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浏览

5106

作文

295

弘扬朱熹理学文化书信

全文共 2013 字

+ 加入清单

朱熹是很难走近的,不仅仅是他那深奥的思想,不通俗的文字,更多的因为感情的因素。相信有很多人认为朱子可敬而不可亲。朱子理学以天体为本体,动静无端和理一分殊为并证思维,格物穷理则是认识论,但它们都与道德政治一体化。所体现的文化精神是伦理理性。朱子理学没有更多的向自然迈进,而被历代统治者作为治国方略加以实施,成为泛道德的命题。高挂“存天理、灭人欲”旗帜,推出了“三纲五常”。朱熹成了不食人间烟火、没有七情六欲的圣人偶像。

让我们克服情感上的好恶,先读读他的诗词。台湾学者钱穆曾感慨地说,“朱子倘不入道学儒林,亦当在文苑传中占一席地,大贤能事,固是无所不用其极也”。朱子咏梅,把早梅比做佳人,自况多情刘郎,“巡檐说尽心期事,肯醉佳人锦瑟旁”。相信有了梅花仙子相依,“人间何处有冰霜?”他描海棠,“春草池塘绿,忽惊花屿红”。他状秀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他写春日,“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童心大发时,“书册埋头无日了,不如抛却去寻春。”兴之所来日,也曾“酒笑红裙醉,诗惭杂佩酬”。这样清丽活泼的词句,高蹈出世的意境,能出自“道长”、“神父”和“冬烘先生”的笔下吗?至于那脍炙人口的十首“九曲棹歌”,早已成为武夷山水的最佳导游词。

我们再看看他的仕途所为,民本思想。朱子为官之日不多,突出的政绩是修理荒政。在他成长的故里武夷山下五夫镇,发生百年未见的水灾,他出面请求建州知府借用官粟600担,又亲自动员富户和米商平粜应急。善于思考的他认为要从根本解决救灾问题,当设社仓。青黄不接时,将社仓之粮借给农民,收成时连本带息收回,遇灾之年则以轻息或免息支持灾民,这样就可以免除灾民饥饿。如今五夫社仓砖雕匾额仍然安在,他亲自撰写的《建州崇安县五夫社仓记》还是那样暖人心房。任职提举浙东茶盐公事时,恰逢天灾,他一方面赈粜救灾,一方面呼吁朝廷减免赋税。他对危害灾民的贪官唐仲友怒不可遏,不顾其与宰相姻亲的关系,连上六篇弹劾状书,最后自己落得个辞官返回武夷。他把官府催收赋税喻作“椎凿”,“催科处处急,椎凿年年侵”;水灾连天,他抗议老天爷,“仰诉天公雨太多,才方欲住又滂沱。九关虎豹还知否,烂尽田中白死苗。”福州西湖观赏荷花,湖光山色才上心头,那边却“酬唱不夸风物好,一心忧国愿年丰”,真个民间疾苦一枝一叶总关情。

我们还可以看看他的为人交友之道。朱子一生,举凡士子儒生、骚人墨客、羽士释子、三教九流、巫医百工、田夫野老都有他的朋友,不少与他情投意深。“野人载酒来,农啖日西夕”。朱子为山路崎岖、老农来往不便过意不去,一再叮咛“归去莫频来,林深山路黑”。朱子至交更多的是贤士文友。作为理学同仁志同道合自不必说,但他对于水火不相容的论敌,仍能视为已出,情意笃笃,实属难能可贵。著名的“鹅湖论辩”是场主客观唯心主义的争论,唇枪舌剑,你来我往,但朱子返回武夷山途经汾水关时,笑声朗朗的吟出,“地势无南北,水流有西东。欲识分时异,应知合处同”。任职浙东时他官居五品,理学永康学派的陈亮仅为布衣,找上门来围绕“王霸义利”一下便理论十天。随后又以书信形式进行长达11年的论辩,后人可以从双方书信中发现不乏刻薄反唇相讥的词句,但相互问安祝福又处处可见。朱子建成武夷精舍后,还濡墨致函邀请陈亮前来,“承许见故,若得遂从容此山之间,款听奇伟惊人之论,亦平生快事也”!更让后人传为佳话的是朱熹与陆游、辛弃疾之间的友谊。三人都富有爱国之心,坚持抗金主张,胸藏济世致用之才,先后又都任过武夷山下冲佑观提举。平时相互唱酬,砥砺志向,嘘寒问暖。陆游被贬回绍兴之时,同在病中的朱熹托人千里赠送武夷纸被,放翁为此赋诗两首,诗云“纸被围身度雪天,白于狐腋软如锦”。辛弃疾认识朱子后便记住了他的生日,虽然远在他乡,还特为朱子寄来寿诗一首。朱子去世时,垂垂老矣的放翁,用颤抖的双手写下悲痛的祭文:“某有捐百身起九原之心,有倾长河注东海之泪,路修齿髦,神往形留。公殁不亡,尚其来享。”辛氏作词一首亲往吊唁,哭之日,“所不朽者,垂百世名。孰谓生死,凛凛犹生”。朱子对自然、对百姓、对朋友的亲情由此可知一二。

朱熹不知是为了论证他的学识需要,还是早知后人可能误会,他对“存天理灭人欲”早有解释。“欲富贵而恶贫贱人之常情,君子小人来尝不同”。他以极为平常的穿衣吃饭现象为例说明天理人欲。“如夏葛冬裘,汤饮饥食,此理所当然。才是葛必欲精细,食必求饱美,这便是欲”。超过实际过分追求才是不正当的人欲。他认为天理人欲是根本对立的,当天理和人欲发生矛盾之时,应当灭掉作为恶的人欲,复归到“本然之善”的天理。从理欲之辩的初衷和联系朱子限君民本的言行,他的这一主张更主要是为了规谏统治者,针对达官显贵的。相当于现今对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要求。能说这没有必要吗?有人说过朱熹对儒学发展的贡献,有如康德之于西方哲学。于是你我都会想起康德墓碑上那句著名的话:“位我上者灿烂星空,道德律令在我心中。”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2024弘扬朱子文化征文2500字

全文共 5487 字

+ 加入清单

朱熹是对中国思想文化史产生深刻影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弘扬朱子文化征文的内容,欢迎大家查看。

东周出孔丘,南宋有朱熹。中国古文化,泰山与武夷。这首脍炙人口的小诗,作者是当代中国著名历史学家、思想文化史专家、享年103岁高龄的蔡尚思教授。1988年,时年83岁的他参加武夷山朱熹研究中心成立活动时吟诵了这首诗。这首诗高度概括了中国思想文化史,科学评价孔子朱子对中华文化的伟大贡献。确实,孔子朱子是对中国思想文化史产生最大影响的两位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在孔子逝世1500年之后,朱子顺应中国社会发展和时代前进的要求,忠实继承、创新发展孔子思想,把中华文化推进到成熟发展的新阶段。学习朱子文化,对增强文化自信、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现实意义。

朱熹,字仲晦,号晦庵。远祖在山东,与孔孟是同乡。后迁居徽州。祖上本为“婺源著姓,以儒名家”。1118年,朱熹父亲朱松中了进士,1123年被任命为建州政和县尉。由于家境窘迫,朱家将祖上遗留的百亩田产抵押,一家八口,举家迁到福建政和。朱熹祖父朱森被称为朱氏“入闽始祖”。其子孙则世代居闽。

1128年,朱松调任南剑州尤溪县尉。因为主张抗金受到秦桧迫害。不久被降职为泉州石井镇监税。朱松家人则仍寄居在尤溪郑安道家。1130年,朱熹出生于美丽的福建尤溪。

朱熹早慧。他幼年时就有很强烈的好奇心。有一次,朱松指着天对他说:“这就是天”。朱熹反问道:“天之上为何物?”何为天?天之上为何物?这个问题,整整陪伴朱子一生,成为他终身探索的哲学命题。

福建尤溪建瓯,风光优美、民风淳厚。在这里,朱熹度过幸福的少年时光。朱松对他启蒙教育,精心培养,使他养成刻苦读书认真思考的习惯,养成少年儒者的良好品行。这两地都留下朱熹刻苦读书的许多故事,也留下他与小伙伴嬉戏沙洲,默然画卦的美丽传说。1143年,小小年纪的朱熹生活发生重大转折。主战派的父亲目睹国家危难,日夜忧心,竟一病不起。朱松临逝世前,写信给崇安(今武夷山市)五夫刘子羽,把14岁聪慧懂事的儿子朱熹托付给他。抗金名将、一代英豪刘子羽与朱松志同道合,都忠心护国、反对求和。此时的刘子羽也因反对和议而于1142年被罢官回五夫里。朱松对朱熹寄予莫大希望,含泪让朱熹前往五夫,投奔刘子羽,拜“武夷三先生”胡宪、刘勉之和刘子翚为师。刘子羽不负朱松的临终托付,在五夫里建造了新房子,让朱家母子居住求学。朱熹在五夫认真读书,成了家。十九岁考中进士。

朱熹从政时间不长。所谓“仕于外者共九年,立于朝者四十六日”。朱熹二十二岁授左迪功郎、泉州同安主簿。这是朱熹第一次为官。他把“视民如伤”匾悬挂在同安县署大堂之上。他大力发展同安教育。作为有理论素养的政治家,年轻朱熹把从政与学术研究结合起来。朱熹最具特色的格物致知的思维方法也是在同安开始形成。在同安,他深入田间村舍,帮助农民解决生产生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理事办事过程,对所接触到的事物追根究底。这样的从政实践,使朱熹获得许多真知。他感悟到了解事物须正心诚意,体验事物时须了解事物原貌,顺从事物自身的规律。在任上就要为百姓多办事。在以后的任内,朱熹都坚持这样执政风格,受到各地百姓衷心爱戴。他后来在武夷山创立“五夫社仓”被誉为民间救济事业的创举。三年同安从政经历构成他的格物致知理论的思想和实践基础。朱熹认为,“官无大小,凡事只是一个公。若公时,做得来也精采。便若小官,人也望风畏服。”真德秀把朱熹从政准则概括为“律己以亷、抚民以仁、存心以公、为事以勤”四事箴。朱熹认为,“为政以德者,不是把德去为政,是自家有这德,人自归仰,如众星拱北辰。”据记载,朱熹入仕后被朝廷委以实职达17次,但朱熹到岗任职的有同安县主簿、江西南康军知军、提举两浙东路常平茶盐公事、漳洲知府、潭州知府兼荆湖南路安抚使和焕章阁待制兼侍讲,共6次、约9年时间。

朱熹同安任期满回故里,便致力学术研究和讲学。孝宗即位,曾多次召用,他辞而不就。此后四十年,朱熹矢志不渝,安于艰苦贫穷的讲学著书生活。

朱熹二十四岁拜李侗为师。李侗是对朱熹影响最大、也是最重要的老师。朱熹多次向李侗问学。李侗一再嘱咐他要在“涵养处着力,正是学者之要,若不如此存养,终不为己物也。”

朱子属历史上读书最多、领悟力最强的学者。他一生都在读书、著书。历史上流传的“朱子读书法”,即“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己体察、着紧用力、居敬持志”。要求读书应该按照知识内在次序和规律,逐步学习掌握,不可囫囵吞枣,急于求成。读书既要熟读成诵,又要精于思考。虚心涵泳中的“虚心”,是指读书时要虚心细心,反复思考、细心玩味。切己体察,则强调读书须结合自己生活体验,并见之行动,身体力行,在生活中对照检验书本知识。他要求抓紧时间读书,专心读书,持之以恒。

朱熹一生勤于讲学、诲人不倦。他创建和修复了许多书院,建立的第一所书院是寒泉精舍,修复的第一所著名书院是白鹿洞书院。白鹿洞书院初建于南唐,到南宋已是断垣残壁,朱熹出任江西南康军的郡守,上庐山访求白鹿洞书院的遗址,组织重建书院。他制订《白鹿洞书院揭示》,提倡博学、审问、慎思、明辨,强调修身、处事、践行的原则,对中国书院教育发展的产生很大影响。朱熹晚年出知潭州时,主持修复了岳麓书院。他以《白鹿洞书院揭示》为学规,以《四书集注》为教材,到学院授徒讲学。白鹿洞书院和岳麓书院是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中的两个,它们都因朱熹而名扬天下。

朱熹教育思想博大精深。他深刻总结历代教育经验,认为教育应分为“小学”和“大学”两个阶段。8--15岁为小学教育,目标是学习初步的文化知识技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圣贤坯璞”。 15岁以后为大学教育,任务是培养国家所需要的人才。与重在“教事”的小学教育不同,大学教育内容的重点是“教理”,即重在探究“事物之所以然”。对于大学教育方法,朱熹强调自学为主,辅以老师教导,主张开展切磋交流,在自学、教导、切磋交流中提高。

朱熹继承周敦颐、张载、二程,融汇释道,构建了“致广大、尽精微”的哲学体系。这一体系的最高核心范畴是“理”。理,是先于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形而上者。理先于气,理比气更本源。气是理的表象,有发展变化的能动性。理是事物的规律。社会伦理也是理的表现。

朱熹深化孔子“仁”的认识。他提出,“仁乃天地生物之心”,仁是自然万物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动力和源泉。自然的本质是“仁”,是宇宙意志的根源,是生命的基础和不竭动力。朱熹认为“天地之大德曰生”。天地万物的生生不息是自然界本身所具有的本性和特性。自然万物都蕴含着生生不息的潜力,根本的原因是天理本身含有“仁”的基因和要素。这种基因和要素决定了自然万物呈现出发展变化的不同状态。人从自然中走来,人的生命也蕴含着仁义礼智信的基因和要素。由“天地生物之心”所规定的万物之间的发展变化,构成了生生不息的自然生命史和人类社会发展史。

朱子一生致力于对经典的重新诠释。朱子对孔子儒家经典《五经》和重要文化典籍作深入研究,编撰《大学章句》、《中庸章句》、《论语集注》、《孟子集注》,形成《四书章句集注》(简称《四书集注》或《四书》),使之成为在中国文化史上产生广泛而深刻影响的新的文化经典。

从历史看,孔子总结了夏商周到春秋的文化,创立了儒家学派,成为中华文化的主体部分。面对佛教道教对儒家文化的冲击,朱熹融汇重建儒学的基础和体系。这是极为庞大而复杂的文化工程。原先的《五经》不包括《论语》和《孟子》。《论语》在汉代不过是小学的教材。而《孟子》在北宋之前也是不受重视,甚至连经书都不算。朱熹认真研究《五经》,认为《周易》主要是卜辞,是占卜之书。《礼记》是礼仪制度的汇编;《尚书》与《春秋》属于记载历史的书;而《诗经》则是诗歌总汇。《五经》内容丰富而且庞杂,表达的意义不够集中、明确,无法形成足以与佛教道教抗衡的思想理论体系。

朱熹重新选定文本。他将《论语》、《孟子》和《礼记》中的两篇文章《大学》、《中庸》合并为《四书》。他以极大的理论勇气,深入细致研究《四书》。他将《大学》区分为经和传,在注释时广泛吸收了汉唐和当代学者的研究成果。他在文本研究时发现《大学》仅有载“格物致知”字样,但没有解释。他认为流传原本丢了“释格物致知义”,补进“即物穷理”等134字,使《大学》逻辑通顺,文气贯通,意义完整,也使“格物致知”成为新儒家重要思想和实践指南。他还明确把《大学》作为《四书》首篇。他认为《大学》确定的“三纲领、八条目”,明确提出儒学的宗旨和纲领。“三纲领”即:“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八条目”是指修身与学习的过程,即:“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四书》的产生,使中华文化有了新经典。有力的突出孔子和孔子思想,维护和巩固了孔子思想的主导地位。

朱熹是百科全书式的思想家。他对中国文化的哲学、经济学、政治学、经学、伦理学、历史学、文学、教育学等各个领域,都作了全面系统的梳理总结和创新。朱熹有很高的艺术修养,与朱子结交的朋友也是文学艺术修养很高的人,如陆游、辛弃疾等人。朱熹的诗文受到后人喜爱和追捧。朱熹认为,文皆从道流出。文从心里流出,强调文道合一,文道同源。他提倡文艺创作宜深入百姓日常生活之中,形象称之为“通身下水”他一生创作各类散文游记等2777篇,创作诗词1167首。

朱熹不仅实现了理论的时代化,还致力于理论的大众化普及化。他注重理论普及化读本的编写,重视民俗改造和社会礼仪的重建。著名的《朱子家训》字字珠玑,提出为人处事一系列规则。如:“见老者,敬之;见幼者,爱之。有德者,年虽下于我,我必尊之;不肖者,年虽高于我,我必远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手书了“读书起家之本;循理保家之本;和顺齐家之本;勤俭治家之本”。

晚年,早已名满天下的朱熹,为宁宗进讲《大学》。耿直清廉的他对朝政多有批评,使平庸的宁宗不满。宁宗以干预朝政的罪名,把他逐出朝廷。朝廷一些守旧平庸的官员容不得朱熹的清廉正直,容不得朱熹的创新理论。他们恶意编造种种谎言,攻击朱熹的学说为“伪学”。他和他的学生弟子受到残酷迫害。这在历史上称“庆元党禁”。1200年,朱熹在建阳考亭忧愤而死,享年七十一岁。作为治学极为严谨的学者,朱熹临死还在修改《大学诚意章》。

创新理论、真理的光辉总是抵挡不住的。作为民间学者的朱熹,他的思想逐渐被社会接受。1209年,这场历时十年学术迫害的“党禁”终于平反。宋朝廷赐诣朱熹曰“文”尊为朱文公。理宗肯定朱熹思想“有补于治道”,“历万世而无弊”。1212年,朱熹《四书集注》被朝廷列为国学。他制定的《白鹿洞书院揭示》被颁发太学遵行。明朝以《四书》为科举取士之书。1455年、1523年,先后赐建安(今福建建瓯)、婺源的朱熹后裔为世袭的翰林院五经博士,同时推行祭朱制度,同祭孔一样,每年春秋两季。1712年,康熙下诏朱熹配祀孔庙“十哲”之列,朱熹牌位进入大成殿。康熙称朱熹为“集大成而续千百年绝传之学,开愚蒙而立亿万世一定之规”。亲书“学达性天”匾额赐予武夷山紫阳书院。

孔庙是中华民族文化圣殿,承担着文化传承与教化、促进中华民族融合与统一的功能。进入孔庙的,都是为中华民族文化繁荣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学者。自春秋以来,从祀孔庙者152人。其中孔子弟子77人;生于宋朝之前者31人,之后者44人。在宋朝之后44人中,福建13人。他们是:游酢、杨时、罗从彦、李侗、朱熹、黄干、蔡沈、陈淳、真德秀、蔡清、黄道周、李纲、胡安国,如果加上朱熹父亲朱松、蔡沈父亲蔡元定,则有15位福建学者进入孔庙。同时朱熹是春秋以来,唯一列入十哲,进入大成殿的圣人,显示了朱熹在中国文化史的独特的崇高地位。

著名学者钱穆指出,“在中国历史上,前古有孔子,近古有朱子。此两人,皆在中国学术思想史及中国文化史上发出莫大声光,留下莫大影响。旷观全史,恐无第三人堪与伦比。”

孙中山认为:“中国有一段最有系统的政治哲学。在外国的大政治家还没有见到,还没有说到那样清楚的,就是《大学》中所说‘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把一个人从内发扬到外,由一个人内部做起,推到平天下止,像这样精微发展的理论,无论外国什么政治家都没有见到、都没有说,这应是我们政治哲学知识中的独有宝贵,是应该要保存的。”

著名学者子安宣邦教授说:“在近代东方哲学中,唯一能够与西方在体系规模上等量齐观的,只有朱熹的哲学体系。毕竟东方哲学思想能够踏出海外,并且在国外为此特别举办研讨会的,至今也只有朱熹一人”。

英国科学史家梅森在其《自然科学史》一书中评价说:“宋朝最出名的新儒家是朱熹”。李约瑟在《科学思想史》上称朱熹是“中国历史上最高的综合思想家。”又说:“朱熹是第一个辨认出化石的人。”还说:“最现代化的欧洲的自然科学理论基础应该归功于庄周、周敦颐和朱熹等人的,要比世人至今所认识到的更多。”“朱熹在没有产生一个牛顿型的宇宙观之前,先已产生了一个爱因斯坦型的宇宙观。”“中国最伟大的思想家朱熹(12世纪)曾建立起一个比(近代)欧洲任何思想都较接近于有机哲学的哲学体系”。

1999年,联合国世界遗产委员会授予武夷山为世界文化遗产,称武夷山是后孔子主义(朱子理学)的摇篮。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是促进民族复兴的宏大工程,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中华文化主流是孔子文化和朱子文化。我们要深入学习研究,努力实现孔子文化和朱子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从传统文化中汲取有益成分,为培养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一代共同努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做有道德的中国人1500字作文

全文共 1428 字

+ 加入清单

我非常之荣幸的参加了宁海县的首届公民道德公益大讲堂,本次大讲堂的主题是“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做有道德的人”,大讲堂的目的是“构建和谐社会,再现中华盛世”。

谈起“中华文化”这四个字,使人自然而然的想起了一句话叫“中华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这是教科书中常见的用来描述中华传统文化的一句话,可是,要是问到什么是中华传统文化,又有几个人能回答上来呢?就是这样一个问题,引起了我的反思,身为一名中国人,炎黄子孙,华夏儿女,却不知道什么是中华传统文化,我想这是让我自愧的事情,更是让我痛心的事情。

虽是短短四天的学习时间,却是让我受益匪浅,感悟颇深,我是没有什么资格和能力来向大家阐述什么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因为连我也正处在认识和学习中华文传统化的道路上,我知道,要想要真正的领悟几千年前的古圣先贤传承下来的智慧和真理,是要我的用一生时光来学习和践行的!我能做的就是做好一个中国人的本分——弘扬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和做一个有道德的中国人!

就谈谈我这四天来学习的感受吧!

大讲堂的整个学习过程是不收取任何费用的,除此之外还有免费的午餐和学习资料,还有免费的纪念品!这样的公益活动已经很少见了。据我所知,参加大讲堂的义工是五百多人,想必大家都知道什么是“义工”,就是除了要干最脏最累的活以外,他们的付出是没有任何报酬的,我所要讲的不仅仅是义工的概念,而是他们身上令人尊敬的品德,见人鞠躬一定达到九十度,无论对方年龄大小都称呼为“老师”,每一次台下观众鼓掌,站在一旁的义工们必是鞠躬表示感谢,四天来,我看见的加上我没看见的,我不知道他们每一个义工鞠了多少次躬,真的是数也数不清。在这些义工当中,上至八十多岁的老人,下至十一二岁的儿童,在我看来,我们这些人哪里称得上是“老师”啊?他们,才是我要学习和尊重的老师啊!

这些义工们,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只想说一句,感恩,感谢!

在每天到达会场之后,都会诵读《弟子规》,全场三千多人,诵读经典,有些甚至过目不忘,我记忆最深的就是“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这是为人子的道理。有一位讲师说,中华传统文化用一个字来概括那就是“孝”字,两个字就是“道德”二字,还有一位讲师说过,《弟子规》不仅仅是儿童的规,更是做人的规,确实,《弟子规》中许多都是做人处事的道理。对待父母要“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对待兄弟朋友要“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对待自己的行为要“朝早起,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与他人相处则要“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等等做人处事的道理不胜枚举。

讲课的内容我就不详细说了,因为仅凭我三言两语是无法阐述和描述清楚的。

在一场场的讲课中,感动之处可以让人痛哭流涕,激动之处可以让人手掌发麻,几次我都是眼含热泪,哽咽低头,就在举行闭幕式,观看讲课花絮时,我从屏幕上看到一行字:义工们不忍心浪费一粒粮食。屏幕上出现的是收拾饭盒的义工们,面带微笑的在吃从观众手中收回的饭盒中的剩菜剩饭,有些还看见镜头不好意思的躲开了,这时,我再也无法把他们吃剩菜剩饭的镜头看完了,我再也无法忍住自己眼中的泪水,低下头,任由泪水在我的脸颊上滑落,脸上是痛苦的表情,心中更似针扎。满脑子都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虽然我这四天把自己的饭菜全吃的一干二净,但是还是觉得内心是深深地自责和痛苦。

也许,面对这五千多年传承下来的中华传统文化,我还很小,还很不懂事,但是我知道,我有义务和责任,弘扬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在现在的今天,尤为重要!

展开阅读全文

篇3:传统文化书信

全文共 562 字

+ 加入清单

时间一点一点过去了,转眼我已经上了初三了,当年父亲的教诲还铭记在心。初三的生活刚刚开始没多久,只体验出一个字“苦”。我知道,初三的日子很苦!背这沉甸甸的书包,早出晚归,忙忙碌碌,我们成了老师与父母热切关注的焦点,我们的生活中莫名地出现了许多“不许”,莫名地放弃了许多快乐。把学习当作停车,只有你把车停在学习上才不会被开“罚单”,初三生活就是这样!初三对我来说是一个新的挑战。

初三如何度过呢,我早有想法了。无论环境如何,我都会努力学习,我一直都相信没有付出,是不会有回报的,天上绝对不会掉馅儿饼。我作为初三的学生,苦中作乐是我最好的把戏,这样会让我觉得初中的生活是很丰富的,每天看到自己一点一点的进步起来,就是调节心态的一大法宝,这样就可能使自己不会太紧张。

保持一种良好的状态是学习必不可少的,它会使我变得更加自信。我要在初三增强我的自信心,要让我自己知道高考并不可怕,可怕是对自己中考的恐惧,在还不进行中考之前自己就被中考吓到。人最大的敌人不是别人而是自己,只要战胜了自己就能够战胜别人,就能够战胜世间的困难。

最后,当然父亲的支持也是我前进的动力,我努力力并不仅仅是为了自己,也是为了我身边所有的人,这也是您教导我的,您还教导了我很多,这些都直接影响了我的生活还有我的学习,谢谢您教导了我这么多,这些会使我一生受用,谢谢您。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弘扬孝道文化

全文共 1508 字

+ 加入清单

最近我们党胜利召开了十八届六中全会,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其实质精神是要加强文化建设。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五千多年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发展壮大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重大贡献。在今天的新形势下,作为我们政协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此,今天我作“大力传承孝道文化,提升群众道德素质”的发言。

我们乐清位居全国百强县前列,经济发达,生活富裕,相比发达的经济和富裕的生活,文化建设较为滞后,群众的道德素质落后于形势的发展,产生了一些与时代要求不大相符的现象,比如:人们心身浮躁不爱读书,有的人大办婚丧事,搞违章建筑,公建项目政策难以处理等等,这些都说明我们乐清必须加强文化建设,丰富群众精神生活。使群众的道德素质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让我们乐清不仅经济发达名扬全国,更是道德高尚名闻天下。

弘扬光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首先要大力传承孝道文化。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孝亲敬老代代相传,贯穿于整个历史进程,形成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成为具有社会普遍意义的行为准则和社会道德教育基本内容。孝为一切德行之本,是一切教化产生的根源,孝道文化所体现的核心理念是要求每个人一生都要恪守躬行并实现着至高至善的孝道,做到孝敬父母,尊长敬老。孝道文化所提倡和要求人们所做到孝敬父母,尊长敬老,不仅是我们人类固有的传统美德,而且还是一切动物生存的本能,羔羊有跪乳之恩、牛有舔犊之情、乌鸦还知报恩,寻食喂养飞不动的老乌鸦,被列为孝乌。孝道文化除了孝敬父母、尊老爱幼,把它上升到道德的层面外,还延伸为尊重他人,忠于国家、办事诚信、邻里和睦、济世救人等范围。孝道文化在历代都受到尊重和弘扬,在当前加强文化建设,建设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更要大力传承孝道文化。

如何大力传承孝道文化呢?需要全社会来行动,需要每个人来行动,形成学习孝道文化、提倡孝道文化、践行孝道文化的浓厚氛围。通过大力传承孝道文化,提升群众道德素质,共同建设我们的美好家园。在传承孝道文化上,一是宣传部门要把孝道文化列入公民道德教育的宣传内容,大力宣传孝道文化,把孝道文化和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有机结合起来,使孝道文化在新时期中发扬光大,成为人们的道德标准和行为准则。二是教育部门要加强对学生的敬老教育,把孝道文化引进学校,使学生明确什么是孝道文化,如何学习孝道文化,如何使自己的日常行为符合孝道文化要求,让孝道文化从小植根于学生心中,使每个学生成为孝道文化的传承者和实践者。三是社区、村、居委会要大力宣传孝道文化,推荐敬老典型,树立孝亲榜样,让大家学习。同时鞭鞑不孝道行为和不孝道家庭,形成孝道光荣、不孝道可耻的良好氛围。四是机关企事业单位要开展系列以“讲品行、重孝道”为主题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大力弘扬孝道文化。要建立完善“个人德孝行为”管理档案,把德孝情况作为晋级评先的重要依据,明确不孝亲敬老的不提拔、不重用、不晋级。五是我们政协要发挥人才济济、联系面广的优势,组织专家学者宣讲孝道文化,编辑孝道文化宣传小册子,达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把孝道文化深深植根于乐清大地,成为我国践行孝道文化的楷模与表率。作为市委、市政府可考虑每三年开展一次“十大孝贤道德标兵”、“十大孝贤媳妇”典型评选活动,采取行行推荐、层层把关、注重实绩、自下而上的方式,严格审查、严格标准,确保先进典型人物事迹的真实性和认可度,对评选出的先进典型由市委、市政府进行隆重表彰和奖励,成为全市人们的学习榜样,把我们乐清建设成为弘扬光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孝道之乡。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朱子文化

全文共 562 字

+ 加入清单

——做一个文明的小学生 兴田城村小学五年级 姓名:陈原吉超 指导教师:陈唵咕 我看了朱子《家礼》后,懂得了古代的很多礼仪,现在这些礼仪很多在生活中是看不到的,我们小学生应该要多学一些,不要让这些礼仪消失了。“礼”是由礼仪、礼制、礼乐、礼教、礼学等诸多方面的内容融汇而成的一个文化丛体,以礼治为核心,为中国所特有。“家”是由人们的个体以血缘和婚姻的形式所组成的一种存在和延续的最基本的单元。也就是说,家庭是组成社会机体的细胞,家庭内部的和谐、健康与稳定,关系到整个社会机体是否能够正常动作。而孩子是组成家庭的重要成员,是祖国的花朵,孩子的文明影响着整个社会,所以我觉得一个小学生,真正应该懂得做文明,以后才可能做祖国的栋梁。

文明是什么?文明是路上相遇时的微笑,是同学有难时的热情帮助,是平时与人相处时的亲切,是见到师长时的问好,是不小心撞到对方时的一声“对不起”,是自觉将垃圾放入垃圾箱的举动,是看到不正当的行为的主动制止等等。文明是一种受人尊敬并为大家广泛推崇的行为。我经常看到学校有很多文明的现象,比如有些同学帮别人扫地,比如有些同学主动捡教室里的碎纸,比如当有同学生病的时候,老师和同学给予多方照顾等等。

中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礼貌待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取决于人的素质,一个学校的文明程度取决于学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弘扬中华文化作文

全文共 767 字

+ 加入清单

“没有祖国,就没有幸福。每个人必须植根于祖国的土壤里。”虽然这是引用的着名作家屠格涅夫的名言,虽然只是那么短的一句话,但它已经深深触动了我的心灵,不可动摇。

接着作者的那一段极富表现力的排比句更是令我心潮澎湃。作者是这样写的:

对于祖祖辈辈“生于斯,长于斯”的祖国,谁能不怀有最自然,最深厚的感情呢?哪个儿女不把对祖国母亲的这份强烈情感融入生命,并使之成为生命中一首激情高昂的主题歌呢?当杨利伟坐上“神舟五号”升空时,谁不为祖国的成就而感到震撼和自豪呢?当奥运健儿们站在奥运会最高领奖台上时,谁不为祖国取得的荣耀而感到骄傲呢?

这是对民族精神最生动的写照,这是作者内心的真实感受,同时也使我联想到年雅典奥运会刘翔在男子110米跨栏勇夺中国人渴望已久的金牌的一刹那,那情景始终在我的脑海里呈现,环绕,难以磨灭。当他跨过最后一个栏,飞快地冲过终点,以秒的成绩为中国体育代表团夺得了在短跑项目上有史以来的第一枚金牌时,我心潮澎湃,我想在这秒的时间内,大家的心情都和我一样,犹如滔滔的江水。刘翔的那块金牌里面不但包含了他多年来的血汗和经验的积累,而且还有激励他迈向巅峰的那一份强烈的民族精神。在雄壮的国歌声中,我们种种复杂的情绪都升华了,自然地融合于节奏之间,变成了令人陶醉的旋律,民族精神。

其实,正如作者所说的那样:民族精神激励着我们去努力掌握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和锻炼自己多方面的能力,全面提高自己的素质,多为国家做出贡献。有了信心的支柱,就等于迈向了成功,有了正确的民族精神,就等于有了高尚的爱国情操;有了民族精神,就等于有了灵魂;有了祖国,就等于有了光辉灿烂的未来。

我们现在正处于学习阶段,让我们谨记运动员们的拼搏精神,弘扬爱国主义民族精神。努力学习文化知识,长大后为祖国的未来贡献我们的一份力量!请记住:有了民族精神,就等于有了灵魂。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弘扬传统文化,践行感恩责任

全文共 902 字

+ 加入清单

数千年的灿烂文明赋予华夏大地独特的厚重,先哲们的思想言论留给炎黄子孙宝贵的精神财富。但现在随着时代的发展,西方文化日渐受到年轻人的推崇,而伟大的中华民族数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却不被喜欢。

学习并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俗语有云“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我们受人恩惠,要时刻记在心中,时刻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感恩的心,并不只是我们要报答所受的恩惠,更应该对有需要的人伸出援手。

“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一首《感恩的心》唱出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鼓励着我们。常怀一颗感恩的心,会让我们的拥有一个更美好的人生未来,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灿烂活力。因为我们怀着一颗感恩的心,会让我们觉得这个世界是美好的。

我们感谢我们的父母,是他们让我们来到这个世界,陪我们度过了美好的童年,教会我们去认识这个美好的世界。

我们感谢我们的老师,是他们孜孜不倦的传授我们知识,让我们的人生更加丰富多彩,他们是辛勤的园丁,精心的呵护着我们,让我们的青春绽放出最耀眼的光芒。

我们感谢我们的朋友同学,是他们时刻陪伴着我们,一起学习、一起游戏、一起成长,给我们建议鼓励,我们结伴而行才会使我们的人生路更加精彩。

我们感谢帮助过我们的人,人生路难免挫折坎坷,总有那么多得好心人给予我们帮助。

我们感谢人生路给我们下绊子的人,让我们更加深刻的去认识人生,让我们成长成熟。

我想对周围所有人说一声谢谢!感谢有你们,让我的人生更精彩!

感恩,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不能弃,一颗感恩的心不能少。

“弘扬传统文化,践行感恩责任”不仅是我们的宣传主题,更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是我们应该从自身出发,去感恩身边的每个人,并感染身边的人心怀感恩之心!

感恩,从我做起。感谢父母,那么我们在空余的时间多给我们的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感谢老师,那么我们就应该按时上课,认真听课,尊重老师。感谢朋友,那么我们就应该与朋友互相帮助,友好相处。感谢他人,我们就应该尊重他人,以礼待人。

感恩,从我做起。我们得感谢我们的学校,给了我们优良的学习生活环境,那么我们就应该爱护我们的校园,尊重爱护我们校园的每一个人。

“弘扬传统文化,践行感恩责任”,我相信我们能做的更好!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弘扬革命精神增强文化自信发言稿

全文共 640 字

+ 加入清单

各位老师、同学们:严冬在春风中消退,岁月在奋斗中远去。不知不觉中又到了清明时节。每年的清明节是我国民间的传统节日。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节是中国人祭祀祖先、怀念亲人的传统节日,是我们中华民族缅怀先烈的日子。我们不会忘记那些数百年来为中华民族崛起而斗争的,曾把鲜血洒在人民解放道路上的英雄们。从“辛亥革命”到“南昌起义”,从“二万五千里长征”到“抗美援朝”。英烈们用自己的鲜血,用自己的宝贵生命赢得最后的胜利,换来了人民的安居乐业。

我们还记得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敌人机枪口的黄继光,我们也记得用单手托住炸药包的董存瑞,我们更不会忘记那些坚贞顽强,宁死不屈的革命先烈们,也许我们叫不出他们的名字,但正是无数的先弘扬革命精神演讲稿)烈们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使中国得以解放,得以崛起,得以腾飞。

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成千上万的先烈,为着人民的利益,在我们的前头英勇地牺牲了,让我们高举起他们的旗帜,踏着他们的血迹前进吧!”作为走进新世纪的小学生,在我们享受和煦的春风,美丽的校园,优等的教育的同时,我们要弘扬先烈的崇高精神,要把革命传统牢牢记在心头,以此激励我们、警示我们,要珍惜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美好生活。 烈士们用鲜血染红了国旗的颜色,用自己的身躯筑起了万里长城。请相信你们的后代一定会踏着你们的足迹,珍惜美好时光,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勤奋好学,诚信守纪,开拓进取,培养优秀的品德,锻炼强健的体魄,努力成为社会有用之材,准备为建设美好家园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弘扬中华文化传承民族精神

全文共 677 字

+ 加入清单

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传承民族精神!”这响亮的口号声是我们新世纪中学生秉持的信念。我们生活在这片热土上,这片有着千年历史的热土上,我们自豪,我们骄傲。随着国家日益兴旺发达,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能在国际舞台上感受到前所未有的自尊与自信,所以做一名自信的中国人更是我们应当具备的。

我国著名生物学家童第周,年轻时在比利时留学。同屋的另一个国家的留学生轻蔑地对童第周说:“你们中国人太笨了,不会管理经济,所以,中国的经济太落后!”童第周听了很生气,对他说:“你说中国人笨,有什么证据,我不许你诬蔑我的同胞,我的祖国。”接着,他一字一顿地说:“我们来比一比,你代表你的国家,我代表我的国家,看谁先取得博士学位。怎么样,你敢吗?“此后,童第周更加发奋读书。他发表的论文,水平越来越高,在欧洲生物界引起了轰动。授学位时,在场的教授、专家纷纷向他表示祝贺。童第周激动地说:“我是中国人!我获得了贵国的博士学位,至少可以说明中国人决不比别人笨!”一个有强烈民族自信心的人,必定会在国际交往中自觉地展示我们中国人的气度和风采,不卑不亢,落落大方,绝不会做有损国格的事情,这才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啊!作为中学生的我们,虽然做不出壮烈伟大的事,但是从小事亦能体现出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雷锋”这个响亮的名字,代表着我们的民族精神。他的精神,指引着我们前进;他的精神,伴随着我们步伐,他的精神,是我们每个中国人应该有的精神!祖国创造了生活,改造着生活,岁月承载着历史的脚步,大地积淀了文明的精华,走在世纪之初的我们,怀着一颗坚定不移的心,为中华文化,民族精神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弘扬朱熹文化书信

全文共 1172 字

+ 加入清单

朱熹是百科全书式的思想家。他对中国文化的哲学、经济学、政治学、经学、伦理学、历史学、文学、教育学等各个领域,都作了全面系统的梳理总结和创新。朱熹有很高的艺术修养,与朱子结交的朋友也是文学艺术修养很高的人,如陆游、辛弃疾等人。朱熹的诗文受到后人喜爱和追捧。朱熹认为,文皆从道流出。文从心里流出,强调文道合一,文道同源。他提倡文艺创作宜深入百姓日常生活之中,形象称之为“通身下水”他一生创作各类散文游记等2777篇,创作诗词1167首。

朱熹不仅实现了理论的时代化,还致力于理论的大众化普及化。他注重理论普及化读本的编写,重视民俗改造和社会礼仪的重建。著名的《朱子家训》字字珠玑,提出为人处事一系列规则。如:“见老者,敬之;见幼者,爱之。有德者,年虽下于我,我必尊之;不肖者,年虽高于我,我必远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手书了“读书起家之本;循理保家之本;和顺齐家之本;勤俭治家之本”。

晚年,早已名满天下的朱熹,为宁宗进讲《大学》。耿直清廉的他对朝政多有批评,使平庸的宁宗不满。宁宗以干预朝政的罪名,把他逐出朝廷。朝廷一些守旧平庸的官员容不得朱熹的清廉正直,容不得朱熹的创新理论。他们恶意编造种种谎言,攻击朱熹的学说为“伪学”。他和他的学生弟子受到残酷迫害。这在历史上称“庆元党禁”。1200年,朱熹在建阳考亭忧愤而死,享年七十一岁。作为治学极为严谨的学者,朱熹临死还在修改《大学诚意章》。

创新理论、真理的光辉总是抵挡不住的。作为民间学者的朱熹,他的思想逐渐被社会接受。1209年,这场历时十年学术迫害的“党禁”终于平反。宋朝廷赐诣朱熹曰“文”尊为朱文公。理宗肯定朱熹思想“有补于治道”,“历万世而无弊”。1212年,朱熹《四书集注》被朝廷列为国学。他制定的《白鹿洞书院揭示》被颁发太学遵行。明朝以《四书》为科举取士之书。1455年、1523年,先后赐建安(今福建建瓯)、婺源的朱熹后裔为世袭的翰林院五经博士,同时推行祭朱制度,同祭孔一样,每年春秋两季。1712年,康熙下诏朱熹配祀孔庙“十哲”之列,朱熹牌位进入大成殿。康熙称朱熹为“集大成而续千百年绝传之学,开愚蒙而立亿万世一定之规”。亲书“学达性天”匾额赐予武夷山紫阳书院。

孔庙是中华民族文化圣殿,承担着文化传承与教化、促进中华民族融合与统一的功能。进入孔庙的,都是为中华民族文化繁荣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学者。自春秋以来,从祀孔庙者152人。其中孔子弟子77人;生于宋朝之前者31人,之后者44人。在宋朝之后44人中,福建13人。他们是:游酢、杨时、罗从彦、李侗、朱熹、黄干、蔡沈、陈淳、真德秀、蔡清、黄道周、李纲、胡安国,如果加上朱熹父亲朱松、蔡沈父亲蔡元定,则有15位福建学者进入孔庙。同时朱熹是春秋以来,唯一列入十哲,进入大成殿的圣人,显示了朱熹在中国文化史的独特的崇高地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弘扬爱国文化

全文共 939 字

+ 加入清单

朋友,你可知道半个多世纪前,在中国大地上发生的历史事情吗?你可知道中国在近代受到的耻辱吗?

1931年9月18日晚,日军发动侵略战争,占领沈阳城,随后不到半年时间,东北三省相继沦陷。1932年1月28日进攻上海,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军进攻宛平城和卢沟桥。中华民族抗日战争正式爆发。到1938年10月,日军侵占了华北、华中和华南。日本侵略者所致之处,无恶不作,屠刀所向,血流成河,山河失色,在南京就杀害无辜军民30万人!

1945年8月15日,日本帝国主义被迫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经过8年浴血奋战,洗涮了一百年来被挨打的耻辱,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挽回了我们中华儿女的民族尊严,中华民族由一个背负着帝国主义与封建势力重压,被称为“东亚病夫”的民族,成为巍然屹立于世界东方,令世人瞩目的民族。乱翻的乌云扫清了,祖国迎来了一个黎明。

每年8月15日,城市请拉响防空警报,让人们不要忘记,在60年前日本帝国主义的兽蹄,曾耀武扬威地践踏中国。

请那些抗日侵华战争博物馆在那一天也免费开门,这是对青少年最好的教育。

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望着每天与朝霞一道升起的五星红旗,谁又能忘记在60年前,为了打倒日本法西斯,中国所做出的巨大民族牺牲呢?为了祖国领土完事,为了民族的尊严,战士们前仆后继,抛头颅、洒热血。他们用鲜血换来了今天的和平,我们怎能可以忘记呢?

今天,我们生活在和平安定的社会中,但我们不能忘记以前落后挨打的局面,忘记了国耻。古人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我们青少年只有将国耻铭记在心中,以此为动力,奋发图强,学习更加精益求精,不怕吃苦,肯下苦功夫,报着“为中华之掘起而读书”的信念,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成为“四化”大业所需要的高标准人才,才能担负起建设祖国的重任。

20世纪中国人的历程,我们永远都不能忘记。中国人的苦难与抗争,求索与奋进,创业与搏击,无不可歌可泣,激励今人,昭告后世。

我们要用饱含激情的笔,为20世纪的中国人立传,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对民族精神的深刻理解与弘扬,对先辈业绩的追思与兴大,必将为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流入强大的动力。

21世纪的接班人会经受一次又一次的锻炼,迈开沉着而坚定的步伐,向光辉的未来继续前进。

21世纪的接班人将无愧于我们的先辈!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弘扬革命精神增强文化自信发言稿

全文共 892 字

+ 加入清单

六月,我们小组经过策划后终于向伏虎山烈士陵墓群进发。尽管这座烈士陵园并没有多么的雄伟,也没有特别地震撼人心。但是,革命烈士的思想和精神却还是深深地打动着我们每一个前来参观的人。在这里安葬着孙武、吴兆麟、刘公、蓝天蔚、刘静庵和蔡济民6位辛亥志士,郝梦龄、张森等抗日将领以及**早期领导人李汉俊等。身处在这样的一座烈士陵园中,我不禁被这些革命者当时的革命情怀所打动。

由于时间有限,所有的陵墓中,我只对李汉俊同志进行了针对性的了解,其他的一些陵墓也略微的了解了一些。从他的身上,我学到了一些难得可贵的品质。首先,他是一个彻彻底底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者。自他从日本留学回来后,就积极的参与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工作,还萌生了建党的念头。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马克思主义这样一个全新的思想体系,能够在中国站稳脚跟并最终能成为整个中国所共同信仰的思想体系,李汉俊同志的功绩是不可磨灭的。

开国元勋董必武曾经这样形容李汉俊,“他是我的‘马克思主义老师’。”像这样的一位马克思主义者必须受到我们的尊敬,我们也应积极地向他学习,像一位合格的马克思主义者迈进。其次,他在革命中敢于牺牲一切的精神同样地感染着我们。在召开一大的时候,所有的参与者都是他和李达两位同志一起写信并邀请的。一大期间,也是在李汉俊同志的哥哥家里面开的会,而他哥哥却对此毫不知情,还以为是李汉俊的同事。

后来的法国搜捕队来搜寻的时候,也是李汉俊顶着危险和对方周旋,最终使会议顺利召开。像这样的事迹数不胜数,毛泽东同志也为李汉俊写到:“李汉俊同志在革命斗争中光荣牺牲,丰功伟绩永垂不朽!”可见,他为了革命事业的胜利,付出了自己全部的心血,勇于牺牲自己的一切。像这样的大无畏精神,同样是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的。

最后,我还学到了不管我们身处何种条件下,我们都应该铭记自己的使命,都应该坚持自己的理想不放弃的锲而不舍的精神。李汉俊一生多灾多难,但是他却一直坚持自己的信念不放弃,无论到哪里都积极地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优良传统。

经过了这次的实践活动,我们都深受革命精神所感染。相信所有的这些感动与精神都将会成为我们成长道路上的一笔宝贵的财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弘扬朱子文化传承中华美德书信600字

全文共 484 字

+ 加入清单

朱熹是是中国南宋思想家、理学的集大成者、儒家的代表人物,他所倡导的“读书起家之本、循理保家之本、和顺齐家之本、勤俭治家之本”的家教思想,在中国古代社会成为家教庭训的懿范,并广泛传播到东亚国家,影响深远。人们习惯上称朱熹为“朱子”,他对后世影响的言行诗文的文化称为朱子文化。

朱熹在福建南平留下诸多印记:武夷山隐屏峰下九曲溪畔的武夷精舍,是朱熹完成《四书集注》的地方;建阳市小湖镇葛墩村,弯弯山路边有座朱源寺,相传因朱熹在此住过一夜而得名。建阳考亭村,朱熹晚年定居于此,并在考亭书院讲学,考亭书院门口那立于明嘉靖十年(1531年)的石牌坊尚存完好;武夷山兴贤书院保存下来的当年的四个砖雕汉字“洙泗心源”……

武夷山列为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已十几年,可朱子文化品牌依旧深藏闺中。中共福建省委书记尤权先后三次对朱子文化建设作出批示,省长苏树林表示要将朱子文化打造成福建省第一文化品牌。

参会的政协委员李子在提案中建议,未来设定“敬师礼”、“朱子文化节”;策划“朱子之路”、“朱子生平寻踪游”;开发“朱子家酒”、“五夫莲”、“文公宴”等,并动员海内外朱子宗亲积极参与朱子文化建设。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弘扬传统文化

全文共 491 字

+ 加入清单

我国历史悠久,中国的传统文化更是丰富多彩。我最熟悉的是书法。

书法分为正书、草书、隶书、篆书和行书五大类。

正书,也叫"楷书""真书",其特点是: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所以得名,始于东汉。楷书的名家很多,如"欧体"(欧阳询)、"虞体"(虞世南)、"颜体"(颜真卿)、"柳体"(柳公权)、"赵体"(赵孟)等。

草书,为书写便捷而产生的一种字体,始于汉初。

隶书,也叫"隶字""古书",是在篆书基础上,为适应书写便捷的需要产生的字体。隶书的出现,是古代文字与书法的一大变革。

篆书,是大篆、小篆的统称。大篆指甲骨文、金文、籀文、六国文字,它们保存着古代象形文字的明显特点。小篆也称"秦篆",在汉文字发展史上,它是大篆和隶、楷之间的过渡。

行书,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它是为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的,笔势不像草书那样潦草,也不要求像楷书那样端正。楷法多于草法的叫"行楷",草法多于楷法的叫"行草",行书始于汉末。

大篆、小篆、隶书、草书、行书,这是汉字发展的几个重要阶段。不过,作为书法艺术,都保存下来并各自形成众多的流派,出现了不少名家,拥有丰富多彩的艺术珍品。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弘扬传统文化

全文共 740 字

+ 加入清单

在当今开放的世界里,我们在吸收外来文化的同时,也要大力弘扬华夏五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

只有这样,世界才会健康地朝多元化方向发展,才能更加地充满生机和活力。

小时候,每当大年三十晚,村里便鼓声四起,霎时间村当街便挤满了人,有敲锣打鼓的,有扭秧歌的,有踩高跷的,有玩龙的,村里好不热闹。小孩子穿着棉袄在街上你追我赶的,不时地放着炮,老人们聚成一堆儿聊天,年轻小伙儿,俊俏姑娘则在给人们表演节目。

而清明节,人们总会把嫩绿的柳枝插在门上;端午时,奶奶总会给我们系五线绳,煮鸡蛋、煮大蒜,包粽子……到了中秋节呢,我们一家老小坐在院子里,举头望明月,低头吃月饼,真是人间一大乐事。

可现在呢,“洋节”来袭,西方的情人节代替了我们的七夕节。洋节风靡而传统节日却逐渐被人们淡忘,身为一名中国人,你难道不应为此做些什么吗?

现在,每当过年时人们总是出去大吃一顿,守在电视机旁看春晚,有许多人在叹气,说:“怎么一点年儿都没有?”孰不知扭秧歌,敲大鼓等这些文化习俗正在挥手向我们告别。

清明节人们哪还会在自家门前插一枝嫩柳呢?仅仅去坟里扫扫墓,仅此而已。端午节,还有谁会安分地在家包粽子?中秋夜圆之夜,又有谁会和家人们惬意地坐在院子里手拿月饼,抬头赏月呢?

中华的优秀传统文化慢慢被人们所淡忘。传统佳节在现在社会里日益冷清,怎能不令人担忧?不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呢?

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我们老祖先留给我们的无形财富,传统佳节蕴含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子,这些是我们民族的优秀劳动成果和智慧的结晶。

作为一名中学生,我能倡议大家为弘扬传统文化而贡献一份微薄之力。优秀的传统文化不属于这个民族,它更属于这个世界。我们要尽全力把我们的传统佳节推广到世界上,让世界变得更加炫彩多姿。保卫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你还等什么?快行动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例文2:弘扬传统文化

全文共 393 字

+ 加入清单

大家应该都知道,现在中国面临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越来越冷落自己国家的传统文化

我国的传统文化可说是丰富多彩,上到节日下到名胜古迹。这么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我们怎么去继承和弘扬呢?首先,我认为可以建立一个网站,然后写上中国的传统文化之类的一些文章,这样可以弘扬我国的传统文化。

其次,想要继承我国的传统文化,先要请全中国人注意,我们可以适当的去了解别的国家的传统文化,但是不能丢掉了自己国家的传统文化。打个比方吧,比如大家都对圣诞节比较感兴趣,而却越来越冷落了中秋节,端午节,重阳节等中国的传统节日,以至于端午节的申遗产文化权给了韩国江陵,这难道还不足以说明问题吗?所以,要继承我国的传统文化,请所有的国人多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只有这样才能很好的继承中国的传统文化。

最后请大家一起行动起来,为了继承和弘扬我国的传统文化,多多宣传,多多了解一下我国的传统文化,千万不要冷落了自己国家的传统文化!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2024年继承和发扬我国传统文化书信

全文共 523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历史悠久,我们的民族传统文化就像一座巨大的宝库,有:脸谱、剪纸、中国结、刺绣、人偶、武术……

我们的传统文化节日相当丰富,其中春节是我国的第一大传统节日,每年到了腊月二十三,也就是俗称小年以后,年味越来越浓,人们都忙着买年货,大街上都洋溢着热闹喜庆的节日气氛。到了腊月三十日,也就是大年三十,人们都在贴对联、门神和福字,福字都要倒着贴,意思就是幸福到了我们身边。这一天出门在外的人们,都要赶回家和家人团聚在一起,吃团圆饭,当然饭桌上最不可少的是饺子,如果没有了饺子,这一天都不快乐。人们在一起一边吃着丰盛的年夜饭,一边欣赏着春节联欢晚会,又说又笑,脸上洋溢着开心的笑容。在除夕之夜,我们要熬夜等待着新年钟声敲响。到了五、四、三、二、一、“当”的那一刻,人们要放鞭炮、放烟花,来庆贺新的一年来了。为什么要放鞭炮呢?这里有一个关于“年”的传说,放鞭炮可以吓走“年”。放烟花是每个人都希望生活像烟花一样绚丽多彩。

第二天一大早,人们早早地起了床,吃完早饭,就回老家,要给长辈拜年,收压岁钱,这也是小朋友最喜欢的一件事。到了大年初二,人们就要走亲访友,直到正月十五,人们要看舞狮舞龙,也就预示着年要过完了。

这就是我们的传统节日和传统文化。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弘扬传统文化

全文共 564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们只会坐在草地上用四十五度角仰望天空(郭敬明);当简简单单而又通俗的《老鼠爱大米》唱遍大江南北时,谁有能重拾昔日哲人心中那"青青子矜"那般泛黄的感动?无可否认,青春文学可以带来梦幻般的感动,但倘若一个人的精神主体是这些,深陷其中而无法自拔,很难想象他是一个成功的人士.在这个众生传媒的时代,我们看到了一些人为了一点点事斤斤计较,谁又能理解"大同世界"的美好呢?谁又能重拾昔日大教育家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度量.

翻开厚重的古典书籍,我们看到的是老子用了五千个字写出的《道德经》,句句短小,却又饱含真理,孔子与弟子言行在《论语》的二十篇中淋漓尽致地体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短短八个字,体现出的却是何等的重要.打开《三国演义》,是刘,关,张三人"不在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愿同年同月同日死"的义气;翻开《红楼梦》,是林黛玉 红藕香断有谁怜"的惆怅;翻开《西游记》是孙悟空的神通广大,唐僧的执着;"以史为镜,可以明得失."司马迁用《史记》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翻开唐诗,是李白"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怀念,是李白"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的豪放,是杜甫"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忧国忧民.

魂兮,归来.

一个人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还需要拥有一个更为广阔的精神世界!而对于每个炎黄子孙来说,中国的古典文化无疑是经典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弘扬革命精神增强文化自信发言稿

全文共 837 字

+ 加入清单

9月1日,中共中央党校举行了2016年秋季学期开学典礼。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党校校长刘云山出席并讲话,强调领导干部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定文化自信、强化文化担当,推动中华文化繁荣兴盛,汇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力量。

坚定文化自信,体现了我们党高度的文化自觉,彰显了我们党鲜明的文化立场,进一步凸显了文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中的重要地位,把我们党对文化作用和文化发展规律的认识提升一个新的境界。文化自信是支撑三个自信的基础,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也是信仰、信念的底气和支撑。

坚定文化自信,是有充分理由的,关键是要看到我们深厚的文化根脉和独特的文化优势。生生不息乃中华文化之优势。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的精气神,是走好中国道路的精神支撑。宝贵的文化资源,铸就了中华民族持久而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滋养着当代中国的发展进步,是应当很好坚守的精神高地,是我们保持文化自信的坚强基石。

坚定文化自信,是为了实现文化自强,也就是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文化自信历来就伴随着国家、民族、人类、个人从事的一切活动,成为弘扬和激励奋斗者取得胜利的精神食粮,引导和鼓舞着人们,从一个时代奔向另一个时代。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把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作为重要方针落实到文化建设各个方面。

文化是人各项活动里面的基因,是我们的精神家园,也是我们的传统。文化自信内存于心,必将影响深远。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和一个政党对自身禀赋和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其文化生命力保持坚定的信心。中国文化从古代文化到现代文化,都成为民族振兴,社会前行的进军号角,成为滋养人类社会发展的阳光雨露,规范和教育着人们。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2024年传承朱子文化书信

全文共 715 字

+ 加入清单

“东周出孔丘,南宋有朱熹,中国古文化,泰山与武夷。”近年来,福建官方正致力于弘扬以朱子文化为核心的闽派文化。

民进福建省委在调研中的发现,伴随着朱子文化复兴,福建各地呈现出各自为政,争相哄抢“朱子文化”的局面。

记者梳理发现,福建多地已规划投入重金打造朱子文化相关产业。其中,作为朱子出生地的三明市尤溪县,投资3亿元人民币致力于建设占地4.4万平方米的朱子文化园;南平市建阳区是朱子墓地所在地,投资10亿元建设占地8000亩的朱子文化旅游度假区等;朱熹学习生活50多年的武夷山五夫镇,则规划建设成为弘扬、交流、体验朱子文化的第一重镇。

民进福建省委在调研后提出建议,要改变长期以来将朱子文化看作只是一个地域文化的思维。福建省委宣传部原副部长、福建省政协委员马照南建议,根据朱熹在福建的理学足迹,政和、尤溪、建瓯、武夷山、建阳、延平、福州、厦门同安、泉州、漳州、宁德等,策划开发覆盖福建全省“朱子理学寻踪游”等活动。

郑家建则进一步指出,不仅要加强省内城市合作,也要联合省外有关地市。他说,朱子在江西、湖南、浙江等地都留有足迹,如其祖籍地婺源、开风气之先的朱张“会讲”之地岳麓书院、完成其理学思想转变的白鹿洞书院等,都是朱子文化遗存不可或缺的部分。

2015年开通的合福高铁,途经福建武夷山、建阳、安徽黄山、江西婺源多个朱子文化要地,正串联起一条“朱子之路”。郑家建举例说,目前,武夷山到婺源的时间不到半个小时,这意味着两地联合起来推广朱子文化的时机已经到来。

正是看好“朱子之路”,福建省旅游局已先行探路。2015年,该局邀请了200名欧美知名旅行商莅临武夷山开展“朱子之路再出发”武夷新发现活动,探访丝路茶路传奇,打造朱子文化旅游黄金线路。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