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有关弘扬朱熹文化征文2篇 作文怎么写(汇集20篇)

浏览

5781

作文

508

弘扬五四精神征文

全文共 804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是五月四日,是第x个青年节。五四青年节是为纪念1919年5月4日中国学生爱国运动而设立的节日。在这个有纪念意义的日子里,我们应对这些为维护祖国的主权和独立而遭受搜捕甚至暗杀的先驱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五四运动距今已有x年了,但五四青年节却使人们牢牢的记住了这一段历史,它提醒着我们五四精神的不灭,争取自由、与黑暗斗争的精神永存。

我们现在正处在一个和平、稳定的不断发展的国家中,我们不需要中断学习去卫国斗争,不需要用血来证明自己对国的忠心,但我们需要用自己的奋斗、自己的拼搏,为祖国的发展贡献力量。

早晨漫步在校园之中,能看到成绩优秀的同学在宣传栏里对我们的微笑,使我们平添了几分斗志、想同他们一比高下;步入操场,同学们意气风发、热汗淋漓,使我们感到了如火般富有激情与活力的青春;到教室门口,同学朗朗的读书声、激烈的辩驳声、友善的劝诫声,声声入耳,句句入心,使我们感到了作为学生的幸福与责任。

无疑,我们只有努力学习才能提高自己的水平,受到更进一步的教育。我们的努力,不仅为了自己、为了家人,更为了祖国。

国家统一,我们才能免除颠沛流离之苦;国家强盛,我们才能在世界民族之林中自尊的生活。我国的军事力量较之资本主义国家还存在着一定距离。我国的科技水平较之一衣带水国家日本也存在较大差距。GDP是衡量国民经济发展情况最重要的一个指标,但我国的人均GDP却不到世界平均数的一半!

而导致这些状况的原因全部是因为我国的原始性创新能力不足,高端人才稀缺。由此可知:我们只有成为国家需要的的人才,方能为国作出更大的贡献!

为此,我们只能努力地学习,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养,勇敢地同不文明行为作斗争;从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做起,严格要求自己,遵守校规校纪。做一个优秀的具有时代精神的文明中学生。

让我们在五四精神的指引下,释放出体内的能量、尽自己最大的力量,发挥青年的智慧与风采,乘风破浪、与时俱进!为自己、为祖国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弘扬雷锋精神征文

全文共 785 字

+ 加入清单

“学习雷锋好榜样,忠于革命忠于党……”这嘹亮的歌声响彻大江南北,雷锋精神融进了每一个人的行动中。爷爷奶奶在学习,爸爸妈妈在学习,我们在学习,将来我们的下一代也要学习,雷锋精神永放光芒!

学雷锋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见到同学微微一笑;见到老师礼貌问候;公交车上,文明让座;游山玩水,爱护环境;在家中,帮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节约用水节约用电,当别人需要帮助时,伸出援助之手……

星期天早上,我家附近的大市场热闹非凡,赶集的人从四面八方汇聚而来,有卖菜的、卖衣服的、卖生活小用品的……叫卖声一片,人们选着自己需要的物品,同小贩们讨价还价。我看着忙碌的人们感觉十分的有趣,也来凑热闹。我看好了一块手表,想要买下它,看了看手里紧撰的十元钱,这是妈妈让我买酱油和盐的钱,妈妈还等着做饭呢。我无奈的放下手表,摇摇头,继续向超市走。忽然前方不远处传来阵阵歌声,我好奇的走过去,有一位失去双腿的老伯伯趴在一块木板上,双手吃力地支撑着地面,慢慢向前挪动着,旁边围着的人议论纷纷,真可怜。我不由的有些哽咽,连忙把十元钱放进老伯伯身旁的杯子里,老伯伯不停地说着谢谢。后来又有几个人也从兜里掏出了钱放进了杯子里,老伯伯感动的流出了泪水。我空着手往家走,回去怎么和妈妈说呢?卖东西的商贩这时开始收摊了,包装纸、塑料袋、废纸盒扔了一路,环卫工人正忙着收拾它们……这时前面那辆脚蹬三轮车上掉下了一个盒子,我快步走上前捡起来,大声喊着:“喂,停一下,您的东西掉了。”那人回头朝我笑笑接过了盒子。我回到家告诉妈妈发生的一切,妈妈并没有责备我,拍了拍我的肩:‘‘宝贝,你做的是对的,做好事并不难,难的是要经常做好事。’’我点了点头记住了妈妈的话。

我要做个雷锋式的好少年,从身边的事情做起,从点点滴滴做起,养成良好习惯,培养高尚品质:在家庭,做个好孩子;在学校,做个好学生;在社会,做个好少年,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弘扬革命精神增强文化自信发言稿

全文共 892 字

+ 加入清单

六月,我们小组经过策划后终于向伏虎山烈士陵墓群进发。尽管这座烈士陵园并没有多么的雄伟,也没有特别地震撼人心。但是,革命烈士的思想和精神却还是深深地打动着我们每一个前来参观的人。在这里安葬着孙武、吴兆麟、刘公、蓝天蔚、刘静庵和蔡济民6位辛亥志士,郝梦龄、张森等抗日将领以及**早期领导人李汉俊等。身处在这样的一座烈士陵园中,我不禁被这些革命者当时的革命情怀所打动。

由于时间有限,所有的陵墓中,我只对李汉俊同志进行了针对性的了解,其他的一些陵墓也略微的了解了一些。从他的身上,我学到了一些难得可贵的品质。首先,他是一个彻彻底底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者。自他从日本留学回来后,就积极的参与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工作,还萌生了建党的念头。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马克思主义这样一个全新的思想体系,能够在中国站稳脚跟并最终能成为整个中国所共同信仰的思想体系,李汉俊同志的功绩是不可磨灭的。

开国元勋董必武曾经这样形容李汉俊,“他是我的‘马克思主义老师’。”像这样的一位马克思主义者必须受到我们的尊敬,我们也应积极地向他学习,像一位合格的马克思主义者迈进。其次,他在革命中敢于牺牲一切的精神同样地感染着我们。在召开一大的时候,所有的参与者都是他和李达两位同志一起写信并邀请的。一大期间,也是在李汉俊同志的哥哥家里面开的会,而他哥哥却对此毫不知情,还以为是李汉俊的同事。

后来的法国搜捕队来搜寻的时候,也是李汉俊顶着危险和对方周旋,最终使会议顺利召开。像这样的事迹数不胜数,毛泽东同志也为李汉俊写到:“李汉俊同志在革命斗争中光荣牺牲,丰功伟绩永垂不朽!”可见,他为了革命事业的胜利,付出了自己全部的心血,勇于牺牲自己的一切。像这样的大无畏精神,同样是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的。

最后,我还学到了不管我们身处何种条件下,我们都应该铭记自己的使命,都应该坚持自己的理想不放弃的锲而不舍的精神。李汉俊一生多灾多难,但是他却一直坚持自己的信念不放弃,无论到哪里都积极地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优良传统。

经过了这次的实践活动,我们都深受革命精神所感染。相信所有的这些感动与精神都将会成为我们成长道路上的一笔宝贵的财富。

展开阅读全文

篇3: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征文

全文共 901 字

+ 加入清单

阳春三月,春风和煦,万木吐绿,百花盛开,一切都充满了生机与活力。这个季节的我们,也特别的活泼好动。然而,我们在活泼好动之余,有没有考虑过这么一个问题:今天,我们的言谈举止,文明了吗?礼貌了吗?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文明礼仪之邦,讲文明,懂礼貌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我们这个美丽的校园里,文明礼貌也无处不在,它像绵绵细雨,滋润着大地,像阵阵微风,吹进人们的心田。同学们之间互相帮助,互相理解,团结友爱,尊敬师长,文明之花常开放在我们美丽的校园。但是在我们的校园中还存在着许多不文明现象。

譬如,我们总能看到一些与我们美丽校园极不和谐的白色垃圾,总能听到一些不堪入耳的脏话,总能目睹到同学之间不该发生的指责与大骂的“唇枪舌战”。有的同学甚至在公共场所随地吐痰,给我们生活的空间埋下一颗颗地雷,有的同学甚至不注意爱护公共财物,在白色的墙壁上乱涂乱画,在崭新的课桌上刻字留念,殊不知留下的却是臭名和唾骂,还有的还对“请爱护花草”的警告语视若无睹,为了少走几步路,随意践踏草坪,竟深深踩出一条路来,正像鲁迅先生说的那样,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作为一名中学生,传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我们的使命。如果我们每个同学都能见到老师问声好,见到同学打招呼,同学之间和睦相处,事事讲文明,时时讲礼貌,那我们便能生活在一个非常美好的世界中,别人也会因为我们的存在而感到幸福。作文

作为一名中学生,爱护校园,美化环境,同时也是我们的另一个使命。当你扔出手中的垃圾时,请你多走几步,把它放入垃圾箱;当你看到地上飘着纸片时,请你弯下腰,把它捡起来;当你随地吐痰时,请你为他人想想,别人会因为我而生病的。如果我们每一位同学都能这样做,这样想,那么,我们的校园一定会更加美好。

原我们所有的同学都能与文明同行,与礼貌同在,让文明礼貌永远伴随着我们。文明礼貌之月并不只是三月,我们应该事事讲文明,时时讲礼貌。从自己做起,从眼下做起,把文明礼貌当作我们人生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同学们,行动起来吧,从此刻出发,做一个文明好少年。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努力,让文明礼貌之花开遍我们美丽的校园,也让文明礼貌之花盛开在我们每一个同学的心中!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弘扬朱熹文化征文2500字

全文共 5527 字

+ 加入清单

朱熹是百科全书式的思想家。他对中国文化的哲学、经济学、政治学、经学、伦理学、历史学、文学、教育学等各个领域,都作了全面系统的梳理总结和创新。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弘扬朱熹文化征文的内容,欢迎大家查看。

东周出孔丘,南宋有朱熹。中国古文化,泰山与武夷。这首脍炙人口的小诗,作者是当代中国著名历史学家、思想文化史专家、享年103岁高龄的蔡尚思教授。1988年,时年83岁的他参加武夷山朱熹研究中心成立活动时吟诵了这首诗。这首诗高度概括了中国思想文化史,科学评价孔子朱子对中华文化的伟大贡献。确实,孔子朱子是对中国思想文化史产生最大影响的两位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在孔子逝世1500年之后,朱子顺应中国社会发展和时代前进的要求,忠实继承、创新发展孔子思想,把中华文化推进到成熟发展的新阶段。学习朱子文化,对增强文化自信、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现实意义。

朱熹,字仲晦,号晦庵。远祖在山东,与孔孟是同乡。后迁居徽州。祖上本为“婺源著姓,以儒名家”。1118年,朱熹父亲朱松中了进士,1123年被任命为建州政和县尉。由于家境窘迫,朱家将祖上遗留的百亩田产抵押,一家八口,举家迁到福建政和。朱熹祖父朱森被称为朱氏“入闽始祖”。其子孙则世代居闽。

1128年,朱松调任南剑州尤溪县尉。因为主张抗金受到秦桧迫害。不久被降职为泉州石井镇监税。朱松家人则仍寄居在尤溪郑安道家。1130年,朱熹出生于美丽的福建尤溪。

朱熹早慧。他幼年时就有很强烈的好奇心。有一次,朱松指着天对他说:“这就是天”。朱熹反问道:“天之上为何物?”何为天?天之上为何物?这个问题,整整陪伴朱子一生,成为他终身探索的哲学命题。

福建尤溪建瓯,风光优美、民风淳厚。在这里,朱熹度过幸福的少年时光。朱松对他启蒙教育,精心培养,使他养成刻苦读书认真思考的习惯,养成少年儒者的良好品行。这两地都留下朱熹刻苦读书的许多故事,也留下他与小伙伴嬉戏沙洲,默然画卦的美丽传说。1143年,小小年纪的朱熹生活发生重大转折。主战派的父亲目睹国家危难,日夜忧心,竟一病不起。朱松临逝世前,写信给崇安(今武夷山市)五夫刘子羽,把14岁聪慧懂事的儿子朱熹托付给他。抗金名将、一代英豪刘子羽与朱松志同道合,都忠心护国、反对求和。此时的刘子羽也因反对和议而于1142年被罢官回五夫里。朱松对朱熹寄予莫大希望,含泪让朱熹前往五夫,投奔刘子羽,拜“武夷三先生”胡宪、刘勉之和刘子翚为师。刘子羽不负朱松的临终托付,在五夫里建造了新房子,让朱家母子居住求学。朱熹在五夫认真读书,成了家。十九岁考中进士。

朱熹从政时间不长。所谓“仕于外者共九年,立于朝者四十六日”。朱熹二十二岁授左迪功郎、泉州同安主簿。这是朱熹第一次为官。他把“视民如伤”匾悬挂在同安县署大堂之上。他大力发展同安教育。作为有理论素养的政治家,年轻朱熹把从政与学术研究结合起来。朱熹最具特色的格物致知的思维方法也是在同安开始形成。在同安,他深入田间村舍,帮助农民解决生产生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理事办事过程,对所接触到的事物追根究底。这样的从政实践,使朱熹获得许多真知。他感悟到了解事物须正心诚意,体验事物时须了解事物原貌,顺从事物自身的规律。在任上就要为百姓多办事。在以后的任内,朱熹都坚持这样执政风格,受到各地百姓衷心爱戴。他后来在武夷山创立“五夫社仓”被誉为民间救济事业的创举。三年同安从政经历构成他的格物致知理论的思想和实践基础。朱熹认为,“官无大小,凡事只是一个公。若公时,做得来也精采。便若小官,人也望风畏服。”真德秀把朱熹从政准则概括为“律己以亷、抚民以仁、存心以公、为事以勤”四事箴。朱熹认为,“为政以德者,不是把德去为政,是自家有这德,人自归仰,如众星拱北辰。”据记载,朱熹入仕后被朝廷委以实职达17次,但朱熹到岗任职的有同安县主簿、江西南康军知军、提举两浙东路常平茶盐公事、漳洲知府、潭州知府兼荆湖南路安抚使和焕章阁待制兼侍讲,共6次、约9年时间。

朱熹同安任期满回故里,便致力学术研究和讲学。孝宗即位,曾多次召用,他辞而不就。此后四十年,朱熹矢志不渝,安于艰苦贫穷的讲学著书生活。

朱熹二十四岁拜李侗为师。李侗是对朱熹影响最大、也是最重要的老师。朱熹多次向李侗问学。李侗一再嘱咐他要在“涵养处着力,正是学者之要,若不如此存养,终不为己物也。”

朱子属历史上读书最多、领悟力最强的学者。他一生都在读书、著书。历史上流传的“朱子读书法”,即“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己体察、着紧用力、居敬持志”。要求读书应该按照知识内在次序和规律,逐步学习掌握,不可囫囵吞枣,急于求成。读书既要熟读成诵,又要精于思考。虚心涵泳中的“虚心”,是指读书时要虚心细心,反复思考、细心玩味。切己体察,则强调读书须结合自己生活体验,并见之行动,身体力行,在生活中对照检验书本知识。他要求抓紧时间读书,专心读书,持之以恒。

朱熹一生勤于讲学、诲人不倦。他创建和修复了许多书院,建立的第一所书院是寒泉精舍,修复的第一所著名书院是白鹿洞书院。白鹿洞书院初建于南唐,到南宋已是断垣残壁,朱熹出任江西南康军的郡守,上庐山访求白鹿洞书院的遗址,组织重建书院。他制订《白鹿洞书院揭示》,提倡博学、审问、慎思、明辨,强调修身、处事、践行的原则,对中国书院教育发展的产生很大影响。朱熹晚年出知潭州时,主持修复了岳麓书院。他以《白鹿洞书院揭示》为学规,以《四书集注》为教材,到学院授徒讲学。白鹿洞书院和岳麓书院是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中的两个,它们都因朱熹而名扬天下。

朱熹教育思想博大精深。他深刻总结历代教育经验,认为教育应分为“小学”和“大学”两个阶段。8--15岁为小学教育,目标是学习初步的文化知识技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圣贤坯璞”。 15岁以后为大学教育,任务是培养国家所需要的人才。与重在“教事”的小学教育不同,大学教育内容的重点是“教理”,即重在探究“事物之所以然”。对于大学教育方法,朱熹强调自学为主,辅以老师教导,主张开展切磋交流,在自学、教导、切磋交流中提高。

朱熹继承周敦颐、张载、二程,融汇释道,构建了“致广大、尽精微”的哲学体系。这一体系的最高核心范畴是“理”。理,是先于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形而上者。理先于气,理比气更本源。气是理的表象,有发展变化的能动性。理是事物的规律。社会伦理也是理的表现。

朱熹深化孔子“仁”的认识。他提出,“仁乃天地生物之心”,仁是自然万物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动力和源泉。自然的本质是“仁”,是宇宙意志的根源,是生命的基础和不竭动力。朱熹认为“天地之大德曰生”。天地万物的生生不息是自然界本身所具有的本性和特性。自然万物都蕴含着生生不息的潜力,根本的原因是天理本身含有“仁”的基因和要素。这种基因和要素决定了自然万物呈现出发展变化的不同状态。人从自然中走来,人的生命也蕴含着仁义礼智信的基因和要素。由“天地生物之心”所规定的万物之间的发展变化,构成了生生不息的自然生命史和人类社会发展史。

朱子一生致力于对经典的重新诠释。朱子对孔子儒家经典《五经》和重要文化典籍作深入研究,编撰《大学章句》、《中庸章句》、《论语集注》、《孟子集注》,形成《四书章句集注》(简称《四书集注》或《四书》),使之成为在中国文化史上产生广泛而深刻影响的新的文化经典。

从历史看,孔子总结了夏商周到春秋的文化,创立了儒家学派,成为中华文化的主体部分。面对佛教道教对儒家文化的冲击,朱熹融汇重建儒学的基础和体系。这是极为庞大而复杂的文化工程。原先的《五经》不包括《论语》和《孟子》。《论语》在汉代不过是小学的教材。而《孟子》在北宋之前也是不受重视,甚至连经书都不算。朱熹认真研究《五经》,认为《周易》主要是卜辞,是占卜之书。《礼记》是礼仪制度的汇编;《尚书》与《春秋》属于记载历史的书;而《诗经》则是诗歌总汇。《五经》内容丰富而且庞杂,表达的意义不够集中、明确,无法形成足以与佛教道教抗衡的思想理论体系。

朱熹重新选定文本。他将《论语》、《孟子》和《礼记》中的两篇文章《大学》、《中庸》合并为《四书》。他以极大的理论勇气,深入细致研究《四书》。他将《大学》区分为经和传,在注释时广泛吸收了汉唐和当代学者的研究成果。他在文本研究时发现《大学》仅有载“格物致知”字样,但没有解释。他认为流传原本丢了“释格物致知义”,补进“即物穷理”等134字,使《大学》逻辑通顺,文气贯通,意义完整,也使“格物致知”成为新儒家重要思想和实践指南。他还明确把《大学》作为《四书》首篇。他认为《大学》确定的“三纲领、八条目”,明确提出儒学的宗旨和纲领。“三纲领”即:“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八条目”是指修身与学习的过程,即:“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四书》的产生,使中华文化有了新经典。有力的突出孔子和孔子思想,维护和巩固了孔子思想的主导地位。

朱熹是百科全书式的思想家。他对中国文化的哲学、经济学、政治学、经学、伦理学、历史学、文学、教育学等各个领域,都作了全面系统的梳理总结和创新。朱熹有很高的艺术修养,与朱子结交的朋友也是文学艺术修养很高的人,如陆游、辛弃疾等人。朱熹的诗文受到后人喜爱和追捧。朱熹认为,文皆从道流出。文从心里流出,强调文道合一,文道同源。他提倡文艺创作宜深入百姓日常生活之中,形象称之为“通身下水”他一生创作各类散文游记等2777篇,创作诗词1167首。

朱熹不仅实现了理论的时代化,还致力于理论的大众化普及化。他注重理论普及化读本的编写,重视民俗改造和社会礼仪的重建。著名的《朱子家训》字字珠玑,提出为人处事一系列规则。如:“见老者,敬之;见幼者,爱之。有德者,年虽下于我,我必尊之;不肖者,年虽高于我,我必远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手书了“读书起家之本;循理保家之本;和顺齐家之本;勤俭治家之本”。

晚年,早已名满天下的朱熹,为宁宗进讲《大学》。耿直清廉的他对朝政多有批评,使平庸的宁宗不满。宁宗以干预朝政的罪名,把他逐出朝廷。朝廷一些守旧平庸的官员容不得朱熹的清廉正直,容不得朱熹的创新理论。他们恶意编造种种谎言,攻击朱熹的学说为“伪学”。他和他的学生弟子受到残酷迫害。这在历史上称“庆元党禁”。1200年,朱熹在建阳考亭忧愤而死,享年七十一岁。作为治学极为严谨的学者,朱熹临死还在修改《大学诚意章》。

创新理论、真理的光辉总是抵挡不住的。作为民间学者的朱熹,他的思想逐渐被社会接受。1209年,这场历时十年学术迫害的“党禁”终于平反。宋朝廷赐诣朱熹曰“文”尊为朱文公。理宗肯定朱熹思想“有补于治道”,“历万世而无弊”。1212年,朱熹《四书集注》被朝廷列为国学。他制定的《白鹿洞书院揭示》被颁发太学遵行。明朝以《四书》为科举取士之书。1455年、1523年,先后赐建安(今福建建瓯)、婺源的朱熹后裔为世袭的翰林院五经博士,同时推行祭朱制度,同祭孔一样,每年春秋两季。1712年,康熙下诏朱熹配祀孔庙“十哲”之列,朱熹牌位进入大成殿。康熙称朱熹为“集大成而续千百年绝传之学,开愚蒙而立亿万世一定之规”。亲书“学达性天”匾额赐予武夷山紫阳书院。

孔庙是中华民族文化圣殿,承担着文化传承与教化、促进中华民族融合与统一的功能。进入孔庙的,都是为中华民族文化繁荣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学者。自春秋以来,从祀孔庙者152人。其中孔子弟子77人;生于宋朝之前者31人,之后者44人。在宋朝之后44人中,福建13人。他们是:游酢、杨时、罗从彦、李侗、朱熹、黄干、蔡沈、陈淳、真德秀、蔡清、黄道周、李纲、胡安国,如果加上朱熹父亲朱松、蔡沈父亲蔡元定,则有15位福建学者进入孔庙。同时朱熹是春秋以来,唯一列入十哲,进入大成殿的圣人,显示了朱熹在中国文化史的独特的崇高地位。

著名学者钱穆指出,“在中国历史上,前古有孔子,近古有朱子。此两人,皆在中国学术思想史及中国文化史上发出莫大声光,留下莫大影响。旷观全史,恐无第三人堪与伦比。”

孙中山认为:“中国有一段最有系统的政治哲学。在外国的大政治家还没有见到,还没有说到那样清楚的,就是《大学》中所说‘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把一个人从内发扬到外,由一个人内部做起,推到平天下止,像这样精微发展的理论,无论外国什么政治家都没有见到、都没有说,这应是我们政治哲学知识中的独有宝贵,是应该要保存的。”

著名学者子安宣邦教授说:“在近代东方哲学中,唯一能够与西方在体系规模上等量齐观的,只有朱熹的哲学体系。毕竟东方哲学思想能够踏出海外,并且在国外为此特别举办研讨会的,至今也只有朱熹一人”。

英国科学史家梅森在其《自然科学史》一书中评价说:“宋朝最出名的新儒家是朱熹”。李约瑟在《科学思想史》上称朱熹是“中国历史上最高的综合思想家。”又说:“朱熹是第一个辨认出化石的人。”还说:“最现代化的欧洲的自然科学理论基础应该归功于庄周、周敦颐和朱熹等人的,要比世人至今所认识到的更多。”“朱熹在没有产生一个牛顿型的宇宙观之前,先已产生了一个爱因斯坦型的宇宙观。”“中国最伟大的思想家朱熹(12世纪)曾建立起一个比(近代)欧洲任何思想都较接近于有机哲学的哲学体系”。

1999年,联合国世界遗产委员会授予武夷山为世界文化遗产,称武夷山是后孔子主义(朱子理学)的摇篮。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是促进民族复兴的宏大工程,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中华文化主流是孔子文化和朱子文化。我们要深入学习研究,努力实现孔子文化和朱子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从传统文化中汲取有益成分,为培养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一代共同努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大学宿舍文化征文3000字

全文共 2948 字

+ 加入清单

大学的寝室,四方的兄弟、姐妹共同组成的家,家中的文化来自四方,四方的文化激荡起耀眼的光花,只有同学们了解并感受到了文化的存在与美好,这个家才能文明、才能和谐。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宿舍文化节征文的内容,欢迎大家查看。

新的一次文明宿舍的评比开始了,我宿舍的每位成员,严格遵守学校及院里的有关公寓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在各个方面都积极配合。经过几个月的磨练,我们深刻地体会到了作为一名合格大学生的基本素质。这一次我宿舍积极开展争做文明大学生活动,有效地配合了学校关于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规范等方面的方针和政策。

在大学里,家字代表的是宿舍。大学宿舍是个充分体现个性的绝佳场所,尤其是我们大一新生的栖息之地,我们的宿舍实在是个风光无限,竞看风流、快活的地方。寝室是我们讨论的地方。我们在饭香四溢的时候进行,有说有笑,开口就是思故乡情,各说各的家乡好,呆在小屋是一种幸福。幸福,不是一株无限之树、一茎无叶之草。幸福之花,需要付出拼搏的热血与汗水的滋养浇灌,才能绽放盛开,芳香四溢。我们在这个小屋努力拼搏、奋斗,不让时间从我们身边溜走。生活在一个好的环境中是一件幸福又很快乐的事,庆幸的是我们的宿舍就是这样,让我们深深感到的自己的幸运。

不同的地域和不同的文化使大家拥有不一样的性格,我们就好比一堆散乱的沙子聚集在一起,我们都很团结,从不为了一点小事斤斤计较,这也是我们快乐生活的关键所在。少了面红耳赤的争执,少了尔虞我诈的算计,少了不合人群的自私,等等,无形之中增添了一份浓浓的友情。

我们515宿舍,自从跨进海南经济学院校门走到一起,就为我们这个家出谋划策。努力营造一个具有温暖、友爱、积极向上气氛的新时代文明宿舍。

515是我们的家。在这个大家庭里,我们彼此之间有了更多的姐妹。我们平时十分重视保持宿舍的清洁卫生,坚持每周集体进行一次大扫除,包括对门窗、地面、桌面的清洁,我们的生活用品,书籍都摆放得整整齐齐,给人以美的感觉。每当回到宿舍,压抑的心情就会感受到舒畅了好多。每逢周日我们都要组织一次大清扫,宿舍每个人不分你我都自觉得投入进来。

学习是我们大学生涯的首要任务。我们刚进大学的时侯并没有完全脱离高中生的影子,没有正缺处理好学习和生活娱乐的关系,曾经有过失落感,但是我们很快认识到我们的看法之片面,我们互相交流心得和体会。并向高年级的学姐学长求教。很快我们就找到了正确的学习方向,明确努力的目标。并很快融合到了这个大家庭里来了。我们带着不同的习俗度过了短暂的两个多月。有喜有忧,有乐有悲,喜怒哀乐。我们彼此生活在一片空间里,理解,关爱,奉献爱心,始终左右我们每一个人。我们以极高的热情争当文明寝室,我们一直在努力,我们要做到最好。

转瞬即逝,时间已在不知不觉中过去了大半个学期,想想开学伊始的军训,那些情形每每在眼前浮现,虽然苦,虽然累,但是我们从中受益,化成了我们一生的财富,也成就了我们寝室的优良作风我们宿舍的同学,学习目的明确,学习态度端正。宿舍成员曾多次在室长的带领下多次去上自习,事情虽小,但足看出宿舍成员团结友爱、努力学习的精神风貌。争取在期末考试当中获得良好的成绩。现在我们宿舍的目标是大学英语四级,大家都鼓足了劲要拼一拼,我相信在我们的共同的努力下我们会取得更大的进步的,给我们大学生活交一份满意的答卷。我们虽以是大学生,但毕竟待人处事方面还有很多不足,对社会的认识不足,所以我们常常开展寝室讨论会,交流生活和学习方面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及讨论一些时政要闻,既丰富了生活增长的知识更重的是增加了宿舍团结的氛围。在宿舍内形成了浓郁的学习气氛。大家勤奋进取、坚持不懈、互相友爱,每当有同学生病的时候,我们会在身边鼓励他,帮他带饭请假或是送他去医务室,无微不致的照顾他,让他感受到家的温馨。

思想是灵魂,作为跨世纪的新一代,我们不仅要善于学习,勇气钻研更要思想上的进步,以实际行动想党组织靠拢,我们都积极的递交入党申请书,我们等待党组织的考验。我们在学习形成了互帮的好习惯,有着良好的学风。宿舍成员积极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拥护中国******。并多次运用这些原理在宿舍进行讨论。我舍同学都有强烈的集体责任感和荣誉感,积极参加学院以及学校的各项活动,并严格按照合格大学生的标准要求自己,积极提高自身素质和政治觉悟。

在工作上,我舍有4名同学成功的加入学生会,并且在里面积极表现,得到一致的好评。我们在工作上不分等级,个人的事就是大家的事,平时我们总能很好的平衡学习与工作的关系,不会因为工作而把学习的耽误了,在工作中我们也不断学习把现在的工作都当作是为以后到社会上的一种提前实践。我们在当中找到自己的不足和缺点,并不断改进和提高,在处理好个人问题的同时我们会帮助其他同学,以达到共同进步的目标。我们也是一个集体的一员,有着强烈的集体容誉感,在教育班组织的活动中都积极的参加。并和大家一起维护集体的团结与进步。

宿舍卫生方面,不用说,是我宿舍的强项,每天轮流打扫卫生,并每人自觉整理自己的床位及书桌。东西摆放有序,从没有过东西丢失现象的发生。宿舍始终保持干净、整洁。每天都打扫,就算哪天没检查我们也当作和平常一样一丝不苟的完成打扫。每逢周日我们都要组织一次大清扫,宿舍每个人不分你我都自觉得投入进来。正是我们大家有着一种宿舍是我家,家的干净靠大家的信念,所以我们深信我们有足够的信心获得文明宿舍的称号

我们是一个集体,但又各司其职,有不同的理想不同的爱好,有时我们会为一个起争执,辩的面红耳赤。但是这并没有伤害我们的友情,相方使毕次跟加理解对方在一定方面答成公识。有时言语过激时彼此的相视一笑就有回到平常的状态了,这就是友情的神奇,我们是一家人,我们因为缘份而走到了学12-515这个小家了,我们深知友情的珍贵,所以我们很珍惜,我们在一起共同演绎着光彩人生。这才使我们更象一个个体,体现了它独特的魅力。这是学12-515寝室的标语。

宿舍虽小,但感情在这里凝聚,梦想在这里交汇,一种独特的宿舍文化也已经成为一种文明,成为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给我们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和休息环境。让我们学会了如何更好的与人相处,宽以待人,也让我们感受到了团结的力量和友情的珍贵。

人无完人,尽管我们都尽职尽责做一个标准文明有为的大学生,难免会出现一些不检点不令人满意之处,但我们相信,团结的力量大于一切,这种缺失不会影响到我们之间的友谊。

宿舍就是我们的一个小舞台,我们每个人都是其中一个不可缺少的角色,在这里我们用自己的青春和才能谱写着一个个故事,虽然故事不大,但每个都令我们难以忘怀,它们深深的刻在我们心中,它是我们的一种财富,或许以后的某一天回想起来我们会知道我们曾经拥有过那段友情,一起奋斗和拼搏过。不会忘记我们是515的一员,不会忘记我们在515的日子。

我们宿舍成员认为我们做得好是老师教导我们的结果,我们会继续保持我们良好的作风,以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为目标,让我们的宿舍变得更舒适,从而使我们每个人回到宿舍都有归家之感。

希望我们这一次的申请能得到老师们的认可。老师,我们会继续努力的,我们争取文明宿舍的光荣称号永远扎根在我们宿舍。

515让我们一起舞动起来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关于感知文化爱我浙江征文500字

全文共 1075 字

+ 加入清单

【篇一】感知文化爱我浙江征文

我的家乡在浙江省的金华,那是一个美丽富饶的渔米之乡。那里有许多特产比如香喷喷的酥饼,远近闻名的火腿等。在这里面我最欢的就是酥饼,你吃酥饼的时候会感觉到第一口是脆、第二口是香、第三口就能吃到甜美的鲜味了。

请大家跟我走近金华的大街小巷吧!金华有许多景点比如美丽的双龙洞、凉爽的地下长河和著名的诸葛八卦村等。在这里面最好玩的要属地下长河了,地下长河的洞壁上亮金金铁要是你坐船进来游玩,一阵阵凉风吹来你会觉得自己进入了梦中,伸手抚摸那清凉的河水你会觉得自己在仙境。

欢迎你来金华玩,如果你来了我一定会让你玩的开心,吃的痛快!我爱我的“妈妈”——迷人的家乡:金华

【篇二】感知文化爱我浙江征文

浙江是旅游的好地方,有著名的杭州西湖,水乡古镇——乌镇,海宁盐官的观潮胜地,著有“小西湖”之称的海盐南北湖等等。许许多多的名胜古迹使浙江人民笑开了花。

西湖三面环山一面临城,面积五点六五平方公里。那一泓脉脉含情,明净鲜活的泉水,就涵藏在这连绵起伏,若隐若现的层恋叠嶂之中;鼎足而立的湖中三岛--小瀛洲、湖心亭、阮墩环碧,就像三颗绿色的宝石,巧妙地镶嵌在这碧玉似的镜面上,而苏堤、白堤则像两条飘逸在这镜面上的缎带。水映山色,使山色更加秀媚;山衬水态,使水态愈显柔情。这山与水美妙和谐的结合,使游人有置身画图中的感受。

西湖不仅有如画的自然风光可供游赏,更有数不清的古迹名胜足供寻访。湖畔名城杭州,唐时已称"东南名郡",五代的吴越国和南宋王朝均在此建都,其紫禁城就在西湖南岸凤凰山麓。沿湖数不清的宝塔古刹、优美园林、楼台轩榭、碑刻摩崖,更为秀丽的西湖增添了脍炙人口的人文景观。“水光滟潋晴方好,山色空蒙胧雨亦奇。若把西湖比西子,淡汝浓抹总相宜。”西湖,是一首诗,是一幅天然的图画,是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西湖十景形成于南宋时期,基本围绕西湖分布。苏堤春晓、曲院风荷、平湖秋月、断桥残雪、柳浪闻莺、花港观鱼、雷峰夕照、双峰插云、南屏晚钟、三潭印月,西湖十景各擅其胜。云栖竹径、满陇桂雨、虎跑梦泉、龙井问茶、九溪烟树、吴山天风、阮墩环碧、黄龙吐翠、玉皇飞云、宝石流霞这新西湖十景更是美论美幻。西湖美不仅是自然美的翘楚,更是人工美和伦理美的和谐统一。这里有数不清的古迹名胜和现代建筑。灵隐寺、飞来峰、六和塔、岳王庙等 使神化丹青的西湖,更得世人的欣慕和敬仰。

1.小学生关于端午节的征文

2.关于美丽新平度文明新生活征文【荐读】

3.小学生关于五一劳动节征文汇编

4.关于5.12护士节征文:白衣天使

5.关于新时期如何学习焦裕禄精神征文

6.关于创建文明城市征文【精选】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弘扬长征精神征文

全文共 746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是新时期新一代的青少年,我们身为中华民族的儿女,祖国的历史让我们震憾。我们要学习五四精神,学习先辈放眼世界,坚定不移,执着追求的坚强意志,学习先辈爱我中华,宁死不屈的爱国精神。我们要努力拼搏,奋发图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我们要继承五四精神;继承先辈震撼中国的意志;继承先辈永垂不朽的爱国精神;继承先辈前赴后继英勇无畏的牺牲精神!让先辈们放心,昨天他们在枪林弹雨和外来侵略者的欺压下,未完成的事业,我们这一代青少年要奋起直追,勇往直前,帮他们去完成!明天中国的辉煌,要靠我们这一代青少年,我们要在五四阳光的照耀下,双脚踏着东方巨人坚实的臂膀,扬起黑头发黄皮肤的头颅,骄傲地向全世界宣布:“我们是中国新一代的青少年!我们要以五四精神为动力,把我们的祖国建设成更加繁荣富强,更加辉煌的东方明珠!”

五月是我们青少年的象征。梁启超说:“少年强则国强。”我们要像初夏多姿多彩的鲜花,开遍祖国的大地;要像初夏嫩绿的树枝,努力撑起一片片绿荫,为我们伟大的祖国遮风挡雨!

我们是祖国未来的希望,是中华民族前进的动力。作为中华儿女,我们必须提高自我,改善自我,完善自我,用全新的自我,去塑造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尽管向着成功进发的旅途会有坎坷,但我们一定要坚强,要挺直不屈的脊梁,去完成先辈未完成的伟业!

我们要在逝去英灵的注视下,做好我们所做的一切,向着理想的目标迈进。我们要做到遵守纪律,勤奋学习,互帮互助,团结友爱,共同开创美好的家园!要以崭新的姿态,迈出坚定的“步伐”,走向未来!

在这充满激情的五月,在这生机与活力的五月,让我们合着节拍唱起五月的赞歌,让青春的旋律光彩夺目更有意义!让青春的舞姿更加多姿多彩!让五四精神传承发扬!让我们的明天在世界舞台上迈出坚实的脚步!让我们未来的历史记录下最璀璨的诗篇!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弘扬朱子文化传承中华美德书信

全文共 882 字

+ 加入清单

朱熹(1130-1200),字元晦、仲晦,号晦庵、晦翁等,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和教育家。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随着中国的崛起,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朱子文化不时地焕发出智慧的光辉和远见的卓识。

福建朱氏后裔顺应潮流组建社团,加强朱氏成员联谊、沟通,凝聚人心,汇集力量,在社会、单位、乡村、邻里之间,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朱子文化,构建和谐社会,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为更好地传承弘扬朱子文化,经座谈会讨论,现倡议如下:

(一)发挥朱氏宗亲社团组织优势,广泛开展联谊、沟通和合作,搭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朱子文化的工作平台,促进社会经济和谐发展。建立朱氏宗亲社团联系会议制度,由各地(市)朱氏会轮流主持,每年定期开展1-2次交流活动,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促进,进一步加强世界朱氏裔孙的联络、沟通和交流,

(二)秉承朱子“崇文重教,明理诚信,人格修养”的品德,率先垂范,在家庭、社会、单位、乡村、邻里之间,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的建设;提高个人品德修养,公民道德素质;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引领时代新风尚;遵循朱子“忠孝廉节”的教诲,践行“文公家训”。

(三)在现有宗祠、庙堂文化活动中,探索“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途径;关心朱子文化研究工作,助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社会的引导作用;关注《朱子文化》杂志的编辑出版和发行,宣传并扩大阅读群体,提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社会道德建设中的地位;积极参与并支持海峡两岸“朱子之路研习营”活动,发挥福建“道南理窟”、“海滨邹鲁”的历史文化优势;搭建“海洋寻根”、“书院之旅”平台,加强海峡两岸朱子文化交流活动。

(四)文化遗址遗迹具有观赏性,人们可以通过视觉感观追溯历史,涵养文化底蕴,提高文化自信与自觉。闽北是朱子的故里,朱子文化的摇篮,现今尚存的朱子文化遗址,需要朱氏裔孙们的共同努力、保护和修复,让朱子文化的遗址遗迹,发挥应有的历史地位。

让我们精诚团结,凝心聚力,促进中华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我身边的传统文化征文1000字

全文共 1011 字

+ 加入清单

众所周知,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华民族素来是一个温文尔雅,谦恭礼让的文明礼仪之邦。华夏儿女的举手投足、音容笑貌,无不体现一个人的气质与素养。荀子云:“不学礼无以立,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所以,文明礼仪是我们学习,生活的根基,是我们健康成长的臂膀。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有一句名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说的就是教师首先要教育学生做一个真诚的人,而学生的学习也应该首先学做人,学做文明之人,学做社会中人。

有这样一个故事,在新华网等单位举办的首届“中国十大民间环保杰出人物”评选中,有一个特别的女孩。说她“特别”是因为她用仅有的两个小手指,从10岁到15岁的5年时间里,利用业余时间捡了6000多枚废旧电池。她就是潘威娜,营D的一个中学生,是她以真诚的环保行为为辽宁争得了惟一的“十杰”称号。

或许你会觉得自己离潘威娜太遥远,但是我们的身边也不乏小事。当你用标准的投篮动作丢垃圾却没有“命中得分”时,你会将它捡起丢入垃圾筒吗?当你遇到自己熟悉或不熟悉的师长时,你是否会毫不吝啬地送出你的微笑,道一声:“老师,您好!”相信大家的心中都有了答案。在我看来,文明就在我们的身边。体育课提前下课时,我们可以放慢自己的脚步,减轻交谈的声音,尽量做到不影响仍在上课的其他班级。在食堂买饭的时候,我们可以试着微笑着对工作人员说:“请帮我……”“谢谢”之类的话语,话虽简短却温暖了彼此的心。

个人的文明程度,决定着个人的形象,也影响着学校和社会的形象。我们很多同学把文化知识学习放在首位而常常忽略了社会公德、文明习惯的养成。事实上,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保证我们良好学习的前提,也是形成健康人格的基础。我们究竟要以什么样的精神风貌,什么样的思想品质,什么样的道德水准,去接过人类文明的接力棒。同学们,我们播下一个动作,使收获一个习惯;播下一个习惯,使收获一个品格;文明已被人们放在心里的一个重要位置,时时刻刻在与文明交谈,因此,千万不要把文明习惯看作小事。

社会的全面进步不仅体现在物质的充足、技术的先进上,更需要陶冶完美的精神、高尚的人格。促进全社会成员健康人格的构建,需要重建礼仪,让人们心灵相通,友好相处,在和谐的社会生活中获得精神的愉悦、心灵上的满足。这就需要我们在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礼仪的基础上,重建新的、体现时代要求的文明礼仪,让中国在成为经济强国的同时,也成为新世纪的“礼仪之邦”!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弘扬传统文化作文

全文共 641 字

+ 加入清单

上下五千年,中国一路风尘仆仆走来,脚下踏的是深厚的文化底蕴。但在今天,提到中国传统礼仪,又有谁知道它是中国人民几千年来处理人际关系的实践结晶,是人与人之间行为规范的准则呢?

杨时与他的学友游酢为求的正确答案一起去老师家请教。时值隆冬,天寒地冻,来到程家时,适逢先生坐在路旁打坐养神,杨时二人不敢惊动老师,就恭恭敬敬立在门外,等候先生醒来,过来良久,程一觉醒来,从窗口发现侍立在风雪中的杨时,只见她遍身披雪。脚下雪已有一尺多后了。此后,“程门立雪”的故事就成了尊师重道的千古美谈。

礼仪是律己,进人是一种规范,是表现了对他人的尊重。古人云“不学礼,无以立”文明礼仪不仅是个人素质、教养的体现,也是个人道德和社会公德的体现。

东汉黄香仅仅九岁,就懂得尊老爱幼,孝顺父母。在冬天严寒之时,就用自己的身体将父母的被子温暖后,再请父母安寝;在夏日炎热之际,则用扇子给父母扇凉驱蚊,以侍奉父母安寝。黄香温席是在中国传统孝之礼仪,孝顺父母,从小事做起。

传统礼仪是中国传续了几千年的血脉,若血脉堵塞,中国只能被称为是一个现代国,而不能称其为中国了。中国传统礼仪文化博大精深,它足以使国人和海外人引来容耀和自豪,它是中华民族重要的凝聚力,没有它,国人将迷失自我;没有它,中国便只剩下一个空壳。

纵观古今中外各国发展,世上没有一个民族失否定自身传统礼仪的,没有任何一个民族会认为自己的优秀的传统礼仪是过时的,有害的。而传来中国传统礼仪文化。是每个华夏儿女的责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无愧地大声说:“我是中国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继承和弘扬我国的传统文化

全文共 354 字

+ 加入清单

我国传统文化可说是丰富多彩,上到节日下到名胜古迹。这么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我们怎么去继承弘扬呢?首先,我认为可以建立一个网站,然后写上中国的传统文化之类的一些文章,这样可以弘扬我国的传统文化。

其次,想要继承我国的传统文化,先要请全中国人注意,我们可以适当的去了解别的国家的传统文化,但是不能丢掉了自己国家的传统文化。

打个比方吧,比如大家都对圣诞节比较感兴趣,而却越来越冷落了中秋节,端午节,重阳节等中国的传统节日,以至于端午节的申遗产文化权给了韩国江陵,这难道还不足以说明问题吗?所以,要继承我国的传统文化,请所有的国人多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只有这样才能很好的继承中国的传统文化。

最后请大家一起行动起来,为了继承和弘扬我国的传统文化,多多宣传,多多了解一下我国的传统文化,千万不要冷落了自己国家的传统文化!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廉洁文化进校园征文3000字

全文共 2736 字

+ 加入清单

建设廉正校园,让廉正走进校园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作,需要我们全体师生坚持不懈的共同努力。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廉洁文化进校园的征文,欢迎阅读。

廉洁文化进校园

我国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关系到21世纪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和现代化目标的实现,关系到社会主义祖国的前途与命运。廉洁文化进校园,教师是中坚力量。教师同学生的关系最紧密。教师的一言一行,所作所为对学生会产生巨大的影响。教师还是知识的传播者,肩负着培养学生道德情操的责任。对人民教师,我们不仅提倡对教育事业的献身精神,更注重强调教师的义务感和责任意识。“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在当前形势下,要特别强调“廉洁从教”,作为教师的我们都要遵守职业道德,坚守高尚情操,发扬奉献精神,自觉抵制社会不良风气影响。今天,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工作,千方百计提高教师待遇,教师工作已成为被人羡慕,受人尊重的职业。我们没有理由不珍惜自己的工作,不维护自己的形象。 为人师表,以自己高尚品行和聪明智慧,教书育人,提高学生全面素质,将自己的美好形象永远留在学生的心坎里;使少年儿童从小家就懂得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从而逐步懂得做什么样的人,怎样做人,真正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我是一名普通的教师,从事教学工作十八年了。今年由于工作需要,将我从学前教学岗位调到专科品德与生活教学岗位,望着一二年级孩子们那一张张天真的小脸儿,看着他们一双双清澈的眼睛,我深知肩上的责任重大,我曾豪情满怀:老师一定会好好地教你们,让你们从小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当我与学生一天一天熟悉,面对调皮捣蛋、乖僻倔强、惰性等众多类型的学生,我猛然发觉原来学生并不是我想象的那么乖巧、可爱。而对于学生的爱与不爱都是那么不容易。记得有一个大大眼睛的小男孩,上课时,我就发现他听讲时,要么是眼睛往前看,目光没有焦点,要么就是趁我不注意的时候,做小动作。一说他,他就是满不在意的样子,有的时候还和我顶几句,而且可以看出来,他的心里很不服气。听课的时候注意力根本就不集中,散散慢慢,有时趁我不注意时还偷偷地下地,一节课下来,什么都不会。我试着去改变他。

“廉洁文化进校园”是反腐倡廉工作和加强学校道德教育的一件大事,是构建和谐教育、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客观需要,是学校领导班子廉洁从政、教师廉洁从教和加强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基础道德教育、传统美德教育、法制意识教育,使学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小根植“敬廉崇洁”理念的重要举措,对于培养广大青少年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谈话、保证、再错、再谈……周而复始。几个循环,就把我的信心和耐心渐渐磨光了。我努力的给他讲道理,可他,每次都说管不住自己。我生气了,伤心了,失望了,也开始为自己的付出感到不值了。可是我一次又一次的告诉自己,坚决不能放弃。时间就这样一天天的过去。一学期即将结束时,他已经能够认真听20分钟课,还动笔写一写、画一画、说一说、虽然还不尽如意,但我看到他的进步,我喜在眉梢,乐在心头。还有的小同学很孤僻,不爱与别的小朋友接触,我会去与他多交谈,帮助他,表扬他,让他感受到多一份温暖,多一份关怀,从他幼小的心灵中抹去那种孤僻,得到与大家一样的快乐。通过廉政文化在校园中蓬勃开展我结合品德与生活课的特点,以课堂为阵地让学生们在活动中,受到诚实守信、正直节俭、崇尚廉洁的教育,从小就树立起积极、健康、向上的道德情感、人生理念和理想信念。在工作中,同学们助人为乐、奉献班级、文明礼让、尊敬师长的事情多了。随处可见廉洁书法、漫画、格言、警句,随处可以听到学生在唱廉洁歌曲。只有他们健康快乐的成长,才是我最大的收获。

毛泽东说:“我回忆起有一次在一位青年的家里,这位青年谈起要买肉的事,他在我面前把我的仆人叫来,同仆人讨论了半天买肉的事,才叫他去买了一小片肉。我心里非常不安,以后就不再和这位青年见面了。我和我的朋友们,只高兴谈论大事情——中国人类的本性和人类社会、世界、宇宙。” 在毛泽东看来,关心“人类的本性和人类社会、世界、宇宙”,这样的人,意志高远,可与共大事,仅关心个人的物质生活,将其放在生活追求的第一位置,这样的人连做朋友的资格都没有。

立志,需要“明志”。儒家之志乃“内圣外王”。中国自古以来没有自己的主体宗教,然而儒家思想却有类似宗教的意义。内圣,就是加强自我修养、树立理想境界、磨砺坚强意志;外王,即是服务社会,管理国家、平治社会。中国传统文化有“修齐治平” 的说法,即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我们国家公务员,不是圣人,总当洁身自好,服务国家。“法乎其上,得乎其中”,志向立得高远,受腐败诱惑的力度才有可能加强。即便没有“圣人”之志,起码的君子之道还要遵循。“达则兼善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今天的情况是,不是等到“穷”了以后才独善其身,而是在“达”的时候既不“兼善天下”,也不“独善其身”。有道说:“晚景从良,一世之烟花无碍;白头失守,半生之清苦俱非”,一生即便有诸多不是,晚年改错,总归可取;有人到了老年失去应有的操守,半世辛劳付之东流。传统告诉我们,保护晚节,是基本的立志,节志晚全,是“底线”的要求。

王阳明是将孔子思想作发扬光大的中国明代思想家,留给后人一本重要著作《传习录》。 王阳明说:立志就要“收放心”。一个人总要清心寡欲,持志不动,这是人心向上的最好状态。然而很多时候,人心是浮荡与浮躁的,受声色犬马的诱惑,东追西逐,不知所至。人心不再是美好的“良知”,而变成发狂的“牲口”,放逐于名疆利场。所以,王阳明说:鸡鸭放出去了还要收回来,更何况是自己的心!王阳明的思想对今天还是有用,因为我们的一部分官员的良知真的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就像放出去的鸡鸭牛羊,收回来难,也不想收回来。

热爱、尊重学生不是一句口号,它要求我们老师深入了解学生,设身处地地为他们着想,对他们怀有真诚和爱心,要能俯下身来,使自己能成为他的知心朋友。我们要能注重他们的情绪表现,工作必须细致、耐心,且循循善诱。我们要舍得花时间与孩子们交往,用宽容和理解建立和谐友好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在与孩子们的交往中,教师的心灵要永远开放,要善解人意。只有用孩子们的眼光和心灵去倾听和发现,才能融入孩子们的世界,走近孩子们的心扉,用爱去教育孩子,用爱与尊重去点燃孩子们心中的希望之火,用爱去开启孩子们的智慧之门,这应该成为我们每一位教师不懈的追求。

建设廉正校园,让廉正走进校园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作,需要我们全体师生坚持不懈的共同努力。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把所有的汗水全部浇灌给每一棵破土而出的幼苗,使他们在阳光的照射下,快乐健康的成长。让校园里充满欢声笑语,让圣洁廉正之风永驻校园,永驻孩子幼小的心灵。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2024年弘扬朱子文化传承中华美德书信

全文共 736 字

+ 加入清单

朱子家礼》的实践。朱子集理学之大成,构建了以性理学说为核心的形而上的理学体系。但他同样关注与重视对形而下的世俗社会的影响与干预。在他看来,“礼”就是进行这种影响和干预的最有力的手段。《朱子家礼》一书就是朱子将其理学思想应用于庶民,影响于草根,深入到社会的最基本细胞——家庭的一个社会实践。朱子礼学建构与实践对宋元以降的中国及其东亚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朱子家礼》影响了元朝以降的中华帝国晚期很多社会仪式的实践活动,反映了儒家的家礼观。值得一提的是,台湾和福建的民间婚礼基本遵从《朱子家礼》,郑志明先生还在台湾推广朱子丧礼,韩国和中国大陆对朱子祭礼都十分重视,每年九月十五日(朱子诞辰纪念日)都会举行隆重的朱子祭礼仪式。这些文化实践活动起到了捍卫根深蒂固的传统信仰的作用,它也有力证明了《朱子家礼》茂盛的生命力。

社仓制度的社会关怀。社仓制度,系南宋朱子首创一种民间储粮和社会救济制度。1168年,建宁府大饥。当时在崇安开耀乡的朱子同乡绅刘如愚向知府借常平米600石赈贷饥民,仿效“成周之制”建立五夫社仓。1181年,朱子将《社仓事目》上奏,“颁其法于四方”,于是《社仓法》推广到全国。很显然,社仓制度的根本目的仍然是要实现儒家的仁政。社仓制度既是朱子恤民思想的具体体现,也是朱子民本思想在实践中的一座丰碑,它充分体现了朱子全体大用、视民如子、天下一家的淑世情怀。

全球化时代是一个文化多元的时代,也是一个文化自觉的时代。每一个民族文化只有积极参与全球对话、自觉地融入全球化的浪潮中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才能获得全球文化的主导权。“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思想文化积极参与全球文明对话、积极参与人类精神的重构,朱子学是其中不可或缺的活水源头。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2024传承朱子文化征文

全文共 1097 字

+ 加入清单

朱熹是我国历史上继孔子之后具有世界影响的杰出思想家、哲学家和教育家。在世界文化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并被视为东方文化的象征。朱熹寓居建阳、武夷山之史事,尽人皆知,殊不知朱熹之所以与闽北结下不解之缘,盖源于其父朱松来尉政和,群山迤逦千年不老的闽北古城政和,是朱氏家族入闽的第一站。现在大家都这样说,朱熹孕于政和,经过历史考证是正确的,但是我们说政和是朱子文化的发祥地更为准确,更能说明政和于朱子文化的关系。目前我们政和遗存的了两座对于研究朱子文化来说十分珍贵的历史文物,那就是朱熹祖父朱森墓和朱熹祖母程氏夫人墓,朱森墓在铁山护国寺边,程氏夫人墓在星溪富美村。

朱熹一生70年,大部分时间都在闽北度过,我把朱熹与闽北的关系概括为五句话20个字:朱子孕于政和、生于尤溪、长于建殴、学于武夷、老于建阳。

孕于政和:宣和五年(1123年),在政和任县尉五年届满的朱松调任尤溪县尉,监泉州石井镇税。建炎三年(1129年)12月,刚要调建州(今建瓯)工作的朱松听到金兵自江西突入福建邵武的消息,放弃所摄之职,携带在尤溪的家眷回到政和,寓居铁山护国寺。此时兵荒马乱,烽烟四起,政和也不安全,建炎四年(1130年)8月,朱松仓皇买舟携眷避到自己任职的尤溪,时刻都作着避入深山的准备。 离开政和月余后的9月15日,朱松的第三子沋郎——未来的理学宗师朱熹降生。

朱熹生于尤溪郑氏草堂,7岁以前随父母在政和尤溪一带生活,朱熹7岁下半年,随父亲从尤溪迁往建州(现建瓯)暂居,绍兴十年也就是1140年朱熹11岁时,时任朝廷四品承议郎的父亲朱松,因反对卖国求和,遭秦桧党羽的排挤,被贬,受任出知饶州(今江西波阳)。未赴任,朱松忿然辞官南归,举家正式来到建瓯,居住在建瓯城南的环溪精舍,从此在家专心教育子女。到绍兴十三年1143年的春天,正当朱熹勤学苦读之时,年仅四46岁的朱松郁闷成疾去世。

朱松病逝后,朱熹遵从父亲遗命,14岁的朱熹到崇安(今武夷山市)五夫里,依附朱松生前挚友刘子羽,子羽视朱熹如已子。在五夫里,南宋宿儒胡宪,刘勉之,刘子翬均授朱熹以学,五年后,年仅十九岁的朱熹即登进士。绍兴二十一年(1151年),朝廷授朱熹为迪功郎,任泉州同安主簿,后历事南宋高宗、孝宗、宁宗、光宗四朝,累官知南康军、知漳州、潭州。朱熹一生宦途坎坷,仕宦七载,立朝仅46天,任祠官达23年,待职、无职或罢职16年,在朝当官时间很短。

朱熹在武夷山呆的时间最长,14岁到武夷山至64岁迁居建阳,除去外地为官的七年,其他时间都在武夷山,前后达五十年。64岁迁居建阳考亭,1200年4月23日(南宋庆元六年三月初九日),朱熹在家里忧愤而死,享年七十一岁。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弘扬国学经典品味中华文化征文

全文共 4241 字

+ 加入清单

传承中华文化弘扬中华美德应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对待和实施。既要做到知中华文化的精髓,又要行传统道德的礼仪。泗水县星村镇教育系统在开展全员以传承传统文化和弘扬传统道德为目的读经诵典的过程中,坚持七要:1、广大教育工作者尤其学校校长要坚定一个德育为先的教育认识;2、要为师生、家长提供一个接受读经诵典的科学依据;3、要培训一支乐于以传经诵典的教师队伍;4、要找到一条切入学习优秀中华文化、接受中华传统美德熏陶的途径;5、要编写一套操之在手、循序渐进、富有情趣、音像图文并茂的系列教材;6、要搭建一系列推进强化活动的平台;7、要营造一个浓厚的德育氛围。

一、广大教育工作者尤其学校长要坚定德育为先的教育意识。

学校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代代相传的中华传统美德,构成了中国人的核心道德观。传统美德隐含在优秀的中华文化中,中华文化既是我们祖先智慧的结晶,也是今人智慧的源泉,复兴中华文化就是弘扬传统美德。胡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将伴随着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广大教育工作者要把传承中华文化,弘扬中华美德当成振兴中华民族,构建中国人核心道德价值体系的首要任务来对待,这是在学生中开展读经诵典的思想基础和行动前提。

二、要为广大师生、家长提供一个接受读经诵典的必要性的科学依据。

广大师生、家长在分数至上这一主导思想作用下,可能会提出诵经读典有必要吗?小孩子能记住那么多的优秀经典诗文吗?能理解吗?这样会不会增加师生的工作和学习负担呢?等系列问题。

在改革开放二十年之际,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先生在反思后,曾发出了最大失误在教育的感慨,提出了一手抓物质文明建设,一手抓精神文明建设,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要求。在改革开放之际,许多海内外专家学者齐聚香港,对当代中国三十年来发展成果进行讨论,有的人提出了现在国富民强,国泰民安是中国历史上最繁荣昌盛的时候;也有的人尖锐的提出,现在中国物欲膨胀、能源开采及消费过渡、环境恶化等一切向钱看的价值取向,严重冲击了中国的传统道德体系,国人的道德取向越趋西化,以“孝、礼、勤、诚、耻;思、信、义、宽、廉”为代表的传统美德根脉,有淹没或冲断的迹象。例如针对独生子女一代的整体表现,台湾著名教育家高振东先生曾发出过“养老防儿 ”这一惊人感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我们通过组织教师、家长观看影视资料、开家长会、编发刊有不道德的行为的种种事例供家长阅读等,以提高广大教师和家长的忧患意识,增强他们让孩子接受传统美德教育的必要意识和紧迫感。

让学生家长从儿童心理学角度了解到:0-13岁是儿童记忆的黄金时期,孩子13岁以前的背诵能力强,称为“语言模仿期”;13岁以后接受能力强,是“理性理解期”。一个人在13岁之前记忆的东西,可以一辈子不忘记。启蒙教育就是背诵教育。只要求诵读,不要求理解,这是符合儿童学习规律,有益身心发展的教育原则。背诵经典就是在儿童记忆最好的时期记住经典。读经诵典就像在银行储蓄中华文化,经典诗文就是货币,年幼时积累传统文化与道德,年长是就会知行传统文化与道德。对此,我们通过家长学校举办讲座,印发《家庭教育导报》,让家长从科学育人的角度去理解,进而消除家长‘能不能记住’这一思想顾虑。

会不会增加生师负担呢?通过组织教师学习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就能解除这一顾虑,增强‘增加读写积累是我们的责任行为’的这一认识。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小学1-2年级识字不少于1600-1800个,其中8000-1000个会写,背诵优秀诗文50篇,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3-4年级累计识字2500个,其中2000个会写,背诵优秀诗文50篇,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5-6年级认识汉字3000个,会写2500个,背诵优秀诗文60片段,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7-9年级累计识字3500个,会写3000个左右,背诵优秀诗文80篇,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部名著。

三、要培训一支热爱中华文化、崇尚传统美德,乐于传道送经的师资队伍。

为此我们经常选派校长或年轻骨干教师,参加各种类型的以弘扬中华文化,传承中华美德为主题的学习班、研讨会。今年我们外派近30余人参加了在曲阜召开的首届中华母亲节及中华传统美德研讨会;参加了在北京举办的“传承中华文化,弘扬中华道德”师资培训班;组织了全镇所有校长到莱西参观学习等活动。

以全员读书为依托,在教师当中开展读经诵典活动。通过让教师读《老子》、《论语》、《诗经》唐诗宋词汉文章,体会民族精神所包含的“天下为公”的理念;“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风骨;“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操守;“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位卑不敢忘忧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精髓;“无为而无不为”的智慧;“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德原则……。要让广大教师了解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虽屡遭外族或外国侵占、蹂躏而不倒,且疆土不断扩展、民族不断壮大的根源在于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在于中华传统美德的崇高至上。要让教师了解的传统经典文化的实效性:“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有利于学生学写汉字;“弟子规”就是当代中小学生守则;“朱子治家格言,增广贤文”就是成年人的行为宝典;《论语》、《易经》奥妙无穷,是滋润世人立身处世的心灵鸡汤。

步入经典,直面先贤圣人,定能激起广大教师对民族文化和传统道德的自豪感和优越感,坚定传道、授业、解惑的自信心和责任心。

四、以“多读书、写好字、作美文,培养农村孩子文化素养和道德素养”为途径,开展经典诵读和传统美德教育。

经典诵读活动,传承美德教育不能脱离课堂教学进行,不能把学校办成私熟;不能把诵读经典上成语文课,精讲细读。基于这样的认识,针对农村孩子质朴单纯的人文底色,为他们走进城市,走向世界奠基。我们开展“多读书、写好字、作美文,培养农村孩子文化素养和道德素养”为目标的实验活动。目的在于让他们在读书、写字、作美文等过程中,感受中华文化,沐浴传统美德。

五、要编写一套操之在手、循序渐进、富有情趣、音像图文并茂的系列教材。

根据学生的年龄结构特点,我们历时一年编写了一套《小学生读书星级达标读本》系列教材,选录内容为:古诗词、国学启蒙,成语故事,精彩成语,儿歌童谣,格言警句、谜语谚语、对联、歇后语、课外读物、名著书目,中外名人名言及代表人物简介。这套书设一星、二星……共六个星级,供1-6年级的学生使用。内容言简意赅,由浅及深,循序渐进,图文并茂。剪辑刻录了十六集以100首经典古诗文为内容的视频情景诵读赏析系列光盘,发放到班级,定期观看。录制了100首集经典古诗词、传统德育警句为内容的录音带供课间反复播放。

六、要搭建读经诵典的活动平台,促进传统文化在学生心目中生根发芽。

广泛开展读书活动,从书中吸取优秀文化知识和传统道德涵养。为此1-3年级,每周开设一节读书课,4-6年级每周开设两节读书课。每天早晨开展20分钟的晨光诵读活动。为使读书活动有序有效,语文教师把每周需要诵读的内容列表,在周一贴在班内,学校每月根据列表抽查一次诵读效果。为使学生有书读,学校除增加藏书,开放图书室外,在今年“六、一”儿童节庆祝会上,向全镇的学生家长发出了“每月少吃一斤肉,少抽一包烟,少喝一瓶酒,省钱为孩子买书读”的倡议。截止目前,据统计,家长共为学生购买各类图书6730本,价值近10万元。为达到积累运用的读书效果,为学生新设了《心随书动-读写笔记》,内设:好词佳句摘抄、心灵感悟、好书荐给好友读、亲子读书栏目。

精心办好以“星星在闪烁”为主题的手抄报。学生每两周一期,把在读书中产生的与心灵共鸣的语丝片段、好词佳句,启迪人积极向上的好文章、孝德故事等像搜集星星一样写画到手抄报里,供自己和他人欣赏;为按规定栏目办好手抄报,也间接地促使了学生广泛涉猎读各类书刊,即配养了读书习惯,又增宽知识广度。

建立“国学经典诵读”兴趣队组。在广泛开展读书活动中,每班成立10人左右的“国学经典诵读”兴趣队组。对《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论语》、《弟子规》、《笠瓮对韵》、《大学》、《中庸》等名篇,要求学生达到背诵的程度。为保护学生的读书兴趣,寓教与乐,创新读书形式,定期开展诵读会,班内每双周一次,学校每月一次;定期举办配乐表演,每逢传统佳节,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七夕、元旦等节日,教师与学生会选择与此有相关内容的诗词篇章,进行配乐诵读和表演。

开展“日学一语,周行一善,月写一文”活动。为使学生达到熟记传统德育经典语句的目的,学校印发了经典词句卡片发放给学生,人手一份;校内、班内的墙上、黑板上都书写了固定的传统德育经典名言警句,要求学生每天背诵一句,达到基本了解意思即可。面对传统道德的熏陶,要求学生行动起来开展助人、律己、孝亲等活动,周行一善即可,并用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配合“作美文”活动,要求学生每月写一篇以“孝、礼、勤、诚、耻;忠、信、义、宽、廉”等为内容的弘扬好传统、好美德为主题的文章。

开展《中规中矩,人人从写规范字做起》为内容的写好字活动。汉字是我们民族的符号,蕴涵着丰富的民族情感,汉字所体现的传统美德意存高远,基于这样的认识,学校十分重视让学生写好字,除上好课外,学校设立了“我写字,我快乐”精品展示作业;同时,要求学生作业、作文、考试等日常学习生活中,都要规范书写,促使学生养成中规中矩,沉稳有序的良好美德;学校或班机还定期主办书法比赛,参加各级各类书法活动。

七、要营造一个浓厚的德育氛围,把学生置身在一个传统美德与优秀文化洋溢的氛围中。

学校利用广播在早、午、晚休息期间,播放古诗词录音,利用黑板报、手抄报登载经典美文、孝经故事、好人好事、好做法;让意境高远的传统美德佳句占领墙面;在楼道、走廊内悬挂传统美德内涵丰富的系列主题版面,如“民族的脊梁-历代先贤”,“流芳万古的中华文化典籍”, “博大精深的中国历史”,|盛载传统美德的民族佳节”,“民族艺术奇葩-中国书法艺术”等。润物细无声,在德育氛围浓厚的环境中,学生通过听、看、悟,感受中华美德,践行传统美德。

弘扬中华美德与学习优秀中华文化结合起来,通过各种形式的读经诵典,让幼小的心灵在优秀文化的滋养下,感知、领悟中华传统美德的伟大魅力,进而在成长的过程中,践行我们民族的优良德行。我们坚信,先知后行,长期坚持,周而复始,一定会在幼小的心灵中烙下我们民族的共同的核心道德观这一印记,为民族的伟大复兴打下坚实的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弘扬长征精神征文

全文共 672 字

+ 加入清单

1934年至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以血肉之躯谱写了人类历史上无以伦比的英雄史诗——二万五千里长征

在长征这部传奇史诗里,流传着无数动人的故事,诞生了伟大的长征精神。走进新世纪的中华民族,将永远继承和发扬这种精神,百折不挠,自强不息,不被任何困难所压倒,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新长征道路上不断夺取新的胜利。

长征,是洋溢着革命英雄主义和悲壮色彩的传奇,是中外历史上无以伦比的壮举。在地球上最险峻的地方,经历了九死一生的激烈战斗,许许多多的红军战士倒在了长征途中。

就拿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这件事来说吧!虽然这次反“围剿”失败了,但战士们并没有因此而失去信心,而是努力的找失败的原因,吸取教训,继续战斗。蒋介石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了三次大规模的军事“围剿”,妄图消亡红军,摧毁革命根据地。但是,在毛泽东等人的领导下,红军采取游击战的战术,相继取得了反“围剿”的胜利。

在漫漫长征中,战士们的生活非常坚苦,吃的是野菜,几乎每天都有一次遭遇战。一年365天,许多时间都是在战火中度过的。据统计:红军一共爬了18条山脉,其中5条终年冰雪覆盖;度过了24条河流;经过了11个省份;占领过62座城市;突破了10个地方军阀组织的包围。此外还打败或躲过追击的国民党军。平均每天行军71华里。这些数字是多么的惊人呀!可见红军的艰苦及斗志。

长征的胜利,实现了中国共产党北上抗日的总方针,粉碎了蒋介石扼杀中国革命的企图,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抗日的烽火在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的领导下越烧越旺。

走进21世纪的中国青年,一定能够接过前辈长征的火炬,让伟大的长征精神代代相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弘扬传统文化

全文共 812 字

+ 加入清单

在如今相对开放的国际环境里,各种地域文化交汇融合,过各种洋节日的中国人也越来越多,这使得中国的传统节日渐渐地不被重视。现今保护中国传统文化是我们每个人肩负着的使命。

中国的传统和文明都需要传承。这些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生存和发展的产物。现在的中国人,未来的中国人,若是无法了解自己的祖先和民族的发展,轻视这些传统和文明,那么这样的中国人也就失去了属于自己的特色。

中国的传统节日和中华民族数千年来形成品性的紧密联系,也使得中国的传统节日不容被西化。中秋节寄托了游子对家的思念;端午节展现了耕作的劳动人民对丰收的喜悦;清明节表达了亲人对逝去者的哀思;新年则体现了人民向往和平快乐生活的朴素愿望。这些节日背后所存在的意义,是任何一个洋节日无法替代的。

因此,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提倡保护重视中国的传统节日。清明,端午从原来没有节假日变成了休假一天,电视媒体也日益加大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宣传,提高人们的了解和重视程度。

在这个受到外来文化强烈冲击的21世纪,我们太多地关注于西方万圣节的南瓜;情人节的玫瑰;圣诞节的白胡子老人。从而忽略了新年的“福”字,端午的艾草,中秋的月饼,对于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来说这都是一种本土文化的丢失,没有了这些文化和传统,我们也将丢失自己的信仰,失去自己的特色。

身处于现今社会的我们依然要懂得不崇洋媚外的道理。外国的传统和特色往往不适合拥有古老历史的中国。就像君主立宪制不适用于中国;刀叉无法成为中国人吃饭的主要工具;直接的说话方式无法改变中国人的婉转一样,洋节日也不应该成为中国人的节日。

一个民族的传统节日,是历史文化在千百年里长期积淀和凝聚之后又经后人总结和实践而成的,从种种节日风俗里,后世的人们可以清晰地体验到先民生活的历史文化图景。当承载着民族传统文化的节日不再受重视,节日的文化内涵渐渐被遗忘,中国“文明古国”的盛誉也将不复存在。

我们需要加强对传统节日的宣传与弘扬,从自身做起,保护中国的传统文化。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弘扬法治精神构建平安校园征文

全文共 3844 字

+ 加入清单

自2011年下半年“六五”普法规划实施以来,我校认真开展普法工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普法工作精神,以促进教育发展为动力,以贯彻实施教育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为重点,以“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管理为手段,以构建平安和谐校园为目标,以养成教育减少学生不良行为、增强学生守法意识远离违法犯罪为中心,大力推进普法和依法治校进程,创新工作思路,努力开创了学校法制工作的新局面,现将我校“六五”普法中期工作汇报如下:

一、 加强领导,健全组织,明确目标。

为加强“六五”普法工作的领导,根据市局“六五”普法规划精神,制定了学校 “六五”普法规划,做到有计划、有总结。学校健全了普法工作领导机构,成立了由校党总支书记、校长任组长,三名副校长任副组长,各科室负责人以及班主任为成员的“六五”普法工作领导小组,并进行了责任分工。建立了以班主任、法制课老师为主体,学校法律顾问、法制副校长、交通安全辅导员、法制教育校外实习基地为阵地的普法网络;校“六五”普法领导小组定期开会研究普法工作,研究落实学法、用法制度,保证普法所需经费,确保普法工作有效远转,形成齐抓共管良好局面。

二、依法建立科学的管理体制,使学校管理纳入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

在实行“校长负责制”的同时,重大决策提交学校教代会讨论通过,依法审议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等方面的重大决策,实行重大事项全校“公示制”,广泛听取教职工的意见,严格执行“校务公开”制度。学校先后建立健全了一系列管理制度,比如《班主任工作条例》、《职称评聘量化考核办法》、《绩效考核方案》等等。学校从办学实际出发,依据法律法规,遵循育人规律,从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内涵和外延上构建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涵盖了学校的所有工作,使管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通过制度的管理,增强了管理的透明度和监督力度,培养了师生的民主管理与监督的意识,树立了他们的法制观念和法制意识。

三、扎实开展“六五”普法宣传教育,提高全校师生的法律素质和运用法律的能力

(一) 抓好教职工的“六五”普法宣传教育,全面提高教职工驾驭法律的能力。

1、征订教材,合理安排,强化学习。在加强“六五”普法工作的领导和整体规划的基础上,学校举行“六五”普法启动仪式。为了满足教师的法律学习需求,学校在上级部门的帮助下,先后为教师购买“六五”普法读本、“赢在未来”新生入学教育读本、“如何做最好的老师”、“师德规范践行面对面”等书籍,方便了教师的法律学习,充实了法律知识的宣传内容。学校采用多种形式进行法律学习,一方面利用例会、党总支部会议、教职工大会、教研组政治学习组织集中学习法律法规和教育政策,另一方面鼓励教师以自学为主,做好法律法规、教育政策方面学习笔记。

2、深化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工作,提高依法治校的能力。以不断增强领导干部法治意识,提高法律水平,进一步提高管理者依法决策、依法办事的自觉性为目标,以提高领导者依法执政能力为重点,重视抓好学校中层以上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工作,充分发挥领导干部学法用法的表率作用。强化每周二中心组学习制度,学习有关教育法律法规和党的政策,坚持学习的经常化、制度化。认真进行学校党风廉政建设,开展了民主评议工作,进行廉政风险防控,组织党员认真开展“创先争优”“保持党的纯洁性,迎接党的十八大” 实践活动和学习党的十八精神,设立党员先锋岗,发挥党员干部模范带头作用。

3、深化教师学法用法工作,提高教师依法执教的能力。以不断增强教师的法制意识,提高其依法执教、依法维权的自觉性为目标,继续有计划、有重点地组织安排好教师的法律学习,并将普法教育列入到教师的业务学习和政治学习之中。我们结合工作实际,制定实施《合肥建设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考核办法》,广泛开展以维护社会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目标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努力使全校教师学法用法取得新的成效。

4、以案讲法,学考结合,提升普法工作深度。在加强全校教职工学法、用法、守法的宣传教育的同时,邀请警官孙海洋来校做消防法规讲座,组织教职工学习《合肥市公办学校教师违反师德行为处理办法》、《2013年“五四”前夕写给青年教师:向着太阳唱歌》以及《劳动合同法》等,2013年4月组织全校教职工进行法制安全知识测试。根据市教育局的安排,按照《教师职业道德考核办法》的要求,在全校教职工中开展了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生学习教育活动,并健全和完善了教师职业道德的管理体制,工作机制和激励机制,建立了师德量化考核评价体系,把师德规范的要求融入到教师岗位职责中。学校根据各教师遵纪守法和参加普法活动情况进行评定,做为教师学法、守法的考核材料,纳入评价。

(二)、抓好学生的“六五”普法宣传教育,增强学生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的意识。

1、认真抓好“第一课堂”法制教育,做到“计划、课时、教材、师资”四落实。我们根据职业学校学生的特点,开设《职业道德与法律》和《法律基础知识》必修课程,抓课堂主阵地,系统学习贴近学生实际的法律知识。

2、以德育为目标,抓好学生遵纪守法教育。⑴、实行学分制,包括学业学分和德育学分,遵纪守法是学分评价重要组成部分,让学生自觉主动增强遵纪守法意识。⑵、开展“学生实践周”活动,让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纠正学生不文明行为,制止学生违纪行为,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服务能力。⑶、抓住班主任班级管理生力军作用,实行《班主任班级工作量化考核》,让班主任积极投身班级团队建设和学生教育活动中。⑷、以团队建设推动学生树立自律意识,现在我校已经有20多个社团,学生能够自主开展活动;同时学校通过业余党校、业余团校,让一些要求进步的学生系统学习党团知识,提升政治素养。⑸、抓好校园文化建设,营造遵纪守法氛围。充分利用广播、校会、班会、黑板报、宣传橱窗、升旗仪式以及宣传展板等,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安全教育、法制教育、纪律教育、时政教育,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教育。

3、以安全教育为重点,抓好依法管理工作。⑴、建立安全工作追究制度。学校校长与中层干部、班主任、教研组长签订安全责任书,实行安全工作网格化管理,将安全目标责任落实到具体人。⑵、不断完善学校安全教育工作规章制度,有针对性制定完善《保安管理制度》、《矛盾纠纷化解制度》、《严禁携带管制器具进入校园制度》、《学生处分、奖励条例》等,用制度管人,以制度约束人。⑶、扎实开展“一月一主题”活动、每学期第一周为学校“法制安全宣传教育周”,定期与突击相结合开展隐患排查活动,抓好节点主题教育;制定学校应急预案,开展应急演练;节假日值班、住校生晚值班落实到位;按政策做好学生资助、奖学金发放工作。⑷、2013年4月组织全校学生进行法律安全知识测试,并将分数进行公示,并以学分的形式纳入学分制评价,强化学生法制安全意识。

4、以“法律进校园”“创建平安校园”为突破口,抓好学生法制宣传教育。⑴、开展“法律进校园”活动,邀请合肥市“六五”普法讲师团讲师傅帮玉做“遵纪守法,珍爱生命与自由”法制报告会、邀请合肥市包河区人民检察院未成年人刑侦检察科杜学玉科长做“让法律为激扬青春护航”报告会、邀请148志愿律师团王小丽律师来校做“好习惯成就好人生”法制报告会、邀请徽安防火中心许海洋为住校生做消防法规及消防知识讲座、与三里庵街道合作邀请安徽百商律师事务所刘大元做“普及法律知识,确保生命安全”报告、邀请蜀山交警支队二大队韩银全警官做“遵守交规,平安出行”交通法规讲座。通过与学生息息、生活密切相关法律和身边的案例,培养学生自我保护意识、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⑵、以平安创建为契机,依法进行综合治理。聘请三里庵派出所民警陈建彬为学校法制副校长、聘请蜀山交警支队二队队长范小卫为学校交通安全辅导员,与蜀山公安分局巡警大队共建警务室、与三里庵街道司法所共建校外法制教育基地、与合肥市保安大队签署保安24小时校园值守协议,邀请他们定期参与和支持学校治安防范、校园隐患排查和校园周边环境治理,建立起联控联防长效机制。

通过扎实开展 “六五”普法宣传教育活动,我校“六五”普法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一是师生法律知识普及率达到100%;二是师生安全、学校无事故,无违法犯罪师生,无盗窃案件,无刑事案件;三是学校连续两年荣获合肥市文明单位,五星级教工之家,办学水平稳步提高,学校发展达到历史最好时期。通过中期普法工作我们深深体会到领导重视程度、制度健全、分工明确、工作持续性强、形成普法工作的有效机制是普法工作重要保证;普法工作要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动员全校师生,将“六五”普法工作同学校德育工作相结合、同创建安全文明校园相结合、同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同学校常规管理工作相结才有生命力;普法既要以典带面、以大型活动带动氛围强化,更要有校园生活中法治理念渗透和老师的示范引领。我们也知道,由于受学校客观条件和社会大环境的制约,普法教育落实的宽度、广度还很有限,学生在校和在社会“两面人”特性表现特别明显;没能充分发挥好学校普法工作对和谐校园、和谐社会创建的最大辅助作用。下一步我们抓住普法为契机,继续在上级领导的支持和关心下,按照“六五”普法和依法治校的工作目标和要求,进一步理顺思路,狠抓落实;进一步加强师生学法用法工作,提高师生法治意识,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将学校管理纳入法制化轨道,把我校的依法治校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为全面完成“六五”普法任务打下坚实的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弘扬朱熹理学文化书信

全文共 1975 字

+ 加入清单

在元朝、明朝、清朝三代,一直是封建统治阶级的官方哲学,标志着封建社会更趋完备的意识形态。元朝皇庆二年(1313)复科举,诏定以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为标准取士,朱学定为科场程式。朱元璋洪武二年(1369),科举以朱熹等“传注为宗”。朱学遂成为巩固封建社会统治秩序的精神支柱。它强化了“三纲五常”,对后期封建社会的变革,起了一定的阻碍作用。朱熹的学说,也对后来明朝王阳明的心学有深刻的影响。王阳明的知行合一思想正是在朱熹哲学基础上的突破。朱熹的学术思想在世界文化史上,也具有重要影响。

两宋时期,学术上造诣最深、影响最大的是朱熹。他总结了以往的思想,尤其是宋代理学思想,建立了庞大的理学体系,成为宋代理学之大成,其功绩为后世所称道。其门人黄斡曾总结曰:“继往圣将微之绪,启前贤未发之机,辨诸儒之得失,辟异端之论谬,明天理,正人心,事业之大,又孰有加于此者。“(《行状》)又曰:“自周以来,任传道之意,得统之正者不过数人。而能使斯道章章较着者,一二人而止耳。由孔子而后,曾子、子思日继其微,至孟子而始着。由孟子而后,周、程、张子继其绝,至先生而始着。“(同上)清人全祖望指出:“致广大,尽精微,综罗百代矣。江西之学,浙东永嘉之学,非不岸然,而终不能讳其偏。“(《宋元学案.晦翁学案》)这些评价虽属溢美之辞,但真实地反映了朱熹在学术界的地位及其影响。朱熹死后,被谥为“文公“,赠宝谟阁直学士,又追封徽国公等。其思想被尊奉为官学,自元朝始,朱熹关于经学注释着作成为科举考试的依据。而其本身则与孔子圣人并提,称为“朱子“。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朱熹之言,则成为不能更改的、绝对的权威。易学更是如此。朱熹撰《周易本义》列河洛、先天图于卷首,又与弟子蔡氏父子(蔡元定、蔡沉)编撰《易学启蒙》笃信和诠释河洛、先天之学,后世皆以此立言,阐发朱子的河洛先天思想。从这个意义上讲,朱熹真正确立了河洛之学和先天之学在学界的地位而为后世大多易学家所认可。

朱熹十四岁,父亲去世,遵父遗命,他从学于父友胡原仲、刘致中、刘冲。后刘致中以女许嫁朱熹。绍兴十八年(1148年),十九岁朱熹登进士第。二十一年,受左迪功郎、泉州同安主簿。二十三年,拜罗从门人李侗为师。始知释老之说为非,学问而就平实。二十七年,朱熹自同安弃官回故里,致力学术,历二十余年。孝宗即位,曾多次召用,皆辞而不就。淳熙五年(1178年),四十九岁的朱熹出知南康军,八年,改除提举浙东常平盐公事。光宗即位后,又知漳州、潭州。宁宗即位,除焕章阁待制兼待讲。

总之,朱熹一生自举进士至死,凡五十年,经历了高宗、孝宗、光宗、宁宗四朝,仕于外者共九年,立于朝者四十日,为宁宗讲《大学》。其余四十年过着讲学着书生活。其着作有《周易本义》、《启蒙》、《蓍卦考误》、《诗集传》、《大学中庸章句》、《四书或问》、《论语集注》、《孟子集注》、《太极图说解》、《通书解》、《西铭解》、《楚辞集注辨正》、《韩文考异》、《参同契考异》、《中庸辑略》、《孝经刊误》、《小学书》、《通鉴纲目》、《宋名臣言行录》、《家礼》、《近思录》、《河南程氏遗书》、《伊洛渊源录》等。此外,还有《文集》一百卷,《续集》十一卷,《别集》十卷,阂人辑录的《朱子语类》一百四十卷。其易学思想主要集中在《周易本义》、《易学启蒙》、《朱子语类》等书中。按朱熹《年谱》,《周易本义》成书于淳熙四年(公元1177年),《启蒙》成书于淳熙十三年(公元1186年)。据今人朱伯昆考证,“《本义》于《启蒙》前,并未成书。”(《易学哲学史》中册,北京大学出版社198年)此说可谓精确。需要说明的是,《易学启蒙》虽列朱熹名下,而并非他一人所为,是他与蔡元定通力合作的结果。蔡元定学生翁易在宋理宗淳佑七年(1247年)记载道:“晦庵疏释《四书》,因先生论辨有所启发者非一。……六经、《语》、《孟》、《学》、《庸》之书,先生与之讨论讲贯则并驰其功焉。《易学启蒙》一书,先生研精覃思,屡年而后就,晦庵复删润之,始克成书。”(《蔡氏九儒书》卷首《蔡氏诸儒行实》)此“先生”是指蔡元定。翁易关于《易学启蒙》是由蔡元定起稿、朱熹删润而成的记载,在《宋史》中有同论。《宋史.蔡元定传》曰:“熹疏释《四书》,及为《易》、《诗传》、《通鉴纲目》,毕竟与元定往复参订。《启蒙》一书,则属元定起稿。”这一点同时在未熹的言论中可以得到印证。朱熹在给蔡元定信中说:“《启蒙》修了末?早欲得之。”(《文集.答蔡季通》)又说:“《启蒙》所改是否?又天一地二一节,与天数五地数五相连,此是程子改定,当时不曾说破,今恐亦当添程说,乃明尔?”(《文集续集.答蔡季通》)朱熹在《启蒙序》中也明言:“因与同志,颇辑旧闻,为书四篇,以示初学,使毋疑于其说云。”此“同志”即蔡元定。“为书四篇”中“书”即《启蒙》。由此可知,翁易所记可信。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弘扬心中的长征精神话题征文3000字

全文共 3275 字

+ 加入清单

长征途中,红军将士风雨同舟,生死相依,涌现了数不清顾全大局、团结协作的感人故事。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弘扬心中的长征精神作文的内容,欢迎大家查看。

1934年8月至1936年10月间,中国工农红军主力自长江南北各革命根据地向陕甘革命根据地的大规模战略转移。这次人类历史上空前未有的战略大转移,是1931年初至1935年初统治党中央长达四年之久的王明左倾冒险主义错误所造成的结果,是中国共产党人纠正这次左倾错误,战胜千难万险,足以引为自豪的英雄史诗。

参加长征的部队有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及红25军。在红一方面军长征之前,寻淮洲、方志敏等曾率领抗日先遣队北上,途中被敌包围而失败。1934年10月,红一方面军主力从瑞金、于都、长汀、宁化等地出发,开始长征。 1935年1月红军攻占贵州遵义城,中国共产党在这里召开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政治局扩大会议。遵义会议后,红一方面军在毛泽东等指挥下,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顺利通过彝族区,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摆脱了数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取得了战略大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1935年6月到达四川西部的懋功地区与红四方面军胜利会师。10月到达陕北吴起镇,与红15军团会师,胜利地完成了任务。

红2、6军团于1936年7月到达四川甘孜地区,同红四方面军会师。会师后,以红2、6军团为主组成红二方面军。两军会合后,对张国焘的反党和分裂红军的错误进行了严肃斗争。随后,红二、四方面军共同北方,1936年10月到达甘肃会宁地区,同中央红军胜利会师。三大主力的会师,标志着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从此,中国革命开始了一个新局面。

长征精神具有十分丰富的思想内涵。从不同的视角观察,可以有不同的归纳、概括。

第一,理想科学、信念坚定。革命的理想信念是长征精神最基本的思想内核。长征的胜利就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崇高理想的胜利,是无产阶级革命理想的胜利。长征初期,由于党内的“左”倾错误,根据地丧失殆尽,中国革命遭受了严重挫折。长征开始后,主持中央工作的博古和领导红军的李德在战略退却中奉行逃跑主义,又造成湘江战役的惨重失败,中央红军由出发时的8.6万人锐减为3万余人。面对前所未有的严峻形势,党和红军并没有停止步伐,而是“明知征途有艰险,越是艰险越向前”。他们靠的就是忠诚于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靠的就是“革命理想高于天”的昂扬斗志。在长征最困难的时候,红军官兵讲得最多的一句话是,“只要跟党走,一定能胜利”。正是凭着这种理想信念,红军迅速从初期失利的阴影中摆脱出来,逐步走上胜利的坦途。

第二,英勇顽强、不怕牺牲。革命英雄主义是长征精神的集中反映。红军长征是在极为险恶的战争硝烟和自然环境下进行的,经历和承受了中外历史上罕见的艰难险阻。红军将士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成功翻越陡峭险峻、终年积雪的座座高山,跨过浪涛翻滚、暗流涌动的条条江河,穿越沼泽遍布、神秘莫测的茫茫草地,冲破数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而且强健了体魄,磨砺了意志,锻炼了作风,提高了战斗力。

第三,独立自主、唯实创新。长征是实事求是精神的经典范例。红军之所以被迫进行长征,最直接的是由于王明“左”倾教条主义所造成的严重后果。

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者拒绝并压制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亦步亦趋地跟着严重脱离中国实际的共产国际的错误指示转,无视中国革命的现实,无视自己的经验和理论创造,完全丧失了独立自主精神,从而也就完全丧失了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自主权和能力。红军长征初期接连受挫的惨痛教训警示中国共产党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但中国革命必须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创造性地运用马列主义基本原理,走符合中国国情的道路。遵义会议迈出了我们党独立自主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决定性一步,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在关键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遵义会议以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反对右、反对“左”、坚持正确路线,基于中国国情和红军战略转移的实际,创造性地实行了一系列新的方针、政策和办法,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

第四,顾全大局、紧密团结。这是长征胜利的重要保证。作为一次涉及全国各支红军部队和各个根据地的大范围战略行动,全党能否始终保持高度的团结统一,几支红军能否完全置于党中央的绝对领导之下,是直接关系到党和红军命运和革命事业成败的大问题。尽管各路红军出发的时间、地点、路线不同,但都能从革命的根本利益出发,自觉服从大局,勇于牺牲奉献,互相配合支持,使长征形成了一个形散神不散的整体,使敌人无法集中兵力于一个方向,根本实现不了各个击破的图谋。长征途中,红军将士政治上志同道合,思想上同心同德,生活上互帮互助,把战友当做亲人,把部队当做自己的家,凝结成一个坚不可摧的革命集体。正是这种团结协作、步调一致的精神,使红军一步一步走向胜利。 第五,为了群众、依靠群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是新型的人民军队,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唯一宗旨。长征胜利的一条重要原因,就是忠实践行党和人民军队的根本宗旨,始终把人民利益、民族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处处关心和爱护人民,严格执行群众纪律,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大力支持。长征是一次图生存的远征,军事上处于无后方无依托、非常险恶的境地,作战环境和生活条件异常艰苦,但红军纪律极为严明,不侵占民宅,不违犯禁令,公平买卖,救死扶伤,并且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帮助群众建立革命政权,用人民军队的崭新形象,赢得了劳苦大众的爱戴。

红军长征虽已成为过去,但长征精神永远不会过时。中国工农红军在长征中浴血重生的光辉历史,为我们留下了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对于我们今天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长征有着许多重要启示。

一、党的正确领导是革命、建设和改革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毛泽东在总结长征经验时指出:“谁使长征胜利的呢?是共产党。没有共产党,这样的长征是不可能设想的。”长征胜利的历史经验昭示我们,无论过去搞革命还是现在搞建设和改革,都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坚决维护党中央的领导权威,这是我们各项事业取得胜利的根本前提。

二,艰苦奋斗是战胜一切困难的重要法宝。艰苦奋斗,玉汝于成。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也是万里长征留给后人的一个重要启示。可以说,红军长征史就是一部艰苦奋斗史。长征胜利的宝贵历史经验启示我们,艰苦奋斗的作风任何时候都不能丢弃,否则,我们党及其领导的伟大事业就有变色之虞。弘扬长征精神,就必须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自觉抵制腐朽思想文化和生活方式的侵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荣辱观,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三,团结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长征是一曲团结协作的凯歌。长征途中,红军将士风雨同舟,生死相依,涌现了数不清顾全大局、团结协作的感人故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同样离不开团结协作精神。一方面,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把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凝聚起来,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戮力同心,形成思想合力和行动合力。另一方面,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作保证。没有社会各个方面的团结协作,和谐社会就丧失了最基本的条件。因此,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中,我们每个人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都必须自觉地站在党的事业全局的高度,识大体,顾大局,明大义,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团结和带领群众共同奋斗。

四,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党的事业兴旺发达的牢固根基。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和拥护既是红军长征胜利的重要原因,也是各项建设事业不断发展的稳固基础。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长征中,我们必须始终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永远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真正用来为人民谋利益。我们党一直得到了全国各族人民的衷心爱戴和高度信赖,尤其是为民、务实、清廉的施政新风范,使人民群众感受到了党确实是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