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九九重阳节习俗大全(最新19篇)

浏览

713

作文

43

八年级重阳节传统习俗作文通用

全文共 671 字

+ 加入清单

古代,民间在该日有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唐人登高诗很多,大多数是写重阳节的习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写重阳登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还有吃“重阳糕”的习俗。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作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之义。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并点蜡烛灯。这大概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

重阳节还要赏菊饮菊花酒,起源于陶渊明。陶渊明以隐居出名,以诗出名,以酒出名,也以爱菊出名;后人效之,遂有重阳赏菊之俗。旧时士大夫,还多将赏菊与宴饮结合,以求和陶渊明更接近。北宋京师开封,重阳赏菊很盛行,当时的菊花就有很多种。清代以后,赏菊之俗尤为昌盛,且不限于九月九日,但仍然是重阳节前后最为繁盛。

重阳节插茱萸的风俗,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或佩带于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带,还有插在头上的。大多是妇女、儿童佩带,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带。重阳节佩茱萸,在晋代葛洪《西经杂记》中就有记载。

重阳节除了佩带茱萸,也插菊花。唐代就已经如此,历代盛行。清代,北京重阳节的习俗是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解除凶秽,以招吉祥。”这是头上簪菊的变俗。宋代,还有将彩缯剪成茱萸、菊花来相赠佩带的。

传承至今,重阳节已经演变成为了一个活动丰富、情趣盎然的佳节,各地人们通过登高、赏菊、喝菊花酒、吃重阳糕、插茱萸等等活动来欢度这个历史悠久的节日。

缺少了我最赞赏的地方,恒景拜师学艺,杀死瘟魔才让九月九登高的风俗传下来。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八年级重阳节传统习俗作文通用

全文共 713 字

+ 加入清单

农历九月九日,便是“重九”日,因为“九”是八卦中的阳爻,所以又称“重阳节”。同时,九九也称为长久之意。所以这天也是“老人节”。

重阳节有些习俗,比如要看望老人,节日通常插茱萸、赏秋、赏菊、登高、踏秋;传统食物为重阳糕、菊花酒;节日重在敬祖、敬老、感恩。

这一天,是我外公的生日。

早晨,为外公生日做准备,拿出我的零花钱,出门去了。我小跑着,去了文具店,买来彩纸和笔,又跑去蛋糕店,买来一块小蛋糕,小心翼翼地走回家,把蛋糕放在桌子上,拿出彩色卡纸,开始写贺卡。

中午到了,我的贺卡也做好了。上面有几朵立体花朵,还有一个正方形窗子,里面写“一场秋雨带去一份温馨,一缕阳光送去一份暖意,一份友情送去一份思念,在这重阳佳节的日子里,希望你健康快乐”翻开一页,四角上有金色花纹,依稀能看见几匹形态各异,生龙活虎的马,左边是一幅画,一个笑眯眯的老人坐在藤条大木椅上,看着桌子;一个小孩在桌子旁给老人捶背;桌上有一个精致漂亮的小蛋糕,上面用奶油写着:“生日快乐”四个字;墙上挂一个日历,上面写着:“九月九日”、“重阳节”旁边还有几个小字:“外公生日”。右边是我从网上搜到的20个成语:一帆风顺、二龙戏珠、三阳开泰、四平八稳、五福临门、六六大顺、七星报喜、八面威风、九九归一、十全十美、福如东海、寿比南山、招财进宝、金玉满堂、万事如意、心想事成、吉星高照、旭日东升、欣欣向荣。

中午,我来到外公家,把贺卡和蛋糕交给他,外公乐坏了,我又给他捶背,他心里别提多舒服了。我把蛋糕给外公,他说:“我不会切,你来吧。”我迫不及待地切开了蛋糕,虽然是给外公的,但我也是想吃的。切成六块,给外公、外婆、妈妈、我、舅舅、舅妈,给外公的那块,老人蛋糕吃在嘴里,甜在心里。

展开阅读全文

篇2:九月九重阳节的习俗

全文共 705 字

+ 加入清单

庆祝重阳节一般会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九九重阳,因为与“久久”同音,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意,况且秋季也是一年收获的黄金季节,重阳佳节,寓意深远,人们对此节历来有着特殊的感情,唐诗宋词中有不少贺重阳,咏菊花的诗词佳作。

1、登高

在古代,民间在重阳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唐代文人所写的登高诗很多,大多是写重阳节的习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写重阳登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还有吃“重阳糕”的习俗。

2、吃重阳糕

据史料记载,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作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并点蜡烛灯。这大概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当今的重阳糕,仍无固定品种,各地在重阳节吃的松软糕类都称之为重阳糕。

3、赏菊并饮菊花酒

重阳节正是一年的金秋时节,菊花盛开,据传赏菊及饮菊花酒,起源于晋朝大诗人陶渊明。陶渊明以隐居出名,以诗出名,以酒出名,也以爱菊出名;后人效之,遂有重阳赏菊之俗。旧时文人士大夫,还将赏菊与宴饮结合,以求和陶渊明更接近。北宋京师开封,重阳赏菊之风盛行,当时的菊花就有很多品种,千姿百态。民间还把农历九月称为“菊月”,在菊花傲霜怒放的重阳节里,观赏菊花成了节日的一项重要内容。清代以后,赏菊之习尤为昌盛,且不限于九月九日,但仍然是重阳节前后最为繁盛。

展开阅读全文

篇3:重阳节作文素材:重阳节习俗

全文共 832 字

+ 加入清单

重阳节作文素材:中国重阳节习俗

爱国诗人屈原在其《远游》一文中,有“集重阳入帝宫兮”的句子,所明早在战国时代,就已把重阳视为吉日了。汉高祖刘邦的爱妃夫人被吕后残害后,侍候戚夫人的宫女贾佩兰被逐出宫,嫁与贫民为妻。贾佩兰传出,在皇宫中,每年九月初九,都要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以求长寿的惯例。于是渐成民间风俗。重阳节又有登高的风俗。所以又叫“登高节”。据南朝人无均撰写的《续齐谐记》一书记载:东汉年间,有一名叫费长房的道士,预言其徒弟恒景家,中9月9日这天要遭大难,但如果戴茱萸,因菊花酒,并出户往高山上走,就可以避难。桓景照他的话班,一家人到山上避了一天,回来看到家中的鸡、犬、牛、

羊都暴死了,独家人庆幸。吴均认为重阳习俗来源于此:“今世人每至九日登山,因菊花酒,妇人带茱萸囊也。”

重阳节正式定为节日是在唐代,使传唐代李泌,走清皇帝批准民间的中秋,上巳,重洋这三天为三令节,得到批准。于是诏令百官朽沐。

重阳佳节,历来受到我国人民的重视。唐代诗人王炜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中写道:“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千百年来,为人们所传诵。到了现代,毛泽东主席在《采桑子崇洋》一词中,以雄视千古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课题制胜的大无畏精神,写下了“岁岁重阳,仅有重洋,战地黄花分外香”的不朽诗句。众多璀璨的诗句,为重阳佳节增添了光彩夺目的内容。

我国少数民族的敬老节

广西壮族于农历九月初九举行“祝寿节”,凡是有寿满60岁老人的家庭,其子孙都要专门准备一个寿米缸。节日中,要给米缸中添满新米,平时里面总有些米。不断米,表示岁寿延续。

云南哈尼族:农历每年十一月十五举行老人节。清晨,小伙子上山砍青松枝布置会场,妇女在家准备节日佳肴。请老人们边吃边欣赏歌舞,最后,有老人们轮流讲评自家的子女及晚辈一年来对自己的孝敬情况。

朝鲜族:1984年,吉林延边朝鲜自治州,将农历八月十五定为老人节,节日里各地都举行祝寿大会。

[重阳节作文素材:重阳节习俗

展开阅读全文

篇4:重阳节的习俗初中生作文

全文共 621 字

+ 加入清单

金秋送爽,丹桂飘香,农历九月初九日的重阳佳节,活动丰富,情趣盎然,有登高、赏菊、喝菊花酒、吃重阳糕、插茱萸等等。 登高 在古代,民间在重阳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唐代文人所写的登高诗很多,大多是写重阳节的习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写重阳登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还有吃“重阳糕”的习俗。 吃重阳糕 据史料记载,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 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作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并点蜡烛灯。这大概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当今的重阳糕,仍无固定品种,各地在重阳节吃的松软糕类都称之为重阳糕。 赏菊并饮菊花酒 重阳节正是一年的金秋时节,菊花盛开,据传赏菊及饮菊花酒,起源于晋朝大诗人陶渊明。陶渊明以隐居出名,以诗出名,以酒出名,也以爱菊出名;后人效之,遂有重阳赏菊之俗。旧时文人士大夫,还将赏菊与宴饮结合,以求和陶渊明更接近。北宋京师开封,重阳赏菊之风盛行,当时的菊花就有很多品种,千姿百态。民间还把农历九月称为“菊月”,在菊花傲霜怒放的重阳节里,观赏菊花成了节日的一项重要内容。清代以后,赏菊之习尤为昌盛,且不限于九月九日,但仍然是重阳节前后最为繁盛。

展开阅读全文

篇5:重阳节习俗作文

全文共 379 字

+ 加入清单

农历九月初九是我国的传统节日—重阳节

重阳节的习俗有登高、赏菊花、吃重阳糕、插茱萸等。

重阳日这一天,大家会从四面八方来欣赏五颜六色的菊花,因为菊花在古代象征着长寿,也就是代表祝福老人们长命百岁。在赏菊花的同时,人们还会登上高山,眺望远方,这样可以达到心旷神怡、健身驱病的目的。

和登高相联系的是吃重阳糕的风俗,因为“高”和“糕”是同音字。作为节日食品,最早是庆祝粮食丰收,品尝新粮的意思,后来民间才有了登高吃糕的习俗。代表了步步登高的吉祥之意。

在古代,茱萸是一种草药,可以驱虫避邪,并能消积食、治寒热。古人认为九月九日是逢凶之日,多灾多难。因此,人们喜欢在重阳节佩戴茱萸来避邪。

重阳节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在民俗观念中,“九九”重阳和“久久”是同音,包含着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意思,所以到了八十年代,我国把“重阳节”又称“敬老节”,倡导全社会尊老、敬老、爱老。

展开阅读全文

篇6:重阳节习俗:赏菊

全文共 984 字

+ 加入清单

菊花,又叫黄花,属菊科,品种繁多。

我国是菊花的故乡,自古培种菊花就很普遍。菊是长寿之花,又为文人们赞美作凌赏菊霜不屈的象征,所以人们爱它、赞它,故常举办大型的菊展。菊展自然多在重阳举行,因为菊与重阳关系太深了;因此,重阳又称菊花节,而菊花又称九花。赏菊也就成了重阳节俗的组成部分。

宋代《东京楚华录》卷八九月重阳,都下赏菊,有数种。其黄、白色蕊者莲房曰‘万龄菊’,粉红色曰‘桃花菊’,白而檀心曰‘木香菊’,黄色而圆者‘金龄菊’,纯白而大者曰‘喜容菊。无处无之。明代,在《陶庵梦忆》中记载有兖州绍绅家风气袭王府。赏菊之日,其桌、其炕、其灯、其炉、其盘、其盒、其盆盎、其看器、其杯盘大觥、其壶、其帏、其褥、其酒;其面食、其衣服花样,无不菊者夜烧烛照之,蒸蒸烘染,较日色更浮出数层。

席散,撤苇帘以受繁露。”清代赏菊,如《燕京岁时记》九花者,菊花也。每届重阳,富贵之家,以九花数百盆,架度广厦中前轩后轻(轩轾,车前高后低叫轩,前低后高叫轩,比喻高低优劣),望之若山,曰‘九花山子’。四面堆积者,曰‘九花塔’。”在《清嘉录》中记苏州赏菊活动说畦菊乍放,虎阜花农,已干盎(古代腹大口小的器皿)百盂担入城市。居人买为瓶洗供赏者,或五器七器为一台,梗中置熟铁丝,偃仰能如人意。或于广庭大厦堆垒千百盆为玩者,绉纸为山,号菊花山。而茶肆尤盛。”另如《金瓶梅》、《浮生六记》等书中也有赏菊之记载。

至今,重阳节期间,各大公园也仍组织大型菊展,并将菊缚扎成各类动植物,人物等造型,十分美观。登高重阳最重要的节日活动之一,即是登高。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

登高早在西汉,《长安志》中就有汉代京城九月九日时人们游玩观景之记载。在东晋时,有著名的龙山落帽”故事。据《晋书》中《孟嘉传》载,九月重阳这天,晋朝大司马桓温及参军大将孟嘉等人登上龙山(今湖北江陵县西北的一座山),孟嘉观赏山景,连帽被风吹走也不知道。

桓温叫人作文笑他,他也不示弱,作文答辩,一时传为佳话。南朝时,梁人吴均在《续齐谐记》中记载一个神异的故事汝南人桓景,随费长房游学,费长房要他在重阳这天让家人各作绛囊,盛茱萸系臂,并登高,饮菊花酒,才可免祸。桓景照办了,才逃脱灾祸。这个故事,生动地反映出重阳时人们的避邪除灾心理。当然人们登高也不单是攀登而已,还要观赏山上的红叶野花,并饮酒吃肉。

展开阅读全文

篇7:重阳节敬老习俗的由来作文

全文共 914 字

+ 加入清单

节日习俗是古代人民社会生活的“活化石”,是一个民族传统文化的“活文物”。但它不会一成不变,总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渗透进新的内容和价值观念。近年来,随着我国老年社会的提前到来,60" 岁以上的老年人已占到我国总人口的25%以上,在金钱至上、物欲横流的冲击下,敬老孝亲、尊老敬老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正是在这样的社会大背景下,从上个世纪%" 年代以来,把重阳节定为老人节已成约定俗成之势,并为全社会所公认。

首先,重阳节是夕阳红的象征。重阳时节,秋高气爽,五谷飘香,是收获的季节,是成熟的季节。把重阳节定为老人节,象征年节成熟,象征夕阳红。

其次,“九九”与“久久”同音,含有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意思。九九重阳是双九重叠、日月并阳,人们认为这个日子很特殊,是一个特别值得庆贺的日子,应该特别对待。用它来象征年高德劭、年德并应的老年人最为贴切恰当。因此把重阳节定为老人节也是顺理成章。

再次,为了弘扬中华民族“ 敬老孝亲”的传统美德。

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素有尊老敬老、事亲敬上的优良传统。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是一首赞美母爱的诗,拨动了天下儿女报答慈母养育之恩的心弦: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尤其是后两句,引起天下儿女的共鸣,把尊老敬老之心表达得非常形象和深刻。是父母小心翼翼地哺乳儿女,是父母在儿女身体有恙时担惊受怕而终日悉心呵护照料,是父母承担了多少艰难劳苦方使儿女知书识礼,是父母费尽了多少精神为儿女定亲婚娶而兴家安业———父母那数不清的大恩,确如一首歌里所唱的:“ 我能数尽青丝发,只有亲恩数不来。”所以做儿女的对待父母应该像那乌鸦一样知道反哺,像那羔羊一样知道跪乳,千万不能因为娶了媳妇,添了小家庭的许多甜蜜恩爱,有了生儿育女、儿女绕膝的欢乐就将父母弃之脑后,念念不忘的是多一分孝,少一分不孝!

从这个意义上说,把重阳节定为老人节不单纯是“敬老孝亲”,而是在解决一个反对年龄歧视,融合代际关系,减少家庭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一个社会问题。定重阳节为老人节是对尊老敬老社会习尚的引导和提倡,是对中华民族事亲敬上传统美德的弘扬,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善举。

[重阳节敬老习俗的由来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8:传统节日重阳节的习俗

全文共 3125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马上就要到重阳节了。以下是语文迷网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有关重阳节习俗,欢迎大家阅读。

重阳节对于中国人们来说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日。那么2015重阳节是几月几日呢?今年重阳节放假吗?由于重阳节并不是法定假日,所以并不能放假,加上今年的重阳节刚好是10月23日,而这一天却是星期二。庆祝重阳节一般会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

重阳节的习俗

神话传说

较早有关重阳节的传说,见于梁朝吴均的《续齐谐记》:汝南桓景随费长房游学累年,长房谓曰:“九月九日,汝家中当有灾。宜急去,令家人各作绛囊,盛茱萸,以系臂,登高饮菊花酒,此祸可除。”景如言,齐家登山。夕还,见鸡犬牛羊一时暴死。长房闻之曰:“此可代也。”今世人九日登高饮酒,妇人带茱萸囊,盖始于此。

后来在民间大致发展成若干版本的传说,其中一种是这样的:

相传在东汉时期,汝河有个瘟魔,只要它一出现,家家就有人病倒,天天有人丧命,这一带的百姓受尽了瘟魔的蹂躏。一场瘟疫夺走了青年桓景的父母,他自己也因病差点儿丧了命。病愈之后,他辞别了心爱的妻子和父老乡亲,决心出去访仙学艺,为民除掉瘟魔。桓景四处访师寻道,访遍各地的名山高士,终于打听到在东方有一座最古老的山,山上有一个法力无边的仙长,桓景不畏艰险和路途的遥远,在仙鹤指引下,终于找到了那座高山,找到了那个有着神奇法力的仙长,仙长为他的精神所感动,终于收留了桓景,并且教给他降妖剑术,还赠他一把降妖宝剑。桓景废寝忘食苦练,终于练出了一身非凡的武艺。

这一天仙长把桓景叫到跟前说:“明天是九月初九,瘟魔又要出来作恶,你本领已经学成,应该回去为民除害了”。仙长送给他一包茱萸叶,一盅菊花酒,并且密授辟邪用法,让他骑着仙鹤赶回家去。

桓景回到家乡,在九月初九的早晨,按仙长的叮嘱把乡亲们领到了附近的一座山上,发给每人一片茱萸叶,一盅菊花酒,做好了降魔的准备。中午时分,随着几声怪叫,瘟魔冲出汝河,但是瘟魔刚扑到山下,突然闻到阵阵茱萸奇香和菊花酒气,便戛然止步,脸色突变,这时桓景手持降妖宝剑追下山来,几个回合就把温魔刺死剑下,从此九月初九登高避疫的风俗年复一年地流传下来。

后来人们就把重阳节登高的风俗看作是免灾避祸的活动。另外,在中原人的传统观念中,双九还是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意思,所以后来到1989年重阳节被立为老人节……

民俗活动

重阳节是杂糅多种民俗为一体而形成的汉族传统节日。庆祝重阳节一般会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九九重阳,因为与“久久”同音,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意,况且秋季也是一年收获的黄金季节,重阳佳节,寓意深远,人们对此节历来有着特殊的感情,唐诗宋词中有不少贺重阳,咏菊花的诗词佳作。

登高

重阳节首先有登高的习俗,金秋九月,天高气爽,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达到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

吃重阳糕

与登高相联系的有吃重阳糕的风俗。高和糕谐音,作为节日食品,最早是庆祝秋粮丰收、喜尝新粮的用意,之后民间才有了登高吃糕,取步步登高的吉祥之意。

赏菊

重阳日,历来就有赏菊花的风俗,所以古来又称菊花节。农历九月俗称菊月,节日举办菊花大会,倾城的人潮赴会赏菊。从三国魏晋以来,重阳聚会饮酒、赏菊赋诗已成时尚。在汉族古俗中,菊花象征长寿。

饮菊花酒

重阳佳节,我国有饮菊花酒的传统习俗。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吉祥酒”。

汉代就已有了菊花酒。魏时曹丕曾在重阳赠菊给钟繇,祝他长寿。晋代葛洪在《抱朴子》中记河南南阳山中人家,因饮了遍生菊花的甘谷水而延年益寿的事。梁简文帝《采菊篇》中则有“相呼提筐采菊珠,朝起露湿沾罗懦”之句,亦采菊酿酒之举。直到明清,菊花酒仍然盛行,在明代高濂的《遵生八笺》中仍有记载,是盛行的健身饮料。

佩茱萸

古代还风行九九插茱萸的习俗,所以又叫做茱萸节。茱萸入药,可制酒养身祛病。插茱萸和簪菊花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茱萸香味浓,有驱虫去湿、逐风邪的作用,并能消积食,治寒热。民间认为九月九日也是逢凶之日,多灾多难,所以在重阳节人们喜欢佩带茱萸以辟邪求吉。茱萸因此还被人们称为“辟邪翁”。

各地习俗

河北香河县九月九日,有姻亲关系的家庭会互相送礼,称为“追节”。永平府以重阳的天气占未来晴雨。重阳节若下雨,这几个日子也都会下雨。典周县境内无山,县民多于重阳节上城楼登高。

山东昌邑北部人家于重阳节吃辣萝卜汤,有谚语道:“喝了萝卜汤,全家不遭殃”。鄄城民间称重阳节为财神生日,家家烙焦饼祭财神。邹平则在重阳祭祀范仲淹,旧时,染坊及酒坊也在九月九日祭缸神。滕州出嫁不到三年的女儿,忌回娘家过节,有“回家过重阳,死她婆婆娘”的说法。

陕西西乡县重阳节,亲友以菊花、菊糕相馈赠。士子以诗酒相赏。据说妇女此日以口采茱萸,可以治心疼。陕北过重阳在晚上,白天是一整天的收割、打场。晚上月上树梢,人们喜爱享用荞面熬羊肉,待吃过晚饭后,人们三三两两地走出家门,爬上附近山头,点上火光,谈天说地,待鸡叫才回家。夜里登山,许多人都摘几把野菊花,回家插在女儿的头上,以之避邪。

重阳节,江苏南京人家以五色纸凿成斜面形,连缀成旗,插于庭中。长洲县重阳节吃一种叫做“骆驼蹄”的面食。无锡县重阳节吃重阳糕、九品羹。

上海豫园于重阳节办菊花会,以新巧、高贵、珍异三项评分定高下。

浙江绍兴重阳节互相拜访,除非亲友家有丧事,才往灵前哭拜。桐庐县九月九日备猪羊以祖,称为秋祭。同时也在重阳节绑粽子,互相馈赠,称为重阳粽。古代江浙一带,民间在重阳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唐代文人所写的登高诗很多,大多是写重阳节的习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写重阳登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

江西德兴县九月九日割晚稻。

安徽铜陵县以九日重阳为龙烛会,以迎山神。削竹马为戏,据说可以驱逐瘟疫。

湖北武昌县于重阳日酿酒,据说此所酿之酒最为清洌,且久藏不坏。应城县重阳节是还愿的日期,甚家皆于此日祭拜方社田祖之神。

福建长汀县农家采田中毛豆相馈赠,称为毛豆节。海澄县重阳节放风筝为戏,称为“风槎”。莆仙人以重阳祭祖者比清明为多,故俗有以三月为小清明,重九为大清明之说。由于莆仙沿海,九月初九也是妈祖羽化升天的忌日,乡民多到湄洲妈祖庙或港里的天后祖祠、宫庙祭祀,求得保佑。

广东连川,重阳童男童女皆至城外相聚答歌,州人围观。南雄九月九日请茅山道士建王母会,想求取子嗣的青年妇女都会前来参加。阳江市重阳节放纸鸢,并系藤弓于其上,在半空中声音十分嘹亮。临高县民重阳节早起,大家齐声高喊“赶山猫”,以此为安和富利之吉兆。

广西怀集县以重阳为元帝得道之辰。男女老少,倾城而出,赛神酬愿,皆用大炮。隆安县九月九日放任牛羊自行觅食,俗语说:“九月九,牛羊各自守”。

四川南溪县读书人旧时于此日在龙腾山岑山楼聚会,纪念诗人岑参,称为“岑公会”。民间旧俗,重阳前后要以糯米蒸酒,制醪糟。俗话说:“重阳蒸酒,香甜可口”。

山西晋南地区自古就有九月九日登高的传统习惯。饱览大好河山,观仰名胜古迹,成为节日的盛举。至今还在民间传诵着“乾坤开胜概,我辈合登高”,“东风留不住,冉冉起峰头”,“九月欣新霁,三农庆有秋”等名言。

河南开封自1983年起,每年举行一次中国开封菊花花会。清丰县儿童于重阳节放纸鸢为戏。

重阳之乡

2005年12月4日,该县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为"中国重阳文化之乡"。2006年3月,上蔡重阳习俗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11年6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国际风俗

韩国

吃花煎、花菜玩花煎游戏,放风筝。

日本

吃茄子,吃栗子饭祭菊。

展开阅读全文

篇9:例文二:关于重阳节习俗的作文

全文共 419 字

+ 加入清单

同学们,转眼间又一个人重阳节又要到来了,在这一天,有好多习俗:登高、喝菊花酒、吃重阳糕、插茱萸等等。但是最后总要的一件事,就是敬老孝亲,爷爷奶奶 ,外公外婆平时对我们的疼爱,呵护,,虽然他们从不问我们的学习,但他们让我们吃好穿好,不让我们受一点委屈,在生活中更是没二话说,他们有什么好吃的首先就是想到我们‘我家有一个小孙子,我带回家给我孙子吃’。

我还记得又一次,是外公来学校接我,到了为婆家,外公去有事了,外婆从碗柜里那吃一块肉,对我说:“宁宁,这是你外公去做工时。吃的中饭,这块肉是他特地留给你的”,我反问道:“外婆你下次,叫外公不要带给我了,让他自己吃,别省,我学校有的吃”,我吃着那块肉,差点哭下来。

在这一天,我们应该给他们捶捶背,揉揉手臂.....但做了这些,他们也不舍得让我们做别的。到了冬天,他们不会给自己买衣服,也不会给自己买吃的,都把钱留给我们,我看了很心疼,要是他们年纪再大一点儿,该怎么办?

所以我们一定要好好报答他们!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学生作文:重阳节的习俗

全文共 483 字

+ 加入清单

一个值得爱的人,肯定是一个懂得爱的人;一个懂得爱的人,才会有一颗善良的心和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

九月九日重阳节到了。大院的重阳节有一种传统,喜欢晚餐凑在一起吃。几家约好,把吃食端到一桌上。夜幕降临,灯光闪耀,人们饮着菊花酒、二锅头,吃着丰盛的饭菜,欢聚畅谈,交流情感。一张张笑脸,一阵阵笑语冲出狭小的房间,大家互相祝福着健康长寿、事事平安,大杂院处处洋溢着祥和的气氛。

重阳节是一个非常古老的节日,因为《易经》中把数字“九”定为阳数,而九月九旺逢两个阳数相叠,所以成为“重阳。”重阳节染着菊花的香气,披着轻含的霜露,浸着烈的美酒,载着残阳中回味不尽的厚重心事。

重阳那天,人们有敬老的风习,各家晚辈都要给上了年纪的老人多一些体贴。除了专给他们做些可口的吃食外,分家另过的亲属须慰问老者,出了嫁的闺女一早要回娘家探望父母,以报答养育之恩。有条件的人家,还要陪老人去看看热闹儿逛逛公园,这样会让老人心胸更加开阔,便于长寿。

赏菊花是市民多年传统风俗,戴菊花防灾去病也是人们旧时一大习惯。重阳节到来各大公园将举办菊花展,北海、天坛、紫竹院、植物园名声最大。

[学生作文:重阳节的习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重阳节习俗作文:做重阳糕

全文共 724 字

+ 加入清单

九九重阳节到来了。今天星期日,老师给我们布置两个任务:一是学做重阳糕;二是以此为素材,写一篇作文。这第一个任务,对于我们全家来说,那可是大姑娘坐轿头一回。

怎么办呢?全家人经过商量后决定:要不怕困难,勇于探索,敢于学会我们不会的东西。

我到妈妈办公室里上网查到了重阳糕的制作方法:将糯米粉1。5千克,粳米粉1千克混合成相粉,加入白砂糖0。5千克,加入0。75千克反复揉搓,静放2小时后,用旺火蒸15-20分钟,撒上色浆、芝麻、红绿丝即成。

今天一大早,我和外婆到菜市场去买糕料。买糕料的爷爷说:“我有15年的做糕经验,每年都大量批发重阳糕,我来教你做”。我们一听,马上拜爷爷为师。爷爷给我们称了半斤糯米粉,半斤粳米粉,2两红绿丝后告诉我们:“把这些相粉放到盆里,根据口味,加上白糖,在喷雾里装160毫升凉水,边喷边搓,搓好后马上就可以放笼里蒸了。

回到家里,我们把饮料瓶盖扎满孔,当喷雾器,然后在瓶子里按规定装上水,边喷边搓。搓好后发现相粉很松散,这能蒸成糕吗?我和外婆商量:先蒸一半试试看,如果不行,另一半加水后放置两小时再蒸。

我们取一个搪瓷盘子,在盘底抹上油,把搓好的糕料放到盘子里,上面撒上红绿丝,用旺火蒸了30分钟。

因为是第一次蒸,所以我们时不时地去观察重阳糕的变化情况。只看见透明的蒸锅上炊烟袅袅;蒸锅里红边盘子里,雪白的重阳糕上红绿相间,十分好看,我马上用相机拍下了这美丽的画面。

重阳糕蒸好后,我们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把盘子端出锅,用筷子一夹,可以,不散。夹一块嘴里一尝,哈哈!黏中带沙,香中带甜,口感非常好,比买的重阳糕还好吃呢!

通过今天学做重阳糕的活动,让我深深地体会到“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的道理,我今后还要不怕苦难继续学会更多的东西。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重阳节的习俗作文

全文共 1178 字

+ 加入清单

今年10月30日(农历九月初九),是我们中国人“一年一度秋风劲”的重阳节

关于重阳节名称的由来,据三国时曹丕《九日与钟徭书》中载:“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这就是说,中国古代以“九”为阳数,九月初九日正好是两个阳数相重,所以人们把它叫做“重阳”,也叫做“重九”。

关于重阳节的起源,最早可以推到汉初。汉高祖刘邦的爱妃戚夫人被吕后杀害后,侍候戚夫人的宫女贾某也被逐出宫,嫁与贫民为妻。贾某传出:在皇宫中,每年九月初九日,都要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以求长寿。

古时,重阳节民间有登高的风俗,所以又叫“登高节”。相传始于东汉。据梁朝吴均《续齐谐记》载:汝南桓景随费长房游学累年。长房谓之曰:“九月九日汝家当有灾厄,急宜去;令家人各做绎囊,盛茱萸,以系臂;登高、饮菊花酒,此祸可消。”景如言,举家登山。夕还家,见鸡、狗、牛、羊皆暴死。长房闻之曰:“代之矣。”今世人每至九日登山饮菊花酒,妇人带茱萸囊是也。东汉年间,这个故事传开,从此,每逢农历九月初九,插茱萸和登高饮菊花酒,便成了历代相传的风俗。

重阳节也正是一年的金秋时节,菊花盛开,正是赏菊的最佳时节。据传赏菊及饮菊花酒,起源于东晋大诗人陶渊明。陶渊明以隐居出名,以诗出名,以酒出名,也以爱菊出名。后人效之,遂有重阳赏菊之俗。旧时文人士大夫,还将赏菊与宴饮结合,以求和陶渊明更接近。北宋京师开封,重阳赏菊之风盛行,当时的菊花就有很多品种,千姿百态。民间还把农历九月称为“菊月”,在菊花傲霜怒放的重阳节里,观赏菊花成了节日的一项重要内容。清代以后,赏菊之习尤为昌盛,且不限于九月九日,但仍然是重阳节前后最为繁盛。

重阳节插茱萸的风俗,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或佩带于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带,还有插在头上的。大多是妇女、儿童佩带,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带。重阳节佩茱萸,晋代葛洪《西经杂记》中就有记载。除了佩带茱萸,人们也有头戴菊花的。唐代就已经如此,历代盛行。清代,北京重阳节的习俗是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解除凶秽,以招吉祥”。这是头上簪菊的变俗。

重阳节还有吃“重阳糕”的习俗。重阳糕就是用粉面蒸糕,辅料有枣、栗或肉。讲究的重阳糕要做成九层高,象座小宝塔,上面还做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的意思。有的在重阳糕上还插一小红纸旗。这大概是用“吃糕”代替“登高”,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吧。

重阳节“登高”受人重视,特别是受老年人重视的另一个原因,是“高”有高寿的意思,因此人们认为“登高”可以长寿。新中国成立后,重阳节的活动充实了新的内容。1989年,国家把重阳节定为老人节。每到这一日,各地都要组织老年人登山秋游,开阔视野,交流感情,锻炼身体,反映了一种新的社会道德和新的社会风尚,从而使古老的重阳节获得了新的生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重阳节的习俗

全文共 699 字

+ 加入清单

庆祝重阳节的活动多彩浪漫,一般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九九重阳,因为与“久久”同音,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义,况且秋季也是一年收获的黄金季节,重阳佳节,寓意深远,人们对此节历来有着特殊的感情,唐诗宋词中有不少贺重阳,咏菊花的诗词佳作。

重阳节是杂糅多种民俗为一体而形成的传统节日,同时它也不像春节、端午、中秋等是多民族共同节日,而为汉族所独有。

重阳节是一个岁时节日。在中国岁时节令中有7个重复月日数字,如正月正(春节)、二月二、三月三、五月五(端午)、六月六、七月七(七夕)和九月九,先后成了习俗节日。九月九日,日月并阳,所以它在岁时中占有重要位置,是信仰中最崇拜的神秘数字。

重阳节首先有登高的习俗,金秋九月,天高气爽,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达到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和登高相联系的有吃重阳糕的风俗。高和糕谐音,作为节日食品,最早是庆祝秋粮丰收,喜尝新粮的用意,以后民间才有了登高吃糕,取步步高的吉祥之意。

重阳日,历来就有赏菊花的风俗,所以古来又称菊花节。农历九月俗称菊月,节日举办菊花大会,倾城的人潮赴会赏菊。从三国魏晋以来,重阳聚会饮酒、赏菊赋诗已成时尚。在汉族古俗中,菊花象征长寿。古代还风行九九插茱萸的习俗,所以又叫做茱萸节。茱萸入药,可制酒养身祛病。

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

在民俗观念中,九九重阳,因为与“久久”同音,包含有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寓意。20XX年,我国把每年的农历九月九日定为老人节,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重阳节又多了一层新含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八年级重阳节传统习俗作文通用

全文共 664 字

+ 加入清单

x月27日早晨,秋风习习,我很早就把妈妈叫起来了,因为今天我又要参加邢周报小记者活动“包饺子庆重阳”啦!

上午9点,我和妈妈来到申庄街的“邵屯老六羊汤”,这时,立朦姐姐已经让小记者和家长排队了,我们也赶紧跑了过去。立朦姐姐点完名后,带我们上楼了。我刚到楼上的时候,立朦姐姐就问我们九九重阳节是哪一天?我说:“x月2日”,“那农历呢?”,我忙说:“九月初九”,然后立朦姐姐又问我们:“谁知道关于九九重阳节的故事”,有一位小记者举手回答了,后来一位老师给我们详细介绍了重阳节的来历。还有几位才艺不凡的小记者表演了节目,博得大家的阵阵掌声。

表演过后,我们就开始本次活动的重头戏包饺子,我们5人一组,共分成6个小组,每组要求1位小记者擀面皮,另外4位小记者包饺子,我首先毛遂自荐说:“我来擀面皮。”队友都说:“行。”我们就在家长的指导下开始包饺子了,我一看四位队友都要面皮,就赶紧用力擀起面皮了,不一会就满头大汗,我擀的面皮速度很快,阿姨还夸奖了我。我们包的饺子都是奇形怪状的,有的圆圆的,有的长长的,还有三角的呢!包完后一位哥哥帮我们把饺子煮了。这时我们就坐在桌边等着品尝自己的劳动成果了,先上了几道小菜,一会儿我们包的饺子也上来了,我赶紧咬了一口,自己亲手包的饺子吃起来就是不一样,感觉特别香特别好吃。

时间过的真快,一会儿就到上午11点了,活动也快结束了,我们所有的小记者照了合影后,我恋恋不舍地离开了“老六羊汤”。虽然今天还没到重阳节,但我们邢周报的小记者提前度过了一个不一样的重阳节,不仅让我知道了重阳节的来历,更让我懂得了感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九月九重阳节的习俗

全文共 737 字

+ 加入清单

除了以上较为普遍的习俗外,各地还有些独特的过节形式。

重阳节在陕北正式收割的季节,有首歌唱道:“九月里九重阳,收呀么收秋忙。谷子呀,糜子呀,上呀么上了场”。陕北过重阳在晚上,白天是一整天的收割、打场。晚上月上树梢,人们喜爱享用荞面熬羊肉,待吃过晚饭后,人们三三两两地走出家门,爬上附近山头,点上火光,谈天说地,待鸡叫才回家。夜里登山,许多人都摘几把野菊花,回家插在女儿的头上,以之避邪。

在福建莆仙,人们沿袭旧俗,要蒸九层的重阳米果,我国古代就有重阳“食饵”之俗,“饵”即今之糕点、米果之类。宋代《玉烛宝典》云:“九日食饵,饮菊花酒者,其时黍、秫并收,以因粘米嘉味触类尝新,遂成积习”。清初莆仙诗人宋祖谦《闽酒曲》曰:“惊闻佳节近重阳,纤手携篮拾野香。玉杵捣成绿粉湿,明珠颗颗唤郎尝”。近代以来,人们又把米果改制为一种很有特色的九重米果。将优质晚米用清水淘洗,浸泡2小时,捞出沥干,掺水磨成稀浆,加入明矾(用水溶解)搅拌,加红板糖(掺水熬成糖浓液),而后置于蒸笼于锅上,铺上洁净炊布,然后分九次,舀入米果浆,蒸若干时即熟出笼,米果面抹上花生油。此米果分九层重叠,可以揭开,切成菱角,四边层次分明,呈半透明体,食之甜软适口,又不粘牙,堪称重阳敬老的最佳礼馔。

一些地方的群众也有利用重阳登山的机会,祭扫祖墓,纪念先人。莆仙人以重阳祭祖者比清明为多,故俗有以三月为小清明,重九为大清明之说。由于莆仙沿海,九月初九也是妈祖羽化升天的忌日,乡民多到湄洲妈祖庙或港里的天后祖祠、宫庙祭祀,求得保佑。

新中国成立后,重阳节的活动充实了新的内容。1989年,我国重阳节定为老人节。第到这一日,各地都要组织老年人登山秋游,开阔视野,交流感情,锻炼身体,培养人们回归自然,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高尚品德。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重阳节各地习俗

全文共 1284 字

+ 加入清单

河北香河县九月九日,有姻亲关系的家庭会互相送礼,称为“追节”。永平府以重阳的天气占未来晴雨。重阳节若下雨,这几个日子也都会下雨。典周县境内无山,县民多于重阳节上城楼登高。

山东昌邑北部人家于重阳节吃辣萝卜汤,有谚语道:“喝了萝卜汤,全家不遭殃”。鄄城民间称重阳节为财神生日,家家烙焦饼祭财神。邹平则在重阳祭祀范仲淹,旧时,染坊及酒坊也在九月九日祭缸神。滕州出嫁不到三年的女儿,忌回娘家过节,有“回家过重阳,死她婆婆娘”的说法。

陕西西乡县重阳节,亲友以菊花、菊糕相馈赠。士子以诗酒相赏。据说妇女此日以口采茱萸,可以治心疼。陕北过重阳在晚上,白天是一整天的收割、打场。晚上月上树梢,人们喜爱享用荞面熬羊肉,待吃过晚饭后,人们三三两两地走出家门,爬上附近山头,点上火光,谈天说地,待鸡叫才回家。夜里登山,许多人都摘几把野菊花,回家插在女儿的头上,以之避邪。

重阳节,江苏南京人家以五色纸凿成斜面形,连缀成旗,插于庭中。长洲县重阳节吃一种叫做“骆驼蹄”的面食。无锡县重阳节吃重阳糕、九品羹。

上海豫园于重阳节办菊花会,以新巧、高贵、珍异三项评分定高下。

浙江绍兴重阳节互相拜访,除非亲友家有丧事,才往灵前哭拜。桐庐县九月九日备猪羊以祖,称为秋祭。同时也在重阳节绑粽子,互相馈赠,称为重阳粽。古代江浙一带,民间在重阳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唐代文人所写的登高诗很多,大多是写重阳节的习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写重阳登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江西德兴县九月九日割晚稻。

安徽铜陵县以九日重阳为龙烛会,以迎山神。削竹马为戏,据说可以驱逐瘟疫。

湖北武昌县于重阳日酿酒,据说此所酿之酒最为清洌,且久藏不坏。应城市重阳节是还愿的日期,甚家皆于此日祭拜方社田祖之神。

福建长汀县农家采田中毛豆相馈赠,称为毛豆节。海澄县重阳节放风筝为戏,称为“风槎”。莆仙人以重阳祭祖者比清明为多,故俗有以三月为小清明,重九为大清明之说。由于莆仙沿海,九月初九也是妈祖羽化升天的忌日,乡民多到湄洲妈祖庙或港里的天后祖祠、宫庙祭祀,求得保佑。

广东连川,重阳童男童女皆至城外相聚答歌,州人围观。南雄九月九日请茅山道士建王母会,想求取子嗣的青年妇女都会前来参加。阳江市重阳节放纸鸢,并系藤弓于其上,在半空中声音十分嘹亮。临高县民重阳节早起,大家齐声高喊“赶山猫”,以此为安和富利之吉兆。

广东怀集县以重阳为元帝得道之辰。男女老少,倾城而出,赛神酬愿,皆用大炮。隆安县九月九日放任牛羊自行觅食,俗语说:“九月九,牛羊各自守”。

四川南溪县读书人旧时于此日在龙腾山岑山楼聚会,纪念诗人岑参,称为“岑公会”。民间旧俗,重阳前后要以糯米蒸酒,制醪糟。俗话说:“重阳蒸酒,香甜可口”。

山西晋南地区自古就有九月九日登高的传统习惯。饱览大好河山,观仰名胜古迹,成为节日的盛举。至今还在民间传诵着“乾坤开胜概,我辈合登高”,“东风留不住,冉冉起峰头”,“九月欣新霁,三农庆有秋”等名言。

河南开封自1983年起,每年举行一次中国开封菊花花会。清丰县儿童于重阳节放纸鸢为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例文一:关于重阳节习俗的作文

全文共 626 字

+ 加入清单

重阳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之一。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就是重阳节。重阳节在秋季,是秋高气爽的季节。每到重阳节,我国都有登高赏秋,敬老的传统。故而重阳节又称老人节。

我国唐朝的大诗人王维,曾作过一首关于重阳节的诗,名叫《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这首诗描绘了在重阳节这个传统节日作者对亲人的加倍思念。

今年重阳节,我和爸爸妈妈为了感悟中华传统节日——重阳节,我们来到了北京最有名的一坐山——香山,我们沿着山麓攀爬,看到了山上美不胜收的景色。我们也看到了许多老人都在沿着山麓攀爬,我们登上山顶,看见了许多老人在香山顶峰上庆祝自己的节日——老人节。他们有的唱歌,有的跳舞,用不同的方式进行庆祝。在他们中间坐着一个老爷爷和几个老奶奶,老爷爷坐在凳子上用手风琴拉着《欢乐颂》,曲调欢快、优美,令人陶醉;旁边的老奶奶则用小镲和小鼓等乐器为老爷爷伴奏,乐曲在这个小乐队的演奏下显得非常动听。周围许多老人围者这个小乐队尽情地跳呀、唱呀,使人仿佛置身于人间仙境一般。

游览完香山,我和爸爸妈妈就出发去了奶奶家和姥姥家,把我们深深的祝福送给了老人。按照每年的习俗,今年重阳节村委会又给爷爷奶奶发放了慰问品,这体现出全社会对老人的关心和关爱,敬老、爱老之风传遍了神州大地。

昔日重阳节“又见花糕处处忙”的景象也已不见。但时逢佳节吉日,不由得又想起老邻居在庭院吃着花糕,喝着清茶说笑聊天的温馨,思念童年一起欢笑玩耍的小伙伴。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过重阳节的习俗小学作文

全文共 853 字

+ 加入清单

重阳最重要的节日活动之一,即是登高。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

早在西汉,《长安志》中就有汉代京城九月九日时人们游玩观景之记载。在东晋时,有著名的“龙山落帽”故事。据《晋书》中《孟嘉传》载,九月重阳这天,晋朝大司马桓温及参军大将孟嘉等人登上龙山(今湖北江陵县西北的一座山),孟嘉观赏山景,连帽被风吹走也不知道。桓温叫人作文笑他,他也不示弱,作文答辩,一时传为佳话。

南朝时,梁人吴均在《续齐谐记》中记载一个神异的故事:汝南人桓景,随费长房游学,费长房要他在重阳这天让家人各作绛囊,盛茱萸系臂,并登高,饮菊花酒,才可免祸。桓景照办了,才逃脱灾祸。这个故事,生动地反映出重阳时人们的避邪除灾心理。

当然人们登高也不单是攀登而已,还要观赏山上的红叶野花,并饮酒吃肉,享受一番,使登高与野宴结合起来,更有吸引力。如隋时孙思邈《千金方·月令》:“重阳日,必以看酒登高远眺,为时宴之游赏,以畅秋志。酒必采茱萸、菊以泛之,即醉而归。”记隋代风俗,已与后世近似。在南宋的《梦粱录》卷五载:“日月梭飞,转盼重阳。……是日‘孟嘉登龙山落帽,渊明向东篱赏菊’,正是故事。”南宋韩元吉《水调歌头·九日》上片:“今日我重九,莫负菊花开。试寻高处,携手摄展上崔嵬。放目苍崖万仞,云护晓霜成阵,知我与君来。古寺倚修竹,飞槛绝尖埃。”描写了重阳赏菊及登高观景的韵致。

明清时,北京地区登高颇盛,《燕京岁时记》云:“京师谓重阳为九月九。每届九月九日则都人提壶携楹,出都登高。南则天宁寺、陶然亭、龙爪槐等处,北则蓟门烟树、清净化域等处,远则西山八处。赋诗饮酒,烤肉分糕,询一时之快乐也。”不论文人百姓,都喜欢登高后在山上野餐、烤肉食用。有些贵戚富家则带上幕帐、烤具、车马、乐器,登高台、土坡,架起幕帐、桌椅,大吃爆烤羊肉或涮羊肉,并唱戏奏乐,听歌看舞。如清末慈禧太后,每年重阳于北海东的桃花山登高、野餐、烤肉,并架蓝布围障,防止闲人偷看。在玉渊潭等处,也集中了不少登高之客。故宫御花园里也有登高之山。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重阳节习俗作文:做重阳糕

全文共 653 字

+ 加入清单

又到重阳节了!今天下午,我们班上开展了做重阳糕的活动,大家十分开心。这个活动既增进了同学间的感情,又培养了我们自己的动手能力,可以说是一举多得!

活动一开始,成老师让每组一个同学把糯米粉袋子和糖袋子都撕开,并指挥我们往不锈钢盆里倒糯米粉和糖。我们组的高楠同学一下子就把袋子撕开一个大口,袋里的米粉统统往盆里倒去。做完准备工作,糕点师傅便过来给我们的糯米粉加水。小组里的同学迫不及待地卷起衣袖,干什么?不说也知道——和粉呗!大家迅速地揉了起来。七八双小手不一会儿就粘上了许多面粉。一会儿,米粉已经被我们搅拌的粘起来了,一块一块的,再看我们的小手,像做手指游戏似的,七上八下,上下翻飞,真是热闹极了!揉了一阵子,面粉又揉干了,于是我们一组的人十分焦急,怎么办呢?只有再去请糕点师傅了。好不容易,将师傅拽到了我们组,她看了看盆里的米粉团团,又往里加了些水和油。嘿,有了师傅的帮忙,我们揉得更加快了。我们把糯米粉揉得又稀又粘,就像融化了的冰激凌。然后,又往里加入了红红的枣泥。啊!真是好诱人啊!过了好一阵子,终于和好了。

到了下午第三课,我们的枣泥重阳糕已经烹饪出炉了!我们的口水直流,一个个兴高采烈地跑去领着“果实”。刚开始还以为自己第一次做的重阳糕很难吃呢,但当我真正品尝到了,觉得香甜可口。慢慢咀嚼,枣香四溢,粘粘软软,还真是好吃。我感受到了收获劳动果实的喜悦。

品尝完自己组的杰作后,我又去领了其他组不同口味的三块重阳糕,准备打包回去给爷爷奶奶品尝美味,让他们体会到我们的一番心意,感受我们带给他们的特别的幸福!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