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有关弘扬朱熹文化征文2篇 作文怎么写汇编20篇

浏览

5692

作文

508

弘扬嘉庚精神征文

全文共 1052 字

+ 加入清单

嘉庚先生爱国爱乡、倾资兴学,在海内外首开重教兴学一代新风。在嘉庚精神感召下,海内外校友、各界贤达、社会先进高举嘉庚旗帜,心怀敬意,再行兴学善举,鼎力支持学校建设。1996年9月,集大成立了集美大学校董会。“弘扬嘉庚精神,办好集美大学”,是校董会的宗旨;“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有主意出主意”,是广大校董的心愿。校董会汇聚了海内外知名校友、乡贤,他们中除了著名企业家、教育家、科学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等,还有国内上级主管领导和部门负责人。每年—次的校董会全体会议或常务校董会议,福建省委、省政府和厦门市委、市政府的主要领导等众多领导与热心人士和企业家共聚一堂,共商集美大学改革与发展大计,已成为办好集美大学的一个独特的优势。几年来,海外校董积极为集美大学与境外的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交流与合作牵线搭桥,促成学校与港澳台地区和东南亚国家许多教育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同时也为宣传集美大学、扩大集美大学在海外的影响做了大量的工作。国内的一些校董单位也与集美大学一起积极为产、学、研结合的办学模式不断探索新路子。特别是在学生实习、就业、科研成果转化、合作攻关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集大校董会自成立以来,为集美大学的建设与发展筹集到的资金已超过2亿元人民币,这些资金部分用于设立奖教奖学或助学金,部分用于帮助学校改善办学条件,为学校发展和办学水平的提高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一位在国内捐资过亿的老校友、老华侨,婉谢校方劝他留下姓名以资纪念的美意,他只愿在他捐献数千万元建起的教学大楼的铭碑上落款:“校主陈嘉庚先生的一名学生”。他就是集美大学校董会副主席李尚大先生。为了集美大学的发展,他不顾古稀高龄,在印尼和集大之间来回奔波,殚精竭虑。他谦恭朴实、淡泊名利,对家乡故国无比热爱,对教育事业执著追求,对慈善公益热心资助,被称赞为“嘉庚精神,尚大情怀”。

校董们以弘扬嘉庚精神为己任,不仅自己身体力行,还用嘉庚精神教育和影响自己身边的人,有的推荐自己的朋友加强校董会,有的带着自己的第二代、第三代加入校董会,共同为集美大学的发展出力献策。十年来的实践证明,嘉庚精神和“诚毅”校训已成为凝聚海内外校董、校友和各界社会贤达的一面旗帜,充分体现了嘉庚精神的强大感召力。

几十年来,嘉庚精神和“诚毅”校训,一直产生着巨大的育人作用,成为一代又一代师生的行为指南,激励着他们在人生道路上孜孜以求,勇往直前。当校友们相聚在一起,唱起集美学校校歌,不论时空如何变幻,总要为“诚毅二字中心藏”而心潮澎湃,久久难平。

嘉庚精神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2024传承朱子文化征文

全文共 1097 字

+ 加入清单

朱熹是我国历史上继孔子之后具有世界影响的杰出思想家、哲学家和教育家。在世界文化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并被视为东方文化的象征。朱熹寓居建阳、武夷山之史事,尽人皆知,殊不知朱熹之所以与闽北结下不解之缘,盖源于其父朱松来尉政和,群山迤逦千年不老的闽北古城政和,是朱氏家族入闽的第一站。现在大家都这样说,朱熹孕于政和,经过历史考证是正确的,但是我们说政和是朱子文化的发祥地更为准确,更能说明政和于朱子文化的关系。目前我们政和遗存的了两座对于研究朱子文化来说十分珍贵的历史文物,那就是朱熹祖父朱森墓和朱熹祖母程氏夫人墓,朱森墓在铁山护国寺边,程氏夫人墓在星溪富美村。

朱熹一生70年,大部分时间都在闽北度过,我把朱熹与闽北的关系概括为五句话20个字:朱子孕于政和、生于尤溪、长于建殴、学于武夷、老于建阳。

孕于政和:宣和五年(1123年),在政和任县尉五年届满的朱松调任尤溪县尉,监泉州石井镇税。建炎三年(1129年)12月,刚要调建州(今建瓯)工作的朱松听到金兵自江西突入福建邵武的消息,放弃所摄之职,携带在尤溪的家眷回到政和,寓居铁山护国寺。此时兵荒马乱,烽烟四起,政和也不安全,建炎四年(1130年)8月,朱松仓皇买舟携眷避到自己任职的尤溪,时刻都作着避入深山的准备。 离开政和月余后的9月15日,朱松的第三子沋郎——未来的理学宗师朱熹降生。

朱熹生于尤溪郑氏草堂,7岁以前随父母在政和尤溪一带生活,朱熹7岁下半年,随父亲从尤溪迁往建州(现建瓯)暂居,绍兴十年也就是1140年朱熹11岁时,时任朝廷四品承议郎的父亲朱松,因反对卖国求和,遭秦桧党羽的排挤,被贬,受任出知饶州(今江西波阳)。未赴任,朱松忿然辞官南归,举家正式来到建瓯,居住在建瓯城南的环溪精舍,从此在家专心教育子女。到绍兴十三年1143年的春天,正当朱熹勤学苦读之时,年仅四46岁的朱松郁闷成疾去世。

朱松病逝后,朱熹遵从父亲遗命,14岁的朱熹到崇安(今武夷山市)五夫里,依附朱松生前挚友刘子羽,子羽视朱熹如已子。在五夫里,南宋宿儒胡宪,刘勉之,刘子翬均授朱熹以学,五年后,年仅十九岁的朱熹即登进士。绍兴二十一年(1151年),朝廷授朱熹为迪功郎,任泉州同安主簿,后历事南宋高宗、孝宗、宁宗、光宗四朝,累官知南康军、知漳州、潭州。朱熹一生宦途坎坷,仕宦七载,立朝仅46天,任祠官达23年,待职、无职或罢职16年,在朝当官时间很短。

朱熹在武夷山呆的时间最长,14岁到武夷山至64岁迁居建阳,除去外地为官的七年,其他时间都在武夷山,前后达五十年。64岁迁居建阳考亭,1200年4月23日(南宋庆元六年三月初九日),朱熹在家里忧愤而死,享年七十一岁。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弘扬朱子文化传承中华美德书信600字

全文共 484 字

+ 加入清单

朱熹是是中国南宋思想家、理学的集大成者、儒家的代表人物,他所倡导的“读书起家之本、循理保家之本、和顺齐家之本、勤俭治家之本”的家教思想,在中国古代社会成为家教庭训的懿范,并广泛传播到东亚国家,影响深远。人们习惯上称朱熹为“朱子”,他对后世影响的言行诗文的文化称为朱子文化。

朱熹在福建南平留下诸多印记:武夷山隐屏峰下九曲溪畔的武夷精舍,是朱熹完成《四书集注》的地方;建阳市小湖镇葛墩村,弯弯山路边有座朱源寺,相传因朱熹在此住过一夜而得名。建阳考亭村,朱熹晚年定居于此,并在考亭书院讲学,考亭书院门口那立于明嘉靖十年(1531年)的石牌坊尚存完好;武夷山兴贤书院保存下来的当年的四个砖雕汉字“洙泗心源”……

武夷山列为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已十几年,可朱子文化品牌依旧深藏闺中。中共福建省委书记尤权先后三次对朱子文化建设作出批示,省长苏树林表示要将朱子文化打造成福建省第一文化品牌。

参会的政协委员李子在提案中建议,未来设定“敬师礼”、“朱子文化节”;策划“朱子之路”、“朱子生平寻踪游”;开发“朱子家酒”、“五夫莲”、“文公宴”等,并动员海内外朱子宗亲积极参与朱子文化建设。

展开阅读全文

篇3:中华文化征文学生评语_范例

全文共 621 字

+ 加入清单

传承中华文化;有一次,我到图书馆去借书,不经意看到《传承中华文;我在这本书里领阅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说完了我们中华的世纪,也该说说我们中华的故事吧:;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维护我们的传统文化。

有一次,我到图书馆去借书,不经意看到《传承中华文化 共筑精神家园》这本书。当我拿起来随意翻了几页,发现里面的故事非常好,就一口气读完了。

我在这本书里领阅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我仿佛变成了五千年前的人:从诸子百家到四大发明,从四大名著到数学医学,从书法绘画到建筑水利,从曾经的没落到如今的泱泱大国。我感觉中华民族的智慧无处不在。

说完了我们中华的世纪,也该说说我们中华的故事吧:比如孔子拜师的故事。年轻的孔子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了,他觉得自己的知识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孔子去洛阳拜大思家老子为师。孔子走了几个月终于到了洛阳,在洛阳城外,孔子看见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穿着龙袍,头发胡子全白了,看上去很有学问。孔子就问这位老人家是不是老子先生,老人见这位年轻人一眼就认出来了。孔子告诉老子说:“学生孔丘。”老子说:‘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要拜我为师?”孔子说:“多谢老师等候。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您的学问渊博,跟您学习,一定会有长进的。”从此,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这就是孔子拜师的故事。

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维护我们精神的家园!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家风家训"征文:弘扬好家风、传递正能量

全文共 4594 字

+ 加入清单

央视新闻去年年初推出了一个叫“家风是什么”的街头采访节目引发共鸣,一度让“家风”成了热词,群众纷纷点赞好家风。那么无形的家风到底是什么呢?我认为,从小来说,家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的主旋律,也是家庭精神风貌的体现,是经过反复锤炼形成并传承下来的精神品质。往大了说,国是由千万个小家组成,家风影响民风,民风体现国风。对于党员干部来说,家风还关联着党风政风,是干部作风的外在表现。

家风是一面镜子,折射出了一个家庭的文化。好的家风是一所学校,父母的言行举止都是孩子的表率,而从孩子的一言一行也反映出父母的综合素养。家风也是一条承上启下的纽带,“父之爱子,教以义方。”家风文化就是子孙后代在父母长辈常年累月的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点滴凝聚而成,反映了一个家庭或家族的风格特点和处事原则,是在社会上的立足之本。在传统中国,历朝历代都不缺家风门风的典范,北宋历史学家司马光虽位高权重但教子有方,司马光之子,个个谦恭有礼、不仗父势、不恃家富、人生有成。可以说家风就是中华民族传承文明的缩影。

“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家风靠家族世代沿袭,靠祖辈父辈的言传身教形成,是家族承传的一种精神力量。“清白持家、简朴本分、为民奉献”的谷家家风就是谷文昌言传身教、以身作则的结果。所谓言传,就是用言语口述或是记录于书本之上,教导孩子的方式,诸如《颜氏家训》、《朱子家训》等,都是流传已久的家庭德育之作。而身教,则是最有说服力和影响力的家风。从谷文昌身上就不难看出,他简朴清贫、公而忘私、为民奉献的精神为谷家后辈树立了积极向上的标杆,他的“心中四有”也是所有党员干部永远的风向标,教导我们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做事,清清白白做官。

无须讳言的是,由于近年来经济的飞速发展、生活质量的提高,许多党员干部淡化了廉洁从政、为民服务的意识,贪图享乐、权力至上的思想扭曲了人生观、价值观,即便有良好的家风,也被过度溺爱的纵容取而代之。家风不正、家教不严、作风不实,导致“我爸是李刚”的坑爹闹剧频频上演。“养不教,父之过”,对于党员干部而言,家风绝非个人小事,家风影响作风。“堂前教子,枕边教妻”的前提是严于律己,党员干部要自觉把好作风贯穿于家庭生活之中,处理好党性与亲情、家风与作风的关系,才能对得起党的栽培,不负人民重托。

不论什么样的家庭,生活作风都是家风、门风的重要话题,不同的家庭也有不同的家风文化,但总的来说好家风都是引人向上、教人为善的。好家风汇聚的是社会好风气、正能量,要把好家风传承下去,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为实现伟大中国梦凝聚一股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让好家风引领社会风尚,相信那些社会道德滑坡的现象将会得到有效遏制,而腐气横生的官场文化也终将被风清气正所取代。

给子孙做出榜样。上一辈对下一辈影响是很大的,特别是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可是现实中,不少父母却没有做好这一点。有的甚至给孩子做了不好的示范。如父母有不良嗜好,抽烟、酗酒、铺张浪费等。有的父母在家经常争吵,甚至离异,或者在外赌博、不讲诚信、争强斗狠等。从调查结果看,不少行为不端、打架斗殴、作奸犯科者都出自这些家庭。有的官员不仅不注意对子女的榜样作用,而且带头违法乱纪,贪污受贿,并纵容子女乱来,结果导致“家庭沦陷”。这些教训都是非常惨痛的。鉴于此,在家庭里,长辈要给晚辈做出表率。在外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做事;在家用家规家训约束子孙,用高雅的情操影响子孙。

延续良好的家风。家风家训不只是说说而已, 应该经过较长时间甚至几代人的坚守和践行才能行成自己的家风。如一些老字号家族产业,经营了几十年,甚至几百年,之所以经久不衰,除了有其“秘方”外,关键是讲诚信。开国将军甘祖昌,他参加了井冈山革命斗争和二万五千里长征。在任新疆军区后勤部长时,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57年他解甲归田,回到家乡江西省莲花县洋桥乡务农。作为教师的妻子龚全珍也一同回乡,那时她只有34岁。甘祖昌同妻子一起节俭为民,扶贫救危。他的子孙没有享受他们一点照顾,自食其力,也都像父母、爷爷奶奶那样助学济困,乐善好施。9旬高龄的龚全珍老人被评为全国第四届“道德模范”,习近平主席在接见时当面表扬了她,并号召全国人民向她学习,向她致敬。这就是延续家风的最好典范。

一、培育好家风关键在于“五注重”

培育好家风是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和有效措施,也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必备条件。古往今来,凡家教成功者无不重视培育良好的家风。培育好家风关键在于“五注重”:

注重家庭实际。每个家庭都有自身的实际,诸如:祖辈的传统风俗习惯、家庭成员、家庭经济条件等。好家风首先要切合家庭实际。只有注重家庭实际,才能培育出好家风。北宋司马光虽官高权重,但为消除子女因此而产生的优越感和依赖性,他更加严于教子,培养子女自律自立意识,写下了传诵至今的《训俭示康》。他总结了历史上许多达官显贵之子,因受祖上荫庇不能自强自立而颓废没落的教训,告诫其子:“有德者皆由俭来也。”“俭以立名,侈以自败”。这便是注重家庭实际培育好家风的范例。

注重小处着手。家风是家长教给孩子的做人道理和行为准则,这些道理和准则往往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件件小事上。因此,注重从小处着手,逐渐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培养好家风的必要举措。诸如:在培养勤俭节约的家风时,家长应引导孩子从节约一粒粮、一滴水、一度电做起;在培养尊重他人的家风时,家长要教导孩子做到不嘲笑更不欺侮同学、伙伴,正确对待与他人之间的小争执等;在培养正直清白的家风时,家长应教育孩子做到有错必认、知错必改,不随便拿别人的东西等。

注重家长身教。家风是家庭所有成员的共同行为准则。在培育家风的过程中,家长自己应当率先垂范,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孩子做出榜样,用自己的身体力行影响孩子。贺龙二女儿贺晓明说:“我们家的家风就是我们父亲和母亲传下来的,叫做‘老老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做事’。”她回忆称,“我们不敢在父母面前说假话,因为父亲最鄙视的就是这个!”由此可以看出贺龙做事的认真态度。正是他以身作则影响了子女,才形成了贺家“老老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做事”的好家风。

注重一以贯之。家风一经确定,就要坚持不断地贯彻在家庭所有成员的言行中,不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不能随意改变。在家庭教育中,常常出现这样的情形:家长对孩子的要求比较随意。结果,孩子不知所措。家长要做到一以贯之,就必须从自己做起,养成始终如一的行为习惯。这种习惯一旦养成,就会在教育孩子过程中克服随意性。同时,家长还须克服矛盾心理。诸如:既想教育孩子谦和礼让,又担心孩子吃亏;既想扩大孩子的交往范围,又怕孩子惹祸;既想鼓励孩子独立自主,又怕累着孩子等。正是这种矛盾心理,导致家长对孩子的要求前后不一致,进而影响好家风的形成。

注重与时俱进。一些传统的家风在过去也许是为大家所公认的,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今天就未必可取。比如,自古就有“天下老的无不是”的说法,今天就需要改变。香港电台第二台节目主持人梁继璋曾写给儿子一封备忘录,堪称一部培育家风的“好教材”。在这封备忘录中有“我不会要求你供养我下半辈子,同样的我也不会供养你的下半辈子,当你长大到可以独立的时候,我的责任已经完结。”这里既有“自立自强”的家风,也有对“养儿防老”传统的突破。时代在变,家风也在变,没有长辈的高高在上,有的是平等对话的态度,有的是那份永远不变的浓浓亲情。

二、 良好的家风应当顺应社会主流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和谐的家庭构建和谐的社会。家风作为家庭祖辈留传下来的良好传统与风气,对于孩子的成长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美满幸福的家庭,孩子是幸福的,他们的心理也是积极向上。生长在诗书礼仪之家,孩子必然知书达礼,为人坦荡。想让自己的孩子成为什么,向何处发展,家长首先应当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如此,才有教育的说服力与影响力。

优良的家风成就优秀的孩子,不良的家风,也会对孩子产生极具破坏力的负面作用。本着对孩子负责的家长,应当着力提高自己的修养,做一位品质高尚的人,用自己高尚的人格营造优良的家风,通过优良的家风,造就优良的孩子。

家风是一种氛围,一种基因,一种文化,一种气质。这种气场虽然广泛存在,但是,诸多家长却很难用言语总结、概括、表达出来。有心的家长,理性的家长,有文化的家长,要善于总结、发现、提炼家风,使无形的东西有形化,以更加积极有效的方式呈现给孩子,让孩子饱受给养,获得家风的精神馈赠。

在新的历史时期,社会形势的多样化,意识形态的复杂化,更需要我们家长以良好的家风,对孩子实施积极的引导,让孩子受到健康精神的浸染与科学思想的熏陶。对于家庭流传下来的精神营养作为年轻的父母一定要加以继承与发展,诸如勤俭持家、艰苦奋斗、尊老爱幼等等,要将老一辈的嘱托与希望予以实践,并以自己实际的行动,对自己的下一代言传身教,将优秀的文化基因与氛围传递给孩子,植入他们纯洁而幼小的心灵。

良好的家风应当顺应社会主流,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其中,成为行动的准则与指南,家风中优秀的因素值得发扬光大,同时不合时宜的糟粕也应当坚决的剔除,要主动营造民主、法治、文明、自由、开放的家庭风气,让现代文明之风吹进小小的家庭,构建新型的亲子关系,对孩子产生积极的影响。

三、家风应与时代同行

扬州个园有两副楹联:“传家无别法,非耕即读;裕后有良图,唯俭与勤”、“几百年人家无非积善,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寥寥数语简单明了地阐述了古人对家风家训的理解和重视。家风,自古有之,在家庭教养地潜移默化中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近年来却很少被提起,日渐式微。

其实,家风自古传承千载,历朝历代皆有详述。有关庭训家教的内容,散见于各种著作中。在《孟子》、《韩非子》等专著中,都有一些古人家教经验的记载和论述,而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更是出现了专门的《颜氏家训》,随后历朝历代几乎都有“家训”问世。近现代的《曾国藩家书》、《傅雷家书》,更是让人普受教育。

家风琳琳琅琅,概括起来,不外乎家国天下、耕读传家、积德行善、仁孝清廉等几个关键词。“家风正,则后代正,则源头正,则国正。”家风是涵养社会文明的基本因素,是固本清源的重要保障。

家风的形成,无关贫富,无关文化,只关德行。家风是潜移默化发挥的,作用更是潜力无穷。一个家庭的风气正不正,不仅关系家族荣辱兴衰、家庭幸福与否,还直接关系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国之栋梁出于家之苗圃,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家风好,社会风气才有好的基础,社会文明进步才有源源不断的推动者与建设者。反之,老人赡养无着、子女教育缺失、亲人情感淡漠不仅与家风不正、家教不严有直接关联,而且会对社会风尚、社会环境产生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

好的家风是一代人乃至数代人日积月累和一定文化沉淀传承的结果。家风不是糟粕而是精华,它更应该是一种与时俱进的正能量。于当下而言,家风应“有所为有所不为”。如“节俭”的倡导,在贫困年代,挖野菜、吃树皮、缝补衣物曾经提供了物质源泉,而在衣食住行自由宽松的当下,提倡“光盘行动”,更富有新时代的节俭意义。再如接续传统文化,其中 的孝敬、勤俭、和睦等风尚永远不会过时,但也存在“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等不平等理念,应该摈弃。

家风传载历史,时代与家风同行。如果每个时代都能传承优良家风,如果每个家庭成员都能拥有深厚的家风涵养,那么整体社会道德水平与文明素养,也许就能得到非常重要的支撑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弘扬传统文化作文1000字

全文共 1129 字

+ 加入清单

随着《中国诗词大会》的热播,关于古诗背诵竞赛的形式是否有助于传统文化的传播,众说纷纭。然而,这种只存活于娱乐秀场上的文化能够弘扬中华民族积淀千年的传统文化的观点,我不敢苟同。

《中国诗词大会》火爆的收视效应羡煞诸多媒体特别是许多电视娱乐节目制作团队。而后,《中国成语大会》《中国好诗词》等等披着“弘扬传统文化”外衣的娱乐节目犹如雨后春笋般攻占了各大卫视的黄金档。可是这些节目的制作人是本着对传动文化的弘扬,带着对传统文化的尊重而去制作这几档节目吗?显然不是,他们只不过是发现了现如今传统文化这块上好的热点材料,所以抓紧时机对其肆意消费。从其单一的背诵,填空的节目内容,多人同台竞争的节目形式中就不难看出这些节目是没有灵魂的,松竹梅傲人的风骨在这些节目中被娱乐油腻的脂粉所掩盖。这样随意消费传统文化的作秀与《我爱记歌词》这种世俗到最终被世俗抛弃的节目又有何区别?

换个角度去思考,为什么这样拿传统文化作秀的形式都能引起群众的一片叫好和阵阵掌声,归根到底是因为古诗词这样的传统文化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逐渐淡去,甚至可以说是日益消亡。在中国,除了中小学的课程及专业的学术研究,古诗词在这个大数据快节奏时代的作用越来越小;日常场合身着一袭汉服,难免也会令人侧目;书信也多用打印甚至通过网络传输的形式进行,文房四宝却难觅踪迹……当今社会,传统文化大多数出现的时候仅是一副失去了风骨的躯壳,用于表演,甚至是用于作秀来博人眼球等刻意而为之。有多少人在观看《中国诗词大会》的时候仅仅是对自己学生时代的回忆,莫不因那是他们记忆力最好,学习能力最强的时候。

正因如此,让传统文化怎样能在除了娱乐的秀场之外的更广阔的方面重焕生机成了必须要攻克的难题。而现代诗人郑愁予则给出了我们答案,他最擅长于将古诗词的措词和意境与现代诗自由随意的风格融合起来,让读者在现代诗的形式之中亦能品味到传统文化的韵味。他也曾说过“让传统文化焕发第二春就是要令她在更现实的层面产生影响,具有真正的现实意义”。但这并不意味着人人都要去做郑愁予,而是尝试在日常表达中试着将其融入,这样不仅装饰了你的言语,更雍容了你的精神。

弘扬文化必先要尊重文化,而把传统文化作为可以任意消费从而获得利益的摇钱树,把传统文化搬上娱乐的秀场作秀的行为,在我看来就是对传统文化的极不尊重。传统文化,更应该在书香的课堂中传递,在老少之谈中传承,在日常生活中弘扬。通过今年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同是也是风靡全球的歌手的鲍勃?迪伦的例子更是证明了只要尊重文化,传递文化而非利用文化作秀,公共媒体同样能真正的对文化起到弘扬的作用。

让传统文化远离虚假的秀场,融入真正的生活,在一言一行中弘扬传统文化,在一举一动中弘扬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不需要作秀!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初中生关于弘扬长征精神优秀征文

全文共 1439 字

+ 加入清单

心被一股强烈的力量吸附包裹着,心中霎时涌动着一阵又一阵的感慨,它将埋于我心底的那份最深沉的崇敬唤起,让你我一同去追溯那共和国不容忘却的不老岁月--长征

从1930年起,蒋介石调集军队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连续发动了四次“围剿”, 但都以失败告终。1933年秋,红军组织第五次“反围剿”,由于中共临时中央完全抛弃了毛泽东的军事路线,执意推行王明的“左倾”错误主张,致使第五次“反围剿”失败。1934年10月,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八万余人,被迫离开中央革命根据地,开始了二万五千里长征。

遵义会议后,在毛泽东领导下,红军克服重重艰险,蒋介石军队的围追堵截,也并不能阻挡红军的行军路步伐,相反,他们愈挫愈勇……

1936年10月,红军胜利到达陕北,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

长征的胜利,不仅粉碎了国民党的阴谋,同时也使得国局转危为安。

是啊!长征可谓是一曲永远嘹亮的赞歌,它曾激励着多少有志之士义无反顾地追随。

长征岁月虽已逝去,但它的不畏艰险、百折不挠的大无畏精神却足以慰籍一颗颗空灵的心。

虽不曾身临其境去历经那浩荡的革命岁月,但也在字里行间读懂了长征的太多艰辛与不易。

是啊!好多个夜晚,我都不止一次地去思量去咀嚼长征精神给于我的感召与震动。

长征催人奋进,让人永不言弃,它告诉我:没有执着的信念、坚定的决心,便不会将自身真正融入当时的社会背景之中。

如果没有红军的四渡赤水河、强渡金沙江的悲壮,如果没有红军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的壮烈,如果没有红军翻过高耸入云的大雪山、通过杳无人烟的草地的极限挑战,又怎能有长征的胜利呢?

作为二十一世纪的青年,我们是祖国的花朵、未来的希望,因此,我们更要大力弘扬长征精神,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调集吃苦耐劳,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也只有这样,才能使得我们依附牵制的信念更有力量……

因此,不论是现在还是未来,我们都不应被眼前的困惑所羁绊,要用火一般的高效应与铁一样的意志力去克服,要用一种格斗士的精神去战胜阻绊自己的羁石。

无论是事业还是生活的辛酸,我们都要以一种抗争的信念去对待,因为二十一世纪的主流力量便是拼搏进取,无私无畏,永不言弃。这与长征精神有着异曲同工之处。

如今人们不是常说“爱拼才会赢”吗?是啊,如果人心趋向客观、态度悲观的话,那又怎样去战胜主观上原来就存在的事物呢?假使面对日新月异的高新产业,人们的选择倾向有很大的波动,如此商业竞技中无形中便增添了好几重门坎和关卡,如果不推陈出新,不敢承担一定风险,不敢尝试,那便是企业的懦夫与无知。

如果长征途中红军也怀着胆怯的心,那又怎么去冲破层层障碍呢?如果没有红军的坚强意志与执着毅力,如果没有坚韧信念与勇于攀岩的决心,那么红军又怎能粉碎国民党反动派扼杀中国革命的企图,又怎能保存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从而促使中国革命新局面的到来呢?

啊!不论是在战火纷飞的革命战争时期,还是在当前的和平盛世之时,不论以后有多么尖锐,有多少锋利,我们都不会畏惧,因为你我都抱定了一颗勇敢坚定的赤子之心,因此,在我看来没有什么比长征精神带给我的感染与驯化更所向披靡的力量了。

从1936年浩浩荡荡的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胜利结束,到2005年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船的圆满飞行。

不论是先前的革命历史时期,还是当前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长征精神都将作为社会潮流的主动脉,它的历史光芒是不会被任何物质掩盖的,它将充实着每一页历史。

它的精神将会永远激励着一代代进步青年沿着它的革命轨迹,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它的光辉与锋芒将会一次又一次照亮人们前进的路。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弘扬家风文化,传递社会正能量作文900字

全文共 948 字

+ 加入清单

家庭生活方式文化氛围构成家风,顾名思义,家风就是家庭风气,风格与风尚。罗兰曾说过:“人是一架灵敏的摄像机”。可见,家风影响人的性格品质,纵观历史,在好的文化背景下必然形成良好家风,促进社会繁荣。

严于律己是传统文化下的家风。司马光是一位优秀的史学家,更是一位优秀的父亲。他严于教子,严格地对待他的儿子,培养他们自律的能力。最终,在传统优秀家风的熏陶下,他的儿子们都功成名就,他自己也写出《训俭示康》这样好的书籍。世人都这样评价他的儿子:“以致世人之途观客止,虽不识皆可知司马氏子也。”如此可见,一个好的家风必将影响一代人,更能反映当量的文化风气与教养。从司马光来看,他生活的时期文化虽称不上鼎盛但也无比繁荣,家风文化,从那时就已经悄然涌入各家各户,成为一道良好的家风风景,文化风景。而家风,虽无形似有形,就这样代代传承,成为精神文化的坚立支柱。传统文化下的社会,每个人都本分且自立,于是,严于律己的家风在社会盛行。

坚强勇敢是抗日情感下的家风。吉鸿昌,抗日英雄,其父在临去世前告诫他要勇往直前,不畏强敌。他谨遵父亲教导,杀敌无数,在39岁时被捕并壮烈牺牲,这便是家风的力量,这便是家风的精神!每个不同时代背景下必有不同家风文化。在抗日战争期间,人民的民族感空前变得强大起来,家风自然就涉及到爱国抗日的特点,成为人们心中不倒塌的情感与力量。家风传递的除了文化精神外更有能量!在如今的社会中,或许我们更需要这样正能量的家风,当时的社会中,纵使有机关枪扫射,或是有敌机狂轰烂炸,中国人还是挺起了他们不屈的脊梁!家风传递的文化精神力量,是如此之大。坚强勇敢的家风便在抗日中流传。

向上向善是如今的家风。莫言在央视采访“你的家风是什么?”的问题中回答:“重视学习、文化,勤学上进与人为善。”无疑,在现代社会中,向上向善才是主旋律。我们不再被封建礼教束缚,不再被战争困扰,于是社会开始弘扬道德品质,传播道德文化。道德文化的力量自然是无穷的。向上向善,使社会正气蔚然成风。

家风对于很多小家庭来说已很陌生,对于如今的90后更是茫然,亲朋好友聚在一起都开始谈工作,养家的问题而不是论述真正意义的家风正气。提出家风是绝对具有现实意义的,这是文化的回归,是历史智慧的挖掘与重视。让我们传播家风文化的力量,发掘传统文化的精髓!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我们身边的龙文化征文

全文共 1360 字

+ 加入清单

文化是渗透在血液中的基因,即便远隔千山万水,也会让人魂牵梦绕。繁华尽处,是一泓源头之水。喧嚣落幕,狂傲之心终将会随着时间的流逝慢慢消磨,我们终将重拾文化,重拾传统。中国龙乃中华民族的图腾,亦是中华文化的象征。在悠然与淡雅中,细细品味一杯清茶,一卷诗书,感叹文化中蕴含的传统美德——爱。

初秋的夜晚,依稀可见天空中的氤氲。整个世界被漆黑的夜幕笼罩着,万籁俱寂。我收回不知何时飘离的思绪,合上练习册,余光掠过门窗,猛然发现一丝灯光透过门缝,又消失在黑暗之中,无影无踪。推开房门,姥姥被惊醒,努力睁开惺忪的睡眼说到:“你快去睡吧,我还要给你妈做煎包呢!”虽然我已经习以为常,但感动却油然而生。

门开了,妈妈回来了。姥姥起身去厨房,系上准备好的围裙,原本布满皱纹的脸,绽开了最美丽的笑容。姥姥激动地说道:“饿了没?我给你做你爱吃的煎包。”妈妈连忙制止道;"晚归已属不该,又怎能让您为我操劳呢?我还有点事,您快去睡吧,别等我了”姥姥叹口气,轻声道:“那你早点睡啊,别忙太晚了!”为了弥补时间上缺失的遗憾,妈妈总是会托同事买一些补品给姥姥,给喜爱宝玉的姥姥买玉镯子,过年过节时总给姥姥塞很多钱。可生活总是很奇妙,让我看到了不一样的真相。随着时间的游走,我慢慢发现姥姥并没有因为妈妈的体贴和付出而开心,相反总是感觉姥姥的心头上总有挥之不去的孤独。姥姥依然在每个妈妈晚归的深夜坐在昏黄的灯光下,依然会睡着,依然在妈妈回来后问着那永远不会变的那句话:是不是饿了?我给你做煎包,以前你最爱吃。而姥姥得到的也依然是一次又一次体贴的拒绝。

有一天晚上我和姥姥一直等着妈妈归来,我忍不住问姥姥,为什么执着给妈妈做煎包?姥姥叹了口气,神情忧伤,声音低沉地回复我:人老了,能为儿女做的事儿越来越少了。可是为人父母,总想为自己的孩子做点什么。姥姥想给你妈做煎包,一来是你妈从小就爱吃,二来啊,做煎包时间长,我可以和你妈妈拉拉家常。我很想知道你妈妈工作得开不开心,每一天都干了啥,辛不辛苦啊。我知道你妈妈孝顺,怕我受累,可是她还是不了解姥姥真正想要什么。她给我很多钱,可是我也没什么花钱的地方;给我买玉镯,我是喜欢,也高兴,可毕竟只是个物件儿;姥姥真正需要的是你妈妈的陪伴,希望每一天你妈妈和我能多聊一会儿。说完姥姥长叹了一口气,我听得出来姥姥内心的失落,也惊讶妈妈的体贴给姥姥带来的深深的伤害。人至暮年,长辈内心真正渴望的是全家人能在一起,除了希望子女有成就,过得好,就是希望多一些陪伴,一家人能多说说话,了解一下家人都在想什么。

听过姥姥的一番话后,深深的感受到姥姥的用心良苦,就偷偷地把这些告诉了妈妈。妈妈了解后决定多陪陪姥姥聊天,聊些妈妈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高兴的,不高兴的事,姥姥喜欢听。姥姥也喜欢旅游,妈妈就在放假的时候陪姥姥一起出去玩。后来,姥姥脸上渐渐的多了笑容,看起来也比以前年经了,爱笑了。于是我们家的夜晚和以往的那些岁月啊,就有了一些不同:黑夜漫上天际,月光如银挥酒,夜晚静谧安详。厨房里面弥漫着煎包的香气,不断在空中盘旋。在香气之下,一个老人和她美丽的女儿在快乐地聊着天。女儿吃着开心,老人看着开心,原本皱如核壳的脸上就像吹起的气球,变得浑圆红润。每每看到这一刻,我便深深的陷入了沉思,这就是中华文化传统中的美德——你养我长大,我陪你变老。

展开阅读全文

篇9:500字有关弘扬长征精神的征文

全文共 1077 字

+ 加入清单

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风雨如晦。伴随着北伐战争胜利的步伐,蒋介石和汪精卫却叛变了革命,先后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四处捕杀共产党员。中国革命到了最危急关头。中国工农红军以血肉之躯谱写了人类历史上无与伦比的英雄史诗――二万五千里长征

传承长征精神,就是要坚持艰苦奋斗、百折不挠的英雄主义精神。在长征途中,无论战争多么残酷,也无论自然条件多么恶劣,红军指战员始终保持着高昂的斗志,对革命前途充满着信心。长征的行程之长,路途之险,困难之巨,古今中外,闻所未闻。红军将士以敢于战胜一切困难的英雄气概,在腥风血雨中终于闯出了一条生路,谱写了一曲气贯长虹的英雄凯歌。长征给人们一种深刻的启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政党,一支军队,只要有艰苦奋斗的精神,就能够成就事业,创造辉煌。我们要彻底改变历史上遗留下来的贫穷落后的面貌,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进行艰苦的努力。逆境能磨练人,创业能造就人。青年要时刻铭记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大力发扬甘于奉献和自我牺牲的崇高精神,自觉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到艰苦的环境中去,经历风雨,经受锻炼,努力为祖国和人民建功立业。

传长征精神,就是要发扬万众一心、团结拼搏的面貌,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进行艰苦的努力。逆境能磨练人,创业能造就人。青年要时刻铭记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大力发扬甘于奉献和自我牺牲的崇高精神。自觉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到艰苦的环境中去,经历风雨,经受锻炼,努力为祖国和人民建功立业。

弘扬长征精神,就是要发扬万众一心、团结拼搏的集体主义精神。在长征的行征里,有年过半百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也有稚气未脱的红小鬼,有男同志,也有女同志,还有少数民族同志。大家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扶老携幼,生死相助,汇成了一般无坚不摧的革命洪流。长征是最严峻的生死考验,红军将士同甘共苦、共患难,风雨同舟,生死相依,直至将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威胁留给自己。各路红军互相配合,协同作战。有的部分部队为了主力红军的安全,不惜牺牲局部的利益,孤军奋战,直到战斗到最后一人。团结协作、无私奉献是发扬集体主义精神的核心,建立在共同理想基础上的集体主义精神,最终将汇集成为强大的力量。特别是在今天,面对发达国家高科技迅速发展形成的压力,面对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我们要想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站稳脚跟,争得一席之地,更应当把国家和集体的利益放往第一位,顾全大局,紧密团结,发扬集体主义精神,依靠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依靠集体的力量去拼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弘扬孝道文化,创建文明城市作文

全文共 810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孝!自古以来流传千古的中华美德,在这么多年的风风雨雨反复冲刷,仍能焕发耀眼夺目的光芒。然而,在当今社会似乎已经黯淡无存了!

.在大力弘扬传统文化,共创文明城市的今天,我们特向全体团员青年、学生发出如下倡议:

第一,传承优良传统,争扬孝德之风.中国的孝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自古以来我们就把孝道视为美德之首、立身之本、齐家之宝、治国之道.但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们的孝德却在不知不觉中被淡化甚至遗忘.乌鸦尚有反哺之义,羊亦知跪乳之恩,弘扬孝道文化,依然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呼唤.面对孝文化教育的缺失,面对孝文化的断层危机,我们呼吁用中华民族传统的孝文化滋润我们的心灵,完善我们的人格,传承孝德传统,争扬孝德之风,让孝行天下,德泽万代.

第二,孝亲起于自身,敬老见于小事.“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老年人是社会的宝贵财富,他们曾经为国家、为社会、为家庭做出重大贡献,理应受到社会的敬重和年轻人的关爱.事亲行孝,是我们做人的根本,它不需要伟大作为和豪情壮志,它需要的是坚持和无悔,我们可以用平凡演绎孝德.孝敬父母、关爱老人,让我们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生活细节做起:一杯茶、一碗饭,点点滴滴见真情;一件衣、一床被,丝丝缕缕连爱心;一个电话、一句问候,字字句句显孝心.在孝敬父母的同时,也要关爱我们身边的老人,特别是孤寡老人、空巢老人、高龄老人,多为他们做好事、办实事,帮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困难.相信我们多一份关爱,多一份付出,世界便会多一份温暖,多一份美好.

第三,开展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学校各团支部、各班,要把开展尊老敬老活动作为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一个重要载体,举办以“尊老敬老爱老”为主题的班团队会,通过演讲会、讨论会等活动;号召大家向父母及长辈写一封感恩信、制作一份感恩贺卡等形式,表达对长辈们尊敬之心、感恩之情,争当尊敬老人的实践者和传播者.

亲爱的朋友们,让我们一起携手传承美德,弘扬孝道,共同创造和谐美好的明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全文共 603 字

+ 加入清单

悠悠中华五千年。回望历史,我们仿佛看见了“孔融让梨”以及“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等传统美德。美德乃无价之宝,传承美德是我们每个人都应做到的。

雷锋,一个耳熟能详的名字,他一生都助人为乐。伟大领袖毛主席于1963年3月5日亲笔为他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雷锋利用他短暂的一生,生发出了巨大的精神价值。当他做了好事,别人问他叫什么名字,家住哪,他却不以为然:“我叫解放军,家就住在中国!”这句话,被人深深地印在了脑海里。

吴斌——最美司机,就在今年的5月29日,有一个不明铁块击碎车前挡风玻璃砸向他的腹部和手臂。面对肝脏破裂及肋骨多处骨折,肺、肠挫伤,他从容不迫,强忍剧痛将车停好,拉上手刹、开启双跳灯,做好停车措施,确保了24为乘客的安全。而自己却因伤势过重去世,年仅48岁。事过后,乘客都很佩服他,“面对突如其来的致命打击,在那么痛苦的情况下,吴斌还坚持把车停好,值得敬佩。若不是吴斌的敬业,很可能就是车毁人亡!”看到这里,我潸然泪下。他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24名乘客的安全!他的感人事迹传遍神州大地,感动了千万亿的人。

最美妈妈吴菊萍,在2011年7月2日下午1点半,一个2岁女童从10楼坠落,刚巧被她看见了。她奋不顾身地冲过去用左臂接住孩子。孩子无生命危险。救人的年轻妈妈吴菊萍,手臂骨折,受伤较重,被网友称为“最美妈妈”。一提到她,无不让人称赞。

传统美德是我们必须做到的,因为我们在这片中华大地上幸福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弘扬雷锋精神建设心灵家园征文

全文共 588 字

+ 加入清单

春发万物,大地复苏,又是一年春来到。转眼间,雷锋同志已经离开我们50个年头了。 50多年前的雷锋,发扬持之以恒的精神,以实际行动践行着生命的理想。实现这人生的价值,不断丰富和升华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今天,高举“弘扬雷锋精神”的光辉旗帜,就是为了使我们在高度的物质文明中不致迷失,在不断丰富的精神世界不忘善行。 我们一直提倡“弘扬雷锋精神”。

那什么才是雷锋精神?有人说雷锋精神就是要频捐善款;还有人说雷锋精神就是要舍身救人。不错,这些都是雷锋精神宝贵的组成部分。但是有些同学认为,只要舍身救人才算是一种雷锋精神。其实,我们把自己应该干的事干好,也是一种雷锋精神。如作为学生,我们就应该好好学习。学习雷锋的“钉子”精神,善于“钻”和“挤”的习惯。作为残疾学生,我们更应该学有一技之长回报社会,感谢长期关爱我们的叔叔、阿姨们。学校的老师们,每天都在课堂上辛苦的讲课:努力把所知的的知识教给学生。还有工作在各行各业的叔叔阿姨们在自己的岗位上无私奉献尽职尽责做好自己的工作,这些都是雷锋。 雷锋离开我们快50年了。每年3月,全国各地都会掀起“学习雷锋”的活动高潮。

其实雷锋精神的内涵真的很简单。那就是你用一颗真诚、勇敢、善良、美好和永恒的心灵,去面对这个社会,去面对身边的每个人,让“雷锋精神”走进我们的生活。让我们携起手来一同走进雷锋的世界,让我们继续“弘扬雷锋精神建设心灵家园”!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端午节国旗下讲话_弘扬传统文化

全文共 1222 字

+ 加入清单

同学们,早上好。今天我国旗讲话的题目是《祭端午 念先祖弘扬传统文化》。

五月初五,粽叶飘香,又到了一年端午节。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关于它的来历,我想不少同学都有了一些了解。老师再简单地介绍一下端午节的来历。

据《史记》记载,春秋时期楚国有一位大臣屈原,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联齐抗秦,却遭到其他贵族的强烈反对。屈原被迫离职,还被赶出都城。他在流放中,写下了《离骚》、《天问》、《九歌》等忧国忧民的不朽诗篇。。他的诗句“举世皆醉我独醒”、“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等,现在读起来仍能感受屈原的气节和伟岸。

后来,秦军攻破楚国都城。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于五月五日,写下了绝笔《怀沙》后,抱石投汨罗江而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他们有的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尸体。有的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和酒等食物丢进江里,说是让鱼虾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原的身体了。以后,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就被定为端午节,以此来纪念屈原。

现在的端午节,同学们印象最深的恐怕就只有吃粽子了,你们知道,古代端午节,人们都有哪些习俗和活动呢?

“彩旗夹岸照蛟室,罗袜凌波呈水嬉,曲终人散空愁暮,招屈亭前水车注。”这首《竞渡曲》是唐代诗人刘禹锡描写的一次赛龙舟活动。那时的人们到了端午节,还有挂五彩线、染红指甲、饮雄黄酒、挂钟馗像、射柳等丰富多彩的活动。

我们国家在2008年将端午节设立为国家法定节日,并且放假一天,各地还开展了许多的纪念活动,就是为了让同学们充分感受端午节的氛围,不要忘记我们的传统文化。

今年的端午节,我们学校也将开展各种活动。五年级的同学已经从家里带来了芦叶,将在家长和老师的指导下学习如何包粽子。还要把亲手包的粽子送给全校老师和社区的老人。我们还将认真阅读有关端午节的各种资料,和南通市群艺馆一起举行“说端午”的演讲比赛。在这里,老师也希望全校同学都能积极投入到传统文化的学习中。

同学们,随着时代的变迁,外来文化的大举入侵,一部分中国人不再眷顾流传几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而是将目光转向了“圣诞节”、“愚人节”这样的西方节日。面对这种现状,我们更加要重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学习,并且要热爱和保护我们的民族传统。

可能很多同学还不知道,我们中国几千年流传下来的端午节,几年前已经被亚洲某国拿来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请为他们国家的文化遗产,并获得成功。看到我们国家的传统文化却成了别国的文化遗产,我们除了惊讶和尴尬,更应该问自己,我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了解多少,学习了多少,做出了多少贡献呢?

中国的传统节日五彩缤纷,传统文化内涵丰厚,留存着人类独特的文化记忆。对祖先创造的历史文化遗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我们是中华民族的栋梁之才,中华文明需要我们共同传承。同学们,让我们从这次的端午节活动开始,积极学习和保护我们的传统节日和传统文化,让古老的华夏文明焕发新的风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弘扬革命精神增强文化自信发言稿

全文共 801 字

+ 加入清单

“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 习近平总书记教导广大共产党员,要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坚定共产主义理想。

而长征精神就是坚定理想信念的“活教材”,它为我们立起了思想和行动的标尺,更从作风整改上为后来者做了榜样。

车尔尼雪夫斯基说:

“既然太阳上也有黑点,‘人世间的事情’就更不可能没有缺陷。”

诚然,在从严治党的高压态势下,仍有个别少数党员政治生活随意化、原则性不强、热衷功利性交往,还有一些党员干部对工作标准要求不高、遇见困难“绕着走”、工作拖拉效率下降等问题仍不同程度的存在。

这些问题看似细小,但都是缺乏信仰、淡化长征精神的表现。

当前,全党上下广泛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着重解决党员队伍在思想、组织、作风、纪律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从而根本上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笔者认为,老一辈革命家、革命先烈的精神作为“本质展现”,不仅应纳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体系,更树立了“合格党员”的标尺,必须认真学习、努力领会,并将其不折不扣的应用的日常工作之中。

革命精神代代传,理想信念高于天。

改革大潮中,我们所要面对的困境不断,但每当面对风雨,我们都要坚定“风潇马嘶越雪山”的执著;每当直陷困境,我们都要坚持“天苍地茫过草地”的坚韧;每当逆水不前,我们都要坚定“路迢人急志如钢”的毅力。只有经历了革命精神的洗礼和升华,我们才能更加坚定甘之如饴的红色信仰,才能时刻充满一往无前的力量。

做合格党员,思想信念教育先行,我们要把老一辈革命家、革命先烈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不断转变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本领,“牢记一颗为党为人民矢志奋斗的心”。要向红军战士学习公仆意识,深怀爱民之心,常思为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在党和人民的利益面前,不计较个人得失,充分发挥好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真正在本职岗位上做讲奉献、有所作为的合格党员。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海丝文化家风孝道征文

全文共 1596 字

+ 加入清单

古代封建统治者遵从儒家,看重的是“君父臣子”。无非是帝王自喻为天下之君父,重孝道小看为国,小处是对父母长辈的尽孝道,大处是对国家对君主尽忠心。所以国家国家,没有国哪里有家?重孝道也是统治者治理国家的重要手段之一。

行孝道关乎国家的繁荣稳定,在我国古代的汉朝就有举孝廉为官为吏的美谈。行孝道是我国的传统美德,自古为世人所称赞。所以行孝道也就成为了自古以来最基本的社会公德标准之一

古人有读李密的{陈情表}不哭者,不孝也;读诸葛亮的{出师表}不哭者,不忠也。如李密在{陈情表}里这样说道:“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诸葛亮的“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际。还有孟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等等这些都是古人对行孝道的行动,是他们留给后人的典范。感恩之情也将深深的根植于我们的炎黄子孙。

古今的行孝道颇有异同,现在的我们生活在这个物质横飞的花花世界里面,对于行孝道早就“变味”“变质”“变形”了。如今的社会是在不断的发展与前进当中,而人们的最基本社会公德却在慢慢的步入原始社会。有很多的人们,父母含辛茹苦的把它们拉扯长大,当他们“腰缠万贯”“功成名就”“有钱有势有地位”时,却把自己家中年迈体弱的老父母抛到了九霄云外。常常为自己有这样的父母而感到羞耻。在功名利禄面前,他们早就沦为了“傀儡”,丧失了行孝道这一最最基本的社会公德,也没有了感恩的情怀,这是多么的可悲呀。关于这些的新闻报道,我们随处可见,可谓是比比皆是。

在此,我们不禁要摸摸我们的良心,扪心自问一下。为何在这个物质文明飞速发展的时代,我们的精神文明却如此的“肮脏”;如此的“沦丧”;如此的“退步”。是我们的教育基础出了问题吗?是我们的学校、家庭、社会、司法等对孩子的教育出了问题了吗?我觉得这些作为对孩子的先天教育,我们大家做得还是比较好的了。但是后天教育我们也应该不会差到哪里去了吧?那么这些社会上比比皆是的变态行为--“大不孝”是从何而来的呢?

如果说,我们说这些大不孝的人是心理不健康吗?那简直就是天大的笑话,是在给那些大不孝的人披上虚伪的“外套”。前不久报道过的:一位大学生在飞机场,对前来接自己的亲生母亲行凶,来对比一下,网上的又一则新闻:网上热传的焦点新闻,被誉为“最美丽的妈妈”为了挽救因误食硫酸而烧伤直肠食道的儿子,伟大的母亲耽误了治疗自己的胃癌而含泪离开了。这说明了一个怎样的严重的社会问

题?社会公德沦丧的警钟时刻在考验着我们;提醒着我们;警示着我们,社会现实就这样赤裸裸、无情的、残酷的摆在我们每一个人的面前。进行着心灵上的折磨和思想上的矛盾。是世人无知吗?当然不是,答案是肯定的。是变态、是“冒天下人之大不违而为之、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是的!对于这些电视上、网络上的新闻屡见不鲜或多或少会有一些人们有侥幸心理,大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这些新闻多是多,但却没有亲眼所见甚至经历过。为此便不以为然。

在这个世界上,最最不能等待的就是“行孝道”。“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待”就告诉了我们这个道理。当我们想要“行孝道”时,才发现自己的父母早已经不在人世,这是何等的遗憾,何等的可悲,何等的不孝。

我们要有一颗感恩的心,感谢生我们、养我们的父母,感谢社会回报社会。有一天我们也将为人父;为人母,我们同样也希望自己的子女也能够发扬中华民族上下几千的传统美德。

一个人最基本的感恩之情就是孝道,当我们要学会感恩,想要感谢一个人的时候,那就先从行孝道做起吧!古人有:小羊有跪乳之意,乌鸦有反哺之情。父母的恩情是我们是永远也报答不完的,人之发肤授之于父母,从我们的父母给予我生命的那一刻起我们就要学会感恩,感谢我们最伟大的父母!

作为祖国的新一代接班人,我们当代大学生不仅要学到最新的高科技技术同时也要学会感恩。心中常怀一颗感恩的心,感谢每一个帮助过我们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2024福建弘扬朱子文化书信

全文共 669 字

+ 加入清单

“延平书院是朱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复建延平书院,是保护传承朱子文化的重要举措。”昨日,延平书院复建工程开工动员会在市区九峰山脚下举行,李侗文化研究会会长李国柱很是兴奋。

“延平书院是两宋时期福建最早的官方书院。”李国柱介绍,宋代嘉定十五年(公元1222年),为纪念延平四贤,南剑州知州陈宓在九峰山脚下仿白鹿洞书模式建造了延平书院。自建成后700多年间,均有重修,近代因环境影响而不复存在。“四贤文化是理学文化的集粹,朱熹与‘南剑三先生’(杨时、罗从彦、李侗)理学相承,可以说,延平书院不仅是理学文化的集中展示地,更是南平乃至福建历史上一座重要的书院。”

为了充分挖掘延平“四贤文化”资源,弘扬朱子文化,2014年3月18日,南平市政府召开专题会议,确定复建延平书院。经多方比选,最终敲定项目地块和设计规划图。

按照规划,书院东侧与规划建设的九峰山公园东大门毗邻,南侧为即将修建的闽江大桥至316国道连接线,西、北面倚山,环境幽静,交通便利。书院占地面积8671平方米,总投资约3500万元,计划2017年年内建成并投入使用。

“建成后书院明确了讲学、交流、展示的功能定位,致力于弘扬国学经典、传播社科知识。”延平区有关负责人表示,该项目是市朱子文化保护建设的重点项目之一,也是我市保护传承朱子文化的重要举措,它的建设有利于加强完善延平旅游设施建设,加快延平旅游产业发展。

省政协提案委副主任、省炎黄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马照南,市政协主席、市朱子文化保护建设领导小组组长张建光,市政府副市长、市朱子文化保护建设领导小组副组长朱仁秀出席了开工动员会。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弘扬中华文化坚定文化自信

全文共 623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文化被公认为融合能力最强的文化,其最大的特点是对其他外来文化的兼收并容而不去排斥。为何会有如此高的评价?

人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充实。那么,面对传统文化,我们应怎样继承;面对现代文化,我们又应如何弘扬。在一些人的眼里,传统意味着“落后”,意味着“保守”,意味着“封建”,真的是这样吗?难道古人也就是我们的祖先留给我们的文化一定是有害的吗?显然不是,我承认传统文化确实存在着些糟粕,但也有精华的。而那些男尊女卑 思想,封建礼仪,我们应放弃,所以说,面对传统文化中的精华,我们应弘扬。对某些古哲人的思想,我们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众所周知,鲁迅的《拿来主义》里面就谈到了如何对待外来文化,我们应采取的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泊。

越来越少的人去过传统节日了,“清明节”“重阳节”“端午节”,慢慢的被人忘记中,却取而代之的是“平安夜”“愚人节”“光棍节”。而我们没有意识到,别的国家已在侵略我们的文化,比如说韩国力争孔子,这难道不是在侵略我们的文化吗?

中国的南天门已向世界敞开,在这中外文化交融的时代里有不少矛盾纠纷出现,须分外重视其中的利害关系,外来文化里有它的精华之处,取其自用;也有它的糟粕之举,拒之自省。

文化可借鉴,在借鉴中,不断完善。

对待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离不开中国人的自我改造;中华雄伟前途更离不开我们年轻人。

看风起云涌,观沧海桑田,坚守传统文化的精华,爱继承中的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在鉴赏中完善,让传统文化在汹涌后蛟龙腾起,在烈火后凤舞九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传承中华文化征文

全文共 1261 字

+ 加入清单

颂读中华经典,传承华夏文明

生活如酒,或芳香,或浓烈,因为经典,它变得醇厚;生活如歌,或高昂,或低沉,因为经典,它变得悦耳;生活如画,或明亮,或素雅,因为经典,它变得美丽······其实从文字在仓颉手中诞生的那一刻起,经典便注定要以无限的魅力,支撑起一个名族的脊梁。请留心观察,在斑驳岁月的甲骨上,在风尘历史的竹片里,在绚烂千年的锦帛中,处处记录着经典的美丽容颜。

汉唐,中华民族五千年里最辉煌的岁月,它遗留下的风韵洒入我们的血液里,像阳光一样,熠熠生辉。唐朝是我国古典诗词发展的全盛时期,唐诗在所有古代经典中,兴许是我们最熟悉的。很小的时候,我们的父母和老师一字一顿地教我们“鹅鹅鹅,曲颈向天歌”,但当时也只是囫囵吞枣,不求甚解。殊不知,唐诗也有她的美丽与哀愁。唐诗,它记载了中国千年的悲与苦,蕴含了千年来人民的喜与乐,蕴藏了中国千年来的宝贵文化。每一首诗,就像一杯茶,难受时尝到的是苦,愉快时品到的是甜,如果你想喝到一杯好茶,得入情入心。每每品唐诗,我的心情随着诗人的忧而忧,随着诗人的乐而乐。在忧中学会思考,在乐中学会享受。“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的《山居秋暝》。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天色已瞑,却有皓月当空;群芳已谢,却有青松如盖。山泉清冽,淙淙流泻于山石之上,清幽明静的自然美,宛若一缕清风,渗入心中。“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俯仰古今,写出时间之绵长;登楼远眺,写出空间的辽阔。在广阔无垠的背景中,描绘了诗人孤单寂寞,悲哀苦闷的情绪,两相照应,分外动人。仿佛出现了一幅苍茫广阔的北方原野的图景,图景面前兀立着胸怀大志却因报国无门而感到悲伤的诗人。

不同的诗人会有不同的人生经历,笔下诗句的感情也会迥然不同,或喜、或悲。而唐诗,也正因此而变得瑰丽多彩。

如果说唐诗是中华经典的根,那么,宋词就是中华经典的枝。

宋词从唐诗发展而来,汲取了《诗经》《楚辞》的营养,一直到现在陶冶着人们的性情。柳永、李清照、晏殊用柔软的文笔,细密的心思,写尽人性感情中委婉、哀愁的一面,《雨霖铃》中的一句“多情自古伤离别”以冷落秋景为衬托,淋漓渲染了惜别的场景,进而推测别后的铭心刻骨的思念。层层铺叙,情景交融,委婉多致。表现了柳词“细密而妥溜,明白而家常”。反之苏轼、辛弃疾的便气魄如虹,高昂之调用一句“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便能震撼住人心。宋词,无疑是古代经典皇冠上光辉夺目的一颗宝石。

文学,当我真正地走近她之后才发现,千百年来,她承载了人们太多太多或喜,或悲,或豪壮,或婉约的情感,使人们心中的话语得以倾诉,更是拉近了人们心灵之间的距离,使得人类文明的车轴不停地向前滚动。江水滔滔,荡涤了风花雪月的旧梦;滚滚黄沙,湮没了悲欢离合的故事。然而,文学那其间的悲欢恋情,却如激弦,如幽曲,掩卷犹余音颤袅;文学那之中的奇句妙语,却如泉涌,如露凝,读起仍口角噙香。于是,在缤纷的文学艺苑之中,我爱觅几朵奇葩,去细细品味那亘古的芬芳。

更多1200字作文推荐: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传承朱子文化征文2500字

全文共 2016 字

+ 加入清单

朱熹博览群书,融会诸家,体察社情民意,著述讲学,建立了完整的理学体系,被世人尊称为朱子。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传承朱子文化征文的内容,欢迎大家查看。

在中华五千年文明史中,因为有了朱熹集北宋以来理学(新儒学)乃至孔子以下中国学术思想之大成,奠定了闽学在中国思想文化长河中独尊七百年的历史地位,福建从而赢得了 “海滨邹鲁”的盛誉;因为有了朱熹在碧水丹山之间“琴书五十载”,武夷山由此闪耀着“世界文化遗产”的荣光。朱子文化决定了福建在全国的文化影响力和中华文化体系中的地位。在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实施福建文化强省、“先行先试”战略的今天,打造世界级的朱子文化品牌正当其时。

朱子文化品牌建设的现状不容乐观:定位不高,没有把朱子文化作为一个建设文化强省的世界级品牌来打造;普及不足,制约了朱子文化影响的进一步传播和扩大;设施不优,对朱子文化历史遗存缺乏系统、科学的修复保护;产业不强,实体少、弱、散,文化产品开发尚处于初级阶段。朱子文化品牌建设应遵循以下原则:保护修缮与社会教化相结合,节会展示与文化交流相结合,平台搭建与产业经济相结合,宣传推介与科技手段相结合,努力形成“政府主导、学界引导、平台支撑、项目带动、社会参与”的产业化系统化大开发格局。

朱子文化建设战略规划方面。要积极推动朱子文化建设的有关内容、项目补充纳入《福建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列为省重点文化项目。抓紧落实2012年省文化厅与南平市政府签署的《共同加快推进南平市文化发展战略合作协议》,并积极推动相关的扶持政策和措施的出台及落实。

保护修缮朱子文化遗迹遗存方面。一是加强朱子文化重点遗迹遗存保护,完善项目编制、规划方案,切实做好朱熹墓、紫阳书院和武夷山摩崖石刻等14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维修、安全防范系统建设和环境保护;二是建设朱子文化生态保护区,将南平市整体或者将武夷山、建阳、政和、延平等朱子文化关联度最大的县(市、区)域划定设立为省级朱子文化生态保护区,对与朱子文化有关的传统制作技艺、民俗、艺术以及文物和遗址进行整体性保护。

加强朱子文化宣传、展示和交流方面。一是打造朱子文化“印象”。结合城市建设,打造直观性朱子文化,在校园庭院、公园广场、车站码头等处,设计建设朱熹塑像或有朱子文化内涵的壁画、石刻,对新建的街、区,以朱熹名句名词冠名。在朱熹出生、成长、生活、讲学、传道授业相关的城市入口处,建造“朱子文化”符号的城市雕塑。二是建设“朱子文化长廊”。结合武夷新区通往武夷山的48公里绿色慢道建设,注入朱子文化元素,在绿道途中选择适合地点建设朱熹纪念馆、考亭学院、朱子文化公园等,形成上规模、高品位、有特色的朱子文化景观带。三是开展以朱子文化为主题的文艺创作。组织以朱子文化(如朱子家训和“四本”等)为主题的诗歌、小说、散文、戏剧、影视、音乐、舞蹈、美术、书法、摄影创作,适时进行展演、展映、展览。四是办好中国(武夷山)朱子文化节和朱子祭祀活动。选择在清明节、朱子诞辰日举行大规模的朱子公祭、家祭活动,增强、扩大朱子文化的影响力。五是加强朱子文化对台对外合作交流。发挥省内高校以及各类朱子文化研究机构作用,深入研究朱子文化,举办两岸理学论坛、朱子文化高峰论坛等,促进两岸之间和国际性的朱子文化交流,打造大朱子文化圈,共同推进朱子文化品牌建设。

发挥朱子文化社会教化功能方面。一是开展群众性歌咏传唱活动。组织创作以朱熹诗词格言为主要内容的歌曲,开展群众性的朱熹诗词格言歌咏活动。二是推进朱子文化“入校园、进课堂”。开设朱子文化教育课程,在小学、中学开展《朱子家训》吟诵活动。三是传播朱子文化核心价值。把朱熹的“勤政爱民、以公更私”等官德修养融入廉政文化建设,推动“克勤克俭、重义轻利、谦虚礼让、取之正道”的社会公德列入“乡规民约”等,发挥朱子文化思想在社会管理、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应用价值。

开发朱子文化产业方面。一是打造朱子文化产业项目。依托、发掘朱子文化资源,加快培育朱子文化品牌。着力推进三大项目建设:武夷山朱子园(五夫镇),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五夫镇进行整体开发,恢复朱熹长居于此时的古镇风貌,开发“万亩莲田”项目,打造“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胜景;建阳朱子文化旅游度假区,建设朱子文化园、山水文化、休闲文化、康体文化、生态农业文化、民俗文化等综合文化旅游区;建阳朱子林(黄坑镇),建设朱熹墓道神碑、思源亭、思源泉、半亩方塘、祭拜亭、朱熹祠堂、朱熹广场、碑林、旅客服务中心等。二是策划朱子文化旅游线路,即以朱子文化遗迹为主的“朝祭观光之旅”和“重走朱子之路”。继续办好两岸学子游学活动,共同打造两岸知名的游学品牌。根据朱熹一生的踪迹,策划朱子文化“寻踪游”。三是开发朱子文化产品。进一步开发以宣传朱熹理学为内容的工艺产品,推介武夷山八卦宴(文公家宴)、五夫莲子、建窑建盏等特产,制作有朱子文化符号的生活用品等旅游商品。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弘扬朱子文化传承中华美德征文2500字

全文共 2840 字

+ 加入清单

一个具有优良文化信仰的民族,才是一个可持续健康发展的民族。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弘扬朱子文化传承中华美德征文的内容,欢迎大家查看。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优良道德传统的伟大民族。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包含着极为丰富的内容。千百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在自己的发展历程中,形成的传统美德深深熔铸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之中。如何在传统美德教育中传承中华经典文化,是摆在当前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笔者通过实践和思考,对在小学教育中传承经典文化谈几点粗浅看法。

一、传承经典文化,弘扬中华美德的深远意义

1.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经典文化的传承

中华民族的祖先曾追求这样一种境界,“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今天,人类正处在社会极具大变动的时代,回溯源头,传承命脉,相互学习,开拓创新,是各国弘扬本民族优秀文化的明智选择。

事实证明,一个具有优良文化信仰的民族,才是一个可持续健康发展的民族,才是一个充满希望的民族!从孔夫子到孙中山,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有它的许多珍品,许多人民性和民主性的宝贵思想。比如,强调仁爱、强调群体、强调和而不同、强调天下为公,特别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操,民为邦本,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待人之道,吃苦耐劳,勤俭持家,尊师重教的传统美德,世代相传,所有这些,对家庭、对国家和社会都起到了巨大的维系和调节作用。我们希望,通过对学生的国学教育,使他们可以继承传统文化中的高尚品质,寻找中华文化的根基,重塑自己的精神世界,崇高其信仰,端正其品行,伟大其理想,丰富其人生。以智慧和力量去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与发展,承继先贤,泽被后世,让我们的子孙能生活在一个更加和平安定和繁荣昌盛的世界里。

2.国民素质的整体提升需要经典文化的洗礼

毋庸讳言,在现代化进程中,伴随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出现了很多社会道德和价值观念方面的问题,有人称之为信仰危机、信任危机、道德危机、生态危机。腐败孳生蔓延、贫富两极分化、生态环境恶化、社会诚信缺失、犯罪率上升、中华民族传统美德遭受挑战和破坏等等,这些发展中的问题使人们享受物质生活日益现代化的实惠的同时,也承担着精神上的煎熬。

而儒家学说其思想核心是仁、德。孔子说:“仁者爱人”,强调对人要有仁爱之心。作为道德规范的“仁”,要求人们以仁爱之心对待他人,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形成相亲相爱的和谐人际关系。孔子又说:“为政以德”,要求施行德政。施行德政,首先要求为政者自身有德,追求道德的完美。“吾日三省吾身”、“慎独”等,就是追求道德的自我完善。

近年来,现实生活中出现的金钱至上、诚信缺失等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使我们越来越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中强调仁爱,强调群体,强调和而不同,强调天下为公,特别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操,“民为邦本”的民本思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待人之道,以及吃苦耐劳、勤俭持家、尊师重教的传统美德,这些都越来越重要。传承经典文化,能够增强中华民族的认同感与凝聚力。

3.民族团结的协调发展需要经典文化的促进

传承经典文化,弘扬中华美德,有利于加强中华民族的大团结,有利于促进祖国统一。中华民族的子孙不管你现在生活在哪个国家,哪个地区,哪种社会制度之下,但对以儒学为中心的传统文化的尊崇是一致的。大力推行和弘扬儒学就可以把世界各地的华人联系起来,团结起来,抛开政治信仰的分歧,为中华民族的复兴与繁荣出力尽智。

二、小学教育中传承经典文化,弘扬中华美德的价值

梁启超曾说过:“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可见,让我们的孩子从小接触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积淀丰富洗练的民族语言,领悟博大精深的中华智慧,感受灵活机敏的处世哲学,陶冶高尚宽广的道德情操,是每一名教育工作者的神圣职责。而许多灿烂的文化遗产则是历练人生的宝贵精神财富。

如音韵和谐,言简意深的《弟子规》《三字经》《朱子家训》等,叙事、融情、传道、明理,在声情并茂的诵读中,学生自然体验到生命的意义,做人的道理,生活的真谛,处世的原则,懂得了什么叫仁爱、孝道、礼仪、诚信、奉献、尽责、利民、报国……经典凝练的中华成语汇聚了古人的智慧,阐明了千古良训。或针砭实事,或促学启智,或敦品励行……

总之,在历代经典名作的诵读之中,既是文学的积淀,又是心灵的洗礼;既是章法的感悟,又是人性的完善;既是意境的感受,又是精神的传承;既是气节的体悟,又是意志的磨练;既是壮行的激励,又是理想的源泉!

三、小学教育中传承经典文化,弘扬传统美德的途径

1.科研引领

将儿童经典诵读作为学校的教育科研课题来抓,旨在提高全体教师的责任意识,从教育科研的高度使经典诵读做到有组织、有计划、有目标、有方案、有行动、有检查、有反思、有提升,真正落到实处。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完善、提升,使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提升到理论层面来认识。使经典诵读,美德熏陶与教学科研课题、德育科研课题有机结合,以课题促教研,以教研促发展,从而实现博学启智,立德树人的愿景。

2.学科渗透

语文学科是经典诵读工程的主要载体,通过传统名篇的学习,诵读课的开设等,最终实现以语文学科为龙头,其他学科适时渗透,有机整合的原则,形成全校师生的大教育观,从而实现“传承经典文化,弘扬传统美德的目标。

3.校本研发

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将《弟子规》《三字经》《论语》等分学段纳入各年级诵读计划,并整合相关资源,开展主题单元性资源整合,从而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教材。

4.环境熏陶

所谓环境熏陶包括软环境:学科教育的渗透、学习氛围的营造;硬环境:校园文化布置等。在这两方面为学生创造一种情境,使学生感受到经典诵读的魅力与价值。

5.活动凸显

通过诗词擂台赛、励志故事宣讲、读书汇报会、每日名言、主题班队会、历史名人故居参观等活动,强化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家庭、社会的交流。

6.家校相通

使经典诵读成为一种习惯,成为生活的需要,成为学生学习的自觉行为,实现学校学习和家庭学习的有机整合。

7.学用结合

引导学生关注时事,心系国家,情牵社会,学习致用。如开展讨论:《论语》与人生、“朱子处世”与现代社会的人际关系、谈古论今说诚信等。再如让学生走入社区,开展“国学小博士”、国学小讲堂等活动。既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又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体验到了经典诵读的价值。此外,还可以通过生活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将现实生活和传统美德、传统文化联系起来,提升全体学生的公民意识,道德意识,从而树立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总之,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世界一笔丰厚文化遗产,对人类的进步和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更影响着世世代代中国人。弘扬和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对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凝聚全民族的意志和力量,振奋民族精神,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促进整个民族素质的不断提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