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元宵节作文大全(精品20篇)

谜面:从小浑身白,长大变毛色,若要分男女,看它头顶就晓得。打一动物谜底:鸡。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元宵节作文大全,欢迎阅读。

浏览

7565

作文

1000

以快乐的元宵节六年级

全文共 904 字

+ 加入清单

又是一年元宵节,街上到处都是红红火火的景象,张灯结彩,好不热闹。 is another years Lantern Festival. There are red and popular scenes on the street.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又叫上元节,也称中国情人节,后来,慢慢被七夕节代替了。元宵节人们不光是要张灯结彩,而且,还有许多有趣的习俗,下面,就让我们盘点一下这些有趣的习俗吧!

吃元宵是我们最常见的一个元宵节习俗,以前,元宵只有黑芝麻和花生两种口味,随着时代的进步,现在集市上的元宵种类繁多,五花八门,什么水果、腊肉、巧克力都遍布市场的每个角落。

相传,清末民初,百姓痛恨袁世凯,因此,把元宵称为元宵,因为,元宵与“袁消”谐音,百姓是希望袁世凯能早点消失,后来,慢慢演变成汤圆了!

在古代,元宵节还有一习俗在民间流行甚广,那便是——送花灯。本是出嫁的女子回娘家探亲时,娘家人所赠送给出嫁女子的礼物,后来变成了老人送给孩子们在元宵节玩耍的物什了。如今,这个习俗已经不再有了。

走百病。走百病也是元宵节的一项民间习俗,据说,在农历正月十五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三五成群的出去走走,若是看见有桥洞的地方,一定要走过去。关于走百病,有两种说法,一种是为求得来年健康平安,另一种说法则是为了热闹,所以,才要去街上溜达的。

元宵节这个热闹的节日一定少不了耍龙灯,舞狮子。当然,街上车水马龙,耍龙灯,舞狮子的人成群结队。元宵节又叫灯节,而龙又是中国的远古神兽,所以,这便是龙灯的由来。舞狮子一般是在庆祝或热闹的场地进行,当年,庆祝抗日战争胜利,新中国成立,哪个人不舞狮子,舞狮子的活动也一直延续到现在。

智慧的人想必一定喜欢动脑的游戏吧?在元宵佳节里,猜灯谜是智慧的.人的最佳选择。

猜灯谜最早源于清代,相传,清朝的皇帝乾隆皇帝非常喜欢谜语,他的一位大臣纪晓岚也是一位善于猜谜的能手,随后,便有了猜灯谜这一民间习俗,而且,这个习俗一直流传到今天。随着现代化的发展,现在猜灯谜猜对了一般会有这样那样的礼品赠送。

这就是元宵节里的那些趣事,这些有趣的习俗不但为我们的节日增添了许多喜庆的色彩,也证实了炎黄子孙的聪明才智。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元宵节作文500字

全文共 564 字

+ 加入清单

“噼哩啪啦!”天还没亮呢,我就被震耳欲聋的鞭炮声吵醒了。我穿上衣服,推开窗往外望。哇!耍龙的队伍好长啊,一眼望不到头。锣鼓声、鞭炮声此起彼伏,好不热闹!

我突然想起,今天是元宵节。我和堂姐约好,晚上要去看花灯的。夜幕降临,花灯亮起来了。我们来到公园时,这里早已人山人海。从南大门挤进去,绕过“蝴蝶谷”,我们俩小孩就被一组花灯深深地吸引住了,这就是“糖果世界”。也是喜羊羊和灰太狼的世界。老村长站在高高的蛋糕上面,喜羊羊和沸羊羊正拿着勺子津津有味地吃奶油。这下,红太狼眼红了,她两手叉腰,怒目圆睁,指着灰太狼的脑门。不用说,她肯定又要指使灰太狼去干坏事了。我对堂姐说:“我敢肯定,一会儿红太狼准会回家拿个平底锅砸在灰太狼头上!”堂姐点点头,哈哈大笑说:“对对对,电视里都是这样演的……”。爸爸举着手中的相机左拍拍,右拍拍,还不时发出“啧啧”的赞叹声。他正陶醉在美丽的水上花灯呢!

忽然,远处传来一阵闷雷般的响声。我们抬头一看,天空突然明亮起来。“看,是烟花呢!”我们高兴地欢呼起来。只见那烟花时而像仙女散花,时而像一条银龙,时而像瀑布一般。红的、紫的、绿的……五彩缤纷,把天空装点得如梦如幻。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妈妈诗兴大发,我和堂姐也随声应和着。今年的元宵节真高兴啊,我和堂姐约好明年的元宵还来这里!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关于元宵节满分年级

全文共 719 字

+ 加入清单

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这天上皓月高悬的夜晚,人们要点起彩灯万盏,以示庆贺。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合家团聚、同庆佳节,其乐融融。

元宵节也称灯节,元宵燃灯的风俗起自汉朝,到了唐代,赏灯活动更加兴盛,皇宫里、街道上处处挂灯,还要建立高大的灯轮、灯楼和灯树,唐朝大诗人卢照邻曾在《十五夜观灯》中这样描述元宵节燃灯的盛况“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宋代更重视元宵节,赏灯活动更加热闹,赏灯活动要进行5天,灯的样式也更丰富。明代要连续赏灯10天,这是中国最长的灯节了。清代赏灯活动虽然只有3天,但是赏灯活动规模很大,盛况空前,除燃灯之外,还放烟花助兴。

“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元宵节后增的一项活动,出现在宋朝。南宋时,首都临安每逢元宵节时制迷,猜谜的人众多。开始时是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

民间过元宵节吃元宵的习俗。元宵由糯米制成,或实心,或带馅。馅有豆沙、白糖、山楂、各类果料等,食用时煮、煎、蒸、炸皆可。起初,人们把这种食物叫“浮圆子”,后来又叫“汤团”或“汤圆”,这些名称“团圆”字音相近,取团圆之意,象征全家人团团圆圆,和睦幸福,人们也以此怀念离别的亲人,寄托了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

一些地方的元宵节还有“走百病”的习俗,又称“烤百病”“散百病”,参与者多为妇女,他们结伴而行或走墙边,或过桥,走郊外,目的是驱病除灾。

随着时间的推移,元宵节的活动越来越多,不少地方节庆时增加了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传统民俗表演。这个传承已有两千多年的传统节日,不仅盛行于海峡两岸,就是在海外华人的聚居区也年年欢庆不衰。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家乡的元宵节四年级

全文共 341 字

+ 加入清单

元宵节赏花灯,猜灯谜, 欢天喜地闹元宵”在南通,元宵节去城隍庙看灯是家喻户晓的风俗了。

伴随着喜庆的音乐,我们兴高采烈走进了城隍庙。城隍庙里的花灯可真多啊!今年是兔年,首先迎接我们的当然是各种各样的兔子灯了,它们有的向我们招手,有的向游人们拜年,有的提着一大篮子萝卜,像是在热情的招待客人呢!

再往里面走一走,我又看见了美丽动人的嫦娥姐姐,她穿着长长的裙子,怀中抱着洁白的玉兔,在向人们微笑;随后,我们又看到了最吸引小朋友的“喜羊羊与灰太狼”、十二生肖、兔子划龙舟……各种各样的灯,让我目不暇接。

除了花灯,城隍庙里还有许多平常看不到的民俗特色呢:栩栩如生的剪纸、活灵活现的糖人……人们看着,笑着,不时停下来拍照留念,整个城隍庙成了一片欢乐的海洋。

家乡的元宵节真是热闹非凡,令人难忘啊!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元宵节日记200字

全文共 257 字

+ 加入清单

一提到元宵节,我马上会想起吃元宵。不过,你们不能说我只爱吃,因为,我也喜欢看工作人员怎么做元宵。

首先,他们用搅拌机把糯米打成粉末,再把糯米粉加水柔成面团,然后做成一个个直径大约2厘米的面球,再把它们压扁,做成直径大约4厘米左右的面皮。最后把馅放入圆的面皮里,把它包起来,这样,元宵就做好了。

晚上,爸爸从超市里买回了一些元宵。奶奶先把水烧好,然后把元宵放入开水中。开始,元宵是沉在锅底,要是元宵浮上来,就表示元宵熟了。

元宵终于熟了,我们看着元宵,那元宵像一个个小雪球。在元宵节这天,我们吃着元宵,看着烟花在天空绽放!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元宵节包汤圆小学作文

全文共 603 字

+ 加入清单

汤圆争看采莲船,

宝马香车拾坠细;

风雨夜深人散尽,

孤灯犹唤卖汤圆。”

这是宋代人诗人姜白石写元宵节的诗。今天是正月十五元宵节,更巧的是正逢我们学校的开学第一天。

以往的元宵节,我们吃的都是从超市里买来的汤圆,而今年却与往常不同,妈妈决定自己做汤圆,我一听高兴极了,马上自告奋勇地要求帮忙。我们先把糯米粉和水搅拌成一团。“水不可以太多,多了会过稀,少了又会没有粘性。”妈妈手把手教我。和成一团后,又使劲揉,因为这样才更均匀,然后搓成一个个小团,再取一小团搓成圆球状,用手指在上面按一个小窝,把做好的馅放进去。“馅不能放太多,否则会露馅的!”妈妈提醒我。最后把小窝的口封好搓圆,一个汤圆就做好了。

包好了!终于可以下锅了。妈妈故意要试我,便把煮汤圆的任务交给了我,并告诉我一些煮汤圆的诀窍。我先把水烧开,把汤圆小心地贴着边滚下去,然后盖上锅盖,站在锅前耐心地等。没过一会,汤圆浮出了水面,我迫不及待地掀开锅盖,在阵阵热气中,白白胖胖的汤圆在水中漂浮着,你挤我,我挤你,好像一颗颗硕大的珍珠。我用家里最大的五彩玻璃碗装好汤圆,然后往里面加了许多糖,端上桌,爸爸妈妈尝了都赞不绝口,我也咬了一口汤圆,咦?味道还真不错,香软糯滑,让人吃了一个想两个,吃了两个想三个。

我吃着汤圆,听着窗外此起彼伏的鞭炮声,看着热闹的元宵节晚会,我很开心,虽然没有像其他孩子那样出去放烟花,但我学会了做汤圆、煮汤圆。这真是个令人难忘的元宵节!

展开阅读全文

篇6:传统文化节日元宵节小学生

全文共 513 字

+ 加入清单

当人们还沉浸在春节的喜悦中时,余兴未尽的又迎来了中国另一个传统节日——元宵节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人们称夜晚为‘宵’按照中国的传统,在这一天里人们要点起彩灯万盏以示庆贺。还要出门赏月,燃放烟花,囍猜灯谜,共吃夜宵,合家团聚,共庆佳节。

今年也不例外。元宵节的夜晚,我和妈妈来到了街上。街道上人山人海,在一家大超市的门前,举行了猜灯谜活动。我和妈妈连忙挤了过去,你那里早已围得水泄不通。我抬头看到一张谜纸:我的心——打一字。我心里想:我就是吾,吾字加一个竖心旁就是“悟”字。我连忙把谜纸揭了下来。挤到阅奖处对答案,果然对了,经过我和妈妈的挤次脑力大作战,我们抱着五六件礼物回家了。

回到家,我们全家围着吃元宵,妈妈把煮好的元宵端到了每一个人的面前,那热腾腾的的元宵温暖着每一个人的心。爸爸说:“这吃元宵也是有学问的。四个表示四喜临门,把个表示八面玲珑,十个表示十全十美。”随着爸爸的话,我把元宵送进了嘴,那馅甜到了我的心里。

吃过元宵,大家都来到楼顶,一边看烟花一边闲聊,大家都沉浸在了节日的欢乐中,到处都洋溢出一种愉快的气氛。

元宵,是新年后的第一个满月,它寄托着人们的美好心愿,象征着合家团圆。祝福大家在新的一年里心想事成,和和睦睦。

展开阅读全文

篇7:高一元宵节作文600字

全文共 607 字

+ 加入清单

一年一度的元宵节快要到了,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那天为“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

人们会在那一天吃汤圆、赏花灯和猜灯谜。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的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正月十五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我们学校也要庆祝元宵,你们知道庆祝什么吗?包汤圆?不对。举办主题活动?只猜对了一半,我们每个同学还要在元宵节前夕做好一个花灯。我刚听到这个消息,我又喜又愁,不知道做什么才好。回家后,我问妈妈:“妈妈,妈妈!学校让我们每个同学做一个纸花灯。”妈妈笑了笑,说:“幼儿园不是教过你做花灯吗?你做好之后,再美化一下,不就行了!”

我听了,连忙跑到书桌前用一张白纸和一把剪刀做了起来。我先拿起白纸横着对折;又拿起剪刀在不能分开的那一面,剪成一样粗细、像面条似的条;剪完后,把这张纸从对折变成分开;再朝另一个方向做成筒状,先不要粘,看一下大概的样子;接着把两边分开,一个花灯大概的样子已经出现啦!接下来就差美化了。我先拿起水彩笔,在花灯的顶上,画了几串鞭炮;又拿起五支不同颜色的水彩笔,写上了“元宵节快乐”这几个字;接着,我拿出“红橙黄绿青蓝紫”这几支水彩笔,把面条似的条涂上了彩虹的颜色,并粘上;然后,我用针扎了两个孔;我又找来了一根毛线穿进了孔里,打好结;最后,一个漂亮的花灯就完成了。但愿明天的元宵节主题活动能够成功举办。

也祝元宵节那天每家人家围坐在一起吃汤圆都团团圆圆。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我的元宵节作文

全文共 319 字

+ 加入清单

快要到学校开创的美食节了,同学们都在做自己的拿手好菜,我做的是酒酿元宵。

我和爸爸我的妈妈首先到菜场去买好了做酒酿元宵的用料:200克的小元宵,500克酒酿。回到家把酒酿倒入大碗里,接着用勺子把酒酿捣开,再打两个鸡蛋搅匀备用。在锅里放入三分之一的水,开火等水煮沸,放入买来的小元宵,等元宵在锅里浮起来时,立马将大火调到小火,把打好的鸡蛋淋煮,等蛋花熟了散开后倒入捣好的酒酿,开大火煮沸后关火就可以了。如果觉得不够甜,就撒一些适量的细砂白糖。这样酒酿元宵就做好了。

做好的酒酿元宵香气扑鼻,吃起来香甜可口,有一丝丝米酒的甜味,还有一点点米的香味。

看到这儿,大家一定口水直流了吧?那就赶快来我们学校参加“舌尖上的怡小”活动,一定会让你大饱口福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家乡的元宵节日记500字

全文共 544 字

+ 加入清单

我爱我的家乡桃源,更爱桃源村元宵节的热闹。每逢元宵节的时候,桃源村到处张灯结彩,人山人海,好不热闹!晚上,是元宵节最热闹的时候。

夜幕降临,孩子们都冲下楼去放炮。有的放冲天炮,有的放蜘蛛炮,有的放飞炮飞炮尖叫着飞向高高的天空,响声震耳欲聋,浓浓的烟中弥漫着大家的快乐心情,但对大家来说,快乐才刚刚开始。

华灯初上,小孩们在家长的陪同下,来到最热闹的傅氏宗祠前看花灯。只见道路两旁的电线上挂着红红的灯笼,树上长条形的灯管上下闪烁,像无数从天而降的流星。路边的人行道上,摆摊小贩所形成的长长的庙会,热闹极了!一路走来,那些带着金光闪耀的各种玩具,那些诱人的吆喝声,都吸引着我们忍不住停下脚步。看啊!有的卖灯笼,有的卖荧光棒,还有的卖孔明灯街上的人摩肩接踵,来来往往,无不陶醉于这美丽的夜景。

月明星稀,天空中也热闹起来了。一个个红通通的孔明灯飘到空中,忽明忽暗的光点组成了精美的图案。天空似乎意犹未尽,又想找点有趣的事儿玩。突然,旁边的天空中绽放出了绚丽多彩的焰火。那烟花时而像仙女撒花,时而像彩蝶飞舞,时而像含苞待放引得人们惊叫起来,纷纷朝那望去。

大饱眼福之后,人们纷纷回到家中。吃着香气扑鼻的元宵圆,看着窗外绚丽多彩的美景,仿佛进入了仙境。

啊!桃源村的元宵之夜,令人回味无穷!我爱我的家乡桃源!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难忘的元宵节作文500字

全文共 536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是大家期盼已久的正月十五元宵节。大家是不是在桌前一边吃着香甜的汤圆,一边看着精彩的电视节目?

我的家乡,每年的元宵节都要放烟花、看花灯,今年也不例外。晚上,我和爸爸妈妈来到了电影院看电影,只见电影院人山人海,排的队像一条巨龙,一眼望去看不到龙头。大厅的人更多了,于是我们跑到了检票处,检完票我们去了8号影厅,我们看的电影名字叫:《厉害了,我的国》。这是一部纪录片,讲述了中国的飞跃发展。其中,讲了一艘工程船,名叫郑华30,是我国自行制造最大的船,在世界的名次上已是顶尖的了。不过最厉害的是能看见太空里的好多东西,是我国最大的望远镜,它叫“天眼”,真是壮观啊!

看完电影后,我们来到了嘉峪关东湖看烟花。只见深蓝色的天空布满了五彩斑斓的礼花,开放的礼花如一个个彩球,似一朵朵雪花,像一颗颗拖着彩带的流星。有的礼花炸开以后,一朵朵纸花飘落了下来。真是漂亮极了!还真有些“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味道。

月亮渐渐西落,我依依不舍地离开了。但观灯的人还是络绎不绝,各种彩色的灯像天上的繁星一样,大放光彩,真是一夜花灯醉,只缘春意浓!

今年的元宵晚会也十分精彩。我最喜欢的就是李云迪、沙溢、李倩、张傲月表演的创意节目《彩云追月》了。看完晚会,我便看着玉盘似的月亮,进入了梦乡……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家乡的元宵节的小学作文200字

全文共 293 字

+ 加入清单

元宵节,放鞭炮,吃汤圆……”每到元宵节,村里的男女老少都穿着漂亮的衣服你也可以投稿,欢欢喜喜地闹元宵,那场面可壮观呢!

我们村里流传一项有趣的活动--乞彩。瞧,队伍出发了,有打鼓的,有敲锣的,有举旗的,还有几位老人捧着香炉走在最前面。姑姑是队伍里拿“伞”的,她穿着红色的礼服,头上还戴着一顶粉色的帽子,可漂亮了。乞彩的队伍每到一户人家家里,就会响起噼哩啪啦的鞭炮声。我等了很久,队伍终于来到我们家了。爸爸赶紧点燃了鞭炮,奶奶把点好的香插到香炉里,再从香炉里抽出一根别人插的香,接着跑到厨房,插到了灶公的香炉里……鞭炮还在响着,可是出游的队伍已经向下一家走去了……

家乡的元宵节可真热闹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写元宵节的话题作文小学三年级

全文共 751 字

+ 加入清单

“汤圆汤圆送汤圆,香香的汤圆是圆又圆……”,这是一首过元宵时唱的《汤圆》。因为,大伙儿都说吃汤圆,梦也圆,所以,阿姨唱,叔叔唱,伯伯唱,大伙儿唱。 "The dumplings dumplings are given dumplings, the fragrant dumplings are round and round ...", this is a "dumplings" sung by the Lantern Festival.Because everyone said that eating dumplings, dreams are also round, so aunt sings, uncle sings, uncle sings, and everyone sings.

在放假的几天中,我最快乐的一天,要属元宵节了。那天,伯伯来我家吃饭,伯伯刚坐下就问我:“凡琪,你放过烟花吗”我回答道:“放过一两次。”伯伯接着说:“那你还想放一次吗”我说道:“当然想啦!可是妈妈偏说说放烟花有危险!不让我多放。”伯伯说:“不用怕,我跟你妈说,她会同意的!”我高兴得蹦了“三千尺”,我大喊道:“又可以放烟花了!又可以放烟花了!”我扭过头对伯伯说:“还是伯伯最爱我!”伯伯对我笑了笑,又回头看他的报纸去了。

吃过饭后,伯伯给了我一大袋烟花,和三根香,就让我和妈妈下楼去放。到了楼下的石头椅子旁,我先把烟花管放在地上放好后,然后用点燃的香将烟花管旁的引子点燃,没过多久,烟花像火箭一样“嗖”的一声,飞上了天空,然后,“碰”的一声在天空散开了,真像一朵花开了!后来,我看了看,有红的,有黄的,有紫的,有绿的,各种各样,各色各异,真好看!

后来,我回家后,妈妈端上了一碗汤圆给我吃,啊!元宵节我真喜欢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高三关于正月十五元宵节的抒写

全文共 669 字

+ 加入清单

元宵佳节到,家家闹元宵,吃汤圆团团圆,提着灯笼到处跑。对了!今天就是元宵节!元宵吃汤圆,所以,自然就要包汤圆了!

“哦!我的作业提前做完了!”我重重地吁了一口气,长长的伸了一个懒腰,连忙兴奋地跑到厨房里,迫不急待的要将这个好消息告诉妈妈。

走进厨房,只见妈妈全副武装,两手白白地,沾满了面粉,案板上还放着面团,正忙碌着呢!面团在妈妈手里不停地来回翻动着,不一会儿,一个个汤圆活灵活现。汤圆顺服的听从着指挥,颇有些大将的风度呢!

“看来包汤圆也不是很难吗!”看到妈妈那熟练的动作,我的手痒痒了,也想试试包汤圆的滋味。

于是,我顺手拿起面团,班门弄斧——假充内行地学着妈妈的样子包起来。

我捏一小团用糯米做成的面团,轻轻地搓成圆形,搓完以后,上面干巴巴的,我像妈妈一样沾了点水在上面。然后又用大拇指从中间扎在一个洞,再把馅儿放进去,把边抳起来,现在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搓。我开始把汤圆放在手心里,边用力搓边压,结果用力过了,馅儿好像灾民逃难似的,一手都是;又因为压太大力了,把面团的水份全吸光了。

”我还降服不了一个小小的面团?”我不服气地狠狠地挥了挥手中的“不成样儿”的汤圆。

站在一旁的妈妈“扑哧”一声笑了:“傻瓜,做汤圆也要讲究方法的。”妈妈边说边拿过我手中的面团示范起来:“搓的时候不能太用力,轻轻地搓,手臂要自然放松。”

“原来做汤圆还有这么多的学问啊!”我不好意思地吐了吐舌头。

“当然了!不仅仅是做汤圆,无论做什么事,都得讲究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把事做好的!”

听了妈妈的话,我又一次地拿起了面团……

晚上,吃着自己做的汤圆,我感觉格外好吃……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难忘的元宵节话题

全文共 931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是元宵节,但是元宵节的祝福在昨天就络绎不绝得到来了——那是因为在我的家乡(临海),我们的传统是正月十四过元宵节。 Today is the Lantern Festival, but the blessing of the Lantern Festival yesterday was endless -because it was in my hometown (Linhai), our tradition, our traditionIt is the Lantern Festival 14th.

这说起来还有个传说——和民族英雄戚继光有关。据说当年戚继光在我们家乡(台州)抗倭时,曾打算过完元宵节攻打倭寇,战机密被泄露后倭寇决定元宵节当晚趁百姓过节、戒备放松时大举进攻台州府城——临海。戚继光又截获了倭寇的信息,决定将计就计,于是通知全城百姓提前一天(正月十四)过元宵节。

正月十五,过罢节的百姓躲了起来、众将士在临海县城设下埋伏,倭寇进犯时整个城市红灯笼高挂一派过节气象,但是已人去城空,戚家军来了个瓮中捉鳖,大败倭寇。倭寇向白水洋流窜,恰被潜伏在白水洋上峰岭的戚家军再次予以重击。这就是着名的上峰岭战役。后来百姓为了纪念戚继光,就将元宵节改为正月十四过了。

这个传说是我小时候学校组织去上峰春游参观戚继光纪念祠堂时,当地的百姓讲给我听的。传说归传说,究竟是否如此我就不知道了。没有人去追根究底、溯流探源,但是习俗却一代代传下来,认定就是“正月十四是元宵,家家糟羹蛤蜊调”。

说起糟羹,可能有人又不知道了。元宵节,一般的地方习俗都是吃元宵。可是在我家乡,我们元宵节吃的是糟羹。那也是我们独特的习俗。糟羹分咸羹和甜羹两种,咸羹我们方言又名“菜羹”,用肉丝、冬笋丝、香菇、木耳、豆干、油泡、川豆板、菠菜等炒熟,再加入少许来米粉、豆面,煮成带咸味的糊状食品。正月十五喝甜羹,用番薯粉或藕粉配上莲子、甜枣、桂圆等做成。

呵呵,好多年没有吃了,这么一说,口水就出来。哎呀呀!

当然,元宵节观灯、舞狮子、踩高跷也是习俗,还是很热闹的。我小时候有一个爸爸自制的高跷,每年元宵节都会拿出来玩的,可惜呀,后来被我们弄坏了!

这就是我们这边元宵节的`习俗了。元宵节真热闹,真开心。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高一元宵节作文怎么写

全文共 662 字

+ 加入清单

我期待已久的元宵节终于来临了,吃过团圆饭后,我们一大家子人便走向烟花燃放的地点——北区。

由于换了新地方,我们不知道具体位置,不知不觉到了一个死角,只听耳边传来“噼里啪啦”的响声,原来不等我们抵达目的地,烟花都开始“跳舞”了。我们只好在荒山野岭看着,旁边有一座古老的房子,让我们不寒而栗,还好有烟花的陪伴,温暖了我们的心房。

最先迎接我们是如“瀑布”般的烟花,“瀑布”喷涌而下,虽然我们距离烟花燃放地点很远,但感觉巨大的“瀑布”迎面而下,好像就要落到我们身上。“瀑布”消失后烟云飘绕,添加了节日的气氛。

弟弟妹妹提着灯笼在那里“哇塞、哇塞”的赞叹烟花的美丽。过了一会,突然,他俩的尖叫声打破了短暂的宁静:“你们快看,是降落伞!”只见降落伞“嗖”的一声窜上了天空,随着豆子裂开似的“噼啪噼啪”的响声,空中展开了一朵朵灿烂的烟花,接着就出现了许多红绿相间的降落伞。弟弟妹妹很快又转喜为忧:“哎,要是我能接到降落伞就好了”。一个一个降落伞闪着光芒降落,就像一条条毛毛虫,最终它们被一幢幢房屋掩埋。

接着,传统的烟花又开始了。一束烟炮直冲向天空好像要穿透云层,只听见“咚”的一声,一张巨大的“天罗地网”向我们扑来。落到半空时,那张神奇的大网却又像流星雨一样消失的无影无踪。

“小老鼠”也是颇为精彩的传统烟花节目,一只只在鞭炮里藏了很久“小老鼠”“咻”的窜上了天,急不可待迸发出来了,消逝在空气中。

一朵朵烟花,一束束烟炮,就这样不断的绽放在空中,随着时间的流逝,烟花结束了,元宵节也将离我们远去。我们却回味着美丽的瞬间,激动的心情久久不能平息。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元宵节作文小学二年级六百字左右

全文共 763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是正月十五,一年一度的元宵节又到了。每当这个时候,我就想起了看烟花。 Today is the fifteenth day of the first month, and the annual Lantern Festival has arrived again.Whenever this time, I remembered watching fireworks.

呵!看烟花的人人山人海,大家都在议论,想象着美丽的烟花。仰首望天,盼望着黑夜中出现光点。“嗖”一声火苗冲天的汽笛,打破了刚才的话语,火苗像彗星一样,拖着金色的小尾巴,投进了黑夜的怀抱。“轰”火苗驶出齐天大圣的“七十二变”,瞬间在空中绽开了美丽的笑容。

嘿!瞧,一个光彩夺目的花中皇后——大牡丹闪亮登场!颜色多得数不胜数:赤、橙、黄、绿、青、蓝、紫,比朝霞云朵还要丰富,硕大无比。它那高雅素洁的舞姿令观众们赞不绝口,我也情不自禁地大叫,接着,那牡丹那牡丹分散成了闪烁着的小星星在空中摇摇欲坠,这个牡丹还没有谢幕,哪个紫色兰花又接踵而至。烟花们一个又一个地粉装登场,他们那优美的舞姿令我们眼花缭乱,连连叫好。

不过最出众的还是“流星雨”,只见火苗一飞冲天,顷刻间在空中炸开,声音如雷贯耳,炸开的流星拖着细长的尾巴四散奔逃,又飘飘然燃地落了下来,拖去了小尾巴,瞧!尾巴们成了才展开带黄色的嫩叶的柳丝,随后升腾起一缕白烟,宛若春风袅袅,我的思绪飞到了“碧绿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的柳树群中。夜空像是一条包罗万象的锦缎,绣上了一个又一个五光十色的花卉,绚丽多彩,令大家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烟花晚会结束了,我仍沉浸在光彩闪耀之中,我真佩服烟花,他们一个个冲上云霄,霎时粉身碎骨,虽生命短暂,但他们为了大家,做出了流光异彩的光亮形象,这是多么可敬可赞的“烟花”精神啊!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元宵节年级600个字左右

全文共 1233 字

+ 加入清单

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日,春节刚过,迎来的就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 On the fifteenth day of the first month of the lunar calendar each year, the Spring Festival has just passed, and it is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festival-Lantern Festival.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

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这天上皓月高悬的夜晚,人们要点起彩灯万盏,以示庆贺。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合家团聚、同庆佳节,其乐融融。

元宵节也称灯节,元宵燃灯的风俗起自汉朝,到了唐代,赏灯活动更加兴盛,皇宫里、街道上处处挂灯,还要建立高大的灯轮、灯楼和灯树,唐朝大诗人卢照邻曾在《十五夜观灯》中这样描述元宵节燃灯的盛况“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宋代更重视元宵节,赏灯活动更加热闹,赏灯活动要进行5天,灯的样式也更丰富。明代要连续赏灯10天,这是中国最长的灯节了。清代赏灯活动虽然只有3天,但是赏灯活动规模很大,盛况空前,除燃灯之外,还放烟花助兴。

“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元宵节后增的一项活动,出现在宋朝。南宋时,首都临安每逢元宵节时制迷,猜谜的人众多。开始时是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

民间过元宵节吃元宵的习俗。元宵由糯米制成,或实心,或带馅。馅有豆沙、白糖、山楂、各类果料等,食用时煮、煎、蒸、炸皆可。起初,人们把这种食物叫“浮圆子”,后来又叫“汤团”或“汤圆”,这些名称“团圆”字音相近,取团圆之意,象征全家人团团圆圆,和睦幸福,人们也以此怀念离别的亲人,寄托了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

今年我也不例外,中午吃了一餐香喷喷的牛排之后,晚上就到姑奶奶家吃了汤圆,有黑芝麻馅的、豆沙馅的、果仁馅的,令我眼花缭乱,我随便夹起了一个,一嚼,啊!满口的豆沙香飘了出来,发出迷人的香味,我情不自禁的夹起一个又一个,吃得我满嘴飘香。

晚饭后,我们和姑奶奶一家一起去南湖广场看焰火,一路上,人山人海、热闹非凡,很多警察叔叔在维持秩序,公路上连汽车都没有,人们把公路当成了人行道,人群缓缓的流向南湖广场。当我们走近广场,哇!那里已经是人头攒动,看样子我们只能挤进去了。

八点钟一到,开始放焰火了,一颗颗礼花腾空而起,在黑色的夜空中爆开,有的像有节奏飞舞的流星,有的如闪闪发光的金环,有的像绽放着菊花,有的还像满天的繁星……刹那间,又一声巨响,一个礼花在天空中爆开,发出耀眼的彩光,在场的人们随着礼花的绽放而轰动,夜空被装扮得五光十色、色彩斑斓,广场上沸腾了……

今年的元宵节真的让人难忘!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元宵节的作文1200字

全文共 1580 字

+ 加入清单

“一曲笙歌春如海,千门灯火夜似昼”。又是一年元宵节,一阵紧似一阵的鞭炮声响彻云霄,一簇一簇的烟花似流星般流窜,油城的夜晚已是火树银花不夜天。此时的我却在回味着儿时那难忘的元宵节。

生在豫东和山东交界的农村,童年的元宵节给我留下的印象大都是放鞭炮、看烟花、瞧新娘……最最有趣的当属小闺女们喜爱的游戏——七人扎。七人扎,顾名思义由七个20岁左右的小闺女组成,我在12岁本命年时破例参加过一次。记得刚过破五就由年龄稍大点的“招兵买马”,一旦确定人选,就马不停蹄地借道具——老太太的扎腿带。

等待批准加入后,我忙不迭地跑回家,拽着奶奶的腿就解奶奶那双新买的扎腿带,由拿出自己为数不多的压岁钱,交给组织的头儿,买些纸箔、香火,还从家偷偷拿来了包子、枣糕、花生、糖等做一部分做供品,一部分当夜宵。

晚饭后,七个人相约一起上街看烟花,那个年代的烟花不像现在这么时尚,都是些二踢脚、哑巴便、窜天猴什么的,记得那时五六岁的孩童都要等穿上哥哥、姐姐的裤子才敢上街瞧烟花,唯恐哪个哑巴便“滋溜”一下窜到裤裆里。瞧新娘,也是我们这帮小妮子的最爱,我们喜欢站在村口的路边上,等本村的新娘刚跳下自行车,我们就会蜂拥而上,揪着新娘的包袱看人家从娘家带来的枣糕盘,比划着、诉说着、分享着,那滋味完全不亚于自己吃枣糕的那份惊喜和甜蜜。

等夜深人静,众人散去后,我们七个小闺女会躲在一个安静的屋子里,由“头儿”请出找老人扎好的“灶王奶奶”,各自摆出自认为最好的东东做供品,一切准备就绪,七个人依次掏出自己借来的扎腿带,“头儿”第一个上阵,微闭眼睛,一边嘴里振振有词地念叨着“正月十五有灵圣,有福的系个大囤套小囤,没福的系个打水罐子单线绳”,一边将七副扎腿带依次打结。做完这一切,“头儿”由众姐妹陪同、双手虔诚地拖着系好的带子走进庭院用力甩出,根据地上的图案推断此人是否有福气,将来嫁个什么样的婆家,还可根据图案密集的方向推断出婆家的大致方向。

轮到我系带子时,我紧闭双眼,嘴里念念有词,使劲地系着每一个结,然后虔诚地、一步一挪地来到庭院,只听“头儿”一声“甩”,我使出了吃奶得劲使劲往高、往外甩,“快来看,快来看,新英系的图案最方正,看来她还真的是‘粗夫人’(因皮肤粗糙而得此雅号),瞧!她一准得嫁个远地方……”这个游戏只给我留下了这些个印象。

80年中期,我技校毕业分配到油田工作,当时的同伴大都嫁到了附近的村庄相继生子育女,偶尔相聚也都羡慕我有个稳定的工作。

90年代,听说她们大都是两个、三个孩子的母亲,不过她们凭着自己有文化在家承包了稻田地、养起了鸡和猪,丈夫外出打工做积蓄,自己在家赚点零花销,小日子过的甜甜美美。春节遇到时,她们都催我赶快把自己嫁了吧,千万别嫁太远,还说小时的游戏不灵验。

二十世纪,她们有的当了婆婆、丈母娘,孩子大了,她们也不再满足于家里的二亩三分地了,她们有的承包了村里的饭店,有的做起了生意,还有的夫妻二人合开了化工厂,做的最大的当属当年的“头儿”,她跟着丈夫跑到了攀枝花做起了“选铁”的生意,前不久还送给弟弟一辆奥迪车,成了我们村里的首富。年前回来电话邀我们相聚,她们笑我面嫩,说我闲着没事弄出个13岁的孩子玩,当我说这是我的唯一的儿子时,她们都笑我“太笨了”,当初只会学习,笨到了嫁不出去,还调侃当年的“粗夫人”也没见享多少荣华富贵,反倒是她们经过这二三十年的摔打到了“啥也不想、享清福”的年龄了。

因都是姐妹,她们的取笑我也没往心里去,可细细琢磨还真是那个理:游戏总归是游戏,命运掌最终还是要握在自己手中。无论个人“基础”如何,只要你肯付出就一定会有回报,即便是我们“头儿”的奥迪车也不是靠当年的“大囤套小囤”换来的。

望着街边的排排花灯,我仿佛又回到了儿时的那个元宵节,美丽的场景,年少的情怀,甜蜜的回忆……这些元素都与“难忘”紧紧相连,让我每每想起,便幸福如昨,陶醉其间。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快乐的元宵节作文300字

全文共 420 字

+ 加入清单

元宵节是我国四大节日之一,在这一天里,大家都要吃元宵、看花灯和猜灯谜。

于是元宵节的晚上,妈妈带我去看花灯。那里人流如潮,车水马龙,我和妈妈好不容易才挤进去。五彩的花灯使我目不暇接。花灯可真多啊!兔子灯在地上跑,鸽子等在天上飞……最有趣的是狗灯,一只小狗有着一双忽闪忽闪的大眼睛,还不时地吐着舌头,正在打鼓呢,像活了似的!它好像在对我说:“小朋友。元宵节快乐!”我欣赏了一会儿,便跑去桥上了。“孩子,走慢点!”妈妈嗔怪的说。我走上桥,发现桥上人山人海,桥都快被压坏了!有的家长把孩子抱起来,生怕孩子被挤到。我的注意力很快就转到了水上的彩灯上,你看那鱼儿在嘻戏,帆船在行驶……我最爱的是莲花灯,花瓣一瓣一瓣抱在一起,中间有一个小灯,是粉红色的,这种灯和真的莲花差不多,真是人见人爱。最后还有民间故事花灯呢,有孔融让梨、鹊桥相会……真有趣!

在这欢乐的气氛中,我们送走了旧的一年,迎来了新的一年,明年我还要和我的家人一起开开心心地去看更漂亮的花灯!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元宵节猜灯谜小学生作文350字

全文共 2242 字

+ 加入清单

小学元宵节灯谜作文篇1

今天是农历的正月十五,是中国传统的节日“元宵节”!而元宵节还有很多习俗,比如:吃汤圆、放烟花、看花灯、猜灯谜等等。其中,我最喜欢的还是猜灯谜,因为猜灯谜不仅可以锻炼我们的智力,猜对了还可以得到奖品。

我来到了活动地点,刚一进门就被一片大红灯笼所包围,一个个红灯笼上挂着一张张纸条,一张张纸条上有一个个谜语,看得我是眼花缭乱。突然,我和一个谜语撞了个正着,我想:既然会撞上,那就是有缘,就猜这个吧!这个谜语是:双木非林心相连(打一字)。我埋头苦思却百思不得其解。两个“木”再加一个心,是不是“想”字?我便接下纸条,拿到了主持人面前,说:“这是想!”主持人反问我:“你为什么会认为是想?”我说:“你看,两个木,就是:“木”、“目”,心相连就是下面那个心。”主持人问:“你确定?”我忐忑不安的回答:“我……确定!”主持人大叫:“答对了!让我们来恭喜这位幸运的小朋友!”“哦耶!”我欢呼起来,一蹦三尺高。主持人送给了我一个大红灯笼,我手里拿着灯笼十分高兴,心里就像吃了蜜一样甜,因为这是我通过自己的智慧得到的,在回家的路上,我一直在自恋着:哈哈,我真聪明!

猜灯谜真有意思,明年的正月十五我还要来,我一定会猜得更棒的!

小学生元宵节猜灯谜作文篇2

今天是元宵节,听说凌江名庭6楼举行猜灯谜活动,妈妈就早早地烧好晚饭,准备让我去大显身手了。

活动开始,大家都争先恐后地走进大厅,每个人脸上都信心百倍的样子,当然我也不例外,我快速地拿出一目十行的功夫,生怕一眨眼就被别人抢了先,拿着我认为是比较简单的灯谜不放,可我绞尽脑汁,也想不出一个答案,旁边的人是拿走了一条条谜语,我急得满头大汗,可是越紧张脑中就越没思路,最后我只能象一只战败的公鸡败下阵来。唉,只能怪自己知识面太窄了。没几分钟,大厅里的灯谜已经所剩无几,看来今天是一无所获了,正想打道回府时,听到妈妈对着我喊:“康康,这里还有一张字谜,你看看会不会?”真的,在一个最不显眼的地方,还挂着一张灯谜呢,不过我现在可是一点信心都没有。

我漫不经心地一看,只见谜面是一个“炭”字,打一成语。呵呵,我脑中灵光一现,小样的,终于抓到一个我会的了,这不刚好在发下的《语文知识大全》中看到过吗,我马上拿下纸条三步并做二步地去领奖了,“小朋友,恭喜你答对了。”听阿姨这么一说,我马上猜测到底能得到啥奖品,洗洁精,餐巾纸,乒乓球。“小朋友,不好意思,奖品已经领完了,这样吧阿姨奖你一把瓜子。”这,这跟我想象中的差距也太大了吧,唉,不过瓜子就瓜子,至少这个也是通过我的劳动所得的,嘿,还别说,我真没吃过这么香的瓜子。

元宵活动结束了,大家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回家了。

小学生元宵节猜灯谜作文篇3

今年的正月十五日,也就是一年一度的元宵节,我们班举行了一个既有趣又有意义的活动——元宵节猜灯谜的活动。

早在放假之前,老师就叮嘱我们开学一定要带灯谜。还必须要是拿彩纸来做的。

很快,一个寒假眨眼间就匆匆忙忙的过去了,就到了开学那天——刚好也就是元宵节。

才是早上有些同学已经迫不及待,蠢蠢欲动了,着急想去猜灯谜。更是在吃午饭时,同学们心急如焚,不停去问老师:“什么时候猜灯谜啊?中午睡觉时,我猜同学们的心情肯定是十五个吊桶大水——七上八下的。

下午,我怀着激动的心情来到了班门口,顿时就愣住了:几乎是全班的同学都围在墙边,你推我搡,却都没影响各自专注一心的态度。有的望着灯谜仔细思考,有的和同学在一起探讨,有的同学踱步思考极为苦恼……在这热闹的场面里,我庆幸我带了相机,第一时间把这热闹的时刻记录了下来。不过我也在猜灯谜,首先我看见了李思卓的灯谜:“石头旁边有块皮(打一字)”,我马上想到,这绝对是拼字的一个灯谜。我首先想,石头就是“石”,那么就是“石”字旁边有一个“皮”字,绝对就是“破”字了。我一问李思卓,果然没错!还有一个是邓紫荆的灯谜:“所有的甲鱼穿金衣(打一电影名)”,我想到,这绝对是用意思理解的灯谜。“甲鱼穿金衣?”那就是金颜色的啊,所以我立即想到:满城尽带黄金甲,一问邓紫荆,果然又对了!

可是,快乐的时间总是过得很快,活动快结束了,同学们都兴高采烈地举着战利品回班了,每个人脸上都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真是一次热闹的活动啊!

小学生元宵节猜灯谜作文篇4

“一时欢喜一时愁,想来想去不对头,要是处处都想到,愁眉一展喜心头”,打一活动名称。谜底是什么呢?告诉你们吧,是“猜谜语”。不错,这堂课我们就要猜谜语。

首先,刘老师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写下一道谜语:“小小扫帚,一手拿牢,白石缝里,天天打扫”,打一生活用品。“谁能猜出这是什么”?她问大家。刚开始,教室里鸦雀无声,后来,有很多同学举起了手,一位同学说是扫帚,刘老师摇了摇头,“拖把”,“鸡毛掸子”。同学们纷纷回答。但刘老师始终微笑着摇头。“牙刷”,一位同学说。“猜对了”,刘老师终于点了头。“有谁见过用拖把和鸡毛掸子刷牙的?”“没有”!同学们哄堂大笑。有的学着刘老师的语气说话,还有的快笑破了肚皮。

接着,刘老师又在黑板上写下一道谜语:“汽车一到站,乘客人不见”,让同学们猜,大家议论纷纷,有同学说是“车”,有同学说是“站”,还有同学说是“人”,大家绞尽脑汁都没猜出来。最后,刘老师告诉我们,谜底是“乖”,“乘”字下面少了个“人”字,不正是“乖”吗?“哦!”同学们顿时恍然大悟。

“叮铃铃”,下课铃响了。通过这堂有趣的谜语课,我终于明白了什么叫“一时欢喜一时愁,想来想去不对头,要是处处都想到,愁眉一展喜心头”。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