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关于中华传统文化推荐【优秀20篇】

浏览

963

作文

1000

生活中的传统文化

全文共 241 字

+ 加入清单

说到生活中的传统文化,不得不提的就是春节这个节日吧!

每年临近春节,学校放假,工厂休息,人们宰鸡杀羊,办年货,买新衣,还把家里打扮的漂漂亮亮。这时候,大小商家各类商品琳琅满目,街面上五彩缤纷,真是举国上下一片欢腾。

到了大年三十,也就是每年的最后一天,家家餐桌上好酒好菜,聊着家常。全家人围坐在一起,看着央视的春节联欢晚会,聊着家事,总结今年,展望明年。小孩子们玩着烟花爆竹,等待着新年钟声的,迎接新一年的到来。

我喜欢春节,不仅因为春节热闹,有压岁钱拿,更因为过完春节我就又长大一岁了。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描写中华传统文化中学生

全文共 808 字

+ 加入清单

甲骨文作为中国古老的象形文字,是中华优秀传统的一部分。南粤中学高三年级用甲骨文写标语,陈教授借助电脑技术重新解读象形文字,无疑是将这一文化与时代潮流结合起来,构成了时尚的传统文化,赋予了传统文化新的生命。

要让传统文化跟上时代潮流,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推动。科学技术能够创新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结合现代时尚元素,让传统文化焕发光彩。甲骨文通过网络成了表情包,陈教授设计出具有几何审美效果的甲骨文字体,G20峰会将中国画通过全息投影技术展现出来,这些都是依靠科技的发展,让我国传统文化跟上时代潮流,跟上时尚的步伐。

我们除了要用科学技术创新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还要创新传统文化的传播方式。一个文化的发展离不开人们的宣传,弘扬传统文化对其继承有着重要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精神需求也不断增加。科技手段出现,并在大众生活中用网络流行语宣传了甲骨文的知识,南岳中学高三年级用标语在宣传栏上弘扬了甲骨文文化,让同学了解甲骨文。《舌尖上的中国》通过电视拍摄,让大众了解到了中华传统美食文化。无数的新型传播手段,有助于中华传统文化进入人民视野,跟上时代潮流,向时尚迈进一步。

虽说推动中华文化跟上时代潮流需要科学的创新,传播,但更多的是需要人们的继承意识,保护意识。没有这些意识,何来的创新、传播呢?陈教授受“艺术与科学”学术运动的启发,有了继承象形文字的意识,多少志愿者为了不让民间文化消失,主动学习、继承。甲骨文也成功入选了《世界记忆名录》。这些都是在继承意识,保护意识的前提下完成的。

继承、创新和传播传统文化,都是让文化跟上时代潮流的必由之路,但这并不意味着接受一切传统文化,我们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地进行继承和创新,传播优秀的传统文化。同时,我们还要保留其本质,不让优秀传统文化变味,要实事求是的去继承、创新和传播。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为了跟上时代步伐,成为时尚的标志,我们要在继承的基础上用科技手段去创新、传播。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关于中国传统文化

全文共 377 字

+ 加入清单

转糖画是民间艺术之一,糖画又称“糖影儿”、“糖饼儿”、“转糖”,相传它是在古代“糖丞相”制作技艺的基础上演化出来的。

有一天,妈妈带我去儿童公园玩。我看来看去,看到了一个老爷爷身边有一个大转盘,转盘上画了很多动物,有燕子的、蝴蝶的、小兔的、凤凰的、大龙的、小蛇的、孔雀的……过了一会儿,一个小妹妹吧自己的妈妈拉到了大转盘前,小妹妹说:“妈妈我想吃。”她的妈妈说:“好的,给你买一个。”小妹妹走到转盘前一转,转到了一条蛇,老爷爷拿起勺子,勺子上有着热乎乎的糖稀,在大瓷盘上飞快地画了一条小蛇就做好了,再用铲子压一压,拿一根竹签再一压就好了。用铲子再把糖画的底下一戳一个完整的糖画就做好了。我看见了也把妈妈拉过去买了一个。我一转转到了一只凤凰,老爷爷又舀了一勺糖稀飞快地给我做了起来,做完了我拿去属于我自己的糖画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

这个民间艺术转糖画真有趣呀!

展开阅读全文

篇3:生活中的传统文化

全文共 928 字

+ 加入清单

臼打年糕这一传统习俗在杭嘉湖平原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每到农历年底,打年糕便成了一件头等大事,因为年糕,与“年高”谐音,蕴含着“年年登高”的“好口彩”。所以,每家每户都会用糯米磨成粉打成年糕,并作为新年中走亲串户送的传统礼物。

农村传统的臼打年糕是一项协作性很强的手艺,单家独户是打不成年糕的。传统的臼打年糕现在已经不多见了,但我有幸到外婆家亲眼看到过一次。

那天,外婆村上的人聚在一起打年糕。我一听到这消息,就迫不及待地去了打年糕的`地方。哇,那里的人真多!有的在筛粉,有的在烧火蒸,有的在打年糕……我找了一个最佳位置,好奇地观察起了打年糕的过程。一位上了年纪的伯伯把面粉倒在一只匾里,拿来筛子把面粉筛一遍,然后把筛好的面粉放到面桶里。另一位伯伯拿着一只碗,从面桶里盛了一碗面粉,小心翼翼地将面粉一点点地撒入蒸笼里,撒了一碗又一碗。撒完面粉,伯伯拿来一张塑料薄膜把蒸笼盖上,不一会儿,薄膜鼓起来了。伯伯快速拿走薄膜,一股香味扑鼻而来,原来是粉蒸熟了。这时,两位伯伯抬着蒸笼把蒸熟的粉倒入了一个大石臼里。接着,另外两位伯伯各拿一把石头做的大槌子,轮流着你一槌我一槌地打,这时,这些粉就成了一个大团子。过了一会儿,他们停了下来,只见一位伯伯把大团子翻了个身,正在此时,另一位伯伯眼疾手快地朝大团子与石臼之间洒了点水,然后又开始你一槌我一槌地轮流着打。就这样来回了几次后,香喷喷的年糕终于打好了。他们把大年糕抬到了一块板上,切成一条一条的。大家七手八脚地做起来,不一会儿,就变成了一块块精致的年糕。有几块年糕上还做了几只元宝呢!最后,妇女们给年糕点上红点。

看完打年糕,我对外婆说:“外婆,我看懂了,我也会打年糕了。”外婆笑呵呵地说:“哪那么容易就会了。这些事看似简单,做起来可就不是这么回事了,如果不到火候难成年糕,打得不好不仅吃起来不细腻,而且存放时间也不长,容易裂开。”哦,原来打年糕也是一门学问。

我还听外婆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在的年轻人基本上都不会打年糕了,因为如今市场上一年四季都有年糕卖。不过买来的年糕虽然白净,入口润滑,但美中不足的是,它没有农村臼打年糕香甜。我想,我要从我做起,学会这门手艺,不能让这项传统手艺失传了,也不能让这项传统文化消失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4:走进传统文化作文500字

全文共 551 字

+ 加入清单

冬日的暖阳,和煦的微风。在这样舒服的天气里,我们来到红山区第九幼儿园,参加新年庙会活动,走进和了解祖国的传统文化

锣鼓喧天,人头攒动,来到九幼,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群穿着花花绿绿的老爷爷老奶奶,他们正在起劲儿地扭着大秧歌。你看,他们扭的多带劲儿!眉飞色舞,欢天喜地,真是一群老顽童,怎么扭也扭不够,怎么玩也玩不够。这是我们东北最具有特色的传统文化了。

走进庙会现场,老师带我们走进传统文化,感受传统文化。我们就像刘姥姥进大观园,东瞅瞅,西瞧瞧。哎呦!这是啥?没见过?原来是皮影戏啊!我被皮影戏深深地吸引了,内容也是我喜欢的《西游记》第78回——三打白骨精。虽然唱的咿咿呀呀,我听不太懂,但动作却十分利索,金箍棒说打就打,说抡起来就抡起来,人物演的惟妙惟肖,有趣极了。一边喝着茶,一边跟着哼哼,好惬意啊!

开始逛庙会了。这里的商品可真多啊,吃的、喝的、玩的、用的……琳琅满目,应有尽有。老师告诉我们购物要货比三家,我们还偷偷地讨价还价。右手拿着这个,左手拿着那个,手忙脚乱,买的不亦乐乎。我和几个小伙伴还一起给谢老师买了一些好吃的,谢谢她为我们做的这些。

看秧歌、听京剧、观皮影、赏变脸、尝美食、逛庙会……今天我所看到的这些只是祖国传统文化的冰山一角,我们的传统文化还有很多很多,我们要保护好她,并把她传承下去。

展开阅读全文

篇5:中华传统文化

全文共 348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从“嘉一”学习回家,就马上打开电脑,找起中国传统文化的资料。我一打开传统文化的资料,就出来了许多传统文化。比如:筷子。中国象棋。风筝。十二生肖剪纸??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京剧脸谱,中国结。所以我花了一个京剧脸谱,中国结太难画了,就叫妈妈买了一个。

妈妈买的中国结非常特别,很好看。中国结是用两条线编成的,外面一圈是红色的。里面一圈是黄色的。而且,中国结下面还有一个接一个的京剧脸谱。第一个是红脸的,第二个是蓝脸的,第三个是白脸的??其中最有趣的是那个黑脸的。我问:“小姨他叫什么”小姨说:“你看他的脸黑黑的,一看就知道是包公”。我又问:“小姨,为什么他是包公”。小姨说:“你看,他额头上有个月亮,这就是包公。”我听了小姨话想:这些脸谱可真有趣啊!

以后哦,我一定要多看京剧,了解更多的京剧脸谱。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有关传统文化高二作文

全文共 846 字

+ 加入清单

所谓传统文化,可以说是一个民族丰富的特色,一个国家独有的标志,一段历史熔炼的精髓。

中国的传统文化可谓是五彩斑斓了,可以是建筑,书籍,服饰,它包罗万千,丰富广博。就如中国传统文化中代表性的神物“龙”的形象。其实龙本不存在,它只是古代的人们为拥有神奇力量的向往,因此作为自己民族的图腾,有着鹿角、虎须、蛇身、凤爪等多种特征,融合了各种的文化。龙就似我们我们中华民族,象征着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反映了中华民族对伟大神力向往的美好理想。

“中华汉字,生动形象”,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与我们关系最密切的就是汉字了,这也是我们“传播文明,盖世无双”的传统文化之一。它的特点嘛,就是“对联形式,汉子独创,左右工整,能简能祥,既便言志,又供观赏。”说起汉字我们无不想到书法文化。值得赞扬的是,即使书法的年龄远远大于我们现代人,但我们间的距离却似穿越的效果。在此,我也是书法的传承者之一,它的美感“篆书隶书,古色古香,行书流畅,正楷端庄,狂草奔放,凤舞龙翔,”我也深有体会。对于写书法的传统用具——毛笔,柔软优雅,创作的字体有胖有瘦,或直或曲,时而粗糙时而顺滑,无不体现着各种线条的美感,无不透露着写作人当时的心境。然而西方人用的钢笔却只能将字死死地呆呆地“刻”在纸上,所以西方国家没有书法这一说。这就是中华民族先辈的智慧结晶,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独特,值得我们华夏子孙传承。说到书法,我便想起中考语文要提高分值,会在书法和文言文方面加以重视,这样一来就对我们中学生了解掌握中国传统文化做了进一步的要求,传统文化进入校园考场啦!由此可见,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我们也应该了解重视它。

反观我们现代社会,经历多次战事,以及全球化资本主义的冲击,一再使得文化的传统根基早就如同一片风中摇摇欲坠的枯叶。再加上我们的经济日渐富裕,西化的生活方式在中国人的生活中也越来越普遍,但这也不能是我们的心灵感到满足。如何重新找回中国传统文化中固有的美感,继续传承它呢?那就得扎根于我们的生活,就当我们对传统文化多一些关注,多一些了解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7:传统文化年级

全文共 720 字

+ 加入清单

春节的潮汐刚退后不久,元宵的风暴又再次来袭。虽然这一风暴持续不久,但是这“独特”元宵节依然掀起了很大的波浪。 The tide of the Spring Festival has just retreated, and the storm of the Lantern Festival strikes again.Although this storm lasted shortly, this "unique" Lantern Festival still set off a big wave.

那天,我来到了万泉河畔,那里没有一辆车,我漫无心际的在大马路上走着,没有车的大马路显得宽了许多,街道上的人时不时与我擦肩而过。不一会儿,来到了音乐喷泉,这里有的敲锣打鼓,还有人舞龙、扭秧歌,那种秧歌的舞步太奇特了,走四步,退两步,手中的扇子也随之摇摆,别有一番韵味,手中的长丝带随风飘舞,美不胜收。

舞龙那边一个个敲锣打鼓的人尽力挥舞着鼓棒,鼓韵齐鸣,动作齐整划一,完美无缺。舞龙人精神抖擞,用双臂挥舞着,周围观众不时地发出喝彩声。

我继续漫步在万泉河畔。忽然,耳边传来雷鸣般的轰响,我回眸一看,原来是那边的舞台正在演奏摇滚音乐,我挤到人堆里,看着那歌手疯狂的摇滚着,那欢快的节奏,影响着我的感观,让我有一种心要跳出来的感觉。听着那音乐,我兴奋不已!

不知不觉中,已经到了十一点半。我回到家,躺在床上透过窗子抬头望去,深蓝色的天空那样迷人,空中闪动着一颗颗的小星星。它们越来越多,好像在蓝色的地毯上跳舞,又像在眨着眼睛和我说话。

欢乐的元宵节,美丽十足的舞蹈,震撼人心的摇滚音乐,给我们带来了莫大的快乐,带来了生活的美好,也给我留下了快乐的童年。

展开阅读全文

篇8:生活中的传统文化

全文共 296 字

+ 加入清单

腰鼓是民间的传统文化,它在陕北最为流行,属于打击乐的一种。腰鼓两端略细,中间稍粗,两面蒙皮,是挂在身上敲的。

腰鼓在民间十分流行。人们跳着腰鼓舞,变换队形。扭秧歌的.时候,每次都要跳腰鼓舞,腰鼓舞最初流行在陕西,后来在全国发展流行。现在,腰鼓舞已经在许多大城市的村民中跳腰鼓舞。主要是用来娱乐,同时也是一种业余生活。陕北有腰鼓非常有名,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在一些主要流行地区,几乎是家家户户都有鼓手。因为人太多,所以舞蹈的基本动作大致相同。但在一些不同地区,形成了风格不同的习俗。

腰鼓一代接一代的流传下去,成为了我们流行的打击乐器,每年的元宵节,我最喜欢看的节目就是那些爷爷奶奶打击腰鼓的节目。

展开阅读全文

篇9:传统文化传承高二作文

全文共 723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家乡是一个安详、平和的小村庄,东西面环山,北面是一片丘陵,而南面则是一条清澈的小河。蜿蜒曲折的小河把小村庄笼在一个摇篮里,十分平静。小河上架着几座低低的小石桥,青石板构成的桥面十分光滑,闪出耀眼的光芒。小河中,几块大大小小的石头嵌在泥沙之中,河水不断冲刷石头平滑的表面。站在年老的石桥边,我的思绪随着小河绿绿的流水流淌而去。

家乡是宁静的。早晨,太阳刚刚露出脸庞,就传来了几声鸡鸣。起床了,出了门,家家户户的屋顶上笼着一层淡淡的薄雾,各家的烟囱中飘出了袅袅炊烟。偶尔看见几只小鸟在争先恐后地啄食,似乎是怕自己的早餐被同伴们抢去。迎着太阳,张开双臂,伸个懒腰,做个深呼吸,我觉得家乡的空气也格外的清新和香甜。

家乡是热闹的。吃过午饭,太阳高挂在头顶。虽然一天中最炎热的时候就是中午,但这丝毫没有减退人们的热情。他们拿着芭蕉扇,坐在树荫或屋檐下。老人们悠闲地坐在一块,或天南地北地聊天,或围着桌子打牌下棋,或躺在椅子上闭目养神。女人们则是干着家务活,掐麦芽、择蔬菜或是打毛线衣。孩子们是最惬意的,他们拿出草帘子来,或坐或躺或卧,整个天空都飘着孩子们幸福的欢笑声。

家乡是纯真的。下午,骄阳渐渐退去热度,我经常同小伙伴们到村南小河边钓鱼。河水清澈得像镜子一样又亮又滑。盘旋在水中的水草在摇摆、晃荡。河底有许多五彩斑斓的鹅卵石,一些小鱼小虾躲在里面,它们又小又滑,用手是捉不到的,我们就用钓鱼竿来钓。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我们手执钓竿,屏住气息,看着鱼儿在水中舞蹈。大部分时间,往往是空手而归,尽管没钓到鱼,但桶里面都是我们钓到的家乡的晚霞。

“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家乡,有着我美好的童年记忆。家乡是一幅铺在地上的画,我在画中走来走去,只看到天边的彩霞。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高三传统文化作文素材

全文共 1234 字

+ 加入清单

一个民族的文化精神、价值理想和真实生活样态,无不活生生地体现在他们的传统节日里。对中国人来说,尤以春节最具代表性。可以说,没有任何一个节日会像春节那样承载着所有中国人的生命内涵。对于没有西方民族那样的圣诞节的中华民族来说,每年农历的初一甚至绵延整个正月的春节,就是我们的“圣诞节”。春节,是所有中国人的共同“生日”——这从传统中每个人的年龄的增长不以自己的生日而以春节为标志清晰可见。

春节的真实意义在于它以非常世俗的形式,如之前的过分操劳和精心筹备等,昭示我们一种非世俗的生活样态,如沉浸在没有实际功利的纯粹民俗仪式的,纯粹是资源消费的张灯结彩、贴春联、放鞭炮、吃喝玩乐之类。“欢度春节”就是具有人性光芒的样态。这种生活样态是审美的、情感性的、狂欢性的、超功利的,它是让平淡生活有味道的盐和漫漫长夜中的光。这是生活的一种升华和超越:一种神圣对世俗的超越。春节,是被日常世俗日子所压抑、贬斥、淹没的人性的复活。

自古以来人们无不艳羡:要是日子天天像过年那样该有多好啊!——那是一种怎样的包含着无限幸福、成长和收获的憧憬与渴望啊!

遗憾的是,如今的春节,正在无情地失落。

一方面,强势的西方文化和大众媒体的商业炒作让情人节、复活节、万圣节、感恩节、圣诞节等等西方民族的节日在我们的年轻一代身上扩展。另一方面,彻底世俗化、功利化、理性化、意识形态化的当下中国社会,将春节的神秘性、神圣性淡化甚至绞杀。人们无不慨叹:现在过年没有意思了!丧失了神圣性的节日,无不充斥着世俗的庸俗和粗鄙,它彻底混同于忙忙碌碌的世俗生活,甚至疲于应酬而甚于平日。人们无不感到忧伤:过年太累了!本来具有超越世俗生活的贫乏的节日狂欢性质的春节,几乎同质为13亿人的“新年团拜”。这无疑是我们的悲哀。春节,这一标志着中华民族特有样态的事件一旦堕落为纯世俗,它就表征了我们这个民族和个体人生的虚无状态。这种虚无状态,就是整个民族精神的衰落和缺失。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经历过严冬的人,更懂得春天的温暖。这一点,我们从旨在复兴传统文化的所谓“国学热”,从有些城市如北京由前些年的禁放鞭炮到今年的“禁”改“限”可窥一斑。传统仪式并不等同于民族精神,但,没有传统仪式,民族精神就会魂不附体。

我曾用“人、从、众”三个字的双向排列来表达我们民族在全球化、现代化过程中丧失自我与回归自我的必然趋势:人——从——众,全球化过程中丧失自我的社会化之路;众——从——人,深入地全球化之后回归自我的个体化之路。这两条路是互补的,同时进行的。今天,我们正走在“人——从——众”这条社会化之路上,我们必须将这条路走到底;不久的将来,我们就会“回归自我”,重新检视有着不可取代的精神价值的优秀传统。而春节,可以说是我们民族传统的一个标志性符码。

拯救春节,就是拯救我们的生活,就是拯救我们民族的灵魂和生命!

我们究竟穿的是什么?一个没有自己文化传统的民族对世界有什么意义?一个对自己的文化传统充满蔑视甚至仇恨的民族在别人的眼中是怎样的一个民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生活中的传统文化

全文共 384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有着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但我最喜欢的还是关于吃汤圆,名叫《东方朔和元宵姑娘》的故事。

在汉武帝统治中国的时候有个叫东方朔的大臣他的心地很善良。

有一天大雪过后,东方朔正给汉武帝摘梅花,这时他见井边有一位姑娘准备跳井自杀,于是他飞快地跑过去问,并从话中得知她是宫中的宫女――元宵,因为她与家人没得见面而感到伤心。于是足智多谋而心地善良有东方朔在第二天告诉汉武帝说天上的火神君要来放火***。这下汉武帝大惊失色连忙叫各位大臣开会,东方朔见形势不妙,连忙上前行礼说:“皇上莫怕!只要让元宵姑娘和老百姓们同吃汤圆,并让元宵姑娘一家在一起,这样火神君就不会放火了。”皇上这才放下心来。并照东方朔说的这样做。

第二天果然没有火烧王宫,从此每年的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吃汤圆。

以前有以前的特色。今天的元宵节大家更重视了,汤圆的味道也更美了。

你瞧!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多悠久!我们要发扬光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有关传统文化的作文

全文共 534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有舞狮子、风筝、中国织绣……但我喜欢的却就是其中的陶瓷。

陶瓷能够分好几种,如日用陶瓷、卫生陶瓷、艺术陶瓷等等。我透过网上了解了一些陶瓷的制作过程,此刻让我向大家介绍一下吧。

将泥土中的空气挤压出来。泥土中的气泡会令作品在烧制时爆裂,前功尽弃。用手捏或拉坯等各种方法,做出心目中的形状。如果你要为你的作品进行上泥釉、化妆土、剔花等装饰程序,就要在泥坯呈皮革干时进行。完成的作品在架上自然风干。一般一星期左右能够完全干燥。

将作品先进行900度左右的素烧。素烧后就能够为作品上釉。

将作品进行最后一个步骤——釉烧。一般在1100--1260度左右。

还记得,有一次爸爸带我去南宋官窑博物馆玩。南宋官窑博物馆不仅仅让我明白了许多关于陶瓷的知识,看到许多古代出土的陶瓷品,还让我亲身体验了一下陶瓷制作过程中的其中一项,那就就是——成形。首先,走来了一位叔叔,他的手上拿着一块干巴巴的泥巴,然后那位叔叔走到了我的身边,教了我一些让泥巴成形的玩法和方法。可看看容易,做做难啊!叔叔手里的泥巴可乖了,但一到我手里就不听话了,我让它宽,它窄,但当我让它窄时,它却又宽,真不明白泥巴的心里就是怎样想的。

中国传统文化数也数不清,每一种传统文化都有着许多许多的属于它的故事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传统文化话题初中

全文共 343 字

+ 加入清单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春节,是我国最传统的节日,也是我最喜欢的节日,每年农历的正月初一,便迎来了春节。春节习俗众多,便也给我们带来了许多乐趣。

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是我国特有的文化形式。每逢春节,家家户户都会贴上喜庆的春联,抒发美好愿望。有的人家也会贴福字,表示对幸福生活的向往,有的人家干脆把福字倒过来贴,意为“福到了”民间还有将“福”字精描细做成各种图案的,图案有寿星、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剪纸在民间也备受欢迎,人们爱把红色的纸剪成各种图案,贴在窗户上。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

蒸年糕

蒸年糕

拜年

大年初一早上起来,人们的第一件事便是拜年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汉字是传统文化的

全文共 773 字

+ 加入清单

近日,一个名为《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文化节目瞬间站在了舆论的风口浪尖,褒贬不一,更有甚者称其为“幽怨的复辟”。可我认为,泱泱华夏,几千年间传承的汉字文化怎么能轻易丢弃?汉字是我们的骄傲。

汉字的历史沉淀。从原始的结绳记事再到龟壳、兽骨上最初的汉字灵感,汉字的诞生使中华文明向前迈进了一大步,秦始皇统一文字,又是一个里程碑,让万千炎皇子孙有了共同的文字。是汉字为我们搭了一座桥,使我们能领略前人的风骨,大师的思想。汉字更使我们华夏子女有了同样的心跳频率,无论在海角在天涯。汉字是我们的文化基因,是我们的骄傲。

汉字的排列组合。若是一个个方正的汉字不足以带来震撼,但当他们组合在一起便是一场视听的盛宴。“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先秦时期的民谣像是初生的婴儿,没有一丝浊气,就这样摇摇摆摆走到了盛唐,那是一场文字的舞剧。“昔时陈王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当汉字组成了诗,便更显其直爽,可当其酿成了词,只觉其妩媚温婉。“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诗庄词媚,万千情思在其中。汉字是我们审美的载体,是我们的骄傲。

汉字的用武之地。虽然现在是发达的信息时代,但汉字怎能无用武之地?于国,它是一种文化的象征;于人,它是文学素养的体现。常见人们书房的墙上挂的是书法墨宝,有谁见到墙上挂的是几张打印出来的书法?那古时女子哀怨的一句“锦书难托”虽可以让网络解决,但游子远在他乡,收到一封墨香洇了又干的家书时欣喜、亲切的心情,与收到一封电子邮件时的感觉自是不同。大学生走向社会,一份漂亮的手写简历与一张生硬的印刷简历怎能相提并论?人们常说“字如其人”。一手漂亮的、大气的汉字总是会为你赢来更多的机遇。

汉字是我们的一张名片,是我们的骄傲!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传承传统文化作文高1

全文共 697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传统文化是值得我们引以为傲的,历史的变迁,积攒到今天,我们所看到的文化,都是精髓。《中国诗词大会》的播出,更多的是让我们认识了中华文化的博学精深,引经据典,不就是为了顺着这道光芒,感受史人的故事与深怀。

面对传统文化,我们更多的是敬畏。历史的沿继,文化的继承,我们应该像敬畏大自然一样对待传统文化,文化也是自然的产物,古代许许多多人们的思想结晶,短小精悍的诗句,传达了多少情,多少义。中华文化承载的东西,往往要比你想象的要多很多。那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境界,不同的人,面对的相同的文化,产生的是不一样的情感,文化是多么的神奇啊!

面对传统文化,我们更多的是呵护。历史的东西,是不可再生产的,他的珍贵,是值得我们呵护的。文化告诉我们一个朝代的崛起与萧条,这后面的原因,是值得我们借鉴与学习的。传统文化承载着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呵护并学习的。文化是不可摸、不可触,却有灵魂的东西,而这美丽的灵魂,需要我们细心呵护。

用心感受,来升华自身。文化的神奇、灵动,需要我们用心体会,体会其中的精华,体会史人想要告诉我们的故事,体会到那其中的真谛。修身养性,提升自我道德素质,品读感受文化,是我们成长中的一步。

面对传统文化,我们更多的是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珍贵,需要的是代代相传,推陈出新,我们应承担起这个责任,潜移默化的传统文化,推动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见证着我们的生活越过越好。历史的产物,古人的优秀品德,都会通过我们步入新的时代。在传承中注入新的情感,留给后人意会。

正确的面对传统文化,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需要我们去敬畏、呵护与传承,才可以使神奇的文化沿以至用,继续造福人类,因此我们得担起这个责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中华饮食文化之美作文

全文共 1281 字

+ 加入清单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它为我们所骄傲与称赞。中华民族是一个对食物具有狂热爱好的民族,中国的饮食文化蕴涵着中华文化之美。

中国人对于食物精益求精的追求从不曾因时光的变迁而动摇。古之祖先对于美食的热爱,也体现着对生活的热爱,对山川自然的热爱。他们怀着这样一份源自于对自然、生活的热爱,甚至对未来生活的憧憬与美好,在数千年格物运化中,逐渐孕育出了属于中国的雅俗共赏的中华饮食文化。

子曰:“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孔子一生清贫,然而他对美食之追求却未曾厄于穷困之中。当然,中国的饮食文化,也离不开茶。《神农本草经》中说:“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茶,作为饮食文化中的“饮”最重要的一部分,茶中流露于“情”,品茶抒情,寄情于茶的诗句数不胜数,便有了“欲把西湖比西子,从来佳茗似佳人”。咏茶赋诗,也为中华文化诗词注入了新的活力。从远古时代传说起,就融于华夏大地的水中,也流入了炎黄子孙的血液里;自陆羽始,中国有了茶学,也有了茶文化,也是中华文化重要组成的一部分。陆羽寻出了茶的真谛,并在寻觅“至茶”的过程中形成了不羡荣华,专心研究于茶的品格。

“一器成名只为茗,悦来客满是茶香。”这一句可谓中国饮食文化大雅之写照。有大雅便有大俗。饮食离不开凡尘俗世,柴米油盐,而在大俗之气里有大雅之气度。

苏轼乃一代美食家,他一生放荡自由,享受生活,对美食的钻研可谓精妙,所制的东坡肉流传至今。而他的《猪肉颂》看似一篇娱乐之作,俚俗之作,但“待它自熟莫催它,火候足时它自美”这一首小诗虽不求押韵,诗人可自摇自扇,火可自文自武,肉香由淡至浓,更让人垂涎欲滴,难怪诗人又“每天起来打一碗,饱得自家君莫管”两句,显露出诗人的闲情与雅致,这不仅是中华美食的一种性格,更是中华文化美食之旅。然而,这东坡肉不正是东坡身处逆境之间,乐安天命的精神境界的体现吗?也正是因为东坡豪迈旷达,热爱着繁华世俗的世界,才得以在坎坷、曲折、磨难中寻求自己所爱的食物。我们无从知道东坡等了多久,但在品尝东坡肉入口即化,吃了还让人流连忘返的美味之际,我们似乎能体会到他那超越美食之外的,对生活的爱与追求。这难道不是大俗之气中亦有大雅吗?

中国的饮食文化随着时间的年轮一代一代地流传了下来,至今仍寄居在我们的味蕾之上。中华文化美食包罗万象,但中国人的“好吃”更是举世闻名。然而,不少西方人却对此颇有微词,把中国人对于美食的追求看作“贪吃”与“浪费”,这可能是因为他们不了解我国传统的饮食文化而已吧!文化价值的不同,自然也产生了思想上的差异,但终究都会殊途同归,都能折射出对美好生活的爱与追求。

美食不仅是中华文化不可分离的一部分,东坡肉也不仅是一道美味佳肴,它蕴藏大俗之中亦有大雅之气度的中华文化,这何尝不是一种耐人寻味的睿智的人生哲理的体现呢?

在中国,饮食文化的意义也许早已超出其本身,它与中华文化其他方面相互交融、相互促进,更体现了中华文化中的一种雅俗共赏,关于情怀的人文精神的意义!饮食文化也能折射出中华文化的气质,传承中华饮食文化也是传承中华文化,让我们携起手来,为中华文化生生不息,代代流传而努力奋斗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传统文化作文800字

全文共 957 字

+ 加入清单

中华传统文化有独特魅力,总那么使人着迷,吸引了无数的人:诗词读着儒雅,昆曲听得沉醉,对联用得巧妙……我们都有责任传承属于我们民族的传统文化。而我与传统文化的紧密接触,是一段在淡墨浓墨,点染河山中的难忘故事。

七岁那年,我第一次接触到了国画。爷爷对国画情有独钟,每次都手把手教我国画。我那时不懂事,总觉得画画这种东西谁还不会?便总想挣脱爷爷的大手“任意妄为”。爷爷也不恼,依旧慈祥温和地告诉我:国画的精髓便是静和谦,每一笔都是静与动的中和。我那时当然不懂,只是之后安分了许多,在爷爷苍老与温暖的手中,体会着运笔的温和与缓急,静下心来。

后来,我长大了些,爷爷更苍老了,而他与我最难忘的联系,仍是国画。爷爷八十大寿时,我亲自画了一幅红海棠送他。看着那笔墨,我才发现国画的红是隆重而不轻浮的,绿是沉静而不黯淡的,恰如那红海棠静绽芳华。这幅画装裱后一直放在爷爷的卧室里,将庄重与沉静的魂带入我和每一位家人的心灵。

小学将毕业,我仍成长着,国画也算我的一技之长了。一次艺术节我报了国画,却因没有时间,直接将过去我的得意之作中的一幅交了上去,却并未得奖。爷爷听后教训我:国画虽古,也是有人格的,不准被人侵犯它的尊严。再好的画技,若没有认真的灵魂作支撑,便是黔驴技穷,也不尊重自己。我在这一次教训中领悟,国画也有作为高雅艺术的尊严,从此我不再轻慢,在任何事上都认真对待,尊人尊己。

而在去年暑假,爷爷过世的消息却突然传来,让我几近心碎。我独自坐在屋子里,看着墙上挂满的我成长的痕迹,它们都有爷爷爱的影子。我又想起了那静静绽放的海棠,此刻它定还将美留于笔纸,静静展现它的美吧?它随时都是孤独的侠客,人间的仙子,它的情怀挥之不去。我突然明白了爷爷的用意,国画的美是永恒的,它用爱感染我,于笔墨间教我谦和,教我沉静,教我庄重,教我正直。这些,都在将我培养成一个真正内外兼修的中国人!经历人生沧桑的爷爷,明白这笔墨丹青的真谛,而我,也通过这明白了属于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内涵!不论何时,我都应将国画的魂,将属于我们中华民族的魂传承下去,因为这,也是每一个有爱有灵魂的中国人的心愿……

世事变迁,唯有一个民族最本真的文化之美能传承下去。也许丹青背后无关你我他,无关发生了什么,总能让我们受真善美的熏陶,自发做些什么。这就是我与国画,与传统文化的故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小学四年级传统文化优秀作文

全文共 1073 字

+ 加入清单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离不开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近年来,我们有幸接受越来越多的感恩教育,这是公民道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份。要进行道德教育就无法离开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

中华文化的境界是和谐,要和谐就要顺应自然,尊重自然,而不是去破坏自然,去“人定胜天”。我们把天地比作父母,感恩大自然赋予了我们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感恩大自然赋予了与人类生生不息、和谐相处的万物。有了这份感恩之心,我们就会赞美天地、赞美万物,懂得与自然和谐相处。这是我们人类长久生存的金钥匙。1988年,75位诺贝尓奖得主在巴黎发表联合宣言:21世纪的人类要生存,必须从两千多年前的中国孔老夫子那里汲取智慧;二十世纪70年代,英国大哲学家汤恩比教授说:要解决21世纪的人类问题,只有孔、孟学说。这些世界顶尖级的人物,懂得我们中华先祖留下的文化是安身立命、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智慧与大道,而我们更应感念祖恩,以中华文化之精神,重视我们的地球,重视我们的家园。

念及恩情,大莫过于父母的生养之恩。“大爱无疆”、“大道至简”、“大恩不言谢”;要真知和践行感恩,莫过于孝。如果说一个人对自己的父母都不能尽孝,那么很难相信他能对别人真诚。没有真诚就谈不上信用。孔子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就是告诉人们要从真诚开始,自立于社会,成就于和谐,践行人性向善、择善固执、止于至善。孝,要有一体的观念,懂得孝就是要懂得感恩,把一体的观念落实到生活、言行中就是孝道。我们从对父母开始尽孝心,然后推广开来,对兄弟姐妹、对所有的亲人也有这样的爱心;对老师同学、对领导同事、对社会大众,不管到哪里,都用这种爱心对待所有的人。宇宙万物与我一体,爱别人就是爱自己。孝是感恩,孝是仁爱。真正懂得孝的道理,懂得感恩的情怀,就懂得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

孝的延续,不仅爱现在的大众,还要爱未来的大众。我们要关照未来,不能因为眼前的享受而把子孙未来的资源糟蹋了。如果为了眼前暂时的利益,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大自然的资源被破坏,将来吞咽这些苦果的必然是我们的子孙后代。人类只有一个地球,要长久发展,就要对自然有恭敬心、感恩心。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心存感恩的心,感恩自然,感恩父母、亲人,感恩社会。孔子的门人曾参说:“夫子之道,忠恕而已”。何谓“忠恕”?尽已之为忠,就是要竭尽自己之力认真对待每一件事,善待同学、同事、亲朋好友;“恕”寓意“如心”,就是推己及人,将心比心。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有了“忠恕”之心,就能认真对待工作,处理好各种关系,就能够“团结干事”。如此,我们才能更好地自立于社会,成就于和谐。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中华传统节日作文300字

全文共 492 字

+ 加入清单

元宵节

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节,它是个团圆的节日,也是吃汤圆、包饺子、猜灯谜、放烟花、表演舞狮的节日。

今天卢老师说:“下午家委的叔叔阿姨会来教我们包饺子、做汤圆。”我非常激动,因为我妈妈也会来。转眼间下午到了,我像一只兔子一样跳也跳不停,我非常高兴。叔叔阿姨在课桌上铺了一层薄膜纸,给我们发手套,还给我们发包饺子的材料。开始学包饺子了,妈妈教我学包元宝饺子,我用笨笨的小手认认真真地学包饺子。曹老师和家长们辛苦地煮饺子,热腾腾的饺子出炉了,我像一只贪吃的小猪一样吃也吃不停,真是太好吃了!我开心的说:“妈妈,您辛苦了!请吃。”我和妈妈一人一半吃着香喷喷的饺子。这时,有的同学享受着吃饺子,我和部分同学开始学做汤圆。妈妈教我做汤圆,首先把面团搓圆压扁、再放花生馅,然后包住馅搓圆,这样大功告成了。一开始我把馅露出来了,慢慢的,我做出了一个完美的汤圆,这次我也有给妈妈品尝了我们做的汤圆。我看见曹老师和卢老师在忙碌没有吃,都在照顾我们,我想对你们说:“谢谢!”我也要谢谢叔叔阿姨和妈妈教我们做饺子和汤圆,辛苦了!

这次元宵我可以和朋友们一起学包饺子、做汤圆,让我度过一个有意义而又愉快的元宵节。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优秀传统文化作文1000字

全文共 1181 字

+ 加入清单

漫长悠远的中华文明孕育出中国人独有的情感表达方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诗词的种子自小便扎根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田。品读钻研诗词是一种人生的历练,愈品愈浓厚。唐诗、宋词更是成为你我案前床头的必备书目。蒙曼老师说:“当代中国人诗心不死”。诚然,诗词代代相传,从几年前回复量百万的续写诗词的帖子,到诗词大会上圈粉无数的“飞花令”比赛,中国人从来没有忘记诗词,中国人有不死的诗心。但诗心究竟为何?是诗仙李白笔下的快意人生,亦或是柳永叹惋的儿女情长……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一生坎坷流离的陆游心里,诗心是对国家的热忱,在弥留之际,他最大的遗憾是未能看到国家统一。家国山河的一草一木都深深地写进了他的诗词之中,融入到他的生命之近代中国,面临西方列强的欺压临蓐,国人诗心依旧不死,秋瑾的长歌还在徘徊,谭嗣同昆仑肝胆在长啸,诗心便是一腔赤忱的爱国之心。如今,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虽不用抛头颅,洒热血,但是依旧不能忘记一个中国人应有的爱国之心。今日抵制萨德,乐天的兴旺不再,是爱国的诗心在当代的继承和弘扬,也是“以国家之务为己任”的另一种体现。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的一颗诗心是多情的蝶恋花。古人为追求心上人而辗转反侧难以入眠,到如今年轻人的“女神,留个微信”,对于爱情的美好向往,古今人共有之。一直觉得拥有一颗诗心的人,在感情路途一定不会走的太过艰难,纵使经历过“落日斜,秋风冷。今夜故人来不来,教人立尽梧桐影”的落寞,但也一定会以诗词的独有的底蕴内涵以及个人的诗心体会,去排解忧愁。“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苏东坡与亡妻十年生死相隔,纵使无法体会哽咽无语和泪流千行的痛楚,但却让我更加珍惜现有的生活。一见钟情的转辗反侧到平凡生活的柴米油盐,红玫瑰也是白玫瑰,再读柳永东坡自己的内心也就多了份纯粹与平和。

年轻时曾一度执迷于诗词工巧,而经历时间的洗礼方才渐渐醒悟,诗心也越来越向往恬淡从容的山水诗词,流水让人向善、忍让,高山教会人包容,远见。“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语言清丽,字字洗涤人心。如今窗外高楼林立,车水马龙,消失的是大漠孤烟、小桥流水,但不灭的是一颗恬淡的诗心。当我们衷感叹红于二月花的枫林,如银河下落的飞流瀑布,淡妆浓抹总适宜的西湖之时,折服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之时,可以内心深处得到诗词的滋养,而不是在发愣片刻后大脑空白大喊一句“真美啊……”

人生的历练也使我渐渐明白:诗心即人心,这也是中华传统文化能够历久不衰的真正缘由,写尽人世悲欢,道尽家国情怀,在这忙忙碌碌的生活中给予你我精神的和平与宁静。如今的我,报效家国的激昂陈词不减,家国故土的深沉留恋更添。在车马喧嚣的忙碌生活之后,不忘一杯清茶,一本诗词,细细品味在午后的落日黄昏。

真正的诗心,即是人心,诗心不死的你我始终坚守着生活的初心,都痴恋着诗意的栖息。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