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2020烹饪概论试卷(汇总20篇)

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的业余生活变得多姿多彩起来。以下是小编整理的2020烹饪概论试卷,欢迎阅读参考。

浏览

1003

作文

51

篇1:59分的试卷

全文共 334 字

+ 加入清单

于泽桐

期末考试后,我拿着一张59分试卷走在回家的路上,心想妈妈会怎样打我。

我回到家里,妈妈说:“儿子,考了多少分。”我什么也没有说,把试卷交给了妈妈。

妈妈看了试卷,大怒:“你考了这么一点分,你还敢回来。”我不好意思的说:“我考试的时候,玩了一会玩具,考试时间到了,可是我没写完,所以考了59分。”妈妈听了说:“你今天给我写10份试卷,写不完不许吃饭。”我不服气的说:“为什么?”“你考了这么点分,你还有脸顶嘴,还不好好写作业。”妈妈说。我也生气的说:“我考这么点,关你什么事。”妈妈说:“你,你给我出去。”这一声把我震住了。我害怕妈妈打我,我赶紧向妈妈道歉,最后妈妈原谅了我,说:“下次认真点,好好考。”我说:“好的。”

妈妈走后,我就放松了,唉,差点我的小命就没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我与烹饪作文800字

全文共 848 字

+ 加入清单

烹饪,是一种技术:烹饪,也是一种幸福;但在我心中,烹饪还是一种成长……——题记

“没问题,包在我身上!”“你真的行吗?谷语!”“没什么大不了的,你就放心吧!”上一秒我还信心十足地向奶奶保证自己的厨艺,下一秒就在铁锅面前发愁了。到底发生了什么呢?唉!其实事情是这样的,奶奶临时有事,妈妈又在坐月子,奶奶把妈妈的饭菜准备好了,把我和爸爸的午饭,拱手相让——给我。而我呢……本来信心十足,到现在——连开火也不会!

“唉,算了,就试一次,若真开不起来,大不了的,去外面吃!”我怀着不怕死的心情开了一下火。呀!竟然开起来了!“嗯——,做个西红柿而鸡蛋吧!反正不难。”我心想道。

“说干就干!”我麻利地系上围裙,我散乱的头发扎起来,准备大干一场。先炒鸡蛋,拿出一个又圆又白的鸡蛋,像妈妈一样在碗边用力敲两下,蛋壳破了,现在只要一掰,就可以煎了,可是……我的心却七上八下的。:“如果一掰开出现一只小鸡,那还不吓死了?害怕呀……”我在这时犹豫了一下。但一想起奶奶对我那期盼的目光,一咬牙,一个漂亮的蛋散落在了碗中。“好样的,谷语!”我为自己加了一把劲。

要切西红柿了,因为以前和妈妈学过切菜,所以没多大的困难。现在,只要把鸡蛋和西红柿放进锅炒菜起来就可以了。

开了火,我直接就把鸡蛋和西红柿扔进去。“咦?怎么都粘在锅上呢?啊!忘记放油了!我又急急忙忙放油。油欢快地跳着舞。”“噼哩啪啦”我的心情也愉悦起来。“哈哈,马上就大功告成了!”到了最后一步——放调料。我从容地打开调料盒,却看着那三样白色晶状物体,我皱起眉头:“哪个是盐?哪个是味精?哪个是糖?”我迷惑地抓了抓脑袋,胡乱地放了一点调料,就好了!

爸爸回来了,我迫不及待地端给爸爸尝了尝。爸爸瞧见那盘西红柿炒蛋,脸上笑开了花。欣然地尝了一口。笑容变得僵硬,脸色变得有点不正常,硬笑着,从口中瞥出一句话:“还不错!”我奇怪地看着他,也尝了一口,“哇!”原来我把味精换成糖,味道又咸又甜,真难吃。

唉!“这次烹饪不过关,只求下次能好吃”。我努力学习,真希望自己能做出美味佳肴!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有关南海问题的毛概论文1200字

全文共 2093 字

+ 加入清单

南海是位于中国南部的陆缘海,被中国大陆、中国台湾岛、菲律宾群岛、大巽他群岛及中南半岛所环绕,为西太平洋的一部分。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有关南海问题的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查看。

一、 南海简介

南海是位于中国南部的陆缘海,被中国大陆、中国台湾岛、菲律宾群岛、大巽他群岛及中南半岛所环绕,为西太平洋的一部分。越南称东海、菲律宾称西菲律宾海,其他国家则称为南中国海,亦简称为南海,中国汉代、南北朝时称为涨海、沸海。清代以后逐渐改称南海。南海海域面积有356万平方公里,其中有超过200个无人居住的岛屿和岩礁,通称为南海诸岛。

二、 南海属于中国的铁证

(一) 历史依据

乾隆二十年(1755年)绘制的《皇清各直省分图》和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绘制的《大清一统天下图》都采用施世骠的标绘图。都将海南岛的东南方绘有南海诸岛,列入中国疆域版图。到了晚清,魏源编撰的一部世界地理著作《海国图志》内附有详细的地图,图中万里长沙,也就是西沙群岛和千里石塘也就是南沙群岛,标识位置准确。 1935年中国分省地图,广东省地图和南海地图。广东当时管辖海南岛和南海诸岛屿,对于南海诸岛的地名和称法与现在不完全一致。根据1935年水陆地图审查委员会《中国南海各岛屿华英名对照表》和《中国南海各岛屿图》的发表,当时称中沙群岛为南沙群岛,称南沙群岛为团沙群岛,后来为切合实际地形,称东沙群岛为东沙岛,后来才改为现在的对东、西、中、南四沙群岛的称法。

(二) 法理依据

二战期间,日本侵占了中国的南沙群岛。中国为收复被日本占领的南沙群岛进行了不懈努力。1943年中美英三国《开罗宣言》宣布,此次战争的宗旨之一是

(二) 国际承认

1955年10月27日,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召开第一届国际民航组织太平洋地区飞行会议。出席这次会议的有16个国家和地区。除澳大利亚、加拿大、智利、多米尼加、日本、老挝、南朝鲜、菲律宾、泰国、英国、美国、新西兰、法国等国外,当时南越和中国台湾当局也都派代表参加了会议。大会由菲律宾首席代表担任主席,法国首席代表为大会第一副主席。会议认为南海诸岛中的东沙、西沙、南沙群岛位于太平洋要冲,这些地区的气象报告对国际民航关系很大。所以,与会代表通过第24号决议,要求中国台湾当局在南沙群岛加强气象观测(每日四次)。当时,通过这项决议时,包括菲律宾和南越代表在内,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代表对此提出异议或保留意见。

三、 南海冲突的由来和现状

(一) 南海问题产生的原因

20世纪60、70年代中国南海发现了丰富的油气资源此后又发现了南海蕴藏着数量可观、价值连城的可燃冰”因此南海被誉为第二波斯湾”。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南海和南沙群岛的战略地位日益显现出来。在石油资源越来越稀缺的情况下许多国家觊觎南海石油资源是南海争端激化的主要原因。《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缺陷导致南海问题矛盾重。

(二) 六国七方对峙角逐

从60年代开始,我国南沙群岛露出水面的岛礁以及海域被周边国家侵占和分割,资源遭到大量掠夺。加上中国大陆和台湾,目前6国7方在南沙群岛形成对峙和角逐局面。70年代,菲律宾派兵先后占领了3个南沙岛屿,如今占领总数达到9个(也有说10个)。第二大岛中业岛已被菲设为南沙群岛指挥中心。马来西亚于1983年和1986年分别占领了弹丸礁、南海礁和星仔礁,目前共侵占南沙岛礁5个(由于对外公开资料数据不一,也有说6个)。越南野心最大,声称对南沙群岛拥有全部“主权”。到2002年,越南占据27个岛礁,守军增至2020人;如今被越强占的南沙岛屿已达29个。美国介入由来已久。《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在1994年11月16日生效后,美国对南海的基本政策由“不介入”转为“介入但不陷入”。日本政府一直很关注南海问题。日本政府在南海主权争议中立场明确,希望东盟国家连手,采取一致行动对抗中国。自2000年以后,印度加强了同越南、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国的军事联系,试图扩大对南海问题的发言权。

(三) 相关国家为什么敢于同中国争夺南海?

中国的态度是发展,全世界都看出来这个民族爱好和平、这个国家不可能发动战争,这为我们争取到了宝贵的发展时间,但也给了别人一个错觉:中国是好欺负的,是不还手的。 南海问题容易挑起,周边国家可从中渔利,西方国家可借此拖滞中国发展;同时中国有钓鱼岛问题,不容分心,同时南海问题一旦解决不好也会给钓鱼岛问题的解决蒙上阴影。

四、 文攻武备,挺进深蓝

南海问题的发生是经济、军事、政治等多方面错综复杂的因素综合在一起而引起的。面对错综复杂的局势我认为,我国的经济不断发展,军事力量更加强大,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中国应该秉着大国的风范,对待国外的无论经济上的还是军事上的侵略,应该一要有强硬的姿态,对保证国家的领土和主权的完整坚定的态度毋庸置疑,任何想要破坏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必将遭到中国的强烈打击,二要坚持用和平的方式来解决南海争端,尽量避免发生军事冲突。毕竟在未来相当一段时间内和平仍然是世界的主题,经济发展才是最重要的。 只有经济强大,军事力量才能强大,政治地位才会提高,国家在世界的地位才能提高,在国际事务中才有话语权。

展开阅读全文

篇4:试卷的诉说作文

全文共 983 字

+ 加入清单

考试了,马上就要考试了,我和我的同伴们也要发下来了,到主人手里了。

看到自己身上伤痕累累,不禁感叹主人的邋遢,我身上一道道的红叉子,让我原本的样子变得很悲惨,我和那些兄弟姐妹,他们都是和我一样发下来的,都盼望着有个温柔的主人,都想在自己身上留下与主人一起努力,奋斗的战绩。可是我,我的主人却将我无情地丢到一边,就去和那个日夜相伴的伙伴——手机,一起玩耍了,而且玩得很开心。我把眼光从他身上转移到他的桌子上,我看到了我的哥哥姐姐们,他们也都被无情地放在这儿,他们身上的伤痕,也没有被修复。我原来以为会得到一个好的主人,就算是我身上有伤痕,只要是主人呵护我,帮我把身上的那些伤痕去掉,就算我恢复不到原来的样子,我也就足够了。

那一天,我和他最喜欢的“手机”被放在一起了。我纳闷地问它:“为什么主人看你的时候这么开心,而且还不停地抚摸着你呢?”

他冷冷地回答道:“那是主人喜欢我,不喜欢你。”

“既然喜欢你,那又为什么在不开心的时候摔打你呢?”我又问道。

他接着说:‘那是因为我出了点错误,主人才打我的’。

这时候,主人急匆匆地走过来,把手机拿起来,对着我一扫,就开始在我身上“治疗”我的创痛,但是,说是补创痛,他也只不过是在我身上随便划了两三下,然后又去找手机了。

我就这样被放到那里一动不动,直到上学的时候才想起我来。主人把我带到学校里去了,进到教室,我看到了以前的兄弟姐妹身上的战绩,他们个个发出耀眼的光芒。而我身上呢,都已经不全了,已经被主人弄得这里少一点,那里少一块的了。他们身上熠熠生辉的战绩使主人低下了头,他看了看我,就长长叹了一口气,因为我依然伤痕累累,惨不忍睹。下课了,他怨恨地对我说:“你怎么分数这么少呢!”说着,他就走到垃圾桶边上,把我团成一团,丢了进去。唉,想起别的兄弟姐妹能够和主人一起努力奋斗,我不禁有点伤心。

我就这样被回收车带走了。我多希望下次再被做成一张试卷的时候,不要再遇到和这个一样的主人了。主人的老师常说,试卷上有错误不可怕,可是如果不改正,不能面对自己的失误,继续努力,那怎么能进步呢?我真希望主人能够明白这个道理了,让我和自己的兄弟姐妹一样,做他的好伙伴,而不是被他嫌弃,最后抛弃啊!

我也想对以后的主人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你不应该只沉溺于手机游戏,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我只是一张试卷,可善待我,就是善待自己的时间,善待自己的努力啊!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浅谈毛泽东群众观及其现实意义毛概论文3000字

全文共 6150 字

+ 加入清单

毛泽东群众观是对马克思群众史观的丰富和发展,是关于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地位、作用以及如何领导群众的一系例论述。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浅谈毛泽东群众观及其现实意义概论文的内容,欢迎阅读!

摘要:作为中国共产党重要理论体系的毛泽东思想,对我国的现代化起着重要的指导和促进作用。毛泽东群众观是毛泽东思想的一部分,随着社会形势的转变,它在不断地向前发展,并对当下党的执政方式转变有着指导意义。本文从毛泽东群众观的历史渊源出发,探寻其创立过程,并简略分析其主要内容,指出它在我国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民本 毛泽东 群众观 现实意义

毛泽东群众观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革命战争年代中不断形成和完善的对人民群众的认识、党群关系以及人民群众的作用等方面的总结及认识。毛泽东的群众观是对马克思群众史观的丰富和发展,是关于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地位、作用以及如何领导群众的一系例论述。毛泽东群众观结合了我国传统历史文化和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精髓,它贯穿于整个毛泽东思想中,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法宝。

一、毛泽东群众观的历史渊源

(一)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

“民本”思想,是我国古代文化中的一种重要执政体现,而且经历了较长时间的演进。早在西周时期,周公就提出了“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强调了人民是国家的根本,是国家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对“民本”思想有重要发展的要数孟子,孟子在《孟子·尽心下》中提出“民为贵,社樱次之,君为轻”,这即是“民贵君轻”。到了荀子时期,他提出了“君舟民水”,强调群众和国家之间的关系。

毛泽东从小就熟读古代典籍,对中国传统文化和思想极为了解,自然而然地就会受到“民本”思想的熏陶。毛泽东成长的年代,正是底层群众受压迫,遭受磨难的时代,他所生活的环境深深刺激了他,使他自然而然地接受了“民本”思想。因此,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是毛泽东群众观的理论来源之一。

(二)马克思主义的群众史观

历代王朝统治者重视群众百姓,主要还是为了维护自身的统治地位,而并非真正考虑群众百姓。虽然也有极少数的君王想执政为民,但都没有科学的理论做支撑。但毛泽东群众观则有着马克思主义的群众史观作为理论基础。

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按照马克思主义观点,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动力和决定力量,只有人民群众才能创造真正的历史。而中国革命就是中国人民进行革命战争争取解放的过程。毛泽东较早地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不仅阅读了大量介绍马克思主义的书籍,而且将其理论与方法用于实践。因此,毛泽东提出了“人民战争”的思想,指出“因为革命战争是群众的战争,只有动员群众才能进行战争,只有依靠群众才能进行战争”,在实践中,毛泽东进一步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创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理论。

二、毛泽东群众观的创立过程

毛泽东的群众观的主要理论渊源是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及近代中国民主思想,依剧毛泽东所经历的不同的革命时期,毛泽东群众观的创立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一)雏形:学生运动时期

1908至1920间,旧中国学生运动轰轰烈烈,尤其是五四运动。早期虽然毛泽东读了大量书籍,精通“民本”思想,但他仍将拯救旧中国的希望寄托于英雄人物。五四运动爆发后,使毛泽东看到了群众力量的强大,因而他的思想发生了转变,从寄希望于圣贤转向依靠群众。毛泽东关于人民群众权力及民主思想在这一时期出现雏形。在这一阶段,毛泽东先是叹“国民之愚”,提倡用教育来救国救民。后提出“工业无产阶级是我们革命的领导力量”的论断,标志着毛泽东的群众观向唯物史观的转变。

(二)成形: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1924年至1937年,大革命和土地革命战争的实践促成了毛泽东群众观思想的形成。1925年,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中,毛泽东对中国社会各阶级进行了明确详细地划分,并界定出了“人民群众”的范畴。1926年,在《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中,毛泽东指出:“农民问题是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所谓国民革命运动,其大部分即是农民运动,如果没有农民从乡村中奋起打倒宗法封建的地主阶级特权,那么军阀和帝国主义势力就不会根本倒塌。”这样的论述,对划分敌我矛盾,建立广大的群众战线,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这一阶段的主要观点有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动力、正确领导和教育群众、统一战线是三大法宝之一、群众路线等。

(三)成熟:抗日战争时期

1939年至1945年,是人民群众艰辛抗战的八年,而这八年也是毛泽东群众观成熟的八年。抗战时期,毛泽东发表了许多著作,系统阐述了群众路线思想,形成了完备的理论体系。

1943年毛泽东在《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中说:“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又到群众中坚持下去,以形成正确的领导意见,这是基本的领导方法。”概括出了中共群众路线的内涵。1945年,在《论联合政府》里,毛泽东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再次深刻地阐述了群众路线。在《论持久战》一文中,毛泽东指出中国人民一定能战胜日本帝国主义,因为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在七大的《论联合政府》的报告中,他进一步强调:“只有这种人民战争,才能战胜民族敌人。国民党之所以失败,就是因为他拼命地反对人民战争”。这些论述深刻揭示了革命战争的力量之源。在军事斗争的力量组织方面,毛泽东提出,我们的经验是:依靠人民、再加上一个比较正确的领导,就可以用我们劣势装备战胜优势装备的敌人。人民战争中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是革命战争主的主要力量,但是武装群众的方式也不能放松,“人是第一,武装第二”,要把武装群众与非武装群众相结合,正规军和游击队、民兵相结合,主力兵团与地方兵团相结合,根据地的对敌斗争与敌占区人民的反抗斗争相结合等,在政治、经济、文化、外交全部领域里都开展全民战争,汇成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这一阶段的主要观点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权力来源于人民、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等。

(四)完善:解放战争时期

解放战争时期,在新的形势下,毛泽东重新界定了“人民群众”。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毛泽东分析了各阶级的地位、作用以及人民政权的结构与职能,而且突出了无产阶级的地位,强调了人民群众观你的作用。在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下,解放战争取得了胜利,而这一胜利也可以看做是毛泽东群众观的胜利。在建国后,面对帝国主义的威胁,毛泽东依然坚信人民力量的强大,指出“帝国主义如果发动对我国的侵略战争,我们将实现全民皆兵”,依靠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来战胜敌人。

(五)曲折:社会主义建设初期

成立新中国后,一系类的土改、镇压反革命、“三反”、“五反”等运动,对稳定国内局势,恢复生产,促进经济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而这些工作也正是毛泽东群众观的实践体现,而且获得了成功。到1957年后,毛泽东群众观开始进入曲折阶段,直至1976年文革结束。这一时期,毛泽东过分夸大了人民群众的能动性,而忽视了客观规律,使得毛泽东群众观带有唯心主义色彩。这一阶段的主要观点有发挥群众的主观能动性、具体分析知识分子、提高群众素质、反对个人崇拜等。

三、毛泽东群众观的主要内容

毛泽东的群众观的内容非常丰富,贯穿于毛泽东的革命生涯及一系重要著作中。毛泽东群众观是在中国社会的实践中形成的,既是理论体系,也是思想体系。综观毛泽东的理论著作,毛泽东群众观的主要内容有这些:

(一)相信人民、依靠人民

“相信人民,依靠人民,为了人民”可以说是毛泽东群众观的基础。纵观毛泽东的一生,他都在为人民群众而奋斗着,可以说他的所有实践活动都离不开“人民群众”。毛泽东曾说:“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他看到了群众的力量和需求,因而坚定地走在群众路线这条道儿上。在制定革命纲领时,他就将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标准;在革命斗争中,他尊重群众的革命精神;在选择革命路线时,他坚持依靠群众,广泛发动群众。可见,中国共产党只所以能胜利,就因为有广大群众的支持。人民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得民心者得天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些都是中国封建社会关于人民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的论述。把中国人民从三座大山中解放出来的毛泽东,并没有象人类历史上一些君王,忘乎所以,形成社会发展史是个人历史的唯心史观。毛泽东曾有“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什么?是群众,是千百万真心实意拥护革命的群众”、“革命战争是群众的战争,只有动员群众才能进行战争,只有依靠群众才能进行战争”、 “依靠民众则一切困难能够克服,任何强敌能够战胜,离开民众则将一事无成”、“党群关系好比鱼水关系。如果党群关系搞不好,社会主义制度就不可能建成;社会主义制度建成了,也不可能巩固”等。从这些论断不难看出,毛泽东是一个历史唯物主义者,他的“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论断,是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的真谛的高度概括。

(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毛泽东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他人生行动的准则。在他的著作中多次出现“为人民服务”的话语。如他在中共七大的报告中指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毛泽东还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上升到党的事业中,并提升到真理的高度。他要求共产党员必须要为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着想,必须坚持真理,而真理都是与人民的利益相一致。毛泽东不断强调“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并且将“为人民服务”落实到满足人民群众的利益中。1944年9月,在中共中央直属机关为追悼张思德而召集的会议上,毛泽东第一次公开提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在这之后,毛泽东还有很多关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论述,如:“我们的每一个指战员以至每一个炊事员、饲养员,都是为人民服务的”、“三心二意不行,半心半意也不行,一定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我们应该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全心全意地为中国人民服务”、“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等等。毛泽东全心全决为人民服务的观点,是对《共产党宣言》中关于“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自觉的独立的运动”观点的继承和发展。党的七大通过的党章,把“全心全意为中国人民服务”作为党的宗旨写入党章。

(三)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观中去。”,是我党宝贵的历史经验总结,也是我党的基本路线之一,是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毛泽东的这一思想,主要包含两方面的内容:其一,向群众学习,倾听群众心声。毛泽东要求党员干部向人民群众学习,学习群众的做法,认真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其二,密切联系群众。毛泽东十分重视党群关系,他认为党群关系的好坏关系到革命和建设事业能否成功。1943年6月,毛泽东在《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一文中写到:“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就是说,将群众的意见(分散的无系统的意见)集中起来(经过研究,化为集中的系统的意见),又到群众中去作宣传解释,化为群众的意见,使群众坚持下去,见之于行动,并在群众行动中考验这些意见是否正确。然后再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再到群众中坚持下去。如此无限循环,一次比一次地更正确、更生动、更丰富。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毛泽东关于群众路线的论述还有很多,如:“领导肯干和广大人民群众在组织中在斗争行动中发生正确关系的思想,正确的领导意见只能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又到群众中坚持下去的思想”、“许多同志,不注重和不善于团结积极分子组成的领导核心,不注重和不善于使这种领导核心同广大人民群众密切结合起来,因而使自己的领导变成脱离群众的官僚主义”、“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又到群众中坚持下去,以形成正确的领导意见,这是基本的领导方法”等等。把群众路线与马克思认识论有机的统一起来,是毛泽东独创性的卓越贡献。毛泽东的群众路线也被作为中国共产党根本的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

在毛泽东的倡导下,中国共产党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作为工作的原则,密切联系了广大的群众,最终取得了一系列的胜利。

(四)人民群众的利益高于一切

马克思主义认为,政党是阶级斗争的工具。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政党,代表的是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目标就是要为满足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奋斗。在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认为革命的目的是要建立民主政权,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更加重视人民群众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各方面的权利。

四、毛泽东群众观的现实意义

毛泽东群众观经历了不同时期的检验,是我党宝贵的财富,在我国当下的社会主义建设中,有着诸多现实意义。

(一)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基础

毛泽东群众观与邓小平群众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有着一脉相承的关系。邓小平在新的社会形势下扩展了毛泽东的“人民群众”的范畴,将由有利于国家稳定和经济建设的的人群纳入其中,团结了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来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江泽民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的“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也是在新的形势下对毛泽东群众观的发展。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也是要求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也是以毛泽东群众观为基础的。可见,毛泽东是新时期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基础。

(二)有利于促进执政党关注和改善民生

经过30多年改革开放的积累,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同时随着社会的转型,中国共产党还面临着许多的问题。当下社会,最热门的话题莫过于老百姓的民生问题,虽然人民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了,但快速的社会发展并未能满足广大群众的各项需求。比如就业难、买房贵、看病难等等问题,一直是社会的热点,而且已经引起了群众的一些不满。可以说,解决好当前的民生难题,是我党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解决民生问题,需要党员干部深入基层,了解群众的疾苦,听取群众的建议和意见,从解决百姓的小问题入手,真正与群众打成一片,形成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良好局面。

(三)有助于处理好党群、干群关系

有调查显示,当今腐败问题已成为人民群众最痛恨的主题,一些腐败现象已经严重地影响到党群、干群关系。一些官员的所做所为已经无形地在党和群众之间设立了壁垒,如有官员曾对采访的记者说:“你是准备替党说话,还是准备替老百姓说话?”在当前的形势下,能否解决好腐败问题,不仅关系到社会的稳定,更关系到执政党的兴衰。各种腐败问题都是与人民群众的利益所背道而驰,因此要解决好腐败问题,处理好党群、干群关系,就应当真正做到为人民服务,真正考虑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而这也正是毛泽东群众观的体现和要求。

结语

毛泽东群众观集我国传统“民本”思想和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于一体,并经历了不同时期的实践检验,而且具有极强的生命力,在经历了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领导人发展后,必然能继续朝前发展,对推动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篇6:烹饪比赛作文1000字

全文共 1049 字

+ 加入清单

自从我们学校开展“雏鹰争章”活动以来,我获得了“孝敬章”、“体育章”、“进步章”等许多奖章。这学期的自理章是我最期待的,也是我最拿手的。

3月初,老师把我们飞鹰组六人叫到办公室,然后认真地对我们说:“恭喜你们组被学校随机抽到参加自理能力比赛。”听到这一消息,我们组除我以外,其他五人一蹦三尺高。老师接着又说“我们六年级的项目是烹饪比赛。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一道菜肴,加以简单的介绍。团队合作为30分,要求分工明确,团结互助。烹饪技能为70分,要求色香味形一应俱全。现在,请会炒菜的举手?”我观察到没有一人举手,刚才的热闹场面被老师一介绍一提问,立即冷却。老师只得一人一人问,我想正合我意。你也许会问,为什么刚才我不举手?我怕自己说出来没有人会相信。待老师问到我时,我小声地说:“我会青椒炒排骨。”老师感到非常意外,立即选我掌厨,叫我回家练习。其他成员动脑想菜肴图案设计。

回到教室,我们组的桂捷像个小广播似的,在座位上大声说:“他会炒排骨,谁信呢!”我刚要反击却听到前排的刘科宏回过头对我说:“你就别说大话了。到时,看你怎样。”看来,如我先前所料,同学们不相信,我会炒排骨。我只能用实际行动证明给大家看。

从这以后,每隔一天,妈妈就买些排骨让我练习。经过十几天的练习,我对自己的拿手菜“青椒炒排骨”更加有信心了。

比赛这天,我和组员带着食材、水桶、餐具来到食堂走廊,我们按照先前的分工准备:桂捷、曾思宇打水,蒋威洗排骨、生菜、红萝卜,唐宣切红萝卜,保持桌面整洁,邓亚玲切大蒜、辣椒、姜,我烧菜、掌厨。一切准备就绪,听到一声哨响,我立即把炉子打开烧水。今天,我感觉烧了好长时间,水还没有反应。等到水开了,我才意识到怎样在电磁炉上加温。比赛很激烈,其实从一开始,我就闻到了浓浓的“火药味”,我趁用开水煮排骨的时间,看了其他班,他们已经炒菜了,我的心开始慌了,把排骨从水中捞出来时,就掉了一块。老师在一旁鼓励我:“别着急。”我赶紧调整心情。紧接着,我不紧不慢地放油、葱片、姜丝、辣椒,然后翻炒,过一会儿,倒入刚才调熟的排骨一起翻炒,最后撒上盐、酱油等调料就可以出锅,倒入组员刚才用生菜和红萝卜的拼盘中,真是色香味形一应俱全。我们给这道菜取名为“花开富贵”青椒炒排骨是花蕊,生菜是绿叶,红萝卜是花边,真美!

每个班的菜都摆放到一起,让评委老师和学生评委品尝打分。此时此刻,再也没有同学不相信我了,笑话我了,大家称我为大厨。老师也给我颁发了自理章三颗星,我的心里美滋滋的。

通过这次比赛,大家对我又有了新的认识,我很快乐!

展开阅读全文

篇7:两张试卷的思考

全文共 299 字

+ 加入清单

两张期中考卷,两个天壤之别分数,使我明白:计算是数学的根本。

从三年级开始,我就常常算错。当时考不了100分而又离100分很近的原因就是计算总会错几题。而后情况越来越糟,填空题、递等式计算和列式计算都因为计算马虎而错了。直到今天,连应用题也算错了许多,那张67分的试卷上,除了三道题,其它都是粗心导置的。再看另一张卷子,只与前一张隔了短短三天,为什么这张94分,而那张是67分呢?也许是得到了教训,改过了吧,这说明我是可以细心的,我不是没有能力。

从现在开始,我要养成不粗心、不马虎的好习惯,并以王晨祺作为我数学学习上的对手。四年级时他不如我,现在他已经赶上我甚至超越我了。我相信自己努力一定能超过他。

展开阅读全文

篇8:烹饪达人作文600字

全文共 603 字

+ 加入清单

“哇,好香啊!味道也很棒呢!”是哪位名不经传的顶级烹饪达人受到我们“吃货”家族的赞赏了呢?原来这位大侠就是我老爸——这位常年“隐居深山”的烹饪达人!

今天过年,在这大喜的日子,我爸怎能不露一手呢!只见他刀工精湛,边和别人边切菜,还能切得又均匀又美观。只见那萝卜切得十分薄,炒起来可香了。再看那青菜,切得一个个形状,大小一模一样,即使不好吃也会让你大饱眼福。

准备开始烧了,他端起菜刀,往肉圆那一铲,再加了点大白菜,慢条斯理地加盐,加调料。似乎这只是演习而不是烧菜。一会儿他又“发起疯”来,拿起铲子向锅中猛炒,葱像绿色的雨似的从空中飘落。一道肉圆炒白菜就这么烧好了。

可不要以为我老爸只会烧炒菜,对于烧汤他也毫不含糊。他飞快地端起水倒进锅里,之后又麻利地抓起一大把菌菇,嘴里还咕嚷着什么,仿佛在和一个看不见的人说话。忽然他又很快地抓起一把肉片,扔进汤里,最后再放些调料——大功告成!

压轴菜来袭,我一下成了他的助手。“皮皮虾,还有三文鱼,”大伙儿一听就知道是啥了吧,它就是海鲜大餐。“盐,虾,”只见他一会儿焦急地踏步,似乎忘了什么程序。一会儿又把火调到最小,弄得满头大汗,好像是要烧焦了吧。突然,他眼睛又突然放出光来,反佛转危为安了。不知不觉,那一道绝世佳肴烧好了。

年夜饭时间到了,大家聚在一起,吃吃喝喝,说说笑笑。就这样,度过了最美味的除夕夜。最后,我爸的厨艺竟然得到了很多人的赞赏。大家都说“你真是名不虚传啊!”

展开阅读全文

篇9:试卷发下之后

全文共 280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是考试成绩下发的日子,我的心“嘭嘭”的跳个不停。当试卷摆在我面前时,我的眼睛小心翼翼地瞟了它一眼:天哪!一个鲜红的50分!它不停地刺激着我的眼睛,我伤心极了。自己努力的回报竟然是它——50分!

我把那“伤痕累累”的试卷塞进了书包,像放进了一块千斤重的大石头,压得我喘不过气来。一路上,我拖着沉重的脚步慢慢地向前挪动着,小鸟在枝头唱着歌,看见了我却立刻叽叽喳喳地飞走了,它们也在嘲笑我吧?我苦笑。到家门口了,我在屋外不停地徘徊着,心里忐忑不安,脑海中时时浮现出那张不及格的试卷,又慢慢幻化成爸爸愤怒的脸和高高举起的大手,我的脸仿佛火辣辣的疼。

唉!这一切怪谁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中国文化概论读书笔记

全文共 2352 字

+ 加入清单

今夜,读《中国文化概论》。

绪论

1、君子的定义

《论语·雍也》说:“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意思阐释了文质彬彬的君子应该是这样的,“质朴胜过了文饰就会粗野,文饰胜过了质朴就会虚浮,质朴和文饰比例恰当,然后才可以成为彬彬有礼的君子。”

2、文化的创造过程

人类从“茹毛饮血,茫然于人道”的“直立之兽”演化而来,逐渐形成与“天道”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人道”,这便是文化的创造过程。在文化的创造与发展中,主体是人,客体是自然,而文化便是人与自然、主体与客体在实践中的对立统一物。这里的“自然”,不仅指存在于人身之外并与之相对立的外在自然界,也指人类的本能、人的身体的各种自然属性。文化是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的活动,它同时也改造“改造者”自身、即实践着的人。人创造了文化,同样,文化也创造了人。

举个例子,一块天然的岩石不具备文化意蕴,但经过人工打磨,便注入了人的价值观念和劳动技能,从而进入“文化”范畴。人打磨石器的过程,人在这一过程中知识水平和技能的提高,在这一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以及最后完成的这件包含着人的价值取向的石器,都是文化现象,均属“文化”范畴。因此,文化的实质性含义是“人化”或“人类化”,是人类主体通过社会实践活动,适应、利用、改造自然界客体而逐步实现自身价值观念的过程。

简而言之,凡是超越本能的、人类有意识地作用于自然界和社会的一切活动及其结果,都属于文化;或者说,“自然的人化”即是文化。

3、大文化及文化结构

大文化着眼于人类与一般动物、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本质区别,着眼于人类卓立于自然的独特生存方式,其涵盖面非常广泛,所以又被称为“大文化”。其文化结构如下四个方面:

(1)由人类加工自然创制的各种器物,即“物化的知识力量”构成的物态文化层。它是人的物质生产活动及其产品的总和,是可感知的、具有物质实体的文化事物,构成整个文化创造的基础。

(2)由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建立的各种社会规范、社会组织构成的制度文化层。如社会制度、婚姻制度、家族制度、政治法律制度,家族、民族,国家,经济、政治,宗教社团,教育、科技、艺术组织等。

(3)由人类在社会实践,尤其是在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习惯性定势构成的行为文化层。这一类以民风民俗形态出现,见之于日常起居动作之中,具有鲜明的民族、地域特色的行为模式。如“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之说。

(4)由人类社会实践和意识活动中长期孕育出来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等构成的心态文化层。这是文化的核心部分。

心态文化层又可分为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态两个层次。

社会心理指人们日常的精神状态和思想面貌,是尚未经过理论加工和艺术升华的流行的大众心态,诸如人们的要求、愿望、情绪等等。

社会意识形态则指经过系统加工的社会意识,它们往往是由文化专家 对社会心理进行理论归纳、逻辑整理、艺术完善,并以物化形态——通常是著作、艺术作品——固定下来,播之四海,传于后世。社会意识形态又可区分为基层意识形态(如政治理论、法权观念)和高层意识形态(如哲学、文学、艺术、宗教)。

4、小文化

小文化是排除人类社会——历史生活中关于物质创造活动及其结果的部分,专注于精神创造活动及其结果,因此,被称为小文化。小文化主要讨论涉及精神创造领域的文化现象。需要说明的是,我们在研究人类的精神创造时,不能忽略物质创造活动的基础意义和作用;在讨论关于心态文化诸问题的同时,不能忽略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对于心态文化的影响和制约。总之,不能将“小文化”与“大文化”割裂开来。

5、中国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

上古时华夏族(汉族古称)建国于黄河流域,自认为居天下之中央,故称中国,而将周边地区称为四方。

“中华”之得名,由来已久。“中”,意谓居四方之中。“华”,本意为光辉、文采、精粹,用于族名,蕴含文化发达之意。

上编

1、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的作用与影响

地理环境可以分为自然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黄河中下游一带成为先民生存和繁衍的最适宜的地区。根据文献记载和考古发掘的结果,夏商周的中心地区是今天河南省的中部和北部、山西省南部、陕西省的关中盆地、河北省的西南部和山东省的西部。这些皆是当时自然环境条件最优越的地区。

在中国占主导地位的传统文化,无论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都是建立在农业生产的基础上的。它们形成于农业区,也随着农业区的扩大而传播。

黄河中下游地区成为中国上古时代的政治、经济和人文中心。后随着战乱的频仍,中国农耕区的中心,逐渐从黄河流域向长江中下游地区和江南地区转移。“苏杭熟,天下足”和“湖广熟,天下足”的谚语即反映了唐宋以来经济重心南移的历史事实,“东南财税”与“西北甲兵”共同构成了唐以后历代社会政治稳定的基本格局。

中国文化依赖的社会政治结构

中国的社会政治结构:是一种“家国同构”的社会政治结构,是中国一脉相承的封建专制制度和带有某种血缘温情的宗法制度的结合。这种社会政治结构深刻地影响着中国文化,包括占主导地位的意识形态,史学、文学、艺术、民风民俗,甚至科学技术等等。要理解中国文化的特点,需要了解中国传统社会政治结构。

1、宗法制度

宗法制度的本质就是家族制度的政治化。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家族统治史。纵观整个中国历史,宗法制度一直深深地影响着中华民族的生活。

2、家国同构

家国同构是指家庭、家族和国家在组织结构方面的共同性。故梁启超先生说:“吾中国社会之组织,以家族为单位,不以个人为单位,所谓家齐而后国治是也。周代宗法之制,在今日其形式虽废,其精神犹存也。”

3、中国君主专制制度的特点

以武力为先导,控制宗教势力,专制时间漫长。中华民族刚刚进步到文明的边沿,就形成了一个祖先,一个权力,一个核心,这无论与古代埃及,抑或两河流域、印度、古希腊,都是不同的。

[中国文化概论读书笔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快乐烹饪作文400字

全文共 406 字

+ 加入清单

假期里我学做了两道菜,都是我最爱吃的,中式汉堡包和豆豉鲮鱼油麦菜,既简单又美味!

先来说说汉堡包的做法:首先准备材料:有汉堡坯子、火腿片或培根片、鸡蛋、圆生菜、还有我们独特添加的玫瑰豆腐乳,当然也可以加入甜面酱、千岛酱、番茄酱之类。先把油倒入锅中预热,鸡蛋打入锅内,翻面煎熟,火腿也要在锅里加热一下,然后把准备好的材料抹上豆腐乳,依次放到汉堡坯子里,这样就做成了,大家可以试试看哦,加了豆腐乳的味道很不错呢。再美美的喝上一杯自制奶茶,健康又有营养,更是别有一番滋味。

再来说说百吃不厌的豆豉鲮鱼油麦菜,做法更是简单,味道也鲜香可口。用料有:油麦菜、豆豉鲮鱼罐头、葱、蒜。做的时候先把油麦菜洗净,切大段;取豆豉鲮鱼罐头,把鱼肉切成小块。起油锅,葱蒜末爆炒,然后放入油麦菜,大火翻炒一会,放入豆豉鲮鱼,直到菜软了就可以出锅了。

其实做菜也不是很难,记清楚要领,用心学习,我们也可以当大厨,我爱上了烹饪,它带给了我很多快乐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中国梦毛概论文3000字

全文共 7054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是当今世界的人口大国、领土大国,理应在世界政治格局中扮演与其大国身份相当的角色,做一个在多极化的世界格局中有能力影响世界政治发展与走向的政治大国。这就是我们对政治大国梦的最基本企求。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中国梦毛概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查看。

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号召全党同志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明确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他深刻指出: “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一、民族复兴中国梦的体系架构

2013年3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闭幕会上发表的讲话中,明确提出了“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之基本内涵。联系当代中国实际,将中国梦的这一基本内涵解析开来,可以说其在体系架构上又是由政治大国梦、经济强国梦、文化兴国梦、天下大同梦、美丽中国梦这五个具体的梦想构成的。

(一)政治大国梦。

新中国是当今世界的人口大国、领土大国,理应在世界政治格局中扮演与其大国身份相当的角色,做一个在多极化的世界格局中有能力影响世界政治发展与走向的政治大国。这就是我们对政治大国梦的最基本企求。因此,我们的政治大国梦,不是奉行霸权主义、充当世界警察的美国梦、前苏联梦,不是在全球范围内到处侵略扩张、企图建立日不落帝国的欧洲梦,也不是简单地回归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的历史荣光梦,更不是力求重现成吉思汗纵横欧亚的政治写意与广阔版图之梦。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作为联合国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我们的政治大国梦意味着“世界离不开中国,世界需要中国声音”。目前,中国正在努力争取在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的世界格局中谋求有所作为,在维护联合国及安理会权威的前提下与各大国开启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新篇章,在影响世界格局的国际和地区事务中发挥越来越独特的建设性作用,向着政治大国的应然角色担当有序迈进。

(二)经济强国梦。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中国梦是意识形态上层建筑之体现,仰赖于强大的经济基础支撑。因此,民族复兴中国梦必然要包含经济富强的内容。古代中国曾以世界第一富强大国屹立于世界1500多年,直到清朝乾隆末年我国的经济总量仍居世界第一位。只是到了近代,随着工业革命对生产力的巨大解放,随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开辟、帝国主义的对外侵略扩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才在经济上超过了我国,并将我们远远甩在身后。新中国的成立为民族复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党领导下开始了实现富强中国梦的不懈探索。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经济以同期世界经济年均增长率三倍多的速度持续快速发展,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贸易出口国、第二大贸易进口国、第二大外商直接投资国。尤其是历经2008年的世界金融危机以及此后的经济危机,中国经济在世界上的强劲发展势头仍然不可阻挡,中国经济的活力和影响力仍然是世界公认的。因此,一个富强中国之梦正在我们实现民族复兴的征程中,正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时代逐步演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的现实辉煌与无限荣光。

(三)文化兴国梦。

中华民族有5000年的文明史,创造了光辉灿烂的中华文化,是世界历史上一直延续至今而没有出现重大断裂的人类文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然要伴随和包含中华文化、中华文明的复兴。文化的力量是无穷的。文化承载着一个民族的来龙去脉、精神品格,是一个民族凝聚力、团结力、亲和力的象征,是一个民族的血脉认同、思想归宿、价值依托,是一个民族的精气神,是一个国家的软实力和综合国力的表现。因此,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就必须坚定地走文化兴国之路。坚定地走文化兴国之路,就必须在继承发扬我国的优秀文化传统和文化血脉、充分吸收借鉴西方文化精华的基础上,结合当代中国实际、时代特征和发展需求着力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推进中华文化的时代化、国际化、大众化,真正提升中华文化的价值品位、内涵品质、思想品格,不断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世界认同度,在与西方文化的抗争中不断巩固中华文化的主流地位、展示中华文化的强大生机活力。

(四)天下大同梦。

与西方世界对乌托邦的追求一样,在中国政治思潮、民间社会中,对人人幸福生活、和谐共处的理想社会、大同世界之追求从来都是存在的。所谓天下大同就是人人幸福、人与人和谐相处的社会生活局面。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仅承载着对国家形象、民族地位宏观高远的角色追求,也承载着对人民福祉的微观价值追求。这种价值追求,说到底就是要去着力构建一个人民群众的基本物质精神生活需求得到满足、社会稳定和谐的“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和谐社会、幸福社会。天下大同之梦是民族复兴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人民群众幸福梦想的庄严承诺,是中国梦的人格化表达。民众支持是梦想实现的力量源泉。

(五)美丽中国梦。

我们生活在社会之中,同时也生活在自然之中。“天人合一”是我们自古以来的生态追求。因此,人与自然应该和谐相处、人们应该对自然充满敬畏之心。也因此,。民族复兴中国梦里不仅应有物质基础、人文底蕴之“尽善”,同时也应有自然和谐之“尽美”。中国有96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国土,有漫长的海岸线、有连绵的群山、有清澈的河湖、有广阔的平原,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有多彩的自然景观。有白雪皑皑的北国之美,有鲜花怒放的南国之美,有东部蓝色海洋之美,有西部山川秀丽之美。这就是我们的美丽中国。美丽中国意味着绿意盎然、山清水秀、环境优美、人与自然融为一体,意味着要满足人民群众曰益增长的绿色需求、生态需求、环境需求。美丽中国是我们的梦想与追求,但却在过度工业化的过程中变得岌岌可危。因此,民族复兴中国梦里必须彰显对美好环境的渴求、对生态之谐的呼唤,美丽中国梦也就此顺理成章地有了其现实呈现。为着力实现民族复兴的美丽中国梦,我们必须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更加积极地保护生态,推动我国在民族复兴的道路上真正步入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新时代。

二、民族复兴中国梦的追梦之旅

民族复兴中国梦,不是空想。它是值得追求的、可实现的梦想。因此,有梦想就应勇敢地去追求梦想,让梦想照进现实。

古代的夸父追日,实质上就是…个追梦的故事。夸父虽然死了,但是他追着太阳跑的追梦精神却激励了怀揣梦想的中华民族,刺激着我们这个伟大民族一轮又一轮永不停歇的追梦热情。怀揣着梦想的中华民族及其伟大人民,以勤劳的双手、无穷的智慧创造了5000年的灿烂辉煌文明,使中国长久以来一直以文明古国、东方文化中心为世界所瞩目、所仰视。但是,近代中国自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中国逐步地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丧失了领土、主权与尊严,中华民族日益陷入苦难的深渊,开始了屈辱的民族生存史。

习近平深刻指出:“中华民族的昨天,可以说是‘雄关漫道真如铁’。近代以后,中华民族遭受的苦难之重、付出的牺牲之大,在世界历史上都是罕见的。但是,中国人民从不屈服,不断奋起抗争,终于掌握了自己的命运,开始了建设自己国家的伟大进程,充分展示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中华民族是一个视尊严为生命的民族,而不是一个甘愿忍受屈辱的民族。为了维护民族尊严,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达到国家繁荣富强和实现人民富裕,为着力改变屈辱的生存状态、复兴中华文明的历史荣光,进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圆~个大大的中国梦,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开始了英勇的抗争史,如同夸父一样踏上了永不停歇的追梦之路。从1851年开始的太平天国农民革命运动,历时14年,建立了与清王朝对峙的农民政权,最后被封建统治者联合帝国主义势力镇压下去了。1898年的戊戌变法,以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为代表的改良派,幻想不经过彻底的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在不触动封建制度的情况下,自上而下地搞些资本主义的改革,然而,即使这样的改革也很快被封建统治者扼杀了。1911年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嘁出了“振兴中华”的口号,是一次具有全国规模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这次革命虽然推翻了连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但革命成果还是被反动势力篡夺了,中国依然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中华民族的屈辱地位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境地没有得到真正改变。

辛亥革命以后,中国进入了北洋军阀的混乱统治之中,革命的前途依然渺茫。历史在呼唤能够始终走在时代前列,领导人民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困境,推翻三座大山,把国家和民族引向独立、繁荣、富强、民主、文明的新生力量。适应这种呼唤,作为中国的先进革命思想、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代表者,始终走在时代和历史前列的中国共产党于1921年7月宣告成立。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以建立新中国、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促进国家富强和社会进步为己任,领导中国人民经过了长达28年的革命战争,建立了新中国,由此开启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篇章。

新中国成立后。党领导人民历经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改造、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了一个历经波折依然欣欣向荣的社会主义中国。1978年改革开放新时期以来,我们党深刻总结历史经验,不断艰辛探索,终于找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条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这条道路的指引下,党领导人民大力推进和深化改革开放,着眼于建立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展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使…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现代化中国逐渐在世界民族之林中脱颖而出。自此,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距离我们越来越近,我们已经在追梦的路上看到了“梦想照进现实”的曙光。正如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所指出的那样: “经过鸦片战争以来170多年的持续奋斗,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光明的前景。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

“有梦想,才有动力。”只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天没有实现,我们的追梦脚步就一天不会停歇下来、也一天不能停歇下来。实际上在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我们一直在路上!我们正在路上!

三、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建构路向

民族复兴中国梦如果仅止步于梦想本身,是没有任何意义的,最为根本的是梦想的实现。梦想的实现与建构不能靠空想,必须靠行动,靠艰辛的劳动、积极的进取、伟大的创造。

(一)增强全党的民族复兴使命意识。

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领导党、执政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流砥柱和航行舵手。团结带领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这就是全党面向未来发展的崇高使命。为完成这样的崇高使命,党的十八大要求全党同志“必须增强使命意识,求真务实,艰苦奋斗,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所谓党的使命意识就是全党对肩负的历史使命、任务和责任的清醒认知,以及在此基础上采取积极行动的主动性与自觉性。党的使命意识通常具有长远性、崇高性、正义性、紧迫性等基本特征,崇高的使命意识可以激发全党的生机活力与创造力,刺激工作热情和斗争意志,为实现更高的发展目标进行充分的思想动员。

一般说来,使命意识决定使命行动。为了完成党肩负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崇高历史使命,全党同志必须自觉增强使命意识,牢记肩负的历史使命、任务与责任,永远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永远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奋勇前进,自觉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从本质上讲,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为党的历史使命,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党、执政党身份相吻合,与我们党面向未来的发展目标相吻合,与全国人民的要求与期盼相吻合。因此,全党同志增强使命意识,就必须自觉地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己任,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辛勤工作、努力奋斗。

(二)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入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回首近代以来中国波澜壮阔的历史,展望中华民族充满希望的未来,我们得出一个坚定的结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道路关乎党的命脉,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十分落后的国家探索民族复兴道路,是极为艰巨的任务。党成立92年来,紧紧依靠人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独立自主走自己的路,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取得革命建设改革伟大胜利,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与教训反复告诫我们: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圆13亿多人的中国巨龙腾飞梦,我们不能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能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只能继续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一点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有丝毫的犹豫与动摇!

(三)积极行动起来实干兴邦。

为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的唯一路径从来都是: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从总体上讲,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包含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内容的综合性复兴过程,是一个必将经历积累和探索的过程,是一个回归并超越历史辉煌的过程。这个过程的实现,必须靠脚踏实地、聚精会神地埋头苦干。

靠实干来兴邦,来不得半点虚假。这就要求必须真正在全党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坚决把求真务实的内在要求切实贯彻到治党治国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中去,真正做到真抓实干、开拓创新。第一,努力营造求真务实的工作氛围。通过这种工作氛围的营造,促使党员、干部真正把心思用到干事业上,把功夫下到察实情、出实招、办实事上,努力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不断取得实效。第二,力戒工作中的形式主义。2012年12月4日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从下大决心改进作风、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的根本要求出发,着力审议通过了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这八项规定说到底就是,要剔除与踏踏实实干事无关的、不必要的形式尤其是形式主义,推动全党踏踏实实地干事创业。为此,我们要自觉地从求真务实搞调研、精简高效抓会风、大张旗鼓改文风、规范出访不折腾、改进警卫联群众、新闻报道要适中、文稿发表需谨慎、艰苦奋斗在行动等方面入手,力戒形式泛滥或形式主义,推动形成全党上下真抓实干的工作局面。第三,努力增强工作的创新性与创造性。我们所从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一项开创性的事业,我们所进行的改革开放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为此,我们需要实践创新、理论创新、理念创新、制度创新、体制创新、机制创新、科技创新等综合性创新的支撑。因此,实干兴邦必须是一个创新性的活动、一个创造性的过程,它所需要的不仅是常规的体力劳动、更需要复杂的脑力劳动。

(四)有效应对外部世界与环境的考验。

民族复兴是中华民族在世界民族之林中的辉煌再造,必然要受到来自国际领域内的各种风险与挑战的考验。今天,我们面临的外部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由此,对我们的伟大事业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所带来的考验也是前所未有的。这些考验,归纳起来可以表述为“六化”态势,即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思想多元化、文化碰撞化、科技飞速化、民主浪潮化。

如何顺应“六化”要求与时俱进地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国际外部环境,通过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不断提高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为我国发展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和周边环境,这的确是一个严峻的考验。我们党要在考验面前不退缩、得满分,就必须做到:其一,对外部世界的变化保持足够的敏感度。要善于从国际形势和国际条件的发展变化中把握发展方向、用好发展机遇、创造发展条件、掌握发展全局,努力做到放眼世界、胸怀全局、苦练内功、韬光养晦,在各种外部环境的考验面前敢直面、不退缩、有本事、巧应对。其二,统揽国内与国际两个大局。要深刻认识国内大局与国际大局、内政与外交的紧密联系,科学把握世界的深刻变化及其特点,主动顺应维护和平、促进发展的时代潮流,正确应对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和科技进步的发展趋势,做到审时度势、因势利导、内外兼顾、趋利避害。其三,把握和遵循国际形势发展规律。要善于从国际形势发展规律的高度,增进对世界历史和现实情况的了解,增强判断国际形势的战略性、前瞻性、指导性。其四,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走向世界。应不断深化对外的沟通交流,积极扩大包括经济、政治、政党、文化、民间、学术、思想等在内的全方位的国际沟通交流,以便在沟通交流中加深了解、化解分歧、增进共识,打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外部基础和舆论支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69分试卷

全文共 496 字

+ 加入清单

徐铭泽

今天天气晴朗,万里无云,丫丫开心的来到学校边看书,边坐在自己的座位上等待着老师分发试卷

不知不觉过了十几分钟,老师气冲冲的来到教室把丫丫叫了上来,这时窗外天气由晴转变成阴天,教室也阴沉沉的,老师生气地问道:“以前你一直考的很好,为什么这次才考了69分,是不是你骄傲了?每天回家是不是整天都在打游戏!”丫丫一听撇着嘴说:“不是呀。”丫丫一直在辩解,这时窗外的天空中突然下起了蒙蒙细雨。教室突然凉了起来。老师瞪大眼睛说:“还敢顶嘴?”说着老师把丫丫的手用软尺重重的打了一下丫丫“哇”的一声哭了。老师大声喊道:“哭什么哭,这又不比戒尺打上疼。”丫丫哭得更伤心了,犹如窗外的细雨下的越来越大,同时还夹杂着雷电。这时班长走过来说:“老师您不要打他了,您看他哭得那么伤心。”老师看了一眼班长又回头看着丫丫对丫丫说:“这次没考好老师,算是给你一个教训,下一次一定要仔细,不能粗心考试,考一个更好的成绩。”

老师的语速也平缓了许多,这时随着老师平缓的语气,外面的天空也突然放晴了,不远处还挂着一道五颜六色的彩虹,仿佛在对着丫丫微笑。

丫丫赶忙回应老师道:“老师我一定会考试,考个好成绩,不再马虎,粗心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毛概论文读《习近平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有感

全文共 1738 字

+ 加入清单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读《习近平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有感。欢迎阅读,希望文章对大家有帮助!

一开始得知要写一篇意识形态类的假大空文章,其实我是拒绝的,想着草草凑字敷衍了事就是了,构思过后却发现,确实有感而发。

新中国自成立以来,短短60多年历史,却已经历了革命战争年代、文革年代、知青年代、改革开放年代,一代代青年们度尽劫波与艰难才有了中国今天的样子。前人轰轰烈烈的青春已被载入史册,而我们这一代人是个什么年代呢?微信年代?雾霾年代?

出生于上世纪90年代末的我们,不知道战火纷飞的残酷,不知道饥荒是什么滋味,也没赶上大跃进和人民公社,懵懵懂懂的年纪就进入了新千年,稍大一些便迎头赶上网络的冲击,所谓“饱暖思淫欲”,这话恐怕还是有一些道理,有多少人被网络的诱惑荼毒?有多少青年违法犯罪的事件发生?网络上各种光怪陆离的消息层出不穷,明明这是个和平年代,可为什么总给人不太平的感觉?

我的一位十分敬爱的老师曾在课上提起自己的学生年代,他说,那个时候的学堂,学生今天还在听老师讲课,因受了激励,明天就有可能死在战场上,如此民族气节,恐怕只有在老舍先生的《四世同堂》里还可窥探一二,於今天的青年来说早已无可想象了。

我们这一代人同样听着“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的慷慨激昂声长大,也曾被“你所站立的地方正是你的中国,你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你若光明,中国便不黑暗”的豪言壮语所激励,只是俗世多烦扰,人心渐浮躁,那些可以称之为信仰的东西,早被抛之脑后。若是有人不识时务搬出老一套,要么被指矫情,要么遭到嫌弃。于是我们都顾着追逐小我,忘了自己身后还有一个强大的国与家。我们高喊着要自由,要独立,我们不愿被洗脑,没错,青年人确是该拥有独立意识,只是恐怕矫枉过正,个人意识的过分张扬使得我们将心底的爱国热情渐渐淡忘。

我想大概每一个人一年级入少先队时心情都是无比激动的,那个时候,老师总说胸前的红领巾是用革命烈士的鲜血染红的,当时年纪小,也不去管这话是否具有事实合理性,只觉得戴上红领巾就十分光荣,现在想来,当时确实傻,可是那份单纯的信仰却十分可贵。那些曾经为了民族的尊严和国家的自信抛头颅洒热血的一代代青年,大多已长眠于故土,仍健在的也早已青春不复白发苍苍,如今这世界是我们的,正如习近平同北大师生座谈时所言:“现在在高校学习的大学生都是20岁左右,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很多人还不到30岁;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时,很多人还不到60岁。也就是说,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你们和千千万万青年将全过程参与。”

或许我们还未能把个人命运与国家发展蓝图紧密地结合起来,但作为一名有担当的青年人,心中想的不应该只有私人情感和个人前途,还应当富有家国情怀,如此才能彰显人生格局,在2013年青年节座谈会上,习近平在讲话中说:“青年最富有朝气,最富有梦想。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如此看来,谁说少年不识愁滋味,其实青年人肩负重任,压力是很大的。

我们身处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呢?极端组织与恐怖袭击、工业污染与雾霾侵城、官员腐败与食品安全······这世道如此艰险,青年怎可贪图安逸,对外界充耳不闻呢?

习近平在讲话中提出了对青年的几点希望:坚定理想信念,练就过硬本领,勇于创新创造,矢志艰苦奋斗,锤炼高尚品德。一一对照,想来当代青年恐怕多数是诚惶诚恐,仍需努力啊。习近平在讲话中还说到“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私以

为这一句最打动人,如何使个人命运与国家之命运融为一体,答案应当就是如此了。

知乎论坛上有人提问有哪些听起来让人热血沸腾的歌曲,其中一个回答是讲述作者的亲历,他提到自己在与台湾学生一起上两岸关系课时,老师播放了义勇军进行曲,大陆的学生倒未作出明显反应,倒是台湾来的同学听得十分激动,我想并非我们不爱自己的国,只是平时埋藏得太深,以至于我们少有机会去赤裸裸地表露这种热血的情感。我倒十分希望,任这世道潮流千变万变,当雄壮的国歌声在耳边响起,“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铸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作为青年人的我们依旧热血沸腾。

更多热门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烹饪人生的美味作文800字

全文共 813 字

+ 加入清单

俗语有云,“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可著名导演李安说:“人生不能像做菜,把所有材料都准备好了才下锅。”

就我而言,我更欣赏前者。没有准备好所有的食材,怎么能够烹饪人生的“美味”?

主张“人生不能像做菜”的李安导演,他也是经过长时间的准备,才终于捧着奥斯卡小金人回家的。如果不是他一部部电影的经验积累,小金人哪儿会到他手上?奥斯卡小金人会给一个没有任何准备的新手吗?毫无疑问,答案是否定的。一批批导演、演员时刻准备着,都想问鼎“奥斯卡小金人”,他们时刻也不敢松懈,分分秒秒都在磨练自身专业技能。没有准备的人想向电影最高奖项冲刺?这简直是一种笑话。

当然,不可否认,也有人“运气逆天”,本是名不见经传,突然“一飞冲天”,但这样的人不可能走得太远。

贾斯汀·比伯作为新生代超人气偶像,在世界范围内备受瞩目。这个长相清秀的小伙子就在网上放了一些音乐视频,再加上几位前辈的提携,贾斯汀火了,火得毫无征兆,人们也很错愕,他怎么就火了?那些不断强化自己,时刻准备着,不想放弃一次机会的人还在默默无闻,而他却火了。人们不禁怀疑起“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这句话。可事实证明这句话是对的。现在的贾斯汀被各种丑闻缠身,一个没有准备的孩子没有经过艰辛的洗礼,终究在娱乐圈的大染缸里被染黑了。

贾斯汀·比伯作为个例,他的成功只能归结为某种运气,而他也因为没有准备充分而早早退出乐坛。如果他在成名前,多一些准备,去接受一些心灵的洗礼,以成熟又带有几分坚毅的心态踏入娱乐圈,我们或许看到的不是一个被染黑的赤子之心,而是一个执着追求音乐梦想的,时刻准备向更好的自己发展的成功者了。

有人说人生是一出戏,我们各自扮演着相应的角色,命运之神不可能毫无理由地垂青没有准备的我们,让我们成为璀璨的明星。

我们该做的,应该是时刻准备着,向着理想大学,向着美好未来冲刺,考神只会偏爱那些努力学习的有所准备的学生,如果你还心有旁骛,还是趁早收心吧。

烹饪人生的“美味”,你准备好了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2024年北京市中考语文试卷word三-作文

全文共 595 字

+ 加入清单

2016年北京市高级中等学校招生考试

语文试卷

五.作文(共50分)

(一)根据情景,按要求写作。(10分)

24.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写作。 ....

题目一:有位外地朋友来北京,想通过品尝北京特色美食体验京味文化。请你写一段话,向他推荐一种具有北京本地特色的美食(如北京烤鸭、涮羊肉、炒肝儿、豆汁儿、驴打滚儿、冰糖葫芦、艾窝窝)。

题目二:语文课上,老师组织同学们讨论《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这个人物形象。你的任务是阅读下面连环画,就印象和感受最深的一点,写一段点评(可以点评诸葛亮的精神境界,也可以点评他的所作所为),准备发言。

要求:(1)内容符合要求,语言使用得当。

(2)字数在150-200之间。

(3)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二)根据题目,按要求写作。(40分)

25.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写一篇文章。 ....

题目一:请以“读书 · 实践 · 收获”为题目,写一篇文章。不限文体(诗歌除外) 题目二:据报道,在3D虚拟现实的校园实验室里,可以让屏幕里的蝴蝶飞到眼前,可以模拟在不同星球的重力实验,可以置身于恐龙生活的白垩纪,可以探索原子内部的无穷奥秘在这样奇妙的实验室里学习,会发生怎样有趣的事情呢?请你发挥想象,以“奇妙的实验室”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请将作文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

(2)字数在600-800之间。

(3)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毛概论文3000字

全文共 2972 字

+ 加入清单

踏入新世纪以后,我国的现代化进程处于一个极为关键的历史性时期,在这一阶段,随着改革和发展事业的深化,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对经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以及社会资源与财富的合理分配;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进入的攻坚阶段,已经触及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毛概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查看。

摘要:本文以提高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为主旨,全面深入的阐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当代中国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我们主要是从三个方面来表达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看法,分别为:什么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何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怎样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正确回答这些问题,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而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坚持以人为本的基础下,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实现社会主义资源、财富以及利益的公平分配,实现人与资源之间的和谐相处和和谐发展的格局,在体制的改革和制度建设的基础上形成一个民主法制、公平正义、安定有序的社会。

关键词:和谐社会、以人为本、民主、和平。

踏入新世纪以后,我国的现代化进程处于一个极为关键的历史性时期,在这一阶段,随着改革和发展事业的深化,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对经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以及社会资源与财富的合理分配;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进入的攻坚阶段,已经触及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因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

一:什么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中国特色的和谐社会,是由中国共产领导的,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以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为出发点的,经济和社会、城市和乡村、东中西部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又和谐相处的社会。

(一)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

中国古代思想家很早就提出“和”的概念,用以描述内部治理良好,上下协调一致的状态。例如,《易传》高度赞扬并极力提倡和谐思想,提出了“太和”的观念。孔子提出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思想。孔子及其学生所说的“和”,既是一个哲学范畴,又是一个伦理道德的标准和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并认为阴阳二气虽然处于不停的冲撞之中,但它们始终能够在“道”的统一下和谐相处。王阳明指出“天理亦有个中和处”。先哲们的这些经典论,对中国的政治思想产生了重大影响,使和谐观念成了治国安民的重要理想。

(二)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坚实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基础

马克思和恩格斯以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理论武器,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对社会主义的建设道路进行了有意的探索。1956年,毛泽东同志发表了《论十大关系》这篇重要著作,提出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方针。1957年,毛泽东同志发表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这篇重要著作,创立了关于两类不同性质矛盾义。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强调,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强调,社会主义社会是以经济建设为重点的全面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做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在2004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有和谐相处的社会”这一目标又被具体化为“维护群众利益,促进社会公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如今,我们强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历史的必然。

二:为什么要构建和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构建社会主义和合我国改革发展关键时期客观形势的要求,适应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适应我们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面临的新挑战和新任务,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的各个方面,深化和拓展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概括起来为三个符合:

(一)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马克思在《共产党宣》中指出:“每一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马克思主义是解放全人类的学说,人的充分的自由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条件和目的,是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必由之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指出:“他的唯物主义历史观和唯心主义历史观不同的《资本论》中的唯物辩证法,从物质的存在——商品开始,进而到货币、资本、生产、流通,最后发现剩余价值,形成贫富两极分化,产生阶级和阶级斗争,直至得出资本主义社会必然灭亡,共产主义理想社会必然到来的结论。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也是从社会现实出发,改革社会不合理现象,发展生产力,建立合理的劳动分配制度,不断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文化教育水平,营造良好的社会人文环境,建成富裕、和谐、幸福的社会。

(二)符合党和政府的根本宗旨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党的“立党予中华民族的痛苦和屈辱的记忆,更不是以牙还牙,对中华民族曾经带来沉重灾难的西方国家实施报复。我国近代史确实是血和泪、悲愤、痛苦的历史,但历史承载的是民族的过去,时代在前进,国际社会百年来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历史是个大舞台,即使中华民族再经过五十年的奋斗,实现了现代化,成为首屈一指的世界大国,她也应该以社会和谐发展充满亲和力为宗旨。首先惠及的是十五亿中国人民,其次惠及的是全世界人民。如果没有这样的理念,社会发展并不等于人民幸福。

(三) 符合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

和谐社会当然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这是全世界必须面对的课题。人口的迅速增长,对生活资源的无序开发,人类为了生存大量开垦荒地,滥污染、天气变暖,水土大量流失。人类为了改善生活,肆意向大自然索取,大自然能承受得起吗?没有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必将遭受自然的报复,有时这种报复的后果是极其可怕的。南亚的海啸和我国西南洪灾就是现实例证。

三:怎样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我们必须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从完善管理体制、提高领导能力等方面着力,为并加以注意的。

第一,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都是在坚持和发展邓小平理论和“三个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针对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问题,总结国内外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第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科学地理解和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就是以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使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我们党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制定政策、开展工作的,有力地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第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还必须和社会具体实际联系起来,了解和谐社会的内涵。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前提,以安定有序为基础(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以公平正义为核心,以诚信友爱为品质,以充满活力为状态,以先进文化为灵魂,以民主法制为保证。确实解决好现实社会中的医疗、上学、买房、就业等问题。

总之,我们要根据经济发展能够提供的条件来解决好社会问题。这里的关键,是要努的执政能力,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正确处理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问题,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必修课程--烹饪

全文共 385 字

+ 加入清单

说起烹饪我们都不陌生。在走进烹饪课堂,学习了理论知识和观摩老师实际操作后,我们开始自己动手做麻婆豆腐了。平时看见这些原料在父母手中不一会儿就成了鲜美可口的菜。可现在却似乎并没那么简单。

开始做菜了,在老师的指点下,我们手忙脚乱地把油、盐、豆瓣、味精、蒜苗、花椒粉及各种配料一股脑地放进锅里。随着水泡的翻滚,豆腐的下锅,一股诱人的香味飘散出来。不一会儿,麻婆豆腐就做好了。大家迫不及待地拿起了筷子。“让我尝尝”“我的好吃吗,你的呢”……共同分想着劳动的快乐。不一会儿,每人盘中的豆腐都被吃了个光。第二天,我们学习做回锅肉。这次我们可比上次熟练多了,回家后就可以在父母面前好好露一手了。

事后,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每个人脸上都挂着满意的笑容。是呀,吃着自己做的饭,什么累呀、苦呀,这些感觉全烟消云散了。这时,我们才真正体会到“劳动是光荣的,劳动也是幸福的”这句话的真正含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社会主义改造理论毛概论文3000字

全文共 4589 字

+ 加入清单

以古为鉴,可知兴替。在新中国历史上,曾有一次规模空前的生产关系变革——1953—1956年的社会主义改造。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社会主义改造理论概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查看。

摘要: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的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和怎样过度到社会主义这一根本问题,形成了了关于社会主义改造理论。这一理论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革命理论的丰富和发展。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我国建立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基于这些相似性,当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可以被视为一场新的社会主义改造。因此,回顾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能够提炼出我国社会生产关系变革的基本规律,从而认清当前改革的战略定位、关键对象、成功保证和持续趋势等决定其前景的基本要素。

关键词:社会主义改造;历史经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前景

随着我们对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的学习得知,我们说在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根据这一精神,近年我国在分配领域逐渐加大了改革力度。2010年全国两会上,温家宝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列为年度工作任务之一,用较大篇幅阐述了改革思路。《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又在醒目位置提出要“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呼之欲出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不是一次单纯的生产关系调整,而是具有明确政治承诺和强烈民生关怀的社会关系重构,其实质是通过对生产关系的部分改良,使生产关系对生产力产生正向反作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体现社会主义本质。

以古为鉴,可知兴替。在新中国历史上,曾有一次规模空前的生产关系变革——1953—1956年的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改造与当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存在诸多相似之处,因此,回顾半个多世纪前那场波澜壮阔的伟大变革,反思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将有助于透视当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前景。 社会主义改造对于今天的中国人来说,早已成为定格在历史画卷中的图景,虽经斗转星移,物是人非,但这场社会变革对当代中国的影响依然强劲。一方面,“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另一方面,社会主义改造所遗存的问题,是新时期全面改革的出发点。《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社会主义改造的成功经验集中体现在五个方面。

(一)发展工业化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步

促进社会基本矛盾朝相适应的方面发展,是社会主义改造的核心意义。社会主义改造是对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的全面变革,生产关系只有与生产力紧密联动、并保持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形态,其自身才能保持存在的合法性。经过改造的生产关系,只有被实践证明比以往更加促进生产力发展,这种变革才能被认为是成功的。

我国社会主义改造与第一个五年计划基本同步。实践表明,把握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规律、遵循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联动发展这一正确思路,我国在生产关系层面大刀阔斧的变革,确确实实为经济社会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一批为国家工业化所必需而过去又非常薄弱的基础工业建立了起来。从1953年到1956年,全国工业总产值平均每年递增19.6%,农业总产

值平均每年递增4.8%。经济发展比较快,经济效果比较好,重要经济部门之间的比例比较协调。市场繁荣,物价稳定。人民生活显著改善。”

(二)重视改造过程的渐进性

社会主义改造是对我国生产关系的全面变革,改革的实质是重新确立社会成员的利益关系。“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从古至今,利益问题始终是人类社会的中心话题,因为利益是人类需要得以满足的基础,是人类生存的第一关切。“不讲多劳多得,不重视物质利益,对少数先进分子可以,对广大群众不行,一段时间可以,长期不行。革命精神是非常宝贵的,没有革命精神就没有革命行动。但是,革命是在物质利益的基础上产生的,如果只讲牺牲精神,不讲物质利益,那就是唯心论。”

相应的,任何社会成员对事关自身利益的问题,通常都表现得敏感而保守,这是一种异常顽固的社会心理。因此,调整社会利益格局最稳妥的方法是“以利制利”,通过提高公众的改革预期来凝聚共识、减少阻力,这就要求充分尊重改革的阶段性和长期性。

毛泽东对社会主义改造的时间跨度,最初估计“是要经过三个五年计划”;在具体改革方案上,根据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各自特点,有针对性地设计了三套从初级到高级的过渡方案。基于这样的认识和策略,“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等词语成为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醒目用语,这是充分尊重改革规律、充分估计改革难度的理性态度。但是,在实践中,由于决策层对改革形势的估计判断不一致,导致经济改革掺杂了过多政治因素。“在一九五五年夏季以后,农业合作化以及对手工业和个体商业的改造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形式也过于简单划一,以致在长期间遗留了一些问题。一九五六年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对于一部分原工商业者的使用和处理也不很适当。”

实践证明,对于关系亿万人切身利益的重大改革,急于求成的心态、快刀斩乱麻式的方法,其后果往往有悖于改革的初衷,所以必须要有“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和行动规划。

(三)坚持和平的改造方式

社会革命的终极目的是重塑利益格局,而利益调整也可能引发新的社会革命。因此,社会主义改造不可逾越的红线,就是保持社会稳定。为了使这场改革助推社会进步而不致瓦解革命成果,“我们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所用的方法是和平的方法”。

在社会主义改造中,无论农民、手工业者还是民族资产阶级,都面临生产资料所有权变更的事实。即便失去现有财产意味着长远更丰厚的收益,也不可避免地引起心理震动并滋生抵触情绪。化解改革阻力的最佳方式是通过温和疏导消除误解,让统一战线等革命法宝在新形势下继续发挥作用。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要动摇农民对土地、牲畜的深厚私有观念和各家各户自主经营的习惯,自然会引起相当大的抵触。党和政府坚持和平方法和自愿原则,用事实证明,农业合作化可以使占农村人口多数的贫农和下中农得到利益,至少不损害他们的利益,因此他们对合作化是拥护或比较拥护的。较富裕的农民面对大势所趋,也可以拥护或随大流。手工业者的改造情况与农民基本相同。 鉴于资本主义工商业在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中的特殊地位,对其进行改造更要遵循和平路线。资本主义工商业约占当时我国经济总量的6.9%,虽然绝对量不大,但主要分布于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总体生产力水平较高,属于较

优质的经济成分。新中国成立后,愿意留在祖国大陆的资产阶级人士基本是革命同盟者,他们拥有广泛的海外关系,是特定时代下西方了解中国的特殊窗口。因此,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成员提供了良好的改革预期,因而获得普遍拥护。作为积极接受改造的红色资本家,荣毅仁先生曾说:“单从个人物质生活来看,社会主义对我们中国的资本家来说没有什么值得可怕的,相反还值得羡慕。”“谁都认识到只有实行社会主义,走人人富裕的道路,中国才能够强盛繁荣。„„只要自己努力,完全可以成为光荣的社会主义社会的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四)政治体制改革的实质推进将成为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必然结果和成功保障

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将使我国的经济基础产生局部而显著的变化,上层建筑也会相形而动,特别是为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提供动力来源的政治上层建筑,必然会随着经济基础的变革而变革。

经济基础与政治上层建筑的关系非常复杂。回顾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首先,经济基础的变革较多地借助了政治上层建筑的力量才得以启动,随后,经济基础变革完成,迅速对政治上层建筑产生影响。1957年掀起的“批判右倾机会主义”运动,1958年“大跃进”运动对八大正确路线的偏离,都表明经济基础的变动对政治上层建筑的作用,以及人为地、忽视规律地拒斥这种客观作用,会产生何等严重的后果。

经济基础与政治上层建筑之间具备互施积极、消极双重作用的能力。当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也不能回避与政治上层建筑的关系。一方面,从我国利益格

局失衡的根源来看,非经济因素过分干扰分配制度的正常运行,是无可否认的原因。另一方面,政治体制与经济体制之间的不协调,对经济基础所产生的消极作用,随时间推移而呈现累加效应,反过来对政治体制造成巨大压力。 由此可以推断,如果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取得成功,那么政治体制改革必将有实质性推进,这是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最具价值的孳息。反之,政治体制改革作为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成功的必要条件,它所迈出的实质步伐,也是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取得成功的最强有力保障。

(五)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将是一场旷日持久的社会变革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当前我国利益格局的失衡,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艰辛探索的伴生物,这一现象在许多国家的现代化进程中都曾凸显,可以被视为工业化、市场化必须承担的代价。要消化这个代价,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分配环节的矛盾复杂性和影响广泛性,决定了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同贫富差距现象形成一样,是一个由点到面、逐步铺开的渐进过程。

社会主义改造是一场全局性、全方位的社会关系调整,其改革的深度和广度可谓空前,但速度却极为迅捷,仅用了三年多时间就完成了预计需要十五年的任务。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是20世纪人类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其积极意义毋庸置疑。但是,如此结构复杂、影响深远的改革在如此短促的时间里完成,难免存在工作过粗、要求过急等问题。一个全新制度在其确立之初所包含的瑕疵,往往会演化为这个制度自身难以克服的痼疾,绵绵无绝地释放负面影响。从这个意义上说,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旨在从根本上破除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长期遗留的问题,包括对“大锅饭”、“平均主义”等分配方式的否定。三十多年来,我国逐步形成了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这一全新分配制度在打破平均主义的同时,又引起了贫富悬殊等新问题。“当前,收入分配问题已经到了必须下大力气解决的时候。”当前收人分配制度改革需要一种“根本解决”的气魄和胆识。一方面必须坚决扭转收入差距过大的现状,另一方面要避免由于改革力度过大、过急而出现新的意想不到的问题。在改革中,如何“破”得彻底,“立”得扎实,需要缜密的理论研究和充分的实践论证。鉴于此,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特别是失误教训,值得认真研究。对于任何一项关乎13亿人民切身利益、关乎当代中国稳定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好”永远比“快”更永恒、更难得,革命浪漫主义不可取,急躁冒进情绪要杜绝。

结束语:

分配制度不仅是一项经济制度,而且在现代社会被赋予越来越深刻的政治意义,成为一项带有全局性和战略性的社会基本制度。因此,分配制度改革涉及面广、影响深远、难度也非比寻常。当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近言之,是对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累积的深层矛盾的破解,远言之,是对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确立近六十年来价值追求的承续,总言之,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重大战略抉择,也是极为艰苦的无声战役。在当前的形势下,回到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的起点,追寻前人的智慧,探求历史的规律,将启迪今天的中国努力完成一次新的、更高水平、超越自我的社会主义改造。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一份试卷怎么产生?阅卷流程是怎样?

全文共 522 字

+ 加入清单

近几年,吐槽高考作文成了全民娱乐事件。为什么作文题目槽点多多?命题人到底在想什么?

“命题人其实是带着镣铐跳舞,命题的过程中,他们首先要排除以前出现过的题目,沙里淘金,还要考虑当年的规划,考生情况、录取数量等。”曾参与过高考命题的陈老师以“过来人”的身份说道。也正是有多方面的考虑,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高考作文经历了四大转型:命题作文、主题作文、材料作文、材料任务作文。在这个转型中,命题人做的工作是不断的排除、筛选、模拟、研讨。“要吐槽也要体谅命题人的良苦用心,人人都可以吐槽,但是不可能人人都能当得了命题人”陈老师笑称。

之前,网上曾传阅卷老师10秒钟看一份试卷?果真如此迅速?阅卷流程是怎样的?

陈老师解释道:“考完试之后,会有两批试评,首先专家委员会将试卷抽样分成高中低不同档次,试阅。然后由评判阅卷组长试阅,并共同制定评分系统。两批试评之后,会对每一个阅卷老师进行培训,并且试评。在阅卷的过程中,分数并不是由一个老师决定的,而是由两个老师的试卷评分加权平均,如果两个人误差大于规定值,则会转到第三方。具体几个人阅卷,是根据具体情况决定的。试卷评的好不好与评分人的能力、经历、体力等相关,与时间没有必然关系,10秒、20秒都是网络上的传言。”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