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做一个小实验这篇作文800字(汇集20篇)

科学实验是人类获得知识、检验知识的一种实践形式。下面是写科学实验的作文,欢迎阅读参考。

浏览

2625

作文

1000

篇1:科学小实验作文600字

全文共 750 字

+ 加入清单

“10,9,8,7,6,5……”好远都能听见同学们叫声,这是在干什么呢?让我来告诉你吧,我们在做“瓶子吞鸡蛋”实验呢。说到瓶子吞鸡蛋,你们可能不信。今天作文课上,刘老师要给我们揭开秘密。

刘老师先问我们:“谁会吃东西?”大家七嘴八舌地说出自己的答案。答案真是五花八门,有鱼、植物、人。刘老师又神神秘秘地拿出一个瓶子,问道:“大家猜猜,瓶子可以吃东西吗?”教室里立刻炸开了锅,大家议论纷纷,有的坚信瓶子可以吃东西,有的则持否定的态度,有的半信半疑,就像墙头草一样两边倒,还有的保持沉默,不发表任何言论。

实验在大家的议论纷纷中开始了。刘老师先把一个剥掉外衣的熟鸡蛋放在瓶口。大家看着那个雪白的鸡蛋,众说纷纭。有的同学小心翼翼地问道:“这个鸡蛋是给我们吃的吗?”这句话引起了同学们的哄堂大笑,刘老师也一笑置之。可是等了好几分钟,瓶子也没有把鸡蛋吞下去。

实验继续进行。刘老师将鸡蛋拿下来,随后又向瓶子里倒了半瓶热水,紧接着又将热水倒掉,再次把鸡蛋放上去。大家都屏住呼吸,眼睛一眨不眨地、全神贯注地盯着鸡蛋,生怕错过每一个细节。奇迹发生了,那堵在瓶口白白胖胖的鸡蛋像被挤扁了似的,正慢慢的向瓶子里下滑。刘老师说:“快了,快了,马上就要掉下来了。”说时迟,那时快。只听“砰”的一声,鸡蛋掉到瓶底了。大家都愣住了,不可思议地看着眼前的一切。张浩恩惊呆了,眼睛瞪得滚圆,嘴巴也张得大大的,半天说不出话来,过了好一会,才摇了摇头,说:“这是真的?我不信。”他用手使劲揉揉眼睛,发现鸡蛋依然静静地躺在瓶底。

可是为什么瓶子能吞下鸡蛋呢?真是书到用时方恨少。刘老师给我们解决疑惑。原来瓶子里被倒过热水后,被鸡蛋堵上,瓶子内压力变小,与外界大气压产生压力差。在外界大气压作用下,鸡蛋就进到瓶子里了。大家恍然大悟,赞叹科学真奇妙。

展开阅读全文

篇2:科学性实验年级

全文共 757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们做了一次有趣的科学实验。这次试验让我受益匪浅,也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

这次试验共分三个项目,分别是:淀粉的非牛顿流体特性,淀粉遇碘酒变蓝,和子团和果子制作。我们动手操作了第一个和第三个试验。

第一个试验开始了。我先取出一个小碗,按3:1的比例加上淀粉和水,接着进行搅拌。搅拌过程中,我发现勺子在碗里“行走”得非常艰难,需要很大的劲才能把它推动。老师把搅拌均匀的淀粉抓起来放到手里,这时你会发现,手心往里攥得越紧,淀粉块变得越坚硬;当你的手指伸开平放时,淀粉块会变成液体状从手心滑动“逃走”。我跟随老师的讲解进行着操作,操作的过程和老师的演示基本一致,但在操作的过程中却出现了失误。因为加水太少,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把淀粉糊往外挖,出师不利,一大块淀粉被甩在了地上。想了想,是淀粉和水的比例不合适。我又往碗里加了些水,使之呈稀糊状,终于顺利地把淀粉抓到了手心。实验得以继续进行,我按老师的要求把淀粉糊倒入保鲜袋的一角,再把一个鸡蛋慢慢放进去,被淀粉糊“淹没”,袋子口系紧,站在椅子上把袋子往地上抛。哇,太不可思议了,鸡蛋竟然完好无损。原来是淀粉糊起了钢盔铁甲的作用。

第三个试验是老师教我们做和子团。先按1:1的比例调配藕粉和水,搅拌均匀后放入加水的电锅,打开电源,使水沸腾,用筷子不断翻搅碗中的藕粉糊,直至透明的固体状,藕粉糊就熟了。把碗从锅中端出,抓一块放在保鲜膜上,铺成圆饼状,放上果酱,再用同样大小的一块藕粉饼盖在

果酱上,双手合十把保鲜膜捧起,团成球状,晶莹剔透的和子团就“诞生”了。来不及做第二个,垂涎三尺的我就经不住诱惑,狼吞虎咽的吃起来。品尝着自己的劳动果实,心里有说不出的喜悦。

这次试验使我明白,科学真是太奇妙了,它不仅仅在于伟大的发明,还存在于我们一点一滴的生活之中。只需细心发现,方知它的奥秘。

展开阅读全文

篇3:一堂有趣的实验课作文800字

全文共 758 字

+ 加入清单

这学期已经接近尾声,我们的科学课也迎来了最后一个单元——力与运动,这也是我最喜欢的一个单元。

“叮铃铃,叮铃铃……”上课铃响了起来,科学陈老师走进了教室。

“同学们都玩过气球吗?”陈老师问道。

大家异口同声地回答道:“玩过!”

陈老师到底卖的是什么关子呀,一进教室就讲气球,但气球和力有什么关系?我正冥思苦想的时候,陈老师给我们介绍了两个新名词——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原来两物体间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有力的作用,同时,另一个物体对这个物体也有力的作用,这就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自己做实验。实验的要求是把气球固定在小车上,往气球里吹气,如何让小车走得远。我第一个反应就非常肯定——把气球吹得越大越好,但为了求出最精准的答案,还是得一步一步去尝试。

我们小组分工明确,我是负责计算吹气球时长的,小黄同学是负责吹气球的,小於同学是负责测量小车走的距离的……

“开始!一秒!”我说道。只见小黄同学吹了一秒,立马把小车放到起跑线上,只见小车“嗖”地一下,开了好远才停了下来。哇!一秒就跑的那么远,看来我的推理没有错。

我们继续做实验,两秒、三秒、四秒……

“十秒倒计时,开始!”我兴奋地喊道。小黄同学卖力地吹了十秒钟,再次把小车放到了起跑线上,小车“呲溜”一声就冲了出去,像赛车一样,比十秒的开得远多了。

“三十秒倒计时,开始!”我说道。小黄同学吹得时候,我激动地喊道:“大家快让路,快让路,赛车要来了!”同学们让开了一条长长的路,小黄同学再次把车放到了起跑线,可那赛车却不听话了,突然间变成了老爷车,开得慢如乌龟,还撞上了桌子,调了个头返回了,这是什么情况?怎么可能会这样啊?我们都哈哈大笑起来。看来吹得太小不行,吹得太大也不行,气球吹得中等才合适。

这一堂科学课真有趣呀!不仅有趣,还学到了许多新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我做了一项小实验作文800字

全文共 821 字

+ 加入清单

牛顿坐在苹果树下思考问题,不小心被树上的苹果砸中了脑袋,于是,发现了地心引力;莱特兄弟认真观察鸟儿、风筝飞行的原理,发明了飞机;瓦特仔细研究烧水壶壶盖“跳跃”的原因,发明了蒸汽机……一切发现都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发现者的用心观察和思考。就是因为这样,我的新发现也诞生了……

这个发现还得从老师布置的作业说起。那天老师对我们说:“今天回家,自己做一个小实验,要求是:把鸡蛋放进水里,然后不停地往里面加盐,看看鸡蛋会有什么变化,并把实验的过程记录下来,明天课上讨论讨论这个新的发现。”同学们听后迫不及待地谈了起来,我对这次的实验也期待不已。

回到家,我急不可耐地放下书包,找来了盐、鸡蛋、玻璃杯和一只筷子这些实验材料。实验开始了,我先在玻璃杯中倒入大半杯水,接着小心翼翼地把这个“获此殊荣”的鸡蛋放入水中,这时,它就像一位跳水运动员,“扑通”一声跳进了水里,接着它又调皮地转了两圈,才晃晃悠悠地来到水底。此时,它又像一只贪睡的小猪,睡在杯底不愿意起来了。我把一勺盐放进去,然后用筷子搅了搅,慢慢地,它像一只刚会飞的小鸟离开了杯底,于是我又放入更多的盐,把盐搅拌均匀,随着小旋涡鸡蛋跳起了圆舞曲,快速浮到了水杯中间,最后我又放入了一大勺盐,明显地可以看出杯中的水变白了。鸡蛋似乎听懂我了的命令,浮出了水面,我用手把鸡蛋往下按了按,待我一松手,鸡蛋又露出了水面。“哦耶,实验成功了!”我欢呼着跳起来。

尽管实验成功了,但我心里还有一个没有解决的谜团:为什么鸡蛋放进盐水里会浮起来,而放在清水里就浮不起来了呢?于是我带着这个疑惑,上网查找了一下资料。半个多小时过去了,我终于找到了答案,原来是:鸡蛋的密度比盐水密度要小,自然就浮在水面上了。但如果不停地往盐水里加清水,这样以来,盐水的密度就会越来越小了,鸡蛋也就会沉到水底了,所谓“死海不死”就是这个道理,你说不是很神奇呀?

生活中处处有知识,是一本鲜活的“百科全书”,它可是能教给我们许多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哟!

展开阅读全文

篇5:瓶子吞鸡蛋实验作文800字

全文共 795 字

+ 加入清单

“5、4、3、2、1哇!”教室里传来了同学们倒计时的声音,刘老师正给我们做实验呢。

实验开始前,老师拿了一个鼓鼓的袋子走进教室,同学们议论纷纷,难道老师要发好吃的给大家?我正胡思乱想着,老师就发话了:“大家说说,什么东西能吃食物?”同学们回答的都是植物啊,动物之类的。老师神秘兮兮地从口袋里拿出一个玻璃瓶子、一壶开水和一个剥了壳的熟鸡蛋。这三个东西有什么联系吗?我猜想着,同学们也满脸疑惑。刘老师接着说:“现在我来让瓶子吃东西。”班里一下炸开了锅,刘老师这葫芦里卖的什么药?瓶子怎么会吃东西呢?瓶口那么小,鸡蛋那么大个,怎么个吃法啊?我摸着脑袋想。

老师把热水倒进瓶子里,稍等片刻,再把水倒掉。这时候玻璃瓶仿佛被烟雾笼罩,增添了几分神秘感。然后把鸡蛋放到瓶口。只见鸡蛋像会七十二变的孙悟空,用起了缩骨术,下半身变得瘦长,像被施了魔法似的往瓶子里钻,悄悄滑入瓶子,但上半身跟猪八戒的肚子似的又大又圆卡在了瓶口。忽然,有个同学大叫起来:“我看到蛋黄了!”的确,蛋黄好像已经迫不及待地从蛋白底部露出了头。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同学们都屏住了呼吸,个个目不转睛的盯着“贪吃瓶”眼睛都不舍得眨一下生怕错过了精彩时刻。我们激动地给鸡蛋倒计时:“5,4,3,2,1咚!”一声鸡蛋掉进瓶子里。同学们有的张口结舌,有的低声细语议论着,有的低头沉思,还有的直接站了起来想走上去一探究竟。不可能!我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难道我在做梦吗?还是天上的神仙化身为老师老给我们上课?

“怎么可能?”“太不可思议了吧!”“真的假的?”同学们嚷嚷道,刘老师不慌不忙地向大家娓娓道来:“因为我往瓶子里加了热水,让瓶子里冲满热气,瓶子里空气就变少了,而冷空气较重,像一双无情的手把鸡蛋摁进了瓶子。这就是为什么瓶子可以吃掉鸡蛋的原理。”真是百闻不如一见大家也都茅塞顿开。

而我一直再想,用什么办法可以让鸡蛋完好无损地出来。同学们你们想知道吗?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次的小实验年级

全文共 753 字

+ 加入清单

“叮铃铃”“叮铃铃”,哈!这节是科学课。李老师说,在这节课要做非常有趣的科学实验。这可把我高兴坏了!

“哈!科学老师来了。”我对我的同桌郭洧坤说到。“哦,来了就来了呗。”见他那表情,我也不好再说什么。

“起立!同学们好!”科学老师李老师那个不具有威严的声音说话了。“老师好!”我们说到。“坐下。同学们,你看李老师带了这么多工具,其实啊学校是不给带的。好了,接下来我们就来做实验吧!对了!前面的同学把电风扇关掉,把窗户关紧,把门也关上。做这些实验是不能有风的啊。”

终于开始实验了,我心里暗暗高兴着。那时,我坐在第一排,又刚好坐在讲台的前面,所以这些实验我看得特别清楚。“好,李老师带来了我们家里都特别常用的玻璃杯、蜡烛、打火机等东西。我们先把蜡烛点上,立在玻璃杯上,然后就可以开始我们的第一个实验了!”可实验还没开始,我就感觉到了那个蜡烛发出的热气了,这简直太热了。开始实验了,李老师把一个塑料袋拿起问到:“你们看这个塑料袋是不是……”

第三个实验开始了,李老师叫韦欣欣去往老师带的盒子里装水,差不多要装4/5左右。装好水后便开始了实验,李老师随便撕了一张纸说:“你们看哦,这个实验室有关于水引力的,把玻璃杯装满水把纸狠狠的盖上去,能保持5秒,谁就获得胜利。”李老师,一边说一边做着实验着,谁知实验失败了,把我们靠在讲台的几张桌子都弄到水了。正当我发愣时,无意中转头看向郭洧坤,竟然看到他脸上、上衣都被打湿了,我才忍不住笑出了声。第二位勇敢者出来了是王玮,我害怕王玮的实验失败,便把桌子向后移了移,谁又知王玮的实验成功了!而且还不只是坚持了5秒,我们不禁拍起手来。

这些科学实验很好玩,让我们学会了热体膨胀、水引力等,让我感受到了科学的魅力之处。希望李老师以后能做这种既能让我们感到好玩,又能让我们学到了知识的实验!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做一个小实验的年级

全文共 787 字

+ 加入清单

今日,我在家里做了一项小实验,叫做神奇的变化水,并且我还当了一回“魔术师”呢!

首先,需要准备好实验器材:取七个同样大小的量杯,其中三个各放入100毫升清水,再取其中三个各放入50毫升清水。准备好搅拌棒和滴管就能够开始“变魔术”了!

我们将准备好的100毫升清水量杯分别滴入三种不一样颜色的试剂来制作三原色。我细心翼翼地拿起试剂瓶,缓缓滴入5滴试剂液,用搅拌棒快速搅拌量杯,使杯中的红色溶液逐渐均匀。第一杯原色溶液就做好了。用同样的方法做好黄、蓝色备用。之后,我们将准备好的50毫升清水的量杯做好编号,1号量杯中滴入10毫升红色试剂和黄色试剂用搅拌棒均匀搅拌,这时神奇的一幕发生了。杯中的清水变成橙色,我迫不及待的将2号量杯中加入10毫升黄色溶液和10毫升蓝色溶液,在没有用搅拌棒交班前,我心里想:这次会变成什么颜色呢?哦!原先是绿色,慢慢的两种颜色混合在了一齐,变成了绿色。用同样的方法,在3号杯中加入红色和蓝色,咦?怎样不是紫色呢?我记得美术课上教师给我们讲过红和蓝能够变成紫色呀!我摸着脑袋,百思不得其解。爸爸提醒我:“是不是应当看看说明书啊?”我拿起说明书,看到了一行小字——“颜色浓度决定实验结果!”哦!原先是颜色溶液滴少了,我立刻加深了溶液浓度,果然第三个量杯颜色变成紫色,我开心地笑了,最终一步是将三种原色溶液各取20毫升倒入空的量杯中,借助搅拌棒,它变成了黑色。

其实还能够混合出很多种颜色,那它们究竟是怎样得到的呢?我查阅了资料,原先红、黄、蓝三种颜色是色彩三原色,是不需要用其他颜色调配出来的基本颜色,红色的颜料只反射红色而把蓝黄两色吸收了,同理黄、蓝两色都一样,当两色混合后,光度低于两色各自原先的光度,合色越多,被吸收的光线越多,就越接近黑色。

这个实验不仅仅锻炼了我的动手本事,还启发我对科学实验探索、思考的本事。神奇的变化水给了我欢乐和对知识海洋的畅享。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实验课作文800字

全文共 794 字

+ 加入清单

在一个阳光灿烂的下午,我拿起书包,来到“弘文教育”,我要去上科学课,这次实验让我很受启发。

老师拿着一箱零件和一辆完好的汽车,对大家说:“我们要做空气压缩汽车,我们来复习一下上节课的知识,空气能被压缩反弹吗?我们来做个实验。”老师说着,拿出一个注射器,“把洞堵住,看看是否被反弹。”

我照着老师的方法,把小洞堵住,往里一挤,瞧!手柄弹了回来。

真奇妙。

老师解释了原理后,又拿出一个瓶子,两根吸管,和一团橡皮泥。对大家说:“按上节课的方法,再做一次。”

我先将瓶子装一半水,然后把触到水中的吸管作为一号,没触到水中,只触到水面的作为二号,老师又出了两个问题:如果往一号内吹气,现象如何?如果往二号内吹气,会怎样。我带着问题去揭开奥秘,最后得出结果:往一号内吹气,二号会出气,水会冒泡,往二号内吹气,一号会喷水。老师解释了空气与水的原理后,便提出难题:把这两个实验融合,做出一辆空气压缩汽车。老师指了指汽车,继续说:“有说明书,自己认真地做。”

开始做了,由于是第二节课,我是新来的,操作能力不强。我慌慌张张地将零件倒出来,开始第一步:拼车底。我把两个车底拼在一起,把凹点对齐,就大功告成了。可是,“拼神”陈民豪早已拼到第三步。我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我是急躁性的A血性,不喜欢失败。什么,齿轮卡在里面了。我奋力把车板拆开,可是未能成功,过了十几分钟,我看到“拼神”早已开始试练。我把双手一推,头一低,一下子没了精神。科学老师走到我身旁,对我说:“做事要有耐心。”

我继续问:“老师的意思是?”

老师清了清嗓子,继续对我说:“要学会有耐心,不管做什么事要坚持,不要气馁,哪怕做错了也没关系。”

我立刻明白了老师的用意。原来老师是想让我知道,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有耐心。

我立刻昂起头,开始继续组装,渐渐地,我找到了窍门,最后拼尽全力终于完成了。老师对我笑了笑。

那一次,我很受启发,尤其是老师对我说那句深奥的话……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水的张力实验作文600字

全文共 833 字

+ 加入清单

乌鸦喝的故事,想必大家都听过,乌鸦通过不停地加石子终于喝到了瓶子里的水。那如果水满了,继续加石子水一定能溢出瓶口吗?现在我们就来验证一下。

吃完午饭,我兴奋不已地请来爸爸妈妈还有妹妹充当我的观众。桌子上是我准备好的一个透明玻璃杯,一碗水和几十枚硬币。我学着魔术师的样子,首先拿起杯子,用指头一敲,“叮……”余音绕梁好像在告诉我们它一尘不染。接着我又端起水,一本正经地说到:“这是纯天然无污染的普通矿泉水,你们谁来品尝一下。”妹妹猛地站起来喝了一口下去,“真甜啊,真好喝!”妹妹不住地点着头。我忍着笑指着硬币说:“这些都是普通的硬币,没问题吧?万事俱备,你们一定要睁大眼睛拭目以待。”

首先把玻璃杯放在桌子上注满水,我轻轻地挽起袖子,捏起一枚小小的硬币,然后放到妹妹面前,左晃一下右晃一下,拉长声音说道:"这是一枚普通的硬币,"又指着杯子说道:"这是一杯普通的清水……"不等我说完,妹妹就极不耐烦地像个机关枪似地说道:"太啰嗦,你还有完没完!"言归正传,见证奇迹的时刻马上来临!

我把硬币挨着玻璃杯的边缘,小心翼翼地把它们放进去,硬币这时就像雪花一样飘呀飘悄无声息地落到了杯底。一枚、两枚、三枚……,杯底的硬币越积越多,就像一座银色的钱山,杯口处也慢慢鼓起,就像一座凸起的"水山"。

32,33,34……杯口的水越鼓越高,我不由自主地放慢速度,心都提到了嗓子眼,额头上流出细细的汗珠。“屋漏偏逢连阴雨”,这时手也不听使唤抖得厉害,一直蹲在旁边的妹妹不管三七二十一,把她手中的硬币丢了进去,“不……”我捂住嘴还没喊完,硬币就像跳水远动员完成了一套完美的动作旋转飘落到了杯底,我瞪大眼睛盯着杯子,杯口处的水仿佛被囚禁的猛兽似的抖动几下又安静下来。谢天谢地!

妹妹疑惑不解地问:"这是为什么呢?"我告诉她,这是因为水的表面有张力,当硬币投进水里占用了杯子的空间,水就被挤出一点,它会微微拱起,而不会溢出来,杯口就会隆起一座凸起的"水山"喽!妹妹伸出大姆指崇拜地说:"姐姐,你真棒!"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我做了一项小实验作文900字

全文共 800 字

+ 加入清单

听说伟大的科学家都是从一个小实验开始的,于是,我迫不及待地想要做一个神奇的小实验。

今天下午,碧空如洗,我在家上网查到了一个叫做“白火山爆发”的小实验。刚看到这个题目时,我满腹疑虑,我只听说过红色的火山爆发,哪来的白火山爆发?于是,我决定去探索奥秘。

我先去厨房拿了一瓶白醋,一袋苏打粉,一个小塑料杯,一个口小肚大的玻璃瓶,一个大盆,一瓶洗洁精,一杯水和一根筷子。我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地准备开始了。

首先,我拿起一个小杯子,往里面倒了大半杯白醋,又往里面挤了七下洗洁精后,用筷子搅到白醋和洗洁精全部融合,接着,我勺了四勺苏打粉放进装了半杯水的杯里,用筷子的另一端把苏打粉搅到半透明后,再把玻璃瓶放进大盆里。接下来,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我把洗洁精和白醋小心翼翼的倒入玻璃瓶,然后,再往里面倒入苏打水。这时,我的心提到了嗓子眼,在心里默默祈祷:希望能成功,希望能成功。但是,结果并不如意,我失败了。我灰心丧气,不想再做了。妈妈对我说:“做一件事就要坚持到底,不能半途而废。”于是,我决定重新再试一次。有了一次的失败后,我仔细想了想,到底是哪个环节出了错,发现原来是苏打粉放少了,杯里的苏打粉没有完全搅至透明,实验才不成功。这一次,我在水杯中加入八勺苏打粉,用筷子把它搅到完全透明。接着,在杯中倒入半杯白醋和挤了七到八次洗洁精,用筷子使劲地搅,真到白醋和洗洁精完全融合后才停下来。然后把融合好的白醋和洗洁精倒进玻璃瓶里,最后再把苏打水慢慢地倒进玻璃瓶,我目不转睛地盯着玻璃瓶,心里默念:这次一定会成功的。果然,奇迹发生了,玻璃瓶口喷出了白色的泡沫!我欢呼雀跃,激动的跳起来,啊!我终于成功了。这是什么原理呢?我查了一下资料,原来,小苏打是一种碱性的盐,遇到酸性的醋后会产生化学反应,产生大量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气体遇到洗洁精后,会吹出大量泡泡。

原来每个小实验都藏着大奥秘呀!只要你认真观察!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奇妙的科学实验作文700字

全文共 752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老师做了一个实验,放学回到家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我也想像刘老师一样当个魔术师给家人表演一个魔术。

首先,我准备好了一个玻璃杯,水和40枚硬币。然后再把玻璃杯注满水,放在一个平稳的桌面上。好啦,万事俱备见证奇迹的时刻马上来临。我请全家来观看,大家都睁大眼睛拭目以待。我学着魔术师的样子,有模有样地开始操练起来。

先挽起袖子,捏起一枚小小的硬币,然后放到妹妹面前,左晃一下右晃一下,拉长声音说道:"这是一枚普通的硬币,"又指着杯子说道:"这是一杯普通的清水……"不等我说完,妹妹就极不耐烦地像个机关枪似地说道:"别卖关子了,你还有完没完,有话快说有屁快放,真是啰嗦!"好,言归正传,十万火急也别眨眼睛呦!

我把硬币挨着玻璃杯的边缘,小心翼翼地把它们放进去,硬币这时就像潜水员一样一头扎进了水里,一枚、两枚、三枚……我越放越快,杯底的硬币也越积越多,就像一座银色的小山,杯里的水这时也慢慢升高,杯口处也慢慢鼓起,就像一座凸起的"水山"。

36、37、38……杯口的水越鼓越高,于是我放慢速度,心都提到了嗓子眼,生怕一不留神,水就会从杯口溢出,那就功亏一溃啦!真是关键时刻掉链子,偏偏这时手却抖得厉害,不听使唤,无奈我只好换上左手,成败在此一举,不管三七二十一,丢了进去,硬币就像位优雅的公主在水晶宫里跳起了芭蕾最后旋转飘落到了杯底,我瞪大眼睛盯着杯子,仔细检查杯口果然丝毫没有溢出一滴水。耶!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的试验成功啦!

妹妹疑惑不解地问:"这是为什么呢?"我告诉她,这是因为水的表面有张力,当硬币投进水里,水的表面有弹性它会微微拱起,而不易爆破,所以水不会溢出来,杯口就会隆起一座凸起的"水山"喽!"妹妹伸出大姆指崇拜地说:"姐你太牛了,为你点赞!"我故作谦虚地说道:"过奖,过奖,不是姐牛,是科学奇妙!"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有趣的实验作文800字

全文共 849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早早地把周末作业写完了。我百无聊赖,就打开电视,正看得津津有味,突然,我看到电视上说筷子可以举起装满米的杯子,这让我很诧异,难道筷子还有神力吗?

带着好奇,我决定要亲自体验一下。这个实验需要一根竹筷子、一个玻璃杯和两小杯的大米。准备就绪,我开始做起了“筷子神力”这个实验。

实验开始,我按着步骤做了起来,把米先全部倒进杯子里,接着,将手放在杯口上面,把竹筷子从指缝间插了进去。过了一会儿,我的心都快冒到嗓子眼儿了,心里特别兴奋,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我知道做实验不能马虎,不能随随便便,而是要认真地去对待。我小心翼翼地提起筷子,筷子重了起来,我以为实验成功了呢,就在杯子提起来一点点的时候,不祥的事情发生了,杯子一下子掉了,撒了一地的米。那细碎的米粒声就像是心碎的声音。我心里默默埋怨:你说杯子掉就掉嘛,为什么掉下来的时候还要倒,撒一地的米呀!我的心仿佛一下子跌到了谷底,白高兴一场。我把米一粒一粒地捡了起来,转念一想:为什么我明明将杯子提起来了一点点,却又掉了下来呢?

我又仔仔细细地研究了电视上的方案,原来是我把米放进杯子里以后,没把米按得很平很平。我又鼓足了勇气,这次,我将杯子里的米使劲地按,按到很平很平,米已经不像之前的米那样松松软软,颗粒分明了,而是每粒米像亲兄弟一样紧紧地抱在一起。我紧张地蒙住了眼睛,再次慢慢地提起筷子。我惊喜地发现:筷子竟然连着杯子提了起来,筷子和米像灌了水泥一样紧紧地抱在一起,就在这时,夕阳照在我身上“跳舞”,像在为我的胜利而欢呼。

做完这个实验后,我去上网查了“筷子神力”实验的原理,原来是这样的:由于杯子里面的空气受到米粒之间的挤压,使杯子里面的空气被挤压了出来,杯子外面的压力大于杯子内的压力,就使得筷子和米粒很紧密地连接起来,产生了巨大的摩擦力,所以筷子就能将杯子内的米粒带杯子一起提起来,我看完了这个原理,有一种似懂非懂的感觉。

这个“筷子神力”的实验让我明白了——生活中处处藏着许许多多的奥秘,只要拥有一颗好奇心和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就会有无穷的乐趣。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我做了一项小实验作文900字

全文共 774 字

+ 加入清单

老师为我们布置了一项任务:要把一个熟鸡蛋从四楼扔下,使鸡蛋落地不碎。鸡蛋这么脆弱,这真是以卵击石。老师给我们出难题啊。

实验开始了!“该准备什么材料呢?”我心想,“对了,可以用海绵和泡沫来缓冲冲击力。”

我先列了一份材料清单:一块海绵、三块大泡沫。一个透明胶布,六根小木棍,绳子,剪刀,当然,少不了“主角”——鸡蛋啦!

找好材料后,我先把完全没有安全措施的鸡蛋从四楼轻轻地扔了下去,只见鸡蛋快速降落,“啪”的一声,鸡蛋坠落,变得四分五裂,蛋壳,蛋黄,蛋清全部都碎了,惨不忍睹。这样,一员“大将”就光荣牺牲了。

显然,没有安全措施的话,鸡蛋的确是以卵击石——不自量力。

接着,我用海绵把另一个鸡蛋裹得严严实实的。这时,爸爸前来助阵,拿起胶带,帮我把鸡蛋紧紧地固定在海绵里。

我的干劲越来越足,我拿起两块泡沫放在海绵上,爸爸用透明胶布和泡沫黏在一起。我对爸爸说,“嘿嘿,这样子鸡蛋一定不会破!”爸爸却语重心长地说:话可别说太满哦!不能大意,还是得认真做。”

突然,爸爸趁我一不留神,迅速拿出那六根小木棍,作出了一个三角椎,放在之前的泡沫上。

一切都准备就绪,现在就是见证奇迹的时刻!

我来到了四楼,我拿出鸡蛋,缓缓地伸到半空中,这时,我的心就像吃了二十五只耗子--百爪挠心,也像一只小鹿在我心里乱撞。

随着爸爸的口令;“三!二!-!放!”我凝神屏气,松开了手!鸡蛋快速地往下掉,只听“砰”的一声,鸡蛋落地了!

我赶紧下楼,打开海绵一看,鸡蛋竟然完好无损,一点儿裂缝也没有。

我高兴得一蹦三尺高,大叫道:“我们成功了!”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让鸡蛋保持不碎呢?原来,我们给鸡蛋加上了三层保护层,当受到冲击力时,鸡蛋只会在海绵里移动,这样可以减少冲击力。

看到了资料的解释,不禁让我想起了舒曼的话:“人才进行工作,而天才则进行则创造。”是啊,科学就在我们身边,需要仔细观察,认真思考。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神奇的实验作文800字

全文共 806 字

+ 加入清单

“我来,我来——”教室里的声音一浪高过一浪,水竟然不会往低处流,同学们争先恐后地想看实验的过程……

上课前,宋老师告诉我们今天这节课要做实验,教室里立刻炸开了锅,有的同学迫不及待的想看实验;有的议论纷纷;有的疑惑不解,为什么水不会往低处流呢?这时我激动不已,期待老师的实验。

实验前,老师开始介绍实验器材,第一个是晶莹剔透的玻璃杯,第二个是质地优良的卡纸,还有清澈见底的水与细致精巧的绣花针。这时同学们更加疑惑不解了,我想:老师会给我们做怎样的实验呢?

实验开始了,首先老师胸有成竹地拿起玻璃杯不慌不忙地把水倒入玻璃杯中,我们目不转睛地盯着老师手上的杯子,拭目以待这杯水到底会不会流出来呢?老师接着把卡纸放在杯口上,然后迅速来个180度大旋转,使杯口朝下。此时许多同学都瞪大了眼睛,不想错过一丝精彩细节。然后老师又把手从卡纸上挪开,这时,那张卡纸就像大力士一样,把水牢牢地锁住了。这时同学们都目瞪口呆,满脸疑惑,老师见状,便为我们解释道:“因为空气中有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大气压,这种大气压比杯子中的气压大得多,所以能将纸服服帖帖的贴在杯口上。”同学们听后都恍然大悟。

“精彩的还在后面呢!”老师又说道。只见老师又在卡纸上扎了很多小洞,并问大家:“你们觉得这次水会漏出来吗?”很多同学异口同声地说:“肯定会漏!”老师皎洁一笑。这时,有些意志不坚定的人说:“有可能不会漏。”有些人好像已经揣摩到了老师的心思说:“肯定不会漏!”老师又照之前的方法做了一遍,果然卡纸又服服帖帖地粘在杯口上。此时,我脑中闪现出许多个小问号:老师难道是魔术大师刘谦的徒弟?难不成卡纸上有胶水?老师又为我们解开了谜团:虽然卡纸上有许多小洞,但是水的表面有张力会形成一层薄膜,所以水不会漏出来。听完老师的解释,我们立刻茅塞顿开。

通过这节实验课,我们知道了生活中处处皆学问,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就会知道许多科学知识。这可真是一节令人难忘的实验课。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一次有趣的科学实验

全文共 792 字

+ 加入清单

沈亦诺

深秋时节的清晨,走在路上,经常能看到植物上覆盖着一层白乎乎的冰晶。这是什么?爸爸说,这就是霜。

我对这白白的小东西充满了兴趣,上网一查,啊!有关于霜形成的小实验!我嚷嚷着要做,爸爸妈妈没办法,只好帮我准备好实验的材料:黑色易拉罐、温度计、湿布、冰块和一小袋食用盐。

开始实验了。我按照视频里的做法,先舀了几勺食盐和放了几块冰块在易拉罐里。这能行吗?我一边放一边怀疑,这样就可以模拟零度以下?来不及多想,我就迫不及待地的把温度计插进了罐子里。只见温度计的红色部分正在慢慢下降,0度!-1度!-2度!竟然真的降到了零度以下?我惊讶地问站在不远处的爸爸:“为什么易拉罐里的温度能够降到零度以下?”“因为食盐在溶化过程中要吸收热量,所以罐内温度会变得更低。”他笑着对我说。原来如此,我向他点了点头。接着,我把易拉罐放在湿布上。“呼,接下来要见证奇迹的发生了!”我兴奋的自言自语。

我瞪大眼睛,伸长脖子,紧紧地盯着易拉罐外侧,生怕错过一点儿微小的变化。过了好久,我看见一个个白色的像水晶一样晶莹剔透的东西正在慢慢形成。之后,这种东西很快覆盖了整个罐子,为黑色的易拉罐穿上了一件毛绒绒的大“白袄”,在阳光下闪着光,在光线灰暗的房间里显得那样光彩照人。这应该就是霜了吧!我心想。我用手轻轻地摸了一下,冰冰凉的,让人感到一种无比的新奇与惬意。可是这种新奇和惬意很短暂,摸到了一点点又立刻在我的指尖融化了。我又一次用自己的指甲小心翼翼地挖了一点霜,但霜立马融化了,我的指甲上只留下了一小堆水。

“我做成霜了!我做成霜了!”顿时,欣喜充满了我的整个心。爸爸妈妈被我的叫声吸引了过来。当他们看到了万分美丽的霜后,不仅啧啧赞叹了起来。看着这美丽的霜花,我心中又不禁产生了一个疑问,垫在底下的湿毛巾有什么用?上网查过后,我恍然大悟,湿毛巾上的水遇到了零度以下的温度,就变成了霜。

这真是一次有趣而难忘的科学实验啊!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我的小实验作文500字

全文共 812 字

+ 加入清单

钱学森曾说:“不要失去信心,只要坚持不懈,就终会有成果的。”坚持如暗夜中的一盏明灯,如雪夜里的一豆烛火,指引着披荆斩棘,奔向成功。

有一次,我在一本书上看到了一个小实验是关于如何做一个迷你单向电话。书上说,要做一个电话需要以下材料:电池,火材盒,铅笔芯,两长一短三根导线,电话线,耳机。我翻出以前探究课剩下的电池和导线,没有火柴盒,就用了订书针盒代替,铅笔芯就用了自动铅芯。可是,家里找不到完整的电话线和耳机,电话线只能凑合用一截短的,而耳机只能用以前坏了的耳机上拆下来的零件了。接着,我们便开始了实验。

我对着书上的步骤,先在订书针盒的短边上各扎两个洞,再把两根长的铅芯仔细地穿过两个小孔,并让它们尽可能平行。然后,我又小心翼翼地把一根短铅芯轻轻搭在两根长铅芯上。把电池盒、耳机和两根铅芯连接起来,准备工作就算完成了。我忐忑不安地问爸爸:“你觉得我们会成功吗?”爸爸点点头:“一定行的!”

于是,我们开始了实验。我慢慢地将导线连接上去,瞪大眼等待着,浑身都紧绷绷的,生怕错过了任何一丝细节。可惜的是,等了半天,一点反应也没有。我肩膀一耷,皱了皱鼻子,叹了口气。爸爸见状,拍拍我的肩,笑道:“叹啥气啊,过来检查,总会成功的。”我重新抖擞精神,细致地检查每一个角落,终于找到“病因”——原来是我们的导线没接好,接触不良,所以失败了。后来的好几次,又因为种种原因,也都失败了。每当我要放弃的时候,爸爸对我说:“别泄气儿子,我们再好好检查电路,一定能成功的!”我们尝试了一次又一次,终于有一次,我在外面监听,话筒里突然传来了爸爸的声音,在一片安静中犹如惊雷,炸裂在我耳边。我如同惊弓之鸟,吓了一大跳,差点一个踉跄摔到地上。我心脏激动得砰砰乱跳,飞快地跑进房间,对爸爸大声喊道:“我们成功了,我们成功了!”爸爸与我相视而笑。

通过这一次小实验,我明白了坚持是成功路上不可或缺的伙伴,即使经历无数次失败,只要坚持不懈,我们终会迎来胜利的曙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一个有趣的小实验作文600字

全文共 779 字

+ 加入清单

“啊,成功啦,成功啦!”我兴奋得手舞足蹈,又蹦又跳。多么神奇呀,大千世界,无奇不有。你们猜猜有什么奇事发生?

我今天心血来潮,想做个实验,名曰:蜡烛跷跷板。什么?蜡烛也能坐跷跷板,这能实现吗?先别急,让我们拭目以待。

我先找来了一根又粗又长的大钢针,半节蜡烛,两个纸杯和一个打火机。第一步,把钢针从蜡烛的中间穿过去。我拿起钢针小心翼翼地对准蜡烛正中间用力扎了下去。大事不妙,针还没扎透呢,蜡烛身上却出现了裂痕。我火急火燎,心里暗自祈祷:天灵灵,地灵灵,千万别断呀!我屏住呼吸,闭上眼睛咬牙一按,欧耶!钢针成功出围。

接下来,我把两个杯子并排放好,将身穿钢针的蜡烛担在纸杯上,开始点蜡烛了。可是我把打火机按得啪啪响,另外一头的蜡烛还是老神在在,毫不给面子。怎么回事呢?我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只好请教妈妈。妈妈一看,笑着说:“蜡烛的棉芯都没露出来,怎么能点着呢?”啊,原来是这样呀!我拍拍脑袋恍然大悟。

当我重新把削好的蜡烛放在杯子上,心里暗暗紧张,这次应该能成功吧?我深吸一口气,尽力控制在我那激动的心和颤抖的手,再次点着了蜡烛。我睁大双眼,目不转睛地盯着蜡烛,生怕错过一丝一毫的变化。只见两头都点燃的蜡烛一头在上,一头在下,都在滴滴答答不停地滴着蜡油。那一滴滴滚烫的蜡珠犹如一串串热泪,悄无声息地落下,让人不禁想到“蜡炬成灰泪始干”。渐渐的,位于下方的蜡烛火苗变大,滴下的蜡油也更多,就慢慢跷上来了,另外一头则逐渐下降。就这样蜡烛两端你上我下,交替跷起,就好像有一股无形的神秘力量在控制着这个蜡烛跷跷板。

实验成功了,我很高兴,但是原理是什么呢?我上网查询,原来在下面一端的火焰直接烧着蜡烛,蜡烛燃烧得快,变轻了就跷起来,如此往复,就形成了蜡烛跷跷板现象。

你看,每个神奇现象的背后,其实都隐藏着科学道理。我们只有好好掌握科学文化知识,才能练就一双慧眼,拨开迷雾看本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次难忘的小实验三年级作文

全文共 756 字

+ 加入清单

一提到科学实验,我就兴奋不已。因为通过科学实验,不仅能让我们体会到快乐,而且还可以使自己学到不少的知识。

科学课上,我学到了有关热气球和孔明灯的相关知识后,觉得这个实验非常好玩,于是,我的心里就升起了一个念头:做一盏孔明灯。

回到家以后,我迅速的写完作业,开始了实验的“前传”:我找来一块手帕大小的塑料板,又到邻居姐姐那里借来了一盏酒精灯,于是乎,我就亲自动手制作孔明灯了。我先将酒精灯固定在塑料板上,然后拿来一只完好无损的透明的大塑料袋。我把塑料袋罩在酒精灯上,同时把它与塑料板微微的连接在一起。好了,孔明灯做好了。接着,我就用火柴把酒精灯点燃,还用手把塑料袋撑开,避免让酒精灯的火焰将塑料袋烧坏。我仔细一看,酒精灯上的火焰好明亮,又好暖和。

不一会儿,我觉得塑料袋有点热了,而且鼓了起来。于是,我就将手松开,我发现:塑料袋没有倒下,反而竖起来。慢慢地,塑料袋越来越大,像一个喝醉了酒的胖汉。脱离了塑料板。塑料袋果然飘飘悠悠地奇迹般地徐徐上升,一直升到了屋顶。我高兴得一蹦三尺,独自为我成功的实验而欢欣鼓舞。

不过不能让这“塑料袋”一直在房顶是飘飘然吧!于是,我站到桌子上,奋力将那盏孔明灯拿了下来。然后,我来到屋外,将手一松,那盏孔明灯就直冲天空中升了上去。我一直注视着那盏独特的孔明灯,直到高得都看不到了,才恋恋不舍的回家。

看着远去的孔明灯,我心想:1700多年前,诸葛亮就运用了热空气上升的原理,做成了孔明灯;200多年前法国科学家做成了热气球,还载着人上了天呢!在我的人生中,也创下了一个记录:独自一人做了盏孔明灯,这也是一个可喜可贺的成绩吧!

从中我也得出了一个科学原理:燃料燃烧使周围空气温度升高,密度减小上升,从而排出孔明灯中原有空气,使自身重力变小,空气对它的浮力把它托了起来。

我爱科学,更爱科学实验!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立蛋实验作文800字

全文共 808 字

+ 加入清单

如今的世界上有很多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想,但是依然有许多人的思想不能为自己所控制。今天我终于知道了,无法掌握和控制自己的思维是多么痛苦,控制自己的思维和想法又是多么重要。

下午我来上作文课,老师讲了好一会儿的班规后才开始给我们上课。

刚上课,老师轻轻地从一个袋子里拿出了一个玩意儿,虽然我们看到的物体十分模糊,但至少可以判定他是一个普通的鸡蛋,老师轻轻地将它拿出来,又迅速藏到了背后,向教室中央走去,神秘地问我们说:“你们知道我背后的是什么吗?”“鸡蛋!”我们异口同声。“对!”老师向我们微笑将鸡蛋拿了出来,顿时教室里就热闹了起来。只见这一枚鸡蛋在灯光的照耀下显得蓬荜生辉,十分耀眼,仿佛是一个圆滚滚的大胖子,穿上了一件红色的大衣。

欣赏过这枚鸡蛋后,我们便开始了正题:如何将鸡蛋立起来?大家犯愁了,经过了一番苦思冥想,老师首先叫了一位女同学上去尝试,每个人的脸上都暗藏着一股期待,而老师的脸上却流露出一种莫名的担心,生怕鸡蛋掉到了地上,因为她刚才还一直在说,而且一直拿着鸡蛋始终不肯放手。终于鸡蛋来到了实验者的手上,老师依然将手放在四周,护着这颗“金贵”的蛋,那位女生轻轻将蛋放直,松了手,鸡蛋倒了,一阵叹息声在教室里传了开来。

第二次一位男生来挑战了,因为男生比较鲁莽力气较大,老师便更担心了,护的更严密了。同样这位男生也是轻轻的,可不一样的地方,就是这男生将鸡蛋放在一把椅子的钉子上,同样还是以失败告终,大家的信心几乎被失败带走了,没有人再愿意去尝试了。

“该老将出马了!”老师说道。老师这么有信心?大家十分不信,于是老师开始尝试了,大家的好奇心越发强大,有几位同学站了起来,有个人干脆跑到了鸡蛋面前观看。只见老师调整好心跳与呼吸,举起鸡蛋往下一砸,鸡蛋碎了,蛋也立了起来,大家觉得十分有趣就都笑了起来。

往往人思想的境界就如同立鸡蛋,只有打破思想的牢笼才可以活跃我们的思维,更好地成长和帮助我们,帮我们找出人生的法则。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有趣的实验作文800字

全文共 802 字

+ 加入清单

星期六,老师乐呵呵地说:“我是个魔术大师,可以让鸡蛋在水里游泳。”老师话音刚落,同学们七嘴八舌的议论,就像一个炸弹爆炸了似的,有些人还小声嘀咕:“我信你个鬼,就知道骗小孩。”而我呢,心里充满了疑惑和期待。

老师先请来了实验小嘉宾:一双笔直的筷子,它们像一对姐妹一样,亲密地挨在一起:第二个小嘉宾是一杯清水,在灯光的照射下闪闪发光,像一颗大宝石一样:第三个嘉宾是圆滚滚的小鸡蛋,像一个乒乓球似的。最后出场的嘉宾是海藻碘盐,盐雪白雪白的,像一团雪。四位嘉宾到齐了,实验正式开始。同学们变得安静下来,目不转睛的看着老师实验。老师先拿起鸡蛋,放在清水里,鸡蛋像跳水运动员一样,“扑通”一声,快乐地跳进了水中。接着老师不紧不慢地抓起一把盐,撒入水中,盐像雪花一样,落入杯中。这时候老师拿起筷子,在杯中搅拌,水底很快呈现出一个漩涡,就像一个龙卷风卷着鸡蛋,鸡蛋也随着漩涡转圈圈,就像一位舞蹈大师在跳芭蕾。

可是,鸡蛋转了好一会儿,向上跳了几次,还是沉在杯底,一动不动的。大家按耐不住了,议论纷纷。我心里更疑惑了,有人大声地嚷嚷道:“老师,鸡蛋怎么还没浮起来呀?”老师望着我们,眼睛像雷达一样扫射我们,故作神秘的说:“等会儿,你们就知道了!”大家有的站了起来,踮着脚;有的伸长脖子,像只长颈鹿一样;有的人睁大眼睛,像老虎盯住猎物一样。老师又抓了一把盐,放进去,继续搅拌。杯子的水变浑浊了,好像水里泛起了雾。鸡蛋仿佛感受到同学们怀疑的目光变得不安分了,慢慢地像潜水员一样向上“游”,露出了圆溜溜的小脑袋,张望着地我们。大家都惊讶的叫起来。不知谁咂了一下嘴:“鸡蛋真的浮起来了!”大家立马跑过去围住杯子;还有人伸出手指,把它按了一下,鸡蛋像安了弹簧一样浮出水面,露出了小脑袋。真有意思!老师不慌不忙的告诉了我们答案:“因为盐水的浮力比清水的浮力大,所以鸡蛋会游泳。”大家一听恍然大悟。

这个实验真有趣!我们要善于思考,勇于实践。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