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开学第一课英雄故事作文经典20篇

浏览

1324

作文

206

篇1:关于勇敢的名人故事一:林海斗匪的孤胆英雄

全文共 2250 字

+ 加入清单

“天王盖地虎,宝塔镇河妖。”听到这句台词,人们的脑海里立刻就会出现一浓眉大眼、蓄着络腮胡子、手持驳壳枪的好汉——杨子荣。杨子荣在中国可是个家喻户晓的大英雄,人们通过由小说《林海雪原》改编成的电影、京剧,认识了这位在东北剿匪战斗中屡建奇功的特级侦察英雄。

不过,这位大英雄刚刚参军时,仅仅是个炊事班的火头兵。杨子荣原名杨宗贵,他的父亲是个泥瓦匠,母亲是个普通的农家妇女。虽然父母一年到头努力干活,但杨子荣一家还是常常吃不饱饭。杨子荣从14岁起,就到缫丝厂做童工,用自己的双手挣钱,补贴家用。后来,小杨子荣还到码头上当过搬运工,到鸭绿江边当过船工,到鞍山矿区当过矿工。杨子荣从小就饱受欺凌,但养成了不畏强暴的性格。他在矿区工作时,有一次,看到日本监工毒打自己的工友,他气愤不过,一把夺过监工的皮鞭,狠狠地打了日本监工一顿,然后逃出了矿山。已经长大成人的杨子荣逃回家后,毅然参加了村里的民兵组织,打击日伪军。日本投降后,杨子荣参加了东北人民自卫军。报名的时候,杨子荣因为从小敬佩《三国演义》、《水浒传》里的英雄好汉,就把自己的名字“杨宗贵”改为“杨子荣”。不过,杨子荣因为参军时年龄太大,结果被安排到炊事班当了一名炊事员,手里没拿上枪,却拿上了烧火棍。

当时,杨子荣所在的部队在牡丹江一带消灭土匪武装,杨子荣经常借着往阵地送饭的机会,和战友们并肩战斗。有一次,一名班长在战斗中负了重伤,连长一时找不到替代的人选,就让杨子荣担任班长。当上班长的杨子荣,很快在战斗中发挥出了自己的组织才能。

有一次,杨子荣所在的部队攻打杏树底村,村里有从各处逃窜来的土匪400多人。杨子荣虽然带着战友们进攻了多次,但敌人躲在屋子里,火力又猛,因此始终没有攻下来。上级命令部队炮火增援后,村子里又传来了妇女儿童的哭喊声。杨子荣听在耳朵里,急在心里,如果这样用炮打下去,就算把土匪消灭光了,老百姓同样也会遭受损失。于是,杨子荣向指挥部请示,要求独自到土匪群中去劝降敌人。

炮火暂停后,杨子荣挥着白毛巾进了村。土匪们一开始把杨子荣绑了起来,打算杀害他。杨子荣用以前学会的黑话与土匪对话,向他们解说我军的俘虏政策。当时,村里的土匪头目分成两派,许大虎、王洪宾这两个土匪头子是从别的地方逃过来的,而郭春富、康祥斌这两个土匪头子的家就在杏树底村。许、王二人叫嚣着谁投降就枪毙谁,郭、康二人因家在本村,不能不顾村里乡亲们的死活,经杨子荣一番劝说,有了投降的意思。杨子荣乘机做工作,终于劝降成功,土匪们纷纷把枪扔到了地上。就这样,杨子荣“单刀赴会”,一人劝降四百土匪的消息,成了部队里的特大新闻。

杨子荣立功后,部队首长决定让杨子荣到团里做侦察工作,并担任团侦察班班长。杨子荣利用以前与土匪打过交道的经验,经常孤身一人化装侦察。他出门时经常穿着皮袄,戴着皮帽子,说话做事匪里匪气的,像个土匪的样子,因此骗过了不少不知情的战友和家乡人。又因为保密的需要,杨子荣不能给家里人写信,于是他的家乡人误以为杨子荣真的当了土匪。

在杨子荣的战斗生涯中,像“单刀赴会”这样的传奇故事不知发生过多少起。有一次,杨子荣去绥芬河侦察敌情,回来时路过一个森林小屋,发现有土匪在里面说话。杨子荣悄悄摸近小屋,在门旁突然大声喊:“不许动!我们是民主联军,你们被包围了,缴枪不杀!”接着又喊:“一班堵房后!二班准备好手榴弹,不出来就往里扔!三班跟我来,准备抓活的!”屋里的敌人连忙大叫:“别扔手榴弹!我们投降!”杨子荣命令敌人先把枪扔出来,再一个一个脸朝地爬出来。杨子荣解下爬出来的土匪的绑腿,把他们一个个都绑起来,一起带回了团部。

杨子荣智擒“座山雕”的真实经历,比电影里的故事还要精彩。当时,“座山雕”张乐山带着身边的铁杆手下,隐蔽在深山老林里,并经常出山,抢劫百姓财物,杀害人民干部。于是,杨子荣带领五名侦察员,化装成土匪的样子,进山搜寻“座山雕”的老窝。

杨子荣带着战友们在深山老林里转了好几天,找到了一个叫蛤蟆塘的地方,发现一座工棚里住着十几个人,这些人从外表看很像伐木工人,但杨子荣觉得这些“伐木工人”有点不同寻常。于是,他试探着用土匪的手势和黑话与对方交流,意思是自己走投无路,想投奔“座山雕”。这时,一个工头和杨子荣搭上了话,他给了杨子荣一把锯子、一把斧子、一把小铁锹和一个盛着半桶苞米面的小铁桶,并把杨子荣等人带到20里外的一个空的工棚里,让他们等消息。

杨子荣等人在工棚里住了两三天,把苞米面都吃光了,可土匪一点消息都没有。

正当他们着急时,那个工头又来了。这次他带杨子荣与两个陌生人见了面。那两个陌生人一见杨子荣就用大段的黑话来考验他,杨子荣沉着冷静,对答如流,对方这才表示,他们是“座山雕”的副官和连长,同意收杨子荣等人上山入伙。

当“座山雕”的手下跟着杨子荣来到工棚,准备带大家上山时,杨子荣让战友把两个土匪给绑了,并骗他们说,不知道他们是不是真的自己人,等到了山上就放了他们。两个土匪信以为真,心想对方人少,他们山上的人多,也不怕出事,就一路带着他们往山上走。“座山雕”在上山的路上设了三道哨卡,杨子荣和战友们每过一道哨卡,就顺手牵羊把站岗的土匪都绑了,一起押上山。到了“座山雕”的老巢后,杨子荣立刻带着两个战士冲进了棚子,里面的土匪还没弄清是怎么回事,杨子荣的枪就对准了他们。棚子里一共有七个土匪,其中一个白头发、黑脸庞、长着一个鹰钩鼻子、留着一把山羊胡子的瘦小老头就是臭名昭著的“座山雕”。杨子荣不费一枪一弹,就活捉了阴险狡猾的“座山雕”和他手下的十三个土匪。

展开阅读全文

篇2:英雄人物的故事的作文

全文共 408 字

+ 加入清单

邱少云,1952年10月,所在部队担负攻击金化以西“联合国军”前哨阵地391高地。为缩短进攻距离,便于突然发起攻击,11日夜,部队组织500余人在敌阵地前沿的草丛中潜伏。

12日12时左右,美军盲目发射燃烧弹,其中一发落在他潜伏点附近,草丛立即燃烧起来,火势迅速蔓延到他身上。邱少云身后就是一条水沟,只要他后退几步,就势一翻,就可在泥水里将火苗扑灭。但为了不暴露目标,确保全体潜伏人员的安全和攻击任务的完成,他放弃自救,咬紧牙关,任凭烈火烧焦头发和皮肉,坚持30多分钟,直至壮烈牺牲。实践了他在入党申请书中所写:“为了世界革命,为了战斗的胜利,我愿意献出自己的一切!”的钢铁誓言。

战后,所在部队党委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并追授“模范青年团员”称号。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给他追记特等功,追授他“一级英雄”称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追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抗日英雄谢传兴的故事

全文共 1319 字

+ 加入清单

因为是穷人家的孩子,谢传兴没能上学读书,每天放牛时,就偷偷到学校听先生们讲课。久而久之,谢传兴懂得了一些做人做事的道理,教书先生也渐渐对这个小伙子有了好感。“一天下午,刘先生问我叫什么,我告诉他说‘我姓谢,母亲是在逃难时一个山洞里生下的我,所以我没有大名,只有小名叫山’。他沉思片刻后说‘我给你取名叫谢传兴,好吗?’我当时高兴极了,又蹦又跳的。”谢传兴回忆说。

1942年,谢传兴15岁,刘先生见小伙子忠厚、老实,就让他帮忙送情报。由于好奇,谢传兴问是什么情报?刘先生严肃地说:“不该问的不要问,情报比命更重要,弄不好是要掉脑袋的,只要安全送到对方就行了。”最后告知了相互的接头暗号:双方以各自的姓分解成的名字(如胡字为古月,谢字为言身寸)对接。

谢传兴以卖柴作为掩护,把情报装在猪尿泡(一节洗干净的猪肠子)里,然后藏在一根粗柴的缝里。从石岩寺到胡集街上有35里路程,要经过日本鬼子和伪军把守的黄土包、大浴口和胡集街头3道关卡。过黄土包关卡时,一鬼子用“三八大盖”顶住谢传兴的胸口问道:“你的什么的干活?”“太军,我的卖柴的干活。”谢传兴机智地答道。“我那时面黄肌瘦、皮包骨,黑得像炭一样,身上穿得破烂,一双布鞋没有后跟,脚趾都露在外面。旁边一翻译见状,扒光我的脏衣服,进行检查。我人小胆子大,不惊不慌。那翻译在鬼子耳边嘀咕几句后说‘你快快的开路开路。’翻译还给我写了一张‘已检查’的纸条。此后,这纸条成了我每次过关卡的‘通行证’。”据谢传兴回忆说。

到了胡集街上,谢传兴问了好多家饮食店老板要不要“古月”柴,他们都摇头不要。谢传兴又来到一家做粑粑的门前问:“师傅,你要古月柴么?”店家说只要“言身寸”。在收柴时,谢传兴示意了一下眼色,店家老伴当然也是心知肚明,给了谢传兴两个“粑粑”充饥。并说:“你等会,我去去就来。”不一会儿,店家老板把一张纸条塞给了谢传兴,再三嘱咐要安全交给刘先生。后来,谢传兴知道了做粑粑的人姓“胡”,每次接到他送的情报后,就马上转送到街上一开药铺的老板,而他们都是新四军抗日地下党单线联络的交通员和管胡集、王家集、转头湾3个镇的交通总站站长。

为了以防敌人的检查,谢传兴也是经常变换藏情报的方式。有时藏在鞋帮里,有时藏在打湿了的衣领里或斗笠里。敌人见谢传兴经常挑柴去赶集,也就放松了提防,检查也不像刚开始时那么严了。

1943年,春节临近的一天,学堂的邱先生交给了谢传兴一项特殊任务:要护送一位先生到王家集找一个人。先生是生意人模样的打扮,骑在驴子上,而谢传兴就牵着驴子前行。当走到夏家河日伪关卡时,敌人要检查,那先生就说:“太军、老总,我们是到宜城做生意进盐货去的。”并从身上拿出一张经商的手续,鬼子看后又搜查了两人的全身,没发现什么疑点就放行了。“我们刚跨进一农家大门,就听先生喊了对方一声‘王书记’。原来,我护送的先生叫许超,是北山区委书记,是专程去跟王全国(襄西特委书记)汇报工作的。”谢传兴激动地说,“第二天,我们没有走原路,而是改走大浴口,顺利回到了北山抗日根据地。”

从1942年一直到日寇投降,3年时间里,谢传兴护送新四军抗日情报人员和情报达35次之多,并且做到了“保密无误”,为抗日战争出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开学第一课贺捷生的故事

全文共 4351 字

+ 加入清单

春节进入倒计时,窗台上的那两盆绿色植物,也像约好追赶那个日子似的,在噌噌地长。它们青葱,鲜嫩,静若处子,阳光透过玻璃照进来,修长而又紧密簇拥的叶片,翡翠般晶莹,就像一束束绿色的光,从清水卵石间洁白的根茎中射出来。早晨醒来,看见它们比昨天又长高了,长茂盛了,我总会情不自禁地问候一声:你好,水仙花。

其实,我是在问候一个人,一个藏在远方的人。

这个人知道我喜欢水仙花,每年都给我寄这些状如洋葱头的花种来,整整寄一麻袋。渐渐的,我的朋友们,比如每天伏案写作的张抗抗,就像生物钟似的,每到春节前差不多的日子,就会准备好精美而雅致的花盆,等着我打电话过去,告诉她花种到了。但那个藏在远方每年给我寄花种的人,却从来不留地址,都是先捎给他在北京的某个客户,再通知我派人派车去取回来。我至今不知道这一麻袋的水仙花种,是坐飞机来的,还是坐火车或近几年才有的高铁来的。

和他偶尔见过的一面,过去34年了。记得是1981年初冬,当时我老伴李振军同志还精力旺盛,活得丰富多彩,他除去担任部队政治部领导外,还酷爱书法和花草,算个书法家吧,上上下下结识许多具有同样情趣的朋友。一天,他接到彭冲同志的夫人骆平大姐打来的电话,说彭冲同志和她共同的故乡福建漳州在中山公园举办水仙花展览,邀我们一块去看水仙花。骆平大姐老资格了,比我出生还早一年参加革命,人们不知道的是,这个在风雨中奔走一生的妇联老同志,还是个老到的水仙雕刻师。我们当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从香山坐上车直奔中山公园,按约定在水仙展厅与彭冲同志和骆大姐会面。

骆大姐把故乡来北京举办水仙花展览的一个行家介绍给我们,说他是某某花木公司的经理,姓朱,叫朱江兴,水仙培植和雕刻远近闻名。站在面前的朱师傅,不到30岁,典型的南方中等个,唇上一溜忙得没来得及刮去的小胡须,说话闽地口音很重。我和他握手,他先在衣服上擦了擦,再慌忙伸出来,满是老茧的手又大又有力。“不敢当,不敢当。”骆大姐话未说完,朱师傅局促地说,他是个农民,地地道道的放牛娃出身,没有文化,小学都没有毕业。这是改革开放农民刚刚进城的年代,许多人羞于说自己是农民,朱师傅却唯恐别人不知道他是种地的,这种与土地相称的憨厚与诚实,让我感到亲切。说话间,他把我们领到一张台子前,边说边雕起水仙花来。他说,养水仙看似简单,但要把它们侍弄好,养成漂亮的盆景,在该开花的时候开花,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水仙花生长的关键在雕工,在雕刻的力度和部位,比如你想让它往左边长,在葱头的左边雕一刀;你想让它往右边长,在葱头的右边雕一刀。不然,它们会一直往上长,最终养成一盆蒜苗,开不出几朵花不说,而且绝不会在你想让它开花的时候开。但是,雕刻又必须把握好深浅,雕深了会伤了主干,雕浅了不起作用。如此讲解和演示一番,他把刚雕过的水仙送给我们。我收下水仙,要给他钱,他像被火烫了似地慌忙推辞。说能把首长们请来观赏,是彭书记和骆大姐给他的天大的面子。我觉得不给钱不妥,怎么能占农民兄弟的便宜呢?正在推让中,骆大姐说,水仙花是朱师傅诚心要送的,钱他肯定不收。李主任不是写书法吗?笔墨都备好了,给他题幅字吧。我老伴说那好,当场为他写了副对联。他看着对联上的字,不敢评论,一个劲地说好好好。临别的时候,当着彭冲同志和骆大姐的面,他说:贺大姐喜欢水仙,我以后年年给你寄。当然,当时他就这么一说,我也就这么一听,谁会把这种即兴说的客套话当真呢?

那年春节,我家是在满屋子飘浮着沁人心脾的清香中度过的。我们住部队制式房子,装修非常简单,也没有像样的家具,朱师傅送的水仙花摆在会客室最显眼的地方,长得特别鲜亮,欣欣向荣的叶片,如同炉火纯青的水墨画家画出来的,浓淡相宜,每一片绿叶都伸展在恰到好处的位置;冰清玉洁的花,一团团,一簇簇,繁盛而不拥挤,像谦谦君子,与碧绿的叶子相得益彰。家里有了这盆花,平静的生活便有了主题,有了亮色。走在路上,都感到身上飘着一股香味。

我就是从那年开始养水仙花的。我喜欢它们的淡雅,它们的矜持,它们的不事喧哗,甘于寂寞。爱屋及乌,我当然也希望自己具有它们那样的品格,那样的高雅。之后30多年,每当春节到来前,我都要养几盆,放在窗台上、茶几上。这几乎成了一种精神寄托,一种虔诚的念想。这30多年,我们的国家和每个人,都发生了巨大变化,经历了许多事情。我们当年同去中山公园看水仙花展览的4个人,如今只剩下我还活在世上,也到了80岁了。

今年再次收到朱师傅捎来的花种,我感慰莫名,唏嘘不迭,心里想,30多年过去,当年从漳州带着清纯的水仙花走进北京的朱师傅,也该岁满花甲,步入老人的行列了吧?难得他一诺千金,在长达30多年的岁月中,年年如期给我寄水仙花种,而且每次都寄一麻袋来,而且从来不留通讯地址。你想,一个老实巴交的农民,在30多年前随口说一句话,竟如此郑重地记在心里,如此信守自己的名誉,这是一件多么温馨动人的事!

就因为年年给我寄水仙花,我同朱师傅有了时断时续的电话和短信联系。内容无非是:“贺大姐,花种捎来了,请去某某地方找某某领。”“朱师傅,花种收到了,请告诉我你的通讯地址。”蹊跷的是,电话或短信每每到此,他都有意无意绕开了,有时推说客户来了,下次再说,有时干脆像一条鱼,刚一冒头便沉进深海,等来年再冒出来。我明白,他还像当年那样害怕我给他付钱,或回赠他什么礼物。在他看来,自家苗圃培植的水仙花,每年给看望过他的人捎几蔸过去,表达的是他的心意,就像城里的人每年给朋友寄贺卡,只说明他依然记得对方,想着对方;如果用它们换取礼尚往来,就不厚道了。

有时候,我们也在电话里说点别的。比如,我会问他家里的日子过得好不好?经营花木压力大不大?需要不需要我为他做点什么?他总是说家里好,公司也好,什么都不需要。虽然他开的是家族公司,但兄弟妹妹都听他的,没有别人家常遇到的那些糟心事。

后来,从零零星星的消息中,我寻章摘句,基本复原了他的人生履历:朱师傅的家乡漳州市龙海县九湖镇长福村,素有种花卖花的传统,但经过我们都知道的几十年折腾,这门传统产业完全荒芜了。政府允许种花卖花后,在老父亲的带领下,他家重操旧业,五兄妹在自家的五分自留地里种起了四季橘、扶桑、三角梅、茉莉和榕树等花木。排行老三的朱师傅因性情温和,苦累无怨,又能诚实待人,便由他挑着去漳州城里卖。漳州的街街巷巷走遍了,他便壮着胆子,坐上火车,把花弄到厦门去卖,福州去卖。渐渐的,他家的花,进了上海,进了北京。进的还不只是寻常百姓家,而是亚运村和人民大会堂这样的国家圣殿。1981年来中山公园参加花展的时候,他已经像模像样地办起了名为“万兴园艺”的家庭公司。尊逐渐年老的父亲为经理,他当副经理和法人代表。他看准的事,承揽的业务,无论赚钱还是倒贴,兄妹们从无怨言。几年过去,村子里家家经营花木,原本的长福村改为由陆定一同志题名的“百花村”。在竖起巨大牌匾的同时,开满鲜花的村庄也成了漳州花木交易的集散地。但村庄兴旺了,竞争也激烈了。这时,又是他让这个面临挑战的家转危为安:那一年,他随团去东南亚考察,发现一种叫海枣的树种,很适合国内老百姓家的门前屋后栽种,还可以当美化城市的绿化树,当即买了种子回来繁殖。此举让他的家族公司异军突起,直到今天,他培植的海枣树仍然畅销不衰。朱师傅对花木的热爱,还体现在他特别能开拓花的种类。很长一段时间,国内市场的鲜切花配叶品种异常单调,只有满天星一枝独秀,他试着把铁树、针葵、肾蕨引入配叶种类,结果大受欢迎。更神奇的是,有一次,他无意中发现村子野地里生长的一种排骨草,有用来做鲜切花配叶的前景,便一蔸蔸挖回来,在公司的苗圃里进行驯化,最终得到北京、天津、上海等大城市商家的认可。1990年,他家独自出产的这个排骨草鲜切花配叶,被亚运会列为指定产品。

许多年后,朱师傅的家族公司兴旺发达,拥有员工100多人,承租了800多亩土地辟为花木生产基地,构建塑料大棚4万平方米,与北京、上海、天津、广州的上百家花木公司建立了业务往来,产品外销10多个国家和地区。而且,作为固定资产,在他们的花木基地,还存有400亩4万多棵海枣大苗。朱师傅自己,更是获得了无数的荣誉。最风光的,是被推举为百花村的党支部书记、漳州市花卉协会会长。

最让我惊讶和佩服的是,由朱师傅作为主心骨支撑的家族公司,30多年不离不散,堪称奇迹。我们知道,产业搞大了,账上有了大把的钱,别说朋友合伙开的公司,即使父母创下的家业,最后闹得兄弟分家、反目成仇的,也屡见不鲜。能共患难不能共富贵,好像是我们这个民族挥之不去的陋习。在漳州花木界名声响亮的朱师傅家却不这样。我推算过,农村人日晒雨淋,夜以继日,排行老三的朱师傅都60多岁了,他劳累了大半生的大哥和二哥,早该是白发苍苍的老人了。比他小几岁的四弟和33岁才结婚但从未离家的妹妹,也都年过半百了。问题是,他们都有自己的妻子或丈夫,自己已经成家或正要成家的孩子,就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矛盾吗?但五兄妹情深义长,没有任何人提分家。拥有20多口人的这个大家族,依然在一栋房子里住,在一张桌子上吃饭。在公司,老大老二和四弟各管一摊,都对当家的朱师傅负责。在家里,由妹妹朱红枣任总管,不管哥嫂还是弟媳,都得听她的。饭由谁做呢?四个媳妇轮流做,一人一个星期。她们不光要负责家人的一日三餐,还要给工人们准备饭菜。四个女人谁病了,谁临时进城办点个人的事,另外三人自动补缺。客户随时上门来拉货,遇上吃饭的时候,有劳动能力的都会放下碗筷去忙碌。因此,家里长年开流水席。听说,有人依据现代企业的管理经验,建议他们也追赶潮流,在家人中设立股份制。五兄妹没有一个赞同,说兄弟如手指,一搞那个股份制,就分你我他了,一个家也就散了。

听到这些消息,我为朱师傅和他们的家族公司感到由衷的高兴。现在说到农民,说到农民的家族企业,就说他们观念落后,没有现代意识;都希望他们做大,做强,做到城里去,做到世界上去。为什么不能遵照他们自己的意愿,在本乡本土,全家人和和睦睦地经营下去,传承下去呢?要知道,家和万事兴,是中国传统伦理道德中的一种最高境界。就像朱师傅说的,家和了,事兴了,还有什么可求的?

春节前,我托朋友给朱师傅打电话,告诉他今年捎来的水仙花种又收到了,并再次提醒他,我现在还没有他的联系地址。这次,他爽快地给了地址。原来,他在报纸上看到我出版了一本新书,还得了好几个文学奖。他对我的朋友说,可不可以请贺大姐也给他寄一本书?而且希望我在送给他的书里,签上名字。

哦,这个再也不在远方藏着的人,这个几十年就像他培育的水仙花那样谦卑,那样保持着清水洗尘本色的人,他对我的要求,是这样的朴素,这样的轻微!正因为这样,在寄给他的那本书上,我不仅签了我的名字,还写下了我每天看到水仙花时的那句问候:

“你好,水仙花!”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小学生开学作文:狼和大象的故事

全文共 330 字

+ 加入清单

一只住在一个窝棚里。它从来不打扫窝棚,所以那个窝棚又破又脏,一碰就倒。

一天,一只大象从窝棚旁经过,那个窝棚就倒了。大象歉意地对狼说;“真对不起,我马上把它修好。大象立刻拿起锤子,钉子动起手来。叮叮叮,咚咚咚。过了不久,窝棚变得又干净又结实。

大象呼扇着耳朵走了,狼心想:“大象那么怕我,把我的窝棚搞坏了,我都没说什么,它倒动起手来帮我钉好,钉结实。。既然它那么怕我,我何不让它给我盖一座新房子!”

狼对大象说:“你给我站住。你把我唯一的家弄坏了,随便用钉子钉几下就完事了吗?你以为我是好欺负的,给我盖座新房子来。”

大象什么话也没说。它生气地走到狼面前,用它的鼻子把狼卷起来,扔到了土坑,把狼的家毁了,就走了。

小朋友,你们来评评理。看到底是狼做的对还是大象做的对?

展开阅读全文

篇6:2024开学第一课直播:英雄不朽

全文共 1217 字

+ 加入清单

CCTV2015开学第一课今年主题:英雄不朽

9月4日晚20:00,中央电视台一年一度的大型公益节目《开学第一课》正式开播。由于2015年恰逢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因此今年的《开学第一课》特以“英雄不朽”为主题,围绕“爱国”“勇敢”“团结”“自强”4个篇章,通过一个个英雄故事的真实讲述,让人们共同来缅怀那段难忘的历史。

据了解,自2008年起,教育部就和中央电视台密切合作,于每年新学年开学之际推出《开学第一课》。这一节目针对中小学生的特点而设计,靠他们喜欢的方式,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陶冶,有利于增强教育的针对性;每年都是针对当年最重要的事情选定节目内容,有利于增进教育的实效性。

如今,《开学第一课》已经陪伴全国中小学生一起度过了8个新学年。在本季节目中,第一篇章将重点呈现国歌的故事,由93岁的老艺术家秦怡老师登台讲述。秦怡老师不仅会用语言重现国歌中描写的真实战斗,还将透露自己与国歌之间的“特殊缘分”。此外,节目还邀请到了三十五位亲身经历了抗日战争的老人作为贵宾出席,他们当年以士兵、艺术家、儿童团员等各种身份走过那段岁月,而今最年轻的85岁,最年长的已有98岁。《开学第一课》将以“抢救式”的态度,尽最大可能地向这些英雄老人致敬。作文

2015年《开学第一课》视频直播地址:

http://www.eol.cn/html/g/2015kxdyk/

http://shaoer.cntv.cn/special/2015kxdyk/index.shtml

开学第一课的具体安排有5项活动:

1、举行升国旗仪式,在各级各类学校精心组织升国旗仪式,组织学生集体奏唱国歌,举行向国旗敬礼、在国旗下宣誓等仪式,开展在国旗下讲述抗战故事等活动。

2、开展主题党(团、队)日和班会活动,组织学生及时收看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实况,及时组织学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通过参观抗战主题纪念馆、瞻仰祭扫烈士墓、寻访抗战校友等形式,组织主题党日、团日、队日和班会活动。

3、组织学生及时收看以“英雄不朽”为主题的2015年《开学第一课》节目。

4、开展主题文化活动,组织观看优秀抗战题材影视剧、学唱经典抗战爱国歌曲、阅读优秀抗战图书,在具有抗战历史的学校组织开展诵读校训、传唱校歌等活动,组织抗战歌曲校园行、抗战征文比赛、抗战题材书画展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

5、组织网络传播活动,通过校园网、专题网站、论坛博客、微博微信、移动客户端等,组织开展网上纪念堂、虚拟献花、网络寄语祖国等网络传播活动,开展寻抗战老兵、晒抗战文物、访抗日根据地等网上活动,在网上高扬爱国主义主旋律,凝聚牢记历史、圆梦中华的网上正能量。

1.2015开学第一课观后感200字

2.2015开学第一课观后感500字(最新)

3.2015春季开学第一课:学安全、赞家风

4.2015开学第一课观后感作文

5.2015开学第一课观后感1000字

展开阅读全文

篇7:爱国小英雄故事六:少年游击队

全文共 314 字

+ 加入清单

1934年,红军长征离开了江西革命根据地,留下的赤卫队员们,在县苏维埃李主席的领导下,决定到山里去坚持游击斗争。李主席的儿子苏保和他的朋友虎崽、水生、金要、细妹、冬牙子都想跟赤卫队去打游击,但因年纪太小,李主席与李公公都不让他们去。天黑时,孩子们悄悄离家去找红军,但找了一天也没找到。一行人刚被李公公带回村边,白匪团长带领匪徒闯进了村子,屠杀了全村人,孩子们幼小的心灵埋下了为亲人报仇的种子。于是,一支红色少年游击队在山中的岩洞里成立了。他们勇敢、机智地夺枪支、贴标语,消灭了不少敌人。在一次战斗中,李主席不幸被捕。孩子们在李公公的领导下,混入靖卫团,巧妙地救出了李主席,并打死了白匪团长。红孩子们在血与火的洗礼中茁壮成长起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抗战英雄故事

全文共 256 字

+ 加入清单

抗日战争时期,生活在冀中白洋淀的小男孩张嘎与奶奶相依为命。为了掩护在他家养伤的八路军侦察连长钟亮,奶奶英勇地牺牲在日军的刺刀下,而钟亮也被敌人抓走了。为替奶奶报仇和救出老钟叔,嘎子历经艰辛,找到了八路军,当上了一名小侦察员……电影《小兵张嘎》讲述了一个小八路战斗成长的过程。

这部儿童军事题材影片,通过寓意丰富的细节安排和少年儿童所特有的心理活动的描写,真实自然地塑造了一个性格鲜明的少年英雄形象,影响了几代小观众。

这部影片荣获了1980年中国第2届少年儿童文艺创作一等奖。后来,小兵张嘎的故事又被改编成了电视剧。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开学第一课英雄不朽观看有感

全文共 620 字

+ 加入清单

开学第一课》描写了许多耳熟能详的英雄们的光荣事迹,他们为了民族的解放事业抛头颅,洒热血。被捕之后,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严刑拷打,面色不改,宁死不屈。这些英雄人物中,最让我感动的是坚贞不屈,傲骨凌霜的江竹筠。

江竹筠十岁的时候就到袜厂当了童工,后来到一所学校边工边读,抗日战争暴发后,就积极参加抗日救亡活动。1948年春,她的丈夫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她勇敢地接替了她丈夫的革命工作,6月因叛徒出卖而被捕。

在一次审讯中,特务拿来一把特制的四棱筷子,用力夹在江竹筠的几个手指间。大汗淋漓,疼痛难忍的江竹筠使尽全身力气喊道“你们可以整断我的手,杀我的头,要我说出组织,永远办不到!”几天后,江竹筠伤口未愈,特务分子又用竹筷子猛夹她的手指,看她还是不说,就残酷地把竹签子钉进她的指尖,竹签撕裂着血肉,可江竹筠斩钉截铁地喊道“竹签子是竹子做的,共产党的意志是用钢铁做的!”然后就疼痛地晕了过去。

为了让江姐开口。国民党军统用尽了老虎凳、辣椒水、吊索、带刺的钢鞭、撬杠、电刑等酷刑,简直到了惨绝人寰的地步,江姐被折磨的皮开肉绽,但她坚贞不屈,正义凛然,关键时刻守住了党的机密。

1949年11月14日,在重庆即将解放前夕,江竹筠被特务杀害于渣滓洞监狱,年仅29岁。

看到这里,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想到现实生活中,我们面临困难,总是没有足够的勇气,畏缩不前;面对诱惑,又意志不够坚定,犯下了种种错误。我们都应该向这位英雄“江姐”学习,什么事都要坚持,不能放弃。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小英雄雨来故事读后感500字

全文共 557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怀着敬佩的心情放下了《小英雄来》这本书。

《小英雄雨来》这本书的作者名叫管桦,出生于抗日战争年代。小时候亲眼目睹了只比他大几岁的儿童团团长带领着团员们掩护八路军交通员、为八路军送鸡毛信等等。后来,他根据这些事,写出了《小英雄雨来》这本书。

在《小英雄雨来》这本书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情节是雨来为了消灭警备队而英勇负伤的故事,在一次伏击战中,雨来被警备队抓住了。警备队队长把他交给了一个叫李四喜的人看管。后来,交通员李大叔装扮成了送柴送菜的村民,摸清了警备队内部的情况,并告诉了游击队队长杜绍英。最后,杜绍英带领着队员装扮成村民一起冲进了警备队内部,歼灭了警备队,救出了雨来。雨来也因此负了伤,他在八路军医院里养了半个多月的伤。伤好之后,他申请加入游击队,但可能是因为年龄小,被拒绝了。他没有灰心,后来又再次申请,终于被批准了,他成为了一名光荣的游击队员。

雨来拥有着坚强不屈、勇敢无畏的优良品质,交通员李大叔躲到地洞里之后,嘱咐雨来不要泄露他的位置,鬼子给他日本糖块他不要,给他金戒指他不接,不管鬼子如何诱惑、打骂他,他都没有说出李大叔的位置。真可谓是宁死不屈啊!

雨来不怕困难,保家卫国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小伙伴们,虽然战争年代已经远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还是应该向雨来学习,学习他坚强无畏、不怕流血牺牲的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革命英雄人物故事

全文共 453 字

+ 加入清单

读完了《革命英雄刘胡兰》这本书,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刘胡兰那坚贞不屈的革命意志,豪迈的英雄气概深深地打动了我。刘胡兰的一生是短暂的,但她的牺牲却重如泰山,她的英雄事迹世代相传,她的伟大形象永远留在我们心中。

刘胡兰是一位年仅十五岁的共产党员,因为叛徒的出卖,她被敌人抓捕。刘胡兰在敌人的严刑拷打、威逼利诱下不屈服、不动摇。敌人恼羞成怒,残忍地杀害了她,就这样,刘胡兰成了敌人的刀下英魂。她的视死如归深深感染了每一个人,毛主席亲笔为她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读完了这本书,我知道了现在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像刘胡兰、邱少云、黄继光那样的革命英雄们抛头颅,洒热血换回来的。他们为了赶走强盗,为了中华崛起,为了人民幸福安康,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他们宁死不屈、不怕牺牲的英勇气概,可歌可泣。

我们要学习刘胡兰姐姐勇敢、坚强的精神!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不低头,不退缩,勇敢向前。我们更应该好好珍惜眼前的幸福生活,严格要求自己,好好学习,长大后成为一个有出息的人,用我们的双手,我们的力量把我们的祖国建设的更加美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抗战英雄故事

全文共 228 字

+ 加入清单

1940年的一天晚上,杨靖宇带着十几名战士向濛江东边大森林进发,但不幸被叛徒告密,陷入了日寇的包围圈里,与敌人周旋五天以后还没突围,这时情况危急,杨靖宇果断的叫大家分开走。杨靖宇把战友安顿好后,把危险留给了自己,只身一人与敌人周旋了五天五夜。23日凌晨,杨靖宇不幸被敌人的坐探发现,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杨靖宇丝毫没有动摇,杨靖宇负了重伤,他毅然决定把最后一颗子弹留给自己,壮烈牺牲了。杨靖宇虽然倒下了,但他那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激励着优秀的中华儿女走向抗日前线。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关于刘胡兰的英雄故事100字

全文共 1155 字

+ 加入清单

刘胡兰,原名刘富兰,1932年10月8日出生于山西省文水县云周西村的一个中农家庭。母亲早亡,父亲刘景谦续娶胡文秀为妻。胡文秀将刘富兰名中的“富”字改为自己的姓氏“胡”,从此更名刘胡兰。继母积极投身于妇救会工作,并非常支持刘胡兰参加革命。

刘胡兰8岁上村小学,10岁起参加儿童团。1945年10月,刘胡兰参加了中共文水县委举办的“妇女干部训练班”。学习了一个多月,回村后她担任了村妇女救国会秘书。1946年5月,刘胡兰调任第五区“抗联”妇女干事;6月,刘胡兰被吸收为中共预备党员,并被调回云周西村领导当地的土改运动。

1946年秋,国民党军大举进攻解放区,文水县委决定留少数武工队坚持斗争,大批干部转移上山。当时,刘胡兰也接到转移通知,但她主动要求留下来坚持斗争。这位年仅14岁的女共产党员,在已成为敌区的家乡往来奔走,秘密发动群众,配合武工队打击敌人。

云周西村的反动村长石佩怀,为阎锡山军派粮派款、递送情报,成为当地一害。1946年12月的一天,刘胡兰配合武工队员将其处死。阎锡山匪军恼羞成怒,决定实施报复行动。1947年1月12日,阎军突然袭击云周西村,刘胡兰因叛徒告密而被捕。她镇静地把奶奶给的银戒指、八路军连长送的手绢和作为入党信物的万金油盒——三件宝贵的纪念品交给继母后,被气势汹汹的敌人带走。刘胡兰在威逼利诱面前不为所动,被带到铡刀前眼见匪军连铡了几个人,怒问一声:“我咋个死法?”匪军喝叫“一个样”后,她自己坦然躺在刀座上。刘胡兰牺牲时,尚未满15周岁。

毛泽东在指挥全国战局之余,为刘胡兰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刘胡兰是已知的中国共产党女烈士中年龄最小的一个。她凭着对人民的感情和对共产主义理想的坚定信念,在铡刀面前坚贞不屈,视死如归。这种表现,恰恰是共产党的革命教育深入千千万万农民心中的结果。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战争,从本质上讲是一场新型的农民战争,是用先进阶级的思想发动和武装千百万原来是小生产者的农民。刘胡兰作为一个14岁的农村少年便能加入共产党,这首先在于她从儿童团起就接受了党的教育,并看到党领导的土地改革给贫苦农民带来了根本利益。为了捍卫本阶级的利益,她能不贪财、不惧死,最后面对敌人的利诱,只回答说:“给我一个金人也不自白。”在刑场上,她又大呼:“怕死不当共产党。”当时,匪军曾从现场的群众中拉出几个人,要他们去打刘胡兰,但没有一个人动手,这也恰恰表现出当时党与群众的鱼水关系。

1947年3月26日,毛泽东为刘胡兰亲笔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那恰恰又是中共中央刚刚从延安撤退的8天后,毛泽东正决定离开陕北以游击方式同国民党军周旋。在此紧要关头,全党的领袖在指挥全国战局的百忙中,为一个年轻的女党员写下这样的文字,正有着激励全党和全体解放区人民去英勇奋斗以赢得战争胜利的寓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开学第一课作文:我和书的故事

全文共 745 字

+ 加入清单

书,是我的良师益友,是知识的海洋。而我就是一位名副其实的书迷。

那是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早上,我背着书包,手里抱着《鲁滨逊漂流记》兴致勃勃地走向车站。但车好像跟我作对似的,还是不来,我急了,沮丧地底下了头,看见了《鲁滨逊漂流记》这本书,不由暗暗自想:早上这么好的时间可不能白白浪费了,看看书吧。我打开这本书,看了几页,就爱不释手!不一会儿,车来了,我急忙上了车,找了个空位坐下来,继续在书的海洋里漫游。这本书的主人公名叫鲁滨逊,他机智勇敢,不怕困难,向死亡挑战,独自一人在荒岛上创造了奇迹。看着看着,我仿佛身临其境,看见了荒无人烟的孤岛,看见了鲁滨逊和野人决战,看见了忠心耿耿的星期五。。。。。书里的一切都是那么的吸引人,那么的惊险,刺激,它就像一根绳子,将我牢牢捆住,与外面的世界好像隔离了。汽车飞快地向前跑去,不知不觉,到站了,只见汽车发出声音:古彭大厦到了,请从后门下车。瞧我,还在那儿傻乎乎地看着来!司机见没有人下车,便关上车门,向下一站驶去。时间一分一秒的流逝了,我还是没有察觉,坐在位子上一动不动,直到一个紧急刹车,才把我从书里拉出来,我抬起头,朝四处望了望,心想:疑,这是哪儿?我问了问旁边的一位老奶奶:“奶奶,这是哪儿呀?”“到王府井啦.”她笑呵呵地说道,“啥,王府井?”我尖叫!说完便绝望的一屁股坐在了位子上,心情像折了翅的小鸟一样,迅速跌到了谷底。没办法,只好下了车,转车回去。到了学校,迎接我的是老师可怕的面孔,她把我狠骂一顿,骂得那叫一个很呀,唉。。。。。我可怜巴巴低下了头,再次看见了《鲁滨逊漂流记》这本书 ,这下,我又来了精神,不知不觉又回想起了书中的内容,心里感觉美滋滋的,像捡了个大便宜似的,竟“扑哧”地笑出了声,啊,死了,老师听见了。。。。。

这就是我和书的故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2024开学第一课观后感:女英雄刘胡兰

全文共 1113 字

+ 加入清单

她,年轻,漂亮,善良又勇敢,一本名叫《刘胡兰》书,让我认识了这个来自美丽山西的女英雄——刘胡兰。

刘胡兰生在一户普普通通的农家,家里人勤俭过日子,但这个平凡的家庭却铸造出了刘胡兰不平凡的一生。

胡兰想上学,但她那重男轻女的奶奶却是一千个不答应,一万个不赞成,好在后来村公所下了通知,所有适龄儿童都要上学,胡兰总算如了愿。

可好景不长,1940年以后,阎锡山暗中与日寇勾结,这样一来,日寇就抽出大批兵力向抗日根据地蚕食,同时实行“强化治安”。云周西村的环境一下子就变坏了,日军、伪军、汉奸、狗腿子,经常到村里清查户口,危害百姓,胡兰不能上学了只好在家里和奶奶学纺线,学做针线活儿。

刘胡兰以为抗日政权没有了,只能当亡国奴了,后来她才知道,抗日组织名义上没有了,实际上都转入了地下,她的好友金香、玉莲的家就是他们的落脚点,胡兰常到金香、玉莲家,日子久了,就和干部们熟悉了,经常听到他们说一些抗日的道理,于是她对抗战胜利也充满了信心,对共产党闹革命也有了一些认识。从他们口中还听到一些根据地军民不怕死,和敌人英勇战斗的动人事迹。

后来,胡兰不顾家人的阻挡,和金香、玉莲一起上了妇女训练学习班,取得了抗日干部的信任和肯定,当上了妇女干部。

在接下来的“纺棉花”和“做军鞋”的故事中,突出了胡兰热心、聪明、一丝不苟的好品质,同时,有一位骄傲自满的干部——石五则也浮出了水面。

紧接着,一大群的抗日伤兵来到村子里,其中有一个王连长,长了一身疥,胡兰不怕闲言碎语,隔三几天就去帮他洗衣服、抹药膏、烤疥疮。

日子一天天过去了,经过生死逃亡、斗争,胡兰不幸落入了敌人的魔掌里,卑鄙的日本人和狗汉奸,举行一场恐怖的“自白转生”就是逼迫共产党战士交待知道的一切,否则就会被乱棍打死,不管敌人怎么严刑逼供,胡兰就是什么也不说,仗势欺人的汉奸没办法了,只好杀鸡给猴看,把为抗日立下汗马功劳的石三槐和石六儿杀了,见胡兰还是不肯就范,就又杀了一些陈照德区长的亲属,而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因为那个以前勤劳的石五则!没错,他背叛了共产党,背叛了把他养育大的共产党!

敌人一把把胡兰推到了沾满烈士鲜血的铡刀上,还顺手抓了一把草扔到她脸上,问她到底投不投降,胡兰甩掉脸上的草,用大眼睛瞪着敌人,嘴角浮起一丝冷笑,敌人被激怒了,铡刀落下来了,鲜血像火山喷出来的岩浆,直冲云霄……

鲜血像一朵朵鲜红的小花,溅落到四方……

刘胡兰同志为新中国贡献了自己的青春年华,光荣牺牲了!

读到这里,我的心碎了,一位多么伟大的姑娘,为了祖国贡献出自己年轻的生命!

抗日战士知道后,来到了战士们死去的地方,报了一些血土,去攻击日军,为死去的人报仇,一番苦战,日军落荒而逃,战士们怀揣着云周西村的血土欣慰的倒下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抗战英雄故事

全文共 340 字

+ 加入清单

芦花村里有个叫雨来的男孩,他喜欢游泳,也喜欢读书。有一天,村里的李大叔急急忙忙地进了雨来家,挪开了水缸,跳进了缸下面的地洞。雨来将水缸挪回了原位,这时,鬼子也到了……

这是小说《雨来没有死》描述的一段情景。

雨来是抗日战争年代冀东少年儿童的一个缩影,这其中也包括小说作者管桦本人在内。管桦从小就和村里的儿童一起站岗放哨,给八路军送鸡毛信,上树瞭望,捕捉敌情。1940年,他离家奔赴抗日战场,长年转战南北。他参军以后,童年时代的情景常常浮现眼前。于是,他创作了以雨来为主人公的小说《雨来没有死》,发表在《晋察冀日报》上。

新中国成立后,教育部一位负责语文教科书的编审专程找到管桦,告知他的小说改名《小英雄雨来》被选进了语文课本。从此,小英雄雨来便成了整整一个时代全国少年儿童心目中的英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开学第一课心得体会英雄,为什么流血又流泪?

全文共 976 字

+ 加入清单

英雄流血流泪的事情对整个社会发展所带来的负能量是不可低估的。然而这种事情在现实社会中却屡屡出现,不仅伤了英雄的心,更伤了整个社会的“心”。这种令人伤心甚至气愤的事情如果不能得到有效地制止而任其蔓延的话,会使英雄心凉,人民叹息。那么,为什么在现实社会中会频繁发生这种咄咄怪事呢?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第一,法治思维缺失。在法律界有个重要的观点是程序正义优于结果正义,强调的是正义不仅要实现,而且更重要的是要用看得见的方式实现。而我们在过去的工作中,更多强调是动机和目的的正义性,特别是在遇到急难险重任务时,人们常常说的就是:“我只要结果”,“要不惜一切代价完成任务”,“只要不装自己的腰包,什么都不要怕”,等等。这样的话在现实中,在文学影视作品中,比比皆是,更关键的是人们把说这些话的人当作英雄来崇拜。法在哪里?党规党纪在哪里?恰恰没有引起足够重视,片面认为只要是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自己不贪不占,就没有任何问题,有了问题也是好心办坏事,也是英雄!法律规范、党规党纪只是对付坏人的。在这种情况下,过程若不透明就容易产生误解。

第二,缺少全面辩证看问题的思想方法。每个人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看问题,都是从自己得到的信息,用自己的价值观去认识问题,判断是非,得出的结论自然就千差万别。如在这次天津爆炸事故中牺牲的公安消防官兵,他们无疑是英雄,火灾就是命令,他们为了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不顾自己的生死冲入火场灭火,是当之无愧的英雄!但是,火灾现场是复杂的,情况又是瞬息万变的,不能要求我们的消防官兵运筹帷幄、神机妙算,是“全能战士”。所以,对英雄的求全责备,甚至出言不逊、横加指责的,都是缺乏冷静全面辩证看问题素养的表现,用老百姓的话讲,就是站着说话腰不疼。

第三,少数人缺少健康的心态。社会上有极少数人总是戴着有色眼镜看待一切,认为我们的社会是灰色的,无论什么事情,只要党和政府提倡赞扬的,他们总是横挑鼻子竖挑眼,总能找出毛病,对英雄更是如此。

为此,对让英雄流血又流泪的此类事件,我们不可掉以轻心,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要牢牢树立法治思维,努力改变传统的思维方式、工作方式,动机、目的正义性和程序的正义性并举;对极少数心态不健康、别有用心的人要坚决揭露其本质,让广大人民群众认清他们的本来面貌;全面宣传好英雄的光辉事迹,用英雄的正能量感召社会,以正压邪。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一则故事给我的启示开学作文

全文共 585 字

+ 加入清单

我听过这样一个寓言故事:兔子和乌龟赛跑,兔子嘲笑乌龟爬的慢,乌龟说,总有一天它会赢。兔子说,我们现在就开始比赛。乌龟拼命的爬,兔子认为比赛台轻松,它先打了个盹,自以为是的说很快就能追上乌龟。乌龟一刻不停的爬行,当兔子醒来的时候乌龟已经到达终点了。

这个寓言故事故事我们: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不管做什么都一样,学习也不例外。

记得有一次,数学要考试了。我拿到试卷一看,哎呀,这个简单极了!我便飞快的把试卷做完了,交给了老师。到了发试卷的那天,老师说:“这次考试大家考的不错,只是有个别同学粗心大意,考得不理想。”我听了老师的话,心想:老师说这次我们考的不错,那我没100分也应该有99、98分吧。正当我沉浸在自己的幻想中,同学把我的试卷发给我。我看了一眼试卷,93分,嗯,等等93分!我瞪了瞪眼睛,盯着那又大又红的93分。原来,老师说的粗心大意的同学是我啊!我像泄了气的皮球,无力的靠在椅子上,头低得不能在低了。

不仅这次考试,我平常写作业也是拖拖拉拉,一会在写作业,一会儿在休息,结果每次都很晚才写好。

经过了这些事情,我决定,以后要做一个谦虚又不半途而废的人。

不知不觉中,数学考试再次降临。这一次,我仔仔细细地看题目,认认真真地写试卷。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我考了一百分。

学习就是这样,只要你努力学习,就会取得高好成绩。如果你骄傲自满,便会退步。正所谓谦受益,满招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抗战英雄故事

全文共 1431 字

+ 加入清单

有"双枪黄八妹"雅号的她,在江浙一带组成抗日游击队,多番重创日本部队及击沉敌艇,日军虽千方百计但始终无法将这各响当当的传奇女子打败。

黄八妹原名黄翠云,原籍浙江平湖,一九0四年出生于江苏金山县黄家埭,父母共有子女十三人,她排行第八,故称"八妹"。她是家里唯一的女儿,从小就得父母兄长的宠爱,可是家境不好,因而幼年失学,父亲后因生计而从事私盐买卖。

金山与平湖是沿海县份,盛产鱼盐,该处也是江湖好汉出没之区,所以贩运私盐的都得有一手看家本领,黄八妹为应付生活环境练得一手好枪法。有一次,遭另一帮私盐贩子抢航道,黄八妹被迫火拼,在寡众悬殊下,幸赖她一轮左右兼施的快枪才反败为胜。"双枪黄八妹"的雅号因此在江湖上崛起,在太湖一带成为响当当的人物。

日军于一九三七年底席卷江浙边境一带,黄八妹的家乡亦告沦陷。那时,黄八妹在地方上经已颇具势力,眼见日军及汉奸在家乡奸淫掳掠,胡作非为,激于爱国义愤,随即带了一部分人枪下乡打游击战。后来,她罗致了部分失散官兵和地方自卫武装分子,实力逐渐强大,并借着她的帮会关系,得到部分武器供应和掩护,活动范围也越来越大,经常袭击下乡来骚扰的小股日军,常有斩获,使盘踞浦南海北一带的日军深感头痛,于是屡次下乡对她发动"清剿"。

这时黄八妹已于谢友胜结婚,并接受浙江省政府浙西行署和忠义救国军的正式番号。他们夫妇虽然没有受过什么教育,但头脑灵活,深明事理,另有一套带部队打游击的方法。在地方基层方面,谢友胜广收门徒,黄八妹广收干女儿,部属中大部分都是他们的门生子女,此时的"黄八妹"三个字,老百姓视为传奇女英雄,日本人却对她恨之入骨。

一九四三年,黄八妹部队在平湖乍浦海口击沉一艘日本炮舰,日军大举"扫荡"谢友胜的家乡渡船桥,把他们的长子谢其昌和老少村民数百人(大多为黄谢两家亲友)逮捕,要胁黄八妹谢友胜投降。日军派人往返谈判,结果黄八妹拒绝投降,只答应如果日军释放全村人质,她的部队不再袭击当地日军。

然而,不顾人道和信誉的日本兽军,第二天就把三百多人质在渡船桥村头机枪屠杀清光,噩耗传到山区基地,黄八妹痛心欲绝,这一份血海深仇更加深了她对日军的切齿痛恨。于是,指挥部队对日军各地据点大举进攻。自一九四三年夏天起的一年中,她把海北地区日军四十八个乡镇据点,攻克了三十六个,并在友军的支援下,攻进海北重镇乍浦。

不久,她的部队又因抢救国军飞行员程百祥,得到上级嘉奖,委任为江浙护航纵队司令,以配合日渐接近的盟军反攻行动,日本军阀自此更视黄八妹为心腹大患,三番两次调动大军对她进行"围剿"。

一九四五年六月,在平湖的一次战役中,日军没有出动战车重炮,只派遣两百多名骑兵包抄突袭,等到黄八妹的警戒线发现情况不对时,已来不及向她通报。黄八妹于危急关头机警地越墙逃出,跳进一条傍村的河中。她游得精疲力尽,几乎葬身河底,幸得一位正在河畔采菱的李老太太搭救,又把她藏在木桶之下,才避过日军搜查而脱险逃生。

日军无条件投降,八年抗战终获最后胜利。黄八妹的"护航纵队"番号结束了,部队改编为平湖县保安总队。黄八妹则以地方士绅身分被选为平湖县参议员,参加地方复兴重建工作。由于她自己未受教育,深知失学的痛苦,于是,出资在地方创办了两所小学,造福家乡。

战后,黄八妹因经营业务仍往来于平湖、乍浦、金山之间,常在激战过的地方凭吊,不时探望她的战时袍泽和阵亡将士遗属,加以慰问和救济,尤其是对救过她的李老太太,更以"干娘"名义侍奉,足见黄八妹义胆仁心,忠孝两全,是游击队伍中的巾帼典范。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小学生开学作文:狼和大象的故事

全文共 375 字

+ 加入清单

有一只住在一个窝棚里,它从来也不修理,也不打扫,所以这个窝棚又破又脏,一碰就倒.

一天,一只大象从狼的住处旁边经过,它的大耳朵呼扇呼扇地碰了窝棚一下,窝棚就倾斜了.

"真对不起,朋友!"大象对狼歉意地说,我不是有意,我马上就把它修好!"

大象真有本事,它拿起锤子和钉子就动起手来.不一会儿就修好了,窝棚比以前结实多了."哦!"狼心中暗想:"看来它是怕我呀!先是向我道歉,然后就动手给我修窝棚.我何不此机会让它再给我盖一座新房子呢!"

"站住!"狼大声吆喝道,"你这算怎么回事?你以为我是好欺负的?你把我窝棚撞坏了,马马虎虎地用钉子钉几下就想完事,没那么便宜,你得给我盖一座新房子!我然我要好好地教训你一顿.

听完这番话,大象一声没吭,它不费吹灰之力就把狼的房子踩了个粉碎,然后头也不会的就走了.

"哎!我怎么一点都不明白?"狼倒在丑水坑里,四脚朝天,翻着眼珠.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