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写出七夕节的古诗【优秀九篇】

古诗游山西村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吧,那么,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收集的写出七夕节的古诗,希望大家喜欢。

浏览

1161

作文

9

篇1:七夕节吃什么

全文共 281 字

+ 加入清单

《太平御览》卷31引《日纬书》:“牵牛星,荆州呼为河鼓,主关梁;织女星主瓜果。与此同时,蜜在我国象征着夫妻甜蜜的生活,而蜜蜂建造的六边形蜂窝属于巧夺天工的设计。此外,还可以用松针象征绣花针,煮松针汤喝;松针可入药,具有预防流脑,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夜盲症、神经衰弱、营养不良性水肿等药效。或者用五彩面象征绣花线,用藕象征情意绵绵(藕与偶同音),用石榴象征团结,用红高粱与黄小米双色饭象征炎帝族与黄帝族的融合,等等。有鉴于此,笔者建议我国商家开发七夕特色食品,开拓新的商机。同时也建议我国外交、文化和新闻媒体等部门,向世界输出七夕文化,让中国的传统文化走向世界。

展开阅读全文

篇2:七夕节吃什么

全文共 688 字

+ 加入清单

七夕的应节食品,以巧果最为出名。巧果又名“乞巧果子”,款式极多。主要的材料是油面糖蜜。《东京梦华录》中之为“笑厌儿”、“果食花样”,图样则有捺香、方胜等。宋朝时,市街上已有七夕巧果出售。

若购买一斤巧果,其中还会有一对身披战甲,如门神的人偶,号称“果食将军”。巧果的做法是:先将白糖放在锅中熔为糖浆,然后和入面粉、芝麻,拌匀后摊在案上扞薄,晾凉后用刀切为长方块,罪尤折为梭形面巧胚,入油炸至金黄即成。

巧果的制作方法:

材料:特制小麦粉25千克、绵白糖5千克、饴糖3千克、芝麻仁4千克、嫩豆腐2千克、食盐0.3千克、植物油12千克。

制作:

1.水调面团调制:在绵白糖、饴糖、豆腐、精盐中加适量水充分搅拌,然后加入小麦粉、芝麻仁继续搅拌成水调面团,静置片刻,使面团处于松弛状态。面团调制时加水量要恰当,面团宜编硬一些,以便压制皮面。

2.成型:将面团等分若干块,静置片刻(5分钟左右)。可手工成型,也可机械成型。手工成型:案板上撒一些扑粉,用擀面杖(专用木棍)先将面团压扁。然后擀薄(约厚1毫米左右),横向整齐摺叠;摺叠宽度8厘米以内,约在4厘米处的中间从左到右直线开切一刀,再切段,每段宽3厘米以内。在每段摺叠连接处打刀眼(即面片中间切两条缝隙),筛去扑粉待油炸。机械成型:用轧皮机(皮子车)压薄成型。

3.油炸:油锅油温加热到175℃左右,先将生坯筛净扑粉,预防粉受高油温焦化而污染油质,影响制品色泽。再将生坯倒在笊篱中慢慢放入油锅;待浮上油面时,迅速用笊篱拨动生坯,并且不断翻身,待呈金黄色时,立即捞出油锅。

4.冷却、装箱:捞出油锅后,迅速沥去多余的油,摊开冷却,趁微热装入箱内密封。

展开阅读全文

篇3:2024七夕节作文:爱在七夕

全文共 620 字

+ 加入清单

与人心灵相通是美,与己心灵相通又何尝不美;与喜欢的事物相守是美,与自己同游又何尝不美。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七夕节。古时候,人们在七夕节的晚上敬拜月亮,姐妹几人聚集户外,设小案几、上置简单时令水果、七夕巧果等,焚香袅袅,轻衫飘飞,静默的对月老倾诉自己的心愿。

也有些人将自己准备的一只小蜘蛛放在盒子里,一边盖上盖,一边念:“七夕织女赐新妆,挑来蛛丝盒中藏。明朝结成玲珑网,试比阿谁称巧娘。“第二天观看织网情形,如果又圆又密就是巧兆啦。

现在,人们不在七夕拜月,乞巧兆了,而是品七夕佳果,赏月。许多人放飞孔明灯让起飞,还有些天文爱好者到了七夕夜晚组织了一次”星空畅想“论坛,望星空,探奥秘。再有些人,更是隆重,他们将在七夕晚上重演“重阳宫里月老作证,鹊桥大会仙女牛郎。(结伴)”

古代和现代的七夕,虽然方式不一样,但这种浓郁的文化气息将永远流传!

所谓人生,其实像天上的云彩,变幻无常,又聚散无常!随她像云,随她成雨,随她与另一片云彩交融,相聚的时候付出我们的真心实意,分别的时候保留我们的祝福与慈悲!

人生就像一片云。亲情、爱情、友情,待你参悟了人生不过是一片云时,才发现爱是云中的那一片华彩;而无论何时无论两人个的“七夕”还是一人的时光,它都存在着,并且与回忆一同温暖你的生命。

无论世事多么繁杂与凌乱,为自己的心造一所房子,在那里喝一杯茶,做一会冥想,才有充足的爱给周围的世界!而在“七夕”这个中国人传统的“情人节”,就请大声地表达爱,大声地祝福爱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4:七夕节要吃巧果

全文共 274 字

+ 加入清单

七夕节巧果。在我国很多地方,现在也流传着七夕吃巧果的习俗,巧果又名“乞巧果子”,款式极多。主要的材料是油面糖蜜。北方的巧果叫做“巧饽饽”,通常是用模子刻出来的,做成既可观赏又能食用的小面食。这东西多半都呈几何图形的,上面还有各种很精美的吉祥图案花纹。放铁锅中烙熟以后,用红线绳加了秸草支撑着串起来,下头缀上一点彩色穗子。有十几个巧果弄成一串,挂在墙壁间或者小孩的脖子上,作为装饰品或是零食。据说吃了这样的巧果,孩子们就心灵手巧了。而在南方,巧果却是油炸的,将糖、面粉、芝麻等材料和匀后,擀成薄片切成长方块,放入油锅里炸成金黄色,放凉后即可食用。

展开阅读全文

篇5:七夕节吃什么

全文共 242 字

+ 加入清单

七夕“拜织女”是少女、少妇们的大事。祭拜供品包括茶、酒、新鲜水果等,五子(桂圆、红枣、榛子、花生、瓜子)更是少不了,焚香礼拜默默祷告后,这些供品也就成了她们宵夜的食物。五子的药用价值很高。桂圆有开胃益气、养血健脾、补心安神、补虚长智之功效;红枣味甘、性温,能补中益气、养血生津;榛子有“坚果之王”的美称,《开宝本草》说它“主益气力,宽肠胃,令人不饥,健行”;花生滋养补益,有助于延年益寿,所以民间又称之为“长生果”;瓜子据《本草纲目》及各大中药辞典记载,具有清肺化痰、润肠通便等功效。

展开阅读全文

篇6:七夕节的古诗名言

全文共 1124 字

+ 加入清单

天上人间,岁岁年年,今宵团圆,唯愿永远。小编收集了七夕节古诗名言,欢迎阅读。

1、《七夕》

杨璞

未会牵牛意若何,须邀织女弄金梭。

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已多。

2、《七夕》

权德舆

今日云骈渡鹊桥,应非脉脉与迢迢。

家人竟喜开妆镜,月下穿针拜九宵。

3、《七夕》

崔涂

年年七夕渡瑶轩,谁道秋期有泪痕。

自是人间一周岁,何妨天上只黄昏。

4、《鹊桥仙》

卢炳

馀霞散绮,明河翻雪。隐隐鹊桥初结。

牛郎织女两逢迎,胜却、人间欢悦。

一宵相会,经年离别。此语真成浪说。

细思怎得似嫦娥,解独宿、广寒宫阙。

5、《七夕》

徐凝

一道鹊桥横渺渺,千声玉佩过玲玲。

别离还有经年客,怅望不如河鼓星。

6、《七夕》

清江

七夕景迢迢,相逢只一宵。

月为开帐烛,云作渡河桥。

映水金冠动,当风玉佩摇。

惟愁更漏促,离别在明朝。

7、《七夕》

乐府诗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8、《七夕》

曹松

牛女相期七夕秋,相逢俱喜鹊横流。

彤云缥缈回金辂,明月婵娟挂玉钩。

燕羽几曾添别恨,花容终不更含羞。

更残便是分襟处,晓箭东来射翠楼。

9、《鹊桥仙》

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

银汉迢迢暗渡。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

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10、《七夕赋咏成篇》

许敬宗

一年抱怨嗟长别,七夕含态始言归。

飘飘罗袜光天步,灼灼新妆鉴月辉。

情催巧笑开星靥,不惜呈露解云衣。

所叹却随更漏尽,掩泣还弄昨宵机。

11、《辛未七夕》

(唐)李商隐

恐是仙家好离别,故教迢递作佳期。

由来碧落银河畔,可要金风玉露时。

清漏渐移相望久,微云未接归来迟。

岂能无意酬乌鹊,惟与蜘蛛乞巧丝。

12、《古诗十九首之一》

汉·佚名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摸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13、《七夕》

后唐·杨璞

未会牵牛意若何,须邀织女弄金梭。

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已多。

14、《七夕》

唐·权德舆

今日云骈渡鹊桥,应非脉脉与迢迢。

家人竟喜开妆镜,月下穿针拜九宵。

15、《七夕》

唐·徐凝

一道鹊桥横渺渺,千声玉佩过玲玲。

别离还有经年客,怅望不如河鼓星。

16、《鹊桥仙》

宋·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17、《七夕醉答君东》

明·汤显祖

玉名堂开春翠屏,新词传唱、《牡丹亭》。

伤心拍遍无人会,自掐檀痕教小伶。

18、《韩庄闸舟中七夕》

清·姚燮

木兰桨子藕花乡,唱罢厅红晚气凉。

烟外柳丝湖外水,山眉澹碧月眉黄。

19、《七夕》

唐·杜甫

牵牛在河西,织女处河东。

万古永相望,七夕谁见同。

展开阅读全文

篇7:七夕节吃什么

全文共 416 字

+ 加入清单

手巧的女子,还会捏塑出各种与七夕传说有关的花样。此外,乞巧时用的瓜果也可多种变化。或将瓜果雕成奇花异鸟,或在瓜皮表面浮雕图案,称为“花瓜” 。

巧果及花瓜是最普通的七夕食品。而在历史上各朝代则另有不同的食俗。例如魏朝流行于七月七日设汤饼。唐朝的节日食品包括七月七日进斫饼,并订七月七日为晒书节,三省六部以下,各赐金若干,以备宴席之用,称为“晒书会”。七夕同时也是适宜配药的日子。据说一种以松柏为药材的秘方,这种神奇的药丸以七月七日的露水调配合成,服一丸可延长十年的寿命,服二丸可延二十年。此外,还有饵松实、服柏子、折荷叶等,均号称为长生不老的仙药。比较实用的药方有晒槐汁治痔,煎苦瓜治眼,摘瓜蒂治下痢等等不一而足。其功效如何,就只有试过的人才知道了。如今浙江的杭州、宁波、温州等地,在七夕这一天,人们还会用面粉制作各种小型物品,放到油锅里煎炸后称“巧果”。晚上还会在打扫干净的庭院里,摆上巧果、莲蓬、白藕、红菱等,家中亲友围坐在一起。

展开阅读全文

篇8:七夕节吃什么

全文共 332 字

+ 加入清单

另外这一天有面的习俗,这一天往往跟中国的24节气以外的三个杂节气,一个杂节气就是三伏,还有一个是暑九,还有一个南方的雷雨。大家都知道头伏饺子,二伏面。而且吃面意味着挑寿,面挑得越高,人就越长寿。还有为织女摆贡。

面条可以做,抻面最好,它象征着巧,而且象征你以后的性格能屈能伸,特别是能男孩子抻面或者给丈夫抻面,而且具有韧性,说明你出去做人也要有韧性,你的事业才能够成功。丈夫的夫本来就是天字出头叫夫,丈夫为天,妻子为地,面抻出头上,天就为夫,就可以闯出一番事业。另外闯荡出来,还要祝福婆婆公公健康长寿。

过去有的地方包饺子放钱,或放针,挺危险的。放针,就是乞巧。所以吃饺子从上边的花边咬起,吃的还要比较仔细,到后面针往往在面最底层。今后也不主张这样,终究还是有危险。

展开阅读全文

篇9:七夕节吃什么?

全文共 243 字

+ 加入清单

以巧果最为出名。巧果又名“乞巧果子”,款式极多。主要的材料是油、面、糖、蜜。《东京梦华录》中称之为“笑厌儿”、“果食花样”,图样则有捺香、方胜等。宋朝时,街市上已有七夕巧果出售,巧果的做法是:先将白糖放在锅中熔为糖浆,然后和入面粉、芝麻,拌匀后摊在案上捍薄,晾凉后用刀切为长方块,最后折为梭形巧果胚,入油炸至金黄即成。手巧的女子,还会捏塑出各种与七夕传说有关的花样。

直到今日,七夕仍是一个富有浪漫色彩传统节日。但不少习俗活动已弱化或消失,惟有象征忠贞爱情的牛郎织女的传说,一直流传民间。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