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介绍中秋节的传统文化作文(推荐20篇)

浏览

318

作文

1000

介绍中国传统节日三年级作文500字

全文共 542 字

+ 加入清单

在许多传统节日里,我最喜欢的节日就是春节了。

今年的除夕夜,我们一大家子人围坐在一起吃着年夜饭,其乐融融。饭桌上的菜可真丰富,有红烧蹄膀,清蒸桂鱼,糖醋小排,油爆虾,还有又香又脆的海蜇头……吃这个,夹那个,我只觉得筷子在我手中不停地挥动着,肚子也慢慢凸了出来。

酒足饭饱之后,爷爷奶奶纷纷给孩子们递上了红包。接过那红通通的压岁包,4岁的小弟弟开心地问奶奶:“奶奶,压岁钱外面为什么要包一张纸?拆开来多麻烦啊!”奶奶摸着他的头,笑嘻嘻地说:“从前有一只怪兽叫祟,它老是来害小孩,但它却怕见着红色,所以就用红包来压祟,后来就叫压岁包。”“真是不可思议,发个红包也有那么多讲究。”听了奶奶的话,我俩恍然大悟。这时,只听一旁的妹妹兴高采烈地说道:“过年真开心,不仅有这么多好吃的,有红包拿,而且还可以放鞭炮和烟花呢!要是天天都过年才好呢!”她的话惹得全家人哄堂大笑。

“砰……啪……”突然,屋外响起了鞭炮声,我拉着弟弟妹妹的手直接往外奔!“姐姐,快看哪!”我连忙抬头一看,一连串一连串的火花,接二连三地在天空炸开,把天空照得如同白昼,不一会儿,它们又落下来,像下金花银雨,使人眼花缭乱。望着空中绚丽的礼花,我觉得闪烁在空中的不仅是火花,更是象征着幸福生活的花。

那个除夕夜,每个人的脸上都是笑呵呵的。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高三英语作文传统文化100词

全文共 1756 字

+ 加入清单

Chinese there are a lot of traditional culture, such as the Lantern

Festival, the Dragon Boat Festival Dragon Boat Glutinous Rice Balls to eat, to

celebrate the Mid Autumn Festival, summer egg fight...... I love most is the

beginning of the egg fight.

The day of the beginning, I invited my buddy to fight my eggs.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egg, mother prepared an egg for each of us and said, "who is

the last of the eggs, who is the king of the egg!" First of all, I and Yao

Peiyu, both of us egg head to the egg, who will not let anyone, to fight each

other up. We just fight soon, they heard the click sound, there is a broken egg!

I was so surprised that I looked at my eggs, and thank God, my eggs were not

broken. It was Yao Peiyu who accidentally hit the empty head with my tip! We saw

it and laughed all the time. He bites and says, "come again!" This time, we all

put out the strength of the milk, but his strength was not big, so he was

defeated by me! Left --iao Yu--uan, although she is a girl, but not a good

deal.

All of a sudden, I came up with a good plan and a seamless plan. I used to

fight with her on the empty end and broke up in a moment. I thought to myself,

"this is the end of you. Your sharp head has been damaged. I will fight with you

with a good and sharp tip." So, I tried to wipe the egg head, and suddenly

blows, give strength to my eggs. At first, her eggs were damaged, and she was

not so big as I was, so I was easily defeated. I jumped up with joy. Mother

loudly announced, "the end of the game, Sun Yize is the king of eggs!" Now

everyone begins to eat eggs. " We eat eggs, and all the people are in the

atmosphere of joy.

The egg not only brought us happiness, but also let me understand a truth:

everything should be brain, with wisdom to win!

展开阅读全文

篇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论文1000字

全文共 991 字

+ 加入清单

黄帝创业垂千古,仓圣造字鬼神惊。辟开荒昧惊天地,中华文明著先声。

——题记

或许每一个观看过汉字书写的人都会想像徜徉在夏天夜晚的星空下一般,为那壮丽的景色而迷醉。墨色于宣纸上染开,笔锋由浓转淡,一提一放之间,可以聆听到来自云水深处的曼妙。在我看来,有无限再生活力和奇特魅力中国汉字书法,为我们中国的文化锦上添花,弘扬了中国传统文化。

汉字书法以翩若惊鸿之态,修身养性。一提一放之间,书法对一个人的专注力,耐力的培养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今天许多青少年热衷于看韩剧、看美国大片,听流行歌曲,养成了许多不良习惯和塑造了不良思想。我想,如果能够引导青少年学习书法,在书法中投入足够的学习和关注,那么沉迷网络、恐怖暴力等种种发生在青少年身上不良现象也许会减少许多。正所谓“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书法所需要的耐心和静心练习,不正培养了处在这个凡尘浮世中青少年的专注力吗?

汉字书法以婉若游龙之态,悟人生哲学。笔锋由浓转淡,这不正是如人生一般吗?鲜衣怒马少年时,如浸满墨的笔一般,壮志凌云,空白的人生书卷正等着书写。随着时间的推移,笔墨变淡,可能勾勒出不好的形态,犹如人生遭遇低谷,就像王国维人生三境界中的“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但最终,人生会走出低谷,会重新提笔染墨,会明白“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汉字书法以荣曜秋菊之态,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汉字书法是古代先贤智慧的传承,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体现。如今以经济发展为中心的中国,文化软实力也不能忽视。汉代杨雄说“书乃心画”。的确,每一幅书法精品都是作者技法的妙用、雄才的挥洒、大智的奔涌、高怀的展现,是作者心智运行的印迹。临摹书法的过程不正带领我们去感受了古代先贤创造字体的智慧,去领略中国传统文化吗?更多的人去学习中国书法,那么就有更多的人去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更多的人去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曹植以它形容宓妃,而我觉得这句话同样适宜汉字书法。养浩然之气,积渊博之才,得天地灵性,纳万物菁华,妙发灵机,书法创造我们大同之境的同时,也让中国传统文化更加深入人民的生活中,思想中,行动中。少年自有少年狂,身似骄阳万丈光,敢将日月再丈量,今朝唯我少年郎。因此作为青少年的我们更应该去学习汉字书法,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才能让自己走向更好的未来,让以我们为希望的中国走向更好的未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3:论传统文化优秀作文800字

全文共 887 字

+ 加入清单

当今世界全球化已是一个不可阻挡的趋势,当全球化给我们带来好处与便利时,文化与文化之间的冲击也破坏着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和谐。面对各国文化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继承者的我们应对外来文化有着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的态度。

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更是世界文化大花园中的一朵璀璨的奇葩。但随着西方文化浪潮的侵入。中国人心中的民族文化开始逐渐失去颜色。节日文化的入侵深深的侵染了人们的思想。我过的七夕节从古至今流传了几千年但现在却被西方人称为情人节的节日所代替。每当这时,商场中、大街上各种这样打折出售的广告牌上都是情人节这几个字。可见七夕节早已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国民对待本国文化的态度冷漠,对别国的文化却充满了热情,这致使中国人民丧失了民族文化的价值观念,这对中国文化的发展道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所以我们要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提高人们对传统文化的热情。

曾经散落到街头的传统小吃已成过往云烟,最热的肯德基、麦当劳这些“洋房”顶替了小吃原来的地位,国外的名牌服饰也成为年轻人争相攀比的目标,国产品牌几乎无人问津。如潮水般涌来的文化,已经渗透到了中国的大街小巷,曾今对传统文化那种刻骨铭心的感觉正在渐行渐远,那种魂牵梦绕的情节正在烟消云散。几千年来中华文明虽历经沧桑饱受磨难却绵延不绝,历久弥新,如今却面临着破坏与毁灭,这是国人的不幸,但同时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一个高速发展的大国如果丧失了民族文化那将是何等的可悲与可怕。

我们不能再重复历史,不能再像百年前那样成为一个任人宰割的肥羊,我们既要守住自己的文化,也要大力弘扬优秀中华文化,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让世界都开满中华文化之花,就像孔子学院在世界各地开办一样,传播着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用独特的中华文化去感染世界,让世界都了解中国,让中华文化在他们心中生根发芽。西方文化的浪潮能扑向我们,那中国文化的风暴必将刮向西方。

中华文化是世界古代文明中唯一没有中断而发展至今的伟大文化。它需要我们的保护与发扬,但同时面对外来文化我们也必须持有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的态度这样才能让中华文化继续扬帆远航!

展开阅读全文

篇4:高中优秀传统文化

全文共 855 字

+ 加入清单

别让文化都流失了。

肥西花鼓灯是肥西独有的传统文化,肥西花鼓灯的表演风格富有浓郁的肥西乡土气息,肥西花鼓灯的音乐源自肥西当地民歌,所涉及的题材广泛,节奏也多变,演唱时,表演者约二十八,在广场身穿艳丽的传统服装,随着鼓点的节奏翩翩起舞,曲调或高昂激越或婉转纤柔。但如今肥西花鼓灯只流传于宫亭镇很小一部分范围。在当地农村只有六十岁以上的老人才会表演这门艺术。很多年轻人对于这门传统的艺术觉得有些“老土”。

安塞腰鼓是陕西省汉族民俗舞蹈,是构成安塞民间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它的表演可由几人或上千人一同进行。磅礴的气势,精湛的表现力令人陶醉,然而老鼓手濒临消失,一些有难度的传统动作面临失传。

白驹过隙,世事变迁。曾几何时,安塞腰鼓仍旧隆隆的震撼着陕北大地,那激昂的鼓点敲打出那群皮肤与土地同色的汉子们的朴素与豪放。曾几何时,肥西古典的高昂与婉转依旧嘹亮地冲击着人们的耳膜,人们在红衣绿裳中舞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曾几何时,尚可撑一把油纸伞漫步于江南雨巷,看临溪而坐到老人们喝茶谈天,看赤脚的孩子们在雨中嬉戏,看江南女子的倩影总在绵绵的细雨里摇曳。曾几何时……

试想,如果我们的传统文化消歇了腰鼓,停滞了秧歌,喧扰了静谧,黯淡的习俗,还剩些什么呢?我们的灵魂又剩些什么呢?怕只是些浮躁、喧嚣,粗浅的残渣吧。

寻找消失已久的民族情结。

也许为了找回那份丢失已久的民族情结吧,人们开始回归传统。穿唐装,坐花轿,随着民族音乐,分发“早生贵子”喜糖……这是中国式婚礼特有的活动,也是现在婚礼流行的趋势,说明人们正在恢复对传统文化的喜爱。

国家主席首长访问俄罗斯时,将一幅《普京总统肖像》的沈绣赠送给普京,引发人们对沈绣的极大好奇;而彭丽媛在坦桑尼亚时,送出的国礼包括一款大熊猫蜀绣,更推动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发展。

其实传统文化贯穿在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汉字,成语,道德准则……这些都属于它的范畴,只因他们太普遍以至于被我们忽视了甚至是轻视了。

作为一个炎黄子孙,我们应该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保护并传承中华的传统文化。不要到失去时才懂得珍惜。

展开阅读全文

篇5:生活中的传统文化

全文共 363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在大年初一放鞭炮,贴福字、贴对联。这是为什么呢?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青面獠牙的怪兽“年”,“年“兽长年深居海底,每到初夕,”年“爬上岸来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村子里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躲避”年“的攻击。下一年的除夕来了,村民还是跟往常一样,突然一个人说:”我能把‘年’赶跑。“人们想:”这个人一定力大无比。“一看,原来是一个白发苍苍的老爷爷。一个虎背熊腰的青年男子说:“你能打跑‘年’?连我都打不赢它。“一位老婆婆说:”你还是跟我们走吧。“可是老爷爷坚持留下来。

老爷爷拿红纸做春联,那稻草做鞭炮,拿蜡烛做灯笼,“年”看到这些东西下得魂飞魄散。从此“年”再也不敢到人间来了,但是人们怕“年”还会再回来吃人,便在除夕放鞭炮,贴春联。

我们要向老爷爷学习,他告诉我们不能光用蛮力,如果打不过,就要智取。我喜欢春节。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关于继承传统文化的

全文共 736 字

+ 加入清单

众所周知,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渊源流长,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我国的瑰宝。作为中华少年,我们有义务更有责任去弘扬这些对我们做事、做人,都有着深刻影响的文化。今年,全运会在我们的家乡召开,作为一名东道主,我会热情的为来自全国各地的人民讲讲我们齐鲁的历史文化,讲讲齐鲁的历史名人。

孔子对我国的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我们山东的骄傲。他出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是一个很有学问,很有智慧的人。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记载在《论语》中。《论语》中有许多的话我们耳熟能详,如“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我们要时刻记住这些意义深刻的话语,宣传孔子的思想,并把我们的理解落实到自己的行动中。

舜是我们齐鲁大地上又一个影响深远的历史名人,他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帝王。相传舜在20岁的时候,名气就很大了,他是以孝行而闻名的。部落联盟的首领尧,听说舜很有才能,就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嫁给了舜,并让他的九个儿子与舜同行,考察舜的德行。舜没有辜负尧的信任,他将政事安排得井井有条,尧最终决定把帝位禅让给舜。舜当上帝王后,经常考察诸侯,明定赏罚,百姓也对舜既感激又佩服。

说齐鲁文化,不能不提到“五岳之首”的泰山。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杜甫也吟诵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千古名句……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文化长河,使泰山已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的缩影。登临泰山,犹如攀登长城一样,成为许多中国人的梦想。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我知道它不仅包括文学、书法、绘画、篆刻、音乐、还有建筑、雕塑、陶瓷、丝绸、茶艺,甚至中国功夫、手工艺品、民俗、中国菜、中国医药等等,面对这些文化瑰宝,认识、了解它们,宣传、弘扬它们,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职责。

展开阅读全文

篇7:传统文化与流行文化之思作文900字

全文共 956 字

+ 加入清单

目前,流行文化的波涛一波接一波拍打着我们,令我们无力招架,深陷其中。而传统文化令许多人感到平淡,无味,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呼吁传统文化的传承,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思考流行文化的利与弊。

其中,有人认为流行文化很好,丰富了生活,娱乐了精神。然而也有许多人认为当代的流行文化很容易使人沉陷其中。比如说追星,现在许多的青少年、青年,甚至少年都有追星的情况,而且其中大部分追的都是韩星。

我觉得这是中国当前比较严重的一个问题,喜欢明星这无可厚非,但是如果为了他们而失去了理智就不可取了。我见过一些明星的铁杆粉丝,如果你说他们偶像的坏话,他们就会仇视你,甚至把你当仇敌一样。再比如说某明星来中国做客,许多青年、青少年为了去看他们的真人,请假、逃课、与父母吵得不可开交。这些都是迷失于流行文化的现象。

还有目前非常火的游戏《英雄联盟》,更是大部分中学生,大学生之间的共同语言。如果你在学校不会玩这个游戏,就好像显得低人一等。同学之间更是以他们在该游戏的段位作为炫耀的资本。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在这种大势下入手了这个游戏,并且有一部分人对这个游戏的痴迷程度到了令人惊骇的地步。

在网上看到一则新闻,一位中学生,为了玩这个游戏,逃课、请假、整日沉迷于游戏,甚至在网吧没日没夜的呆着,父母找遍市里所有网吧终于找到了他,但他仍然无动于衷,只知道一味游戏。最后,母亲无奈至极,一气之下跳下江去,儿子和父亲知道了这个消息之后,赶了过去,儿子流着眼泪望着江中久久无言,才终于惊醒过来。

这件事情,让我感触很大,为了一个虚拟的游戏,从其中清醒过来,竟需要以失去母亲为代价,这代价实在太大太沉重了。

然而流行文化也并非都是消极的,也有很多带给我们正能量的,例如安徽卫视的《超级演说家》,参加的选手以他们精彩无比的演讲带给我们无与伦比的正能量,让人们看到听到他们在各自平凡无比的岗位上做出属于自己的平凡精彩,做出每个平凡的伟大。

流行文化和传统文化相比,流行文化更能带动青少年那颗带有激情的心,如果取舍得当,那就会为这个社会增添一名有朝气、有活力、有激情、有梦想的青年。

不论何种文化,都有各自的长处与不足,我们不能全盘接受也不能一概否定,只有取舍有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才能在这个文化多元化的社会保持清醒,所以我们对文化要有正确的认识,才能以正确的方式传承优良的文化。

展开阅读全文

篇8:中国传统文化

全文共 459 字

+ 加入清单

端午节是我国古老的传统节日。

传说,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十分爱国,但常常遭到坏人的陷害。最后,屈原看着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在五月初五抱着石头跳入汨罗河死亡。屈原死后,百姓们十分悲哀,纷纷来到江边去看望屈原,有位渔夫拿出饭团丢进江里,说是让鱼虾吃饱了,就不会咬屈原的身体了。之后怕饭团被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树叶包饭,用彩带缠住,包成粽子投入江里。

因此从今以后每年的五月初五这天,家家户户都会包粽子来纪念这位英雄。粽子不仅仅有着神话般的来历,而且有着特殊的味道。

粽子十分好吃,它的形状是四角形的。翠绿的芦苇叶是它的外衣,雪白的糯米是它的身体,鲜红的枣子是它的心脏。煮熟以后,剥开墨绿色的叶子,洁白的米团里仿佛镶着几颗红宝石,晶莹剔透,好看极了,真是不忍心把它吃掉。但又受不了它那股芦苇叶香味的诱惑,迫不及待地咬上一口,甜甜的、黏黏的,吃在嘴里那清新的感觉,仿佛走入了大自然一般。因此,我十分爱吃粽子。

粽子虽然好吃,但别只顾着自己吃哦,也要让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尝一尝呀,让他们一齐来感受一下端午节的快乐。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坚守传统文化作文1000字

全文共 1134 字

+ 加入清单

近年来,随着全球化的高速发展和人们对娱乐生活的需求的提升,“韩流”、“日流”作为一种文化现象迅速在中国崛起,其迅猛的来袭与渗透,不仅主导了我国影视业文化等的发展,也影响了人们的思维方式。越来越多的人成为了“日饭”、“韩范”,成为了这种新兴文化的追捧者和拥护者,而许多我们自己的文化瑰宝在逐渐湮灭,这些人却丝毫不知。倘若这种文化潮流如此驾驶不断扩大下去,迟早有一天,我们的娱乐文化中将再不见一丝自己的特色,人们的思维、行为方式将彻底改变。

是什么,导致外来文化顺利侵袭,并且,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取代了传统文化在主流社会中应有的地位?是因为它们“时尚”,它们“流行”,它们为人带来“潮流青年”的标志?还是因为在某些其拥护者的眼中,传统文化太“俗套”,已经“过时”了,配不上他们追赶新风尚的匆匆步伐?追根到底,使这些人对文化,尤其是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不到位,不理解继承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失去了对传统文化的坚守

然而,坚守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保留自身特色的基础,是一个民族不被全球化的洪流所淹没、不被文化入侵所同化的根本,也是一个人不忘根的底线。现今世界,信息通讯如此发达,人们很容易便可以对世界另一端的文化习俗了如指掌,因新鲜感而为之痴迷,甚至将其作为自己所追求的文化宗旨,而忘记自己本应代表的东西。不坚守传统文化,在外来文化潮流的冲击下,便等同于主动放弃了自己的文化属性和伟大的文化宝藏,便等同于沦为世界文化融合中一颗随波逐流、人云亦云的棋子。试想,如果身为一个中国人却毫不了解自己的文化,说外语,着洋装,庆祝着洋节日,宣扬着他国精神,他谈何对得起自己全身流淌的炎黄血脉?不坚守,只会在文化冲击之成为一只毫无方向的没头苍蝇,到头来成为文化交流中可悲的牺牲品。只有坚守传统文化,我们才能不忘本,才能活出民族特色,让自己的文化瑰宝闪烁出耀眼的光芒。

同时,只有坚守传统文化,才能将其源源不断地传承下去,让我们的子孙后代感受到它的魅力。我国有五千年卷帙浩繁的传统文化积累,千年前的金戈铁马,百年前的琴棋书画,一亭一景一诗一韵中满载的是祖先的智慧,将我们星火相传的文化继承并发扬下去是每个中国人必须承担的历史使命。四大文明古国中,只有中国文化不曾间断地流传至今,正是因为每朝每代都有坚守传统文化的人。宋元时期,北人南侵之际,中原人被迫大规模南迁,他们翻山越岭,忍辱负重,四海为家,却始终保持着自己的传统。正是他们的坚守,给南方带来了先进的文化,扩大了中华的版图,也使中华文明没有就此中断。古人尚能如此,如若传统文化断在了我们手里,我们不应该感到羞愧吗?

坚守传统文化,是民族的根本,更是每个国人的历史使命。让我们从身边的细微处入手,认识传统文化,理解传统文化,继承、坚守并发扬传统文化。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高三传统文化作文素材

全文共 1234 字

+ 加入清单

一个民族的文化精神、价值理想和真实生活样态,无不活生生地体现在他们的传统节日里。对中国人来说,尤以春节最具代表性。可以说,没有任何一个节日会像春节那样承载着所有中国人的生命内涵。对于没有西方民族那样的圣诞节的中华民族来说,每年农历的初一甚至绵延整个正月的春节,就是我们的“圣诞节”。春节,是所有中国人的共同“生日”——这从传统中每个人的年龄的增长不以自己的生日而以春节为标志清晰可见。

春节的真实意义在于它以非常世俗的形式,如之前的过分操劳和精心筹备等,昭示我们一种非世俗的生活样态,如沉浸在没有实际功利的纯粹民俗仪式的,纯粹是资源消费的张灯结彩、贴春联、放鞭炮、吃喝玩乐之类。“欢度春节”就是具有人性光芒的样态。这种生活样态是审美的、情感性的、狂欢性的、超功利的,它是让平淡生活有味道的盐和漫漫长夜中的光。这是生活的一种升华和超越:一种神圣对世俗的超越。春节,是被日常世俗日子所压抑、贬斥、淹没的人性的复活。

自古以来人们无不艳羡:要是日子天天像过年那样该有多好啊!——那是一种怎样的包含着无限幸福、成长和收获的憧憬与渴望啊!

遗憾的是,如今的春节,正在无情地失落。

一方面,强势的西方文化和大众媒体的商业炒作让情人节、复活节、万圣节、感恩节、圣诞节等等西方民族的节日在我们的年轻一代身上扩展。另一方面,彻底世俗化、功利化、理性化、意识形态化的当下中国社会,将春节的神秘性、神圣性淡化甚至绞杀。人们无不慨叹:现在过年没有意思了!丧失了神圣性的节日,无不充斥着世俗的庸俗和粗鄙,它彻底混同于忙忙碌碌的世俗生活,甚至疲于应酬而甚于平日。人们无不感到忧伤:过年太累了!本来具有超越世俗生活的贫乏的节日狂欢性质的春节,几乎同质为13亿人的“新年团拜”。这无疑是我们的悲哀。春节,这一标志着中华民族特有样态的事件一旦堕落为纯世俗,它就表征了我们这个民族和个体人生的虚无状态。这种虚无状态,就是整个民族精神的衰落和缺失。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经历过严冬的人,更懂得春天的温暖。这一点,我们从旨在复兴传统文化的所谓“国学热”,从有些城市如北京由前些年的禁放鞭炮到今年的“禁”改“限”可窥一斑。传统仪式并不等同于民族精神,但,没有传统仪式,民族精神就会魂不附体。

我曾用“人、从、众”三个字的双向排列来表达我们民族在全球化、现代化过程中丧失自我与回归自我的必然趋势:人——从——众,全球化过程中丧失自我的社会化之路;众——从——人,深入地全球化之后回归自我的个体化之路。这两条路是互补的,同时进行的。今天,我们正走在“人——从——众”这条社会化之路上,我们必须将这条路走到底;不久的将来,我们就会“回归自我”,重新检视有着不可取代的精神价值的优秀传统。而春节,可以说是我们民族传统的一个标志性符码。

拯救春节,就是拯救我们的生活,就是拯救我们民族的灵魂和生命!

我们究竟穿的是什么?一个没有自己文化传统的民族对世界有什么意义?一个对自己的文化传统充满蔑视甚至仇恨的民族在别人的眼中是怎样的一个民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中国传统文化小学生五年级

全文共 885 字

+ 加入清单

静悄悄的新年像极了一个普通的周末。 The quiet New Year looks like an ordinary weekend.

昔日的年画、鞭炮和祭祖活动了无影踪,中国人最传统的新年文化似乎已逐渐被一次年夜饭、一台春晚和几条拜年的短信所取代。然而,安静的新年只是中国传统文化流失的一个表现。当韩国的端午祭申遗成功,当我们内蒙古族的马头琴成为蒙古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当成影戏成了印度尼西亚的传统,当埃及和韩国在争夺中国造纸术的发明权时,每一个中国人都应当在情人节的玫瑰和圣诞节的铃声中觉醒。我们应当重新回顾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那昔日的辉煌为什么如此轻易的被我们遗忘?那些正在一日日流失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出路究竟在何方?

中华的文化有深厚的历史背景,那是几千年来的沉淀和积聚,每一次的民俗民风都有着其最独特的传说和文化背景,每一个节目都有上古的史载和存在流传的价值。西方简明快捷的文化似乎更易被接受,但中国文化的横深和纵深是不容许被遗忘和取代的。在经济平稳快速增长的时代背景之下,每一个中国人,每一个华夏儿女都有责任深思中国传统文化得以保存并流传的方法。在某种意义上,那是中华民族得以稳站世界民族之林的出路,那是一个以礼治国的民族得以丰富和充实的出路。

虽然那瑰宝仍以痛心的速度流失着,但我们还是看到关注的目光正移向它们。

举世瞩目的奥运会开幕式便是的例证,在那次盛会上,我们看到了千人击缶的恢宏场面,我们听到了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古诵,我们被昆曲的悠扬感动,我们被活字印刷术的精妙而慑服。张艺谋倾尽心血向世界展示了一个文化悠远的东方古国,也向每一个中华儿女诉说了传统文化的价值和珍贵。

当越来越多的省份开始把民俗民风申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当新年的钟声敲响时我们又可以听到喜庆的鞭炮声和飞舞的秧歌彩带时,当在传统节日里我们都有机会去重温过去的习俗时,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传统文化的出路不再是个让人永远担忧的问题,中华儿女终会将每一个传说每一处风俗留给后人,手手相承。

我们看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出路通向光明。

那静悄悄的新年,有了鞭炮的祝福,有了庙会的欢庆,有了昔日的味道。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关于中国传统文化

全文共 404 字

+ 加入清单

我国历史悠久,有丰富的传统文化。其中,我最喜欢的是武术。武术是我国独有的,外国人称为“中国功夫”。

中国武术起源于古代战争。传说炎黄时代,东方有个以野牛为族徽的蚩尤部落,崇尚武技,勇猛善斗,特别善于摔跌。他们头戴牛角或剑戟样的装束,与人交斗时,除了拳打脚踢之外,他们善于抓扭、用头顶触对方,使对方不敢靠近,这就叫“蚩尤戏”。蚩尤的角抵是一种徒手搏斗,既可以用于战场,又可以用于平时演练。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武术也进入新的阶段。战国时期,诸侯纷争,战争频繁,士兵们在战争中掌握的一些搏击竞技技巧经过慢慢的发展与演化,就形成了后来的中国武术。

武术分为两种,分别器械武术和拳术。器械武术:按照一定程式舞弄刀、枪、棍、棒等器械,形成固定的武术套路,就叫做器械武术。拳术:赤手空拳操练的武术套路、技法都称拳术。拳术也有拳种、流派,如太极拳、长拳、形意拳、八卦掌、南拳、醉拳。

我喜欢武术是因为它可以用于进攻、自卫、锻炼身体。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作文

全文共 607 字

+ 加入清单

为了进一步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盐都区内儿童暑期文化生活,盐都博物馆举办了暑期非遗文化培训班。“非遗”全称非物质文化遗产,指的是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譬如书法、剪纸、戏曲,还有我准备学习的糖画。妈妈及时帮我从博物馆官方公众号报上了名,为期十天的糖画非遗培训班就要开始了。

徐老师是非遗糖画和泥塑的著名大师,培训的第一天教我们画大刀。我本以为大刀应该非常简单,轮到我画的时候,调皮的小勺子总是不听使唤,我想往东它往西,我想多倒一些,但是总是少一些。看徐老师做行云流水似的,真简单。做事真的不能眼高手低,需要刻苦地练习。徐老师从细节开始辅导我们,先要把勺子放水平了,不能手抖,然后控制速度。按照老师的指点感觉豁然开朗,果然再重复画起来就得心应手一些了。拿着我自己做的大刀,吃起来真香,真甜呀!每天顶着炎热的天气来盐都博物馆,跟着徐老师学会画各种各样的小动物,有美丽的小鸟、轻快的小兔子、雄赳赳的大公鸡、气宇轩昂的大马和古灵精怪的猴子等,十二生肖的动物都基本掌握要领了。

学习糖画并不难,但是要画得惟妙惟肖真的太难了。徐老师说当初他开始学习的时候只用三个晚上就会了,但是成为非遗糖画大师却刻苦训练了几十年。作为非遗糖画迷我们要传承这项文化需要勤学苦练,保护好非遗文化。正如俗语所说,“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我相信,非遗文化肯定能很好传承下去,华夏民族文化一定能发扬壮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对联

全文共 629 字

+ 加入清单

上联:水底月为天上月;

下联:眼中人是面前人。

上联:三代夏商周;

下联:四诗风雅颂。

上联:松下围棋,松子每随棋子落;

下联:柳边垂钓,柳丝常伴约丝悬。

上联:天作棋盘星作子,日月争光;

下联:雷为战鼓电为旗,风云际合。

上联:水车车水,水随车,车停水止;

下联:风扇扇风,风出扇,扇动风生。

上联:七鸭浮塘,数数数三双一只;

下联:尺鱼跃水,量量量九寸十分。

上联:擘破石榴,红门中许多酸子;

下联:咬开银杏,白衣里一个大人。

上联:门对千根竹; 下联:家藏万卷书。

上联:门对千根竹短; 下联:家藏万卷书长。

上联:门对千根竹短无; 下联:家藏万卷书长有。

上联:因荷(何) 而得藕(偶),

下联:有杏(幸)不须梅(媒)。

上联:未老思阁老;

下联:无才做秀才。

上联:绿水本无忧,因风皱面;

下联:青山原不老,为雪白头。

上联:一担重泥遇子路;

下联:两堤夫子笑颜回。

上联:昨日钻狗洞偷桃,不知是谁?

下联:他年步蟾宫攀桂, 必定有我。

上联: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下联: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圭爻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上联:莲子心中苦;

下联:梨儿腹内酸。

上联:长长长长长长长;

下联:长长长长长长长。

上联:三十年前,县考无名,府考无名,道考无名,人眼不开天眼见;

下联:八十日里,乡试第一,京试第一,殿试第一,蓝袍脱下紫袍归。

上联:孔子生于舟(周)末;

下联:光舞(武)起自汉中。

上联: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

下联:开口便笑,知世间可笑之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中国传统文化小

全文共 524 字

+ 加入清单

春节是一个喜庆又热闹的节日,因为这代表着新一年的开始,也代表我们小朋友又长大了一岁,要变得更加懂事了。

除夕夜,我和老妈、姥姥在厨房包饺子,当我包的正起劲的时候,姥姥突然从口袋拿出了几枚硬币,我很是奇怪,问:姥姥,你拿钱干什么?姥姥跟我说,原来要把它包到饺子里,谁吃到了,就代表他在新的一年里能大富大贵。

大年初一,我听到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后,迅速起床,给长辈拜年,因为这样,我就获得可以用来买书本、文具的压岁钱了。我先拿一张纸板,跪上去,说句祝福语,然后面对长辈往地上磕个响头就可以了。吃早饭咯,可谁都没吃到包着硬币的饺子,老妈还说我们今年步步高呢!不过,我来不及多想就忙着去贴春联了。我先做面粉糊,在用高粱做成一个小扫把,把裹满面粉糊的高粱往春联背上一抹,在往墙上一贴就好了。

在每一年春节,我老家东边还会有表演:有的唱二人转,有的拎着无底小船和无肚小毛驴在唱戏,还有的表演拉二胡呢!

到了夜晚,我们开始放烟火啦。我们先放长的烟火棒,一点燃就要把烟火头举得老高老高的,只有这样,烟火才会喷的高,炸的时候才不会被伤到,许多人一起放还会更漂亮哦。但小朋友在放烟火的时候也一定有注意安全哦!

虽然每个地方的年俗不一样的,但大家都过新年时的感受都一样,那就是快乐!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生活中的传统文化

全文共 292 字

+ 加入清单

剪纸是中国的传统艺术。

中国的剪纸艺术起源于汉至南北朝时期。古老的剪纸多在乡间妇女之手。剪纸进入城市后,不仅市民情绪和生活理想要参入剪纸艺术,而千家万户拥挤在一起,相郊成习,需要颇巨。剪纸艺术为了省工,一刀多张便改为刻刀雕刻为主,风格转向精巧,所以艺人也就不止妇女了。

剪纸是具有独特的艺术和风格的民间工艺,它用手工刻制,再染上以明快鲜艳的色彩而成。劳动人民把它作为年节的装饰,贴在窗上,所以剪纸又叫“窗花”。传统窗花所表现的内容主要有戏剧人物,虫草鱼兽,以及一些吉祥音的物象,洋溢着欢快、健康和热爱生活的情感,深为群众所喜闻乐见。

中国的传统艺术还有国画、陶瓷等,我们应该把它们发扬光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读后感

全文共 544 字

+ 加入清单

学习了《中华传统文化》之后,我明白了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她有着五千多年的文明历史,有着五千多年的传统文化;她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动力,也是中华民族共同奋斗的源泉。

我从传统文化中学到最深刻的是——“孝”,“孝”——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就是子女对父母的一种善行和美德,是家庭中晚辈在处理与长辈的关系时应该具有的道德品质和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我作为孩子,应该孝顺父母,孝敬长辈。

我们的父母生育了我们,养育了我们,教育了我们,是他们给予了我们新的生命。他们辛辛苦苦地付出太多太多,给了我们一个完整的家庭和美满的生活。也许有的地方他们无法让我们一一满足,但他们为了这个家任劳任怨,辛辛苦苦地工作,我们还能有什么不满足、不满意的呢?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能忘记父母、怨恨父母、嫌弃父母。

生活上从根本上要记住——感恩。我们任何一个人是无法在世界上生存的,因为有了他们,才有我们的存在。所以我们要孝顺父母、感恩父母、敬重长辈。在生活中、在学习中,有父母的养育,师长的关爱,朋友的陪伴,同学的互助,使我感受到了心灵的温暖,也是我人生中前进的动力。我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好好报答我们的父母,我们的长辈。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让我学习到“孝”的重要性,如何去“孝”。让我们把传统文化发扬光大,永世相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中华传统文化观后感心得

全文共 1157 字

+ 加入清单

中华民族的五千年悠久历史创造了数之不尽的灿烂文化,发明了世界的科学技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我们不仅在科技方面研究成果丰硕,创造了令人骄傲的四大发明——指南针、造纸术、活字印刷术和_,还在思想、艺术、制造、教育等各领域遍地开花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辉煌成就。

我们应该学习苏步青爷爷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的精神,还要知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意思:每一个人都要担负起国家民族兴亡的责任。我觉得爱国是一条光明的道路。

我们不仅要热爱祖国,还要传承祖国文化,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精神的家园。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离不开中华文化的繁荣兴盛。中华民族历来崇尚文化,热爱艺术,在五千多年文明发展历程中创造了源远流长,魅力永恒的文化。中华文化有博大精深的内涵,有益于世界发展,已经并将继续对世界文化的发展做出贡献。现在全世界正兴起中国文化热,这正是中华文化有益于促进世界发展的证明。中华民族是龙的传人,对于一个炎黄子孙来说,龙的形象是一种符号,一种依恋,一种血肉相连的情感!我们有共同的文化,共同的节日,共同的礼仪美德和民族精神。正是这些共同让我们血脉相承,中华民族文化连绵不断。

我为祖国感到骄傲,我们每个人来到这世界上,都要在社会中生存,都要获得生存发展的物质资源,都要寻求慰藉心灵的精神家园。而这一切首先得之于祖国,所以我们把祖国视为“母亲”。失去祖国就等于失去了自己的母亲,我们就变成了没有母亲的孤儿。祖国繁荣富强需要每一个儿女倾注爱的力量,需要每一个中华儿女许下坚定的誓言:为国争光。

中华一家亲,只有五十六个民族拧成一股绳,中华民族才能拥有强大民族凝聚力,才能不断创造历史伟业,才能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才能维护祖国统一安全,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华一家亲首先要关爱伙伴,种下友谊之树,结下友谊之果。尊老爱幼是我们的传统美德。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我们更不能忘记:尊敬长辈,爱护弟弟妹妹。这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是每个人应该做的。

“文明是一种运动,而不是状态;它是一次航行,而不是一个港口。”这是法国作家雨果的话。举止文明是一粒最有生命力的种子。作为一名小学生,我们有义务有责任弘扬文明传统,树立良好的自身形象。只要心里播下这粒种子,它就会在我们的精神世界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那么我们的社会就会更加美好!自己文明的同时,也要提醒身边的人文明。

民族复兴,首先是文化复兴。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我们要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为复兴中华做出应尽的贡献。

对于学习,我们不仅要充满兴趣,爱读书,爱学习,还要牢牢记住雷锋叔叔的钉子精神,刻苦钻研,争取早日成才,以奉献社会,服务人民。有这样一句话,“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我们每个人都拥有激昂向上的心态,做一个阳光少年,那么中华民族的前途必会如初升的太阳一般蓬勃向上。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介绍中秋节作文500字

全文共 574 字

+ 加入清单

一大早,我起来,姑姑就使劲地拉着我的耳朵叫我起床买月饼,还给我和表姐100块钱买呢!我和表姐丁慧怀着激动的心情挑月饼。

到了月饼市场,有各种美味的月饼:有莲蓉的、豆沙的、草莓的、凤梨的,还有葡萄的。都是5——10元一个。我狂挑凤梨和葡萄口味的月饼,而表姐只挑草莓的。我们一共挑了15个月饼,一分钱都不剩。

中午,我们回来了,首先姑姑把那月饼往我们俩碗里放,还说在中秋节吃圆的东西,自然会团团圆圆、幸幸福福。

中秋的晚上热闹非凡,渌江旁边的大街灯火通明,我和表姐带着20元钱随处闲逛,隐隐约约地可以听见烟花爆竹“噼呖啪啦”的声音,那么响的声音,足以表达家乡人民对过节的注重。于是我和表姐也买了一串儿烟花放。我们不知不觉地走到了江边,发现有人面向月亮,提着灯笼向月亮祈福。我不懂这是什么意思,于是我开始浮想连翩,或许他喜欢月亮上的嫦娥,保佑他能娶个像嫦娥这样美丽的妻子呢!但表姐说,在中秋节只有挨着“圆”的东西,才能与远方的亲人团团圆圆呢!

我们找到一块大石头歇息,月光直射进这块大石头,使我们抬头看着圆圆的月亮,不由得想起关于月亮的诗句“海上生明月、小时不识月、床前明月光、月是故乡明等等,表姐偈变魔术似的拿出葡萄月饼出来,我咬了一口,真甜!

中秋夜,我兴奋到凌晨一点才睡着,而且梦中也一直想着中秋,这就是我在家乡过的中秋节,你也给我分享一下你的中秋节,好吗?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生活中的传统文化小学三年级

全文共 666 字

+ 加入清单

俗话说“大人望种田,小孩望过年。”在新年这个开心的时刻。最让我高兴当然是家人给我发压岁钱了!

新年的早晨,悠闲的小鸟在枝头歌唱,雪白的梅花展开了笑脸。我一觉醒来,呼吸到的全是早晨清新的空气,明媚的阳光照在我的脸上,心里满是兴奋。我飞快的跑下楼,闻到一股香甜的味道。原来是妈妈在煮饺子,妈妈说这里面有一个幸运饺子,幸运饺子里有一个硬币,谁吃到了幸运饺子,今年都会有好运!我目不转睛地望着那盘饺子,心里想要是能吃到幸运饺子那该有多好呀!没过多久大家都起来了,我们开始吃饭。突然,爷爷叫了起来:“我的牙!”妈妈连问爷爷怎么了。原来爷爷吃到了幸运饺子。吃完饭后,我走到爷爷奶奶身旁,说“爷爷奶奶,祝你们身体健康,万事如意。”我说完,爷爷奶奶赶紧把压岁钱给我,说“奶奶也祝你今年学习更进一步。”我接过压岁钱,对爷爷奶奶说声谢谢,然后蹦蹦跳跳地出门了。

街上的东西很多,有玩具,有糖葫芦。那些老板看见我手里有钱,就一个劲地叫我过去看。可他们不知道,我根本不稀奇那些玩具和糖果。去买了我想要的东西就回家了。我回家的时候,把买的东西藏在我身后,问爷爷:“您猜猜我买的是什么?”爷爷说“糖果?”我说不对 爷爷又说“那是绒毛玩具” 我神秘一笑,把藏在身后的东西拿了出来,说“有给我自己买的课外书,还有给你买的《科学养鸭》呢!”爷爷听了笑眯眯的说“真是我的乖孙女”说完就急着回房间看书去了。晚饭过后,我们一起在广场上去看烟火,有的像雨伞,有的像星星,还有的像一个个明亮的小灯笼,一闪一闪挂在夜空,真是美极了。

这么美好的节日,这么热闹的场面,我永远都不会忘记。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