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如何看待低头族作文(精品20篇)

“拿什么留住你,乡村教师”“当我老了,靠谁来养”“为官不为,如何根治”……刚刚结束的全国两会上,代表委员积极议政建言,以问题意识奏响了凝聚共识的时代和声。一年一度的两会,既是相互激荡的观点广场,也是政治参与的民主舞台。无论是理性的思辨,还是激烈的争论,都是对真问题的关注与求解。置身思想观念多元多变的时代,两会所激发的共鸣之声,所形成的最大公约数,尤显珍贵。本文是小编给你们收集整理的一些如何看待低头族作文优秀作文,欢迎查阅,希望你认真看完,会对你有帮助的!

浏览

4548

作文

292

如何看待追星作文500字

全文共 529 字

+ 加入清单

在21世纪,追星已经是一件普普通通的事了。娱乐圈里接连不断的新人,颜直一位比一位高,引得多少少男少女沉迷。

在老师眼里,追星的学生,成绩差,不爱学习,他们以为学生的一切都应该放在学习上,追星族没有上进心,不愿意学习是不可取的。而在家长的眼里,追星是一件十分荒谬的事情,家长认为,我们只是看重明星的颜直。明星在家长眼里只不过有一张好看的脸。而且有一些人还是整容整出来的呢。而我们,正值十三四岁的豆蔻年华,是努力学习,天天向上的大好时光。

小学生应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确实不应该浪费宝贵的时间。可是家长和老师都不知道的是:每个新人背后付出的不是几天的努力,而是几年,甚至一个大好青春的时光。每个练习生的背后,都有一段痛苦,而且是记忆深刻的时光。他们每天早上六点钟起床,晚上通宵练舞。去年偶像练习生第四名——黄明浩在韩国,被力压600票,被经济公司雪藏一年。13岁,一人来到韩国,远离家庭,只为家人过上更好的生活,难道他不值得我们学习吗?

“明星”听上去很光鲜,千万人追捧着,身后光芒万丈。可在偶像背后,有一个词叫做练习生,练习太多东西。可是被大众一句:“练习不够,不准出道!”就抹灭了他们几年或是十几年的付出。不要否定每个人的努力,风光无限的明星不仅仅只有耀眼的一面。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不做低头族作文600字

全文共 604 字

+ 加入清单

随着科技的发达,手机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样东西。大人呢,一会儿问:“哎,我的手机哪儿去了?”一会儿又开开心心的打起了游戏。现在的人们基本上真是成了“低头族”了呀!

关于手机的优点和缺点,联系方便,可以发微信、QQ等。在家里,足不出户便可以了解天下大事。还可以拍照,查看天气等用途。

千万别单看了手机的优点,劣处还没看呢!

首先,手机游戏就非常不好。偶尔娱乐一下是没有什么大问题的,还可以放松一下心情。但是,沉迷于游戏可危险了:第一天说玩一下,放松一下心情;第二天还假借着放松一下的理由来玩一会儿游戏;到了第三天,就完完全全上瘾了,沉迷于游戏无法自拔。有些甚至连游戏与生活学习的事实也分不清了!这就要批评!

其次,玩游戏非常容易近视,这会严重影响你的生活与学习,这可不好。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安全!比如说,你过马路,你没有做到“一停二看三通过”,而是在低头刷朋友圈,要知道,你刷一次朋友圈,只不过两三秒的时间,可就这短短的几秒钟时间,足以让一辆小轿车把你撞死!假如你“一停二看三通过”,就不会造成车祸了。我们来想象一下:前两秒你还在开开心心地刷朋友圈,后两秒就命丧黄泉了,损失多惨重呀!一定要记住一句戒告:千万别做“低头族”,健康和生命无价!

我们要正确看待手机,要让手机为我所用,不要成为“手机控”!要树立正确的观点,不要沉迷于游戏、朋友圈!我们应该活在阳光下,活在真实的世界里。

切记,我们千万别做“低头族”!

展开阅读全文

篇2:不向命运低头

全文共 869 字

+ 加入清单

--读《童年》有感

我们的童年都是无忧无虑的,是幸福快乐的。在我们的一生中童年的时光应该是最幸福了吧。在家有父母的疼爱,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什么事也不用操心。在学校有老师同学的指导与关心。可从高尔基的《童年》透露出来的点点滴滴,“童年”不再是欢乐的代名词,童年,给他带来的却是坎坷和磨难。他的童年是一段悲惨遭遇,更是一段难忘的回忆。

书中讲述了阿廖沙幼年时期父亲早逝,善良的母亲因无力养他,只好把他送到尼日尼的外祖母家度过童年。他只上过3年学,11岁时被残暴的外祖父残忍地赶出了家门,走向“人间”,过早的开始了自食其力的生活。

作者真实地描述了自己苦难的童年。在外祖父家中,他看清了周围的一切:贪婪、残暴和凶狠。泯灭人性的外祖父经常毒打外祖母,年老落魄后竟利用自己的名誉换得金钱;两个自私自利的舅舅更是青出于蓝更胜于蓝,打死了妻子;就连孩子也参与这场权利之争……在这个家中,是美丽善良的外祖母点燃了阿廖沙的生命之灯,只有她给了高尔基无限的关爱与呵护。就如文中所描述的一样“在她没来之前,我仿佛是躲在黑暗中睡觉,但她一出现,就把我叫醒,把我领到光明的地方……”,外祖母是阿廖沙的所有精神支柱,也潜移默化地教他做一个不向丑恶现象屈膝的人;而他唯一的朋友——茨冈,给了阿廖沙真正的友情。阿廖沙从家人的一些“奇怪”的举动中懵懵懂懂地明白了一些道理,但他仍旧保持着生活的勇气和信心,并逐渐成长为一个坚强、勇敢、正直和充满爱心的人。

读完《童年》,我感受颇深。作者高尔基的童年生活得如此的艰难,却从没被挫折打倒过,绝不向命运低头。我们现在每个孩子都生活在幸福的家庭里,每天被幸福围绕着,渐渐地就认为苦难只是一个代名词,简直是一个简单而又遥远的历史。我们没有忍受过饥饿的折磨,不知道一粒米的珍贵;我们没有经历过严寒的考验,不知道温暖的含义;我们没有尝试过寄人篱下的滋味,不知道招人白眼的苦楚。所以,当苦难来临时,我们就像温室里的花朵,经不起风雨。被一些小小的挫折打倒了。我们应该学会自强!学会成长!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我们都要运用我们的智慧与勇气来迎接命运的挑战。

展开阅读全文

篇3:低头族高二

全文共 687 字

+ 加入清单

在我的家里,老爸老妈是个十足的手机控。

一天早晨,我急匆匆跑到爸爸妈妈的房间里大喊道:“爸爸,快送我去上学!”话音刚落,爸爸就挥挥手说:“哎呀,找你妈妈去,我正看手机呢!”我又去找妈妈,我拉着妈妈的手说:“妈妈,大清早就看手机对眼睛不好,别看了,快送我上学去吧!”在我苦苦的哀求声下,妈妈才依依不舍地将手机放下,送我去上学了。

放学后,我一打开家门就听见爸爸用手机下象棋的声音。我跑过去对爸爸说:“爸爸,你不是说常玩手机不好吗?那你还玩儿那么久。”爸爸笑着说:“玩手机消除疲劳嘛!”我双手叉腰说:“爸爸,你再玩手机就要变成近视眼了,别玩了。”

晚饭时间到了,可是,爸爸和妈妈还是抱着手机不放。我拍了拍桌子说:“我有个提议,吃完饭我们一起去散步吧!”爸爸妈妈说:“可以呀!”

我们吃完饭之后,就下楼去散步了,可是他们还是边走边玩手机。我走到前面,生气地对爸爸妈妈说:“别做低头族了,放下手机吧!手机看多了会导致眼睛近视,吃饭时看手机会导致喉咙被卡住,在走路时看手机会导致撞到路人或其它物品。”爸爸听了,似有所悟,说:“嗯!有道理,从现在开始我不能再继续看手机了。”妈妈看见我不悦的面容,也赶紧说:“对,我们要放下手机,多活动活动。”我听了开心极了,心想:这下你们总不能不会睡不好觉了吧,吃饭也不会不好好吃了吧!

第二天,我一从房间出来就闻到了一股香味儿,妈妈朝楼上大喊道:“快下来吃饭啦!”我一听,急忙跑下楼去,妈妈已把早餐做好,爸爸也把衣服换好了,说:“快吃吧!吃完我就送你上学!”

手机可不能经常玩哦!它会把我们的视力夺走,让我们变成近视眼,相信大家都不愿意吧!那就不要经常玩手机哦!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改变看待事物的眼光作文700字

全文共 691 字

+ 加入清单

曾无意间读到一篇文章,内容是这样的:一位老师在黑板上用粉笔点了一个点儿,然后问大家:“这是什么?”学生都异口同声的说:“一个白点。”老师不解的说:“难道你们没有看见这么大的一块黑板吗?”读完后,我不禁深思起来,为什么人们看待问题总死抠那点呢?眼光放宽一些,生活也许会更美好。

每个人都有缺点,“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这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人,就算圣人也有缺点。但生活中的人们总注意到了芝麻粒大小的缺点,却忽视了事物诸多的优点。想一想如果人们改变一下对待事物的眼光,就不会因那不起眼的缺点闷闷不乐了。

对待学习也是一样。许多同学都抱怨学习太累,太辛苦了,作业有多,根本没有多余的时间干别的。所以,他们整天生活在无休无止的烦躁中,对学习失去了兴趣,越没兴趣就越没成就感,越没成就感就越不开心。这样循环往复,烦恼不断加深,生活无望。如果我们换个角度呢?世上没有不劳而获的东西,做任何事都要付出。对待学习也一样,学习是很辛苦,但也很充实。每上一节课,我们就有新的收获,又丰富了自己的知识。每天与同学、老师在一起学习交流,彼此互相关心沟通,这种生活不快乐吗?每做一道题便是对自己知识的巩固,每克服钻研出一道题,便是一种收获,难道这种成功不令你快乐吗?当别人不会的知识,你能为他们讲解时,这不快乐吗?

每件事情都是有多面性的。就好比失败,每个人都不想失败,甚至害怕失败,试问如果没有失败,哪来的成功呢?如果不经历失败,爱迪生怎能发明电灯?如果不经历失败,中国怎能走到今天,雄立在亚洲的东方?

生活的快乐和烦恼就如黑板与那白点,许多人只关注了那一粒白点,而那么大的黑板却视而不见,幸福和快乐只会离他越来越远。

展开阅读全文

篇5:乐观看待死亡庄子给妻子"歌丧"

全文共 424 字

+ 加入清单

庄子妻子死了,惠子去吊丧,看见庄子正岔开两腿像簸箕似的坐着,一边敲盆一边唱歌.惠子说:"你和你妻子住在一起,你妻子把子女抚养长大,年老身亡,她死了你不哭也就够了,还一边敲着盆子一边唱着歌,这岂不是太过分了吗?"庄子回答说:"不是这样.当她刚死的时候,我怎么能不悲伤呢?可是考察她的原先,本来是没有生命的,不仅没有生命而且还没有形体,不仅没有形体而且还没有气息.混杂在恍恍惚惚之中,变着变着有了气,气再变就有了形体,形体再变就有了生命,现在又变而为死,这就好像春夏秋冬四季更迭一样.人家现在已经静静地安息在天地这个大房屋里,而我却嗷嗷地跟着哭她,我以为这是不通达天命,所以停止了哭泣."执迷的心态往往不可取(飞蛾投火)有一种蛾虫只要一见到烛火,便在烛火周围飞来飞去.人们用扇子赶走它,可是不久之后它又飞了回来.每次飞回都要勇敢地往烛火上撞,被烛火烧得焦头烂额,遍体鳞伤也在所不惜,最后落到地上,没扑腾几下就死掉了.坐在一旁的人都笑蛾虫简直愚蠢之至。

展开阅读全文

篇6:低头也是一种成长作文1000字

全文共 960 字

+ 加入清单

当麦子低下头,它是在孕育一颗新的,鲜活的,有生命的,硕大的果实。深沉的土地啊,给予了它低头的机会。才有春夏之后,那令人骄傲的灿烂与耀眼的金黄……

在生机勃勃的春季和炎炎夏日的交替更换之后,轻轻地,一阵舒爽的风带来了一股秋意。当树梢上的叶子已经泛黄,像舞者般披上金黄的轻纱旋转着,顺着好看的弧度降临在大地上。人们感知季节的神经才被触动。“啊,原来是秋天的脚步已达大地”。而当我于考场上见到这个题目时,不由地引发我的一阵思考……

从春季的播种到秋季的丰收,似乎是麦子的变化最为明显,先由青涩转变为成熟;每每深秋时分,在我家小道旁的农田里就有这么一番景色。秋天仿佛是给这些麦子带来了养分,使麦子一个个都泛着饱满的金光;我看着它们由嫩小的麦子成长为今天的摸样,差不多有一米高了,一根根的从根部长到发展出许多枝叶。它们都被果实的沉重低下了头,把腰弯得高高的,仿佛在向土地道歉一般。是啊,但它们在生长发芽的时候是大地过了它们养分。它们疯狂地汲取着,抢夺着。以至于我脚下的这片土地微微地泛干。可是大地默默无闻地,给予它们宽容和忍让;像极了它们的母亲,而慈爱的“母亲”一味地给这些顽皮的“孩子们”舒适以及饱暖。

深秋了,麦子由青变黄,从一个个孩子转变成了一个个闪着耀眼金黄的大人。这是从青涩到成熟的转变,它们似乎明白了“大地母亲”对它们的辛勤付出。于是都好像羞愧般地低下了头,对它们的“母亲”报以诚挚的道歉,我看着这片麦田不由地发出感叹:“啊,在年轻时对大地的养育是无关紧要,而现在是对大地的感恩啊!”

低下头,并不是所谓的自卑和怯懦,而是在哺育新生,哺育一个成熟的果实,哺育一个新的自己。而这些都是成长所要经历的。

而当深秋之后,麦子就会因为长出了饱满灿烂的果实而昂首挺胸,所以之前的低头是为了成长之后的坦坦荡荡,是为了收获更加丰硕的成果。我们为人处事当中,必然也会犯过错。然而低下头不是什么可笑的事。它是从青涩走向成熟,是心灵和思想上的一次成长。人谁无过,只要肯低下头,去进行心与心的交流。舍弃被羞耻心强行贴上标签那所谓不是自尊的情绪。诚挚待人,以和待人。那么就一定会有如丰收的麦田般闪耀的明天!

成长要学会忍让,学会低头那么才会有属于自己的昂首挺胸!生命正是因为这些看似微贱的行为,在人生道路上积累出无价的意义,所以低头吧,低头也是一种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平凡的心态去看待生活

全文共 1788 字

+ 加入清单

或许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遥远的梦想,它就像天空那独自闪着星光的小天使,在每个漫漫长夜敲打我们劳累的小脑袋,在迷惘时候给我们闪亮的一棒,指引我们走向前方。于是,我们毋庸置疑选择了“成大器,做栋梁”这条路。

常听,有人高谈阔论自己的理想,做歌星、影视明星的,有想当老板、经理的,有想当市长、部长的……听上去就好像放飞鸽子一样轻松,殊不知,那遥远的一方挥动着的双手,我们都难以看见,虚无缥缈的东西再美好,它始终那般遥远。当然,选择这样一种崇高的理想是件美好的事情,但是若成为内心的包袱,那就适得其反。所以,并不是所有的远大理想就是一件最好的事情,反之,如果目标渺小是不是一定就是毫无理想?

将来做个普通的劳动者,平平凡凡地度过一生。这在许多家长看来是毫无理想,散漫,消极的。可是轻松洒脱的一生,脚踏实地的。我想也会“在立脚点要平等,于出头处争自由。”

一篇富有华丽辞藻的文章让人陶醉与欣赏,而一个简单普通却让人潸然落泪的故事也会让人铭记于心;在中国画中,浓的画不开的工业笔重彩,毫无疑问是美的,但在一张玉版宣上,寥寥数笔便经营出一个意境,当然也是美的。这两者并无最好的,但选择一颗最平常的心态,做自己的风格就是一种超脱。

选择遥远的理想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是件可喜的事,在这一路上选择一味追求结果,那是件痛苦的事情。这一路上,你再也嗅不到花香,看不见翩翩起舞的蝴蝶,听不见那细细缠绵的雨声。相比之下,他并不是一心想着走尽这么一条路,也没有渴望拿到马拉松长跑的奖项。一路上我踱着悠闲的步子的,没有一切成败后果的想象,只想一点点走尽这无穷的黑洞,或许只是简单的铲子,他挖着最贫瘠的土壤,带着最陈旧的帽子,寒风刺骨下,依然坚持这份简单的理想。即使失败了,谁又会嘲笑他呢?我想即使是那咆哮的寒风也不敢说些什么了。同在一片蓝天下,追求更高更远的人们,或许看见同行的飞速“工具”而担忧自己会不会达到全程,害怕自己是不是落后?于是这份超高的追求成为了负担,又谈何是自己魂牵梦萦的理想?但是哪怕是最简单的理想,在无视世俗的眼光下,踏着坚实的黄土,做着最简单的事情也会达到"真正"的尽头…我想,这份心态正是我们要选择的。

这样的心态正是一种从容而不急趋,自如而不窘迫,审慎而不狷躁,恬淡而不凡庸

试想,一次小考失利而大哭自暴自弃的,高考失利而轻生的,别人取得了好的成绩而锋芒盖过了自己就气得跺脚,踱着步子自寻烦恼,此时也忘却了最初的理想。其实,选择高要求的理想是件美好的事情,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也会有同等的烦恼。或许,到了真的实现理想的那一天,穿上了白大衣,而这一切又不那么快乐,看见停滞不前的工薪,又会像杜鹃鸟似的。这一切就是将理想这份美好,化作了包袱,于是也丧失立着脚默默耕耘的那份单纯。相比下最朴实的工人,或许他们在多数人看来豪不起眼,可是他们就不会有这么些烦恼

,在这片蓝天下,他们选择踏实,平凡。坐在路边鼓掌,难道选择这样不是一种幸福吗?

试想没有原始会有历史的进取?没有基础,会有高耸的房屋?不是选择所有崇高理想的人就会是真正的拥有一颗平常心,但是只要拥有这颗心,不管理想的远近,你都会收获不平凡的人生。正如,咖啡是浓的,从色泽到给中枢神经的兴奋作用,茶则是淡的,但一杯在手,嫩蕊舒展,上下沉浮,水色微碧,那种感官的愉悦也并非墨水能形容的。

我们可以成为坐在路边鼓掌的人,看到一切功利都无视,听着矫健的步法走来了,也会积极进取,平平淡淡的鼓动着自己的双手,我想也会收获更多。不要忘记感动中国人物中的角色并不都是那些拥有崇高职业的人,一举成名的人并不全是那些天资聪颖的,别忘了聚苯乙烯的培养皿的那粒小不点的种子,没有土壤的条件,也可以不停往上长。但是这一切的一切都有一个共同点,不管你的选择是什么,甘于平凡还是追求卓越?做普通人还是争当精英?你都要有一颗平常心态,若因失败,利益诱惑等等负面影响敲碎了一颗平常心,他的选择便是南辕北辙,找不到边际和踏实的土地,也看不到随处可见平凡的伟大,感受不到万物的美妙,选择这样的人生是不幸的。

或许你没有那么超凡的成就,只是普通的耕耘者,但是永远也不要忘记自己选择的那份平静中波澜起伏的湖波;或许你坚持自己的高要求的目标,坚信自己的非凡,但是永远也不要忘记自己最初选择的那份浩瀚中的轻柔荡漾的浪花。选择一颗平凡的心,不管事物表面的成败,它始终是最甜的,你也会采撷到别样的快乐。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如何看待分数呢Howtolookatthescore?

全文共 1306 字

+ 加入清单

grades are really something important for most students. schools and society as a whole often value a student just by his or her performance in the subjects on an examination.

成绩对大多数学生是非常重要的。学校和社会作为一个整体,往往看重一个学生只是由他或她的表现在受试者的考试。

students with higher grades are considered as winners. on the other hand, those with lower grades are, unfortunately, looked upon as losers.

高年级学生被认为是成功者。另一方面,那些低年级的人,不幸的是,看作为输家。

forced by this expectation, students try hard as they may to get higher grades. some students do not study hard in their daily lives, instead, they try to recite some important facts or rules just before the examinations.

受这种预期的逼迫,学生们会努力学习,因为他们可能会获得更高的成绩。一些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不努力学习,而是在考试前尽量背诵一些重要的事实或规则。

some students do not even do this, they just cheat on the examinations in order to get high grades.

有的学生甚至连这个都不做,他们只是为了获得高分而作弊。

i believe that a grading system is good and necessary for a school, but it should not be the only measure of a persons ability. schools should set up more elective courses, for instance, to train the students to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or they can give more consideration to some changes in the examinations that can arouse the leaning interest instead of just giving grades.

我相信一个等级制度是一个好的学校,但它不应该是唯一衡量一个人的能力。学校应开设更多的选修课,例如,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或者他们可以更多地考虑一些变化,在考试中,可以激发学习兴趣,而不是只给分数

[中考英语满分作文2篇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学会低头

全文共 816 字

+ 加入清单

这是一次无意间的收获,无意中的我翻开了书,无意间看到了这则短文.有人问苏格拉底:“你是天下最聪明的人,那么你说天与地之间的高度是多少?”苏格拉底毫不疑迟地说:“三尺!”那人不以为然:“我们每个人都有五尺高,天与地之间只有三尺,那岂不是要戳破苍穹?”苏格拉底笑着说:“所以,凡是告诉超过三尺的人,要长立于天地之间,就要学会低头呀。”

其实,我们的生活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如果把我们的人生比作爬山,有的刚在山脚刚刚起步,有的正想山腰跋涉,有的早已信步于顶峰,但此时,不管我们身处何方,我们都要牢记:必须把自己放在山的最低处,时时警醒自己。即使“会当凌绝顶”,也要记住低头,因为,在你所经历的漫长的人生的旅途中,总难免有碰头的时候。因为在这浩瀚的社会里,你只是一个小分子,无疑是渺小的,要在人生的舞台上唱低调,在生活中保持低的姿势,把自己看轻些,把他人看重些,把奋斗的目标看高些,只有这样才会被生活的准则所接受,才能成就一番事业。

大海之所以能容纳百川,是因为他把自己放在最低处,于是便成就了他的宽广与气魄。在充满艰辛的人生道路上前行着,如果不懂得低头,就看不清脚下的陷阱,就不知道自己的足迹是弯还是直;在多种社会关系错综交织的生活中,如果不懂的低头,以为的昂首挺胸,心高气傲,则势必会与他人相互碰撞,从而出现一些不必要的伤痕。

当然,低头并不是放弃做人的准则,抛弃做事的原理,为是一种张弛有度,进退自如。好钢不是越硬越好,而是要保持适当的弹性和韧性。汽车的轮轴是圆的,还要加上润滑剂,才不至于过多磨损。能屈能伸,乃大丈夫所为。懂得低头,是高境界,是大智慧。它不是一味的妥协,而是理智的忍让;不是刻意的迁就,而是有意的迂回;不是无条件的放弃,而是为了更好的前进或更坚定的站立。该低头时就低头,不仅无损尊严,无伤大雅,而且可以巧妙地避开人生路上的荆棘,找到通向理想彼岸的捷径。

所以,让我们记住低头,更要学会低头。其实,把自己看低点儿自己不一定就低。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正确看待国学热议论文

全文共 9125 字

+ 加入清单

任何事情都是人做的。最近(《光明日报》1998年9月15日),舒乙先生就说,继承传统文化必须造就有生命力的载体--人;中国传统文化危机的表现,主要就是后继乏人;国家在古籍整理出版方面成果辉煌,但它毕竟需要活人来读,必须真正读到活人的肚子里,才算找到了有生命力的载体。诚然,人是文化的核心。

"国学热"的基础也还是人。她实际上是一直"热"在中国人心里的。尽管历经劫波,但你能说"国学"在中国人的心灵里被荡涤净尽了吗?什么是国学?我不禁想起国学大师章太炎的名言:"为甚要提倡国粹?不是要人尊信孔教,只是要人爱惜我们汉种的历史。这个历史,就是广义说的,其中可以分为三项:一是语言文字,二是典章制度,三是人物事迹。"反过来说,只要我们的历史和语言文字还在,就会有国粹,就会有国学,它不是文化革命所能革得掉的。保国、保种、保教,三位一体。

大陆学人提倡国学的基础,从根本上说,就在这里。没有这样一个深厚的民族历史基础,单凭若干学者,几大官僚,是不会有什么大作为的。这些学者最著名的学术阵地,就是中国孔子基金会主办的《孔子研究》。与这本刊物风格宗旨关联的学者,散布在社会科学院和大专院校,可称是当代中国大陆国学研究的中坚,是提起"国学热"时人们往往首先想到的一批学院派人士。

也许还可以简单提一句,这几年当局对传统文化研究及宣传是非常重视的。大陆学术团体曾经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在北京举行过三次纪念孔子诞辰的国际大会。主席在对台八点讲话中提出:"中华各族儿女共同创造的五千年灿烂文化,始终是维系全体中国人的精神纽带,也是实现和平统一的一个重要基础。两岸同胞要共同继承和发扬中华文化的优秀文化。"1997年,访问美国,在哈佛大学阐述中国传统文化价值,受到海外学者好评。这样一些动向,无疑对研究传统学术的学者是一个极大的暗示。

接下去,我们就要把眼光移向海外华人了。华人的基本信仰,就是中国传统文化。据悉,海外华人的总人数,大约有3千5百多万(不含台港澳,其计算方法不一),华人财团的流动资产(不含证券)总额,据1992年7月英国《经济学家》杂志评估,高达两万亿美元(包括台港澳),东南亚地区华人财富则有四千亿美元。如此庞大的海外社群,假如没有一个文化支撑,简直就无法生存。所以,他们实际上为中国传统文化在海外的传播发展提供了一个庞大的市场。因此,在华人为主体的国家新加坡,李光耀成为世界著名的东方伦理道德倡导者与实践者,被称为当代"最大儒者",也就不奇怪了。很显然,在一个非儒教信仰的国家,李光耀倡导的儒家理念是不会成为主导的。

所谓"国际儒学",实际上涵盖了全球所有以中国文化为基本价值坐标的人群,也就是一些人所说的"文化中国"。它早已经成为全球多元文化大家庭中非常富有活力、十分引人注目的一个成员。而中国文化在以西方文化为主导的国际上取得如此高的位置,确属前所未有。也许可以这样说,直至中国改革开放之前,许多狭隘的西方人还在把"远东"视为没有开化的"野蛮之地"。那个时候,如果你与洋人谈中国文化,他是什么感觉呢?是好奇,神秘,不可思议,总之,是把我们当作一个活的民俗博物馆来看的。可到了今天,他们的眼光不能不变了,他们感受到了一种力量--文化的力量。

这种文化的力量,当然首先应当归因于经济上的富足。东南亚地区的"糖业大王"郭鹤年(净资产达21亿美元)曾经说:"从小我们就被灌输儒家的道德价值观。老人们经常教育我们要讲商业道德,重视信誉,言而有信。这一切都深深印在我心里。母亲还告诉我要注重口德,不要诋毁别人。"像这样的话,假如出自一个穷人之口,谁会理你呢?但出自一个"大款"的嘴,"文化的力量"便显现出来了。

于是,便又产生了一个新的问题:是文化促进了经济发展,还是经济带动了文化?或曰是二者互动?然而,所谓"互动",总有个谁先动、谁后动的问题,笔者是绝不同意那种把东亚经济崛起归因于文化动因的观点的。实则,是先有经济的崛起,后有文化的跟进沾光,再有文化对经济的回光反照。不然的话,中国文化在那里至少已经"动"了三千年了,何以今日才使得洋人刮目相看?总之,作为文化,归根到底,还是随着经济的繁荣而繁荣。

“国际儒学”最精粹的学院性产品,是“新儒学”,其特点是以接续儒家道统、弘扬儒学为己任,以儒家内圣外王之学为主导,以服膺宋明理学为道统,以融汇中西、实现儒家思想的现代转型为宗旨,以谋求中国社会、政治、文化的全面发展为向路,表现出强烈的民族意识、历史意识、宗教意识、道德意识以及"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使命感。其代表人物,是唐君毅、牟宗三等儒师,以及后起的杜维明等人。

与此学院派儒学平行的,是基础更为广泛的践履派儒学。其特点是与日常生活、学校教育、企业经营相结合。其代表机关,是香港孔教学院,代表人物是现任院长汤恩佳。此外,台湾有活跃的儿童读经活动,由工商界与社会各界出资,编印浅显易懂的儒家经籍教本,教育儿童从小阅读。印度尼西亚则有孔教总会(1963年改为孔教联合会,1967年又改称印尼孔教中央理事会),出版《孔教月报》。美国有华人组织的"世界崇德会",建有儒学教堂,定期举行活动,等等。而大陆,则不仅有学者在公开呼吁儿童读经,并且有专门机构正在逐步扩大实施对中小学生的传统美德教育范围。

对践履派儒学,学院派的教授们在理论上是重视的,在行动上是轻视的。这,或许是学术分野上的一个通例。然而,真正促动文化根基的,恐怕还在于践履者,因为,他们深深懂得,一切都得从娃娃抓起,不光是足球。

什么人在反对“国学热”

罗列事实未免枯燥乏味,但从上面的简短叙述已经可以看出,所谓“国学热”,实际上也是国际大气候和国内小气候相互呼应的产物。宣扬国学的,既有中国人,也有外国人;既有华人,也有洋人。而中西相互纠葛,正是近代以来儒学发展的新特点之一。例如,近代的许多在华外国人,像袁世凯的法律顾问日本人有贺长雄,美国传教士李佳白,英国官员庄士敦,等等,就曾经公开在中国宣扬孔教。这些宣扬者背景不同,观点有异,但都主张复兴、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就此而言,他们结成了一个"文化中国"的统一战线。 那么,反对者都是些什么人呢?

第一类反对者,是抱着牢固的西方中心论因而对东方文化深感担忧的某些西方的国际战略问题专家,其代表人物是美国哈佛大学的政治学教授塞缪尔·亨廷顿(Samuel P.Huntington),其代表作就是那篇著名的长文《文明的冲突?》(详见《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新华出版社,1998年)。他提出:未来国际政治斗争的主线,将由文明冲突取代意识形态及经济冲突,西方文明须防范儒家与伊斯兰两大文明联合。文章发表后,立刻引起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而所谓"中国威胁论"云云,实际上也有其文化的背景,可谓与亨氏同归一揆。

亨文之所以引起世界性的关注,是由于他确实点出了冷战结束后世界格局的一个新变化新特点,梳理出一条极具价值的思考线索。一方面,1989年后,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世界进入所谓“后冷战时代”,“文化”成为一种新的冷战武器,在国际政治战略格局中的地位日益显著。另一方面,亚洲经济的崛起和繁荣,被认为是一种具有儒家风范的资本主义,具有其与之相适应的浓厚中国传统文化色彩。尽管1997年下半年以来,东南亚国家与地区遭受了前所未有的金融危机,使一些人对"亚洲模式"产生怀疑,但是,信奉儒学的学者一般都认为,损失过后,东亚国家与地区总结经验教训,补苴罅漏,适当调整,经济肯定会继续发展。没有理由因为东亚金融危机而对亚洲发展模式予以根本性的否定。而中国在金融风波中采取积极负责、承担责任的举措,从文化角度看,正体现出中国人相帮相助、扶危济困、不以邻为壑的传统美德。

但是,亨廷顿也许没有想到,他的观点恰好刺激了儒学的进一步发展。因为,“文化冷战”最主要的特点,就是以综合实力为基础,实行"道德竞争"。最显明的,就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从西方中心论的立场出发,指责中国等非西方国家践踏人权。这种"竞于道德"的文化冷战的后果之一,就是刺激“文化中国”的学者反转身来,从另一个方向求解如下问题: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到底有没有人权的传统?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国传统文化关于“人”的理论到底是什么样子的?从这种理论中能否发展出一种有别于西方的人权理论?它是否具有世界的普适性?抑或可以和西方的人论并驾齐驱?儒家学说的创造性转化,是否足以提供解决各种世界性难题的智慧?中国传统文化与二十一世纪世界的发展具有怎样的互动关系?等等。

例如,由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著名资深教授狄百瑞(W.T.de Bary)、哈佛大学教授杜维明提议,1998年6月15日至17日,曾经在风光秀丽的北京香山饭店举行过一次中美双边学者的会议:“儒学的人论”。会议恰好在克林顿总统访华前夕进行,尤其具有象征性。我有幸参与了这次会议的筹办工作,聆听到许多高论。学者指出,在儒家传统中,拥有极其丰富的“人论”。两千多年前的汉代思想家董仲舒就曾经说过:“天地之精,所以生物者,莫贵于人。”这些理论,用现代眼光给予新的解读,会生发出积极的价值。而在我看来,这种重新塑造古代文本的解读活动,至少从晚清时期就开始了。早在本世纪初,年轻的国学大师刘师培就作过一部《中国民约精义》,发现包括儒家在内的中国传统典籍中包含着丰富的"民约"思想。美国布朗大学宗教系主任退斯教授(S.B.Twiss)甚至用资料说明,国际人权观念不仅同儒家传统在原则上可以相容,而且联合国人权宣言就体现着中国的儒家理念,是儒家对世界人权宣言的贡献。1947到1948年,中国代表张彭春不仅参加了人权宣言的起草和审议工作,而且许多基于儒学的建议和观点被宣言所采纳。杜维明则指出,人的本质、文明的特色、道德的根源和仁政的价值,是儒学人文精神所不可或缺的面向,从中可以建构一个具有当代意义的人论;西方的人权观念和儒家的人文精神之间存在着良性互动的可能性,两者之间能够驾起一座桥梁。美国夏威夷大学历史系教授郭颖颐指出:任何社会都有关于权利的观念,中国也不例外。狄百瑞教授则论述,儒家学说中具有尊重个人尊严的人格主义,有其内在价值,具备充分体现的可能。 凡此种种,是恰好验证了亨式预言的并非无根而是其实现呢,抑或是亨文的刺激?艺术模仿生活,而生活也就常常模仿艺术。所谓预言家,往往是先从根苗上冒讲一句,激起大家注意,而大家一旦注意,也就成了他预言灵验的证明。这种鸡、蛋互生的因果转化,我们在学界时常看到,而看相算命之类,无不可如是观。

第二类反对者,我们可以称之为五四传统的弘扬者。

儒学占思想统治地位的根基,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动摇的?就是从五四。正如张岱年先生所说,从五四开始,儒学独尊的格局一去不复返了。五四志士的根本理念有二:民主、科学。由这两个根本理念衍生,就是对传统的清算。 弘扬民主、科学何以必须反传统?钱玄同的回答是:“二千年来所谓学问,所谓道德,所谓政治,无非推衍孔二先生一家之学说。欲祛除三纲五常之奴隶道德,当然以废孔学为唯一之办法。""欲使中国不亡,欲使中国民族为二十世纪文明之民族,必以废孔学。”陈独秀的名言:“孔教本失灵之偶像,过去之化石。欲建设西洋式之新国家,组织西洋式之新社会,以求适今世之生存,则根本问题,不可不首先输入西洋式社会国家之基础,所谓平等人权之新信仰,对于与此新社会新国家新信仰不可相容之孔教,不可不有彻底之觉悟,猛勇之决心,否则不塞不流,不止不行。”而人们更为熟悉的,则是陈独秀义正词严的宣示:"要拥护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和旧宗教。""若因为拥护者两位先生,一切政府的迫压、社会的笑骂,就是断头流血,都不推辞。"

你在李慎之先生的文章中是否读出了这样一种劲头呢?你在丁守和等先生的文字里是否体会到了这样一种精神呢?假如你没有体读到,只证明你不够敏感;假如你想强烈地去体读,那就请你看一看近些年出版的北京《鲁迅研究月刊》好了! 然而,他们绝不是五四精神的简单继承者,而是要将五四精神发扬光大。因为,在他们看来,所谓科学、民主,还是要以民主占第一位。没有民主、自由,没有对封建迷信的破除,“科学”也不过仅仅具有“工具”的意义而已。对此,丁守和先生曾经特别提醒笔者要注意毛泽东在《反对党八股》中对五四的论断,因为在那里,明确宣示了许多正确的理念。他们这些人,常常被称作中国的自由主义者。

第三类反对者,我们称之为经院派马克思主义者。

在他们看来,国学与儒学"热"热过了头,是文化保守主义、复古主义、迂腐的文化改造观的回潮和反映;讲儒学,就是反对马克思主义。应该说,此派的指责实乃一针见血。

“儒学热”争论的核心是什么

上述三类反对者,实际上最不能通融的,是第三类。而第一、二类,在现时段已经与儒学并非水火不融,而是保持着模糊的交火地带。我总觉得,自由主义,或曰个人主义,与当代的新保守主义,原本是一个东西的二柄。而第三类学者最关注的核心,是儒学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问题。

早在1990年4月14日,李一氓在《致蔡尚思函》中就曾说,孔子学说是“一个非常封建的学说”,“马克思主义和孔子的教义,无论如何是两个对立的体系,而不是可疑调和的体系(折衷主义),或者并行不悖的体系(二元论)。”蔡尚思表示同意李一氓的见解,但有意思的是,李、蔡二老都像五四先辈一样,具有深厚的国学根底。

其后,就不断有学者赞同并论述这种观点。例如,罗卜《国粹·复古·文化》(《哲学研究》1994年第6期)说:如果我们天真地以为从"国学"中可找到立国之本或重建民族精神的支柱,而马克思主义作为外来文化可以置之一边,那么未免太迂腐了。一些人从先秦的神秘主义中寻找理解当代文明的钥匙,一些人宣扬中国需要孔夫子、董仲舒,需要重构与马克思主义并列的哲学新体系,正是利用了这种迂腐的文化改造观。不排除有人企图用“国学”这一可疑的概念来达到摒弃社会主义新文化于中国之外的目的。胡绳在纪念《历史研究》杂志创刊40周年座谈会上对这篇文章予以介绍,表示“基本上同意他的观点”,“总的观点我赞成”(《历史研究》1995年第1期)。由于胡绳在学术理论界具有广泛的影响力,争议遂因之而起。

尔后,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哲学研究》杂志连续发表批评"儒学热"的文章,代表作有:王生平《跳出"国学"研究国学》(1994年8期),陈漱渝《如此"儒学热"能解决现实问题吗?》(1995年5期),李登贵《五四精神:重评还是重伸张?--五四精神与传统文化学术座谈会述评》(同上),黄克剑《回到"我"自己回到"人"--写在"国学"正热时》(1995年第8期)。

宣讲儒学的人则认为,马克思主义与儒学并不矛盾,二者可以良性互动、互补,不赞成用意识形态斗争的观念指责儒学研究。但是,就笔者的阅读所及,论述马克思主义与儒学关系的最精彩的文章,是匡亚明先生作出的。

匡亚明是老一代中共党员,其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就是力求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有重点、有系统地对优秀传统思想文化进行探讨,去粗取精,加以弘扬和开发,使之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发挥应有的重要作用。所以,反对马克思主义,在匡那里是不可想象的。然而,匡却认为:要想成为一个真正的共产主义者,光靠读一些共产主义教科书、小册子,即使读得烂熟也是不够的,还必须"用人类创造的全部知识财富来丰富自己的头脑"才行。孔子思想就是"人类创造的全部知识财富"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认为对包括孔子在内的人类知识财富学习得越少越好的人,按列宁的话说,是不能成为共产主义者的。

关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匡亚明认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弘扬,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的指导;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扎根,也离不开和传统文化的结合。马克思主义和传统文化的精华(包括孔子思想的精华)并非格格不入,而是“心有灵犀一点通”。二者虽然相隔两千余年,但历史连续性规律使它们仍带有相通之处。孔子在封建社会提出了大同思想,马克思在资本主义社会提出了科学共产主义理论,这都是一定时代的产物。共产主义与大同思想都强调“天下为公”。马克思讲国际主义,孔子也强调他当时所能认识到的“国际”主义,即“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尽管表达的方式不同,内容也不相同,但基本精神有相通之处。由此可见中国优秀的传统思想文化含有真理性或可贵的智慧萌芽,是有生命力的,是可以而且必须做到使之为当前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的。

上述论断,便是匡亚明在《求索集》(人民出版社,1995年)一书中表述的基本思想。

匡亚明这种思想使我们想到另一位马克思主义者郭沫若。五四前后,打倒孔家店的呼声遍于中国大地,而郭沫若却是逆着当时的反孔潮流的。他写道:“定要说孔子是个中国的罪魁、盗丘,那就未免太厚诬古人而欺示来者了。”“我在这里告白:我们崇拜孔子。说我们犯时代错误的人们,那也由他们吧,我们还是崇拜孔子。”1924年,他甚至写了一篇《马克思进文庙》,假借孔子与马克思的对话,赫然写道:“我们的出发点可以说是完全相同的。”孔子问:“你的理想世界是怎样的呢?”马克思讲了“各尽所能,各取所需”等等,孔子拍手叫道:“你这个理想和我的大同世界竟是不谋而合。”“我的思想乃至我国的传统思想,根本和你一样,总要先把产业提高起来,然后才来均分。”马克思感叹道:“我不想在两千年前,在远远的东方,已经有了你这样的一个老同志!你我的见解完全是一致的。”

对于孔子,杜国庠、侯外庐、吕振羽、翦伯赞等都曾明确表示过反对,但郭沫若、匡亚明的态度却表明:尊孔与反孔,并不是区分一个人是否马克思主义者的标准。马克思主义者,可以反孔,也可以尊孔。

公允地讲,大陆的儒学人士,一般都不反对马克思主义。事实上,主流的研究者都一再强调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作用,而反对马克思主义的动机和言论,在大陆也不容否定,大家心知肚明,只是不敢太张扬而已。例如,有人这样写道:当代史家"接受唯物史观,并不是基于一种自由的理性批判的结果,而主要是由于政治威胁和行政压力所致;并不是出于自己内心的思想需要,而是出于对自身的生存利益的考虑。因而就必然导致了中国史家对唯物史观采取一种投机取巧的实用主义态度,盲目接受、机械运用、死搬教条、胡乱比附、浅尝辄止。……中国当代史家嘴里喊了几十年唯物史观,可恐怕他们连什么是唯物史观都没有真正弄清楚。唯物史观作为一家之言可能是最有力的,可作为包打天下的独家之言肯定是最无力的。"(雷戈《破碎的心镜:中国当代史家的心理障碍分析》,《青海师范大学学报》1996年第4期)如此激烈的言论,正反映了许多儒学人士的"灵魂"。

应该承认,儒学与马克思主义确实是两种自成体系的思想形态,其产生的时代、理论指向均不相同。笼统地一般地将二者混为一谈,显然不合适。但是,形而上学地将二者截然打成两截,不承认两者有相互融通、交叉的内容,也难服人。

只有形而上学,才在绝对对立的两极思维定式中思维。人文现象的特征之一,就在于其界限模糊。人文世界与自然世界具有本质差别。亚理士多德的物理学,如果不是专门研究科学史,现代物理学家不会再去顾及。可是,亚理士多德的形而上学,现代哲学家却不能不有所了解。有了爱因斯坦,牛顿力学就显得"过时"。可是,有了黑格尔,决不意味着柏拉图的过时。莎士比亚的戏剧精妙之极,但那不意味着咱们的关汉卿就不值一文。曹禺不是关汉卿的代替人,而是关汉卿的对话者。同样,有了马克思,决不意味着黑格尔可以像死狗似地撇在一边。有了毛泽东,也不表示孔老夫子就自行"退出历史舞台"了。我们生活在现代世界,享受着现代物质文明。这些物质文明,是古人所没有见到、甚至无法设想的。但是,这并不表明现代人在精神上就一定比古人“进步”。在人文精神领域,现代人可以比古人更“原始”,而古人也可以比现代人更“现代”。真正的“道”,有其穿越时空的功能。古今不同,中西不同,而人心则一。但是,假如就此而断言儒学比马克思主义高明,那就真真是痴人说梦了!

央视隆重推出了“百家讲谈”栏目,一经播出立刻万人称颂,引起“国学”热的风潮。我却冷眼旁观,并坠入深深的迷惘之中。

历年来,人们对文人这一特定的群体,是鄙视的,甚至蔑视他们的存在。人们常用“百无一用是书生”“酸秀才”“迂腐”等词来形容文人,就是在“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封建时代,在统治着的眼里,文人一样是不堪大任的,真正的文人,也会像陶渊明一样,归隐山林。

当今的社会,物欲横流,在商品经济的大潮中,文人是被遗忘的一个群体。重理轻文的现象普遍存在,英语比国学重要,数、理、化,比写作重要。因为数,理,化学得好,可以找到好的工作,英语学的好,可以到外企当白领,而国学你学的再好,你又能做什么。于是就是喜欢文学的人,也不得不向现实低头。

现在国学热了,热的让人难受。一个所谓的“文人”篡改了历史,英雄变成了败类,卖国者成了爱国者,黑的变白的,一觉醒来,世界已经面目全非。这个“文人”火了,有人视为敢于揭露“真象”的勇士,敢于挑战权威的斗士。还有的“文人”整天说着大逆不道胡话,去迎合青少年的逆反心理,就成家喻户晓的名人了。还有的人,写几首歪诗,经过文痞一煽风点火也名利双名。更有甚者,有人写一些低级趣味的书,美其名曰“身体写作”,媒体竟然大肆报道,此人也能春风得意。人们不是在忙着做学问而是忙着炒作,就连那些大家也争先恐后找熟人,走后门想在电视上露脸。电视台也适应潮流推波助澜,一股热潮汹涌,席卷神州大地。人们惊叹,国学复苏了。

国学真的复苏了吗?我不清楚。我只记得,我最喜欢散文家的余秋雨,现在写的《千年一叹》,失去了过去文章的深度;我只记得,那些上电视的大家们要么在签名售书,要么在各地讲演;我只记得,文人在绞尽脑汁的想出名;我只记得,文人迷失了自我。有人说,那些人不是真正的文人,可是那些进去也曾经写过好作品的人,现在热衷于名利的大家呢?他们不是也在大行其道吗?只要能吸引人的眼球,管它什么东西,只管发表;只要有银子,狗屁文章照样刊行于世,照样可以名扬天下,照样可以赚大钱。潜心修学的人依然没有人去过问,好作品依然束之高阁。我长叹,国学真热呀。

让国学热降温吧。可怜的文人,刚从人们的蔑视中走出,难道又要踏上一个不归路吗?媒体的造星运动还在进行中,你们成为了这轰轰烈烈运动中的小丑,媒体人,包装公司,在数着钞票消费着你,你成为了玩物,成为了傀儡。你还是个文人吗?“非淡泊无以名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要牢记呀。

我衷心的希望国学别热,因为利令智昏。只有给国学一个宁静的空间,国学才能有所发展,才能薪火相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理性看待网红议论文

全文共 1003 字

+ 加入清单

关于“长大后你想做什么”这个问题,有一个答案新鲜出炉——当网红。面对令人瞠目结舌的少年梦想,家长们意见不一,踌躇、支持抑或反对,一时间竟成为莎士比亚式的哲学问题。

其实,网红梦作为新时代互联网的产物,恰如大潮涌来,势不可挡,因此,我们明智的态度是顺应潮流,积极因应。既然无法拒绝,我们能做的,就是学会理性看待它。

网红梦可以有,但前提是你要真正了解它。网络的发展方兴未艾,海量信息扑面而来,没有判断能力的小学生也许还没掀开它神秘的面纱,就已被那朦胧的气质蛊惑了。所以,在确立网红梦之前,你得先认真了解清楚,网红到底是个什么职业?它的工作性质是什么?它一如你头脑中想象的那么简单吗?还是你只是被它惊人的收入与光鲜的表面所迷惑,以至于看不清它的本质?正所谓“让美梦成真最好的方法就是醒来”。清晰地分析过这个行业之后,如果你仍一如既往地热爱它,那说明你的追求是真的。这时,你便可以开始制定详尽计划,并征求父母的意见,一步一步将梦想成真。

然而,网红梦需要的绝不仅是热情与计划,更重要的是,你要明确网红这样一个公众人物到底应该坚持什么样的价值观。

白岩松曾说:“世间有种永不落俗的风尚,叫明辨黑白。”作为网红,真善美的价值观的输出至关重要。靠外在,炫身材,甚至出位的表现,你也许可以走红一时,却注定无法赢得未来人的“芳心”;但靠优秀的品格与卓越的才艺吸引世人的眼球,你定然可以走得远,走得值得,走得光彩。

郭美美炫富晒照终落得吃几年牢饭的下场,papi酱炫内涵时评最终迎来事业的春天;蓝瘦香菇依靠低俗娱乐赢得几日头条,傅园慧凭借“洪荒之力”最终跨界爆红。凡此种种,对比的就是众生百态,亦告诉我们一个朴素的道理——如何定位自己的网红梦至关重要。

网红的标签大多源于自身,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就会变成什么样的人。在网红这个鱼龙混杂的行业,守得住内心的那股清流,你才可能走得更远。而这股清流要早在“网红”仍是一个梦想时就要开始酝酿。

钱钟书说:“每一个偶然,都是化了妆,戴了面具的必然。”网红梦汹涌澎湃,实则是当今社会物欲横流、娱乐浮躁的表现——内心不安,活着不易,却又汲汲于名利,这让太多的人如此渴望一夜爆红。

少年总会长大,理想的实现绝非一日之功,家长们大可不必过分焦虑。网红梦看似来势汹汹,但去势也汹汹。倘若孩子真的想成为网红,那就细细规划,正确引导,鼓励孩子成为一个正能量的网红,也未尝不可。一言以蔽之,理性看待,方为正道。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巨人不甘于低头作文800字

全文共 849 字

+ 加入清单

纵观文明古国的发展历程:两河流域文明湮灭,古巴比伦文明绝迹,希腊、罗马文明也因他族入侵而中断。只有中国,中国文化上下五千年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我不懂,堂堂炎黄子孙,拥有历代传承的文化,如此辉煌,却为何希望与洋人沾上边,不肯自信地摆出中华文化让世人惊叹呢?

当然,并不是说要完全断绝与西方文化的交流,而是要拿出信心,传承中华文化,创造更灿烂的辉煌。

当我们因为一个人、一件事与外国挂钩而沾沾自喜时,何曾想过他们的工业文明是如何建立的呢?如果没有造纸术、印刷术的传入,文艺复兴能正常进行吗?人们能广泛接受新思想,摆脱宗教束缚吗?假如没有指南针,迪亚士、哥伦布、麦哲伦怎么能在无边大海航行,到东方探寻宝藏?假如没有火药资产阶级却又如何能推翻骑士阶级?这一切的“假如”都变成了现实,现在我们还会如此狂热追求西方文化吗?答案可想而知。请明白:中国古老的文明带动了西方文明,每个西方国家的开始都源于对中国的学习。既然如此,作为“老师”的我们却又为何追捧“学生”的西方呢?

人类社会追求的最高境界是共产主义,无论资本主义社会还是社会主义都将过渡到共产主义。早在我国古代就提出了类似观点。《礼记》中《礼运》篇:“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大同”社会恰是共产主义的雏形。古代先贤们如此有先见之明还不值得我们骄傲和自豪吗?

除此之外,中华文明的辉煌数不胜数。春秋时期孔子开辟了教育之风;秦朝修建长城为世界惊叹;汉代丝绸华美轻柔,开创了丝绸之路的繁荣;古代“生态工程”都江堰为世界仅存…。这一切的一切还不够重拾信心吗?

中国历代提倡“以柔克刚”。《周易》中有:“观乎天文以查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西方工业文明趁此之由入侵中国,导致我国文化史上一段黑暗。但若因此便丧失信心,也太有损炎黄子孙形象。在今天,我们仍旧继承“以和为贵”的传统,让世人看到中国的强盛和逐渐壮大的实力。

“大风泱泱,大潮滂滂、洪水图腾,蛟龙烈火,涅槃凤凰。文明圣火,千古未决者唯我无双;和天地并存,与日月同光”。这一声音穿越千年,永远在中华儿女心中回荡。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低头族的危害小学

全文共 713 字

+ 加入清单

新兴通讯交通科技发达的今天,各种各样新式的电子产品以极快的速度更新着你我的生活,影响着我们赖子生存的这个世界。世界的时间空间大范围,被新兴的通讯技术所导而迅速“缩小”,现在的大世界,更应该被称之为“地球村”。

发达的网络,由纵横复杂交错的电子传输设备和实时信息共享系统组成,世界正在以其不可思议的速度连结在一起,世界上任何一处的最新消息,在网络上几乎可以同步到达网线连结的另一端口,被广大网民所分享。由此,世界进入了信息大爆炸的时代,许多人整天徜徉在网络世界,更是由于智能手机的广泛普及,低头一族开始随之渐渐兴起。

现在,在任何公共场合,你都能见到如斯现象:越来越多的人都被手里的手机吸引,无论何时何地,不管人多人少,身边的人或者事,都不再对自己引起兴趣。不管是走着,坐着还是躺着,但凡手机在身边,总不会感到孤独。人们开始不再对周围环境带着浓厚的探索兴致,反而沉浸在网络上别人的世界里而无法自拔。你可能会为了网络上不曾相识的人的喜怒哀乐而或喜或悲,却对身边的人失去耐心和关注,不闻不问。

难得的一次聚会上,人们宁愿明明坐在一起却用手机聊天,也不愿意面对面一起谈天。大家虽然坐在一起,心思却早已飞到了其他地方。同样的,少部分人,甚至因为过于关注手里的世界,而让自身乃至身边的人而受到伤害……低头一族这一现象,不可不密切关注。

固然,网络的迅速发展趋势可喜,可是随之而来的各种社会现象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思考。

低头族,除了沉迷网络,更是一种自闭,社交缺乏,冷漠的代名词。因为种.种原因,在很多场合,选择低头玩手机是避免尴尬的最好选择,这就暴露出许多问题。很多时候,我们应该反省自身的一些行为,不仅仅是关于自己,更多的是,应该关注身边的人和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采访“低头族”作文700字

全文共 682 字

+ 加入清单

红色的马夹、一支笔、一张纸,牛通社小记者展开了一次采访活动,这次的主题是“采访低头族”。

进入21世纪,手机的发明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特别是智能手机普及以后:可以打电话、发短信、随时随地和朋友联系之外,还可以看视频、玩游戏、看图片、上网……但是,越来越多的人被手机“绑架”了,无论什么时候,只要一有空闲,就会拿起手机玩起来,成了名副其实的“低头族”,甚至成为了一种无法改变的习惯。

我用了一个上午进行了问卷调查,在采访了几位“手机党”后发现,大家其实都对使用手机有正确的认识。

我欣喜地发现,大家的交通安全意识都很强,一致选择“在过马路的时候不玩手机”。在回答“手机有什么坏处”时,所有接受采访的人都提到了:对视力有一定的伤害。

但是,大部分人又承认自己是“低头族”。为什么大家明知道手机的危害,又挡不住它的诱惑呢?

我又进行了仔细的统计和分析,有了一个重大发现:其实大部分人是在无聊的时候、空闲的时候才打开手机,而在工作、学习时,或者同学、朋友的聚会上几乎都不太会去碰手机。看来,在人们真正有了事情做之后,就会把手机抛在脑后了,都去干自己的“正事”。而只有在无事可做时,人们才会想起手机、拿起手机、依赖手机,用手机来消磨时光。

实际上,手机并不是我们真正的朋友。它会损害我们的健康、让我们不安全、让我们远离朋友,人和人的交流越来越少,越来越疏远……

我们应该多认识一些志同道合的伙伴,走进美丽的大自然、捧起一本书来阅读、通过健身运动出出汗、和同学一起下棋、画画……这些都可以成为我们真诚的朋友,让我们健康、快乐,使我们充实、不孤单。

千万别再把手机当成是自己的朋友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不要做低头族

全文共 314 字

+ 加入清单

一小 三年级 李思哲

我发现身边的低头族越来越多了,有走路看手机的,吃饭看手机的,还有上下楼梯看手机的……

有一天,我看见有一个人看着手机过斑马线,可是那时是亮着红灯,结果可想而知。还有一次,我看见一个女人,当时她一边照相一边过马路,正好有一辆车驶来,“砰”!那场面我都不敢看了。

我们应该在吃饭的时候放下手机,这样不仅能促进亲朋好友间的交流,还能增加食欲,让肠胃更健康;在上下楼时不要看手机,不然一个脚踩空,就会摔得头破血流;也不要长时间看手机,这样能让我们的眼睛更健康。

家长也要监督孩子不要玩手机,因为手机等数码用品会影响孩子的学习,更会对孩子的眼睛造成极大的危害。

我们应该健康生活,不做低头族,只有这样,我们的生活才会越来越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学会看待生活作文

全文共 879 字

+ 加入清单

生活是什么呢?生活就是哪怕明天风雨兼程,哪怕明日还会风雨守候。但是太阳依旧照常升起。

如果你用乐观的心态去接受生活中坏的一面,那么暗淡的天空也会出现明媚的阳光,如果你用消极的心态去看待事物,那么原本亮丽的天空也会被乌云遮盖。

其实,生活中的琐碎折腾和挫折,都是不可避免的,正因为这些困境来势汹汹,安然度过以后,便有了一种庆幸和感激。真正可贵的幸福,原来不是从快乐之中来,而是从忧愁之中来。生活得怎样,从来都是取决于你看待生活的态度。豁达的人生态度会让你乐趣无穷。

常常抱怨着老天的不公,抱怨着遇到太多的挫折,也许不是这样的,也许黑夜的背后不是黑暗,而是点点繁星;峭峰的背后不是万丈深渊,而是烟销日出;孤独的背后不是百无聊赖,而是人生百味。生活中是处处都是收获,还是举步难行,完全取决于你处理生活中挫折的方式。潇洒的人生态度会让你收获多多。

每个人生活的方式都不一样,就同一个事物,每个人也会有不同的想法和不同的处理方式。生活在同一蓝天下,有的人事业有成,有的人碌碌无为,有的人无所作为,这或许是机遇不同,也可能是环境所致,但是我更相信其原因在自身。他们能成为世界首富,是因为付出了别人不能付出的,忍受了别人不能忍受的。上帝是公平的,他给予每个人的东西都是一样的,只是看你如何去利用,抓住每一个身边匆匆溜过的机会,只有这样你才能更接近成功。溜过就溜过吧,还有下一个那你永远也抓不到下一个。你能不能得到别人想要的财富,取决于你在生活中付出有没有比别人多。努力的奋斗会让你收获成功的喜悦。

潇洒和豁达是人生很重要的一种态度。要知道这个世界上有两个东西不会变:第一是世界运行规律不变,日出,日落是恒久的;第二就是人性不会变,人性中的自私,贪婪不会变,但是同情心和良心也不会变。不管这个社会怎么变,同情心和良心始终是做人的底线。在我的概念中,潇洒是以出世的态度生活在自在与豁达的心境中。

生活是什么,生活是一棵长满了各种可能的树,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刻会发生什么,唯一肯定的是,只要你怀有梦想,永不放弃,“可能”就一定会变为现实。不管生活是什么,只要你学会看待了生活,你都是无所畏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有关低头作文高三800字

全文共 785 字

+ 加入清单

雪松懂得低头,能够造就一片山头的翠绿;海鸥懂得低头,可以忍受狂风暴雨的冲击。所谓“大丈夫能屈能伸”,只有我们学会低头,学会伸屈,生命中才会有绝处逢生的惊喜。

四面楚歌中,当那寒光闪闪的长剑划过虞姬那白皙的脖颈,只留下一抹鲜艳的红色,你只懂得吟诵那“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雄不逝”的无可奈何;你只会仰天长啸“此天亡我,非哉之过也”。面对滚滚乌江水,昔时勇猛盖世的西楚霸王,如今却为何落得个如此下场?虽有李清照歌颂你“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然而你可知“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你可知“江东弟子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纵然你的决定是于过往的回顾,于尊严的维护,于耻辱的对抗,但是如果你懂得低头是一种智慧,渡过乌江,以你的才能,以你的勇敢,卷土重来,历史或许会被改写。

当时的天下,是一个群雄逐鹿的舞台,你始终不肯磨平你那突出的棱角,始终不会有刘邦那“遇方则方,遇圆则圆”的灵动。你是山,一座从不肯低头弯腰的山,这样的性格,便注定了你不可能有绝处逢生的惊喜。

穿越历史的时空,我们品读这边独好的风景,欣赏着这位伟人留下的赞歌。

当遭受过痛苦与耻辱的双重磨难,在黑暗与犬牙参差的隧道中蝺蝺独行,当在死亡的江河中艰难求渡,你用激昂的信念将羞辱焚烧,点燃灵魂,从此踏上了一条隐忍的道路。

在“每念斯耻,汗水尝不发背沾衣”的痛苦折磨中奋笔疾书,书写三闾大夫行吟江畔的忧郁,书写荆轲那把寒光闪闪的匕首,书写酷吏们内心蛰伏的蛇蝎,书写武帝会动干戈滴下的鲜血,书写房舍英雄末路的悲歌……为的便是那永不磨灭的信念——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你的苟且偷生,你的能屈能伸成就了中华历史上的伟大著作,你懂得低头是一种智慧,是一种绝处求生的智慧,是一种可以在绝境中真正实现自身价值的智慧。

人生如一泓清泉,温存而灵动。懂得伸屈自如,学会低头,这种智慧会让你在困境中得到柳暗花明的转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哲理故事:要学会低头

全文共 807 字

+ 加入清单

有人问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你知道天与地之间的高度是多少吗?”他回答道:“三尺”。那人笑了:“先生,如果仅仅只有三尺,那我们这些五六尺的人不把天给捅破了?”苏格拉底也笑了:“是啊,凡是超过三尺的人如果想立足于天地之间就要懂得低下头来。”

但凡事都有例外,人身在世不一定都要一昧的低头

在自然界中是不需要低头的。“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我们不能无所作为,要挺起胸膛,放飞自己的思维放飞自己的梦想。低头,只会显得你懦弱,抬头面对挑战才是大丈夫。正是古人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自强不息的高昂锐气不断激励,不断鞭策我们迎接困难,奋发图强!

但有时我们需要低头,比如你去一个山洞探险,洞口很低,你低下头来进去发现里面别有洞天,你会发先低头也是一种智慧。没有能屈能伸的精神,就算你天天昂首挺胸也只能称之为愚昧无知了。

在现实面前需要低头。理想是美好的现实往往是残酷的。你想当将军就必须先当小卒;你想当老板就必须先拼搏;你想当教师就必须先学习。不低头便会一事无成。

在错误面前需要低头。人身在世哪可能不犯错,如果你错了你会选择错上加错还是低下头来?低头不是一种屈辱,而是一种睿智,一种高尚。廉颇向蔺相如低头不但没有引人嘲笑反而成为千古美谈。不低头便会成为一生的遗憾。

有时我们需要学会放弃,放弃也是一种低头。有些人有了钱便想要权,有了权便想要更大的权。这便是欲望,有欲望就有了战争,有战争就必定有流血。人的欲望无穷无尽,因为我们的欲望地球已经破败不堪了。不低头便会受到自然的惩罚。

有时我们需要学会控制情感,而控制情感也是一种低头。人与动物最大的区别就是人可以用理智去控制情感,我们要善于控制情感,不可以沦为情感的傀儡,如果任意让情感泛滥,将会带来沉重的损失。不低头便会无法挽回。

人分为俩种人,一种只会仰头的人,终有一天他会撞上柱子,跌入深坑;一种人善于低头,他们往往会更加容易发现生活,体验生活。人,是需要低头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低头族高二

全文共 767 字

+ 加入清单

清晨,温暖的阳光洒向大地。风中摇曳的绿树,枝头歌唱的鸟儿……一切,都充满了生机。

我来到了公交站,准备坐公交车去上补习班。当我踏上公交车时,不禁愣了神。车上的人仿佛都是机器人,无论站着还是坐着,都只有同一个动作:低着头,目光始终聚集在手中的长方形物体上,一只手握住该物体时不时地用自己的大拇指在这个物体会发光的一面上下来回滑动。

即使是阳光从车窗照进了车内,车厢里还是没有一丝活气。反而是当一位背光站着的乘客手中物体发出的五颜六色的光照到他那张毫无表情的脸上时,颇有些儿时晚上在房间内关着灯,打开手电筒从下方往上照脸吓别人的感觉。车上除了发动机的轰鸣声之外,再无任何声响,仿佛这就是辆专门运送机器人的车子。

仔细想来,在电视亦或是报纸上见过的机器人带给我的感觉就是如此,尽管做的再怎么像真人,无论静止或是做动作又或是像人一样说话,扑面而来的只有一种人与机器之间的疏离感,看久了还会让人感到毛骨悚然。因为他们像又不像人。因为他们被程序操控着。

原以为今日的过度想象已到此结束,谁知中午在面馆遇到的所谓的“人”更让我吃惊。和先前的乘客们一样他们还是一直手拿着长方形物体。但与乘客不同的是,他们的另一只手还附加了额外的程序,那就是用筷子夹着面往嘴里送。只是这个程序有个缺陷,由于目光一直盯着手中的物体,导致面汤溅到身上都浑然不知。相比之下,反倒是那在空中迸溅的面汤更有生气些。

这些人还是“人”吗?这所谓的人不是早已被程序操控着了吗?这程序不就是手中那个长方形的物体吗?这长方形物体不就是现在我们人人不可缺少的手机吗?随着时代的发展,各种先进、智能的机器和机器人层出不穷。我们用程序操控着这些机器和机器人,可是现在反倒越来越像机器用程序操控了我们。对此,我只希望科技能给我们带来更多先进的机器或是机器人,便利我们的生活,但可不要把自己变成了个机器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不向命运低头

全文共 737 字

+ 加入清单

霍金,英国理论物理学家,世界公认的引力物理科学巨人,是当代最重要的广义相对论家和宇宙论家。霍金在剑桥大学任牛顿曾担任过的卢卡逊数学讲座教授之职,他的黑洞蒸发理论和量子宇宙论不仅震动了自然科学界,并且对哲学和宗教也有深远影响。然而,如此著名的物理学家,却是一个高度瘫痪的,连话都无法说的残疾人。他全身上下只有三根手指能动弹。

我不知道当霍金刚瘫痪时,它是怎么想的,也许他想到过放弃生命,但是,由于他的那一份坚强,我不禁要为他鼓掌。放眼古今,这样的事例并不少见,贝多芬,举世闻名的音乐家,那些《命运》、《田园交响曲》等至今为那些世界级的交响团所演奏。可就是这样一位音乐天才,却双耳失聪。

他们都是不向命运屈服的典型。他们被世人所称颂。在座的各位也应该有所触动吧。可是,那些精神到我们身上似乎就体现不出来了。当你考试不好,你会觉得自己没用,又会联想到种种命运的安排,感叹自己的命苦,却不想到该如何加把劲儿,把成绩赶上去;当作业越来越多,你只会埋怨老师,埋怨上天的不公,却不知道该赶快做作业,争取今天晚上不再熬夜……

有些人说:“哎,我也不想向命运屈服,可是,一旦遇到点难事,我就觉得这个世界满黑暗的!”其实,这些想法都是比较正常的,连我自己有时候遇到点难事,也会这样想。重要的事,如何克服困难。我倒有一些办法,适合平时学习比较认真的同学。如果卷子发下来,成绩不好,不妨想一些与学习无关的事,等自己比较冷静了,再拿起这份卷子,细细钻研。也可以这样想,马也有失蹄的时候,毕竟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嘛!一次失败总不能代表我一生的失败吧!但是,这个想法仅限平时偶尔失误的同学,如果那些平时考五次,失误四次的同学这样想,成绩只会越来越差。

不想命运屈服,扼住命运的咽喉,做命运的主人。相信自己,一定行!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