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论语作文怎么写(推荐20篇)

《论语》是国学经典里面的经典,《论语》这本书可以教会你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今天小编就来分享作文:读国学经典《论语》有感,请各位读者好好欣赏和借鉴。

浏览

7423

作文

347

《论语》读书笔记精选

全文共 970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传统的道德理想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做一切事情的根基,修身是放在第一位的。修身可理解为外在能力完善,并懂得变通,与时俱进,而内在心灵则完满,富足,待自内心修为提升,自身能力提高才能更好地去为人处事。

在开篇的"天地人之道"里作者首先提到的就是人。相之于天地的永恒,人的生命是何其短暂,孔老夫子从各个角度,各种层面不断地教诲我们,怎样使自己有限的生命变得更有质量,总体概括为:精神富足,心理安康,生活态度积极,和亲人朋友,同事和睦相处,爱岗敬业,安于本职,献于社会,多方面又十分精辟的道理,乃至读完,行人处事的一切尺度,豁然于眼前:

处世:"以真报怨,以德报德,率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因为内心的坦荡,自信,泰然而自内向外油然而生的从容,宽容。但这种宽容变有尺度,并非毫无原则的谦让,宽恕,而是以真报怨,以德报德。其实面对自己过往的生活中所遇到的种种,当时有过许许多多的情绪,可是走过来回头再看的时候觉得其实也没什么,不管是帮助爱护自己的,还是曾经嘲弄甚至伤害过自己的,都不过是人生的一种经历而已,处世为人,除了要感谢帮助爱护自己的人,同样也要感谢那些嘲讽甚至伤害过自己的人,因为只有他们的嘲讽才更让人感觉至深,才更人觉醒与自强。

交友:"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是对我们的忠实劝告,并提醒我们广交益友,不交损友,在与人相处的分寸把握上应"君子之交淡如水"。慢慢品味才深深的感悟什么才是"淡如水",水的纯净与清彻。

对待事业:"耻其言而过其行"君子是最有行动能力,最有人格魅力的人,并且君子的力量永远是行动的力量,不是语言的力量。

通篇读完综合发现,书中频频出现的一些词语定,坦荡,温暖,从容,朴素,和谐~~其实,这些就是本书所要告知我们的为人处世的真谛。夜以继日里,我终于读完了它,合上书的刹那,我深切感受到自己找到了一把打开心灵枷锁的钥匙。这些枷锁是虚妄之想的枷锁,庸人自扰的枷锁,面对不顺,不公,不义,不礼而只知一味或愤慨,或忧郁,或礼貌,或怒目相向,亦或消极避之的枷锁。

平时,总喜欢看一些纯文类的书籍,目的也是想净化自己的心灵,荡涤内心的浮躁,处世,为人,行事,以及生活中的凡此种种,给自己的人生多一份空间与遐想的余地。但这种借之外力的注意力转移较之于自内而外的因"三省吾身"而泰然自若的从容实则"其远差矣。"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读国学经典《论语》有感

全文共 905 字

+ 加入清单

从二年级开始,我和妈妈一起每天快乐诵读国学经典《论语》。

《论语》你们想不想知道是它写什么的?是谁写的呢?我猜你们都想知道吧!其实它是一本语录。二千五百多年前,有一位老师孔子,他对学生非常有耐性,对人非常的谦逊,所以很受人尊重。这本语录主要是他的学生把孔子上课说的话和生活中做的事记录下来。

《论语》记录了很多孔子说的话,对我们的学习和生活都有很大帮助。其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公冶长第五》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这句话是孔子通过称赞伯夷叔齐俩兄弟不记仇,因此别人就就不记得他们的旧怨这样一个故事讲述了为人处世应有的态度。

平时在班里,我与同学之间相处难免会有吵架,闹意见的时候,这时我就应该学会“不念旧恶,怨是用希”这样我们才能够友好相处,互相帮助!

其实,悄悄告诉你,这本语录还有很多宝贝,虽然我只会诵读,还没有完全弄懂所有的语句,但古人说过,读书千遍,其义自现!所以,我已经约好妈妈每天继续诵读《论语》,多学学里面为人处世的道理。你呢,要不一起来吧!

国学经典教育了我

三字经里有一句话: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这句话的意思是:一块天然形成的玉石,如果不经过精细的打磨,就不会成为一件价值连城的玉器。人如果不学习,不受到教育,他便不知道做人的道理。

有一个故事讲:有两块具有灵性的大石头,被挑选到一座寺庙里来打造佛像。后来,人们发现第一块石头质量更好,于是先用第一块。可是,在打造过程中,那块石头觉得十分疼痛。它对雕刻师说:“太痛了,我不干了!快停下来!”雕刻是因为它不合作,只好停下来。

雕刻师对第二块石头说“:我现在要雕刻你,十分疼痛,你能忍住吗?”石头说:“我能忍受,你雕吧!”果然,在雕刻过程中,石头没有叫一声疼。它被雕刻成了一个完整的佛像。

佛像开光后寺院来膜拜的人很多,于是和尚们将第一块石头打碎把他当做铺路石铺在门口供人们践踏。

人就像石头一样,必须要经过打磨才能成为受万人膜拜的“佛像”否则,不经过磨练就只能成为在普通不过的铺路石了。

在学习上我们一定要一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发奋学习,积极进步,树立好自己的学习目标;长大后做一个对他人和社会有贡献有帮助的人。

[国学经典作文400字3篇

展开阅读全文

篇2:走进《论语》作文900字

全文共 872 字

+ 加入清单

“三人行,必有我师”。出自孔子的《论语》。这句话,在我读书至高中时,在教材上,已出现过三次。

第一次,是在小学。当时只是小和尚念经,嘴里念着,脑子却不曾想着,只是单纯的知道,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有一个是我的老师。这句话,也只是一句话,是被长辈夸奖读书认真的“工具”。

第二次,是在初中。对于“师”这个字,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指在某方面比我更加精通的人,但还是那样漫无目的地在读,在背,在用,也不知道究竟是什么意思,凭感觉的,将这句话写在那些作文里。

第三次,便是出现在高中的人文课上了,现在,对于这句话,这七个字,我已经明白其中所讲的道理,明白其所指的重要性,其实我认为,何必三人,就是两人,另一人也会是我的老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擅长之处和不足之处,“学习”这个词,不是单单地被限制在“读书”这个字眼里,其深刻含义,是将别人的长处,“挪”到自己身上来,是汲取,亦是付出,你需要付出自己的汗水和耐心,才能从他人身上汲取优点,我之所以用“挪”而并非“拿”、“移”等字,是因为这需要一个过程,这个过程,亦长亦短,因人而异,各不相同。再细读这句话,“三人行”,只有在前行、前进的时候,才会明白自己与他人的差距在哪里,并非其他时候可以发现的,所以“行”这个字,是条件,“师”这个字,是发现。

此外,“三人行,必有我师”这句话,是教诲,也是训诫,很多人自以为是,或是不屑于他人的观点,这都是不对的,只要是与自己同行(xing)的人,就必有比自己更加好的地方,每个人都应该深记,自己并非完美,缺点总比优点多,但是学习的办法总比困难多,所以,补短取长,只要愿意,都是很容易的,除了愿意,更不可或缺的,是毅力和恒心,这些已经被人们嚼烂的词语,其实也是让人很难坚持并做到的。

很多人只听闻《论语》,并无读过,更不会反复研读。现代作家和国外作家的书充斥着这个市场,中华经典,逐渐地淡出了读者的兴趣。新书推荐榜不停地更新着,但是中华经典文学的榜上,《论语》,永远是那位矗立在那儿的不朽老者,代表着中华文化最耀眼的那束光芒,愿你,也能不忘璀璨文化,走进中华经典,走进、《论语》……

展开阅读全文

篇3:论语十则原文

全文共 444 字

+ 加入清单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lè)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学而》)

2.曾子曰:“吾(wú)日三省(xǐng)吾(wú)身:为(wèi)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chuán)不习乎?”(《学而》)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yǐ) 。”(《为政》)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wǎng),思而不学则殆(dài)。”(《为政》)

5.子曰:“由,诲女(rǔ)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hì)也。”(《为政》)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xǐng)也。”(《里仁》)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泰伯》)

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展开阅读全文

篇4:高中论语十二章读后感精选

全文共 1050 字

+ 加入清单

近来翻阅《论语》,我在其中了解、领悟。我想对孔子说,你的思想,在经历漫长的千年隧道,依然在我们生活中的每个角落滋长着,不曾停息。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从中我读懂了你,读懂了你那博大精深的学问的来源。请允许我在此将笔稍微拐一下。纵观世界文学史,最为悲壮、高亢的诗文,往往是在人生最激烈、惨痛的旋涡里分娩。因为写它的不是笔,是生命的孤注一掷。

你是首次提出“有教无类”,认为世界上一切人都享有受教育的的权利。在教 育实践上您提出了很好的建议:教师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应该“诲人不倦”,“循循善诱”,“因材施教”。你认为学生应该有好的学习方法如“举一反三”、“温故而知新”;学习还要结合思考“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好学“三人行必有我师”;学习态度要端正。您的教育思想,至今仍然有启发和教育的重要意义。

我想对孔子说,当你在世界的某处地方停驻,留下的是你的渊博,教出的是无穷的学子,我为你感到自豪。你渴望着统治者的赏识,可却从不因此而违背自己的原则。你那谈泊名利,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质,让我懂得了一个人学到的知识,别人是拿不走的,因为它已成为个人的财富,是心灵的智慧。只有用自己的才智观察周围的世界,并认真地思考,得到的答案才真正属于自己。正如一个人的气质,不能拿别人的一样,必须经过个人的学习,长期的训练才能成为一个知识渊博,通晓世界的人。

孔子,在你的弟子整理出的《论语》中,记录了你一生的言语,不管是道德,学问,还是品质我们都得到了升华,如滚滚的江水永不止息,你的知识已贯通中外古今,你的博大胸怀令你那上千个弟子臣服,更令我惊叹。孔子,我想对你说,当我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当老师在传授知识时我想起了你那“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是呀!只有这样才能让知识得到巩固,得到更新,获得更深的体会。你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我铭记于心,自己不想做的事情,不要强加给别人,让我懂得了做人的道理,还有“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让我明白:人生路上,每个人都有自己奋斗的方向和生命的目标,如果奋斗方向错了,就应及时调整,人生坐标定位错了,就要移动生命的坐标。如果所面对的无法改变,那我们就改变自己,只有这样,才能最终改变属于自己的世界。

历史千百次的昭示,千百次啊!当困难绊住你成功脚步的时候,当失败挫伤你进取雄心的时候;负担压得你喘不过气的时候,不要退缩,不要放弃。我想对孔子说,是你让懂得怎样处事,怎样去学习,怎样去面对人生。

展开阅读全文

篇5:爱国学——《论语》

全文共 558 字

+ 加入清单

我爱《论语》,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初识,经典

“《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为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而成,主要记述孔子言行,孔子应答弟子和时人的话。全书以记言为主,是一部语录体著作,共20篇……”

翻开《论语》,我按例看看简介,按老师说的背背,便准备合上了,然而,一个句子跳入我的眼帘: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论语·微子》)

于是,我又翻开了书。

再遇,理解

或许是因为我考试没考好吧,这句话对我颇有益处。我总是太在意考试的成绩了——上次我没有考好,这次还会是这样吗?

“过去的不可挽回,未来的还可以赶上。”

一语点醒梦中人。

渐渐地,我不再限于会背《论语》,而是去理解《论语》,知其意,知其义。

“全书主要反映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孔子的思想学说,核心是’仁’;二是通过对孔子言行的描述,塑造了活生生的孔子形象……”

又约,参悟

虽说我达不到孔子的思想境界,但我仍能从《论语》中参悟些许。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真知。我们要实事求是,这样才能进步和发展。

“君子求诸已,小人求诸人。“君子求自己,小人求别人。求人不如求已,不是吗?

《论语》中言简意赅、富于哲理性和启发性的语句颇多,流传后世,成为人们常用的成语、格言。

我爱《论语》,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长期以往,爱入骨髓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6:论语读书笔记800字

全文共 797 字

+ 加入清单

“先生授我以诗书,我为先生传知识”,这里的“先生”说得就是孔子。《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语录文集。辞约义富,语句、篇章形象生动,语言简练,浅近易懂,用意深远,雍容和顺。能在简单的对话和行动中展示人物形象及其所要表达的观点。

语录谆谆,读取学习之法。

“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为好学也已矣。”我们每天学习不知道的知识,每月都不忘自己学过的知识,这样就算是好学之人了。就像悬梁刺股的主人翁孙敬,他经常把自己关在屋子中,不分昼夜,废寝忘食地读书。读书到夜半,怕自己打瞌睡,就把绳子栓在头发上,把另一头固定在房梁上,拿锥子刺自己的大腿,他凭借这样的刻苦学习精神,使自己成为了一代鸿儒。还有“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我们把学会的知识常常复习,不也是一件快乐的事吗?“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个是我们要把学习当成一种乐趣。《论语》给我们学习的方法,让我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把学习变成一件有趣的事情。

言微旨远,应思读以致用。

“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始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虽然会背《诗经》三百篇,但是把国家政治交给他,却不能治理;让他出使诸国,不能独立办事,虽背得多,但不会运用,又有何用呢?纸上谈兵,不会灵活运用,就像我们背单词一样,最后能记住的单词没几个。学习是要下点苦功夫的事,不是我们想想就能学会的。

柏寒松劲,书中还有许许多多深刻的道理。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教会我们要谦虚待人;“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告诫我们要珍惜时间;还有“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警醒我们要有坚强的意志;“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启发我们要思考问题;“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提醒我们交友要谨慎;“朝闻道,夕死可矣”是说我们对真理要有敬畏虔诚之心。

字字斟酌,仔细咀嚼,久久回味,像是亲自聆听了孔子的教导,值得我们用一生来回味解读。

展开阅读全文

篇7:论语读后感

全文共 1316 字

+ 加入清单

孔子讲究孝道,孝成为中华名族的传统美德,今天的人们却在褪色,对其讲孝是非常必要的,让他们明白孝是为人之本。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事父母能竭其力;”等。即孔子说;“当他父亲在世的时候,要观察他的志向;在他父亲死后,要考察他的行为;若是他对他父亲的教诲长期不加改变,这样的人可以说是尽到孝了。”这里讲了什么是孝,同“事父母能竭其力”有些不同。虽然事父母能竭其力,但在社会上做事,或是贪污或是抢劫,触犯法律,使父母担心、忧心,这也不能算是孝。父母都希望子女比自己强,具有良好的品德,这是父母教育子女的出发点。所以为父母提供丰厚的物质不是孝的根本,如果能够按照父母的意愿、教诲行事做人,对得起父母才是真正的孝。

治学方面,孔子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知之为不知,不知为不知,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博学而笃志,切问近而思”。不正是一种谦虚、严谨、实事求是,锲而不舍的治学态度吗?治学的方法他讲究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他觉得学而实习之不亦说乎。”同时孔子认为“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可见学习的重要性,治学是仁信的基矗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这是《论语》六则中给我感触最深的两则。前一则是说几个人走在一起,那么其中必定有可以当老师的人;后一则告诉我们敏捷而努力地学习,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这两句话虽然出自两千多年前的孔子之口,但至今仍是至理名言,意义至大。“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包含着一个广泛的道理:能者为师。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每天都要接触的人甚多,而每个人都有一定的优点,值得我们去学习,亦可成为我们良师益友。就说我们班上的吧。在这个近80人的班集体里,就有篮球上的猛将、绘画巧匠、书法好手、象棋大师。有的是上晓天文,有的是下通地理;有的是满脑子的数字;有的能歌善舞……多向我们身边的这些平凡的人学习,就像置身于万绿丛中的小苗吸收着丰富的养分。高山,是那样地雄伟,绵延;大海是那样地壮丽无边,山之所以高,是因为它从不排斥每一块小石;海之所以阔,是因为它积极地聚集好一点一滴不起眼的水。若想具有高山的情怀和大海的渊博,就必须善于从平凡的人身上汲取他们点滴之长——“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一个几岁的小朋友当然不如四十开外的教育家;平民百姓同样没有史学家的见识广博……但是正是这样的“不耻下问”而造就了许多伟人。

孔子的“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居敬兴简,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我想对各行各业的人们都有所启发。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汎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意思是指孔子说:“弟-子在家就孝顺父母;出门在外,则谦恭有礼,对人如兄弟一般,谨慎而诚实可信,要广泛地去爱众人,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这样躬行实践之后,还有余力的话,就再去学习知识,。”即在家要孝敬父母,在外在团结友爱,有爱心,以贤德的人为榜样,不断激励自己,努力实践,完善自己的道德修养,这些做人的立身原则做好了以后,再学习文献知识,以开阔视野,丰富思想。“德,人之本也,本立而道生。”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挫折话题的论语让我明白了人生——与失败挫折抗恒

全文共 578 字

+ 加入清单

失败是成功之母”,彩虹之所以如此美丽,是因为那是阳光在风雨之后洗尽铅华的真正本色,所以,为什么要畏惧失败,害怕挫折呢?抬起头,昂起胸,勇敢地直面挫折,挑战挫折!

古今中外的许多有出色成就的人,无不是在挫折中获得成功的。孔子曰:“天将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这些成功者原来都是出身贫寒,经过一番挫折之后才能有所作为,被世人所颂扬。他们在挫折中萌发成了一朵鲜红的玫瑰花。

或许,人生就是一个体验艰辛与感受生活的过程。若是人畏恐挫折,哪来的光辉成就?若是树畏恐挫折,哪儿来的郁郁森林?若是蝴蝶畏恐挫折,哪来的翩翩蝶影?若是高山畏恐挫折,又哪来的捕击长空?或许,在挫折和失败中用血和汗浇灌开出的成功之花,才会永远鲜艳夺目,才会永远璀璨!流星来到地球,在大气层中经历了种种阻挠与磨难,但它仍不懈的地向前,也就在这生命的猛烈冲撞中划出最长最亮的光线,散发出生命的异彩。当然,也只有能经受打击的流星们才会有如此的挥洒,只有内心坚强,才能发出耀眼的光芒!

挫折,是坠入凡间的天使,即使拥有着恶魔的外表,却具有善良的心灵。手段也许不一定正确,但仍是为磨砺人类,教育人类而来……

我愿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一只与失败挫折抗恒的搏击长空的鹰儿,在电闪雷鸣中从容展翅,在重重“吃苦”的磨砺中,成为人生道路上的强者!

展开阅读全文

篇9:论语高中读后感

全文共 1001 字

+ 加入清单

英国曾有这样一句谚语:“最深刻的真理,是最简单和最朴素的。”而《论语》恰恰印证了这一点。

作为一本语录体著作,《论语》记叙了孔子与弟子的对话,朴实平淡却又不失教育意义,彰显出孔夫子仁爱与智慧,也彰显了积聚沉淀中华数千年文化中的力量。书中多是弟子向孔子请教而展开的言论,也不乏孔子个人感悟。

出自《论语·子罕》中的“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是孔子面对奔腾不息的江河的体悟。自然界、人世间、宇宙万物,无一不是逝者,无一不像河里的流水,昼夜不住的流,一经流去,便不会流回来。朴实生动的比喻,化抽象为具象。一种促人及时行动的紧迫感,一种生命价值只有在奋斗中才会实现的历史职责感,都在一声叹息中流露出来,带给人无尽的思考。读及此,顿生惜时之意,也悟到世事无常,需好好把握。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短短十字,却高度概括了何为君子、何为小人。君子光明磊落、宠辱不惊、不计较个人得失,淡定从容而挥洒自如,宽广心胸间尽是坦荡。但小人与之相反,终日奔波于算计他人以自利,或嫉恨他人或悲于亏损,却不过是庸人自扰,只得终日郁郁寡欢罢了。让读者铭记于心的是君子之心应时刻恪守,君子之行应体现在生活中的点滴,君子之怀应坦荡磊落、平和敦厚。

在《论语·卫灵公》中弟子子贡问孔子如何修养仁德,“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意思是要做好工作,先要使工具锋利。工匠做工与思想品德的修养从表面上看来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但实质上却有相通的道理。工匠做工需要做好准备工作,这也表明成功是需要一定的客观条件的,即孔子在这句话后面提到的“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也就是在道德修养上这方面,选择品德高尚的人交往,受他们的影响熏陶,自己的思想境界和道德修养就会在无形中得到提升。同时人也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打好基础,稳步前进。事先就要把事情计划好,筹划得当。

孔子的另一得意门生颜渊也曾向孔子请教“仁”。在《论语·颜渊》中记载:“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仁”作为孔子儒家思想的核心,孔子对其给出过许多种解释。“克己复礼”便是其中一种。意思是约束自己,使言行符合于礼。这是一种存天理去人欲的境界,但同样对我们为人处事、日常交际有着现实意义,即要严于律己。但无论是弟子就事论事的请教,或是孔子朴实深刻的体悟,都能令人受益匪浅,从中感悟到为人处事的智慧以及高尚的情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论语》教我学作文

全文共 742 字

+ 加入清单

春秋战国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他给后人留下了许多财富。

论语》记录了孔子及其子弟的言行举止,教给了后人好的学习方法,端正了后人的学习态度,也教会了后人怎样修身做人。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就讲到了一个很好的学习方法——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体会并有利于学习新的知识。然而在以前的学习中,我只是每每学完,都抛之脑后。课上老师复习旧知导入新课时,别的同学争先恐后举手发言,我却一脸茫然,很尴尬,很惭愧。学了孔子的这句名言,联系自己的学习实际,我深入地领悟了名言的意义。以后每学完一课新知识,都要及时去温习,而且时常回顾,这样一来,才会学得扎实,才不至于课上留下遗憾。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颜回安于学习,在只有一点儿食物,一点儿水,还居住在简陋的房间这样艰苦的条件下,他也努力学习,这是常人无法忍受的。以前我在学习方面总是不勤奋,遇到难题就扔一边,当学习了颜回对待学习的态度后,我时常告诉自己:颜回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都乐于学习,我现在这么好的条件,有什么理由不努力学习呢?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当别人在背后说自己坏话时,自己也不会愤怒,这样的人才是有才德的人。有时父母在我背后议论我的缺点,我会发脾气,学习《论语》后,父母指出我的错误,我也不会大发雷霆,而是坦然接受并改进。我深知,只有心平气和才能做好自己,这也是一个人最基本的修养。

《论语》教给了我好的学习方法,并且端正了我的学习态度,还教会了我修身做人。只有用行动将孔子的精神传承下去,中华文明才能永立世界文明之林,永远屹立于世界巅峰。

(老师点评:在学习中思考,在思考中改进。对照《论语》内容结合自己的生活学习实际加以论述,体会很实在。)

[《论语》教我学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论语读书笔记

全文共 447 字

+ 加入清单

论语》的编辑者不止一个人,有千千万万的人。

《论语》的语言简洁精练,含义深刻,其中有许多言论至今被世人视为至理。它以极具典范意义的语言。《论语》中所记循循善诱的教诲之言或启发论辩,侃侃而谈其中不少对话场景栩栩如生,生动传神。书中不仅有关于他的仪态举止的静态描写,而且有关他的个性气质的传神刻画。

《论语》成功描写了一些孔门弟子的形象。如:子路的率直鲁莽,子贡的`聪颖善变,颜回的温雅贤良,都称得上个性鲜明,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还让我知道了,孔子是个十分守礼节,连颜回死后,他都还守着礼节,不肯把车子卖掉,可见孔子多么深明大义啊!

《论语》是国学经典,涉及到人们生活诸多方面,如:如何从政,如何塑造正人君子,如何教育弟子,如何与人交往,堪称中国传统智慧的源泉和宝库,千百年来一直指导着人们修身养性,治国安邦。它所反映出来的两千多年前的社会精论,富有哲理的名言名句,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历史展现。

让我们慢慢的开始背《经典》,从底做起,知道古人的思想,从世代相传的经典中,学习到人生的哲理,丰富自己的人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论语伴我成长作文800字

全文共 780 字

+ 加入清单

在我还是一个牙牙学语的娃娃的时候,爷爷就拿着一本《论语》教我读。每每打开这本书,我竟然能异常的安静,懵懂的眼神似乎透着些许的光芒。

长大后,我更渴望能够知道书的渊源,于是找遍各种资料,查遍“度娘谷哥”,了解到《论语》是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汉代成书。主要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论语》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与《诗》《书》《礼》《易》《春秋》等“五经”,总称“四书五经”。《论语》共二十篇,四百九十二章,首创“语录体”,是中国现传扬并学习的古代著作之一。

《论语》中有几句话对我的影响很大,学习中更是让我养成了一些好的学习习惯。比如: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告诉我,在学习的过程中,只记住内容,不思考问题是不行的,是不会有收获的;然而只一味的空想而不去读书学习,不去实践,就会疑惑而不能肯定问题。在今后的学习中,我要学习和思考充分的结合在一起,这样才能将学习的效率提高,才能快乐的学习。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句话是说,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智慧!没有一个人是无所不知,无所不晓的,人都会有不懂得地方,所以我们要更努力的学习,把学到的知识尽可能运用到生活中来,用书中的道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事情。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我们见到知识渊博的人,要向他们学习,看齐,见到不够优秀的人,就应该反省自己有没有与他类似的错误。我看到别人的缺点,对他嗤之以鼻,可你有没有想到,你身上可能有些跟他很相像的错误和缺点,所以我们在看别人错误的同事,也要反省自己。

《论语》中的金句还有好多,从古至今沿用都是极好的,这些“至理名言”将会伴随我一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读论语有感500字

全文共 535 字

+ 加入清单

在小学这五年里,我读过许多的书有:《孟子》、《三国演义》、《窗边的小豆豆》、《论语》等等。其中给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那本《论语》。

孔子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也是儒学的创始人。《论语》就是记载了孔子告诉弟子们做人的道理和学习治理国家的方法。

古人云:“半部《论语》治天下。”如今我读完了一整部《论语》,知道了许多平时我不知道的做人的道理和一个人想成就大事必须具备的品格,《论语》这本对我来说是人生进步的一大阶梯。这可是儒家创始人,闻名中外的孔子。教育弟子说的话。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释文》孔子说:“不仁的人不可以长久地居于贫困之中。也不可以长久地居于安乐中。有仁德的人安于仁。聪明的人利用仁。”这句就是讲了一个做人的道理。

我还记得一开始我读《论语》的时候。没读两天就没有兴趣了,不爱读。随着年龄的增长,我知道了论语中记载的做人的道理是多么的重要,才开始慢慢的阅读《论语》开始还是觉得没什么意思。后来坚持每天阅读,感觉其中每句话都有很深傲的意思,从读完《论语》之后,我的言行举止都有了很大的改变,变得有条有理也喜欢和人交往了,结交了许多正直的朋友。

《论语》这本书里边讲的道理一直刻在我心里,永远不会忘记,他对我人生的重要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论语关于教育的句子

全文共 1644 字

+ 加入清单

教育,教化培育,以现有的经验、学识推敲于人,为其解释各种现象、问题或行为,其根本是以人的一种相对成熟或理性的思维来认知对待,小编收集了论语关于教育的句子,欢迎阅读。

1.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2.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3.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4.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5.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6.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7.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则以喜,一则以忧。

8.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9.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0.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11.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

12.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13.如有王者,必世而后仁。

14.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

15.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16.民之于仁也,甚于水火。水火,吾见蹈而死者矣,未见蹈仁而死者也。

17.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18.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19.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20.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21.吾友张也,为难能也。然而未仁。

22.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23.好勇疾贫,乱也。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乱也。

24.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25.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26.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27.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28.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

29.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30.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

31.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

32.谁能出不由户?何莫由斯道(仁义之路)也?

33.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34.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35.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36.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37.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立则见其参于前也,在舆则见其倚于衡也,夫然后行。

38.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39.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以为孝乎。

40.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41.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生以成仁。

42.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43.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44.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

45.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46.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47.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48.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49.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50.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51.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52.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53.巧言令色,鲜矣仁。

54.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55.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知及之,仁能守之。不庄以莅之,则民不敬。知及之,仁能守之,庄以莅之。动之不以礼,未善也。

56.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已者。过,则勿惮改。

57.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58.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59.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58句论语警句摘录合辑

全文共 1252 字

+ 加入清单

1、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

2、君子易事而难说也,说之不以道,不说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小人难事而易说也。说之虽不以道,说也;及其使人也,求备焉。

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4、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5、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6、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7、朝闻道,夕死可矣。

8、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9、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10、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不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11、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12、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1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4、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15、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16、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17、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18、子不语:怪,力,乱,神。

19、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20、君子欲衲于言,而敏于行。

21、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22、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23、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24、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25、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26、吾未见好德者如好色者也。

27、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28、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29、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30、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31、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32、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33、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34、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35、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36、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37、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38、寝不尸,居不容。

39、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4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42、言必信,行必果。

43、放于利而后行,多怨。

44、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胡?

45、君子周急不继富。

46、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47、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48、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49、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50、食不语,寝不言。

51、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52、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53、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54、笃信好学,守死善道。 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也,耻也。

55、德不孤,必有邻。

56、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57、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58、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论语的读后感作文300字

全文共 375 字

+ 加入清单

这个学期,我们背了一本国学金典名叫:论语。俗话说,背一本论语,管理天下都用不完。当然,我虽然只背了半本,但却让我受益深浅。

给印象很深的是这一句: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意思是君子看中情谊,而小人看重利益。人不能总是看中利益,友情比利益更加重要,利益只为了自己,而 友情却可以和大家分享。

当然,这一句的道理也很深: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意思是君子说话要谨慎,而行动要敏捷。说话时该说的说不该说的不说,不要用自己的言语误伤了别人, 行动快捷对自己的好处也很多。

然而,还有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见到贤能的人就要向他学习,见到不贤能的人就要做自省,反省自己,不让自己也犯同样的错误。

放于利而行,多怨的意思是 如果一切都依照是否有利于个人私利来行事,就会造成别人对自己的怨恨,所以做事之前也要为别人找想。

这就是在我背论语当中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几则。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论语》读后感和启发1500字

全文共 1700 字

+ 加入清单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历久弥新。儒家思想长期占据主流位置,是中华文化最明显的特征!儒家文化就浓缩在《论语》中,其中以仁这一博爱思想著称。说起论语,就想到了于丹曾写过一本《论语心得》,里面详细介绍了论语中的思想,以及这些思想在现实中的意义。下面就介绍一下我心目中对论语的理解。从初中开始就接触论语,那时就对里面的一些“名句”熟记于心,比如督促人学习的“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教授人“三人行,则必有我师”的谦虚态度,以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风度。儒家思想深深扎根在中华文化中,表现在中国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论语对于中国人来说,也绝不仅是一本书,更多的是我们规范行为,完善品格的法典。2012年,中央电视台推出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获得巨大成功,人们在感叹这是一部优秀的作品时也能体会到里面包含的儒家思想。在解释“鲜”这一词时,说“鲜”既出自五味,又凌驾于五味之上。菜品的成功就是使各种食材相互融合,取长补短,既保留各自的特色,又获取了其他食材的优点,从而获得最佳的舌尖体验。在描写制作一种鱼时,要用鱼生长的湖水煮,以最大限度的保留鱼的原味和鲜味,这就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想要获取自然的馈赠,就必须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当代社会环境污染严重,更体现出儒家思想的先瞻性和正确性,这也是儒家思想在当代社会亦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有力表现。

《论语》既是后人根据孔子和他的弟子的言行对话所编,就代表了其蕴含的思想是多人的成果,而孔子对其弟子教诲的话语确是毋庸置疑的。孔子的“因材施教”亦是对后人启发深远,即使现在,因材施教也是教育学生的重要手段。只有采用不同的手段,不同性格、资历的学生才能发挥所长,也才能各生千秋。所谓忍一时风平浪静,这是论语中中庸思想的体现,中庸即不偏不倚,淡然置之的态度。“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在当时周王朝礼崩乐坏的环境下,孔子提出中庸之道,目的就是稳定社会秩序,使原本满目疮痍的周氏王朝重新找到一丝活力。环顾当下,中庸也是大行其道,人与人之间的交际日益频繁,如何正确处理这种关系尤为显得重要。所谓“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待人接物能够做到不偏不倚,正直公正,你的人际还会有猜疑和不满吗?中庸的另一个含义是中正、平和,即指时刻保持一颗平常心,面对事情时能够面不改色,波澜不惊。人生需要淡定,人生需要中庸。孝道。“有父母,不远游”。这是孔子孔子对他弟子的忠告,虽然不知道当时对其弟子的影响如何,但是现在的年轻人必须了解,也必须遵从的指导语。横观当下,多少年轻人只顾在外打拼,只为在社会赢得立锥之地,却忽略了家里孤独的老人。老人在急切的盼望孩子们回家团聚,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悲剧仍在上演!父母对于我们期待的并不多,哪怕多花点时间陪陪他们,就足以赚钱他们脸上的微笑。“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则以喜,一则以忧。”父母的生活本可以很美好,只是没有我们的陪伴,也就变得不美好了。君子与小人。“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以义字当头,小人以利字当头。“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君子与小人的差别在于为人处事的态度自己面对利与义的抉择。子曰:“:“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做到正直,而非谄媚,阿谀奉承,即有视钱财为粪土的明智,又有舍生取义的决心,这就是君子。“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君子离我们并不遥远,只要有心,人人都可以成为君子!子曰:“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说话一定兑现,做事一定果决。这是不懂变通的小人呀!不过也可以算是再次一等的士了。“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信是做人的基本要求,古人常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而信则是这一切蓝图的前提,没有信誉,人则寸步难移。取信于人,才能换去别人的尊重,才能获得支持,做好事情。

《论语》是几千年来人们为人处事的宗旨,儒学则一直占据着传统思想的主流位置,古人学习论语以决战科举,求取功名,如今,虽然时代变了,但《论语》的对人们在现实中的指导意义仍然重大,孔子仍在几千年之前指导着人们的行为规范,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今人们也仍在不断的解读论语,发现新的东西,以求从这位老者身上获取更多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论语高中读后感

全文共 1087 字

+ 加入清单

距今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战火纷飞,当时的文人学者们纷纷思考救民于水火,解决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学派建立,后又出现了道家、法家、墨家等思想学派,于是乎,出现先了“百家争鸣”的学术思想时代。著名的《论语》就是出现在这个时代。《论语》是儒家的经典之作,被称为“圣贤之书”,是为人处世的标杆,记述了孔子及其弟子间的言语行事。从某种角度看,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是个人层面的要求,齐家是社会层面的要求,治国平天下是国家层面的要求。就我个人而言,学习论语,主要在做人做事,教育学习,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方面,对我有很大的启发。在为人处世方面提倡“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其一,“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有些人在生活中不顾他人感受,自己不想做或者不愿意做的事情强加给别人,导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疏远。看到比自己优秀的人,要多多向他学习,虚心请教,以提升自己的个人素质,看到有人犯错误了,要引以为戒,以别人得到的教训为教训,避免自己犯同样的错误。他还强调“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父母还尚在人世,作为子女来讲要尽孝道,不要去太远的地方,如果非要去的话,就要告诉父母你要去哪里,不要让父母担心。学习《论语》它会让你懂得正直的伟大,会让你知道所谓的“邪不胜正,公道自在人心”所以,你要相信这个世界总是美好的,你要相信这个世界光明磊落的人还是占大多数的。

其二,孔子在教育学习方面有很多值得当今人借鉴的地方,孔子主张“因材施教,不分贵贱,贤愚,人人都可以受教育”,此外,孔子十分强调“学思结合,知行统一”,他既重视学,又重视思,主张学思并重,思学结合。他在论述学与思的关系时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既反对思而不学,也反对学而不思。孔子说:“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让我们自己通过提问、思考、总结的学习方法,来提升自己的学习效率。

其三,通过学习《论语》,提高了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儒释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论语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显而易见。他讲述了如何成为一个真正的人。更在修齐治平上实现安邦立国的大使命。中国历代先贤,有多少人深受孔子思想感染,从而创作出更多的经典。《论语》中的“仁”、“礼”等中心论点无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正是通过学习《论语》才让我知道了,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并非只有四大发明等。这些是我对读了《论语》之后的个人心得,读书可以使人明智明理,但不同的人总有不同的感悟,《论语》一书博大精深,承载中国先贤的智慧思维,是我中华之瑰宝。希望大家可以多读一些这样的书,会让我们的人生少走一些弯路。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论语》作者简介

全文共 464 字

+ 加入清单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人。中国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

人。他是以“因材施教”和“有教无类”的教学理念来教育学生。他后来被尊称为“圣人”。孔丘 排行老二,汉族人,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是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编撰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据有关记载,孔子出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省曲阜市东南的南辛镇鲁源村);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载于语录体散文集《论语》及先秦和秦汉保存下的《史记·孔子世家》。孔子:子姓,以孔为氏,名丘,字仲尼。排行第二“子”,古代对成年男子的尊称,在春秋战国时期,拥有一定社会地位的成年男子都可以称为“子”,而且都希望别人称自己为“子”,因为“子”还是一种爵位,所谓“公侯伯子男”也。但是,真正能获得别人以“子”相称的,一般是两种人:要么在社会上公信力较高的,如“老师”;要么就是较有道德的贵族;孔子、老子属于前者。而孔子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学名人。与孟子并称“孔孟”,孔子被尊为“至圣”,孟子为“亚圣”。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论语读书笔记

全文共 349 字

+ 加入清单

论语》告诉大家的东西,永远是最简单的。《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

孔子提倡仁爱,但他并不认为应当以丧失原则的仁爱之心去宽宥所有人的过失。《论语》告诉我们,要本着平等和理性的态度去尊重每一个人,且彼此之间要留有一点分寸,有一点余地。常言道:世界是个大家庭。既然是在“家”里,就不免人各有志,人各有禀性,正如有爱螃蟹,有人爱鲈鱼,不过都是求真的一种心境。只要不越于原则,还有什么不可以真心待人,真诚说话,真情做人的道理呢!

品味人生,修身养性,其目的正是要在愉快地生活中做好这一次穿越。淡泊的襟怀,旷达的心胸,超逸的性情和闲适的心态去生活,将自己的情感和生命融入自然状态,这样才无愧与天地,也才能如孔夫子教导我们快乐地生活的秘诀那样,去找到你内心的安宁。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