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诗的意象作文(精彩七篇)

春天,又称春季,是一年中的第一个季节,时间范围指立春至立夏期间,所包含节气有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是万物复苏的季节。下面是诗的意象作文,请参考!接下来是小编为你们整理推荐的一些关于诗的意象作文优秀作文,仅供大家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

浏览

5785

作文

7

篇1:4.让你的语言有一种意象的美

全文共 205 字

+ 加入清单

所谓意象,就是我们描写时所选择的对象,也指我们在运用比喻、比兴时所选择的喻体对象。我们知道,很多写景的文章,总是选择那些具有相当美感的景物加以描写,很自然地使语言产生美感。但更多的时候,我们的描写对象很难从视觉上给人什么美感,而这时还只是直白在叙写就会显得很浅露、平实,甚至是粗俗,缺乏美感,如果我们能换一个与之有某种相似之处且有一定美感的意象加以描写,做到言此而意及彼,就会产生一种意象的美,增加语言的美感。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意象对话征稿启事

全文共 584 字

+ 加入清单

近十年,意象对话吸引了大批心理学工作者及各界心理学爱好者,也不断培养出优秀的心理学工作者及其他方面的人才。意象对话从创立之初就有具旺盛的生命力,它有如一个庞大的生命体,在发展中稳定、在积淀中创新。2016年8月,意象对话学派将迎来第十二届全国学术研讨会。

在此,我们诚挚地邀请全国各地的意象对话心理师、意象对话新老学员及心理学爱好者,以论文的形式参与到意象对话学术研讨中。我们将从来稿中选取若干篇作为会议主题发言文章。

来稿要求如下:

1,字数2200字——6000字。

2,与意象对话疗法有关,主题、体裁不限。

3,未曾在正式的报刊、杂志上发表过的文章

4,语言通顺,结构完整。

5,电子版文件使用word格式,正文字体为五号宋体,

6,截稿日期为2016年7月10日

7,来稿请发至zhoushuofang@126.com,并注明年会论文投稿,投稿时可注明稿件类别(具体参见下文)

2016年意象对话年会论文评比机制:

1,所有来稿将被归入以下三个类别之一:

(1)意象对话理论(往年此类文章较少)

(2)意象对话应用(新技术,案例,意象分析等)

(3)个人成长与体验(自我成长,各种体验与领悟等)

3,三个类别分别设一、二、三等奖各一名,通过会议现场投票产生。

请投稿者对投稿所用邮箱持续关注,如涉及改稿、退稿及其他交流相关事宜,均可能以邮件形式进行通知。

北京意象对话研究中心

2016年4月1日

展开阅读全文

篇3:诗中意象作文800字

全文共 839 字

+ 加入清单

诗歌是文学上的一种文体,是人类内心情感所释放的窗口之一。只有细细品味,才会感受到藏在诗歌深处的灵魂的跳动。

观看浩浩如海洋般的中国历史,诗歌不断完善,更加趋向生活、融于生活。而在这漫漫的长河中,便沉淀出了岁月的结晶——诗中意象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些诗句中的“酒”、“黄昏”、“夕阳”。在诗歌发展过程中渐被赋予了特殊的含义、意象寓意。如“酒”字在中国诗歌中被赋予了哀愁乡愁的意思。李白在官场上失意,内心的无奈与哀愁,更借酒消愁。当然“酒”字也有别的含义。“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杜甫听说收复了河南河北,内心那种激动、高兴的心情也从“酒”字表现出来;而“黄昏、夕阳”更是伤感的意绪、人生迟暮的悲叹、伤古吊昔的悲凉意蕴。“中秋”则寄托了游人那份沉重而又绵绵无尽的乡愁。

一些植物的名称也包含了某些含义,“柳”与“留”谐音。折柳有相留之意,折柳送别,因此“柳”带有伤离别的意味;“菊”,傲霸之花,品格坚强,气质清高,诗人更借以表达高洁品质、纯洁品行;“芳草”比喻离恨,“离恨恰似春草,更行更远还生”。年年复如初本是芳草的特点,但在诗人的眼里却是引起时间匆匆、人生短暂。年年宝贵的感叹;“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高大的梧桐在此时却成了的凄凉悲惨的化身。

但在外国的眼里,又是另一番风景。柳树在他们国土中,绝没有,也不会把伤离别联系到一起。而菊花在一些国家中是对逝者的尊重。造成这种文化的差异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同样,别国的诗歌会有特定的含义,我们在学习诗歌时有必要了解更多的他国风情文化,这样,我们更能抓住作者的心。

而这些沉淀下的灵魂,在今天全球化中,我们不一定要硬搬上去,不说话的诗歌音律会失去,而那些特殊词的意义也会有所改变,理解起来,就可能失去了原有的感情。或许,我们在翻译时,能找一些蕴意相同的事物代替原来的。那效果可能更好。

说到底,这是文化间的碰撞,而这些意像寓意,也会有相通的地方。

展开阅读全文

篇4:中考语文写作素材:秋天的意象

全文共 1689 字

+ 加入清单

古诗词是我国文坛上的两颗璀璨的明珠,不仅在当时大放异彩,就是在如今也依然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因其具有短小精悍易记易诵的特点而广为流传,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爱文为文之人。就其价值,评论家早就有“诗言志”一说,“志”即诗人的思想、追求、情趣,此乃诗之灵魂,吟诗填词均是为了表达作者自己的心志,只是表达方式因人而异罢了。纵观文坛,“眼望苍穹,右手按胸”式的抒情为数甚少,大概是文人较钟情于委婉含蓄的表达方式吧,诗人词家大多擅长借助各种丰富的意象来映射自己的心情及思想,故而赏析作品多由意象入手。在诸多的意象当中,“秋”是出现频率较高的一个。笔者撷取了一些饱含“秋”意的名章佳句,试图从表达效果入手来探求“秋”之意蕴。

今天,人们往往以“金色”缀之于“秋”,它给予人的往往是丰收的企盼。但在古文人眼里,却似乎很少有这份喜悦,有的只是秋风的萧瑟、草木的枯败,一片肃杀的景象。所以当他们需要表达悲伤的心情时往往就会借助“秋”这一透着凉意的意象。

伤别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离愁别恨,自古就是诗人词家难以割舍的情怀,因而也是他们常咏的对象。如: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白居易《琵琶行》)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

以上两例都是以种种凄凉、冷落的秋天景象衬托和渲染离情别绪,活画出了两幅秋江离别图。

叹时

多愁善感似乎是诗人的本性,就是极平常的秋景也时常引发他们对时光易逝的感叹。如: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汉乐府《长歌行》)

晚雨未摧宫树,可怜闲叶,犹抱凉蝉。短景归秋,吟思又接愁边。(史达祖《玉蝴蝶》)

草木凋零,落叶归根,好景不再,逝者如斯,排遣不成,凄凉顿生。

思乡

漂泊异乡的游子,“离愁渐远渐无穷。”家是他们永远的牵挂。“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吴文英《唐多令》)即是最直白的诉说。还有马致远的名曲被誉为“秋思之祖”的[天净沙]:“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它借描写旅途中秋天傍晚的景物,烘托出一个萧瑟苍凉的意境,并以小桥流水人家的幽静气氛,反衬出沦落天涯者的彷徨愁苦,道出了多少天涯游子的酸楚啊!又如:

古台摇落后,秋入望乡心。(刘长卿《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

三湘秋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卢纶《晚次鄂州》)

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若为化得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柳宗元《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范仲淹《苏幕遮》)

秋入乡心愁割肠,以上五例均是以秋色来托引乡愁,是悲秋思乡望归的典范。

怀人

“睹物”易惹人相思,而古人“目秋”也常常撩拨起对亲故或所敬仰之人的怀恋。如:

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韦应物《秋夜寄丘员外》)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

鄂王坟上草离离,秋日荒凉石兽危。(赵孟 《岳鄂王墓》)

亲友离去之后,形单影只,相伴的唯有落寞与孤寂,加之现于眼前的又是荒凉的秋景,此情此景怎一个“愁”字了得?贾谊、岳飞本是人臣之楷模,却落得个遭贬、被杀的下场,诗人蕴凭吊之情于秋景,深沉而悲凉,字里行间溢出作者无比的痛苦感、不平感,足以催人泪下。

以上四类皆为“悲秋”之作,但“秋”与“悲”并没有必然的联系,事实上“悲”“喜”本似一个硬币的两面,有“悲”亦应有“喜”,刘禹锡就曾弹出“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秋词》)的反调。又如: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王绩《野望》)

相逢秋月满,更值夜萤飞。(王绩《秋夜喜遇王处士》)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刘禹锡《秋词》)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山居秋暝》)

以上各句可谓是喜形于色,展现的是一幅幅优美的秋景图,流露出诗人意欲忘绝尘俗、怀慕隐逸的思想。

综上所述,一方面是“悲秋”,另一方面是“喜秋”,反差如此之大,何哉?并非“秋”在作祟,乃人心使然,“秋”不过是一个触媒而已。古语有云:“一切景语皆情语。”这就告诫我们,在欣赏文学作品中的景物时,应努力揣想主人公的心境,如此方不致产生误解。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文学常识:语文古诗词常见意象

全文共 1989 字

+ 加入清单

语文高考首次出现诗词鉴赏题以来,诗词鉴赏题在中考语文卷中所占的分值越来越大。下面是小编分享的文学常识之语文古诗词常见意象,欢迎大家阅读!

古诗词的形象包括人的形象以及物的形象。那么,意象又是什么呢?简而言之,诗人在客观之物上加上主观之意,便创造出一定的意象。在古诗词的创作和发展中,有些事物所包含的主观感情被逐渐固化下来,用以表现特定的场景和寓意。在中考中,有一些意象是反复出现的。笔者在此用一首小诗把高考中经常出现的意象进行总结,以助考生记忆,从而更好地解答诗词鉴赏题:

松梅竹菊寓高洁,

借月托雁寄乡思。

杜鹃鹧鸪啼凄凄,

梧桐叶落透悲意。

别时长亭柳依依,

落花流水传愁绪。

乌鸦燕子系兴衰,

草木仍在人事移。

1、“松梅竹菊”寓高洁:

松梅竹菊是品行高洁、不畏邪恶的形象化身,古人常用这四种形象表现高洁的情操。刘桢《赠从弟》有云:“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王吉《咏竹》则言:“岁寒别有非常操,不比寻常草木同。”元稹《菊花》一诗有云:“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写梅的诗句也有很多,如“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2004年北京卷考察的是苏轼的《红梅》,该诗表现出了红梅不畏严寒,不与桃杏争春的高洁品格。

2、借“月”托“雁”寄乡思

皓月当空常常引起游子的思乡之情,唤起诗人的怀远之念,如:李白《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再如苏轼“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均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雁是一种候鸟,古诗词常用大雁南飞的景象书写在外游子的思乡之情。2004年湖北高考语文卷所出的诗是王湾的《次北固山下》。诗的最后两句写道:“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诗人漂泊流浪,到底什么时候能重返故乡,连泊舟中的诗人自己也不清楚,因此他只好寄希望于春光中北归的大雁为自己传书了。归雁这一意象写出了作者的思归之情。

3、“杜鹃”“鹧鸪”啼凄凄

杜鹃,又名子规、杜宇等,在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即望帝)在让位于他的臣子后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又说杜鹃叫声如“不如归去”,于是古诗中的杜鹃就成为了凄凉、哀伤的象征。2004年全国卷Ⅱ诗词鉴赏题考察的是晏几道的《鹧鸪天》:

鹧鸪天晏几道

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惊梦觉,弄晴时。声声只道不如归。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题目问道:在这首词中,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杜鹃的啼叫声?此问的解答就应从杜鹃的叫声入手,词中也提到了“声声只道不如归”,表达的是作者漂泊之外的思归之情。

古诗词中出现的“鹧鸪”这一意象也经常透出悲凉之意。比如李白的《越中览古》:“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4、“梧桐”叶落透悲意

古语有“一叶落而知秋”,说的便是梧桐叶落。以梧桐写悲秋,是古人常用的手法。2004年福建卷的诗词鉴赏题为朱淑真的《秋夜》,其中就写到了“梧桐”这一意象: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此诗中,凉床、月影和梧桐,共同营造出孤寂的意境。

5、别时“长亭”“柳”依依

在古典诗词里,杨柳常常与离情相关联,《诗经》中的《采薇》便写道:“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柔弱的杨柳摇摆不定的形体,最能传递亲友离别时依依难舍之情。此外,“柳”与“留”也谐音。长亭为古人送别之场所,因此也是送别诗中经常出现的意象。柳永的《雨霖铃》同时写到了这两种意象,分别是“寒蝉凄切,对长亭晚。”以及“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6、落“花”流“水”传愁绪

“花”落让人爱怜、伤感,“水”流或喧嚣或舒缓,绵延不绝,最惹人愁绪,因此,在古诗词中常用落花流水来表达忧愁。如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又如李清照《一剪梅》:“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7、“乌鸦”“燕子”系兴衰

乌鸦这种鸟经常在坟头等地出现,常被视为不祥之兆,诗人常用“乌鸦”这一意象渲染出衰败的氛围。燕子则因其有眷恋旧巢的特点,成为古典诗词表现时事变迁,抒发历史兴衰感慨的寄托。出现“乌鸦”这一意象的高考题目不少,如:2006年湖北卷《丹阳送韦参军》“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2006年江苏卷《鹧鸪天》“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2007年浙江卷出了一道对比鉴赏题,分别是刘禹锡的《乌衣巷》、吴激的《人月圆》和元曲《山坡羊。燕子》,三篇作品均通过“燕子”这一意象,表达了深沉的兴亡之感。

8、“草木”仍在人事移

草木常青,人事却已悄然发生变迁。古诗词常用“草木”来表达物是人非的感慨以及对历史兴亡的感叹。如《扬州慢》“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2007年湖北卷诗词鉴赏题《过华清宫》也用到了树木的意象:“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惟有树长生。”

[文学常识:语文古诗词常见意象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形容春天意象的词语

全文共 576 字

+ 加入清单

春蛙秋蝉春天蛙叫,秋天蝉鸣。比喻喧闹夸张、空洞无物的言谈。

春意盎然 春意:春天的气象。盎然:丰满、浓厚的样子。形容春天的气氛很浓。

春雨如油 春雨贵如油。形容春雨可贵。

触手生春 一动手就转成春天,富有生机。形容技术高明神奇。

春风雨露 像春天的和风和雨滴露水那样滋润着万物的生长。旧常用以比喻恩泽。

春生秋杀 春天万物萌生,秋天万物凋零。

仁人志士 原指仁爱而有节操,能为正义牺牲生命的人。现在泛指爱国而为革命事业出力的人。

秋月春花 春天的花朵,秋天的月亮。泛指春秋美景。

年富力强 年富:未来的年岁多。形容年纪轻,精力旺盛。

鸟语花香 鸟叫得好听,花开得喷香。形容春天的美好景象。

漫山遍野 山上和田野里到处都是。形容很多。

满园春色 整个园子里一片春天的景色。比喻欣欣向荣的景象。

暮云春树 表示对远方友人的思念。

柳绿花红 形容明媚的春天景象

漏泄春光 原指透露春天的信息,后比喻泄露男女私情

腊尽春回 腊:指腊月,即农历十二月。腊月过去,春天又来。

老马识途 老马认识路。比喻有经验的人对事情比较熟悉。

柳暗花明 垂柳浓密,鲜花夺目。形容柳树成荫,繁花似锦的春天景象。也比喻在困难中遇到转机。

李白桃红 桃花红,李花白。指春天美好宜人的景色。

漏泄春光 ①透露春天的信息。②指密传消息或泄露男女私情。

枯木逢春 枯干的树遇到春天,又恢复活力。比喻垂危的病人或事物重新获得生机。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初三作文精选:音乐意象

全文共 686 字

+ 加入清单

音乐意象

舒缓的歌曲,纯净的意象。音乐重来,人已不在,物是人非。

所有旋律轻和、节奏明快、辞藻略是丰富的曲目,我总是试着去听。从初年开始,一直听到现在。

起初去往北方的旅途总是充满音乐。天空的蓝是未经过渗透的蓝,清新迷幻,自由自在,透彻一切,听的歌也一样。

几乎忘记了曾经所有的曲目,现在只剩下零星的旋律,残留在不停间断着的颠簸的记忆里。其余的在搬迁或转移中,遗失,流离。

那些灵透的音乐真像水滴一样清澈,就好像幽暗丛林里的一片深蓝水洼。风很轻盈地把红色的树叶、粉色的丝瓣、白色的碎花吹落下来,漂浮在水面上,泛起涟漪,然后被流水带走……这是柔和的音乐带来的纯粹而自然的意象,寂静,有些温暖。

钢琴的高音,伴随着提琴和风笛。秋天,稍微有点清冷的天气,不论行路还是静坐,我都常听。快奏酣畅淋漓,慢板迂回柔缓。单纯的节拍,却有纯粹的心情。那种高亢起来明亮尖锐,低沉时候柔软婉转的行奏,像一条丝线,不断的缠绕,又不断的消解。

我不清楚音乐与文字生活的关系。有时房间里空无一物,只有笔触在空气中游弋和敲击的声音。音乐且像流水一样四处倾泻。看着窗外曙光隐隐浮白,写下的竟是文字,又是生活。

我被音乐变得怀旧,我把清澈的东西留在身边,不论陈旧。我想它们可以陪着我一直过下去,使我保持清醒。直到音乐失去声音,直到我意念模糊,直到每一条心的纹路都被温柔地覆盖。填补。愈合。

我害怕失去却又不得不扔掉很多东西。流离的生活让人独立也让人无所依傍。

正如对物质的温暖依赖,失去音乐时,一切突然空白,仿佛白雪茫茫。

音乐重来,人已不在。让旋律如水四处流泻,看到自己平静的容颜。只是意象。物是人非。

[初三作文精选:音乐意象

展开阅读全文