是我们写好作文的关键。如果学习的方向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必然会使人产生惰性心理。高中阶段的作文 “特困生”,大多是学习方向的不够明确,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因此,我们教师应该要根据实际情况,帮助作文“特困生”克服模糊观念,坚定信念,端正态度。

其次:帮。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需要有良好的耐性。老师需要课前充足的备课准备,需要细致入微的引导讲解,帮助学生在一定情况下把握方向(不是所有的时候都是这样),让学生有信心耐心的去做准备,去写。例如材料作文:一群城里人去山里旅游,感叹着山水的秀美,恨不得定居下来。好奇地问当地的一个年轻人:“你觉不觉得你们很幸福,生活在这么美的环境里?”他笑着说:“不觉得呀,看习惯了。如果有机会的话,我倒想跑出这山沟沟,去城里生活。”众人皆笑。 原来,当我们这群被大自然驱逐出境的城里人,在这山沟沟里贪婪迷醉时,这些山里人家,正挖空心思地想往都市里“跳龙门”呢!看来所谓旅游,只是相互的串串门。首先审题,帮助学生明确审题对象。材料涉及三个(组)对象可确定三个立意角度:城里人、山里人 、城里人与山里人 。然后找出关键句,从关键句中揣摩命题人意图。城里人 --感叹着山水的秀美,恨不得定居下来。山里人--不觉得呀,看习惯了。如果有机会的话,我倒想跑出这山沟沟,去城里生活。 城里人与山里人 ---当我们这群被大自然驱逐出境的城里人,在这山沟沟里贪婪迷醉时,这些山里人家,正挖空心思地想往都市里“跳龙门”呢!看来所谓旅游,只是相互的串串门。最后让学生综合大家的意见来确定最佳立意角度,并用用简

洁的语言概括自己的观点。学生的结论有很多都非常正确。如“珍惜身边的幸福” “学会欣赏身边的风景” “熟悉的地方也有风景 ”“ 美就在自己身边 ”“不要舍近求远(何必舍近求远) ”“ 做好自己,又何羡乎? ”“ 围城心理”“ 生活在别处 ”“ 各有各的精彩”“ 距离产生美 ”“ 活在自己的‘天堂’” “彼岸,灯火阑珊 ”等等。

再次,改。教师批改学生作文时一般采用以下两种做法:一是对学生作文进行细致修改。虽然这也能使学生认识到自己作文上的不足,但不能使他们明白自己不足的原因及怎样改正。二是作文交上来,教师具体指出不足之处后再发下去让学生再修改。事实证明,让学生再修改,是提高作文质量的有效途径。

学生再修改自己的作文,是教师手把手指导作文到"能使学生改其文"的必由之路,再修改作文不是重复而是"升华",它可以使学生发现自己作文的欠缺之处,提高作文水平,且增强了自力更生、自强不息的精神品质。教师在批改时不仅要通过作文的批阅评点具体地给学生指明错误及错误原因,还要从理论上教学生再修改作文的方法。所以,当学生在遇到叙事没条理、层次不清等问题时,要指导他们如何谋篇布局,理清层次,甚至"重建骨架"。 一、确定讲评目标,针对一点突破

作文讲评的范围比较广泛,每次讲评不可能面面俱到,而必须突出重点。因此,一节讲评课的目标应该是讲一点写作知识,讲一个具体的写作技能,使学生收到实效。例如,苏教版教材五年级上册习作五,要求学生写一个小动物,并且能使用过渡句衔接上下文,讲评时就围绕学生是否运用过渡句展开。

二、精选讲评资料,引起学生共鸣

1、根据讲评目标选择典型资料

教师要根据讲评目标选取一些能代表这次作文优点或不足的典型作文讲评资料,这些作文可以是学生写的文章,也可以是范文,在课上读给全班同学听,通过讲评让学生领悟文章该怎么写。

2、选择不同水平的作文做讲评资料

作文讲评要适合不同层次的学生需要,因为每位学生之间都存在着差异,作文水平也参差不齐。作文讲评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不能一刀切,要针对不同学生不同情况进行“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因此,选出的作文要有上、中、下各等级,这样才能面向全体学生,触及每个层次的学生写作的得失,引起他们的共鸣。

三、多样讲评形式,活跃课堂气氛

1、教师示范与

教师将一两篇有代表性的文章,用多媒体播放,一句一句地评改。 遇到作文的成功之处说明认为其成功的原因,并标上相应批改符号。遇到不足之处,分析其原因,提出修改方案,让学生掌握改文的方法,知道如何下手改,改哪些方面等。这样既能帮助学生提高修改作文的能力,又能培养他们良好的作文习惯。

2、集体交流

正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样的交流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他们互相启发,提高认识能力和表达能力,同时还会使他们懂得如何正确评价自己和别人的优缺点。

3、小组合作

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是小学生典型的心理特征之一,他们对同伴的作文时时充满

好奇,可以有意识地去让他们进行比较,取长补短。不仅使学生找出他人文章的问题所在,而且能从不同的文章中汲取精华,达到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目的。

4、学生自评

众所周知,学生能够独立的修改自己的文章,才是作文评改训练的最终目的。这一过程,要求学生遵循“多读”的原则,俗话说“文章怕念”,让学生多读自己的作文,读着读着就会发现不当之处。自评时,至少要读三遍文章,首先轻声读一遍,统观全文,边读边思考;接着逐句逐段的细读,边读边加批注,边读边改;改好后再进行复查,直到自己满意为止。教师要鼓励学生多改、改好,同时教育学生要细心、认真、说真话,公正合理的自我评价,并养成自改自查的良好习惯。

根据自身条件综合使用以上几种方法,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注意讲评方法,激发学生兴趣

作文讲评要讲艺术,讲评作文,不是批评作文,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习作中的闪光点,热忱鼓励,让每位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努力诱发学生的习作动机。因此,讲评时要多鼓励,多表扬,少挖苦,少批评,多使用激励性的语言,对学生习作中的不妥之处,提出的意见要亲切、温和,让他们不但容易接受教师的意见,而且在听了点拨之后有一种豁然开朗后的该绝。对于一些作文写得不太好的学生,尤其要注意鼓励,因为他们更渴望得到重视和赞同,所以教师在讲评这类学生的作文时,要用“放大镜”找优点,从“差”中求优,发现一点一滴的进步,不放过写得好的一句话,一个标题,写得好的一个词,一个标点,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激发写作兴趣,变怕作文为爱作文。

总之,作文评讲是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只有重视和强调对学生作文的评析,激发学生进一步写好作文的动机,让学生不断对作文活动本身产生兴趣,才会真正从根本上提高作文水平,我们的作文课堂教学才会出现新的生机与勃勃活力。

从学生的习作中归纳出带有共性的问题,并提出行之有效的改进措施

这样做不但可以让学生明白评分标准、注意事项和失误原因,还可以让他们举一反三,通过一个问题懂得一类文章的写法。如批阅学生的作文时,我发现学生在关系型话题作文方面普遍存在的问题有:不懂得文章的中心论点必须是概念间的关系,或只写一方面,或分开写,或另起炉灶;不知道常见的逻辑关系有哪些种类;缺乏分析能力,

不会判断、推理。据此,作文讲评课上,我将重点放在训练学生判断事物间的关系、阐述判断的理由等能力上,然后再要学生写“行动与结果”“追星与修己”“中心与边缘”等关系型话题作文,这样由一篇到一类,由写作到指导再到写作,学生议论文的写作能力得到了有效提高。

又比如学生的习作文句不通时,除了书面纠正之外,很重要的一点是再口说,然后再把事情连贯地写下来。口说是学生自我发现语句毛病的有效手段之一。我曾带学生去敬老院慰问老人,回来后要求他们写一篇题为《慰问老人》的文章。文章写成后,让他们再口述,根据自己所写的文章,再根据口述时对语言的感受对其原文加以修改,效果明显好得多。在讲评过程中,针对学生的问题,如:文句不通,前后不连贯等情况,要把说和写沟通起来,反复说,以说促进写,从而帮助学生把原文修改通顺。

社会的不断发展要求小学生的素质也要不断提高,要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再修改作文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我们必须培养小学生再修改作文的能力。

所谓最佳角度,首先是指在多个对象的材料中要学会根据命题人意图确定最准确的立意对象;而在单个对象的材料中学会确定最切合命题人意图的角度。 其次是指在切合题意的基础上选择自己行文最有把握,占有素材最多的角度。 最后才考虑立意的“新奇”与“深刻”,千万不能以“新”害“意”。

审题在众多学生的参与下可以得出这样的观点: ①回归自然 ②选择适合的位置 ③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 ④知足常乐、安于现状

再次:批。老师的批改是关键,它是老师与学生沟通的桥梁,但讲究方法。“语文课程评价一方面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指导学生开展自我评价和促进反思,另一方面要鼓励同伴、家长等参与到评价之中,使评价成为学校、教师、学生、同伴、家长等多个主体共同积极参与的交互活动。”高中语文作文批改要有新突破,必须以新课程理念为基础。那就是在作文批改中也引进“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和大胆采取“指导学生开展自我评价、促进反思,并鼓励同伴参与到评价之中”的高中语文作文批改新思路。具体做法如下: 第一步,分好学习小组。第二步,进行作文批改教学。 第三步,针对作文根基差的同学进行个别辅导。 第四步,办好“发表园地”。当然,这些需要教师的充分准备,要提前设置预案,要精心组织,切不可偷懒,随意应付;同时教师还需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素养,尽量和学生一起写写“下水文”。这样,也许会形成所谓“万紫千红总是春”的局面,高中生作文的春天。

原文地址:新材料作文审题指导(示例)作者:lgh9617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想北平》教学反思

全文共 614 字

+ 加入清单

实习日志

——《想北平教学反思

老舍一直是我喜爱的作家之一,生平第一次上课,上老舍的《想北平》,那份激动也是“想说而说不出的”。

我从准备教案、课件开始就一直神经紧绷,直到今天上午上完课,激动的余波还久久不能散去。

第一次上课,我有着太多的惊喜。

我没想到除了师父以外还有其他两位教师在后面听课;我没想到师父会拿着手机在给我拍课堂实录;我更没想到老爸站在门外悄悄地注视着他的女儿??

下课后,走出教室,刚好遇到和我实习的同学。他说我好厉害,那么多老师在下面听课我都不怕!确实,紧张,已经不是我的软肋了。在这之前,师父带着我一段一段,一句一句的把文章树立了一边。说道这里,我很惭愧。读透文章,透到每一个字,每一个注释,是我目前需要下大力气的地方。

此外,可能是在大学里参加各项活动随便讲习惯的原因,我过于自信,连详细的教案都没打印出来,只带了自己手写的一页简简单单的纸片就上课了。这就造成了这堂课的一个主要缺陷——各环节之间衔接不自然,有停顿。态度决定一切,细节决定成败!要想做到,需要我更加的努力。

下午师父给我看了他拍的课堂实录,回家后老爸也把他看到的告诉了我。虽然在声音的高度方面有了提高,但是肢体语言、表情方面还有待提高。

总的来说,在上课的过程中,我还是比较快乐的,因为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在我的引导下经历了:说的不完全——语言不简练——提取关键词——完整表达这么一个过程。我期待着下堂课会有不一样的快乐,不一样的欣喜。 文学院 073班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美术心理美术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

全文共 2164 字

+ 加入清单

美术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摘要 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已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对青少年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已不再只是心理健康教师的责任,心理健康教育应渗透在各科教学中。美术教学具有独特的优势,美术教师有独特的魅力,应关爱每一位学生的心理健康,努力把每一位学生培养成情绪积极、意志坚强、人格完整、人际关系和谐、心理特点符合年龄特征的心理健康的青少年。

关键词 心理健康 身心健康 审美能力调控情感 美化心灵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到和谐社会的建设;美术教育是一种情感教育,它能丰富并纯化人的情感,使人的身心得到自由、康宁、和谐的发展。心理专家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应渗透在各门学科中。美术学科相对于其他学科,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和优越性,在美术教学中渗透心里健康教育,能够提高学生审美能力,陶冶其良好的情操,有利于学生健康心理的培养,使一些不良的心理得到疏导与治疗,达到能用美术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和思想,完善人格。为此,充分挖掘美术包含的丰富的心理教育因素,发挥美术教学的心理教育功能,是我们每个美术教师面临的新课题、新任务。那么,如何在美术教育的环境中实施心理教育呢?我想谈谈自己粗浅的认识。

一、开展轻松的美术活动,抒发学生内心情感,获得身心健康:

美术教学是一种具有娱乐性,注重过程和相对较自由的教育活动。在上美术课时不要让学生带上任何的学习压力,尽量让学生能无拘无束表达或宣泄自己的内心情感,轻轻松松的美术创作可以让学生获得内心情感的发泄和满足,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在上美术课时有时我会给学生一些纸,让学生无拘无束地画画表达和宣泄自己的感情。这种宣泄方法,对于那些性格孤僻和内向的学生尤为重要。如在上《布置理想的家》这一课时,大多数学生作业色彩亮丽,但其中有位学生色彩很乱,带灰色调。事后我了解,这个学生父母离婚了,而正是这件事深深的影响孩子了的情绪。经过我耐心的疏导,这个学生的心理有了很大的好转。

二、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艺术鉴赏能力

我在教学中曾遇到这样一种现象:如在课堂上欣赏维纳斯女神雕像、一些人体绘画或雕塑作品时,由于某些学生缺乏文化素养和艺术鉴赏能力,他们对人体绘画作品和裸体扑克、淫秽画刊区别不清,容易把美当作丑,把丑当作美。这时我会在教学中对学生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使他们认识到,人体绘画作品是为了突出表现人的形体美,是对人自身的赞美和生命的歌颂。它是一种健康的、具有积极审美价值的艺术品,能给人以美的感受,而淫秽画

刊宣扬的是低级趣味,寻求感官刺激。它用纯自然主义的手法,甚至低级下流的方法故意宣泄性欲,亵渎情爱,引导学生走向堕落。学生通过这种审美教育,有了辨别美丑的能力,就能自觉抵制淫秽画刊的侵袭,增强自身的免疫力,同时也能用正确的态度和方法欣赏人体艺术作品,升华自己的审美情趣。

三、利用色彩心理,调控学生情感。

在重视教育的今天,了解色彩心理的知识,通过色彩的使用法,可洞悉学生的性格。一次在上课时我对学生进行了色彩心理测验,其中有个题目:“在一个圆圈中,涂上你所喜爱的颜色”。结果发现涂上黑色和蓝色的学生,不是健康不佳,就是较具神经质;而涂上黄色者,大部分是健康的学生;喜爱绿色的大部分是城里学生,因为城里到处是钢筋水泥墙,因此,他们直率地表现在绿色上。我在了解了这些学生心理后,我经常带他们到教室外去写生,让他们去接受大自然的青绿,或让他们在家里养绿色的观赏叶,因为绿色包含着善良与和解,具有安抚眼睛和心灵的能力。法国著名画家马蒂斯曾说:“线条表示理智,而色彩则表示感情。”在教学实践中,我还发现有些学生对色彩感觉特别灵敏,情感特别丰富。情感丰富的同学对事物的体会常比旁人来得深入、正确。同时我还发现利用色彩心理学也可以逐渐改变学生不稳定心理。读书无法注意力集中的学生,往往性格不稳定,在美术作业中往往喜欢用一些不平衡颜色乱画,或者用一些刺激性颜色。对这些学生我就教育他们学会使用稳定的颜色绘画。

四、欣赏,美化孩子的心灵。

学生的绘画作品是充满个性的,其中有许多值得相互学习相互观摩的部分。在学生完成作品后,教师可把学舌功能的作品全部拿出来展览,引导学生乐于光上,能在别人的作品中寻找、发现优点。欣赏、观摩大师的作品也是欣赏的重要形式,凡高、米罗、毕加索、莫奈等大师的作品应该长出现在学校的各个角落,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审美能力。除了欣赏作家作品以外,美术教学还要让学生学会在身边寻找美、发现美。一片树林、一只蝴蝶都能感动孩子的心灵,他们的纯洁,他们的敏感都超出我们的想象,所以只有学会了去欣赏周围事物中的,学会了任何时候都让美丽陪伴自己的左右,孩子才能更好的成长,才能更快乐的成长,才能对我们的世界充满希望,充满信心。

美术教学具有它独特的不可代替的功能,通过艺术形象的陶冶可以是学生感情丰富、心灵美好、品格高尚,使学生热爱省会、热爱自然,热爱美好的事物。我们作为一名美术教师,要给孩子创造更好的环境。比如一个轻松的课堂,比如教师每天灿烂的笑容,比如教师的每一次表扬。这些都影响着孩子的心理健康的发展。所以要培养一群知识丰富、才能卓越、心

理健康的世界未来的主人,要让孩子展开想象的翅膀,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飞翔。

参考文献:

王锋民,《夯实美术教育,实施特色发展》 山东教育 ,2010年Z4期

美术课程标准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教学反思

全文共 599 字

+ 加入清单

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是关系国家命运的大事。现在很多青少年没有梦想,没有目标,帮助青少年树立梦想十分重要,本节课的设计正是从这一角度出发进行的。本节课的设计中贯穿学生主体的自主活动,需要学生投入情感与理性思辨。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关注学生在活动中所遇到的困难、所付出的努力、所取得的进步,以及所作出的探索、思考创意等,深入学生的发展过程。教学设计立足学生在一定的情景下去体验教者的意图,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感受去掌握知识,提高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认识。

通过这堂课课堂教学来看,学生对什么是梦想以及梦想是变化的这两个知识都容易理解。对梦想与幻想、空想的区别掌握得还不够好,好像似懂非懂,如果在讲这一知识时教师或学生举一些生活中的事例加以说明可能效果会好一些。比如说举个人有梦想、有热情但没有好的方法,从而使梦想变成空想的事例,或者举面对困难,意志薄弱、不愿继续奋斗,从而使梦想变成幻想的事例。对梦想的实现这一知识,学生从理论上明确了需要努力拼搏,积极进取,有足够的勇气和动力,但是否能真正落实到实际行动中,也就因人的意志力品质而定了。

总之,我认为本节课从学生积极性,学生思考回答问题,讨论问题等方面看应该不失为一堂成功的课。最关键的还要在生活中引导学生真正树立梦想,并把这节课所涉及到的有关梦想的理论知识贯穿落实到学生的行动中,进而培养他们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成为一个对国家、社会和他人有用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